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3 16:06:5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海洋產業發展前景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隨著東海、南海危機不斷升級和藍海經濟快速崛起,海洋不但成為國內外輿論關注的焦點,更成為市場、企業關注的焦點。對于中國緊固件行業企業而言,中國海洋經濟同樣是一塊巨大的“蛋糕”。
1.中國海洋經濟概況
根據世界海洋法規定,中國擁有的海洋國土面積是299.7萬平方公里,包括內水、領海及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中國海洋地帶包括渤海、黃海、東海和臺灣以東的太平洋海域、南海四個區域。盡管海洋面積占陸地面積三分之一,但海洋經濟開發程度遠遠不如陸地經濟開發,因此,海洋經濟前景無限。
相比國外,我國海洋經濟發展起步較晚,自然具備成長潛力。雖然起步晚,但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海洋經濟以兩位數的年增長率快速發展。主要表現為:活動范圍多方向擴展,經濟總量迅速增加,增長速度快于全國國民經濟增長及一直處于領跑地位的沿海發達地區經濟的增長,海洋產業發展速度快于行業整體產業的發展。
統計數據顯示,“九五”以來,我國海洋經濟一直保持在年均兩位數的快速增長水平?!熬盼濉逼陂g海洋產業增加值增長速度為年均15.7%。其中海洋漁業經濟總量高居首位,占總產值的51%,年均增長18%;海洋油氣業異軍突起,年均增長達到32.3%,產值位居第四;海洋交通貨物運輸量持續穩定增加,占海洋經濟總產值比重位居第二,為18%。
2006年,主要海洋產業總產值為18408億元,海洋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漸提高。海洋產業增加值占全國GDP的比重上升很快,2006年海洋產業增加值為8286億元,相當于全國GDP的4%,海洋產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越來越大。
對中國緊固件行業企業來說,向某個產業領域進軍的前提是,這個領域之前處于快速發展狀態,未來發展前景更為燦爛。
2.海洋產業政策規劃
要進軍海洋產業,必先看產業政策。
不久前,國務院印發的《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公布,提出未來海洋經濟發展目標,包括海洋經濟總體實力進一步提升,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2015年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0%。在海洋新興產業中,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被擺在首位,重點發展海洋油氣資源勘探開發裝備、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裝備和海水利用裝備。
去年初,國務院正式批準《全國海洋功能區劃(2011年-2020年)》。同時,《國際海域資源調查與開發“十二五”規劃》、《全國海洋功能區劃》、《全國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等多個規劃頒布實施。這些規劃都為緊固件企業進軍海洋產業指明了方向。
而且,工信部、發改委、科技部、國家海洋局等部門聯合了《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年)》。該《規劃》提出,到2015年,整個海工產業的年銷售收入將達2000億元以上,其中海洋油氣開發裝備國際市場份額達到20%,并重點培育5~6個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總承包商。
此外,我國相關海洋大省也先后出臺了各自海洋開發推進計劃。緊固件是“工業之米”,自然也是“海洋工業之米”。
3.涉海基礎設施項目
隨著海洋經濟迅猛發展,涉?;A設施項目投資不斷增加。
3.1港口碼頭
2013年,浙江臨海將投資3.72億元建設大港口及內河碼頭工程。山東日照今年全市交通建設計劃投資57.2億元,其中,要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3.1億噸。根據相關資料,“十二五”期間沿海港口投資多是倍增。例如,遼寧省制定的“十二五”沿海港口規劃顯示,該省將在2100公里的海岸線上,新建丹東海洋紅、錦州龍棲灣、葫蘆島石河、盤錦榮興4個重要港口,努力實現6億噸大港目標。
3.2跨海大橋、沿海大通道
根據各地“十二五”規劃顯示,泉州灣跨海大橋、蓬長跨海大橋、渤海灣跨海大橋隧道、瓊州海峽跨海大橋、大陳島跨海大橋等工程項目將在“十二五”期間開工建設并完成。顯然,跨海大橋建設會涉及工程機械、工程材料等方面,這意味著緊固件企業將面臨很多商機。
3.3海洋經濟區
遼寧沿海經濟帶、河北曹妃甸工業區、天津濱海新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上海浦東新區、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江蘇沿海地區、福建海峽西岸經濟區、廣東海洋經濟綜合開發試驗區、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和海南國際旅游島等沿海區域開局的形成,更使海洋經濟的發展如虎添翼。
3.4海洋物流業
2010年,我國海洋物流業全年實現增加值3816億元,比上年增長16.7%。打造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是培育海洋經濟發展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一批大宗商品交易市場脫穎而出,寧波、舟山都把構筑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平臺放在海洋經濟發展中的突出位置。
4.海洋產業項目
4.1船舶工業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制定的《船舶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形成50個以上滿足最新國際規范要求、引領國際市場需求的知名品牌產品。規劃要求,環渤海灣、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造船基地成為世界級造船基地,前10家造船企業造船完工量占全國總量的70%以上,進入世界造船前十強企業達到5家以上。同時,培育5-6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海工裝備總承包商和一批專業化分包商。
4.2海洋工程裝備
海洋工程裝備是指用于海洋資源勘探、開采、加工、儲運、管理及后勤服務等方面的大型工程裝備和輔裝備。在“十二五”規劃中,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被擺在首位,規劃要求,積極研發日產10萬噸以上海水淡化設備、循環冷卻及海水脫硫成套設備,延伸海水利用裝備產業鏈條。
據悉,中海油計劃到2015年國內總產油量達到6500萬噸,國外總產油量達到4500萬噸,總產油量為1.1億噸。為實現這一目標,計劃新建兩至三艘具備起重與鋪管能力的主要作業船舶,建立一支作業水深達到3000米、吊裝能力達到1.6億噸,可鋪設管徑4~60英寸的海管(S-Lay、J-Lay、Reel-Lay鋪管方式),能同時進行兩至三個深水油氣田海上作業的深水團隊。
4.3海洋化工
《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中國將逐步形成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三大煉油產業集群。海洋煉油產業發展將帶動煉油機械行業和緊固件行業發展。
此外,海洋漁業、海洋鹽業和鹽化工、海水利用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旅游業都將給緊固件企業帶來不少發展商機。
5.海洋科技項目
5.1海洋監測
在國家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山東省建設藍色經濟區、青島打造藍色硅谷的形勢下,海洋監測設備產業作為海洋經濟發展支撐的重要產業,在山東省“十二五”規劃、藍色經濟區規劃中都做了重點部署。不僅山東,其他省市包括江蘇、浙江、天津、河北、海南等,在發展海洋經濟過程中,都離不開監測設備產業的支持,而監測設備則離不開緊固件產品。
5.2海洋勘探
《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十二五”期間,中國將加大海洋能源開發的力度,重點提高深水資源勘探開發能力。海洋勘探將會帶動專業勘探設備行業發展。
6.海洋生態環保
環保部負責人表示,“十二五”期間,環保產業產值累計將達到十幾萬億元,增加值將超過環保投入。環保產業作為國家確定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是為防治污染、改善生態環境、保護資源提供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的產業。
《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指出,“十二五”時期海洋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海洋環境惡化趨勢得到有效遏制,新建各級各類海洋保護區80個,2015年海洋保護區面積占管轄海域面積的比重達到3%。
由于船舶溢油事故、化學品泄漏或爆炸事故等頻繁發生,海洋生態環保監管將不斷升級,進而倒逼海洋環保產業發展。
無疑,海洋環保規劃必然帶動整個環保產業發展,海洋環保產業的發展前景比陸地環保產業更加光明。7.結論
海洋產業不僅在今天具備雄厚的產業基礎,而且更是一個有待深入開發的朝陽產業。對中國緊固件企業而言,必須抓住海洋經濟崛起的契機。
具體來說,海洋經濟、海洋產業帶給緊固件企業的利好消息有三點:
其一,海洋工業具備了大發展的基礎
無論是已經取得的發展成就,還是國家相關規劃描畫的美好前景,或者是地方規劃、地方投資指導、支持、操作具體項目,都能給緊固件企業樹立信心。
其二,海洋工業發展所需要的緊固件產品比較清晰明確
主要是船舶制造業、海洋工程裝備業、海洋監測設備業、海洋環保業等。毫無疑問海洋緊固件非普通件,而是高端緊固件。所以,中國緊固件企業進軍海洋緊固件領域的前提是,更新設備,完成產品升級。
其三,海洋工業帶動緊固件企業發展具有很大成長空間
以中國重工公司為例,其海洋工程裝備訂單大幅增長——2012年11月以來新增大額訂單169億元,占2011年度營業收入的29.12%。去年前7個月,中國海洋工業裝備制造業完成出貨值10.7億元,同比增長43.8%,訂單金額連續上升。
參考文獻:
[1]《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2012
[2]《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年)》.2012
[3]《船舶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2012
(一)新一代信息技術集群發展2013年,山東省信息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1.2萬億元,增長約20%。此外,山東省以建設“智慧山東”為目標,認定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濰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威?;鹁娓咝录夹g產業開發區、濟寧市物聯網產業核心區(曲阜)、日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首批物聯網產業基地,基本形成了以青島為龍頭,以膠東半島和濟南都市圈為基地,沿膠濟鐵路沿線鋪開并向兩翼拓展的信息產業帶。未來,新一代信息技術必將成為新興產業的重要增長極,加快山東物聯網產業集聚“破題”,已是大勢所趨。
(二)新能源產業集群發展隨著山東經濟快速發展,加快新能源產業開發利用,既有利于緩解經濟快速發展和健康發展“兩難”,也有助于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研究認為,山東應立足區位優勢,著重發展太陽能、風能、核能、地熱能、海洋能五大新能源產業,拉長太陽能產業鏈,建設大型風電場,拓展核能、地熱能、海洋能三大新能源領域。太陽能方面,除已形成“世界太陽能利用看中國,中國看山東,山東看濟南”的格局之外,德州“世界太陽城”建設也如日中天,山東同時還助推淄博、東營、濰坊、威海等特色太陽能產業集群加速發展。風能方面,山東重點在煙臺、青島、威海、濱州、東營、濰坊等地區建設大型風電場,并逐步向淺近海域發展。核能方面,煙臺海陽、威海榮成核電項目正在穩妥推進。
(三)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集群發展高端裝備制造作為制造類產品的“高端工作母機”,技術要求高、產品附加值大、輻射范圍廣,是推動整個工業轉型升級的引擎,是產業鏈拓展延伸的關鍵。在自2011年山東省經信委陸續下發的“三批山東省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基地(園區)名單”中,先后認定濟南、煙臺、濰坊、淄博、東營等5大山東省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基地,樂陵、臨沂經濟開發區、威海南海新區等38個山東省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區,如圖1所示。由圖1可以看出,山東省高端裝備制造產業近年來發展規模不斷擴大,產業基地(園區)數量逐漸增多。但是,從總體布局來看,山東省高端裝備制造產業主要集聚在濰坊、東營、德州、煙臺、濱州,產業布局較為分散,集聚效應有待加強。圖2是根據上述山東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現狀整理所得。21世紀山東經濟增長的關鍵在于戰略性新興產業價值鏈的打造。山東省立足發展低碳經濟,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大大促進了山東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由圖2可以看出,目前,山東省已基本形成了魯西北、魯中、半島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魯南地區新醫藥產業發展態勢良好,其他產業也正逐步發展。但是,山東省的戰略性新興的發展尚存在一些問題,這阻礙了山東省取得更大的規模效益。
二、山東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產業布局分散,集聚效應難以發揮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山東省搶占新一輪經濟制高點的主要驅動力,山東省各地區在充分利用本地區資源稟賦、發揮區位優勢的基礎上加以貫徹落實應當積極鼓勵。但一些地區不計區位條件、技術基礎、產業環境,一哄而上式的發展不僅適得其反,而且可能導致各城市間產業定位雷同、產業結構性矛盾突出甚至惡性競爭的后果。以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為例,山東省陸續認定5個產業基地、38個產業園區,是出于“全省一盤棋”的大局考慮,但新興產業發展耗資巨大且需后期持續投入,再加上一些地方之間缺乏全局配合,這樣很容易造成一大批“小、散、弱”的企業紛紛建立,即使存在一定地域上的企業集聚,也難以實現企業協同配合、資源優勢共享、集群效應帶動的產業體系。
(二)產業層次偏低,創新能力不足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前景廣、帶動系數大、綜合效益好,山東各地都將其作為新一輪產業投資重點。然而很多地區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都是體現在企業數量不斷增多,設備安裝不斷增加,產能、產量不斷增長,這就導致新興產業核心競爭力缺失,高端領軍人才不足,同質建設普遍存在。以風電產業為例,東營、濰坊、煙臺、威海、青島等地的風電項目陸續開展,風電裝機容量成倍增長,但是核心風機專利還牢牢掌握在外國大企業手中。我們仍處于產業價值鏈的最低端,離成為“領導者”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三)發展環境有待完善,有效市場需求不足戰略性新興產業從無到有,既需要政府“有形的手”的大力扶持,也需要充分發揮市場“無形的手”的激勵功能。在新興產業發展之初,政府通過規劃引導來吸引企業和資本進入這個廣闊的潛在市場。但新興產業的產品被大眾普遍接受需要一個過程,在面臨市場需求快速回落的成長放緩階段,產能過剩、產品滯銷,加之后期投入持續增加,政府財政吃緊,銀行借貸和社會資本對新興產業投資熱情不高,戰略性新興產業就會面臨發展瓶頸。
三、山東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建議
(一)引導產業合理布局,促進產業整體協同山東省各地區在選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領域時,應結合本地產業布局和戰略定位,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切忌“一窩蜂”式的重復性建設。以新興產業的產業基地和產業園區為載體,逐步形成整體協同的專業化產業網絡,鼓勵發展為大企業提供專業化供應配套的中小企業,力求在集群內形成高品質的新興產業企業長廊。
(二)構建集群創新體系,培養高端領軍人才山東新興產業定位應著眼“微笑曲線”的兩端。一方面,要整合優勢資源集中力量突破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核心技術瓶頸,大力增強對具有成長潛力和輻射帶動作用的關鍵技術研究。另一方面,構筑高技能實用型人才隊伍、努力放大對人才的“磁吸效應”。山東省應注重促進產學研三位一體,支持高校針對戰略性新興產業需求優化專業設置,例如,中國海洋大學的海洋生物專業,濟南大學的材料專業都可以在優化設置的基礎上輸出“定制型”人才。
關鍵詞: shift-share方法;海洋產業;競爭力優勢
1 引言
福建省是中國東南沿海的省份,東北與浙江省毗鄰,西部、西北與江西省接界,西南與廣東省相連,東隔臺灣海峽,與臺灣島相望。福建海岸線狹長,有3752公里,位居全國第二。改革開放以來,福建省著力實施“大念山海經”、“發展藍色產業”、“建設海洋經濟強省”等戰略部署,特別是把“海峽西岸經濟區”納入福建省“十一五”規劃中。2009年,福建省海洋產業占已經達到了25.1%,海洋產業在福建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但海洋產業發展不是很成熟,在大力發展海洋產業同時,還要注意對海洋產業的產業部門和產業結構進行適時的調整,以適應海洋產業的健康快速的發展。選擇與福建省的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海洋主導產業,可以發揮海洋主導產業對海洋經濟的帶動和聚集相關產業發展的重要作用。
國外研究學者研究ssm方法比較,fotopoulos& spence(2001)利用偏離份額分析法,根據結構分量和競爭分量之間絕對數的大小說明區域與產業結構在增長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并判斷是什么力量起主導作用。peneder(2003)在對28個oecd國家研究的基礎上,發現產業結構是20世紀90年代宏觀經濟發展和增長的重要因素。
國內學者研究和運用ssm方法較晚,王品慧,潘若愚(2008)運用偏離份額分析法,從區域增長份額、產業結構偏離份額和區位偏離份額三大指標分析,得出安徽省工業部門的產業結構基本趨于合理,但總體增長力和競爭力較差。
潘雄鋒、李名子(2008)采用偏離份額分析法,從經濟增長的3個相關因素即份額分量、結構分量和競爭分量,對我國2000-2006年各地區農業經濟增長的差異進行了分析,研究結果表明我國種植業產值總量較大,但結構性矛盾突出,并且各地區農業內部及整體的結構和競爭力因素對產值增長的影響存在明顯的區域差異。王宜虎、徐銀良(2009)運用偏離份額分析對山東省服務業的競爭力作了實證研究,從服務業的行業結構和競爭力兩個角度分析,得出山東省服務業雖然相對全國增長較快,有一定的競爭力,但是產業內部結構存在較大問題。
本文運用ssm方法,從份額偏離選擇基準、結構偏離選擇基準、競爭力偏離選擇基準出發,對福建省海洋產業進行客觀、有效的評價,并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初步選出適合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
2 海洋主導產業選擇新基準
由ssm的數學模型可知:如果gi 較大,l > 1,說明福建省海洋的經濟增長快于全國;如果 pi較大, w> 1 ,則福建省擁有較大比重的朝陽產業且產業結構較好;如果di較大, u> 1 ,則福建省有較多的海洋產業在迅速發展且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地位在不斷上升。我們可以把 分成三個選擇基準:
(1)份額偏離選擇基準。該基準源于份額偏離分量 nij,代表了福建省海洋產業部門的經濟發展趨勢。值為正,說明該海洋產業部門在本區域內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且正值越大發展前景越好。
(2) 結構偏離選擇基準。該基準源于結構偏離分量pij ,代表了福建省海洋產業部門的產業結構基礎。值為正,說明該海洋產業部門在本區域內具有較好的產業結構基礎,且正值越大結構基礎越好。
(3)競爭力偏離選擇基準。該基準源于競爭力偏離分量dij,代表了福建省海洋產業部門的相對競爭力。值為正,說明該海洋產業部門較全國的相應產業部門增長快,具有較強的競爭力,且正值越大競爭力越強。
3 運用ssm三基準對福建省海洋產業進行分析
3.1 數據來源
統計中所用的原始數據來自《2006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報》、《2009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報》和福建省統計局,各產業部門均以海洋產業增加值為分析對象。
3.2 實證結果分析
(1)福建省海洋產業總體結構特點分析。
由上述ssm方法的公式得出表1,由表1可以得出福建省2006年到2009年海洋產業的總體結構特點:由于l<1,得福建省海洋產業的增長率慢于全國總體水平,總體發展速度偏慢;由于pi較大并且w>1,可知福建省的海洋產業構成中包含比重較大的朝陽增長部門,海洋產業總體產業結構比較好,這種結構對海洋產業的增長有較大的貢獻,不必進行大規模的結構調整;從di為負數,并且 u<1,可以看出福建省海洋產業發展較快的產業不多,總體競爭力明顯偏弱,需進一步提高海洋產業的層次,加強海洋產業的競爭力。
(2)福建省海洋產業的shift-share分析圖。
為了對各海洋產業部門進行比較,找出各個海洋產業部門份額偏離分量、結構偏離分量、競爭力偏離分量,分析福建省海洋產業的結構、競爭力情況和海洋主導產業的逐步確定,據表2所得數據,對其5個指標以標準化方法進行無量綱處理,并根據處理所得數據做產業部門優勢分析圖和產業部門偏離分量圖(圖1,圖2)。
在圖1中,分布于第一象限的海洋產業部門,屬于較好的海洋產業部門,一方面具有較大的產業部門優勢,另一方面全國增長優勢較明顯,是具有產業部門優勢的增長性產業部門;分布在第二、四象限的海洋產業部門屬于一般產業部門,要么具有一定的產業部門優勢,要么具有一定的增長優勢;分布在第三象限的海洋產業部門則屬于較差產業部門,該象限的產業部門在全國的增長優勢既不明顯,產業部門優勢與其他產業部門相比也無優勢。在福建省海洋產業部門中,1(海洋漁業)和12(濱海旅游業)屬于第一象限,說明這兩個產業既有產業部門優勢又有產業增長優勢,可以作為福建省海洋主導產業的候選。2(海洋油氣業)、3(海洋礦業)、7(海洋生物醫藥業)、9(海洋電力業)、10(海水利用業)則屬于第三象限,說明這幾個海洋產業部門在全國既沒有增長優勢,與其他海洋產業部門比較也無優勢。剩下的海洋產業部門屬于一般產業部門,分布在二、四象限,都有自身的優勢和不足。福建省的12個海洋產業部門第一、二、三、四象限都有,說明產業結構比較合理,雖然兩極分化嚴重,但不缺乏作為優勢產業補充的一般產業部門。
在圖2中,分布于第一象限的海洋產業部門,其結構優勢和競爭力優勢較為明顯,原有的產業結構基礎很好,較其它海洋產業部門也具有很好的行業競爭力,屬于較好產業部門;分布于第二象限的產業部門雖具有產業結構優勢但競爭力優勢不明顯,第四象限的產業部門則具有競爭力優勢但沒有產業結構優勢,分布在這兩個象限的產業部門屬于一般產業部門;第三象限的海洋產業部門,結構優勢和競爭力優勢都不太明顯,與其它產業部門相比則屬于較差產業部門。從圖中可以看出,福建省沒有一個產業部門屬于較好產業部門,也沒有一個產業部門屬于較差部門。福建省海洋產業部門都是有競爭力優勢但沒有良好的產業結構基礎或者有良好的產業結構基礎而沒有競爭力優勢,但1(海洋漁業)、6(海洋化工業)和12(濱海旅游業)都較接近第一象限,有很大的潛力成為較好產業部門。
(4)主導產業的初步確定。
根據本文建立的主導產業選擇的基準——偏離份額基準,主導產業應選擇份額偏離分量、結構偏離分量和競爭力偏離分量均較大的產業部門作為主導產業。由于圖2中,1(海洋漁業)、6(海洋化工業)、12(濱海旅游業)比較接近較好產業部門,所以可以初步選擇1(海洋漁業)、12(濱海旅游業)兩個產業部門作為主導產業。因為它們在屬于全國增長性產業部門,發展趨勢較好,有很好的發展潛力;它們都具有很好的產業結構基礎,在海洋產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對地區經濟增長的貢獻較大;它們的增長率明顯高于國家同類產業部門,從側面反映出其生產率較高,具有大區域競爭優勢。
在福建省2010年海洋規劃中把海洋漁業、濱海旅游業、海洋船舶業和海洋交通運輸業作為福建省海洋主導產業,本文初步選擇的福建省海洋主導產業是海洋漁業、濱海旅游業,說明ssm方法初步確定的海洋主導產業在實際的海洋產業發展戰略中具有基本客觀的有效性。
4 對福建省海洋產業的幾點建議
針對以上分析,結合福建省海洋產業大環境,對福建省海洋產業做出以下幾點建議:
(1)對于原有產業結構基礎較差但有良好的競爭力優勢海洋產業部門,如海洋油氣業、海洋礦業和海洋生物醫藥業等,這些產業雖然結構基礎較差但具有后發優勢,發展潛力較好,應該抓住海洋產業的大發展這個機遇,從宏觀微觀方面進行積極培育和扶持,使其向著主導產業部門發展。海洋生物醫藥業屬于海洋新興產業,發展潛力較大。由于其海洋生物醫藥和功能產品需要較強的創新技術研發體系,故應該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建設產品研發基地,引進高科技人才,加強海洋生物醫藥科研成果的轉化,形成以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為核心的產業鏈。
(2)對于結構基礎較好,具有產業部門優勢,但其競爭力較差的海洋產業。這些產業部門正在衰退。如海洋化工業、海洋工程建筑業等。針對這些產業應該積極找尋衰退的原因,總結經驗,因為有著良好的結構基礎,如果政府能給予政策性的傾斜和資金支持,強化政策干預力度,從資金、技術、政策和服務等多方面重點扶持;增強其競爭力,會使它們走向復蘇之路。海洋化工業應該轉型發展為新型高端產業,由于有較好的資源優勢,根據環境的承載力,加快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技術,引進高科技人才。在政策上政府應該給予海洋化工產業的支持,積極尋求與外合作,加快產業轉型。
(3)對于原有結構基礎較好,擁有部門優勢和增長優勢、競爭力優勢較明顯的產業部門,比如海洋漁業、濱海旅游業等。今后應繼續加強具有全面優勢的產業部門的主導地位,根據本區域海洋發展的大環境,積極引導本區域的海洋產業發展方向。海洋漁業一直是福建省的主導產業,為了強化其地位,應該建立與環境相適應并具有高科技的新海洋漁業。環境是海洋漁業的命脈,根據海洋環境的承載力,建立生態、低碳、高效的親環境海洋漁業模式。在原有基礎上,把海洋漁業文化加到海洋漁業發展中,與濱海旅游業等產業相互聯系。
參考文獻
[1]fotopoulos g, spence n.regionalvariation offirm births, deaths andgrowth pat terns in theuk, 1980-1991 [j]. growth and change,2001,(32): 151-173
[2] peneder.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aggregate growth [j].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2003,(14): 427-448
[3]王品慧,潘若愚.基于偏離份額分析法的安徽省工業結構實證分析[j].華東經濟管理,2008,22,(1):19-23
[4]潘雄鋒,李名子.基于偏離份額分析法的我國區域農業產業結構分析[j].農業技術經濟,2008,(3):32-36
[5]王宜虎,徐銀良.基于偏離份額分析法的山東省服務業競爭力實證分析[j].山東財政學院學報,2009,(1):85-89
[6]崔功豪,魏清泉,陳宗興.區域分析與規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8-72
[7]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r].2006,2009
[8]童江華,徐建剛,曹曉輝,徐芳.基于ssm的主導產業選擇基準——以南京市為例[j].經濟地理,2007,27,(5):733-736
【關鍵詞】紀錄片;院線;發展前景
一、我國的紀錄片發展現狀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內容相對嚴肅、文化積累深厚的紀錄片的偏好程度逐漸轉移降低。走進影院觀影的觀眾,更多的,愿意選擇喜劇類的、大制作大場面大牌演員的影片。針對這樣的現狀,導演們也開始將重心放到了商業電影中。由此可見,我國的紀錄片發展面臨著一個挑戰。
《2009年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指出:中國紀錄片發展所面臨的不是局部問題,而是系統問題:從運營體制、制作模式到傳播模式的全鏈條。面對我國紀錄片岌岌可危的發展態勢,廣電總局于2010年10月出臺了《關于加快紀錄片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為發展我國紀錄片產業提供了契機。
二、我國紀錄院線發展的條件
實現院線制改革六年來,我國院線的市場競爭力逐步提升,市場總量成倍增長、發展速度史無前例、院線的實力全面提升。
(一)國家政策的支持
紀錄片產業是重要的文化產業?!蛾P于加快紀錄片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擴大國產電影紀錄片放映規模,采取措施將優秀國產電影紀錄片推向主流院線和主要影院,在有條件的大中城市建立數字電影紀錄片專門放映場所,在高校建立數字放映院線播放優秀國產電影紀錄片,在廣播影視網絡媒體推出國產紀錄片展播展映平臺。
由此可見,我國的紀錄院線建設有我國政策的支持。
(二)國內日漸回暖的紀錄片市場
《中國紀錄片藍皮書(2012)》指出,未來兩三年,中國紀錄片行業將迎來整體上升、多因素復合影響、理性化發展的新階段。
2011年全國紀錄片電影產量為26部,科教電影產量為76部,進入院線放映的紀錄片4部;其中國產3部,進口片1部。這個數量,較以往來說有了很大的提高。2011年由法國導演雅克?貝漢執導的拍攝期長達7年,耗資5000萬歐元的紀錄片《海洋》在內地上映,該片自上映以來廣受好評,讓大家看到了紀錄片的潛在市場。由此可見,紀錄片在內地并不是沒有市場的,若是內容貼合人心、拍攝形式又能為大多數人接受,消費者還是會愿意為紀錄片買單,走進影院觀看的。
(三)業內人士力推紀錄院線的建設
中央電視臺副臺長、中央新影集團董事長兼總裁高峰曾公開表示,新影集團正策劃建設紀錄片電影院線,填補這一市場空白。“我們建設專門的紀錄片院線,就是要盡量做到與商業電影互不干擾?!?/p>
事實上,除了力促紀錄院線建設的高峰之外,還有許多的行內人都盼望著紀錄片能夠迎來自己的院線,并且認為,或許只有建立了專門的紀錄院線,才能為中國紀錄片的發展營造一個更為良好的發展環境。
吳鶴滬指出,要想提高紀錄片的放映場次,增加觀影人數,還需多建專門放映紀錄片的影院。不少業內人士也建議,就扶持“小眾電影”的角度而言,在國內推出“紀錄片院線”的前景是可以期待的。像內地第一家藝術影院當代MOMA百老匯電影中心2009年底在北京落成后著實為藝術片提供了“肥沃土壤”,不少難在商業影院生存的藝術片都在MOMA延續了 “生命”,如果有類似的紀錄片影院出現,紀錄片前景也將大為改善。
三、我國紀錄院線發展的前景
紀錄院線的建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了較好的發展前景,在漫長的發展道路上,筆者認為,開拓者應該更加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確保每部紀錄片的質量
近年來,中國紀錄片在國際電影節中雖屢屢獲獎,但在國內卻遭遇市場的冷板凳,這其中的矛盾在于:中國紀錄片人單一追求審美標準而不考慮市場價值。而紀錄片要生存和發展,最終的決定者不是專家評審,卻是普羅大眾。臺灣影片《音樂人生》在金馬獎中一舉拿下最佳紀錄片、最佳音效、最佳剪輯三項大獎,在臺灣各電影院也是備受追捧??梢?,審美價值和市場價值并不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真正的紀錄片精品正是二者兼具。
的確,紀錄片本身的內容應該更加的多樣化,題材本身潛在的個性,為作品的風格化表現,提供了空間和可能?,F在的紀錄片政論性題材,歷史文化闡釋的題材過多,其他的種類偏少,特別是關注人物性格、人物個性發展、反映一定社會問題的題材還有待挖掘。而已經存在的一些邊緣題材、城市題材的影片沒有受到太多的關注。當今中國紀錄片的發展趨勢與世界紀錄片的創作走向大體一致。從發展的潛力和方向說,我們所面臨的是如何揀拾歷史的碎片,在光影流動中重現塵封的過往,記錄歷史真實的一刻。
(二)了解市場運作的重要性
中國每年有200多部故事片,其中只有二三十部有幸進入電影院,這其中除了影片本身質量的問題外,市場運作也是重要的原因。紀錄片的創作雖然與故事片有質的區別,但是其市場規律是一致的,要想進入院線并贏得票房,需要制片方樹立市場意識,在前期制作、后期發行上進行全面的策劃和成熟的運作。
因此,中國急需建立成熟的紀錄片發行體系。發行,是紀錄片市場化的關鍵所在,它一方面實現紀錄片的流通,一方面協調、溝通制作方和播出方。創作與市場脫節,需要發行方來引導;發行連接生產與播出,形成市場鏈條,政策體制自然逐漸松動;受眾基礎需要播出方來培育,觀眾的好惡由播出方傳遞到生產方,需要以發行為介質;發行機制往往能拉動投資,而多元的播出渠道也要靠發行機構來開拓;至于題材、節奏和故事講述能不能切合市場規律,必須由發行來協調。可是,恰恰由于這至關重要的發行環節的缺失嚴重阻礙了中國紀錄片的市場化之路。
四、結束語
隨著國家對紀錄片的支持,業內人士對紀錄院線建立的推動,筆者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見到屬于紀錄片的特有的紀錄院線誕生,實現許多紀錄片愛好者多年來,進入影院觀看自己喜歡的、有欣賞價值的紀錄片的夢想。就像高峰說的那樣,屬于觀眾的紀錄院線,并不需要多么奢華的影院裝修環境,也不需要很高的放映要求和消費成都,甚至可能投機成本相對目前的影院而言會是微不足道的數字,但是,它為紀錄片愛好者營造的那種文化氛圍和播放的耐人尋味的有特色的紀錄電影,能夠讓觀眾在閑暇時找到自己的消遣方式。許多人,都期望可以將放映紀錄片的影院比作精品店,雖然去的人不多,卻有著局部固定的受眾。
這或許是紀錄片走向市場,最重要的一步,筆者相信,這也會是紀錄片發展的必經之路。
【參考文獻】
[1]張同道,胡智鋒.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2012)[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1.
《航運交易公報》就12個問題向政府機關,航運、港口和造船企業,研究機構,行業協會和新聞媒體等發出數百份調查問卷,經嚴格甄選的調查對象具有足夠的專業性和代表性,他們的答案是否會如實反映市場發展大勢,還需等待未來一年市場的檢驗。
航運市場進入新常態最大特征
“新常態”這個詞的頻率之高,絕對夠得上年度關鍵詞。那么,航運市場進入新常態的最大特征是什么?排名前兩位的選項分別是“運力過剩”和“需求放緩”,分別有36%和31%的調查對象選擇。此外,15%的調查對象認為“成本控制”將成為企業在新常態下最關鍵的行為;13%的調查對象認為“聯盟挑戰”將是最值得關注的問題;5%的調查對象顯然對于越來越嚴苛的“節能環?!毙纳次?。有意思的是,無人選擇“說不清”這一選項,看來每位調查對象都有著對于新常態的清晰解讀。
哪類運輸市場最被看好
38%的調查對象選擇“特種船運輸”,伴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相關的設備運輸將為特種船運輸業帶來福音;36%的調查對象認為“能源運輸”將成為市場的佼佼者,其判斷因素恐怕來自于2014年全年表現最好的油運市場;9%的調查對象選擇“集裝箱運輸”,7%的調查對象選擇“散貨運輸”,這樣的比例顯示出這兩大運輸市場走勢依然不樂觀。此外,10%的調查對象“都不看好”任何運輸市場,顯然是悲觀派。
最為看好哪類港口發展前景
中國造船業發展的最大瓶頸
中國造船業最有可能突破的船型
“海工船”以29%的比例成為調查對象心目中最有可能突破的船型;排名第二的“郵輪”有25%的調查對象選擇,這其中恐怕有著中船集團與嘉年華集團簽約建造中國首艘豪華郵輪等利好的推波助瀾;傳統三大船型“集裝箱船”、“散貨船”和“油輪”,分別有15%、10%和13%的調查對象選擇,其中的突破應該來自于更大規模以及更加節能環保的設計;8%的調查對象認為在其他領域同樣可能獲得突破。
中資進軍郵輪業發展最大的障礙
中國人口基數龐大,郵輪產業在中國具備廣闊發展前景,這是共識,然而障礙在哪呢?39%的調查對象認為“配套產業不足”是郵輪產業發展的最大障礙,這里的產業絕對不僅僅包括碼頭;29%的調查對象認為“管理經驗不足”將是最大障礙,這顯然緣自目前本土郵輪船隊的弱??;27%的調查對象選擇“郵輪文化欠缺”,海洋文化的欠缺或將是郵輪產業發展緩慢的癥結所在;3%的調查對象認為“資金不足”是進軍投資巨大的郵輪產業的障礙所在。
期待航運金融業有哪些新進展
所謂期待,就是發展尚存瓶頸亟需突破。航運金融可謂是航運業發展所需的“血液”,市場需要“輸血”,更需要“造血”,然而目前航運金融市場“造血”功能不足,僅憑銀行貸款長期“輸血”支持。航運金融業究竟應該向哪些方向突破?“航運產業基金”、“航運融資租賃”、“資產證券化”和“運價衍生品”4個發展方向都得到了不少調查對象的認同,分別獲得29%、27%、22%和19%的支持。
中國航運電商平臺發展的最大難題
在需求趨緩、供應過剩的現狀下,成本控制成為必須,航運企業極為看重電商平臺帶來的規模效應。然而,尚處于摸索階段的中國航運電商平臺,還存在哪些發展障礙?44%的調查對象認為是“理念”,因為航運電商平臺究竟要做什么、有什么內涵,都需要先進理念指引;28%的調查對象認為“服務”依然是航運電商平臺應該孜孜追求的;18%的調查對象認為“數據”是航運電商平臺必須解決的難題;認為“技術”是航運電商平臺的最大難題的有5%。
各地紛建自貿區會為哪類企業帶來最大利好
海運業成為國家戰略和拆船補貼效應會加速企業哪些相關行為
2014年的海運業成為國家戰略、國家對老舊船舶提前拆解給予補貼等相關政策效應無疑將深刻影響到未來若干年。在這些政策效應下,企業會加速哪些相關行為?超過60%的調查對象認為是“整合加速”,這也是這次問卷調查中出現的最高比例;19%的調查對象選擇“聯營增多”,市場上將會有越來越多的競爭對手攜手合作;8%的調查對象認為伴隨著國家對于航運業的支持,企業將持續“加大海外投資”;對內方面,4%的調查對象認為企業將加快“股份改革”,不斷發展壯大。
“兩帶一路”戰略推進下哪些行業受益最大
(一)優勢(Strength)
1.區位條件優勢明顯
寧德市位于福建省東北部,南連福州,北接浙江,西鄰南平,東面與臺灣隔海相望,位居長三角、珠三角、臺灣三大經濟區中心位置,具有同時接受三大經濟發達區域輻射和帶動的特殊條件。寧德市海域面積4.45萬km2,占全省三分之一,海岸線曲折漫長,山地、丘陵直逼岸邊,形成大大小小接連不斷的港灣,從北到南20多個港灣如串珠鑲嵌在閩東海岸線上,港口優勢極為突出,其中天然良港三都澳,位于太平洋西岸國際諸航線的中心位置,可以直接通達全國和世界主要海運航線,具有發展成為國家主樞紐港和國際性大港的優勢,這為寧德發展海洋文化產業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2.海洋文化資源豐富
從歷史上來看,閩東先民從新石器時代起就在這一臨海地區生存生活、繁衍發展,創造了豐富的海洋文化:有以黃瓜山遺址為代表的海洋貝丘文化;有以太姥山、崳山島為代表的濱海景觀文化;有以靈佑禪師、空海大師及葛洪等祭祀活動為代表的海洋宗教文化;有以三都澳“海上漁城”為代表的海洋休閑漁業文化;有以大京、冷城等古城堡為代表的抗倭海防文化。而且,許多資源富有鮮明的地方特色,資源品質較高,具有唯一性和壟斷性,有的在全國還享有盛譽。這為寧德市海洋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量的保證,也為寧德市海洋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資源支撐。
(二)劣勢(Weakness)
1.海洋文化產業人才匱乏傳統海洋文化的整理開發和現代海洋文化的發展,以及海洋文化旅游的發展都需要先進的技術和大量的人才,福建省現階段高校中開設與海洋經濟開發有關的專業不多,海洋旅游的專門人才和高級管理人員嚴重不足。寧德市高等教育水平相對滯后,旅游文化產業發展時間短,旅游文化產業的生產和經營人才更是匱乏。因此,人才的缺乏已成為制約寧德市旅游文化產業發展的瓶頸,寧德市海洋旅游經濟的發展水平要趕超其他沿海城市,只有依靠人才和科技才能實現寧德市海洋文化旅游的不斷創新和跨越式發展,否則只會拉大與沿海旅游發達城市的差距。
2.產業規模小,產品結構單一寧德市由于歷史、體制、觀念及規劃滯后等方面原因,成為沿海經濟發展的“黃金斷裂帶”,導致海洋文化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大部分海洋文化企業規模偏小,競爭力較弱,造成海洋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較低。由于受短期利益的驅動,忽視對深厚海洋文化的挖掘,缺少優化組合,缺少集參與性、娛樂性、知識性于一體的多元化“精品”,導致文化產品結構比較單一,沒有形成有影響力的海洋旅游文化品牌和海洋文化精品旅游線路,造成現有海洋文化資源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制約了寧德市海洋文化產業的發展。
(三)機遇(Opportunity)
1.國家戰略和政策賦以機遇
2012年,《福建海峽藍色經濟試驗區發展規劃》被國務院批準上升為國家戰略,為全面打造海峽藍色經濟試驗區,福建省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構建了“一帶、雙核、六灣、十島”海洋開發格局。有關部門對海峽、海灣、海島旅游開發也相當重視,國家旅游局將“海峽兩岸旅游區總體規劃”(2010-2020)列入中國旅游業“十一五”期間優先規劃和建設的12個重點旅游區之一,并且位列首位,打造福建“海峽旅游”品牌。為此,福建省政府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推動旅游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福建省旅游局也制定了省“十二五”旅游發展規劃,提出山海聯動、優勢互補的“兩帶、四群、五重點”的全省旅游發展總體布局。其中“兩帶”指“藍色濱海旅游帶”和“綠色生態旅游帶”,這是福建旅游資源最富有和最具吸引力的地區,具備旅游業發展的有利條件,呈現出厚積薄發的增長態勢。在福建省這一系列發展思想和具體政策指引下,寧德市要重點發展臨港工業、現代海洋漁業和濱海旅游業三大海洋主導產業,突出發展三都澳、白馬港、福寧灣、沙埕港四個海洋經濟聚集區,著力構建新興臨港重化工業基地、港口物流基地、海洋新興產業培育示范基地、濱海旅游勝地及現代漁業基地等五大海洋產業基地,努力實現“十二五”末全市海洋經濟總值達2000億元的目標??梢灶A見,以上來自政府政策的強力支持,必將為寧德市海洋文化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機遇。2.市場需求所帶來發展契機文化產業的發展得益于人們文化消費意識的提高,而文化消費意識的提高來源于人們文化需求欲望的增長。寧德市海洋旅游區位于我國“黃金海岸”的中段,這種適中的地理位置具有天然的優越性,福建與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這兩個極具經濟發展活力的兩個地區相連接,隨著我國經濟的深入發展,而處于二者之間結合部位的福建省寧德市將面臨更多的機會,也給寧德市海洋旅游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契機。此外,從福建省內來看,與寧德隔海相鄰的是福建省內經濟最為發達的沿海開放地帶,居民具有較高的消費能力,如福州、廈門、漳州、泉州等地。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需求增強,特別是需要規模較大的度假場所,區位優勢使寧德的海洋旅游開發具有明顯的市場優勢,也為寧德市海洋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動力之源。(四)威脅(Threat)1.沿海區域競爭日益激烈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海洋經濟發展,沿海省份掀起一股開發海洋的熱潮,海洋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山東、浙江、廣東、福建等沿海省市紛紛制定了海洋經濟戰略,陸續上升為國家戰略,使沿海省份區域間的競爭日益明顯。寧德與長三角、珠三角以及福州、廈門等城市的海洋文化產業強勢崛起的勢頭相比,寧德海洋經濟基礎薄弱,海洋文化產業剛剛起步,海洋文化資源開發多停留在理論上的研討和低水平建設層面,文化市場還沒有得到充分培育。因此,周邊沿海城市的快速發展勢必會對寧德市的發展產生“擠壓效應”,加快海洋文化產業要素的外流,從而對寧德市海洋文化產業的發展構成威脅。
2.海洋文化資源保護不力
重視海洋文化資源的開發和保護歷來是旅游目的地發展海洋文化產業的前提基礎,但是寧德市的一些地方部門“目光短淺”,存在盲目開發海洋旅游項目,甚至“殺雞取卵”式的破壞海洋文化資源的狀況也時有發生。例如,一些地方在建造和開發大量的文物景觀、度假區時,由于規劃失誤或忽視環境質量開發,引進高污染的企業,使許多優秀的海洋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遭到破壞。有些地方追求經濟收益,大量挖取潔凈的海沙出售給外地開發商,導致海濱沙灘和浴場的資源條件下降,這些短視行為都嚴重阻礙了寧德海洋文化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寧德市海洋旅游文化產業發展對策
(一)積極理順旅游文化產業管理體制
由于海洋旅游文化產業資源的開發受制于旅游、文化、城市規劃、海洋等多個政府部門的管理,客觀上容易造成海洋旅游文化產業在資源保護、產業的規劃和開發經營管理上政出多門、條塊分割的混淆現狀,不利于海洋文化產業政策的落實。因此,從寧德市海洋文化產業的長遠發展出發,應該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旅游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理順政府與企業之間的關系,使政府的角色變旅游產業的主導者為推動者和監管者,為海洋文化產業發展提供優越的軟環境。
(二)盡快培育大型海洋旅游文化企業
集團化、規?;俏幕a業發展的趨勢,而寧德市海洋旅游文化產業的市場主體培育數量有限,規模偏小,海洋旅游文化項目開發的淺層次特征明顯,海洋旅游項目產品過于單一,致使旅客滯留時間短,旅游經濟效益低下。因此,寧德市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調動中小企業的積極性,盡快培育出大型海洋旅游文化企業,從而帶動整個海洋旅游文化產業的集團化生產和規?;洜I,是增強海洋旅游文化產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三)合理布局海洋旅游文化產業區域
伴隨著海洋產業開發的大背景,寧德市沿??h市海洋文化旅游項目建設普遍開展,但是各地的發展眼光還僅限于當地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缺乏全局性的規劃意識,往往造成一些海洋旅游文化項目和產品的相互克隆,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惡性競爭和兩敗俱傷,也不利于形成寧德市海洋旅游文化產業的整體競爭力。因此,寧德市應當根據寧德市濱海的地理現狀、海洋資源特點及產業發展狀況,確定以三都澳為中心,圍繞世界級深水港三都澳的開發建設,以及中心城市的提升和改造,推動城市、港口建設和旅游業的一體化發展,形成以港興城,以城推旅,以旅促港的互動發展模式,形成以蕉城區為聚散中心的城港游憩綜合旅游區,帶動環三都澳區域內的濱海城市景觀建設,發展內海觀光休閑、沙灘游泳、畬鄉風情、遺址懷舊、海上運動、海上漁排海鮮美食為主導產品、畬族和海上人家等特色的海洋旅游文化產業格局。
(四)精心打造海洋旅游文化產業園區
寧德沿海沉淀有古代的海洋貝丘文化、海洋商業文化、海洋宗教文化、海島景觀文化及軍事文化等海洋旅游資源,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因此,發展寧德海洋旅游文化產業,著力打造福建寧德“山海大觀,歡樂港灣”的海洋旅游品牌,重點打造五大海洋旅游文化產業園區。
1.以魚排風情為特色的海洋旅游文化產業園區,主要吸引物為國家4A級自然景觀資源的三都澳。三都澳作為世界級天然深水良港,港內人文資源分布密集,不僅擁有國內罕見的自然景觀資源,海景十分迷人,足以讓人流連忘返,而且澳內漁排綿延成片,特有的海上漁排景觀已經成為三都澳的一張閃亮的名片,被農業部認定為“大黃魚之鄉”和全國農業觀光示范點,是理想的避暑勝地,也是理想的旅游休閑場所,還是著名的海釣樂園。該園區的開發定位為:以“休閑海灣”為主色調,充分挖掘港灣特色旅游資源,開發系列旅游產品,整體布局旅游功能區,建成融觀光、休閑、度假、療養為一體的海洋旅游休閑漁業文化體驗區。
2.以山海川島為特色的海洋旅游文化產業園區,主要吸引物為太姥山風景區。以太姥山為中心,向四周做團狀發展,依托九鯉溪瀑景區、小白鷺海濱旅游度假村、沙埕港、晴川灣、?,幜袓u等資源優勢。該園區的開發定位為:以“觀光、休閑與度假”為主色調,豐富景區的畬族文化、宗教文化、古廊橋文化內涵,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整合山海旅游資源,促進太姥山、小白鷺、晴川灣與牛郎崗沙灘、九鯉溪瀑景區、翠郊與鳳岐古民居等資源的整體開發,建成“山海川島”為一體的生態休閑旅游文化基地。
3.以濱海沙灘為特色的海洋旅游文化產業園區,主要吸引物為霞浦大京、高羅、外滸、呂峽四大沙灘和福鼎晴川灣海濱沙灘,各處沙灘風光旖旎,景色迷人,加上人文古跡遺留眾多,形成了霞浦旅游資源突出的山、海、川、島與人文完美組合的特色,構成一幅動態變幻的山水畫卷,是踏浪淘沙、、沙灘游戲、觀海賞礁、垂釣拾貝的海濱旅游好去處。該園區的開發定位為:以“海濱風光游”為主色調,打造東南沿海獨具特色的風情旅游勝地,形成集旅游、度假、休閑、避暑、水上運動為一體的沿海休閑度假精品旅游線。
4.以海蝕地貌景觀為特色的海洋旅游文化產業園區,主要吸引物為福鼎的?,幜袓u。?,幜袓u在福建省海島旅游發展專項規劃中被列為重點海島建設項目,列島由大崳山、小崳山、鴛鴦島、鳥島等11個島均等組成,島上草場寬廣、氣候宜人、景色秀麗,有常年不竭的“海上天湖”和萬畝草場,2006年入選”中國最美的海島”,擁有山、海、島、湖、崖、灘、景、漁港及海防遺址等多樣性海洋旅游資源的區域,是最具發展前景的區域。該區開發定位為:以海洋生態旅游和休閑養身度假為主題,以“天湖泛影、多彩海洋”為主色調,整合資源,營造高山天然景觀帶和環海觀光帶,建成海西著名的以海島生態觀光、海濱休閑度假、運動保健為特色的天湖生態景區、海濱旅游度假區。
5.以宗教朝圣為特色的海洋旅游文化產業園區,主要吸引物為霞浦赤岸的空海紀念堂和松山天后宮。寧德市濱海地區宗教文化豐富,包括佛教、道教、媽祖文化等。霞浦赤岸的空海紀念堂,是中日友好的結晶和中日佛教文化交流新的歷史見證;松山天后宮與湄州天后宮同建于宋代,傳說是媽祖的出生地,近年各地游客及專家學者到此參觀考察絡澤不絕,前來朝拜媽祖的日益增多。還有佛教溈仰宗創立者靈佑禪師“出家修行之地”的“八閩古剎”建善寺及“中國道教名山之一”的葛洪山等宗教旅游目的地。該區開發定位為:以“尋根之地”、“心靈的凈化”等為主題,全力打造“赤岸空海宗教朝圣”等精品景區,打造一個適合周末出游、自駕車旅游休假的濱海歷史文化旅游區。
三、結語
關鍵詞 戰略性新興產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經濟效益
一、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有關情況
(一)什么是戰略性新興產業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指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產業,它是引導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全局性、長遠性、導向性和動態性等特性,現已成為世界主要國家搶占新一輪經濟和科技發展制高點的重大戰略。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不僅能有效緩解全球日趨嚴峻的能源、資源、糧食、環境、氣候、健康等問題,也將決定一個國家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二)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現狀
當前,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新能源、新材料、新信息、生命科學和生物醫藥以及空間海洋開發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也存在著如技術不足、設備落后等制約瓶頸問題。但總體來說,發展潛力巨大。
(三)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必要性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事關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舉措,它以重大技術突破與發展以及潛在的廣大需求為依托,能夠將擴大投資與促進消費相結合,發展經濟與保障民生相結合,是立足當前與著眼長遠相結合的產業,具有資源消耗低、帶動系數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的特征,是調整產業結構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要求。
二、山東省新興產業發展的情況
(一)發展現狀
近年來,山東積極支持符合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方向的企業在主板上市;在對海外人才的引進上,也向生態保護與循環經濟、高效生態農業、環境友好型工業、現代服務業、基礎設施建設、新能源、新材料、新信息、新醫藥、海洋科技開發等重點領域傾斜。此后,隨著扶持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各項政策的深入推進,其中太陽能產業規模和生物醫藥產值已位居全國第一,全省風能和生物質能也成為新能源產業發展速度最快的省市之一。新能源、新信息、新材料、新醫藥以及海洋科技開發等成為山東省新興戰略性產業發展的主攻方向,也是山東省轉換方式調整結構的關鍵環節和步驟。
(二)發展前景
早在2010年初,山東省便在《山東省高技術產業自主創新行動計劃》中確定了包括新醫藥及生物、新型數字化裝備、高速列車和新能源汽車、新能源、船舶制造及海洋新興產業、資源綜合利用及環保等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此后在全省范圍內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以盡快擴大規模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山東將圍繞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新信息和海洋開發的“四新一?!睉鹇砸约案叨搜b備制造、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出臺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和配套政策,強化核心關鍵技術研發,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集聚發展,提高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和經濟效益。今年,山東省通過省級財政安排2億元、省基建基金安排2億元設立省級新能源專項資金,加大對重點新能源生產、推廣應用和技術研發等環節的資金扶持,加速推進新能源產業發展;同時,大力扶持生物醫藥產業快速發展,省級財政每年籌措20億元支持高新技術產業自主創新行動等,推動山東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進入發展快車道。
三、山東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技術瓶頸制約
在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過程中,由于收到技術創新不夠的制約,對于一些新興行業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礙。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共分為技術實用化、產品商品化以及經營市場化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需要技術上的創新和資金上的支持,缺乏技術創新必然會造成技術瓶頸,終究使得戰略性新興產業難以發展。而且,因為由于進行技術創新,勢必造成造成一定的高風險性等不可避免的特點,因此,許多企業寧愿維持現狀,生產利潤空間小的產品,也不愿意冒風險進行技術創新開發新興產業的新產品。比如:由于在太陽能技術尤其是光伏發電技術上的不成熟,我省太陽能光伏發電站的構建情況還很不成熟,在并網上存在一些問題。由于技術資源的原因,我省的核電、光電以及生物質電的發展空間幾乎是剛性,因此,如果不能突破在此方面上的技術障礙,產業將難以發展。
(二)部分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相比整體競爭力較弱
由于部分新興產業企業的規模相對較小,同時又缺乏具有能夠主導產業發展的大企業,因此難以形成增長極和發揮推動效應,從而影響了新興產業整體競爭力的提高。比如說,山東省西部的新材料產業缺乏主導企業,整體競爭力較東部較弱。
(三)某些產業支持性資源供給不足
在能夠影響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支持性資源如資金、人才、政策等方面上,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普遍面臨著供給不足的問題。
1 用于研究開發的資金投入不足。由于需要完善我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體制,我省在加大對此些戰略性資源以及政策投資的同時,發現融資渠道單一,資金投入嚴重不足的問題。進一步論述融資角度這一方面,由于新興產業有別于傳統產業,因此投資風險相對較大,而銀行等金融信貸的規模較小,因此從直接融資角度而言,由于新興產業投融資產品的缺乏及存在高風險等特點,所以投資者較少。因此,受到上述融資限制,企業資金匱乏,導致研發投入少。并且,相關高校和科研院等機構,所作為相應技術主要提供者而言,也存在缺乏資金進行自主研發等特點??傮w而言,我省在研究發展經費投入上存在不足,從而制約了我國新興產業的發展。
2 我省在高素質的創新人才和管理人才方面還是存在供應不足的問題。由于我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持續快速發展,因此相對于這樣的發展速度,高素質有能力的創新人才的供給便存在相應不足的問題。雖然我省對于高素質創新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激勵政策在不斷完善中,但是還是存在相應的不足,我省許多地區缺乏高素質的創新人才和管理人才,因此建立有效地高素質的創新團隊和管理團隊便成了問題,從而制約了高新技術的自主研發能力的提高,難以引進高新技術項目及實現產業化的發展。
3 政策體系不健全。有效的扶持政策是發展新興產業的有力保證,目前涵蓋產業、財稅、金融、科技創新、人才、土地等政策的支持體系尚未完善,政策支持力度不足,政府規劃引導作用發揮不充分。
(四)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布局比較散,難以產生集群效應
由于我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有些部分缺乏科學規劃,因此造成區域布局不集中,較為分散,就那新材料產業來舉證,在高技術陶瓷、特種纖維、高分
子材料等領域,我省擁有煙臺萬華、煙臺氨綸、同大海島新材料、山東東岳、山東工陶、威海光威、泰山玻纖和中材高新、萊蕪愛地、威海拓展纖維等一批新興新材料企業,這些企業雖然都發展很快,效益良好,但是由于距離非常分散,產業集群化發展水低,因此不能產生集群效應。而相關工業園區作為產業發展重要載體的作用由于地域分散不明顯,因此不能發揮集群效應,難以形成新的增長極與發揮輻射作用。
(五)戰略性新興產業市場開發滯后
我省的一些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產品雖然早已開發出來,并且商品化,但是由于存在市場推廣不力以及宣傳與營銷渠道滯后等原因,市場占有率一直不高。比如說,以時風集團的電力轎車為例,雖然性能很好,但是由于上述種種原因,市場占有率一直上不去。
四、對策
(一)大力開發市場,做好新產品的推廣
做好新產品的宣傳工作,讓新產品廣為人知,提高公眾認可度。由于是新產品,要做好市場推廣工作以及建立有效地營銷渠道,使新產品能夠在第一時間到達有需求的消費者手上。
(二)采取多種措施解決新興產業發展的資金困境
1 制定財稅扶持政策
一方面,加大財政對新興產業發展的投入力度,通過設立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重大產業科技攻關和產業化項目;另一方面,對納入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項目給予貼息或稅收減免。
2 完善新興產業投融資體制,實現投融資主體多元化
在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作用之外,還要加快風險投資體系建設,創立新興產業風險投資基金,積極扶持區域內的風險投資機構,吸引外來風險投資基金來拓展業務。鼓勵企業或個人等各類民間資本參與組建風險投資機構,完善風險投資退出機制,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上市融資,引導各金融機構建立針對新興產業的信貸體系和保險擔保聯動機制,促進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等金融創新。
(三)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以提高產業競爭力
新興產業的發展建立在對先進技術的開發、掌握和應用上,重視技術創新,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是保證新興產業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我們需要做到:一是加強產學研之間相互配合與寫作,提高新興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政府及行業協會應促進大學、科研院所和企業經常進行交流,加強產學研之間的合作聯系,快速將科技信息和知識轉化為新產品,同時,根據企業的要求,解決企業在產品或工業創新中的困境,提高企業的研發能力。二是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鼓勵企業技術創新。(1)堅決貫徹落實《知識產權保護法》和《專利法》,保護技術創新企業的利益;(2)鼓勵科技人員以技術入股等方式獲取收益。地方政府要貫徹技術參與分配的原則,通過專門中介機構正確評估創新成果的價值,保障創新者的利益。三是要加強對于核心技術的開發與利用,并注意加強對于技術成果的擴散以提高新興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政府主要通過設立公共研發中心的機構和渠道來加速通過擴散引入的技術成果,擴散渠道包括:增加關鍵技術與新技術的有效供給;加強對企業技術人員的培訓以及加強技術信息共享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