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3 09:48:3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工業物聯網技術培訓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互聯網;互聯網+;互聯網+技術應用;互聯網技術應用
1引言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人們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ヂ摼W作為新生代的科技產物,代表著新媒介技術的產生、發展和普及,正在逐步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水平?;ヂ摼W技術是以計算機軟件技術為基礎,計算機軟件的快速發展,直接帶動了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軟件的快速發展,計算機機軟件應用不斷地融入人們的生活過程中,使得互聯網技術完全進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如:電子商務行業的應用、教育教學行業的應用等人們具體生活的應用,標志著新的互聯網時代,即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相信未來幾年內人們的社會生活將會全面進入互聯網+時代。
2互聯網+技術發展
“互聯網+”是兩化融合的升級版,將互聯網作為當前信息化發展的核心特征,提取出來,并與工業,商業,金融業等服務業的全面融合。通俗來說,“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但這并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我們在互聯網+技術方面將不會斷地面臨著挑戰,接下來我們將對互聯網+技術所面臨的挑戰進行詳細分析。
2.1 互聯網+平臺下的移動互聯網融合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地提高,互網技術的不斷發展,移動互聯網技術將會成為今后互聯網+技術中不可或缺的技術。目前,移動互聯網技術主要面臨了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2.1.1 新型移動互聯網技術網絡需要更先進的理論和協議的支撐。傳統互聯網絡技術主要是以數據通信為目標,而在新型移動互聯網技術條件下,傳統的路由協議與理論無法勝任移動網絡數據傳輸的要求。
2.1.2 移動互聯網絡自身特點需要新的路由協議與理論。現代新型的移動互聯網技術,其接入方式、鏈路形式和通信應用模式等與傳統的固定網絡模式之間存豐較大差異。因此,移動互聯網絡自身特點需要新的路由協議與理論。
2.2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
“互聯網+” 代表一種新的社會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全社會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
互聯網最初只是由一些有共同愛好的技術專家設計開發,而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吸引了許多的非人員成為互聯網用戶主體,用戶群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使得地球儼然變化了地球村。此外,互聯網最初的研發只是為了方便科研團體或政府機構管理,而現在的互聯網已經在社會各領域得到普及。目前,互聯網更多與社會各行業相結合,形成了互聯網+時代,正在不斷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
3 互聯網+技術應用與分析
根據以上描述,我們看到互聯網技術在社會各領域的運用越來越廣泛,同時也面臨著相應的問題和挑戰。但是,總體來說,互聯網+時代儼然已經來到我們的身邊,其正在不斷地走進我們的生活當中,以下我們舉例來看下目前互聯網+技術已經運用到了什么樣的水平。
3.1 互聯網技術在電子商務中的運用
電子商務是在互聯網環境下,實現商戶與消費者網上購物、在線電子支付的商業運營模式。在電子環境下,消費者都可以實現電子選購、電子交易。如今的電子商業已經趨向成熟,其中在國內主要代表為淘寶、京東、當當等各大網絡電子商務平臺。人們通過各上電子商務平臺隨時隨地可以選購到自己喜好的商品,實現了不出門即可以消費購物,已經成為人們生活消費的重要方式。電子商務平臺的出現足以體現出互聯網+時代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質變。
3.2 互聯網+時代下的物聯網
物聯網的出現也是我們的社會進入互聯網+時代的一個重要標志。物聯網是把新一代IT 技術融入各行各業之中,具體地說,就是把感應器嵌入和裝備到各種物體中,將物聯網與現有的互聯網整合起來,實現人類社會與物理系統的信息交換。在這個整合的網絡當中,存在能力超級強大的中心計算機群,能夠對整合網絡內的人員、設備和基礎設施實現實時的監測、管理和控制。以此為基礎,人類能夠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管理生產和生活,從而達到“智慧”狀態,提高信息監測追蹤能力、資源利用率和生產力水平。從而使得人們對日常工作生活可以實現遠程控制、遠程管理。
3.3 互聯網+時代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不斷融合進人們的日常工作生活當中,標志著全新的互聯網+時代已經來臨。但是在現在的互聯網+環境中還存在著以下一些不足:
3.3.1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世界中相關的信息安全管理方面還存在著較大的問題,信息泄漏現在還比較普遍存在于互聯網世界中。這對于客戶的人身財產安全造成了相當大的影響。
3.3.2 隨便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技術人才緊缺情況還是存在,使得互聯網+平臺出現問題時無法得到及時處理。另外,人們的互聯網技術水平還有待普及提高,因此,需要更多的技術人員對社會群眾進行相關的技術培訓。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互聯網+技術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正在不斷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最為明顯的就是電子商務和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同時,互聯網技術也面臨了相關問題和挑戰,例如:互聯網技術的快速更新,信息安全的防護等。但是,不論如何都無法阻擋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相信未來幾年,社會將會完全進行互聯網+時代。
參考文獻:
【關鍵詞】 中職物聯網專業人才培養專業發展規劃
物聯網是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世界信息產業的第三次浪潮,物聯網具有巨大的產業發展空間和廣泛的應用需求;世界主要發達國家例如美國、日本等都從國家戰略高度來大力推動物聯網的發展,我國政府也高度重視物聯網的發展,把物聯網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來積極推動發展。本科及高職院校已經對物聯網行業的人才需求進行探索研究,而與此相關的中等職業教育尚未起步。本文將對中等職業教育培養一線的物聯網行業所需的技能型人才進行分析。
1 中職物聯網專業開設的必要性分析
1.1 物聯網行業前景及人才需求分析
(1)物聯網應用前景分析。在我國《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中,重點包括如下領域:智能交通(車聯網);智能物流(現代物流與智能倉儲);智能電網;智能醫療(公共衛生與遠程醫療/醫護管理與社區服務);智能工業(過程管理與自動化控制);智能農業(精細化農牧業/有機農業/食品安全/生態觀光農業/外向型都市農業);環境監控與災害預警;智能家居(樓宇自動化/現代物業管理);公共安全(信息安全管理);社會公共事業(弱勢群體管理);金融(電子商務)與服務業;智慧城市。分析以上每一個智能應用領域中,物聯網的發展是應用驅動的,滲透性很強,會滲透到經濟的各個領域,生活的方方面面。物聯網業務的另外一個特點是產業鏈長,涉及通信網絡、信息系統集成、自動控制多個領域,需要系統配合。正是因為如此,其帶動性強,會帶動微電子、軟件、信息技術的諸多領域發展。2009年12月,易觀國際《中國物聯網白皮書》,其中講到,無線傳感器網絡產業規模在未來兩年內將增長15倍,在2015年達到200億元市場規模。工信部的有關資料顯示,我國物聯網產業規模正在快速增長,國內市場對物聯網相關產品的需求增長明顯。物聯網將成為繼互聯網之后的又一高科技市場,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2)物聯網行業人才需求分析。山東省把“力爭用5年左右的時間,以構筑“智慧山東”為目標,初步將我省建設成為物聯網領域技術、產業、應用的先行省份,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弊鳛椤笆濉币巹澲屑毙鑼嵤┑囊患笫?。產業發展,人才先行。由于物聯網起步伊始,目前,我國從事該行業的人才極其缺少,為了在這個新興行業中爭得先機,許多企業和地方政府都在紛紛搶占物聯網人才資源。物聯網行業人才的巨大需求,與之相對應的是我國物聯網人才的稀缺,使得加強物聯網專業人才的培養工作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本科及高職類院校紛紛開設物聯網專業,但是通過調研發現,本科及高職院校培養目標多偏向于軟件及物聯網工程設計,培養出來的技術人員不情愿在一線進行工程施工、安裝調試及維護工作,國家教育部也認識到這個問題,在最新的中職專業標準中加入了新專業方向——通信網絡應用(物聯網應用方向)。因此,在中等職業教育范圍內,結合產業需求,對培養一線物聯網技能型人才進行探討,開設物聯網專業,切實為企業服務是非常必要的。
2 中職物聯網專業開設的可行性分析
中等職業教育以培養工作一線的技能型人才為目標??蛇m合于具體以下幾類崗位:感知層終端設備維護,物聯網項目實施,系統終端設備維護,3G、WiFi、GPRS等網絡線路設備維護,系統、信道測試維護等。下面以煙臺市技師學院為例對中職物聯網專業開設的可行性進行分析。
2.1 專業優勢突出,辦學成效顯著
煙臺市技師學院擬開設的物聯網專業是在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和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的基礎上開設的,該專業已成功培養畢業生數百人,歷屆學生在國家、省市兩級技能大賽中均取得過獎項。隨著學院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辦學規模不斷壯大,特別是對電子通信專業培養方向進行調整和優化,對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進行改革,使教學管理獨具特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為物聯網專業開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2.2 專兼結合的教學團隊
煙臺市技師學院注重教師隊伍的“雙師”結構,加強專兼結合的專業教學團隊建設。該專業現有專任教師17名,其中副高以上職稱占44%,中級職稱占49%;所有理論課教師均具有本科以上學歷;其中具有研究生學位的占38%。本專業現與煙臺富士康、東岳汽車、LG浪潮等校企合作、聯合辦學,并聘請多名行業、企業的工程師擔任兼職教師,這為本專業持續高效發展注入了旺盛的生命力。
教師團隊不僅擁有一體化教學能力,還有較強的科研能力。教師團隊主編或參編各類教材8種;共有兩項科研成果分獲全國職業教育協會優秀成果獎三等獎和入圍獎。近年來,有十幾人次獲得“山東省優秀教師”、“山東省職業技術培訓先進個人”、煙臺市“五一勞動獎章“、“煙臺市優秀教師”、“煙臺市技術能手”、“煙臺市新突擊手”等省市級榮譽稱號。
2.3 實訓條件優越
本專業是學院長遠規劃重點發展專業之一,近年來不斷增加設施設備的資金投入,以改善教學條件、提高教學質量?,F有教學儀器和實訓設備總值3000多萬元。擁有計算機網絡實驗室、電工電子技術實訓室、單片機應用實訓室、信號與系統實訓室、數字信號處理實訓室、傳感器檢測與應用實訓室、通信技術實訓室、物聯網技術基本技能實訓室、典型物聯網系統項目綜合訓練室。學院利用以上條件開發實訓項目,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突出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3 物聯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3.1 培養目標
培養具有高級技術工人所必須具備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思想與素質過硬,敬業意識強,具有創新精神和良好的職業道德;掌握本專業所應有的理論知識、實踐技能,具備從事物聯網相關產業的產品生產、技術服務、維護維修、產品推廣及營銷等工作崗位的相應能力的高級技能人才。
3.2 知識結構
(1)具備基本的科學文化素養,掌握必需的人文科學基礎知識;
(2)掌握計算機文化基礎及計算機基本操作知識;
(3)掌握機械制圖與電氣識圖知識;
(4)掌握電工電子基礎原理、物聯網技術基礎理論知識、物聯網傳感器、物聯網組網的基本知識;
(5)掌握物聯網項目裝配、調試、維修中應具備的基本操作技能;
(6)了解物聯網應用技術領域出現的新技術、新思想。
3.3 能力結構
具有積極的人生態度、健康的心理素質、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較扎實的文化基礎知識;具有獲取新知識、新技能的意識和能力,能適應不斷變化的職業社會;了解企業生產流程,遵守各項工藝規程,具有安全生產意識,重視環境保護,并能解決一般性專業問題。同時具有下列專業能力:
(1)能夠進行物聯網應用系統簡單集成測試;
(2)能夠進行物聯網傳感器安裝及調試;
(3)能夠進行物聯網無線組網安裝及調試;
(4)能夠進行物聯網系統日常運行維護;
(5)能夠對物聯網系統簡單故障進行診斷及排除;
(6)能夠實現物聯網系統的簡單升級調試。
3.4 主干課程
電子識圖與CAD、電路分析、電子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物聯網技術導論、通信原理、單片機原理與應用、數字信號處理技術、傳感器及檢測技術、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無線組網及其維護技術、Zigbee技術及應用、物聯網中間件技術等。
3.5 主要實踐環節
電工電子基本技能實訓、物聯網技術基本技能訓練、數字信號處理實訓、計算機網絡應用實訓、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綜合實訓、典型物聯網系統項目綜合訓練、頂崗實習等。
綜上所述,物聯網專業的人才培養,不僅需要本科和高職院校來培養工程設計、系統分析等高層次人才,而且需要中職院校來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不同層次的教育必須明確專業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合理設置課程,大力建設師資隊伍及實訓條件,這樣才能培養適合物聯網產業發展的多層次高素質人才,為地方經濟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江昆.高職院校物聯網專業建設方向與定位探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1.(3):223-224.
[2]《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
【關鍵詞】工程施工;信息管理;施工管理
工程施工信息作為施工中各項管理工作的基礎和依據,涉及到多環節、多渠道、多部門和多專業,為了使管理工作能夠正常有序的進行,必須獲得相關的及時、準確的信息,并對信息進行科學的管理,實現信息的功能和價值。傳統的信息管理工作主要依靠手工或機械式的方法,而這些方法已經無法處理現代社會來源廣泛、數量巨大、形式多樣的施工信息,當今工程施工信息管理隨著計算機、通信和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逐漸走向信息化管理,目前已經取得大量的研究成果并在工程施工實踐中廣泛應用。
一、工程施工信息管理概述
工程施工從原材料采購、施工,到最終工程建設的完成,涉及面廣、協助關系復雜,因此時刻會產生大量的數據和信息。工程施工的信息涉及到政府部門、業主、設計單位、施工承包單位、監理單位等各個部門,信息的來源包括工程施工項目內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內部信息即工程施工項目各個階段、各個環節、各參與單位所產生的總信息,如工程概況、設計文件、會議制度、施工成本、進度、質量、目標控制等各個方面的信息。外部信息包括國家相關的政策法規、市場物價指數、新技術、新材料、資金市場變化等信息。同時工程施工信息的形式多樣,包括可數字化的數據信息和文檔文件、圖片、圖紙資料等無法完全數字化的信息,如勘察、設計圖紙、合同、統計報表、指示、工作檢查等。
工程施工信息是施工過程中實施進度、成本、質量和目標控制的基礎和依據,沒有信息的支持,控制工作就無法正常有序的進行。由于施工活動涉及到多個部門,各部門之間的交流合作需要充分的信息作為支持,利用信息指導工程施工做出科學合理的決策。
工程施工信息管理是為了有效的開發、利用和控制協調施工信息,提高信息的正確性、精確性和實效性,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信息管理的各種活動,如利用感知與識別技術進行信息的獲取、通信與存取技術進行信息的傳遞、計算與智能技術進行信息的認知和再生、控制和顯示技術進行信息的執行等,實現施工信息的效用和價值。
二、 工程施工管理信息平臺
工程施工信息的復雜性和重要性對施工企業信息管理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計算機、互聯網、數據庫、地理信息系統等技術的飛速發展促使工程施工信息的管理逐漸走向現代化。下面具體介紹工程施工實踐中常用的基于數據庫的工程施工管理信息系統、以信息共享與協同工作為基礎的項目信息門戶和以空間建模與分析為特征的地理信息系統三種信息平臺。
(一)施工管理信息系統。施工管理信息系統(CMIS)是指借助電子計算機技術,收集、存儲、傳遞和處理所需要的施工信息,為施工組織設計、規劃和決策提供各種信息服務的計算機輔助管理系統。系統首先要建立其信息源,也稱中央數據庫,將整理好的基本公共數據如定額依據、資源單價和招標投標信息等和工程施工初始數據如預算數據、網絡計劃、外部信息、施工實時信息和投標依據等輸入中央數據庫。然后利用這些數據編制施工預算和施工進度計劃,從而實現對施工成本、進度、質量和合同的控制,這四大控制作為系統的四個子系統,與中央數據庫之間進行數據的傳遞和交換,集成和共享收集到的數據。系統的開發經歷系統規劃、分析、設計和實施四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相應的主要目標和活動。
(二)施工項目信息門戶。項目信息門戶(PIP)是基于互聯網技術,在對項目實施過程中參與各方產生的信息和知識進行集中式處理的基礎上,以項目為中心對項目信息進行有效的組織和管理,設置個性化的用戶界面和用戶權限,為項目各參與方在互聯網平臺上提供一個獲取項目信息的安全、高效的信息單一入口和溝通環境。按照項目信息門戶的運行模式將其分為以下兩種類型:PSWS模式(專用門戶)和ASP模式(公用門戶)。項目信息門戶提供的主要功能有:桌面管理、文檔管理、工作流管理、項目通信和討論、任務管理、網站管理、電子商務、在線錄像等。
隨著當前建設施工項目規模的逐漸擴大,施工過程中的信息數量龐大、信息的類型非常復雜,信息來源廣泛、存儲分散,并且大型建設項目的實施過程存在大量的不確定因素,導致項目信息處于不斷的變化中,信息的應用環境非常復雜,而項目信息門戶的引入可以很好的解決上述問題。系統的實施工作采取自主開發和購買商業化信息平臺相結合的模式,綜合考慮經濟、管理、系統實施的目的、方法等因素。實施工作的前期準備階段應用系統需求分析產品選擇,調查項目情況并分析用戶需求,組織項目管理知識培訓和信息技術培訓。實施階段主要是設計與外部應用程序的接口,采集數據,購置所需設備,分解項目結構、對項目的信息進行分類、收集組織信息、分析組織過程,并組織系統總體的培訓和信息共享與交流的知識培訓。
(三)施工地理信息系統
地理信息系統(GIS)是在計算機軟硬件的支持下對各種地理空間信息進行采集、存儲、檢索、綜合分析和可視化表達的信息處理和管理系統,是一種地學空間數據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為地理研究和地理決策提供服務的新型空間信息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在多個領域迅速發展并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基于地理信息系統的施工管理系統也得到了廣泛重視和應用。施工地理信息系統處理的數據包括建筑物的位置、地下管線的布局等空間地理數據和建筑物的結構類型、管徑等空間信息所對應的屬性數據。系統具有以下幾種功能:數據輸入、圖層、文字和點樣式的管理、查詢分析、施工控制和系統維護。建筑施工過程中遇到的許多難題如:建筑物的分布、道路和地下管線的布局等,通過與地理信息系統的結合可以有效、合理并快速的的解決這些問題。
參考文獻:
[1]曹吉鳴.工程施工管理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399-410.
[2]錢建春,牛經濤等.建筑工程項目施工管理信息系統[J].施工技術,1999(8).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突出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定位,圍繞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以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為重點,著力推動制造業信息技術的集成應用,著力用信息技術促進生產業發展,著力提高信息產業支撐融合發展的能力,加快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步伐,促進工業結構整體優化升級。
二、基本原則
(一)統籌協調,分類推進。堅持統一規劃與分類指導相結合,全面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根據產業門類和區域發展的特點,形成各有側重的推進策略,有步驟、有計劃地推進“兩化融合”工作。
(二)點面結合,典型示范。突出重點產業,聚焦重點企業,推進重點項目,形成典型案例,通過以點帶面,形成示范推廣效應。
(三)企業主體,政府引導。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激發企業內在動力,促進企業積極主動應用信息技術。加強政府引導,強化政策支持和資金引導,努力營造良好的“兩化融合”發展環境。
(四)以用興業,融合發展。堅持產業發展與信息技術應用相結合,以信息產業發展為信息技術應用提供堅實基礎,催生新興業態,培育新的增長點,促進結構調整,逐步形成信息產業發展與信息技術應用的協調互動機制。
三、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
到2013年,信息技術在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的主要領域、主要環節得到有效應用,業務流程優化再造和產業鏈協同能力明顯增強,中小企業信息化應用水平大幅度提升。中小企業信息化主要指標在全市處于前列。
(一)推進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融合,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以紡織鞋服、機械制造業等傳統行業為著力點,實施“兩化融合”行動計劃,實現信息技術在傳統制造業的全面滲透、綜合集成和深度融合,促進工業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和智能發展,提高工業生產的集約化水平。一是推進產品研發、設計的信息化,促進工業產品更新換代,提高附加值和競爭力;二是推進生產裝備和生產過程的自動化,推動企業運用嵌入式軟件技術、計算機輔助技術、RFID射頻技術等,提高工藝水平和生產效率;三是推進企業管理的信息化,加快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普及應用,促進企業資源優化和管理水平提升;四是推進產品流通信息化,引導中小企業積極運用電子商務、物聯網技術開展內外貿業務,拓展市場,節約營銷成本,提高經濟效益;五是加快高耗能、高污染企業主要耗能設備和工藝流程的智能化改造,加強對能源資源的實時監測、精確控制和集約利用。
(二)推進信息技術與服務業融合,構建信息化服務體系。加快信息技術向生產業滲透融合。一是大力發展企業信息化融合服務產品。圍繞我區中小企業“兩化融合”的需求,大力發展為中小企業“兩化融合”提供支持的軟硬件產品及其服務企業,主要以面向中小企業的辦公自動化(OA)、產品數據管理、企業資源計劃、供應鏈管理、客戶關系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輔助制造、計算機輔助工藝設計、計算機輔助工程等企業信息化產品為主。二是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發揮區的行業特色,依托本地行業性電子商務平臺及國內知名電子商務網站,推動B2B和B2C業態發展,培育網上商城和個人網店,積極扶持創建網上創業園。三是推動現代物流業發展。鼓勵制造企業與專業物流企業信息系統對接,推進制造業采購、生產、銷售等環節物流業務的有序外包,提高物流業專業化、社會化水平。支持物流企業加快信息化建設,提高綜合服務水平。加快電子標簽、自動識別、自動分揀、可視服務等技術在大宗工業品物流、工業園區和物流企業中的推廣應用,提高物品管理的精準化水平。
(三)推進信息技術與新興產業融合,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一是積極培育工業軟件。聚焦“兩化融合”,支持工業軟件的研發和應用;推動基礎軟件的研發和產業化應用,加快嵌入軟件技術在傳統工業產品中的應用,推進工業產品智能化,提升產品附加值和核心競爭力。二是加快發展信息服務業。加強行業信息化整體解決方案的推廣應用。大力發展信息化咨詢、規劃、實施、維護和培訓等增值服務,提高個性化服務水平。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開展信息服務業務剝離重組,推動信息技術及相關服務的社會化、專業化、規?;褪袌龌?。積極推動信息系統運行維護服務外包,支持信息化外包服務業發展。重點支持信息服務企業,鼓勵管理咨詢機構從事信息技術服務,規范信息服務業的招投標行為,加強信息安全管理。三是積極推動云計算和物聯網應用。支持云計算等關鍵技術研發取得突破,積極發展面向服務、支持制造資源按需使用、制造能力動態協同的云制造服務平臺。圍繞基礎設施、工業控制、現代物流等重大應用領域,開展物聯網應用示范。加快網絡設備、智能終端、RFID、傳感器以及重要應用系統的研發和產業化。加快建立產業發展聯盟,培育綜合集成服務能力。
(四)推進“兩化融合”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按照“政府推動、社會參與、企業使用、市場化運作”的模式,聯合電信部門和網絡運營商、IT企業、信息化技術支持和服務機構等信息服務資源,建立一批面向區域、行業、產業鏈和同質企業的中小企業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為中小企業網站建設、產品設計、物流管理、電子商務、客戶關系管理、協同辦公、進銷存管理等信息系統建設和運行維護提供量身定制和“一站式”技術支持和服務,推動中小企業上網并開展信息系統應用。
(五)實施“兩化融合”典型應用示范工程。圍繞電子信息、紡織鞋服、機械汽配三大產業,扶持產業制造工業和輔助設計的信息技術集成應用。扎實推進機械裝備、電子信息等產業過程控制和智能感知技術的綜合應用。加快推動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發設計和工藝流程的信息技術高端應用。推動“兩化融合”衍生產業的發展,提升智能產業發展水平。實施百家企業信息化工程。即抓好30家信息化應用水平較高的企業在設計研發、生產控制、經營管理和市場營銷等環節的神話和提升信息技術應用,40家信息化應用取得初步成效的企業擴大信息技術應用,30家信息化引用起步企業的信息化普及應用。
(六)優化“兩化融合”的發展環境。一是完善“兩化融合”工作基礎。組織“兩化融合”專題調研,加強對“兩化融合”重大問題的研究。開展“健康體檢普查活動”,在企業財務核算、存貨核算、生產管控、采購管控、庫存管控、銷售管控、一體化管理等方面進行把脈、診斷,為企業提供改進建議。二是人才培訓推進。依托科研院校、各類培訓機構、龍頭企業等社會資源,采用市場化運作方式組織開展中小企業信息技術培訓活動,培養一批既善于經營管理,又懂現代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三是擴大宣傳。逐步建立中小企業信息化的評價指標體系和績效評估機制。發揮報紙、雜志、網絡等新聞媒體和研究機構作用,廣泛開展典型示范工作,加強對信息化支持產業和區域經濟發展、中小企業信息化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企業和行業信息化等內容的案例收集、專題調研和宣傳報道。營造推動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促進中小企業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的氛圍。
四、實施步驟
“兩化融合”實施工作從年11月至2013年12月份,分三個階段組織實施。
(一)第一階段(年11月-2012年月),為宣傳發動階段。召開“兩化融合”工作會議,建立工作機構,明確工作任務。加強宣傳,動員社會各界積極支持、參與企業信息化建設。
(二)第二階段(2012年月-2013年6月),為組織實施階段。根據企業應用信息技術的不同程度和水平,選擇試點單位,因企制宜,分類指導。進一步完善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體系,包括信息化服務機構和咨詢機構的建設、信息化人才的培養的引進、軟件業的發展、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
(三)第三階段(2013年7月-2013年12月),為推廣典型和總結提高階段。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企業信息化研討活動,廣泛聽取企業、企業信息化服務機構、政府部門和理論界的意見和建議。及時總結經驗,不斷培育和總結先進典型,召開經驗交流會和現場會,推廣典型經驗,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作用,通過不同層次的典型示范、引路,推動我區企業信息化整體水平不斷邁上新臺階。
五、保障措施
(一)完善“兩化融合”工作機制。成立區“兩化融合”工作推進小組,統一協調、推動工作落實?!皟苫诤稀惫ぷ餍〗M辦公室要加強對“兩化融合”工作的統籌協調和指導,確定年度工作目標和任務,落實工作措施。
關鍵詞:寧夏 兩化融合 推進 思考
中圖分類號:F120.4 文獻標識碼:A
1.寧夏兩化融合現狀
根據信息和產業化部2011年出臺的全國“兩化”融合發展水平評估評,通過測算31個省份“兩化”融合發展總指數得分情況,可將各省份“兩化”融合發展水平分為四個梯隊,寧夏位于第三梯隊,發展總指數在50-60之間,除吉林仍然保持在第三梯隊之外,其余成員均由第四梯隊上升至第三梯隊,其中,新疆、四川、寧夏的排名均有上升。
寧夏回族自治區2011年“兩化”融合發展總指數為50.34,比2010年的40.98提高了9.36個點,位居全國第23位。在“兩化”融合發展評估指標體系中,工業應用指數較好。2011年,寧夏回族自治區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意見》和實施方案,評選了全區推進“兩化”融合典型示范企業,信息化促進節能減排成效開始顯現。
2.加快推進 “兩化”融合的重要性及其對寧夏的重大意義
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但是也要看到,工業大而不強,自主創新能力薄弱,產業結構不合理,發展質量和效益不高,處于價值鏈中低端,能源資源和環境約束加大。有幾組數據足以說明這些問題。目前,我國制造業勞動生產率僅為日本的4.37%、美國的4.38%、德國的5.56%;工業增加值率只有26.5%,遠低于發達國家35-40%的水平;制造業單位增加值能耗為日本的9倍、德國的6倍、美國的4倍多。目前,我們到地方調研時也發現,各地在工業發展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產業結構雷同、技術水平不高、產品附加值低等問題。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工業發展面臨的環境和條件已經或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傳統發展模式難以為繼,必須依靠轉型升級才能實現持續健康發展。
推進工業結構調整,實現轉型升級,需要有新模式、新途徑。西方主要發達國家是走先工業化后信息化的道路。傳統工業化道路雖然使得社會生產力得到極大的提高,但是也付出了過大的能源資源消耗和環境破壞的代價。我國處在工業化進程中,趕上了信息化發展的歷史性機遇。我們沒有時間也不可能再走西方的老路,必須走以兩化融合為重要內涵的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
信息技術是當今時代創新最活躍、帶動性最強、滲透性最廣的領域。信息技術發展和應用正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加快推進生產方式、發展模式的深刻變革。主要表現在:首先,伴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突破和擴散,柔性制造、網絡制造、綠色制造、智能制造日益成為生產方式變革的方向,正在加速構建新型工業生產體系。比如,3D打印技術融合了智能裝備、軟件、新材料、網絡等科技成果,有可能成為先進制造業發展的引領性重大技術突破,帶來工藝流程和制造模式的新變革。其次,兩化融合正成為發展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途徑。信息技術與能源、材料、生物和空間技術日益交叉融合,催生了新興業態的發展。電子商務、現代物流、工業設計、軟件和信息服務等現代生產迅猛發展,加快了制造業服務化進程。比如,電子商務近年來發展很快,正逐步發展成為主流商業模式。2012年,電子商務交易規模達到8萬億元。第三,信息技術能夠極大地提高企業研發創新的能力,促進企業管理和商業模式創新,日益成為企業競爭力提升的內生動力。比如波音公司,通過構建全球化的研發和制造體系,實現了波音787在全球30多個國家、135個地方、180個供應商之間的協同研發和制造,成為研發制造效率最高的機型。第四,工業技術不斷進步與信息技術廣泛應用日益結合,提高了能源資源的綜合利用水平。據全球氣候組織預測,到2020年,應用普及信息通信技術將幫助其他行業減少78億噸二氧化碳排放,可減少全球約15%的碳排放。
值得關注的是,去年以來,國內外興起了關于“第三次工業革命”浪潮的熱烈討論。盡管各方觀點不一,但都認同一個觀點,就是信息技術的發展特別是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將給產業變革帶來巨大的機遇,成為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孕育發展的重要動力。積極應對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切入點和抓手就是要大力推進兩化融合。推進兩化融合,有利于我們抓住產業變革帶來的歷史性機遇,搶占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發展的制高點。如果我們持之以恒地大力推進兩化深度融合,完全可能走出一條新的工業化道路。
推進兩化深度融合,是破解工業轉型升級難題、促進工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需要,是當前亟需抓好的重要任務。我們系統各個領域工作都與兩化融合密切相關,不僅涉及改造提升傳統制造業、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生產業,也涉及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夯實信息通信技術和產業基礎、加強網絡信息安全保障;不僅涉及大企業,也涉及量大面廣的中小企業。實踐也充分證明,兩化融合既是工業發達地區轉型提質的迫切需要,也是落后欠發達地區追趕超越的必然選擇。同時在一個地方、一個區域內,兩化融合也是實現資源互補和共享、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抓手,是統籌產業發展與城鎮化良性互動的重要內容。各地要根據地方經濟發展需求,因地制宜,注重實效,突出重點,加快兩化融合推進步伐。
寧夏是傳統產業大省,鋼鐵、石化、建材、輕工、食品、紡織服裝、裝備制造等都是重點支柱產業,資源消耗型企業多,節能減排任務重,工業經濟轉型升級壓力很大。因此,大力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兩化”深度融合,對于加快寧夏工業化進程,提升寧夏工業產業整體競爭力,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寧夏由工業大省向工業強省的跨越,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3.寧夏推進兩化融合存在的主要問題
3.1兩化融合深度欠缺
信息化的高投入與應用系統建設低效益的矛盾突出,業務技術兩張皮、信息資源開發利用不足、標準建設滯后,信息化的效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和體現。
3.2人才隊伍對信息化建設的人才隊伍支撐能力缺乏
目前,既懂業務、又懂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十分匱乏,導致人才供需矛盾突出,軟件企業水平普遍偏低;黨政機關和企業CIO制度還未建立,信息技術在社會中的普及還不夠完善,導致國民應用能力較低。
3.3企業信息化總體應用水平低
僅限于一般事務處理和簡單信息管理是目前大多數企業信息系統建設的實際水平,資源不能共享,“信息孤島”現象嚴重,信息化建設綜合優勢發揮不出來。從系統應用和網絡增值服務來看,除CAD系統、財務管理系統應用比較好外,整體效果不明顯、不理想,與國外水平有相當大的差距。
3.4兩化融合能力不足是我區信息化發展的重要障礙
軟件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主要表現在具有創新能力的軟件人才隊伍。人才隊伍的形成,是一個長期形成的過程。必須樹立創新機制,技術孵化等措施,從根本上提高IT企業自主創新的能力。而突破兩化融合的關鍵技術、基礎軟件、嵌入式軟件和中間件,是實現深度融合的關鍵。只有通過自主創新和技術成果轉化,培養孵化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創新性強、市場占有率高、經濟效益好名牌產品,引導企業爭創名牌,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在創名牌的過程中,增強企業技術積淀,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提高產品質量和知名度,擴大市場占有份額,提高經濟社會效益。
4.對進一步推動寧夏兩化融合工作的幾點建議
4.2加大政策引導
圍繞項目用地、財稅減免、投融資和人才引進等方面研究制定促進兩化深度融合的優惠政策。強化投融資激勵和約束,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其他投入為補充的投融資機制。省產業發展資金、省工業技術改造資金、科技經費和現代服務業、中小企業等專項資金給予兩化深度融合項目傾斜支持。有條件的地方設立兩化深度融合專項資金。鼓勵企業應用信息技術促進自主創新,積極運用政府采購政策支持相關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發展。鼓勵和支持大型骨干企業軟件開發及信息服務部門的剝離,為相關行業兩化深度融合提供服務。
4.4完善支撐體系
建立政產學研用聯動機制,加強兩化深度融合創新中心、技術中心、評估認證中心、重點實驗室和推進聯盟的建設,組織開展“專家咨詢企業行”活動。鼓勵企業進行國際技術標準認證和品牌建設,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參與制定信息化應用地方標準。鼓勵高校和職業院校面向市場需求,積極調整學科和專業設置,加強對具有行業應用背景的專業信息技術人才、具有信息技術知識基礎的管理人才以及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支持大學和研究機構專家到企業掛職。推行企業CIO(首席信息官)制度,國有大中型企業要率先設立CIO。鼓勵高校、協會、中介和企業開展針對產業的信息技術培訓,建立一批培訓和實訓基地,到2020年底輪訓1萬名企業家。
4.5優化發展環境
加快推進信息化立法及宣傳貫徹,營造促進兩化深度融合的法制環境。加快公共服務信息化,推進跨部門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提高政府服務經濟和管理社會的能力和水平,促進產業發展環境的進一步優化。完善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實行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建立和完善網絡信任體系,為兩化深度融合提供安全保障。舉辦兩化深度融合主題論壇,引領兩化深度融合理念、技術和產品發展。加強與省外特別是京津的交流與合作,提高兩化深度融合工作水平。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全社會對兩化深度融合工作的認知度和參與度,營造加快兩化深度融合發展的濃厚氛圍。
4.7在企業強力推行CIO(首席信息官)制度
確保信息化建設與企業發展戰略需要相融合。充分發揮信息化的效能,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
4.8按細分行業組織試點示范
認定兩化融合優秀解決方案,通過模式總結、宣傳培訓等方式,系統性地進行應用推廣。
4.9加強兩化融合支撐隊伍的專業化培訓
迅速提升服務能力,避免給企業帶來不應有的實施風險。
5.實例探討
近日,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在談到2013年的工作時,把“積極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加快建設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促進信息網絡技術廣泛應用?!绷腥肓思涌燹D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內容。
原工信部部長李毅中委員在答記者問時從四個方面闡述了兩化融合存在的問題,其中一點提到,信息產業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和國際還有一定的差距,包括3G、4G,下一代物聯網、通信網、三網融合。
如何用“兩化”的深度融合推動工業化進程,十報告里提出要推動有中國特色的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推進“兩化”深度融合上,就是要在制造業上,從研發設計、生產流水線、銷售、市場反饋全過程要實現信息化,提升制造業的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的水平。
其次,在提升傳統產業的科技水平和新興戰略型產業的培育發展上,深入融合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擺脫搜索、娛樂等淺層次應用,
再次,要深入經濟、社會各個層面。現在信息技術已廣泛運用于城市管理、教育、醫療、文化產業中,滲入家庭生活,要用信息消費帶動經濟的發展。通過“兩化”深度融合,在工業化的歷史階段中重點是工業,兼顧社會、經濟各個層面?!皟苫鄙疃热诤系男б嫱癸@。
中國經濟正在資源短缺與需求激增的矛盾中尋求著突破。各地不斷推進的智慧城市建設,不僅將對政府服務與居民生活產生深刻的影響,也必將推動中國經濟迅速轉型。在兩化融合、制造業不斷升級轉型的背景下,企業如何充分利用由云計算、移動計算、社交商務和大數據分析等科技所帶來的能力,迅速提升甚至重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也終將決定企業在這場以應用經濟、眾包與公眾驅動為代表的產業轉型中,所處的地位是主動引領抑或被動跟隨。
未來經濟轉型以及發展將會以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新材料產業的發展為基礎,推動經濟進入創新驅動和內生增長的發展軌道。在模式機制變革,產業轉型的過程中,物聯網在寧夏自治區將大有可為。
參考文獻:
[1] 冉奧博,侯高嵐.兩化融合時期的工業化、信息化重解[J]. 信息系統工程. 2013(03)
[2] 張新,馬建華,劉培德,劉強,徐峰.區域兩化融合水平的評價方法及應用[J]. 山東大學學報(理學版). 2012(03)
[3] 張劼圻.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切入點探析[J]. 情報探索. 2011(11)
[4] 吳子利,石發強,宋德福.煤炭企業兩化融合系統設計[J]. 工礦自動化. 2011(11)
【關鍵詞】變電檢修;設備;解決措施
前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斷提升,電能的需求量也隨之增加,大量電能的需求也對變電設備的正常運行提出了更高的標準。作為電網安全最前沿的變電運行,其運行狀況直接影響到整個電網的電能輸送和安全穩定,因此更需要加強對變電設備狀態檢修的重視。變電檢修主要是針對電網中的各類高壓電氣設備的檢查、試驗、修復和巡檢,目的是為了保障電力設備的安全性能和運行水平,從而保障電網在長期運行中,不會因設備的缺陷故障導致電能供應的中斷或質量的降低。
國家電網對信息化提出了一個統一的、自上而下的管理要求。但是,由于變電檢修工作是一種含有高科技的技術,同時現場的操作難度比較大,大量先進的設備不斷地得到應用,加上電力故障檢修存在著較大的缺陷,使得35kV變電檢修存在著諸多的困難。要想更好地促進電力工程的快速發展,就要提高變電檢修的質量。本文在35kV以下變電檢修的基礎上,提出了當前變電檢修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一套新的提高變電檢修的措施。
1 變電檢修
變電檢修指對電網中的各種高壓電氣設備進行檢查、巡查、實驗、修復。變電檢修的對象是指包含變電站在內的全部高壓設備,如電力變壓器、電抗器、短路器、互感器等。變電檢修的目的是保障電力系統的安全運行,保障電網在較長的時間內不會因為設備的故障使得供電質量出現問題或者供電中斷。變電站檢修的方式經歷了兩個階段:18世紀的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時的施工檢修,以及19世紀二次產業革命后的預防性檢修。
傳統的檢修模式
自從電力系統出現,就有了電力設備的檢修。事故檢修是最早也是最為廣泛的變電檢修方式。這是一種完全被動的檢修模式,只有在電力設備出現問題不得不檢修時才進行檢修。所以一般電力設備檢修前往往是遭到破壞了,這些電力設備出現故障無法再繼續工作時才檢修。由此可見,這種被動的檢修方式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同時還使得電網、設備、系統面臨更多的安全威脅。
隨著電力系統的發展,設備的使用越來越多,產生了預防性的檢修方式,該方式較前一種相對比較主動。早期的預防性檢修為定期檢修,該方式也是當前我國變電的主要檢修方式。定期檢修是設定了固定的檢修時間和對應的檢修工作內容。主要是通過統計資料和經驗進行。但是,固定的時間間隔進行檢修無法處理隨機引起的偶然事件。這種檢修當時產生了良好設備維修過剩,導致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的浪費。同時由于檢修過程通常要對設備進行拆卸和組裝,使得引發維修故障。
狀態檢修模式
將電力系統設備狀態的檢修稱為狀態檢修,狀態檢修建立在電力設備狀態的檢測和評估基礎之上,認真考慮電力設備當前的狀態、過往的故障情況以及異常的發展狀況,綜合的分析診斷之后再合理地安排檢修的項目和時間。狀態檢修的優點是給電力設備提供了一個全方位、全性能、優質的運行保障體系,狀態檢修可以大大地節約維修的時間和費用,還可以提高電力設備的可靠性。
狀態檢修是當今世界上電力設備檢修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當前國內電力設備的狀態檢修仍然處于一個初步階段,沒有完善的檢修系統,但是很多專家學者達成共識,隨著傳感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電力設備狀態檢測及狀態檢修得到了很好的發展。雖然我國狀態檢測起步較晚,但是發展迅猛,我國已經大量地使用噪聲、震動、紅外熱、測溫、絕緣和局部放電等變電檢測。同時,隨著模糊邏輯技術、神經網絡技術和小波變換技術的應用,將會給狀態檢修技術帶來巨大的推動作用。
2 35 kV以下變電檢修存在的問題
當前35 kV變電檢修存在著檢修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低下;變電站檢修工作的目標不夠明確等問題。
2.1 變電檢修工作人員綜合素質不高
①變電檢修人員技術能力不強。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信息技術的大力使用,很多變電檢修工作人員的技能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難以適應新的變電設備的發展,使得他們遇到設備故障很難及時地采取對應的措施,對電力系統的生產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影響了電力系統的正常發展。②變電檢修工作人員的心理素質不高。當今的變電檢修人員承受著家庭、社會、單位的各種壓力,如果處理不好這些問題,將會給工作帶來一定的影響,進而阻礙了變電檢修工作的正常進行。③變電檢修工作人員安全意識淡薄。安全意識對與變電檢修的工作人員來說極其重要,一旦出現安全問題不但危及到自己還會危及到他人。
2.2 變電檢修目標不夠明確
變電檢修是一門科技含量較高的技術,電氣設備運行出現故障時,檢修人員可以對設備進行檢修,對設備進行維修。但是,通常情況下,維修人員對變電檢修的目的不明確,使得變電檢修難以很好地進行。
2.3 其他
除了上述兩類問題外,還存在著檢修工作對應的技術記錄和成本的分析不全面;維修成本過高;同一類型的設備檢修經驗在各個供電局之間交流不夠。隨著大量的先進設備使用,設備的工作量增大,但定期檢修無法滿足突發性故障,使得變電檢修工作需要進一步的提高。
3 提高35 kV以下變電檢修質量的措施
基于35 kV變電檢修存在的問題,本文提出了如下對應的措施。
3.1 提高檢修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
提高變電檢修人員的綜合素質,讓他們認真地執行檢修工作;加強對每個變電檢修人員的技術培訓,嚴格地執行檢修的工藝;讓檢修人員遵照工藝進行檢修工作,檢修人員工作失誤要盡可能地避免。檢修管理人員要對每一項任務都要做詳細的記錄說明;給檢修工作人員布置詳細的檢修工作和技術定義,讓檢修人員認真的了解并掌握。
3.2 采用先進的檢修管理方式
加強檢修工作人員的責任感,通過他們的技術積累參與管理;將檢修力量集中到最為關鍵的檢修工作中;加強檢修管理,采用相應的計算機技術進行檢修管理;做好檢修后備工作。后備工作包括設備制造商的支持、設備和工具的供應、必要的培訓、圖紙、文件、實驗設備、規程、以及進度的準備工作。
3.3 改進變電站檢修方式
當前,國內的新舊供電單位,新舊設備都存在,很多變電站的設備壽命已不長,檢修和更新的費用越來越大,狀態檢修會大大地節約資源。但是,當前我國很多電力企業條件有限,都采用狀態檢修還存在著很多的困難。應該從實際出發,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在新建設的項目中可以先引進狀態檢修技術,讓檢測和診斷進入規劃的設計中,當取得成功的經驗后,再將狀態維修推廣到更多的地方。對于故障率比較低或者并不重要的變電站預防故障只需安裝簡單的檢測、診斷設備。雖然變電的狀態檢修是一個全新的技術,但是隨著光纖技術、傳感器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又出現了一些新的檢測方法,但是這并不意味著舊的變電檢測方式已經過時,在實際檢修過程中,要衡量檢修技術,全面地考慮可靠性、有效性、經濟型。
關鍵字:電氣工程;自動化;發展方向
一、 電氣工程及自動化技術應用現狀
隨著微機技術、風能發電、機器人技術的普及以及化學能的開發和利用,電氣工程和自動化技術也得到了廣泛的發展。電氣自動化技術有兩個非常重要的特點,一是對電子技術的依賴性很強,任何一個典型的電氣自化控制系統,無論是從用于采集信號的傳感器和用于信號處理運算的控制器,還是用于執行運算結果的執行機構都與離不開電子技術。二是它的技術應用面非常寬泛,因為電氣自動化技術不僅應用性非常強,而且也是很普遍的技術,多數有關企業都會較多較少地運用電氣自動化技術。
1、 電氣自動化技術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
在電力系統中,電氣自動化的應用主要涉及到三個方面,一是電網調度自動化,二是變電站自動化,三是發電廠分散測控系統。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主要由廣域網連結的電力系統、下級電網調度控制中心、發電廠變電站終端設備等構成,它的主要功能是對電力生產過程中的數據進行采集并對電網的安全運行進行分析,同時預測電力負荷、控制自動發電、估計電力系統狀態并與電力市場運營的需求相適應;而變電站自動化則是用全微機裝置替換掉了各種各樣的電磁式設備,它不僅是完成變電站運行操作任務的主要設備還是電網調度自動化中不可缺少的組成元素。變電站動化的應用取代了人工監視和電話人工操作,這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擴大了對變電站的安全運行,還提高了變電站的安全運行水平;發電廠分散測控系統則是由過程控制、工程師工作站、運行員工作站和以太網組成,它一般采用分布式結構,主要目的是完成對生產過程的監測、控制和保護等功能。
2、 電氣自動化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
隨著我國建筑用戶對建筑物的各種功能需求的不斷提高,傳統的電氣系統已不能很好地滿足用戶對建筑設計多樣性和個性化的追求,在這種情況下,以電氣自動化技術為基礎的智能建筑設計得到了有效地發展。相較傳統的電氣系統,它有很多優勢,傳統的管理運行方式存在著一些缺點,易導致事故的發生,而采用現代自動化技術的管理模塊,不僅可以使設備的工作過程得到有效監控,而且還能實現結構的復雜化和功能的多樣化。再者,它還可以有效地將配電、照明、消防和空調等電氣自動化技術配合成一個整體以提高系統的聯運效果。
3、 電氣自動化技術在鋼鐵工業中的應用
在鋼鐵工業,電氣自動化技術主要用于檢測原材料、生產環境安全性和產品質量。由于鋼鐵行業這個產業的特殊性,許多生產工作單靠人工是無法完成的,因此電氣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和發展為鋼鐵行業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同時也是鋼鐵行業實現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二、 電氣工程及自動化技術的發展方向
通過以上對電氣工程及自動化技術應用現狀的簡單介紹并結合當前的科技發展情況,預測我國的電氣工程及自動化技術將會向以下幾個方向發展。
1、 低頻向高頻發展
由于我國的科技發展迅猛,同時工業化程度也為斷加深,對于逐漸趨于復雜化、多樣化、功能化的現代化工業建設而言,傳統的單頻、低頻電氣自動化技術早已經不能夠滿足工業需要,頻率的提高,不僅能夠提高產品的市場份額還能夠提高產品的質量,因此,我國工業生產從低頻向高頻生產階段發展是必然趨勢。
2、 充分地融合計算機技術
提高生產力是電氣自動化的最終目標,在生產過程中盡可能地節省勞動力資源、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在工業生產過程中最大化地實現機械化。而計算機的出現使這一目標的實現成為了可能。尤其是PC客戶機、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進一步促進了電氣自動化技術的發展。正是因為市場的需求才不斷地驅動著電氣自動化技術和IT技術的融合,通過這兩種技術的結合,不僅能夠實現對當前生產過程中的數據進行實時的存取及處理,還能將信息技術充分地滲透到機器、系統和自動化設備當中,甚至滲透到包括傳感器、執行器、控制器和儀表等產品的所有層面。
2、開關設備智能化
開關設備智能化是指低壓和高壓開關設備以及輔助裝置能夠與計算機網絡及自動化技術直接接口以實現自動控制系統運行的順暢。一次電路中的開關電器元件和相對獨立的智能監控單元組成了智能開關設備。而一次開關電器元件應該包含電壓互感器、電流互感器和接地開關等,智能監控單元一般包含中央處理與控制、輸出、監測及通信等重要的模塊。開關設備的智能化也是電氣自動化發展的方向之一,它在開關、應用、運行等各方面有著相當大的發展前景。
3、操作人員專業化發展
由于電氣自動化在設計與安裝時,通常會因為設備的自動化功能而忽略了直接接觸控制設備人員的培訓,往往在實際運行設備時才進行工作人員的相關技術培訓,這使用操作人員不夠專業化。實際上,在設備安裝時,就很有必要讓最終要維護和操作設備的工作人員了解安裝過程,更深入地理解設備運行的各個環節,通過這種專業培訓,操作人員才能夠真正地理解這些特定安裝的意義和作用。此時,即使自動化設備發生了故障,操作人員也能很輕松地對故障原因做出正確判斷,從而及時對設備進行維修,減少生產過程當中因機器故障而產生的不必要經濟損失。
4、其他方面的發展
電氣自動化的發展方向不僅僅局限于以上幾個方面,例如半控型晶閘管已逐漸退出應用領域,取而代之的是全控型電力電子開關,它不僅開關時間快,性能穩定而且還有強大的兼容性;此外,交流調整控制理論也越來越成熟,這使得矢量控制中參數的變化影響因素大大減少,且控制結構得到簡化,手段也更加直接;同時通用變頻器也開始被大量地投入使用,它的可靠性、可操作性以及可修復性也因為單片機控制動技術的采用而提高。再者,通常情況下我們所了解的電氣自動化技術一般都是運用到工業領域的社會生產中,但隨著科技水平和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相信電氣自動化技術在醫療領域的發展會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如人類心臟器官的輔助,各類醫療手術等。
三、 總結
縱觀工業科技的發展以及科技成果的層出不窮,都與電氣工程和自動化技術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同樣,在今后的社會發展中仍然離不開電氣工程和自動化技術,但它的發展總是領先并依賴于其他學科的發展,因此電氣工程和自動化技術的發展,不僅僅是這一單向學科的發展,而是眾多專業、學科領域的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的發展。在工程技術領域中,電氣工程及自動化技術一直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時它也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前景非常廣闊的技術,但正由于它是一門深受科技發展影響的技術,因此關鍵技術還有待突破,產品檔次還有待提高。只有在技術、人才、生產設備、科技水平等方面不斷取得突破,才能最終推動電力工程和自動化技術的不斷發展和變化。
參考文獻
[1]董小震.我國電氣自動化技術發展現狀及趨勢探討[J].科技風,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