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6 10:38:4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消費經濟模式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 新經濟模式;農村經濟;消費;質量;
農村經濟發展要積極結合新經濟模式的特點,通過整合農村經濟資源、改善農村經濟環境以及培養農村專業人才等途徑,構建新經濟背景下的農村經濟改革體系,改變落后僵化的生產形式。
1 、新經濟模式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價值
1.1 、降低經濟成本
新經濟模式是一種基于傳統經濟模式,結合現代經濟技術手段的經濟發展方式。通過新經濟模式,可以改變原有農村經濟成本難以控制的局面。新經濟模式中,通過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等方式,使農村經濟實現了覆蓋范圍的擴大,通過網絡可以更加及時和全面地獲取農業產品的市場需求信息和價格走勢等,有助于農業生產者把握住最佳的生產和銷售實際。在傳統的經濟模式中,農民要想獲得市場信息,需要依賴于人工方式去調研,這就增加了經濟發展成本。而網絡環境可在低成本和高效率的平臺上,采集獲取相關的經濟數據,使農業經濟成本得以有效控制。
1.2、 創新經濟模式
新經濟模式還為農村經濟發展創新提供了重要支持。傳統的農村經濟主要以實物銷售為主,需要農民與消費者面對面進行交易,這就導致了農村經濟發展受到時間和空間等因素的限制。在新經濟模式中,產品交易可以通過更多的渠道完成。很多的電商都抓住了新經濟時代的機遇,建立了綜合性的網絡銷售平臺,如淘寶、京東等渠道,使農民可以將農產品直接搬上網絡平臺,消費者也可以基于平臺服務來搜索和選擇自己喜愛的農產品,并直接在平臺進行支付。在消費者受到農產品后,平臺可以最為第三方與農民進行結算,這樣不僅可以實現農村經濟的線上和線下共同發展,也可以實現新經濟時代的多元經濟服務體系。
1.3、 實現經濟轉型
新經濟模式也讓農村經濟在發展過程中探索新的經濟形態,實現經濟轉型發展。新經濟模式可將廣大農村地區的自然風景、民族風情和鄉村文化等推廣到各地區,讓更多的人去了解農村,從而可以在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基礎上,構建旅游產業模式。農村旅游模式的發展,是經濟模式的一場革命,為農村經濟帶來的新的活力。鄉村旅游可以帶給游客更加新奇的體驗,除了自然風景的觀賞以外,還可以親身體驗農村生活方式,如參與到農業種植過程中,如現代農村旅游中比較受歡迎的采摘項目,讓游客可以獲得勞動的滿足感。養殖和種植等項目,也是近年來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模式,消費者可以進行預先支付,委托農民來種植和養殖自己喜愛的蔬菜或者動物等,成熟后就可運輸給消費者。這種經濟模式不僅滿足了消費者想吃到綠色無污染蔬菜或者放心肉的心理,也讓農村經濟實現了預銷售,這對于農村經濟轉型有著積極的推動力。
2 、新經濟模式中農村經濟發展的途徑
2.1、 整合農村經濟資源
農村經濟資源豐富,但大部分資源都較為分散。在新經濟模式發展背景下,應當積極整合農村經濟資源,發揮資源更大的價值。農村經濟資源包括了人力資源、土地資源等。很多農村人口向城市遷徙,導致農村人口流失現象非常嚴重,這會阻礙經濟發展進程。農村經濟發展中,要做好宣傳工作、留住人,并結合新經濟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讓農民無需遠離家鄉就可以實現致富。土地資源方面,可以通過土地合作經營,提高經濟發展規模,為經濟生產提供更多的資源支持。
2.2 、改善農村經濟環境
在農村經濟發展中,需要重視經濟環境的改善,要積極建設農村基礎設施,為經濟發展提供基礎保障。新經濟模式運用,很大程度上依靠網絡條件,這就需要加強網絡設施建設,從網絡硬件配備上,或者從網絡速度和穩定性的提高上著手,為農村經濟發展做好準備。在基礎設施環境建設的同時,也要注重文化環境建設,要引導農民樹立正確的經濟發展理念,在新經濟模式中,要想始終獲得社會和消費者的認可,就要提高經濟服務質量,嚴格把好質量關。
2.3 、培養農村專業人才
任何事物都是雙刃劍,低碳經濟對于房地產經濟的影響也是雙方面的。下面,我們就從消極與積極兩個方面分析低碳經濟對房地產經濟的影響:
(一)低碳經濟對房地產經濟的消極影響
第一,房地產的產業成本提高。雖然低碳經濟是一種先進的經濟發展模式,但目前來看,還沒有相對健全的技術支持低碳經濟活動的落實,在房地產經濟中應用低碳經濟模式,會提高房地產企業的生成成本。落實低碳經濟,需要開發新的技術,而新技術的開發則必然需要資金的投入。低碳經濟是新能源為主要能源,新能源的開發成本較高,將低碳經濟模式應用到房地產行業中,必然會提高房地產經營成本。出于經濟利益考慮,許多大型房地產開發商在沒有確定低碳經濟的實際效益前,是不會加大投入的。而小型房地產開發商又沒有雄厚的資金支持低碳經濟的落實。第二,房價直線上升。房地產成本提高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房價的上升,利用低碳經濟經濟模式會使土地的應用形式發生改變。總有地產開發商將低碳經濟模式視為銷售的噱頭,利用建筑施工低碳化與土地低碳化的觀點提高房價,促使消費者購買。就目前來看,低碳建筑并不多,也只有極少部分高消費群體接受低碳建筑。更多的人認為低碳建筑就是一種價格高、質量好的建筑,房價就在這種觀念的支持下直線上升。第三,阻礙房產經濟繁榮。房地產行業的發展離不開能源的支持,要促進房地產行業更加繁榮,企業需要更多地利用木材與煤炭這些較為便宜能源,也只有這些能源可以滿足房地產行業的發展需求。但在低碳經濟模式中,新能源才是房地產產業應當積極利用的能源,新能源價格高,必然會給房地產企業帶來較大的負擔,不利于房產經濟的進步。
(二)低碳經濟對房地產經濟的積極影響
第一,促進節能減排觀念的落實。節能減排是低碳經濟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發展經濟的重要方法。許多房地產開發者為了短期利益,不考慮國家與集體的利益,破壞地產周邊環境。低碳經濟模式是經濟發展與環境發展相和諧的模式,與傳統的經濟模式有完全不同的觀點。利用低碳經濟模式實施房地產開發工作,需要保證周邊環境得以保護,做好節能減排。第二,優化房地產產業結構。房地產結構不合理,會產生錯誤的消費指示作用。在房產開發商的不斷炒作中,消費者的消費心理過于急迫,偏離了正常的軌道。大多數消費者在看房子時,只考慮地理位置、山水或者價格,而不是先看房子的質量。低碳經濟模式的落實,讓房地產行業發展的政策得以完善,也讓新技術得以開發。長時期利用低碳經濟模式,會讓房屋成本逐漸下降,促進房價的下調,調節房地產的產業結構。第三,給房地產日后發展提供動力。在房地產經濟一片繁榮的今天,房價不斷提高,然而物極必反,持續走高的房價必定會成為房地產行業的危機。在低碳經濟影響下,開發商用低碳物品與新能源實施建筑施工,將建筑物的安全與質量放在第一位,更多地考慮長遠利益,能夠促進房地產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二、低碳經濟對房地產經濟影響的應用對策
(一)加大對低碳經濟的重視
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房地產企業面臨更為激烈的社會競爭。房地產企業不能只顧眼前利益,而應當更多地考慮住宅的低碳性與建筑的環保性,重視低碳意識的建立。在開發新房產時,應當將創新與環保作為第一要務。在房地產工作中積極利用新的施工工藝與能源,降低建筑施工對環境的破壞力度,做好節能減排工作。多利用鋁合金材料與生態納米技術,能夠推動房地產的低碳發展。另外,房地產行業要多研究西方發達國家的房地產行業發展模式,從中吸取合理的經驗,重視工業生產方法在房地產行業中的應用。重視低碳經濟的落實,嘗試達到零廢棄物與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才能讓低碳經濟對房地產經濟的積極影響發揮出來。
(二)政府及時給予政策支持
房地產行業的低碳發展,不只有利于房地產經濟本身,也有利于我國社會經濟的整體發展。政府應當加強對低碳經濟的重視,在政策上給予房地產行業以支持。為了推動低碳經濟在房地產行業中的落實,政策應當建立對應的賞罰機制。對于積極應用低碳經濟的房地產企業給予精神與物質上的獎勵,而對于不主動實施低碳房產經營行為的企業,要給予打擊。政府部門通過政策去調整房地產行業的結構,能夠促進低碳經濟在房地產經濟中的落實。另外,政府要借助稅收政策,給予低碳房地產企業以優惠。建立一個低碳經濟基金,用這部分基金去獎勵低碳發展的房地產企業,并用這部分基金幫助低碳發展的房地產企業去減免稅收。讓房地產企業在低碳發展過程中嘗到甜頭,有利于房地產經濟的快速發展。
(三)加強低碳標準建立與材料的推廣
每一個城市都應當根據自身的情況,建立一個節能減排與低碳經濟發展的標準。政府部門要重視低碳標準的建立,并監督其執行,加大檢查的力度,做好相關機構的建立。對現有的高耗能的建筑進行改造,以此來提醒廣大房地產開發商低碳經濟的重要性,警示其積極利用低碳技術與材料實施房產建設工作。支持節能減排的地產企業,鼓勵消費者積極購買低碳建筑,利用優惠政策讓引導消費者建立正確的價值觀。重視低碳建筑物的示范,讓更多人正確理解低碳的意義。建立了完善的低碳標準后,要做好低碳材料的推廣。只有利用低碳建筑材料,才能提高建筑的低碳性。低碳施工,絕不意味著減少建筑施工中用的鋼量與降低建筑本身的堅固度。房地產企業可以通過房屋結構設計的優化,減少總體用鋼量,但要以保證房屋建筑的堅固性為前提。在采購建筑材料時,要利用無污染、低耗能的材料。像木質材料就是很好的選擇。如果木質材料貨源緊缺,可以用竹子代替木頭,提升建筑物整體的低碳性。
三、結語
關鍵詞:分享經濟;互聯網;平臺構建
商業模式分享經濟概述
(一)分享經濟的概念與特點
分享經濟是一種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全新經濟模式,在該模式下,對閑置的資源進行共享使其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分享經濟的成敗主要取決于閑置資源的使用價值。作為一種新興的經濟模式,分享經濟具有以下特點:剩余資源最大化應用。分享經濟能夠使剩余資源得到最大化的應用,因此按照剩余資源的類型,可以分為對使用權剩余的分享、對時間剩余的分享和對所有權剩余的分享三大類。倡導“使用權與所有權分離”和“協調消費”理念。作為新興的經濟模式,分享經濟有著獨特的經濟理念。首先,在分享經濟中,使用權與所有權具有相對獨立性,在分享過程中分享的是閑置資源的使用權,因此,閑置資源與其所有者之間的所有關系自然就轉變為使用關系。其次,在分享經濟中,絕大多數的消費者都扮演著兩個角色,即在對私有資源進行分享的同時,為閑置價值進行付費,同時存在對閑置資源的使用權需求以及讓渡使用權,讓渡使用權即指獲得物品的使用權,而物品的所有權沒有改變。分享經濟以互聯網為基礎。分享經濟的重點是將閑置資源隱藏的價值進行挖掘后,再將其重新利用,因此,分享經濟能夠讓閑置資源實現其潛在的價值?;ヂ摼W是構建閑置資源分享平臺的基礎,通過平臺的構建,不僅能夠實現供需雙方的信息平衡,而且能夠降低交易成本。一方面,互聯網能夠讓閑置資源的分享更加簡便快捷,另一方面,新一代的信息技術能夠讓閑置資源分享更加精準。并且,信任機制能夠提高人們的分享積極性,類似于Airbnb等分享平臺運用信息技術重新創造信任機制,能夠使消費者更加準確地判斷對方的信任程度,進而消除交易時的顧慮。隨著參與者的不斷加入,共享經濟的“網絡效應”也不斷增強,這樣一來能夠創造更多的價值,而且交易成本會隨著參與人數的增多而減少。在分享經濟的發展方面,我國有著巨大的優勢,據統計,我國近十年的網絡發展迅速,為分享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契機。
(二)分享經濟產生的影響
分享經濟不僅能夠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而且能夠促進傳統行業的發展,其主要影響如下:推動消費方式和生活理念的轉變。首先,分享經濟使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變化。在分享經濟這一新的經濟模式下,人們能夠快捷地獲取產品以及服務,并且能夠獲得低成本的消費以及高質量的消費環境,這使得人們的消費方式變得更加快捷。其次,生活質量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分享平臺可以按照平臺用戶的期望,對閑置資源進行快速準確的定位,進而滿足多樣化的需求。促進傳統行業轉型升級。在分享經濟模式下,更多的資源能夠被分享,因此,分享能力的強弱將決定一個企業是否能夠在分享經濟模式下更好的發展。目前,越來越多的行業紛紛加入到分享經濟的隊伍中來,除了傳統的衣、食、住、行以及金融等行業外,制造、教育甚至健身等行業也加入到分享經濟行列中來。分享平臺上的參與者們都能夠通過分享來實現產品的增值,因此,多樣性的、大規模參與者能夠為企業帶來更多的創新力,實現行業的轉型升級。
互聯網思維下社區分享經濟商業模式簡析
(一)商業模式分析
微博模式。不同地區的用戶能夠通過微博相互聯系起來,因此,微博里的信息傳遞、資源共享也是依靠用戶之間的聯系來實現的,微博的各個用戶通過客戶端來實現微博分享社區的組建,并且通過“私信”來完成點對點的信息傳遞,利用“關注”來進行點對面的信息傳遞。因此,微博模式不僅具有實效性,能夠將資源及時的分享,而且還能夠充分的調動用戶參與到分享活動中來。社交模式。在該模式下,社交平臺與朋友圈實現完美的結合。該模式以用戶之間的互動為基礎,以社交平臺為工具,以建立用戶間的關系網絡為出發點,實現線下產品與社交互動的靈活組合,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口碑營銷”,然后再通過社交平臺上的用戶之間的互動將產品進行擴散式的推廣,從而實現產品價值的增值。攻略模式。在該模式下,用戶通過特定的平臺將自己的生活履歷、旅游經驗等進行分享,當前比較流行的攻略模式有Pinterest、蘑菇街等。資源模式。滴滴打車是國內用戶普遍使用的叫車平臺,其除了提供叫車服務之外,還提倡“共享經濟”,即平臺的順風車功能,順風車是將閑置車輛進行共享,用戶與車主通過平臺實現車輛的共享?;旌夏J?。該模式集合了攻略模式與資源模式的優點,在該模式下,用戶能夠通過特定的平臺將自己的生活履歷、旅游經驗等進行分享,消費者也能夠在平臺上得到需要的服務。
(二)分享經濟商業模式帶來的變革
商業變革—用戶是商業實現和成功的前提。發展的需求能夠推動商業的發展,而這種需求來自于用戶的市場需求。因此,對于分享經濟的核心企業—互聯網企業而言,首先要對客戶進行定位,然后考慮企業能為用戶帶來的價值,最后應當考慮價值創造可能遭遇哪些瓶頸。而對于企業的商業模式而言,應當加強廣告的宣傳、增值業務的提供以及電子商務的發展,只有獲得更多的客流量,才能在分享經濟這一新模式下得到更好的發展。服務變革—需要從根本上提升產品和服務。分享經濟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商業的變革,但是要想使分享經濟進一步發展,必須使分享經濟在服務變革上發揮作用,這就要求在推廣分享經濟時,注重對消費者習慣的培養。雖然分享經濟依靠需求來拉動,但是如果只在有市場需求的情況下才啟動閑置資源,而不是從一開始就培養用戶的消費習慣,就無法在客戶之間傳播分享經濟。因此,需要從根本上提升產品和服務,培養用戶的消費習慣,推動分享經濟的發展。技術變革—需求為本,技術驅動。分享經濟重在了解用戶的需求,但是先進的技術同樣是其發展的重要因素?;ヂ摼W以及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為分享經濟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在未來,相信分享經濟必定會得到更好的發展。
互聯網思維下的社區“分享經濟”平臺構建要素
(一)監管與信用體系
目前,我國分享經濟的監管與信用體系尚不完善,因此應當從監管體系以及信用體系上來完善共享平臺的構建。應當完善與分享經濟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快分享經濟的立法建設,明確分享經濟行業性質,對閑置資源提供者所承擔的責任進行界定。與此同時,完善分享經濟相關行業的監管與稅收制度,保障消費者的權益,使分享經濟標準化,實現分享經濟模式與其它經濟模式共同發展。還需要建立健全信用體系,以消除消費者交易時的顧慮。與此同時,利用互聯網以及信息技術,將個人的身份信息、信用卡還款記錄等錄入到平臺中,完善個人的信用評價。
(二)積極健康的分享理念
首先,作為一種新的產權觀,分享經濟呈現出雙層結構模式:第一層為支配權,即消費者對于財產的所有權;第二層為使用權,即消費者對于財產的利用權。因此,分享理念為“使用所有權”,“不使用即浪費”。其次,分享經濟理念的深刻性,已經涉及到了財產制度的核心問題。閑置資源本身的利用率能夠得到極大限度的提高,使人們無需擁有產權就能夠享受產品和服務的使用價值。
(三)差異化的商業模式
在差異化的分享經濟模式下,分享經濟的領域逐漸擴大,由之前的個人閑置資源分享階段,進入到企業閑置資源分享階段,再進入到公共閑置資源分享領域,最后進入到城市閑置資源分享領域。
(四)把握用戶需求
一方面,平臺要盡可能地滿足用戶的需求、挖掘用戶的需求,可以通過問卷調查或者是走訪的方式對用戶的需求進行全面真實的了解,在充分了解用戶需求的基礎上完善平臺的構建,平臺的設計也應當盡可能的滿足用戶各種個性化的需求。另一方面,還要注重打造平臺的社交功能。用戶能夠在各個社交平臺上分享自己喜愛的文字、圖片、視頻以及產品,便成就了分享經濟,因此分享經濟平臺也應當積極的構建完善的社交平臺,為用戶提供更多的便利。此外,平臺應當注重技術領域上持續創新,以便為用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提高用戶對平臺的依賴性。
參考文獻:
1.張孝德,牟維勇.分享經濟:一場人類生活方式的革命[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5(12)
2.楊書培.中國分享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及可持續發展性[J].中國集體經濟,2015(13)
3.呂福玉.分享經濟的發展趨勢與應對策略[J].商業時代,2014(29)
4.凌超,張贊.“分享經濟”在中國的發展路徑研究—以在線短租為例[J].現代管理科學,2014(10)
5.李文明,呂福玉.分享經濟起源與實態考證[J].改革,2015(12)
6.姜奇平.《共享經濟》中的共享發展理念[J].互聯網周刊,2016(3)
關鍵詞:廣電網絡;發展建設;共享經濟模式
隨著“三網融合”步伐的加快和互聯網新媒體的迅速崛起,加上長期以來廣電網絡的管理模式,廣電網絡的發展受到了巨大的沖擊,使其不能充分發揮文化消費品的屬性,影響了廣電網絡的發展。經濟新常態下,隨著有線網絡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基于有線電視網的各項業務迅速發展,廣電網絡需要借助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技術獲取用戶的應用需求,進行分析,根據用戶的需求分析策劃內容,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觀念,利用互聯網技術把最新的資訊快速、便捷地通過移動端傳遞給客戶,調整運營、推陳出新,滿足客戶對網絡資源的使用需求。如何結合當下的市場實際需求和了解用戶新的消費理念,來完成產業升級和構建新的盈利模式,這才是廣電未來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1.共享經濟模式下廣電網絡核心競爭力
1.1什么是共享經濟模式
共享經濟主要是通過新興技術平臺,將商品、服務、技能、時間以及生產能力、設備等閑置資源和能力,在不同主體間進行共享,在滿足社會需求的同時提高社會資源利用效率的新型經濟模式。共享經濟在新技術和“互聯網+”背景下具有強大的發展優勢和潛力,給社會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生產模式、企業運營模式。其主要特點是,通過第三方建立的市場平臺,以信息技術為紐帶實現商品、服務和技能等使用權的共享,借助第三方市場平臺進行商品、服務的租賃、交換或者借貸等活動,成本低廉、靈活性強。共享經濟通過基于位置的服務(LBS)為多樣化的服務提供了可能,基于社交網絡平臺(SNS)建立的信任機制為使用權的交易提供信用保障,使得供給與需求方通過共享經濟平臺進行交易。
1.2廣電網絡新的核心競爭力
廣電網絡作為網絡的運營商和網絡用戶的服務者,優勢在于有著龐大的基礎用戶使用基數,這是其他非互聯網運營企業所無法達到的優勢,再利用共享經濟模式創建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市場平臺,擺脫以往只把核心競爭力放在廣電網絡的基本建設和怎樣讓用戶續費的循環當中,而是要發揮以互聯網基礎建設為核心,不斷提升用戶使用體驗,降低用戶網絡使用成本,通過共享經濟模式創建的以信息技術和數字經濟為基礎的市場平臺,對用戶做線上的內容流量服務,并利用平臺中的大數據針對用戶體驗做出個性化的線下產品服務,完成產業升級增強新的核心競爭力,以擺脫以往互聯網運營商只是互聯網產業鏈中信息數據“搬運工”的角色。這也正如總理之前提出的互聯網+思維和服務業升級的國家經濟轉型的宏觀趨勢,而廣電網絡正是符合這一歷史機遇的見證者和執行者。
2.廣電網絡當前的困局和發展方向
2.1有線數字電視所面臨的困局
有線數字電視是我國廣播電視中長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隨著國家整體網絡基礎建設的完善,特別是移動網絡的興起和移動網絡技術上的日益成熟,網絡電視已逐漸替代傳統的有線數字電視,成為廣大用戶所使用的新的電視媒體信息獲取渠道,其主要原因是網絡電視的成本更低,更易讓用戶感覺實惠,雖然在觀看體驗方面與傳統的有線數字電視有著根本的差距,但是因為觀看成本更低,用戶基本上都會選擇幾乎是免費的觀看渠道——更差的網絡電視,而不是選擇觀看體驗更好的付費有線數字電視。這也是市場經濟規律的必然現象。
2.2廣電網絡當前面臨的嚴峻形勢
在廣電網絡主體架構和運營方面,隨著個體用戶網絡使用的成本不斷降低,比如移動、聯通等網絡運營商,已逐漸將用戶的網絡使用業務,變成了其主流業務的附屬品或是贈送品,再加上廣電網絡由于受到骨干網絡出口限制,以及處于其他網絡運營服務商的激烈競爭下,其似乎在用戶上網體驗方面也沒有絲毫優勢,特別在網絡運營維護成本不斷提高和新的網絡技術不斷更新,所需要的設備采購成本投入也在大大增加的前提下,最終可能面臨業績下滑和利潤大幅縮水的局面。如果再不找到新的運營增長模式和轉變運營思路的話,很有可能將被互聯網時代所淘汰。
2.3廣電網絡發展方向需要互聯網思維
廣電網絡作為網絡出口運營商,提供給廣大用戶的上網服務,這種上網服務是互聯網的基礎,也相當于網絡信息數據傳輸的載體,這也是目前廣電網絡最具競爭的核心競爭力,怎樣發揮這種核心競爭力使其產生新的核心競爭力,這就需要轉變以往的傳統思維,既然網絡的基礎建設在手中,完全可以轉變以往只為了賣帶寬和提供上網服務,等到用戶費用到期后再爭取用戶繼續續費這樣的傳統循環,因為這種傳統循環在互聯網時代隨時可能被終結。既然用戶需要上網就必然要通過廣電網絡才能連接到互聯網中,作為上網用戶的第一接入者,利用自身優勢結合互聯網思維的共享經濟模式給用戶提供線上內容服務,建立起適合不同上網人群的單個或多個互聯網市場平臺,通過對市場平臺的運營和以大數據為基礎的用戶線上流量分析,制定出適合潛在線下消費用戶的產品,做到在以上網服務為基礎的前提下,進行線上內容引流、線下私人訂制的互聯網理念,擺脫之前的核心競爭力只為了不斷的傳統循環,和以往網絡出口運營商只是互聯網產業鏈中信息數據“搬運工”的角色。在當今互聯網時代和大數據經濟背景下,網絡出口運營商想要走出傳統經濟模式,完成產業升級的核心就是建立大數據平臺,重新掌握這套“清算”系統,從而利用廣大的用戶基數為基礎,以數字經濟為依托,靠著網絡的基礎建設和技術上的巨大優勢,創建以共享經濟模式為核心的用戶單個或多個體驗平臺,完成數據鏈上的流量采集和大數據清算,從而把控當下的用戶消費升級的趨勢,制定準確的線上流量引導和線下良好的消費體驗,最終是以互聯網基礎服務為“清算”核實,將互聯網+思維伸向各個產業,不斷尋求企業利益增長的新邊疆。
3.廣電網絡的技術升級和產業升級
3.1廣電網絡面臨新的技術升級
目前廣電網絡的基礎建設已比較完備,但是隨著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不斷提升用戶的上網體驗,長期用的EPON技術馬上將要被GPON技術所代替。EPON和GPON是無源光網絡技術的兩大主流技術,兩種都是用光纖傳輸的形式,從性能指標上GPON要優于EPON,但是EPON擁有了時間和成本上的優勢。EPON和GPON系統的組成不同,EPON系統由局側的光線路終端(OLT)、用戶側的光網絡單元(ONU)和光分配網絡(ODN)組成,是單纖雙向系統。GPON系統通常由局側的OLT、用戶側的ONU/ONT和ODN組成,通常采用點到多點的網絡結構。從技術角度,EPON全程采用的以太網技術可以有效地傳輸IP數據包業務,不需要進行協議轉換。GPON采用源格式傳輸的方式,可以很好地支持TDM服務,并且可以快速提供對未來新業務的支持。EPON繼承以太網的優良傳統,進入門檻很低,EPON芯片的價格低。GPON芯片功能復雜,技術門檻較高,GPON光模塊對芯片要求很高,芯片價格難以下降。GPON光模塊的成本要高于EPON光模塊。在速率等級上,EPON僅支持上下行均為1.25Gbit/s的速率等級,GPON可以支持下行1.25Gbit/s或2.5Gbit/s,上行155.622Mbit/s、1.25Gbit/s、2.5Gbit/s多個速率等級。
3.2廣電網絡的產業升級
廣電網絡作為網絡出口運營商,在做好用戶上網體驗服務的前提下,利用自身常年積累下的廣大用戶基數和良好的企業品牌,發揮在技術、服務、渠道、組織等方面的優勢,創建新的產業創新形勢,建立起用戶基數龐大的共享經濟模式的市場平臺,將線上內容引流和個性訂制相結合,依托市場線上平臺中的大數據為支撐,不斷對用戶進行深層次探索分析,發覺用戶當下的消費趨向和潛力,以貨真價實、物美價廉的消費品滿足用戶潛在消費需求,并可發揮共享經濟模式的特點,與其他某些相關產業企業進行合作共贏,不斷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和產業升級。廣電網絡的發展要做到,不再只是提供用戶網絡基礎使用的傳統續費模式作為企業盈利的主要途徑,而是在此基礎上大力發掘互聯網的共享性和大數據化,不斷找到適合自己的盈利增長點,最終完成產業的步步升級。最終要完成廣電網絡不斷發展和產業升級的,還是需要廣大愛崗敬業的廣電人,當下的廣電網絡發展面臨著重重的危機和挑戰,同樣這也是一種互聯網時代大環境下市場轉變和產業升級的機遇,迎難而上、不斷創新也正是廣電人的特點,在做好以往傳統服務的基礎上,不斷開發新的增值業務,企業內部不斷培養創新型團隊建設。廣電網絡在這個互聯網時代危機與機遇并存的當下,不斷加強自身已有的核心競爭力和開創新的核心價值,完成產業的升級。
作者:王凱 單位:山東廣電網絡有限公司青島分公司
參考文獻
[1]劉士輝.EPON技術在廣電網絡雙向改造中的應用[J].中國傳媒科技,2013(08):162-163.
[2]謝冰.三網融合對廣電網絡的發展影響問題研究[J].中國傳媒科技,2013(04):244-245.
關鍵詞:發展 循環經濟 對策
資源的稀缺日益影響經濟的發展,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走出資源枯竭與環境威脅的困境,是世界各國面臨的嚴峻現實和亟待研究的重點經濟問題。甘肅省由于歷史等原因,傳統的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轉變,資源利用率低、環境污染嚴重現象普遍存在。在這種情況下要走出一條新的經濟發展道路,最佳的選擇就是走循環經濟的道路。甘肅省只有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才能取得最大的經濟產出和最少的廢物排放,才能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才能達到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的協調統一,才能在西部大開發中實現可持續發展。
三種經濟發展模式
從資源流程和對環境影響的角度看,人類的經濟發展過程中主要經歷了三種模式,即傳統經濟模式、過程末端治理模式和循環經濟模式。
傳統經濟模式。這是一種由“資源—生產—消費”所構成的物質單向流動的生產過程,是一種線性經濟發展模式,其主要特征是“三高一低”,即“高開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在這種經濟模式中,人們以越來越高的強度把地球上的物質和能源開采出來,在生產加工和消費過程中又把污染和廢物大量的排放到環境中去,對資源的利用是粗放型和一次性的,它通過把資源持續不斷地變成廢物來實現經濟的數量型增長。這必然導致資源的短缺和枯竭,并釀成災難性環境污染的后果,其嚴重程度已危及人類的生存。
過程末端治理模式。這是一種以犧牲資源與環境為代價來換取經濟繁榮的經濟發展模式,其典型特征是先污染、后治理,西方發達國家在工業化時期,就采取這種模式。這種經濟模式的進步表現在于,人們已經開始注意到經濟發展所帶來的資源枯竭和環境污染問題,但由于重在強調生產過程的末端治理污染,導致治理成本太高,技術上難以支撐,無法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從而把大量有用的資源當作廢物排放到自然環境中,在浪費資源的同時使環境受到了嚴重的污染。
循環經濟模式。這是一種“資源—生產—消費—資源再生”的物質循環流動生產過程,它把物質、能量進行梯次和閉路循環使用,在環境方面表現為低污染排放,甚至零污染排放的一種經濟運行模式。它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為原則,其主要特征是“三低一高”,即低開采、低消耗、低排放、高利用。循環經濟是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經濟模式和“先污染、后治理”的末端治理模式的根本變革。循環經濟以統籌人與自然的關系為基礎,遵循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的流動規律,重構經濟系統,使其和諧納入自然生態的物質能量循環過程,以達到產品潔凈生產、資源循環利用、廢物高效回收的目的。這樣可最大限度的消除長期以來環境與發展之間的尖銳沖突,使資源在一個不斷循環的過程中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作為一種先進的經濟形態,循環經濟不但要求人們建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經濟新思維,還要求在從生產到消費的各個領域倡導新的行為準則,也就是著名的“3R”原則,即減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環(Recycle)。
甘肅經濟發展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一)資源擁有量相對不足
甘肅在資源擁有量相對不足的情況下,伴隨著資源的低效率利用。甘肅省是一個人均能源占有量相對不足的省份。目前省內煤炭探明保有儲量86億噸,人均貯量僅有400噸左右;石油資源貯量人均僅10噸,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金昌、白銀、嘉峪關、玉門、窯街等重點資源型城市(礦區),現在都面臨著資源日益枯竭的嚴峻形勢。與此同時,資源利用效率低下影響著甘肅省經濟的全面發展。甘肅省煤炭資源的綜合開采回收率僅為30%,而現階段我國重點煤礦的回采率平均為65%、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也只有37%。而甘肅省內礦產資源開采中,亂挖濫采、采富棄貧、采易棄難的現象不同程度地存在,資源的加工利用基本上仍是“資源—產品—廢棄物”一次性單向粗放型利用方式。
(二)能源消耗增長速度過快
甘肅省1999年至2003年能源消耗的增長速度分別為3.98%、3.23 %、1.88%、4.36 %、11.82 %;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分別為9.90%、8.70 %、9.40 %、9.40 %、10.10 %。逐年能源消耗呈遞增趨勢,尤其是2003年能源消耗增長速度超過經濟的增長速度1.72%。這種以資源的大量消耗來實現經濟的高速增長,不僅加重了經濟增長對資源供給的壓力,而且造成資源嚴重的浪費以及資源的低效率利用。實踐證明,較低的資源利用水平已經成為各個國家和地區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和競爭力的重要障礙。
(三)能源消耗和廢物產出量偏高
在長期形成的國內分工格局中,甘肅省“資源高消耗、污染高排放”的能源和原材料工業占很大比重,其中大多數傳統企業技術落后、設備陳舊,既造成能源的高消耗,還容易造成環境污染。2003年,甘肅省GDP和工業總產值分別占全國的1.11%和0.85%,但甘肅省能源消耗總量是3375.08萬噸標準煤、工業固體廢物的產生量是2073萬噸、工業廢水排放總量是20899萬噸、工業廢氣排放總量是4033億標立方米,分別占全國的2.01 %、2.06%、0.98%、和2.03%,均遠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甘肅省在資源高消耗的同時,伴隨著廢棄物高排放。甘肅省萬元工業總產值廢物產生量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甘肅省內萬元工業總產值排放的污染物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要比東部地區高出1~5倍。資源高消耗和廢物的高產出,必然導致資源枯竭、草地退化、水土流失、森林生態系統質量下降、生物多樣性銳減等問題,使甘肅生態安全受到嚴重影響。
(四)能源的消費結構不合理
甘肅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石油、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資源占相當大的比重。甘肅省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儲量比較貧乏,再施以過度消耗不可再生資源的經濟發展模式,必然會造成能源的嚴重短缺,制約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從表1中的數據可以看出,甘肅的能源消費結構仍以煤為主,而且根據甘肅的能源稟賦條件,這種結構今后20年不可能有太大變化。這對甘肅新型工業化道路和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將造成壓力。
甘肅發展循環經濟模式的對策
(一)開展循環經濟的宣傳教育
推進循環經濟是涉及全社會的系統工程,具有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要通過教育宣傳,讓全社會懂得什么是循環經濟,認清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要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氛圍,提高公眾的資源環境意識和綠色消費意識,為發展循環經濟打下良好的社會基礎。要特別加強對青少年的環境資源意識教育,使他們樹立起循環經濟的意識,把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垃圾分類回收、綠色生活方式等與循環經濟密切相關的活動逐步變為全體公民的自覺行動。
(二)加快立法工作
循環經濟是一種新型的經濟發展模式,是實現社會經濟和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而資源的利用涉及社會、經濟、環境各個方面,這就需要建立有效的法律機制,進行科學的管理,保障循環經濟的健康發展。我國的循環經濟立法已經起步,但至今還沒有完善的法律法規框架。為了有效推進循環經濟的發展,甘肅省除了認真遵守國家有關循環經濟的法律法規之外,還必須加快地方性循環經濟的立法工作,形成和完善有利于循環經濟健康快速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和政策體系,明確政府、企業、社區和公民在發展循環經濟中的責任和義務,并建立有效的執法監督機制,確保法律的有效性和嚴肅性,為保障循環經濟的健康發展和建立循環型社會提供良好的法規和政策環境。
(三)推廣清潔生產
清潔生產與傳統的末端治理污染相比,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清潔生產體現了預防為主的思想。傳統的末端治理污染與生產過程相脫節,即“先污染,后治理”,重在“治”;清潔生產則要求在產品設計、原料選擇、工藝流程、廢物利用改進等各個環節,不斷加強管理和改進技術,提高資源利用率,重在“防”。二是清潔生產體現的是集約型增長方式。傳統的末端治理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建立在大量消耗資源和能源的粗放型增長方式上;清潔生產則是走內涵發展道路,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利用率,促進資源的循環利用,實行節能、降耗、減污、增效,從而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協調發展。企業要積極主動防治工業污染,大力推行清潔生產,使污染物消除在生產過程之中,逐步實現零排放,從而達到治理污染和改善環境的目的,收到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雙贏”的效果。
1循環農業經濟發展的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
1.1循環農業經濟認識不夠
循環農業經濟理念是最近幾年新提出的一種農業發展模式,這種農業發展模式目前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此外,目前我國對循環農業經濟模式的宣傳力度較為薄弱,導致大多數的地區對于循環農業經濟模式的認識非常少,從而導致大多數的農村對于循環農業經濟模式沒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認識。大部分的農村目前還停留在傳統的農業經濟模式中,導致大量的農業資源被浪費,同時,對環境也造成了嚴重的破壞。
1.2尚未建立完善的循環農業經濟發展制度
近幾年來,我國出臺了一些關于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但是其中的大部分內容較為泛泛,沒有對其進行詳細的解釋,從而導致在進行治理時沒有一個準確的依據,無法和循環農業經濟的發展相一致,這也是制約循環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之一。
1.3市場反應較為遲鈍
對于循環農業經濟來說,其和市場之間具有非常緊密的聯系,而目前我國對于農產品的管制較為寬松,導致大部分的消費者并不了解傳統農業生產模式中的農產品的危害,使消費者在進行農產品的選擇時沒有可靠的依據,失去其正確的判斷能力,最終導致循環農業經濟的發展和市場出現嚴重的脫節,制約循環農業經濟的發展。
2循環農業經濟體系的含義和特征
所謂的循環農業指的是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將循環經濟的理念引入其中,這是循環經濟在農業發展中的重要應用。通過循環農業的利用,能夠大大提高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同時,降低其在生產過程中出現的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這種經濟生產模式能夠大大提高我國的經濟發展,并為社會進步提供充足的農業資源。伴隨著我國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口數量急劇增加,在這種發展環境下,循環農業經濟模式的開展能夠為我國的發展提供充足的資源支持。
2.1循環式的資源利用
對于傳統的農業發展模式來說,其能源的傳輸方向是單一的,最終會產生對環境具有較大危害的污染物,且在生產過程中,存在著能耗高和轉化率低等問題。傳統的粗放式的農業生產模式往往都是一次性的能源利用,不僅效率較低,且會產生較多的污染物,而循環農業則是在追求環境和諧發展的基礎上進行農業生產,這種生產模式能夠對資源進行重復利用,從而大大提高了資源利用率,且產生的污染物較少。
2.2資源的閉路流動和能源的梯度利用
在循環農業經濟中,所有的資源都是該生態系統中的一部分,且這個生態系統中的資源都是為了生態系統的穩定,因此,農產品只是其中的衍生物,該系統的最主要作用是為了保證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在該生產模式中,所有的環保手段都是為了實現資源的重復利用,從而實現資源的閉路流動和能源的梯度利用。
3循環農業經濟模式的構建措施
3.1加強農業經濟技術創新能力
通過人類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發現,對于人類進步來說最主要的動力就是科技進步,而人才則是實現科技創新的根本,因此,為了保證農業循環經濟的持續發展,需要不斷培養具有專業技術的農業從業人員。具體措施是:首先,國家需要制定相應的農業從業人員培養計劃,并建設相應的技術培訓學校,使從業人員能夠接收到專業的技術培訓,從而提高其在農業生產中的生產效率,另外,培訓效率需要不斷提高,使從業人員能夠快速掌握相關的從業技術。然后,對于循環農業經濟發展模式,政府需要不斷加強宣傳力度,推廣循環農業的發展,并建立專業的管理體制,使循環農業經濟能夠正確合理的發展。除此之外,對于循環農業經濟發展需要的科學技術,政府需要組織專門的技術人員下鄉進行培訓,使農業從業人員能夠明白循環農業經濟模式的重要意義,總之,在循環農業推廣的過程中,需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使循環農業經濟改革能夠順利進行。
3.2完善循環農業經濟法律法規
在進行農業生產模式改革的過程中,有效的宣傳和推廣手段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必要的法律約束和強制手段也是不可少的,因為一個新的制度和經濟模式推廣必然需要相應的法律法規去對其進行約束。對于循環農業經濟模式的推廣同樣如此,為了能夠更好的保證其發展,需要政府制定相關的法律政策,像廢棄物強制回收管理辦法等,通過這些強制性的法律法規能夠使農業從業者形成一種有效的生產模式,且有效的法律管理還能促進循環農業經濟的發展,提高從業者的法律意識,明確其應盡的義務和責任。除此之外,還需要設立獎罰政策,對于違反了循環農業法律的從業者給予相應的懲罰,保證循環農業經濟法律具有相應的權威性。
4總結
關鍵詞:中國經濟;增長方式;可持續性
中圖分類號:F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3) 20-0000-01
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進入經濟改革的全新局面,并以驚人的速度保持增長的趨勢,躍居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國。但是中國經濟長期保持粗放型的經濟生產,導致經濟快速發展的背后代價是能源的過渡消耗,嚴重破壞生態環境。因此越來越多學者和專家對中國經濟增長方式轉換和增長可持續性進行探究。
一、中國經濟現狀
改革開發30余年,中國經濟以驚人的速度保持持續增長令全球矚目,雖然中國人均GDP總體水平偏低,但已經從貧困國家收入水平上升到中下等收入水平,人均購買力和生產率(TFP)也逐年上升,被譽為“中國的奇跡”。但長期以來中國經濟增長依靠大量資本和勞動力的投入,其中科學技術投入水平低,呈現出高能源消耗、高成本投資、高密集勞動投入、高環境代價、低技術生產率的中國經濟特點,導致經濟與環境發展不協調,曾被某些國外學者描述為不可持續增長的經濟。此外,近年來隨著外貿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國經濟依靠出口產品拉動內需獲得經濟增長的特點日益凸顯,使出口經濟成為中國經濟增長重要的支柱產業。
2008年美國經濟遭遇金融危機洗劫,同時迅速蔓延到歐洲和其他國家,在國際市場出現萎縮的情況下,針對作為對歐、美出口大國的中國而言,其經濟實體受到嚴重的影響,導致經濟增大遭受嚴重的創傷。如果說美國爆發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是來自其大量消費、高額負債的經濟模式,那么過渡依賴出口和內需不足必將是中國目前或未來要面臨的經濟挑戰[1]。
二、經濟增長的影響要素
由于我國經濟技術發展水平低,實現經濟增長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本和勞動力。在經濟發展初期,很多國家均表現出資本不足但勞動力過剩的經濟投入特點,因此要保持經濟發展初期的高效增長,資金和勞動力的投入是關鍵要素。
長期以來,我國傳統經濟模式是以農業經濟為主,經濟發展相對較慢。隨著國家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東亞經濟模式的影響,我國通過剩余勞動力轉移促進國家經濟向工業化經濟轉型,通過轉移勞動力提高勞動資源的配置效率,促使剩余勞動力投入到生產中,創造有價值的經濟效益,不斷促進國家的經濟由傳統農業型向現代工業型轉變,提高經濟增長速度。
眾所周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經濟發展進程中,科學技術是高效催化劑,可以提高生產力水平促進經濟發展。在經濟可持續性增長的影響要素中,不但包含要素投入,還包括科學技術和經濟制度。當前我國屬于發展中國家,科學技術水平相比發達國家具有一定的差距,極大的制約我國經濟的增長。因此在引進技術的基礎上創新技術,縮短與發達國家的技術差距,提高科學技術生產力,才能實現我國經濟可持續快速發展,促進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
三、我國經濟增長方式轉換
在漫長的人類經濟發展進程中,經濟模式進行了多次的變革,包括傳統農業經濟型向現代工業經濟型的轉變、經濟增長不可持續性向可持續性的轉變、資源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出口拉動增長向出口、消費、投資協調發展轉變、忽略環境型向環境友好型轉變、技術引進型向自主創新型轉變等,每次的變革都給經濟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上個世紀中期以來,我國人口迅速增長,為社會生產提供了豐富的勞動資源,但資源的消耗率與人口的增長率成正比,人口眾多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資源的消耗和經濟的阻滯。因此,應當從我國國情出發,對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進行徹底的變革,通過改變勞動力要素的投入比例,調整適應經濟發展的制度,創新生產技術提高生產率,建立質量型增長方式的經濟模式。經濟質量型的增長方式具體表現在:(1)經濟增長效率高,即通過技術的引進和創新,提高綜合要素生產率的增長及其貢獻率。(2)國際競爭力強,即提高控制生產成本,提高產品及服務的質量,實現效益最大化。(3)通貨膨脹率低,即通貨膨脹低于經濟增長率,或經濟增長中通貨膨脹程度小。(4)環境污染程度低,即經濟增長過程的環境污染面小和污染率低[2]。
進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換,必須建立科學合理的制度保障其經濟增長方式的轉換。因此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經濟體制和經濟持續發展要求,建立完善的保障制度是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換的必要措施。
四、我國經濟增長可持續性
實現我國經濟可持續性發展,不但要進行經濟投入要素的良好配置,轉換傳統的經濟模式,更重要的是從實際出發,形成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系統措施,確保經濟可持續性發展。具體措施如下:(1)加強成本的控制。通過控制生產成本,減少生產能源的消耗,促使經濟由高碳型向低碳型轉變,可以提高經濟效益,實現經濟可持續增長。(2)完善經濟管理信息化。通過先進的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對經濟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優化經濟方式,對經濟的發展進行高效的管理,促進我國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3)完善可持續經濟發展制度。通過建立符合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管理制度,對生產企業進行管理,保證經濟增長與環境友好發展。(4)創新技術促進經濟效益。通過各種途徑,縮短我國與發達國家的經濟技術水平,加大技術引進力度,自主創新,提高生產率,促進可持續發展。(5)促進消費,加大內需。通過完善社會保障和醫療、教育、住房等方面的公共服務體系,少收入差距,促進國內消費,有效緩解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出口增長造成的負面影響[3]。
總之,當前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矚目的成就,但基于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進行經濟模式的轉換,尋求經濟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經濟未來發展的必經之路。
參考文獻:
[1]劉競.中國經濟發展的轉型問題研究[J].學理論,2010,10(23):56-58.
[2]帥文.中國經濟增長因素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1,08(01):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