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3 09:48:3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關于知識產權的法律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電子商務 發展現狀 知識產權 對策
中圖分類號:D997.1 文獻標識碼:A
1電商平臺知識產權保護問題提出的背景
1.1我國法治實踐的需要
2011年4月21日,為進一步凈化電子商務市場環境,加大對電子商務領域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行為的打擊力度,國家發出《關于進一步推進電子商務領域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行動的通知》。同年7月8日,商務部發出《商務部辦公廳關于做好電子商務領域打擊侵權假冒專項行動總結工作的通知》,特別指出打擊電子商務領域知識產權侵權的重要工作刻不容緩。2015年1月商務部電子商務司測算,2014年電子商務交易額(包括B2B和網絡零售)將達到約13萬億元,同比增長25%。
1.2各國關于保護電子商務知識產權的實踐
1.2.1美國
美國電子商務的應用領域和規模都遠遠領先于其他國家,是電子商務的起源地,更是電子商務的發達地區。目前在全球電子商務交易額中,大約有50%發生在美國。在全球商務網站中,美國占有90%以上。這與美國良好的網絡狀況、大量的高學歷網民、完善的法律體系、健全的電子支付手段、成熟的社會信用體制等一系列情況是分不開的。在電子商務立法方面,有美國的《統一電子交易法》(1999年)、《國際與國內商務電子簽章法》(2000年)。
近30年來,美國實施知識產權戰略主要沿著三種軌跡不斷伸延。一是根據國家利益和美國企業的競爭需要,對專利法、版權法、商標法等傳統知識產權立法不斷地修改與完善,擴大保護范圍,加強保護力度。近年來,隨著生物、信息及網絡技術的發展,一些新興技術形式不斷納入知識產權的保護范圍,例如將網絡營銷模式等理念列入專利保護范圍,在功能基因方面,美國專利申請已達4000多項,知識產權優勢明顯;二是國家加強調整知識產權利益關系、在鼓勵轉化創新方面強化立法;三是在國際貿易中,一方面通過其綜合貿易法案的“特殊301條款”對競爭對手予以打壓,另一方面又積極推動WTO的知識產權協議(TRIPS)的達成,從而形成了一套有利于美國的新的國際貿易規則。
1.2.2韓國
韓國于1999年通過實施了《電子商業基本法》,該法旨在通過澄清以電子訊息(electronic message)方式進行交易的法律效力以保證交易的安全和可靠,確保公平交易,該法在電子商務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立法規制。首先,重新定義了電子商業、網上商店等概念;其次,對“網上經營者”的資格認定較為嚴格。再次,在電子商業促進方案的制定和實施中,特別指出了知識產權的保護措施。
2中國電商平臺知識產權侵權問題的現實分析
2.1網絡售假特征
網絡假貨的品種多、數量大。作為一種開放的網絡銷售平臺,淘寶網無疑是目前國內運營最為成熟的C2C 電子商務平臺。淘寶2010年網購數據顯示,2010年淘寶網注冊用戶達到3.7億,在線商品數達到8億。同時,以淘寶商城為代表的B2C業務交易額在2010年翻了4倍,未來幾年也仍將保持這一增長速度。龐大的市場潛力和便利的購物環境造就了淘寶網的線上銷售奇跡,同時也催生了網絡假貨的迅猛發展。
網絡假貨發展勢頭強、速度快。根據艾瑞咨詢2014年度互聯網經濟核心數據報告,2014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12.3萬億元,同比增長21.3%;其中,B2B電子商務市場占比超七成,網絡購物占比超兩成,網絡購物占比有明顯提升;中小企業B2B電商市場營收增長超三成;網絡購物年度線上滲透率首次突破10%;移動購物市場規模增速超200%。
網絡假貨以仿品為主,隱蔽性強。近年來,由于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斷加大以及電子商務公司對網絡交易環境肅清的決心不斷增強,與時俱進的網絡售假者們也都摒棄了銷售偽劣商品的低層次經營模式,轉向模仿和抄襲國際知名品牌。這些產品具有很強的隱蔽性,不具備專業鑒別知識的消費者很難在短時間內輕易地從商品包裝和外觀上將其識別出來。
2.2消費者維權的現實局限
從交易行為的性質來看,知假買假是基于自愿原則的理。在此條件下,消費者通常掌握有關假貨的充分信息,交易雙方基于自由、自愿的基礎達成交易共識,是彼此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達成的博弈均衡。
從交易商品的屬性來看,網絡假貨能夠滿足消費者特定的消費需求。盡管在品質、包裝和功效等方面與正品有所差別,但假貨能滿足消費者在收入有限條件下,不能消費真貨的一種特殊的心理缺失感。
3電子商務知識產權保護對策的建議
(1)加強立法實踐工作,從法律上規制電子商務中的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加強宏觀立法工作,積極完善立法。積極推動相關立法工作,及時修改商標法、著作權法等知識產權專門法律及其實施條例,建立健全互聯網知識產權制度和法律。
明確定義電子商務、網上商店、經營者等概念。對于這幾項重要概念的定義,是保護電子商務中的知識產權和追究在侵害知識產權行為的重要前提。因為如果不明確定義網上商店、電子商務等重要概念,將會導致責任不清、難以追責的問題。
明確電子商務平臺的責任和義務,確保電子商務的健康和穩定。電子商務平臺的責任和義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除了買方和賣方以外的重要一方。電子商務平臺提供了有效的購物渠道和購物服務,如果監管不力,在保護電子商務中的知識產權方面則混亂不堪。因此,很有必要在立法上明確規定電子商務平臺的責任和義務,如定期檢查違規網絡店鋪、設計一套嚴格的網絡店鋪申請流程等等,確保電子商務品牌健康和產品質量。
(2)加強政府監管職能,打擊侵害電子商務中的知識產權行為。 第一,中央統一領導,地方具體監管。在中央核心政策方面,應當堅持激勵創造、依法保護、科學管理的方針,既要突出重點,著力解決當前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突出問題,集中力量搞好打擊侵權假冒專項行動;又要著眼長遠,加強知識產權制度建設,積極營造良好的知識產權法治環境。在地方具體監管方面,強調各地要加強對電子商務平臺的督導;啟動對涉嫌銷售侵權和假冒偽劣商品案件網店的整改工作;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通過多種方式及時曝光電子商務領域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違法違規企業和典型案件。第二,完善網購知識產權保護的政策體系,建立有效的網購知識產權行政管理模式。在知識產權保護的政策體系中,應當加強政府采購過程中的知識產權審核管理,堅持防止侵權假冒商品進入政府采購渠道。加大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平臺建設力度,完善知識產權舉報投訴受理機制,建立舉報投訴獎勵制度。建立健全知識產權預警應急機制,提高企業預防和解決知識產權糾紛的能力。第三,加強電子商務中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完善司法政策和行使司法職能。一方面,司法部門應當加強知識產權司法政策調控,規范知識產權審判裁量權行使。最高人民法院根據各類知識產權的不同特點和保護需求,明確分門別類、區別對待和寬嚴適度的宏觀司法政策;另一方面,司法部門應當積極推動知識產權領域的司法改革,知識產權審判體制和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人民法院不斷強化知識產權司法改革意識,繼續抓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關于人民法院工作的貫徹落實。
(3)加強電子商務平臺監管,保護知識產權不受侵犯。電商平臺配合相關部門完善網購平臺監管,加強商品認證能力。圍繞交易中的知識產權保護所建立的規則一定是一個綜合的制度,不僅涉及知識產權法各個領域,也會涉及很多諸如店鋪名等法律上未定性的問題,更要有一套高效的投訴受理機制。多數電商平臺在接受和處理來自用戶的投訴方面已經有了相對完善的模式,但是網上商品認證監管處于真空。應該將傳統市場內的商品認證、抽檢監管等手段延伸到網絡平臺上,加強商品認證能力。
(4)樹立消費者維護知識產權意識,提高網絡商店職業道德。第一,改變網購消費習慣。幫助消費者要積極了解電商知識產權,明確電子商務中所涉及的知識產權問題的重要性,明晰相關法律法規,認真履行相關義務。第二,提高網絡商店職業道德。電子商務的另一方網絡商店在積極守法的前提下,仍需提高自身職業道德,切實履行義務,在銷售商品過程中,積極履行維護品牌商合法權益,在網購中保護知識產權。
4結語
電子商務中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是在飛速發展的經濟時代中產生的。然而,一個新生事物的發展總是伴隨著問題的產生。電子商務中,由于巨大的利益誘惑和網絡平臺的方便,一些網絡商店的商人不顧法律的威懾和道德的譴責,鋌而走險出賣假貨、出售盜版商品、假借他人專利進行交易等等的侵害知識產權的行為。因此,加強電子商務中知識產權保護法律問題研究對豐富我國關于電子商務和知識產權保護的相關研究,構建電子商務知識產權保護法律制度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張龍哺. 基于知識產權視角的電子商務[J].知識產權(CSSCI),2008(09).
[2] 董華波. 電子商務,假貨一度占七成[N]. 晶報,2009(02)B21財經版.
[3] 中國電子商務中心.網絡假貨難以根除的四大原因[Z].億邦動力網,2010-03
-10, ebrun. com.
[4] 艾瑞咨詢最新統計數據.阿里巴巴研究中心,2014.
[5] 淘寶網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阿里巴巴研究中心,2011.
論文關鍵詞:知識產權;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2007年11月6日,廣東省人民政府發出《印發廣東省知識產權戰略綱要(2007—2020年)的通知》(粵府[2007]88號),正式頒布并實施《廣東省知識產權戰略綱要(2007—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是廣東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廣東的重要內容。
本課題于2008年7月獲廣東省知識產權局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立項。經過調查和研究。在廣泛征求河源市知識產權局、河源市科技局、河源市工商局、河源市版權局等單位的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形成了該課題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辦法學術建議稿——條文及說明》(以下簡稱《建議稿》)。專家組鑒定認為,建議稿以知識產權工作的創新及提升為主線,借鑒國內外知識產權管理工作的成功經驗,將知識產權法律納入企業組織管理戰略之中,以促進技術創新能力的提高和經濟結構的調整,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和區域知識產權協調發展;政府主管部門可以結合參考文本.擬定關于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制度的指導意見:各類企業也可結合參考文本,根據本企業具體情況,擬定本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具體制度:建議稿對于指導和扶持企業通過知識產權戰略的研究和運用.提高其自主創新能力,增強知識產權的創造、管理、運用和保護水平,有較強的指導作用?,F就《建議稿》的幾個主要問題作出說明。
一、關于制定目的、調整范圍和適用范圍
知識產權被視為是企業的生命線.企業應成為知識產權保護的主體。越來越多的企業已意識到建立運行良好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對于保護自身無形資產的重要意義。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制度的制定與實施,將直接影響著科技產出和知識創新,從而影響企業乃至國家研發實力及核心競爭力。制定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辦法是為了規范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提高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水平;有效保護企業知識產權,防止無形資產的流失.激勵企業員工發明創造和智力創作的積極性。
對于企業來說.在經營過程中,其可能涉及到的知識產權包括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商業秘密以及法律賦予的其他知識產權。因此,《建議稿》根據現行知識產權法律規定.將上述知識產權納入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辦法的調整范圍。
關于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辦法的適用范圍。課題組認為,它不僅適用于本企業(包括企業總部、分公司及各地的分支機構)的各級各類員工.還應適用于來本企業實習、進修或合作研究的有關人員。因為上述人員均可能因為職務或工作原因接觸到本企業的知識產權,所以將其納入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辦法的適用范圍。
二、關于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機構和職責
為了貫徹實施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辦法,達到規范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提高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水平的目的,企業須成立知識產權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由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及相關部門負責人組成。領導小組作為企業知識產權工作的最高權力機構,其主要職責是:制定知識產權工作發展規劃;審查批準知識產權管理工作的有關制度和計劃;指導、檢查、監督知識產權管理辦公室的工作執行情況:指導處理與本企業有關知識產權的爭議等。
知識產權工作領導小組是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非常設機構,有必要設立知識產權管理辦公室。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辦公室作為領導小組的常設機構.執行領導小組的決策,處理日常知識產權事務?!督ㄗh稿》第五條對知識產權管理辦公室的性質、地位、組成人員以及機構職責作出了規定。
三、關于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制度的構建
《建議稿》構建了企業知識產權評估、知識產權查新檢索、知識產權工作備案、知識產權成果歸屬認定、知識產權檔案管理、知識產權保密和承諾、知識產權合同、知識產權保護和知識產權宣傳等制度。
(一)知識產權評估制度
對企業資產進行評估,是確保資產增殖保值的需要,是資產優化組合、規范和發展產權交易市場的必然要求。知識產權是企業的無形資產,是企業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必要對其進行評估。
(二)知識產權查新檢索制度
建立知識產權查新檢索制度是現代企業高度重視的知識產權的戰略之一。通過知識產權查新檢索,不但可以獲取科技情報特別是核心技術情報,而且可以提供決策依據,降低創新風險,防止低水平重復,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三)知識產權工作備案制度
知識產權工作備案制度是對知識產權工作進行跟蹤、監督并予以保護的制度。通過備案,使企業的一切知識產權工作都納入企業的管理、監督和保護之中,做到凡事有人負責,凡事有案可查。
(四)知識產權成果歸屬認定制度
規定知識產權成果歸屬的目的在于明確智力成果的權屬,劃清產權界限,減少糾紛?!督ㄗh稿》第九條主要依據現行《專利法》的有關規定,將員工創作活動的智力成果分為個人知識產權創作活動和職務知識產權創作活動。對于個人非職務的知識產權創作活動產生的智力成果,權屬歸個人;對于職務知識產權創作活動的智力成果,歸屬本企業,企業給予創作者精神和物質獎勵,并保護其署名權。
(五)知識產權檔案管理制度
企業對知識產權檔案進行集中管理,是對知識產權進行有效行政管理的工具之一。知識產權檔案記載了創作研究的過程和最終成果,也是繼續開展創作活動的條件。知識產權檔案能起到維護企業、個人合法權益等作用。
(六)知識產權保密和承諾制度
建立知識產權保密、知識產權保護承諾制度可以減少因泄密而造成的損失。與企業的知識產權接觸的人員包括企業的內部人員和可能的企業外有關人員。因此.需要針對各種情形和各種人員采取相應的知識產權保密和承諾措施。
(七)知識產權合同制度
經濟生活中,不可避免地要運用到合同。知識產品的產生、使用和處分過程比較復雜.尤其需要合同來進行規范。知識產權合同既可詳細地約定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又能作為權利義務的證明。
(八)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原則性規定
企業之問的競爭在很大程度上是知識產權的競爭,建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可以降低競爭風險。
(九)知識產權宣傳制度
為普及知識產權法律知識.增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培育知識產權文化觀念,企業應設立知識產權宣傳、保護基金,用于知識產權培訓和宣傳工作。
四、關于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具體規定
(一)關于專利管理
(1)專利申請管理。企業的各類發明創造,應遵照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來確定專利申請權的歸屬。
(2)專利申請人的確定。委托研究項目和共同研究項目,專利申請人的確定按合同約定執行。第一申請人是本企業的,專利申請工作由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辦公室直接管理。
(3)專利申請審查程序。設置專利申請審查程序,可以確定其專利是職務發明還是非職務發明,避免日后糾紛,也有利于企業對員工的發明進行指導和管理。
(4)專利申請審查結果。知識產權管理辦公室對企業員工的專利申請進行審查后會產生不同結果。對符合專利申請條件的發明創造,由知識產權管理辦公室負責辦理專利申請手續;不適合申請專利的,應當向發明人說明理由。
(5)專利法律狀態調查。通過專利法律狀態調查,可以確定研究成果的可專利性:專利引進時的專利法律狀態調查,還可以確定引進的專利是否合法有效,增加談判籌碼。
(6)專利文獻檢索。專利文獻檢索是企業知識產權查新檢索制度的具體運用。通過專利文獻查新檢索,不僅可以獲取科技情報特別是核心技術情報,也提供了決策依據,降低創新風險,防止低水平重復。
(7)技術引進。技術引進是企業利用他人知識產權的重要途徑。通過技術引進,可以加強企業的競爭力,甚至推動經濟增長模式發生轉變。在技術引進中,為確保所引進技術的合法有效性。應在事前要求許可方提供專利項目清單,并進行相應的專利文獻檢索和法律狀態調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技術引進協議,要盡量避免限制自身發展、改進引進技術和有礙申請改進專利等不合理的限制性條款,以便于企業在消化吸收引進技術的基礎上積極開發新的專利技術。
(8)產品出口。出口產品時,應事先進行專利文獻檢索,以免侵犯他人知識產權。
(9)專利實施與許可貿易。專利實施可使專利價值最大化,或者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技術改造而獲得新專利。許可貿易包括轉讓或受讓已申請專利的技術,許可或被許可專利技術及與專利(申請)相關的技術秘密(Know—how)。
(10)專利實施與許可貿易合同。專利實施與許可貿易合同是知識產權合同制度的具體體現,企業在進行專利實施與許可貿易時,應與當事人簽訂專利實施與許可貿易合同。
(11)專利轉讓合同。凡是準備申請專利的項目,應在取得專利申請號后再簽訂專利轉讓合同,不得在專利申請前簽訂技術轉讓合同。
(12)在職員工的保密義務。企業的知識產權無論是在研發階段還是在研發成功后,保密工作都異常重要,一旦泄密,就會使企業喪失競爭優勢。在職員工接觸到企業的知識產權,需要其承擔保密義務。
(13)非在職員工的保密義務。與企業的知識產權接觸的人不僅包括本企業的在職員工.也包括非在職員工,某些企業外的人員也需要承擔保密義務。
(14)知識產權保護義務。企業的任何機構和個人,知道或應當知道侵權行為發生或者可能發生侵權行為時.都應采取積極措施,配合知識產權管理辦公室在行政執法機關和司法機關的指導下處理侵權糾紛。
(二)關于商標管理
(1)商標管理工作的范圍。商標管理工作是涵蓋商標工作戰略規劃、具體計劃、商標工作管理制度、商標注冊和商標專用權終止的全過程管理。其范圍包括商標事務咨詢、商標注冊、商標續展、商標糾紛調處、商標監督、商標專用權引進與轉讓等。
(2)新產品商標管理。開發新產品需使用新商標的,應于新產品投放市場前申請商標注冊,以獲得商標專用權。新產品出口也應調查產品出口所屬國家(地區)的商標法律狀況。
(3)商標續展。注冊商標的有效期屆滿前,如果該注冊商標的商品仍有市場前景,則應及時辦理注冊商標續展手續。
(4)商標轉讓和受讓。轉讓企業注冊商標和受讓他人注冊商標,必須在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報請企業知識產權領導小組批準后,方可辦理有關合同事宜。
(5)注冊商標保護。企業員工應注意保護本企業注冊商標專用權,發現存在仿冒、假冒和淡化等侵權行為時,應及時向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辦公室報告,以便調查處理。
(三)關于著作權管理
(1)《建議稿》第三十四條是關于著作權管理中所涉及的相關術語的解釋。
(2)《建議稿》第三十五條是關于企業及其員工取得職務或非職務軟件著作權的法律依據的規定。
(3)職務軟件著作權可按照《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辦法》的規定進行自愿登記。
(4)《建議稿》第三十七條是關于職務軟件著作權轉讓的規定。
(5)《建議稿》第三十八條是關于軟件著作權保護的規定
(四)反不正當競爭管理
競爭對手有損害本企業利益和聲譽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的,企業有權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采取相應措施,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五、關于獎勵和法律責任
(一)署名權和獲得榮譽、獎勵的權利
智力勞動成果的完成人員.有在相關成果文件上注明自己是該成果完成人并獲得相應榮譽、獎勵的權利。
(二)發明人的權利
被授予專利權后,發明人或設計人有權按照專利法等有關法律規定請求專利權持有企業發給獎金:專利技術實施后,發明人或設計人有權按照專利法及其它有關規定請求企業支付酬金或提成。
(三)知識產權泄密的法律責任
對于違反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辦法,造成知識產權流失的,依法追究其行政責任、民事責任或刑事責任。
(四)相關工作人員的法律責任
企業相關工作人員因工作疏忽等原因未及時申請專利、商標注冊、軟件著作權登記或未采取其它保護措施,給本企業權益造成損失的.企業追究直接責任人和主要負責人的責任;必要時,給予行政處分;觸犯刑法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通過開展法律七進活動,全面落實《省依法治省綱要》和依法治區目標,教育干部職工自覺學法律、講權利、講義務、講責任,進一步提高法律素質;引導機關、鄉村、社區、學校、企業、寺廟做到依法管理、依法辦事,進一步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推進依法治區進程,為深化改革營造良好的法治氛圍。
二、工作重點
(一)推進法律進機關
1.加強機關法律學習。重點學習《憲法》,關于依法治國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省、市、區各級領導關于依法治理重要講話;領導干部履行職責相關法律法規;公務員履行職責相關法律法規;廉潔從政相關法律法規。局黨組中心組堅持定期學法制度,每年集中學習法治1次,黨組成員每年底結合年終述職專題匯報學法用法守法情況;完善機關干部定期學法制度。每年組織集中學法不少于4次。
責任股室:辦公室、科技股、農業股、知識產權股、科普股;完成時限:2014年11月
2.建立法律顧問制度。聘請法律顧問,參與重大行政處罰案件的討論、審核,提供相關法律法規咨詢。
責任股室:辦公室;完成時限:2014年11月
3.加強機關普法陣地建設。辦好單位法制宣傳專欄,利用政務公開欄、短信、qq群、訂閱普法讀物等進行法制宣傳,配合各類新聞媒體開展法制宣傳活動。
責任股室:辦公室、科技股、農業股、知識產權股、科普股;完成時限:2014年11月
(二)推進法律進學校
1.參與學校法律宣傳培訓。通過發放普法宣傳手冊,重點開展《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常識宣傳教育,引導學生了解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培養國家意識和公民意識;引導學生嚴格遵守與其日常行為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了解公民的基本權利和公民義務。
責任股室:辦公室、科技股、農業股、知識產權股、科普股;完成時限:2014年11月
(三)推進法律進鄉村
1.重點開展《憲法》、《知識產權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食品安全法》、《勞動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增強居民學法、懂法、用法意識,利用法律法規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責任股室:法規股,餐飲服務監管股,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監管股;完成時限:2014年11月
(四)推進法律進社區
利用科普宣傳周、宣傳月深入社區開展《消防法》、《食品安全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采取帶法律、帶案例,帶普法資料,參與社區的普法活動。
責任股室:科普股;完成時限:2014年11月
(五)推進法律進企業
1、開展知識產權法律宣傳。利用知識產權周深入企業開展《知識產權法》等宣傳國家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和基本知識,著重宣傳知識產權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把宣傳普及提升到傳播以“尊重知識,崇尚創新,誠信守法”為核心理念的知識產權文化層面,增強全社會知識產權意識。
2、開展知識產權執法專項行動。深入大型超市開展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專項行動,嚴肅查處售賣涉嫌假冒知識產權商品的違法行為,形成打擊侵犯知識產權行為的高壓態勢;全面推進知識產權執法與輿論宣傳的緊密結合,增強企業誠信守法意識,提高消費者識假辨假能力,形成自覺抵制假冒偽劣商品、重視知識產權保護的社會氛圍,營造知識產權保護的良好環境,全面提高我區保護知識產權和規范市場秩序的水平。
責任單位:知識產權股,完成時限:2014年11月
(六)推進法律進寺廟
聯合相關部門,重點學習宣傳關于依法治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及寺廟管理相關法律法規,引導宗教教職人員自覺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規章。
責任股室:辦公室;完成時限:2014年11月
(七)推進法律進單位
重點學習《憲法》;關于依法治國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省、市、區各級領導關于依法治理重要講話;依法管理相關法律法規;公共安全相關法律法規。
責任股室:辦公室、科技股、農業股、知識產權股、科普股;完成時限:2014年11月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抓好落實。要從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充分認識“法律七進”活動的重要意義,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確?!胺善哌M”活動有步驟、有秩序地實施。領導干部要帶頭學法、守法,為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創造條件。在做好自身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基礎上,大力開展面向社會服務的法制宣傳工作。
因此,基于知識產權權利上的請求權的含義,應是指知識產權已經并正在受到侵害或者有受到侵害的危險,知識產權人為保障其權利的圓滿狀態和充分行使,享有對侵害人作為或不作為的請求的權利。此種請求權即可以針對正在進行的現實的侵權行為,也可以針對即將發生的潛在侵權行為,以及雖然未受到侵害但存在對權利存有現實侵害危險的,請求停止侵權、請求停止侵權的預備行為或者消除侵權危險等,以阻止現實的或潛在的侵權行為的進行或發生。停止侵權、排除妨礙等既是知識產權請求權追求的目的和結果,也是此類請求權的最終實現,同時也是行為人應承擔的民事責任形式。不能認為它們成為民事責任的形式,就否認其作為請求權的事實。在這里,權利人享有的請求權是導致不法行為人民事責任的前提,行為人受到民事責任追究是權利人實現其權利消極權能的必然結果。
知識產權請求權的內容可以具體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制止正在進行的侵權行為、消除現實的侵權危險防止侵權行為發生;二是消除侵權人侵權或預備侵權造成權利危險的手段。前者是指使現實的正在進行的侵權行為停止下來或現實侵權危險的消除。如制止正在進行的假冒盜版行為等;后者是指消除繼續侵權或對權利造成侵權危險的手段,如銷毀、封存、禁止制造為生產專利產品的專門工具、模具等。提起知識產權請求權的主體應當為知識產權人以及一定范圍的利害關系人,知識產權人包括注冊商標權人、專利權人、著作權人、商業秘密權利人(包括原始權利人和繼受權利人)等;利害關系人包括知識產權獨占和排他許可合同的受讓人、依照法律規定正在發生繼承但未完善相關手續的知識產權中財產權的繼承人等。知識產權請求權的被請求人或義務主體是指正在實施侵權行為的侵權人或造成權利妨礙的其他行為人。
知識產權請求權所針對行為的性質和該行為的構成對于請求權的行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根據民法、知識產權法的規定,知識產權請求權所針對的行為當屬一種侵權行為,應當符合侵權的構成要件。根據我國民法理論,知識產權侵權行為是指民事上侵犯知識財產權或知識人身權的違法行為,它是一種能引起侵害人承擔民事責任的法律事實。知識產權的侵權行為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侵權行為是指以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知識產權的行為;廣義的侵權行為,則是指一切發生民事責任的客觀地違反知識產權法律的行為。在民商事領域,隨著社會的發展民事侵權行為的范圍日益擴大,現代各國立法上的侵權行為多指廣義的侵權行為。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國家或地區的民法對侵權行為界定時一般都分為兩個部分,一是規定過錯侵權行為;一是規定違反保護他人法律的行為。如《德國民法典》第八百二十三條規定:“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的生命、身體、健康、自由、所有權或其他權利者,負向他人賠償由此所生損害的義務。違反以保護他人為目的的法律者,亦負同樣的義務?!钡诎税俣鶙l規定:“以背于善良風俗的方法故意加損害于他人者,應向他人負損害賠償的義務?!蔽覈_灣地區民法第一百八十四條在過錯侵權行為后直截了當地規定:“違反保護他人之法律者,推定其有過失?!?/p>
綜合我國民法通則和諸知識產權法的規定分析,關于侵權行為和侵權民事責任的規定也分為兩個部分,一是關于一般和特殊侵權行為及其責任的原則規定;二是在知識產權法中列舉了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種種禁止性行為規范。在后者的具體法律規定條文中并未指明這些侵權行為的歸責原則,但從所規定的行為看,都不能排除行為人主觀上的過錯。所以,對那些法律明文規定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行為,應當適用過錯推定原則予以認定,不能認為可以證明行為人主觀過錯的屬侵權行為,不能證明過錯的雖然確實實施了法律明文禁止的行為,也排除在侵權行為之外。因此,對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含義不能理解得過窄,應當定義在廣義的侵權行為的概念上,即一種導致民事責任的所有客觀上違反知識產權法律的行為。在適用法律上,對行為人主觀上具有過錯(包括故意或過失)造成知識產權侵害后果,依法追究賠償等民事責任;對權利人請求停止、排除法律明文規定侵犯他人權利的客觀不法行為時,一律推定行為人具有過錯,不問侵權行為有無故意或過失,在考慮適用停止侵權等措施其他條件成就后,即可作出決定。
關于知識產權的請求權有無返還請求權,有學者從知識產權財產和知識產權侵權形態的特殊性出發,尤其從知識產權不能被“侵占”來否認侵權人對知識財產的侵奪,進而否認知識產權的返還請求權。知識產權的侵權行為較侵犯物權行為在表現形態上不同,其不是表現為受保護客體的毀損、滅失,也不表現為知識產權被侵權人控制權利人不能行使。但在知識產權侵權中,侵權人通常都從其不法行為中獲得了本該權利人得到的利益。由于不享有知識產權也無其他法定的獲益根據,侵權人所得利益屬沒有法律根據的非法利益,是對權利人合法財產的侵占,應當向權利人予以返還。否認返還、不予返還,知識產權都將得不到全面的保護,都會使侵權人占了便宜。在中外知識產權法和司法實踐中,都不否認知識產權人向侵權人提出的返還不當得利的請求權。我國特別行政區香港的專利法和商標法也都規定,權利人可以要求被告交出自該項侵害中獲得的利潤,由法院命令侵權人將侵權所得的全部利潤返還給商標所有人。為我國法律肯定的返還請求權,是知識產權請求權制度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關鍵詞:創意經濟;知識產權;保護
進入二十一世紀,一個新鮮且充滿想象力的新概念――創意經濟,逐漸為大眾所熟知。從政府到民間,創意的熱潮開始涌動,創意產業迅速發展崛起,創意經濟的時代已經到來。這既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新機遇,同時也是新挑戰:如何最大限度地保護與推動創意經濟的發展?政策的導向與扶持固然必不可少,但是完善的法律環境,尤其是健全的知識產權法律保護制度,才是推動創意經濟健康、快速發展的最有力保障。
一、創意經濟及其特征
創意經濟是在世界經濟步入知識經濟時代、全球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升級的背景下發展起來的一種新興理念。它是指發揮個人的創造力、技能以及才華,通過對知識產權的開發與運用,實現財富與就業增長的創新型經濟形態??梢园l現,創意經濟的本質就是以智力資源為依托的知識經濟。在這種經濟形態中,經濟發展所依賴的核心資源是個人的創造力,而發展的動力則來源于知識的創造、傳播以及應用,因此對知識產權的占有與交易必將構成創意經濟的實質內容。與傳統的農業經濟和工業經濟形態相比較,創意經濟具有如下主要特征:
第一,創意經濟的本質是知識經濟。相對于以土地資源為基礎的農業經濟、以能源原材料為基礎的工業經濟而言,創意經濟的基礎是建立在知識與信息的生產、分配以及使用上的。知識與信息才是該經濟形態中最重要的生產要素。相應地,知識與信息的擁有者也將在經濟生活中處于支配地位,追求知識與信息成為社會成員的首要目標,而眾多源于人的創造力、技能與才華,通過開發和運用知識產權,具有創造財富和就業潛力的行業,即創意產業將成為經濟生活中的主要產業。
第二,創意經濟的發展動力是創新。創新是指人的創造力,這是創意經濟發展的驅動力。人們通過創造,研制生產出新的產品,開發拓展出新的市場,使創造財富的新機會不斷涌現,從而推動創意產業的不斷發展。而創意經濟正是以創意產業的興起與發展為支撐。脫離了創新,創意產業將失去前進的動力,創意經濟的發展也將無從談起。
第三,創意經濟的發展基礎是無形資源。農業經濟、工業經濟都是以土地、能源等物質資源為主要處理對象的經濟形態,這些都屬于有形資源。而創意經濟則是以處理創新、創意、各種智力成果等無形資源為主的經濟形態。這一形態的出現與無形資產在社會資產總量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有著直接關系。隨著創意經濟的到來,人的創造力、才華以及眾多智力資源將日益受到社會的重視,人類創造財富將開辟出一條新的途徑。
二、創意經濟與知識產權保護的關系
創意經濟的本質是知識經濟,發展動力來源于不斷的創新,對智力、知識、信息等無形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對其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這其中最重要的是各種智力成果。智力成果必須得到法律的承認與有力保護,才能激發人們源源不斷地進行創新,從而為創意經濟的發展提供充足動力。因此,完善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必將成為創意經濟健康快速發展中應當解決的首要問題。
知識產權是科技、經濟與法律相結合的產物,是指人們對其在科學技術、文化、藝術等精神領域創造的知識產品,即智力成果,所依法享有的權利。知識產權是為保護智力成果而從法律上賦予民事主體的權利,它主要包括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及其他權利等。健全、完善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制度將會有力促進創意經濟的快速發展,并將為其發展保駕護航。
首先,知識產權以法律的形式保障智力成果持有人在一定時間內對其智力成果擁有排他性的專有權,從而抑制了他人對其智力成果的擅自使用。任何使用他人擁有知識產權的智力成果的行為,都必須得到有關知識產權所有人的同意與授權,而這種使用行為絕大部分又為有償使用,因此知識產權的所有人在智力成果作出的過程中所付出的勞動消耗能夠得以收回甚至獲利。這極大地提高了人們從事智力成果創造的積極性,尤其是在發明創新方面的積極性。這將為創意經濟提供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其次,知識產權有利于促進智力成果及時、廣泛地應用于社會實踐。在知識產權出現之前,出于競爭的需要,人們總是傾向于對自己的智力成果特別是發明創造中涉及的科學技術進行嚴加保密,從而導致了創新信息傳播的滯后,不利于智力成果的及時推廣與應用,和經濟與社會的發展脫節。而在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的保護下,權利人依照法律規定對其智力成果享有排他的知識產權,依法將其智力成果的內容向社會公開,并不會影響權利人權利的行使。相反,這會使創新信息得以迅速傳播,促進智力成果的商品化,擴大其在實際生產領域中的應用,迅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促進經濟與社會的進步。
三、完善知識產權法律保護制度
我國建立知識產權制度時間較晚,1979年實行改革開放后才開始著手起草制定有關知識產權的法律。但相關立法工作卻發展迅速,相繼制定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法規。同時,我國還積極參與有關知識產權的國際談判,加入了世界上幾乎所有重要的知識產權國際公約,例如《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協定》、《保護文學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專利合作條約》以及《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等。其中,《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即TRIPS協議),是《WTO協議》中最重要的文件之一,也是當今世界關于知識產權最為重要的國際公約之一。由此可以看出,無論是國內立法,還是國際協議,我國已基本建成了比較完整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
盡管如此,我國的知識產權法律保護制度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例如知識產權立法方面仍存在一定空白點、知識產權保護范圍不夠全面、在實際執法過程中力度不夠、現有法律法規與國際慣例仍存在一定差距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勢必會使知識產權法律保護制度的應有作用大打折扣,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不能完全到位,從而也會直接影響創意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為了最大限度的保護與促進創意經濟的發展,我們必須完善現有知識產權法律保護制度,使之適應當今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要。筆者認為,完善現有知識產權法律保護制度,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第一,適時擴大知識產權保護范圍。知識產權法律體系本身具有非密封性,即新科技、新知識會不斷出現,已有的權利體系也就不斷地面臨著新問題的挑戰與沖擊,新的知識產權的類型與內容應當不斷地補充到現有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中。在我國,現有知識產權保護范圍包括專利權、商標權與著作權,而創意經濟所涉及的智力成果卻遠遠不止這些,一些重要的高科技智力成果,如生物工程尚未納入知識產權保護之列,而像集成電路也只是列為《著作權法》的一個保護對象,并未對其專門立法。此外,諸如科學發現、商業秘密等也未列入知識產權的保護范圍之內。這顯然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為使新智力成果得到有效保護,我國現有知識產權法律制度應根據實際需要不斷進行及時修改,逐步擴大保護范圍。筆者認為,當務之急是加快制定和實施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法、商業秘密保護法,以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第二,修改細化知識產權保護期限。我國現有法律制度中關于知識產權保護期限的規定,只是針對智力成果的基本分類而進行的,這種規定方法過于籠統。例如在專利保護中規定發明專利的保護期限統一為二十年,而事實上,不同類型的發明專利對于知識產權保護期限的要求是不一樣的。例如計算機技術與制藥工藝,前者更新速度快,保護期限不必很長;后者則必須經過臨床實驗和繁雜的審批程序才能上市,使用周期長,其保護期限理應長于前者。但是根據目前的立法,二者的保護期限卻是一樣的。這顯然是不合理的。此外,原有的十年、二十年等規定都是針對當時的社會發展情況制定的,現在已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發展需要,因此必須對知識產權中關于保護期限的規定進行修改,在不改變法律統一性的前提下,針對不同行業不同種類知識產權保護的不同需要,確定具體合理的知識產權保護期限。
第三,加強法制宣傳,加大執法力度。雖然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國公民法制意識在不斷提高。但由于各種客觀原因,這種意識水平仍然處于比較低的狀態,尤其是在知識產權方面,法律意識相對更加薄弱。這種情況由我國盜版泛濫就可見一斑。因此必須在全民中普及相關法律知識,提高民眾的知識產權法律保護意識;針對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案件,更要加大執法力度嚴格執法,維護法律尊嚴,為經濟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法制環境。
第四,提高知識產權保護的國際化程度。如前所述,我國知識產權在立法之初,就注重國際慣例,并修改相關法律力爭與國際接軌。但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加快,特別是我國加入WTO后,現行知識產權法律法規仍有相當一部分內容顯得不合時宜,必須進行修改與完善。例如,現行專利法規定中實用新型的專利申請沒有實質審查環節、商標法規定中沒有專門針對馳名商標的特殊保護制度等。這些規定與國際公約的要求相差甚遠,必將涉及到實際操作時國內立法與國際慣例不能協調一致的問題,這不利于國內創意經濟與世界經濟接軌,而無法良好融入世界經濟的創意經濟也必將發展有限、前景黯淡。因此我們必須提高我國知識產權法律保護的國際化程度,針對國際知識產權法律發展趨勢,修改、完善我國現行相關法律體系。
作者單位:北華航天工業學院經濟管理系
參考文獻:
關鍵詞:知識產權;保護;國際貿易
在中國加快融入全球經濟的時候,知識產權保護同樣也給中國的發展亮起了紅燈。當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及中國產品在全球市場上扮演重要角色的時候,知識產權危機給這一全球化進程蒙上了一層陰影,因此,在激烈的國際經貿競爭和深層的知識產權壁壘面前,努力為開發和擁有自己的知識產權創造有利的環境,不斷提高企業運用知識產權的能力和水平顯得尤其重要。
一、目前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的發展現狀
1.自20世紀80年代中國便開始了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制建設。目前,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體系主要由法律、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這三個部分組成,建立了相對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體系,得到了世界各國及國際組織的普遍認可。另外,中國還在積極研究并制定有關知識產權保護的新法律和法規。
2.參加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公約的情況:中國在不斷健全和完善國內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體系建設的同時,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相繼參加了一些主要的知識產權保護的國際公約、條約及有關的協定。從1980年中國加入《建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起至今,已經加入了《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商品和服務國際分類尼斯協定》等各種關于知識產權保護的協議或條約。此外,中國還積極研究加入其他關于知識產權保護的國際條約。
3.開展提高知識產權意識宣傳活動情況:當前,中國政府圍繞著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產品和侵權盜版,采取了一系列宣傳措施,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通過采訪、電視廣播、定期舉辦研討會等方式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法律的宣傳,特別是對新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進行了相對廣泛宣傳和教育。二是將知識產權法律法規的教育納入到全國法制宣傳教育中,并通過強化輿論監督、新聞媒體的宣傳報道,對一些典型案例進行了公共曝光,意在起到震懾犯罪、警示違規的效果。
4.知識產權的執法情況:中國知識產權執法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用政府的行政手段來保護知識產權。一方面,根據專利法相關方面的規定,中國政府有關主管部門或地方政府可以設立專利管理機關;另一方面,中國政府為有效實施著作權法,專門成立國家版權局,各省市也相應地建立了版權行政管理部門。到目前為止已經形成了以《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為主體,輔之以各項保護條例。另外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已從只重視行政保護轉為行政保護和司法保護并重,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行政法規均由人民法院最終執行,同時也加大了執法力度。與此同時,企業也開始認識到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提高了企業自身的防范能力和保護意識。
二、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存在的問題
1.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淡?。鹤?982年《商標法》制定以來,雖然中國已經建立起了比較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法規制度,但中國許多企業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仍然不強,不能及時地將自己的研發結果轉化為知識產權,特別是在國外申請知識產權的意識嚴重不夠,致使很多科研成果得不到有關國家和地區相關法律法規的保護,甚至使得一些國有品牌在國外許多地方被惡意搶注;即使一些企業擁有自己的知識產權,但是當他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不能及時運用法律武器來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導致失敗。
2.知識產權管理機構不強和專業人才不足:有關部門在大力支持成立各種保護知識產權的行業協會方面與發達國家之間存在差異。由于知識產權管理部門與國內企業之間缺少必要的溝通渠道,信息并不十分流暢,從而出現了企業遇到問題不知該找誰的現象。中國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專業人才比較稀缺。一方面,目前中國具有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知識的專業人才十分緊缺,國內也沒比較成熟的培訓課程以及相應的師資力量。另一方面,中國缺少一大批懂法律和技術的專業司法人才。
3.專利保護結構不合理:當前,中國現行的專利申請包括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三個類別,這其中以發明最能夠代表專利的水平和質量。然而在專利申請的數量中,所占的比例最高的卻是外觀設計方面的專利,發明僅占27%。一些發達國家的專利保護結構中,所占比例最多的是發明創造,最少的則是實用新型方面的專利,所占比例不到2%。
4.國家和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及研發投入不夠:研發活動是一個國家、地區和企業獲得和擁有知識產權的源頭和基礎。但是由于國家和企業對科技投入的力度不夠,用于研究和開發的經費開支過小,致使中國企業對新技術的吸收和消化能力、特別是自主開發新技術的能力普遍偏低,很
多企業走的是一條“引進—落后—再引進—再落后”的道路,這使得中國產業結構和對外貿易的結構很難迅速升級換代,在關鍵技術上主要依賴進口,受制于人。
5.中國知識產權立法與國際知識產權體系不相符:中國的立法體系雖然用比發達國家更短的時間就建立起來了,但是中國的立法體系中沒有關于反壟斷的法律,而與反壟斷互為補充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只是側重于對知識產權進行保護,卻沒有確立限制知識產權的立法思想。到目前為止,中國現有的法律法規雖然在不同程度上適用于專利權的壟斷行為,但是主要集中調整專利許可行為,對其他濫用專利權的行為尚無明確的規定,調整范圍還不夠完整。與此同時,中國沒有建立完整的標準體系。中國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在國際標準的參與程度和占據關鍵職位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
三、知識產權保護問題對中國的啟示及建議
1.轉變觀念并加強學習:中國是wto 成員,企業在進行國際貿易時應該注意wto、trips 對中國知識產權的規定,同時對主要貿易國有關知識產權的法律、實踐也應有所了解,掌握其主要法律規定、立法趨勢及法院的判例,方可更大限度的避免撞入知識產權保護的陷阱。第一,轉變觀念積極應對知識產權訴訟案。改變以往消極應對知識產權訴訟案的態度,積極應訴。有不少中國企業本身并不存在侵權行為,但由于害怕訴訟會影響到企業的發展而常常放棄應訴的機會,白白的丟失了維護自身權利的機會;同時,中國企業界應完善商會的建立和使用,形成一個組織有效、協調一致、參與廣泛的企業聯盟,這樣有利于增強各方面力量的幫助和支持。第二,加快對人才的培養和管理。科技以人為本。開發、擁有和運用企業自主知識產權,首先,要重視知識資本的作用,而知識資本最集中地體現就是在人的才能和價值上。目前,企業間甚至是國家間的競爭實際上就是人才的競爭,誰占有的人才多,誰就能夠在競爭中獲得優勢。近年來,跨國公司已經加大了對中國的人才掠奪,中國企業如果還不加強對人才的重視,將會失去企業未來發展的動力源泉;其次,企業還應該加快深化自身的人才制度和結構的變革,建立和健全完善的激勵機制和獎勵機制,培養自己的人才隊伍。加強學習,盡快熟悉和掌握知識產權方面的各種知識和規則,強化全民學習的氛圍,使全社會人民都懂得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
2.加強知識產權的執法力度:采取走出去和引進來措施,選拔一批優秀的青年執法者,并通過赴知識產權保護先進國家留學或者去國內知名高校進修相關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知識,或者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對執法工作者傳授有關理論知識等方法。通過加強對知識產權相關執法人員的教育和培訓,從而擴大知識產權保護執法隊伍的綜合素質。加強宣傳力度,提高企業和公眾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同時,使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意識到知識產權保護有助于外資的進入和當地經濟的發展,進而有利于打破在執法過程中的地方保護主義。
3.將知識產權保護策略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中國是知識產權數量大國,但非知識產權強國,尤其是加入wto 后,市場的開放使中國面臨激烈的國際競爭,發達國家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在專利方面構成了威脅。我們只有將知識產權問題作為國家的重大戰略加以重視,才能實現將知識產權危機轉變為科技發展良機,才能從根本上消除制約貿易發展的障礙。(1)政策傾斜,資金扶持。政策上要從籠統扶持轉到重點支持專利項目上來,特別是那些高科技專利項目。在資金上,各級政府都應建立專利基金,以財政、企業為主體,廣開資金來源,多渠道、多形式籌集資金。重點支持那些有廣泛的市場前景、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專利技術。(2)加強立法,完善法律。進一步形成既與國際接軌又符合中國國情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體系。抓緊修訂和完善《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以及民間文學藝術作品、遺傳資源、傳統知識等的立法。同時,進一步完善行政執法程序,依法公正、高效地解決好知識產權糾紛。(3)突出特色,借鑒經驗。發展經濟有特色,保護知識產權也應該有自己的特色。要有符合本國特色的知識產權保護戰略。
參考文獻:
[1]葉慧霖.入世與知識產權保護[m].上海:上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7.
[2]顧紅文,談中國對外貿易競爭力的提高[j].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07,(9).
[3]夏先良.出口與國際專利:中國知識產權的差距與對策[j].開發導報,2007,(10).
[4]王江.從“dvd 專利事件”看企業核心技術的重要性[j].東北大學學報,2008,(1).
[5]董勤.外經貿工作中的專利問題對策[j].對外經貿實務,2007,(6).
[6]羅飛.中國企業如何走出“專利”陷阱[j].法律與生活,2007,(14).
[7]鄭成思.世界貿易組織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m].北京:中國
關鍵詞:知識產權;保護;國際貿易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6-0150-02
在中國加快融入全球經濟的時候,知識產權保護同樣也給中國的發展亮起了紅燈。當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及中國產品在全球市場上扮演重要角色的時候,知識產權危機給這一全球化進程蒙上了一層陰影,因此,在激烈的國際經貿競爭和深層的知識產權壁壘面前,努力為開發和擁有自己的知識產權創造有利的環境,不斷提高企業運用知識產權的能力和水平顯得尤其重要。
一、目前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的發展現狀
1.自20世紀80年代中國便開始了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制建設。目前,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體系主要由法律、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這三個部分組成,建立了相對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體系,得到了世界各國及國際組織的普遍認可。另外,中國還在積極研究并制定有關知識產權保護的新法律和法規。
2.參加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公約的情況:中國在不斷健全和完善國內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體系建設的同時,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相繼參加了一些主要的知識產權保護的國際公約、條約及有關的協定。從1980年中國加入《建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起至今,已經加入了《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商品和服務國際分類尼斯協定》等各種關于知識產權保護的協議或條約。此外,中國還積極研究加入其他關于知識產權保護的國際條約。
3.開展提高知識產權意識宣傳活動情況:當前,中國政府圍繞著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產品和侵權盜版,采取了一系列宣傳措施,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通過采訪、電視廣播、定期舉辦研討會等方式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法律的宣傳,特別是對新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進行了相對廣泛宣傳和教育。二是將知識產權法律法規的教育納入到全國法制宣傳教育中,并通過強化輿論監督、新聞媒體的宣傳報道,對一些典型案例進行了公共曝光,意在起到震懾犯罪、警示違規的效果。
4.知識產權的執法情況:中國知識產權執法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用政府的行政手段來保護知識產權。一方面,根據專利法相關方面的規定,中國政府有關主管部門或地方政府可以設立專利管理機關;另一方面,中國政府為有效實施著作權法,專門成立國家版權局,各省市也相應地建立了版權行政管理部門。到目前為止已經形成了以《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為主體,輔之以各項保護條例。另外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已從只重視行政保護轉為行政保護和司法保護并重,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行政法規均由人民法院最終執行,同時也加大了執法力度。與此同時,企業也開始認識到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提高了企業自身的防范能力和保護意識。
二、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存在的問題
1.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淡?。鹤?982年《商標法》制定以來,雖然中國已經建立起了比較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法規制度,但中國許多企業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仍然不強,不能及時地將自己的研發結果轉化為知識產權,特別是在國外申請知識產權的意識嚴重不夠,致使很多科研成果得不到有關國家和地區相關法律法規的保護,甚至使得一些國有品牌在國外許多地方被惡意搶注;即使一些企業擁有自己的知識產權,但是當他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不能及時運用法律武器來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導致失敗。
2.知識產權管理機構不強和專業人才不足:有關部門在大力支持成立各種保護知識產權的行業協會方面與發達國家之間存在差異。由于知識產權管理部門與國內企業之間缺少必要的溝通渠道,信息并不十分流暢,從而出現了企業遇到問題不知該找誰的現象。中國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專業人才比較稀缺。一方面,目前中國具有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知識的專業人才十分緊缺,國內也沒比較成熟的培訓課程以及相應的師資力量。另一方面,中國缺少一大批懂法律和技術的專業司法人才。
3.專利保護結構不合理:當前,中國現行的專利申請包括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三個類別,這其中以發明最能夠代表專利的水平和質量。然而在專利申請的數量中,所占的比例最高的卻是外觀設計方面的專利,發明僅占27%。一些發達國家的專利保護結構中,所占比例最多的是發明創造,最少的則是實用新型方面的專利,所占比例不到2%。
4.國家和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及研發投入不夠:研發活動是一個國家、地區和企業獲得和擁有知識產權的源頭和基礎。但是由于國家和企業對科技投入的力度不夠,用于研究和開發的經費開支過小,致使中國企業對新技術的吸收和消化能力、特別是自主開發新技術的能力普遍偏低,很多企業走的是一條“引進―落后―再引進―再落后”的道路,這使得中國產業結構和對外貿易的結構很難迅速升級換代,在關鍵技術上主要依賴進口,受制于人。
5.中國知識產權立法與國際知識產權體系不相符:中國的立法體系雖然用比發達國家更短的時間就建立起來了,但是中國的立法體系中沒有關于反壟斷的法律,而與反壟斷互為補充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只是側重于對知識產權進行保護,卻沒有確立限制知識產權的立法思想。到目前為止,中國現有的法律法規雖然在不同程度上適用于專利權的壟斷行為,但是主要集中調整專利許可行為,對其他濫用專利權的行為尚無明確的規定,調整范圍還不夠完整。與此同時,中國沒有建立完整的標準體系。中國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在國際標準的參與程度和占據關鍵職位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
三、知識產權保護問題對中國的啟示及建議
1.轉變觀念并加強學習:中國是WTO 成員,企業在進行國際貿易時應該注意WTO、TRIPS 對中國知識產權的規定,同時對主要貿易國有關知識產權的法律、實踐也應有所了解,掌握其主要法律規定、立法趨勢及法院的判例,方可更大限度的避免撞入知識產權保護的陷阱。第一,轉變觀念積極應對知識產權訴訟案。改變以往消極應對知識產權訴訟案的態度,積極應訴。有不少中國企業本身并不存在侵權行為,但由于害怕訴訟會影響到企業的發展而常常放棄應訴的機會,白白的丟失了維護自身權利的機會;同時,中國企業界應完善商會的建立和使用,形成一個組織有效、協調一致、參與廣泛的企業聯盟,這樣有利于增強各方面力量的幫助和支持。第二,加快對人才的培養和管理。科技以人為本。開發、擁有和運用企業自主知識產權,首先,要重視知識資本的作用,而知識資本最集中地體現就是在人的才能和價值上。目前,企業間甚至是國家間的競爭實際上就是人才的競爭,誰占有的人才多,誰就能夠在競爭中獲得優勢。近年來,跨國公司已經加大了對中國的人才掠奪,中國企業如果還不加強對人才的重視,將會失去企業未來發展的動力源泉;其次,企業還應該加快深化自身的人才制度和結構的變革,建立和健全完善的激勵機制和獎勵機制,培養自己的人才隊伍。加強學習,盡快熟悉和掌握知識產權方面的各種知識和規則,強化全民學習的氛圍,使全社會人民都懂得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
2.加強知識產權的執法力度:采取走出去和引進來措施,選拔一批優秀的青年執法者,并通過赴知識產權保護先進國家留學或者去國內知名高校進修相關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知識,或者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對執法工作者傳授有關理論知識等方法。通過加強對知識產權相關執法人員的教育和培訓,從而擴大知識產權保護執法隊伍的綜合素質。加強宣傳力度,提高企業和公眾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同時,使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意識到知識產權保護有助于外資的進入和當地經濟的發展,進而有利于打破在執法過程中的地方保護主義。
3.將知識產權保護策略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中國是知識產權數量大國,但非知識產權強國,尤其是加入WTO 后,市場的開放使中國面臨激烈的國際競爭,發達國家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在專利方面構成了威脅。我們只有將知識產權問題作為國家的重大戰略加以重視,才能實現將知識產權危機轉變為科技發展良機,才能從根本上消除制約貿易發展的障礙。(1)政策傾斜,資金扶持。政策上要從籠統扶持轉到重點支持專利項目上來,特別是那些高科技專利項目。在資金上,各級政府都應建立專利基金,以財政、企業為主體,廣開資金來源,多渠道、多形式籌集資金。重點支持那些有廣泛的市場前景、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專利技術。(2)加強立法,完善法律。進一步形成既與國際接軌又符合中國國情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體系。抓緊修訂和完善《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以及民間文學藝術作品、遺傳資源、傳統知識等的立法。同時,進一步完善行政執法程序,依法公正、高效地解決好知識產權糾紛。(3)突出特色,借鑒經驗。發展經濟有特色,保護知識產權也應該有自己的特色。要有符合本國特色的知識產權保護戰略。
參考文獻:
[1]葉慧霖.入世與知識產權保護[M].上海:上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7.
[2]顧紅文,談中國對外貿易競爭力的提高[J].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07,(9).
[3]夏先良.出口與國際專利:中國知識產權的差距與對策[J].開發導報,2007,(10).
[4]王江.從“DVD 專利事件”看企業核心技術的重要性[J].東北大學學報,2008,(1).
[5]董勤.外經貿工作中的專利問題對策[J].對外經貿實務,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