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java課程精品培訓
時間:2023-10-13 09:48:2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java課程精品培訓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計算機網絡課程開展雙語教
>> 探索雙語教學之路,建設計算機網絡精品課程 計算機網絡精品課程建設的探索與思考 計算機網絡精品課程知識結構教學探討 高職高專計算機網絡精品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高職計算機專業類精品課程建設的思考與探索 計算機組成原理精品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計算機系統結構”校級精品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計算機組成原理”精品課程建設的實踐與探索 “計算機組成原理”精品課程建設探索與實踐 淺談計算機基礎類精品課程教學資源建設 《計算機網絡構建》精品課程網站建設淺析 高職計算機網絡精品課程建設 國家精品課程“計算機網絡”教材建設研究與實踐 “計算機網絡”國家精品課程建設 計算機網絡精品課程網站設計探究 計算機網絡精品課程網站的設計與實現 “計算機網絡技術”精品課程的設計與實現 淺析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在高職精品課程建設中的應用 《計算機控制系統》精品課程建設及對教學的促進作用 計算機網絡實驗課程教學探索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思科網絡技術學院CCNA在線課程curriculum1-
4()
IETF RFC檢索庫()
internet2.edu
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
中國IT實驗室在線實驗(/
www/school/ccnp-lab.htm)
本精品課程網站(/apply/teacher/
course_preview_index.jsp?curid=524&coursename=計算機網絡&curstyle=default&from=guest&starts=
11&orderitem=curlevel)
推薦的期刊是:IEEE/ACM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
2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
知識目標是:掌握計算機網絡的體系結構、基本概念,特別是TCP/IP協議族;學會生成局域網和實現廣域網連接;用java語言實現協議Java小程序和網絡應用程序的開發;了解“無線與移動網絡”、“多媒體網絡”、“網絡安全”、“網絡管理”四個高級專題的最新進展。語言目標是: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學術閱讀、寫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內容方面,如何合理安排課程的內容體系結構、組織方式、實踐教學設計,是非常重要的。我校的安排方式如下:
(1) 一開始就強調以Internet為研究目標和示例來源,介紹計算機網絡的眾多基本概念和術語,為后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2) 采用自頂向下的順序,比如介紹網絡的第一個層次是應用層,它離應用程序最近,一旦學生們理解了網絡應用,就能理解支持這些應用的網絡服務,同時還可激發學生對較低幾層的學習積極性;
(3) 引入最重要和最新的知識,放棄過時的內容。
3師資力量
我校計算機網絡課程組是一只年青的教學隊伍,學術帶頭人牽頭,中青年為骨干,年齡、職稱、學歷梯隊結構合理,平均年齡不到35歲。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含高級實驗師)3人,講師(含工程師)5人,助教1人。具有博士學位2人,碩士學位4人,在讀博士1人,在讀碩士2人。教授從事基礎課理論的教學;中青年為骨干,從事理論課和實踐課程的教學;理論課師生比為1:13,實踐課師生比為1:8。本課程負責人長期從事本科計算機網絡及其他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理論與實踐課程的教學工作,從1989年開始,在國內、澳大利亞及俄羅斯為本科生、研究生講授了計算機專業相關課程15門,已先后主講4屆本科年級的計算機網絡理論課,主講計算機網絡集成技術和研究生的高級計算機網絡等必修課課程,并一直從事本科實踐教學。其他教師也都有一年以上國外工作和生活經歷,或者通過了PET5水平考試。
4實踐設計與國際認證
我校投入大量資金建設的網絡實驗室現已擁有上千臺計算機、路由器、交換機的實驗網絡。我們建立了完善的實驗技能達標考試規范,學生必須在實驗課程開設的10個實驗項目和教材中的編程作業中選擇完成5個。實驗指導書使用本課程負責人主編的《Computer Networks: Laboratory Sesssions》,其中集成了思科和微軟的網絡培訓教程的核心內容,部分實驗由課程組設計,部分取自課堂教材,部分取自參考實驗教材,部分出自畢業學生的設計。
思科公司于2001年贈送我校CISCO網絡實驗室,向學生提供CCNA培訓課程。兩位教師接受了專門培訓,獲得了CCNP證書并取得了CISCO認證網絡工程師的授權講師資格。CCNA培訓課程完全采用E-learning的學習模式:學生通過閱讀即時更新的英文原版多媒體電子教材,完成每節后的Quiz;在Scenario中完成試驗并在Lab Portfolio記錄心得和troubleshooting步驟;每學期期末參加On-line Test和Lab Test,并可根據評估意見到知識缺陷點查漏補缺。完成四個學期的學習后,學生可以參加CCNA認證考試。本科學生參加CCNA認證考試的通過率達到100%,個別優秀學生考到1000分滿分成績。
華為公司也贈送我校華為網絡實驗室,向學生提供HCNA培訓課程。另外我校還擁有Microsoft公司授權考試中心,向學生提供MCP、MCSE、MCSD培訓課程。
5經驗總結
要考慮到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最初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應采用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英語的使用由淺入深,由少到多。在學期初,教學中的英文所占比例相對較小,課件使用的語言應盡量與教材的語言一致,對關鍵詞使用雙語解釋,讓學生熟悉專業詞匯的英文表述,保證大腦中兩種語言可以準確切換,逐漸接受并適應這種教學形式。經過幾周再逐漸加大英文所占比例,水到渠成地過渡到幻片燈、課堂教學和提問、平時作業均采用英文,僅在極為重要的概念上稍作中文解釋,要求學生盡量用英語作答。小測驗的題目逐漸過渡到采用英文試題,期末考試則允許同學根據自己的不同情況選擇不同的答題語言,因為全英文試題有相當的難度,以減少學生的畏懼心理。
雙語教學教師的備課量很大,任務很重,所以學校應給予政策激勵,比如在工作量計算和課時津貼方面給予優惠,在教材費用方面也應給予優惠。另外學校應加大教師培訓力度和投入,設立專項經費培訓雙語教學師資,盡可能選派教師到英語國家學習、生活一段時間。
參考文獻
[1] 張銘,周立柱等. 關于計算機專業“雙語教學”的調查報告[J]. 計算機教育,2004,(6).
[2] 王旭東. 關于計算機學科開展“雙語教學”的思考[J]. 計算機教育,2004,(6).
[3] 皮德常. 計算機專業開展“雙語教學”的實踐與探討[J]. 計算機教育,2005,(6).
[4] 蒲曉蓉,陸慶等. 計算機專業課程雙語教學探討[J]. 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3,(5).
論文摘 要 如何優化Java語言教學效果是高校Java教師一直探討的熱點問題。對Java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考核方式三方面提出幾點教學建議,并對Java任課教師提出幾點要求,可以對Java教學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
Java語言是目前最為流行的編程語言之一,近年來在各大高校被列為計算機專業主干課程。Java教學的主要目標旨在培養學生面向對象編程技巧、動手實踐能力和積累項目開發經驗,從而使學生盡快適應企業需求。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創新學習能力,優化教學效果,是Java任課教師需要考慮的問題。文章通過對目前Java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幾個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合理的教學建議,并對Java任課教師提出幾點要求。
1 Java語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1.1 課程內容缺乏實用性,學生學習興趣不濃
Java語言課是實踐性較強的一門課程,但各種參考教材都偏重基礎理論知識的講解,實驗內容大都是驗證型的,且與實際應用脫節嚴重,學習起來枯燥乏味,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漸漸失去興趣。
1.2 課堂理論教學為主,實踐教學相對薄弱
由于課程學時壓縮,Java課的學習基本在一學期的60學時以內就結束,課時安排較少,并且課堂教學多于實踐教學。再加上Java教學內容涉及面廣,所以目前還主要是作為一門普通的語言課進行教學,如重點放在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課程實踐環節強度不大。由于實驗課少,導致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浮于表面,并且缺乏實踐中各種寶貴經驗的積累。
1.3 考核方式單一,偏離教學目標,影響教學過程實施
目前Java語言的考核方式主要是筆試,重點是考核學生掌握知識的多少,學生為了應付考試將主要精力放在基礎知識的死記硬背上,因此不利于實踐能力的鍛煉。同時,對于動手能力強的學生不能全面地反映其真實成績,從而打消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最終阻礙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2 對Java課程教學的建議
下面結合筆者總結的Java教學經驗,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考核方式三方面提出幾點教學建議。
2.1 提高教學內容選擇和組織的針對性、有效性
1)參考教材選擇。選擇一本實用的教學參考教材是教學成功的第一步。參考教材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學習資料,也是最方便、最直接的學習資料,對于初學者是最適用的。主要參考教材的選擇首先要符合專業培養目標和認知規律,便于自學和具有創新性。其次要“新”,由于計算機學科是發展很快的學科,新舊技術更新周期變短,為了適應新技術,Java語言教材版本更新加快。另外,最好有配套的實訓材料,包括驗證型實驗,綜合型、創新型實驗,特別是面向工程應用的實驗。
2)實驗材料的組織。閱讀足夠的典型程序的源代碼和充分的動手實踐訓練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Java語言的編程思想和技巧,并很好地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實驗內容應包括大量的基礎與驗證型實驗,并在此基礎上增加小型綜合實例和綜合探究型案例材料。實驗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分層次、分階段組織進行。
實驗材料和案例選取首先要具有教學性和代表性,選擇趣味性實例或比較接近學生本身的案例,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比如計算器、動畫制作等可以“寓教于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成績管理系統是學生比較熟悉的案例,可以對其進行分解和重組,形成典型的小型綜合實例,如可以分為登錄界面、成績錄入界面、成績查詢界面等。
3)提供網絡學習資源。網絡資源為學生提供了開放的學習形式,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最好途徑。為學生提供權威的Java語言網絡學習材料,如精品課網站、Java論壇等,使他們能夠按照自己的時間、學習進度和興趣進行自主輔助學習。特別是對于水平較高的學生,可以彌補學校教學過程的限制,能夠接觸到更深刻的學習內容。
2.2 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應用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主動性。借鑒建構主義和任務驅動式學習理論,將理論知識和實踐鍛煉進行有機的結合,合理展開教學。
1)理論知識采取三步驟教學法?;A理論知識的學習是教學過程必不可少的部分,由于比較抽象,學習起來枯燥乏味,而且學生難以發揮主動性,理解比較困難。理論知識的學習主要通過“理論講授——例題解析——模仿解題”3個步驟來完成。首先,理論講解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體化,比如列舉與現實生活相關的例子,如果講繼承技術的時候結合生物學的遺傳變異現象進行解釋,并制作圖文結合的多媒體課件直觀表達,能更利于幫助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其次,對相應的例題進行詳細解析和演示,實現理論知識到代碼實現的轉化過程。最后,以例題為模板,引導學生模仿類似問題的解決策略,最好提供具體題目,引導學生完成思路設計和關鍵代碼的實現,直到學生能最終寫出可以運行的代碼。
2)實踐教學分階段分層次實施。
基礎與驗證型實驗:作為各部分的教學環節的上機實踐材料,主要特征是與課堂教學密切結合,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各部分的基礎知識。同時可作為教材的擴展材料,提高學生程序閱讀和理解能力,是學生動手實踐的基礎。
小型綜合實例:以作業或任務的方式在教學過程中階段性提出并選講,學生主要自主設計完成,可以幫助學生完成從理論學習到動手實踐的過渡,并為綜合探究型案例提供基礎。課后作業可以鞏固和深化課堂知識,小型案例可以綜合掌握知識模塊,這部分教學可以鍛煉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綜合探究型案例:給定或自選項目方式進行,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可以培養學生項目開發的基本流程,積累項目開發相關的經驗,盡早適應軟件開發的工作。這部分內容在教學后期基礎理論知識學習完成時進行,采用小組協作學習模式為學生構建一個基于任務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環境,學生模擬軟件開發流程,通過協作交流共同完成任務。教師適時給出案例的開發流程、相關案例等必要的引導,可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3)考核方式體現知識與能力并重的過程性評價原則。在Java教學中由于學生對語言學習的悟性、學習策略等存在差異,因此接受各方面知識的能力不同,有的理論強一點善于設計,有的實踐強一點善于實現。例如案例教學中從項目需求分析到設計及實現的各個環節需要發揮學生各方面的不同的優勢才能完成整個任務。所以單純的卷面考試已經不能真實全面地反映學生掌握水平。
所以,最終成績應體現理論知識兼顧實踐能力,注重教學過程的過程性評價,主要包括:①課堂提問和課堂作業等隨機考查情況有時候更能真實反映學生的水平;②課后作業及案例任務的完成情況,按時獨立完成,并能通過調試運行;③項目實現過程中從需求分析到設計及實現的各個環節進行相應的考核;④期末卷面考查,對于各知識點全面的測試。
3 對Java教師提出的幾點要求
3.1 不斷學習,全面把握教學內容及更新
俗話說,教給學生一碗水,教師需要一桶水。Java教師要充分把握教學內容,才能在教學中有自由發揮的空間。計算機學科不同于其他基礎學科,技術更新速度快,因此,Java教師需要不斷地學習才能把握最新的理論和技術。隨著網絡教學的發展,各種學習資源如多媒體課件、電子教案、視頻教學錄像等不一而足,為獲取知識提供了極大的便利。Java教師應積極獲取相關知識進行學習,并善于加工整理新知識來充實教學內容,彌補參考教材資料的不足。
3.2 積極參與各種項目培訓及實際開發,提高自身實踐能力
教師知識結構和專業素養存在差異,一般專業知識扎實,但缺少實際開發經驗,所以不利于Java實踐教學環節的進行。因此,Java教師需要從自身出發,打破能講清課本內容為目標的模式,積極參加各種實踐培訓活動,參與實際項目的開發,以提高自身實踐能力,努力使自己成為既能講授理論知識、又能組織項目實踐的“雙師型”教師人才。
3.3 學習先進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技能并應用于教學
傳統的“知識型”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的知識灌輸型教學,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難以發揮,不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已經不適應現代教學的特點。隨著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應用的發展,建構主義理論發展起來,其特點是: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發現和對所學知識的主動建構過程。結合Java課程實踐性強的特點,案例教學和項目教學中采取小組合作方式完成,充分利用建構主義理論進行設計和實施以優化教學效果。
現代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教學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與學的交互性,利于學生接受抽象、復雜的學習內容。所以Java教師應在多媒體課件、動畫制作等多媒體教學方面多下工夫,并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結合,對優化教學效果有很大的幫助。
4 結束語
Java語言程序設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重點培養學生面向對象編程技巧和動手實踐能力。Java教師要把握教學過程實踐的各個環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堅持以實踐教學為主的教學原則進行教學;從提高自身教學技能出發,在培養學生對Java語言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方面多下工夫,不斷優化Java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毋建軍.Java實訓課程體系構建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理工卷,2010(3):398-399
[2]何克抗.建構主義:革新傳統教學的理論基礎[J].電化教育研究,1997(4):25-27
[3]沈維政,蘇中濱,趙潔.項目驅動教學法在Java語言程序設計教學中的應用[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66-67
1.實訓基地建設思路
(1)資源整合以省級計算機軟件職業實訓基地為依托,實現"校中廠,廠中校"實訓基地運作模式,建設期內在現有8間校內實訓室的基礎上改造3間,與企業共建3間,自建6間,校內實訓室規模達17間,創新校內實訓平臺和體系.充分利用校內資源,進行資源整合,為本專業學生提供有效的實訓條件,保證人才培養的質量。(2)創建工作室,面向社會服務利用實訓基地條件,創建軟件技術專業工作室.通過與校外實訓基地的合作,承接一定的軟件項目,在專業教師的帶領下,老師和學生共同來完成承接的項目,進一步鍛煉學生的專業能力和職業能力,同時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承接項目,實際上就是為社會服務,把學習的知識轉化為生產力,實現與企業的零對接.同時,工作室可以承接一定的周邊區域的培訓工作,實現工作室的運營.(3)深度校企合作軟件行業是一個朝陽行業,軟件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專業教師固有的專業知識難以適應專業的發展變化,需要不斷的充電,學習專業的新知識。先培訓專業教師,再發專業教師去教學生,這是一個事倍功半的做法。與同行企業進行深度合作,企業把項目引入校內實訓基地,在企業工程師的帶領下,專業教師和學生一起參與項目的開發,培訓了專業教師,實惠了企業,鍛煉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實現了共贏和長期發展局面。
2.實訓基地建設與教學實施
關鍵詞: 信息化建設;優質教學資源整合;數字平臺;信息化重要因素
0 引言
當前發達國家的教育改革中,已經開始把教育信息化程度作為衡量教育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標志。[1]我國教育信息化已經取得顯著進展,但與人民群眾的需求和世界發達國家水平相比還有明顯差距。[2]
提高信息化水平、打造數字化平臺,對于高等院校來說,是大勢所趨,也是加速全社會信息化建設的堅實力量。
1 研究背景和信息化現狀
1.1 研究背景
伴隨著數字化進程的推進與互聯網應用的普及與發展,信息化建設已逐漸成為各行各業實施有效的綜合業務管理、品牌形象展示、高效信息溝通最方便、最快捷的現代化手段。
當今時代,數字化平臺建設的進程不僅僅標志著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水平,而且還直接標志了該國科技實力強弱的重要指標。面對數字化技術帶來的高效率的工作環境,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也毫無例外的加入到數字化辦公的行列中來。
信息化手段的產生,打破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傳統理念。對于一個機構來說,當面臨諸如“邁出國門走向世界;與國際接軌;樹立品牌,打造精品”等問題時,相當于在解決“如何宣傳自己;如何提高辦公效率;如何降低運營成本”的命題。
1.2 信息化現狀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我國高校網絡教育迅速興起,并取得了長足發展。從1999年開始迄今,已有67所高等學校開展了網絡教育試點工作,注冊學生近百萬,高校網絡教育已經形成一定規模,并且開發使用了大量的多媒體教學資源,逐步形成了網絡環境下的教學與管理方式,同時吸引了大量社會資金投入網絡教育,促進了高校信息化建設。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少數試點高校思想觀念不適應,管理制度不健全,辦學條件建設相對滯后,優秀教學資源相對缺乏,特別是個別試點高校嚴重違規辦學,影響了高校網絡教育的正常秩序。[3]
教育系統信息化建設是近幾年教育部工作的重點內容。
教育部2010年工作重點中曾談到關于“推進教育信息化和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和“加快發展繼續教育”;與此同時,隨著《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的出臺,配套政策逐漸明晰,對于建設人才的培訓需求日益高漲。
2 信息化建設的意義及作用
2.1 信息化建設的作用
面對新時期新階段的機遇和挑戰,如何利用好現代科技技術帶來的數字化平臺的優勢;如何依托數字平臺做好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如何借助數字化平臺做好教學工作中的綜合業務管理成為教育系統信息化建設成敗的關鍵問題!尤其是如何利用好信息化、建設好管理平臺成為樹立自我品牌、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辦學成本、整合優質教學資源的一項重要工作。
2.2 信息化建設的意義
信息化的潮流引導了新的宣傳、管理手段。信息化對于高等院校來說,數字化平臺建設的意義不僅僅在于宣傳自我,更多的在于展示學校產教研學的綜合實力與高效的標準化辦公流程——這不僅與國家中長期發展綱要相一致,也與企業信息化建設的趨勢相一致;信息化可以提高培訓效率,創造好的交流平臺,成為展示高校自我創新的教學管理手段,也是提升高校形象的重要方式;信息化可以在許多環節實現無紙化辦公和公共信息共享,有效降低辦學成本,同時也保證信息(數據)的準確性、可靠性、保密性和有效性(訪問權限和加密技術作為技術保障)。信息化在“請進來,走出去”戰略中,將自身高度和視角提升到全球范圍內,有利于緊跟最新科學發展動態和展示自我科研實力;信息化可以整合優質教學資源,除了可以便于學生在線學習查閱外,還可以激勵教師相互學習不斷進取,達到“共享優秀成果,改善教學方法,保障教學質量,擴大科研規模,提高科研水平”的目的。
3 信息化建設內容及要求
學校網站是學校的“商標”,每一所學校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一所學校都有自己的個性。根據學校業務的特殊性,需要制定與之匹配的需求要求和預期目標。
3.1 信息化建設內容
根據我校的定位、優勢和特色,以及在繼續教育崗位培訓工作中遇見的問題和實際工作中的需要,在第一階段的數字化平臺建設的內容主要為:
1)明確市場需求,立足外延內涵建設,堅持可持續發展。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國家中長期規劃角度出發,審時度勢,尋找國家所需、社會所急的需求,結合我校優勢學科特色,構建與之匹配的教學信息化平臺,使之符合現代化繼續教育崗位培訓教學的需要。
2)以優勢學科為依托,開發優質的課程群。教學資源的研發不能只顧眼前利益。應在打造課程體系和課程資源的同時,開發系列化的培訓項目,形成具有符合現代化教學特征的課程群。
3)建立研發團隊,培育自主研發能力。當前很多高校繼續教育機構的課程內容過多依賴兼職教師本人,繼續教育機構在課程內容上缺乏核心競爭力。因此培育項目自主研發能力非常關鍵,這主要依靠專業化的研發人員和研發團隊的組建機制。這方面可借鑒馬里蘭大學學院(UMUC)的項目研發模式。首先學科專家設計出課程大綱(包括學習目的、主題、達標要求等),課程大綱被學校核準后,由學科專家和繼續教育項目協調人、課程設計專家共同創建課程框架。然后由授課教師根據這個課程框架,個性化地運用到自己的授課過程中。[4]
4)重視課程群平臺的系統性。從平臺初步建設的角度出發,此處的系統性目前可定認為:
① 課程群的相互支撐,防止出現信息孤島。[5]
② 從發展的角度出發,課程開發不僅僅是使用網站制作工具做出靜態頁面,應該提供非計算機人員進行數據更新的功能。
③ 數字平臺具有彈性和可塑性,以應對未來若干年內課程群的擴充、相互支撐和新增數據存儲。
④ 從傳播途徑上,可以有效利用不同的電子媒介作為載體,在各種可用設備上展示信息。
5)采用適合時展趨勢的交互方式。根據時展的趨勢,選取符合現今時代的主流交互方式,不但便于教學,而且便于學員日常工作中自學。
6)對已有資源的逐步整合。原有信息化資源從語法和語義上可能會出現與系統整合的兼容性問題。系統建設過程中需要分批次、有步驟的將原有系統整合到平臺中。
7)對系統運行環境的選型。選擇適當的系統運行環境,考慮到軟、硬件的各種兼容性因素,充分發揮軟硬件的特點,為系統做好運行環境的支撐。[4]
3.2 信息化建設要求
1)教育環境的信息化
它是對學習環境的信息化的要求,像網絡、多媒體、實驗室等,必須具有足夠的硬件設備。
2)教師的信息化與學生的信息化
教師、學生甚至生活中的人們信息化的能力,不但要掌握應用信息技術實現教育的信息化,而且還要適應信息社會的信息能力。
3)教育過程的信息化
就是利用各種方法、各種技術來實現教育的信息化。
4)展示學校的實力
除了美麗的校園建設,招生的簡介,豐碩的研究成果之外,還需要利用好現代的信息化技術來加強教學管理,準確的信息,師生教學中的交流平臺,教師內部的交流平臺搭建,教師教學成果展示平臺的建設,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整個培訓的效率和高校培訓權威形象的宣傳。我校在教育培訓的信息化建設步伐上已經落后于政府,和政府管理部門的平臺對接也成為當前工作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3.3 我校繼續教育崗位培訓教學平臺建設步驟和目標
我校繼續教育崗位培訓業務最早可追溯到1988年。學院從1988年開始承擔陜西省建設系統員的培訓工作,二十二年來共累計培訓近3萬人。近幾年又承接了注冊監理工程師、二級建造師繼續教育的培訓工作。面對如此大量的培訓人員數量,為了便于信息、綜合管理和教學活動,無論是學員獲取有效信息還是教學需要,數字化平臺的需求孕育而生。對于我校繼續培訓信息化建設來說,應采取分步實施的方式;首先建立公共信息系統,有效對數量龐大的學員群體進行信息、教學通知、資料下載、考試通知、國家政策的宣傳。其次針對我校已有課程和優質課件資源進行整合,并且制定出中長期課件發展規劃。再次,通過之前的系統使用和資源整合,提出較為完善的數字化平臺需求,從系統的角度整合和擴展各種電子資源,并且制定適合市場需求、教學需要的中長期平臺信息更新計劃。
初期建設,通過立足我校品味建設需求的分析,找出提高信息傳播和信息收集的效率、準確的教學信息的方法和手段,從理論上論證管理信息系統不但可以減少辦學成本、提高辦學效率、提高辦學效率、整合優質教學資源,而且為塑造華清品牌提供有力支持。
4 信息化平臺建設的重要因素
對于構建數字平臺來說,它集成了當前流行的技術以達到滿足不同方式和途徑的信息交互.對于近幾年的技術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考察,信息化建設需要涉及的技術主要包括:
4.1 服務器主機操作系統的選擇
目前流行大型網絡運行服務器中,主流的服務器操作系統運行環境分為windows、linux、unix三大類產品。從多年來實際經驗角度考察,以linux/unix作為服務器操作系統不但有較高的系統穩定性、并發性、數據安全性和運算負載能力,而且還可以利用它們優秀的網絡性能,為下一步海量數據量處理的集群應用做準備。[6]
4.2 軟件系統架構
現今流行的軟件系統架構為B/S模型;軟件制作框架可采用Thinkphp、SSH等軟件框架;部署模式可采用站群系統模式。這些技術的應用為平臺的使用帶來了良好的軟件運行效率,同時將各自不同的優點和特性融入到平臺中。對于中長期系統建設來說,尤其要重視SOA技術的使用。[7]
4.3 數據存儲
數字平臺運行后,體現其價值的主要動力來源于系統內在的信息(數據)價值。面對海量信息(數據),需要考慮存儲產品的可靠性和存儲系統的運行效率。就目前流行的產品而言,mssqlserver,orcacle,mysql都是不錯的選擇。由于考慮到運行成本和數據的可遷移性,對于數字平臺初步建設階段,可以選擇mysql作為數據存儲容器。等到平臺初見規模且對海量數據管理的需求提高時,可將數據遷移至mssqlserver,orcacle產品中。(注:通過數據庫的設計保障數據遷移的實現)
4.4 開發語言
目前流行的軟件開發語言主要是JAVA,C#,PHP,c/c++,vb等。諸多開發語言各有特色,各有各的市場領域,借鑒大型運營商的經驗和實際工作的經驗,JAVA和PHP可作為候選開發語言;JAVA和PHP語言最為顯著的特點是其具有跨平臺性,既可以不加修改的運行在windows、linux、unix平臺上;借助操作系統平臺的良好特性JAVA和PHP可以表現出其卓越的特性。
4.5 富客戶端(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s,RIA)
富客戶端技術利用具有很強交互性的富客戶端技術來為用戶提供一個更高和更全方位的網絡體驗。該技術尤其對于網絡教學及信息共享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網上在線學習、無紙化辦公、電子簡報等應用)。
4.6 移動智能終端
移動智能終端設備就是可以通過無線通信信號將信息傳輸到該設備上,并且將信息還原展示的電子元器件,目前廣為使用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就是具體的產品。對可移動智能終端設備的良好支持,是符合時代潮流的趨勢。
4.7 容災備份
“設備有價,數據無價”,這個流傳在信息產業內的信條證明了數據的價值所在。電子元器件雖有其先進性,其弱點也是顯而易見的;異常斷電、設備故障、磁頭老化、黑客攻擊等問題威脅著數據的安全性,容災備份的目的是為了在某些對數據產生危害的事件發生后,我們能將數據還原到正常的時間點上。這個技術能較為有效保障系統數據的安全性。
5 總結
綜上所述,信息化是一個綜合復雜的系統工程;在高等院校的應用中,它不僅體現了高等院校的信息化的技術實力和水平,還為展示學校的學科綜合實力和教科研水平起到的重要的作用。信息化帶來的好處不僅僅是無紙化辦公的便捷,其優勢更多的體現在高校工作的各個方面,使學校的工作做到“信息準確,及時有效,權責分明,安全可靠,數字辦公,透明高效”。
隨著教育部支持的力度和信息技術在高校中的應用不斷深入,必將迎來信息化數字平臺建設的。
參考文獻:
[1]曹衛真、王衛東,教育信息化與教師繼續教育-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內容初探[J].廣州師院學報自然科學版,第3期第21卷.
[2]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
[3]教育部關于加強高校網絡教育學院管理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
[4]閻桂芝、王愛梅,繼續教育質量保證體系的研究[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6年,第S1期.
[5]董雨、袁曉斌,教育信息化視野下高校學習型校園建設的對策[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8月,第10卷第4期.
在創新融合、萬物互聯的“互聯網+”時代,信息資源的產生、傳播與加工方式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信息知識更新的速度加快也對信息素養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圖書館作為知識組織和信息服務機構,需明確信息素養教育目標,針對不同層次、不同階段用戶的信息需求差異,整合優質教學資源和各類信息服務,探索有效的信息素養教育實現路徑,滿足社會對高素質信息化人才的需求。
1 “互聯網+”時代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概述
1.1 信息素養教育的概念
信息素養是信息技術廣泛應用背景下提出的新概念,也是對傳統文化素養的延伸。1989年,美國ALA協會(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在其的報告中將信息素養解釋為是能夠識別、檢索、評價和利用信息的能力。1998年,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協會提出了信息素養與學生學習相關的標準,包括信息技術、社會責任等,進一步豐富了信息素養的內涵[1]。信息技術的發展使信息素養理念得到不斷延伸,涉及信息倫理、技能、思想等多方面的內容。“互聯網+”時代以智能化、泛在化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術的應用,在為人們提供豐富信息資源的同時,也要求人們具備與之相應的信息素養,具備信息獲取、交流與利用能力,而信息素養教育可以培養個體的信息意識及信息技能。
1.2 “互聯網+”時代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的特征
“互聯網+”時代促進了不同行業的融合,增加了信息資源的類型與數量,也使信息資源的構成與傳播方式更加復雜,面對繁雜的信息人們往往無法有效識別、分析和利用,這就要求人們提升信息素養。高校圖書館在提供信息服務的同時,也擔負著信息素養教育的職能?!盎ヂ摼W+”環境下的高校圖書館不再只是通過課堂學習、講座等形式使用戶獲得信息知識,還可以利用各類數據挖掘與信息管理技術開展形式多樣的在線信息素養教育服務。同時,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的對象更加多元化,不僅有高校師生和科研人員,還有在其他行業融合鏈上的網絡用戶,進一步拓展了圖書館的服務范圍。
1.3 “互聯網+”時代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的新變化
國務院在2015年的“互聯網+”行動計劃中提出加大智力建設力度,通過整合智力資源和聯合培訓的方式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為信息素養教育提供了新思路。高校圖書館也改變了傳統的講座、選修課等教學模式,變為利用已有資源和基礎設施,以智力建設的方式拓展教育途徑。互聯網技術的進步讓信息用戶不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利用各種多媒體工具主動獲取資源,甚至成為信息的生產者和者[2],很多信息用戶不僅可以利用博客等網絡平臺制作和編譯信息,同時對不良信息也有一定的辨別能力。高校圖書館在開展信息素養教育過程中,更加注重用戶的獨立思考研究及問題處理能力,注重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和即時性,為用戶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
2 “互聯網+”時代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的主體目標
2.1 培養用戶的信息意識
“互聯網+”時代用戶只有具備良好的信息意識才能提高對信息檢索、識別和利用的興趣,才能適應信息環境下的新變化。因此,培養信息意?R是開展信息素養教育的基礎。不同學科背景、不同職業的用戶獲取的信息存在差異,并且信息資源是動態變化的,只有在學習、工作中不斷補充新知識,才能更好地適應信息社會發展的需求。這就要求高校圖書館引導用戶認識信息素養教育的意義,向其灌輸信息資源理念,樹立信息就是效益的價值觀[3],并根據不同層次用戶的需求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宣傳培訓方式,提升用戶對信息的敏感度,提高其利用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
2.2 提高用戶的信息技能
隨著信息傳播載體的日益多元化,移動互聯網成為人們獲取及傳遞信息的主要渠道。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的開展需要引進各種現代化設施及構建基于移動網絡的開放式信息服務平臺,為用戶了解信息環境的結構及信息的生產、加工和傳遞提供便利;舉辦信息檢索專題講座、信息知識培訓等活動,指導用戶掌握各類信息技術,使其熟悉在線信息檢索的常見工具和基本渠道,提高其準確檢索、識別和獲取信息的能力;幫助用戶了解不同學科信息之間的差異,掌握特殊信息資源(如知識專利、技術報告、教學文稿等)的檢索技巧。
2.3 增強用戶的信息利用能力
高校圖書館只有通過信息素養教育全面提高用戶的信息利用能力,才能真正實現信息資源的利用價值。信息利用能力包括信息處理、交流、組織及評價能力等,高校圖書館應根據用戶的需求目標、文化背景等差異,向其介紹不同格式、不同類型的信息資源的檢索方法,使其準確地使用信息檢索工具獲得信息;提高用戶對信息資源的評價能力,使其能夠批判性地利用各類信息,結合信息組織的邏輯知識體系,在信息檢索過程中開展自我評價,掌握信息查找、加工的線性過程,并對檢索的每一步決策進行客觀描述,掌握信息檢索過程中的策略轉換方法,實現對信息資源的高效吸收利用[4]。
3 “互聯網+”時代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的實現路徑
3.1 營造良好的信息素養教育環境
高校圖書館是高校信息服務中心,應該堅持用戶本位理念,努力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激發用戶的學習積極性。“互聯網+”環境下,高校圖書館可以引進各種先進技術,制定合理的信息素養教育規劃,開設包括講座、網絡課程在內的形式多樣的教育課程;在教學實踐環節,針對不同學科與不同層次的用戶需求,制定不同的信息素養教育標準;做好教育資源整合及評價工作,不同專業的教師各司其職,通過合作式學習提高用戶利用信息資源的興趣,指導其掌握正確的信息獲取技能。在信息素養教育過程中,圖書館員應與教學人員及相關機構密切配合,發揮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為用戶創造協作學習環境(見圖1)。
3.2 利用新媒介開展移動在線教育
移動電視、智能手機等新媒介工具的應用,為高校圖書館的服務提供了便捷,方便其開展移動在線信息素養教育[5]。高校圖書館可以利用智能手機等移動設備,采用在線信息交流的方式,了解用戶對信息素養教育的需求,為用戶提供文獻檢索、資源導航等相關服務,提高其利用信息資源的能力;也可以采用構建移動圖書館的方式,使用戶利用手機可以隨時訪問圖書館資源,快速獲取與信息素養教育相關的內容;或者綜合應用PowerPoint、視頻等多媒體技術,由圖書館員與教師聯合制作教學課件,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開通學科博客,由學科館員為用戶提供在線信息咨詢服務,并且及時學術講座、課程通知等信息,不但發揮了信息素養教育功能,同時也吸引了更多用戶關注。
3.3 開展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
高校圖書館員與教師合作,將信息素養教育與專業課程教學相結合,將信息知識嵌入用戶的專業課程學習中。這種方式可以使圖書館員近距離接觸課堂,并且參與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師也可以通過與圖書館員的交流了解用戶需求,完善對信息素養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另外,圖書館員可以借助移動終端設備、互聯網平臺等提供信息素養教育服務,利用QQ、微信等平臺與用戶進行交互,通過發表日志、分享信息以及設計公共主頁等方式,主動為用戶提供信息素養教育資料,幫助其解決如何利用信息資源的問題。如:長江大學圖書館通過建立QQ群吸引用戶加入信息咨詢服務,主動為其解答有關信息資源檢索、數據庫使用等方面的問題,提高了信息素養教育效果。
4 “互聯網+”時代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網絡平臺建設
高校圖書館結合互聯網技術和信息知識體系,建設由信息資源層、功能模塊、技術支持、用戶界面構成的信息素養教育網絡平臺,不僅可以實現對圖書館的技術、服務、專業人員的高效整合,全面提高信息素養教育的效率,還可以推進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見圖2)。
4.1 信息資源
網絡平臺中的信息資源是開展信息素養教育的基礎,其中包括館藏資源、專業學科資源、精品課程資源等[6]。信息資源有視頻、圖片、紙質文檔等形式,均可以用多媒體進行演示,方便用戶了解信息檢索與處理方法,達到信息素養教育的目的。信息資源的內容有學術資源、課程資源、技能培訓資源等,其中學術資源及課程資源可以通過網絡平臺的在線檢索功能免費獲取,這些資源對拓寬用戶視野,提高其信息素養大有裨益;技能培訓資源主要是與信息檢索、加工、評價相關的內容,如數據庫使用指南、館際文獻互借方法等。
4.2 技術支持
信息素養教育網絡平臺的技術支持層主要應用JSP(Java Server Pages)、JDBC(Java Data Base Connectivity)等技術將信息資源融入系統各個結構,保障網絡平臺的有序運作。其中JDBC技術能夠統一數據庫存儲格式,采用網絡中間服務器調用數據信息,無須引入數據驅動程序,保持了不同類型數據庫的獨立性;JSP引擎幫助設計者開發動態網頁,通過嵌入Java網頁代碼和編譯字節碼執行指令[7]。用戶向平臺發出請求指令后,系統首先根據網頁配置文件調用JSP頁面,然后再對請求信息進行分析處理和訪問平臺信息資源庫,在篩選整合信息的基礎上獲得??化結果,最后以HTTP協議的方式將結果返回用戶界面。
4.3 功能模塊
信息素養教育網絡平臺的核心功能模塊有信息源選擇、檢索技術、課程管理等,可以提供豐富的文本編輯界面,方便教師編輯、上傳和管理課程內容,全面分析用戶信息需求,指導用戶選擇適合的課程資源,幫助用戶掌握必要的信息檢索利用技術。如:信息源選擇模塊為用戶提供了信息導航、學科門戶、搜索引擎等常規工具,方便用戶靈活變換檢索方式,學會準確辨別信息,提高對信息資源的識別及評價能力,從而實現對信息資源的創造性利用。在各功能模塊的具體設計中,高校圖書館可以加入在線測試、單元小結等欄目,方便用戶對教學內容進行客觀評價,最終達到提升個人信息素養的目的。
1.1師資建設方面專業教師缺乏實踐經驗.畢業生普遍認為,教師的授課內容很全面,可是由于大多數專業教師缺乏在軟件公司從事軟件開發的經驗,所以課程內容與企業項目缺乏關聯,不能給學生提供與企業相關的文化、技術等更多、更實用的內容.
1.2校企合作及實訓基地建設校企合作和實訓基地建設是職業教育的大勢所趨和必然選擇,但學院在這方面的重視程度還有待提高,實訓基地建設還需擴大規模.(1)從學院角度看,在人才培養方案、專業設置、課程設置上與企業的實際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學生的技能較弱,不能完全符合企業的開發要求,校企合作很多情況下沒有達到深度合作,只能停留在安排學生到企業實習和培訓的層面,沒有從課程開發、專業設置、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深層次的合作.(2)從師資角度看,學校的專業教師基本都是從高校走上教學崗位,缺乏企業實踐經驗,給學生的技能實訓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3)從企業角度看,校企合作實訓基地的建設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基本上屬于高投入低回報,企業得不到太大的利益,參與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建設的熱情不高.
2軟件技術專業的改進措施
2.1專業教學方面(1)加強專業介紹的力度.利用各種媒介加強對軟件專業的社會宣傳,校內每學期應加入不同側重點的專業介紹,從整體上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2)構建合理的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在專業課的教學中,要采用“任務驅動,案例教學,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模式,理論教學內容與實踐教學內容融為一體,在教學上淡化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界限,整個課堂以詳細的案例為主線,將學生積極導向工作體系,使學生在“做”中“學”,教師在“做”中“教”,設計“教、學、做”一體的情境教學典型課程.(3)不斷了解專業的發展,豐富課程內容.定期進入企業了解企業的用人需求,不斷更新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根據目前軟件專業在實踐中的應用情況,在充分了解學生的特點及需求基礎上,將軟件專業劃分為java和.net兩大方向,引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方向和課程體系進行學習.這對于幫助學生理清自己的學習思路,設計自己的職業理想非常有幫助.進行課程置換,學分置換,實施多證書教育,嚴把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綜合技能.組織開發適合各層次實用型技術人才教育與培訓的教材,豐富教材形態,及時更新教育教學內容,增強教材的先進性和適用性.(4)多方面開展學生第二課堂活動,組織學生參加各種由教育部或各種協會主辦的學科競賽.借助學院大學生創業中心建立學生課外實踐基地,挑選專業能力強、品德優秀的學生組成開發團隊,專業教師負責安排實訓題目,并定期進行指導.積極組織在校生參加國家和省里組織的軟件大賽,并安排教師進行考前輔導,力爭取得好成績,借以擴大學校的影響力.將各種有一定規模的技術大賽的比賽結果與相關學科的學分進行置換,調動學生的參賽積極性.(5)三年內,重點建設一兩門課程,繼續深入開展工學結合、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發揮精品課程的示范和輻射作用,促進計算機系各個專業課程建設的全面提升.(6)加強對學生的創意、溝通、協調等能力的培養.
2.2師資建設方面(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學校的師資水平直接決定著學校的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決定著人才培養質量,決定學生的就業質量和社會對學校的評價度.由于教師綜合素質水平的提高需要漫長的培養過程,所以學校在鼓勵教師加強自身學習的同時,應采取多種途徑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如根據課程建設需要,鼓勵相關教師到合作企業參與項目開發,或者到相關培訓機構參加培訓,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另外,鼓勵教師參與到教材編寫、課件制作和教改立項中,這不僅可以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也方便教師更多地利用這些教學成果提高教學水平.(2)加強網絡資源的建設.充分利用校園網的功能,開設網上課堂,教師結合網絡課程的開發,將各種課程資源,如課程大綱、教學課件、試題庫、案例庫等,以及和本門課程相關的教程豐富到網絡課程中,形式可以包括教學情景、案例分析、學習方法指導、二維、三維動畫演示、在線和離線輔導答疑等,使學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參與到課程的學習中.
隨著科技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人類從農業文明走向工業文明,如今又進入了具有鮮明特征的網絡文明時代。網絡文明給社會上的方方面面都帶來了可喜的變化,不僅僅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交流,而且更主要的是把教育帶入了一片嶄新的天地。與傳統的“在規定的時間、在固定的地點、向規定的人學習規定的課程”的學習方式相比,網絡學習的時間廣泛了,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操作;網絡學習的對象擴大了,向誰學習都可以;網絡學習的課程自主了,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傊W絡時代的出現,使得整個學習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網絡學習開拓了一個學習革命的新時代。
現階段我國的中小學網絡教育還存在諸多問題,一是沒有可充分借鑒的經驗,包括歐美等發達國家,同樣也處在中小學網絡教育的探索時期,這必然導致目前中小學網絡教育教學的諸多不確定性;二是中小學網絡教育的指導性理論目前還沒有定型,其技術支撐與實現也不完全成熟,因此必然制約網絡教育優勢的充分體現;三是傳統教育的思維與習慣在短時間內難以改變和適應新型的教師主導式教學和學生自主式學習,師生都感到力不從心;四是網絡教育本身的缺陷難以克服,有待用其他方式和手段加以彌補,目前網絡教育領域內尚沒有探索出有效的解決辦法。
目前的探索是,采取新穎的學習策略,首先是整合學習策略。網絡環境下的整合學習是建立在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以及學科課程之間整合基礎上的:前者表明信息技術在學校教學活動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將從原來的“配角”成為“主角”,即所有課程都將是基于信息技術的,信息技術將是學校所有課程的一項基本要素;后者表明相鄰知識系列、性質相近學科之間的整合,強調學生的整體發展、強調學生學習與生活及社會的緊密聯系,強調跨學科的探究、體驗和合作式學習。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沒有一個共同的模式,因技術程度、學科性質和學生狀況都有較大差異:一般來說,在常規教學中可采取“豐富策略”,在教學注入新鮮、生動的內容和演;在課外學習可采取“增強策略”,指導學生建立主題網頁構建新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在研究問題時可采取“探究策略”,教師指導學生圍繞問題到網上尋找資料并在與他人合作中完成設定目標;在復雜學習中可采取“工具策略”,讓學生通過互動的網絡找到類似幾何畫板、Java互動軟件和仿真實驗室等認知“支架”;在實戰學習中可采取“在線策略”,創建公文包項目、日志保存項目、事實發現項目和研究項目??傊?,在整合學習中要以信息技術促進接受性學習、以信息技術促進探究性學習、以信息技術促進合作學習、以信息技術促進個別化學習。
(一)轉變教育觀念,加強中小學網絡教育理論與應用研究
要有效開展中小學網絡教育,首先是要轉變傳統的教育價值觀、教育評價標準,要將傳統教育的依據考試分數得出評價結果轉變為網絡教育背景下的依據利用、檢索、加工復雜信息來判斷人才。其次, 要大力加強網絡教育應用的基礎性研究,如基于網絡的教育創新模式研究、網絡教育的教學軟件平臺研究、典型示范網絡課程的研究、網絡教學效果的研究等,讓這些理論更好地服務于中小學網絡教育實踐。
(二)重視網絡安全教育,制定政策法規
目前網絡學習的負面影響不斷加劇,過分上網和依賴上網而陷入游戲、聊天甚至墮落、犯罪的案例常有所聞,這一方面反映出學生較低的信息素養,另一方面反映出安全管理和引導教育的缺失。但也不必“談網色變”、因噎廢食,我們可以采取加強安全監護措施和手段與加強信息道德和倫理的“雙管齊下”方式,特別是通過中小學網絡教育加大中小學網絡教育的立法工作,逐步建立相應的規章條款及法律條文,以保證中小學網絡教育的順利發展。
(三)加大政府投入,多渠道籌集資金并發揮資金使用的整體效益
中小學網絡教育不僅僅是個教育問題,而是學校、國家和政府等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系統工程,所以應進一步加大國家和政府的投資力度,應該建立以政府投資為主、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多渠道籌措經費的體制,特別是應積極探索企業與學校合作的最佳運行模式,利用企業的資金和技術,調動學校的教育資源,形成優勢互補,同時要引進和培育市場機制,以確保其進入良性循環。
(四)改善中小學網絡教育環境,需要講究一定的策略
首先,要對學生上網實行優惠,減輕學生的經濟負擔;其次,學校要根據當地經濟、教育發展水平和不同的教學需要來購置硬件設施,不要盲目追求最新、最高技術;再次,提高教育軟件的質量,避免粗制濫造和重復投資,要多出開放型、檢索型、智能型、工具型、資料型和模擬型的軟件精品;最后,采取拿來主義的態度和思想,適當引進國外優秀的教育教學軟件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