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3 09:48:2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新農村建設概括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圖分類號:G1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09)16-0087-02
1 湖湘文化的特色與作用
(1)湖湘地域文化的特色。
湖湘文化是中華文化的多樣性結構中的―個獨具特色的組成部分。千百年來,湖湘人物在歷史舞臺層出不窮,從蔡倫、歐陽詢、王夫之、、等等,湖湘文化已受到世人的廣泛矚目與確認。根據湖南考古發掘和先秦文獻考究,湖湘文化源自炎黃文化和前炎帝神農文化?!吨芤?#8226;系辭》將炎黃文化的基本精神高度概括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些文化傳承迄今,成為湖湘文化的價值取向和思維方式的基礎,形成了國家民族利益高于個人利益的集體主義價值觀、突出的愛國主義傳統指向以及個人對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的強烈責任感和使命感;湖湘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可以概括為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湖湘文化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之所以能夠成為一種獨具特色的區域文化,就在于它具有博采眾家的開放精神;湖湘文化思想,以宋代胡安國為開創者,歷胡宏、張拭、王船山、、譚嗣同、楊昌濟,以至,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以理學的道德精神與經世致用的實事實功相結合,這種學術文化的特色一直延續到近代。
(2)湖湘地域文化的作用。
湖湘地域文化在全國赫赫有名,他們以特有的風采,引領湖南乃至全國文化的發展。回顧歷史,湖南省的漫長歷史,構成了湖南源遠流長的地域文化,繁衍至今,也影響至今,成為湖南省今天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的指導精神。湖南文化現象最重要的標志是湖南文化建設和發展的速度超越了湖南經濟發展的水平,在全國處在靠前位置。另外一個標志是它的文化式樣和文化形態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又具有普遍風格,得到了廣大受眾的歡迎。湖南自然文化資源、歷史文化資源、紅色文化資源都很豐富,這些資源成為湖南地域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成了新時代湖南的文化品牌打;另外,湖南人特別具有不怕辣,不怕苦,不信邪、不畏難。勇于拼搏、敢為人先,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就是靠這種拼搏精神,靠這種創新精神,不斷開創地域文化的新局面。
2 湖南新農村建設對地域文化的訴求
湖南省是全國文化大省,地域文化濃厚,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它們不僅是湖南的歷史見證,深刻反映了湖南源遠流長的歷史和豐富多彩的民間民俗鄉土文化;也是湖南歷史文化和精神情感的根源。現在,湖南地域文化已經是湖南省進行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地域文化的發展是整個湖南省農村社會發展的基礎,也是推動湖南省新農村建設不斷進步的強大精神動力。湖南作為一個遠古文化燦爛的省份,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過程中,究竟如何推進新農村建設,以保障廣大湖南人民的基本文化權益,進一步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湖南人民文化素質,使其享受到本區域的文化發展成果,已是當前湖南省進行新農村建設亟待深入研究的一個重要的新課題。
3 地域文化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
(1)新農村經濟發展需要地域文化的支持。
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經濟建設與文化建設從來都是相互促進的。新農村建設,既要發展農村生產力,又要調整完善農村生產關系;既要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又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既要推進農村物質文明建設,又要加強新農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與和諧社會建設。沒有地域文化的經濟不能代表先進生產力,同時,沒有體現先進生產力的地域文化也不能代表先進地域文化的前進方向。經濟越發展,就越離不開地方區域文化的支持。
(2)地域文化可以促進鄉風文明。
在新農村建設中,生產發展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物質基礎,生活寬裕是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表征,鄉風文明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靈魂。能否建設好社會主義新農村,鄉風文明建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鄉風文明”的本質是農村文明程度提升的問題,它包括文化、風俗、社會治安等諸多方面。地域文化具有凝聚、整合、同化、規范社會群體行為和心理的功能,是其他社會要素無法取代的。
(3)和諧社會的建設需要地域文化的發揮。
當前,我國農村正處于矛盾凸顯期,農村社會結構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原有的區域界線和地緣關系進一步打破,各種矛盾將有所突出,各種利益之間的協調平衡也將更加困難。在這樣的新形勢面前,只有切實加強和改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讓地域文化引導人們正確處理競爭和協作、效率和公平、先富和后富、整體利益和局部利益、長遠利益和眼前利益等各種關系,才能對社會的利益關系變化、生活方式變動帶來的矛盾和問題更好地進行規范調節,以地域文化保持新農村社會協調穩定,推動和諧社會建設。
(4)地域文化可以推動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正確處理工農關系和城鄉關系,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目前,農村的落后不僅體現在經濟上,更突出體現在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和基礎設施上。這些問題制約經濟和社會持續快速協調發展,從人類全面發展要求看,在溫飽解決后,廣大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的愿望更加強烈,這就需要地域文化發乎作用,滿足追求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的愿望,追求良好人際關系和社會風氣的愿望。
(5)地域文化可以滿足農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人人享有公共特別是地域文化服務,這不僅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任務,也是農民的基本權利。加強和改進地域文化的巨大推動作用,增加新農村地域文化的投入,加強農村地域文化設施的建設,其目的就是為了提高新農村的文化生活質量,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使全體公民都享有地域文化服務,提高全民文化素質。從而,為培育現代社會合格公民,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提供保障。
4 湖南以地域文化建構新農村建設新舉措探析
(1)重視地域文化建設。
湖南省在進行新農村建設,對于地域文化建極為重視。并把地域文化納入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納入新農村建設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新農村建設開發規劃,確保新農村建設各項目標任務的實現。實行地域文化建設落實責任制,把地域文化工作列入創建文化新農村建設的相關評價體系。建立健全基層文化單位的評價機制,將服務農村、服務農民情況作為文化單位工作的重要考核內容,推動地域文化建設的與新農村建設的結合發展。
(2)多元投入,積極解決地域文化建設中資金短缺問題。
湖南在新農村建設中,積極解決地域文化在新農村建設的經費投入和財政支出問題。地域文化的沉淀需要時代的開發,在新農村建設中,湖南的相關部門,積極把地域文化建設納入各級黨委、政府的工作內容,并積極籌措資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地域文化建設資金短缺的問題,確保了對地域文化對新農村建設的推進作用,促進了推進新農村建設更好、更快的開展。
(3)多方建立地域文化建設的機制。
湖南的新農村建設以地域文化促進措施。按照新農村建設整體部署,積極推動地域文化的發展機制,以地域文化建立新農村建設的新途徑。其次,加強人們對地域文化認知與對地域文化的思維提升,并且把地域文化融入人們的現實生活。最后,大力發展地域文化的改善工作,該維護的維護,該推廣的推廣、該宣傳的宣傳。必要的時候可以有黨委和政府聯合進行,并且實行責任制,把對地域文化的創新機制工作落實到個人,做到人人思考地域文化;同時,把地域文化與新農村建設積極融合在一起,共同發展,互相促進。
(4)全面開展全民地域文化活動。
首先,要積極開展各種形式地域性的群眾文化活動。各個負責單位要以本地區的歷史、文化區創作出人民群眾滿意的、健康向上的優秀本區域文藝作品,要積極開拓面向農村群眾,組織好重大革命歷史和現實題材的紅色革命文化的推進速度,以帶動新農村建設的繼續開展。其次,積極發展農村特色文化。加強對農村優秀民族民間文化資源的系統發掘、整理和保護。實施湖南紅色文化品牌戰略,發展地域文化特色、紅色旅游推廣,等等。最后,創作生產更多更好的相關地域文化的文藝,加強歷史文化的選題規劃和區域文化建設,把地域文化題材納入新農村建設中。
(5)實施地域文化推進工程。
建設新農村必須培育新農民;而培養新農民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以地域文化促進新型農民的培養。本文覺得,新農村建設的問題,必須提高農民的綜合文化素質。湖南的實踐已經證明,通過實施地域文化推進工程,使更多的農民解放了思想,轉變了觀念,掌握了地域文化的內涵,增強了發展的本領。我們的新農村建設,就是要提高農民群眾的綜合素質,大力發展地域文化,大力實施地域文化熏陶的促進作用,拓寬地域文化促進渠道,豐富地域文化內涵,不斷提高農民思想道德水平、文化參與意識、市場經濟意識,為農村培養和造就高素質的新型農民,以地域文化達到積極推動新農村建設。
5 結語
湖南省的地域文化,是中華文化多樣性發展的載體和體現,湖南地域文化與新農村建設的深刻融合與促進,是對中華民族精神內在積淀的個性解剖和繼承發揚,也是弘揚民族精神,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不可缺少的內容。在新農村建設中,我們應該積極了解地域文化的歷史和現狀,從實際出發,揚長避短,因地制宜的進行科學決策,以地域文化為湖南的經濟發展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氛圍,最終以地域文化促進并奪取新農村建設的新勝利。
參考文獻
論文關鍵詞:新農村建設,空心村,回鄉創業,公共政策
農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農村則是社會穩定的基石。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新農村建設成了全面實現現代化建設的必由之路。建設新農村不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必須有相應的資金投資。[i]但在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使農村的基本面貌有了相當大改觀之后,新農村并沒有真正地發展起來。由于農村收入相對較低,留在農村沒有出路,村子里的年輕人大量外出務工,導致建設中的新農村呈現出空心村的狀態。新農村是為農民建的,但建設中的新農村卻沒有農民,這就出現了理論與現實的相悖,也應該引起我們對于新農村建設的進一步思考。
一、空心村概念的界定
學界對于“空心村”概念的界定存在兩種主流觀點:一是地理意義“空心村”。如李衛華認為:所謂“空心村”,是指由于村莊規劃嚴重滯后,一些農民新建住宅時,為追求住宅寬敞,在村子外圍新辟宅基地建房,造成了村中老宅基地空閑和地閑置,形成外實內空的“空心”村落。[ii]而張昭則認為:“空心村”就是村莊面積盲目擴大本科畢業論文格式,新住宅多向村外發展,村莊內部出現了大面積的空閑宅基地的一種特殊結構布局的村莊。[iii]二是人文意義上的空心村。如張志勝就認為“空心村”是指由于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吸引農村中的有知識、懂技術的年輕人來到城市工作,造成農村人口在年齡結構上的“空心化”;[iv]陳旭堂、王舒則更為簡單地將在“空心村”概括為“缺乏青壯勞動力的農村社區”論文格式范文。[v]
當前情況下,對于空心村的理解我們應該從兩個維度出發:既要顯示出其在地理上的狀態,又要體現出其人文上的特征。因此,筆者認為:所謂空心村主要是指由于城鄉發展的不均衡和農村資源的有限性所造成的農村內部宅基地閑置或青壯年勞動力缺乏的現象。大量農村人口的外流,不僅導致了新農村的“空心化”,更嚴重的后果便是與之而來的農村的衰落與貧窮。老人和小孩注定承擔不起新農村建設的重任,年青人的缺失,給新農村建設戰略的實施蒙上了一層陰影。
二、新農村建設的空心村現狀
為了客觀地了解北京郊區新農村建設的現狀及其出現的問題,2010年12月18日至2011年6月27日,我們先后多次對延慶縣井莊鎮老銀莊村進行了詳細的問卷調查和現場訪談:匯總訪談記錄6篇;發放問卷110份,回收有效問卷105份,問卷回收率96%;男女比例56:49,較有代表性地反映了北京郊區新農村建設的現狀。
對新農村建設成效的評價
對新農村前景的看法
項目
比例
項目
比例
非常明顯
4.80%
會讓農村有一個徹底的改觀
18.10%
比較明顯
31.50%
會對農村有些好處,但作用不會太大
42.90%
一般
26.70%
只是一場政治運動,不會有什么改觀
25.70%
不太明顯
26.70%
不清楚
13.30%
非常不明顯
10.50%
————
————
臺灣清華大學黃春興教授在談臺灣的收入分配變遷時提到:臺灣的發展得益于私營經濟的發展,而私營經濟的興起則得益于臺灣的土地私有化政策,許多農民可以通過土地的抵押與轉讓獲得資本的原始積累,進而發展臺灣的工商業??扑苟ɡ硪哺嬖V我們:只要產權明確且交易成本很低,那么市場配置資源就是有效率的。在此,我們可以通過對農村土地產權的改革來使農民擁有一定的產權,并且通過產權的使用與轉讓讓農民獲得其回鄉創業的資金支持。在當前情況下,有效的資本原始積累政策不僅為農民工回鄉創業開辟了市場,也為其提供了資金保障論文格式范文。
(2) 村莊環境的整治
由于我們所討論的引導農民工回鄉創業主要是指引導其回到自己所在的農村發展現代農業和工商業,所以農村的投資環境和整體狀況對于農民工的回鄉創業將有重要影響。通過表五我們也可以知道:農民對于政府的新農村投資意向和新農村建設的態度是相當理性的,為了自己村莊的發展,他們不僅愿意在口頭上附議,也愿意付出自己的實踐。
是否愿意去村辦企業工作
對政府投資重點的意見
對義務興修基礎設施的看法
項目
比例
項目
比例
項目
比例
工資高了就去
13.30%
扶植種植大戶,解決大眾就業
17.10%
樂意參加
66.70%
工資說得過去就去
34.30%
補貼慰問貧困戶
21.90%
不想參加
10.50%
不管工資多少就去
47.60%
進行基礎設施建設
25.70%
給一定補貼才參加
22.90%
不想去
4.80%
村民平分掉
35.20%
國家檔案局歷來高度重視農業農村檔案工作,早在2007年就聯合民政部、農業部印發了《關于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的意見》。20lO年,為進一步落實《意見》要求,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檔案工作的全面深入發展,國家檔案局聯合民政部、農業部發起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示范縣活動(以下簡稱“創建活動”),并以通知形式印發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示范縣實施辦法》。各地收到通知后,積極響應,踴躍申報示范單位。今年9月,國家檔案局首次聯合民政部、農業部連續召開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示范縣推進會,對首批申報的單位進行驗收。為了全面地認識和了解創建活動,本刊記者采訪了民政部檔案館館長閆志壯和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簡稱“經管司”)副司長賈廣東。
民政部和農業部眼中的創建活動
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產生的檔案資料既是新農村建設發展的真實記錄,也是科學有序地開展新農村建設各項工作的基礎,在提高農村基層政權和村民自治組織管理水平、發展農業生產、增加農民收入、維護農民權益、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繁榮農村文化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對于這一點,賈廣東副司長說:“農業農村檔案是黨和國家制訂農村工作方針、政策的基本依據,是推動農村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目標的重要信息資源,是農民生產、生活及自治管理的參考和憑證,對于今后工作查考、經驗借鑒、史實見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是農業農村檔案工作的發展和延伸,是‘十二五’期間檔案工作的重中之重?!彼€特別強調:“如果新農村建設沒有檔案建設的同步進行,新農村建設一定是不完整的!”
創建活動的開展,旨在加強新農村的檔案工作,把檔案建好、管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閆志壯館長在接受采訪時對創建活動給予了高度評價:“創建活動是促進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全面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有效的工作方式,對我國農業農村檔案工作來說,其涉及面之寬、影響范圍之大是史無前例的,這是檔案工作主動服務于黨和國家中心工作的一大創舉。它的意義主要體現在:1.產生了積極的示范效應,通過在全國發掘一批具有時代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先進典型,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檔案工作提供了成功的經驗和做法,必將促進全國農業農村檔案工作的深入開展。2.營造了一種競爭向上的氛圍,通過典型引路,充分調動起各地做好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各地將在組織領導、經費投入、部門協調配合、軟硬件建設和優化服務等許多方面采取措施,形成推動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快速發展的良性循環。3.由于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是―項新工作,涉及面廣,難度大,通過創建活動可以發現問題,總結經驗,把握規律,從而為下一步完善相關政策提供依據?!?/p>
是協作方也是受益方
這次創建活動,是由國家檔案局牽頭,聯合民政部、農業部共同開展的。之所以能夠達成配合并展開協作,還是源于創建活動這項工作的共同需要。
閆志壯館長告訴記者:“民政部門承擔著基層政權建設、農村社區建設、婚姻登記、殯葬管理、區劃地名管理、優撫安置、救災、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等多項職能,許多方面覆蓋廣大農村,涉及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全面收集、整理、保管并利用好這些檔案資料,對于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對于加強農村社會管理、民主與法制建設,對于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民政工作,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創建活動中,民政部、農業部作為協作方,與國家檔案局聯合成立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示范縣活動領導小組,三家通力合作,共同承擔了示范縣活動的政策制定、組織協調和檢查驗收工作。
賈廣東副司長結合農業部尤其是經管司的工作職能,介紹了農業部門在創建活動中的工作職責:“農業部門主要承擔著對農業檔案的管理、監督、指導和服務等方面的任務。具體來說,一是將創建活動納入促進農業農村發展的各項工作中去,進一步加大對農業檔案工作的管理、監督和指導;二是把農業檔案工作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不斷提高農業檔案工作服務現代農業建設的質量和水平?!?/p>
在創建活動中,民政部要求:“各級民政部門應當積極配合各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履行好民政部門應盡的職責,特別是在指導村民自治和農村社區建設工作中,要把檔案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內容,按照有關法律法規,提出明確要求,積極引導和推進農村村級組織建立檔案工作體系和工作制度,完善新農村建設檔案資源體系,加強檔案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
在采訪過程中,閆館長和賈副司長一致認為目前三家部門的配合是積極的、合作是愉快的、成效是明顯的,創建活動不僅推動了檔案工作的發展,也促進了民政和農業農村工作的開展。閆館長將創建活動對民政工作的影響概括為兩個方面:1.推動農村基層民政檔案管理的制度化和規范化。長期以來,農村的檔案工作條件比較落后,在檔案工作機構、人員、經費、制度建設等方面存在著政策盲點,在檔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等方面也缺乏統一的技術規范。本次創建活動提出的示范縣創建標準提出了較以往更加明確的目標和要求,因此必將推動基層民政檔案工作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發展道路。2.促進民政業務工作的發展。民政工作是新農村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工作過程中形成的有保存價值的各種載體和形式的原始記錄就是新農村建設中的民政業務檔案,管好用好這部分檔案,可以為民政工作提供可資借鑒的各種原始材料,對于及時總結工作規律、創新工作思路、探索新的工作方式方法進而推動業務工作的深入發展必將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加深合作,爭取更大成果
通過開展創建活動,我們可以看到,農業農村檔案工作的規范化程度得到了明顯提高,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的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但是,還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包括:1.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很多新的工作內容未在檔案中體現出來,比如農村社區建設、新農合、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等,這些檔案的缺失影響了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的整體水平。2.個別單位創建活動準備工作不夠充分,檔案工作基礎較薄弱,存在臨時突擊應付驗收的現象。3.檔案整理的規范化程度不高。4.從全國范圍來看,創建活動宣傳力度還不夠,不少地方對此項活動認識不到位,組織協調也不太得力。要解決上述問題,需要三個部門更深入地展開合作,必要時聯合更多的相關部門,齊抓共管,統籌規劃,合力推進創建活動穩步開展。
顯示土地規劃時盤活強化集約用地、適時補充耕地以及深化土地產能最為有效的措施?,F階段國內把土地規劃和新農村建設結合在一起,此舉措可以保護耕地,同時可以統籌城鄉土地的配置。
關鍵詞:
土地規劃;新農村建設;土地利用
土地規劃主要是指按照當前土地利用的整體規劃以及城市規劃所確定的用途,經濟、行政、工程技術以及法律等措施,對土地現階段的使用狀態予以改進、調節政治,進而深化土地的利用率。近年來,我國將土地規劃作為工作重心,土地規劃在很大程度上其實是一種概括性的概念,其涵蓋了土地整改、土地復墾與土地全面開發等等。文章將以淺析土地規劃中新農村建設與土地利用影響作為切入點,提出了現階段土地規劃所存在的問題,并給出相關舉措。
1.現階段土地規劃存在的問題
對于土地的規劃是社會利用自然并改造自然的一種手段,同時亦為時展的必經之路。土地規劃在我國已開展多年,且有明顯的效果,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
1.1.規劃制約
要全面實施土地規劃項目,要明確其客觀條件是要適應于《土地開發整理專項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以及《城市總體規劃》。若規劃被批準,那么就是一項長久的大工程。不過近年來因為很多耕地受自然災害的影響,以往較肥沃的良田受到破壞,此類被破壞的土地就無法匹配于“土地開發整理專項規劃”,在規劃期限內無法得到治理,這不但導致肥沃的土地被荒廢,且這些被荒廢的區域其生態系統也隨之被影響。
1.2專項規劃所存在的問題
對農村土地利用以及村莊建設等新農村建設上缺乏相應的專項規劃,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專項規劃完善和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銜接是農村土地集約和統籌整治的重要制約因素。
1.3.土地規劃后權屬調整
受阻規劃項目在完工后,新增耕地、土地權屬的變化及建設用地怎樣合理配置都存在難度,不管是集體承包,亦或在新增用地的集體經濟體中予以均衡分配,缺少具體的規定,容易產生糾紛,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農民配合的主動性,進而造成農民對土地集中整治規劃產生抵觸情緒。
2.依附于土地規劃,深化新農村建設
2.1.整合土地規劃和新農村建設之間的關系
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我們要依附于合理集約用地、有效布局與保護耕地的基本理念,調整村莊與集鎮規劃,結合小城鎮與農村小城鎮與農村居民點的密集度、布局與用地狀況,遵循整體規劃、整體設計以及整體施工的原則,對違章違規建設要從嚴處理,要讓新農村建設具有較強的法律性,按照嚴格的規定有序開展。土地規劃是新農村建設的核心內容,土地規劃的根本目的是擴大有效耕地,深化土地使用比例,提高生態環境質量,增加農民收入,為提高農民的生產品質奠定良好的基礎,完善土地利用的集約化。
2.2.通過法律促進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控制
農村居民點用地,尤其是耕地轉為建設用地的規模,讓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在符合規定的條件下有序的流轉。流轉后,根據土地利用規劃與城鎮規劃確定的用途予以有效的使用,可以讓土地收益及經濟收益偏低的低效企業用地,通過轉讓、出租土地等措施,實現兼并、收購與合作,不僅要使原建設用地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同時還要為一些需要建設的基礎設施用地騰出一些建設用地空間,從根本上深化集約土地資源的使用程度。
2.3.調整觀念,加強土地規劃力度
土地規劃需轉變過去僅對適耕的適宜性沒有利用,且予以開發整理以深化直接用于耕種的有效面積的觀念。要對溝渠等基礎設施進行建設,使農、田、路、水、林布局合理,具有完善的水利設施,深化耕地保土、保水的綜合能力,提升耕地的品質。土地規劃應走改善農業生態機制,完善土地構架,深化勞動者的生活、生產條件的核心路徑,同時亦為保護耕地,擴大可利用土地面積及有效耕地面積,增加產出比例,實現耕地制衡與糧食安全的核心條件。
2.4.全面保護生態環境
生態環境得到全面的保護,土地資源才可以得到更為有效的利用,同時人的生產與生活才能得到保障,資源、環境和經濟、社會才會相制衡,只有這樣新農村建設也才會有序的進行。我們要先深化水利設施建設;根據差異化地區,實施科學的樹木種植;加強對農村區域的能源建設;通過生物和工程相結合的手段,對生態環境予以整體的治理,對生態環境較差的地區,要施行退耕還林這一舉措,盡可能保護水土原有的生態功能。只有解決因生態問題才可以穩定提高農民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可以更好的深化新農村建設。
2.5.調整土地規劃項目的管理機制
從根本調整對土地規劃項目的管理模式,技術需要行之有效,強化政府在群眾心里的威信,提升農民對政府的信任度。在分得利益的同時,要賦予農民對土地整體的使用權利,在此基礎上盡可能允許農地使用權進行交易,這樣可以解決集體對農民家庭經營干預的問題,從而確保了農民的經營權,全面激發農民參與土地規劃工作的主動性。
3總結
土地規劃下的新農村建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經之路,亦為加設和諧社會的先決條件,土地規劃是農村現代化的促進劑。只有將土地資源進行長久的利用,才可以確保耕地總量制衡,進而保證糧食的安全及社會的穩定,只有經濟社會的良好運行,才會使新農村建設達到所需的條件。土地規劃與新農村建設是相關職能系統與土地開發領域的責任,是時展的促進者,我們要全面提高土地規劃的適用度,為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與新農村建設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關江華;馬才學;;土地整理中土地資源優化配置模式研究與實證分析[A];節能環保和諧發展——2015中國科協年會論文集(二)[C];2015(02):16-21.
一、新農村建設規劃面臨的問題
農村村鎮建設和農民住宅建設存在的問題相當明顯,概括起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農民建房布局分散、無序、面貌陳舊單一。
除個別鄉鎮外,大多數鄉村沒有統一規劃,居民點基本上是按照行政村組編制建設,居民點多而散。同時,還有一些村鎮沿路無序建設非常嚴重,道路建到哪里,房屋就建到哪里,即影響交通又不安全。這類沿路而建的居民點,“一字”長蛇陣,造型呆板、單調,結構琳瑯滿目;還有的在自家的承包地上建房,由于土地承包到戶,許多農民土地私有觀念十分嚴重,在自家的承包地上建房,這樣,房子分布越來越散,極其凌亂。
(二)農民住宅模式單一,結構功能混亂。
現有農民住宅大多建于80、90年代,全部為平房,大多為單間和兩開間,生產、生活用房不分,功能混亂,房屋結構多樣,多數為土木、磚土木結構,且各家建設時間不一,基礎標高不一,房屋高低不齊,居住環境臟、亂、差的問題嚴重,后院生產工具、家禽家畜、農資、麥草等亂堆亂放,存在嚴重安全隱患。
(三)耕地嚴重浪費,基礎設施投入成本高。
村鎮建設布局分散,造成土地和社會投資的大量浪費。有的鄉鎮由于居民點布局分散,不僅浪費土地,也增加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戶均占用土地大,占用土地也多。此外無序分散建房把農田劃得支離破碎,導致基本農田保護難落實。
(四)農民建房投入過大,資金浪費問題突出。
富起來的農民對住房的要求越來越高,過去農民用一生的積蓄造一次新房算不簡單,而現在的農民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對房子的款式、結構、功能的要求也不斷提高,甚至形成互相攀比。造成農民有限的資金投入建房的比例過大,影響對生產建設的投入,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五)農村臟、亂、差問題嚴重。
由于民房布局分散,大多數村無力搞好公共設施配套建設,使得農民生活外部環境難以改善,道路硬化率不高,公共衛生差,有不少村,露天糞坑臭氣沖天,庭前、屋后垃圾成堆,生態環境受到破壞,嚴重影響農民身體健康;村莊綠化沒有跟上,公共綠地沒有,缺乏體育、文化、娛樂設施,農民業余時間沒有去處,農民的生活質量得不到根本的提高。
二、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目前農村建設之所以存在上述一系列問題,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村鎮規劃滯后于村鎮建設。
從行政村來看,基本上沒有編制規劃,多數是根據歷史沿革,在原有的基礎上向周邊延伸;即使有規劃的鄉鎮,村鎮建設的規劃執行有很大的隨意性,規劃按村組干部個人的意圖確定,鄉鎮政府對村莊建設缺乏應有的重視和關注,工作上放任自流,因而一定程度上出現村莊分布雜亂無章的現狀。
(二)土地利用規劃工作不到位
農村建房,往往只管土地指標,不管地段。一是路邊建房帶來了樣式呆板的直立式“長蛇陣”的農民住宅群的出現,農民專挑道路邊建設,往往把道路修到哪里,農民的房子也造到哪里。二是農民為了圖方便,避免各種矛盾,往往選擇自己的承包地申請審批宅基地,這樣必然會帶來農民住宅分散混亂,中心村行不成,集鎮建設難拓展,農民因建房蠶食、浪費土地的問題加劇,特別是耕地的浪費更為嚴重。
(三)有關部門缺乏對村莊和農民住宅建設的指導
目前,村莊建設和農民住宅基本上處于農民自主的狀態,只要沒有少批多建,界址清晰,至于樣式、結構、功能都是農民自己的事。由于有關部門缺乏應有的指導,村莊建設、農民建房只能相互之間參照,因而村莊和農民住宅的結構功能難免缺乏長遠全面考慮,必然會出現村莊建設和農民住房拆了又建、建了又拆的情況,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
三、解決問題的辦法
以上對農村村鎮建設的現狀、問題及產生的原因進行了綜合分析,要解決當前村鎮建設存在的問題,加快新農村建設,我認為應從加強村鎮建設的規劃工作入手,把規劃作為新農村建設的基礎和前提,推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步伐。
(一)明確新農村規劃的基本方向
按新農村建設的基本要求,從各鎮各村的實際出發,確立村鎮建設的基本格局。對城區周邊地帶,農民住宅和有關社會事業的建設項目,要與城區建設規劃相配套、相銜接。對遠離城區的重點鎮要盡力擴大拓展,提高檔次。在一些經濟條件比較好的鄉鎮,適當進行遷村并點,將原先一些自由發展且分散的村落相對集中,依托某一個村發展成大村或向中心村遷移。提倡綜合開發和集中成片建設。在規劃上要體現合理布局,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分區、設施完備、功能齊全。
(二)重新編制鄉鎮規劃
搞好鄉鎮級規劃編制,要根據本鄉鎮的地理條件、人口、產業優勢、經濟發展水平,還要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相結合,確定鄉鎮定位,體現時代氣息和突出個性特色。明確鄉鎮功能、范圍。
(三)在總體規劃的基礎上,搞好中心村、一般村的規劃編制
隨著新農村建設的進一步推進,傳統經濟條件下形成的自然村落已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在一些條件較好的鄉鎮,適當進行遷村并點,將一些分散的自然村落向中心村遷移。中心村選址應遵循以下五條原則:一是交通閉塞的村莊向交通便利的村莊集中;二是經濟落后的村莊向經濟發達的村莊集中;三是規模小的村莊向規模大的村莊集中;四是集鎮臨近的村莊向鎮區集中;五是幾個行政村在不大破行政界限的前提下在互相接壤的中心村集中。中心村的人口為2000-3000人。按新農村建設要求,把中心村的道路、綠化、供水、供電、通訊、文化等設施一步規劃到位,分步付諸實施。一般村離集鎮較遠,又不具備并入中心村條件,人口大多在1000人以上。這些村,在編制規劃時,要大膽調整,打破現有規模小、分散零亂的自然村現狀,建立相對集中的居住區、工業區、農業區,這樣,既可節約土地,減少水、電、路等基礎設施的投入,又有利于農業規模經營,還可改善和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
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圍繞省級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管理使用情況,認真總結五年來取得的成績,安排部署2011年項目申報工作,對今后加強專項資金管理提出意見。
1.正確評價五年來新農村專項資金投入的積極作用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重大歷史任務。五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新農村建設工作,先后制定了《吉林省2006~2020年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施綱要(草案)》,成立了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設立了省級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2006年專項資金1億元,2007年增加到2億元,過去五年累計投入省級專項資金9億元,重點支持農村產業發展、農村基礎設施、社會事業和農村環境建設,突出了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兩個重點,協調推進了農村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黨的建設,全面提高了農村精神文明、物質文明、生態文明、政治文明建設水平,農村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農村社會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概括五年來省級專項資金支持項目建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集中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是帶動了各級財政投入,形成了省市縣鄉四級財政共聚財力和共同支持新農村建設的大好局面。據統計,五年時間市(州)和長白山工委會投入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1.46億元,縣(市、區)投入達到10.77億元,鄉鎮投入達到4.09億元,加上省級投入,各級財政投入總計達到25.32億元。其中,省級財政投入占35.5%,市(州)級財政投入占5.8%,縣級財政投入占42.5%,鄉級財政投入占16.2%。到目前,全省有近1/3的市(州)、1/2的縣(市、區)、3/4的鄉鎮都有新農村建設的專項資金投入,有力地推動了新農村建設。
二是有效捆綁了各類資金項目和集聚了社會各方面力量,專項資金示范引導和輻射帶動效應十分明顯。在省專項資金引導支持下,按照資金項目投入渠道不改、使用方向不變的原則,進一步整合和打捆使用農村泥草房、道路交通、安全飲水、電網改造、商貿網點、市場流通、清潔能源、科技推廣、廣播電視、文化體育、農家書屋、信息網絡、職業教育、扶貧開發、畜禽養殖、綠化美化、環境整治、社區建設、興邊富民、水庫移民等項目資金,集中投向新農村建設,形成合力。在整合項目的基礎上,在全省進一步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主導、農民主體、社會主動參與的新農村建設有效推進機制,有效整合各級領導、部門單位、大專院校力量,創新建立了村企共建、軍民共建、部門幫建、社會捐建、干部回鄉援建的新農村建設有效方式。同時,積極調動發揮了鄉村集體和農民投入的主體作用,形成綜合性、多元化投入格局。五年來,全省新農村建設總投入達到227.06億元,其中整合各類項目投入46.43億元,占20.4%;各級各部門單位幫扶投入14.74億元,占6.5%;發動社會能人和有關團體、企業捐助投入3.9億元,占1.7%;鄉村集體投入51.55億元,占22.7%;農民自主投入94.12億元,占41.5%。省級專項資金輻射帶動效應達到1∶25.23,起到了“四兩撥千斤”和杠桿撬動作用。
三是有力地支持了項目建設,推動了農村產業發展、農村民生改善和村屯改造。對新農村建設項目補貼是省級專項投入的重點。五年來,省級專項資金支持了試點階段“百鎮千村”和深入實施階段1000個示范村建設,支持建設農村基礎設施項目1538個,支持建設農村社會事業項目609個,支持建設農村環境改造項目437個,支持建設畜禽養殖小區424個,支持改造農村泥草房50110戶,支持建設大型秸稈氣化站13個。省級專項資金投入促進形成了新的農村投入機制,構建了城市資源要素向農村流動的渠道,推動了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益事業向農村覆蓋,公共財政向農村傾斜,實現了市帶縣、城幫鄉,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和城鄉統籌協調發展。在全省共同努力下,有6類項目建設呈現了快速推進的大好局面:第一類是在產業發展上,全省新農村建設發展“一村一品”專業村屯4205個,工業集中區72個,各類專業合作社978個,實現產業立村230個,市場活村75個,人才強村36個,旅游興村58個,城鎮帶村63個,第二類是在農村道路建設上,全省1000個示范村,累計修水泥路11132公里,柏油路47公里,巷道鋪磚466公里,修邊溝12513公里,實現了村村通,屯屯通和戶戶通達到70%以上,第三類是在農村房屋改造上,新建磚瓦房16.4萬戶,改造舊磚瓦房15.4萬戶,新建和改造面積2449萬平方米,戶均面積達到80平方米,重點推廣了新式農居和暖房子,農民居住條件得到了改善,第四類是在農村環境整治上,改圍墻8.3萬延長米,修鐵大門21.6萬個,建公共廁所14443個,建室內水沖廁所32151個,建戶外衛生廁所33.9萬個,建垃圾站18180個,建垃圾填埋點15117個,栽樹15098萬株,安裝路燈50547盞,第五類是在辦公健身活動場所上,新建和改造村部2240個、衛生所2342個、農民夜校1213個,建鄉村文化站599個、村圖書室2150個,建文體健身廣場1093個,安裝體育健身器材4600套,第六類是在便民服務上,新建農村超市3056個、幼兒園746個、網吧293個、洗浴點602個、老人托養所161個。通過新農村建設,全省打造了一大批產業發達、環境整潔、院落整齊、設施完備、美化綠化的魅力村莊。
四是強力推進了新農村建設規劃,切實將新農村建設納入到科學化和法制化的軌道上來。規劃是建設的前提。加大規劃編制的資金支持,是啟動規劃、做好規劃的重要保證。五年來,全省新農村建設始終堅持和把握規劃先行的原則,累計投入規劃編制資金5500萬元,其中投入省級專項資金2220萬元,地方配套3280萬元。開展并完成了全省696個鄉鎮(街)、9306個行政村、38539個自然屯和364個國有農場自然概況、經濟發展、農民收入、主導產業、基礎設施、社會事業、規劃布局等11個方面數據普查,支持完成了28個縣(市、區)域村鎮體系規劃編制和1361個試點(推進、示范)村、51個省級試點鎮建設規劃編制任務,促進了城鄉規劃布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生態保護、公共服務的一體化建設。
五是支持啟動了多層次、大規模培訓,提高了各級干部新農村建設的實踐能力和工作信心。五年來,在省專項資金的支持下,先后舉辦了地廳級領導干部新農村建設培訓班,組織了全省60個縣(市、區)縣委書記和縣(市、區)長到中央黨校參加新農村建設培訓,省新農村辦和省委組織部聯合對全省624個鄉鎮黨委書記進行了新農村建設知識培訓。從2009年開始,由省紀檢委、省委組織部、省農委和省民政廳共同組織實施了萬名村干部培訓工程,利用5年時間,對1萬名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和選聘高校畢業生(選調生)進行系統培訓,實施兩年已完成培訓任務4000名。省里還組織3期90人的韓國新農村建設培訓班,組織5期近200人到長三角、珠三角考察新農村建設活動。
總之,五年來,全省新農村建設取得的成績是巨大的,這一成績的取得與省和各級加大專項資金的投入是分不開的,充分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和各級黨委政府對新農村建設的高度重視和有力支持。專項資金的設立已經成為凝聚各級各方面力量,合力建設新農村的原動力和活化劑。并在工作實踐中,不斷積極探索,不斷改革創新,不斷完善規范,積累了一定經驗。一是突出重點,切實解決好農民群眾最關心、最急迫、受益最直接的問題。扭住關鍵,找準切入點,牢牢抓住發展生產和改善民生兩項重點任務,加大投入,強化扶持力度,加快建設步伐,這是建設新農村的基本前提。只有這樣,才能抓綱帶目、綱舉目張,才能以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效果,才能加快農村面貌的改變。二是尊重民愿,切實發揮農民自主決策、自主管理、自主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新農村建設中,堅持還權于民,建什么、怎么建都由農民自主決策,不包辦代替,不行政命令,不搞暗箱操作,實行公開公示,接受農民群眾監督,這是搞好新農村項目建設、加強專項資金規范管理和安全使用的有效辦法和重要保障。三是激勵約束,注重發揮專項資金的示范引導和輻射帶動作用。主要是充分體現專項資金的補、引領性和帶動性,對于項目捆綁多、自主投入大、干的效果好的,堅持多補助、多獎勵,調動積極性;對于具有創新的、方向性強、起點高的項目,比如建設大型秸稈氣化站這類項目等,給于重點傾斜和大力支持;對于那些無所作為、工作推進慢、建設效果不明顯的,適當削減支持規模。四是立制規范,把各項制度建設貫穿于專項資金使用管理和項目建設的全過程。注重項目審批程序,堅持村申報,鄉鎮、縣、市和省逐級審核審定的辦法;建立健全項目申報公示制、建設合同制、工程招標制、法人負責制、工程監理制、竣工驗收制、資金使用報賬制等,嚴格履行各種手續;加強專項資金使用檢查,每年春秋各集中檢查一次,既檢查項目,又檢查資金,確保項目建設扎扎實實,資金使用管理安全規范。五是協調配合,努力做到部門之間工作銜接有序、上下工作擰成一股繩。多年來,與省財政、省發改部門工作協調順暢,保障了專項資金的規模和及時審批下撥;加強了與市(州)、縣(市、區)和村鎮工作的有序銜接,確保了項目建設的真實性、可行性,保證了專項資金使用的安全,有效地發揮了專項資金的支持作用??梢哉f,這些工作經驗是上下共同努力、共同實踐的結果,要倍加珍惜,積極運用,以利工作,切實把今后的專項資金使用管理和項目建設做的更加扎實、更富有成效。
2.全力做好今年專項資金補助項目的申報工作
2011年是全省新農村建設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提升”工程第二年。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的總體部署,省里繼續安排2億元專項資金,主要用于1000個示范村基礎設施、公益事業和環境整治項目建設補助。前段時間,經過與省財政廳溝通協調,省農委黨組研究確定,省新農村辦公室和省財政廳共同制定了《吉林省2011年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補助項目申報指南》,以吉農綜字[2011]56號文件下發到各地組織實施。2011年項目申報工作與歷年比較,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也面臨著新的形勢和新的情況:一是時間緊。按照計劃,在2月底前完成了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補助項目申報指南下發工作,3月15日前完成項目申報,3月31日前完成項目考核,4月15日前完成項目調整,4月30日前審定項目上報省專項資金委員會,爭取5月份第一次例會審核通過,6月底前將資金撥付到市、縣。從整個工作步驟和時間安排上看,可以說是步步緊逼、環環緊扣,時效性很強,要按時保質保量完成各階段工作任務。二是任務重。1000個示范村項目申報和審核審定工作,無論是從示范村數量來說,還是從工作環節來講,都存在著點多面廣、程序多項目多、數據量大工作量大、檢查任務重和復核任務重的特點,需要我們上下共同努力、合力攻堅,在較短時間內完成艱巨的工作任務。三是責任大。項目建設不僅僅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載體,直接關系到示范村建設水平,而且也關系到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關系到項目資金的后續管理和使用是否科學和規范。因此,必須高度重視項目申報工作,確保項目申報質量,工作上要細上加細,做到申報無紕漏、無遺落,一次申報、一次成功。四是關注程度高。盡管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支持的規模不是很大,但是各級黨委政府、有關部門和各級新農村辦公室以及各個示范村對此非常重視,不僅關注能批多少資金,還關注今年干什么項目,我們一定要引導好,把好事辦好,切實讓各個方面和各個層級滿意高興。
根據2011年面臨的新形勢,按照省農委、省財政廳聯合下發的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補助項目申報指南文件精神要求,今年專項資金補助項目申報工作,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明確和落實。
(一)申報范圍、補助原則和支持重點項目。項目申報范圍主要是被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確定的1000個示范村。補助原則主要有5條:上限控制,對示范村上報的項目補助資金實行上限控制,并根據示范村大小、建設成效和原有條件等情況,適當確定補助額度;重點支持,主要是支持基礎設施、公益事業建設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相對集中,申報項目要具備一定規模,避免出現項目投資過小、數量過多。每個村申報項目1個,最多不超過2個,排好順序;尊重民意,按照基層和農民群眾意見和要求確定建設項目;獎優罰懶,對于地方投入大、鄉村集體和農民主動投入、新農村建設成效突出的,給予適當傾斜。相反,則適當削減支持規模。
2011年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補助項目共10類,分別是:一是農村道路建設。包括村道、屯道、巷道的水泥路、油路、鋪磚建設。二是橋涵建設。三是自來水工程建設。包括水源、泵房、管線鋪設的基礎設施建設。四是排水排污工程建設。包括路邊排水溝、屯內小河流兩岸整治。五是清潔能源建設。興建集中供氣的大型秸稈氣化站。省支持最高額度不超過70萬元,不足部分由縣(市、區)財政和村集體、農民自行籌措。六是休閑文化廣場。包括場地整治、設施配備、宣傳欄建設等。七是垃圾處理場點建設。包括垃圾堆放場所、垃圾處理場、垃圾轉動車等。八是有線電視建設。接入有線電視網絡或建設衛星接收裝置。九是農戶圍墻、大門改造。支持示范村改造農戶圍墻,統一格式,美觀實用。十是太陽能路燈。這10類項目是省里綜合考慮全省情況確定的,既照顧了建設好的地區,又考慮了發展相對滯后的地區。項目申報不得超出這個范圍。對于省里沒有支持的項目,各地可通過本級專項資金、鄉村集體和農民自籌資金、社會幫扶資金予以扶持。
(二)申報程序及時間要求。申報程序基本是與往年一致。各示范村要按照規劃建設的要求,提出本年度具體建設項目,編制《吉林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補助項目申報書》,經市(州)、縣兩級農業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財政局簽屬意見后,報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和省財政廳。按照早申報、早批復、早實施的要求,省里已將《項目申報管理指南》通過網絡進行了轉發。要求各地在3月15日前將申報項目上報到省里,逾期視為自動放棄。省里還要對項目進行實地考查、集中審核、專家論證,上報省專項資金審核委員會審批。這樣,2011年的項目申報審批和資金撥付工作最晚不遲于6月底前完成。因為,省專項資金管理委員會規定,2011年同2010年一樣,凡是6月底前沒有下撥專項資金的,每逾期1個月削減10%,并在第二年預算安排時扣減。11月份起不再下達專項補助資金,結轉下年使用。這次會議結束后,大家就要立即著手組織抓好本地項目申報工作,尤其是部分縣(市、區)示范村數量較多,市縣兩級要加快項目審核進度,在哪個層級、哪個部門出現貽誤時間,影響省里項目批復,責任自負。
(三)項目核查。為確保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投入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實現投資效益最大化,省里要對各地的申報項目進行檢查。3月15日以后,省新農村建設辦公室將會同財政部門組成9個組,對全省1000個示范村項目申報工作進行實地考核,對所有示范村2010年項目建設情況進行檢查,主要是查閱賬目,對2011年申報項目進行逐村現場對接,根據實地與可能確定建設項目,同時對部分示范村項目建設情況進行現場考核和檢查。要堅決杜絕和防止利用申報項目爭取資金,償還歷史積累的債務。發現哪個地方出現這類問題,不僅要追繳今年的專項資金,以后也不再支持安排。
(四)專項資金分配辦法。在申請補助額度上要注意兩個問題:一個是申請額度要實事求是。一般來說,每個村申報資金規模在20萬元左右,工作開展好的村可以多報一些。另一個是注意項目捆綁。省專項資金委員會規定“專項資金的使用要相對集中,不撒‘芝麻鹽’,單個項目在40萬元以下的原則上不再安排”,這是硬性要求。各縣(市、區)要繼續按照2010年的做法,以縣(市、區)為單位進行捆綁立項,以申報指南的10類項目進行捆綁整合,如,道路建設項目就是將各個示范村申報的道路建設項目捆綁為一個以縣(市)為單位的項目,一般一類項目申報示范村個數要在3個村以上,申報補助資金超過50萬元。各(縣、市)在申報時一定注意,沒有達到這個規模就協調各村進行項目調整。
(五)需把握好幾個關鍵問題。一是堅持以規劃為指導進行項目申報。做好規劃是搞好新農村建設的首要前提。特別是這1000個示范村,要進行連續三年的投入建設,必須要制定科學建設指導規劃。去年,在省里的要求和督促下,各地、各示范村都對這項工作高度重視,一些縣(市、區)在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本級拿出很大一塊資金,推進省級示范村規劃編制工作。到目前已有近70%示范村規劃編制任務已經完成。2011年還沒有完成的,要抓緊完成,避免盲目建設和無序建設。在項目核查中,是否是按照規劃進行申報將作為考核的一項內容。二是突出環境綜合整治項目。農村環境整治工作是新農村“千村示范、萬村提升”工程的一個重要方面,直接影響到我省新農村建設的整體面貌。經過省里積極協調,農戶的院墻、大門建設和安裝太陽能路燈納入了2011年省里支持項目,這是一個突破。同時,市縣兩級也要把環境整治作為主要投入方向,建立起解決農村“臟、亂、差”問題的長效機制,加強組織領導,加大資金投入,完善檢查監督機制,切實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治理。三是建立多元化投資機制。要創新體制機制,充分發揮政策引導和市場機制的作用,建立引導、鼓勵各種社會力量投入的有效機制。充分利用2011年農村“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全面鋪開的有利時機,把省里專項資金支持和積極爭取其它政策支持與廣大農民群眾投工投勞有機結合起來,通過以獎代補、項目補助、以物抵資等方式,引導農民對直接受益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工投勞。省級專項資金補助項目立項和批復會充分考慮對其它方面投入帶動情況,凡是有其它投入的就優先立項,凡是其它投入較大的就給予多一些的支持。幾年來,省里一直督促市、縣兩級要設立本級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實踐看,凡是設立的,工作就主動,工作成果就大,就能形成多渠道投入、各方面力量積極參與、基層干部群眾積極響應、社會廣泛關注支持的良好氛圍。這次會議后,還沒有設立專項資金的市(州)、縣(市、區)還要繼續積極爭取,這不僅是我們做好工作的要求,也是強化單位職能、樹立部門形象的重要方面。四是切實尊重農民群眾建設意愿。項目申報要堅持和貫徹因地制宜的原則,抓住影響農民生產生活的關鍵問題,從群眾要求最迫切的建設項目入手,重點解決好農民群眾最為關心的路、水、氣、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項目建設。要堅持民主程序,項目申報要進行民主決策,申報項目要在村里公示7天。五是做好大型秸稈氣化站項目申報。2011年繼續以試點性質安排一部分秸稈氣化站建設項目,總體考慮數量控制在15個以內,力求做到當年投入、當年建設、當年運營。由于秸稈氣化項目投入較大,省里只解決項目投入的一半多一些,所以要求申報興建大型秸稈氣化站的示范村要有較強的資金籌措能力,所在的縣(市、區)財政投入要達到30萬元以上。同時考慮項目長久運營,在項目檢查中,凡是申報大型秸稈氣化站的,省里將對村班子組織能力、集體經濟實力、農民自籌能力和縣級財政匹配資金情況也要進行考核。對于不具備條件或條件不成熟的,不得申報秸稈氣化站項目。
3.切實抓好省級專項資金使用的監督管理
近幾年,從全省新農村建設專項補助資金使用管理情況看,各縣(市、區)都能夠按照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的規定,統籌安排,科學使用,專項資金管理工作日趨規范和完善。但個別縣(市、區)仍然存在著緩撥、滯撥、串項使用等傾向性問題,如果不引起重視、切實加強管理,就可能出現更加嚴重的違規、違紀問題。所以,我們要從切實保障專項資金安全使用出發,加強對專項資金的使用管理。
(一)嚴格按照批復項目使用專項資金。按照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的規定,省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專項補助資金,主要用于1000個省級示范村的新農村建設項目補助。補助范圍嚴格按照當年省里批復的建設項目使用,不得截留、挪用、串項使用。要嚴格按照規定的用途及補助的額度使用,嚴禁用于補充工作經費、發放獎金等,杜絕套取國家補助資金等違規、違紀、違法行為的發生。
(二)及時撥付和使用省級專項。按照省財政廳和省農委聯合印發的《吉林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吉財鄉指[2008]797號)文件的規定,各縣(市、區)財政部門在接到省財政廳指標文件后,應在15個工作日內將項目資金撥付到建設單位,并通知當地鄉鎮財政所(分局)。各地要嚴格按照這一要求,及時拔付專項資金,不準緩撥和滯撥,務必將專項補助資金在規定時限兌現到村,用到項目建設上。各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辦公室要協調當地財政部門對資金使用情況進行跟蹤檢查。特別是市所轄的區,資金必須及時由市撥付到區,由區撥付到鄉鎮財政所。發現緩撥和滯撥的,省里要給予通報批評,情節嚴重的,建議省財政部門收回資金,另行安排。
(三)建立嚴格的使用管理制度。一是堅持實行報賬制度。省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實行專款專用,按工程進度撥付資金,在鄉鎮財政所(分局)實行報賬制,嚴格防止白條入賬。二是嚴格履行項目建設相關程序和手續。主要是建立健全工程招投標、項目合同、工程監理、法人負責、竣工驗收等相關制度,嚴格程序,完備手續,經得起檢查和審查。三是及時公開。項目建設要充分尊重群眾意見,專項資金和項目建設每一個環節都要及時向群眾公開,接受群眾監督,增強透明度,不準暗箱操作。四是建檔立卷。對于開展各類基礎設施、公益事業項目建設情況,都要及時備存相關的文件、資料和圖片??h(市、區)和各村都要建立相關檔案,以備查詢和檢查。
(四)加強存在問題的整改。從前段時間省里對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調度的情況看,絕大多數縣(市、區)專項資金使用管理工作是嚴肅規范的,專項資金也最大限度地發揮了效能,有力地推動了當地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開展。但也存在著有的地方資金掛帳、項目無法實施問題。對于過去擅自串項的要妥善處理,抓緊解決。對于去年和今后批復的項目,無論是因災還是其他原因,省里要求一律不準串項。各地要堅決杜絕這類問題,哪個地方再出現這樣問題,就取消哪個示范村資格,同時對縣(市、區)級新農村建設辦公室提出批評,并取消年終省級先進的資格。
園林植物配置是園林規劃設計的重要環節,對于植物的配置方面來說,由于植物構成了園林景觀建設的主題,其配置的優劣直接關系到新農村園林景觀建設的質量以及功能的發揮。在進行園林景觀的建設時,應該以科學為依據,同時融合多種符合新農村空間的藝術手法,創造出新農村空間的優美園林景觀藝術,保證生態、經濟以及社會效益之間的和諧統一。由于不同植物的生態習性不同,因此應該根據不同農村地區的氣候條件進行合理布局,可以合理運用喬木、灌木、草皮、花卉以及各種地被植物等,由此充分發揮新農村園林景觀建設的優越性,凸顯其觀賞特性。對于植物的配置,主要涵蓋了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不同種植物之間進行互相配置,可以考慮各種植物的選擇、組合、色彩搭配、園林意境等。二是植物與園林景觀的其它小品進行合理配置。這兩個方面在植物的選擇以及數量上都應該強調主體,由此表現新農村園林景觀的特色以及風格。
2新農村園林景觀建設的原則
2.1以人為本原則
以人為本指的是一種理念,具體體現在符合一定功能性的同時又符合人的審美觀念,基于新農村的不斷發展,要充分運用各種綜合性的手段,調動各方面的積極互動性,由此滿足新農村在園林景觀建設中的需求,新農村園林景觀建設在設計過程中,應該按照農村的風俗習慣、心理特征以及思維方式等進行,打造既符合功能性、舒適性、便利性,又符合精神層面上的心理需求以及審美需求的新農村園林景觀建設。新農村園林景觀建設中融入人性化理念是對人的心理、生理需求和精神追求的尊重和滿足,是設計中的人文關懷,是對人性的尊重。
2.2生態環保原則
對于新農村建設而言,在緊緊把握農村的生態性的同時,要將環保理念納入其中,從綠色健康理念出發,建設綠色的符合新農村環境要求的園林景觀空間,通過各個設計方案的不斷篩選,優化和整合出一個適合新農村建設的園林景觀建設方案,將涉及到新農村建設的各個關系規劃,合理處理好經濟與園林景觀建設的要素,做好生態環保工作,力求園林景觀建設向著自然、生態發展。
2.3藝術化原則
新農村園林景觀建造在體現農村改革開放的美好前景時,應該將藝術化融合進去,體現新農村的新風貌,以各種不同的表現手法和表現方式展現農民的勤勞努力、展現新農村新風貌,可以將新農村的特色糅合進去,以不同的藝術形式表現園林景觀建造,擯棄農村的各種落后觀點,以“新”進行建造。讓人感受到美好式新農村、創新式新農村、發展式新農村、藝術式新農村的姿態。
2.4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原則
由于農村環境的特點,其地形適合于種植,有著許多農村的地形地貌,河流湖泊、綠地種植以及農村的各種庭院等元素都是新農村的寶貴資源。因此,在進行新農村園林景觀建設的同時,應該充分利用這些寶貴資源,尊重和體現出農村具備的原有的風貌特征,使得自然景觀與建造的人工景觀形成一體、和諧相生,對于農村的特色要重點予以突出,打造符合新農村建造的園林景觀特色,讓人一看便知某個村落的特色和韻味。這些原本的資源的有效利用,也是為園林景觀建造節約成本,一個好的、成功的新農村園林景觀建造不在于外表的豪華美觀,而在于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實現本土氣息,傳遞出新農村建設的風格。此外,還應該以綠地為主,適當減少水景、小品景觀的建造,考慮建造之后的使用以及維修成本,為農民創造園林景觀氣息的同時,從根本上降低他們的經濟負擔。
3園林景觀建設的相關設施以及小品要求
新農村園林景觀建設在大面積植入綠化的同時,應該為村民提供一個娛樂健身的場所,讓他們在空閑之余可以散步、進行各種健身活動,這些健身設施都是根據人體工程學所設計,符合人的各項鍛煉指標。對于相關的設施、小品等應該以符合新農村的特點為主,舍棄那些華而不實的設施。農村水景設計還必須結合當地氣候特點和水源情況,利用現有水源,適當確定水體面積,深度和形狀,采取多種手法創造以水為中心的動態和靜態景觀,當然,必須充分考慮季節性枯水以及冬季水體變化等各種因素。此外,對于園林景觀建設還必須充分注重整體性,將環境與人的關系正確處理好,并且可以收集一系列有關于當地農村的各種資料,同時進行各種因素的分析和評價,制定景觀的整體性、有機協調性。
4新農村園林景觀建設的步驟
4.1收集資料、實地勘測
在進行新農村園林景觀建造的時候,應該了解項目的整個概況,對于農村的當地民情以及風俗習慣有所了解,主要包括建設規模、投資規模等等,尤其應該熟知項目的整體概況和所實施的各項內容,收集各項與項目建設相關的資料,這些資料表現在對于農村的自然條件、周圍環境狀態等,應該按照所提供的農村基本地形圖,對于所要規劃的新農村區域有整體的了解,充分結合當地各項有利條件進行建設。
4.2方案構思以及修改
將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以及歸納,把當地農村的各種條件考慮在建設范圍之內,應該將業主所提出的各種思路進行概括和總結,將設計任務書中的規劃內容融入到規劃圖中,構思草圖只是一個初步的規劃輪廓,然后需要對收集到的原始資料進行補充和修改,對于總圖中的村落、庭院、山川、道路、水渠、河堰、湖面、綠地以及建筑小品等各元素要進行明確定位。各個不同步驟的做法應該保證整個規劃在功能應用上趨于合理化,在構圖形式上比較符合園林景觀設計的基本原則,也就是保證視覺上的美觀與舒適、生活上的經濟與實用。在建設過程經過了初期修改之后,還應該將規劃構思的草圖渠道進行多層次以及多次數聽取專業人士的建議,還應該與當地的農民進行溝通和交流,保證整個新農村園林景觀建設的生機與活力。
4.3加強施工質量和后期管理
園林綠化工程質量如何,施工隊伍的選擇是關鍵,要選擇具備施工資質,技術力量強的隊伍,并科學合理的組織施工,苗木種植處理要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靈活處理的原則,優先使用優良的鄉土樹種,推廣應用自然植物群落模式。農村園林景觀建設初具成效后應加強管理和維護。如果管理不好,就會出現前功盡棄、勞民傷財的后果。管理的環節,包括施肥、澆水、除草、修枝整形及病蟲害防治等,要制定一套符合實際的長效管理制度,要設專人常年管理,對管理人員進行專業培訓,以鞏固園林景觀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成果。
5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