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3 09:48:3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引起財務風險的原因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財務風險的成因分為兩大類: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
1.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是對所有的企業都會產生影響的因素,是企業無法回避的,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a.市場變動,即市場由于政治形勢、自然災害等客觀原因造成的供求關系的改變。b.宏觀經濟形勢變化,如一國的經濟形勢變動會影響其他國家和地區經濟形勢的變動、通過膨脹、通過緊縮、利率變動、匯率變動、稅收政策變動等。影響財務風險的這些外部因素,企業無法回避,但是對這些因素進行及時監控,可以幫助企業采取措施應對,避免產生較大的危機和損失。
2.內部因素
內部因素是企業特有因素,是由企業自身事件產生的因素,包括內部管理因素,財務管理因素,財務因素和經營因素。
在內部因素中,有些因素在短期內將引起財務風險,而有些因素是在長期內將引起風險,而實際上這是一個“因果”關系。由于內部管理不當、財務管理失誤、經營決策錯誤,最終引起企業資產負債率過高、應收賬款過多、現金不足以支付到期債務等財務風險的出現,而在財務風險預警中,我們對這些“因果”都要反映,才能真正實現預警的目的。內部因素是企業可控因素,外部因素是企業不可控因素,但外部因素也會通過內部因素引起財務風險,在財務風險預警研究中無法將兩者分開,但在分析中,應區分原因,采取措施。
二、引起財務風險的原因可能產生的現象
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都會引起財務風險,但財務風險畢竟是個抽象的概念,要建立財務風險預警體系,必須了解財務風險的具體現象,即財務風險的征兆,一旦發現,即采取措施,予以控制。引發財務風險的具體現象有:
1.規模過度擴張。企業經營進入成熟期和衰退期后,如果進行大規模的新建項目或對原油廠房進行大規模擴修,或者同時在許多地方收購其他企業,涉足許多不同領域,都可能使企業資金負擔過重,如果沒有進行嚴密的資金預算,都會導致企業支付能力下降,引發財務風險。
2.企業內部管理層做出了不同以往的特殊決策或管理層突然出現重大人員變更,這種現象的出現意味著企業內部管理出現問題,引發了管理風險,必將引起財務風險。
3.銷售出現不正常的下滑。從表面看,銷售下滑是市場問題,但引起的原因很多,如果不是由外部宏觀因素引起,很可能是企業產品質量問題或市場出現了強有力的替代產品,無論哪種原因,都可能在短期或長期引發財務風險。
4.非計劃的存貨積壓。非計劃的存貨積壓產生的主要原因是銷售出現非正常下滑,但除此原因外,管理層的錯誤決策或者財務的粉飾需求都可能引起存貨的非計劃積壓,引發財務風險和管理風險。
5.過度依賴貸款。過度依賴貸款,意味著企業喪失了其他的融資能力,意味著企業喪失了以往的信用,標志著企業資金周轉失調或盈利能力下降。
6.財務報表公開不及時。如果頻繁出現財務報表不及時公開,應警惕財務粉飾,關注報表附注。
除以上提到幾點外,還有許多可能引發財務風險的現象,如企業進行了大規模的新產品研制,如果此項經營決策失誤,同樣會導致企業產品積壓,現金周轉困難;另外,客戶交易記錄惡化,可能導致賒銷款項無法收回等。因此,引發財務危機的現象很多,對這些現象應進行仔細分析,查找原因,才能及時防范財務風險,避免財務危機。
三、引發財務風險現象的財務表現形式
引發財務風險的現象,并不都是財務現象,有管理現象,還有經營現象,它們可能引發狹義財務風險、管理風險和經營風險等,管理風險和經營風險可以通過在管理環節和經營環節中發現,采取措施予以規避,但風險的產生和危機的引發是個逐步的過程,對于在管理中和經營中沒有防范住的風險,最后都會反映為千百萬,因此,我們必須了解引發賬務風險的現象的財務表現形式,而最好的財務表現形式就是最好的財務指標。
目前我國常用的財務指標從四方面來界定,財務效益狀況指標、資產營運狀況指標、償債能力狀況指標和發展能力狀況指標,用來對企業的經營業績進行評價,而本文我們是研究財務風險預警,這里要分析的是企業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通過這些指標應能靈敏地反映企業的財務風險狀況,對企業的財務危機進行及時預警,因此我們根據財務風險的成因和現象構建了四方面財務風險預警指標,它們是:管理狀況指標、財務結構指標和運營狀況指標。
1.管理狀況指標
管理狀況可通過高層領導決策失誤率、內部控制制度執行率等指標來反映,它們可直接反映出管理風險,在一段時間后反映為財務風險,是財務風險預警的早期指標。
高層領導決策失誤=某時期高層領導的錯誤決策數/某時期高層領導的總決策數
內部控制制度執行率=已執行的內部控制制度數/已制訂的內部控制制度數
2.財務狀況指標
財務狀況可通過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流動負債率、主營業務利潤率、凈資收益率、銷售收入增長率和權益增長率等指標來反映,直接反映出財務風險。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現金比率=(貨幣資金+短期證券)/流動負債
現金流動負債率=經營現金凈流量/流動負債
主營業務利潤率=利潤總額/銷售收入總額
凈資產收入增長率=(本期銷售收入—上期銷售收入)/上期銷售收入
權益增長率=(期末所有者權益—期初所有者權益)/期初所有者權益
3.財務結構指標
財務結構可通過流動資產率、資產負債率、應收賬款壞賬率等指標來反映,反映企業應對負債的能力。
流動資產率=流動資產/總資產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
應收賬款壞賬率=應收賬款壞賬/應收賬款總額
4.運營狀況指標
運營狀況可通過總資產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投入產出率、不良資產占有率和現金流入流出率等指標來反映,這些指標既可反映財務風險,也可反映經營風險。
總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凈額/平均資產總額
應收賬款周轉率=銷售收入凈額/應收賬款平均余額
存貨周轉率=銷貨成本/存貨平均余額
投入產出率=產品銷售收入/(產品銷售成本+期間費用)
不良資產占用率=不良資產/資產總額
現金流入流出率=現金流入量/現金流出量
我們這里構建的指標,是從一般意義出發形成的,企業在具體運用中,應依據實際需要,進行調整。
四、構建財務風險預警體系的方法
從廣義上說,構建財務風險預警體系的方法包括前面介紹的企業財務風險預警的信息表現,只有收集了資料,才能進行必要的研究,因此,這里所指的構建方法是指如何對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進行分析和運用,得到企業所處財務危機的程度的信息,幫助企業做出危機判斷的具體方法。
企業財務風險預警的方法總體來說,分為兩大類:一是定性分析的方法;二是定量分析的方法。定性分析包括專家調查法、分階段分析法、流程圖分析法和管理評分法。定量分析法是通過對預警指標的篩選,運用數學和統計方法,建立模型,用數字對企業財務危機作出判斷的方法,一般分為單變量模型和多變量模型。具體包括以下幾種:a.單變量財務危機預警模型;b.Z得分模型;c.邁耶和皮弗的LPM模型和馬丁的Logit曲線回歸模型;d.神經網絡財務危機預警模型。
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在實際應用中可結合使用,如對管理狀況就可采用定性的方法進行前期的分析,判斷管理風險的程度,根據所得到的信息,計算管理狀況的指標,使得指標得以量化。
五、結語
我國學者對財務預警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后,1986年吳世農、黃世忠研究了企業破產分析指標和預測模型,1998年陳靜對27家ST公司和非ST公司進行了單變量分析,建立了Z得分模型,2000年張玲以120家公司進行模型檢驗。經過大量的實證分析,財務指標和Z得分法模型對我國企業財務危機的預測有較好作用。在這些分析中,學者們都選擇了定量分析法,而忽視了定性分析法,同時他們均以上市公司為研究主體,進行橫向研究。實際上,對任何一家企業都需要進行財務危機預測,這將是企業財務管理的新趨勢,企業可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預警指標和預警方法,建立財務風險預警體系。
參考文獻
[1]胡華.現代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及防范[J].會計之友,2009.
[2]陳靜.上市公司財務惡化預測的實例分析[J].會計研究,2009.
關鍵詞:經營風險;財務風險;防控措施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8772(2012)21-0080-02
一、企業風險的產生與分類
1.企業風險產生的因素分析
企業風險是指在經營過程中,由于某些難以預知或無法控制的因素的影響,使企業實際利潤與預計利潤發生離差而給企業帶來的損失。由于長期貸款利息、折舊、人員費用、稅費等企業固定費用的存在,導致企業經營有杠桿效應,這是產生企業風險的主要原因。
2.企業運營管理中風險的分類
企業運營中風險是由于企業存在固定財務費用和固定制造費用,即存在固定成本費用杠桿由此產生,原因上看,可分為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經營風險是由企業的生產管理決策和外部市場變化引起的;財務風險來自于企業盈利能力和企業融資決策的變化。
二、經營風險的分析
經營風險指企業在運營中因經營管理上的各種失誤、缺陷而導致利潤變動的風險。具體可以理解為公司的管理決策人員在經營管理中出現失誤而導致企業盈利能力降低從而產生預期收益下降的風險。
1.企業經營風險強弱程度
在企業產品結構和資金結構都保持不變的情況下,不論企業的市場銷量如何,企業的固定費用都是相對穩定的。企業市場銷售量越多,分攤到每個單位產品上的固定費用就越小,企業所獲得的經營利潤就越大,反之,銷售量越少會使企業的獲利水平降低甚至出現虧損。企業的銷售額變動引起企業利潤的變化,則表明經營杠桿風險影響的強弱程度。根據企業經營風險程度分類,可劃分為經營風險明顯型企業和經營風險不明顯型企業。
2.影響經營風險的因素
企業的生產經營受內部和外部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影響企業經營風險的主要因素有:產品銷售量、產品價格、單位產品變動成本、固定成本。
3.企業的經營風險對利潤的影響
企業由于產品價格、戰略選擇、銷售手段等經營管理決策引起的未來收益不確定,特別是企業使用經營杠桿而導致息稅前利潤變動形成的風險叫作經營風險。因為在企業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由于影響企業經營活動的內外部因素經常發生變化,結合杠桿效應的存在,使影響被放大,使息稅前利潤降低,從而導致企業未來的凈利潤大幅度下降。
三、企業財務風險的分析
企業財務風險是指企業在整個財務管理活動過程中,由于各種外部不確定性因素所導致企業蒙受損失的機會和可能。企業的財務風險貫穿于生產經營的整個過程中,可將其劃分為投資風險、籌資風險、資金回收風險和收益分配風險四種。
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幾點:
1.宏觀經濟環境復雜多變,企業管理系統不能良好適應外部環境
企業宏觀經濟環境的復雜性是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外部原因。這些因素在企業外部,但對企業財務管理過程產生重大影響。目前,我國許多企業的財務管理系統,由于機構設置不完善、財務管理人員素質不高、財務規章制度不夠健全完善、會計核算基礎工作不夠完善等原因,導致企業財務管理系統無法快速適應和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要求,具體表現在不能科學預見外部環境的不利變化、應對措施不力、反應滯后,由此產生財務風險。
2.財務管理人員對財務風險的客觀性認識不足
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財務風險必然伴隨在財務活動中。然而很多企業財務管理人員風險意識淡薄,風險意識的淡薄是導致財務風險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3.財務決策不夠科學
導致財務風險的另一個原因就是財務決策不夠科學恰當。為了避免財務決策失誤,財務決策的科學化是必須的。許多企業財務決策都有主觀經驗拍板的現象,“一言堂”、家長制、情感用事的決策風格在企業的決策、管理仍然大量存在。決策失誤經常發生,造成財務風險。
4.企業內部財務關系不夠明確
企業財務風險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企業內部財務關系不夠明確,企業內部各單位間、企業與上級企業間,資金的管理和使用,收益分配中存在的管理不善,權責不明確現象,導致資金使用效率非常低,資金發生流失現象,資金完整和安全的需要得不到保障。
四、企業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的異同及協同性分析
企業經營風險關系到市場的不斷變化,也關系到企業戰略方向、內部管理、技術水平等,經營風險是相對長期的一種風險,而且企業在防控經營風險上,要投入很多資源和精力。
而財務風險更多地與企業內部財務狀況相關聯,財務風險相對經營風險來講,比較短期,存在著資金鏈斷裂的風險。應對財務風險雖然沒有應對經營風險那么復雜,但是卻需要時時刻刻小心謹慎。
公司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在產生機制上的相互依存性深刻地影響著公司的財務管理決策,對公司的風險管理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兩種風險的管理必須具有一定的協同性,才能達到最優的管理效用。
五、加強對經營風險與財務風險的防控管理措施
1.經營風險的防控管理
(1)明確受托責任、完善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實質的實質就是基于一種受托責任的法律合同關系,并以此來規范各利益相關者的權利和義務,并讓它們充分發揮各自的作用。有效的公司治理是防范企業經營風險,增強公司價值的組織架構上的保障。從表面上看,世通和安然公司的倒閉是因財務舞弊引起的。但實質上都是由于公司治理上存在嚴重缺陷,才導致公司在財務管理上造假行為成為可能,公司倒閉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司治理。因此,控制企業經營風險,不但要有完善規范的公司治理架構,更主要的是要有基于受托責任下的企業治理各責任主體的法律責任的有效履行。
(2)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
企業應當借鑒先進企業的經驗并根據自己的情況,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在實際的生產經營中,根據各職能部門的特點,建立防堵查為主遞進式的監控措施,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監督體系。在生產經營的第一線,改變以往注重事后監督的現象,建立預防為主的監督機制,還要明確內部控制的全面性、全方位、全過程的原則。但全方面、全過程的監督控制還要分清重點,有選擇、有重點地對高風險點進行重點控制,以保證內控高效性和有效性。
(3)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制度
必須建立一套有效的企業經營風險防范制度。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可能遇見的各種具體風險,必須建立相應具體風險防范制度進行防控。
2.企業財務風險的防控措施
企業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因此完全消除財務風險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實的。只能采取盡可能的措施,將其影響降低到最低的程度。防范企業財務風險,主要應做好以下工作:
(1)分析宏觀環境及其變化,制定財務管理戰略
面對不斷變化的財務管理環境,企業應設置高效的財務管理部門,配備高素質高水平的財務經理,健全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加強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的基礎工作,使企業財務管理體系能夠做到有效運行,以防止由于財務管理體制對環境變化不適應而產生企業財務風險。不斷建立和完善企業財務管理制度和體系,以適應企業外部環境的變化,提高企業對外部環境的應變能力和適應能力。
(2)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風險意識和防控水平
通過會計政策和策略防控當前和未來的企業財務風險。財務風險存在于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各個步驟和環節,任何步驟和環節發生錯誤都會給帶來財務風險,財務經理必須始終貫徹財務管理工作的風險防范。要注重建立對企業資金使用效益的監督系統,有關部門應定期對資產管理比率進行考核。
(3)提高財務決策的科學化水平,防止因決策失誤而產生的財務風險
財務決策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財務管理工作的成敗,經驗決策和主觀決策會使決策失誤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為防范財務風險,企業必須采用科學的決策方法。
在決策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各種影響因素的決策,采用定量計算與分析方法,并運用科學的決策模型做決策。對各種可行方案的決策,應避免主觀臆斷。在融資決策過程中,企業應首先根據生產經營的情況合理準確地預測資金需要量,再通過資本成本的計算和分析各種融資方式及風險分析,選擇合適的融資方式,確定合理的資本結構,在此基礎上作出正確的融資決策。資本流動是周而復始的,可以說流動資金是企業的生命,企業必須加快庫存和應收賬款周轉率,做到良好的資產流動性和資金鏈的高速周轉。根據上述方法進行決策,會大大減少發生失誤的可能性,可避免財務決策失誤帶來的財務風險。
(4)大力貫徹執行全面預算管理系統
全面預算管理形式上是一種財務計劃,反映企業未來的特定時間的所有生產和經營活動。全面預算管理以實現目標利潤為宗旨,把銷售預測作為起點,進而預測生產運營,經營成本和現金收入和支出,并編制預計資產負債表和預計損益表等預算表,來反映在未來期間的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推行全面預算并不是為了最終實現全面預算本身,是為了將公司戰略與經營績效通過全面預算緊密聯系。全面預算立足于企業整體戰略需要,經過科學預測、分析和決策,以實物和貨幣、證券等多種形態來反饋企業未來一定時期內財務成果和運營成果等綜合性的管理體系。良好的全面預算執行能使企業將資源更合理有效地分配和運用,對企業各部門的業績也能更好更準確地衡量、監控,使公司戰略目標得到有效的貫徹。
參考文獻:
[1] 于新花.企業財務風險管理與控制策略[J].會計之友,2009,(2).
[關鍵詞]施工企業;財務風險
施工企業工程項目投資規模大、工期長、一次性、影響因素多,使得項目實施中存在著大量的風險。如果風險應對不當,施工企業將可能遭受重大損失,甚至于破產倒閉。工程建設項目的風險包括財務風險、安全質量風險、施工管理風險、環境保護風險等,本文著重介紹施工企業所面臨的財務風險。
一 施工企業財務風險的定義
財務風險的定義有多種表述,這里討論的施工企業財務風險指的是:預料之外的大額支出增加或者收入減少,給企業帶來的經營困難。
二 施工企業財務風險的種類及成因
根據風險產生的原因,施工企業財務風險可以分為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因素引起的財務風險。
(一)外部環境引起的財務風險
外部環境引起的財務風險指的是由于市場或者業主原因給施工企業帶來的財務風險,包括投標時低價中標,合同條款簽訂不嚴謹,市場的價格、利率、匯率的變動,經營中的決策失誤,工程分包管理的漏洞,竣工決算的不及時,國家政策的變化等。
1 市場和政策風險
施工市場的好壞往往與國家甚至全球的經濟環境息息相關,當周邊環境經濟蕭條,市場疲軟,投資不足,施工項目虧損的風險就會大大增加。尤其在目前的通貨膨脹情況下,材料和勞力的價格上漲,必然帶來生產成本的提高,導致項目盈利能力下降。另外,國家產業政策、財稅金融政策的變化、會計準則的修訂等對施工企業的經營、資金籌集等都有可能產生不利影響,從而帶來財務風險。
2 投標風險
目前由于很多項目投資不足或資金來源尚未完全明確就先期開工建設,業主在招標時就通過苛刻的合同條款或者暗中協定,把施工企業大額墊資作為中標的條件。另外,業主還往往要求施工單位在合同簽訂前以質量保證金和工期保證金的名義預交資金,一般不少于合同造價的10%。無論是墊支還是預交保證金,都會增加施工企業的資金成本,并且產生資金無法到期收回的風險。此外,目前施工市場基本實行低價中標法,為了能攬到工程,施工企業投標時競相壓價,最終只能以微利或者成本價(有的報價甚至低于成本的價格)承包工程。工程報價過低,造成施工企業合理利益的流失,給企業正常經營帶來財務風險。
3 合同風險
施工合同是施工企業進行工程建設、要求發包人支付工程價款的依據,但在實際操作中,由于業主強勢的地位,或者施工企業市場經驗不足,法律意識薄弱,訂立時可能會在工程結算方式、工程款項的支付、工程變更、違約等責任條款方面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給合同今后的履行埋下了地雷,使施工企業不能利用合同條款保護自己的合法利益而產生損失,給整個施工過程中的財務工作帶來財務風險。例如,未得到業主“指令”或未經業主工程師同意,擅自變更施工設計,即使是合理的,施工單位也可能遭受業主的反索賠。
4 工程款回收風險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第十八條規定“發包單位應當按照合同的約定即時撥付工程款項”。但是有的建設單位因種種原因故意不履行合同條款,不支付工程預付款,想法推遲或減少支付工程進度款,工程完工后長期不決算拖欠工程款,工程款的拖欠導致施工企業不能及時結算分包商和材料供應商的價款。而發生這種情況時,分包商和材料商根本不會顧及建設單位是否拖欠,而是一紙訴狀將施工企業推上被告席。結果就是施工企業“賠了夫人又折兵”,不但工程沒賺錢,反而要從企業里拿錢替建設單位賠付工程款。
5 工程分包風險
施工企業承包大型工程,必然要分包一些項目。施工企業要逐個項目審批分包的必要性,并且對分包單位的資質,分包合同的嚴密性,分包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分包工程款的支付方式等進行嚴格的審查。工程分包存在的風險,會給施工項目的財務管理帶來財務風險。
(二)內部環境引起的財務風險
內部環境引起的財務風險指的是由于施工企業自身經營管理上存在的問題而給企業帶來的財務風險,包括籌資、投資、資本運營、收益分配、會計核算、內部控制制度、應收工程結算款等給財務工作帶來的直接風險。
1 經營風險
經營風險是由于企業內部的一些因素造成的風險,如重大投資失誤、關鍵訴訟失敗、企業重大管理決策的調整等都是企業經營風險的主要來源;尤其在施工項目的經營中,由于決策的失誤和管理的不善或存在安全、質量問題,都會帶來財務風險,使項目不能達到預期利潤及利潤率。
2 會計核算風險
如果施工項目收入成本確認不規范,不能嚴格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確認收入和結轉成本,就會造成收入與成本不配比、利潤不實;如果項目對實施前期、中期發生的成本費用不及時入賬,加上合同報價低的影響,就會導致項目后期出現較大潛虧;如果項目在無業主方簽認的情況下,預估入賬,也可能形成潛虧;如果項目成本核算不規范、計入成本的分包工程價款依據不足……所有這些會計核算的方法,都會給財務工作帶來直接的財務風險。
3 內控風險
如果企業內部的資金管理制度、成本核算管理制度、預算管理制度、投資核算管理制度、物資采購制度、材料驗收入庫管理制度、會計內部監督制度等基本的財務管理制度等殘缺不全或徒有虛名,尤其是資金管理制度中分包工程預付款和債權債務等的規定不合理,就不能對經營活動中的業務起到指導作用,造成實際執行中的困難,產生財務風險。
財務風險的內容方面。陳小魯認為集團公司財務風險控制的內容是籌資風險控制、投資風險控制、運營風險控制和分配風險控制。而占松濤認為凡能影響企業財務狀況和資金周轉,可能使企業在當前或未來某一時期發生財務危機的風險因素都應納入企業財務風險控制的范疇,財務風險的內涵已經擴大到企業資金運動的方方面面。對于風險管理現實狀況的研究。胡小紅認為安然、中航油等企業因財務原因倒閉破產案例的主要原因是風險意識淡薄和沒有有效的防范企業財務風險。鄭涵少則認為現階段經濟環境下,企業進入了集團化的成長發展階段,跨地域經營使得母子公司或者總分公司之間的財務會計信息溝通和交流受阻,企業必須在擴大經營范圍和規模的同時加強財務會計信息化建設,以此來規避企業所面臨的財務風險。關于內部控制和財務風險管理兩者相融合的研究。劉印平等,高秀蘭所持觀點大致相同,即企業的內部控制向風險管理靠攏的趨勢正不斷加強,兩者的融合越來越深入,以風險管理為主導、適應企業風險管理內部控制新制度正在迅速發展。財務風險管理作為風險管理的一個核心內容,必須要加強與內部控制的聯系,要借助內部控制的功能進一步加強風險管理,使控制和風險管理在財務風險管理方面發揮綜合性的作用。本文在總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我國企業現有內部控制下存在的財務風險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并進一步提出了內部控制下財務風險防范體系構建的幾點建議,以為企業完善內部控制,更大程度地規避財務風險提供借鑒。
2.內部控制和財務風險管理相關理論
2.1財務風險內涵
財務風險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致使企業的實際收益偏離預期的收益的可能性以及偏離程度。財務風險從不同的角度可以進行不同的劃分。從影響因素的來源上來看,可以分為外部財務風險和內部財務風險。外部的財務風險主要由于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引起的財務問題,包括政治風險、經濟風險、社會文化風險等,這些因素往往是企業難以自我控制的。內部風險是由于自身存在的因素引起的,存在企業內部,是企業主要控制的風險因素。從可控性的角度來看,財務風險也可以分為可控財務風險和不可控財務風險。由于不可控性風險因素對于企業來說很難加以控制,或者說控制成本遠遠大于控制收益,從經濟角度上將并不有利于企業的發展。同時,企業可以通過一定的手段和措施來控制那些可控性因素,通過較少的或者是合適的資源投入來控制和改善可控性財務風險。因此,對可控性內部財務風險進行研究能更大限度地促進企業發展。
2.2財務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關系
內部控制和財務風險管理的密切關系還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完善內部控制是防范企業內部財務風險的主要途徑;(2)目前企業風險管理水平普遍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因此內部控制不僅是提高風險管理的有效途徑,而且還是其主要的影響因素;(3)因為內部控制中包含了風險管理這一內容,而財務風險管理又是風險管理的主要組成部分,所以財務風險管理也自然是內部控制所涉及的一個方面;(4)企業實施內部控制的驅動力之一就是防范企業可能面臨的各類風險,而財務風險管理主要是防范企業的財務風險,由此可以得出財務風險管理也是企業實施內部控制的一個主要驅動力量。因此,從兩者的緊密關系可以看出,研究內部控制視角下財務風險管理理論和實踐對企業生存和發展意義重大。
3.內部控制視角下的財務風險管理
3.1我國內部控制視角下財務風險管理現狀
(1)內部控制存在的弊端導致財務風險。一種情況是企業內部控制系統涉及內容不完整、系統設計不合理,企業只有簡單的、基本的內部控制相關操作,內部控制系統沒有完全形成,使得企業財務管理,尤其是財務風險管理不能有效實施,使企業承擔了相應的財務風險損失。另一種情況是企業缺乏防范和約束機制,只重視事后控制,沒有發揮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的作用,而且內部財務控制職責劃分、獎懲標準不夠明確,從而影響了內部財務控制的風險防范和有效執行。(2)內部控制具體執行實施失效引發財務風險。企業不僅要制定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和規范,更重要的是要有效地去實施內部控制,倘若只是制定了完善的財務控制制度和操作規程而執行力度不夠,則會形成“印在紙上、掛在墻上”的企業內部控制松垮狀況。只說不干造成了財務信息失真、企業資產流失等嚴重后果。(3)高層管理者對財務風險防范重視不夠。企業的領導層沒能給予財務風險管理足夠的重視是目前財務風險比較容易發生的一個主要原因,財務風險管理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地位還有待提高。上層組織的充分認識和高度重視是企業各層級重視并高效地管理財務風險的前提。而且,在項目前期不注重財務風險的分析,導致了許多重大項目因財務問題而失敗。另外決策者不能獲得真實有效的信息,加之決策者業務水平有限等原因,增加了管理層的決策結果中主觀因素的影響作用,決策質量也相對較差,只有提高決策者的財務風險管理水平和綜合素質使企業更好地應對可能遇到的財務風險。(4)管理者越權導致財務風險。由于現有的經濟體制和企業組織形式等因素的制約,企業中難免存在“一股獨大”的股權組織結構,非常容易導致“內部人控制”現象的發生。企業高層管理著對企業經營管理活動實施越權干預的現象比較嚴重,對企業內部的崗位設置、審批程序等重要控制環節施加個人影響,使之與企業財務控制相背離,導致財務控制失效,風險防范漏洞增加。
3.2財務風險管理弊端原因分析
風險管理問題產生原因有:(1)企業中的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人員的素質水平還不能滿足企業發展過程中對于財務風險管理的要求,人才的缺失和能力不足是導致現實發展落后的重要原因。(2)企業組織內部缺乏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相關的制衡機制,存在較重的內部人控制問題?,F階段我國企業中存在的法人治理結構多數屬于“形備而實不至”,沒有形成權力制衡局面和效果。(3)企業信息系統發展落后,不能適應企業外無風險管理的發展。企業中存在的信息無法達到在企業中真實有效的傳遞的要求,信息溝通系統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4)內部審計職能弱化。內部控制環境下的財務風險管理離不開內部審計的監督作用,沒有監督執行動力就不足,因此要對內部審計的組織結構、人員素質、工作設置進行永華,以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對財務風險監督職能。
3.3如何促進內部導向的財務風險管理發展
改善內部控制導向財務風險防范的外部環境。(1)重視政府對企業建立內部控制制度的推動作用,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的主導作用。一方面要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競爭機制,提高對內部控制的使命的認識,制定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建設規劃,完善內部控制體系建設;一方面要結合我國實際吸取外國的先進經驗,探尋適合我國企業的財務風險制度和規則;(2)注重全過程的監督。必須積極促進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制度的建立,并制定有效的監管機制,對企業進行財務風險管理全過程的指導與監督,是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要做到事前充分籌劃、事中徹底執行、事后總結和改進。
【關鍵詞】煤炭企業;財務風險;防范;規避
煤炭企業是國民經濟生產過程的重要行業,尤其在能源稀缺的現代社會,其財務發展狀況也受到多重影響。因此加強企業財務風險管理,防范財務危機,規避財務風險,是煤炭企業更好的參與市場經濟的競爭必要手段。
一、煤炭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
(1)外部原因。企業財務管理的宏觀條件是復雜多變的,這是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外部條件,企業財務的宏觀環境包括宏觀經濟環境,經濟發展狀況,金融環境,市場狀況,資源環境,社會環境等因素影響。宏觀環境的不利變化加大了企業的財務風險。如果煤炭企業內部的財務管理系統由于機構設置不合理,財務人員素質不高,財務規章制度不合理等原因,導致企業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應變能力和適應能力較弱,使得企業的財務風險加大。(2)內部原因。第一,債務期限結構引起的企業財務風險。企業財務風險和企業的債務期限結構有關系。隨著煤炭企業負債融資額度的提高,財務風險就越高。相對于權益性資本而言,負債具有抵稅效應,能夠降低企業的稅負水平,增加企業的價值,所以,負債經營是企業財務運營的重要方略,煤炭行業的企業也不例外。若無法償還到期應當歸還的債務,就會引發煤炭企業財務運營的失敗,甚至是破產。如果負債額度及其債務期限結構安排不當,就會擴大煤炭企業虧損面,增大煤炭企業財務失敗的可能,甚至會加大煤炭企業破產的風險。第二,資金流轉引起的財務風險。企業的正常運行必須要有合適的現金流量,企業的現金流轉如果出現了問題,會影響到企業的正常運行,如果沒有及時的補救措施,企業就會陷入財務癱瘓的狀態。煤炭企業的信用政策一般比較寬松,應收賬款資金占用比例較大。如果現金流轉造成煤炭企業沒有足夠的現金或即時變現的資產,煤炭企業不僅會面臨不能償還顯性到期債務的風險,而且還會引發現金流轉狀況的進一步惡化。第三,經營風險引起的財務風險。為適應市場的改革需要,煤炭企業也開始走多元化的經營戰略。一方面可以通過多元化投資分散經營風險,另一方面由于管理幅度的增大,又會造成管理層決策信息的不對稱性。一些大型煤炭集團公司,其經營范圍涉獵了許多產業,相對來說煤炭行業的競爭力不強,如果煤炭企業盲目轉型非煤產業,很容易導致經營失敗。由此導致企業的償債能力就會下降,息稅前保障倍數就會降低,煤炭企業就會陷入困境。第四,行業特點引起的財務風險。由于煤炭行業自身的特性,煤炭企業的運營不同于其它企業,其井下作業的特點給煤炭企業的安全生產帶來的隱患是不可估量的,再加上由于我國礦下資源的特殊地質條件和生產開采的不規范,經常發生大規模的塌方和瓦斯爆炸等嚴重事故,而這些因素都給煤炭企業安全運營增加了困難。
二、加強煤炭企業財務風險防范
(1)借助外部力量監督。煤炭企業要加強財務風險的防范,可以通過聘請咨詢公司,會計事務所的咨詢機構對于企業的財務狀況把脈,也可以聘請高校的專家、學者作為顧問。咨詢公司或事務所一方面專業知識扎實,對風險方面知識相對比較豐富;另一方面他們站在利益相關者之外的角度,更加能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做出客觀、科學的評價。(2)加強內部員工防御。另一方面企業可以提高內部財務人員的專業素質,規范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增加企業內部員工的風險識別能力。不僅能對企業微觀的經營有比較敏銳的觀察,對企業所面對的外部宏觀經濟形勢也要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同時,在企業內部建立起能積極防范財務風險的氛圍,提高員工的參與性。(3)深入財務報表分析。財務指標是度量企業財務風險的唯一依據,深入財務指標分析,能很好的防范企業財務風險。對于煤炭企業,首先要保證的是財務報表真實可靠,以此為前提做出的財務預測才是可靠的。短期的財務分析主要是看企業的經營性現金流量。企業經營現金凈流入越多,企業現金積累能力越強,應付突發事件和市場變化的支付能力就越強,也意味著企業財務風險越低。企業建立短期財務分析同時還要建立長期財務分析。建立以企業償債能力指標為基礎指標,以盈利能力指標和資產管理指標為輔助指標的體系,由基礎指標和輔助指標共同建成適合各企業特點的財務風險測評體系。在財務風險測評考核指標體系中,應選取較多的償債能力指標,選取指標如流動負債比率、流動(速動)比率、資產負債率、流動負債比率、短期借款占流動負債比重、金融機構貸款逾期比率、已獲利息倍數、長期負債與營運資金比率。因此,我們企業要加強對這些指標的檢測和控制,在能力可能的范圍內,要與行業平均水平做比較,減少企業的財務風險。(4)加強財務制度完善。要減少財務企業財務風險,企業還必須在制度上加以完善,在制度上保持對財務風險的控制。完善的財務制度能夠保證企業財務的安全性和完善性,保證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實性以及財務活動的合法性和科學性。完善的財務制度能夠是公司在各個環節降低公司的財務風險,包括財務目標的確定,識別和評估財務風險,財務方案的實施和控制。
[關鍵詞]并購;財務風險
20世紀90年代以來,西方形成的第五次并購浪潮不可避免的影響到我國企業。但由于我國企業并購的歷史尚短,在我國企業并購中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即對并購風險認識不足。本文擬就并購中的財務風險進行分析,給企業以提示。
企業并購風險是指企業在并購活動中不能達到預先設定目標的可能性以及因此對企業的正當經營、管理所帶來的影響程度。我國企業目前并購交易中可能出現的風險主要有:合同與訴訟風險、財務風險、資產風險、勞動力風險和市場資源風險等。我們這里主要討論財務風險。
一、企業并購的財務風險
企業并購的財務風險,是指在一定時期內,為并購融資或因兼并背負債務,而使企業發生財務危機的可能性。從風險結果看,這的確概括了企業并購財務風險的最核心部分,即“由融資決策引起的償債風險”。但從風險來源來看,融資決策并不是引起財務風險的惟一原因,因為,在企業并購活動中,與財務結果有關的決策行為還包括定價決策和支付決策。
1 企業并購是一種投資行為,然后才是一種融資行為,投資和融資決策共同影響著并購后的企業財務狀況;
2 企業并購是一種特殊的投資行為,從策劃設計到交易完成,各種價值因素并不能馬上在短期財務指標上得到體現,而必須經過一定的整合和運營期,才能實現價值目標;
3 企業并購的價值目標下限也決不僅僅是保證沒有債務上的風險,而是要獲取一種遠遠超過債務范疇的價值預期目標,實現價值增值。
因此,如果僅用融資風險作為衡量財務風險的標準,在一定意義上降低了并購的價值動機。從公司理財的角度看, .企業并購的財務風險還應該包括“由于并購而涉及的各項財務活動引起的企業財務狀況惡化或財務成果損失的不確定性”。即企業并購的財務風險應該是指由于并購定價、融資、支付等各項財務決策所引起的企業財務狀況惡化或財務成果損失的不確定性,是并購價值預期與價值實現嚴重負偏離而導致的企業財務困境和財務危機。
二、引起企業并購財務風險的主要因素
企業并購面臨著多種多樣的風險,如財務風險、經營風險、整合風險、償債風險等。無論是哪種風險都會通過并購成本影響到并購的財務風險。之所以會有風險,傳統理論認為是由于未來結果的不確定性,實際上風險不僅來自于未來結果的不確定性,也與過程的不確定性因素密切相關。本文認為風險的產生是由于并購中因素的不確定性和過程的信息不對稱性造成的。所以,影響企業并購財務風險的因素可以歸結為兩個方面:不確定性和信息不對稱性。
1 不確定
性企業并購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因素很多。從宏觀上看,有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變化、經濟周期性的波動、通貨膨脹、利率匯率變動;從微觀上看,有并購方的經營環境、籌資和資金狀況的變化,也有被收購方反收購和收購價格的變化等。這些變化都會影響企業并購的各種預期與結果發生偏離。同時,企業并購所涉及的領域比較寬:法律、財務、專有技術、環境等。這些領域都可能形成導致并購財務風險的不確定性原因。
不確定性因素通過由收益決定的誘惑效應和由成本決定的約束效應機制而導致企業并購的預期與結果發生偏離。一方面,不確定性因素具有價值增值的特點,這就給決策人員帶來了價值誘惑力,強化了控制負偏離追求正偏離的目標和動機;另一方面,不確定性因素又客觀存在著導致成本膨脹的可能性,各種外部和內部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不能排除可能帶來的損失,這又給決策人員帶來一定的約束力。這種價值誘惑力和成本約束力的雙重作用形成了誘惑效應-約束效應機制。當誘惑效應大于約束效應時,并購的預期與結果發生正偏離,取得并購成功;當誘惑效應小于約束效應時,并購的預期與結果發生負偏離,造成財務風險。
2 信息不對稱性
在企業并購過程中,信息不對稱性也普遍存在。例如,當目標企業是缺乏信息披露機制的非上市公司時,并購方往往對其負債多少、財務報表是否真實、資產抵押擔保等情況估計不足,無法準確地判斷目標企業的資產價值和盈利能力,從而導致價值風險。即使目標企業是上市公司,也會因對其資產可利用價值、富余人員、產品市場占有率等情況了解不夠,導致并購后的整合難度大,致使整合失敗。而當收購方采取要約收購時,目標企業的高管人員為了達到私人目的則會有意隱瞞事實,讓收購方無法了解企業潛虧、巨額或有負債、技術專利等無形資產的真實價值等,使收購方的決策人基于錯誤的信息、錯誤的估價而做出錯誤的決策,致使并購成本增加,最終導致并購失敗。
信息的不對稱性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不對稱發生的時間;二是不對稱信息的內容。從不對稱發生的時間上看有事前不對稱和事后不對稱,事前不對稱導致逆向選擇行為,事后不對稱導致道德風險;從不對稱發生的內容上看有行動不對稱和知識不對稱,行動不對稱導致隱藏行動,知識不對稱導致隱藏知識。在企業并購過程中,信息不對稱性對財務風險的影響主要來自事前知識的不對稱性,即收購方對目標公司的知識或真實情況永遠少于被收購方對自身企業的知識或真實情況的了解。收購方在不完全掌握信息的情況下采取冒然行動,往往會過高估計合并后的協調效應或規模效益,而對目標公司隱含的虧損所知甚少,一旦收購實施后各種問題馬上暴露出來,造成價值損失。信息不對稱性對財務風險的影響是一種決策影響,是通過并購雙方處于信息不對稱地位而導致錯誤的決策。
三、企業并購財務風險的類型
通過對企業并購財務風險的形成因素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引起財務風險的原因主要有融資決策和支付決策,而融資決策和支付決策建立在定價決策基礎上并影響著稅收決策。因此,我們可以將財務風險分為三類:定價風險、融資風險和支付風險。
1 定價風險
定價風險主要是指目標企業的價值風險。即由于收購方對目標企業的資產價值和獲利能力估計過高,以至出價過高而超過了自身的承受能力,盡管目標企業運作很好,過高的買價也無法使收購方獲得一個滿意的回報。定價風險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一是目標企業的財務報表風險。在并購過程中,并購雙方首先要確定目標企業的并購價格,主要依據便是目標企業的年度報告、財務報表等。但目標企業可能故意隱瞞損失信息,夸大收益信息,對很多影響價格的信息不作充分、準確的披露,這會直接影響到并購價格的合理性,從而使并購后的企業面臨著潛在的風險。
二是目標企業的價值評估風險。并購時需要對目標企業的資產、負債進行評估,對標的物進行評估。但是評估實踐中存在評估結果的準確性問題,以及外部因素的干擾問題。
2 融資風險融資風險
主要是指與并購資金保證和資本結構有關的資金來源風險,具體包括資金是否在數量上和時間上保證需要、融資方式是否適合并購動機、債務負擔是否會影響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等。融資風險最主要的表現是債務風險。它來源于兩個方面:收購方的債務風險和目標企業的債務風險。雖然債務融資相對于完全股權交易更能提高eps(每股收益)的增長,但債務融資由于債務放大了收益的波動,它比完全股權交易風險更大。這是因為,如果收購方在收購中所付代價過高,舉債過于沉重,就會導致其收購成功后付不出本息而破產倒閉。這由坎波公司收購失敗的案例就可以看出。
3 支付風險支付風險
主要是指與資金流動性和股權稀釋有關的并購資金使用風險,它與融資風險、債務風險有密切聯系。支付風險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現金支付產生的資金流動性風險以及由此最終導致的債務風險?,F金支付工具自身的缺陷,會給并購帶來一定的風險。首先,現金支付工具的使用,是一項巨大的即時現金負擔,公司所承受的現金壓力比較大;其次,使用現金支付工具,交易規模常會受到獲現能力的限制;再者,從被并購者的角度來看,會因無法推遲資本利得的確認和轉移實現的資本增益,從而不能享受稅收優惠,以及不能擁有新公司的股東權益等原因,而不歡迎現金方式,這會影響并購的成功機會,帶來相關的風險。
二是股權支付的股權稀釋風險。如香港玉郎國際漫畫制作出版公司并購案,其領導層通過多次售股、配股集資,進行證券投資和兼并收購,這一方面稀釋原有股權,另一方面也為其資本運營帶來風險,最終導致玉郎國際被收購。
三是杠桿支付的債務風險。20世紀80年代末,美國垃圾債券泛濫一時,其間11 4%的并購屬于杠桿收購行為。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美國的經濟陷入了衰退,銀行呆賬堆積,各類金融機構大舉緊縮信貸,金融監督當局也嚴辭苛責杠桿交易,并責令銀行將杠桿交易類的貸款分揀出來,以供監督。各方面的壓力和證券市場的持續低迷使垃圾債券無處推銷,垃圾債券市場幾近崩潰,杠桿交易也頻頻告吹。不同支付方式選擇帶來的支付風險最終表現為支付結構不合理、現金支付過多從而使得整合運營期間的資金壓力過大。
總之,企業并購所具有的風險相當復雜和廣泛,各種風險最終都會影響到財務方面,無論是作為并購活動中的中介機構,還是作為企業本身,以及參與并購活動的政府各主管部門,都應謹慎對待,多謀善選,盡量避免風險,尤其是財務風險,從而最終實現并購的成功。
[參考文獻]
[1]李曉帆。現階段我國企業并購的風險與對策,2004—07.
[2]王 敏。企業并購風險及其避讓.
[關鍵詞]企業并購;財務風險;融資;財務整合
企業并購風險是指企業在并購活動中不能達到預先設定目標的可能性以及因此對企業的正當經營、管理所帶來的影響程度。我國企業目前并購交易中可能出現的風險主要有:合同與訴訟風險、財務風險、資產風險、勞動力風險和市場資源風險等,文中將主要討論企業并購的財務風險。并購財務風險是指企業在并購活動過程中,由于各種難以預料或控制的因素影響,財務狀況具有不確定性,從而使企業有蒙受損失的可能性。
一、控制企業并購財務風險的必要性
在并購風險中,企業并購的財務風險的控制是并購成功或失敗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其原因在于,企業并購從經濟實質上說是一項長期投資行為,其間的財務活動復雜,財務風險更是不可避免。財務風險帶來的后果有時是致命的,企業并購對其財務框架會發生重大影響,相應帶來財務風險:最佳資本結構的偏離,造成企業價值下降,財務風險高漲;杠桿效應使負債的財務杠桿效益和財務風險都相應放大;股利和債息政策也隨負債的變化而變化。目標企業價值評估風險、融資風險和流動風險貫穿企業并購的始終。面對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企業必須樹立財務風險意識,認真研究和分析財務風險,將財務風險管理機制引進企業,建立科學嚴謹的財務風險管理機制和防范措施,加強財務風險管理與防范控制,才能不斷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中的生存能力與自我發展能力,才能保證企業能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國際國內競爭。
二、企業并購財務風險的來源
財務風險往往與財務決策有關,直接與財務風險來源有關的財務決策包括融資決策和支付決策,根據財務決策類型我們可以將財務風險來源分為三類:定價風險、融資風險和財務整合風險。這三種風險來源彼此聯系、相互影響和制約,共同決定著財務風險的大小。
1.定價風險。由于收購方對目標企業的資產價值和盈利價值(獲利能力)估計過高,以至出價過高而超過了自身的承受能力,盡管目標企業運作很好,過高的買價也無法使收購方獲得一個滿意的回報。定價風險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目標企業的財務報表風險,即目標企業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和反映信息的準確性以及政策的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二是目標企業的價值評估風險,即在價值評估過程中,目標企業信息質量的高低帶來的風險。
2.融資風險。融資風險主要是指與并購資金保證和資本結構有關的資金來源風險,具體包括資金是否在數量上和時間上保證需要、融資方式是否適合并購動機、債務負擔是否會影響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等。融資風險最主要的表現是債務風險,它來源于兩個方面:收購方的債務風險和目標企業的債務風險。收購方過高的負債會加大償債壓力,再加目標企業原來的債務,甚至存在潛在的債務,更加加大并購的財務風險,沉重的債務負擔有可能使優勢企業不堪重負而被壓垮。
3.財務整合風險。財務整合風險是指企業實現并購后,財務戰略、財務資源、財務制度等不能及時有效得整合在一起,未能實現預期的財務協同效應,并且給企業帶來損失的可能性。財務并購是否成功,關鍵在于整合,整合包括企業的文化整合、管理戰略的整合、財務整合等。近年來,德隆等并購整合者以悲劇的方式收場,除了產業戰略原因等之外,財務整合的失敗是重要原因之一。企業并購的財務風險是一個包括多個子系統的風險系統,財務風險與其他并購風險交織在一起,相互作用,使并購的財務風險更為錯綜復雜。
三、企業并購財務風險的識別
并購的財務風險是由多種不確定性因素引起,并購財務風險可能造成的后果也是不確定,因此,防范并購財務風險的前提是識別財務風險。并購財務風險的識別一般包括以下內容:(1)可能產生財務風險的環節。包括并購前的并購財務策略選擇、目標企業的選擇,并購中的并購價格的確定、并購談判、合同簽訂、融資付款,以及并購后的移交接收、財務整合等環節。(2)可能引起財務風險的主觀因素。包括并購人員的知識、經驗、對風險的態度以及對未來環境變化的預見能力和把握能力等。(3)可能引起并購財務風險的客觀因素。政策法律因素,如財政、稅收、金融政策,有關會計、稅收、外匯管制的法令法規;并購企業自身的管理水平、融資能力、風險承受能力等因素;目標企業的資本結構、無形資產狀況、財務管理制度等因素。在識別并購財務風險的基礎上,為實現并購目標而采取具體的財務風險管理措施就是并購財務風險的防范。企業并購的內外環境不斷變化,并購本身是一個動態過程,企業并購財務風險防范也應是動態的,企業必須結合具體情況,采取防范措施,采用不同的風險管理手段,如風險回避、風險轉移、風險組合等,降低財務風險發生的概率,減少財務風險損失的強度,把財務風險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圍之內,以保障企業并購的順利進行,提高并購的成功率。
四、企業并購財務風險防范
1.并購前財務風險防范。首先進行周密的財務審查,主要包括對并購企業自身資源和管理能力的審查和對目標企業的審查:其次合理確定目標企業的價值,并購方可以聘請投資銀行根據企業發展戰略進行全面策劃,審定目標企業且對目標企業的產業環境、財務狀況和經營能力進行全面的分析,對目標企業的未來現金流量做出合理預測,在此基礎上的估價較接近目標企業的真實價值。另外,采用不同的價值評估方法對同一目標企業進行價值評估,可能會得到不同的評估價格,并要根據并購動機、并購后目標企業是否存在以及掌握的資料信息充分與否等因素來決定合理的估價方法,合理評估目標企業價值。
2.整合后進行嚴格的財務控制。整合前的財務審查是保證財務整合成功的前提,整合后的財務控制是保證財務整合有效實施的基礎。通過整合后的財務控制實現并購財務整合的兩大基本任務:一是最大化地實現企業并購的財務協同價值,二是最大化地規避控制企業并購的財務風險。整合中主要可以采取的防范風險的措施有:
(1)現金預算流轉的整合。現金流轉的質量關系到整個企業資金運用的效率水平,需要對其有效的加以控制。由于不同的企業對此控制程度不盡相同,并購公司必須對其進行整合,明確相應制度,并定時進行分析。并購企業還應針對被并購企業實行全面預算、動態監控及內部審計,以防范和控制財務及經營風險。在全面預算的基礎上,以現金流為紐帶,以信息流為依據,對財務活動與經營活動實行全過程的動態監控,以全面防范和控制財務風險及經營風險。
(2)財務管理人員的整合。并購公司可以實行財務委派制,通過親自對被并購企業財務負責人實施嚴格的選拔、任命、考核和獎懲制度,并賦予其足夠的職責,能使所有者監督能夠落實到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與財務收支之中。財務負責人作為所有者權益的代表,其根本職能就是進行財務監督,硬化產權約束,財務負責人向并購方母公司和被并購方負雙重責任。
(3)業績考核標準的整合。并購企業應針對被并購企業重新建立一整套業績評價考核制度,其中包括定量指標考核和定性分析,既考核各自的經營指標,也考核了他們對母公司的貢獻。這一評估考核體系是提高被并購公司經營績效和運用能力的重要手段。
(4)企業存量資產的整合。對于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不佳的企業,接手后的首要工作常常是處理不良資產、停止獲利能力弱的產品線、辦公轉移到地租較便宜的地段、裁減人員等。并購盤活存量資產是優勢企業兼并弱勢企業的好辦法,它使弱勢企業的債權、債務、人員得到安置解決,比迫使企業破產,把富余下崗人員推向社會的急劇作法要好,能創造出更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周亮,《企業并購財務風險及對箭》,《北方經濟》,20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