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7 09:39:0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經濟生態環境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1城市生態環境建設經濟指標內容
(1)城市生態環境建設經濟指標涉及內容能夠非常多,包括各種環境污染的治理工作、城市建設發展的目標、資源的合理配置等,下面介紹福建省生態環境建設經濟投入的組成部分如圖1。(2)要發展生態環境建設需要加大投資規模,它的發展需要經濟支持。生態環境建設是為了城市發展,不是單純的謀利益行為,而且投資回報效果不是很明顯,需要經過很長時間才能顯現。要發展福建省的生態環境建設需要結合區域特點進行開展活動,可以根據當地的氣候、工業發展、城市規模等采取有效措施。政府投資建設生態環境可以從不同角度分析投入和產出的關系,然后評價各項建設項目的效益和費用,判斷生態環境建設經濟的合理性。下面介紹生態、社會效益以及國家建設該項目所獲得的效益與城市生態環境建設之間的關系如圖2。(3)城市生態環境建設存在很多動態因素,在建設的過程中需要針對不同的項目建設時間進行調整,計算出投資與效益情況,可以采用現價進行對比分析,最后確定合理方案。
1.2指標結構圖
城市生態環境建設指標,它分析沿海城市的特點,然后綜合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的規劃目標,城市生態環境建設指標如圖3。
2對策建議
要實現城市生態環境建設的發展需要注意各方面的問題,處理好這些問題就可以實現生態環境和經濟建設協調發展。①在經濟建設中要注意合理使用資源,資源不是無限的,要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同時還要注意保護環境,生態環境對于城市建設同樣非常重要。②在社會生產活動中需要注意對環境的傷害,環境污染一般都是人為行動造成。要實現協調發展需要對資源進行合理使用,讓資源發揮其價值,杜絕浪費行為,保護生態環境需要掌握方法。分析福建省生態環境建設經濟指標體系,可以采取有效措施。
2.1合理利用經濟資源
2.1.1建立健全法律體系,合理配置資源的使用可以把法律作為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的有力保障,現在國家出臺了很多保護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的政策措施,就是希望可以改善目前現狀。有了法律保障,可以監督建設工作的情況,對于污染比較嚴重的企業或工廠,可以加大管理力度,讓他們重視環境保護,特別是工業污水的排放、廢氣的排放等。同時可以宣傳生態環保意識,對于城市生活中的污染,可以通過給居民講解污染的危害、對環境的破壞等,讓他們在生活中注意各種問題,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相關的環境保護部門也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強環境監督工作,嚴格要求各大企業重視污染問題,發現不良情況,加大懲罰力度。生活中的垃圾處理不當也會造成環境污染,可以研發綠色環保產品或者對環境不會造成污染的消費品,這樣也可以在一點程度上降低污染情況。2.1.2規劃發展方向合理規劃城市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做到經濟和環境之間和諧發展。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事先制定計劃,同樣城市的發展也需要制定計劃。要實現生態環境建設經濟建設需要制定完善的發展目標,什么階段做什么,目標是用來指導和監督計劃實現情況的。在發展福建省經濟的同時要對生態環境采取保護措施,做到發展、經濟、環境三者之間的協調發展。福建發展規劃內容包括土地、水的規劃,資源、能源合理使用,工業造成的污染處理,綠化建設等。2.1.3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對于企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質和氣體,經過國家檢測達不到要求的企業,需要加強監督和管理,采取有效措施解決造成的污染問題。國家鼓勵經濟可持續發展,需要處理好經濟和環境之間的關系。我國雖然是資源大國,各種資源比較豐富,可是無節制地使用和浪費現象,最終也會使得資源供不應求,這要求在使用資源的過程中注意方法,根據福建省各企業的特點采取改善措施。例如有的企業產生的廢物可以循環利用。自身企業不能使用,可以給其他企業使用,這樣可以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梢圆扇≡O備處理污水,然后再循環使用,生活中可以鼓勵城市居民注意生活垃圾的分類和處理。還可以把城市與郊區經濟發展結合起來,實現城市資源合理應用。
2.2城市生態環境的建設和治理
2.2.1加快生態環境建設的步伐綠化建設是生態環境主要內容,它在城市發展建設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改善城市環境和空氣質量問題,美化城市。(1)公路交通兩旁和郊區綠化;(2)城市住宅區加大綠化;(3)在河流等地區進行植樹造林;(4)主要基礎設施場所綠化工作。福建省大面積發展林業,截止到2013年底,建成的風竹林面積就達到50萬hm2,工業材料基地達到70萬hm2,森林公園80多處,還重點保護自然景區、濱海濕地等,福建省已經建立比較完善的生態系統,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福建省生態環境發展良好,還可以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例如旅游、水產養殖、生物公園。2.2.2轉變福建當前的經濟結構經濟發展需要立足具體情況,福建省經濟的發展也需要根據現狀進行調整。(1)鼓勵農業發展,福建省的農業發展迅速,而且種類很多,由林業、畜牧業、水果、水產品等,加強對這些產業的發展可以帶動整個城市的發展。(2)福建省的傳統工業存在污染嚴重情況,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和技術手段進行改善。主要的工業有火電、石化、建材等工業,而且資源比較豐富,為工業發展奠定基礎。(3)服務業在經濟發展中也占有很大比重,要重視服務業的發展。把福建省各個行業結合起來一起發展,形成一條綜合發展的道路。重視信息產業的發展,應用先進技術為各行業服務,處理好經濟和環境之間的問題,提高整個城市的發展水平。
2.3生態環境建設方案
(1)綜合各方面的指標情況進行對比,確定城市生態環境投資建設的主要項目。(2)分析城市生態環境建設各項目情況,然后根據具體的情況開展項目建設,例如有的項目時間比較長、效益不高,有的項目投入超過實際預算投入等,都需要進行分析,然后再進行建設。(3)城市生態環境建設項目需要分出建設的先后順序,主要根據項目的回報率、貢獻率和項目具體情況。(4)根據投入和效益評價結果進行分析,把效益和貢獻率最佳的項目優先進行建設,其他項目根據難易程度和其他情況進行分析建設。
3結束語
今天,生態環境的惡劣是全球高速經濟發展的結果,自由經濟制度促使各國瘋狂掠奪自然資源和嚴重污染環境為代價來獲取其高額利潤創造財富的活動破壞了生態平衡,已造成全球物種急速減少消亡的趨勢,為阻止生態環境繼續惡化蔓延,為保護生態平衡和資源健康可持續發展,本文提出“以新計劃經濟拯救生態環境設想”的論調。
1.“新計劃經濟”的概述
“新計劃經濟”是在我國60、70年代已經經歷過的計劃經濟的基礎上提出的,是一種全新的個人理念設想,有區別于我國60、70年代的計劃經濟的。
原則上“新計劃經濟” 依賴政府的指令性計劃,取締不必要的物品生產(塑料袋一類的),減少對衣、食、住、行、用的產品總數量的生產,但這些產品的品種、科技含量、價格、經濟增長速度等等均由市場來決定。未來的經濟絕對不應該是以數量取勝的,應該是以質量和科技立足的。
假設我們已經進入了“新計劃經濟”時代,那么我們的資源消耗速度將會慢下來,我們不在那么過分追求手機、電腦的更換速度,不在快速的換衣、換車、換房,我們的精力將會轉向其他方面,比如向農業、軍事、教育、醫療、計算機、軟件、硬件、機械、智能、宇宙等尖端科技、高端領域進發。
“新計劃經濟”的宗旨是:能創造但不輕易制造。
這樣我們既能保持在強敵環飼的列國有立足之地,也能在各國角逐中有一抗之力,打消了放緩步伐進人“新計劃經濟” 時代的種種顧慮,可以相對放心的以“新計劃經濟”拯救生態環境的歷程邁進。
2.“新計劃經濟”拯救生態環境的步棸
2.1國家指令性干預
國家以保護整體的、長遠的、根本的利益為目地指令性干預市場,通過限制部分產品總數量,規定其標準、質量、投資方向、競爭等政策矯正如今的經濟運行模式,以克服市場缺陷,促進經濟環保健康發展。
(1)健全完善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
(2)細化生態環境的法律法規,使觸犯生態環境法的企業、集體和個人有法量刑。
(3)法律規劃生態環保監測機構的執法力度,不作為者依法追究其法律刑事責任。
(4)國家指令性計劃生產衣、食、住、行、用的產品總數,減少數量,提高質量。減少資源原材料的總體消耗,全民進人節儉型生活模式。
(5)取締制造塑料袋和一次性碗筷、牙刷等用品,取締不必要的產業鏈。
(6)禁止市場投放過度包裝的商品,應把包裝規定在方便物品運輸就行。
(7)禁止企業過快的向市場投放新型的手機、電腦、衣物、飾品,特別是以塑料、銅、鐵、鋁等材料制成的裝飾品。
(8)精細化回收垃圾廢棄物,實行建筑等其它垃圾和生活垃圾分開治理制度.
(9)致力探索廢棄垃圾再利用,再還原原材料技術。
(10)政府不以房地產和過多開發礦產資源為經濟增長點,官員不以破壞生態環境而創造的財富為任期內的政績,國家更不該以此為考核標準,節省土地、礦產資源。
(11)禁止人為巨資打造各種觀光旅游景觀,違反規定者依法追究法律刑事責任。
(12)有計劃的開采國內現有資源,有計劃的進行伐木、養殖、捕撈、采摘、獵殺。
(13)對海洋、湖泊、河流、地下水資源分階段、量化高效重復利用,并進行定期質檢,對污染源進行治理消滅,對造成污染的企業和個人依法追究法律刑事責任。
(14)充分利用我國地理環境,按我國原有動植物種類和生長區域特性培育繁殖生態環境循環圈,逐步養成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
2.2企業承擔
企業是生態環境破壞的直接參與者和實施者,阻止生態環境惡化的進程,保護生態環境的任務也理應由企業來主動承擔.
(1)企業一切活動理應考慮環保法實行。
(2)企業應樹立節能、環保、高效、可循環使用的發展理念。
(3)企業應積極組織和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活動。
(4)企業應積極參與國家的環保項目開發。
(5)企業應主動放緩短期財富指標,以發展兼顧生態環保為己任,生產制造節能、高效、環保、可循環利用型產品。
(6)企業應在產品創造和制造期初就想好產品廢舊了怎么回收處理,做在實處。
(7)企業要積極自助開創、探索節能、環保、高效、可循環利用的新產業新鏈條模式。
(8)企業要致力于環保產品的上市和售后服務問題。對自己的產品負責,要質量穩健
(9)企業要以生產實用耐用型產品為己任。
2.3規范民眾行為
民眾是生態環境的破壞者和承受著,為了自身的生存環境和健康更應該積極生態保護環境,始終把節約、節能、保護環境,做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把這種生存理念一代代的傳承下去。
(1)民眾要自覺保護生態環境,不亂砍亂伐,隨意捕撈、浪費自然資源。
(2)社會、企業、學校要主動承擔教化、灌輸節能環保理念和健康環保的消費觀念。
(3)從娘胎開始灌輸節能環保理念。
(4)從小樹立孩子健康環保的消費觀念。
(5)從小開始培養勤儉節約的生活習慣。
(6)從小教育孩子垃圾分類投放。
(7)從小帶孩子一起積極參與生態環境保護活動。
(8)全民進人無紙化辦公。
3.結語
嘗試通過“新計劃經濟”發展模式的方法,探索發現一條可以節約資源,阻止破壞,又不影響國家可持續發展進程的道路,借助國法、企業、民眾的共同力量,建立完善的國家生態環境監測機構,形成有利于人類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健康消費生活模式,真正起到生態環境保護的目的。
所謂低碳經濟指的是以可持續發展這一理念為指導,通過新能源開發與利用、產業結構調整、制度及技術創新等途徑,以達到減少高碳能源的使用以及溫室氣體排放的目的?!暗吞冀洕笔且粋€先進的概念,有助于減緩和控制全球氣候變暖問題,對于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言具有相當積極的現實意義。農業金融生態環境是為農村經濟生存和發展提供包括資金融通在內的一系列金融服務的所有金融機構,和農村經濟有關聯的諸多因素彼此作用和相互交融而產生的一種具有動態特點及一定均衡性的綜合系統。
二、低碳經濟時期河南省農業金融生態環境現狀
1.農村金融機構穩健運行,綜合實力不斷提升
現階段,河南農村金融機構主要包括兩大類,一類是小型農村金融機構(如農村商業銀行等),另一類是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如各種農村資金互助社等)。2013年,河南省農村金融機構無論在資產規模方面,還是在利潤方面,均呈持續上升趨勢,銀行業機構體系被注入了新的活力,機構個數明顯增多,從業人員也穩中有升。2013年,河南省小型農村金融機構的資產總額為8078億元,較2009年上升3730億元;河南省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資產總額為411億元,較2009年上升253億元。
2.創新工作取得顯著成效,農村金融服務水平持續提升
以農村金融創新示范縣(市)爭創為代表的諸多活動的開展,在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地方政府投身農村金融創新工作的積極性,不僅打開了創新思路,而且改善了縣域范圍內的金融生態環境,使得農村金融服務質量不斷上升,從而在某種程度上解決了本省“三化”協同發展中所面臨的資金短缺問題。截至2012年末,河南省農村金融領域的8大類產品等獲得了全方位的推廣,在省內的1874家和農業金融有關的網點中得以嘗試,不僅實現了金融產品多樣化,而且實現了服務對象層次化,同時還實現了參與主體多元化等基本目標。值得一提的是,涉農貸款余額穩步增長,為2008年的2倍。
3.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優化,金融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2011年,河南省頒布和實施了《河南省金融生態環境建設評價辦法》,選取以行政服務環境為代表的諸多視角對轄區內的109個縣(市)所取得的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成效予以全面且客觀的評價。2012年,河南省初步建立了省轄市金融生態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并對縣域評價制度予以進一步完善,使得全省社會信用體系的構建前進了一大步。截至2013年末,河南省的征信系統初見規模,已經為本省4554萬自然人建立了與之對應的信用檔案。
三、低碳經濟時期河南省農業金融面臨的低碳困境
1.農村整體經濟發展水平偏低
河南省屬于傳統農業大省,在推進現代農業的進程中雖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仍舊以家庭式自給性生產模式為主,因而在農業生產和發展中缺乏足夠的競爭力。就農業生產條件而言,缺乏和現代化農業有機匹配的基礎以及保障性設施,所以,農業生產表現出極為顯著的弱質產業特征,甚至可以認為農業風險無處不在,上述問題將會給農民貸款帶來直接且嚴重的阻礙。最近幾年,部分地區的農村信用社在支農工作中,將支持重心放在了“大戶”(如種養業大戶等)身上,然而相當一部分地區由于農業產業化經營較晚,沒有形成一定的規模,大部分農民仍舊從事著分散形式的農業生產活動。這種家庭式小規模農業經營模式很難獲得當地金融機構的資金和政策的傾斜。
2.法律環境有待完善
對于農業金融生態環境而言,法律制度是其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保障,同時發揮著積極的推動作用?,F階段,農村金融法制環境尚存在很多懸而未決的問題,基礎薄弱問題尤為嚴重,給農村金融生態的正常運行和高效運行帶來了諸多不利的影響。首先,農村法制建設起步較晚,以農戶這一群體為主的債務人由于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制約法律觀念較為淡薄,因而人為逃廢債等不良狀況屢見報端,如此一來,給農村地區金融機構的債權保障問題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其次,與農村金融組織相關的立法工作尚處于起步階段,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金融組織的建立和進一步發展。
3.社會信用體系尚不健全
對于農業金融環境建設而言,“誠信”是其基本內容與核心內容。而在河南,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在速度上還無法跟得上經濟發展的腳步,偽劣產品、虛假廣告以及價格欺詐等諸多不講信用現象層出不窮,給市場的正常秩序帶來了極大的干擾,一方面有損河南的健康形象,另一方面對全省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形成了嚴重制約。究其根本在于信用立法工作相對滯后,信用評估程序不嚴,社會整體缺乏足夠的信用意識。社會信用的嚴重缺失,在很大程度提高了商業銀行的運作風險,使其有錢不敢貸,與此同時,企業和農戶缺錢借不著,并形成一個惡性循環,給全省農業金融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嚴重阻礙。
4.農村金融產品種類單調
農村金融產品相對偏少,金融服務種類僅有少數的幾種,部分地區甚至只有存款業務和貸款業務,中間業務少之又少;農民貸款難問題長期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最近幾年,農村信用社雖然在積極嘗試諸如小額農貸發放辦法,然而受當前管理體制的制約,貸款程序仍舊十分復雜和繁瑣。與此同時,受農村融資渠道狹窄的制約,部分地區的農村信用社甚至處于壟斷經營地位,因而在審批方面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在處理農戶貸款業務時經常采取利率上浮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農民獲取貸款的成本;農戶很難獲得大額貸款。農村資金需求規模不斷增大,現階段的小額度貸款越來越無法滿足現實的需要,如此將會對農業金融生態環境的建設產生十分不利的負面影響。
5.業務和管理人才缺乏
對以村鎮銀行為代表的諸多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而言,由于起步相對較晚,仍舊屬于新興事物的范疇,因而人們對其了解還不夠全面與深入,所以,這一類金融機構在引入人才方面仍舊面臨一定的困難,如目前急需的業務以及管理人才很難引進,因而更多的情況下,僅能通過內部培訓或者以老帶新等方式來暫時緩解和應對專業人才短缺問題。由此可見,業務以及管理人才的缺乏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此類金融機構的進一步發展,使得以村鎮銀行為代表的諸多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日常業務的處理中,沒有人手和時間對本機構的長遠發展進行科學規劃,導致其發展之路堪憂。
四、基于低碳經濟時期農業金融生態環境的優化措施
1.推動農村經濟體發展,為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的優化奠定基礎
河南省農村金融生態環境表現出來的一系列問題中,最為關鍵的還是農業本身的弱質性問題,而最根本的措施便是推動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其核心在于不斷提升農民的經濟實力,一方面要增加農民收入,另一方面要強化農民抵御風險的能力?,F階段,國家特別重視“三農”問題,并采取了一系列具體且有效的措施,包括降低稅費負擔,提高種糧補貼以及推動農村富余勞動向城市的輸入等,明顯提高了農民的整體收入水平。在不斷強化支農力度的同時,國家還積極強化農民抵御各種農業風險的能力。首先,改變農民生產長期存在的分散性問題,從而規避傳統市場交易過程中的弱勢弊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理念和模式為農民生產模式的轉變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政府有必要在法律、政策以及資金等諸多方面提供幫助,大力推動不同形式的產業化組織模式的建立、發展和創新。其次,為農民生產提供最先進的技術以及最新的市場動向,從而強化農民對市場的適應能力。再次,應建立健全以農業保險制度為代表的相關保障制度,從而為農民的生產活動保駕護航,有效抵御來自自然和社會的各類風險。
2.加快法制建設進程,為農業金融生態環境的優化工作保駕護航
在推動農村金融生態環境不斷優化的工作中,法律制度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第一,應重視并推動與農村經濟金融建設有關的立法工作,對以《物權法》為代表的一系列法律法規進行不斷地修訂與完善。以《商業銀行法》為基礎,結合農村金融的發展現狀,盡快制定和實施《合作金融法》一類的法律法規。第二,應積極宣揚依法行政的理念,并真正落實到位。在開展農業金融事務的工作中,應認真履行“有法必依,執法必嚴”的原則,作為地方政府應積極扭轉自身的地方保護主義思想,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預。第三,加大對失信行為的懲處力度,進一步加大違約成本,從而嚴厲打擊以逃債、賴債以及廢債為代表的各種失信行為,從而有效維護守信者的各項合法權益,彰顯法律的嚴肅性和威脅力。最后,應大力推動農村金融市場的進一完善,通過市場機制來懲處那些失信者,從而規范他們的行為,使其自覺遵守相關原則。
3.做好社會信用環境整治工作,構建一個理想的社會信用體系
首先,應重視并加快地方金融立法。不斷強化執法部門執行能力,有效落實各類金融案件的偵破等工作,從而保護債權人的合法利益不受非法侵害,進而起到維護農業金融生態環境穩定的目的。其次,應重視并加強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和健全,積極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信用文化氛圍。大力支持企業以及個人征信系統建設和完善,采集企業以及個人的信用信息,并加以整理,從而有目的且有計劃地將質量檢驗信息、繳稅信息以及案件判決信息等詳細統統納入企業以及個人征信系統,為金融機構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更多、更有效的信息支持。再次,應建立健全守信激勵以及失信懲戒機制。對信用表現良好的市場主體,政府有關部門在諸如項目審批等一系列工作中予以優先考慮,金融機構在授信額度、期限以及利率方面予以一定幅度的優惠;對于那些信用較差的市場主體,一方面應借助新聞媒體等方式進行曝光,同時聯合各金融機構對其進行相應的信用制裁,另若其不講信用給社會帶了損失,司法部門應根據法律法規追究其法律責任。
4.創新農村金融產品,積極推出符合農村市場需要的中間業務
首先,創新支持土地流轉信貸產品。大力推行國家頒布的惠農政策,選取那些實力雄厚、影響力大、思路開闊的農村土地流轉大戶為主要的扶持對象。其次,創新大額支農貸款產品。立足于本省糧油生產等支柱產業,對農村信貸投向進行優化調整,大力扶持糧食生產大戶等的發展,加大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最大限度地發掘他們的模范帶頭作用。再次,創新小額支農貸款品種以及貸款方式。除去常規的農戶聯保貸款之外,還可以適當推出一些新型貸款,如大學生返鄉創業貸款等,以滿足農村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在貸款方式上,建議采用農戶小額貸款“一卡通”的做法,將農戶貸款和銀行卡有機地捆綁在一起,在授信額度方面采取“一次授信、分次使用、循環放貸”的管理辦法,如此一來,能夠最大程度保障隨用隨貸,使得貸款更加效率和方便。立足于“三農”經濟中“生產供應銷售”不同環節的金融需求,提供結算等一系列金融工具以及產品,從而滿足不同地區以及不同群體的農村金融的實際需求。
5.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為農業金融生態環境的優化提供人力支持
[關鍵詞]旅游經濟;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研究
[DOI]10.13939/ki.zgsc.2016.51.214
開展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研究,研究的根本目的,就在應用旅游業促使城市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對于城市生態環境給予足夠的重視和保護。只有城市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注重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協調性,才能促使城市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保護城市居民的生活環境,并且獲得持久的經濟發展力[1]。
1 關于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研究的重要性研究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開放,旅游業已經成為了很多城市發展經濟的重要產業之一。只有建立良好的生態環境,才能保證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城市是人們進行生產生活的重要環境之一。隨著城市綜合實力基礎的不斷提升,各項城市設施的配置也逐步地于完善。開展城市旅游業促使城市獲得更大的發展動力的同時,城市文化也可以被廣泛地傳播。但如果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重要性被忽視,則城市的環境遭受破壞的同時,也會降低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甚至威脅城市居民的身體健康。
旅游經濟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重要性,隨著人們環境保護意識的逐漸增強,也被越來越多的人群所關注。生態保護研究專家,也將旅游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作為環境保護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2]。生態保護研究學者認為,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基礎內容,就是旅游經濟系統與生態環境系統協調的、穩定的統一。因此,建立生態環境友好型的旅游經濟發展模式,是旅游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理念。
2 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基礎理論研究
2.1 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理論
(1)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概念?!皡f調”和“發展”的概念和含義是不相同的。
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的主要內容是指旅游經濟和生態環境之間能夠保持一種較為良好的關系,能夠在同一個系統下,相互調節得當,保障相互的共存性,達到互不干擾甚至是良性循環的狀態,是一個城市在發展旅游業時保持健康狀態的基本要素[3]。
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的“發展”的主要內容則是指系統不斷地擴張,由小到大、由局部到全面、由低級到高級、由部分到整體的發展過程。與“發展”概念相對立的是“負發展”又可以稱為零發展過程。而處于中間狀態的,則是“零發展”?!傲惆l展”意味著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的環境維持現狀,既沒有互相阻礙,也沒有起到互相促進的作用。
因此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是旅游業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和旅游業與生態環境互相促進發展的兩個概念集合的交集。指的是城市在開展旅游業發展經濟時,能夠將經濟發展理念與環境保護理念相互協調一致,有效地保障城市發展的經濟類型為環境友好經濟。由上述分析也可知,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是一種綜合性的、整體性的經濟發展理論。因此旅游經濟和生態經濟的協調發展,要求發展過程中兩個因素“旅游經濟”和“環境保護”都能夠得到良好的保障。協調是“環境保護”概念對于“旅游經濟”概念的條件約束,發展則是“環境保護”概念對于“旅游經濟”概念的條件促進。
(2)旅游經濟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度的概念。根據上述對于旅游經濟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概念可知?!皡f調”和“發展”都指的是同一系統內的兩種元素,可以互相影響并且彼此關聯的現象。而旅游經濟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度的概念的主要內容技術描述“旅游經濟”和“生態發展”兩種元素互相影響以及彼此關聯的程度[4]。旅游經濟和生態發展度的概念的研究可以有效地探究以及掌控“旅游經濟”和“生態發展”兩種元素的關系區間,做到“旅游經濟”和“生態發展”兩種元素之間的關系的動態平衡的保持。通過探究旅游經濟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度,可以有效地將“旅游經濟”和“生態發展”兩種元素保持在相對平衡的狀態內,促使城市在發展過程中,綜合兩種元素的共同特性。在旅游經濟和生態環境之間保持一種較為良好的關系,能夠在同一個系統下,相互調節得當,保障相互的共存性的同時,也能夠保障旅游經濟和生態環境保護兩種元素互相促進,共同發展。
探究一個城市的旅游經濟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度,可以作為判定該城市環境友好型旅游業發展程度的判定標準。一個城市的旅游經濟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度越高,則表明該城市的旅游業的發展規模越合理,市場競爭能力以及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也便越強。
2.2 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判定方式研究
根據探究旅游經濟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度的概念,可知判定城市的旅游經濟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度,是判定該城市環境友好型旅游業發展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5]。因此研究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狀況,也應當從探究旅游經濟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度的角度出發。建立旅游經濟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度的模型以及模型計算方式則是判定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狀況的有效的、科學的方式之一。
通過建立綜合旅游經濟效益評價函數來判定城市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可以促使城市經濟與生態環境的關系保持更加協調、友好、穩定的狀態。
3 結 論
探究關于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首先應當明確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研究的重要性。進而開展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基礎理論研究: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理論(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概念和旅游經濟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度的概念)以及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判定方式研究。通過探究關于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可以促使城市建立環境友好型經濟,引導城市旅游業獲得更加生態化、可持續化的發展方向和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程曉麗,張樂勤,程海峰.中小城市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研究――以池州市為例[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13(5):102-106.
[2]石惠春,劉鹿,汪寶龍,等.蘭州市旅游經濟與城市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研究[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4):108-114,120.
[3]王東紅,.伊寧市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評價[J].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3):53-56.
一、區域生態環境對于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一)生態資源是社會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類社會的生產力往往都離不開自然資源,也稱為“勞動對象”。人類利用的資源可分為直接資源產物和間接自然資源產物,直接資源是樹木、礦產、土地、石油等;間接資源包括鋼鐵、棉紗等。對于人類有需求的資源,必定出現人類的生產活動,無論是自然的直接資源或是間接資源在人們生活中都是必不可少的資源,人類的經濟發展絕對離不開自然資源。
(二)生態資源是經濟發展的基礎。每個地域的生態環境決定了地域的經濟基礎,我國就存在許多的生態條件,也導致了我國各個地區經濟的分化問題,各個地域的生態資源狀況決定了當地投資的側重點以及發展點,生態資源很大程度上影響當地經濟發展的方向、水平。生態環境是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如果生態環境被破壞,人類社會的發展就會成為空談。
二、區域生態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有效對策
(一)加強我國對區域生態的宏觀調控以及各地政府生態制度。我國應該加強對區域生態環境的宏觀調控,出臺更多環境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把經濟以及社會發展成果投入到保護生態環境中去,社會應該不斷完善、健全經濟管理制度,加強市場的宏觀調控力度,在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大大降低對生態的危害。各個地方政府應該制定一個符合當地需求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要把經濟發展建立在保護區域生態環境的基礎之上,促進區域生態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加強對當地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對于一些資源要進行有效的再利用,做到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經濟保護宏觀上需要國家與政府相互幫助才能有效完成,而且二者要相互監督,達到區域生態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最終目標。
(二)區域政府應該用經濟調控手段以及先進科技保護生態環境。現如今的生態問題,最主要的罪魁禍首就是各個企業,企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時破壞了區域生態環境,而生態環境更是影響人們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對環境的破壞應該間接成為各個企業的生產成本,但是這些問題卻是由社會來背負。所以,政府應該針對一些高污染企業,進行對企業成本調控,讓生態成為企業的內部成本。對于一些破壞生態平衡的企業,政府應該通過政策提高企業賦稅,作為生態環境補償。
(三)建立區域生態環境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原則。經濟發展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們過上更好的生活,要想保證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一個好的環境是非常必要的。當地政府應該實現區域生態環境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人類社會不僅是需要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同時也需要與區域生態環境協調發展,使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問題在生態環境承受之內,生態環境能夠有效凈化。而且生態環境協調正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企業不應該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自身的長遠發展。
(四)加強區域保護生態環境微觀化,提高對企業的監督力度。想要從根本上緩解區域生態問題,政府應該將區域環境保護微觀化,對各個企業進行嚴格管理及監控。把環境破壞列入法律的范疇之中,對于環境問題要做到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把法律政策落實到各個企業之中,讓企業每個生產環節都要考慮到環境保護的問題,加強企業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由于每個企業的生產側重點不同,使得企業對生態環境的需求不同,當地政府應該結合當地情況,制定一個符合當地發展的生態保護政策與標準,對于生態資源的擷取要適度,鼓勵當地人民對企業的監督,讓企業的生產過程更加透明化。
(五)提高區域人民的生態保護意識。對區域生態的破壞不僅是企業這一部分,社會公眾也有推卸不了的責任,人們在享受著科技帶來的成果的同時,環境保護意識卻沒有絲毫提高。各個區域政府應該大力宣傳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加強人們的環保意識,公眾應該做到環境保護從我做起,在享受自然給我們帶來美好生活的同時,做到對自然的保護,取之于自然,用之于自然。
三、結語
人類社會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生態自然所提供的資源,人類社會發展不應建立在破壞生態環境之上,要真正地做到取之于自然用之于自然。國家及政府應該加大保護區域生態環境的法律力度,利用人類最新的科技成果投入到自然保護中去,實現區域生態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
作者:喻敏霞 單位: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金融生態環境是個仿生概念,經濟學辭典中很難找到類似術語。平常所稱生態環境,是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組成的各種生態系統所構成的整體,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間接地、潛在地、長遠地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產生影響。依照這樣的表述,金融生態環境就是由金融系統和與之相關聯的其他系統所組成的生態鏈,這個生態鏈與金融業可持續發展息息相關。
由此,金融生態環境的概念,既包含我們通常意義上所講的微觀層面的金融環境,也包括整個金融市場得以生成的環境。與通常的金融市場的概念相比較,金融生態環境更強調金融系統與所處環境的相互依存、相互影響以及協調發展。
而區域金融生態環境,即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金融生態環境。從生態角度看金融發展問題,反映了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也是系統性和可持續性觀念的體現。
二、區域經濟發展與金融生態環境改善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個區域的金融生態環境狀況的好壞不僅影響貨幣政策在地區層面上傳導機制的有效性,而且影響該地區金融業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同時也直接決定該地區對金融資源的吸引力和地區間金融資源的差異,進而決定一個地區金融核心作用的大小。因此,良好的地區金融生態環境,不僅有利于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和地區金融業的健康發展,同時對促進該地區經濟發展同樣至關重要。
在當前經濟發展階段,提出改善地區金融生態環境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一種必然的要求。
首先,這是促進地區經濟與金融和諧發展的要求。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各地區的經濟得到了很大發展,在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我國金融生態環境本身基礎差,起點低,加之在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和觀念下遺留的弊病,各地金融生態環境的現狀尚遠不能滿足該地市場經濟環境下金融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這主要表現在如下一些方面:有些企業利用破產法的不完善,以破產逃避還債,進而導致銀行內大量壞賬的產生;由于沒有完善的社會信用評價體系及其相應的管理系統,銀行在通過借款人信用對貸款風險作合理評估方面還有很多困難;由于會計、審計、信息披露等標準不高,所產生的“騙貸”現象依舊屢禁不止;相關的中介行業的專業水平普遍不高,一些中介機構還容易被買通作假。所以,為了促進地區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必須采取有效措施以改善地區金融生態環境,達到金融與經濟環境的和諧發展。
其次,改善地區金融生態環境也是適應新形勢下對內、對外進一步擴大開放的要求。改革開放以來,外資對各地區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但各地區吸引外資的手段基本都是一致的,即通過給予外資優惠政策(主要是稅收和土地兩個方面)激勵外資到本地進行投資。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某一階段,這種在所得稅、土地等生產要素上,對內資、外資有不同待遇的政策對經濟發展具有積極促進作用。但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這種差異的繼續存在將對本國以及本地區民營經濟的發展有害,對整個國家和本地區的稅收也會產生負面影響。同時,經過這二十年的發展,國內可利用的資金總量也達到了相當水平。因此,下一階段的發展就應該是,在繼續擴大對外開放的同時擴大對內開放,逐步實現包括企業所得稅在內的內外資優惠政策體系的并軌,逐步把外資的激勵機制由優惠政策轉變到公平競爭的軟環境上來。而建設公平競爭的軟環境的關鍵之一就是建立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
實踐證明,一個金融生態環境良好的地區,必然是最吸引資金的地區。地方政府要想吸引資金,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就必須高度重視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把加強和改善本地區的金融生態環境作為一項基礎性工作來抓。
三、區域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的內容
要改善區域金融生態環境,實現區域經濟發展與金融的協調發展,應從如下三個方面進行:
改善區域金融生態環境,要提高地區經濟競爭實力。提高地區經濟競爭力,一是要加快本地區經濟市場化進程,按照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努力培育本地區的市場經濟氛圍,不斷改善經濟運行環境;二是要加快地區經濟結構調整,要根據國家宏觀調控要求和地區經濟發展優勢,堅持有保有壓、區別對待,切實加強和支持地區經濟發展中的薄弱環節,使地區經濟真正實現全面協調與可持續發展;三是要積極深化本地區企業的改革,使得作為銀行貸款主要客戶的企業真正成為獨立的市場主體,完善公司制度建設,特別是要健全財務會計制度,規范財務報表行為提升企業的經營管理能力,進而提高企業贏利能力,從根本上降低銀行的貸款風險。
改善區域金融生態環境,要健全地區社會信用基礎。一是要健全維護金融債權的法律和執法體系,完善市場經濟條件下調整和規范交易主體之間債權債務關系的法律體系,在立法上要充分體現保護債權人利益的原則,特別是在企業合并、分立、中止等過程中,要突出和強化銀行權益,切實保證債權人權利。二是建立和完善多種形式的信用征信和評價體系,各級有關部門要充分整合利用各種信息資源,建立以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社會化服務的信用評價機構,制定出統一的信用體系、規范標準和查詢體系,提高信用數據的開放共享程度,使信用度真正成為銀行在考察貸款申請者時所能依靠的最重要的指標之一。三是重塑“誠實守信”的社會價值觀念體系,把強化信用意識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基礎工作,加強全民信用教育,強化道德約束,提高民族信用水平和信用素質。
改善區域金融生態環境,要加快地區金融市場的建設。要發展多種類型的金融機構,構建多類型、多層次的金融市場,尤其是利用地區經濟發展優勢,借助發達的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樹立區域金融機構的優勢;規范發展社會中介服務機構,要提升中介機構的專業化服務水平和誠信水平;要從政策上鼓勵和扶持與金融生態環境密切相關的一系列專業化的中介機構的發展,培植一批誠信水平高的有代表性的專業化中介機構,形成良好的中介行業道德風范;要繼續提高審計、會計、信息披露等標準,在向高水平國際標準看齊的同時,結合我國自身行業和企業制度特點,制定適合我國國情的高標準的審計、會計、信息披露標準;同時還需要在標準的執行方面進一步改進,努力保證審計會計準則不論在大企業還是中小企業中都得以真正嚴格執行。
四、政府和金融機構在區域金融生態環境建設中的作用
在建設地區金融生態環境過程中,地方政府要前瞻性地認識到資金按市場原則流動在市場經濟日益深入發展形勢下的客觀必然性,高度重視改善金融生態環境對增加信貸投入、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意義,把爭取金融支持的重點放在主動地、超前性地改善金融生態環境上。政府在區域金融生態環境建設中的作用在于一是為金融業發展創造公平、公正的環境,二是強化金融政策扶持。
政府在為金融業發展創造公平、公正的環境上:首先應當重視自身行政行為和工作作風,堅持依法行政,建設“誠信政府”;要尊重金融機構,特別是地方金融機構的依法自主經營權,維護金融機構的合法權益,支持金融機構依法維護金融債權工作,旗幟鮮明地打擊逃廢金融債務等違法行為;減少地方保護主義對金融活動的直接和間接干預,把支持金融機構加快改革和為金融機構發展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作為工作重點;加快本地區社會信用建設步伐,建設“誠信社會”,支持人民銀行負責的全國和個人信用征信體系建設工作,推動本地區企業和個人征信體系建設,推動信用中介組織建設;加強政府、企業與金融機構間的信息交流與溝通。
生態環境壓力較大滇中城市群2010年森林面積584萬hm2,占云南省森林面積的22%,其中林地面積占全省的22%,活立木蓄積15413萬m3,占云南省的11%(表1);森林覆蓋率為39%,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20%。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成為滇中城市群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之一,但動植物資源分布不均,加上本區人口眾多,人們不合理的采伐開荒,使生態環境更加脆弱,生物資源的開發利用任重而道遠。近年來,滇中城市地區的生態環境質量大幅度下降,森林蓄積量減少,水土流失面積增加。不合理的經營導致土質下降,大面積的采礦、修路等工程建設的廢棄物處理不當,造成局部的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等;環境污染逐步形成多元化趨勢,工業污染仍為主體。由于不合理的工業“三廢”排放,造成多數河段水域不同程度的污染;空氣綜合污染指數雖然整體有下降趨勢,但個別城市仍然在逐年上升,如玉溪從2006年的1.54mg/m3上升到2010年的2.1mg/m3;研究區域內水環境質量也在惡化,重化工業與生態環境的破壞具有高度的相關性[2]??傊?滇中地區的生態環境質量指數在下降,生態環境壓力相對較大。
工業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評價方法
1指標體系的構建本文在資料統計和實地調查的基礎上,根據客觀性、可操作性、相對完備性的原則,并參照相關專家構建指標體系的思路,將經濟—環境系統劃分為生態環境和工業經濟兩個子系統,然后采用相關的指標值進行評價。綜合考慮影響工業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因素,本文選取的生態環境子系統有工業廢水排放總量、工業廢水排放達標量、工業廢氣排放總量、SO2排放總量、工業SO2排放達標量、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化學需氧量(COD)排放量7個指標;經濟子系統有工業總產值、財政總收入、GDP、人均GDP、第二產業產值、單位GDP能耗、地均GDP7個指標(表2)。在上述定性評價的基礎上,從環境和經濟系統中選擇若干項對環境—經濟系統協調發展有代表性的特性指標,運用相關分析等數理統計法進行定量評價。
2評價方法本文選用的評價方法是基于變異系數的距離協調度法[3,4],通過測量系統間的距離大小來判斷這些系統是否協調。用f(x)和g(x)兩個函數來代表不同的系統,兩個系統之間的協調度用它們代表函數之間的離差來衡量。
3數值整理根據2006—2010年《云南省統計年鑒》,選取2006—2010年的數據,按照以上所述的熵值法計算經濟系統和生態環境系統各個指標的權重。
4結果分析工業經濟與生態環境矛盾突出:滇中城市群作為云南省經濟最發達的地區,改革開放以來工業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工業體系由原來的小規模工業逐漸擴大。滇中地區的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同時滇中城市地區的生態環境也發生了巨大變化。隨著滇中地區人口的不斷增多,工業“三廢”的不合理排放,滇中地區的水環境、土壤環境、大氣環境等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壞,限制了滇中城市地區經濟的進一部發展,工業經濟與生態環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工業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空間差異明顯:由于區域之間的工業經濟發展不平衡,資源分布不均,人口密度不同等原因使人類所創造的價值不同,人類對環境的影響各異,致使工業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空間差異明顯。研究結果表明(表6),滇中城市群工業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協調度平均值為0.55,處于勉強協調水平。近幾年來,在滇中的4個城市中,昆明的協調度值一直處于優質協調水平,僅微有波動;曲靖地區的協調度值則一直處于嚴重失調狀態;玉溪地區的狀況不容樂觀,整體協調狀況處于失調水平;楚雄則處于良好協調狀態,在滇中4城市中的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狀況僅次于昆明。滇中各地區2006—2010年的研究結果各地區的工業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度呈稍有好轉的趨勢:研究表明,2006—2010年滇中地區4個市州的工業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度等級均分別處于同一水平,但數值之間有微小的變動。從波動來看,滇中地區4個市州的工業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狀況有稍微好轉的趨勢。
對策與建議
1轉變經濟增長模式對協調度等級一直處于優質協調的昆明可保持現階段的經濟增長方式,也可做微小的調整;而對曲靖,轉變其經濟增長模式則刻不容緩。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輔相成。實踐經驗證明,經濟越發達的地區,生態環境保護越需要跟進。如果只為獲取GDP的逐年增長而忽略生態環境的惡化,這就成了一種“有增長無發展”的發展[11]。改變經濟的增長方式,將原來的“資源—產品—污染物排放”模式轉變為“資源—產品—再生資源”模式。在工業生產中大力推廣清潔生產,采用先進的工業技術和設備,在源頭將污染消減,實現節能、減排、減污、增效,獲取更好的社會經濟效益,因此應加強區域經濟合作,探求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
2推進生態工業發展發展工業與防治污染是滇中城市群發展的兩難選擇,實施生態經濟發展模式已成為必然,推進實施生態經濟發展模式是滇中地區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F代社會是一個由經濟社會和自然生態融合而成的生態經濟有機整體,必須保持人與自然、環境、經濟的協調。如果按照這種傳統的工業化發展道路的方式,中國的現代化目標是難以實現的,這將大大超越目前的資源、環境供給能力。因此,應以優化資源利用方式為核心,以提高資源生產效率和降低廢棄物排放為目標,推動技術創新,建立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機制,形成中國特色的生態經濟發展模式。今后,滇中城市地區經濟應側重發展兩類工業:一是利用云南省的資源優勢,發展技術含量高、低污染的工業類型,如生物制藥、煙草、精密加工業、精細化工、花卉等農產品深度加工、旅游產品加工和信息工業;二是充分利用國際大通道區位優勢,發展低污染的加工業,最終將滇中城市經濟群建成西南地區有特色的工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