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6 10:38:4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精品課程建設基礎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基礎會計學 精品課程 建設 南昌大學共青學院
《基礎會計學》,又稱《會計學原理》,是各院校財會專業必開的專業課,更是會計專業的入門課程,該課學習效果的好壞將對后續課程都有著直接影響。它不僅是南昌大學共青學院工商管理系的專業基礎課,更是會計專業課程體系的基石,因此將其納入精品課程建設隊伍中非常必要。
一、我院《基礎會計學》課程的教學現狀
我院自1985年開辦以來就開設了會計專業,經歷了近30年的發展,會計專業不僅發展為我院第二大系工商管理系的主力專業,其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力吸引了眾多高考報考學子的青睞。盡管如此,在會計專業入門課程即《基礎會計學》的教學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
(一)相比實踐教學,更注重理論教學
會計專業本身對實踐性要求很高,然而我院會計教學偏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實踐內容的教學,導致培養出的學生只停留在考試、做題上很優秀,但實際走上工作崗位時,填制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等基本的操作技能都會存在問題,工作能力可能不及中專、高職畢業生。
(二)教學手段單一,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激發不足
在課堂中,絕大多數教師仍停留在傳統教育觀念里,即學生在上課期間的首要任務就是聽和記,而一個合格的老師就是把一堂課45分鐘講滿來。事實上,教學效果并未如我們所想,整堂課下來枯燥無味,缺乏活躍的課堂氣氛,不利于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和學習興趣。
(三)學生課外自主學習能力不足
《基礎會計學》本身教學內容并不多,加上難度不大,很多學生在課后基本不花時間去鞏固復習。另一方面,學院關于該課程的課外學習資源有限,教師課外輔導較少,導致對學生課外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不足。然而越是基礎的知識,對學生掌握程度的要求就更高,因此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二、《基礎會計學》精品課程建設的現實意義
(一)可以促進改變重理論、輕實踐的傳統教學理念
通過《基礎會計學》精品課程建設,可以通過強調實踐教學的重要性、提高實踐教學內容比例,不僅是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具體,激發了學生學習該門課程理論內容的興趣,更是能夠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最終提高教學效果和輸出人才的質量。
(二)可以促進教師進行教學模式改革
受傳統教學理念影響,教師容易把自己定位于中規中矩的知識傳授者,并且出于盡心盡責的職業道德觀念,認為每堂課講滿來,板書寫滿整個黑板,才算是圓滿完成了此堂課的教學任務,然而這樣的做法忽視了所謂“聽眾”的內心感受和發言權。通過實施精品課程建設,可以促進教師轉變傳統單一教學模式,通過進行教學模式改革,提高會計教師的執教能力和課堂駕馭能力。比如可以利用多媒體資源,以動畫的方式將有關賬務處理程序的工作展現給學生,或者引入案例分析、情境教學手段等,在增加與學生互動的同時,更是增加了教師課堂上的個人魅力。
(三)可以豐富學生課外學習生活,加強學習效果
通過實施精品課程建設,教材、教學大綱、課件、配套習題、電子教案、網上視頻教學錄像等教學資源均會在專門網頁上掛出,學生可以利用課外時間進行網上復習和學習,不僅能充分利用課外時間,還能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最終加強學習效果。
三、《基礎會計學》精品課程建設的具體措施
(一)明確《基礎會計學》課程的教學目標
通過《基礎會計學》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理解會計的定義、基本職能,熟悉不同會計科目和賬戶的性質,明白會計六要素的含義,學會原始憑證、記賬憑證的填制要求和審核,掌握會計賬簿、科目匯總表和會計報表的編制等整個賬務處理程序的工作。這些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高低,不僅會直接影響后續專業核心課程的學習,也勢必影響會計從業資格證的取得及今后會計實踐工作。
(二)制作適合我院會計專業學生的教學材料
由于市場上教材五花八門,不一定適用我院學生,加上我院教師對自己的學生情況最了解,因此針對我院的辦學特色、會計專業的特點和學生自身的素質,根據教學大綱要求,自主編寫適用性更強的教材并制作配套的課件、電子教案和習題,不僅更有利于老師教學,也有利于學生接收,最大限度提高課堂和課外學習效果。
(三)改革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
通過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比如增加案例教學、多媒體動畫展示、情境教學等多種教學手段,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主動融入老師的“教”中,而不僅僅是一個忠實的“聽眾”,最終強化了學生的學習效果,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總之,對于南昌大學共青學院而言,《基礎會計學》精品課程建設是一項必要且重要的工程,它涉及到學院、教師、學生等各方切實利益,在幫助教師轉變教學理念和提高教學水平的同時,激發了學生學習會計學課程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的學習效果,更是提高了學院會計專業的辦學水平。希望通過各方的共同努力,能夠使《基礎會計學》精品課程建設取得建設性的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基礎會計;精品課程;建設研究
文獻標志碼:A
《基礎會計》課程是向學生講授會計學的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為學習《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和《審計》等后續課程奠定基礎。通過對課程的講授,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自我學習的能力,以及靈活應用所學知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1 《基礎會計》課程定位和設計思路
1.1 課程定位
本課程是會計專業知識結構中的主體部分,是會計專業的一門專業入門課、必修課。是后續會計專業所有課程的基礎,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課程結束后,學生應具備獨立的建賬、做賬、編制會計報表的能力。為考會計上崗證打好基礎。
1.2 設計思路
以會計就業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形成行動領域為依據,以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為宗旨,確定本學習領域的目標和進行學習領域情境設計,緊緊圍繞“基于工作過程”來選擇和組織課程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具體學習情境中學習并掌握會計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增強課程內容與職業崗位能力要求的相關性,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扎實的理論知識和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
1.3 課程目標
使學生掌握初、中級會計人才所必備的會計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并為進一步學習各種專業會計和有關管理課程奠定基礎。
2 研究具體內容如下:
2.1 教學內容建設
構建以“提升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為主體”的《基礎會計》課程教學體系。延續校企合作方式,與會計記賬公司及企業財務部門合作等形式進行課程教學內容的設計與開發。全面推進校企合作教材的開發進程。結合高職高專教育教學特點,遵循學生會計職業能力培養的基本規律,以會計專業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全力推進會計崗位化訓練。采取“理論講授校內實訓室仿真實訓校外實習基地綜合實訓”相結合,“教、學、做”一體,課堂與實訓地點有效融合的教學模式。
2.2 教學方法與手段建設(多種教學方法的運用)
(1)啟發式教學。對于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說,該課程是學生入校以后的第一門專業基礎課,課程內容專業術語較多,學生學起來有一定難度。教學中必須精心設計教學情景,不斷改進教學方法,重點放在啟發式教學上。注重教與學的互動。深入淺出,使學生邊聽課,邊思索,邊掌握,邊學邊練。教會學生自學的方式,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不斷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
(2)模擬實訓教學。模擬企業實際經濟業務,印制原始憑證,讓學生根據仿真的原始憑證自己填寫記賬憑證、登記會計賬簿、編制會計報表。反復練習“憑證賬簿報表”這一會計循環的工作過程。讓學生自己能熟練地操作,為日后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基礎。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本教學方法規范了學生的操作技能,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和主動性,取得非常不錯的教學效果。
(3)仿真崗位化訓練。在廣泛進行會計模擬實訓的基礎上,以校內會計服務部和校外會計記賬公司為平臺,全面推行仿真崗位化訓練。在實際訓練過程中,讓每個學生都輪換崗位(出納崗位、總賬崗位、稽核崗位、成本崗位等),使每個學生都能在仿真的情景中親身體驗各種會計崗位的工作。實現了仿真模擬實習向全真崗位訓練過渡,真正達到會計教學與會計崗位零距離的目的,使學生在畢業前就得到了全真的崗位化訓練。極大地提高了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4)現代教學技術手段的應用。多媒體教學:結合所教學生自身特點,制作出富有特色、有吸引力的課件。力爭做到內容簡潔、生動、直觀,重點突出,難點明確。采用多媒體教學,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生動活躍起來。教師和學生互動較果好,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聯系經濟業務。特別是“會計憑證”及“會計賬簿”這兩章,理論講授起來即抽象又枯燥,通過多媒體講學,可以把實際工作中運用的憑證、賬簿真實地搬到課堂上來,對憑證的填制、賬簿的登記也能講解得栩栩如生,教學氣氛生動活潑,教學效果良好。
2.3 課程特色與創新
由于《基礎會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因此在本課程的教學實踐中,改革了傳統的以“講授”為主的授課方式,建立了傳統教學與啟發式、多媒體教學、案例教學、項目式、情境教學等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體系。經貿會計服務部是經濟貿易系與哈爾濱嘉信記賬公司所合作成立的校內服務性實訓基地,時間安排在學生在校學習期間,與頂崗實習、就業結合進行。服務部組織機構健全,面向社會開展業務,主要從事記賬、納稅申報、業務咨詢、審計等業務。服務部的成立旨在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實踐工作環境,更好地踐行“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
2.4 課程考核評價方式建設
(1)在《基礎會計》課程建設中,教研組積極改進課程考核方式,注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核評價,關注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運用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進行課程考核。經教研組教師共同的教學研討和部分教師的教學實踐,嘗試運用靈活多樣、側重考查學生理解與應用能力的考核方式。如在考核時,理論部分的考核,除利用卷面考試考查學生理論學習的情況以外,加入了平時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以課堂記錄為依據評定學生平時成績。
(2)實踐教學主要考察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基礎會計實訓考核采取理論和實踐考核相結合的辦法,并結合平時階段性分項考核和出勤、實際操作等考核成績綜合進行評定。
3 結論
(1)通過實施精品課程的建設,可以轉變教師職業教育觀念。一是可以改革教學手段,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手段開展教學活動,使教學內容更直觀、具體、形象、生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二是可以強化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動手能力。本課程的建設就是要凸顯職業教育實踐技能特色,對實踐技能部分有明確的內容和要求,體現高職教育的實踐性、技能性和職業性。充分利用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走理論與實踐并重的規范化教學道路,進一步轉變我國職業教育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傳統。
(2)通過實施精品課程的建設,可以進一步完善會計實驗實訓基地建設。高職教育的重要特點就是提倡理論與實踐并重,把實踐技能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高職學??梢愿鶕痘A會計》精品課程的建設的內容和要求申請獲得當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支持,加大會計實訓基地的投資力度,增加會計模擬實驗室和會計電算化實訓室的設施設備,建設完善的實驗實訓基地。
參考文獻
[1] 徐經長.會計學精品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大學教學,2011,(12).
[2](美)Antyony,R.N.等著,《會計學精要》,電子工業出版社, 2012.
[3] 葛家澍、余緒纓主編,《會計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關鍵詞】汽車電工與電子基礎; 精品課程; 課程教學模式; 課程評價模式; 課程實踐條件
我校的《汽車電工與電子基礎》精品課程緊緊圍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梯隊、教材建設、教學效果等幾大方面來進行建設。經過一段時間的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F將此門精品課程的建設過程呈現以此,以供同仁參考和雅正。
1 課程設置
(1)課程教學模式:本課程的教學采取“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分別進行理論講授、實踐操作的教學和輔導,讓學生有充足的實踐操作時間。
(2)課程內容設計:根據國家汽修專業設置標準與職業能力標準將課程總教學時數設置為56學時,分成8個項目:安全用電、汽車常用工具量具、汽車電路常識、汽車電子半導體元器件、交流電路與發電機、磁路與電磁器件、直流電動機、汽車電路圖識讀。以工作任務為載體將8個學習項目中分別設置了23個學習項目,每個學習項目中設置不同的工作任務。
(3)課程內容組織形式。教材: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國家職業技能要求為標準,汽修組專門編寫了《汽車電工與電子基礎》教材,教材采用項目化、任務化的編排模式,該教材由從事汽修專業教學的一線教師和企業的一線技術人員編寫。
教學設計方案:具體包括教學目標的選取、教學重難點的突破、教學過程的設計,職業能力目標的要求,學情分析、學習情境的描述,教學環境的分析,教學方法的選用,教學過程中的組織安排以及考核方法等。
學案:在每一情景實施中,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包括專業技能、與人溝通等能力、分析能力和終生學習的能力)。
PPT課件:每一課時的教學PPT課件,可指導教師的教育教學,同時也可作為學生自學的材料。
學習任務單(任務工作單):在每一個任務中都設置有任務工作單,工單的設計按照“項目教學法”注重和實際工作過程中的操作流程、操作工藝等的一致性,用于引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習題集:每一個項目設置項目習題,用于檢測學生項目的學習效果,達到查漏補缺的目的,同時配備有教材的復習題、技能考工練習題等,供學生的學習。
資源庫:資源庫中配有汽車維修電工手冊、汽車維修電工學習指導手冊、汽車電路大全、汽車電氣維修短片、汽車仿真教學軟件等資源,方便教師和學生的課外與課內學習。
實訓指導書:主要對學生的實訓目的、實訓注意事項、實訓操作要領與步驟、實訓效果評價等進行指導。同時也可作為實訓教師的教學指導材料。
2 教學團隊
(1)本課程的教學團隊建設分別是從課程負責人、課程主講教師、課程實訓指導教師和兼職教師4個方面著手進行建設。
(2)本課程是一門以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為主的專業課程,我們積極從汽車維修企業中吸收一部分能工巧匠加入到該課程的師資隊伍中,讓企業培訓學生和教師的同時,我校汽修專業也對這些企業人員進行了教學教法的指導和培訓,讓他們具有一定的教學能力,為本門課程的教學和研究打下堅實的人力資源基礎。
3 課程實踐條件
(1)校內現有條件:根據教學要求,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需配備理實一體化專業教室、汽車電器實訓室、汽車發動機實訓室、汽車底盤實訓室、汽車整車實訓室、仿真實訓室等。
(2)《汽車電工與電子基礎》課程依托專業,先后與省內外多家汽車服務與維修企業簽訂了校外實訓基地,讓學生和教師共同實踐和進步。
4 課程管理
在本課程的管理上實行三級管理模式,分別是學校教學督導組管理、專業部管理、學科組管理的模式,對課程的教育和教學進行多方位的管理模式,達到對課程的教學質量進行多方面的監控。
5 特色與創新
(1)校企合作共同開發建設課程:我校汽修專業與多家汽修企業建立深度合作,校企合作進行專業建設,根據企業需要制定人才培養的具體目標。根據崗位需求共同開發課程,共同確定教學內容,制訂教學標準、教學計劃。
(2)構建突出實踐教學的理論實踐融為一體的專業技能培養體系;本課程教學學時為56學時,其中實踐教學2時,保證了教學中一半以上的時間來進行實踐操作,充分體現了“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
(3)任務引領,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以基于工作過程的任務驅動教學法為主,輔以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學法、小組學習法、項目教學法等,充分發揮了各種教學方法的特點,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4)建立以職業能力為標準的評價體系:本課程的考核評價主體:由校內老師、校外企業人員、學生考核評價相結合的方式。 建立以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集平時考核、期末考核、校內外實訓考核的考核評價方式。
參考文獻
[1] 烏仁圖亞.關于高校如何建設精品課程的理解和感悟.內蒙古師范大學傳媒學院.2007年
[2] 孔七一.精品課程建設規劃實施方案.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2007年
[3] 侯治富、金祥雷.精品課程建設目標及實現途徑的研究與實踐.中國大學教學.2006年
關鍵詞:Bb網絡教學平臺;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網絡課程
中圖分類號:G250.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12)11-0067-04
Blackboard在線教學管理平臺(以下簡稱Bb網絡教學平臺)是一個功能強大、集成高效的網絡“教”、“學”環境。它以課程為核心,教師負責建設課程資源,組織教學活動,學生則根據自身情況通過網絡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利用平臺提供的同步和異步的交流協作工具,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約束,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互動。教師還可以通過平臺布置作業,調查和自測,組織豐富的教學活動;再結合課程統計工具,從而實現基于教學效果和教學過程的綜合評價。總之,圖文并茂的學習資源,交互的學習過程,不受時空限制的網絡學習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對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全國大學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之一,2008年河北師范大學開始了本課程的網絡資源建設,同年被評為河北省級精品課。2009年河北師范大學引入Bb網絡教學平臺,我們開始了基于Bb網絡教學平臺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網絡課程建設,實現了課程資源的動態更新并應用于教學實踐。Bb網絡教學平臺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網絡課程呈現了本課程的本校教學特色和優勢,2010年被教育部評為國家級精品課。同年,“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組的大多數教師通過Bb網絡教學平臺進行輔助教學。隨著對Bb網絡教學平臺的應用,我們越來越發現結合課堂教學,實施網絡輔助教學是促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重要途徑。本文將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網絡課程的設計原則、設計內容以及網絡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淺析和討論。
一、“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網絡課程的設計原則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網絡課程集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于一體的網絡教學環境,其內容要涵蓋整個教學過程,包括預習、課堂教學、課后答疑解惑、學生復習、在線作業、釋疑、在線測試等每一個環節。其設計主要遵循如下原則:
1.與課堂教學同步性原則
與教學同步性原則是指隨著課堂教學過程的深入,教學資源逐步有序地開放或關閉,從而實現了對學生網絡學習的進程進行控制?!八枷氲赖滦摒B與法律基礎”網絡課程有關課程全局資料(比如教學大綱、教學進度、主講教師、參考資料等)整體。而教學課件、案例分析、自測練習、作業等主要教學資源,會隨著課堂教學的深入,根據教學需求將逐步開放。在這些直接教學資源中根據每次課堂教學需要也會有不同的開放次序,比如教學課件和案例分析可能在課前一至兩周內開放,供同學們預習,提前思考。經過課堂教學之后將開展自測練習、完成作業等教學活動。經過一學期實際教學,構建成一門完整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網絡課程。
2.以學生為本原則
網絡時代的大學生自主意識很強,單一灌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課程教學。本門課程是大學生通過主動探索發現自身成長的問題、合理分析問題的過程,是大學生構建道德知識體系,并內化為自己價值觀念的過程。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的網絡教學恰好滿足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教學特點,在網絡課程教學設計中處處以學生為本。[1]首先在課程資源設計方面以學生為本,以易學易用為目標,從學生學習視角去組織、設計教學資源。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網絡課程設計過程中,為了方便學生學習,提供了課程結構示意圖,建立學習導航,結合學生興趣和心理特點,為學生提供多種學習資源。其次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主體參與為目標,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讓每個學生參與網絡教學活動(比如課堂討論、分組教學等),充分發揮網絡教學優勢,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更好地促進學生個性的完善與發展。再者教學評價也要以學生為本,強調學生的參與意識,突出過程管理,結合教學效果,綜合評價學生的整體學習過程。同時還可以通過個人主頁、博客等工具給學生提供彰顯自我的空間。
3.互動性原則
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日益得到廣大師生的認同,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相互協作的過程。[2]而以完善學生個人修養,提高個人法律意識為目標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教學更需要全體師生全身心地共同參與。教師不了解學生,就會照本宣科,脫離實際;若學生不主動反饋,教師就會無的放矢。學生不參與教學過程,不反思自省,課程就流于形式,達不到真正的教學目的。心靈的互動、思想的碰撞,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性質決定的,教師唯有面對學生的真實思想才能夠做到有的放矢。因而,在課堂教學一對多的面對面情感交流基礎上,通過網絡課程,充分發揮網絡互動的優勢,要盡可能多地構建互動機制。Bb網絡教學平臺提供了豐富的同步或異步溝通工具,可以實現互動的多樣化??梢詫嵜?,也可以匿名互動;既可以一對多,又可以一對一,甚至多對多;既可以人機互動,還可以實現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向互動。通過論壇,學生可以針對關心的內容公開發表個人見解。消息功能可以實現一對一的溝通,直抵心靈誤區。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網絡課程的結構設計上,還設立虛擬課堂、調查、作業、測試等多種交互環節。
關鍵詞 精品課程;教學質量;信息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43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489X(2012)15-0133-02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展,信息化課程設計在課程教學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自2003年國家實施精品課程項目以來,在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實現教育公平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回顧精品課程建設的歷程,問題與成就同在,分析并改進課程建設中存在的不足,可以更好地發揮高校精品課程建設的示范輻射作用,從整體上提高高校精品課程建設的質量。
1 高校精品課程建設現狀分析
我國國家精品課程項目啟動于2003年,計劃用5年時間建設1 500門國家級精品課程,并帶動和促進省級和校級精品課程建設工作,以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提高高校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2007年,該項目被列入“質量工程”,提出再建設3 000門課程的新目標。各高校以國家精品課程建設為契機,牢固樹立創新爭優意識,不斷加強課程水平建設,大力推進課程體系的整體優化,有效促進高校優質教育資源的建設和共享。精品課程建設工作開展數年來,已評審并支持建設了國家級精品課程3 538門和精品課程資源共享系統,帶動一大批省級精品課程和校級精品課程。國家精品課程建設項目有效地推動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2 高校精品課程建設的成效
2.1 初步形成校級、省級、國家級三級精品課程體系
各高校以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的精品課程建設為主,在原有課程建設的基礎上,加大教學改革和建設力度,建成一批優秀的校級精品課程。國家精品課程的評選采取學校先行建設、省區市擇優推薦、教育部組織評審、授予榮譽稱號的程序進行。通過三級評審體系,國家精品課程建設初步形成校級、省級、國家級三級精品課程體系。
2.2 形成一批優秀的學科
各高等學校在全面規劃課程建設的基礎上,根據學校定位與特色合理規劃精品課程建設工作,以精品課程建設帶動其他課程建設,通過精品課程建設提高學校整體的教學水平,形成一批優秀的學科。國家精品課程資源網收錄各高校的優質教學資源,并免費對用戶開放,有效促進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和教育公平化的實現。
2.3 高校的師資力量和教學水平上了一個新臺階
通過國家精品課程建設這個項目,各高校在努力發展和建設本校精品課程的基礎上,同時注重提升本校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加強師資力量的培訓。精品課程的建設,進一步推動學校師資隊伍建設和教學質量的提升,對于提高我國高校教學與人才培養質量和我國高等教育的整體素質,都起到十分重要而深遠的積極影響。
3 高校精品課程建設的不足與建議
從現有高校精品課程建設的情況看,“開放與共享”已經落實到課程建設中,共享教育資源的初級目標已經基本實現。但是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課程的開放是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終極目的的,必須不斷改進和完善精品課程建設工作,才能更好地實現提高國家教學水平的整體目標。
3.1 精品課程建設的整體性不強,只注重前期建設,忽視后期的維護推廣和應用
高校精品課程建設的最大誤區就是“為了建設而建設”,僅僅是為了評優,沒有充分認識到國家精品課程建設項目的重大戰略意義,忽視了后期精品課程網站的維護推廣和應用,造成優質教育資源的浪費。
【建議】各高校要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充分認識教育部關于國家精品課程建設文件的精神和要義,努力推動精品課程建設項目的可持續發展。各高校既要重視精品課程的前期建設,更不能忽視后期網站的資源更新和維護升級,真正做到建有所用,避免學術資源和教育資源的閑置和浪費。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效地將課堂教學和網絡學術資源的利用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優質資源,培養學生的使用意識,鼓勵學生利用精品課程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更好地發揮精品課程的示范和輻射作用。
3.2 課程的內容建設和開放性不能充分滿足社會和學生需求
課程資源的內容建設重復性大,實踐性不強。有些課程資源不能完全對外開放,只能允許本校的訪問者使用,不能完全實現優質課程資源的共建共享。
【建議】各高校要重視實踐教學,鼓勵開設綜合性、創新性實驗和研究型課程,突出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的可操作性,鼓勵學習者參與到科研活動中來。精品課程的教學內容要先進,要及時反映本學科領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廣泛吸收先進的教學經驗,體現新時期社會、政治、經濟、科技的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優質的課程資源建設要確保有效的學習支持系統,消除資源獲取的障礙,保障教育資源的開放共享。
3.3 精品課程評價體系不完善
教學評價方式多樣,課程評價體系不夠完善。精品課程的評審主要是教育部派人根據國家精品課程的評審指標單純對課程進行評價,往往忽視課程的應用效果和使用者的發言權。
【建議】改善評估體系,完善互動評價機制。評價模式要在我國國家制定的課程評估指標的基礎上,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加強對教學效果和課程特色的評價。要完善評價反饋機制,進一步推動同行之間的互評、學生的評價,強調先進的教學理念、信息技術的應用和課程資源的共建共享。
3.4 精品課程網站的建設質量參差不齊
為了評建優秀課程,有的教學網站直接交給外部的專業人員進行制作,可想而知,如此建成的網站必然是教學資源的堆砌,缺少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的貫穿。
【建議】精品課程網絡資源建設,應按國家相關文件規定精心設計資源,充分體現精品課程的特色,重視提升精品課程網絡資源的質量。網站的建設要依據國家關于精品課程建設的指導思想、內容要求和技術標準進行,要充分體現現代教育思想,保證教學資源的可利用性和教學視頻資料的完整性,加強完善互動交流模塊和學習評價模塊的建設。在技術上要充分考慮資源使用方便、容易更新、方便共享和重用等特性。
精品課程建設是一項長期工作,在精品課程建設的過程中,必須保證教學理念的先進性、課程內容的先進性、課程實施的先進性和教師水平的先進性,注重教育理念的改革和創新,加強教育教學改革,才能實現高校精品課程建設工作健康持續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劉亞娟,蔣澤林.高校精品課程建設芻議[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0(2):94-96.
[2]龔志武.關于國家精品課程建設現狀的若干思考[J].中國電化教育,2008(1):53-56.
關鍵詞:技工院校 精品課程 建設
精品課程建設在高等院校中已經不是新鮮事物,但在技工院校仍處于摸索階段。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不斷重視,國家繼續推進職業教育的力度不斷加大,部分技工院校在校生人數呈現上升趨勢,并出現了萬人以上規模的技工院校,特別是江蘇省在加快建設省級重點技師學院的同時,如何有效探索技工教育實現規模、質量、結構和效益內在統一的健康協調發展,為社會不斷輸送合格的技能人才,為此掀開了加強學校內涵建設和提升教學品質的一頁。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2010年3月,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出臺了《關于在全省技工院校開展“創示范專業、講精品課程、做名牌教師”的活動通知》,正式拉開了技工院校實施品牌發展的戰略。特別是,精品課程建設成為技工院校提升辦學內涵的重要載體。
精品課程建設的內涵、內容和意義
1、精品課程的內涵及內容
精品課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學水平的優秀課程。具體應體現三個方面的內涵:第一,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教育于一體,發人深思,啟思明智;第二,教學相長,不斷啟迪學生探索求知的熱望,引發他們奮發向上的精神和自強不息的品格;第三,效果深遠,輻射深遠。具體的講,精品課程就是具有一流師資、一流內容、一流方法和手段、一流的課程、一流的實訓、一流的質量、一流的管理等特點的示范性課程。
2、精品課程建設的意義
精品課程的建設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建立通過不斷驗收不斷檢查制度來保證精品課程建設的質量,讓精品課程成為一個龍頭,把學校整個課程建設都帶動起來,并以此作為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一項重要工作,并在校內形成一種趨勢,一種氛圍,讓大家樹立一種"精品"的理念,從而帶動全校課程建設上一個新的臺階。因此精品課程建設應該是學?!百|量提升工程”,是技工院校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體現,是學校提升教學質量的有效載體和抓手。
精品課程建設包括七個方面內容:
一是教學隊伍建設,要有名牌教師和骨干教師構成的教學效果優良的教師梯隊,能積極參與校企合作或者相關專業技術服務項目,并取得一定成效,在結構上一體化教師占到較大比例,并有行業或企業技術人員承擔教學任務。解決技工院校教學中長期存在的兩個問題: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問題和產學研相結合、課堂教學與實際技術相脫節的問題。
二是教學內容建設,教學內容要能突出技能特色,具有先進性、科學性,要及時反映本專業領域的新工藝和新技術,體現新時期的發展對技能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在組織上,遵循職業能力培養的規律,要廣泛吸收先進的教學經驗,積極整合先進教學理念和沿用優秀教研成果;教材建設是精品課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表現形式上,要建設包含多媒體形式的立體化適用教材。
三是要使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模式體現理實一體化,教學方法先進,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提升服務規范。精品課程建設要求教學現代化包括教學理念和方法的現代化、教學內容和體系的現代化、教學資源的現代化等。
四是符合企業人才需求的課程設置,在課程定位上,要體現對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和職業素養養成,并與其他課程有效銜接;在課程設計上要能與企業共同完成,并體現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要求。
五是重視實訓基地的建設。既要有能保證與課程相關的基本技能和綜合技能的校內實訓基地,也要有能夠滿足學生進行生產性實習和體驗企業文化的校外企業實訓基地。
六是突出的教學效果,并有良好的評價機制。教學質量突出,并承擔相應的社會培訓任務;積極鼓勵師生參加與課程相關各類技能競賽,并取得良好的成效;建立健全精品課程評價體系和質量監控措施,建立校外專家、行業企業、校內評價和學生評教綜合評價制度,不斷促進精品課程建設不斷發展。校外專家及校內督導組評價優秀;有良好的聲譽。
七是突出體現課程特色,并有良好的政策和措施支持。
技工院校精品課程建設方面
存在的問題
1、學校精品課程推進成效
學校自2006年以來把精品課程建設寫到了“十一五”發展規劃,并對精品課程建設進行了部署,在2007年起草編制了《學校優質課程建設標準》等文件,明確了建設的指導思想、目標和內容,并從2007年起開始全面推進學校精品課程的建設工作,并率先在汽車系推進了特色資源庫的建設。到目前為止,學校在建優質課程建設有10余門。
從目前的推進看,學校教師基本有了對推進精品課程建設的認識,并形成了一定的課程建設的團隊,在課程建設上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2、學校精品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但從總體的推進質量與學校的總體要求看,雖取得了一定的經驗,也存在不少問題。只有切實解決這些問題,才能促使技工院校精品課程建設健康發展。
主要表現在:
(1)推進優質課程建設力度不夠,還沒有形成良好的推進課程建設的氛圍。
(2)課程建設的團隊還沒有有效地發揮其群體共同推進課程建設的作用。
(3)精品課程建設的激勵機制也尚不完善。
對推進精品課程建設的建議
1、完善課程建設規劃
學校應該抓住機遇,按照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對精品課程建設的要求,充分利用學?,F有的教育教學資源,根據學校和專業發展情況,根據學校定位與特色合理規劃精品課程建設工作,有計劃地逐年推進,以“精品”帶動其他課程建設,并不斷提高學校整體教學水平。力爭做到每個專業都應該至少建設1―2門精品課程。以校級精品課程建設為主,在此基礎上參加省級精品課程的評選,從而形成各門類、專業的系、校、省三級精品課程體系,以確保和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2、打造課程建設名師團隊
通過鼓勵校內名師參加精品課程建設,形成良好的教師梯隊,著力打造名師團隊,真正讓精品課程建設成為推進、帶動和引領教師不斷提升專業發展和業務水平的平臺。學校在完善學校課程建設過程中,不斷充實專業特色資源庫的內容,提升教師信息化的水平,推進學校的信息化建設進程。并通過著力實施工學結合不斷探索教師培訓培養的模式,讓教師能積極參加到校企合作中來,為教師成長奠定基礎。
3、重視教學課程,并著力打造精品課
在精品課程的建設過程中,要準確定位精品課程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確處理單門課程建設與系列課程改革的關系。精品課程作為某一專業系列課程中的一門課程一個“點”,也一定要關注專業整體的課程建設,也要加強 “面”的建設,只有所有專業課程建設好了,才能提升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因此,通過建設精品課程的以點帶面的示范和輻射作用,帶動專業系列課程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才能不違背精品課程建設的初衷。
同時,“課”作為“課程”的組成部分,“課”作為“課程”實施的過程體現,必須重視一堂一堂精品課的建設,讓每一節課都成為精品課,讓每一堂教學內容都成為精品,那么精品課程的建設才能落到實處,才能名副其實。
4、建立和完善政策引導機制
要進一步完善激勵機制,有效引導教師參與到課程建設過程中來,并通過講座、標準解讀等環節在全校營造精品課程建設的重要意義,為有效推動精品課程建設奠定制度基礎。同時在精品課程的同時,能夠為教師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和政策環境,讓教師在課程建設的道路上能夠實現課程與個人同進步,專業建設與個人發展共提升。
【關鍵詞】計算機 精品課程 轉型升級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4-0061-02
一 前言
教育部為提高高校教學質量,大力提升人才培養水平,從2003年就開始實施了“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簡稱“質量工程”)。課程建設是教學體系建設的重中之重,是實現高等教育培養目標的重要保障。因為精品課程建設在整個教育體系中起到了領頭作用,是教育部“質量工程”的重要構成部分,所以加強精品課程的改革與實踐,對于提高教育教學成果、深化教育體系改革,完善課程建設體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精品課程建設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將精品課程內容變為優質的網絡共享資源,實現課程的數字化,優化課程資源的配置和使用,發揮精品課程最大的教育效益,從而提高教育質量。在高校中,計算機基礎課程與公共政治、英語課程一樣,是大一新生必須學習的一門公共基礎課程,它擔負著培養學生信息素養和計算機基本應用能力的重任,但相比其他基礎課程還不夠成熟,而且課程內容更新較快,所以研究和分析計算機精品課程建設中出現的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對于充分發揮精品課程的領頭作用、完善計算機基礎課程體系、提高高校教學質量都具有重要意義。
二 我國高校計算機精品課程建設現狀
十年來,我國高校的精品課程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已建成3909門精品課程、形成了比較規范的教學體系、有較豐富的網上教學資源。在我國高校中,計算機基礎課程主要包括:大學計算機基礎、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軟件技術基礎、計算機程序設計、網絡技術基礎、多媒體技術等課程。各個高校相繼加大了對計算機精品課程建設的投入,分別建立了校、省、國家三級計算機基礎課精品課程體系,擁有了自己的精品課程網站,并出版了一系列計算機精品課程教材。2009年,教育部批準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10所高校成立國家級計算機實驗教學中心,標志著我國高校的計算機精品課程建設上了一個新臺階,國家級計算機實驗教學中心的建設需要高校通過加大資金投入、深化計算機實驗教學改革、創新實驗教學模式、完善課程管理機制、凝練優質計算機實驗教學資源、擴大合作和交流方式、增強示范輻射力度,為全國高校計算機實驗教學的改革和發展發揮重要的示范作用。計算機基礎課程具有理論基礎強、強調教學和實踐相結合、知識內容更新速度快的特點,決定了計算機精品課程建設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系統工程,也導致了在計算機精品課程建設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困難和問題。
1.課程內容落后,脫離實際應用
高校計算機精品課程內容老化,嚴重滯后于現代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很多高校盲目重視精品課程申報而忽視了課程建設。有些計算機精品課程的內容選擇嚴重脫離實際應用,導致學生學到的知識空洞而不實用。此外,課程內容安排不合理,違背了循序漸進的原則,導致學生學習過程混亂。
2.重理論學習,輕實踐鍛煉
高校計算機精品課程的數量逐年增長,內容不斷豐富,但與理論學習配套的硬件設施建設緩慢。由于硬件缺乏,學生無法實現課后練習或上機實踐,學到的知識只停留在理論層面,缺乏對理論知識的實際操作和實踐應用鍛煉,導致課程教學效果不明顯、學生學習效率降低。此外,學生在課后學習時,遇到問題往往得不到教師的及時指導和幫助,這說明精品課程的互動性不足。
3.精品課程網站過于形式化,使用效果不高
當前,我國大多數高校已經建立了計算機精品課程網站,但是網站建設過于形式化,很多功能空而無用,也未對課程內容進行詳細分析,造成網站建設與教學內容不同步。很多高校并未按照國家精品課程的要求將課程教案、課件、視頻等資源放在網站上向學生免費開放,開放性不高。網站建設模板化,不能隨著課程內容的變化而靈活地進行調整,造成網站資源拓展功能降低。
除此之外,我國高校的計算機精品課程建設還存在其他問題:標準不統一,共建機制還沒形成;課程建設重復,數量不平衡,共享性差;教學觀念先進性和學生主體角色體現不足;學生不能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和控制學習進度,缺乏學習的主動性;課程建設管理機制不完善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高校計算機精品課程建設的發展和完善。
三 我國高校計算機精品課程建設的轉型升級
為加強高等學校優質教育資源的開發和普及共享,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建設學習型社會,2011年10月教育部了《教育部關于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決定開展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建設工作。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包括精品視頻公開課與精品資源共享課。其中,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旨在促進教育教學觀念轉變,引領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推動高等學校優質課程教學資源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服務于學習型社會建設。我國高校的計算機精品課程正在向計算機精品資源共享課程轉型升級。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我們應把握好以下幾點。
1.注重對學生計算思維能力的培養
大學計算機教學的總體目標要求是:普及計算機文化;培養專業應用能力;訓練計算思維能力。在高校的計算機基礎教育中,把計算思維與計算工具并列起來,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要求學生學會用計算思維去解決專業領域的問題。我們應從整個課程體系出發,實現課程的相互銜接,循序漸進、逐步提升,加強學生計算思維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2.構建計算機課程教學分類設計體系
根據不同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專業特點,將課程教學體系分為:工科類、理科類、文科類。工科類課程教學設計應以程序設計、系統構建為主,強調學生程序設計能力的培養。理科類課程教學設計應以算法設計和分析為主,選擇簡單易用的編程軟件。文科類課程教學設計應以基礎知識和數據處理為主,強調學生計算機基本技能的培養。
3.計算機課程群資源建設和共享
在“構建以培養計算思維能力為核心的計算機基礎教學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思想指導下,構建能夠涵蓋計算機領域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綜合應用等核心內容的計算機課程群資源。計算機課程群的資源建設是對1+X課程體系進行整體設計,按系列課程建設,要體現課程結構的整體性、科學性以及關聯性,具有比分散建設明顯的優越性。課程群資源要設計具有導航功能的知識地圖,有利于學生將知識貫通和進行自主性學習,提高學習效率。課程群資源的共享方式要根據不同的專業大類和教學需要,實現資源的充分瀏覽、按需檢索、組合推薦。
四 結束語
加快我國高校計算機精品課程的轉型升級,是提高高校教學質量和培養高素質計算機技術人才的客觀要求。廣大計算機教育工作者要轉變傳統教育觀念,調整課程內容,創新課程教學設計,建立科學完善的課程資源建設和共享體系,完善課程管理體制,以計算機精品課程的轉型升級為契機,促進高校整個計算機課程體系的發展和完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