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3 09:48:2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宏觀經濟事件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宏觀經濟管理理念;繼承與發展
經濟全球化指的是隨著技術的飛速發展,引起了社會分工在世界范圍內的發展,正是通過這種分工與協作實現了國家經濟發展快速化要求。宏觀經濟作為國家整體經濟的體現,不可避免會受到全球化的影響,如何堅守適合本國國情的宏觀經濟管理理念是每一個國家在經濟全球化形勢下所需要深刻研究的內容。
1、經濟全球化對我國宏觀經濟管理的影響
參與經濟全球化,以政府為主體的宏觀經濟管理必然會受到巨大的影響,宏觀經濟的運行有著自己的準則,總體上看去,全球化對我國宏觀經濟管理理念的影響有三大方面。
(1)影響我國經濟主權問題決策
作為發展中國家,發展的含義即指技術與生產力目前都還屬于較低水平,因此在參與全球化合作時,我國必然會處于產品鏈的最低端,受到發達國家經濟的制約。
(2)對管理規則的影響
加入WTO后,意味著我國在經濟領域實行全方位、全行業的對外開放,從宏觀經濟管理理念方面來看,這預示著我國之前的宏觀經濟管理模式與管理理念都將重新洗牌,為了適應WTO環境下的經濟政策,我們的宏觀經濟管理理念必須得按照國際化的經濟標準來制定,同時還需要為國際間的經濟接軌而作出適當的政策貢獻。是對過去封閉經濟管理理念的全盤拋棄還是審時度勢,將其中有價值的證明成功的管理理念進行保留繼承,需要通盤考慮。而一旦繼承之后,我們又要面臨如何將這些理念進行發展的問題。必竟任何理念與模式在社會發展的趨勢下都會顯得過時,因此這方面的影響不容小視。
(3)影響我國經濟運行的穩定性
經濟全球化是在世界各方力量處于相互制約、向均衡化發展,從而最終使世界經濟格局處于相對緩和,眾多國家參與進來,但各國又將注意力集中于本國在生產技術方面所取得的巨大進步、促使社會分工在世界范圍內越來越細。國與國之間的經濟聯系越發地緊密,那么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一旦某一個國家的經濟出現混亂,其它國家也勢發受到影響,當這種影響全面曼延開來時,就會造成整體局面的失控,從而影響了各國的經濟秩序。當穩定性受到影響時,宏觀經濟的管理就會變得俞發地困難,也俞發地重要。要想抑止衰退的擴大化,那么就必須經濟職能部門采取有效地宏觀經濟政策來調節本國的宏觀經濟,從局部改善,進而改善整體世界的宏觀經濟局面。
2、 全球化背景下,發展宏觀經濟管理理念
(1)宏觀經濟管理的轉型
歷史上,我國宏觀經濟管理已經歷經了兩個主要階段與一次轉型,目前正在面臨著第二次大的轉型,加入WTO意味著我國宏觀經濟管理的客體又將迎來一次實質性的變化,這必然要求我國的宏觀經濟管理進行第二次轉型。宏觀經濟管理的模式的轉型將會是這次轉型的主體內容,舍棄掉以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管理理念,取而代之的是以市場調節為主,國家宏觀政策有力引導為輔的新型經濟管理模式。
(2)宏觀經濟管理手段創新
宏觀經濟管理手段是政府進行宏觀經濟管理時所采用的有助于實現宏觀經濟管理目標的一切手段。經濟全球化的加劇,促使國家政府必須創造出適應新經濟環境下的管理手段。其中包括軟件方法,如經濟方法、行政方法、法律方法同時也涵蓋了各種硬件,如不同的傳媒與網絡。利用信息化的高速飛展,政府已在著手建設數字信息化管理手段,即所謂的地進行電子化政府建設。中國政府的龐大,管理起來必然有著非常大的難度,但是通過建設電子化政府網絡,實現了垂直化的管理反應速度,對于國家的經濟層面進行統籌,任何地方的經濟信息可以上網查詢,而一個經濟行政命令的下達后產生的效果,都可以盡快了解到。實行現代化與網絡化的經濟管理模式,政府構建了覆蓋全國的“政府網”體系,這正是新經濟形勢下,政府將經濟管理模式進行創新發展,及時應對新環境下宏觀經濟有可能面臨的來自世界和國內的挑戰,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
(3)求發展應對突發事件
所謂的突發事件,對于宏觀經濟管理而言,實際就是發生之前并沒有太多的前兆,而對于經濟活動越來越頻繁的世界經濟體來說,突發事件似乎都是合情合理的。隨著經濟的發展越迅速,突發事件來之迅猛,影響巨大,比如之前的美國信貸危機,雖然開始僅限于美國,但不久就曼延至世界絕大多數國家。我國作為美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在美國出現次貸危機之后,也不能獨善其身,美國經濟一下滑,我國的制造業受到重挫,最終問題都會反映到宏觀層面而來。那么如何應對這種形勢下的經濟突發事件,是我國對宏觀經濟進行良性管理不可逃避的問題。面對這場危機,我國集所有力量,通過4萬億的建設資金來救市,而后各個職能部門在統籌規劃下進行充分配合,這就是一種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及機制的培養。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必須要時刻要作好應對措施,也就在制定相關制度,調節我國經濟社會的運行,面對突發事件,常用的宏觀經濟管理政策一定程度上會有過時的可能性,那么根據新經濟體系來發展這些管理政策符合了時代的要求。比如存款準備金率、貸款利率、存儲基本利率,這些措施一般是遇到經濟事件時,國家常采用的一般經濟調控手段,但是現在的突發事件所帶來的影響比以往都要大,因此如何在這些固有手段內容上再繼續發展,將它們的內容涵蓋的范圍更加廣,解決的矛盾更加徹底,是當代宏觀經濟管理理念發展的必然要求。通過經濟手段的不斷創新,加強國家自身應對危機的準備基礎。
3、總結
宏觀經濟始終是一個國家正常運轉的基石,它的變動影響到國家發展建設的方方面面,不論在哪個時期,加強對宏觀經濟的管理是國家職能部門發揮作用的工作重點,順應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建立自己的經濟管理體系是目前國家經濟改革的首要任務。
[關鍵詞]高級應用型人才 西方經濟學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3)08-0103-02
一、基于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目標,西方經濟學應實現的教學目標
(一) 提供專業課程和職業課程的經濟學基礎知識
西方經濟學研究的是抽象的企業,管理經濟學課程則是應用傳統經濟學理論進行企業日常管理決策實踐的學科。國際經濟學將西方經濟學的研究范圍擴大到了國與國之間的資源配置。在后續專業課程和職業課程的學習中,西方經濟學學習的好壞將直接決定后續課程的學習效果。在教學實踐中,有學生將西方經濟學教材重新帶進課堂,幫助理解專業課程。教師在課堂講授中,應有意識地引入專業課程和職業課程中的相關概念和理論,如可以引導學生用經濟學的基礎理論去解釋其他課程學習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可以用其課程的知識和觀點來解釋經濟學課程學習中的一些問題等。同時,經濟學基本的分析方法如邊際分析、彈性分析、最大化原則等都能在解決其他學科的問題中得到應用。
(二)培養運用經濟理論分析現實經濟問題的能力
獲得經濟學知識并不等于擁有運用經濟理論分析現實經濟問題的能力,西方經濟學的微觀部分是研究家庭、廠商在市場中合理配置經濟資源的科學。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通過對家庭和廠商等微觀經濟主體在市場中進行個體決策的研究,達到資源的最優配置;宏觀經濟學部分則是研究國民經濟的整體運行。宏觀經濟學以國民經濟整體的運行為研究對象,以收入理論為中心理論,研究短期的經濟周期和長期中的經濟增長。宏、微觀課程中相關概念和理論聯系密切, 是分別從微觀個體和總體的邏輯關系中研究經濟資源合理配置的學科, 每一個理論的分析推導過程都符合形式邏輯規范。
(三)培養學生的經濟意識,具有經濟學思維方法和經濟學研究方法解決問題的專業素質
任何一個問題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進行分析,西方經濟學培養學生用經濟學的思維方法和研究方法來分析解決問題。邊際分析法是西方經濟學的一個基本分析方法,如實際教學中,針對學生旅游的優惠價,讓學生思考為什么能以較低的價格得到機票?航空公司的決策依據是增加一門學生的邊際成本和邊際收入的比較,從而引導學生理解邊際分析法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西方經濟學的教學目的之一就是通過教學使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能夠針對生活中所遇到的經濟現象和經濟問題進行分析。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西方經濟學教師自己首先要養成用經濟學思維看待問題的習慣,在講課過程中,針對學生身邊的事或者關注的新聞事件,運用經濟學的方法進行分析,讓學生理解經濟學思維習慣的優點。
二、西方經濟學教學在實現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中存在的問題
(一) “教師講,學生聽”的授課方式,影響了經濟學教學的效果
西方經濟學的本科課程教學中,雖然引入了實踐教學體系,但教學的主要方式還是以課堂講授為主。傳統的“黑板經濟學”沒有調動學生參與教學過程中的主動性,無法活躍學生的思維。多媒體設備豐富了教學手段,在知識傳授中具有容量大、形象生動的優點,被很多教師采用,以至有些教師完全拋棄了課本和教案。西方經濟學課程本身存在著大量的圖形和公式,這些是西方經濟學重要的分析工具。多媒體設備中的圖形和公式一帶而過,學生不能見到教學過程中公式的推導及圖形的繪制,對于經濟分析工具十分陌生,甚至重要知識點掌握不牢,直接影響了后續課程的學習?;ヂ摼W上教學資料的豐富,使一些教師跳過了備課環節,上課時對著課件“照本宣科”。西方經濟學是數量關系、邏輯聯系緊密的課程,沒有清晰的課程思路,會導致講課過程中邏輯混亂、知識點錯誤等情形,影響了經濟學的教學效果。
(二)缺乏應用型教學的直觀場景,分析現實經濟問題的能力欠缺
根據高級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要求, 西方經濟學要求學生能夠運用理論分析現實經濟中的一些問題, 但是經濟學有些理論本身缺乏直觀的效果,難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因此在課程講授中,需要引入實踐教學, 通過學生市場調研、企業見習等方法,理解經濟學中消費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市場理論等。通過查詢政府網站,獲得宏觀經濟數據,理解經濟學的國民收入理論、就業理論等。由于缺乏直觀的應用型教學場景,使得學生在分析現實經濟問題的能力欠缺,影響了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三)西方經濟學現有課程內容,難以培養學生利用經濟學思維方法和經濟學研究方法,從事經濟分析和經濟運作的專業素質
目前,在我國西方經濟學界的研究中,基本是介紹西方經濟學理論,借鑒國外先進經驗。本科生所選用的西方經濟學教材,以西方主流經濟學的理論為主。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內容源自薩繆爾森的《經濟學》,宏觀經濟學來源于凱恩斯的理論觀點 。西方經濟學是研究現實經濟生活的科學,西方發達國家為解決新問題而出現的新思想新理論,一般的經濟學教材都沒有包含;針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用西方經濟學教材中的傳統理論無法進行合理地分析。
三、以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為目標進行西方經濟學的教學改革
(一)豐富教學手段,激發學習興趣,夯實西方經濟學作為后續課程的理論基礎
針對學生對理論課學習興趣不高的特點,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如多媒體具有信息量大,內容直觀、可視性強的特點。在講解課程理論時,可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增加信息量,尤其是圖片和視頻資料更易激發學生的興趣;經濟學中的圖形和公式的推導,筆者認為是必須要借助板書才能讓學生了解每一幅圖的“來龍去脈”,在教師畫圖和公式的推導中,讓學生了解數學圖形和公式中所表達的經濟學概念。
(二)應用實踐型教學體系,提高分析現實經濟問題的能力
在課堂的講解中,多采用生活案例、經濟事件來引導學生理解經濟學概念。如在微觀經濟學中,采用案例導入法,利用生活中的經濟學案例來激發學生的認同感,在講機會成本概念時,針對學生本科所付出的代價,并除以總課時,得出每節課約50元的機會成本,改變了學生認為經濟學理論枯燥無用的觀念。對市場結構問題,可讓學生上網查詢所關心的行業或企業的市場結構,來理解移動公司對話費的定價權與作為農民的學生家長只能是價格的接受者,從而理解不同市場結構下的廠商行為。宏觀經濟學,通過學生上網查詢政府網站的統計數據來理解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并可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對經濟中的相關數據如CPI等預測并親自驗證,從而保持對西方經濟學學習興趣的持久性,培養學生形成關注經濟事件的習慣。
(三)選擇或自編合適的教材,培養學生利用經濟學思維方法和經濟學研究方法,從事經濟分析和經濟運作的專業素質
針對國內經濟學教材以西方主流經濟學理論為主的現象,選擇或自編一套合適的經濟學教材成為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的一個方法。教材在結構的設計和內容的選擇上,根據本校學生的特點,進行選擇和調整。為了培養學生利用經濟學思維方法和經濟學研究方法,從事經濟分析和經濟運作的專業素質,教材的內容要簡單易懂、應用型強,對于教學要求較高的部分可作選學內容,根據學生的能力作自行選擇;教材內容中,可以增加經濟學前沿理論的介紹,讓學生了解經濟學說的發展歷史;增加現實生活的案例和重要經濟事件、政府網站及統計數據的相關鏈接,增加學生對經濟學理論知識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課后習題的設計,減少理論證明和數學計算的數量,增加案例式習題來提高對理論的理解和知識的應用。
[ 參 考 文 獻 ]
[1] 麥茂生,呂力.市域新建本科院校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2):137-141.
[2] 李停.應用型本科院校西方經濟學教學探究[J]大學教育,2012,(7):14-17.
[3] 袁靈,王朝陽.西方經濟學本科教學改革探討[J].經濟研究導刊,2011,(16):227-228.
國民經濟宏觀調控的工具選擇對調控的結果有至關重要的影響。特別是產業群的調控,忽視產業統籌和理性預期是危險的。
關鍵詞:宏觀調控理性預期產業統籌
國民經濟宏觀調控的工具選擇對宏觀調控的結果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條件是這些工具賴以發揮作用的資源能夠被國家有效掌握。
從目前的理論看,主要依賴于貨幣、稅收、政府對公共產品的投資和消費以及資源價格的確定,但基本目標都是著眼于市場的恢復和經濟、政治的穩定,而理性預期產業政策工具沒有受到特別重視,即使運用了市場準入行政手段也都是事后行為。好在目前我國的貨幣市場還沒有完全放開。如果貨幣市場完全進入市場競爭狀態,土地市場進一步放開,宏觀調控的政策性工具便不能發揮有效的作用,而價格選擇將是主導市場的主要工具,資源配置的手段和格局亦將重新定位,這在中國的經濟運行中是很難把握的。從潛在的經濟和社會問題來看,中國的社會和行政配套改革已經明顯落后于經濟發展的訴求,繼續推進完全的市場化經濟機制,而沒有做好國民經濟宏觀調控的預案準備和工具選擇準備,加之市場機制細節的不完善,一系列問題將不客氣的會擺在決策者的面前!
本人認為,產業統籌政策應當在國家宏觀經濟調控中得到重視并且發揮重要作用。何為產業統籌呢?本人的觀點就是政府的經濟政策工具和硬性產業行會信息管理的有機結合,在理性預期判斷的基礎上所做出的調控和產業資源整合,從而有效保護一個經濟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選擇。比如:依賴自然資源深加工的支柱型產業群一旦形成,國家宏觀經濟調控部門必須隨時收集到準確、充分的動態市場信息,在新增項目和資本投資總量擴張上進行科學的總量控制,積極為私人經濟部門的良性競爭創造整體的“不飽合”空間發展秩序,否則很可能會導致一個產業群因市場博弈而損失殆盡。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私人投資的目標都是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而投資的選擇并非都是理性的,缺少對資源和產品風險的完全預測。谷賤傷農和谷貴傷工說明了同樣的道理:過度的短缺和過度的過剩是同樣可怕的!黑龍江的大豆問題和吉林的玉米問題可以作為一個產業統籌課題來分析,值得政府和經濟學家們深入研究——熱火朝天大上農產品工業深加工項目是否保持了一個產業群的預期增長?這個結論同樣適合于鋼鐵、煤炭、重工業制造等不可再生資源依賴型企業項目。之所以特別關注資源依賴型項目的產業統籌能效,是因為這些資源也是國民經濟的長期和短期能源,直接關乎著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這樣的產業群出現問題時影響的可絕不僅僅是金融業和區域經濟的增長。
一、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基礎是國民經濟核算體系
宏觀經濟統計分析屬于實證經濟范疇,具有對象的系統性和分析的實證性特點。它是建立在完整反映經濟現象客觀數據基礎上的分析,這是統計分析有別于其它經濟分析的最大不同點。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基礎是國民經濟核算體系,這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第一,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是反映國民經濟運行過程的統計體系,它提供了一個經濟體的全面觀察數據,為宏觀經濟統計分析提供了實證基礎。“SNA提供了一個包羅廣泛的核算框架。在此框架內,經濟數據可以按照經濟分析、決策和政策制定的要求,以一定的程式編制和表述”[1,P1];“1993年SNA提供了一種分類體系和一種可在不同詳盡程度上加以運用的核算框架”[1,P2];“它增強了各類使用者可得到的統計資料的分析力量”,“它反映經濟參與者的經濟行為、它們的內在聯系及其經濟活動的結果。它完成了資產負債表的聯結工作,因而提供了一幅某經濟體支配其資源的全景。它統一了經濟中某些重要部分的信息———例如,人口與勞動力、價格與物量的計算以及購買力平價———以前這些都是互不相連的”[1,P3]。
事實上, 1984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創始人、英國經濟學家理查德·斯通,就是為了獎勵他對發展該體系從而大大改善了經驗經濟分析基礎的基本貢獻。在授予他獎金的時候,主持人說“……體系取得了獨特的國際影響,……是周期性和結構性分析不可缺少的工具?!贝_實,沒有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提供數據,宏觀經濟統計分析就是無米之炊。可以想象,沒有國民經濟核算數據,我們對國民經濟形勢的描述可能就只能用“好”、“比較好”、“越來越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好”等空洞無物、蒼白無力的詞語了;沒有國民經濟核算相互聯系的數據,我們對國民經濟的分析只是支離破碎的,無助于國民經濟政策和決策的制定。1990年,我國出現市場疲軟、生產不暢、財政困難等問題,有關方面根據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提供的數據進行定量分析,提出改變調整力度,增加400億元投資,以保持國民經濟適度增長的建議,被國務院所采納,取得了重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1996年,我國成功地實現了國民經濟軟著陸以后,又出現了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同樣是根據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提供的數據,進行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對拉動經濟增長的定量分析,提出了包括財政政策、金融政策在內的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使我國經濟能在全球經濟動蕩中逆風飛揚,保持了高速度的增長。黨的十六大上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并將此寫進了黨的章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主要的目標之一是國內生產總值2020年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即要達到357 768.88(89 442.2×22)億元左右。一定的經濟總量要有經濟速度作保證,從2001年起,我們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應該不低于7.2%,年均增長額至少為134 16億元。到那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將為3 500美元左右,實現戰略目標的第三步,達到世界中等收入國家的水平。統計表明,在一個較低的水平上達到較高的增長速度相對容易,而在較高水平上達到年均7.2%的增幅是一個偉大而艱巨的目標,但這又是一個可能達到的目標,根據就是基于國民經濟核算的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第二,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決定了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領域。“國民經濟核算的突出應用是與公共政策相連的。主要依靠貨幣和財政手段的國家發現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十分有用,因為,經濟核算為評價經濟發展的可能趨勢和政府政策所需要的調整提供了一個系統的框架”[1,P9]。比如SNA提供了價格和物量核算,“使之有可能對通貨膨脹以及經濟增長和波動進行系統和詳細的分析”[1,P415]。
人們在評價SNA的目的時候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國民經濟核算主要是經濟統計的組織系統。所以SNA的主要價值在于其分類和定義的一致性,以及它對經濟中各組成部分間的內在聯系的顯示。這種觀點導致對基礎統計改進的偏重,因為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完善核算體系。與此相反的觀點是,國民經濟核算主要為促進經濟的分析和決策服務。綜觀SNA的結構和定義,它不但決定了能夠被開展的分析類型,而且也影響考慮經濟和社會問題的方式。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對《1986年政府則政統計手冊》進行修門的過程中,遵循的是不僅僅要使新的體系與1993sna統一的原則,同時還考慮到則政分析家不斷擴大的需要、修改后的政府則政統計體系對《1986年政府則政統計手冊》介紹的體系做了大量更新和擴展,其中主要修改的有以卜幾個方而:對政府則政統計體系記錄的單位和經濟事件的范i、記錄經濟事件的時間、定義、分類和平衡項日進行了重大調整。
1.單位的范圍
在修改后的政府則政統計體系中,單位的范圍側重于《1993年國民帳戶體系》界定的廣義政府部門,其定義以機構單位的概念為基礎。廣義政府部門包括全部居民政府的一位和由政府控制井主要由政府提供資金的全部居民非營利機構。1986年政府則政統計體系的范圍是在職能的基礎上界定的,它包括履行政府職能的全部單位。在原則上,只包括與政府職能自接有關那此交易。這意味著不包括那此不代表則政政策實行的交易,特別是,與貨幣當局和其他存款金融機構的職能有關的所有交易都不包括在內。
另外由于修改前后的政府則政統計體系定義的基礎不同,從而兩者對超國家當局的處理也存在著不同。在修改后的政府則政統計體系中,超國家當局不包括在在何國家當中;而在《1986年政府則政統計手冊》中,由超國家組織在一國履行政府職能帶來的交易包括在該國的統計數抓中。
2.記錄經濟事件的時間
在修改后的《政府則政統計手冊》中,記錄交易和其他經濟流m:的時間由權責發生制原則確定。也就說,流量在經濟價格被創造、轉換、交換、轉移和消失時記錄。而在《1986年政府財政統計手冊》中,交易在收到和支出現金時記錄。相比而言,權責發生制的記錄時間與資源實際流動的時間相符能夠很好反映政府收支情況;而現金收付制的記錄時間可能嚴重偏離有關經濟話動和交易的時間。另外修改后的政府則政統計體系之所以采用權責發生制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為了與sna1993保持一致,在sna 1993中記錄經濟事件的時間也采用的是權責發生制原則。
3.事件的范圍
在修改后的政府則政統計體系中,事件的范圍比在《1986年政府則政統計手冊》中更為廣’泛,因為修改后的體系包括影響資產、負債、收入或開支的全部經濟事件,而不是儀儀包括由現金交易代表的那此事件。例如,將易貨交易及商品和服務的贈與包括在內?!?986年政府則政統計手冊》儀有選擇地包括一此實物交易,并且是作為備忘項日。
修改后的《政府則政統計手冊》包括其他經濟流量,所謂其他經濟流量是指除交易外影響一個單位的資產、負債和凈值存量的所有流量。為了使會計期初的資產負債表與期末的資產負債表完全協調,必須包括其他經濟流量。根據定義,其他經濟流量是非現金事件,因此它們井不作為《1986年政府則政統計手冊》的組成部分進行統計。
4.定值
在修改后的《政府則政統計手冊》中,資產和負債按當前市場價格定值,包括可能具有不同名義價伯的債券。而貸款由于一般不進行交易,因此不具有市場價伯,它們按名義價值記錄。在《1986年政府則政統計手冊》中,債券總是按債務到期時政府須支付的數額定值,這可能既不同于名義價值,也不同于當前市場價值。修改后的《政府則政統計手冊》規定將債券的名義價值作為備忘項日記錄。
5.記錄流量的總額和凈額
關于流量是按總額表述還是按凈額表述,在修改后的《政府則政統計手冊》和《1986年政府則政統計手冊》中,大部分處理是相同的。主要不同在于市場基層單位的銷竹和開支。在修改后的《政府則政統計手冊》中,市場基層單位的銷竹和生產成木按總額分別表示收入和開支。在《1986年政府則政統計手冊》中,如果銷竹減去生產成木的凈額為正數,則作為收入記錄;如果為負數,則作為支出記錄。
6.流量和存量的統一
修改后的政府則政統計體系是完全統一的體系,因為可以從會計期初的存m:數抓與該期間發生的流量中得出會計期末的存量:數抓。由于這種統一,影響廣義政府部門的則務業績、則務狀況和流動性狀的全部事件都包括在內?!?986年政府則政統計手冊》所包括的存量數抓限于債務,債務存量的變化往往不能與所記錄的流量相互協調,需要提供補充性表格來說明完成這種協調所需要的其他數抓。
7.定義
在修改后的政府則政統計體系中,收入是交易帶來的凈伯增加。因此,收入包括贈與,但卻不包括來自處理非金融資產的所得。在《1986年政府則政統計手冊》中,收入定義為除贈與外所有不需償付的款項。因此,收入包括來自處置非金融資產的所得。
類似地,在修改后的政府則政統計體系中,開支是交易帶來的凈伯卜降。購買非金融資產不影響凈信不視為開支交易?!伴_支”一詞取代了《1986年政府則政統計手冊》的“支出”,因為它與權責發生制記錄的聯系更為密切,并表明非金融資產交易不包括在內。《1986年政府則政統計手冊》將支出定義為所有不需償付的款項,包括購買非金融資產。
8.分類
修改前后的政府則政統計體系對收入的分類有很大不同。在《1986年政府則政統計手冊》中,收入分為稅收入、非稅收入和資本收入,贈與構成單獨的非收入類。在修改后的《政府則政統計手冊》中,收入進一步分為稅收、社會保險交款、贈與和其他收入。
在修改后的《政府則政統計手冊》和《1986年政府則政統計手冊》中,開支/支出都按兩種方式分類:按職能和交易的經濟性質。在兩個《手冊》中,按職能進行的分類都采用聯合國頒布的《政府職能分類》。修改后的《政府則政統計手冊》對由交易帶來的非金融資產變化進行了新的分類,因為它們不劃為收入或開支。新的分類采用《 1993年國民帳戶體系》的相應分類,以交易涉及的資產類別為基礎。
貸款減還款是《1986年政府財政統計手冊》中代表出于政策日的獲得的金融資產凈額的一個交易類別,與支出劃在一起以計算總額的一個交易類別,與支出劃在一起以計算總赤字/盈余。在修改后的《政府則政統計手冊》中,這此交易與其他金融資產交易劃在一起。
9.平衡項日
在《1986年政府則政統計手冊》中,盡昔規定了其他平衡項日,但是分析框架儀側重于一個平衡項日(總赤字/盈余)。修改后的《政府則政統計手冊》的分析框架以幾個平衡項日為特色,其中,《政府運營表》包括凈運行余額(它定義為收入減開支,代表交易帶來的凈伯變化)和凈貸款/借款(它定義為獲得的金融資產凈額減產生的負債凈額,獲凈運行余額減獲得的非金融資產凈額);《現金來源和使用表》包括現金盈余/赤字,以反映政府運營表帶來的現金流量的余額以及獲得的非金融資產凈額。除了不剔除貸款和還款交易帶來的現金凈流出以外,它類似于((1986年政府則政統計手冊》中的總赤字/盈余。在修改后的《政府則政統計手冊》中,另一個平衡項日是總余額定義為因重新安排出于公共政策日的而進行的資產和負債交易從而經過調整的凈貸款/借款。伯得汁意的是,私有化的全部收入(包括固定資產出竹)。
作為金融項日包括在內;以貸款形式提供的補貼確定為開支。它相當于《1986年政府則政統計手冊》中的總赤字/盈余,但卻采用權責發生制確定。修改后的《政府則政統計手冊》的其他平衡項日包括凈伯、金融凈伯、基木余額和儲蓄,而在《1986年政府則政統計手冊》卻沒有類似的平衡項日。
10.與其他統計體系的協調
修改后的政府則政統計體系與其他國際宏觀經濟統計體系相互協調。也就是說,在政府則政統計體系為則政分析服務這一日標卜,基木概念、定義和管理.與其他宏觀經濟統計體系盡可能相同,與政府則政統計體系相互協調的其他統計手冊有《1993年國民帳戶體系》、基金組織《國際收支手冊》第五版和基金組織《貨幣與金融統計手冊》?!?986年政府則政統計手冊》主要遵循1968年《國民帳戶體系》,但是兩者協調的程度要低得多,主要是由于《1986年政府則政統計手冊》采用現金收付制記錄。
修改后的政府則政統計體系和與之相互協調的宏觀經濟統計體系之間的主要差異是它們所采用的分類以及隨之而來的平衡項日。例如,修改后的政府則政統計體系的稅收分類和《1993年國民帳戶體系》有較大的不同,但兩個體系的稅收定義相同。政府則政統計體系對退休計劃和外商自接投資收益再投資的處理不同于《1993年國民帳戶體系》的處理,結果,兩個體系中的凈貸款/借款不同。
此外,由于涵蓋范圍不同,但是,其內涵在政府則政統計體系中比在《1993年國民帳戶體系》中要小
二、與1993年國民帳戶體系之間的差異
盡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修門政府則政統計體系的過程中盡可能使其與1993 sna保持一致,但是不能否認的是兩者還是存在著一此差異,其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而:
1.兩個體系對生產相關交易的登錄不同
政府則政統計體系不把中間消耗或產出作為開支類別,但是在1993 sna中,卻把中間消耗或產出列為開支以扣除、雖然政府則政統計支出類別“貨物和服務的用途”與1993 sna中的中間消費最接近,但它與庫存的處理以及則政和保險服務的消費有根木的區別。此外,政府則政統計體系中對自給性資本形成的處理影響到對一此項日登錄的比較。1993 sna將自給性資本形成中的支出、固定資木消費和雇員報酬登錄為中間消費,而政府則政統計系統則登錄為購置固定資產。
2.兩個體系對社會保險的處理不同
在1993 sna中,社會保險計劃收到的所有社會繳款都被視為經常性流入(資源),社會保險計劃支付的所有社會福利都被視為經常性流出(使用),盡答提供退休福利的計劃的收支相當于計劃的負債變化。在政府則政統計體系中,對提供退休福利的計劃的繳款和這此計劃支付的福利被視為是負債的變化,而不是收入和支出。此外,政府則政統計體系以同樣方式處理向政府雇員提供退休福利的無基金計劃和有基金計劃,確認為米來提供福利所負的債務,而1993 sna不承認這此債務。
3.兩個體系對數字是否合井匯編的處理也不同
1993 sna不把統計數字合井匯編,但政府則政統計體系把統計數字合井匯編。因此,在為各級政府匯編統計數字時,政府則政統計體系不開列政府部國內兩個機構單位間的所有債務人一債權人的則務狀況和政府部門兩個機構的-位間的所有交易,這樣從統計數字來看,似乎政府部門只有一個的一的機構的位。因此,政府則政統計體系的收入、支出、資產和負債總額可能比1993 sna少得多,即使這兩個體系之間井沒有其他差異。
4.兩者在關鍵的平衡項上可能存在著不同
借出和借入凈額是政府則政統計體系和1993 sna中的一個關鍵的平衡項。但是由于對一此交易采取不同的處理辦法,主要是社會保險繳款和退休計劃的福利,政府則政統計體系中這一平衡項的價伯與1993 sna中同名的平衡項也許不同。為了避免混淆不清,將《政府則政統計手冊》中的平衡項或分類類日標明為「政府則政統計1,以顯示這此項日在政府則政統計系統中與1993 sna中的項日名稱相同,但覆蓋的內容不同。
三、我國與國際準則的差距
1.政府則政統計內容不夠完整
相比國際準則以及其他國家而言,由于我國特殊的國情,我國長期以來一自都存在著預算內收支和預算外收支。預算內收支和預算外收支都是政府則政收支,理應全部納入政府則政統計的范圍,但是日前我國政府則政統計儀儀對政府預算內收支進行統計,對預算外資金和社會保障資金收支數抓信息則是的獨另行收集整理分析的。大部分社會保障繳款收入和支出沒有反映在則政預算收支中,對其他社會保障的資金支出也分散在撫恤和社會保障救濟、社會保障補助支出等預算科日中。實行則政專戶管理的預算外資金也循環于國家預算之外,甚至由各自的主答部門自編核算,這使得國家各級政府的則政總收入和總支出情況無法準確反映,對政府的則政業務話動因指標缺乏很難進行完整精確計算。
2.分類標準不規范
按照cdds建議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政府則政統計分類方法,政府收入按收入性質分類,政府支出按經濟性質和職能進行分類。與之相比,我國政府則政統計分類不夠規范,未按收入性質分為經常性收入、資木性收入、轉移和贈與收入;政府則政支出未能夠按照“經濟性質分類”和“政府職能分類”進行分類,用來說明政府資金的使用方向(如下資.答理費用等)
和所達到的目標(如教育、科技等)。目前我國政府則政支出分類標準很不統一,部分支出按照功能分類,如行政管理.費、公檢法司支出、外交外事支出等,部分支出按照經濟性質分類,如社會保證補助支出、國內外債券付息支出等。由于收到統計范圍和統計指標分類的影響,造成統計分類框架不清晰,內容的協調,統計數抓質量較差。
關鍵詞:信用風險傳染 去產能 去杠桿
2008年以來,以房地產為核心、以重化工等上游產業為依托的地方平臺及企業加產能、加桿桿,國內形成債務擴張拉動經濟的發展模式。隨著增長速度放緩、經濟轉型和產業結構調整,部分產能過剩行業經營困難,信用品質下降,信用風險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信用風險具備較強的傳染性,某一經濟主體因流動性危機或者破產而發生違約行為時,往往會影響其它經濟主體和相關行業的違約概率,對此應予以關注。
信用風險傳染的定義與影響因素
信用風險傳染是指在外部經濟環境變動情形下,某一經濟主體因流動性危機或者破產而發生的違約行為影響到其它經濟主體的經營狀況甚至違約概率,是信用風險的外溢效應。
信用風險傳染的影響因素可以歸結為宏觀和微觀兩方面。微觀因素指債務人因商業模式特征、地域、法律及其他特殊事件引發的信用風險負向傳遞。如,某一地區關鍵產業的凋零可能致使整個區域的企業面臨信用壓力;特殊事件的發生也會影響增強信用風險傳染,如次貸危機和雷曼兄弟破產等極端殊事件,會顯著加劇信用風險傳染程度。宏觀因素指企業經營面臨的外部經濟環境,研究表明債務人之間因宏觀經濟因素存在正的違約相關性,包括GDP、CPI、基準利率等指標及經濟事件因素,均對企業信用品質可能產生影響。如,我國房地產市場調整導致水泥、平板玻璃、鋼鐵、工程建筑等行業下游需求下降,行業產能過剩嚴重、虧損加劇,引發了上述行業信用品質惡化,發債企業信用等級頻繁下調。
信用風險傳染路徑與機理
從理論層面看,信用風險的傳染通常源于經濟體之間存在違約的正相關性。傳染路徑分為企業間的橫向傳染,以及行業間和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縱向傳染。橫向傳染和縱向傳染的機理各不相同;縱向傳染的機理更復雜,后果也更嚴重。
橫向傳染是指信用風險在行業內企業間的傳染,是行業內信用風險溢出“示范效應”和“放大效應”的結果。同一行業內某些沒有直接業務往來關系的企業,有可能會因為企業在財務管理模式和經營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相似性,導致信用風險傳染。這種示范效應和放大效應源于行業內不同信用等級企業的相互影響,一方面表現為行業內其他債務人信用利差增加,甚至出現跳躍變化;另一方面通常由行業內資質較差的企業所引發。
縱向傳染的機理主要基于上下游產業聯動機制?,F代企業、產業之間分工更加細化,聯系更緊密,在產業鏈的作用下,上下游產業之間存在關聯影響,使得行業或企業的信用風險會沿著一定方向進行傳遞,這就是上下游產業聯動機制。當經濟衰退、市場需求疲軟時,商品滯銷導致制造型企業的產品大量積壓,迫使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大幅削減生產甚至停產,同時可能伴隨裁員,企業信用風險迅速加大,且與其處于同一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生產運營情況也會隨之惡化。在上述過程循環作用下,更多的企業和行業可能陷入信用危機。
這種產業鏈的聯動可能是下游需求減弱傳遞至上游,也可能是上游供給端沖擊傳導至下游。需求端的信用風險傳染通常沿著產業鏈的順序依次發生,始于汽車、房地產、基礎設施建設、機械、裝備制造等下游行業,然后傳導至有色金屬冶煉壓延、黑色金屬冶煉壓延等中游的加工制造業,最后是上游的有色、煤炭等行業。需求端產生的信用風險對于下游行業中的機械和裝備制造等行業、上游行業中的鋼鐵、煤炭等行業沖擊更大。同時,資本密集型行業的違約率波動幅度大于勞動密集型行業。
我國信用風險傳染的現狀
我國產能過剩行業大多集中在重工業和國有企業部門,一般為資本密集型企業,資產負債率普遍較高。2013年以來,制造、鋼鐵、采礦等行業在產能利用率下降和凈資產收益率持續回落的同時,杠桿率不斷上升,其中重工業等資本密集型產能過剩行業杠桿率上升更快。據測算,目前四大產能過剩行業(煤炭、鋼鐵、有色和水泥)的存量有息負債高達5.4萬億元,其中銀行貸款2.8萬億元,公開市場債券1.6萬億元,信托等非標產品約1萬億元。
產能出清與債務出清疊加,提升了相關行業的違約概率,信用風險有可能在鋼鐵、煤炭等行業間傳染。去產能和去杠桿引發的信用風險體現為銀行資產質量的惡化,以及債券市場信用評級下調、債務違約等信用風險事件的增多。
銀行貸款不良率是觀測信用風險的領先指標,自2013年一季度以來,中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總額和不良率逐季上升,截至2015年三季度,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總額已接近1.2萬億元,不良率升至1.59%,四大國有銀行中的農業銀行2015年上半年不良貸款率已達到2.43%。從上市銀行不良率的行業分布來看,制造業和采礦業等產能過剩行業不良率增速顯著快于第三產業,發生信用事件的概率加大。以農業銀行為例,2015年上半年制造業和采礦業的不良貸款率分布為4.37%和1.56%,較2014年增長18.43%和95.00%,而第三產業的不良率上升趨勢則緩慢得多。
債券市場方面,2014年以來鋼鐵、煤炭、機械等產能過剩行業,信用風險事件明顯增多,制造業、煤炭、鋼鐵等發債企業主體信用評級頻繁下調,民企甚至大型央企均出現了實質性債務違約事件。據Wind資訊統計,自超日債違約至2016年3月底,全市場累計有44只債券違約,除去違約的中小企業集合債外,其余29只違約債券涉及制造業、光伏、煤炭、鋼鐵等產能過剩行業。按違約節奏來看,2014年有6只債券違約,2015年有24只,2016年前3月已有14只債券違約,債券違約頻率越來越高。
總結與建議
當前我國產能過剩行業融資已經出現了銀行惜貸、公開市場發債受限等現象,表現為銀行限貸、公開市場債務凈融資額下降、融資利率上升、融資期限短期化等。再融資難度加大容易形成“信用風險上升―市場惜貸―債務展期、借新還舊困難―信用風險上升”的惡性循環,需要警惕信用風險向上下游行業的擴散。
一、個量研究方法和總量研究方法
(一)個量研究方法
個量研究方法的應用往往使某一個個體的具體情況和局部特征表現的非常淋漓盡致。但是這種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也是顯而易見的:
一是無法觀察到宏觀經濟問題對個量關系和個體經濟行為的反作用。二是這種方法得到的結論通常是帶有條件性的。主要是因為這種研究方法是基于某些條件不變的前提下,排除了外部經濟因素來研究個體經濟行為的。然而在現實中,外部經濟因素卻常常是經濟變化的重要條件,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外部經濟因素對經濟的發展變化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不容忽略。
(二)總量研究方法
總量研究方法對把握國民經濟全局的作用至關重要。但是這種研究方法也有其局限性:只見樹林不見樹木,從而忽略某個重要經濟個體對整個經濟總量的影響,因為在這研究方法的內在結構中,經濟個體對整體的影響常常是不清楚的。
有些人會認為:個量研究方法和總量研究方法相結合是完美的研究方法,然而現實并非如此。首先,個量和總量并不是可以刻意無縫對接的,它是有條件的,然而這個條件是可變的,沒有規律可以遵循。所以很難找到可靠的模型或方法進行自動連接;其次,個量研究方法和總量研究方法的前提條件是有區別的。在不同的研究前提下,強行把兩種方法進行結合,就很難得出有效的結果。
二、實證和規范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描述
實證分析方法就是研究經濟問題是什么的研究方法,由這種研究方法得出的經濟后果是客觀事實。保持價值中立是這種方法的核心和基礎原則。然而,規范分析方法主要是研究經濟的運行應該是什么的研究方法。這種分析方法通常有一定的價值判斷和社會目標作為依據。
(二)缺陷分析
實證和規范分析方法是相對的,并不是絕對的。因此在一定的意義上說明這兩種方法是有機融合的,各有優缺。即便如此,這種分析方法也有其固有的缺陷:首先,這種分析方法理論性和教條主義色彩濃厚,與現實往往有著巨大的差距,造成其研究結果的有效性極低。其次,實證研究力圖用掌握的有限的經濟數據和現象去證明普遍適用的經濟命題,不可避免的具有概率性。這就會造成進行規范研究時,經濟命題邏輯推理起點的假設和前提是錯誤的,錯誤的起點和前提自然很難得出正確的經濟結論。最重要的是,兩種分析方法可能對同一經濟現象,可能會得出完全不同的答案。
三、動態和靜態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描述
靜態研究方法就是抽象掉了了變化過程和時間因素而靜止的分析問題的方法。主要致力于說明什么是均衡狀態以及均衡狀態的達到所需的條件,而不管達到均衡所需的時間和形成均衡的過程。
動態研究方法則對經濟體系的變化運動的數量進行分析。它是通過引進時間因素來分析經濟事件和經濟行為從前到后的變化過程。是否考慮經濟數量在時間上的變化從而區分靜態分析和動態分析。
(二)缺陷分析
靜態分析完全抽離了時間因素和變化過程,靜止的孤立的考察某些經濟現象,忽略了經濟現象之間的聯系和互相影響。因此,我們很難把這種分析結果應用于生活,以知道我們的經濟實踐。
動態分析是把經濟現象看成一個連續的變化的過程。然而這種分析方法復雜難求,即使可以操作,也需要大量的假設前提,而這些假設前提是不符合實際的,自然這樣的研究方法也得不出正確的研究結果。明顯,它不僅與靜態的分析方法有沖突,而且與現實不符,我們自然要對其結果存疑。
四、均衡分析方法
(一)研究方法描述
均衡分析方法就是研究經濟生活中的變量如何趨于均衡的方法。均衡分析方法通常分為兩種: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是將經濟現象分成經濟部分,只對部分進行集中研究,而忽略其他部分。一般均衡側重于通過各種經濟因素之間的相互依存的關系分析整個經濟體系的均衡。
(二)缺陷分析
(1)由于在現實的經濟生活中影響均衡的條件經常發生,以至于經濟均衡是難以達到的。(2)均衡分析法忽視了過程與結果的聯系而僅僅重視因果關系,在解釋經濟現象時往往忽視均衡過程與均衡結果之間的聯系而僅僅重視原因與結果之間的關系,根本無法很好地解釋現實中諸多經濟現象。(3)均衡分析法最大缺陷的是只是把經濟系統中參與人看作是互不聯系的單個人(僅研究單個生產者或消費者的行為),因而,對現實中出現的諸多現象無法給予合理的解釋。
五、數理模型分析方法
(一)研究方法描述
數據模型分析方法是現代經濟學方法論進步的標志,數理方法的應用不僅為經濟學提供了研究的工具,而且通過數理的方法還可以發現經濟規律,使經濟具有了科學的形式。但是通過單純的理論演繹得到的結論是很難去反映經濟事實的。
(二)缺陷分析
首先,這種研究方法注重經濟統計數據的真實性,依賴于統計事業的發展,然而現實中有很多經濟數據是無法量化的,即使可以量化,其中的相互關系和影響卻無法模型化。其次,數據和數理模型的運用有很強的主觀性,這種主觀性很可能依附于某種政治或經濟的力量,從而造成不顧客觀實際和具體的社會關系而歪曲經濟事實。最重要的是,社會制度不同,經濟實踐經驗不同,人們考慮經濟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就需要不同的經驗數據。然而現實經濟生活中,人們往往會忽略這些差異,濫用經濟數據,濫用數理模型,隨之而來必然是不切實際的研究結論。
六、結語
在西方經濟學的各個發展階段,不同的研究方法被引入經濟學研究,也在不同程度上推動了西方經濟的發展。本文通過對不同發展階段的主要經濟學研究方法的缺陷進行分析,是為了使人們在使用某種研究方法時,注意其卻缺陷的干擾,在研究結果中剔除這些缺陷的影響。即使聯合使用這些研究方法也有可能得出相互矛盾的結論。因此,對于聯合使用的研究方法的選擇應當慎重,以得出有效的可用的研究結論。(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馬歇爾(英)經濟學原理[M]人民日報出版社2009.9.1
[2]方福前當代西方經濟學主要流派[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12.1
[3]強天雷,任保平當代西方經濟學主要研究方法述評[J]經濟評論2001年03期
[4]許純禎試析西方經濟學發展的趨勢[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5年05期
[5]高鴻業西方經濟學第五版(微觀和宏觀)[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