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3 09:48:3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計算機學歷提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計算機教育 職業能力 職業生涯規劃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9.001
一、引言
一個關于“你認為求職成功的關鍵因素是什么?”的職場調查中,高達43%的網友認為“過硬的實際能力”是求職成功的關鍵。其余選擇從高到低依次為“豐富的工作經驗”(20%);“著名公司工作的經歷”(11%);“完美的交際能力”(10%);“漂亮的簡歷”(9%);出色的學歷竟然出人意料地位于最后一位(3%)。只重學歷、不重能力的機械化尺度越來越被企業所拋棄。
在求職者對“用人單位對高學歷要求”的另一個調查中,我們發現只有15%的人認為高學歷要求是很有必要的,同時只有7%的人對此全盤否定。而75%的人客觀地認為用人單位對學歷的要求要依據實際崗位需求和個人能力進行判斷再做決定。其中60%的人選擇了“應該更看種能力。
前幾年企業,特別是機關事業單位用人只看學歷文憑,不看能力,甚至以本單位錄用多少博士多少碩士為榮,認為這是有實力的象征,還有人說形象的說“小企業看學歷,大企業看能力。”近兩年,隨著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理念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接受,企業在用人的時候更加務實了,崗位需要對用什么人起著決定性作用。
從職場上IT人才的需求量與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要求,作為向社會輸送人才的大學學堂,如何使大學的教育能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求與要求,筆者就大學計算機教育提升學生職業能力提出以下探討。
二、職業能力的提升
1.重視基礎課程
許多計算機專業大學生只熱衷于學習最新的語言、技術、平臺、標準和工具,因為很多公司在招聘時都會要求這些方面的基礎或經驗。這些新技術雖然應該學習,但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學習更為重要,因為語言和平臺的發展日新月異,但只要學好基礎課程(如數據結構、算法、編譯原理、計算機原理、數據庫原理等)就可以萬變不離其宗。計算機教育中,要讓學生深刻體會基礎課程的重要性。這些基礎課程可以比擬為計算機專業的內功,而把新的語言、技術、平臺、標準和工具比擬為外功。除此之外,數學、物理、英語也是計算機學科的基礎,對這些學科的掌握無不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2.培養自學與獨立思考的能力
電腦的發展日新月異,不能保證大學里所教的任何一項技術在四年以后仍然管用,也不能保證學生可以學會每一種技術和工具。在大學計算機教育中培養學生學會思考,并掌握學習的方法,這樣,無論四年以后出現什么樣的新技術或新工具,都能游刃有余。計算機教育中,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也就是舉一反三或無師自通的能力。大學不是“職業培訓班,”而是一個讓學生適應社會,適應不同工作崗位的平臺。在大學期間,學習專業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還是要學習獨立思考的方法,培養舉一反三的能力,只有這樣,大學畢業生才能適應瞬息萬變的未來世界。微軟公司曾做過一個統計:在每一名微軟員工所掌握的知識內容里,只有大約10%是員工在過去的學習和工作中積累得到的,其他知識都是在加入微軟后重新學習的。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自學能力就顯得更為重要了。
3.培養敢于創新的精神
在計算機教育中,結合流行發展的趨勢與研究高端的方向,引導學生,使學生在一些新技術新領域中發揮自己更多的潛質,開拓自己的思維。事實上,很多問題都有不同的思路或觀察角度。在學習知識或解決問題時,不要總是死守一種思維模式,不要讓自己成為課本或經驗的奴隸。只有在學習中敢于創新,善于從全新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學生潛在的思考能力、創造能力和學習能力才能被真正激發出來。
4.實踐獲真知
實踐經驗對于計算機軟件開發來說更是必不可少的。計算機專業是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很多時候都需要有一個“絕知此事要躬行”的態度,才能真正掌握學科知識。不管軟件知識硬件知識,都需要在真正的實踐環境才能真正領會。計算機教育過程,要求學生充分利用學校的資源環境與自己的課余時間多參與實踐鍛煉。在計算機微軟公司希望應聘程序員的大學畢業生最好有十萬行的編程經驗。實踐性的技術要在實踐中提高。因此,最重要的不是在筆試中考高分,而是實踐能力。
2008年IT行業在職場上計算機,信息工程工程師的招聘需求,從1月份的30348個、2月份的31084個,持續增長到了6月份的34808個、10月的38948和11月的40456個。IT是一個技術日新月異的行業,市場競爭激烈,淘汰率很高。目前,隨著IT技術滲入無所不在,集數字、通信、娛樂于一體的產品消費已經深入人心、與手機和互聯網相關的軟件人才供不應求;互聯網的企業應用也拉動了企業應用服務器、網絡設備、磁盤存儲等IT硬件行業的發展和相應的技術人才需求。數字媒體、數字娛樂、IT與無線通訊的結合技術、網絡技術等將是IT發展的潛力領域。讓學生了解更多當前計算機職場的就業情況,使學生更早根據自己的職業選擇循序漸進有計劃地選擇學習方向。如目前軟件測試和開發人員的比例來看,軟件測試人員在公司所占比例仍然極不合理。調查數據顯示,被調查企業中測試人員與開發人員比例為1∶5的企業高達36.4%%,比例為1∶2的企業占31.8%%,比例為1∶1及以上的企業僅占31.7%。目前歐美等軟件產業發達國家的軟件企業里,軟件測試和開發人員的合適比例達到1:1。目前我國軟件從業人員的缺口高達40萬之多,其中軟件測試人才的缺口將超過20萬,在未來5到10年中這一數字還將繼續增大,而且軟件測試工程師的職業生涯將更為長久。
三、結束語
在計算機教育中,從內到外、從基礎學科到高新技術、從專業學習到社會需求,有計劃地培養學生職業的能力,使大學的計算機教育更好地聯系社會需求,使學生具備更長遠的職業提升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關鍵詞:計算機;教學改革;職業教育;學生技能
1計算機專業學生培養現狀
1.1教學方向不明確
現在很多高職院校的計算機人才培養方式都是照搬本科院校的培養模式,理論知識學的多,實踐訓練少,不重視學生技能的培養。這種沒有考慮社會需求的教學定位,使得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沒有就業優勢。
1.2課程設置有問題
目前,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課程的設置,仍然是重視理論方面的教學,而學生的動手實踐的機會較少。計算機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過多枯燥的理論教學,不僅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1],也與現代職業教育培養目標脫軌,使學生畢業后缺乏競爭力。
1.3教學思想陳舊
目前大部的計算機教師還使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上課只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而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卻沒得到有效的培養。隨著社會的發展,計算機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高職院校教師必須改變觀念,把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和職業素養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轉變學生被動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培養的質量。
2提高計算機專業學生技能的措施
2.1加強教師技能水平的培養
高職院校的計算機老師大部分是從高等院校畢業后直接任教,有扎實的理論知識,但缺乏實踐操作能力。因此高職院校要修訂師資隊伍建設方案,培養一批具有較強動手能力強的實訓教師,提高教師技能水平。高職院校應該分批分期派遣計算機專業教師到計算機企業去進行掛職鍛煉,參與計算機企業的實際開發工作,了解計算機行業中的最前沿的知識、技術和方法。通過在企業的實踐學習,計算機專業教師就能不斷提升自己的實踐操作能力,從而能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實訓指導。根據企業對市場人才的需求,高職院校聘請企業的專家和技能能手,參與計算機專業的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參加計算機專業的技能培訓和職業鑒定,使企業行家成為計算機專業教師的補充力量。此外計算機專業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思想,針對計算機專業課程的特點,結合網絡教學、微課等現代化教學手段,采用翻轉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能突破計算機課程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2],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2.2加強實訓場所的建設
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的大部分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注重技術技能與實際操作。而目前高職院校的實訓場所比較落后且規模較小,設備比較陳舊或不齊全,不能滿足計算機技術發展的需要。通過校企合作共建校內實訓基地,企業采用捐贈設備、師資培訓的方法參與實訓基地的建設,可以將學校與企業的優勢資源整合,進行產教深度融合。教師可以將計算機企業的實際工作項目作為課堂教學的案例,將課堂教學延伸到實訓工作環境中,從而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滿足計算機企業崗位的需求。
2.3優化專業教學體系
高職院校的教學目標是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因此要從根本上轉變教育思路,更新教育理念,培養出真正適合社會發展需要的計算機人才。要根據市場對職業的需求,確定計算機專業的崗位設置,分析計算機各崗位的能力和任務,不斷完善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形成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在計算機課程改革中,根據計算機專業培養目標,以夠用為原則,加強計算機專業課程的整合,建立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項目課程為主體的模塊化專業課程體系[3]。課程教學內容盡量引用計算機企業中的實際工作項目和前沿的計算機技術,摒棄陳舊的教學知識,開發適合計算機技術發展的項目化教材。此外,還要調整理論與實踐教學課的比例,增加計算機實踐課程的課時,將課程盡量安排在實訓室上課。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講解完本次授課的知識點,緊接著進行實訓操作示范,學生觀摩學習后,立刻動手進行操作。通過教、學、做一體化,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計算機專業技能,完成計算機課程教學目標,提高計算機教學質量。
2.4以技能大賽為契機提升學生的技能水平
技能大賽的項目都是遵循計算機行業最新的技術標準和規范,比賽的題目一般是計算機行業一線的小型工作項目,因此技能大賽對學生的動手能力要求非常高。高職院校通過對技能大賽的宣傳,使學生認識到計算機專業技能培養的重要性,能及時做好自己的學習生涯規劃。學校依據賽項專業技術標準和競賽規則,對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同時舉辦校級技能競賽,使學生通過比賽就可以掌握先進的設備技術,了解計算機行業最前沿的技術信息,提前接觸到未來所從事的計算機行業的工作內容。因此通過技能大賽,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加強學生計算機專業技能的培養,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為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就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2.5鼓勵學生進行職業資格考證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在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啟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工作[4]?!皩W歷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即1+X證書制度,旨在鼓勵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積極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4]。因此,職業資格考證大勢所趨,學生考證的過程,就是把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再次復習和學習的過程。教師在上計算機課程的過程中就可以把職業資格考證要掌握的知識點融入平時的教學和實訓中,例如在編程課程中,就可以加入軟考的知識點和題型。另外也可以針對學生職業資格考證,開展專門的職業資格培訓課程,即提高了學生的職業技能,也拓寬了學生的就業渠道。
【關鍵詞】電子注冊制度 學籍學歷管理 改革思路
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提出的要建立“全國大學生招生遠程錄取、計算機學籍學歷管理、畢業生遠程就業服務”一體化的信息系統的要求。從2001年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實行電子注冊的學籍學歷管理制度,這一重大舉措使我國高等教育改革進一步發展和高校的綜合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這項措施能夠有效打擊制作使用假文憑的社會不良現象,維護學校的聲譽,保證了人才的真實性,給高校畢業生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實行畢業證書電子注冊管理制度,為高校學籍學歷管理的規范化改革深化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一、電子注冊制度的含義和發展過程
(一)什么是電子注冊制度
高校學歷證書是受教育者在學習的專業知識、技術到達的程度和水平的重要標志。是需要完成國家規定和社會認可的學習過程后,由合法教育機構頒發書面證明,證明具有法律效力,受到國家和社會的認可。學歷證書電子注冊是將高等學校學生的信息進行數據的電子化,再通過網絡的方式上報省教育廳,在省教育廳審核通過的基礎上,上報國家教育部記錄備案。這種學籍和學歷的管理方法是一種運用計算機技術,將數據在網絡上進行統一管理,實行國家、省、高校和其他教育機構三級管理。高等教育學歷證書電子注冊是規范高校學籍管理,加強高等院校法制化進程的一項重要措施。
(二)學籍學歷管理的發展過程
很多高校根據本校的學生數量和教學計劃在學籍和成績的管理方面開發適合學校管理的計算機系統。這樣管理方式的出現,為高校在學生學籍和成績管理上提供了新的探索空間。最近幾年,電子計算機的技術進一步發展,網絡通訊的發展為電子注冊制度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管理思路的改進、管理水平的提高,為實現網絡化的學籍學歷管理,使全校學生能方便、快捷地獲取最新的學籍成績信息創造了條件。目前大部分的正規高校已經將建立完善的電子注冊制度,作為提高學生學籍管理水平的重要課題。
二、實行電子注冊制度的意義
實行學歷證書電子注冊有利于加強高校對學生從招生階段到畢業階段的規范化,打擊社會上存在的制作銷售假文憑的不良現象,杜絕不符合規定的招生現象,保證正常的辦學秩序和良好的教育質量,保障國家學歷證書制度的公信力。這種通過網絡注冊的證書和學籍管理方式,技術上的可行性強,管理時的方法更加靈活科學。減輕高校中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量的同時出錯率更低,便于實現過程管理,方便控制,提升效率。實行電子注冊制度最重要的是,公開在網絡系統上的學籍和學歷信息能夠為聘請員工的單位檢驗相關證書提供可靠的依據。
三、發揮電子注冊制度的作用促進高校學籍學歷管理改革
(一)確保在校學生電子注冊的準確性
要想發揮電子注冊制度的作用,必須保證電子注冊信息的準確性。首先,平臺中登記記錄在校生名單數據與實際情況一致,在校生名單數據要與教育部平臺中的名單數據一致。其次,確保平臺中在校生學籍信息與實際情況一致,在校生學籍信息要與教育部平臺中的信息一致。
(二)建立規范的高校學籍管理制度
電子注冊制度是現代化的管理制度,要想發揮好制度的優勢,就必須將相應的管理方法進行改變。在實際操作中要求:第一,學籍文檔的規范使用,文檔必須按照層次進行編號,將改動內容、信息的變化進行標注,使其清晰明朗易于查找。第二,對于學生的基本信息進行真實性的核實,可以通過本人簽字、資料核查等方式保證上網數據的真實可靠。第三,由于有了學籍學歷信息管理系統的支持,規范了學歷證書的管理,確保了畢業證書上網數據的準確無誤。
(三)提高管理人員的道德素質和管理能力
學籍管理工作政策性、規范性強。證書注冊信息在社會公開,有很強的透明度,證書所具信息必須與教育部網上登記的信息完全一致,要求學籍管理人員在工作中不能差錯和疏漏,必須細致、規范。管理人員的道德素質要符合基本的要求,做到對工作認真負責,有良好的職業道德。還需要具備較強的計算機操作水平,豐富的網絡知識。對于電子注冊的實際操作不同于以前的書面操作,數據和文件的錯誤產生的影響會產生連鎖反應,直接影響到學生的今后的相關使用。管理人員必須掌握業務知識,提高操作水平,做到對學校負責,對學生負責。
結束語
總的來說,電子注冊工作在我國各大高校正處于起步階段,有著極為廣闊的發展前景,需要經過不斷的研究與總結,才能逐步完善。電子注冊工作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我國高校的學籍學歷管理制度改革,提升了我國各大高校的管理水平,逐步實現教育改革管理現代化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聲軍. 新形勢下高校學籍學歷電子注冊工作探討[J]. 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8(1).
關鍵詞: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課程設置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0)21-6037-02
Secondary School Computer Specialized Curriculum
GONG Xiao-yang
(School District Finance & Trade Kashgar,Kashgar 84400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current society, the analysis of computer talent demand for secondary about simple personal computer professional school curriculum and some opinions.
Key words: secondary school; The computer specialty; Curriculum
當今計算機業的迅速發展主要是由經濟與科技的發展帶動的,互聯網的成熟更使得計算機成為人們工作和生活當中重要的一部分,而且社會各行業對計算機的應用也是很緊密的,所以計算機的各類型人才需求空間還是非常巨大的。
1 計算機人才社會需求現狀
社會各行各業的計算機信息化市場都在保持一定的發展,但是每個行業間的需求不一樣。目前,對計算機信息化服務需求量較大的行業是電子政務、電信業、民航業信息化、銀行業網絡改造以及中小學“校校通”工程等。在計算機信息化產業比較落后的西部地區更是需要大量的計算機人才。然而,隨著社會各行業對從事計算機人員專業知識水平的提高,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畢業后的就業情況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并不是因為從業人員過多或是畢業生素質太低,而是學校在課程設置上不合理,對社會需求人才的針對性不夠明確。
2 中職學校計算機課程設置現狀
隨著經濟的發展,中職教育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明顯,“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必須以就業為導向”,但是目前許多中職學校的辦學思想仍然是比較成舊的,他們在課程設置方面注重以學科為中心的設置模式,甚至有些中職學校更是把高校計算機專業的課程設置拿來照搬,對于專業課程的設置太過于簡單化和理論知識,畢業后只知道一點理論的皮毛知識,動手操作能力太差,而且有的學校開設的課程很不合理,沒有什么實用性,對學生以后步入社會工作一點作用起不到,而許多實用性強、專業性強的課程和計算機應用軟件卻又沒有學到。這種模式有著明顯的不足,首先,從國家教育制度來說,中職學校的學生不是通過高考選拔出的,這些學生大多是基礎差,比較調皮的學生,而一些高校大學生都學不好的課程對于中專學生來說更是難以學好,開設這些課程是否欠考慮,其次,對于計算機專業課程的設置,很多學生都會有“學了用不上,要用的沒有學”這樣的感慨,學生除了會學一些簡單的計算機理論知識和一些簡單操作外,平時學不到更廣泛的專業知識和超強的動手操作能力。最后,面對社會對中專學歷的偏見,普遍高學歷的就業門檻,對中專生的就業我們應該有一個正確的定位,就是因為中專生基礎差,我們更應該加強我們的課程設置和教育形式,這樣我們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勞動者和初級的專業人才,這樣也能讓學生適應畢業后即將面臨的工作崗位。
3 中職學校的畢業生優勢在哪里
只有解決好學生的出路,畢業后能有個好飯碗,這樣學校才能有更強生命力。中職學校學生的出路可以有兩個:就業與升學。中職學校的學生不僅可以找到理想的職業,還可以讓自己繼續深造,想升學的同學能圓大學夢。教育部門對此表示肯定:職業類學校的畢業生可以直接報考高職或成人高校和普通高校,同樣獲取高等學歷。這是與高中畢業生來說最大的優勢,上天把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只要你努力,你也可以和大學生一樣,實現提前踏入社會完成獨立或是有個繼續學習重回校園的機會。與高校本??茖W生相比,中職學校對學生的培養應該更有針對性,與高校大量的理論學習相比,中職學生雖然可塑性差些,但是對于許多單位和崗位的高要求,中職學校的學生相信可以做到來之能用,用之能勝。
4 對中職學校計算機課程設置的思考
計算機人才的需求以金字塔結構呈現,根據社會需求,中職學校對學生的培養,要有針對性。如:計算機網絡管理員、計算機廣告設計、網頁制作、計算機輔助設計操作等。這幾個行業都是目前社會需求量比較大的行業。因此我們應該有的放矢,此為根據來進行專業的開設以及專業課程的設置,并確定培養方向:
4.1 計算機網絡技術
以網絡操作系統為主,培養計算機網絡管理員。在任何單位能勝任機房的管理和整個單位的網絡支持工作。第一年,學習一些基礎入門知識,學習個人操作系統《WINXP》,以及微軟的網絡操作系統《Windows 2003 Server/ Advance Server》等,另外還應開設一些相對比較深遂的課程,如NetWare、Unix、 Linux系統,因為這些課程是以后網絡操作系統的主流,開設這幾門課程只是一個籠統介紹以及簡單操作。只要了解下就行了。第二年,學習一些網絡的基礎知識來提升自己的知識儲備。如:《網絡原理》、《局域網知識及組網技術》等。第三年,學習一些網絡深層次的具有一定專業性和實用性的課程,如《無盤網絡》、《ADSL和DSL技術》、《電子商務》等。這些課程對以后畢業找工作更有針對性,都是社會運用廣泛的知識。
4.2 計算機廣告及輔助設計
培養從事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和設計,在建筑、機械、電子等行業,應用計算機進行輔助設計的從業人員。第一年,學習計算機文化基礎和一些美術方面的課程。第二年,學習帶有專業性的課程,如《Auto CAD》、《3D Max》、《PhotoShop》、《CorelDraw》。第三年,學習《廣告設計與創意》、《室內平面圖設計》、《Inventor》。
4.3 計算機辦公自動化及多媒體技術
培養從事計算機文字、圖形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等多媒體應用設計,以及中級辦公自動化設備管理維護和操作技術人員。第一年,學習《計算機文化基礎》、《語文基礎教程》、《漢字錄入》。第二年,學習《SWiSHmax快捷Flash制作》、《Audition 聲音采集編輯》。第三年,學習《Photoshop》、《Authorware》、《Premiere pro》。一步步的提升自己的知識儲備,讓以后就業機會更大一點。真正做到“術業有專攻”的教學理念。
5 結束語
計算機專業知識有很多自身的特點,比如專業知識種類繁多、內容更新換代速度快,除了以上提到的專業課程設置外,當然還需要開設一些輔助的課程,比如廣告級輔助設計專業可以加開《初等數學》和《簡單力學》等等,這些課程都是可以培養一個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中職學校我們應本著“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主線”的職業教育理念來進行相應課程設置,以多變的教育形式、教學內容來培養學生,根據社會的需求我們來靈活地設置和改變專業方向以及課程內容,辦出自身的特色,真正的做到與時俱進,培養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關鍵詞IT職業教育IT學歷教育職業素質
1概述
人才是國家IT產業的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但是IT和人才市場卻出現了非常矛盾的現象:一邊是IT企業很難招聘到合適的人才,另一方面卻發現有很多大學的機及相關專業畢業生卻無法找到合適的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①大學教育的培養目標是重基礎,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和能力的養成而不是一時技術技能的訓練;②教材體系的改革難以適應IT技術的發展;高校教材對實際IT人才的培養缺乏具體的指導性,僅僅在教學總綱上做出了一定的描述,而且高校教材沒有做到統一,各個學校和各個老師仍然僅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來選擇相對合適的教材。如何實現基礎理論、創新能力和實用技術的有機融合,培養出具有完整理論知識體系結構、較強實際動手能力和良好職業素質的人才是本文探討的主要。
1.1IT學歷教育的現狀
首先,一部分大學生在從高中教育到大學教育過渡的過程中,還沒有及時調整心態,切換身份。其中一部分學生放松了對自我的嚴格要求,對知識的掌握僅停留在表面,缺乏刻苦鉆研的精神,進而造成缺乏實踐經驗和實際的動手能力。結果是絕大部分大學生可以順利拿到畢業證和學位證,但并不是所有的畢業生都已經具備了迅速適應企業環境的工作技能和職業能力。
其次,IT學歷教育體系本身也存在一些的。比如,大學教學體系不能隨時適應市場需求變化,存在與市場需求脫節的情況。同時,大學學歷教育周期長,??迫?,本科四年,無論三年還是四年時間對于IT技術和市場的發展都不是一個短的時間。計算機硬件的發展是每18個月就有一次新的變革,軟件行業的變革也不會超過兩年。所以往往造成這樣一個現象:大學四年學到的某些知識在畢業的時候就已經過時了。為了找到工作,必須重新學習當前市場最新的技術。有報道稱,到國內某知名IT培訓機構來培訓的學員中,70%是計算機專業的本??飘厴I生,他們在學校學了三四年計算機,卻還需要進行職業技能的培訓,造成資源的浪費。
第三,IT學歷教育是以實現高等教育的大眾化為主導思想的,并不是以就業率作為第一指導方向,而是更側重于大眾化、基礎化和系統化的教育方向。教育部部長周濟2006年7月13日在第三屆中外大學校長論壇上說,到2005年年底,的高等學校數為2300余所,在校大學生總數已超過2300萬人,高等教育總體規模已位居世界第一位,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提高到21%,實現了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目標。周濟同時指出,注重基礎知識的扎實掌握,強調專業知識的系統學習,著力于分析能力與學習能力的培養,提倡刻苦學習精神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歷教育的這個主導思想導致了以下情況的出現:如果大學畢業生沒有在大學期間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去努力學習,刻苦鉆研,并有針對性進行自身各方面能力和素質的提升,那么就難免面臨畢業后就業難的現狀。
1.2正確處理與解決這些矛盾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29歲的楊先生在深圳一家國內知名IT企業擔任部門主管,他告訴我們:招聘人才企業看重的是實際操作能力,不能說學歷完全沒有用,但是在IT行業,能力遠遠比學歷更重要。何況IT業是一個不斷更新與發展的行業,“我們平均一個月就要接受一次培訓,才能跟上步伐,適應發展,否則就會被淘汰”。
上面這個例子肯定不是所有學歷教育的普遍現象,但卻折射出了學歷教育中可能存在的一些問題。學歷教育期間,學習的都是基礎的理論知識,而理論知識的實際,需要在課外花大量時間去實踐、鉆研和領悟?,F在的普遍情況是:學生在學歷教育期間,無法得到好的引導,很難充分發揮自主學習的能動性,沒有終身學習的心態,因此到了大學畢業時,知識體系就已經落伍了,所以在這種環境下培養的應屆大學畢業生,將很難迅速適應企業的環境,也就很難受到招聘企業方的青睞。這是造成目前大學應屆畢業生就業難的一個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現在市場上出現了很多大學應屆畢業生零工資就業的“怪現象”,而且給已經在職的公司職員也造成了一定的負面,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大學應屆畢業生就業的壓力是多么大,解決這個問題迫在眉睫。因此,解決大學應屆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要從解決人才培養這個根本問題開始著手。
2IT學歷教育與職業教育的定位與分析
目前國內對大學的定位有各種分類原則,根據現在較為通行的大學層次劃分,中國1400所高等學校中型大學和教學科研型大學分別約占中國本科大學的14.29%和65.10%。這樣的大學以培養和造就大批高素質的創造性人才、科研型人才為主。這些大學的教育內容相對來說偏重理論化教育,重在培養研究型人才。據不完全統計,畢業生從事研究的比例不到1%,事實上需要的是大批量的具備實際動手能力的實用型人才。由此可見大學學歷教育的目標和國內主要的人才需求存在一定的偏差。
另一方面,職業教育以應用為目標,按應用需要設置課程,在教學上以就業為導向,從應用入手,重點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其實,95%以上的人是為了應用而學習的,他們學習計算機技術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要用計算機工作,用計算機去解決問題,成為計算機應用人才。也就是說,IT技能教育培訓的學生,學生目標非常一致:學以致用,為畢業后找到一份合適的,滿意的工作。所以學習的勁頭比較足,目標明確。
3職業的特點與優勢
IT職業教育能夠在上得到認可,其實與其本身緊跟市場,面向就業等特點有很大的關系。
3.1課程體系版本更新緊跟市場需求
IT職業教育的課程體系緊跟市場需求,一般每兩年就能根據市場需求升級新的版本。而且同一IT教育品牌往往采用統一的自編教材。這些教材和教學實際緊密結合,對學員掌握相關技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這使得IT職業教育的課程體系相對來講更加實用。
3.2強化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綜合培養
職業教育在整個教育的過程中,除了強調機專業技能的培養之外,始終強調職業素質教育,并且著重突出兩者的綜合教學。其實需要的人才更多是專業技能和職業素質同樣優秀的綜合型人才,眾多企業甚至認為,職業素質比專業技能更為重要。專業技術技能更新快,通過短期的培訓可以強化,但是職業素質的培養卻是一個長期過程,而且職業素質也是決定人才未來的一個決定性因素。綜合以上,企業更需要動手能力強和職業素質高的綜合性人才,而不僅僅是學歷高的人才。IT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無疑比IT學歷教育更好地迎合了這一點。
3.3教育符合IT習慣
IT職業教育的教育方法非常符合IT學習的習慣,其可以說基本顛覆了傳統的IT學歷教育的方法。大學學歷教育中,IT相關專業的上機和實驗的時間遠少于課程,這導致學生在學習后理論相對清楚,但是不會動手使用。與之對比,IT職業教育采取理論課和上機實驗課平行安排,一般先理論后上機,能夠及時對理論課的知識進行消化,并且還有專門的上機實驗課來加強動手能力的培養。
3.4周期一般比較短
IT職業教育的周期一般比較短,從幾個月到一年多,最多不會超過兩年。周期短而學員必須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學會IT技能,直接導致的結果是學習氣氛相對緊張,學習節奏相對較快,在短時間內強化學習提高了學習效率,從而也強化了技能。這種短期IT技能強化培訓也正符合了IT技術快速發展的節奏,也保證了學員學到的技能能夠符合企業人才的需求。
4解決方法
4.1調整IT學歷教育的導向
IT學歷教育可效仿職業教育,以市場為導向并及時修改教學體系。同時,國家教育主管部門應該給大學計算機學院更多的自利,使得學院能夠根據市場的需求,及時調整和修改教學的體系結構,擬定出符合市場要求的培養計劃,培養出更具專業針對性、更貼近市場需求,更受招聘企業方青睞的大學畢業生。
4.2調整IT學歷教育的課程設置
IT學歷教育可進一步加大上機實驗課的比重,加強上機實踐課的效果。大學里面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很多的計算機專業課的更多的是以卷面考試的方式作為學生對該門課程掌握情況的評判標準。這樣的考試導向使得學生在學習上存在“弄清書本上講的知識點,就等于掌握了這門課程”的想法。老師在教學上也勢必會出現以理論為主的教學方式,而輕視了實踐環節。所以,學??梢栽诩哟髮ι蠙C實踐課的比重,加強上機實踐課的效果等方面做出努力。以加強培養大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增加大學生的實際編程經驗。
4.3改善IT學歷教育的教學資源匱乏的現狀
面對市場的爭奪,學歷教育并不是沒有認識到自身存在的這一。與企業合作,讓學生參與技術就是尋求突破的途徑之一。在北京大學,與北大方正技術研究院的合作實驗室就為信息學院在讀學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實際操作平臺。北大一位在校博士生說道:“這里與外面的企業沒有本質區別,我們參與各種項目開發與技術研究,動手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但并不是每所高校都能擁有這樣良好的條件,畢竟尋找一位合作伙伴并非易事,尤其是那些沒有什么“名氣”的學校。資源匱乏的實驗室,根本無法容納逐年遞增的本科生。所以,尋找與高校合作的合適企業,改善實驗室環境都成為了改善教學資源匱乏的重要解決途徑。
4.4培養雙師型的教師隊伍
要做到教學跟上市場發展的需求,教師隊伍的培養和教師素質的不斷提高至關重要的。一方面,教師需要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清楚地講授相關知識點;另一方面,教師需要有實戰的工作經驗,也就是實際的項目經驗。所以對教師隊伍的選拔和培養,不僅僅只是以能上課作為衡量標準,還要強化實際項目經驗的培養和營造終身學習的氛圍。所以要提高教學的質量,授課效果良好、項目經驗豐富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成為了核心。
4.5IT學歷教育可進一步加大對職業素質的教育和培養。
“現在的畢業生最欠缺什么素質?企業重視新進員工什么素質?外語流利、專業知識扎實還是計算機熟練?”這些問題應該由人才市場上的買方——企業來回答更具有說服力。最近,上海某高校向80多家用人單位發放了調查問卷,結果顯示,敬業精神、團隊合作精神、人際溝通能力等“軟實力”已經成為用人單位最看重的畢業生素質,反倒是計算機、外語水平、專業知識等傳統指標逐漸退居二線了。
綜上所述,如果大學學歷教育能夠吸納IT職業教育的經驗,加大和改進教學實踐環節,模擬企業化環境來學習計算機知識和技能,并加強學生職業素養的訓練和培養,這對于縮短大學應屆畢業生和企業適用的職業人之間的距離,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以及輸送更符合企業需要的人才將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學歷教育的效率,有效的利用了資源。
中國醫院協會副會長、廣東省醫院協會會長、廣東省人民醫院黨委書記曾國洪;廣東省醫院協會名譽會長張衍浩;廣東省衛生廳政務服務中心主任歐奕強和新一屆當選的廣東省醫院協會醫院信息化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等在主席臺就坐。
用信息化手段提升醫院管理水平
曾國洪首先在大會上致辭,他表示:在國家新醫改政策和“十二五”規劃的引導下,醫藥衛生信息行業發展迅速,新的數字醫療技術層出不窮,醫院信息化技術正逐步成為整個行業向前發展有力的助推劑。此次華南地區醫院信息網絡大會為大家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技術交流平臺,是華南地區醫院管理者、醫院信息化業內人士和從事醫療衛生信息產品研發和銷售的廠商們交流、溝通的盛會。
“醫院信息化水平是衡量一所醫院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醫院的現代化發展,離不開信息化,我們要通過信息化手段強化管理,規范醫療行為,提高醫療質量,保證醫療安全,降低醫療成本,構建和諧醫患關系。與此同時,要加強對信息的挖掘和利用,為醫教研提供及時、準確的數據,為臨床決策、管理決策提供有力的信息技術和支持?!痹鴩樵谥罗o中還特別強調了信息化建設對醫院未來發展所起到的作用。
用數據解讀發展現狀
新當選的第四任廣東省醫院協會醫院信息化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李小華在大會上作了題為《廣東省醫院信息化建設現狀分析》的重要報告,詳細介紹了廣東省醫院信息化建設所取得的成績和今后的發展方向。
李小華首先介紹了2011年~2012年度中國醫院信息化調查中廣東省部分三甲醫院和二甲醫院的數據。
首先是廣東省醫院信息人員的配置。在三甲醫院中,信息部門的人員配置平均為14.3人。這其中包括了圖書、病案,甚至遠程醫療的相關人員,真正從事計算機的技術人員是9.3人。在學歷方面,在14.3人中,碩士以上為16.1%,即2.3人;本科是49.7%,即7.1人;還有大專及大專以下是34.3%,即4.9人。在二甲醫院中,信息部門的人員配置平均為6.9人,其中真正從事計算機的技術人員是3.8人。在學歷方面,在6.9人中,碩士以上為2.9%,即每個單位不到0.5人;本科占49.3%;大專及大專以下為47.8%,可以明顯的看到,信息中心人員的學歷主要為本科和大專及以下。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技術;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婁底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堅持“立足婁底、服務社會”的辦學定位,為地方培養了大量技術技能型高級人才。但隨著信息技術產業的高速發展,該專業職業崗位需求發生了很大變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為此,需要按照崗位要求,創新建立與市場用人需求更加貼近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
一、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需求及培養目標
2017年,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教學團隊成員前往婁底博通數碼彩印有限公司、長沙視傳廣告有限公司等九家企業進行專業調研與回訪,調研結果最突出的問題是學生社會實踐經驗不足、課程教學內容與崗位工作關聯度過低,因此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構建課程體系時必須解決的問題。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良好職業素養,面向面向數碼圖文廣告及平面設計行業/企事業單位(行政機關)數碼圖文處理、網站美工一線崗位,培養擁護四項基本原則,具備崗位任職要求必備的數碼圖文處理、平面設計、網站美工專門理論知識創新創業精神,熟練掌握數碼圖文處理、平面廣告設計及網站美工、網站設計與制作、管理、維護與推廣、設計創意方法和表現形式,培養具備文化、公益、商業廣告設計創意能力、圖片編排等綜合職業技能,熟悉計算機最新發展技術,把握職業規則及行業準則,可持續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
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思路
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制約著專業的發展,實驗實訓缺乏前瞻性和先進性,校企合作不夠深入,停留在表面。改革的思路是創新重構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開發項目化課程體系,專業教學環節及考核評估。以行動為導向,深入行業與企業調研典型工作任務,分析崗位能力,明確崗位所需要的職業技能,根據培養目標及專業方向分解職業技能要素,按照工作過程作為課程內容體系構建的依據,開發以行動導向課程,強化職業能力培養。按職業能力成長規律,歸類整合職業行動領域,提出典型工作任務,完成每個工作任務的情境描述,進行學習情境的設計,以提升專業群整體水平,并在人才培養模式、以工作工程導向學習領域課程方案設計、教學改革、教學資源建設、職業技能鑒定、技術開發服務等方面起到示范輻射作用,打造信息技術專業群。
三、創新“校企融合,產教融通”人才培養模式
本專業團隊通過深入信息行業企業調研,對機械行業人才需求狀況、專業發展趨勢、崗位能力需求等方面進行分析研究。通過對專業職業崗位(崗位群)的結構、職業崗位能力的調研分析,由校內外專家和專業教學團隊組成的計算機專業指導委員會研討并創新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實現教學內容與崗位技能要求對接。以職業崗位需求為依據、專業技術課程為核心、職業資格證為認證標準,加強與婁底、長沙、江蘇等多家企業的合作,實施“校企融合,產教融通”人才培養模式。專業課程設置按適應職業崗位(或崗位群)的職業能力來確定,把計算機行業與企業專家請進校園,把產業經典案例融入課堂,專業課程內容與信息產業企業標準相融合;建設“理實合理,工學共贏”的課程氛圍,增加“產教融通”課程比例,基本技能模塊課以必需夠用為度,核心模塊課可以設置專業發展方向。實現課程教學和職業資格認證的融合。鼓勵學生考取數碼圖文、網站美工相關職業資格證書,主要包括廣告設計師資格證、平面設計師資格證、網頁設計師職業資格證書。需要將考證融入課程體系,做到課程體系與產業結構融通,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融通,學歷教育與職業技能培訓融通。
四、重構“項目導向、課證融通”課程體系
基于“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本位,以行動導向實施為途徑,以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為主體”的建設思路,構建堅持系統培養“項目導向、課證融通”的課程體系。加強校企合作,重點開發以數碼圖文、網站美工項目為載體,按照“項目化、技能化、一體化”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真正實現項目引領、任務驅動、理實一體。在設計實習實訓內容時,注重鍛練學生計算機基本技能的同時,鞏固所學理論知識,加深對所學理論知識理解;將職業技能鑒定與專業培養目標結合起來,技能證書與專業的符合度保持在100%。盡量做到人才培養過程中,教學內容與信息產業相結合,實訓實習與行業發展相結合,能力培養與素質教育相結合,專職教師與企業兼職教師相結合,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證書培訓相結合。建設“項目導向、分段遞進”的實踐教學體系。依據課程特點,每門專業課程選定一名課程負責人,設置相關的實踐典型教學任務,不斷優化和改進課程標準,構建“以實戰任務為載體”的數碼圖文廣告設計與制作知識與技能操作有機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強化職業技能訓練,突出綜合職業能力培養。
五、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
打造一支專兼結合、寬基礎、高技能、“雙師”型教學團隊。通過校企合作共建、培訓、企業實踐等手段,建立一支專兼合理、理實兼備的“雙師型”教學團隊。重點培養專業帶頭人1名、校外專業帶頭人1名,骨干教師3名,雙師素質比例達到100%;聘請5名企業技術骨干充實教學團隊,兼職教師在專業教師團隊中所占的比例達到55%以上。本專業課程修滿畢業建議學生首先就業,全面轉入社會實踐,在實踐中繼續學習專業知識,提高職業能力,完善職業素質,正確定位,順利完成職業人轉化。三年內完成本專業的在職學歷提升,實現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全面提升。積極參與企業的勞動競賽和技能競賽,在實踐中提升技術和能力。二學年進行寬基礎培訓,安排學生進行認知型、操作型小型項目開發;第三年學習應用性課程,進行專向培訓,安排學生做工業項目設計(畢業設計)和頂崗實習。
六、結語
通過計算機應用技術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教師把握了專業方向,進一步明確了課程體系,教學效果得到明顯改善,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也更加符合信息技術行業發展的需要,畢業生也得到了社會的認可。
參考文獻:
[1]李和平.高職通信技術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