時間:2023-10-17 09:39:0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普通話演講技巧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小學生 口語交際能力 培養方法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前言明確要求培養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能力,現代社會對口語交際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成為教育者必須思考的話題,而口語交際、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必須從娃娃抓起。我針對自己的從教經驗總結如下與廣大同仁共勉。
一、抓好普通話,養成良好的口語環境
普通話是多民族國家的主體語言形式,可以避免方言的存在帶來的溝通不暢的問題,作為各種方言的共同語而存在。推廣普通話也是素質教育的課題。所以,筆者認為無論我們教育者身處祖國何地,語言差異有多大,都應該引領學生學說普通話,學說標準的普通話,這樣會讓學生受益終身。普通話也是作為公民行為能力的基準要素。在教學中,我會將每一詞每一句用普通話去進行衡量,不能因為自己的語言不標準影響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發展。例如在一次班級集體勞動中,一名同學摔了一跤,爬起來說了一句話很可笑:“這一跤卡死我了,褲子都整埋汰了!” ,“咯了蓋兒!”,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及時糾正,并且在語文課上將這個事例說給同學們,并引導學生分析生活在南方的小朋友是否能領會這名同學的話,許多同學恍然大悟,原來口語每天都在說,但是往往不經意間我們就會受東北方言干擾。
二、創設演講環境,培養口語交際能力
演講不僅是一種表達自己的想法、與人協調和溝通的工具,同時也是一種語言和思維的訓練手段。作為演講者要想達到演講出色就必須思考從何說起,想好要表達的意思,闡述對事物的判斷和認識,然后加以組織。演講對于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教師的我利用課前三分鐘的時間進行學生的演講展示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學生由原來的扭捏、放不開,到后來大方善談,并且能很好的闡釋主題。通過演講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得到了提高。例如學生在演講“我愛我的祖國”的時候,以小學生的視角闡釋了“我”與祖國的聯系,“我”為何愛“我”的祖國,演講中引用了許多名人名言以及名人身上的故事。從一雙雙聽得入神的眼睛里我讀出了學生們的愛國情懷,讀出了新時代的小學生對祖國母親的深情。
三、創設語言溝通情景,鍛煉學生與人溝通的技巧
作為學科性的社會實踐活動,每學期我都會為學生創設語言溝通的情景,從而鍛煉學生與人溝通和協調的能力、技巧。例如,“面對陌生人,如何主動搭訕”的問題,在小學一年級的社會實踐活動時我請我的丈夫(當然也可以請朋友幫忙)出場跟我來到學校共同完成這次社會實踐活動,并告訴他給每個學生一個評價(當然學生事前是不知道我們的關系的)。我交給學生任務,每個同學利用兩分鐘時間通過主動搭訕的方式,問出我丈夫的姓名、單位、來學校的目的等問題。要求自然大方,有禮貌,詢問時態度真誠,要自信。通過這樣一個小活動,鍛煉了學生與人溝通的技巧,學生身臨其境與陌生人進行了聊天,增強了學生與人溝通的自信心。實踐證明多數的同學聊天超過了三分鐘,這說明溝通漸入佳境,也說明這次社會實踐活動成功而有實效。
此外,每周的主題班會我都會放手讓學生去表現自我,學生們自己動手動腦編排主題小品,講主題故事,演唱主題歌曲。從主題的選擇到班會的組織,都有學生積極參與,而我只是他們的智囊團和堅強的后盾。通過主題班會不但鍛煉學生的協調和溝通能力,還鍛煉了學生的個性和才藝,“藝高人膽大”,學生們更加自信了。
總之,口語交際能力作為一項基本的技能,必將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廣大語文教師要利用好三尺講臺和為人師的機會,潛移默化的去感染和熏陶學生領會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性。讓學生敢于說出自己的心聲,表達出自己的想法,給學生插上口語交際的翅膀,陪伴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一、重視誦讀,提高學生普通話誦讀水平
練口才最好從誦讀開始。誦讀是理解、積累語言的有效方法,是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是引導學生由生活語言過渡到藝術語言的橋梁。因此,教師要充分重視誦讀的重要性,在教學中,指導學生用標準流利的普通話進行散文、詩歌、戲劇、小說、議論文等作品的誦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對學生學習有著神奇的內驅作用。那么如何調動學生誦讀的積極性呢?首先,教師要起到示范作用。教師富有感情地示范誦讀,融情于聲,聲情并茂地把書面語轉化成口頭語,這樣可以打動學生,感染學生的情緒。再通過誦讀方法的指導,使學生注意文章的停頓、重音、語速、語調、情感等,掌握誦讀技巧。其次,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化手段,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準確深入把握文章情感。再次,教師要靈活運用朗誦形式,通過朗誦活動或比賽等平臺,提高學生的朗誦興趣和朗誦水平。比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音樂、故事、圖片等,帶學生進入情境,然后在合適的音樂中教師聲情并茂地朗誦或播放視頻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自由誦讀并加以指導。最后,教師應鼓勵學生到講臺前進行示范朗誦、分角色朗誦,讓學生在參與中體會朗誦的情感表達,感受自我實踐的成功。如筆者讓學生結合課堂訓練,課后做充分的練習準備,在班內舉行《致橡樹》詩歌朗誦會、《雷雨》話劇表演等。通過同班學生表演相同的主題,學生得到一次有比較的交流和對決,做到學練結合。
二、注重營造氣氛,激發“說”的興趣
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需要大量的聽說訓練及用心感悟。多年來,語文教學重視寫作訓練,忽視說的訓練,使得許多中職生難于暢所欲言地發表自己的觀點。課堂上,教師讓學生口頭表達對某一問題的看法的時候,學生要么打開書找答案,要么張口結舌,語無倫次。久而久之,學生形成了膽怯和自卑的心理,不敢在眾人面前發表自己的觀點。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就必須克服其語言表達的心理障礙,營造一個輕松、民主、和諧的學練氣氛,幫助他們消除害怕失敗的思想顧慮。教師要允許學生出差錯,努力創造條件鼓勵學生多說。比如教師可以在教學中設置一些簡單的問題,鼓勵那些平時不敢在眾人面前說話的同學回答,培養他們由少及多地說。并引導學生表達時遵循“言之有的”、“言之有禮”、“言之有物”的基本要求,對他們的進步給予表揚,提高他們說話的勇氣和信心。也可以提供一些論題讓學生根據個人的學習和生活經歷發表自己的觀點。如筆者提出“中職生畢業后繼續深造上大學好還是直接就業好”等討論題目,學生根據自身的經歷有感而發,各抒己見,學生比較容易敞開心扉。堅持練習類似的論題,學生發表的觀點越來越鮮明,有的放矢,條理清晰,言辭準確,態度謙和,表達得體,內容豐富,課堂氣氛輕松愉快,學生在練習中得到了進步。
三、注重觀摩學習,傳授演講技巧
演講是以口語為主、態勢語為輔進行交流的藝術活動,是人們交際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手段。培養和提高演講能力,是中職生人生發展的需要,是現代社會發展對人才的要求。演講的基本要求是以事感人,以理服人,以情動人,以勢奪人。演講要強化四種意識:身份意識、對象意識、目的意識、場合意識。演講的藝術包括開場白、結尾、理論、舉例、反駁、幽默、鼓動、禮儀的藝術,對聲調、重音和情感把握的藝術,表情動作的藝術等等。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演講的技巧和藝術,教師應通過自身的演示和播放演講視頻讓學生掌握演講基本技巧。演講對基礎薄弱的中職生來說是較難的訓練內容。教師的演示最直觀,最讓學生折服,也體現了教師的課堂主導地位。在課堂上播放鄒越有關感恩主題的演講,李強有關口才的力量的演講,奧巴馬在惠靈頓學校開學時給美國學生的演講等視頻,觀看視頻之后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感想,引導學生關注視頻中所運用的演講藝術及所收到的效果。同時,教師可指導學生利用課外時間觀看白巖松的演講、“壹周立波秀”、學生演講比賽等視頻,并且通過觀摩了解演講者身體的姿勢、面部的表情、眼睛的視線、聲音的控制、與觀眾的互動等技巧。
演講稿的寫作不同于平時作文的寫作,在教學中,教師應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積累習慣,要求學生積累古今中外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和名言警句等,及時記錄在本子上,日積月累,積少成多。同時,在觀看演講視頻之后,教師通過具體的實例講授演講的開頭、主體和結尾的寫作注意事項。在一次“中國夢,我的夢”演講稿征集活動中,學生寫的演講稿符合要求,內容豐富,實例感人,很有鼓動性。為了使演講稿更加精煉,可通過小組合作和探究,互評互改,推薦出優秀作品進行修改,在課堂上教師進行點評,讓學生掌握演講稿的寫作技巧。
四、反復演練,提供演講展示平臺
要提高學生的演講水平,在教學中必須以訓練為突破口,教師可安排每次課堂上由三位同學就自己寫好的演講稿上講臺作三分鐘左右的演講,師生點評,按學號輪流進行。在學生演練過程中,由學生和教師共同發現問題,提出建議。學生為了提高自己,超越他人,對鏡訓練,在同宿舍同學面前訓練,記稿子,練技巧,每次演講都有較大的提高和收獲。為了檢閱學生的學習成果,可在班級和專業部開展演講比賽,學生們為了展示自我,紛紛報名。學生的演講有感恩主題、自信主題、夢想主題等,有的演講自然親切,有的演講激情飛揚,有的演講生動感人,有的演講生動幽默,學生們通過演講展示了自己獨特的個人魅力。
為了讓學生的演講能力得到突破性發展,我們還組織學生參加一年一度的全國中職生“文明風采”“心繡未來”、“中國夢,我的夢”等演講比賽。在為期一個學期的訓練中,學生演講的能力得到突破性的發展。在普通話演講中,他們以標準流暢的普通話、新穎感人的演講主題、曉暢生動的表達、樸實真誠的感情、自然得體的態勢、整潔端莊的儀表贏得了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贏得了屬于他們的成功。
總之,普通話演講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激發學生興趣,循序漸進地進行說話訓練。通過課堂內外多種形式的訓練,使學生掌握演講的技巧,逐步形成演講的能力,為其未來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關鍵詞:技校學生 口語鍛煉 語文課
我國語言大師葉圣陶曾把語文定義為:“口頭為語,書面為文。‘文’本于‘語’,不可偏指,故合言之?!币簿褪钦f,語文學習應該是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統一??谡Z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養鍛煉而成的。
一、口語表達能力的重要性
在技校學生的口語能力現狀分析中發現,很多學生在處事中,敢做、能做、會做,但相比之下不敢說、不能說、不會說,嚴重制約了他們將來的就業和成才。在尋求職業的過程中,能否獲得理想的聘用機會,要靠求職者各方面的綜合能力與學識修養。面試時,口才顯得尤其重要。獲得工作后,如何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又要配合好同事的工作,沒有溝通的意識和技能是不行的。所以口語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已經成為技工學校畢業生必不可少的一項基本能力。
二、口語鍛煉在語文課中的實際運用
口語鍛煉,其實是綜合能力的鍛煉,因為說話在一定意義上講就是一個人思想覺悟、道德品質、智慧學識等方面的綜合反映。教師在每次語文課上都應該有目的地去鍛煉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口語表達技巧,從而成為一個“能說會道”的人。
1.膽量鍛煉
筆者在今年所教的四個班級224人中做過調查,約41.6%的學生害怕在大庭廣眾之前講話。有些學生,臺下活潑開朗,臺上不敢張口,或緘默無語,或未語臉先紅,或語無倫次。教師可通過讓同學互相挖掘對方優點的方法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同時,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積極主動發言,將講臺讓給學生,給每位學生創造更多當眾說話的機會。上臺次數多了,學生說話的膽量自然會越來越大,自信心會越來越強。
2.儀表儀態訓練
現代心理學家認為,感情的表達=7%語詞+38%聲音+55%無聲語言。很多學生上臺發言時,會有摸頭、抓耳撓腮、擺弄衣角、搖搖晃晃、目光游離等不良習慣。教師在日常上課時,應提醒學生時刻注意,養成良好習慣。并應充分利用語文課上的互動環節對學生的表情、姿態、手勢等進行指導和糾正,讓學生在一舉一動中體會儀表儀態的重要性。
3.思維能力鍛煉
思維與語言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因為人腦對事物的認知要借助語言來實現,思維的成果也要借助語言來表達。一是,通過復述,鍛煉學生的定向思維能力。課堂上多讓學生復述課文的主要內容,比如在講到《景泰藍的制作》時,請學生復述景泰藍的一道重要工序——掐絲的制作過程。二是,通過不同形式的教學鍛煉學生創造思維能力。比如學習《向中國人脫帽致敬》一文時,可讓學生把課文當劇本,自編、自導、自演;在學習《項鏈》后,讓學生續編故事的情節;學習說明文單元時,以“我們的學?!被颉拔覀兊膶嵱栜囬g”為題,讓學生進行口頭作文;又或者讓學生根據幾個不相干的詞語進行編故事、造句。三是,通過智力題鍛煉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教師多準備一些趣味性較強的課外智力題,如腦筋急轉彎、推理題、奧數題等,有時在課堂上也可利用10分鐘左右的時間做成語接龍之類的游戲。
4.普通話鍛煉
普通話是我國通用的語言交際工具。在《語文課教學大綱》中明確要求技校生要能夠用普通話進行口語交際。但大多數技校生來自農村,在口語交際中長期使用方言,沒有養成說普通話的習慣,沒有掌握普通話的技巧,發音不準,表達起來很吃力。因此,教師要提高學生的普通話水平。建議學生每人備一本《新華字典》和《現代漢語詞典》,在閱讀時可利用字典來正音。課余時間多看普通話的電視節目,如《新聞聯播》。古人說:“近墨者黑,近朱者赤?!闭Z言環境對語言的學習非常重要。平時多與普通話標準的老師、同學交談。還可以練習繞口令,鍛煉唇齒和發音。
提高普通話水平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持之以恒的練習。而且教師也必須提高自身普通話水平,盡量使用標準的普通話作為教學語言,起一個表率作用。
5.朗讀鍛煉
朗讀,通過創造性地還原語氣,把文字這一視覺形象變為聽覺形象。它不僅可以提高閱讀能力,而且還可以強化理解能力,有助于深化學生對課文的情感體驗,更有助于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1)表情朗讀。包括音調抑揚頓挫,面部喜怒哀樂,體態手舞足蹈。
(2)分角色朗讀。例如《李肇星義正詞嚴駁“鐵嘴”》一課,在課堂上選出三位同學在課堂上扮演李肇星、喬治?威爾、山姆?唐納德,分別朗讀三個人的引語,模仿三個人的動作、人物的外貌、說話的語氣、心情的表現要與課文原意相符。
(3)配樂朗讀。如學習《荷塘月色》四、五自然段時,播放《春江花月夜》讓學生跟著樂曲進行朗讀,仿佛置身于優美朦朧的荷塘月色中,正欣賞那和諧無邊的
美景。
(4)誦讀,即背誦。當學生對文章的內容已有了較深刻的理解時,教師可要求學生背誦某些精彩的語段或全篇。這樣學生就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增強語感,積累名言佳句,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審美能力。
除了以上各種朗讀的方式外,還要講究朗讀技巧,在停頓、重音、語調、語速等方面對作品作出恰如其分的
處理。
6.自我介紹
鍛煉學生在不同場合進行自我介紹,能起到強化作用,從而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從容踏入社會。學生剛入校時,讓他們輪流上臺進行自我介紹。此時要求學生做到聲音響亮,態度大方就可以了,這樣既促進學生間的彼此了解,又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第二學年的語文課,教師可指導學生提前準備,寫一份有說服性的個人簡歷,包括學歷、專業、技能、特長等情況,再進行自我介紹的練習,內容與個人簡歷一致,做到恰當、客觀,語言應當流暢自然。
還有其他社交場合的自我介紹形式訓練,比如如何為自己名字設計一個合理而巧妙的解釋等。另外可教授學生一些語言技巧,突出自己的個性,給人留下鮮明的印象。
7.綜合訓練
(1)演講訓練。教師可安排學生進行即興演講、命題演講的訓練。在命題演講訓練時,教師指導學生審題、立意、列提綱、擬寫演講稿,然后練習、設計態勢語,最后在規定時間里上臺演講。要求學生做到觀點正確,結構合理,詞句得體,普通話流利,聲音響亮、清晰,表情豐富,姿勢得體,且有一定的控場能力。
(2)求職面試訓練。在講到應用文單元《求職信》寫作時,可要求學生根據教師公布的招聘啟事,模擬應聘的過程:從求職材料(求職信、個人簡歷、榮譽證書)的準備,儀表形象的設計,到最后進行一場模擬面試,安排自我介紹、問答等環節。既提高學生的應用文寫作能力,鍛煉口語表達能力,又讓學生了解求職應聘的全過程。
8.開展競賽
利用學生的好勝心理,開展競賽活動。在口語體單元中,組織他們舉行繞口令比賽、講故事比賽、演講比賽、辯論比賽等,在競賽中設定有效的激勵措施,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例如:
(1)繞口令比賽。分組進行,每組派3名同學參加。教師給出三段繞口令,每組的3名同學各念一段,看誰念得又快又準,最后老師根據學生的表現打分,每個組再按3名同學的總分進行排名。
(2)辯論比賽。全班分成若干組,每組4~5人為宜。由教師給出適合學生的辯題,如電子商務專業可用“電子商務是否會影響現有的營銷模式”之類的,讓學生抽簽,抽辯題和正反方。然后給幾天時間學生準備資料,再按照賽程的安排進行比賽,決出冠軍組進行獎勵。
(3)猜猜競賽。全班分成若干組,每組8~10人。教師給出不同類別,如作家類、文學作品類、應用文種類等等。讓各組學生先抽簽,然后商量決定派一名隊員上講臺負責猜,其余的隊員在臺下。比賽時,臺下的同學根據教師即時給出的相應類別的事物,可以通過講其用途、特征、別稱等方法介紹該事物,直到臺上的隊員猜出來為止,用時最短為勝方。但是一定要避免提及事物名稱的字眼,否則算犯規。
這些競賽活動,不僅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他們提供思考、鍛煉的機會,還拓寬了他們思維的空間,鍛煉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使他們頭腦靈敏、口齒伶俐、能言善辯,同時也鍛煉了同學之間的團隊協作能力。
三、口語教學對教師的要求
口語教學對教師的要求很高。技校的語文教師要不斷地汲取其他學科各個領域的方方面面知識,在廣泛學習的基礎上,提高自己的口語教學水平。只有教師本身具備較高的口語能力,才能在教學中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使學生的口語得到較大的提高。烏申斯基說過:“教師個人的范例,對于青年人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比绻阍谡n堂上能縱貫古今、旁征博引,那么你的語文課就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如果你能說一口抑揚頓挫、聲情并茂的標準的普通話,能寫一手勻稱規范、清秀雋永的粉筆字,那么你的學生怎會不“聽”你的語文課,不“抄”你的課堂筆記呢?且不說語文教師具備以上的素質便能更好地發揮其主導作用,單從學生對教師的尊敬這一點來說,已具有相當大的教育魅力。
總之,技校學生在語文課中鍛煉口語,教師必須抓住技校學生的特點,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從消除膽怯、自卑,增強自信心出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普通話水平,提高現代漢語基礎知識的水平,拓寬知識面,培養良好的交際習慣,最終形成口語交際的能力。讓每個學生都成為“演講家”。
參考文獻:
[1]技工學校語文課教學大綱.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3.
[2]廣東省職業技術教研室.語文(第3版).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6.
[3]嚴愛慈.實用口語.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大學生普通話口語表達能力路徑現代社會是一個“陌生人”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交際越來越頻繁,同時也越來越短暫。要想在短暫和頻繁的交往中給人以好的印象,并進行順暢的溝通,就需要提升個人的普通話口語表達能力。普通話教學的目的不是僅僅為了通過普通話考核,而是使學生有較強的口語表達能力,并進行無障礙地與人溝通。一個具有出色口才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因為更容易獲得社會資本即人際資本,而這些資本就是成功的前提和保障。
口語是普通話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語言的最終目的是用來交流的。但是,當前大學生的普通話口語表達能力明顯不足,帶有明顯的地域性,普通話的發音和腔調不夠標準,這些都影響了師生、學生間的交流,進而影響學習和生活;這就說明大學普通話教學中存在很多的問題,諸如教學態度不端正、教學內容不完善、教學方式陳舊等。那么,如何提升大學生的普通話表達能力,就成為高校研究的主要課題。
一、端正教學態度,注重實用性
長期以來,中國教育一直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中,這就造成對學生能力培養的缺失。普通話教學的目的不是為了通過測試,而是要真正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在當前就業競爭力很大的情況下,更應該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良好的口才是成功必需的元素。高校教師應端正教學態度,以學生為中心。由于來自不同地域的學生具有不同的發音,需要教師給予不同對待,因材施教。最后真正地將普通話教學應用于實踐中,培養學生學習普通話的興趣,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二、完善教學內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一)課內理論知識教學
1.普通話基礎知識
普通話基礎知識包括普通話的語音、詞匯、語法等。語音方面需要注意普通話的節奏,如停頓、重音、語調等,同時也要注重話語的表達和理解,能夠充分理解每一個詞語或者語句的正確含義,這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任何一種語言的習得都需要長時間的積累,不能一蹴而就。基礎知識的教學應該標準和規范,注重與方言的區別,同時鼓勵學生多積累詞語,多進行口語聽寫和鍛煉等。
2.跨文化知識
交際是一個過程,是在人與人之間進行的。那么,來自不同地方、民族、文化的群體具有不同的語言特征和交際方式。這就需要大學生掌握不同地域的文化知識,具有跨文化知識的語言學習基礎,熟知他人的文化背景才能知道該說什么、不該說什么,如何開始和結束一場順暢的談話??缥幕R的掌握,也是日常文化知識積累的過程,??床煌褡?、地域的文化知識書籍和相關的紀錄片等都是很好的方式。
(二)課外實踐訓練
1.朗讀訓練,培養語感
除去課堂上的理論學習,更要注重課外實際的口語訓練。在學生會議中鼓勵學生積極、大膽發言,不僅能夠鍛煉口語表達能力,還能鍛煉思維能力等。同時,在課外時間經常朗讀一些文章,諸如詩歌、散文、名著等,都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語言的形成,是一個不斷反復的過程,需要持之以恒。
2.開展活動,激發興趣
課外活動的開展,不僅給學生的口語表達提供機會,更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和鍛煉普通話口語表達能力的興趣。學校可開展多樣化的活動,如辯論賽,根據一個話題,雙方指定對立觀點,在論證自己觀點的過程中,反駁對方觀點,在激烈競爭中提升學生普通話口語表達準確度和反應能力。演講比賽不僅提升口才,還可增加學生勇氣和信心。再有,詩歌、散文朗誦比賽等可增加口語表達中的情感韻味,更有利于表達真實的想法。
3.參與實踐,學習專業語言
不同職業的群體屬于一種職業亞群體,具有內部的文化背景和交際用語。教師在普通話口語表達的教學中,也應考慮到學生的未來就業方面的需要,職業用語對于一個人融入該行業具有很大的作用。如旅游專業、銀行業等的學生就應該學習專業的行業用語。讓學生參與到實習培訓中,培養學生專業性的口語表達能力。
三、創新訓練方式,提升學習興趣
(一)運用信息技術,多樣化教學
1.完善課內設備
高校應該利用科技發展的契機,完善教學設備,利用多媒體進行不同于傳統教學的教學?,F代化的視聽設備諸如語音教室、多媒體課件、電影片段、歌曲的播放等,使得教學更加直觀和立體,同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利用多媒體技術,通過反復的聽、讀,進行模仿化的訓練。
2.利用課外資源
課外可以用網絡課程、網絡資源等提升學生學習興趣。通過教師選取的在線視頻等,不僅使得學生掌握語言的發音、詞匯等,而且更容易讓學生對地域的文化知識產生直觀的認識;另外,可以利用yy語音教學等,提供學習便利。
(二)互動教學,分組訓練
互動教學中,教師作為引導性的角色,進行師生間或者學生之間關于相關課程主題的探討研究學習方式,首先,是一種教學相長的過程。教師鼓勵學生積極發言,針對某個名人的演講水平和技巧等課題進行多角度的探討。其次,可以進行分組訓練,彼此朗讀并指出對方的不足之處。
(三)興趣教學,引導訓練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一個人產生興趣之后就會激發內在動力,提高效率。因此,引導學生對語言產生興趣至關重要。興趣的產生同時也是一種需要,對某件事物產生需求才會產生興趣,現代社會中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普通話口語交流能力。教師可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豐富的教學內容等引起學生興趣。
(四)比較學習,排除方言干擾
大學生往往來自于不同地域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地方語言。換句話說,對于大多數人,普通話相當于他們的第二語言,第二語言的習得就需要擺脫“母語”即本地方言的各種干擾。學習中進行方言和普通話之間的比較,可以找出自己的語調的偏差和詞匯的理解誤差等,以便及時糾正。加強標準語的訓練,注重聽力、聲調的練習才可以排除方言的干擾,習得標準的普通話。
參考文獻:
[1]田洪娟.中職學生提高普通話口語表達能力途徑初探[J].現代教育,2011,(04):40.
[2]羅潔清.談普通話口語課中興趣的激發與技能的強化[J].韓山師范學院學報,1998,(1):103.
一、活動內容
(一)比賽對象: 全日制學生
(二)比賽要求
1、演講稿內容要求圍繞“五四”運動90周年,弘揚民族文化精神,演講緊扣主題、意義深刻,富有感召力,內容新穎、條理清晰、感情真摯,富有創意。
2、演講材料真實,生動鮮明,有較強的影響力。
3、演講者要語言流暢,服裝得體,體態優美,臺風自然大方,普通話標準,富有感染力。
(三)評分標準
評委從演講內容、技巧、效果、時間這四個部分對演講選手進行評分,滿分為10分。
明目
評選標準
分數
內容
主題圍繞“五四”運動90周年
1分
切題,表達內容健康、積極向上,能反映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風貌和時代精神,弘揚時代主旋律
1分
主題新穎,富有創意,具有時代特色,有教育性、宣傳性和感召力
1分
技巧
普通話標準;吐字清楚、準確,聲音清亮圓潤;語氣、語調、聲音、節奏善于變化,抑揚頓挫切合演講內容:一般要求脫稿
2分
端莊大方,表情豐富,自然準確表達演講內容,富有激情
1分
臺風好,著裝整潔、大方、得體
1分
效果
演講具有較強吸引力、感染力和召喚力,能充分調動群眾情緒,能在聽眾中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1分
參賽選手可使用ppt和背景音樂等形式輔助演講
1分
時間
演講時間在規定時間內不扣分,超時或時間較短,適情況扣分
1分
(四)比賽環節
每階段參賽人員在比賽前一天抽簽決定出場順序,在比賽中按此順序出場演講。
初賽時間:4月22日
評選出15名選手進入下一環節。
決賽時間:4月29日
評選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優秀獎若干名。
【關鍵詞】雙語雙方言區普通話教學模式教學實驗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10C-0007-04
雙語雙方言是指人們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語言或方言的現象。在雙語雙方言區推廣普通話面臨著諸多困難,尤其是地處雙語雙方言區的高校,學生的普通話水平測試(以下簡稱PSC)過級率普遍偏低。以賀州學院為例,賀州是廣西境內較復雜的多民族雜居地之一,居民使用的語言除漢語外,還有瑤語、壯語等少數民族語言;漢語則有客家話、粵語、官話、本地話、鋪門話、九都話、壩佬話、鸕鶿話、開建話、懷集話等方言。這些少數民族語言、方言與普通話并存,構成了一個典型的雙語雙方言區。不論是鄉鎮還是縣城,乃至家庭,多有使用一種語言或方言為主,兼用多種方言的現象。
因此,在這樣一個典型的雙語雙方言區推廣和普及普通話具有相當大的難度。這種狀況對學校的普通話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使普通話教學模式的研究成為當前雙語雙方言區高校普通話教學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
本文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針對雙語雙方言區高校的實際和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設計,并在“賀州學院中文系2007級普通話教學實驗班”的基礎上,對教學實施過程及252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深入調查,采用調查、實驗、測評、統計等方式進行分析,希望能為雙語雙方言區高校提供有效的普通話教學新模式。
一、教學實驗概況
(一)教學實驗對象
賀州學院中文系2007級252名學生(均為一年級本科新生,涉及師范教育、現代文秘、新聞學三個專業)。
(二)教學實驗時間
2007年9月到2009年12月。教學總時間為20周,共66學時。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18周,每周3學時;第二階段兩周,每周6學時。
(三)教學實驗過程
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分析實驗對象的基礎上進行教學設計,使用適合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對實驗過程和教學效果進行有效分析,反饋調整教學程序。
(四)教學實驗目的
形成相對完整穩定的、可操作和可推廣的普通話教學模式。
二、教學實驗的理論基礎
本文提出的教學模式主要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教學應該是一個學習者主動利用經驗和已有知識建構新知識的過程。教學目標應有一定的彈性和可變性,避免教學目標簡單化。應強調知識的情境性、整體性,強調知識在真實任務的大環境中出現。強調“真實的學習”,即學習應該發生在現實情境中。強調學生的主體性,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模式由以“教”為主轉變為以“學”為主。
教學本身是一個由學習者、教師、教學材料、學習情境及管理者等要素構成的旨在引發學習的系統,良好的教學取決于這些要素間的有效互動。教學設計過程是教學模式建構的一部分,教學模式應涵蓋教學設計,還應包括教學的具體實施過程。教學模式應該是基于教學理論指導,經過實踐檢驗、概括、提煉形成的穩定的、可推廣的教學體系的實施框架和實施方式。針對雙語雙方言區高校學生的特點,我們認為在教學設計及教學過程中汲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觀點和教學方法,在教學時注重調動學習者本身所具有的主觀和客觀的優勢,規避傳統教學方式的弊端,能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
三、教學實驗對象分析
在實驗過程中,我們首先對學習者的基本情況、學習環境進行分析,針對教學對象的特點,確定新的教學目標,采用新的教學策略。
對教學實驗對象進行的基本情況調查包括:學習者的基本情況、學習目的、學習動機、學習態度等方面。調查結果顯示,252名實驗對象,年齡均在18~20歲之間,男生95名,女生157名。來自北方的45名,南方的207名,其中廣西的138名,占被調查總數的54.8%。母語為壯語的有28名,瑤語8名,北方方言45名,西南官話(包括桂柳官話)32名,粵方言62名,客家方言38名,湘方言12名,閩方言6名,贛方言3名,其他地域次方言(如本地話、九都話、平話等)18名。在138名廣西的學生中有36名學生不僅會說普通話,還會說壯語,是典型的雙語人,占被調查者總數的14.3%。會說兩種或兩種以上方言的學生有56人,即雙方言人,占22.2%。
通過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和個別訪談,我們了解到,對于普通話的學習需求,43%的學生認為很需要,48%的學生認為需要,有9%的學生認為不需要。不同的學生對普通話的學習目的和學習動機存在差異,突出表現在南北地域和城鄉的差別。來自南方鄉鎮、農村的學生由于普遍受地域方言的影響,普通話基礎不是很好,大多處于三甲或三乙水平,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和學習動機,學習態度認真、自覺,但對學習的期望值較低,只希望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完成學分或者達到畢業所要求的PSC等級(中文師范生為二甲,非師范生為二乙)即可。而來自北方的學生和一部分來自南方城市的學生普通話較好,入學時普通話水平大多已經可以達到二乙,少數甚至可以達到二甲。他們的學習目的和學習動機相對模糊,普遍認為普通話課程可學可不學,學習態度相對消極。只有少數幾個學生對學習的期望值較高,希望通過學習進一步提高普通話水平,不僅要達到畢業所要求的PSC等級,還希望能取得一乙,甚至一甲證書。
針對學生的基本情況及特點,我們作了如下考慮:在正式授課前,對學生進行普通話水平摸底測試,將學生按普通話水平等級分為高級班、中級班和初級班,按不同等級的教學內容、教學重點、教學目標、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即“分級教學”。高級班學生的普通話水平相當于二乙的高分階段(85分以上),語音基礎較好,語音錯誤不多,主要表現為語音缺陷,此班有學生38人。中級班學生的普通話水平相當于二乙的低分階段(80~85分),有方音,但能說比較標準的普通話,有學生142人。初級班學生的普通話水平處在三甲或三乙階段,方音較重,語音基礎薄弱,有學生72人。其中,中級班和初級班學生由于較多,我們分別分成兩個班上課。
課程結束后,在PSC前夕開設強化輔導班,按語言、方言差異進行合理分流與科學組合,分類分班,如壯語班(28人)、瑤語班(8人)、北方方言班(45人)、粵方言班(62人)、客家方言班(38人)、西南官話班(32人)、湘方言班(12人)、其他方言班(27人),進行“分類輔導”。之所以實行分類輔導,是因為雙語雙方言區的人說普通話時會出現不同的中介語即地方普通話,這些地方普通話能清晰地顯示民族區域和方言區域的人們學習普通話過程中出現的典型錯誤和關鍵問題,抓住這些典型錯誤,解決這些關鍵問題,對改變學生的語音面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分級教學、分類輔導”均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符合教育教學的規律。
四、學習環境與教學目標分析
學習環境的分析要考慮實施教學的學習系統:學習者、教學材料、教師、教學設備與器材、教學組織以等。對于實驗班的學習環境,我們作了如下考慮:教學材料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現有教材《普通話培訓與測試》(廣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另一部分根據學生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隨時進行選編;配備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方法靈活、接收能力較強、普通話口語水平高的教師,其中高級班的教師要求是國家級普通話水平測試員,中級班和初級班要求是省級普通話水平測試員,PSC測前輔導班的教師還要求對學生的母語或母方言系統及其對普通話的遷移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為保證教學過程高效率,信息量大,訓練材料豐富、形象、生動,全程配備多媒體設備,進行多媒體輔助下的普通話教學;教學組織嚴密,教師在教學實驗組的指導下嚴格按照教學設計方案進行教學;充分利用國家大力“推普”的大環境和學?!巴破铡钡男…h境,通過普通話實踐課程和各種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普通話水平。
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模式所能達到的教學效果,是教學活動在學習者身上產生效果的預先估計和設定,是教學模式構成的一個核心因素,對其他因素有制約作用。經過對教學對象的基本情況、學習目的和學習動機的綜合分析,我們確定實驗班的教學目標的設定應體現有限性和特定性原則,分層級設立具體的教學目標,體現各層級的教學重點,在此基礎上實現教學總目標——能熟練地運用標準的普通話進行交際。我們將此概括為“分層達標”,即在前面分級教學和分類輔導的基礎上,結合PSC大綱的要求與學生差異,對不同層級的學生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選擇各自的教學重點,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考級過關率,培養一些普通話精英分子。具體操作如下:高級班、中級班、初級班確定的教學終極目標分別是一級乙等、二級甲等、二級乙等,階段目標分別是二級甲等、二級乙等的高分(85分以上)、二級乙等或三級甲等的高分(75分以上)。三類班級可根據期中考試成績進行級別滾動調整,達到階段目標的,可繼續留在原來教學班學習;如果超過階段目標而達到高一層級的階段目標的,可升入高一層級的教學班;如果未能達到階段目標的,要降到低一層級的教學班學習。學期授課結束后,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母語或母方言背景參加在PSC前夕舉辦的“分類輔導”培訓,朝終極目標進發。已通過相應等級的學生,如果有進一步提高普通話水平的愿望,可申請繼續參加相應等級的普通話課程班學習。高級班的學生則可申請選修我們專門為普通話精英分子開設的普通話高級應用課程,如中華經典詩文朗誦、演講與口才、辯論與口才、實用口才藝術、公關語言藝術、職業口語實訓等。為不同層級的學生設置不同的學習目標,而且這種層次劃分是呈動態變化的,這樣做,既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普通話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可以減少學生報考PSC的盲目性,大大減少測試的工作量,緩解測試的壓力。這樣,在整個大學學習階段,學生能接受到不間斷的普通話全程教育,達到階段性與發展性的統一。教學目標是預期的學生學習結果,教師要利用目標指導教學方法或技術的選擇與應用,指導教學結果的測量與評價,指引學生學習。
五、教學設計
(一)教學過程
1.課堂教學。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內容:一是語音的規范:聲母、韻母、聲調、語流音變;二是詞匯和語法的規范;三是普通話口語的應用:朗讀、說話。在教學中要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講解普通話知識,盡可能做到形象、具體。給學生提供各種豐富有趣的普通話訓練材料和視聽資料,如繞口令、相聲、小品、詩歌、散文、經典的演講詞、辯論詞、主持詞,以及相應的名家朗誦、演講、主持的視聽資料等,要精講多練,讓學生多看多聽多模仿,培養良好的普通話語感。
2.普通話實踐課。充分利用國家、地區、學校大力“推普”的有利環境,組織學生參加市語委辦和學校語委辦、演講協會、朗誦協會、辯論協會等各類組織舉辦的各種普通話比賽活動。如每年十月左右舉行的“推普周”活動,我們組織學生參加漢語教研室舉行的“啄木鳥”行動,到大街小巷去尋找各種不規范語言和文字并進行媒體曝光;每年國家語委舉辦的“中華經典詩文朗誦比賽”,我們先在學校進行比賽,選拔出優秀選手參加廣西賽區的比賽;鼓勵學生積極參加一年一度的我校中文系大學生辯論賽、校園主持人大賽、各種主題的演講比賽等。讓學生在參與語言實踐的過程中,主動進行學習活動,同時體驗普通話的美感。
3.一對一個別輔導。個別化教學使學習者能夠實行自我調節,增強個人領悟能力,把課堂教學內容充分內化,調整教學以滿足個體需要。除了課堂教學中要注意一對一的個別輔導,課外主要針對要參加各種語言實踐活動的學生精英進行,實現“大眾”教育和“精英”教育的有機結合。
4.PSC測前輔導。包括測試流程、評分細則、應試技巧的講解和介紹,對具有不同母語、母方言背景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正音強化訓練。
(二)教學內容
本模式的教學內容分三個方面:普通話知識與正音訓練;普通話在口語中的應用;PSC前的強化輔導。由于實施“分級教學”,實驗班分成高級、中級、初級三個班上課,因此不同等級班級的教學內容、教學重點、教學方法有所差別。高級班突出語流教學,忽略音素教學。教師略講或不講普通話知識的內容,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尋找語音缺陷,糾正個別難點音,重點放在語流音變訓練、語調操練和語感的模仿與把握上。在教學中增加語調教學內容,包括句調、重音、節奏、停頓、語氣等,并將之放在語流音變教學之后和朗讀、說話教學之前,這是由于語流音變是語調操練的基礎,語調操練又是朗讀和說話訓練的基礎,可以說是音素教學完全向語流教學過渡的一個關鍵環節,是真正意義上的語流教學的開端。這樣安排可以克服傳統教學忽視語調教學和訓練的弊端。除了朗讀、說話等一般性的口語項目的訓練之外,增加朗誦、演講、辯論等高級口語訓練項目,強化普通話在各種口語表達中的應用訓練。訓練的著眼點放在“優化”二字上,也就是在準確的基礎上力求優美動聽,努力向標準普通話——一級乙等靠攏。
中級班教學將音素教學與語流教學相結合,把教學重點放在語流音變的訓練上,加大語流音變的訓練力度,適當進行語調的教學和操練,只開展朗讀、說話等一般性的口語項目的訓練。中級班教學要把“提高”作為著眼點,抓住“提高”二字,才有可能實現動態性變化,逐步提高中級班學生的普通話水平,使他們達到二級甲等水平。
初級班的學生數量較多,教學困難大,是普通話教學的重中之重。初級班教學尤其要講究教學步驟的層級性,首先從音素教學入手,然后逐漸過渡到語流訓練。字音是話語的細胞,是教學的基礎,應把音節作為基本教學單位,遵循由基礎到運用,由單項到復合的排列順序,經過詞語、語段的訓練最后達到語篇(朗讀、說話)的訓練階段。同時要特別注意這一層級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教育,注重鼓勵他們多說普通話,少說方言,激發他們說普通話的興趣,培養說普通話的習慣??傊?,夯實基礎,養成習慣,達到二級乙等水平是初級班的主要目標。
在PSC前夕開設強化輔導班,進行分類輔導和應試技巧指導,是普通話水平培訓和測試工作不可缺少的環節。輔導內容除了講解測試流程、評分細則、應試技巧,還對具有不同母語、母方言背景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正音強化訓練,對癥下藥,以克服母語和母方言對他們普通話的負遷移。教師要以不同母語和母方言背景學生的日常口語為研究對象,以PSC的錄音檔案為研究材料,考察各種地方普通話的不同表征,探尋其與普通話的對應關系,找出影響這部分學生普通話水平的重點和難點所在。針對不同的輔導班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和訓練重點,引導學生根據地方普通話的共性尋求自己語音中存在的問題,并比照普通話語音,找出對應規律,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對同一輔導班中凸顯的共性問題,一定要講清練透。分類輔導對教師要求較高,教師可根據自己對各種語言和方言及其中介語的研究開設不同的考前輔導班,讓“研”有專長的教師發揮自己的特長,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強化輔導。
授課是“分級教學、分類輔導”較難操作的環節,既要教同一教材的內容,還要顧及三個層級的異步施教;既有面向全體的“合”,又有兼顧高、中、初三個層級的“分”。這對授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六、教學評價
教學模式一般都有適合自己特點的評價方法和標準。評價是以目標為導向的,評價方案必須能夠檢驗出目標是否實現。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教學評價主要體現在:教學評價是以學為主;教學評價標準從知識轉向了能力;教學評價方法是考察學習者是否按照自己的認知結構、學習方式、需要進行學習,學習能力如何。
本模式的評價方式吸收了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評價觀念,實行綜合性評價,不是簡單地依靠考試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最后得到的學習評價在以下基礎上形成:日常出勤情況(10%)、課堂學習情況(20%)、普通話實踐成績(20%)、期中期末測試成績(各占25%)。普通話實踐成績根據學生平時參與的各種普通話實踐活動或比賽情況來評價,期中期末測試參照PSC進行。教師根據這幾方面的因素,對學生進行綜合性評價。
七、本實驗的教學效果
經過一學年的教學實驗,“分級教學、分類輔導、分層達標”的普通話教學模式初見成效。分級教學使不同層級的學生均有收獲,分類輔導既可以使不同類別的學生得到專門的正音輔導,同時可兼顧全體學生。筆者對2007級高級、中級、初級學生的第一次PSC成績分別進行了統計,詳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到,高級和中級班的PSC成績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階段目標(高、中級班的階段目標分別是二甲、二乙的高分),雖然未能完全達到預期的終極目標(終極目標分別是一乙、二甲),但教學效果顯著,成績喜人,如中級班大多數學生(71.8%)已經完成終極目標,高級班有8人(21.1%)完成終極目標,達到一乙水平,這在學校的歷史上是空前的。況且這是學生第一次參加PSC的成績,在畢業前還有機會再去參加測試,還有時間去爭取更高的等級。令人遺憾的是初級班的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雖然基本上達到了階段目標(二乙或三甲的高分),100%的學生達到三甲的高分以上,徹底消除了三乙,但僅有一半的學生(二乙占41.7%,二甲占8.3%,共50%)完成終極目標(二乙)。據任課教師分析,初級班學生普通話水平差異較大,摸底測試成績從60多分到70多分都有,個別甚至不到印分,方音色彩濃厚,存在方音的“化石化”現象,糾音極為困難,導致教學效果不是太明顯,建議還可對初級班進行細分。鑒于此,我們將在以后“分級教學”中進行適當調整。
對2007級各班級學生的PSC成績進行的比較是一種橫向比較,為了進一步觀察實驗班的教學效果,筆者還將2007級(實驗班)學生的PSC成績跟2005級、2006級分別進行了縱向比較,統計數據詳見表2。
從表2可以看出,雖然2007級(實驗班)PSC成績為三甲的學生比例(14.3%)同2005級(15.5%)、2006級(14.1%)的差不多,但二甲的比例明顯增多,達到54.7%,意味著有一半以上的學生達到二甲水平,二乙的比例則大幅下降。而2005級和2006級學生二甲的比例分別只有28.8%和24.4%,多數學生處于二乙水平。這說明實驗班的教學突破了往屆學生多數處于二乙水平的瓶頸,多數學生的普通話水平從二乙提高到二甲,實現了質和量的飛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07級(實驗班)有8個學生達到一乙水平,雖然所占比例只有3.2%,但相對于前兩個年級來說,已經相當不簡單了(盡管2005級也有一個學生達到一乙水平,但比例僅為0.3%,而2006級沒有),這直接體現了新模式實施精英教育的效果。從我們的教學實踐和學生的PSC成績來看,教學效果令人滿意。
八、結論
一、組織管理到位,建立有效機制
說好普通話、用好規范字、提高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為提高師生對語言文字的重要性的認識,學校每年召開專門會議,組織師生認真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以及《教育法》、《教師法》中有關內容,認真學習上級有關語言文字工作文件精神,專項研究布置工作任務,做到“三納入一滲透”:即納入到學校常規管理、納入到教育教學管理、納入培養目標,滲透到德、智、體、美、勞等教育活動之中;體現了“六到位”:即明確思想,意識到位;營造環境,宣傳到位;提高素質,培訓到位;教育教學,力度到位;開展活動,落實到位;檔案工作,管理到位。目前,全校師生在教育教學、會議和集體活動中都能夠自覺使用普通話和規范漢字,形成了語言文字工作層層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局面。通過語言文字工作的強化管理,全面提升了教育教學質量。
1.健全領導機構,提高規范意識
為建立、完善學校語言文字與教育教學融為一體的工作機制,提高全校師生用語用字的規范意識,我校成立了由校長任組長,業務副校長任副組長,由教科室主導,級部主任、語文教研組長為組員的語言文字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統籌領導和管理全校的語言文字工作。每年初制定學校語言文字工作計劃,認真開展各項工作,并做好記錄,年終做好總結。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討語言文字工作,研究有關方案、措施的制定和完善,設立專項經費,確保??顚S?。定期召開專題會議,了解調研工作的落實情況,及時發現、糾正存在的問題,部署下一步工作。做到了遠有藍圖,近有目標,上有領導,下有分工,前有方案,后有總結,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的推進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2.落實規章制度,堅持規章管理
創建活動中,我校積極探索,把語言文字工作與常規管理相結合,把推廣普通話、推行規范字落實到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之中,著重建立健全了普通話推廣和規范用字制度,確保普通話在校園的推廣使用和校園規范用字,使全校師生在講普通話、用規范字方面有規可依。為保障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學校把“講普通話,用規范字”納入教師日常行為規范,實行專項考核之中。將教師普通話測試成績與在教學中使用普通話和規范漢字的情況作為業務考核的條件。規定達不到二級甲等的教師不能參加市級以上評優課等教學活動;語文教師達不到二級甲等,非語文教師達不到二級乙等的不準許申報各級評優選先活動,不準許擔任主要學科教學,堅持持證上崗制度。另外,我校嚴把教師入校關,把語言文字規范化列入錄用教師的條件之一,學校調入、聘任的教師普通話水平必須達到所任學科的相應水平。目前,學校已形成人人愿說普通話、人人都說普通話的良好氛圍。
3.建立語言文字督查制,做好行為監督
為搞好我校的語言文字工作,我們成立了由學校領導、教師代表、每班兩名學生組成的語言文字監督小組,建立了語言文字督查制度。聘任了一批有責任心、具有一定語言文字水平的教師和學生為語言文字“督查員”,明確了語言文字督查員的職責。督查員負責監督學校和班級的語言文字工作,定期督導、檢查學校的各種公文、試卷等文字材料,監督全體師生的普通話和規范用字情況,監督教師課上、課下交談用語等,將所查結果記入常規檢查檔案,最大限度的調動了廣大師生參與的積極性,同時督查員定期向學校領導匯報有關情況。在教育教學常規管理工作中,督查員協助教科室開展隨堂聽課、說課、業務學習、演講比賽、教師素質比賽、評教等教育教學活動(包括教師課內外用語、板書、教案、論文、布置批改作業等),約束教師言行,督促教師說好普通話、用好規范字,并將評比結果記入教師成長檔案之中,作為教師年終考核獎勵的重要依據。每學年末我們還定期開展語言文字督查員評優活動,充分發揮督查員的作用,使語言文字工作深入到校園的每個角落。
二、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育人環境
為了培養全體師生正確使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良好習慣,深入持久地加強語言文字規范化建設,我校加大宣傳力度,努力營造語言文字規范化宣傳環境,有力地的推進了創建活動順利開展。
1.創設校園氛圍
在校園中創設良好的語言文字規范化宣傳環境,成為校園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首先,學校在教學樓張貼標語,門廳、樓梯、走廊、宣傳櫥窗等公共場所都設有“說普通話,用規范字”等警示語,時時刻刻提醒師生要講普通話、用規范字。各班的黑板報每期都有以語言文字為主要內容的“推普角”,向學生介紹語言文字的有關基礎知識,成為正確的語言文字樣板,為師生創設了良好的校園語言氛圍。其次,學校的紅領巾廣播站定期對學生進行“推普”講座,總結“推普”活動情況。第三,學校通過各種會議,班級利用主題班隊會等形式,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語言氛圍。第四,通過召開家長會、發放普通話問卷,讓家長了解、配合、支持此項工作,給孩子創設良好的家庭語言文字環境和氛圍,以此達到: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一個家庭帶動整個社會。目前,學校人人講普通話的氛圍已經形成,教師、學生的普通話意識不斷增強。
2.推廣普通話,書寫規范字進課堂
為使普通話深入人心,使普通話真正成為校園語言,使廣大師生都寫規范字,我們印制了相關材料,分發給全校師生,在全校所有班級進行推廣。把國家語言文字的方針、政策及普通話語音校正等相關知識編寫成師生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載體形式,使大家更易接受。全校師生通過共同學習、交流、朗讀、背誦,提高了說普通話、用規范字的意識,校園里掀起了“愛祖國、愛母語、愛漢字、愛家鄉、齊推普”的熱潮。學生們將材料帶回家中,告知家人,推向社會,從而真正實現了小手拉大手,將語言文字工作推向全社會的目標。
3.堅持“國旗下講話”制度
幾年來,我校每周一早晨舉行升旗儀式,根據計劃安排,由教師、學生代表在國旗下講話、致辭,并將講話稿存檔。通過升旗對師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國旗下講話為學生培養熱愛祖國及祖國語言,認真講好普通話又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這一活動成為學校宣傳、訓練普通話,抓好語言文字工作的又一個練兵場。
4.開展推普宣傳活動
每年的推普周,我們都認真制定活動方案,每一項活動都具體到每一個處室和人員。在抓好校內宣傳的同時,我們堅持走向社會,組織學生走上街頭散發傳單,在學校大門口設立咨詢點,向群眾宣傳推廣普通話的意義;在教師和學生中開展普通話演講和規范字書寫比賽,尤其是在今年的推普周活動中,有效的推進了我校的語言文字示范校創建工作,在校內掀起講普通話,用規范字的熱潮。
每學期,我們都要進行一次全員參與的“評教評學”活動,不僅本校教師參加聽課評課,還邀請家長參加,我們把“說普通話,用規范字”作為重要的一條評價標準;同時,每學期還進行一次教案、作業大展評,每次評價的結果,都要計入教師的考核,和評模、晉級掛鉤。每學年都組織一次師生普通話演講、講故事、書法比賽活動,對優勝者都要進行表彰獎勵,把表彰結果納入教師、學生的年度考核中,作為評優、評先、晉級的依據之一。這些活動進一步推動了學校語言文字工作的深入開展。
三、強化培訓措施,抓好過程管理
加強培訓,是提高教師普通話水平的重要途徑。學校設有教師培訓、學生培訓兩個組織機構。教師培訓由六位取得普通話二級甲等資格的督查員負責,各年級組、各處室均有一名督查員負責業余指導與日常監督。學生培訓由各班語文教師共同負責,各年級各班均有兩名學生督查員負責本班學生課余時間的日常輔導和監督。
1.教師培訓。學校把教師語言文字培訓與校本培訓相結合,采取集中培訓與自主培訓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我們的培訓做到了內容設置多樣化、科學化、層次化,培訓方式做到了互動化、情境化。培訓內容既有糾正錯音、發音技巧、普通話水平測試題、文章賞讀,又有師生日常規范用語、高平方言與普通話的比較等。在培訓人員的安排上,我們堅持以年級組為單位,主要通過一定語言情境的創設,營造對話交流的氛圍,積極展開互動,逐步提高每位教師的普通話水平。
2.學生培訓。采取集體培訓和分散培訓相結合。集體培訓以年級為單位,每月集中培訓一次;分散培訓以班級為單位,每天利用晨讀時間,中午預備鈴前15分鐘,由各班語文教師負責培訓。培訓內容以學生閱讀教材、古詩文誦讀及學校印發的培訓資料為主要內容。學生寫字指導與活動課相結合,每周學校都安排了寫字課,由各班語文老師隨機輔導。學生在書寫、欣賞、體驗的同時,培養興趣、陶冶情操,并養成可能影響學生一生的行為習慣。
四、發揮學校優勢,實現雙向整合
1.語言文字規范化同信息技術的整合
隨著科技的進步,教育技術的深入發展,我校已由單一的課堂教學傳授,進入到多媒體、網絡化的現代教育技術階段。學校已實現了每個老師都有辦公電腦,每個教室都有多媒體教學平臺。在語言文字規范化進程中,我校充分利用學校信息技術方面的優勢,注重語言文字規范化與現代教育技術的整合。在拼音、識字教學中使用多媒體,制作課件,力求課堂教學生動、活潑。利用多媒體網絡的有利條件,根據兒童心理特點,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的直觀性、形象性、趣味性、交互性等特點進行拼音和識字教學。學校在各年級中開展了多媒體電子備課的實驗,要求教師對閱讀教學、作文教學進行廣泛的實踐研究,在此過程中強化了對語言文字的推敲和使用。目前,全校教師都能夠熟練地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90%的教師學會了制作課件,有效地促進了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
2.語言文字與校本特色相結合
我校立足學校和學生實際,以學生的需要、興趣為出發點,開發實施了多種校本課程。我們把“經典詩文誦讀”做為校本課程,編寫成冊,讀寫結合,提高了師生對經典詩文熟練程度和漢字書寫規范養成。通過不同年級選用不同的閱讀內容,培養學生對以漢語言文字為載體的傳統文化的情感,發揮其對少年兒童文化人格形成的積極影響。通過學校整體部署,各班制定讀書計劃,全方位的開展了讀書活動。學生在讀詩誦文過程中感受祖國語言文化的無窮魅力,培養熱愛母語的感情,校園處處都是朗朗的讀書聲。我們通過下午上課預備鈴前15分鐘古詩經典誦讀與演講等豐富多彩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對普通話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通過開展特色寫作活動,匯集了學生的優秀習作。在活動中培養和鍛煉了學生綜合實踐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水平和實踐能力。
六、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對策
對照語言文字工作的目標要求和評估標準,我校的語言文字工作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學校的語言文字方面的檔案資料還不夠完善、豐富,不少活動開展以后資料收集還不夠及時、完整。學校在語言文字方面的科研工作還需要更有針對性。另外,學校測試員數量還明顯不足。針對這些問題,我們特采取以下對策對語言文字工作的活動文字、圖片、音像資料專人專管,有序整理,做到完整、有序、美觀。進一步加強教師語言文字規范化培訓,積極參加上級語委組織的培訓學習活動,增加學校普通話測試員數量,帶動全校語言文字工作的有效開展。
七、今后奮斗目標
1.進一步提高對語言文字規范化重要性的認識,加強領導,抓實平時,著眼普及,重在提高。
2.將語言文字工作與深化素質教育、提升學校整體辦學水平進一步緊密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