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常見慢性病的健康管理
時間:2023-10-15 10:14:5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常見慢性病的健康管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慢性病;基層;健康管理;現狀;對策
慢性病防治是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之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承擔了該項目的重要職責。慢性病健康管理作為慢性病防治的重要組成內容,近年來有了較大的進步,但仍存在一些問題[1]。本文主要針對基層醫療機構在承擔慢性病健康管理中的現存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針對性的措施,旨在提高基層醫療機構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效果。
1現狀分析
1.1制度和人員配備不足 慢性病的健康管理首先要有充足的專業技術人員,并在完善的制度、規范、工作流程的指導下,方可取得較好的健康管理效果[2]。然而,目前我國大多數基層醫療機構,一方面其慢性病管理的制度雖然也較為豐富,但制度的完善性和制度的執行力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另一方面,人才的匱乏是導致基層醫療機構慢性病健康管理效果不佳的一個重要原因。其主要體現在人才本身的不足以及基層醫療機構難以留住專業技術人才,一些經培訓合格、具有一定慢性病健康管理經驗的臨床醫生往往流動性較大,導致基層醫療機構慢性病健康管理工作多由護理人員開展。
1.2慢性病的發現不科學 及早的發現慢性病患者是實施健康教育的第一個環節,目前多數基層醫療機構都不能及時發現慢性病患者,多數患者待確診時即已有多年慢性病病程[3]。此外,眾多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的確診不科學,部分患者僅一次測量血壓或血糖值偏高便被誤診為高血壓或糖尿病,不符合慢性病診斷標準。另外,35歲以上首診免費測量血壓在大多數基層醫療機構均已實現,但血糖的免費監控尚未普遍開展。尤其是對高危人群的發現,多數基層醫療機構均未開展相關監測工作。如腦卒中高危人群的定期監測,其具有更高的專業性,而部分基層醫療機構難以開展。
1.3慢性病健康教育流于形式 常見的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風濕病等,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居民防治慢性病的基本醫學常識,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多數基層醫療機構均能夠做到為患者宣傳相關知識,如每年10月8日全國“高血壓日”和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等,幾乎隨處可見相關宣傳內容。但宣傳內容形式較為單一,多數均以宣傳單、宣傳冊的形式發放給慢性病患者,而未能對其進行相關解說;缺乏足夠的多媒體宣傳和教育,且部分宣傳內容的針對性較差,導致患者難以理解。
1.4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不規范 規范化的健康管理是指對每位慢性病患者進行每年4次以上的隨訪、用藥指導、生活質量評估及一次以上的免費體檢[4]。但目前大多數基層醫療機構均沒有做到上述要求。還有部分農村外出務工農民,無法接受完整的隨訪;以及部分行動不便的患者也不能如期進行隨訪,導致隨訪僅為電話隨訪形式,缺乏對患者病情的直觀掌握,導致對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不夠規范。
2對策
2.1加強制度和人才隊伍建設。慢性病的患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趨勢,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首先應加強制度建設,全面推進慢性病的防治工作,確保國家相關衛生政策得以落實;同時建立起完善的考核制度,約束相關醫護人員,促使其樹立更強的責任心。其次,應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為更多的專業醫生創造更好的深造機會和發展機會,為其能夠留在基層發展提供平臺。
2.2加強慢性病的篩查。慢性病的篩查對于慢性病的確診十分重要,是慢性病健康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如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并非僅憑一次測量血壓或血糖異常,需按照標準的慢性病診療規范,同時還應結合患者的生活方式、家族史等給予綜合判斷。加強慢性病的篩查工作首先要摸清患者的基礎資料,隨后對其開展定期的、針對性的監測,如對35歲以上的人群實行首診血壓、血糖制度,為慢性病的篩查提供參考[5]。
2.3充實慢性病健康教育知識和內容。慢性病的健康教育是健康管理的重要內容。對于基層醫療機構發現的慢性病患者,應結合其年齡、文化程度等進行針對性的醫學常識宣教。健康教育內容應淺顯易懂,最好為科普性讀物,避免專業性詞匯,同時內容應生動,并具有可讀性。此外,還應定期為患者開展專題講座,增強廣大慢性病患者自我保健意識和水平。
2.4規范慢性病健康管理。慢病的健康管理是一項長期的過程,需要基層醫療機構大力探索適合自我實際情況的管理模式,加大對慢性病的健康管理工作,為慢性病的健康管理制定更加切合基層實際情況的制度、規范和流程。
3討論
慢性病防治工作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基層醫療機構在慢性病健康管理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鑒于前文所述,基層醫療機構在慢性病防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影響了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效果。綜合全文,為解決基層醫療機構在慢病防治中的突出問題,必須建立健全相關制度,充實人才隊伍,加強慢病篩查,并規范慢病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 韋明娟.基層醫院如何開展健康管理[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2, 19(6):105-106,111.
[2] 景玉芝,樊立坤,張興平,等.基層醫療機構慢性病健康管理現狀分析及對策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3,(8):367-368.
[3] 孫停曹.福州市鼓山鎮高血壓患者自我健康管理俱樂部實施效果評價[D].福建中醫藥大學,2011.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人類的疾病譜、死因譜正在發生變化,慢性非傳染性疾?。圆。┤缣悄虿?、高血壓、冠心病以及腦卒中等問題日益嚴峻,成為我國居民主要死因之一[1],同時也導致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據統計,全國僅用于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血管病這4種慢性病的醫療費用占全國總衛生費用的12.5%[2]。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導致的死亡占死亡總數的60.0%,由其造成的死亡比例已達到傳染病的兩倍[3],經濟損失幾乎占了全球疾病負擔的一半[4]。由此可見,慢性病已成為全球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采取有效的預防及控制措施已引起人們的重視。目前,慢性病的干預模式主要包括社區干預模式[5],自我管理模式[6-7]、家庭干預模式[8]、知己健康管理模式等[9]。大量研究表明,我國慢性病主要由高危行為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例如吸煙[10]、過度飲酒[11]、超重[12]等。針對不同的危險因素,各個干預模式在干預單位、干預方式、干預技術等方面的側重點也各有不同。我國社區慢性病管理尚處于探索階段,完善的干預模式還不成熟。本文就常見的慢性病干預模式及各自的特點作簡要綜述,為我國慢性病干預研究提供參考。
慢性病干預是以慢性病患者作為干預對象,對其采取有效的慢性病預防及控制措施。干預對象單位的選擇對干預措施有計劃、有組織的實施有重要意義。目前常見的干預單位主要包括以社區、家庭以及自我個體。
1.1 社區干預
社區衛生工作是慢性病防治的前沿,以社區為干預單位實施慢性病防治是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積極而有效的方法。社區干預模式,對社區內慢性病病人實施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從而創造有利健康的環境、改變人們的不良行為和生活方式,降低危險因子水平,以達到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13]。社區干預方法主要包括行為干預、心理干預、健康教育等。
1.2 家庭干預
家庭干預模式的特點是以家庭為最小干預單位,對患者家屬開展疾病知識的教育,或在此基礎上結合醫務人員定期家訪、實施訓練,以加強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從而達到改善生活質量的目的[8]。家庭是社會支持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健康和諧的家庭環境是提高生活質量的基礎和前提[14]。同時由于慢性病存在知曉率低、治療率低、控制率低的“三低”情況[15],將
干預對象擴大到家庭成員層面有利于更好地控制慢性病的發展及管理。家庭干預的內容主要包括認知干預、行為干預及心理干預。慢性病單純藥物的治療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例如高血壓病,它與心理和社會因素有密切聯系。因此,家庭干預的應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對嘉興市某院66例中青年高血壓患者家庭干預的研究顯示,實施家庭干預后,患者家屬了解了健康飲食、按時服藥的重要性,患者的血壓控制及服藥依從性得到了改善[8]。
1.3 自我管理
慢性病自我管理模式是指個人在衛生保健專業人員的協助下完成包括生理、心理、社會等方面的衛生保健活動,強調患者以個體為干預單位,主動參與管理自身健康狀況。慢性病自我管理的具體實施在不同個體、社區之間存在差異。英國慢性病自我管理的實踐主要包括幫助患者正確認識自身的疾病狀況,制定個人的自我管理行為,開展自我管理技巧的培訓教育等,從而加強患者在認知、營養、心理及溝通等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16]。黃麗勃[17]在社區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干預研究中強調社區醫師與個人的合作,在社區醫師的指導下主動發現自身癥狀、個人行為危險因素、心理情緒等方面面臨的問題,進而在判斷和分析問題后進行自我評估,與社區醫師共同商討治療方案,隨時反饋問題,提出解決辦法,進行有效的自我管理。
國外社區較早應用慢性病自我管理,且慢性病病種的覆蓋面也逐漸擴大。國外一項關于關節炎患者自我管理干預的研究顯示,自我管理有助于改善關節炎患者的活動,促進放松行為[18];英國1項為期5年的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顯示,成功的自我管理可促進患者的健康行為,減少就醫時間,在自我管理的基礎上增進與專家的溝通,有助于強化個人知識及技巧以期達到有效的管理長期帶病狀態[16]。近年來,我國部分社區也嘗試在社區慢性病患者中推行自我管理模式。傅東波等[19]對上海慢性病自我管理項目實施效果評價的研究結果顯示,采取自我管理項目的干預組在自我管理行為、自我效能及部分健康狀況方面得到改善,并減少了就醫次數。于普林等[20]對社區高血壓患者的自我管理研究顯示,干預組在健康知識知曉率、膳食及健康狀況方面均有明顯改善。
2 干預方式
近年來,我國居民所處的生態環境、生活方式均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各種危險因素促使慢性病的發病率迅速上升,它已成為我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許多地區已嘗試推行慢性病的干預工作,實踐證明,針對不同的目標人群開展疾病防治和心理、行為的健康教育活動,通過改變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的綜合干預方式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1 行為干預
行為干預旨在改變人們不良的生活方式及行為習慣,其內容主要包括建立合理的膳食模式,限制鈉鹽的攝入,控制吸煙、飲酒,同時注重參加適宜的體力活動。家庭干預模式中的行為干預是以改變整個家庭的不良生活方式及行為習慣為目標,通過向家屬講解合理的膳食模式、煙酒對疾病的危害等改善家庭的不良行為,并要求家屬督促患者按時服藥,定期復診。在眾多行為干預理論中,行為轉變理論模式在糖尿病健康教育和行為干預上被廣泛應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21]。此外,國際上也開始探索行為階段改變模型在健康行為干預中的應用[22-23],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2 心理干預
心理干預旨在減輕患者心理壓力,保持良好的心態。心理干預常用的方法有心理支持和放松療法,通過啟發、鼓勵、關懷、傾聽音樂、放松訓練等方式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同時要鼓勵患者參與社交活動,保持一定的人際交往,從而提高生活質量。社區干預模式中常采用心理干預方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劉向紅[24]對社區60例慢性病病人的干預顯示,支持性心理治療可幫助患者減少心理應激,改善健康狀況。家庭心理干預的重點則是患者家屬的心理健康,干預人員需給予家屬心理指導,改善家屬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同時要求家屬在患者情緒不良時給予安慰、理解,促進患者的心理健康。
2.3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可指導患者掌握疾病防治知識,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護理的能力。社區作為在結構與功能上的一個共同體,是開展健康教育的良好平臺。因此,健康教育干預方式是社區干預模式中較為常見并很受重視的一種干預方式。在社區舉辦慢性病學習班,組織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及腫瘤等疾病的患者參加,利用圖片、影像、廣播等多種傳播方式宣傳,讓廣大居民更直觀的了解慢性病防治知識。根據患者的病種、文化層次不同,實施群體教育與個別指導相結合的方式,保障健康知識的普及。一項關于健康教育對社區慢性病管理的研究顯示,經過健康教育,社區離退休人群吸煙、飲食偏好、少運動、心理不平衡等情況得到了很大改善[25]。開展家庭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家屬的健康意識為目標也很有實際意義。對家屬進行健康教育,使他們了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如疾病的危險因素、護理知識、識別疾病惡化的先兆等,提高家屬對疾病的認知程度。
2.4 健康促進
健康促進是指盡最大可能讓人們的精神和身體保持在最佳狀態,其宗旨是使人們了解健康知識,以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并且有能力做出健康的選擇[26]。健康促進理論作為一套實用策略需要廣泛的社會聯盟作為支持,不僅要開展教育、組織管理等干預工作,還需有相應法規政策配合。因此健康促進干預方式主要應用于社區干預模式。社區健康促進的內容包括制訂指導和管理健康策略的政策,加強政策與環境的支持,開展社會動員,調動基層組織的積極參與,并對基層醫護人員的知識和技能進行教育培訓,對社區人群展開健康教育。社區健康促進是促進社區人群健康、改善慢性病患者生活質量的有效手段。胡運紅等[27]對健康促進在社區慢性病管理的一項研究顯示,實施健康促進的慢性病患者在健康知識知曉率、藥物治療依從性、身體健康狀況方面都有所改善,并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芬蘭冠心病發病率最高的北家里里地區運用健康促進模式使20年里35~64歲男性冠心病死亡率下降了42.0%,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了48.0%[28]。
3 干預技術
隨著慢性病干預工作在我國的開展與推進,人們已開始不斷探索新的干預技術以更好的實現慢性病的管理。
3.1 知己健康管理技術
慢性病知己健康管理模式的核心技術即為知己健康管理技術,與其他干預模式相比,該技術的運用是知己健康管理模式最大的特點,也是該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知己健康管理是針對慢性病患者實施的一種新的管理方法,它是世界衛生組織提倡的一種從合理飲食、適量運動的健康理念發展出來的量化管理技術。知己健康管理的特點是針對個體,通過個性化的信息收集進行全面的分析與評估,旨在預防并糾正不良生活方式,并在評估的基礎上促進對象參與制訂個體管理方案,在管理者指導下改變不良行為從而改善自身的健康。知己能量監測儀是量化行為的有效工具,它采用運動加速度傳感器原理來監測人體運動時消耗的能量,并直觀地以能量千卡值形式顯示出來[9]。此外,知己生活方式疾病綜合防治健康管理系統軟件作為一項新技術也被應用于知己健康管理中。該軟件通常與知己能量監測儀結合使用,將運動數據與飲食內容輸入軟件中進行自動化分析,便可準確得到各項指標,從而清晰的掌握患者的運動行為及飲食習慣,做出合理的干預[9]。這一技術有效地避免了服從的盲目性,有利于促使干預對象自覺按運動與飲食的指導方案去實施。王慧敏等[29]在知己健康管理改善老年高血壓患者不良生活習慣的研究表明,知己健康管理有效地提高了老年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及對自我健康行為的重視,改善了他們的飲食習慣、吸煙量,并形成了規范服藥等良好習慣。
3.2 契約管理技術
契約管理是指患者按自愿的原則簽訂保健合同,以契約的形式將醫患之間的責任和義務加以固定[30]。研究表明,契約制度有利于建立醫患之間穩定而又相互信任的關系,加強患者合理用藥等遵醫行為,提高患者對慢性病管理的認同[31]。由于契約管理技術可建立更加牢固的醫護關系,因此,當干預對象人數多、依從性差時可重點采用該技術進行管理。
3.3 載體干預技術
對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干預,有研究人員提出載體干預技術,即以實物為載體,攜帶健康信息進行反復刺激,長期連續地對某一種或幾種危險行為實施良性誘導,從而有效地預防控制慢性病的發生及發展,干預一定時間后再進行效果評價[32]。載體干預技術的實施需在經濟發達、人們生活水平較好的地區進行,以便能夠承擔載體干預所必需的費用。另外,優越的政策環境、人們的衛生健康意識也是載體干預技術實施的有利因素。
對慢性病患者采取適當的干預措施可幫助慢性病患者掌握相關知識、促進健康行為、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從而提高生活質量。慢性病在我國普遍流行,研究有效的干預模式對控制慢性病的發生和發展有重要意義。目前,國內外對常見干預模式在干預單位、干預方式及核心技術等方面已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對于這幾種模式的可行性、管理成本以及眾多干預手段的交互作用還需進一步的研究與探索,為選擇最優的干預模式提供科學依據。
4 參考文獻
[1]白雅敏,王卉呈,董建群,等.慢性病預防控制適宜技術的發展與應用[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0(6):651-653.
[2]孫愛國,鄒躍威,鐘志強.社區慢性病防治現狀與應對策略[J].中國醫藥導報,2006(25):137-138.
[3]Zhi-Yin Y, Zhen Y, Li-Fang Z, et al. Human behaviors determine health: Strategic thoughts on the prevention of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in China[J].Int.J.Behav.Med.,2011,18(4):295-301.
[4]Kelishadi R M S N. Short-Term results of a community-based program on promoting healthy lifestyle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hronic diseases in a developing country setting isfahan healthy heart program[J].Asia-Pacific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11,23(4):518-533.
[5]王秀花,王景俊,馬慶云.社區慢性病干預的實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5(6):52.
[6]王媛媛,劉薇薇.以社區為基礎的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模式研究綜述[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10(1):50-51.
[7]Mendelson Ad M C C A. Integrating self-management and exercise for people[J].Health Education Research,2011,26(1).
[8]金鈺梅,朱勝春,邵翠穎,等.中青年高血壓患者實施家庭干預前后服藥依從性評價研究[J].護理與康復,2006(1):6-7.
[9]孟春英,郭穎,曹爽,等.“知己”健康管理模式在社區慢性病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08,23(15):59-61.
[10]Gu D, Kelly TN, Wu X, et al. Mortality attributable to smoking in China[J].N Engl J Med.,2009,360(2):150-159.
[11]Bazzano LA, Gu D, Reynolds K, et al.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risk for stroke among Chinese men[J].Ann Neurol,2007,62(6):569-578.
[12]Bazzano LA, Gu D, Whelton MR, et al. Body mass index and risk of stroke among Chinese men and women[J].Ann Neurol,2010,67(1):11-20.
[13]嚴迪英.社區干預[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0(1):46-47.
[14]章玉玲.家庭干預對系統性紅斑狼瘡病人生活質量的影響[J].全科護理,2008(28):2624-2625.
[15]翁根龍,沈宇.三級醫院-社區衛生一體化管理慢性病綜合干預模式探討[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2(2).
[16]Davies NJ. Improving self-management for patients with long-term conditions[J].Nurs Stand,2010,24(25):49-56.
[17]黃麗勃.社區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干預效果評價[J].中國公共衛生,2008(3):287-288.
[18]Nour K ,Laforest S,Gauvin L,et al.Behavior change following a self-manegement intervention for housebound older adults with arthtitis: an experimental study[J]. Int J Behav Nutr Phys Act,2006,30(3):12.
[19]傅東波,傅華,Mcgowan P,等.上海慢性病自我管理項目實施效果的評價[J].中國公共衛生,2003,19(2):223-225.
[20]楊依,蔣曉蓮.慢性病自我管理概述及其在社區護理中的應用進展[J].護理學報,2011(20):8-11.
[21]熊建菁,盧偉.糖尿病患者非藥物干預研究[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6(5):382-385.
[22]Petrocelli JV.Processes and stages of change:counseling with 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of change[J].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2002,80(1):22-29.
[23]Steptoe A,D Sc,D Phil,et al.The impact of behavioral counseling on stage of change in fat intake, physical activity,and cigarette smoking in adults at increase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J].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01,91(2):265-269.
[24]劉向紅.支持性心理治療及行為干預在社區慢性病管理中的作用[J].中國全科醫學,2002(1).
[25]靳祥堂,高愛麗.健康教育在社區慢性病管理中的應用與效果[J].中國廠礦醫學,2008(5):636.
[26]朱榮,李士雪,滕芬.以社區為平臺在慢性病綜合防治中開展健康促進活動[J].實用全科醫學,2007(12):1035-1036.
[27]胡運紅,李奎生,謝艷華.健康促進在社區慢性病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1(6):102-103.
[28]林中,林惠玲,曾念彬,等.社區健康促進在預防慢性病中的作用探討[J].實用預防醫學,2011(4):743-745.
[29]王慧敏,盧運紅,文宏. 知己健康管理改善老年高血壓患者不良生活習慣的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13):1158-1160.
[30]張學軍.高血壓患者社區契約式管理后知、信、行的改變[J].現代預防醫學,2007(4):803-806.
【摘要】本文從慢性病的概念及其研究范圍、導致慢性病的各種危險因素、預防措施等方面闡述了慢性病的幾個問題。采取三級預防策略以及以健康促進為主導的慢性病社區綜合防治策略,是我國慢性病的預防與控制原則。
【關鍵詞】社區;慢性病;健康促進;生活方式;三級預防
早在20世紀50年代,世界各國的疾病病譜已經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主要疾病逐漸由過去的生物因素引起的傳染病,轉變為非生物性因素或生物因素較少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新華網北京2009年2月27日專電(記者吳晶晶、周婷玉)衛生部27日公布的第四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結果顯示,2008年,我國居民慢性病患病率為20%,以此推算,全國有醫生明確診斷的慢性病病例數達到2.6億。這說明由生活方式和心理因素導致的疾病--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成為影響人們健康和危及生命的主要原因。
1 慢性病的概念及其研究范圍
慢性病又稱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指以生活方式、環境危險因素為主引起的一類病程較長、病因復雜且有些尚未被確認的疾病總稱。慢性病是一種長期性的狀況,表現為正常生理的功能逐漸地、進行性地減退,需要治療和護理。就我國而言,慢性病的研究和防治主要包括腫瘤、心腦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精神疾病、糖尿病、職業性疾病、營養代謝性疾病等。
2 導致慢性病的各種危險因素
慢性病的病因十分復雜,數目多,范圍廣,暴露方式形形,交織作用縱橫交錯,只有了解慢性病的病因,才能深入探討致病機制,提出針對性防治措施。慢性病的危險因素有上百種,甚至更多,但常見的有10多種,最主要危險因素有不合理的膳食、吸煙、體力活動不足、病原體感染、遺傳和基因、職業暴露、環境污染和精神心理因素等。
2.1 吸煙 吸煙至少可以引起20多種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肺癌、食管癌、膀胱癌、胃癌、唇癌、口腔癌、咽喉癌、胰腺癌、慢性阻塞性疾病,甚至新生兒低體體重等。WHO統計,2000年全世界吸煙引起的死亡約490萬人,占總死亡的8.8%。
2.2 飲酒 過度飲酒與很多癌癥、肝臟疾病、心血管疾病有關。大量飲酒的人群中,肝癌的死亡率增加50%,中度嚴重飲酒者中,高血壓的患病率遠高于正常人群;酗酒還可以增加腦出血的危險性。
2.3膳食因素和肥胖癥 慢性病的發生與膳食方式及結構關系密切,與膳食有關的血脂水平,肥胖也有很大關系,與發病有關膳食因素主要有脂類維生素與纖維素等。如WHO 2002年估計高膽固醇每年引起約440萬死亡,占死亡總數的7.9%。膳食中的微量元素、食鹽、食物的加工與烹飪及進食方式等,也與慢性病的發生有關。
2.4缺少體力活動 由于現代交通工具的不斷更新,工作和生活條件改善,缺乏體力活動是慢性病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與冠心病、多種癌癥、骨質疏松等有關。
2.5 病原體感染 病原體感染與慢性病的關系也很密切,如研究發現有15%~20%癌癥與病原體感染,特別是病毒感染有關。幽門螺旋桿菌在胃部的慢性感染引起胃潰瘍,也是胃癌的主要危險因素。乙肝與丙肝病毒慢性感染是肝癌的主要危險因素。
2.6遺傳與基因 幾乎所有慢性病的發病均有遺傳因素的參與,已經有很多研究證實,家族史是癌癥、心腦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精神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分子流行病學、遺傳流行病學和人類基因流行病學對慢性病的很多易感基因或相關基因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究。
2.7多種危險因素的綜合作用 慢性病的發生與流行往往是多個危險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因此,研究多個危險因素間的相互作用,研究它們對疾病發生的協同作用與方式十分重要。不僅能了解疾病的危險因素及其之間的作用,而且能為正確制定疾病的預防策略和綜合措施提供理論依據。
3 慢性病的預防措施
許多慢性病的危險因素是相同的,并且與人們的生活行為方式密切相關,如果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可以大大降低慢性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減少慢性病帶來的危害和損失。我國對慢性病的預防和控制采取以一級預防為主的三級預防策略以及以健康促進為主導的慢性病社區綜合防治策略。
3.1 一級預防 又稱病因預防,在疾病尚未發生時針對病因所采取的措施。即“防病于未然”。一級預防是預防控制和消滅疾病的根本措施,它包括健康促進和健康保護兩方面內容。健康促進是通過創造能夠促進健康的環境,使人們避免或減少機體對病因的暴露,改變機體的易感性,使機體免于發病,降低發病率,主要包括健康教育、自我保健、環境保護和監測等。健康保護是對易感人群實行特殊保護措施;避免疾病的發生,如礦工采用濕式作業來減少塵肺的發生,控制吸煙來預防肺癌,接種乙肝疫苗宋預防乙型肝炎等。目前我國的一級預防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3.2 二級預防 又稱臨床前期預防,即在疾病的臨床前期做好早發生、早診斷、早治療的三早預防,以控制疾病的發展和惡化,防止疾病復發或轉為慢性。大多數慢性病因不明,要完全做到一級預防是不可能的,由于慢性病發生和發展的時間比較長,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是可行的。如黏膜白斑及皮膚慢性潰瘍易發展成為皮膚癌,宮頸糜爛易發展為宮頸癌等發現并及時治療各種癌前期病變,屬于腫瘤的二級預防。產前檢查發現胎兒染色體異常而早期做出診斷,進而終止妊娠,屬于遺傳病的二級預防。
關鍵詞:慢性病;防控;工作
【中圖分類號】R17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5-0018-02
引言:
伴隨工業化?城鎮化?老齡化進程的加快,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骨質疏松等慢性病發病率呈現快速上升且年輕化的趨勢,已經成為我國社會的頭號健康威脅?慢性病病程長?流行廣?費用貴?致殘致死率高,若不及時有效控制,將帶來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
1. 慢性病防控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現狀
1.1 防控人力和財力突顯不足
我國人口眾多,人口流動大,社區的衛生服務工作繁重?與此同時,政府用于慢性病防控專項經費少,導致一些地區沒法配置最基本的慢性病防控設施,此外從事該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少,待遇低,使人才流失十分嚴重?
1.2 慢性病防控的綜合性不強
我國總體上已經確立了慢性病綜合防控的原則,但尚停留在理念層面?多年的工作實踐也形成了一種固定的認識,以至于相當多的人認為慢性病防控工作只是衛生部門的事,慢性病防控以醫學措施為主,較少考慮政策?法律?經濟?環境手段,其它部門沒有動力參與慢性病防控工作,責任相對淡化,統籌協調的力度較小,造成與慢性病防控相關的管理環節被人為的割裂,直接影響了慢性病防控的整體效果?
1.3 慢性病防控各運行環節的銜接不暢
目前慢性病的管理存在只檢查,不干預;重檢查,輕干預;或檢查與干預脫節的現象?衛生保健系統的防控職能相互分割的衛生管理模式使處于高危狀態和有健康需求的人處在防與治的真空地帶,形成較大的隱患?
1.4慢性病防控體系不健全
我國目前大多數傳染病和地方病在疾控機構的努力工作下,基本得到控制;危害民眾健康的非傳染性常見病?多發病在各級醫療機構的努力工作下,也得到有效控制?隨之而來的是慢性病防控越來越嚴峻?慢性病在體內有一個長期的發展變化過程,在疾病的早期,并沒有明顯的癥狀與體征,所以許多人意識不到,不會主動去就醫?因此,慢性病具有很大的欺騙性?麻痹性;而我國慢性病防控體系還不健全?專業人才匱乏,機構設施不健全,制度措施不健全,三級防控網絡不健全?基層社區絕大多數工作人員無臨床經驗,工作疲于應付,沒有慢性病防控的資質與能力,無法承擔慢性病二?三級預防之重任?
2. 加強慢性病預防控制工作的對策
2.1 加大經費投入,引進綜合型人才
建議政府加大對基層社區慢性病防控的經費投入,逐步完善慢性病防控設施,增加服務崗位?給予必要的財政支持,鼓勵有志之士到基層工作?此外,要引進高技術綜合型人才,培養學科領頭人?衛生部門要采取穩定團隊?定期培訓?繼續教育?開展專題講座等形式,造就一批既懂臨床醫學知識;又會預防醫學知識及技能的綜合性全科醫學人才?基層衛生部門的醫師要配置齊全,建立并嚴格執行專業人員崗位準入制度,發揮各地三甲醫院優勢,對基層社區醫師提供專業培訓,大力宣傳國家對慢性病防控的政策及措施,加強技術交流,快速提高慢性病防控水平,更好地為公眾服務?
2.2 建立多學科?多部門的防控體系
慢性病對于人體健康及社會發展的影響已經超出了衛生系統的范疇?國際衛生組織指出,衛生方面以外政策通常比系統內部的解決方式更有效?建議加強各部門間的溝通與協調?相關部門應按職能進行分工,履職盡責,積極制定促進衛生與健康政策,解決好慢性病防控工作中的問題?還要積極地探索其他形式的途徑,例如與其他部門聯合開展工作,如國家體育總局目前正大力地推動全民健身計劃與路徑;農業部門正牽頭國家食物營養發展策略;教育機構正開展大課間活動及陽光體育工程等?此外,可以將具體項目作為切入點,跨部門搭建合作平臺,目前的衛生部正與一些省合作共同開展控鹽活動,明確工作內容?目標及措施等,各部門更容易找準自身的位置?
2.3 探索一套慢性病的防控的新機制
第一,開發慢性病相關政策,強化政府行為,建立穩定的社區衛生服務籌資和投入機制,加大對社區衛生服務的經費投入?第二,加強各類慢性病防控知識的培訓,提高社區衛生服務人員素質和專業技術能力,以此推動社區慢性病防控工作的開展?第三,利用國家衛生信息化建設的契機,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建立和健全社區慢性病管理信息系統,完善社區居民健康檔案,逐步建立健全慢性病的監測?管理?預防控制體系,為政府決策提供策略咨詢,為衛生行政部門制訂?實施慢性病防控規劃的政策提供科學依據?
2.4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慢性病相關行為的改變較知識知曉和態度改變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在生活實踐中慢慢養成;需要慢性病防控知識的宣傳教育全面普及做先導;需要人們對慢性病防控相關知識知曉率的不斷提高為基礎?具體應做到:(一)限油控鹽,加強鍛煉?(二)戒煙限酒,減壓放松?(三)平衡膳食,調整心理?(四)勞逸有度,生活規律?(五)摒棄陋俗,養成良習?
3. 結語:
慢性病的預防與控制越來越受到重視.以社區為單位,以減少慢性病發生率為目標,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對慢性病人群開展健康服務,引導社區居民樹立健康理念?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是慢性病防控關口前移的重要方式,對于防控慢性病及減少相關醫療費用,具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關鍵詞】全科醫療模式;慢性??;防治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4-0259-02
現階段人們生活水平逐漸得到提升,飲食結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再加上老齡化人口越來越多,進而導致社區內出現越來越多的慢性病病例[1]。其中糖尿病和高血壓是比較常見的慢性疾病,發病率非常高,對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很大影響。全科醫療處于衛生服務的金字塔底層,處理的多為常見健康問題,其利用最多的是社區和家庭的衛生資源,以低廉的成本維護大多數民眾的健康,并干預各種無法被專科醫療治愈的慢性疾患及其導致的功能性問題。為了控制慢性病的發病率,我社區實施全科醫療模式,并獲得了滿意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我街道內的常住人口大約2.18萬人,流動人口約2000人,其中有5125人超過60歲,占有率達23.51%,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分別有1372名、451名,約占常住人口的6.3%、2.1%。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有18名醫護人員,其中醫生7人,護理人員4名,公共衛生人員3名,管理人員4名。每季新增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各位62人、95人。實施前各項一般資料均無顯著性差異,可進行比較分析。
1.2實施方法
在社區內開展全科醫療模式主要是從多方面對社區內存在問題進行改進和強化。(1)社區領導:需加強領導對社區衛生工作的認識度和不斷的更新思想才能保障開展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協助慢性病防治工作逐漸轉變為政府綜合管理。通過社區領導重新整合社區工作人員和醫務人員,并對其進行相應的崗前培訓;(2)社區群眾:因為在對社區進行隨訪過程中,需要調查社區部分居民的健康情況、飲食情況、生活狀況,會受到一些居民的排斥,因此有效開展社區慢性病的防治工作離不開社區群眾的大力支持[2]??梢酝ㄟ^人口調查、居委會收取衛生費等手段收集相關的家庭資料;(3)針對性防治:讓社區居民加強對血糖升高、血壓升高、肥胖、超重等方面的掌握程度,并了解不合理膳食、使用煙草、飲酒過量和運動量不足對身體產生的影響,做到早診斷、早治療,降低社區內的發病率、病殘率和病死率,從而提升居民的生活質量;(4)強化實施:分級制度管理不同人群。針對一般人群需宣傳衛生知識,加強健康教育,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針對高危人群可采用職工定期檢查、社區免費體檢和醫療結構的診療活動進行登記和篩查,對其進行相應的干預工作。
1.3觀察指標
觀察實施前與實施后的每季新增慢性病發生率、慢性病控制滿意率、平均每月醫療費用支出、群眾知曉升高率。
1.4統計學處理
2結果
實施后全科醫療模式后,每季新增慢性病發生率、慢性病控制滿意率、平均每月醫療費用支出、群眾知曉升高率均優于實施前,差異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全科醫療模式屬于一種協作式、高素質、人性化的醫療保健服務,具有持續性和綜合性的服務特點,主要以社區為范圍、以家庭為單位和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模式[3]。社區全科醫生工作的一個特點是上門服務,全科醫生常以家訪的形式上門處理家庭的病人,根據病人的各自不同的情況建立各自的家庭病床和各自的醫療檔案。全科醫療負責健康時期、疾病早期乃至經??圃\療后無法治愈的各種病患的長期照顧,其宗旨關注的中心是人而不是病,無論其服務對象有無疾病或病患,全科醫療都要為其提供令人滿意的照顧,也即它對自己的“當事人”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全科醫師類似于“醫學服務者”與“管理者”,其工作遵循“照顧”的模式,其責任既涉及醫學科學,又延及與這種服務相關的各個專業領域(包括醫學以外的行為科學、社會學、人類學、倫理學、文學、藝術學等),其最高價值既有科學性,又顧及服務對象的滿意度,即充分體現了醫學的藝術性方面。此外,隨著社會進步和民眾健康需求的增加,基層醫療的公平性、經濟性與可及性日益顯現,也成為全科醫療中重要的價值之一。
表1全科醫療模式實施前后的成效比較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施后的每季新增慢性病發生率、慢性病控制滿意率、平均每月醫療費用支出、群眾知曉升高率均優于實施前,差異比較存在差異(P
【參考文獻】
[1]陳小萍.社區慢性病防治的全科醫療模式和效果分析[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3,12(10):46-47.
【關鍵詞】慢性疾病管理;健康教育模式;社區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2-0267-02
慢性病是由多種因素長期作用引起的各類疾病,也是社區的常見病、多發病,包括高血壓、糖尿病、腦卒中、冠心病、高血脂、慢性氣管炎等等,具有很高的發病率、致殘率和死亡率[1]。誘發的危險因素主要是與患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良的行為習慣有關,給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并增加了患者和社會的醫療費用開支[2]。本次研究對我社區內存在的慢性病管理工作問題進行了總結和分析,并結合公共衛生的管理考核要求采取了相應的解決對策,獲得了很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本轄區各社區于2012年4月~2013年5月就診的1300例慢性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748例,女性552例,年齡60~86歲,平均年齡68.6歲。所有病例均通過醫院確診,其中高血壓患者676例,糖尿病患者211例,腦卒中患者158例,冠心病患者139例,高血脂患者69例,慢性氣管炎47例。實施健康教育前的一般資料均無顯著性差異,可進行比較分析(P>0.05)。
1.2管理方法。由經驗豐富、專業技術全面和醫學知識熟悉的社區責任醫師(包括臨床醫師和護理人員)建立慢性病管理檔案,同時進行統一管理。針對存在的危險因素給予實施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定期對患者的情況進行評估,主要包括年齡。收入情況、醫療開支等,為健康管理提供主要的參考依據;根據患者對保健知識的了解程度和疾病類型,給予制定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方案,可以在社區內舉辦專題宣傳欄、開展慢性病知識講座、發放健康教育材料和不定期更新健康教育欄內容等方式改善慢性疾病中的存在的危險意識,針對患者提出的慢性病相關問題給予耐心詳細的解答,并加強宣傳疾病保健知識,進行一對一的個性化輔導[3]。根據患者的體質狀況、飲食愛好制定數字化、個性化的飲食和運動方案,使患者逐漸形成量良好的運動習慣和固定的飲食結構,增強患者的機體免疫力,提高生活質量。同時醫護人員需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交流,提高患者對慢性疾病的防治積極性,針對出現心理問題患者進行有效的心理調節和放松訓練,讓患者了解綜合治療和長期治療慢性病的有效性,提升患者對治療的信心[4]。
針對糖尿病、高血壓、腦卒中、冠心病。慢性氣管炎、高血脂等患者在實施健康教育前后進行問卷調查,相關人員負責進行發放、回收,并指導患者填寫調查內容。本次研究共發生1300份問卷,實際回收1300份,回收率100.00%。
1.3 統計學處理。
2 結果
通過調查后,社區慢性病管理中主要存在的危險包括使用煙草、飲酒過量、運動量不足、飲食不潔、高脂飲食、高脂飲食等行為,在實施健康教育后,各項危險行為與實施前均顯著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1:實施健康教育前后的危險行為改善情況對比(n/%)
3 討論
社區醫療機構應根據轄區內慢性病發病情況及死因譜,積極開展慢性非傳染性級別的監測和干預。尤其重點要掌握轄區內60歲以上老年人基本情況,篩選重點人群實現專冊管理。建立規范化的檔案,為健康促進和干預提供良好基礎。社區醫師開展針對性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保護能力。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以循證醫學為依據,從如何控制危險因素、早診早治和病人的規范化管理入手,強化社區的健康教育及慢性病的非藥物干預措施,以真正保障人民身體健康,提高平均期望生命及生活質量。
近些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飲食結構的改變,慢性疾病的發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根據相關研究證實,針對慢性病患者需在長期內要得到相應幫助,并提供相關咨詢服務、教育服務和心理支持。若在社區衛生服務體系中給予提供相應的需求,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但在社區慢性病管理中仍存在需要改善的方面[5]。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針對社區慢性疾病管理中存在的使用煙草、飲酒過量、運動量不足、飲食不潔、高脂飲食、高脂飲食等行為,給予實施健康教育,且實施后的效果明顯優于實施前,差異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謝巍.2012年無錫市崇安區慢性病監測情況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 2013,20:98-99.
[2]陳紅東.淺談社區慢性病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求醫問藥(下半月刊),2013,11(7):341-342.
[3]梁春琦,石光.我國慢性病挑戰與防控對策[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3,29(7):534-537.
【關鍵詞】社區;慢性??;健康管理;路徑
【中圖分類號】R197
【文獻標識碼】A
慢性病是目前嚴重危害社區居民健康的一種主要衛生問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作為慢性病管理的主要承擔機構,在慢性病預防控制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因此探索社區慢性病管理模式也就成為各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重要的科研任務。2007年底,深圳市寶安區觀瀾人民醫院牛湖社區健康服務中心被選為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中社區疾病預防與控制適宜技術推廣應用和中遠期效果評估研究監測點,在試點中,對慢性病的不同管理模式進行了認真探索與實踐,并對不同管理模式下慢性病的管理效果進行比較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牛湖社區健康服務中心2008-2010年不同管理模式下有關慢性病管理的所有資料記錄,包括慢性病篩查資料、登記資料、管理效果資料等。
1.2 研究方法 2008-2010年,在牛湖社區健康服務中心醫務人員和設備設施變化不大的情況下,對單人管理模式、??茍F隊管理模式、全科醫師首診負責制管理模式等三種社區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模式進行現場研究,從慢性病患者篩查和管理數量、管理效果等方面對不同的慢性病管理模式進行比較和評價。
1.3 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模式
1.3.1 單人管理模式(2008年及之前) 由1名全科醫師兼職管理慢性病患者,包括建立慢性病管理專案、隨訪、轉診等;其他全科醫師只負責篩查,不進行管理,全科護士也不參與慢性病管理工作。
1.3.2 ??茍F隊管理模式(2009年) 設置慢性病管理科室,組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茍F隊,團隊由2名全科醫師、1名全科護士組成,公衛醫師參與。團隊對所有慢性病患者進行管理,包括慢性病患者的確診、建立慢性病管理專案、隨訪、轉診、追蹤等;其他全科醫師只負責篩查,不負責管理、隨訪等工作,其他全科護士也不參號慢性病管理工作。
1.3.3 全科醫師首診負責制管理模式(2010年及之后) 將疾病診療中的“首診負責制”原理引入到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的各個環節中,形成了全科醫師首診負責制的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模式。其定義為:在全科診療活動中,以全科醫師為主、全科護士為輔,公衛醫師參與,合理使用社區資源和適宜技術,以“慢性病患者篩查、管理、隨訪及轉診服務等”為主要工作內容,實施首診全科醫師全程負責的社區管理模式。簡單講,就是誰發現,誰管理,誰負責。
1.3.3.1 組建工作團隊 組建6個慢性病管理全科醫師首診負責制工作團隊,每個團隊由1名全科醫師和1名全科護士組成。首診醫師對慢性病患者的篩查、管理、隨訪、轉診等所有環節負責,團隊里的護士協助全科醫師共同做好本團隊的慢性病管理工作。
1.3.3.2 全科醫師首診負責制管理模式的制度建設 為了使“全科醫師首診負責制”得到有效落實,我們從社區衛生服務的連續性以及基本醫療與基本公共衛生融合的角度考慮,對各服務的關鍵環節進行了相應的管理規定和制度設計,如全科醫師首診測血壓血糖制度、首診建檔制度、團隊交接班制度、基本醫療與慢性病管理相融合的首診醫師負責制、醫療安全重點環節管理制度、慢性病管理質量評價制度、雙向轉診重點人群追蹤管理制度、全科護士在慢性病管理中承擔的任務以及重點人群管理規定及注意事項等,依據這些規定和制度規范各團隊的工作。
1.3.3.3 全科醫師首診負責制管理模式的績效考核辦法 社區健康服務中心為配合“全科醫師首診負責制”工作模式的實施,制定了與之相適應的績效管理模式。(1)以團隊形式進行考核,將團隊工作量納入整個團隊的績效考核中,使團隊目標與個人績效掛鉤;(2)初期考核以“數量”為主,待各方面條件成熟,再注重工作“數量”和“質量”的平衡;(3)考核注重基本醫療服務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有效結合。核心在于各項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考核。將各項公共衛生服務按單位工作時間賦予分值,如高血壓篩查登記賦值為8分,兒童體檢賦值為16分,從而使各項公共衛生服務之間的比較能夠轉化成客觀的評價標準,促進二次分配方案的形成。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5.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X2檢驗,以P
2、結果
2.1 不同管理模式下的慢性病患者篩查情況 全科醫師首診負責制管理模式下的慢性病患者篩查數量遠高于單人管理模式和專科團隊管理模式下的篩查數量,見表1。
2.2 不同管理模式下的慢性病患者管理數量 在??茍F隊管理模式及全科醫師首診負責制管理模式下,慢性病患者管理數量明顯多于單人管理模式下的數量,特別是實施全科醫師首診負責制的慢性病管理模式后,高血壓患者管理數量比單人管理模式下增長971.19%,糖尿病增長了752.63%,見表2。
2.3 不同管理模式下的慢性病患者管理效果 三種管理模式下的慢性病患者的規范治療率、控制滿意率、檔案資料完整率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本研究發現,2008年實施的單人管理模式,慢性病患者篩查和管理數量最少、管理效果也最差,其管理對象只針對社區戶籍居民,對外來勞務工慢性病患者幾乎沒有進行管理,由于只有1名全科醫師對社區慢性病患者進行管理,其精力有限,所以管理數量與效果不可能會好。
2009年實施??茍F隊管理模式后,由于參與社區慢性病管理的醫務人員數量增多,并且實施社區慢性病??苹膱F隊管理,無論從技術力量還是從時間精力方面都要優于單人管理模式,因此慢性病患者篩查和管理數量、管理效果明顯要好,管理質量也比較高。但是,實施過程中發現??茍F隊管理模式有許多弊病,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慢性病篩查與管理脫節。全科門診醫師只篩查不管理,慢性病管理團隊醫師主要負責管理,參與慢性病篩查比較少。(2)篩查病例數量少。全科門診醫師不直接管理,無責任無壓力,篩查工作量與全科門診醫師收入不掛鉤,導致全科門診醫師落實篩查的積極I生不高。(3)管理患者數量有限。當病例增加到200例以上時,管理團隊感覺力不從心。(4)慢性病管理醫師與全科門診醫師互不認同。慢性病管理醫師認為慢性病管理工作繁瑣、壓力大,而全科診療相對簡單。全科醫師認為慢性病管理醫師工作比較輕松,只需為慢性病患者建立檔案、錄入資料、隨訪,還可以拿到平均績效獎金。(5)慢性病管理與全科診療分離,不符合全科醫學服務理念。
在專科團隊管理模式無法實施下去時,我們在2009年下半年曾效仿其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施“片區醫師負責制”的慢性病管理模式,但是通過一段時間的落實,發現不適合本社區的實際情況。因為“片區醫師負責制”的慢性病管理模式比較適合人口較固定的社區,但深圳市社區人口流動性非常大,即使在一個社區內居民的住所也經常變動,而且劃片也比較困難。因此,在2010年初探索出適合本社區情況的“全科醫師首診負責制”的慢性病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