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2 09:50:1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保護環境的計劃書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春天里的節日;教學實踐
在教學中,尤其是在文科類的教學中,常常會碰到平凡和偉大的意義分析。也就是說,怎樣突出偉大出于平凡,平凡之中顯出偉大的思想意義,讓學生懂得平凡之不凡的道理。這時候,可能常常會使我們纏腦繞口,思維不清,很難把這些道理明白地告訴給學生。因為,平凡與偉大,從詞義上看,它們是矛盾對立的,反映到人們的頭腦中,似乎也是擾亂思維,難以統一的一對義項。鑒于此,筆者在教學《春天里的節日》(《道德與法治》小學一年級下冊第六課第26頁河北人民出版社)一課時,有如下幾點感悟。
一、高唱偉大
這一課的教學重點是教育學生熱愛自己的媽媽,在“三八”節的節日里給媽媽送禮物。課文首先介紹了“三八”節的來歷及意義。為了突出其意義,教材向學生介紹了幾位中外的偉大女性人物,如居里夫人,冰心,鄧穎超,劉胡蘭等等。其目的,是讓學生認識他們的偉大不平凡,知道他們為人類社會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春天的節日“三八”節里,應該紀念她們,懷念她們,為后邊的送禮物做好鋪墊。在給學生講述她們的優秀事跡時,就應該利用教材給出的材料,適當加上自己的補充,充分展示她們的偉大思想精神,突出她的不平凡,把她們推重到崇高的地位,讓學生產生景仰之情,為后邊的平凡人物媽媽們的出場作好映襯的準備。比如,講居里夫人,就要突出她為了人類的科學事業怎樣不惜犧牲個人利益奮斗終生的偉大事跡與精神,講鄧穎超一定要強調她與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和建設事業無私奉獻的偉大思想品質,講冰心必須突出她是世界級的文學家,寫了許多詩歌和小說,為文學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講劉胡蘭特別要強調她的年齡,小小的十五歲,為了保護群眾和黨的利益,犧牲在敵人的屠刀下。如此一來,在學生的眼里心中,她們的形象和精神,就會偉大得頂天立地,不平凡的意義就凸顯了出來,崇敬之情,也就油然而生了。
二、歌頌平凡
婦女中的優秀人物如此偉大,她們與媽媽們有什么關系呢?這必須得先讓學生明白媽媽們的“平凡”。教師可引導學生從他們自己的來歷生長,家里屋外的灶前房后,洗衣漿衫,飲食起居,贍老攜幼,種地澆園,養禽喂畜,以及做工掙錢等等大小雜事說說媽媽在這些平凡的工作中的作用,讓他們認識到這些看似瑣屑可又不可或缺的人類生存之必需的平凡“小事”,是媽媽們肩上手中的長年累月,反復循環終日的勞動,這些勞動是維系著我們的生活能以繼續,人類得以生息的根本所在,從而懂得平凡中的不平凡,平凡而又偉大的道理。關乎著我們的生存與否,決定著人類的繼續有無,還不偉大么?有什么比這還偉大的?“偉大”的婦女們因事業而偉大,媽媽們雖平凡之軀,但所從事的工作也是世界所需,人類之必有,同樣偉大崇高。至此,平凡之中顯出偉大,偉大寓于平凡之中的道理,學生就會明白了。
三、偉大與平凡
突出了偉大,歌頌了平凡,兩者之間的距離就比較近了。這時,把它們放在一起比較,矛盾對立的詞義就能統一協調了,兩類人物的形象與精神,也能在同一線條上相提并論了。因為,偉大的女性們,思想性格超群拔萃,所做的事業益于人類集體生存發展,固然偉大無疑,令人敬仰熱愛;媽媽們看似平凡卑微,但手中瑣事同樣是人類生存之不可或缺,當然也應該稱得上偉大不平凡,自然值得尊重與愛戴。她們和她們,都是“三八”節的驕子,都是春天里的美麗風景,都是人們熱愛的對象。所以,敬仰偉大的女性,熱愛敬愛的媽媽,歌頌婦女,在春天的節日里,給媽媽送一份厚重的禮物,就是天經地義,義不容辭的行動了。至此,偉大與平凡,就統一和諧,也不矛盾了,學生理解起來,就比較容易了。所以,當在教學中碰到這兩個詞時,先不要著急去口干舌燥地左分析右評論,把自己的思維攪得一團亂麻。首先應該突出偉大之偉大,把它推到一個至高境界,然后欲揚先抑,把平凡說得細小卑微,一般得不可再一般,讓人覺得它們是生活中的最小生存單位,可這最小生存單位竟是人們生活,人類生存之必需!這樣一來,平凡之偉大就不言自明了。在此基礎上把兩者聯系起來,學生理解起來就容易得多。因此,當遇到偉大與平凡難于講解時,不妨試試突出偉大,然后細說平凡,最后把兩者聯系在一起看看。
四、教學設計
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對節日的理解僅僅停留在知道有這樣一個節日上。其實,節日是一種社會現象,它涉及自然界的發展變更、民族風俗、歷史文化等內容。這次的活動借助于學生對節日的向往和對過節的興趣,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和分析,初步培養學生探索社會文化現象及其根源的能力和善于質疑的能力。同時,也繼續鞏固學生對資料的收集能力、動手能力和小組合作的能力。
教學目標:1.通過活動讓學生知道春天里有哪些節日,能初步了解這些節日并分類。2.選擇自己喜歡的節日,初步學會制定研究的計劃書。3.培養學生對生活中的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愿望。4.鍛煉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書籍、報刊、網絡、他人經驗等)獲取信息的能力。5.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分工合作,積極參與、樂于表現的意識和樂于與他人分享的態度。
營銷人的2007年,期待,腰包再鼓一點,責任重一點,為企業創造更多的財富。
新的挑戰:行業間的競爭似乎總是找不藍點,美其名曰殺掉所有的對手,這個市場就是我的藍點。
新的競爭:金融巨頭通過注資進入每個行業來進行競爭。渠道整合后的復合渠道出現在行業間,戰場不在是單一的渠道。競爭把我們拖向陸海空。
新的需求:顧客不在向往搭贈的促銷品,不在等待節假日的打折與讓利,顧客對待消費的需求不在是滿足,而是要超越心理期望。超出各行業現有的服務,形成新的消費需求。
營銷人的2007更應關注社會民生,個人認為2007應關注的幾件身邊事:
民生: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步伐在加快,合諧社區初步形成,全民共創合諧社會的呼聲越來越高,這些都體現出人民物質生活的改善與提高,他與營銷人所從事的職業是息息相關的。關注民生就是關注市場的構成即人口、消費需求、購買力。
政策:WTO要求與國際市場接軌。國家將要實行或出臺規范市場各種行為的政策。不正當競爭,打法律之擦邊球,市場區域保護環境都將得到一定的改善。
行業:關注行業發展的勢頭。所從事的是朝陽行業與夕陽產品,還是夕陽行業中的朝陽產品,是決定營銷人成功與否最重要一步判斷。
市場:精細化的網絡,精準促銷,精確制導,買斷終端陳列,買斷導購,專賣,專營,行來間精細化的分工,造成人才專一化,如KA渠道主管,醫務主管,終端主管等等新的職業稱謂都將在新的一年中越來越普及。
企業:有行無市的企業還是有很多的,判斷企業是上坡還是下坡,不管企業是帶領市場,還是順應市場發展的潮流在前進,可能都在上坡路上。如果出現踏步或退步可能就是下坡的外在表向,那么選擇迎風而上,還是順坡而下,是奔向未來的重要一步,關注企業的走向,就是關注自己的明天。
職業:職業評估是能否跟隊和掉隊的基本方法,豎向評估:看自己與上級的工作能力差距是否在縮小,看自己的下級是否在提高。橫向評估:看自己與同事間的工作能力與學習能力的差別,是好還是壞。看同事是在你前方還是在你的后方,以便在07年的春天,做好調整。
我國幅員遼闊,海洋領域石油燃氣資源豐富,但是在開發和生產的過程中,受技術問題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向海洋排放過多的污染物,而且管道和運輸中出現的泄漏問題也很嚴重,對海洋造成嚴重的污染,不僅影響海洋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也不利于油氣生產的長遠發展。本文將從海洋油氣生產對海洋的不良影響出發,分析油氣生產中容易發生的海洋環境問題,并對防控對策進行合理思考,從而為我國油氣生產日后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油氣生產;海洋環境污染風險;防控對策
0引言
改革開放后我國大力發展海洋石油燃氣開發工程,經過近四十年的發展,我國油氣開發技術不斷提高,但是我國整體的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在發展之初忽視保護環境,對海洋環境造成不良影響,國家和相關部門應該重點研究,提高技術水平和環保意識,保證自然環境可以為人類提供不竭的資源。
1發展海上油氣生產對海洋的不良影響
海洋油氣開發與生產需要建設相關的設施,這必定會對海洋產生一些不良影響,再加上不合理開采、管道泄漏等問題的共同作用,對海洋生態有嚴重的不良影響,主要包括:第一,建設的時候直接破壞開采區域海底自然環境,影響相應海洋生物的生存,打破了食物鏈的循環,然后在開采的過程中噪音大,鉆井的時候會帶出很多雜質,這些雜質包含石油和燃氣的元素,影響海水的質量,那么就會惡性循環;第二,在生產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有一些泄漏,根據泄漏程度的不同也會影響海洋的環境,如果大面積泄漏,那么石油燃氣附著在海水表面,陽光不能照射到海洋中,海水的溫度變低不利于部分生物生存;第三,設計人員只考慮開采的經濟利益和便捷程度,生產平臺過低,接近海水表面,設備保養除銹的時候,雜質沒有經過處理直接排放到海水中,造成污染[1]。
2海洋油氣生產中容易發生的海洋環境污染風險
根據海洋油氣生產對海洋產生的不良影響我們可以發現,除了海上狂風和海嘯等造成的設備損害導致的泄漏問題外,其他的問題都是由人的因素造成的,這就包括技術方面和操作方面,具體包括以下幾點內容:
2.1海洋油氣工程設計缺乏科學性
海上作業的難度很大,而且海上的自然環境和海底的情況很難把握,在開展油氣工程之前必須要合理研究,但是我國開發海上資源的時候,經濟水平不高,技術水平也不高,所以原有的油氣工程都有很大的缺失,總體上缺乏科學性,尤其是輸送管道安排的不合理,直線長度太長,不利于管理。
2.2相關的設備落后,缺少風險意識
我國整體的技術水平不高,所以油氣生產的設備必然落后。一方面,運營時間長的油氣工程,設備的老化現象嚴重,如果全部更換,不僅費用大,而且已經鉆井開采的地方不容易把握,尤其是泄漏的問題,對環境有不利影響,也會造成資源浪費,并且缺少對平臺的維修保養工作,一旦出現危險的天氣,工人的安全會受到威脅;另一方面,近些年建造的油氣工程,總體數量比較少,借鑒了原有工程的經驗,那么技術方面必定有落后,部分設備先進,但是缺少風險意識,尤其是新型輸送管道的管理工作,導致他們變形,長此積累則失去地域自然災害的能力,一旦出現海嘯、風浪等會出現漏電或泄漏[2]。
2.3工作人員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不高
上面兩點主要是工程存在的問題,而人的因素也占很大的比例。一方面,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健全,在管理的時候也無據可循;另一方面,沒有做好員工培訓工作,對于近些年新出現的問題,員工不能及時把握,尤其是在保護資源、先進設備使用方面,員工的專業能力不過關,再加上缺少管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會減少,職責感也會減少。
2.4實戰演練不到位
實戰演練對于海上作業的行業來說,有重要的意義,尤其是針對危險問題,包括自然災害和工程災害的問題,通過定期演練可以提高員工逃生的能力,對于可解決的問題也可以及時維修,但是現階段海上油氣生產中,實戰演練不到位,過分強調逃生這一方面,保證了人員安全,但是卻沒有注意搶修這一方面,尤其是出現污染情況的時候如何降低對環境的傷害。
3關于防控海洋油氣生產環境污染風險對策的幾點思考
3.1國家完善相關內容的法律法規,嚴格監管
國家根據現階段環境污染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完善相關內容的法律法規,尤其是對操作方面的問題,我國現階段的政策過于正統,例如“出現污染要嚴格治理”等語句,但是具體什么污染、怎樣處理,都沒有嚴格規定,所以國家相關部門要將原有的法律法規細化,而且把生態補償的問題加入其中,對于已經造成的污染要提出解決辦法,然后加強實施的監管,發現不符合規定的行為嚴格處理。
3.2科學設計海洋油氣生產工程
一方面,借鑒國內外先進的經驗和理論,科學設計海洋油氣生產工程,將環境保護問題考慮其中,而且要重點考慮長遠的利益;另一方面,要求海洋油氣生產工程上交環境保護計劃書,嚴格分析現有技術是否能保證不污染環境、是否能將環境污染降到最低、是否能解決出現的環境問題,而且設施對海洋生物的影響大小等內容都要體現在計劃書中,相關部門嚴格監管,并且施工結束后認真審查,發現與計劃書不符合的地方責令改進,并且處罰[3]。
3.3注意日常管理工作,促進各個設備創新
一方面,提高管理人員的環保意識和管理學知識,科學地進行管理工作,尤其是對于環境污染治理問題,要嚴格監督治理的各環節,保證治理的時候不再造成新的污染,如回收廢物設備、使用生物治理的方法等,而且對于員工設備使用和著裝方面,一定要嚴格監管,保證所有員工都正確佩戴設備,而且每一個工作環節都注意環境問題;另一方面,與其他工作部門相配合,保證在生產的過程中,根據現有的技術加以創新,從而使設備創新,尤其是延長設備受腐蝕的時間,提高信息化水平,實現設備自動操作,尤其是設備除銹工作,平臺欄桿等位置離海面的距離近,操作起來有很大的危險,而且浪費人力和物力,需要安全威亞才能完成,可以設計人工智能機器人進行操作,這樣既能提高效率和效果,也能減少人力投入,管理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人文關懷[4]。
3.4提高油氣生產的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
一方面,定期組織培訓,提高油氣生產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這里包括操作設備的熟練度和維修設備的能力,讓員工規范操作設備,而且維修到位,尤其是設備除銹工作,這里需要強調一點,鉆井桿重量大,需要人推動,所以在這個環節要注意安全問題;另一方面,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這里包括是職業責任感和心理素質,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雖然工作環境惡劣,但是可以通過其他的方式來解決,如休息時候組織活動等,對于表現優異的員工予以獎勵,尤其是提出保護海洋環境措施的人員,通過表彰樹立榜樣,讓其他員工都積極思考,注意環保問題的同時創新思維,然后要定期進行心理輔導,因為工作的強度大,而且要長時間停留在海面上,不能與親人團聚,定期組織他們與家人視頻通話,注意提高員工的抗壓能力,因為一些問題出現的時間比較突然,而且危險指數高,員工沒有好的心理素質則會不能良好解決,可以通過心理疏導的方式解決[5]。此外,還要注意實戰演練問題,提高員工搶修和逃生的能力和風險意識。
4結論
總之,油氣生產對國家和人們有重要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最大化降低環境污染問題有利于長遠發展,國家和相關部門要重點研究。除了文中提到的內容外,還要注意與其他國家的交流,促進技術的流通,為我國技術創新提供新思路。
作者:李艷麗 單位:交通運輸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所
參考文獻
[1]嚴陸光,盧強,宋振騏,戴金星,劉光鼎,侯保榮,孫振純,姜標,黃常綱,沈沉,譚宗穎,胡國藝,姜偉,劉峰松,謝光鋒,馮霞,王友華,王靜,何玉發,劉欣.大力加強我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安全與陸上油氣儲運安全工作的建議[J].電工電能新技術,2012,02:1-10.
[2]蔡兵,張海梅,江依妮.建設海洋經濟強?。簭V東的機遇與挑戰———廣東海洋經濟發展研究初探[J].嶺南學刊,2012,04:102-107.
[3]方堃,萬美.海洋污染事件中肇事企業的信息公開義務與責任——對蓬萊19-3油田漏油案的法規范分析[J].法學評論,2012,05:87-95.
【關鍵詞】戶外運動;高校體育;課程標準
1國內戶外運動研究現狀
戶外運動被納入高校體育課程進行研究最初源于中國登山協會戶外運動管理中心辦公室主任張志堅和中國地質大學的董范教授。早在1989年,時任中國地質大學地質教師的張志堅和董范就提倡在地質專業學生中間開展野外生存、攀巖、登山等戶外體驗課程,以提高地質學生野外作業時的生存能力從而滿足地質專業學生進行自然科學考察的需要。
2002年8月,國家教育部以教體藝[2002]13號文下發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其中第二十條明確寫道:“因時因地制宜苑⒑屠用各種課程資源是課程建設的重要途徑?!比绺咝鶕髯缘乩韰^域特征,充分利用森林、田野、山地、沙漠、江、河等條件,苑⒒外運動類體育課程。戶外運動就是強調利用森林、山地、湖泊、水庫、海灘等自然資源開展體育活動。
2002年以來“野外生存生活訓練”課程走進高校得到學生的高度認可。此類課程的開設和實驗為其他體育課程內容資源的開發提供了實踐依據和指導。
2005年國家體育總局對我國高校學生參加的戶外運動項目做了歸納,具體分為五大類,包括:山地項目、海島項目、荒漠項目、高原項目和人工建筑項目。
2005年12月,張志堅博士在湖南教育學院的戶外報告上從宏觀上對國內外的戶外運動概況和中國高校戶外運動現狀和發展趨勢做了精辟的論述。
操學誠在《戶外運動與青少年的全面發展》一文中對中外的青少年戶外教育進行了比較研究,深入的探討了戶外運動和青少年綜合素質教存的關系。
黃永良在在《在舟山群島建立大學生野外生存訓練基地的可行性研究》中從舟山群島的地理位置、自然資源、地形、地貌等方面論述了在舟山群島建立野外生存生活訓練基地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楊漢在《高校隕杌外運動課程意義的研究》一文中認為:在普通高校開設戶外運動課程有極為重大的意義,它是對傳統體育課堂的一種挑戰和突破,擺脫了純競技體育教學思想,更能夠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陳炳陽在《發展福建高校登山運動的策略》中認為:把登山運動作為高校的體育教學內容有重大意義:登山是一項需要全身體肌肉參與工作的全方位運動,有極強的健身價值;同時登山是一項集體活動,它需要彼此間的相互配合、關心、理解、協作,是增進個體或群體的社會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在有適宜地理環境的高校哉溝巧皆碩不僅是可行的而且也是必要的。
張慶主在《高校隕枧恃銥緯痰目尚行匝芯俊芬晃鬧刑岢觶號恃以碩是一種追求挑戰,它能充分體現青少年勇于挑戰、勇于創新的精神特質,將攀巖運動列入高校體育課程對豐富高校體育教學內容,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具有重要意義。
2國外戶外運動研究現狀
國外對于戶外運動的研究開始于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fletche早在1970年就對戶外運動對青少年學生的教育影響進行了問卷調查研究。
在美國,戶外運動是開展環境教育的重要手段,美國于1977年頒布了《環境教育法》,并在中小學試行《環境經驗學習計劃》。戶外運動也是青少年必修的教育課程,戶外運動有獨立的活動設施和專業的指導人員。青少年戶外教育內容設計方面通常包括:自然與人的環境教育計劃旨在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美化環境的意識,認識個人和同伴之間的協力、協調型計劃旨在培養學生人際交往和互相溝通協作協調能力,提高個人膽識的冒險教育計劃旨在培養學生創造能力。
德國體育與健康課程規定:戶外教育是中小學學生體育教育的重要內容。其戶外教育通常和環保及自然科學緊密相連。暑期學生們至少完成一次類似洞穴探險、野外探險之類的活動,在探險過程中要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動植物考察和撰寫環保計劃書,并做成報告作為暑期作業,在暑期結束之后上交學校并存檔備案作為評定學生實踐實習成績的依據。大部分地區政府規定青少年必須在家長的陪同下參加為期三個星期的野營、露營生活,在野營、露營生活中讓學生有機會和家長及同伴之間進行情感的交流,有機會體驗集體生活和享受自然美景,并學習相關的知識和常識。
在法國,教育學者和學生家長十分重視青少年生活學習的松他緊張關系,戶外露營活動則是休假中的主要活動內容。
日本的青少年戶外運動的發展也十分蓬勃。1951年日本就把戶外運動的有關項目列入體育課程計劃,如:登山、野營、遠足等。在高等體育院校還開設了 “野外教育”教育專業,為戶外教育和戶外行業培養專門人才。俄羅斯的部分學校嘗試將體育課安排在校外的森林、丘陵和湖泊進行。其內容主要以登山、溯溪、方向識別、宿營、野炊和自救互救等的野外生存與生活的知識和技能為主。經過實驗證明其能順利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而且教學效果十分突出。
在英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家廣泛哉掛幌鉅14至25歲的青少年為工作對象的非競爭性青少年素質教育項目――國際青年計劃。該計劃主要鼓勵他們哉拱括探險旅行等五個類別的活動。其中的探險旅行主要培養青少年的探索精神、發現能力、環保意識和團隊合作意識,取徒步、騎單車、劃船、騎馬等多種方式,而配合探險旅行開展的野外生存和拓展訓練也可以讓青少年受益匪淺。
綜上所訴,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戶外運動在國內外迅猛發展,引起了政府部門及有關學者的重視,關于戶外運動的研究成果將不斷增加,研究內容不斷展,研究水平不斷提高。戶外運動研究在我國起步較晚,相對而言是比較新的領域,研究成果大多停留在開展某項戶外運動的意義、價值和可行性層面,實證性研究和應用性研究比較少見,缺乏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來支撐,各個國家戶外運動的哉梗非常有效的提升了學生的戶外生存能力、團隊合作意識、積極探索精神和環保意識等各個方面的綜合素質,同時也對我國高校戶外運動的開展提供了很多可以借鑒的經驗。
參考文獻:
[1]黃永良等.在舟山群島建立大學生“野外生存訓練”實驗基地的可行性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3):427-429.
[2]高興貴.影響普通高校戶外運動發展的因素與對策研究[J].陜西教育學院學報,2008,24(2): 118-120.
[3]馬廣衛.戶外運動訓練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實施探討[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 (5): 130-131.
關鍵詞:文化建設 聾啞孩子
今天,一所學校的發展,不僅僅體現在高質量的教育教學上,更體現在富有特色和個性的校園文化建設上。校園文化是師生精神風貌、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和行為規范的綜合體現,是在教育教學和管理實踐中逐漸創造生成的,不僅彰顯著一所學校發展的理念,更彰顯著一所學校的發展方向,可以說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發展的內涵式品牌。所以,把握校園文化特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踐行科學發展觀的需要,也是構建和諧校園的需要,更是提升教育內涵、促進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學校的校容校貌,表現出一個學校整體精神的價值取向,是具有強大引導功能的教育資源。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環境教育力量,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巨大的影響。校園文化建設的終極目標就在于創建一種氛圍,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構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因此,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發揮學校師生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構筑全員共建的校園文化體系,要樹立校園文化全員共建意識,上至學校領導、下至每個師生員工都要重視、參與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文化在高校實現培養目標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決定著它不是單靠學校內部某一部門努力就能收到應有的效果,它與學校各方面的工作都有關系。
校園文化建設包括學校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和制度文化建設,這三個方面的建設全面、協調的發展,將為學校樹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綜合實力的反映,校園文化的核心競爭力主要表現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創造力,優秀的校園文化能賦予師生獨立的人格、獨立的精神,激勵師生不斷反思、不斷超越。
一、讓校園每一處都說話
讓每一堵墻都會說話,讓每一塊綠地都會抒情,讓每一個角落都有美的閃現,這是小學校園文化的追求。
我們學校正門掛著“為了您和孩子的健康,請勿吸煙”、“讓孩子安全回家”的溫馨提示牌,綜合樓上張貼著“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校訓,旗幟鮮明地表明了學校一切以學生為中心,服務于學生;走進校門,左側的墻上貼著“祖國在我心中”、“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五愛、五心、五自、教育三個面向等瓷磚畫,這些畫掩映在綠樹叢中,為校園文化增添了濃烈的人文氣息;學校每一處都是宣傳的陣地,從校園的櫥窗、廣播站、提示牌,到走廊的名人畫像,到班級的黑板報、國旗、班訓、《八榮八恥》、《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到圖書閱覽室的書刊、報紙,無處不體現著校園文化的宣傳教育??梢哉f,文化教育的圖、文、聲、像已形成了強大的輿論氛圍,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不斷提高師生的文化素養。
二、給孩子一片天地,讓孩子自由飛翔
教室是學生在校園里感情最深、影響最大、最主要的學習、生活場所。為了給學生提供一個對他們潛移默化最直接、最有效、最重要的育人環境,也為了給每一位學生提供展示才華、挖掘潛能、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的舞臺,學校要創造性地讓全校學生共同參與班級文化建設。可在老師的指導下,讓學生自主設計室內的環境,如名言格言、學生書畫、學習園地、學習評比臺等。通過廣泛開展各種文化創建活動,進一步凈化了校園文化,引導著校園文化向健康高雅的方向發展,推動了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提高了德育的實效性。
雖說我們不完整,可是我們的心靈是完整的;雖說我們不健全,可是我們的夢想是健全的。聾啞孩子殘缺的翅膀,更需要老師、學校有力的托舉!
三、讓使命充滿校園,提高校園文化底蘊
教師專業成長是每個學校都要面臨的首要問題,校園文化建設首先要注重教師的專業成長,諸如采取制定教師個人發展計劃書、開展校本課題研究、堅持撰寫教學反思和進行集體備課等各種措施,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同時發掘骨干教師的潛力,注重優秀教師的成果展示,形成富有特色的教師專業發展文化。這既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以人為本,又彰顯了校園文化的實踐性。
在高職高專教育中,經濟學基礎是對大學西方經濟學內容的分析取舍、優化整合的一門經濟管理類的專業基礎課程,經管類專業普遍在低年級開設這門課程。學習經濟學基礎,一是幫助學生了解所生活的世界為什么有些商品能夠降價促銷,有些商品越貴買的人越多;為什么社會有貧富之別,如何衡量社會貧富差距,等等,這些正是經濟學所要研究的內容;二是能使學生更加精明地參與社會經濟,懂得如何分配收入中消費和儲蓄的比例,如何衡量決策的機會成本,選擇什么行業創業;三是幫助學生形成基本的經濟素養,用經濟眼光看待問題,如為什么政府要對某些商品的價格進行干預,為什么要保護環境,保護環境的最有效辦法是什么,銀行降息為什么能刺激經濟發展,等等??梢?經濟學原理的運用貫穿于學生的終身發展,學習經濟學,就象為學生打開了觀察經濟社會的窗口,讓他們在走上社會后更深刻地感悟經濟和社會現象,提高分析和解決工作、生活中各種問題的能力,無論學生將來做什么,他都將從這門學科中受益。
二、經濟學基礎教學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分析
雖然學習經濟學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但從目前的情況看,學生在經濟學基礎的學習過程中普遍存在一定的障礙,感覺晦澀難懂、實際應用價值不大;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誤區。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經濟學基礎課程本身的原因
經濟學基礎是從高等教育中西方經濟學衍生而來的一門課程,理論性強,較為抽象、深奧、繁雜。此課程主要從概念、特征、作用、性質等方面闡釋問題,它的每一個理論都是在一定假設前提下形成的,造成初學者消化困難。此課程的微觀經濟學部分內在邏輯性強,環環相扣、內容抽象,對于數學基礎有一定要求;宏觀經濟學的理論模型前提假設非常多,對同一個經濟問題,不同學派因為假設不同而觀點、結論不同,甚至相反。這些都是造成學生學習困難、信心不足的重要原因。盡管很多人也認識到這門課程具有很高的學習價值,但是課程本身的特點決定了初學者在學習時難以深入進去,從而容易喪失興趣。
(二)教師教學上的不足
首先體現在對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把握不足。許多老師直接按照大學本科教育中西方經濟學的內容來開展教學,理論講得太多太深,脫離了職業教育的實際。其次體現在教學方法和手段上。由于課程本身的理論性強,目前大多采用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課堂上缺少溝通和互動,對學生掌握的情況難以把握,也調動不起課堂氣氛。
(三)高職學生自身的原因
高職學生與普通本科學生相比,存在著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是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動力不足。高職學生文化基礎知識較差,而且學習遷移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也較為欠缺,容易喪失信心,失去學習動力。二是急功近利思想較重。受實用主義思想的影響,大部分高職生認為高職畢業只要會動手、會操作就行了,沒有必要掌握理論知識。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學生一開始對經濟學基礎這種理論課的學習便缺乏主動性。
(四)教材、教學計劃安排的限制
經濟學基礎在國內還屬于年輕學科,國內成熟的與高職教育吻合的經濟學教材尚在開發當中,來源于生活實踐特別是我國經濟社會活動中的案例素材在教材中很少見,客觀上給課程教學造成了很大困難。同時受高職學生在校時間短的限制,教學課時數較少,教學質量難以保證,也不利于學生理解消化。而且經濟學基礎課程通常安排在入校后第一學年,學生剛剛經過中學埋頭苦讀階段,對現實經濟活動缺乏感性認識,對國家經濟改革和經濟政策缺乏了解,從而導致對許多內容難以理解。
三、經濟學基礎課程目標定位
課程目標是人才培養目標的具體化。高職高專經濟管理類專業培養的是滿足工商企業生產經營一線需要的應用型人才,以前我們對經濟學基礎教學目標的定位是專業基礎課,即為以后學習各專業課打基礎,這一定位固然沒錯,但還是遠遠沒有揭示學習經濟學基礎課的重要意義,經濟學基礎課程目標應該定位于“職業素質培養”這一層面上。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又可以將課程目標細分為三個層次:
1.知識目標:掌握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經濟學內容龐雜、繁復,初學者首先應該掌握最基本的概念和基本原理,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分析經濟現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才能培養自己的經濟思維。
2.能力目標:運用經濟學基本原理分析社會經濟現象,解決現實經濟問題。學以致用是高職高專課程教學的主要目標和衡量標準,經濟學也不例外。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社會,分析各種經濟現象,解決實際問題,符合就業為導向的職業化教學定位。
3.拓展目標:幫助學生形成基本的經濟素養。所有經濟學教育的目的都可以總結為提高人的經濟素養。當今社會是一個經濟主導型社會,所有的學生畢業以后都將卷入市場經濟的大潮,提高學生的經濟意識和經濟素養是我們經濟學教育的終極目標。
四、經濟學基礎課程改革措施
課程目標的定位,還必須通過課程內容、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課程評價等具體措施來實現。
(一)課程內容改革
教學內容是否科學合理,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的好壞。高職高專的經濟學課程內容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選擇最基本和最必需的內容。作為經濟學的入門課程,經濟學基礎不要求學生掌握很深奧的理論推導,因此教學內容應該盡量簡單明了,結合實際應用。筆者認為,應當對傳統的經濟學教學內容分析取舍,適度調整,具體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注重基礎。具體做法是,制定授課計劃前將各章基本內容篩選一遍,根據課程目標定位、學生未來工作需要以及他們的接受能力,重點闡述現象原理、原理運用和實際意義分析,刪減過于深奧、復雜的理論推導。
2.把握兩條主線,對課程內容分模塊組合。經濟學基礎分為微觀和宏觀兩大部分,微觀部分可以分為供求均衡理論、消費者行為分析、生產者行為分析、市場分析和微觀經濟政策等小模塊,而所有這些模塊可以用一條主線把它串聯起來———如何使資源的配置最有效率。宏觀經濟學可以分為國民收入的決定、失業、通貨膨脹、經濟周期、經濟增長和宏觀經濟政策等模塊,國家為什么干預經濟、如何干預經濟則是貫穿這些知識結構的主線。
3.緊密聯系實際,積累國內的案例素材。經濟學的實用性是無庸置疑的,但是學生卻普遍認為經濟學基礎這門課程理論空洞、晦澀難懂,學習這門課沒什么用。究其原因,是我們的經濟學教學沒有與我國經濟社會實際聯系所致。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緊密聯系實際,大量地使用現實經濟生活案例,有助于學生克服消極心理。如用太湖藍藻污染來解釋市場失靈,借助現實中各種打折促銷幫助學生理解消費者剩余的應用,通過胡潤大陸富豪榜和中國貧困人口的對比來說明洛倫茨曲線和基尼系數。最終學生會發現,經濟學的學習過程,就是枯燥的經濟學理論與現實生活中的經濟現象不斷“對接”的過程,經濟學為他們打開了觀察經濟社會的窗口,經濟學是非常實用的,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
1.綜合運用案例式、啟發式、討論式等多種教學方法。經濟學基礎的教學需要積累貼近生活且具代表性的案例,提出一些啟發性、引導性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和課后訓練,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效果。例如以房價為線索,分析國內房地產市場的需求和供給;價格彈性的內容非常抽象,可以結合當前農民增收困難、國家實行農產品保護價這一案例來理解缺乏彈性的商品;通過分析討論徐工并購案、娃哈哈與達能之爭、匯源收購案等幾個外資并購案,幫助學生理解市場結構理論;通過太湖藍藻的案例討論分析市場失靈;結合我國當前的醫療、教育、社會保障的改革分析公共物品的供給;結合金融危機沖擊下的農民工和大學生就業問題來分析失業和通貨膨脹理論。這些案例貼近生活實際,學生既能理解,又能分析,提高了對于經濟社會的認識。
2.實驗教學內容展開到課外進行,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課程目標設計項目,通過各種能力訓練提高學生基本經濟素養。要求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社會觀察、調查、分析,并且用所學知識分析討論調查結果,例如對校園小超市的需求和供給調查、成本調查,面臨的競爭環境分析,消費者行為分析。最后形成書面報告或者小組討論稿作為作業上交,定期拿出課堂時間組織一至二個小組進行展示,而且將這些平時作業和發言重點納入到最后的課程考核中。這樣既能改變一成不變的課堂形式,調動學習氣氛,又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3.傳統教學手段和現代教學手段相結合?,F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在各類教學中應用越來越廣泛,但筆者認為,經濟學教學在注重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同時,傳統的粉筆加黑板教學不能丟。經濟學涉及的公式推導、圖形分析較多,在課堂上采用多媒體課件教學,無疑可以節省板書時間、提高圖形的準確度,提高課堂效率,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但同時經濟學基礎這門課程更加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傳統的黑板加粉筆教學更加有助于師生之間的交流,有助于開展啟發式而不是注入式教育,有助于教師掌握學生的理解程度。所以,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通過傳統和現代教學手段的優勢互補來提高經濟學基礎的教學效果。課堂以外,也可以嘗試充分利用網絡化的普及來進一步推動經濟學教育,如老師可以把自己的課件等資源掛到校園網上,推薦一些好的經濟學網站和書籍給學生,延伸課堂的時間和空間范圍。
(三)課程評價體系改革
考試是教育教學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也被認為是教學的“指揮棒”。在整個經濟學基礎的課程改革中,課程評價體系的改革居于特殊地位,它是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的保障和動力。學生普遍存在“平時松、考前緊、考后忘”的現象,對于經濟學基礎這樣的理論性課程而言,由終結性考核向過程性考核轉變顯得尤其重要。課程的考核側重測試學生運用經濟理論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具體內容包括兩大部分:
1.課堂成績,由出勤情況、課堂紀律、課堂討論發言情況組成,每一次的案例分析和討論應該占有一定的比重,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積極發言。
因此,在人們日益重視環境問題的今天,可持續發展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然而可持續發展關注的熱點主要集中于土地、自然資源等不可再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上,集中于經濟發展的可持續研究上,忽視了對人們行為的主要對象?
項目進行可持續性研究,造成了許多項目僅僅是某些領導政績的標志,由此造成了資源的巨大浪費和環境的嚴重破壞。如何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推廣和發展項目管理的組織方法和實施方法,是當今項目管理領域的一個很有意義的話題。
1、可持續發展的工程項目管理的特點及含義
⑴管理對象的泛化傳統意義中的工程項目管理的管理對象是工程項目本身,是通過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計劃書、設計圖紙、設計規范、實物模型等定義和說明的。而可持續發展的項目管理的對象不但包括項目本身,還包括項目所處的微觀環境和中觀環境,就是說作為可持續發展的管理者在進行管理的時候,要將與工程項目所有的外部關聯元素全部納入考慮和管理范圍。
⑵管理目標的泛化作為一般意義上的項目管理目標,是要實現項目的質量目標、經濟目標、進度目標??沙掷m發展的項目管理的目標則遠遠超出了這三個目標,它還要實現整個微觀區域和中觀區域的環境質量目標、經濟效益的長期最大化,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統一。
⑶管理組織的泛化可持續發展的項目管理需要參與方的全體緊密合作,任意一個環節的失誤都會造成整個管理的失敗。
⑷管理方法的多樣性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以及Internet的使用,現代的管理更加傾向于開放性、及時性、準確性,可持續發展的項目管理作為一種工程管理方式同樣如此,尤其是ERP、CRM等系統的應用。因此,可持續發展的項目管理實際上是將工程項目放在一個微觀或中觀的區域內,應用現代的生產技術,實現項目的成本、質量、進度和社會、經濟的系統目標,從而解決項目的環境與發展問題,實現項目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影響可持續發展的項目管理的因素
項目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猶如串聯起來的一組電路,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就會破壞項目管理的可持續發展。
影響可持續發展項目管理的關鍵因素有許多,涉及項目的各個方面。對項目可持續性的影響因素包括:項目的經濟效益、項目的資源利用情況、項目的可改造性、項目的環境狀況、項目的科技進步情況、項目的可維護性等幾方面。當然,項目的可持續性發展還要受到管理、組織的影響,另外項目所在國的政策、政治狀況等都會對項目的可持續性產生影響,其影響不僅涉及項目的可持續性甚至關系到項目的生死存亡。
3、可持續發展的工程項目管理中各方面的責任和義務
在任何一個項目中,項目的參加者包括:政府部門、業主、勘察與設計單位、監理單位、承包商、材料供應商、用戶等。因此每一個參與者的行為都將對整個項目的可持續發展有著極大的影響。
⑴政府部門作為項目的審批者和監督者,社會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如果政府部門在項目的立項審批、規劃審批、設計審批等方面提高對項目的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同時積極開展“社會評價”,使得項目的發展有利于自然資源合理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有利于我國的經濟建設,合理利用有限的自然資源,節約有限資源,保護自然與生態環境,造福人類,實現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同時,政府可以對采用了可持續發展的項目管理的業主給予稅收或融資方面的優惠措施,鼓勵業主采用可持續發展的項目管理方式。2004年4 月中央查處了“江蘇鐵本鋼鐵公司違規建設鋼鐵項目”事件。雖然有部分人認為“鐵本項目”的下馬給國家帶來了很大的經濟損失,但是如果把這個事件放在我們整個國家的大的經濟環境下考慮,我們可以清楚的發現,“鐵本項目”的死亡正是政府在考慮了整個社會成本的前提下采取的最優的管理方式,可以說更大程度上是為了保證可持續發展。
同年4 月29日江蘇省委書記李源潮、省長梁保華在向全省領導干部通報查處鐵本項目違規建設情況時指出,鐵本集團違規建設一案性質嚴重,教訓深刻。江蘇省委、省政府從鐵本事件中總結的三條經驗教訓的第一條就是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
⑵業主業主是項目的投資人,一般情況下在保證質量和功能的前提下,自然會考慮項目的經濟可行性,但是如果采用可持續發展的項目管理方式,則意味著業主要將該項目放置在一個更高的層次,即社會和自然的角度來進行項目的可行性研究、項目的設計、篩選項目的承包商、采用新的環保材料、建造技術和環保技術,因此也需要業主預支費用,加大了成本,但是由于采用可持續發展的項目管理方式使得整個社會的收益提高,因此,業主完全有可能從政府獲得相關的優惠政策,從而補償自己的損失。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的場館建設中,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組織委員會在項目的招標書中明確規定了投標者的環境保護責任。
在項目的標書中,把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防治污染的工程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建成投入使用的制度,和投標者應承擔的經濟責任寫入了標書,要求投標人認真貫徹執行。同時制定了《奧運工程綠色施工指南》,對工程施工提出了環境要求。要求在施工過程中,嚴格執行環境管理措施,防止揚塵、廢水、施工垃圾、施工噪聲對周圍環境造成的污染。
⑶勘察與設計單位勘察與設計單位雖然在作為業主的被委托方,必須考慮委托方的經濟利益,但是在某種程度上勘察與設計單位可以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向委托方提供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的項目管理方式的設計方案、新的環保材料、建造技術和環保技術。
⑷監理單位監理單位的主要作用在于協調業主和各個項目參與者的關系,保證項目的質量、進度等公共利益。監理的成功與否,對項目的成功與否有很大的影響。監理單位在保證業主利益的同時,如果站在可持續發展的高度開展工作,實際是在行使其社會職責,因此政府應該從開發企業上繳的稅收中,拿出一部分用于對監理單位的報酬。
⑸施工單位施工單位是完成項目的核心,項目在施工的過程中要使用的機械設備,會產生大量的廢氣、粉塵、振動、噪音,對環境產生極大的破壞,影響項目的可持續發展。如果項目中標的施工單位在業主、監理單位和政府法規的約束下,采用可持續發展的項目管理方式,采用綠色環保施工建造技術,將進一步完善現有的施工方法,提高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北京城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個以建筑為主、多元化經營的綜合性上市公司,具有工程總承包的一級資質,是全球最大的國際承包商之一。該公司之所以能夠在如林的強手中中得奧運會的主場館項目,應該說同該公司在施工中堅持采用綠色環保施工建造技術有極大關系。
⑹材料供應方工程項目的施工建造需要大量的材料,而這些材料的使用者由于缺乏相應的專業知識和不對稱的信息,難以對材料做出非常準確的評價,而材料的供應方卻相反,他們擁有專業的技術設備、強大的信息庫,可以為業主、設計方、施工方提供綠色環保、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的新型材料。作為整個可持續發展項目管理鏈上的一個組成,材料供應方應該從法律上保證所提供材料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政府需在稅收上給予優惠。
⑺項目的使用者工程項目建成以后,作為項目的使用者則更大程度體現了項目的可持續發展性。因為項目使用者在使用的過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資源(水、光等),同時會產生一系列的廢棄物。因此如何在使用的過程中,少消耗資源,少產生廢棄物或廢棄物再次利用程度,則是該項目可持續發展能力的一個很重要的指標。
4、可持續發展的工程項目的實施管理
⑴資源管理項目資源管理主要指項目運營所需原材料和項目廢棄物的處理和再利用的管理,以及項目報廢后資源的再利用情況。原材料的可再生性和對環境的影響直接關系到項目的可持續性。
由于項目的廢棄物處理和利用關系到項目對環境的影響,關系到項目的存在與可持續發展能力,所以項目的可持續必須考慮項目的廢棄物利用和處理狀況,并對其作出評價,通過它進一步評價項目是否具有持續發展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全面保證項目的可持續發展。
⑵環境管理對環境的管理包括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生態環境等幾方面管理。
對自然環境的管理對自然環境管理是指可持續發展的項目管理要能夠防止或減少項目造成的環境污染,如光污染、噪聲污染、廢氣、污水污染等,達到項目與周圍自然環境具有相容性、協調性。管理的措施包括:在項目的可行性研究階段就要確定可持續發展的主題;在項目的設計、施工階段,要采用綠色環保的施工技術和材料;在項目的使用階段,要對產生的廢棄物采用分類、無害處理。只有當項目達到污染治理的標準,并且與周圍自然環境相協調,項目才具有持續發展的可能。
對社會環境影響的管理對社會環境的影響管理包括對周圍居民生活的影響管理、對社會文化的影響管理、對社會經濟環境的影響管理等。管理的措施包括:保證項目與社會文化相容;與人們的生活習慣相協調;與經濟發展相吻合,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一個項目只有符合社會文化要求,不影響居民生活,與經濟發展協調,才有存在的可能和繼續發展的必要。以舉世聞名的三峽工程為例。
有材料表明,該工程建成后,將保護長江中下游廣大平原湖區,使國土開發長治久安;能夠充分利用原有農業基礎設施,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大大提高長江流域糧棉生產水平,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可利用水庫1084km2 水域面積和上百條大小支流庫汊,發展漁業、養殖業、林業及畜牧業等,為食品加工和輕工業提供原料基地;萬噸級船隊可大半年直通重慶,宜昌以上航道將大大改善,促進長江流域和西南地區的開發和對外交流,使長江成為名符其實的“黃金水道”。
對生態環境影響的管理項目處在一定的環境中,都或多或少地對生態環境產生影響,對生態環境影響的管理需要各個參與方的共同努力,尤其是政府部門應該通過相應的法律、法規明確規定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同時對破壞者給予嚴厲的處罰,對于主動進行保護的給予獎勵。同時要培養全社會的環保意識,使環保的觀念深入人心,形成全社會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風氣。
⑶技術管理技術管理主要考慮兩個方面:項目設計的先進性和技術本身的先進性。項目的設計要具有科學性、超前性,并有發展余地。設計時除了要考慮人們現在生活需要,還要考慮未來需要,使項目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與以后的經濟、技術、文化發展相銜接。設計的先進性還表現在盡可能利用已有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并具有一定的超前性,為以后發展留出接口。技術本身的先進性主要指項目實施技術和運營技術的先進性。項目的技術先進性表現在已09資源環境與工程有先進技術成果的應用上,表現在為以后技術發展留出的接口上,項目的技術先進性使項目能經得起時間考驗,同時具有可持續發展前景。
⑷項目參與人員的管理作為整個項目建設的核心主體,項目參與人員在實施建設過程中的每一個動作都會對項目本身產生直接的作用,直接對項目的可持續發展產生影響。項目可持續發展的資源管理、環境管理和技術管理都直接依賴于項目參與人員的實施。因此,行業主管部門很有必要在項目參與人員上崗之前對其進行相關的政策法規培訓,對其進行技術指導,提高素質,并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不定期的進行檢查,使可持續發展觀深深植根于項目參與人員的頭腦中。
5、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