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2 09:50:1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道路交通與管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Abstract: the city road traffic management planning is an important technology platform to guide the city road traffic management scientific and modern, reflecting the city road traffic level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planning and leadership attention degree, as the city traffic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create good condition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city road traffic management planning, proposed the traffic management planning should be involved in the content, planning principle and process, and discusses the process of road traffic organization planning of traffic management planning content from the angle of traffic engineering.
Keywords: traffic management; traffic engineering; traffic organization planning
中圖分類號:U491.1+2
0引言
道路交通是城市賴以生存和運行的動脈,是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有全局性、先導性影響的基礎產業,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道路交通也處速發展時期。目前,我國很多大中城市面臨著由于道路建設滯后于城市人口和車輛增長帶來的交通擁擠問題,交通供需矛盾的長期性和城市空間的有限性決定了不僅要規劃建設好交通基礎設施,而且還要使現有設施發揮最大效益。這就需要加強道路交通管理工作,通過采取各種有效的管理措施,保證城市交通安全、暢通、快捷、低污染。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規劃應與城市總體規劃、城市交通規劃有機地結合起來,以適應社會和經濟發展對交通管理的要求,確保道路交通管理規劃的有效性、合理性。因此,道路交通管理規劃的制定應獲得城市建設部門、城市規劃部門的支持和協助。道路交通管理規劃在各規劃層次中所處位置見圖1。
1道路交通管理規劃的內容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規劃應對道路交通和管理的發展做出系統總結,并對城市交通現狀進行合理分析,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科學預測規劃年份道路交通發展趨勢,研究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發展的基本方略,提出今后交通管理工作的具體發展規劃。主要內容有:
(1)城市道路交通現狀分析
通過社會經濟和相關交通調查,獲得大量的城市交通基礎資料和信息,并對道路系統、動態交通、靜態交通和交通管理現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2)城市經濟和交通發展預測
包括對城市發展、社會經濟發展、道路交通發展分別進行預測,道路交通發展預測應具有道路發展、公共交通發展,包括機動車、私人小汽車和非機動車在內的車輛發展以及交通狀況的預測。
(3)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具體規劃
其內容應涵括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各個方面,主要有:
①道路交通組織規劃
通過制定合理的交通發展政策和有效的技術手段,科學合理地組織道路交通,優化和調節交通結構及出行方式,形成快速、暢通、有序的道路交通網絡。
②交通管理科技發展規劃
結合智能運輸系統(ITS)的不斷發展,加大高、新技術在道路交通管理中的研究應用,逐步提高科學管理水平。
③道路交通宣傳教育規劃
以形成社會化的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網絡為目標,寓宣傳教育于執法管理之中,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整體素質。
④車輛管理發展規則
加強車輛管理工作,以先進、規范、有序、合理、便捷的手段進行車輛管理。
⑤勤務管理發展規劃
提高交通執法的整體水平,強化交通職工執勤的管理、服務職能,提高交通隊伍形象。
交通法制建設發展規劃
進一步強化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健全道路交通法規,提高交通隊伍的整體法制意識,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糾。
道路交通事故防范工作規劃
建立完善的交通安全監測分析系統,針對涉及交通安全的關鍵問題制定相應策略,以減少交通事故,提高道路交通安全。
(4)道路交通管理規劃方案的評價
規劃方案的評價是指通過對備選方案進行交通流分配預測、效益分析,闡明其達成預期規劃目標的可行性。同時還可發現方案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有助于及時解決問題或重新選擇方案。
(5)道路交通管理規劃方案的實施
第1、2項工作主要由交通規劃部門完成,交通管理部門協助進行并可采用相關資料用于交通管理規劃。道路交通管理規劃按階段分年度安排,在實施過程中形成滾動發展機制,定期進行充實調整,不斷推進。
2道路交通管理規劃的層次和原則
(1)道路交通管理規劃的層次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規劃在規劃時間上可以和道路規劃建設周期保持一致,一般可分為三個層次:
①宏觀交通管理戰略發展規劃
規劃年限一般為5)10年,主要是確定道路交通管理發展的基本方略。如完善交通政策、制定相關法規、實現公共交通占主導地位、建成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統(ITMS)等戰略性目標。
②中期交通管理發展規劃
規劃年限一般為1)3年,主要工作是在宏觀交通管理戰略發展規劃的指導下,提出具體的分年度工作方案。如道路交通組織的中期規劃可以是結合道路網建設狀況,規劃、確定切實可行的交通流組織管理方案和措施,具體措施可以是均衡路網的交通流量、規劃單行線和專用線、信號燈控制實現線控等。
③近期交通管理計劃
近期交通管理計劃的工作年限為1年左右,主要是重點交叉口、路段的交通管理方案設計與論證,以完善交通管理設施、合理組織和渠化交通為主。如對重點交叉口渠化、信號燈配時優化設計、轉向控制等;路段機非分離、車道劃分、停車管理等。
(2)道路交通管理規劃的原則
道路交通管理規劃應遵循/當前服從長遠,局部服從整體,治標服從治本0的原則:
12月7-9日,我參加了市委組織部舉辦的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培訓班。通過學習,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很重要的。公安交通管理機關要適應我國社會發展的要求,轉變執法理念,把和諧社會建設放在重要位置,保障社會公平和正義,增強全社會的法律意識和誠信意識,維護社會安全團結。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是公安機關的一項重要職能,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持道路交通安全暢通有序,預防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確保群眾的平安出行,為構建和諧社會創建平安和諧的道路交通環境,為經濟建設保駕護航,為我市建設“一個中心”和推進“四個打造”提供良好的交通秩序,是黨和人民賦予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與構建“和諧社會”的關系
(一)道路安全管理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之一。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的職責就是加強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預防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提高安全通行效益,為人民群眾出行、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創造和諧的道路交通環境。所謂和諧道路交通環境是指道路交通與全社會的其他部門或者行業處于一種相對配合得恰當和勻稱的搭配關系,是人、車、路處于一種比較理想與合理的狀態。和諧社會是和諧道路交通的前提與條件,和諧道路交通又是和諧社會的有機組成,兩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在構建“和諧社會”的現代化建設進程中,人們離不開“衣、食、住、行”這四項基本的生活需求。而其中的“行”,又在人們的日常行為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比例,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出行的安全要求越來越高。如果特大或惡通事故控制不了,頻頻發生,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居高不下,人民群眾對“出行”這個最基本的行為都沒有安全感,那就根本無從談起構建和諧社會。另外,家庭作為社會的基本構成元素,交通事故造成的傷亡對一個家庭具有巨大的破壞力。每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不僅僅導致了一個生命的滅失,同時也直接影響一個家庭的全部生活,直接改變了家庭成員的生活狀態,由此而產生的矛盾沖突和引發的社會問題,勢必影響社會的和諧發展和大局穩定。因此,做好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分支和有機組成部分,也是維護發展和穩定大局的要求。
(二)加強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能夠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道路交通管理和構建和諧社會關系是非常緊密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搞好了,人們的出行環境改善了,交通事故減少了,投資環境就能得到大大改善,從而有效促進地域經濟的發展,成為推動和諧社會發展的生產力。進年來,隨著XX紅色旅游交通管理工作的不斷升溫,到XX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人數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車流也多起來,為構建“大旅游”和“大交通”環境,確保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對接長珠閩、融入閩東南、實現大跨越”目標的實現創造了巨大的歷史機遇。同時,也給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帶來了新的壓力和挑戰。因此,如何創造一個良好的道路交通環境,構建人、車、路的和諧相處和發展的良好環境,直接影響著我市建設“一個中心”和推進“四個打造”實現新的跨越式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
(三)加強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必須順應和諧社會發展的要求。社會和諧和和諧社會目標的提出,就道路交通管理工作而言,將不可避免地經歷一個理念調整、理論重建的過程。在這樣一個歷史時期,道路交通管理必須順應時代的要求,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在理論研究和具體運用上不斷地開拓新的空間、探索新的服務途徑和科學的管理辦法,構建開展創建“平安暢通縣(區)”,工作,著力抓好“基層基礎建設”,貫徹落實公安部預防道路交通事故“五整頓”、“三加強”,交通安全宣傳“五進”活動、加強科技化交通管理等一系列工作,都是為了讓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不斷跟上和諧社會建設的步伐。
二、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職責和任務
(一)維護道路交通安全。維護道路交通安全是公安機關的天職,也是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主要任務之一。在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我們的工作重點應轉移到國道、交通管理工作景區道路管理上,轉移到農村道路管理上,切實加強重點單位、重點車輛、重點駕駛人的管理,整改危險橋梁和路段,完善交通標志標識,盡最大的努力減少交通事故,確保不發生群死群傷事故。在道路通行中,人的生命財產安全都得不到保障,也就無從談起社會的和諧。
(二)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暢通、有序。道路交通安全、暢通、有序是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標志。我市在交通組織上還存在不夠科學合理的地方,人亂行、車亂停的現象沒有徹底解決,除機動車違法行為外,行人、非機動車違法行為仍十分突出,行人、非機動車交通秩序整治及停車場點整治力度亟待進一步加強,通過規范行人和非機動車的交通行為,增加道路交通標志標線,引導人們文明行車、文明行路,建立與和諧社會相適應的道路交通環境。公安部提出創建“平安暢通縣區”,這既是實施城市暢通工程、創建平安大道的延伸,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載體,我們必須下全力抓實抓好。
(三)提供優質高效服務。社會的和諧首先體現在人與人關系的和諧。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性質決定我們時時刻刻要與群眾打交道,如辦理駕駛證申領、車輛上牌檢驗、組織駕駛員培訓考試、處理交通事故、查糾交通違法行為、接受群眾報警求助等。如何進一步確立以人為本的理念,規范車輛管理、事故處理、交通違法行為查處等工作的流程,改進服務態度,提高工作效率,妥善處理群眾與群眾、群眾與民警之間的矛盾,是公安交警部門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必須要認真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四)建立新型的警民公共關系。做好公安交通管理工作離不開群眾的支持,但在現實執法過程中,我們發現部分群眾的交通安全法律意識和自我防護意識仍較為薄弱,對公安道路交通管理的認識和理解仍然不足,一些群眾甚至認為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執法是故意刁難,其主要目的是為了罰款。因此,如何進一步改善警民公共關系,使其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真正發揮作用,就要嚴格按照“交警就是服務、百姓利益至上”,“心中無百姓、不配做交警”的服務理念,堅持走群眾路線,緊緊依靠群眾,宣傳群眾,組織群眾,做好本職工作,為群眾提供優質高效服務,同時,積極參與搶險救災、社會公益等工作,真正架起警民互通的橋梁,使群眾真正了解、理解、支持公安交通管理工作。
三、強化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對策
(一)防管結合,多措并舉,預防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一是針對源頭抓管理。按
照“誰主管、誰負責;誰審批、誰負責;誰監管、誰負責”的原則,認真履行交通安全源頭管理職責,嚴格執法、嚴格審批、嚴格監督。一方面嚴格機動車檢驗,重點檢查車輛的安全性能,嚴防病車和報廢車輛上路行駛。另一方面加強駕駛員源頭管理,建立健全對駕駛員培訓機構的監督管理,嚴格駕駛員培訓、考試、發證、審驗等環節,確保駕駛員的素質。二是針對突出問題抓整治。緊密結合實際,認真分析交通安全形勢,針對突出問題,開展聯合整治行動,充分發揮路面管理和執法主力軍作用,科學調整警力部署,最大限度地強化路面監控,加大對疲勞駕駛、超速行駛、酒后駕駛、無證駕駛以及農用車非法載客、報廢車上路營運、駕乘摩托車不戴安全頭盔等嚴重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嚴管重罰,始終保持高壓態勢。三是積極開展對隱患路段的排查整改。積極建議政府將重大交通事故隱患的監控和整改納入重要議事日程,進一步建立健全交通安全隱患整改責任制,由政府出面協調,組織有關部門深入事故黑點、危險路段,認真排查交通安全隱患,研究整改措施,明確整改部門、整改責任和整改期限。對重大安全隱患整改,政府和有關職能部門領導要親自抓部署、抓檢查、抓落實,確保整改質量和進度。
(二)加強監督,規范管理,努力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隨著社會主義法制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對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務和要求,樹立嚴格、公正、文明的執法形象,已經成為當前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按照黨的十六大關于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總體要求,加強日常監督檢查,規范執勤執法,轉變執法觀念,增強服務意識,找準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切入點、結合點和著力點,進一步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牢固樹立發展經濟、立警為公、執法為民的理念。要以人民群眾滿意為最高標準,扎實開展和各爭先創優活動,大力倡導便民利民為民,在交通管理實際工作中做到嚴格公正、文明執勤執法,共同為經濟建設創建良好的法制環境。
[關鍵詞]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治化;實現路徑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0.154
[中圖分類號]D922.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5)20-0-01
1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制化的核心
健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領域重大事項的科學決策機制是實現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治化的核心。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是社會管理的一個分支,必須加強行政決策制度建設,進而推動政府職能的有效轉變。在實現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治化過程中,對于科學決策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一定要依照法律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事項做出決策。依法執政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部門在作出重大決策時最基本的一種方式,堅持以憲法為基礎,維護法律權威,在法律的規范下,更好地開展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對各方面的利益進行統籌兼顧,并且要獲得群眾支持,使群眾對其認可。第二,完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決策機制,對程序進行規范,達到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的目的。目前,交通工具越來越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部門一定要保障道路使用者的合法權益,對各項決策必須進行風險評估,并征求廣大群眾的意見,使公民積極參與到國家的法律和政策的決策中來。
2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治化的前提
良好的立法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治化的前提。我國已經初步建立了健全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律體系,主要是以公安部的規章制度為主體,以地方、政府等的技術標準為補充,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實現了有法可依的目標。但是理想和現實之間還存在一定差距,要想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體系更好的為群眾服務,一定要進一步完善。
要想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實現良好立法,首先要注意以下幾方面。第一,要對政府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部門之間的權利進行合理的配置。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部門涉及的比較廣,主要包括人、路、車、環境等要素,還包括安全、教育、交通、農業、衛生等各個部門。如果按照原有的法律規定,由公安部門來管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很難使各個部門集合在一起。因此,必須要有良好的立法來規范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第二,保障用路人在用路過程中的人身安全以及使用道路的權利,滿足人們用路的基本需求。為了實現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法治化,必須用合理的路權配置來規范用路人以及路權所有人之間關系。第三,增加立法的社會參與度,實現民主立法。合理的立法需要民主作基礎,需要群眾積極的參與到立法當中,以保障群眾的合法權益。
3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治化的關鍵
嚴格、公正、規范、文明執法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治化的關鍵。實施法律是法律的作用所在。實現法治化不僅要對立法工作提起重視,還要注重落實法律的機制和環境,使法律能夠規范的實施。道路交通執法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靈魂,也是行使國家權利的方式,主要是指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和交通警察將法律法規應用到確定的公安交通管理行政上面,如果一旦有違規行為出現,必須按照相應的規定給予處罰。為了道路交通暢通無阻,并且使交通參與者與交通警察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處理程序規定》以及《交通警察道路執勤執法工作規范》規定了交通警察執法的要求以及規范。
要實現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執法的嚴格、規范、公正以及文明,要做到以下幾方面。第一,嚴格執行法律規定。職權法定不僅是嚴格執法的基礎,更是法治的重要原則。根據職權法定的要求,公安交通安全管理部門的權利必須是法律的授予,并且管理部門一定要按照法律的規定進行工作。第二,執法活動必須遵守法定程序。執法程序的設立是對執法機關權限的控制,目的是要使執法行為的效率得到提升,預防暗中操作及腐敗行為的發生。第三,嚴格落實責任追究。建立完整的執法體系,明確交通警察的執法范圍,提高其執法的水平。對一些違法行為一定要做到違法必究,確保交通警察和群眾的合法權益。
4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治化的根基
推進全民守法、提升道路交通文明,發揮社會自治功能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治化的根基。要想實現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有序的目標,必須要提高我國人民的交通安全以及法治意識,使人民的交通素質逐漸提高,進而規范其交通行為。全民守法是為了人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更是一個提升道路文明的有效途徑。通過對人民進行交通安全的教育,使人民養成良好的交通習慣,文明出行。要想實現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社會自治,必須將公安機關和管理部門結合在一起,運用綜合的法律法規、管理手段等協調交通參與者與交通環境之間的關系。除此之外,為了推進全民守法、提升道路交通文明,還可利用社會的力量達到宣傳的目的,發揮社會的團體作用,實現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治化。
5 結 語
作為一種綜合性的社會管理活動,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要依照我國依法治國的方略,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治化體現出來。健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領域重大事項的科學決策機制是實現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治化的核心,良好的立法是其前提,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是關鍵,推進全民守法,提升道路交通文明,發揮社會自治功能是根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要努力實現其法治化,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效果達到最佳化。
主要參考文獻
[1]羅芳芳,王建懿,張得杰,等.小議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治化之路徑[J].汽車與安全,2015(5).
不久前報載:在北京、廣州一些大城市出現了“路況好了,卻車禍多了”的狀況。僅2006年上半年,全國共發生交通事故190270起,造成41933人死亡、221838人受傷,直接財產損失7.1億元。平均每天死亡二百多人的嚴峻局面,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深思。
我國的交通事故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交通事故死亡率高。全世界60億人口每年死亡5200萬人,其中死于交通事故的50萬人,占總死亡人數的1%,排在人類死亡原因的第10位。中國年交通事故死亡9萬人,所占總死亡人數的百分比為1.5%。交通事故致死率是指交通事故死亡人數與交通事故傷亡總人數之比。國外的交通事故致死率大大低于我國。如日本的致死率為0.9%,美國的致死率為1.3%,我國的致死率平均為27.3%,位于31個國家中的第三位。
(2)交通違章愈來愈多,為逐利而不顧安全的實例愈來愈多,致使交通事故持續增長,并愈演愈烈。
(3)應急能力差。東京100%的交通事故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急救,因此,東京的交通事故致死率只有0.7%。據統計,交通事故在30分鐘之內死亡的占85%。這意味著在30分鐘之內得到及時有效的急救能夠挽救大部分傷員的生命。我國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數為9萬,如果急救及時有效,可能少死6萬人。
(4)交通事故每死3個人,有兩個是違章駕駛所致。違章主要有超重、超載、超車和酒后駕車。據統計,在因違章造成交通事故死亡的司機中,16至40歲的年輕人占一半,其中主要是3年以下駕齡的司機。
(5)交通事故每死亡4個人有3個是交通“弱者”,司機的死亡率占13.4%,行人和騎自行車人占死亡人數的45%。而在國外,交通事故死亡的人主要是司機,法國占63.5%,意大利占55.5%,德國占61.4%,美國占52.4%。
(6)交通事故每死5個人,有4個死在郊區縣。每死3個人有兩個人死在高等級公路上。高等級公路每年死亡6萬人,占死亡人數的67%。另外,我國交通事故每死亡8個人有7個死在路段中,而國外,每死兩個人就有一個死在路口上。
面對我國機動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在未來相當長的一定時期內,我國的道路交通事故將是一個需要嚴肅對待和認真思考的問題。
二、交通事故為何居高不下?
1.駕駛員整體素質下降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汽車駕駛員隊伍呈現多元化的明顯特點。汽車駕駛員正從專職化走向大眾化。近10年來,我國汽車駕駛員培訓也出現了一些新特點?,F有的汽車持證駕駛員中,既有通過嚴格專業訓練培養出來的,也有短期“速成”的,更有通過“人情關系”弄來的。由于我國汽車駕駛員構成的復雜性和培訓的“多樣性”,使得我國汽車駕駛員整體素質不高的表現不勝枚舉:
(1)爭道搶行。
(2)。
(3)故意不讓。
(4)開車斗氣。
(5)以強凌弱。
(6)蓄意報復。
(7)亂行亂放。
(8)唯利是圖。
(9)違章隨意。
2.公民的安全意識淡薄
廣大民眾是道路交通的參與者。但諸多小城鎮的部分居民和農村群眾,對道路交通安全的認識與了解還很有限,這既與我國國民受教育的整體程度不高及廣大農村的許多群眾對汽車及其相關知識的了解不多有關,同時也與交通管理部門對道路交通安全知識的宣傳力度不夠及交通安全教育措施不力有關。從已發生的大量道路交通事故實例看,許多道路交通事故的產生就是因交通參與者不懂道路交通法規或交通安全意識淡薄所致。如行人因強行翻越交通護欄橫穿馬路、非機動車因違反交通規則強行闖紅燈等,導致發生交通事故的例證極為普遍。
3.管理尚存薄弱環節
目前,我國原有的交通安全管理模式和規章制度己不能適應新的形勢,而新的管理手段又沒有及時形成。因此,有關部門在對承包、轉包、租賃客車或跨省長途客運管理上,存在較大的漏洞。在一些特大事故中,從事公路運輸企業的駕駛員占有一定比例;其次是個體運輸戶。他們發生事故的原因,主要是違章超速超載、病車出行。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道路交通管理近幾年出現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現象。比如由道路收費引起的超載運輸,由車輛承包引起的疲勞駕駛,對行駛違章現象以罰代管等。這些新問題的產生,一方面反映出我國現有的道路交通管理法規存在著許多空白點,亟待交通管理部門充實、完善與提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國的道路交通管理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正面臨挑戰,一些沿用多年的道路交通管理方式已表現出嚴重的不適應性。雖然上述問題正對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構成嚴重戚協,但我國道路交通管理部門目前并未找到十分有效的管理對策。
4.管理體制政出多門
導致我國道路交通安全形勢嚴峻的根源,在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體制。
(1)管理體制條塊分割、政出多門:我國道路交通管理體制雖經多次調整與改革,但條塊分割、政出多門的現象卻始終未能得到有效、徹底地解決。目前,我國的道路交通安全所涉及的人、車、道路環境三要素分別由交通部、公安部、建設部、經貿委、農業部5個部門共同管理。由于各部門僅從各自管理的特定對象和范圍出發制定相關的道路交通安全政策和法規,致使至今未能形成全國范圍內統一、完整、科學的法規體系。這樣既不能對全國道路交通安全進行全局考慮,也沒有國家統一的道路交通安全策略框架,從而使各部門和地區各自為政,各行其事。
(2)缺乏統一的全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規體系:由于目前涉及到對道路交通安全中人、車、道路環境3個基本要素進行管理的管理部門(交通部、公安部、建設部、經貿委、農業部)多,各個部門出臺的道路交通安全的政策和法規缺乏權威性、統一性、規范性。因政出多門,道路交通安全法規中不僅有疏漏和重復,更嚴重的是政策和法規之間相互沖突。這種相互沖突既給基層交通管理部門增加了難度,又有損道路交通管理部門的形象。
(3)職能劃分欠科學:按照我國現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職能的劃分,目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內容僅為公安交通部門的“交通秩序維護、交通事故處理、車輛安全檢測、駕駛員考核、安全宣傳教育”等,這實際上大大縮小了道路交通安全實際涵蓋的內容與范圍。從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實際效果看,現行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職能的劃分尚欠科學 。其問題主要為僅僅只在表面層次上就人、車、路的安全與管理來談論道路交通安全,嚴重忽視了道路環境對道路交通安全的作用及人、車、路三者之間的相互聯系與互動關系。
(4)管理越位現象嚴重:鑒于道路交通安全多部門管理的現實,涉及道路交通安全的各部門在本部門的相關政策、法規的制定和執行過程中均存在重本部門利益、輕社會效益的傾向。受利益驅使,一些管理部門在道路交通及安全管理中,對本部門有效益的事爭著管,對本部門不利的事疏于管,從而加劇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職責不清的混亂局面。
三、安全形勢依然嚴峻
我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持續上升的發展趨勢及對其他相關資料的綜合分析可知,在未來一定時期內,我國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勢將依然嚴峻。原因如下:
1.人車增多,事故發生概率大
目前我國機動車保有量已達5000萬輛左右。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汽車保有量的快速增加,使得人與汽車的關系將變得更加密切。人們在越來越頻繁地接觸和使用汽車的過程中,逐漸體會到汽車在給人們的工作、學習、生活等多方面帶來方便的同時,也給人們的安全帶來了一定的危險性。從數學概率論的角度講,汽車在使用過程中發生道路交通事故是不可避免的。在我國現階段民眾交通安全意識整體不高及道路交通事故預防措施不完備的條件下,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概率將隨著人車的增多而相應變大。
2.運量增長,事故將迅速增加
近10多年來,隨著我國公路建設速度的加快及汽車運輸快捷性、方便性的突出優點,汽車運輸正成為我國中、短途距離客貨運輸的主要運輸形式。一些工業化國家的發展歷程表明:經濟發展越快,道路客貨運輸量的增加速度也越快。這一特點在我國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浙江等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已得到較充分的體現。與此同時,隨著我國公路運量的快速增長,道路交通密度的增大,道路交通事故正快速增加。
3.司機增多,駕駛員素質不高
由于駕駛員人數的迅速增長,尤其是非職業駕駛員越來越多,增加了交通安全管理的難度。據調查,在因駕駛員責任而造成的交通事故中,相當數量的個體駕駛員和新駕駛員盲目駕車,隨意違章,最終導致事故發生。道路條件改善了,駕駛員的安全意識并沒有增強。明知故犯、違反操作規程的現象隨處可見。主要表現為:駕駛技術不精,缺乏良好的職業道德,安全意識淡薄,隨意違章行車等,這也是我國近年道路交通事故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管理對策有的放矢
為了解決我國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根本問題,使我國道路交通事故逐年上升的趨勢得到有效控制,逐步降低我國道路交通事故傷亡人數和財產損失,必須盡快建立起與我國道路交通發展相適應的國家道路交通安全保障體系,形成整體有效、運轉良好的交通安全管理機制。這是提高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水平的基礎。從我國目前道路交通安全的現狀看,我國的道路交通安全保障體系建設應主要解決好組織保證、法律保證、資金保證及科學研究支持系統等。
為徹底消除多部門各自為政、政出多門的現象,我國的道路交通安全應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目標,并納入國家道路交通發展規劃范疇,同時列為國家道路交通發展規劃的一部分,確立明確的國家道路交通安全近期與中長期目標。為保證國家道路交通安全的近期與中長期目標得以落實,必須大力開展道路安全對策研究、道路交通安全技術研究等,并從組織、資金、人力等多方面予以保障和支持。
除了前述的盡快建立起與我國道路交通發展相適應的交通安全保障體系外,還需加快國家道路交通安全政策與法規體系建設。建立統一的國家道路交通安全政策和法規體系,既可保證國家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系統性和完備性,也可徹底消除目前事實上存在的多部門各自為政的混亂局面。要打破國家立法與執法機構高度集中統一的局面,實行立法與執法的有效分離。在保證統一立法的前提下,各部門可根據其管理職能分別執法。要盡快建立起有效的監督、檢查機制,以糾正執法偏差,規范執法行為。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交通問題日益凸顯。為了確保城市交通合理、有序、可持續性發展,全國各大城市開展了智能交通管理體系的研究應用,如在交通運行狀態評價方面,文獻[1-5]針對交通管理的不同層次需求,構建了符合交通參與者認知的城市道路交通狀態評價方法,為交通狀態評價提供了客觀標準和決策依據。文獻[6]將宏觀路網交通狀態評價與微觀交通狀態分析相結合,建立了路網交通狀態分析模型,并提出了一種全新的路網交通狀態分析方法。文獻[7]將宏觀路網交通狀態評價與微觀交通狀態分析相結合,建立了路網交通狀態分析模型并提出了路網交通狀態分析方法。在交通信息采集方面,文獻[8]通過結合交通管理問題,探討了車聯網技術的應用與發展。文獻[9-11]闡述了物聯網與智能交通之間的聯系,以及未來發展應用前景。在數據處理技術上,文獻[12-13]探討了在大數據條件下,根據不同數據特點搭建分布式存儲系統,闡述了海量數據的處理和優化將是未來的重點研究領域。文獻[14]針對數據參數多樣、結構迥異、采樣周期和精度不一等現狀,提出了建立多源異構交通信息三層次的融合體系。在仿真應用上,文獻[15]利用系統仿真技術和計算機處理技術,構建自主可控的道路交通流仿真模型,為交通擁堵管理措施的制定和決策分析提供了支持。
綜上所述,目前,城市交通運行狀態的評價分析主要集中在道路交通流仿真、關鍵模型構建與實現方法的研究上,在感知評價與管理應用體系框架方面的研究應用還比較少,亟需利用物聯網、大數據和新一代無線通信為導向等新興技術,研究如何實現對交通設施的全面感知、對交通態勢的透徹分析和對交通運行的精細管理,以滿足城市道路交通運行管理應用的實際需求。
二、城市道路交通運行感知與分析技術
(一)以RFID、傳感器、WSN自組網為代表的新興物聯網數據采集傳輸技術
新興的物聯網數據采集技術在交通方面的應用主要是通過RFID、傳感器、WSN自組網等信息傳感設備,獲取交通基礎設施與交通運輸工具的各種信息,結合互聯網、移動通信網等進行信息傳送與交互,提高感知能力。這一技術主要應用于車輛定位感知、停車場感知、道路橋梁狀態感知、交通事件感知等方面。
(二)以大數據為代表的信息數據存儲和分析處理技術
目前,以Map Reduce和Hadoop為代表的非關系數據分析技術,在互聯網信息搜索和其他大數據分析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已成為大數據分析的主流技術。大數據技術在交通方面的應用主要在于對交通工具GPS地理位置、線圈、視頻、路網、基礎設施等結構化與非結構化海量數據的存儲與處理。
(三)ZigBee、3G/LET等新興無線通信技術
新興的無線通信技術主要有近距離通信和遠距離通信。近距離通信技術主要有ZigBee、DSRC、WIFI等,遠距離通信技術主要有3G、LTE、4G等。這些技術都具有容量大、成本低、傳輸速度快等特點。智能交通中的無線通信技術具有多節點交互功能,可實現快速、海量的傳輸圖像及視頻流等多媒體,為公眾提供高效、便捷的交通信息服務。
綜上所述,物聯網、大數據以及新興的無線通信等高新技術為城市道路交通信息化運行管理創造了新技術條件,將引導ITS向更先進、更智慧的方向發展,同時也為交通運行感知評價和管理應用體系的建立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城市道路交通運行感知評價和管理應用體系框架
在分析了智能交通管理應用的新需求,以及新技術的發展為道路交通運行管理創造條件的基礎上,本文提出城市道路交通運行感知評價和管理應用的體系框架。該框架以城市道路交通運行感知體系為基礎,以基于大數據處理的城市道路交通運行分析評價體系為核心,最終滿足城市道路交通運行管理應用的需求。同時,在此過程中融入閉環管理理念,在循環積累中不斷提高智能交通管理應用和服務水平。
(一)城市道路交通運行感知體系
城市道路交通運行感知體系采用“移動+固定”的采集手段采集“動態+靜態”的交通信息,實現交通信息的“采集+共享”,為分析評價體系提供堅實的數據基礎。
1.感知什么
感知城市道路交通資源及其運行狀態,包括道路條件(長度、車道數、通行能力、維護保養情況、通暢情況、替代道路情況、在路網中的地位、限行條件等);車流(流量、流速、車型、停車場靜止態、身份、號牌受限條件等);人流(日常客流、假日客流、公交客流、地鐵客流、出租車客流、步行客流等);物流(貨物種類、通關狀態、倉儲狀態、運輸狀態、應急處置方法等);事件(道路設施設備故障、交通事故、出行需求、場站客流集聚、惡劣天氣等)。
2.如何感知
靜態數據通過建設數據庫人工填充和維護(如道路長度、維護保養情況等);動態數據即道路交通運行狀態,應用以RFID、傳感器、WSN自組網為代表的物聯網數據采集傳輸技術,通過GPS終端、視頻、傳感器、微波等采集方式,采集上述車流、人流、物流和事件信息。
(二)城市道路交通運行分析評價體系
城市道路交通運行分析評價體系利用感知體系采集的數據,應用大數據處理技術進行存儲、融合、多維度挖掘等分析處理,在此基礎上對道路交通運行狀態、擁堵情況和路網穩定性進行分析評價,為城市道路交通運行管理應用體系提供支持。
1.城市道路交通運行數據構成分析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數以千計的交通數據類別每天以TB級別增長,海量、動態、實時是其重要特征。結合交通系統的實際情況,設計基于Hadoop計算集群、非關系型數據庫技術、數據實時處理技術等主流大數據處理技術的模型體系,按照數據流向依次進行數據集成、數據計算、數據應用,并在此基礎上研究、驗證綜合交通大數據的接入、融合、處理、挖掘、管理技術,最終成為交通數據的存儲、分析、管理中心。
2.城市道路交通運行評價
立足于城市道路交通運行管理應用的需求,建立多維度、多層次的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模型,對道路交通的“線-區域-全市”進行實時分析、趨勢分析、預警分析和措施分析,從而增強對城市總體、重點區域、主干道交通運行的超前研判,為城市道路交通運行的調整優化、輔助決策和信息服務提供支持。
(三)城市道路交通運行管理應用體系
城市道路交通運行管理應用體系主要是利用道路交通運行評價體系的評價結果,進行道路交通運行調控優化、決策支持以及公眾出行信息服務等管理應用。
1.城市道路交通運行調控優化
道路交通運行調控優化主要是對城市道路交通運行過程中的狀態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控優化,例如占道施工管理優化、停車場管理優化、中小型客車總量調控優化等。
2.城市交通規劃管理決策支持
城市交通規劃管理決策支持主要是對采集的交通大數據進行綜合、宏觀的分析評價后,為城市交通的需求管理、交通治理措施制定、交通管理控制等宏觀層面提供支持;為公交地鐵線網規劃、交通樞紐規劃、道路網絡規劃、交通影響評估提供支持;為錯峰出行、擁堵收費、限外等政策制定、優化提供數據支持。
3.城市道路交通綜合信息服務
物聯網時代感知體系采集了更加全面的數據,利用大數據處理技術對交通數據進行更加深入的挖掘處理,可以使交通信息服務的內容更加全面。同時,無線通信技術使交通信息的服務手段更加豐富多樣,服務質量更高,以多樣的渠道、豐富的服務內容、全方位的公眾信息互動為代表的新型交通綜合信息服務將逐漸成為現實。
(四)基于閉環理念的流程化管理
以物聯網為代表的城市道路交通泛在感知和以大數據為代表的智能數據處理在技術層面上有效解決了智能交通的底層瓶頸。盡管如此,在管理應用層面還必須建立起配套機制,以滿足智能交通發展的需求?;陂]環理念的流程化管理,在數據采集與狀態感知-分析評價-管理應用等環節加強管理,并通過外部反饋機制(交通調控措施的反饋、交通信息服務質量的反饋),進一步優化交通運行狀態感知內容和手段,優化分析評價方式,最終全面提升管理應用水平。
1.應用實踐
城市道路交通運行管理應用體系評價與管理應用體系已在廣州市智能交通運行管理上成功得到應用,信息化已滲入到了交通行業的各個層面,覆蓋了公共交通、客貨運輸、道路及公路養護、交通執法、交通治理等領域,成為交通行業管理、企業生產經營、市民出行服務的重要支撐。
2.城市道路交通運行狀態感知手段豐富
在數據采集方面已實現海量的綜合交通數據采集,每年采集的總數據量超過4000 TB,平均每天的數據量超過10TB,平均每天采集的數據條目數超過6億條。在數據共享方面建成了交通信息資源整合系統,實現了交管、鐵路、航空、電信、移動、聯通、各高快速路運營單位等多個相關部門交通信息數據資源的有效整合。
3.以大數據處理技術為支撐,城市道路交通運行數據分析技術領先
在大數據處理技術的支撐下,深入開展多元異構的海量數據分析處理工作,每天利用大約4500萬條浮動車數據,進行道路交通運行狀態實時分析、趨勢分析,為交通行業日常管理提供決策支持。此外,基于公交客流分析系統數據每天處理2200萬條數據,分析公交客流規律、客流與運能匹配情況等,為公交企業及交通主管部門提供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和輔助決策支持。
4.以地方標準規范為依據,城市道路交通運行評價規范準確
在海量數據的采集、分析和預測的基礎上,廣州市交通部門制定了統一、科學的《城市道路交通運行評價體系》地方標準。廣州市交通部門還將起草停車場系統接入、客運站場聯網售票系統等地方標準,加強智能交通系統相關技術規范的建設工作。
5.以交通管理和信息服務為導向,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應用成效凸顯
在交通決策支持方面,廣州市交通部門建立了交通仿真系統,通過利用微觀仿真模型,對交通組織方案、緩解交通擁堵措施等進行仿真評估,為交通治理提供輔助決策依據;建成廣州市公交線網基礎數據管理信息系統,為公交線路設置和調整提供直觀的圖形和數據支持,為公交線網的規劃提供決策依據。在交通運行調控方面,建成廣州市停車場行業管理系統及停車差異化監管系統,完成全市10萬多個停車位數據接入,可實時掌控全市停車場分布及運營狀況。在交通信息服務方面,構建了以多樣的方式選擇、豐富的服務內容、拓寬的信息渠道、全方位的公眾信息互動為代表的新型交通綜合信息服務體系。
四、研究結論
本文基于城市交通運行管理的實際需求,提出了城市道路交通運行感知評價和管理應用的體系框架,并成功地應用于廣州市智能交通管理。實踐表明,該評價與管理應用體系可以有效提高城市智能交通管理應用和服務水平,在城市交通運行管理中發揮高效、有序、安全的重要作用,具有良好的推廣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 孫曉亮.城市道路交通狀態評價和預測方法及應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3.
[2] 史巖. 面向城市交通管理的道路交通狀態評估與信息[D]. 北京交通大學, 2015.
[3] 于春全, 郭敏, 梁玉慶. 關于建立城市道路交通運行狀況宏觀評價系統的研究[J]. 道路交通與安全,
[4] 范文強,黃承鋒. 城市軌道交通服務能力評價研究[J].交通科技與經濟,2015(3):28-31.2007(1):1-6.
[5]張孜,湯杰,黃智超,等. 廣州城市道路交通運行分析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 電子測試, 2014(24):56-58.
[6] 紀錚翔. 道路交通運行狀態評價關鍵指標研究[D]. 同濟大學, 2007.
[7]孫超.城市道路交通狀態評價分析研究[D]. 華南理工大學, 2010.
[8] 張建華, 鄒常豐.車聯網技術及其在交通管理中的應用[J]. 交通科技與經濟, 2014,16(6):91-94.
[9] 馬黎. 基于RFID的關鍵交通信息采集技術研究[D]. 廣東工業大學, 2011.
[10] 席申娥.基于物聯網需求的區域交通信息網絡布局與管理研究[D]. 武漢理工大學,2013.
[11] 謝輝,董德存, 歐冬秀.基于物聯網的新一代智能交通[J]. 交通科技與經濟,2011 13(1):33-36.
[12] 覃明貴. 城市道路交通數據挖掘研究與應用[D]. 復旦大學, 2010.
[13] 李儉, 郭川軍, 姜微. 計算密集型海量數據查詢處理關鍵技術分析[J]. 交通科技與經濟,2015,17(4):110-113.
近年來,隨著我縣經濟的快速發展,道路通行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和提升。但由于多種因素,全縣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還存在薄弱環節,道路交通安全隱患大量存在,道路基礎設施不夠完善,交通參與者的安全意識較為薄弱。各單位要全面貫徹落實《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見》(黔府發〔2009〕3號)文件精神,加強我縣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全力預防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各鄉(鎮)人民政府、各有關部門要從踐行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創建平安*”的高度,認識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性,積極研究解決全縣道路交通安全突出問題,推進全縣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社會化進程。針對我縣道路基礎薄弱、安全設施缺乏及農民出行難、出行貴、出行不安全的實際問題,要把全縣道路交通安全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領導、加大資金投入,不斷改善全縣道路交通安全狀況,徹底改變“交通安全管理是公安交警和交通運管部門的事與己無關”、“交通事故難以掌握”等模糊認識和消極態度,為促進全縣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和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創造安全、暢通、有序的交通環境。
二、認清形勢,加強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近年來,雖然我縣道路交通事故有所下降,但在全縣安全生產事故中所占比例仍然偏大。2008年,全縣共發生生產安全事故30起、死亡31人,其中,道路交通死亡事故26起(摩托車9起),死亡26人(含道外),直接經濟損失48.11萬元。究其原因:一是道路交通基礎設施仍舊薄弱,道路隱患突出。2008年末,全縣公路通車里程達2416.035公里,其中,縣鄉道路1947.035公里,占80.59%,三級以下道路2343.035公里,占96.98%;二是客運車輛少,不能滿足廣大群眾的安全出行需求;目前全縣營運車輛共有306輛,其中出租車124輛,不能滿足群眾出行需求;三是機動車輛明顯增加,特別是摩托車增加較快。全縣有近9萬輛機動車,其中農用車2千多輛、摩托車6萬輛;四是道路交通管理力量依然顯得薄弱,農村道路交通管理存在失控漏管現象。全縣現有交通民警25人,交通協管員29余人,但就2416.035公里且仍在增加的通車里程、基數近9萬輛機動車和5.8萬名機動車駕駛員而言,道路交通管理力量十分薄弱;五是駕乘人員交通安全意識淡薄,見人就拉,見車就坐已成陋習;六是大量農用車、摩托車無證駕駛和車輛安全性能沒保障。
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發生,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重大損失,給和諧*建設帶來許多社會問題。因此,各鄉(鎮)、各部門一定要認清形勢,強化措施,全面加強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有效遏制交通事故的發生。
三、創新機制,建立健全道路交通安全監管網絡體系
(一)縣政府成立全縣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全縣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領導、組織和協調工作。
(二)各鄉(鎮)人民政府建立以政府主要負責人為道路交通安全第一責任人、分管負責人為直接責任人的道路交通安全責任制。
(三)各鄉(鎮)人民政府在明確或聘請專職道路交通安全協管員的基礎上,將村支部書記或村主任明確為本村道路交通安全協管員,形成縣、鄉(鎮)、村三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組織網絡。
(四)層層落實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責任制。從縣到縣直部門、到鄉(鎮);縣直部門干部、鄉(鎮)干部、村級干部到駕駛人,層層簽訂安全管理、安全駕駛責任書,各級有關部門實行“一車一檔”、“一幫一”、“一盯一”等管理辦法。
(五)明確鄉(鎮)人民政府、派出所、交警大(中)隊、安監人員、村支部書記或村主任、道路交通安全協管員、農機安全管理人員的責任,形成既分工、又協作,橫到邊、縱到底的全縣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體系。
(六)將行政村交通協管員經費補助按《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見》(黔府發〔2009〕3號)文件精神納入縣財政預算。
四、明確職責,落實責任
(一)各鄉(鎮)人民政府對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任務進行細化分解,針對存在的問題,制定措施,堵塞漏洞。建立完善鄉(鎮)包村、村包組、鄉(鎮)干部包片、單位包職工的管理機制;建立農村“紅白喜事”、傳統節日、趕集(場)交通安全“打招呼”制度,安全管理人員跟集(場)等制度,及時消除農村群眾搭乘低速汽車、拖拉機、三輪汽車的嚴重違法行為,杜絕由此引發的道路交通事故。
(二)各鄉(鎮)人民政府、派出所、交警大(中)隊、農機安全管理站、行政村要建立健全農村客運機動車及駕駛人、低速汽車、拖拉機、三輪汽車、摩托車的臺賬,實行“一車一檔”“一人一檔”管理,并督促無牌無證車輛完善車輛相關手續,全面落實監管職責。
(三)縣公安局要按照公安部《關于農村公安派出所參與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通知》(公通字〔2007〕04號)和貴陽市公安局《關于農村公安派出所參與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通知》(筑公通字〔2007〕60號)文件精神,進一步發揮基層派出所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依法查處各類交通違法行為、交通安全宣傳、機動車入戶登記、建立轄區機動車和駕駛人管理臺帳、開展道路隱患黑點排查等作用,加大在縣、鄉、村道路的巡邏管控力度,特別是事故多發路段的監管力度。協助有關部門清除占道、黑點排查治理工作。協助駐村(片)民警、治安聯防隊員、村支兩委、村民組長加強源頭管理和交通安全宣傳以及交警對轄區內機動車車輛和駕駛人的管理。
(四)縣公安局交警大隊要全面履行道路交通安全監管的主體責任。一是建立健全道路交通事故分析和安全形勢研判制度;二是認真開展道路交通安全“五進”宣傳教育活動;三是充分發揮道路交通管理主力軍作用,嚴格執行國家法律法規,切實加強管理,努力形成嚴管長效機制;四是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強化路面管控,加大打擊違法行為力度;五是維護轄區內道路交通秩序,保障轄區內道路暢通有序,不斷組織開展專項行動,采取打突出、打重點的形式,達到帶動一片的效果;六是加強宣傳引導、深入源頭管理,抓好駕駛員的考試、考核工作和監督各類車輛的安全技術檢驗;七是重點整治客運車輛超員、超速,農用車、報廢車及二、三輪摩托車違法載人、未戴安全頭盔、無證駕駛、酒后駕駛,形成良好的交通安全氛圍并從縣城中心輻射到鄉鎮到村。
(五)縣農業局要加強對農用車駕駛培訓機構和駕駛員發證工作的全面檢查,嚴格查處違法發證行為;認真開展道路交通安全“五進”宣傳教育活動;并采取定期下鄉和預約上門等多種便民、利民措施,實現車輛管理業務向農村延伸,解決農民群眾辦牌辦證難等問題,提高農村地區機動車和駕駛人的辦牌辦證率、定期檢驗率。
(六)縣交通局要加大對全縣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力度,加大對“村村通”公路建設、管養的投入,完善鄉村道路安全設施和標識標牌,逐步改善鄉村道路通行條件。對存在嚴重交通隱患的重點路段和危險路段,明確責任,抓緊整治;制定和組織實施農村客運方案,構建覆蓋農村所有集鎮、重點區域、重要路段的四通八達客運網絡,逐步解決農民出行難、出行貴、出行不安全等問題。
(七)縣教育局加強對全縣中、小學校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定期開展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全縣中、小學校師生道路交通安全意識。
(八)縣直各部門、各單位及工作人員有責任和義務對發現的非法營運,非法載人的機動車和摩托車超員、未戴頭盔等行為進行制止和舉報;同時,加強內部車輛管理和駕駛人的安全教育培訓。
(九)縣安監局要加大對有關部門落實全縣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責任的督促檢查力度;并協助有關部門嚴格按照“四不放過”原則,嚴肅追究事故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的責任。
(十)公安、交通、農機、安監等部門要在縣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建立各部門間全縣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例會機制和工作協作機制,加強協作,密切配合,及時溝通,齊抓共管,形成全縣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治理的良好格局。
五、堅持疏堵結合,多渠道扶持和發展農村客運
各鄉(鎮)人民政府和相關部門要按照《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農村客運的意見》(黔府發〔2008〕3號)的精神,堅持疏堵結合、標本兼治和重在治本的原則,多渠道扶持和發展農村客運。一是制定與農村公路建設規劃有效結合的農村客運發展規劃,突出農村客運站點規劃、農村客運線路規劃和運力投放規劃等重點,加強和規范農村客運站點的建設;二是堅持新建農村道路與農村客運站點、農村道路交通安全設施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建設的方針,力爭農村公路發展建成一條,驗收合格一條,客車通達一條;三是在確保營運安全前提下,簡化農村客運班線審批手續,做到隨到隨辦;四是通過減免相關稅費等措施培育農村客運市場,調動社會各方力量參與農村客運,確保農村客運開得通、留得住;五是增加營運車輛(縣城增加出租車、鄉鎮根據實際確定);六是統一營運車輛顏色,區分營運和非營運車輛;七是組建趕集(場)車隊;八是統一核定農村營運票價,切實解決農民出行難、出行貴、出行不安全等問題。
六、加大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力度,提高駕駛人和人民群眾的交通安全意識
各鄉(鎮)人民政府和縣相關部門要切實履行《道路交通安全法》賦予的職責,結合我縣道路交通安全的特點。一是采取把道路交通安全相關規定列入村規民約,加強人民群眾的日常教育和行為約束;二是采取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增強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三是在街道、主要路口和客運站點等人員密集場所設立交通安全宣傳欄、宣傳墻、警示墻,宣傳交通法規和交通安全常識,宣傳黨和政府解決人民群眾安全出行的政策措施,宣傳低速載貨汽車、三輪汽車和拖拉機違法載人以及摩托車超員、超速的嚴重危害性;四是利用身邊案例教育群眾,發揮交通安全宣傳的引導和警示功能,努力提高人民群眾安全出行觀念,增強遵紀守法和交通參與的自覺性;五是大力開展“交通安全文明村”、“交通安全文明學?!眲摻ɑ顒樱l揮交通安全文明單位的輻射和示范功能,達到宣傳一個帶動一片的效果。
七、深入開展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工作
(一)各鄉(鎮)人民政府要針對轄區道路上低速載貨汽車、三輪汽車和拖拉機違法載人、無證駕駛、無牌機動車上路行駛、摩托車超員及駕乘摩托車不戴頭盔等嚴重交通違法行為的特點、規律,定期與不定期組織鄉村干部、交通安全協管員、交警大(中)隊、派出所民警、安監人員、農機安全管理人員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和查處轄區道路上的各類交通違法行為。
(二)加大道路安全隱患的排查治理力度。針對全縣道路的實際情況,一是組織交通、安監、公安、農機等部門加大對全縣公路安全隱患排查和危險路段排查;二是統籌安排、有效整合各項交通治理專項資金,加大對道路建設的投入,逐步改善轄區內道路通行條件,提升道路等級,改善道路狀況;三是逐年加大對公路建設、管養的投入,逐步治理通行公路的交通安全隱患;四是交通部門加大對通鄉、通村公路危險路段和事故多發路段的治理力度,并增設必要的交通標志;五是縣政府繼續將道路隱患治理納入為民辦實事之一,每年安排專項資金對特別危險的道路增設1000米防護設施和20塊永久通安全警示標志牌。
(三)公安、交通、安監、農機等部門要根據各自職責,針對道路上各類交通違法行為,經常組織開展各種專項整治活動,開展多角度、全方位的管理,嚴防漏管失查,形成嚴管重懲的高壓態勢,從根本上解決道路交通安全失控漏管問題。
八、加強督查,確保全縣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措施的落實
(一)縣人民政府將全縣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納入政府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考核。加大對相關部門和單位履行道路交通安全職責的監督檢查,對不認真履行職責、行政不作為和亂作為的有關部門和單位,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實行行政問責制度。
關鍵詞:交通管理;信息化;意義;問題;戰略
中圖分類號:F512;F4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8772(2012)17-0158-02
道路交通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內容之一,承擔著綜合運輸的重要工作,關系到國家各行各業的發展和經濟水平的提高。近年來,我國機動車使用量極度膨脹,道路交通系統建設的速度也不斷加快,但仍不能滿通運輸需求的增長,交通擁堵、事故頻發以及環境惡化等問題嚴重影響著社會的穩定發展。這就要求必須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水平,推進交通管理系統建設,以保證道路交通系統功能實現的最大化。對此,本文主要針對道路交通管理的信息化建設進行了研究,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了深入探討。
一、推進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的意義
道路交通是影響城市及區域經濟發展的基礎保障性因素之一,對于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水平有著重要的意義。近年來,隨著國家經濟的飛速發展和人口數量的持續增加,我國城市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快,使得道路交通量急劇增長,造成了全國范圍內嚴重交通擁堵問題頻繁出現,給人們的正常生活以及運輸行業工作的順利開展帶來了巨大的阻礙。日益增長的交通運輸需求與我國之后的道路交通生產力之間的矛盾是我國交通發展研究中的重大課題之一,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實現有效道路資源的高效利用。實時準確的交通統計信息是實現交通行業管理、宏觀調控和科學決策的依據,也是社會公眾了解出行信息和加強交通領域交流的基礎。因此,公路交通“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目標的實現,需要加強交通統計工作,不斷提高信息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這都是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實現交通現代化的前提和重要支撐。
在信息網絡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已成為公路交通管理發展的必然趨勢。與傳統管理策略中加強道路建設的方法相比,運用現代化的管理技術、管理手段充分發揮道路網絡的潛在功能,全面提高運輸效率,緩解道路交通緊張局面,投入少、見效快,更具有現實意義。在交通信息化管理的過程中,充分利用先進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建設公路主樞紐信息系統,為交通主管部門的交通運輸規劃建設與管理決策提供了可靠依據,對于促進交通企、事業單位的經營管理科學化、現代化有著重要意義。面向社會提供及時、準確、動態的交通信息服務,有利于滿足人們對交通的需求,為道路交通管理思維智能化發展創造條件。與此同時,建設功能完善的公路交通樞紐信息系統,對于加強交通管理,進一步促進交通事業的發展也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我國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工作中的問題
道路交通運輸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建設的重要內容,交通管理建設的一直我國社會建設發展的關鍵。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國高度重視信息技術對交通事業發展的影響,大力推廣現代信息處理技術在交通運輸行業的應用,加強道路交通管理的信息化建設,開展各項交通信息化管理工作,并取得了顯著成果,極大地提高了交通管理的效率和服務水平。但就我國目前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工作的現狀而言,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設尚不完善,具體實施中仍存在著諸多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設的認識缺乏系統性
目前,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設認識的系統性嚴重缺失,直接導致了信息系統建設水平的落后,其自身功能得不到發揮。忽視管理思想與理念的轉變,過分依賴信息技術,認為高科技無所不能,計算機系統可以輕而易舉解決各種業務問題等錯誤認識的存在使得難以在交通管理中進行先進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
(二)交通統計數據信息受人為影響嚴重
受人為因素的影響,交通統計的指標和數據不能滿足多主體、多樣化的需要。同時,信息化系統缺乏整體的規劃和設計,不能實現信息共享,造成信息資源的綜合利用率低。
(三)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設缺乏資金保障
目前,我國道路交通管理信息技術研究投入的資金嚴重不足,使得交通管理信息技術自主開發能力處于較低水平,信息化建設項目往往受經費來源不穩定的影響而被迫終止。此外,由于地區并未進行道路交通管理規劃,造成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設資金來源不穩定,交通管理信息化發展甚至處于空白狀態。
(四)交通管理信息化技術水平低、設備落后
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的內容較少、內容更新不及時、信息化管理的設施設備陳舊、落后等因素造成的交通流參數不準確、信號控制機故障頻率過高等現象是我國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重大問題。
三、完善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戰略分析
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設是解決現代道路交通問題的重要手段,也是道路交通管理發展的必然趨勢。面對我國目前交通管理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道路交通管理以及社會經濟建設的發展要求,必須完善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設,充分發揮交通管理的功能,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針對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設完善,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戰略分析。
(一)對交通信息化管理進行科學規劃
科學合理的規劃是保證交通管理信息化高質量建設實施的基礎,決定著交通信息化管理的質量水平。因此,完善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設要求必須做好統籌規劃,在體現權威性、綜合性和計劃性的基礎上明確交通信息化建設的方向、目標、基本原則和建設重點,實施統一的建設標準與規范。同時,必須明確各階段的建設目標,從而保證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設有序、持續的發展。
(二)構建健全的信息應用系統
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完善需要構建健全的信息應用系統,并實行統一的規范標準。這就要求軟硬件建設的推行必須將運管業務的規范作為基礎,在機構調整的基礎上整合業務需求,優化業務設置,以保證各項工作流程能夠適應計算機處理的要求。要進一步規范數據采集、存儲、傳輸等業務操作,加快軟硬件更新升級,滿足運管行業的發展需要。此外,要統一數據采集的口徑,規范業務流程,實現數據一致、信息共享、綜合利用,提高數據信息共享度和有效使用率,實現數據及軟件平臺的標準化,從而提高整個系統的標準化建設水平。
(三)確保交通管理信息、數據的安全
信息網絡系統的建設過程中,要同步建立安全保密體系,堅持內網外網分離,通過實時檢測與監控、數據備份與恢復、訪問控制、身份認證、病毒防護等手段的實施來保證信息網絡的安全。同時,必須進行定期培訓和教育,強化工作人員的安全保密和防護意識,避免安全隱患,確保交通信息及網絡運行的安全。
(四)及時更新交通信息化管理的設備、設施
基層交通管理機關要充分利用交通管理信息資源,加強信息系統硬件設施建設,對交通信息化管理的設備、設施進行及時更新,改變其陳舊、技術水平低的現狀,保證信息系統的有效性與準確性。
(五)提高人才隊伍素質水平
人才素質水平的高低是影響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設的關鍵因素,因此,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完善要重視行業信息化人員隊伍的素質建設。要求提高人才隊伍素質水平,加強對信息化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完善人才的使用、交流和激勵等機制,建立一支交通業務熟悉、信息技術水平較高、能夠適應交通信息化發展的復合型人才隊伍。
四、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信息技術的進步,道路交通管理的信息化建設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交通運輸業管理發展趨勢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國對于道路交通管理的信息化建設給予了高度重視,但尚存的諸多問題使得道路交通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并不完善,迫切需要采取合理措施,有效彌補交通信息化管理工作中的不足,推進交通信息化發展,為社會提供良好的服務。
參考文獻:
[1] 歐居尚.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2006,25(2):96-99.
[2] 石力.公路交通主樞紐信息系統設計[J].公路交通科技,2006,(2):141-143.
[3] 張士林,宋榮兵.談談如何加快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設[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9,(14):22.
[4] 林達銘.信息化是實現交通新的跨越式發展的必由之路[J].交通世界,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