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2 16:09:0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農村發展致富的路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要有團結協作、共謀發展之“意”。實踐證明,一個村發展不發展、發展快與慢跟團結穩定有直接關系。我們常說,團結是形象、團結是力量、團結是生產力,團結出成績。不團結就沒有精力去抓工作、就沒有精力去謀大事、在群眾中就沒有威信。一個團結的班子,村級組織戰斗力必定很強,村級工作開展得必然順利。相反,一個不團結的村兩委班子,必定矛盾重重,相互拆臺,導致內耗嚴重,村級組織渙散無力,各項工作難以開展。新鄉縣七里營鎮龍泉村黨委書記梁修昌同志講的很透徹,只有解決了“為誰當干部?為啥當干部?當干部為了什么?”這三個問題,才能當好村干部。農村“兩委”干部,別是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一定要做到在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動上合拍,共同維護村黨支部的集體領導和班子團結,齊心協力地做好各項工作。
二、要有選準路子、強村富民之“識”。作為農村“兩委”干部,應當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把致富群眾、強村富民作為首要職責。首先要選準路子。實踐證明,凡是路子選得好的地方,農村經濟發展的步子就快,反之,發展就緩慢。發展經濟要講究一村一策,因地制宜。比如新鄉縣合河鄉范嶺村在發展前期就是結合本村實際搞植樹造林,建設“綠色銀行”,完成了原始積累以后再集中精力搞工業,結果實現了強村富民。如果當時范嶺不顧實際,而去盲目地學習劉莊搞大工業,恐怕也不會有現在搞得好。條件不一樣,情況不一樣,背景不一樣,發展的路子也不盡相同,所以說要選準自己的路子。如何確定自己的發展思路,這就需要農村“兩委”干部好好動動腦子,認真分析研究,看看自己有哪些資源,有哪些優勢,立足實際,揚長避短,宜工則工,宜農則農,適合什么就發展什么,什么賺錢就發展什么。
三、要有駕馭市場、共同致富之“能”。發展思路確定之后,就要認真組織實施。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農民群眾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和困難,而且有很多是群眾一家一戶解決不了或解決不好的,如生產技術難題如何解決、生產資金從哪里籌集、農副產品向哪里銷售等。遇到這些問題老百姓怎么辦?他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村干部。所以說,作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領頭雁”,要帶頭學科技、用科技,成為熟悉農村各種實用技術的“通才”,帶頭做致富的典型,并帶領群眾共同致富。新鄉縣小冀鎮有個杏莊村,起初該村的村干部號召大家種植食用菌,但是沒有人相應,后來村干部帶頭種植,通過反復試驗,不斷摸索,終于取得了成功。在村干部的帶動下,全村掀起了種植食用菌的。目前,該村食用菌種植戶有150多戶,發展大棚80多個,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四、要有開拓創新、大膽創業之“膽”。創新,就是走前人沒走過的路;創業,就是在自己任內辦幾件實實在在的事。有的村遇事等上級,靠領導,要錢物,要是要不富的,等是等不來的。現在的村干部如果還存在“等、靠、要”思想,那就什么事也辦不成了,所以必須敢于走新路,出新招,辦新事。耿莊原是一個經濟落后、村兩委班子軟弱渙散、群眾上訪不斷、債務累累、社會治安混亂的后進村,耿瑞先幾個退伍兵上任后,帶領班子成員克服種種困難,開拓進取,大膽創新,帶頭籌借資金建起了二硫化碳廠,帶頭拆遷了自己和親屬的房子,建成了新型農民社區,帶頭苦干18個月建成了青青生態園,通過7年的努力,把耿莊村建設成了省級文明村。耿莊村的發展給了我們很多啟迪,作為農村干部,特別是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要想把村里的工作搞好,把村里的經濟搞上去,沒有發展的意識,沒有大膽創新的精神,可以說什么事也辦不好。當然,光膽子大,敢干,還不行,還要巧干,依靠科學決策,周密論證,這樣才能避免創新浮在形式花樣上,創業不至于盲闖、蠻干。
五、要有保持穩定、扶正村風之“策”。農村穩定是壓倒一切的大事。一個村,沒有穩定,發展就沒有保障。七里營鎮八柳樹村,就是因為近幾年村里不穩定由先進變為落后的。作為農村干部要想保持村內穩定,一要靠政策水平,二要靠人格魅力,三要靠工作能力,要像梁修昌同志那樣處理好與上級的關系,處理好班子內部的關系,處理好家族的關系,處理好與鄰村的關系,處理好與弱勢群體的關系,要有保持穩定的辦法和計謀。如抓好普法教育,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識;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注重對村民的教育和管理,引導村民遵守有關行為規范,建立起良好的村風民風等。
六、要有公道正派、廉潔自率之“德”。當好村干部關鍵在“德”,其次是“才”。有德無才不會壞事,有才無德會壞大事。在農村,群眾最恨的是大吃大喝的“饞”干部,最煩的是無所作為的“懶”干部,最怨的是見錢就撈的“貪”干部。古人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弊鳛榇甯刹?,首先要自身要正,在群眾中培養起自己的人格魅力。其次要管好子女和親戚朋友,要經常教育他們凡事都要起帶頭作用,不能有任何“沾光”的想法。三要廉潔,要始終繃緊廉潔自律這根弦,管好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嘴,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四要作風踏實。要有“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思想,踏踏實實地真干、苦干加實干,真正為群眾辦實事好事。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普遍存在五個方面的問題,即基層干部隊伍整體素質和作風狀況難以適應時代的要求;缺乏必要的工作手段和相應的服務本領;鄉村負債嚴重,難以償還;依法行政落實困難;村干部隊伍后繼乏人難以穩定;集體經濟脆弱,影響黨支部作用發揮。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應該緊緊圍繞發展是第一要務,從三個方面入手,在探索農村基層組織“讓干部經常受教育、讓農民長期得實惠”的有效機制上下功夫。
第一、抓住根本點,積極探索農村經濟發展的新路子。解決“三農”問題的核心是發展農村經濟,也是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根本點和落腳點。為此,我們要努力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在謀劃發展上有新思路。思路決定出路。要加快推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就必須樹立起以工業化思維謀化農業發展的新思路。要緊緊圍繞結構調整,立足鄉情,發揮本地的資源優勢,并努力把“資源型”調整為“發展型”,以實現農村經濟長久高效發展。二是在助農增收上應有新手段。要在農村黨員和干部中大力開展“雙帶”活動,鼓勵他們敢闖、敢試、敢冒風險,帶頭富起來,要靠這種奉獻精神,影響和帶動廣大群眾達到共同致富的目的。要通過黨員電化教育這一科技媒介和農民致富“聯姻”,煥發組織工作的潛能和活力同時落實農民民利的問題。三是在經營方式上應有新途徑。目前的農村經濟,相當多的地方還是單家獨戶經營,經受不住市場風險,也不便推廣先進技術。應該積極倡導、鼓勵和支持先富起來的黨員和鄉村干部帶頭領辦、創辦合作經濟組織,把單家獨戶集合起來,轉化為集體優勢,搞出集體的特色和品牌,走集約化發展的新路子。同時緊緊圍繞當地的主導產業,著力培育一批農村經紀人隊伍,充分發揮他們在發展農村經濟上的抖動作用。
第二,抓住關鍵點,探索加強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建設新機制。農村費改稅后,村級組織“幾個班子,一套人馬”的實際情況,要求我們在加強村級干部的選任上,重點培養那些素質較高、在帶領村民致富過程中能較好發揮帶頭、引導、示范作用的優秀村級后備干部,解決村干部后紀乏人的問題。二是在鄉村干部的教育上,要采取陣地培訓和實踐鍛煉相結合、外出參觀和學歷教育相結合等多種方式,著力提高鄉村干部的綜合素質。尤其要搞好鄉村干部的技能培訓,多講農村衫科技、涉農法律和WTO等方面的知識,提高其素質,使其真正成為學科學、用科學、發展農村經濟的帶頭人。三是在激勵措施上要注意從政治、經濟、生活等方面關心基層干部特別是村干部,讓他們感到政治上有奔頭,經濟上有想頭,生活上有靠頭,盡可能地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第三、抓住著力點,積極探索農村工作的新方法。要用制度將農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中的好經驗鞏固下來,促進鄉村干部工作作風的轉變。同時要切實解決鄉村干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新辦法不會用”的被動局面。一是應著力解決“兩個問題”,即示范引導、說服教育、提供服務和依法辦事的積極性引導好、保護好、發揮好,就能贏得群眾的衷心擁護支持;我們的基層組織才會有最穩固的、扎實的群眾基礎;我們的基層組織建設工作才能不斷地上臺階、上水平。
一、灌南縣興港中心村富民增收的主要做法
第一,提升素質優化隊伍,著力強化富民增收的“班子”。在新的歷史時期,結合村黨建工作的實際,不斷加強黨的建設和充分發揮黨支部的領導核心、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使村黨支部煥發出勃勃生機,保障了全村各項工作任務得以順利貫徹實施。為增強村“兩委”的戰斗力、凝聚力,村黨總支認真開展學華西、學吳仁寶“雙學”活動,村兩委班子的思想更加解放、思路更加清晰,真正成為新農村建設的“領頭雁”、群眾完全信得過的“主心骨”。針對合并村黨員隊伍成復雜、層次不齊的實際,黨總支從“三抓三培養”著手,全面提升隊伍建設水平?!叭ァ本褪亲フ谓逃岣唿h員的思想素質;抓科技培訓,提升黨員的致富能力;抓黨內民主,增強支部的整體合力?!叭囵B”就是把黨員干部培養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中的積極分子培養成黨員,把黨員中帶富能力強的培養成黨員村干部。同時,建立和完善黨建工作的各項制度,并做好經?;?、制度化、規范化。積極開展做好事、獻愛心、送溫暖等各項活動,熱心為民服務,真情排憂解難,形成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良好風尚。
第二,放大優勢壯實力,致力增厚富民增收的“底子”。建設新農村需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作后盾。農民增收是農村工作永恒的主題,對此,興港中心村近幾年來利用緊臨化工園區,船舶工業園區的優勢,不斷壯大集體經濟,努力加快富民的步伐。依托臨港產業園的發展優勢,開發商業街,引發村民發展運輸、餐飲、建筑以及為企業配套服務的第三產業。利用商業街以及集體200余畝的土地發包、同時還利用100余畝的人工湖進行養殖等形式發展村集體經濟,組建了蔬菜大棚、內陸養殖專業合作社、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等。加強與園區的互動共建雙贏,積極推動農民進廠務工,使農民成為這些企業的長期合同工,有效增加農民工資收入。
第三,調優結構顯特色,努力找準富民增收的“路子”。市場經濟特色經濟,有特色才有起色,有起色才有市場。一是圍繞“大”字做文章,發展設施蔬菜種植。利用三大園區所在地的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一百余家企業2萬名產業工人的生活需要,擴大蔬菜等經濟作物的種植規模。并由鎮黨委政府主動與企業聯系,為農戶落實銷路。二是圍繞“多”字抓調整,發展特色養殖。緊緊抓住畜牧業強勁發展勢頭,在生豬養殖上下功夫,發展規模養殖。三是圍繞“股”字找模式,實現有機結合。積極探索種養經營新模式,有的農戶以資金購買生豬入股,有的以勞動力入股,有的用土地入股,實行股份制經營,實現了資金、勞動力和土地的有機結合,既解決了勞動力的不足,又使資金和土地能夠發揮最大效益,促進了全村養殖業的發展。
第四,強化示范抓典型,傾力解開富民增收的“扣子”。一是發揮典型,示范帶動。通過樹立農民致富典型,然后再發揮這些典型的示范作用,讓他們用市場觀念、風險意識、實踐經驗引導農民,使其擺脫“小富即安、不思進取”思想禁錮,從而形成“樹立典型示范、帶動一村、致富一片”的良好帶動效應,使廣大群眾在創業路上學有榜樣,超有標兵,走出一條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新路子。二是加強培訓,教育帶動。利用緊鄰園區的優勢,按照廠方招工需求,實時的開展大規模的技能培訓活動,聯合縣金陵職校、恒發駕校等4個培訓單位開辦實用技術培訓班,并對達到一定技術標準的幫助其辦理各種資格證書。召開村兩委會議,宣傳惠農政策,消除農民的疑慮,改變農民的傳統的小農意識。邀請畜牧、農業專家舉辦生豬養殖技術、設施養殖大戶栽培技術等現場培訓,現場發放種養殖資料2000余本,使農民在技術上吃上定心丸,改變了當地傳統的種養觀念。
二、灌南縣興港中心村富民增收的幾點啟示
第一,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農民增收才有突破。努力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破解了農民增收的難題,解決了發展經濟、促進增收這個市場經濟新形勢向廣大農民提出的新課題。通過組織農民外出參觀考察,開闊眼界,創新了發展觀念;大膽破除“小農經濟”思想,開拓發展思路,樹立了結構調整觀;破除“小打小鬧”思想,樹立了規模經營觀;破除“小富即安”思想,樹立了加快發展觀,使全村農民收入持續、穩步增長。
第二,調整結構,選準產業,農民增收才有亮點。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實事求是選準產業,是增加農民收入最現實、最有效的手段。興港中心村因勢導利,大力調整產業結構,一方面以市場為導向,選擇有市場、有銷路、有效益的項目進行發展,另一方面大力組織勞務輸出和發展服務業,堅持了一、二、三產業同步,發展農業和非農業并舉,加快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促進了農民增收。
第三,規模經營,市場帶動,農民增收才有起色。規模產生效益,效益促進發展,發展實現增收。培育和發展優勢產業,興港中心村緊緊圍繞服務三大園區大做文章,實現了規模效應。用市場經濟的方式,把企業與農戶很好地聯結起來,實現制種、生產、技術指導、銷售一體化,形成了“公司+農戶+基地+市場”的產業一體化發展模式,大力打造特色品牌,走出了集約化經營之路。
早在1998年6月,胡業勇就成立了河南省豫東牧業開發有限公司,建起了豬、牛、羊育種中心,合理規范布局養殖場,采用先進的養殖技術、科學的管理辦法,提高技術水平,使公司業務范圍逐步擴大,帶動周邊養殖戶一起致富。
養殖要發展,品種是關鍵。于是,他自費出國考察,精挑細選,優中選優。他引進并培育出了豫東馬頭山羊、波爾山羊、薩能奶山羊、槐山羊、俄羅斯白牛、西門塔爾種牛、夏洛萊種牛、瑞奧噸種牛、蓋普威種牛、長白種豬、大白種豬、杜洛克種豬等優良品種。這些品種具有體型大、產肉率高、產仔多、產奶多和適應性、抗病性強等優點,養殖效益高,推廣速度快,深受農戶喜愛,也成為公司的主打產品。
辦企業需要一點“野心”,就是靠著這點野心,胡業勇探索出了一條科學養殖之路。他先后從國外引進了高祖代種豬600多頭,克隆種牛100多頭,并獲得成功,企業也像滾雪球一樣不斷壯大,目前該公司可培育豬、羊、牛等優良品種20多種,擁有豬、牛、羊育種基地15個,帶動養殖農戶1萬戶,總產值突破1億元。同時,他還聯合創辦了狗皮、羊皮、牛皮、豬皮加工廠和冷鮮肉食品廠等12個分廠,開辦了無公害綠色肉食連鎖店28家,產品打入了國內外市場,熟食包裝后直供全國大型超市,實現“養超對接”,拉長了產業鏈條,真正走出了一條集繁育、推廣、回收、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畜牧養殖新路子。他下一步的“野心”就是借助自己的養殖基地和全國400多個加盟商優勢,將無公害肉食連鎖店遍布全國各地,確保老百姓吃上放心肉食。
誠實守信是企業得以發展的根本前提。胡業勇以誠信贏得信譽,贏得了客戶的認可,與客戶建立了良好的供種和技術、種源服務關系?,F在,前來公司參觀、學習及引種的客戶很多,這些客戶與胡業勇一樣走上了養殖發財的致富路。來公司考察的客戶到寧陵后打電話,專車接送,胡業勇親自陪同到基地參觀考察。
致富不忘回報社會。一人富了不算富,共同致富奔小康。豫東牧業開發有限公司始終不忘鄉鄰,多年來先后帶動和幫助1萬多戶農民走上了養殖致富之路。公司采取賒銷種原、回收商品、再扣除成本的辦法,為當地養殖戶拓寬了致富路,直接帶動貧困戶脫貧。公司先后拿出500萬元多次組織客戶外出考察參觀,增長見識,提高技術,擴大業務。汶川抗震救災時,公司拿出200萬元捐款救濟災民。胡業勇經歷了家庭貧困而失學的痛苦,事業有成后,先后資助50名貧困學生完成了學業。
黨的**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任務。目前,農村黨員先進性教育應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踐結合起來。在建設新農村的實踐中提高農村黨員素質,既是先進性教育的要求,也是建設新農村的要求。為此,廣大農村黨員干部要著力在以下四個方面提高素質。
第一,提高科學發展、帶領群眾致富的能力。要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生產發展,生活寬?!钡哪繕耍捅仨氃鰪娹r村黨員干部科學發展,致富群眾的能力。一方面要以教育培訓為抓手,提升農村黨員干部帶頭致富的能力。農村黨員干部不僅要學習基本理論、樹立堅定的政治信念,還要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質,自覺學習市場經濟知識,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發展經濟,并努力實現農村的科學發展,避免竭澤而漁,以犧牲長遠利益為代價謀取局部的眼前利益。另一方面,要通過各種形式的幫扶活動,提升農村黨員干部帶領群眾致富的能力,使黨員的先進性體現到促進發展、加快發展上,使農村黨員干部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做出示范和表率。
第二,提高執行政策、依法辦事的能力。農村黨員干部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排頭兵,是貫徹黨在農村各項方針政策的中堅力量。黨員干部要認真學習和全面理解黨在農村的政策,不折不扣地貫徹執行。要善于做政策的宣傳員,向群眾宣傳好黨的方針政策,做好解疑釋惑工作。要自覺帶頭落實工作,做執行政策的模范。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群眾的法律意識也逐步加強。因此,廣大黨員干部還要重視法律基礎知識的學習,明確基本法律法規的內涵,特別是與農業、農村有關的法律法規。做到違法的事不干,違紀的事不做,帶頭執行村規民約,自覺同違法犯罪行為做斗爭。懂得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解決涉及群眾權益的利益矛盾,更多地依靠法律手段,依法辦事。
第三,提高化解矛盾、促進和諧的能力。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入,涉及群眾利益而引發的矛盾時有發生,如果處理不當,就可能引發各種糾紛,影響穩定。這就需要農村黨員干部既要做發展的推動者,又要做社會穩定的維護者,不斷提高化解矛盾、促進和諧的能力,把先進性落實到維護社會穩定上。農村黨員干部要深入群眾,經常性地做好應對各種矛盾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一旦發生矛盾,切忌工作方法簡單,態度粗暴,要認真研究,及時處理,多做認真細致的思想工作,使矛盾不激化,事態不失控。同時,在新農村建設中,廣大農村黨員干部要帶頭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破除封建迷信、移風易俗,引領農村新風尚,在樹文明鄉風,建設和諧農村中體現先進性。
第四,提高艱苦創業、求真務實的能力。當前,部分農村黨員干部思想觀念陳舊,工作縮手縮腳,在群眾中威信不高。農村黨員干部要保持先進性,就要始終站在農村發展的前沿,緊緊把握農村工作發展的脈搏,繼承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腳踏實地,求真務實,勇于創新。不能為了擔心個人進退得失而裹足不前。要勇于走出田間地頭,與市場接軌,按照市場需求,帶領群眾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經濟,為群眾致富找門路、趟路子,當好帶領廣大群眾發展致富的帶頭人。
夯實發展基礎必須從改善生態環境入手。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惡劣,曾經是制約旬邑、涇川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涇川縣堅持把生態建設作為立縣之本,持之以恒地植樹造林、改土治水,使全縣水土流失治理程度達到82.4%,森林覆蓋率達到37.13%,構筑了溝壑防護林、農田防護林、北部防風林、村屯綠化林等四大生態體系。以生態建設作為基礎戰略,把生態建設與調整產業結構、培育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結合起來,大力發展果品、草畜等農產品加工業,使生態資源轉化為經濟資源,構筑起了生態循環經濟體系,為新農村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增加農民收入必須做大特色產業。旬邑、涇川沒有礦產資源,也沒有大企業支持,只有立足縣情,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才能形成農民增收的穩定渠道。旬邑縣突出發展果、畜、草、煙、藥五大特色產業,2005年僅蘋果栽培總面積就達35萬畝,果農人均收入2326元。涇川縣充分發揮光熱、土地等資源優勢,做大做強果、菜、草、畜四大特色產業,不斷延伸產業鏈條,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構建起了富民興縣的新興產業體系。
扶持產業發展必須整合現有資金項目。涇川縣對各類項目資金進行整合,統籌安排,集中使用,力爭實現項目效益的最大化。一是整合思路,就是把全縣發展的總體思路和各部門、各鄉(鎮)工作的具體措施結合起來,把單項工作與區域整體開發結合起來,把項目投資拉動與農民參與結合起來,統一組織項目論證。二是整合布局,就是圍繞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特色產業開發、社會事業發展,連片開發,整體推進。三是整合資源,就是充分挖掘土地、產業、人力等資源潛力,集中項目和資金投向,形成資金規模和集約效益,做到最佳配置、做大規模、做強效益。四是整合技術力量,主要是對項目進行全方位規劃設計,提高了項目建設水平。兩年多來,全縣整合項目86項,捆綁使用資金4100多萬元,使項目真正發揮了引導、提升、拉動和促進的作用。
融通社會資金必須創新發展機制。旬邑縣采取“財政擠一點、項目資金捆綁使用傾斜一點、群眾一事一議出一點、社會籌一點”的籌資機制,三年來用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達2.87億元。涇川縣緊緊抓住項目論證、貯備、爭取、管理和建設五個關鍵環節,采取先干再爭取、邊干邊爭取的辦法,積極爭取國家項目資金支持。他們切實放寬社會投資領域,制定優惠政策,激活縣內資本,鼓勵非公經濟發展,創建示范園區,參與企業改制,興辦公益事業。緊緊抓住產業梯度轉移機遇,積極融入西安經濟輻射圈,依托區域優勢資源和工業基礎,吸引外地資本參與縣域經濟發展?!笆濉逼陂g,通過向上爭取、啟動內資、吸引投資、信貸支持四種渠道,涇川縣共融通資金27億元,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資金保障。
城鄉協調互動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根本。在西部欠發達地區,統籌城鄉經濟和社會發展,重要的是工農互動,城鄉聯動,一體推進,全面發展。從旬邑、涇川的探索和實踐看,一是要以農業產業化帶動農業工業化,堅持大市場帶大龍頭、大龍頭拉大產業的思路,走以農促工、以工帶農、雙向互推的路子。二是要以工業化帶動農村城鎮化,抓住市場體系培育、基礎設施配套兩個重點,加快縣城和重點集鎮建設步伐,發揮小城鎮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帶動輻射作用。三是要以農業產業化帶動農村市場化,圍繞農村土地、勞動力、資本、信息、技術五大要素市場的培育,組織農民參與大市場、大流通,加快農民進入市場的步伐。四是要以農村精神文明和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帶動和諧發展,在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的同時,積極推進鄉風文明和管理民主,實現經濟、社會、文化、政治協調發展。
依靠群眾力量是自主建設新農村的關鍵。農民群眾是新農村建設的受益者,也是新農村建設的推動者,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至關重要。一靠政策推動。出臺主導產業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土地流轉、公共事業發展等方面的激勵政策,深化農村林權和小水利產權制度改革,把荒山荒坡、農村水利工程無償劃撥或低價拍賣給農民經營,引導農民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二靠項目拉動。充分發揮項目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采取入戶調查、召開村民大會、投票表決等辦法,把項目建設的知情權、選擇權、監督權交給群眾,用項目吸引群眾、凝聚群眾、致富群眾。三靠黨員帶動。涇川縣大力實施“雙培雙帶”工程,培養農村黨員致富帶頭人5800多人,從致富能人中培養黨員1300多人,建立黨群共富聯合體624人,組建黨員致富戶和群眾致富戶、貧困戶“三戶一組”幫帶小組2300多個,引導群眾共同建設美好家園。
尊重群眾意愿是推動新農村建設的前提。新農村建設要有政府的積極引導,更要尊重和順應群眾的意愿,切忌一刀切。旬邑縣按照中央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及時制定新農村建設工作規劃,對全縣新村建設進行統一規劃??h城建部門對新村的住房、道路、供水、排水、電線、有限電視線、電話線等一次規劃到位,并遵循既要符合現代生活起居要求又要考慮農民群眾承受能力的原則,為農戶設計出20套不同風格、不同面積的戶型,既有造價在2萬元以下的,也有造價在6萬元以上的,讓群眾自己選擇,農民能承受得起哪一種就建哪一種。每個村是否蓋新房、建新村,讓群眾“一事一議”,把決策權交給農民群眾,政府決不大包大攬。
優化居住環境是提升農民文明素質的基礎。旬邑、涇川地形破碎,群眾居住分散,基礎設施配套難,村莊環境面貌差。在這種條件下推進新農村建設,必須把改善居住環境同產業結構調整、培植新型產業結合起來,同基礎設施配套、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結合起來,同移風易俗、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結合起來,按照適度集聚、節約用地、有利生產、方便生活的原則,實施新村建設、舊村改造、遷村并莊、扶貧移民等工程。旬邑縣在建新村、改舊村的過程中,提出要抓好“五改”(改路、改水、改電、改灶、改廁),實現“五化”(道路柏油化、住宅規整化、生活節能化、村莊生態化、管理規范化),做到“五有”(有沼氣、有澡堂、有潔凈廁所、有文化活動室、有衛生室),很受農民歡迎。
>> 甘肅省臨洮縣委書記石琳:用“微改革”助推精準扶貧 以微改革助推精準扶貧 用金融的力量助推貴州精準扶貧 用大數據精準扶貧 用“精準反腐”為精準扶貧護航 “黨建+”助推精準扶貧 精準 助推扶貧之道 甘肅省精準扶貧專項貸款調查研究 甘肅省臨洮縣 團白沙縣委舉辦精準扶貧貧困兒童微愿望發放儀式 就業扶貧助推精準脫貧 唐縣精準發力助推精準扶貧 用微課助推高效課堂 用黨員精準扶貧示范工程凝聚黨心民心 匯聚智慧 改革創新 精準扶貧 用教科研助推課堂模式改革 甘肅省慶陽市特色產業精準扶貧研究 基于精準扶貧視角下的甘肅省脫貧模式探析 掘金“西山藥庫”助推精準扶貧 財稅政策助推精準扶貧研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中國 > 經濟法律 > 甘肅省臨洮縣委書記石琳:用“微改革”助推精準扶貧 甘肅省臨洮縣委書記石琳:用“微改革”助推精準扶貧 雜志之家、寫作服務和雜志訂閱支持對公帳戶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李開南")
申明:本網站內容僅用于學術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本站將立即刪除有關內容。 2014年10月30日,臨洮縣委書記石琳(左二)陪同交通部機關工委領導檢查通暢公路施工情況。
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20年確保我國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這是一場必須打贏的攻堅戰。
貧困縣將怎樣如期“摘帽”?“摘帽”對貧困縣的發展會產生多大的影響?諸多問題引發各界高度關注。
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是全國最早進行“三西”(甘肅的河西、定西和寧夏的西海固)建設和扶貧開發的縣份之一,也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六盤山片區連片特困地區之一。近年來,臨洮縣突出基礎改善、精準施策、金融支撐和創新驅動,初步探索走出了一條精準扶貧的新路子。
近日,《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走進臨洮,就貧困縣摘帽、精準扶貧等問題,專訪了臨洮縣委書記石琳。
“貧困縣”的帽子不能用含金量多少來衡量
《中國經濟周刊》:貧困縣摘帽,對貧困縣的發展會有哪些影響?
石琳:貧困縣全部摘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對于一個貧困縣而言,既是壓力,也是動力,能夠激發貧困縣脫貧的內生動力。同時,相關政策也明確,貧困縣摘帽后,國家在項目、資金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不變、力度不減,這為貧困縣鞏固脫貧成果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保障。當然,貧困縣要實現持續發展,更重要的還是要挖掘自身資源,拓寬發展渠道。
《中國經濟周刊》:“貧困縣”這頂帽子會帶來多少資金支持?有哪些政策支持?含金量有多高?
石琳:就臨洮而言,作為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每年可獲3000萬到5000萬元的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還有一些專項轉移支付和專門的政策措施。至于貧困縣的帽子,我覺得這是國家的政策導向問題,不能用有多少含金量來衡量。
《中國經濟周刊》:曾經有個別縣在成為國家級貧困縣后,掛出橫幅“熱烈祝賀本縣成為國家級貧困縣”。同為貧困縣領導,您怎么看待這一舉動?
石琳:按照國家扶貧政策,貧困縣每年都能獲得扶貧專項資金和幫扶項目的支持,這對于財政緊張的貧困縣而言,是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但是,近些年來也出現了個別縣爭當貧困縣,甚至以貧困縣為榮的現象。我認為這是政績觀出現了偏差,工作上缺乏擔當,存在等、靠、要的思想,這是堅決要不得的。
《中國經濟周刊》:成為貧困縣需要哪些條件,走哪些程序?競爭是否激烈?
石琳:國家級貧困縣是嚴格按照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為標準確定的,不是通過爭取或者競爭等方法進入的。
《中國經濟周刊》:多年來,貧困縣的名單很少調整,而且貧困縣的數目沒有減少。有人因此對貧困縣的扶貧政策產生質疑。對此,您怎么看?
石琳:貧困縣大多集中于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和邊疆地區、中西部經濟不發達地區,自然環境惡劣、基礎建設滯后、經濟發展緩慢。這些地區的致貧原因是綜合的、也是復雜的,要實現脫貧,是一個長期而又艱苦的過程,需要啃硬骨頭。這也就不難理解近年來貧困縣的名單為什么很少調整,貧困縣的數目沒有減少的問題,不能就此說國家對貧困縣的扶貧政策是失敗的。
“微改革”助推精準扶貧
《中國經濟周刊》:貧困縣摘帽,臨洮做好準備了嗎?
石琳:對摘掉貧困帽子,我縣已經做好了準備。我認為,臨洮縣脫貧的難點主要集中在如何讓貧困群眾住上安全房、走上水泥(砂化)路、喝上自來水和培育富民產業四個方面。
《中國經濟周刊》:關于精準扶貧與農村地區的發展,您有哪些思考?
石琳:農村發展的難點在貧困地區。當前形勢下,要加快農村的發展,就必須把貧困地區的發展作為重點,用足用活精準扶貧的各項扶持政策,因地制宜推進精準扶貧??偟膩碚f,我認為有三條路子:一是要圍繞促農增收這個核心,著力拓寬貧困群眾致富渠道。二是抓住改善條件這個關鍵,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三是突出環境保護這個重點,持續推進農村環境整治行動。
《中國經濟周刊》:您在臨洮提出了關于農村問題的微改革,請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
石琳:微改革是臨洮今年的一項創新性工作,也是縣委、縣政府著力推進的重點工作。今年,我縣堅持問題導向,探索推進了28項微改革事項,走出了一條以微改革助推精準扶貧的新路子。
一是緊盯補齊經濟發展短板,提出了農村道路建設管護、分類推進易地扶貧搬遷、推進城鄉水務一體化發展等6項微改革。二是緊盯破解農民增收難題,提出了成立精準扶貧富民產業合作社、創新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啟動農民1+X菜單式培訓工程等7項微改革。三是緊盯轉變農業生產經營方式,提出了構建全覆蓋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家庭農場、推進飼草配送服務等5項微改革。四是緊盯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探索推行了農村人居環境改善長效機制、建立牧醫合作社、建立農村社區等3項微改革。
之所以要提出和推進這些微改革,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解決廣大群眾關心關注的各類難點和熱點問題,解決當前精準扶貧中存在的各類困難和問題,讓廣大群眾從改革中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讓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
將群眾的切身利益與脫貧致富、可持續發展結合起來,關鍵是要找準契合點,這個點就是微改革。具體來說,我們抓住了三個方面的契合點。一是緊盯群眾的關注點。二是抓住農村生產生活的“小問題”。三是突出破解制約脫貧致富的“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