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非營利性企業會計核算
時間:2023-10-13 16:07:0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非營利性企業會計核算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預算會計;不足;對策
[DOI]10.13939/ki.zgsc.2015.16.021
1 預算會計概況
1.1 預算會計的定義
一般而言,會計按照其核算和監督的對象以及其適應范圍進行劃分,可以將其分為企業會計(即營利性會計)和預算會計(即政府、事業單位與非營利組織會計)??梢?,所謂預算會計就是用于核算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和非營利組織的預算資金流動過程和結果的一種會計體系。預算會計是以政府、事業單位和非營利性組織預算管理為中心,以促進社會經濟和事業的發展為目的。
1.2 預算會計的特點
與企業會計相比較,預算會計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預算會計具有非營利性;二是以政府、事業單位與非營利組織會計核算、監督為基礎,以預算收支為主要核算內容;三是??顚S?;四是它的基礎是對收入或支出的確認與記錄。
1.3 預算會計的重要性
預算會計作為一種非營利性的預算會計體系,是為國家預算管理工作和國家系統、全面、完整地反映其預算及其執行情況、財務狀況和運營結果服務的,為政府、事業和非營利性組織進行相關的政治的、經濟和社會的決策提供信息保障。
2我國現階段預算會計存在的不足
2.1 不能夠真實、全面地反映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和非營利性組織的債權債務信息
近幾年,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發行了大量的國債,同時也從世界銀行和西方發達國家銀行等借入或者買入了許多外債。一般而言,這些債務都要求應當在財務會計報告中清晰、明確地體現出來,但是,目前我國的預算會計只是以收入實現制為核算的基礎,財政支出報告中沒有明確表現出當期的利息支出和負擔數量金額,也沒有計算和表明出以后年度需要償還的利息數。我國當前的這種預算會計核算方式存在的缺陷,導致不能夠真實、全面地反映我國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和非營利性組織的債權債務信息,這樣對于相關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和非營利性組織監控自身的財政風險是十分不利的。
2.2 真實、準確反映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和非營利性組織資金的收支和采購新業務欠缺
我國現階段實行財政集中支付制度,導致許多財政資金流向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比如現在我國的一些事業單位用于購買物資和發放工資的財政資金是由當地財政部門通過統一賬戶直接撥付給事業單位,這就導致各事業單位開展會計核算是十分不利的。又比如,在我國當前施行收付實現制的條件下,一些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和非營利性組織只能夠在當地財政部門實際撥款后,按照撥款金額確認本部門、本單位的財政支出,但是假如在年末采購一些必需的物資時,一些政府部門、事業單位或者非營利性組織就很有可能存在一些款項還沒有付清情況,這時這些政府部門、事業單位或者非營利性組織就形成資金結余,導致這種預算會計處理方式就沒有辦法準確、真實地反映政府部門、事業單位或者非營利性組織的業務進展情況。
2.3 核算科目存在設置不完整性
總體上來說,近年來,我國很多政府部門、事業單位或者非營利性組織的預算會計核算科目有了很大程度的改進和完善,但是,仍然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目前我國很多政府部門、事業單位或者非營利性組織進行會計核算的核算科目顯得單一,過于簡單,不能滿足自身單位的實際情況需要,這就要求增設新的會計核算的核算科目;另一方面,我國目前政府部門、事業單位或者非營利性組織目前仍然按以前的標準分類進行會計科目設置,這就導致很多政府部門、事業單位或者非營利性組織的資金流入和流出沒有得到合理、有效地預算控制。
2.4 預算制度不完善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市場化程度的不斷加快,雖然目前我國不斷對金融體制加以完善和改革,但是仍然存在預算制度不完善、存在制度空白等缺陷。比較起西方一些發達國家,我國的預算會計制度建設和發展速度是比較遲緩的,我國于1998年才出臺了針對事業單位試行的《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到目前為止,我國還沒有一部規范、全面的預算會計基本準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國預算會計的發展與規范。
3 解決現階段我國預算會計存在不足的對策
3.1 向權責發生制的核算方式轉變
由于當前我國運用的預算會計不能夠真實、全面地反映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和非營利性組織的債權債務信息,在此,建議我國的預算會計逐漸向權責發生制的核算方式轉變,即收入只在提供服務時才確認,如果是接受服務則確認為當期費用,并將其列為負債反映,這種核算方式就可以真實地反映出真實的財務狀況。向權責發生制的核算方式轉變時,一方面,要建立和健全相關的法規與制度,為權責發生制的實施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資產和負債都應該按照權責發生制進行核算,尤其是在負債方面,對所有可確認和可計量的負債項目都應該按照權責發生制正確、真實地反映出來。
3.2 重新構造預算會計核算體系
由于我國現階段實行財政集中支付制度,帶來的真實、準確反映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和非營利性組織資金的收支和采購新業務欠缺等問題,建議我國預算會計體系的改革學習西方一些成功經驗做法的國家,比如可以將我國預算會計體系設置成為政府會計體系和非營利組織會計,其中政府會計包括財政總預算會計和行政單位會計。另外,政府預算會計也應該準確反映出政府相關部門的收入和支出,要準確、及時編制預算,并按照年度所有因素和相關收入支出來進行準確核算。
3.3 改革和完善預算會計科目
針對上面我國政府部門、事業單位或者非營利性組織預算會計科目核算存在設計過于簡單、“一刀切”的問題,我國今后在預算會計科目的改革上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改革。第一,可以將核算一級科目改為按部門、單位或者非營利性組織來設置,從而有效體現出他們的維持性收入和支出,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設置二級、三級核算會計科目,從而準確、具體地反映出預算會計的核算實質。第二,在編制預算會計時,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和非營利性組織應該盡可能地結合自身特點、性質和未來發展規劃,來對預算會計科目進行設置。
3.4 加強會計預算制度建設,加快建成一部規范、全面的預算會計基本準則
由于我國目前還沒有一部預算會計基本準則,影響了我國預算會計的發展與規范,因此,從我國長遠發展來看,為了完善我國的會計法規體系,促進我國預算會計的發展與規范,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建議我國政府相關部門應該盡快制定預算會計基本準則,加快建成一部規范、全面的預算會計基本準則的進程,并且爭取盡快規范我國政府預算會計的核算。
關鍵詞:事業單位會計 企業會計 預算會計 區別
一、我國會計中的兩大分支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會計的體系及其分支也在這一過程中隨之形成,其主要作用是幫助人們管理日常的財務活動。會計按照具體的適用范圍和核算對象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企業會計,另一類是非企業會計,即預算會計。企業會計主要適用的范圍包括:農、工、商、交和金融等企業單位,并用以監督和反映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流通領域、生產領域的企業內部經營資金的活動情況。預算會計其具體適用范圍包括:政府的財政機關、行政單位、事業單位等,用以監督和反映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社會福利領域、分配領域、精神生產領域等的政府財政資金和事業單位業務資金的情況。事業單位一般不直接提供物質產品,屬于非物質生產部門,位于上層建筑領域,其主要是從事各種為人民生活和社會生產服務的業務活動,在社會的再生產過程中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企業單位和事業單位最主要的區別在于是否具有物質生產及經營方面的職能。事業單位在進行各種社會性、公益性活動時,一般都是由單位或個人進行出資,并且投入的這部分資金是不要求回報的,就算個別單位或個人終止時,資金基本上也不會收回,他們在業務活動中大部分都是無償提供服務的,雖然也有收費的,但卻并不是足額補償,其中的大部分資金通常都是由國家財政部門提供的。所以說事業單位會計主要是以社會效益為目的,所有的會計工作也都是圍繞著社會效益展開的,如計量、記錄、報告等。
二、事業單位會計與企業會計的區別
基于上述對我國會計兩大分支的簡要介紹,可以看出事業單位會計作為預算會計的分支,具有預算會計非營利性質這一共同性,這與企業會計有著本質的區別,加之部分事業單位具有一定生產性、營利性,所以,只有在理解和掌握事業單位會計總體特征的基礎上,才能讓我們正確認識其與企業會計的之間區別。
(一)會計核算基礎的區別
我國預算會計可以采用不同的會計基礎,事業單位作為預算會計的分支可以根據單位的實際情況,采用收付實現制和權責發生制。由于我國事業單位可以在進行專業業務活動和輔助活動之外,允許開展非獨立核算經營活動,所以,在大部分非營利性的事業單位會計中均采用收付實現制,而對于具有一定營利性的事業單位,其非營利收支采用收付實現制,營利性收支則可以采用權責發生制。
企業會計只能以權責發生制為會計核算基礎對經濟業務活動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
(二)會計要素構成的區別
由于事業單位與企業在運行方式、運行結果上存在本質區別,所以兩者在會計要素的構成上也存在差異。事業單位會計要素主要分為資產、負債、凈資產、所有者權益、收入、支出五大類,而企業會計要素則分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六大類。由于兩者的資產和負債在本質上基本趨同,所以,下面僅對其他要素的區別進行分析。
1.凈資產與所有者權益。事業單位凈資產是指預算會計所特有的、產權單一的政府與非盈利組織擁有的資產凈值。與事業單位凈資產所相對應的企業會計要素是所有者權益,它是指投資者對企業凈資產所享有的權益。
2.收入、支出(費用)。事業單位的收入是指本單位依法從國家財政部門、上級單位或其他單位取得的非償還性資金,其資金的主要來源為財政撥款;而企業的收入是指在企業經營活動中形成的、能夠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且與所有者資本投入無關的資金流入,其資金的主要來源為企業在銷售產品或提供勞務過程中而產生的。
事業單位的支出是指用于開展業務活動和基本建設項目所發生的資金消耗,其目的是為了耗費。而企業的費用是指企業為了日常經營活動而發生的資金流出,其目的是為了取得收入,獲取更大的經濟利益。
3.利潤。利潤是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內所取得的經營成果。利潤是企業特有的會計要素,是根據企業自身具有
營利性質而設置的要素,而事業單位屬于非盈利組織,所有沒有這一會計要素。
(三)會計等式的區別
企業的會計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該等式屬于凈態等式,其主要反映的是企業資產的歸屬、會計要素之間的數量等關系,同時也表明了企業與所有者都是各自獨立存在的,該式為企業會計在編制資產負債表時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事業單位的會計等式為:資產+支出=負債+凈資產+收入,該式則屬于動態等式,主要反映了單位在具體業務工作中凈資產的增值和收支結余情況。由于事業單位的主要資金來源來自于上級單位或財政部門下撥的款項,所以需對各項資金的耗費情況進行嚴格的監管,以免造成國有資產柳生,因此,必須采用動態的等式,事業單位資產負債表的編制也是以該等式作為主要依據。
(四)會計核算方法與內容的區別
首先,事業單位會計與企業會計在會計科目設置上和會計核算方法上存在諸多差別,兩者相比較而言,企業會計科目設置更為細化和全面,而事業單位會計科目設置較為簡單、數量也相對較少;其次,兩者在某些相同的會計業務核算事項上,其核算方法不同,如對固定資產與無形資產的會計核算方法就存在較大區別;再次,在會計核算內容上,事業單位不實行成本核算,即使存在營利性業務,必須實行成本核算的,也只是進行內部成本核算。
結論:
總而言之,事業單位會計與企業會計之間存在諸多差異,隨著新企業會計準則的頒布實施,企業會計得到了逐步完善,事業單位會計的改革也勢在必行。從長遠的發展角度來看,兩者之間差異會逐步縮小,但是可能完全達成一致,兩者的本質差異性是無法消除的。
參考文獻:
[1]崔秋霞.淺談事業單位會計的地位[j].中國科技信息,2007(12).
[2]張淑霞.淺談預算會計與企業會計的區別[j].中國對外貿易(英文版),2011(6).
預算會計在政府、行政機關等事業單位中,有著既重要又基礎的地位。預算會計在加強行政事業單位管理和考核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的預算會計是在1950年10月制定出來的,并且在同年付諸實施,而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還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形成,在以后的許多年中進行了多次的修改,現行的預算會計是在1997年經歷改革后進行實施的。
關鍵詞:預算會計 會計體系 核算基礎
一、我國事業單位預算會計體系的現狀與改革
(一)我國事業單位預算會計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預算會計體系產生于剛建國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國的社會生產力還比較低下,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很低,經濟體制屬于是計劃經濟體制,這樣的經濟體制是一種落后的經濟形式,它表現于政府對于市場的控制率太高,由于政府的控制力度太大導致社會生產中,各類資源的集中程度也相對太高,在進行分配的時候,存在著很強的供給制度,這樣的市場經濟形式束縛了市場的發展,也束縛了經濟的發展,這就是當時我國所獨有的預算會計體系。但是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不斷地更新,市場對于經濟形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也導致了舊的經濟制度被更新,被改動。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政府對于市場的控制也越來越放得開,不再做過多的干預與控制,使得市場得到了解放,伴隨著改革開放的到來,我國的經濟形式也得到了最大的改善,市場經濟體制開始在我國市場發展,形成。這其中的變化包括對于社會資源的分配原則的改變,集中性的改變。在這樣的經濟形式刺激下,事業單位會計也有了很大的改變,這其中包括:事業單位除了政府的撥款以外還有了自己的一些收入,因為現在的事業單位也多少的帶有了一些經營性質的改變。
(二)國外政府會計體系的借鑒
而對于美國而言,同樣的是事業單位,同樣是會計體系,但是它包含的卻比中國的會計體系所包含的更多。這之中不僅有政府機關單位,還有一些非營利性的經濟組織。它的核算對象是非營利性組織還有政府機關等單位的各項活動。這里所說的各項活動包括很多,比如說:政府及相關機構所舉行的一些政府行為的活動,還有國有制企業的活動,還有一些非營利性組織,像醫院,公立學校等組織所辦的活動。從以上的各個方面來分析,我國的會計預算體系和美國的預算會計體系相差很大,我們通過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比如,從適用的對象方面,美國的比我國的適用更加的廣泛,所包含的范圍也更加大,不只是政府機關包含其中,還有與政府相關的一些非營利性的組織也包括在內,美國的會計體系將政府所辦的非營利性組織與民辦的非營利性組織區別對待,民辦的非營利性組織不屬于政府的會計體系之內。這種做法有助于我們分清非營利性組織的歸屬,雖然我國與美國的經濟形式,社會體制都有不同,許多事情需要區別對待,但是這種方法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三)我國事業單位預算會計體系的改革措施
通過以上的對比,我們發現在我國的事業單位預算會計體系中,對于事業單位預算會計的核算基礎存在著問題,而對于這一問題,我們可以通過以下辦法來解決,一、將事業單位會計歸屬于預算會計體系,然后將其與行政單位所結合,并成為“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因為在現在大的會計體系下,會計主要分為營利性會計,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企業會計,還有一種就是我們上文提到的非營利性會計,這是和企業會計存在著差別的,而且在傳統的會計體系中,會計主要就被分為這兩大類。二、將事業單位會計分離出來,不再歸屬于預算會計體系而應該與企業會計歸在一起,因為事業單位越來越和企業相接近,也有自己的盈利,而且在一定的程度上,企業的制度對于事業單位也越來越適用。
二、結論
在我國現行的事業單位預算會計制度,是1997年制定,1998年開始正式施行的會計制度。在本文中,研究了我國的事業單位預算會計核算體系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還有需要借鑒的對象。本文采用對比的方法進行深入的探討和區分,在比較中顯示出了我國現行事業單位預算會計制度中對于一些范圍的界定標準和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在研究中認為應該借鑒國外成功的經驗,從而改革自身的不足。建立更完善的政府會計體系。同時還指出我國正在由收付實現制向權責發生制過渡,這一過程是漫長而復雜的,我們不僅僅需要理論上的支持,更需要在實際中不斷的完善和豐富,還有很多的方面需要協調與配合,更需要宏觀的制度保障,來保證這一過程平穩快速的進行。
參考文獻:
[1]樓繼偉.政府預算與會計的未來[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142-153.
企業的社會職能是創造財富,它的一切經濟活動都是為了獲取最大的經濟利益,但企業也可能出于某種特定目的而興辦非營利性機構.而非營利組織往往也會利用自身的_些優勢舉辦企業性組織,這就使原本分工十分明確的企業和非營利組織的界限變得模糊起來。在我國,企業和非營利組織的界限就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在發展市場經濟過程中,國家允許并鼓勵非營利組織將技術產業化,充分利用現有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對外開展有償服務,因此有些業務明顯帶有營利目的。而有些企業也開辦學校、醫院、慈善機構等公益性組織,從而使企業的某些業務又具有明顯的非營利性。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企業和非營利組織的業務內容相互交叉融合,使兩者的界限不再“涇渭分明”,企業會計準則與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之間的界限也變得模糊不清,兩套會計準則“殊途同歸”的趨勢已初露端倪。本文通過分析我國現行會計準則體系的構成、企業和非營利組織兩大會計準則體系并存的問題,對國外會計準則合并趨勢的考察,論證我國兩套會計準則合并的可行性。
一、我國會計準則構成的特點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改革進展順利,已基本實現與國際慣例相協調。政府及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體系改革起步相對較晚,有些方面滯后于財政預算管理體制改革,與國際會計慣例也存在﹁定的差距。迄今為止,政府及非營利組織會計以“會計準則”命名的會計規范只有一個,即《事業單位會計準則》,但在《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行政單位會計制度》中各自對會計準則適用的內容作了相應規定,因而以“會計制度”命名的會計規范也應屬于會計準則的范圍。因此,我國的會計準則體系有以下幾個特點:
1.已初步形成“三足鼎立”的會計準則體系格局。我國的會計準則可分為企業會計準則、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政府會計準則三個部分。
2.兩大準則體系相分離?;谄髽I會計和非營利組織會計適用的范圍不同,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具體方法各有特點,我國的企業會計準則和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截然分開,各自獨立。
3.會計準則與財務通則并列。西方國家一般以會計準則規范會計主體的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等行為,同時以公司法,稅法等規范約束會計主體的財務行為。而我國則分別制定會計準則和財務通則(規則),規范會計主體的財務會計行為。
4.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并存。我國采用的是“準則+制度”的規范模式:企業會計具體準則主要規范股份有限公司的會計行為,非股份制企業主要以會計制度規范;政府會計采用會計制度的規范模式;非營利組織會計以基本準則為原則性規范,以會計制度為具體規范。
二、兩大準則體系合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我國將企業會計與政府會計劃開來是完全必要的。因為在市場經濟國家中,企業不可能承擔政府職能,政府也不可能直接經營企業。企業與政府的會計目標和會計對象不同,業務性質和范圍也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會計政策和會計方法,但是把企業會計準則與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截然分開,各自單獨制定一套“基本會計準則”,則值得商榷,兩大準則體系合并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1.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與企業會計準則的大部分內容雷同。例如企業會計準則框架結構、制定的目的和依據、會計核算的四個基本前提等,與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完全相同;企業會計準則規定的一般原則,絕大部分適用于非營利組織會計。
2.企業會計準則將“利潤”作為一個會計要素,而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并未將“結余”作為會計要素,但在會計制度中又規定設置了“結余分配”“事業結余”和“經營結余”科目,在收入支出表中也列出了“結余”和“結余分配”項目。從會計要素角度看,“結余”與“利潤”并沒有實質性區別,因而在1998年預算會計制度改革時,是否設“結余”要素就有很大爭議。目前,預算會計理論界已普遍贊同把原來的五個要素改為六個要素(即增加“結余”要素)的設想。
3.政府及非營利組織會計的資產負債表和收入支出表,與企業會計的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的性質相同,但非營利組織的資產負債表卻采用了類似于“科目匯總表”的結構形式,將所有科目按照“資產部類”和“負債部類”左右順序排列,編制時只要把報告日的各科目余額直接填入即可。另外,非營利組織由于采用修正的權責發生制(一般情況下采用收付實現制,實行內部成本核算的可采用權責發生制),因而只有通過編制現金流量表才能反映其資金的收支結存情況,但現行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沒有編制現金流量表的規定。
4.根據政府機構改革的方案,除少數公益性非營利組織仍由政府財政供給以外,絕大部分非營利組織將逐漸取消財政撥款,以市場為導向,實行真正的自負盈虧。按照這種思路,非營利組織實行自負盈虧后,有些業務性質與企業相同,其會計政策與會計核算要求與企業不會有大的差別。但現行制度規定非營利組織會計采用的計量方法卻不同于企業,如非營利組織的固定資產不提折舊,不反映凈值,不計提壞賬準備和存貨跌價準備等等。
5.以企業會計基本準則為依據,現已經了16個具體會計準則,2001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新的《企業會計制度》,據此可以推斷,企業會計準則的體系結構基本定型,已基本實現了與國際慣例的相互協調。而政府會計除了非營利組織以基本準則為原則性規范、會計制度為具體規范外,財政總預算會計和行政單位會計都采用原來的“會計制度規范”模式。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體系還只停留在基本會計準則的層次上,至今尚未制訂具體準則,非營利組織會計基本準則是否具有與企業會計基本準則同等的指導功能尚未明確。
6.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雖然規定會計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實現制度,但在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中仍然設置了與企業會計基本相同的應收。應付科目,對一些應收未收和應付未付的收支項目采用權責發生制進行確認??梢姡诜菭I利組織會計實務中,大多數情況下實際采用的是權責發生制。另外,在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中沒有明確規定的事項,如盤盈盤虧財產物資的處理程序、內部成本核算方法等都參考企業會計進行處理。
以上分析表明,企業會計準則與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共性遠遠多于個性,兩者“合二而一”,既有理論基礎,也已在會計實務中證明是可行的。
三、對國外會計準則合并趨勢的考察
大部分國家和地區都把非營利組織(尤其是私立非營利組織)看作“準企業”,因而,企業會計準則與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的合并趨勢并不是在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中產生的特有現象,在西方國家這種趨勢也明顯存在。下面根據筆者所掌握的資料,主要以美國為例,說明企業會計準則和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合并的過程和發展趨勢。
在美國,由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制定企業會計準則和私立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政府會計準則委員會制訂州和地方政府及公立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而聯邦政府及其公立非營利組織適用的會計準則及核算制度則由會計總署制訂。
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原先制訂的會計準則只適用于各類企業,后來才把私立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的制訂權從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接過來,并把企業會計準則和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結合制訂。此前,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及有關的專業學會就制定并了一系列適用于非營利組織的公告和指南。這些公告和指南起到了會計準則的作用,但存在許多會計實務上的操作問題,于是社會各界紛紛要求由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制定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在1980年的《非營利組織編制財務報告的目的》中提出:根據對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論財務概念第一輯:企業編制財務報告的目的》所指出的各項所做的考察,本委員會斷定,沒有必要為任何特定類別的會計個體探討其專一的概念體系。企業編制財務報告的目的和非營利組織編制財務報告的目的足以構成一個完整的財務會計和報告概念體系的基礎。一旦完成,這一概念體系將適應一切會計個體,而又同時適當地照顧到僅僅適用于某類會計個體的任何與眾不同的概念和報告目的。1985年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又了既適應于企業,也適應于非營利組織的《財務會計報表要素》,并撤銷了1979年由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僅適用于非營利組織的《關于某些營利組織會計準則與會計報告的意見公告》(孫芳城等,2001)。
2001年1月1日起,我省省直機關開始實施會計集中核算制度,并在接下來幾年內在全省范圍內全面推開。會計集中核算制度在節約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核算成本,防止單位挪用擠占財政資金等方面起過重要作用。但是隨著會計集中核算制度實施的深入和財政經濟形勢的發展,會計集中核算的弊端也日益顯現:
(一)會計核算職能與財務管理職能相脫節
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后,會計核算中心各報賬單位記賬,但財務管理職能仍保留在各單位。會計核算中心履行核算、監督、服務職能與單位自主安排資金的收付不可避免地存在矛盾。會計核算中心人員無法對單位具體業務及資金性質進行逐個核實,因此,在核算報賬單位財務收支過程中,“真票假事”現象時有發生。此外,會計核算主體與財務管理主體相分離還可能引起會計責任不明確的問題。部分單位領導認為單位財務收支經核算中心核算把關,會計責任應由會計核算中心負責,這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單位資金使用的隨意性,滋生挪用擠占專項資金、偽造原始憑證等違規現象。
(二)財政資金層層撥付的繁瑣程序未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傳統的財政資金分配是先由財政部門撥付到同級單位主管部門,再由主管部門層層撥付,經多道程序最后才到用款單位或供應商,資金撥付鏈長,撥付效率低,也為一些單位挪用資金提供了機會。會計集中核算后,財政部門不再把資金撥到主管部門,而是直接撥到會計核算中心賬戶,主管部門再通過會計核算中心轉撥到用款單位或供應商,這在一定程度減少了資金撥付環節。但財政資金仍需進行二次分配,導致資金在一定時間內大量沉淀在國庫以外,不利于財政資金的集中調度使用。
(三)賬外違紀違規問題不容忽視
一是設置賬外賬,小金庫現象重新抬頭。一些單位為逃避會計核算中心監管,搞兩本賬,一本賬交由會計核算中心核算,多為合規合法支出;另一本帳由單位核實,多為不合規、不合法支出。二是“上轉下,明轉暗,真轉假”現象時有發生。一些單位由于怕露富、怕監管、怕不合規支出報不了賬,在財務移交會計核算中心時,將部分財務活動轉移到下屬二、三級單位或工會、協會等社團組織或自收自支經濟實體,把下屬單位作為生財、聚財的囤積地和違紀違規的避風港。三是賬外資產逐漸增多。由于會計核算中心管賬不管物,單位管物不管賬,一些資產形成后,單位只管有資產使用,不注重及時報會計核算中心做相應賬務處理,尤其是基建及舉債、捐贈、劃撥形成的資產,有相當一部分形成了賬外資產。
(四)單位財務內部牽制和監督機制弱化
單位財務交由會計核算中心核算后,單位取消了會計,只設一名報賬員,導致單位會計與出納的牽制機制消失,單位會計、出納兩人縮減為報賬員一人,單位內部監督機制卻被弱化。過去單位財務,既有會計、出納的相互牽制,也有單位內審和部門內審的內部監督。單位財務納入會計核算中心后,這些牽制、監督職能不同程度地被弱化,單位財務知情面縮小,雖然財會核算中心在記賬時,也履行了牽制和監督職能,但由于其置身單位外部,對單位經濟業務“只知其表,不知其里”,因而,對有些問題難免掌握不好,難以把關。
二、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及其意義
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是以國庫單一帳戶體系為基礎、資金繳撥以國庫集中收付為主要形式的財政國庫管理制度。其主要內容包括建立國庫單一帳戶體系、建立分月用款計劃制度、實行國庫集中收繳和集中支付等幾個方面。
實施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對于推進財政管理體制改革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加強預算約束,增強資金使用的計劃性
傳統的管理辦法下財政部門按全年預算總額分月撥付給預算單位,由預算單位自己管理和使用。資金使用不規范,不按預算計劃執行等違規現象普遍存在。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后,把對預算支出總額的控制轉為對每一筆支出的控制,從源頭控制資金的用途和流向,加強資金使用的計劃性,可以有效的防止開支隨意性和擠占、挪用財政資金。
(二)規范財政財務行為,提高財政管理水平
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后,資金直接支付到商品和勞務供應者或最終用款單位,單位不再留有滯留的財政資金,不可能隨意更改和變通支出項目,為規范單位財務行為提供了保障。各單位工作的重點轉向認真具體編制預算,編制分月用款計劃,加強單位收支的控制和管理,建立財務公開制度等方面上來,從而有利于財政管理水平的提高。另外,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后,會計核算職能返還給單位,解決了會計集中核算制度下會計核算主體與財務管理主體分離造成的會計責任不明確的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約束了單位資金使用的隨意性,有利于規范單位財務行為。
(三)提高財政資金運行效益,降低財政籌資成本
實行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后,預算單位的財政資金都集中存放在國庫單一賬戶體系內,這有利于財政部門加強對財政資金的統一調度和管理。同時,由于預算單位未支用的資金都保存在國庫單一賬戶,財政部門可以依法對結余的國庫資金進行資本運作,不僅可以有效降低財政籌資成本,而且可以使國庫資金得到增值,從而增加財政收入。
(四)加強財政監督,防范腐敗問題
實行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后,能從機制上減少或杜絕資金在預算單位滯留時間。同時,通過新的支出程序及與預算單位零余額賬戶的聯網,可以對每個基層預算單位、每一筆支出進行查詢和監督實現了財政監督由事后檢查轉變為事前審核監督、事中實時監控、事后績效評價的全過程監督,有利于從源頭上防治腐敗現象發生。
三、會計集中支付向國庫集中支付轉軌的思考
(一)轉換會計核算中心職能,設置與國庫集中支付相適應的機構
要實現會計集中核算向國庫集中支付轉軌,首先需要建立與之相適應的職能機構。當前要加快轉換會計核算中心職能,實現會計核算中心向國庫支付中心平穩過渡。成立國庫支付中心專門從事國庫集中支付業務。在過渡階段支付中心可以以會計核算中心為平臺,由會計核算中心成建制轉為國庫支付中心,人員以會計核算中心人員轉入為主,同時可以適當充實相關工作人員,特別要增加計算機系統軟硬件專業維護人員。轉換后的國庫支付中心要改變現行會計核算中心審核單位收支業務與賬務處理并行的職能,主要職能以審核、監督、服務為主,會計核算職能逐步退回原單位。
(二)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政策法規
實行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后,預算單位和財政管理部門的管理職能、任務、預算執行、預算編制、帳戶體系設置、收付程序、銀行的清算、預算的審查和批準都將進行重大修改。很多現有的法律法規將不能適應新的制度要求,因此,要相應修訂《預算法》《國家金庫條例》等法規和管理辦法,還要制定出臺財政資金支付管理、國庫現金管理等方面的相關規定。使其更加符合與市場經濟要求相一致的國庫管理制度,為推進財政改革提供法律保障。
(三)加快預算會計制度的改革
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后,行政單位在財政部門的核算中心設立“國庫集中支付資金”賬戶進行明細核算,實現對預算資金的價值管理的同時,本部門還要構建相關資產明細賬戶,實現對預算資金的實物管理。鑒于事業單位和非營利組織除財政資金外還有其他收入來源,甚至相當一部分的非營利組織可以以收抵支,對這些單位可以參照企業會計制度采用權責發生制。
(四)深化部門預算改革
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和部門預算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實行部門預算是我國建立國庫集中收付制度的前提(下轉第153頁)(上接第150頁)和基礎。通過編制部門預算,細化預算編制,有利于預算的執行操作,防范和制止預算執行中的不規范做法,便于預算審查和監督。實施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有利于預算編制部門更準確、全面地了解預算單位真實的財務情況和資金需求,促進部門預算的合理編制。因此,推行部門預算必須與深化部門預算改革相結合。
(五)建立現代化信息系統和支付清算系統
國庫集中收付的實現依托于網絡支付清算系統。建立功能完善、系統穩定、信息傳遞及時的支付清算系統能為國庫集中收付制度的實施提供堅實技術支持。在會計集中核算階段,核算中心與財政國庫部門采用不同的核算軟件,信息共享程度低。實施國庫集中支付后需要建立以財政部門為中心建立配套的網絡信息平臺。該信息系統是以財政部門為核心建立財務信息處理中心,通過一個高效、安全、快捷的現代信息技術網絡將各預算執行單位與財政部門的國庫支付中心、政府采購部門、商業銀行聯系起來,滿足資金預算、控制、異地實時查詢、統計、分析和監督管理等要求。真正實現政府一盤棋、財政一盤賬、財務信息實時在線、財務控制由事后控制轉為事前控制的具備真正遠程化數據管理能力的先進、穩定、安全的財政管理系統。
(六)加強對資金使用的核查與監控
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后,加強對財政資金使用的監控核查,對保障財政資金支付的安全、規范意義重大。筆者認為,在加強財政資金使用監控方面需采取如下措施:一要按中央財政實行監控信息集中統一管理要求,強化國庫動態監控,及時發現資金支付的違規和不規范操作問題。二要綜合運用多種核查方式,加大對改革試點單位使用財政資金的核查,杜絕預算單位違規支付財政資金問題。三要規范和公開國庫集中支付流程,使整個支出過程處于有效的監管之下,增強支出的透明度,實現財政性資金支出活動的“陽光”作業。美國營利性大學財務管理模式對我國獨立學院財務管理的啟示
萬楚軍
(長江大學文理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5)
美國營利性大學按照企業方式運作,利用資本市場融資,實行嚴格的成本管理,采用合理的分配方式,實現了營利性大學的快速發展,做到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高度統一,其財務管理模式對我國的獨立學院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一、資金籌集
1.商業資本
上世紀中后期,伴隨著全球經濟由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的轉型,大眾對高等教育的需求迅速上升,單純依靠政府的財政投入已不能解決高等教育資金短缺的問題。為了改善高等教育供給不足的狀況,各國政府出臺了相關的政策法律鼓勵商業資本參與高等教育。營利性大學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商業資本也成為營利性大學在創立之初資金籌集的基本形式。商業資本的進入不僅解決了營利性大學的辦學資金問題,也改變了營利性大學的辦學理念,即以辦企業的方式來辦大學,經濟效益觀念在營利性大學得到空前重視。
商業資本投入也是我國獨立學院創立的重要方式,《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第十一條規定:“普通高等學校主要利用學校名稱、知識產權、管理資源、教育教學資源等參與辦學。社會組織或者個人主要利用資金、實物、土地使用權等參與辦學?!?,但《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第三條規定:“獨立學院是民辦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公益性事業?!?,清楚表明了我國獨立學院的事業性和公益性,加之很多獨立學院是由母體高校出資興辦的,沒有商業資本的投入,導致我國的獨立學院在辦學理念上只重視社會效益、不重視經濟效益。
2.銀行貸款
營利性大學與企業一樣,在資金不足時,可以向商業銀行申請貸款?!吨腥A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第四十八條規定“國家鼓勵金融機構運用信貸手段,支持民辦教育事業的發展?!?,由此可見,獨立學院銀行貸款的渠道也是暢通的。但現階段我國的獨立學院負債還比較少,一是學費收入比較高,資金并不短缺;二是與傳統與辦學觀念有關,缺少負債經營的意識。
3.股票上市
美國現有的營利性大學大部分是由上市公司掌管和經營的,分屬于全美40多家上市公司。通過股票在證券交易所上市,為營利性大學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教育資本,僅在1994年到1999年間,就有38只教育類股票上市,30次增股,共募集了34億美元教育資本。營利性大學的股票上市之后,在證券市場上也取得了不俗的表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亞利桑那州的鳳凰大學,該校創立于1976年,是美國最大的私立大學,其母公司為阿波羅集團,其股票在1994年12月6日上市時的股價是0.72美元/股,在2003年9月5日股價達到62.37美元/股,不到9年時間,股價增長數十倍,股東獲利豐厚。教育類股票的良好表現,不僅為營利性大學提供了資金保障,也增強了公眾對營利性大學的投資信心,促進了營利性大學的飛速發展,從1999-2009年10年間,美國的營利性大學的數量增長超過了10倍。
我國的獨立學院目前還沒有由上市公司舉辦的,在2300多家上市公司中還沒有教育板塊的股票,因此教育類股票上市在我國還是一個空白?!丢毩W院設置與管理辦法》第八條規定:“參與舉辦獨立學院的社會組織,應當具有法人資格。注冊資金不低于5000萬元,總資產不少于3億元,凈資產不少于1.2億元,資產負債率低于60%。”,按此規定,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還是很多的,問題的關鍵是政府如何制定優惠政策來吸引上市公司參與獨立學院辦學。
4.學費收入
營利性大學的收入近95%來自于學生所交的學費,這與我國的獨立學院非常相似,所不同的是,我國的獨立學院采取的是高學費政策,而美國的營利性大學采取的是低學費政策。我國的獨立學院每生每年學費一般在10000-15000元之間,是普通院校的2倍左右;美國營利性大學的學費標準通常只有普通大學的一半,如鳳凰大學每生每年學費在7000-10000美元之間,大大低于普通大學每生每年18000美元的平均水平。
低學費在給營利性大學帶來生源競爭優勢的同時,也給營利性大學帶來了辦學壓力,迫使營利性大學加強成本管理,不斷降低辦學成本,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實現盈利。
總體而言,我國獨立學院在資金來源上比較單一,存在對學費收入的高度依賴性,多數獨立學院是通過收入與支出的結余積累資金進行發展,由于積累的資金十分有限,影響了獨立學院的發展速度。借鑒營利性大學的籌資模式,多渠道籌措資金,將會解決我國獨立學院發展中的資金瓶頸問題。
二、成本管理
與普通大學相比,營利性大學不僅學費較低,而且不能享受財政補貼,相反營利性大學還要向政府納稅,在如此大的財務壓力下,營利性大學的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功于其嚴格的成本管理。
與傳統高校只注重社會效益不同,營利性大學把經濟效益放在首位,對教育成本的測算和管理過程非常嚴格,始終把教育資源配置到那些和學生教育直接相關的開銷上,使得營利性大學學生的學習費用遠低于非營利性大學學生的學習費用,其結果是營利性大學具有明顯的辦學成本優勢。有資料顯示,美國的私立非營利性大學每生每學年成本為23000多美元,公立非營利性大學每生每學年成本為17000多美元,而營利性大學每生每學年成本不足7000美元。較低的教學成本是營利性大學生存與發展的關鍵。
目前我國的獨立學院已有300多所,生源競爭日趨激烈。獨立學院要在競爭中求得生存與發展,必須提高辦學質量,而要提高辦學質量,除了提高教學管理水平之外,還需要加大教育投入并提高教育資源的使用效率。在外部投入有限的情況下,獨立學院必須通過加強成本管理來提高現有教育資源的使用效率。在這方面,營利性大學成本管理中的一些成功經驗值得獨立學院借鑒。第一,嚴格控制與教育沒有直接關系的費用,如學生公寓、教師餐廳等,把有限的教育資源運用到與學生教育直接相關的開銷上,如教室、實驗室、教師等方面。第二,雇傭和培訓薪資較低的兼職教師補充師資隊伍,節省人力成本。第三,開展大班上課,減少小班上課。第四,提高固定資產使用效率,避免資產閑置浪費。第五,精簡管理隊伍。
三、收益分配
1.對國家的分配
美國的營利性大學不能享受財政補貼,與企業一樣向政府依法繳納所得稅。
我國的獨立學院可以享受少量的財政補貼,不需要向政府繳納所得稅。可見,我國獨立學院稅務成本小于營利性大學。
2.對舉辦人、出資人的分配
營利性大學由于采用企業模式經營,分配不受太多約束,國家對舉辦人、出資人的分紅未做限定,營利性大學可以按照企業的相關法律進行收益分配。
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對獨立學院的舉辦人、出資人的分配做出了明確的限制性規定,《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第四十三條規定:“獨立學院在扣除辦學成本、預留發展基金以及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提取其他必需的費用后,出資人可以從辦學結余中取得合理回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第五十一條規定:“ 民辦學校在扣除辦學成本、預留發展基金以及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提取其他的必需的費用后,出資人可以從辦學結余中取得合理回報?!保吨腥A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下轉第149頁)(上接第147頁)促進法實施條例》第三十七條規定了預留發展基金的最低比例,要求舉辦人或出資人“按不低于年度凈資產增加額或者凈收益的25%的比例提取發展基金,用于學校的建設、維護和教學設備的添置、更新等”。
雖然在法律層面上國家對獨立學院出資人的分配作出了嚴格的限制,但從現實情況來看,我國的獨立學院多數是按每年學費10%-50%的比例向母體高?;虺鲑Y人上繳管理費??梢姡毩W院存在投資方要求投資回報過高的問題,不少母體高校、合作方把獨立學院作為創收工具,過分強調眼前利益、忽視長遠利益,注重經濟效益、忽視社會效益,教學科研經費投入嚴重不足,人才培養質量得不到保障,給獨立學院的長遠發展埋下隱患。
3.對職工的分配
營利性大學為了吸引和留住優秀教師從事教學工作,在職工分配方面采取了不少優惠政策,主要表現有:第一,工資待遇高,營利性大學教師的工資與非營利性大學不相上下;第二,福利待遇好,比如教師輪休、給教師提供攻讀學位的資助、為教師報銷交通費、發放會議津貼等;第三,實行職工優先認股政策,讓職工成為營利性大學的股東,為營利性大學吸引了一大批優秀的雙師型教師。
反觀我國的獨立學院對職工的分配則不盡合理,主要存在兩方面的問題:第一,工資福利待遇不高,我國獨立學院教職工的工資福利待遇明顯低于普通高校,甚至低于一些企業單位,很難吸引高素質人才到獨立學院從事教學工作;第二,分配不公平,獨立學院教職工的構成比較復雜,既有母體高校與合作方委派的人員,又有獨立學院自己招聘的人員,各種身份的教職工之間的收入差距是比較明顯的,獨立學院大量存在按身份進行分配、同工不同酬的問題。分配上的不公平、不合理,不僅降低了獨立學院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而且導致獨立學院人才的流失,不利于獨立學院長期穩定的發展。獨立學院應嚴格遵循按勞分配、同工同酬、優勞優酬的分配原則,建立一套有利于調動教職工積極性、兼顧公平、效率優先的分配制度。
參考文獻:
[1]熊華軍,楊雯靜.美國營利性大學贏利的奧秘[J].繼續教育研究,2011(1).
關鍵詞:事業單位會計;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國有非營利組織會計
作者簡介:徐國民(1953―),男,河南鄭州人,河南財政稅務高等??茖W校副教授,主要從事會計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F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096(2006)05-0077-03
收稿日期:2006-03―18
一、事業單位會計改革的原因
(一)現行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制度與財政預算的改革要求不相適應
現行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制度自1998年1月1日實施以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財政預算管理改革不斷深化,財政預算管理改革對事業單位會計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國庫集中收付和政府采購兩個方面。國庫集中收付制度要求財政對事業單位供給的資金按照支付的管理要求和購買標準特點,區分為財政直接支付和財政授權支付兩種方式。現行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制度中的財政性資金的撥付程序是在實行國庫集中收付制度之前,按照主管會計單位、二級會計單位和基層會計單位層層轉撥設計的,沒有對財政直接支付和財政授權支付兩種方式怎樣進行會計核算做出規范;政府采購制度要求事業單位每年要按照《政府采購目錄》的規定編制“政府采購預算”,凡符合《政府采購目錄》的貨物、工程或服務必須實行集中采購,財政總預算會計將集中采購的財政性資金直接支付給供應商,事業單位只是按照采購合同驗收貨物、工程或服務的質量和數量?,F行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制度也沒有對政府采購業務怎樣進行會計核算做出規范。現行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制度與財政預算的改革要求不相適應是事業單位會計改革的直接原因。
(二)西方國家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的影響
隨著國際交流的日益頻繁,專家學者對西方國家的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的推介越來越多。我國現行的預算會計制度體系以財政總預算會計、行政單位會計和事業單位會計為三大主干,2005年1月1日我國在民間非營利組織中實行《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我國的預算會計和西方的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有什么區別和聯系?我國的事業單位會計與西方國家的非營利組織會計有什么區別和聯系?我國的事業單位會計與我國的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有什么區別和聯系?對我國事業單位會計如何命名和定位?這些也是事業單位會計改革中必須解決好的重要前提。
(三)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
從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制度實施以來的情況看,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制度本身也存在缺陷,如事業單位會計的準則不夠完善、缺少國庫集中收付和政府集中采購經濟業務的會計核算規定、會計要素中的凈資產應分為基金和結余兩個要素等。這些同樣是事業單位會計改革中必須解決好的問題。
二、我國事業單位會計改革應研究解決的幾個主要問題
(一)建立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體系中的國有非營利組織會計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和財政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入以及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會計信息使用者及其要求發生了很大變化,原有的預算會計體系顯得越來越不適應,應對其重新規劃,建立我國的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體系。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是國際上通行的稱謂,其體系應分為政府會計和非營利組織會計兩大部分。政府會計是指核算、反映和監督一級政府及其構成單位在使用財政資金和公共資源過程中財務收支活動的會計。政府會計的范圍應包括核算、反映和監督一級政府的整體性的政府總會計(類似于財政總預算會計)和核算、反映和監督一級政府所屬單位的行政單位會計。非營利組織會計是核算、反映和監督介于政府與企業之間的不以營利為目的組織單位財務收支活動的會計。我國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包括依照國家法律、行政法規登記的社會團體、基金會、民辦非企業單位和宮觀、清真寺、教堂等)執行《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我國事業單位在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體系的劃分中,將其劃分為政府單位還是劃分為非營利組織是必須解決的一個難點問題。
美國研究非營利組織專家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萊斯特?薩拉蒙指出,非營利組織有6個特征:組織性、民間性、非營利性、自治性、志愿性、公益性。事業單位是我國獨有的名稱,國外沒有與其對等的概念,是我國計劃經濟時期作為政府舉辦的各類非物質生產社會組織的代名詞,最早出現于1955年一屆人大二次會議的《關于1954年國家決算和1955年國家預算的報告》中。1998年國務院頒布的《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第2條指出:“事業單位,是指國家為了社會公益目的,由國家機關或者其他組織利用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
綜上所述,我國的事業單位與西方國家非營利組織的差別主要是:我國的事業單位是國有的,西方國家的非營利組織是民間的。我們認為應當把我國的事業單位定位于與民間非營利組織相對應的國有非營利組織。其原因有三個:一是符合我國國情。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國家幾乎包攬所有事業,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不斷完善,國家已將一些科研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但還有大量的國有事業單位存在,把我國的事業單位定位于國有非營利組織是合乎邏輯的;二是要著眼改革。我國目前的事業單位中一部分具有行政管理職能,如中國證監會、中國紡織總會、保監會、計生委等,隨著改革的深入應轉為行政單位,有一些應轉為企業,還會有一些應轉為民辦,剩下的就是國有非營利組織。這也是我國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體系的一個特色。在沒有對事業單位作合理劃分轉變之前,應全部作為國有非營利組織,這樣會給下一步事業單位劃分轉變的改革打下基礎或留下余地;三是有利于克服當前事業單位重經濟效益、輕社會效益的壟斷營利傾向。至此,我國的非營利組織會計應包括國有非營利組織會計和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
(二)建立國有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
1.國有非營利組織會計目標
《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試行)》第11條規定,“會計信息應當符合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的要求,適應預算管理和有關方面了解事業單位財務狀況及收支情況的需要,并有利于事業單位加強內部經營管理”。根據上述資料和國有非營利組織的性質,筆者認為國有非營利組織會計目標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反映預算資金使用的合規性,滿足財政預算管理的
需要。由于國有非營利組織的國有性和非營利性,獲得和使用預算資金是經常性的業務活動,預算資金必須按規定使用,滿足財政預算管理的需要;第二,反映財務狀況及收支情況,滿足政府管理和內部管理需要。反映資產、負債、基金靜態指標和收入、支出、結余動態指標是財務會計的基本職責,也是加強政府國有資產管理和單位內部管理的基本指標;第三,反映受托責任履行及其與經濟資源之間的關系,滿足有關方面評價運營業績的需要。因為國有非營利組織受托責任履行情況與其經濟能力和責任意識、管理水平、技術基礎等服務能力密切相關,隨著國有非營利組織服務對象民主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的增強,對國有非營利組織運營業績經常做出評價將成為一種正常社會現象。
2.國有非營利組織會計一般原則
現行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包括:客觀性、相關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時性、明晰性、收付實現制和權責發生制、配比性、專款專用、實際成本、全面性和重要性相結合共11條。筆者認為國有非營利組織會計除了應保留事業單位會計11條一般原則外,還應增加謹慎性和實質重于形式原則。
謹慎性原則是指會計核算對尚未取得的收益,不得估計入賬,對可能發生的費用、損失,應按國家規定估計入賬。企業會計是采用謹慎性原則的,例如計提各種資產減值準備、固定資產允許采取加速折舊法等。國有非營利組織與企業同處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中,盡管可以按照預算獲得一些財政補助收入,但主要靠業務活動取得業務收入維持其運轉,也應采用謹慎的方法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和固定資產折舊。
實質重于形式原則是指會計核算應當按照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而不應當僅僅按照它們的法律形式作為會計核算的依據。要求企業會計按照實質重于形式原則進行會計核算,是為了防止企業為達到不正當目的而不按經濟實質進行會計核算找到借口。
(三)國庫集中收付和政府集中采購經濟業務的會計核算
根據財政部有關文件精神和事業單位會計相關業務核算的經驗,設計國有非營利組織會計國庫集中收付和政府集中采購經濟業務的會計核算方法如下:
1.增設資產類“財政授權用款額度”、“財政應返還限額”和“預付政府采購款”科目
“財政授權用款額度”科目核算國有非營利組織在財政下達的授權限額內支付的款項。借方登記財政下達的限額數,貸方登記限額使用減少數,借方余額反映尚未使用的限額數。
“財政應返還限額”科目核算年終財政注銷的財政應返還國有非營利組織的限額。借方登記注銷限額數,貸方登記恢復限額或使用限額數,借方余額反映已注銷未恢復或待使用數。
“預付政府采購款”科目核算根據集中采購政府采購資金安排,將本單位自籌資金轉入財政部門的政府采購資金專戶,尚未結清轉列支出的款項。借方登記自籌資金轉入財政部門的政府采購資金專戶數,貸方登記獲得貨物、工程或服務時收到財產物資或轉列支出數,借方余額反映已轉財政政府采購資金專戶,尚未結清轉列支出數。 2.會計分錄舉例 (1)財政直接支付的會計核算 收到財政部門(財政資金直接支付入賬通知書)及有關原始憑證記賬時,會計分錄為 借:事業支出、材料等
貸:財政補助收入――財政直接支付
(2)財政授權支付的會計核算
收到財政部門(財政資金授權支付額度通知書)記賬時,會計分錄為 借:財政授權用款額度
貸:財政補助收入――財政授權支付
從“財政授權用款額度”中提取現金記賬時,會計分錄為
借:現金
貸:財政授權用款額度
從“財政授權用款額度”中將款項轉賬支付給供應商記賬時,會計分錄為 借:事業支出等
貸:財政授權用款額度
(3)自籌資金用于財政集中采購的會計核算
根據(政府采購資金入賬通知書)和銀行付款憑證,將自籌資金轉入財政的政府采購資金專戶時,會計分錄為借:預付政府采購款 貸:銀行存款根據《政府采購資金入賬通知書》記賬時,財政直接支付的部分會計分錄同(1),自籌資金部分的會計分錄為
借:事業支出、材料等
貸:預付政府采購款
(4)年終“財政授權用款額度”注銷和恢復的會計核算
①年終注銷限額
財政直接支付部分的會計分錄為
借:財政應返還限額――財政直接支付
貸:財政補助收入――財政直接支付
財政授權支付部分的會計分錄為
借:財政應返還限額――財政授權支付
貸:財政授權用款額度
②下年度恢復限額
財政直接支付部分,不需要對恢復限額進行賬務處理;財政授權支付部分會計分錄為
借:財政授權用款額度
貸:財政應返還限額――財政授權支付
③下年度支用上年結余用款額
財政授權支付部分,按規定進行賬務處理;財政直接支付部分的會計分錄為
借:事業支出等
貸:財政應返還限額――財政直接支付
(四)將凈資產會計要素分為基金和結余兩個會計要素
現行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制度對“凈資產”這一要素規定有不妥之處,在將我國事業單位會計改革為國有非營利組織會計過程中,應將其區分為“基金”和“結余”兩個會計要素。
1.“凈資產”要素的不妥之處
(1)概念不清。凈資產是指資產減去負債的差額,只是一個數量概念,不能說明會計要素的性質。從字面上看,凈資產似乎是資產的一部分,不能直觀地體現會計主體全部資產減去負債后的資金來源。
(2)要素名稱與其涵蓋的一部分會計科目名稱含義不相關。現行事業單位會計科目表的凈資產要素類下面設置了事業基金、固定基金、專用基金、事業結余、經營結余、結余分配等科目。其中結余科目的含義與“凈資產”要素不相關。
(3)凈資產要素所包含的項目將存量指標和流量指標混在一起不科學。從現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中凈資產包含的內容看,既有基金項目、歷年累計結余項目,又有當年發生的結余,既有存量指標(余數指標、靜態指標),又有流量指標(發生額指標、動態指標),不同類別的項目放在一個要素內不便于指標的分析利用。
(4)凈資產要素動靜項目混合使資產負債表失去明晰性。由于凈資產要素既有靜態存量指標、又有流量指標,使資產負債表只能按照“資產+支出=負債+凈資產+收入”的會計等式進行設計和編制,致使資產負債表項目與收入支出表項目中的收入、支出相互重復,有悖會計常理,十分費解。
2.將“凈資產”要素分解為“基金”和“結余”兩個要素的理由
(1)從基金要素看,調整后有以下優點:第一,基金一詞在會計上一般指資金來源且不包括負債,并表示對資源使用的限制,其含義符合這一會計要素質的規定性。第二,現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中設置了事業基金、固定基金、專用基金等科目,把這些基金科目歸納為一個基金要素順理成章,可將這些會計科目直接過渡為國有非營利組織會計的會計科目。第三,基金一詞在會計上使用已久,會計人員容易理解和掌握。同時也與國際慣例保持一致。
(2)從結余要素來看,調整后有以下好處:第一,結余是本期發生額指標,基金是期末余額指標,按其性質理應分設會計要素。第二,即使會計只在年末結算結余,但結余在會計年度的任何一個時點上都客觀存在,且為各方所關注,將其單獨規定為一個會計要素,有利于加強收支及其結余的財務管理。
(3)從會計等式看,這樣調整才能得到改進。要素調整后的會計等式可列示如下:①資產=負債+基金為資產負債等式,是編制資產負債表的依據;②收入―支出:結余為收入支出等式,是編制收入支出表的依據;③資產:負債+基金+(收入―支出)為總等式,是據以分析各要素之間聯系的依據。
(一)行政事業單位預算會計目標
預算會計是各級政府、使用預算撥款的各級行政事業單位核算和監督各項財政性資金活動、單位預算資金運行全過程以及有關經營收支情況的專業會計。預算會計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具備核算和監督職能,是行政事業單位重要的經濟管理活動,更是國家監督預算執行的重要手段。我國預算會計共分為三級目標,即基本目標、中級目標和高級目標。預算會計的基本目標是保證政府和行政事業單位財政資金的安全、高效運用;中級目標是實施合理、科學、完善的財務管理;高級目標是解除政府和行政事業單位受托責任。
(二)行政事業單位預算會計特點
行政事業單位預算會計的特點可以概括為以下三點。首先,會計核算基礎不同。收付實現制是行政單位預算會計的核算基礎,事業單位可以采取收付實現制和權責權發生制。而企業僅以權責發生制作為會計核算的基礎。其次,會計要素構成不同。行政事業單位預算會計要素由資產、凈資產、負債、收入、支出組成,而企業會計要素則由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費用、收入、利潤組成,從而行政事業單位和企業的核算方法和核算范圍存在著較大差異。其三,會計核算內容具有特殊性。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核算與固定基金相對應;對外投資與投資基金相對應;一般不進行成本核算,或部分事業單位采取內部成本核算;專用基金實行??顚S煤怂?不涉及利潤和利潤分配核算等。
(三)行政事業單位預算會計運行現狀
1998年,我國頒布實行新的預算會計制度,為規范事業單位財政預算的運行提供了依據。但是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環境也發生了較大變化,使得傳統的會計準則和會計預算制度與新時期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需求相脫節,預算會計的問題和缺陷逐漸暴露。為了促使預算會計適應客觀形勢的變化,滿足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核算的新要求,迫切需要對行政事業單位預算會計制度進行改革和完善。
二、行政事業單位預算會計存在的問題
(一)預算會計信息不實
預算會計信息是行政事業單位編制預算的重要基礎。在以往的預算編制中,大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均采用“基數法”進行預算編制,這種編制方法無需過多的會計信息,使得傳統會計核算基礎的弊端并沒有顯露出來。然而,當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編制正逐步推廣使用“零基法”,這種編制方法一切從“零”開始,需要根據各部門的職責、占用的經濟資源、人員配備等具體情況對資金使用額度進行最終確定,進而編制零基預算,這就要求預算編制部門必須通過可靠的會計信息掌握各部門資源的占用情況。但是,由于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過程中存在固定資產登記不及時、資產變動情況反映不全面等問題,從而使得預算編制部門無法根據會計信息準確掌握各部門資源占用和使用情況,導致預算編制質量不高。
(二)預算會計科目設置不合理
在以往的財政資金撥付中,行政事業單位用于工資和固定資產的資金均是由上級財政主管部門向用款單位撥付,而當前的財政資金撥付是由財政部門通過單一賬戶或采購專戶直接撥入,這使得一部分行政事業單位收到的財政資金不再僅僅表現為貨幣資金。隨著我國國庫集中收付制和政府采購制度的實施,財政資金的運作方式發生了變化,但是行政事業單位預算會計科目卻沒有做出相應調整,使得會計信息難以客觀反映本單位實際收支情況。尤其對于差額撥款的事業單位而言,不是單純依靠政府撥款維持運營,而是存在其他途徑的資金來源,若仍然采用現行預算會計制度,勢必會造成資金核算的會計信息失真。此外,在無形資產攤銷方面,預算會計制度規定,對實行內部成本核算的事業單位,要將無形資產在受益期平均攤銷,并將攤銷計入經營支出;沒有實行內部成本核算的事業單位,要將無形資產一次性計入職業支出。這樣一來,在一次性核銷金額大期限長的無形資產時,難免會存在估值偏差,從而降低無形資產核算信息質量。
(三)預算會計監管不嚴
行政事業單位預算會計監管不嚴,從而行政事業單位存在會計信息不實、公共資金流失等問題。
1.原始憑證的真實性不足
原始憑證作為發生經濟業務的基本資料,對其開展審核工作是判定會計信息真實性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會計中心人員并未直接參與到行政事業單位的具體業務,只能根據報賬發票手續是否完備,票據是否合法、規范來判斷票據在會計核算中的有效性。在會計核算缺乏有力監管的情況下,行政事業單位可能會出現弄虛作假、、公款私用等違法亂紀行為,進而造成財政資金流失、浪費。
2.預算會計目標定位設計偏低
行政事業單位仍以收付實現制作為預算會計的核算基礎,將預算會計目的定位于公共資金流動的有效記錄層面,而沒有建立健全內部激勵機制,也沒有落實經濟責任制,無法通過預算滿足公眾知情權,從而使得預算會計缺乏有效監控。
(四)預算會計地位的局限性
行政事業單位不以營利為目的,其預算會計的核心任務是為預算管理服務,而不會直接參與物質生產。預算會計體系主要由財政總預算會計、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預算會計組成。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推動了我國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使得行政事業單位發展所處的內外部環境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尤其對于兼具經營性質的事業單位而言,可以實行獨立的經濟核算,甚至如民辦學校等一些事業單位,可以逐步走向商業化、市場化的發展道路,促使事業單位由公益性向營利性轉變,實現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由于預算會計的非營利性與部分事業單位的營利性經營性質出現了矛盾,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了預算會計在事業單位預算管理中的地位,為此必須重新界定預算會計的地位。
三、對行政事業單位預算會計存在問題的解決途徑
(一)提高預算編制質量
行政事業單位要確保預算會計信息的準確性,為提高預算編制質量奠定堅實基礎。具體做法如下:行政事業單位應建立預算編制綜合部門,細化預算編制工作,避免出現重復性編制;準確界定行政事業單位收入,做好各項業務的賬務處理工作;通過優化財務管理組織結構,提高預算資金使用效率;準確區分財政撥款與預算外資金,將財政返還納入到預算外資金,經營性收入計入事業性收入;在會計核算中引入權責發生制,將單位各項實際收入與支出均登記入賬,縮小會計違規操作空間,使預算會計能夠客觀反映行政事業單位現金流量,為成本分析提供可靠依據,提高決策的科學性。
(二)完善預算會計核算內容
為適應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需要,應不斷完善會計核算內容,創新預算會計核算方式,以客觀、真實地反映事業單位的財務情況。首先,完善預算會計科目設置,按部門設置一級預算會計科目,使預算科目分類能夠滿足部門預算制度的需求。增設二級和三級預算會計科目,細化預算會計核算事項,拓展預算會計核算范圍,使預算會計核算能夠全面反映本單位的預算執行情況。其次,創新預算核算方式,重新設置收支類賬戶明細核算項目,將行政事業單位基建工程納入到會計核算范圍內,完善固定資產、“應繳預算款”、“應繳財政專戶款”賬戶的核算方法,建立健全預算會計管理體系。
(三)加強預算會計監管
為了實現預算會計目標,應加強行政事業單位預算會計監管,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和連續性。首先,加強預算執行監管。行政事業單位要將所有收入和支出納入到預算體系中,避免出現預算外資金流動。財政部門要監督預算執行情況,及時分析行政事業單位的經費支出內容,對重大的支出項目進行重點監控,實行跟蹤審計,確保??顚S?。同時,還應當借助各種媒體及時向社會公開經費使用情況,充分發揮社會監督職能。其次,加強會計監管。行政事業單位要落實會計集中核算,認真實行收支兩條線。報賬會計必須持有會計上崗證,做好會計臺賬登記工作,定期進行核對,在事先審查完原始憑證的真正性、合法性之后,再上報到會計中心。再次,行政事業單位應設立財政稽查部門,加強對財政資金的使用監督,并建立違法亂紀行為檔案,提升財政監督的威懾力。財政稽查部門要通過部門與部門之間的橫向比較,以及不同年度財政經費支出的具體情況比較,查找異常部分,分析造成財政經費支出異常的原因,并及時進行糾正。
(四)明確預算會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