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5 15:33:0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二氧化碳的化學元素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
例1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在C、N、H、O、Ca、Zn等元素中,屬于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是
,若要補充含該元素的藥劑,一定要遵照醫囑,不能少服也不能多服,其原因是 。缺鈣會引起佝僂病,下列物質可用于人體補鈣的是。
A.CaOB.Ca(OH)2C.CaCO3
解析: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鐵、鋅、硒、碘、氟等;補充這些元素應該適量,因為攝入不足或攝入過量均不利于人體健康;CaO能與水反應放出大量的熱,生成的Ca(OH)2具有強烈的腐蝕性,可用于補鈣的是CaCO3。
答案:Zn,攝入不足或攝入過量均不利于人體健康,C。
2.營養素與人體健康
例2為了確保人體健康,需要吃些粗糧。玉米是營養成分豐富的優質粗糧,玉米中的主要成分見下表。
(1)上表中含有人體所需的營養素有類。
(2)玉米初加工可得到淀粉,淀粉屬于(填序號,下同)。
①無機物 ②糖類 ③有機合成材料 ④高分子化合物
解析:人體所需的六大營養素是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無機鹽和水。在玉米的主要成分中,閱讀表格可知,含有蛋白質、油脂、糖類、水和維生素B族5類;糖類包含淀粉、纖維素和葡萄糖,所以淀粉屬于糖類,而且是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1)5;(2)②④。
3.食品安全與人體健康
例3《食品安全法》從2009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某些奶粉中因為含有大量的三聚氰胺,對嬰幼兒身體造成極大傷害,國家已明令禁止生產和銷售。下列關于三聚氰胺(化學式為C3H6N6)的說法正確的是()。
A.三聚氰胺中含有氮分子
B.三聚氰胺中C、H、N三元素質量比為1∶2∶2
C.三聚氰胺由3個C原子、6個N原子、6個H原子構成
D.三聚氰胺由C、N、H三種元素組成
解析:三聚氰胺分子中含有氮原子,不可能含有氮分子;三聚氰胺中C、H、N三種元素的原子個數比為1∶2∶2,質量比為6∶1∶14。
答案:D。
二、化學與能源
1.化學反應與能量變化
例4電能是人們生產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量,在①水力發電 ②風力發電③燃煤發電④太陽能電池⑤垃圾焚燒發電等5種獲得電能的方式中,由化學能轉變得到的是 和 (填序號)。
解析:由化學能轉變得到電能,一定要發生化學變化。在5種獲得電能的方式中,只有燃煤發電、垃圾焚燒發電的過程中發生了化學變化,是由化學能轉變得到電能的。
答案:③,⑤。
2.化學反應與能源
例5“嫦娥一號”衛星使用的燃料是液氫,助燃劑是液氧。氧氣從淡藍色液體變成無色氣體發生了變化,氫氣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液態氫作燃料除燃燒時產生較大的推動力外,另一個優點是
。對于目前全世界出現的能源危機,以及燃燒對環境的影響,我們應該合理開發利用的新能源有(至少填兩種)。
解析:氧氣從淡藍色液體變成無色氣體,并沒有生成新物質,是物理變化;氫氣作為燃料不僅能夠產生大量的熱,而且由于生成物是水,所以對環境無污染;應該合理開發的新能源有太陽能、風能等。
答案:物理,2H2+O2 2H2O,無污染,太陽能、風能等。
三、化學與環境
1.pH與酸雨
例6某環保監測站取剛降下的雨水,每隔一段時間測定其pH,數據如下表,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雨水酸性逐漸減弱
B.雨水的酸性一段時間后趨于穩定
C.酸雨會腐蝕機械設備和建筑物
D.硫和氮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因素
解析:0~2分鐘時,pH由4.8減至4.5,2~5分鐘時,pH維持在4.5不變。pH越小,酸性越強,所以0~2分鐘時雨水酸性逐漸增強;2分鐘后,雨水的酸性趨于穩定;酸雨主要由硫和氮的氧化物引起,會腐蝕機械設備和建筑物等。
答案:A。
2.化學知識與水污染
例7水是生命之源,保護水資源、防止水污染是每個公民和全社會的責任。下列做法有利于防止水資源污染的是()。
①在農業生產中合理使用農藥和化肥②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處理達標后再排放③不用含磷洗衣粉④將海水淡化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保護水資源,人人有責?!皩⒑K睂儆谒睦?與防止水污染沒有關系。
答案:C。
3.化學知識與溫室效應
例8溫室效應被列為21世紀人類面臨的最大威脅之一,二氧化碳是大氣中的主要溫室氣體。為了減緩二氧化碳使全球變暖的趨勢,有科學家設想,將排放到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壓縮使其液化,然后將其壓入到冰冷的深海中。但也有科學家擔心海水中富含二氧化碳后酸度會增加,可能會殺死一些海洋生物,甚至會溶解掉部分海床,從而造成災難性的后果。
(1)為減少二氧化碳這種溫室氣體的排放,我們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兩種即可)。
(2)二氧化碳氣體轉變為液體時將會能量(填“釋放”或“消耗”)。
(3)二氧化碳使海水酸度增加的原理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為。
(4)二氧化碳在深海中的溶解度比在通常狀況下的水中的溶解度,理由是 。
解析:通過開發新能源或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等措施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氣體液化時放熱;二氧化碳會與水反應生成碳酸,增加了海水的酸性;氣體的溶解度隨壓強的增大、溫度的降低而增大,而深海中與通常狀況相比,壓強大、溫度低,所以二氧化碳在深海中的溶解度會變大。
答案:(1)開發新能源、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或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2)釋放。
關鍵詞:基本觀念;元素;元素觀;構建
文章編號:1008-0546(2014)12-0012-04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12.005
在初中化學階段,對于“元素觀”的基本理解是:世界上的物質都是由元素組成的,元素是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100多種元素組成了世界上數千萬種物質;通常我們見到的物質千變萬化,只是化學元素的重新組合,在化學反應中元素不變,包括元素種類不變、質量守恒;每一種元素對應于一類原子,由于原子不易發生變化,所以元素不易發生變化;元素的化學性質與核外電子特別是最外層電子數有關;元素周期表是對元素的種類、原子結構排布等周期性變化的直接體現形式。“元素觀”以這種直觀的形式呈現,使得觀念的構建具有可操作性,可以幫助教師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引導學生在深刻思考和反思體驗中形成化學基本觀念。
在化學課程標準(2011版)中也寫道:教材在編選概念原理知識內容時,應重視以化學基本觀念為線索,將化學基本觀念滲透在教材內容中,通過具體化學知識和概念的學習,促進學生化學學科思想和基本觀念的形成。這些基本觀念又是通過各級主題和具體的課程內容來支撐和建構的。因此,應充分認識到本標準中的“課程內容”不僅規定了學生學習的具體課程內容,而且要求利用這些具體內容幫助學生形成上述核心化學觀念。元素觀是化學學科觀念之一,人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材中對元素觀的構建是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過程。第三單元課題3《元素》是元素觀構建的起點教學,也是元素觀體現較為集中的一個課題,上好本課題對構建元素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元素》兩個課時的教學中對元素觀構建關鍵設計如下:
一、溫故而知新,引出元素的概念
教學片斷一:
[教師]二氧化碳、氧氣分別由什么構成?
[學生]二氧化碳分子、氧分子。
[教師]二氧化碳分子、氧分子分別由什么構成?
[學生]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原子、氧原子構成,氧分子由氧原子構成。
[展示]二氧化碳分子、氧分子的球棍模型。
[教師]這兩種分子中都含有哪種原子?
[學生]氧原子。
[教師]二氧化碳分子和氧分子中的氧原子的質子數分別是多少?
讓學生回看教材53頁表3-1。
[學生]都是8。
[教師]把質子數是8的這些氧原子統稱為氧元素。
[教師]把質子數是1、6、11......稱為什么元素?
[學生]氫元素、碳元素、鈉元素......
[教師]元素是質子數(即核電荷數)相同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教師]原子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構成,那么元素的概念能否描述為:元素是中子數相同的一類原子的總稱或元素是電子數相同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呢?
多媒體展示以下兩個表格:
[學生]三種碳原子的質子數相同都是6,而中子數分別為6、7、8不同;三種氧原子的質子數相同都為8,而中子數分別為8、9、10不同。以上兩個表格中數據充分說明,元素是中子數相同的一類原子的總稱的說法是錯誤的。
[教師]請對照教材54頁圖3-12部分原子結構示意圖和回憶離子的形成過程,列舉出鈉原子和鈉離子的質子數、電子數是多少?
[學生]鈉原子和鈉離子質子數相同都是11,而電子數分別為11、10不同。
[教師]請再舉出氧原子和氧離子的質子數、電子數是多少?
[學生]氧原子和氧離子質子數相同都是8,而電子數分別為8、10不同。
[教師]用以上兩個實例說明元素是電子數相同的一類原子的總稱的說法也是錯誤的。
設計意圖:元素概念是第一課時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因為它比較抽象,而且對于“元素是質子數(即核電荷數)相同的一類原子的總稱”這一概念學生在沒有同位數知識準備時,難以理解,學習元素概念的困難還在于實際應用中與原子混淆。為解決以上難點,我在“教學片斷一”中通過設置問題鏈――逐層分析――得出概念――思維辨析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自然地接受元素,并加深對元素概念理解,為元素觀的初步建立打下基礎。
二、討論見真知,得出元素守恒觀
教學片段二:
[多媒體]討論,在下列化學反應中,反應物與生成物相比較,分子是否發生了變化?原子是否發生了變化?元素是否發生了變化?
硫 + 氧氣 二氧化硫
S O2 SO2
過氧化氫 水 + 氧氣
H2O2 H2O O2
[學生]分子發生了變化,原子的種類不變,元素也不會改變。
設計意圖:元素觀中還包含在化學變化前后元素不變的元素守恒觀點,這一觀點是元素觀的核心點之一,但由于在第三單元課題1分子、原子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具有了在化學變化前后原子種類不變的鋪墊,本課時又學習了元素的概念,因此對這一觀點的學習,是重點但不再是難點了,再者本課時對該觀點只是初步學習,因此該觀點本課時不宜過度拓展,因為在第四單元利用電解水實驗探究水的組成和第五單元課題1《質量守恒定律》的教學中會通過電解水實驗分析和水分解的微觀過程的動畫示意,再進一步深入學習,因此在“教學片段二”中我直接讓學生對照實例討論,初步構建化學變化中原子的種類不變,元素也不會改變的元素觀這一核心觀點。簡明扼要,直擊要害。
三、聯系微觀、實際,突出元素物質觀
教學片段三:
練一練
下列說法是否正確,不正確的請加以改正。
1. 水是由一個氧元素和兩個氫元素構成。
2. 二氧化硫分子由硫元素和兩個氧元素組成。
[學生]1. 水由氧元素和氫元素組成或水由水分子構成......
2. 二氧化硫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或一個二氧化硫分子由一個硫原子和兩個氧原子構成......
[教師]從宏觀角度,物質由元素組成,從微觀角度,物質由分子、原子和離子等微粒構成,分子由原子構成。上述的兩個習題中提到了分子、原子、元素、物質等概念,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呢?請同學們用標箭頭的方式把它們之間的關系表示出來。
[實物投影]展示學生的結果。并讓他們相互討論糾錯。
[多媒體]:
1.二氧化碳由 組成。
2.二氧化碳由 構成。
3.二氧化碳分子由 構成。
設計意圖:雖然學生知道了元素的概念,但對它的認識是表面的、空洞的,那么如何讓元素直觀和豐滿起來呢?那就必須讓元素與物質聯系起來,在學生已知分子、原子和離子等微觀粒子構成的物質的基礎上,我注重聯系微粒觀和生活實際,在“教學片斷三”中我采用練習――總結――對比――再練習的方法,讓元素與物質聯系起來,變得直觀具體,看得見也能摸得著。通過講解、訓練和對比,初步構建元素觀中的元素組成物質,已發現的100多種元素組成了世界上幾千萬種物質這一觀點。
教學片斷四:
[教師]活動一:調查元素在地殼中、空氣中、海洋中、生物細胞中、宇宙中等處的分布情況。
[學生]爭先恐后的回答并相互補充。
[教師]總結。
地殼中:O、Si、Al、Fe...... 空氣中:N、O...... 海洋中:O、H、Cl、Na...... 生物細胞中:O、C、H、N、Ca...... 宇宙中:H、He......
[教師]活動二:調查食品、補品、飲料、調味劑等物質的元素組成情況。
[學生]爭先恐后的回答并相互補充。
[教師]展示一:
展示二:
產品名稱:自然食用鹽
配料表:食鹽、碘酸鉀、抗結劑
鈣(以Ca計)mg/kg≥500
鎂(以Mg計)mg/kg≥1000
鉀(以K計)mg/kg≥300
碘含量(以I計)20-50mg/kg
凈含量:400g
分裝者名稱:福建福州鹽業分公司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說明元素存在于物質中,它就在我們身邊。當我們身體大量缺少某種元素時,就會生病。我們每天都必須均衡的攝取各種營養元素。最好是從食物中去獲得。俗話說得好“藥補不如食補”。
[多媒體]1.兒童、青少年缺乏維生素及礦物質元素的癥狀;
2. 微量元素對人體的作用及適宜攝入量;
3. 一些微量元素的食物來源。
設計意圖:在學習元素分布情況時,沒有采用教師介紹或閱讀記憶的方式而是設計成“教學片斷四”中的研究性學習,分小組分任務調查元素的分布情況和收集食品、補品、飲料、調味劑等標簽,在小組收集資料和匯總的過程中,讓學生切身的感受到元素存在真實性,讓元素在學生的腦海中豐富和生動起來,真正意識到元素存在于身邊的物質中,鞏固元素的物質觀。
四、結合元素周期表,探索元素規律觀
教學片斷五:
[教師]請同學們翻開教材中的元素周期表仔細觀察,元素周期表有多少個橫行?多少個縱行?
[學生]7個橫行,18個縱行。
[教師]一個橫行叫做一個周期,一個縱行叫做一個族(8、9、10三個縱行共同組成一個族),元素周期表有7個周期和16個族。
[探究]1.參見教材60頁圖3-17和61頁表3-3,在元素周期表中逐一查詢這些元素的有關信息(如它們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符號、相對原子質量,等等)并將其中標明的元素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如含量的多少、屬于金屬元素還是屬于非金屬元素等)。
2. 考察每個周期開頭的是什么類型的元素,靠近尾部的是什么類型的元素,結尾是什么類型的元素。說明元素之間存在著怎樣的規律性聯系?
[學生]每個周期的開頭是金屬元素,靠近尾部是非金屬元素,結尾是稀有氣體元素。
[教師]除第一周期外,其它周期從金屬元素過渡到非金屬元素,最后以稀有氣體元素結尾,呈周期性變化。
設計意圖:通過《元素》第一課時學習,學生對元素的概念、應用和存在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在學生的腦海中已有了常見的一些元素,但是是個別、零碎和局限的。如何讓元素系統呢?《元素》第二課時中對元素周期表教學是讓元素有序系統的關鍵一環。初中化學對元素周期表的教學要求是很低的,新課標中要求是:能根據元素的原子序數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因為要求低,教師容易忽略該內容的教學,教學中往往是一帶而過。只是不利于元素觀構建的。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是元素觀重要組成部分。上好這一課,讓元素有序、規律化,是構建元素觀的關鍵點之一。在“教學片斷五”中我采用觀察、討論――匯報總結――再探究的教學方法,在課標教學要求范圍內的基礎上,讓學生對元素周期表、周期律有一個初步認識,從宏觀角度初步構建元素的規律性觀點。
教學片段六:
[多媒體]
以上是1-3周期的元素原子結構示意圖,請觀察:
1.每一個橫行(周期)排列特點。
2.每一個縱行(族)排列特點。
3.每個周期原子結構呈現哪些周期性變化?
[學生]每個周期原子電子層數相同,每個族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相同。
每一個周期從左到右,最外層電子數、質子數(或核電荷數)依次增加??????
設計意圖:初中階段對元素周期表的教學如果只停留“教學片斷五”的層面,那么學生對元素周期表的認識只是表面的、淺層的。既然學生已經有了原子結構的基礎,我認為可以從原子結構的層面再認識元素周期表,再總結出微觀層面的周期律,這樣學生對周期表的認識上升一個層次。也從微觀角度初步構建規律性觀點。
化學基本觀念不是具體的化學知識,也不是化學知識的簡單組合,它是學生通過學習化學課程后在頭腦中提煉的,在考察相關的化學問題時所具有的基本概括性認識。它決定著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深入理解和靈活應用,對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具有重要價值。因此對一種化學觀念的構建要有一個完整規劃體系。人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材對元素觀的呈現形式是:讓學生掌握基本實驗技能和空氣、氧氣的性質和變化的基礎上進入微觀世界,讓學生接受微粒、認識各類微觀粒子,幫助學生建立起比較扎實的微粒觀,再基于原子概念提出元素概念,逐步構建元素觀。這種構建思路是:分子和原子―原子―原子結構―離子―元素―物質分類―化合價―質量守恒定律。再通過化合價、依據化學式和化學反應中的相關計算,幫助學生對元素的認識從定性走向定量。因此對元素觀的構建不是僅依賴《元素》這兩節課教學就能夠完成的,這兩節課的教學只是建立起元素觀的基本雛形,在后續的教學和訓練中還要不斷的鞏固和提升。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12.1
關鍵詞:情景創設;思維;細節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初中這個年齡的學生特點是不會聽話;注意力不集中;吃不了苦;個性強而心理承受力弱。藝術處理會使一名化學教師有一定的優勢,因為這門學科為起始學科,知識點情景再創設的好,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們怎樣保持學生的戰斗力?我們需要改變……
一、教學思維的改變,做個有心人
在初中教學時,氧氣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書上知識講完之后,教師可以改變實驗,邊提出問題,邊實驗。
問題:帶火星的木條一定在純氧中才能復燃嗎?
實驗:用排水法(純度高,提高實驗成功率)收集一瓶氧氣,蓋上玻璃片,正放到桌面上,在玻璃片上倒放一個裝滿空氣的集氣瓶,抽去玻璃片上下顛倒集氣瓶,取下在兩個集氣瓶口分別蓋上玻璃片,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兩瓶中,帶火星的木條都復燃。
證明:當氧氣達到一定濃度時,木條就能復燃。
可以利用本題拓展:若瓶口之間不漏氣,可以求出此時瓶中氧氣的體積分數?
二、平時教學細節要求要嚴格
近年中考對化學元素符號的書寫要求很嚴格,如,鋁元素的書寫AL或Ai;鎂離子的寫法mg2+,Mg2+,用四線格規范著寫,開始學化學時,化學元素符號這樣寫很有必要;另外答題不嚴謹,也是扣分點,如:環保,平時教學時,要說出環保的原因;計算題格式不規范。藝術處理,這些小問題將拜倒在你的XX下(腳下)。上課有時語言要有點風趣。
三、實驗裝置的改進
問題:碳酸鈉溶液與稀鹽酸反應時,質量守恒定律的驗證。
實驗:在空塑料礦泉水瓶中倒入3 ml碳酸鈉溶液,用小試管裝2 ml稀鹽酸,用細線系小試管放入瓶中,將塑料瓶捏扁,扭緊塑料塞,在天平上先稱,顛倒礦泉水瓶使藥品混合,再稱量。
優點:1.實驗操作簡單,第一次稱質量時捏扁塑料瓶,避免在瓶口系氣球,反應產生的氣體導致的浮力對托盤天平是否平衡的影響。
2.節約藥品,避免再用藥品吸收二氧化碳氣體。
3.廢物再利用。
四、通過練習題體現知識點
在化學教學中,由于每節課中學生要接受的信息量很大,需要培養的技能很多,所以需要學生有計劃地加強練習,這樣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可以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練習形式要注意多樣化,可以將考點、易錯點融合在題目中進行有效的講解,使學生透徹地理解。
講完滬教版第二章時,為了學以活用,我補講了測產生氣體的體積。
1.直接法測產生氣體的體積
如:測生成氧氣的體積
(1)圖1發生裝置接注射器(如圖2)
a.讀數時一定要等到裝置冷卻下來;
b.若注射器起始體積V1,最終體積V2,則生成氧氣體積V2-V1
(2)圖1發生裝置接量筒(如圖3)
a.讀數時一定要等到裝置冷卻下來。
b.測定生成的氣體體積時,在①即進行收集。
①氣泡連續均勻時
②剛開始有氣泡時
(該知識點與收集純凈氧氣知識點,思維有沖突,講透徹)
c.最終讀數時,調整量筒,使量筒中內外液面相平
d.圖中有一處不足請在圖中改正。(由于試管冷卻,氣體要回流,所以量筒中導管要伸入液面以上)
2.間接法測產生氣體的體積
如:測生成二氧化碳的體積
(1)圖4接圖5裝置通過進入量筒中水的體積等于進入廣口瓶中的二氧化碳的體積。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層植物油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且與水反應,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氣對實驗結果無明顯影響。
(2)圖4接圖6,測二氧化碳體積,氣密性檢查:關閉分液漏斗活塞,向刻度管中倒水,若刻度管與干燥管中水面出現穩定的高度差,證明裝置的氣密性好。
上述圖6這樣測得二氧化碳的體積將偏小。怎么改正?干燥管水面上放一層植物油。實驗前要注意操作調整刻度管使刻度管與干燥管中液面相平。最終讀數要注意操作調整刻度管使刻度管與干燥管中液面再次相平。目的:測得標準大氣壓下氣體體積。雖然起點低,但對學生卻是高要求。
通過這樣的講解,學生能充分地理解怎樣測產生氣體的體積。這樣將知識點充分磨碎,學活,緊貼中考。
上次參加由市教育局、市電教館組織的骨干實驗教師培訓,聆聽了專家講座,觀摩了王金龍專家就疑難實驗的現場操作和改進說明,通過參觀學習,與教師互動,與同行進了交流探討,其中在初中實驗中高溫的獲得直接可用電阻絲的打火機來加熱藥品,簡單易操作,方便攜帶,而且從日常生活中獲得高溫熱源,提升了教學效率。
上課對某些知識點的情景再創設,能讓我提高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的方法。“愛”是教育永恒的主題,情景再創設是愛學生的體現,讓學生在更好的環境下健康地成長。作為一名初三教師,我們要以扎實的作風潛心實踐,堅持不懈;要以務實的心態思考問題,力求兼收并蓄,博采眾長;要不斷完善自己多元而合理的知識結構,讓自己的工作、生活與學習始終處于一種研究的狀態,讓自己的生命處于不斷探索與追求的過程之中。
參考文獻:
廣義上的氧化物是指氧元素與另外一種化學元素組成的二元化合物,如二氧化碳、氧化鈣等。但氧與電負性更大的氟結合形成的化合物則一般稱為氟化物而不是氧化物。
氧化物按照是否與水生成鹽,以及生成的鹽的類型可分為:酸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兩性氧化物、不成鹽氧化物。
氧化物屬于化合物。其構成中只含兩種元素,其中一種一定為氧元素,另一種若為金屬元素,則為金屬氧化物;若為非金屬,則為非金屬氧化物。
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無機物,在常溫常壓下為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水是最常見的物質之一,是包括人類在內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資源,也是生物體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類很早就開始對水產生了認識,東西方古代樸素的物質觀中都把水視為一種基本的組成元素,水是中國古代五行之一;西方古代的四元素說中也有水。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初中化學;新課改;作業設計;布置策略;成才
長期以來,初高中階段一直是學生們所謂最艱苦的歲月,其中很大一部分內容都是被作業所占據。不僅學生們學得苦,教師教得也苦,教師有那么多的作業要批改,學生要面對長期的機械性重復、高消耗低收獲的作業。長期的實踐證明,這樣的作業模式確實有利于學生成績提高和知識掌握,但學生們付出的代價過于沉重,題海戰術必然是高耗低能。新課程理念將學生的減負工作作為改革核心,但這樣勢必會帶來學生學習時間的減少,間接導致學生學習成績下降。對此,教師必須敢于創新,勇于實踐,從難度、層次性、針對性、多樣性等角度對初中化學作業布置進行改革,提高作業在教學中的作用效率。
一、設計梯度性化學作業
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初中化學是學生們接觸較晚的一門學科,因此,初中化學的作業設計必須遵循梯度化設計原則。對于化學學習仍處于起步階段的初中生,教師的作業布置必須從基礎性知識入手,逐漸深入,梯度化布置作業。只有具備了扎實的基礎,學生們才能學好化學。教學初期,教師必須以基礎性化學知識教學為主,不能一開始就讓學生們畏懼化學作業。教師在初中化學的教學中,必須具有自己的思路,注重化學教學的梯度性,引導學生按照教師的步驟一步步提高自身的化學素養。只有學生們學得輕松,作業完成得有興致,他們才會逐漸學好化學,愛上化學。例如,筆者在“二氧化碳的性質”章節的教學上,是按照如下的順序設置作業的:基礎、性質、提高、拓展、探究。首先,安排學生們完成二氧化碳的基礎知識作業,包括其組成元素、物理屬性等;其次,布置與二氧化碳性質相關的作業訓練;接下來,對化學的性質運用進行提高訓練;最后,才是相關探究題、提高題的訓練。
二、設計合理難度的化學作業
在完成一章節的學習之后,教師必須布置一定量的訓練鞏固作業,這樣的訓練習題必須具有合理的難度。如果作業布置偏難,學生們會感到無能為力,畏懼化學學科,產生作業抄襲現象;要是作業過于簡單,學生們又會輕視化學學習。筆者認為,合理的化學作業難度應以70%的學生可以完成為標準,以滿足大多數學生的需求。初中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剛剛成型,很多學生的學科素養仍不健全。對此,教師必須針對各個學生的特點,從學生實際能力出發,為學生們制定合理難度的作業。在新課程標準背景下,初中化學旨在初步培養學生化學素養,讓學生對化學世界產生初步的認知。所以,初中化學的難度相對而言不是很高,更多的是考察學生的化學基礎能力。所以,在初中化學的作業布置上,教師必須以基礎性知識為主,輔之以必要的難題,在考慮到大多數學生能力的基礎上,滿足一些優等生的需求。對此,中考的化學試卷也是如此安排,70%的基礎知識,20%的提高型知識,只有10%的難題。
三、設計趣味性化學作業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們喜歡上化學學科,他們才能學好化學。初中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此時的好奇心和興趣是他們學習的最大驅動力。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很多教師進行趣味性作業設計的改革,將枯燥的化學作業題與趣味性的生活情境相聯系,實現趣味性作業的設計。同時,教師不斷加強自身的帶頭作用,強化與學生之間的溝通,運用趣味性的生活案例充實化學課堂。在學生的學習階段,很多學生是因為教師的幽默和友善而愛上這門學科,由此可見教師在學生學習中的榜樣作用。例如,初中化學元素周期表是學生們必須掌握的知識,有些教師安排學生死記硬背,有些教師安排學生結合元素性質進行記憶,也有些教師將其編織成繞口令的形式。實踐證明,后者的效果遠勝于前兩者。在化學作業的設計上,教師也同樣應該如此。例如,在“溶液配制”章節的教學里,教師將溶液配制的題目與殺蟲劑的制作相結合,給原本的題目賦予一個精神內涵。如此一來,既實現了化學作業布置的趣味性,也實現了作業布置的生活化。
四、設計開放性化學作業
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初中化學作業的布置越發應試化,只要是考試涉及不到的內容,教師統統不講,更不會布置作業了。如此一來,也就限制了學生們的思維,打壓了學生化學學習的積極性。對此,教師必須設計開放性、探究性的化學作業,引導學生親自動手去實驗驗證,實現有效的化學教學。例如,在“自然界的水”這一章節的教學里,教師可以向學生進行提問:怎樣才能節約水資源?水資源的再生是否有可能實現?為了達到開放性作業布置的效果,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進行一題多解訓練,多回答一點多加一分。這樣的作業既具備難度,也不乏可行性和探究性,對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作用顯著。還記得筆者在“二氧化碳的性質”這一章節的教學中,給學生們布置過這樣的作業:如何利用家庭中常見的器材進行二氧化碳的制備?有可能的情況下,教師給學生們展示自己制備裝置的機會。有些學生帶來了木炭和打火機;有些同學只帶了打火機;更有些同學只帶來了一個塑料袋,朝袋子里吹了一口氣,說道:這樣就是我制備的二氧化碳。雖然制備的結果有好有壞,但學生的思維無疑得到充分擴散,課堂氛圍幾度,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高漲。
一、鏈接式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化學的動力.初中化學教學是化學的啟蒙,必須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化學教材中的化學知識則略去了人類探索化學知識的豐富歷程,是抽象化、簡約化的.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以化學史為媒介,適時地穿插化學史實,使學生了解化學概念產生的歷史背景、發展過程以及現存狀態甚至發展可能.學生對化學概念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后,對化學知識就“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例如,在講“構成物質的粒子――原子”時,筆者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現人類對原子的認識歷程:從古希臘著名哲學家德謨克利特的樸素觀點――“萬物都是由不可分的原子構成的”到19世紀英國科學家道爾頓提出著名的“原子學說”,從湯姆森發現電子到20世紀初盧瑟福的“帶核的原子結構模型”,從普朗克的量子假說到“波爾理論”……使學生感受到人類對物質世界的探索是曲折的、艱辛的.通過展現化學知識誕生的絢麗歷程,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情感、興趣油然而生,對化學家執著的探索精神非常敬佩.化學史的鏈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融入式教學,引導學生的學習體驗
化學家對化學知識的探索與學生的化學知識學習有著天然的契合性、歷史的相似性.化學史可以以知識建構的方式融入初中化學教學,引導學生的學習體驗.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運用適當的方式,將“學術形態的化學”轉變為“教育形態的化學”,將化學“冰冷的美麗”轉化為學生“火熱的思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體會到自己也能像化學家那樣展開化學實驗、化學研究.例如,在講“氧氣”時,筆者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現英國著名化學家普利斯特的實驗,啟發學生展開化學思考:加熱氧化汞,釋放氣體;將生命體,如老鼠等,放入這種氣體中,存活的時間比在空氣中長;蠟燭在這種氣體中燃燒得更旺盛,放出更強更亮的火焰.這種氣體是什么氣體呢?學生紛紛判定這種氣體是氧氣.當學生了解到普利斯特雖然做出了這樣的經典實驗,但是由于燃素說占統治地位而未得出結論時,他們強烈地感受到科學進步的不易.又如,在講“鋁”時,筆者從拿破侖三世用鋁質餐具入手,引導學生走進以鋁為核心元素的材料世界,與學生探討生活中鋁的廣泛應用及原因,最后展望以鋁為核心的含鋁材料在未來航天事業發展中的作用.化學史融入初中化學教學,能使學生獲得深刻的學習體驗.
三、文化式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素養
考點1:六類營養物質對人類生命活動的影響。
例1(2016?常德)下列物質不能為人體提供能量的是()。
A.無機鹽
B.蛋白質
C.糖類
D.油脂
研析與解答:食物所含的六類營養物質中,能為人體提供能量的是糖類、脂肪和蛋白質,這三類物質也是組織細胞的組成成分,而水、無機鹽和維生素不能為人體提供能量,維生素屬于有機物,它既不能為人體提供能量,也不參與人體組織的構成,但它對人體的生命活動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水和無機鹽屬于無機物。
答案:A
考點2:某些物質對人體的危害
例2(2016?泉州)下列做法不利于人體健康的是()。
A.用氮氣作食品保護氣
B.用鐵鍋作炊具烹調食物
C.用加碘食鹽作調味品
D.用甲醛溶液保r大白菜
研析與解答:氮氣化學性質穩定,可用作食品保護氣,鐵鍋可以為人體提供鐵元素,加碘食鹽可以為人體提供碘元素,防止大脖子病發生,甲醛有毒,不能用來浸泡食物。
答案:D
考點3: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
例3(2016?蘇州)下列人體所缺元素與引起的健康問題,關系不正確的是(),
A.缺鈣會引起骨質疏松
B.缺碘會引起甲狀腺疾病
C.缺鐵會引起齲齒
D.缺鋅會導致兒童智力低下
研析與解答:鈣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齒中,幼兒和青少年缺鈣會患佝僂病,老年人缺鈣會患骨質疏松,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主要元素,人體缺碘會患甲狀腺腫大,鐵是人體合成血紅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會引發貧血,鋅影響人體發育,缺鋅會引起食欲不振,使人生長遲緩、發育不良等。
答案:C
考點4:有機化合物,無機化合物
例4
(2015?荊州)日常生活里常見的下列飲品中,可能不含有機物的是()。
A.果汁
B.牛奶
C.礦泉水
D.啤酒
研析與解答: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機化合物,簡稱有機物,碳的氧化物、碳酸鹽、碳酸雖然也含碳,但其性質與無機物類似,因此常把它們看作無機物,果汁中含有維生素C,維生素C屬于有機物,牛奶中含有蛋白質等物質,礦泉水中含有水和無機礦物質。可能不含有機物,啤酒中含有酒精。酒精屬于有機物。
答案:C
考點5:有機合成材料
例5(2015?揭陽)下列物品中用有機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A.紅木家具
B.塑料飯盒
C.玻璃茶杯
D.鐵制水管
研析與解答:紅木家具屬于天然材料,塑料飯盒屬于有機合成材料,玻璃茶杯屬于硅酸鹽材料,鐵制水管屬于金屬材料。
答案:B
考點6:化學與社會發展
例6(2015?汕尾)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下列行為有利于環境保護的是( )。
A.焚燒廢棄塑料
B.深埋處理廢舊電池
C.控制企業排污
D.丟棄實驗剩余藥品
研析與解答:焚燒廢棄塑料會造成空氣污染,深埋處理廢舊電池會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控制企業排污,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可以有效控制環境污染,實驗剩余藥品很多是有腐蝕性和毒性的,隨意丟棄也會污染環境。
答案:C
你學會了嗎
1,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下列食物中主要為人體提供維生素的是( )。
2,生活中處處有化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大量使用農藥和化肥以提高農作物產量
B.圖書檔案著火,可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滅火
C.人體缺碘會引起甲狀腺腫大,可大量食用海帶
D.向火腿腸中添加工業用鹽亞硝酸鈉,使其肉質鮮美
3.圖1是某省生產的某種加鈣食鹽的包裝標簽上的部分文字,請仔細閱讀后完成以下問題,
(1)包裝標簽上所說的鈣含量是指――(填“單質鈣”“碳酸鈣”或“鈣元素”),
(2)為了檢驗此鹽中是否含有碳酸鈣,在家庭廚房里可選用的物質是___。
(3)為了測定此鹽中鈣元素的含量,取10g這種鹽溶于水,加入足量鹽酸,生成0,132g二氧化碳,請計算此加鈣食鹽中鈣元素的質量分數。
1.A
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