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3 09:48:4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地籍測繪與土地管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高職;地籍;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2)10—0145—02
一、引言
我校的地籍測繪與土地管理信息技術專業開辦于2008年,現已有兩屆畢業生,通過對兩屆畢業生的就業單位回訪和調查,單位普遍反映我校地籍專業學生基礎扎實、上手快,有的已經成果單位的骨干。生產單位對畢業生的認可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校人才培養的質量高,人才培養的質量主要是由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的設置、師資隊伍的水平,實習實訓條件方面來決定的。地籍測繪與土地管理信息技術專業自2008年以來實施“項目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在構建課程體系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現將具體的做法介紹如下。
二、人才培養模式
地籍測繪與土地管理信息技術專業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職業素質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為目標,以“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為切入點,結合重慶統籌城鄉建設和三峽庫區建設等工程項目對測繪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分析測繪職業崗位(群)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將重慶典型測繪工程項目引入人才培養方案中,把每門課程對應的測繪項目貫穿在課程的學習中,讓學生參與工程項目的開發與實施,學生100%參與工程項目實踐,建立“項目導向、師生參與、實戰育人、校企雙贏”人才培養機制。為使地籍測繪與土地管理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既達到就業崗位職業要求,又具有可持續職業發展潛力,地籍測繪與土地管理信息技術專業實施“項目導向”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
三、課程體系構建
(一)課程體系設計思路
通過市場調研、測繪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論證,結合西部開發、重慶建設和煤炭開采對測繪行業的要求,確定典型的測繪工程項目,將典型的測繪工程項目分解為具體的測繪崗位工作任務。根據完成這些測繪崗位工作任務應具有的崗位能力,構建支撐培養這些崗位能力的課程體系。
(二)課程體系的框架結構
1、地籍測繪與土地管理信息技術專業行動領域歸納
通過市場調研并按照區域測繪行業的特點劃分,地籍測繪與土地管理信息技術專業的典型測繪工程項目主要有8個,即“山區地形測量”、“數字測圖”、“GPS測量”、“三峽庫區滑坡變形監測”、“建筑施工測量”、“道路施工測量”、“水利建設施工測量”和“攝影測量和遙感內業處理”。8個典型工程測繪項目又進一步分解為52個測繪工作任務,將與測繪職業的行動情境相互關聯任務的同一類型工作任務歸納為一個行動領域,共有12個行動領域。
2、將專業行動領域轉換為學習領域的專業課程
對8大典型測繪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對應的測繪工作任務所需要的崗位職業能力進行分解,確定培養這些能力支撐的學習領域課程。以完成典型測繪工程項目應具有的能力為導向,重構基于工作過程的學習領域專業課程體系。并根據測量生產一線對測量新技術、新標準的信息回饋,及時調整課程設置,形成與測繪工程項目實際聯系緊密、互動靈活的理論與實訓一體的學習領域課程體系構建機制。
如圖1所示,在測繪能力中,學生的山區地形測量能力和數字測圖能力主要通過地形測量、計算機與測量繪圖、數字測圖和地籍調查與測量等課程來培養;GPS測量能力主要通過大地測量和GPS測量技術等課程來培養;變形監測能力主要通過大地測量和工程測量等課程來培養;建筑施工測量能力和道路施工測量能力主要通過工程測量和建筑與道路工程等課程來培養;水利電力測量能力主要通過工程測量、工程地質分析與應用和VB程序設計等課程來培養;攝影測量與遙感內業處理能力主要通過攝影測量、遙感數字圖像處理、地理信息系統技術應用等課程來培養。
圖1 學習領域專業課程體系構建圖
四、課程學習情境和教學內容設計
(一)基礎學習領域的課程設計
根據地籍測繪與土地管理信息技術專業各學習領域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充分考慮學生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基礎課程保持一定的系統性和連續性。專業建設團隊的老師與學院基礎部的老師一起設計和開發了測量數學、計算機基礎與應用、英語(測繪)、體育訓練、應用文寫作等五門基礎課程。選擇問題、任務、項目為載體,設計學習情境;在教學內容的編排上,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由淺入深的安排工作任務。工作任務的安排整體上采用由淺入深的編排模式。
(二)專業領域課程設計
按照測繪工程項目的工作過程,并遵循教學的認知規律和職業成長規律設計學習領域,與企業專家一起,設計開發了地形測量、程序計算器使用等十余門專業課程,學習領域的專業課程按從易至難進行劃分。根據學習領域的專業課程,選擇測量對象、工程測量項目、工作任務、測量項目算例、地籍圖類型、過程等為載體,設計學習情境;在教學內容的編排上,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由淺入深的安排工作任務。工作任務的安排整體上采用由淺入深的編排模式。
(三)專業實踐課程的教學設計
根據培養地籍測繪與土地管理信息技術專業學生單項職業能力的要求,系統的設計了十幾門專業課程的課內實訓項目,同時設計了《地形測量》等九門專業課程對應的專業實踐課程。為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設計了單項實訓、綜合實習、頂崗實習等實踐課程。
五、課程體系教學實施的建議
(一)圍繞培養學生完成項目的能力組織教學。教學計劃圍繞培養學生具有完成測繪“8大測繪工程項目”的能力來實施教學,即實施項目導向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學生完成測繪“8大測繪工程項目”的能力主要有兩種途徑,一是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直接完成生產單位的真實測繪工程項目。通過與川渝兩地測繪生產企業合作,引入企業真實測繪工程項目,在教學安排上,實行項目理論教學和項目實踐教學相結合,師生共同完成測繪工程項目,使學生在真實的測繪工作環境和明確的工作責任中,以企業“員工”的身份,完成真實測繪產品的生產。二是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按照完成一個測繪工程項目的流程來組織教學。
(二)一體化教學。在課堂教學方法上盡量實施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三)實施過程考核。在教學過程中,實施過程考核,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機制。考核方式側重實踐動手能力的考核,考核學生完成實際測繪工程項目的能力,從而保證“項目導向”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
(四)學生100%參與測繪工程項目。地籍測繪與土地管理信息技術專業的學生一進校就上專業課程,學生在校學習專業課程的時間長,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參與完成實際測繪工程項目;專業課教學在時間安排上相對集中,不同的專業課程分別集中在上下半學期完成,這樣有利于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的實施,一旦有測繪對外技術服務項目,方便臨時調整教學計劃,實現學生參與完成實際測繪工程項目的比例達100%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李天和.澳大利亞TAFE教育對工程測量技術專業建設的啟示[J].科學咨詢,2009,(5):86—87.
關鍵詞:基礎測繪促進 中牟縣 土地管理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程度不斷加快,加之鄭汴城市快速通道的開通,土地為中牟的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然而中牟縣耕地保護形勢也越來越嚴峻。今后一段時期,上述矛盾將繼續加重,因此,科學、合理、持續利用好資源,特別是加強土地資源的利用管理,解決人口、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問題是擺在我們面前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
一、 基礎測繪的主要內容及服務功能。
隨著土地管理工作范圍和領域的拓展及延伸,急需建立一套科學、規范的土地管理行政管理體系,利用現代技術強化宏觀管理,實現科學決策。由于基礎測繪與土地管理是服務與被服務、保障與被保障的關系,如果進一步把基礎測繪與土地管理工作緊密結合,充分利用基礎測繪的技術、成果等優勢,不僅能為土地管理提供服務和保障,也能更大范圍地發揮基礎測繪的作用。
(一)基礎測繪的主要內容
1、建立經縣級人民政府批準的基礎平面控制網、高程控制網和空間定位網及加密和復測。
2、對縣級1:500、1:1000、1:2000基本比例尺土地利用現狀圖的測制和更新。
3、本區域性基礎地理信息系統的建立和更新。
4、根據基礎地理信息更新周期,對前述項目的內容進行復測或者更新。
5、其他基礎測繪項目。
(二)基礎測繪的服務功能
1、可以為土地利用規劃提供服務。
2008年建成的第二次土地調查數據庫,在我縣土地總體規劃中作為規劃底圖,為土地總體規劃的順利實施起到了關鍵作用。
2、可以為土地利用管理及項目報批提供服務。
我縣土地利用項目報批從2010年已經啟用了第二次土地調查數據庫。為土地報批提供了更加詳細準確的土地報批數據。
3、可以為土地監測調控提供服務。
4、可以為電子政務建設提供服務。
二、土地管理對基礎測繪的需求分析。
土地管理的基礎工作是如何準確地測量土地面積,繪制土地利用現狀圖,建立地籍資料,形成數據庫?;A測繪作為前期性、基礎性工作,能夠為土地管理提供詳實、準確的基礎數據和基礎圖件。土地管理對基礎測繪的需求主要體現在地籍管理、土地報批、土地利用現狀變更調查等方面:
(一)地籍管理需求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的基礎,地籍測量是地籍管理的主要組成部分。地籍測量是為獲取和表達地籍信息所進行的測繪工作,其基本內容是測定土地及其附著物的位置、權屬界線、類型、面積等。它具有提供計稅依據、產權管理依據以及用戶需要的地塊信息等功能,而且地籍信息系統還是多種信息系統的空間定位系統。
(二)土地利用現狀變更調查需求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勢必會造成土地利用狀況的改變,為保持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的現勢性,必須選擇快捷有效的方式來更新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以實現真正意義上對土地資源的動態監測與管理。為此我們需要用現代測繪科學技術來發現和提取土地變化信息,以滿足土地利用數據建設的需要。
(三)耕地保護工作需求
為了落實這一要求,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借助基礎測繪成果先后完成了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開發整理規劃等相關規劃的編制,開展耕地數量質量、耕地后備資源普查等專項工作。
三、 基礎測繪對于土地管理的促進作用。
基礎測繪的快速發展,使得基礎地理信息資源不斷豐富,為土地管理信息系統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土地管理信息系統是信息技術在土地管理應用領域的最高形式,它向國土資源管理提供定性、定量、定位以及可視化的工作條件,不僅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土地管理辦公的效率,而且可以為全方位地考慮土地問題的方方面面,為科學決策提供基礎信息,有效地提供土地管理工作質量。
四、中牟縣基礎測繪工作已經成為土地管理工作飛躍發展的瓶頸。
中牟縣基本比例尺現狀圖測繪起步較晚,1998年中牟縣城區才有了1:1000現狀圖;1998年中牟縣建成了1:1萬的土地利用現狀圖。在隨后幾年的時間中,中牟縣現狀圖的測繪和更新一直緊跟城市發展和建設的步伐,較好地滿足了經濟建設和城市發展的需求。但由于對基礎測繪工作缺乏一個統一的規劃和管理,不能及時對土地變化情況進行更新,致使土地信息更新跟不上土地管理工作發展的步伐。
五、把土地管理和基礎測繪有機結合起來,加快基礎測繪實施,促進中牟縣土地管理快速發展。
為了改變中牟縣基礎測繪成果現勢性較差的現狀,明確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基礎測繪的目標和任務,發揮基礎測繪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保障作用,中牟縣國土資源局本著統籌規劃、保證重點、滿足急需、分步實施的原則,現已基本建成1:1000的城鎮土地利用現狀圖及1:1萬的農村土地利用現狀圖。
(一)空間基準體系建設,為土地信息獲取提供了技術保障
2008年建設并啟動的中牟縣CORS系統,在中牟縣建立1個固定基準站,并輔以高精度的大地水準面,建成高精度、高效率、高覆蓋率的網絡GPS系統。通過數據通信網絡,可24小時、連續地向各類需要測量和導航的用戶提供厘米級的定位精度的信號。
(二)建立基本比例尺的土地利用現狀圖、地籍圖的測制與更新體制
目前,雖二次調查數據庫已建成,但其他地籍圖件卻內容陳舊、現勢性差是土地管理工作中存在且又刻不容緩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因此,必須根據二次調查數據庫將土地部門其他圖件及時更新。
在土地管理過程中,充分利用地籍測量與地籍年度變更的工作成果是提高基礎測繪成果現勢性的有效方法。
(三)建立中牟縣基礎地理信息系統,提高土地管理工作效率
根據中牟縣發展的需要,建設中牟縣基礎地理信息管理系統分三步走,首先,選擇基礎平臺,二次調查農村部分采用mapgis軟件作為基礎平臺建成了中牟縣1:1萬土地利用數據庫,城鎮部分采用蒼穹軟件建成1:1000的土地利用現狀圖,下一步就要加入地形地貌,并進行二次開發,建立各種子系統,如數據采集、管理和數據轉換系統、基礎現狀信息和基礎空間數據管理、應用與數據更新系統、地名庫管理與應用系統、控制測量成果管理系統等。其次,建立中牟縣1:1000以下的城市空間數據庫、元數據庫,初步建立基礎地理信息管理系統。最后,推進信息化測繪體系建設,建立中牟縣基礎地理數據政策法規與標準體系,開展應用服務。
利用GIS的空間分析功能,進行數據增值服務。例如:通過以不同時期的地理空間基礎數據和正射影像圖為數據核心,結合土地利用詳查圖,可進行國土資源動態監測,為科學規劃和管理提供決策依據;通過數字高程模型、數字正射影像圖、數字線劃圖為數據核心,結合人口經濟、土地利用等專題數據,運用生態學理論和方法以及3S技術,可更好地分析耕地分布現狀,提出社會經濟與生態合理退耕還林規劃方案,增強退耕還林規劃的可操作性。
(四)加強測繪隊伍建設
當前因為編制的限制,測繪隊伍普遍存在人員少、技術人員緊缺的現象,有不少業務人員對政策業務還不夠熟悉,以致引起土地權屬、面積的爭議、行政復議訴訟等。這需要加強宣傳,學習政策法規,并通過培訓提高測繪人員的政策和業務水平。
摘 要:地籍測量是地籍信息系統的前期工作, 地籍測量的好壞直接牽涉到地籍信息系統的質量, 因此對地籍測量過程中的有關問題進行討論是十分必要的。在地籍測量中需要進行野外權屬調查、地籍測量、地籍產品質量檢驗、地籍圖數據錄入和建庫等工作過程, 各個環節的質量將直接影響到地籍信息系統的最終質量。本文從地籍測量的概念、測量內容和測量中應該注意的問題等幾個方面入手,剖析了開展地籍測量的問題。
關鍵字:地形測量;地籍測量;權屬調查;
一、地籍測量的概念。地籍測量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礎,它是以地籍調查為依據,以測量技術為手段,從控制到碎部,精確測出各類土地的位置與大小、境界、權屬界址點的坐標與宗地面積以及地籍圖,以滿足土地管理部門以及其它國民經濟建設部門的需要。為滿足地籍管理的需要,在土地權屬調查的基礎上,借助儀器,以科學方法,在一定區域內,測量每宗土地的權屬界線、位置、形狀及地類等,并計算其面積,繪制地籍圖,為土地登記提供依據而進行的專業測繪工作。它是土地管理的技術基礎。要求分級布網、逐級控制,遵循“從整體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則。
二、地籍測量內容。1、根據地塊權屬調查結果確定地塊邊界后,參照表10-2設置界址點標志。2、界址點標志設置后,按照下述“二”中的測量方法進行地籍要素測量。3、測量內容:包括區劃、權屬、地類、地形四要素的所有面、線和點狀對象,外加等高線和高程注記點。
三、地籍測量的特點。地籍測量與基礎測繪和專業測量有著明顯不同,其本質的不同表現在凡涉及土地及其附著物的權利的測量都可視為地籍測量,具體表現如下:
(1)地籍測量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確、可靠的地理參考系統。地籍測量是一項基礎性的具有政府行為的測繪工作?,F階段我國進行的地籍測量工作的根本的目的是國家為保護土地、合理利用土地及保護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權益,而且借助現代先進的測繪技術為地籍提供了一個大眾都能接受的具有法律意義的地理參考系統。
(2)地籍測量是在地籍調查的基礎上進行的。地籍測量具有勘驗取證的法律特征。無論是產權的初始登記,還是變更登記或他項權利登記,在對土地權利的審查、確認、處分過程中,地籍測量所做的工作就是利用測量技術手段對權屬主提出的權利申請進行現場的勘查、驗證,為土地權利的法律認定提供準確、可靠的物權證明材料。
(3)地籍測量的技術標準必須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地籍測量技術和方法是對當今測繪技術和方法的應用集成。地籍測量技術是普通測量、數字測量、攝影測量與遙感、面積測算、誤差理論和平差、大地測量、空間定位技術等技術的集成式應用。根據土地管理和房地產管理對圖形、數據和表冊的綜合要求組合不同的測繪技術和方法。
(4)從事地籍測量的技術人員應有豐富的土地管理知識。地籍測量工作從組織到實施都非常嚴密,它要求測繪技術人員要與地籍調查人員密切配合,細致認真地作業。
四、地形測量與地籍測量有何區別。
地形測量:指的是測繪地形圖的作業。即對地球表面的地物、地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置和高程進行測定,并按一定比例縮小,用符號和注記繪制成地形圖的工作。地形圖的測繪基本上采用航空攝影測量方法,利用航空像片主要在室內測圖。但面積較小的或者工程建設需要的地形圖,采用平板儀測量方法,在野外進行測圖。
地籍測量:是以地籍調查為依據,以測量技術為手段,從控制到碎部,精確測出各類土地的位置與大小、境界、權屬界址點的坐標與宗地面積以及地籍圖,以滿足土地管理部門以及其它國民經濟建設部門的需要。為滿足地籍管理的需要,在土地權屬調查的基礎上,借助儀器,以科學方法,在一定區域內,測量每宗土地的權屬界線、位置、形狀及地類等,并計算其面積,繪制地籍圖,為土地登記提供依據而進行的專業測繪工作。
五、地籍測量方法及精度要求。測量方法:原則上采用數字地面測量,即使用全站儀或其他解析型地面測量儀器,配合棱鏡,實地測量測站至待測碎部點的方向、距離和高差,同時輸入待測點圖式編號及其相關點的連接碼,并采集待測對象的主要屬性數據。
精度要求:地物(貌)點測定精度
①地物(貌)點分:地物(貌)按點位精度要求分為三類:
A、類地物點。又稱主要地物點,指主干街巷或支巷的拐點和巷側建筑物的明顯角點B、類地物點。又稱次要地物點,主要指設站施測困難的城鎮明顯建筑物角點和村莊內明顯建筑物角點。C、類物(貌)點。除上述兩類地物點的其他地物(貌)點,主要指無法準確定位的地物(貌)點。
②平面精度。地物(貌)點相對于鄰近圖根點的點位中誤差,應不超出表1(表略)的對應規定范圍。同類鄰近地物(貌)點間的距離中誤差應不超出表2的對應規定范圍。森林隱蔽等特殊困難地區可按表7.1規定值方寬50%。表1地物(貌)點平面點位中誤差(厘米)
③高程精度。地物(貌點)高程精度按表2(表略)等高線間內插點高程中誤差要求。表2 等高線間內插點的高程中誤
六、關于地形測量與地籍測量的比較
1.要素。地籍測量重點在權屬要素(包括權屬界線及與之有關地物要素),對于常規地形測量所要求的高程點、等高線、管線等地貌要素無強制要求。地形測量除不表示權屬界線、地籍編號等要素外,原則上對地表的所有地物、地貌均應予以表示,可以根據比例尺及用戶要求對其取舍。
2.方法。目前的全野外數字成圖手段可應用于地形測量、地籍測量。地籍測量因對地貌、管線等要素不做要求,野外碎部采集及內業編輯成圖工作量大大減少,但后續的宗地圖制作、入庫工作的工作量非常大,并且因為入庫而對圖形的拓撲關系要求很嚴格,體現在地籍圖編輯上就要求嚴格的做好點、線、面的編輯與檢查。
地形測量因為為全要素測量成圖,野外采集與內業編輯比較繁瑣。但是地形測量到編輯成圖為止,基本沒什么后續工作(除非建立數據庫)。因此,如果在地籍測量的基礎上進行地形圖的成圖,首先刪除地籍權屬界線、注記,然后進行地形要素的補測,這一步是主要工作量所在(需補測線桿、檢修井、高程點、交通附屬設施等等)。
3.精度。地籍圖的精度優于地形圖。如果先測制地形圖,必須兼顧地籍圖精度要求;如果先進行地籍測量,在補測成地形圖,已測要素的精度完全可以保證。
[關鍵詞]數字化測繪技術在城鎮地籍測量中的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P2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13-0400-01
隨著我國城鎮一體化建設的不斷加快,土地管理工作越來越重要。地籍測量工作作為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掌握城鎮土地的屬性、面積、位置、經濟價值等信息,便于有效地建立健全全國土地管理系統。地籍測量主要包含權屬調查和地籍測量兩個方面的內容。權屬調查主要是根據地籍的實際情況,查清各個地籍的使用者、位置、行政歸屬、使用權依據等相關信息。地籍測量工作主要包含城鎮下去的平面控制測量、地籍碎步測量、面積量算匯總等。
1 土地權屬調查
在土地管理中,土地權屬調查是其中的重要組成,主要是確定土地的歸屬問題,有助于明確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的歸屬,確權的主要依據是有效的權源證件,點差的方式主要是通過實地勘察、權益認定等方式,從而有效地了解土地的權屬是屬于國有土地使用權,還是集體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如此來確定土地的權益歸屬[1]。這種土地權屬調查結果是形成一份詳細的宗地調查報告,為地籍勘丈提供合法、有效、可靠的依據。土地權屬調查工作主要有以下幾點組成:首先,應該做好土地調查的準備工作,使得各方面工作能夠有效進行。要做好土地管理的宣傳工作,組織員工學習相應的法律法規,制定相應的生產計劃,有效地收集權屬材料,保證土地權屬調查工作有效的進行。其次,應該做好行政區,街道、街坊等劃分工作,可以根據實際需求,制定相應的編碼,便于有效地進行數據統計,保證各個土地權屬的相關信息更加明確和仔細。行政區的劃分可以以2為數字表示。街道的劃分可以以行政管轄界限作為依據,采用3位數字作為流水編號。街坊的劃分注重以標志物作為典型特征,編碼可以采用3位數字進行表示。宗地編號應該以4位數進行表示,屬于街坊之中。地籍號的編制組成便是區代碼-街道代碼-街坊代碼-宗地代碼,例如030030010021。再次,要充分認識到土地權屬調查的實際目的,主要是確權、宗地劃分、標定權屬界線等。在對國有土地使用權、集體土地所有權進行土地權屬調查工作的時候,在調查之前應該向有關單位下發土地權屬調查與測量通知書和指界通知書,同時在調查的過程中,還應該認真填寫權屬調查表、地籍調查表等相關資料,并在雙方沒有爭議的情況下,簽字蓋章。在確權之后,應該設定相應的界址標志,要求標志必須鮮明、準確[2]。最后,相關測繪人員在進行完權屬調查工作的時候,應該及r對相關資料進行整理、檢查、分類等相關工作,以宗地作為單位,將宗地原登記發證資料的復印件、法人證明材料、權屬來源證明材料原件或復印件、指界委托書、法人代表證明及身份證復印件、權屬調查表等相關資料整理清楚,并將相應的信息輸入計算機中,形成相應的電子檔案,便于有效的管理。
2 地籍測量
數字化地籍測量是指運用現代化的數字設備采集地籍的相關數據,并將相關數據輸送到計算機中,在使用相應的軟件加以處理,從而輸出相應的地籍圖件和表冊,從而有效地掌握地籍測量的相關數據。其操作流程如圖1。
2.1 控制測量
控制測量采用的是全球定位系統,這種系統主要是由三臺OPCON公司生產的GP -SX1 GPS接收機和隨機數據處理軟件TGPS -1TN組成,定位方式為快速靜態定位,并根據實際情況設定相應的起算點,便于使用動態的GPS、全站儀進行界址點和碎步點測量,一般而言,點位主要選在高層建筑和主干道路旁,要求點位周圍的15度仰角處沒有相應的障礙物、沒有反射無線電波,同時點位應該距離功率電臺、微波中繼站等較遠,所有點位應該牢固可靠,便于長期保存和使用。
2.2 碎步測量
碎步測量主要是采用GPS、全站儀兩者配合的形式進行草圖測圖,并將其中的關鍵部分標在繪制草圖上,所繪制的草圖必須要清晰、明確,繪制的比例尺不能太小,要將地物之間的關系充分地表現出來,尤其是點號和邊長注記[3]。如此,才能保證內業工作的有序進行。界址點和碎步點主要有三種類型:第一種類型主要是指界址點和碎步點處于比較開闊地或者位于比較高的建筑頂端上,這種界址點一般運用PTK接收機加以測量(占比為70%)。第二種類型是指界址點和碎步點處于相對較高的建筑層次中,但是沒有到達頂端,一般是運用全站儀加以測量(占比25%)。第三種是界址點和碎步點處于比較隱蔽的地方,需要借助相應的幾何關系加以確定,一般應用RDCIS(瑞得地籍信息系統)軟件的繪圖功能或CASS40成圖軟件加以解析(占比為5%)。然后進行邊長勘丈并繪制宗地草圖。
2.3 內業數據處理
針對收集而來的相關數據,應該在當天及時運用計算機進行數據處理,通過相應的編輯起使數據轉換為*.dat格式,然后再運用CASS5. 0成圖軟件展繪碎部測點,同時根據相應的草圖和編碼編織成初圖,便于檢查所采集數據的完整性和正確性,為成圖做好準備。
2.4 圖像編輯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統建立
根據草圖、地籍調查表等相關信息,運用計算機進行相應的檢查,以防出現漏測情況、測量不當的情況并加以及時修正,而后運用計算機自動生成界址線、注記本宗地相鄰界址點間距離,打印初步地籍圖。利用RDCIS軟件編制*.EBF文件和*.EBP文件,調用軟件的“用交換文件生成圖形”的功能來生地籍圖。然后,根據成圖和相關資料,形成地籍管理信息系統,便于查詢和使用。
3 結語
與傳統測繪技術相比,數字化測繪技術具有工作效率高、時間比較短、投資比較少、勞動強度比較低、精度比較高、便于修改等優點,在地籍測繪中有著重要作用。運用數字化測繪技術對地籍進行測繪,并按照1:500比例尺繪制成相應的地籍圖,便于有效地掌握、運用和管理地籍相關信息。
參考文獻
[1] 靳海亮,吳慶忠,金繼讀.數字化測繪技術在城鎮地籍測量中的應用[J].現代測繪,2013,0624-26.
1城市建設中地形圖測量和地籍測量概述
地形測量主要是對地球表面的地物、地貌,通過水平投影位置及高程等進行測量,同時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適當的縮小,然后使用符號及注記繪制成圖的一項工作。大面積地圖的測繪基本上是使用航空攝影測量方式,面積較小或專用的一項工程建設地形通常使用聚脂薄膜或白紙裱糊的測圖板進行測繪。地籍圖主要應用在土地管理上,通過地籍測量能夠為土地管理提供所需的地理信息及使用信息。在地籍圖上的地形和地物要素屬于權屬界線、地類界線的主要依據,對此,地籍圖上的地形、地物均需要進行詳細的展示,尤其是和權屬界線、地類界線有關的內容。
2城市建設中地形圖測量和地籍測量相同點
地形圖測量和地籍測量過程中都涉及到地圖測繪技術,因此,他們有一定的共性。2.1遵循測量學的基礎理論。對地形圖和地籍進行測量過程中,均是以一定的測量學基礎理論及操作技術方法進行的。使用不同測量儀器,對地形中各項指標進行測量,根據測量結果明確界面或相應地物特征等所在平面位置。2.2遵循測圖基本原則。對地形實施地形圖測量工作或者對一定區域實施地籍測量,在這一過程中,要采用“先整體后局部,先高精度再低精度”的測量方式。2.3選用圖幅方法和編號相同。具體地形圖測量或具體的地籍測量工作實施過程中,其中圖幅分幅采用網絡坐標矩形或正方形分幅法進行。其中的圖幅編號主要是使用一定坐標對其進行編碼,需要注意的是,在編碼過程中需要將縱坐標放在前面,將橫坐標放在后邊,中間使用短線連接。
3地形圖測量和地籍測量在城市建設中的不同應用
3.1測圖目的。地形圖測量能夠通過客觀方式反映地表上的地物、地貌景觀,一般在城市規劃、城市建筑設計和工程施工等領域使用,應用范圍十分廣泛。地籍測量主要是將權屬管理作為測量目的,經常被應用在地籍管理和土地登記中,因此地籍測量的范圍相對狹窄。3.2測圖要素選擇。地形圖測量可以對不同地面上所有地物、地貌要素等進行表示,例如地面上的河流、山脈、道路、居民點、地面高低起伏等,測量較為詳細。地籍測量主要包括地籍界點、界址線、權屬關系、地籍號、地類號、土地用途、土地面積等與土地管理有關的內容,有很強的專業性和側重點。在地籍圖上,所表示的內容比較少,不要求對地貌進行反應。雖然地籍圖上存在著一些地理要素及社會要素,但是這些內容是通過環境要素的形式表現出來的,主要作用是在城市建設過程中進行定位和襯托。圖1為某區域地形圖,圖中點所表示的是當地的丘陵。3.3圖上表示內容。地形圖測量過程重視對地表上的地物、地貌景觀等做出客觀反映,具體又專業的內容留出專門位置供用戶填寫。地籍圖測量主要考慮的是權屬、土地用途等內容,而其圖上所顯示的是地表上人們看不到的或者無法直接測量的內容。因此,地籍圖測量所反應的內容較為充分。相關技術人員在進行地形圖測量過程中,主要結合我國測繪局所指定的《1∶500、1∶1000、1∶2000比例尺(地形測量規范)》,同時根據規定的圖示符號進行測量。對地籍圖進行地形測繪過程中,需要將代表地基信息的主要內容用平面圖進行展示,具體測繪工作結合1993年我國相關部門制定的《城鎮地籍調查規程》中規定的內容。此外,地籍圖的測量有專門的地籍圖圖式。3.4測量方式。地形圖測量可以使用視距測量、平面儀測圖方式對相應區域中的地物、地貌等進行測量。地籍測量使用測距儀、經緯儀或全站儀或它們之間相互配合進行測量,使用測速儀對界址點和地物特點等進行測量。3.5測圖程序。地形圖測繪不存在限制或約束。但是,地籍圖測繪根據相應測繪程序,一定要先對土地權屬進行調查,也就是說,進行地籍圖測繪是將權屬調查作為先導性工作,同時將權屬調查作為基礎性內容。沒進行權屬調查,就不能實施地籍圖測量。3.6工作量。進行地形測繪過程中,其核心內容是宗地的位置、形狀和大小以及利用現狀,其能夠反映宗地權屬范圍以及界址點坐標等內容。此外,地籍圖較高的精度要求促使對成圖作業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地籍測量和地形測繪進行比較,地形圖的測繪工作量更大。
4地形圖測量和地籍測量應注意的問題
結合校核后,宗地勘丈數據進行地籍圖的編繪,可以使成圖周期縮短,充分滿足土地管理需要,最終降低成本費用。道路、房屋和水面界限、各類墻柵等是城市的界標物,輕度點位坐標相對良好,具體地籍測量工作實施過程中,會將這些坐標當做需要的數據。為了能夠比較清晰地展示地基要素,同時清楚地表示出相應位置特點,地籍圖一定要以眾多地物要素作為依托。為了保證成圖精度較好,利用現勢性好和精度高的相同大比例尺,也可以選擇從圖上找出或者套繪出一定的地物信息,對這些信息進行校對后,還可以選擇相同影像圖當做地圖使用。對此,在相應的建制鎮、村莊地籍測量等方面,使用地形圖對中大比例尺地形圖進行編繪,這一技術具有較為廣泛的應用前景。
5結語
總之,進行地形圖測繪和地籍測量過程中,相應技術人員要結合工作實際需要,對兩者進行靈活選擇,促使地形圖測量和地籍測量技術的優勢在城市建設中得到充分發揮,為城市建設提供精準的測量信息。
作者:王亞甫 單位:貴州黔美測繪工程院
參考文獻:
[1]張保鋼,楊伯鋼.CH/T9025-2014《城市建設工程竣工測量成果更新地形圖數據技術規程》標準解讀[J].測繪標準化,2015(2):46-48.
[2]張保鋼,楊伯鋼.《CH/T6001-2014城市建設工程竣工測量成果規范》的編制特點[J].北京測繪,2015(4):56-58.
[3]朱志愿,趙偉.淺談GPS-RTK技術在城市建設中的推廣與應用[J].現代物業(上旬刊),2012(2):23-24.
[關鍵詞]地籍測量;方法;問題;措施;新技術
中圖分類號:P2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15-0367-01
當前,地籍測量工作任務十分繁重,如何以科學的地籍測量方法、利用現代土地測量技術快速準確的對快速變化的城市土地權屬界線等進行測量成為了現代地籍測量部門的首要問題。隨著計算機技術及航空航天影像技術的快速發展,新技術在地籍測量的應用不斷增加,這也為地籍測量工作帶來了便捷的方法,為保障國家利益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一、地籍測量的現代特點
地籍測量的特點主要表現在:
(一)地籍測量是一項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職能的具有法律意義和行政性技術的基礎性測繪工作;
(二)為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提供了精確、苛靠的具有法律意義的地理參考系統;
(三)地籍測量是在地籍調查的基礎上進行的,其測量成果根據的管理要求提供不同形式的圖、數、冊等資料;
(四)地籍測量具有勘驗取證的法律特征;
(五)地籍測量的技術標準必須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
(六)地籍測量工作具有非常強的現勢性;
(七)地籍測量技術和方法是對當今測繪技術和方法的應用集成。
(八)從事地籍測量的技術人員應有豐富的土地管理知識。
二、地籍信息系統的實現目標
(一)海量地籍信息的管理
地籍信息與其他地理信息相比,除具有相當的空間數據工作量(融合了柵格、矢量、圖像和屬性數據)外,其屬性數據量、數據結構復雜性和現勢性遠遠超出一般的地理信息數據庫。因此,地籍信息系統最基本的目標就是用信息化手段來管理結構復雜、現勢性強、數據巨大的地籍信息,克服手工管理不到位、效率低的缺點,并且把“死”數據變成了“活”數據,從而提高地籍信息的管理效率、使用效率和變更速度,為土地管理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實現辦公自動化
地籍信息的另一個特點是日常地籍管理業務和相關的土地管理業務隨時都會發生新的信息產生和已有信息會快速發生變更的情況,即新登記產權和變更產權。所以地籍信息系統也是一個地籍管理業務系統,即以前用手工完成的地籍調查、房地產登記、地籍資料的歸檔查閱等日常工作,現在都可以交給計算機來處理,從而大大提高地籍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提供地籍信息服務
任何一個地籍信息系統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把信
息提供給本部門及相關部門使用并進行社會化服務,即系統具有多用途性。地籍信息系統首先是滿足地籍數據查詢、統計、更新和分析,還應給城市規劃、建設用地管理、產權登記、土地稅費的使用征收提供豐富的基礎數據,給社會和政府提供決策數據。土地管理內部和政府決策的地籍信息服務可直接由地籍信息系統的相關功能提供,而社會化服務則要通過調查、利用數據挖掘技術,建立專門的地籍社會化服務數據庫來實現。
三、現代地籍測量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地籍管理要求土地信息可靠,能滿足一定的精度指標。所以,地籍測量當然就應有完整的測量原則像其他測量工作一樣,地籍測量也遵循一般的測量原則,即先控制后碎部、從高級到低級、從整體到局部的原則。
(一)GPS應用技術的推廣使用
GPS(全球定位系統)是一種高精度、全天候和全球性的無線電導航、定位與授時的多功能系統。整個系統由空間衛星、地面控制站和用戶接收機三部分組成。GPS接收機通過實時接收空間衛星發送的導航定位信息,解算接收機所在空間位置,實現米級、分米級及至厘米級和毫米級的定位。GPS為實時、實地、高精度地獲取土地利用和地籍管理基礎數據提供了一種快速、便捷的技術手段。
(二)GIS在地籍、地形測量中的運用
目前GIS正向著數據標準化、平臺網絡化、數據多維化、系統集成化、系統智能化和應用社會化的方向發展。互操作地理信息系統是GIS系統集成的平臺,它實現異構環境下多個地理信息系統及其應用系統之間的通訊協作。
(三)在計算機軟件和硬件支持下,采集、存儲、管理、分析和描述整個或部分地球表面與空間及地面分布有關數據的空間信息系統
(四)RTK技術在地籍測量中的應用
地籍和測量中應用RTK技術測定每一宗土地的權屬界址點以及測繪地籍圖,同上述測繪地形圖一樣,能實時測定有關界址點及一些地物點的位置并能達到要求的厘米級精度。將GPS獲得的數據處理后直接錄入GPS系統,可及時地精確地獲得地籍圖。但在影響GPS衛星信號接收的遮蔽地帶,應使用全站儀、測距儀、經緯儀等測量工具,采用解析法或圖解法進行細部測量。
在建設用地勘測定界測量中,RTK技術可實時地測定界樁位置,確定土地使用界限范圍、計算用地面積。
(五)CORS技術的應用
CORS技術進行測圖時,只需一人和一臺流動站,在要測的碎部點上呆上幾秒一鐘,在點位精度合乎要求的情況下,就可以把一個區域內的地形和地物點位測定后回到室內,由專業繪圖軟件進行內業處理就可以輸出所要求的地形、地籍圖。CORS技術測定點位不要求控制點和碎部點之間通視,僅需一人操作,便可完成測量工作,大大提高了測量的工作效率。
(六)RS應用技術RS(遙感)通常是
指利用飛機、飛船或衛星等載體(統稱遙感平臺)在距地物幾公里到幾百公里、甚至幾千公里的高空,通過裝載的光學、電子光學儀器等(統稱傳感器)接受地面物體反射或發射的電磁波信號,并以圖像膠片或數據載體記錄下來,傳送到地面接收站,經過加工處理開形成遙感影像圖(航片或衛片),結合地物的光譜特征來識別和解譯它們,從而獲得地物空間尺寸和屬性信息的一種技術。
(七)“3S”集成應用
可將GPS技術、RS技術和GlS技術取長補短,發揮各自的優勢,即可向用戶提供目標區域空間幾何數據、屬性數據等豐富的信息,又可動態監測目標區域的變化信息,通過綜合分析,為科學決策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技術手段?!?S”集成技術為實現國土資源管理“以圖管地”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撐,其在地籍測量工作中的不斷深入應用是國土資源管理發展的趨勢之一。
(八)計算機技術在地籍地形測量中的運用
MAPGIS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圖形和屬性之間的聯系緊密。圖形處理功能強大。在其上建立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統除了圖形處理能強大以外,還提供了一套符合土地系統的解析圖形編輯法及十分強大的歷史管理功能,解決了圖形與屬性數據歷史信息管理的難題。
結束語
伴隨著光電技術、GPS新技術(RTK和CORS)及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在測繪中的普遍應用,測繪的作業方式和應用領域也已發生了重大變化,傳統的作業方式已經不能完全適合測繪工作的需要。這就要求我們要刻苦學習測繪方面的新知識和新方法,為我國的測繪工作向數字化、信息化發展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胡伍生,高成發.GPS測量原理及其應用[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2] 顧孝烈,鮑峰,程效軍測量學[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6
關鍵詞:GPS;土地測量;應用
前言
GPS是以空中衛星為基礎的無線電導航系統。該系統能夠提供全天候、連續、實時、高精度的三維位置、三維速度和時間信息。利用GPS進行靜態定位或運動定位,可滿足多方面的需要。目前GPS 技術應用非常廣泛,在土地測繪、城鎮規劃、地球資源調查與管理、石油地質勘測等領域發揮著巨大作用。GPS以其速度快、精度高、效益好等優點,在土地測量領域應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尤其進行土地大面積的精確測量,應用GPS技術可以有效提高土地測量質量,為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和國民經濟健康發展服務。
1.GPS技術特點及優勢
GPS主要包括:空間部分―GPS衛星星座;地面監控部分;用戶設備部分―GPS 信號接收機。與傳統的測量系統比較,GPS系統具有以下顯著特點:(1)定位精度高。實踐表明,在300~1500m 精密工程定位中,與電磁波測距儀測定的邊長比較,其邊長誤差為0.5mm。(2)觀測時間短。在動態相對定位中,流動站在距離基準站15Km內,每站觀測僅需1~2s。(3)可提供三維坐標。經典的大地測量將平面與高程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別測量,而GPS系統可同時測定待測點的三維坐標,并達到四等水準的測量精度。(4)操作簡單,集成化程度高,測繪功能、數據處理能力強大,流動站利用內裝式軟件控制系統,無需人工干預便可自動實現多種測繪功能,減少了輔助測量工作,降低了人為誤差,保證了作業精度。隨著GPS接收機的不斷改進,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5) 全天候作業。GPS系統可以在24小時內的任何時間作業,不受氣候影響,特別適合露天測量作業。
2.GPS 技術在土地測量工作中的依據
在土地測量工作中,利用GPS 的定位、導航,通過地理位置的變化實現項目區實地和電子圖件的實時聯動,對項目現場地物的真實性和相關信息的準確性進行實時判斷,現場記錄或繪制調查成果。
GPS控制網的技術設計的依據是GPS測量規范(規程),它是國家測繪管理部門和行業部門所制定的技術標準和法規,目前GPS控制網設計依據的規范(規程)有:2001年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的國家標準《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1992年國家測繪局的測繪行業標準《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1998年建設部的行業標準《全球定位系統城市測量技術規程》;各部委根據本部門GPS工作的實際情況指定的其他GPS測量規程或細則。
3.GPS在土地測量中的應用
基于GPS在土地測量中的優勢,要認識到現代化、自動化、高精度化的GPS技術在土地測量乃至整個土地管理作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3.1 GPS技術在地籍測繪中的應用
地籍測量是專門研究建立土地信息檔案理論與技術方法的一門學科。地籍測繪成果是實施土地及建筑物產權管理的重要依據,當發生土地產權變更時,就要查閱地籍測繪資料和有關土地登記文件.核準土地權屬關系,根據土籍測繪成果和土地登記文件確認其權屬關系。地籍測繪是城市土地利用規劃的基礎,還能為建設用地和評定土地等級提供基礎資料。是各級人民政府對土地資源的規劃、開發、使用、保護和管理等所必需的基礎資料之一。GPS衛星定位新技術的迅速發展,給測繪工作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也對地籍測量工作,特別是地籍控制測量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應用GPS進行地籍控制測量,不要求通視,這樣避免了常規地籍控制工作點位選取的局限條件,并且GPS網狀結構對GPS 網精度的影響也很小。采用GPS布設控制網作業受時間、氣候等條件的影響較小,有利于按時、高效地完成控制網的布設;觀測時間短,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縮短作業時間,大量地減少了勞動強度;觀測過程和數據處理過程均是高度自動化。正是由于GPS 具有布點靈活、全天候、速度快、精度高等優點,才使GPS 技術在國內各省市的城鎮地籍控制測量中得以廣泛應用。利用GPS 技術進行地籍控制,沒有常規三角網(鎖)布設時要求近似等邊及精度估算偏低時應加測對角線或增設起始邊等繁鎖要求,只要使用的GPS 儀器精度與等級控制精度匹配,控制點位的選限符合GPS點位選取要求,那么所布設的GPS網精度就完全能夠滿足地籍規程要求。
3.2 GPS技術對地籍細部測量的影響
地籍調查規程要求地籍細部測量的精度為:城鎮街坊界址點及街坊內明顯的界址點間距允許誤差為10cm,城鎮街坊內部隱蔽界址點及村莊內部界址點允許誤差為15cm。利用GPS的RTK技術能滿足上述精度要求。
GPS技術進行地籍細部測量時人為因素的控制:影響GPS衛星信號的地域采用傳統方法進行地籍勘測,這樣有利于加快地籍細部測量進度;在地籍細部測量中,可以利用GPS定位技術的流動站放樣功能,在電子手簿上即時顯示流動站所在點與放樣線的方位、距離,僅需要單人背負流動站作業即可;注意GPS技術在地籍細部測量中的規范化操作。
3.3 GPS技術在土地勘測定界中的應用
土地勘測定界是根據土地征用、劃撥、出讓、農用地轉用、土地利用規劃及土地開發整理及復墾等等工作的需要,實地界定土地使用范圍、測定界址位置、調繪土地利用現狀、計算用地面積,以及為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用地審批和地籍管理提供科學、準確的基礎資料而進行的技術服務性工作。它是保證建設用地審批科學、合理、準確的手段。
在用地勘界中,使用GPS技術,可以把基準站架設到已做好的控制點上。利用已有控制點的成果,直接求取區域地方坐標轉換參數,這時只需背著流動站在電臺信號覆蓋的范圍內采集外業數據即可。對宗地面積大、地形復雜、權屬地類等界線較多的情況下采用GPS技術極大的方便了工作、降低了勞動強度、縮短了工作時間、提高了精度、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應用GPS技術最能發揮其作用的是線性工程用地勘界工作。如山區高速公路用地勘界中,地形地貌復雜,通視條件極差,野外作業條件十分艱苦。采用常規測量方法不僅費時費力,而且砍伐工作量大,很難開展工作。設計單位只提供D級GPS控制點。采用RTK技術可以不加密控制點,僅依據一定數量的基準控制點,便可以高精度并快速地進行高速公路用地邊界的放線和用地范圍內權屬地類等各種界線的采集。極大地縮短了工作時間、提高了勞動效率。
總結
伴隨著現代科學技術與經濟社會的日益發展,對新時期的土地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土地測量作為土地管理工作的關鍵,在整個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GPS作為當前應用較為廣泛的土地測量現代化技術,對其進行全方位的研究有著深遠的現實意義。只有不斷加強對GPS土地測量技術的研究力度,才能不斷推動土地測量和整個土地管理行業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