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2 09:50:0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農民技術培訓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現代農藝;培訓;策略
我國經濟若想得到較好的發展,農業生產水平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由于市場經濟的不斷進步,讓更多的人才更傾向于有關工業方面的生產工作,從而讓農業生產人才逐漸成為了稀缺資源。面對這樣的局面,相關工作者必須要加大對現代農藝的培訓力度,以此改變目前的這種局面。
一、現狀
現代農業技術能否得到提升和有效的推廣,農藝培訓水平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其中提升農民收入以及勞動素質,是加強農產經濟發展的重要環節。
1.農村勞動者的素質正在一步步的加強
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意味著農業生產需要在技能上進行不斷地更新,并加強相應的培訓工作,這樣才能夠讓我國的農業技術跟得上時展的腳步?,F在,農藝技術培訓工作已經得到了越來越多農民的認可,參與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這因此讓農業技術水平和生產質量逐漸的得到了提高,從而為我國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
2.農業生產以經驗種植為主
盡管目前很多農民都接受了農業培訓,不過他悶悶仍然在采用傳統的種植技術,原因則在于大多數的農民文化水平程度不高,很難掌握現代農業技術,所以只能繼續采用體力勞動的方式來進行農業生產。盡管一些農業試圖采用現代農業技術來進行生產,但苦于得不到系統的專業性指導和相應的配套設備,因此讓農藝技術的推廣工作始終達不到理想的效果。
二、相關策略
1.完善工作思路,把握基本原則
在培訓工作方面,應該利用好國家大力發展農藝技術培訓工作的有力時機,搞好對內加強培訓,對外提高輸轉的工作,這樣既能夠提升農民的素質,而且還能夠提高他們的經濟收入。目前,農民現代農藝技術培訓要遵循三個方面的原則:
(1)堅持市場導向。要通過對市場實際發展情況的了解,去合理的安排培訓內容,這樣就能夠確保培訓內容符合農民的實際生產需求。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最好能夠在學好專業技術的基礎上,讓農民去了解一些其他技術,這樣的話,就可以加強農民的綜合素質,從而對提高農業生產水平會帶來非常大的幫助。
(2)加持整體規劃的原則。在培訓的過程中,要通過對每個鄉鎮實際情況的了解,來進行合理的安排,這樣就會保證培訓方式能夠符合當地農民的需求,而且也可以防止出現重復同一種技術培訓的情況,從而有效地節約市場資源。
(3)堅持理論與實踐內容培訓相結合的原則。也就是說不但要加強農民的實踐能力,而且還要提高他們的理論水平,這樣就會進一步的加強農民對現代農業技術的認識,同時也會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從而讓培訓的效果邁向一個新的高度。
2.創建完善的工作運行機制
在農民現代農技藝術培訓工作中,創建一個具有廣泛覆蓋面的工作運行機制,以此保證各種培訓環節能夠按時進行,同時還要加強資源的整合力度,并創建農村工作部前頭的工作機制,這樣就能夠確保培訓工作的順利進行。尤其是要創建一套科學合理的培訓制度,以便可以對培訓期間所出現的問題進行研究和解決。
3.注重以現代化的方式來進行傳播
在培訓的過程中,要注重知識的時效性,采用比較便捷的形式將全新的現代農業技術傳授給接受培訓的農民,例如在培訓有關農業種植方面的內容的時候,最好不采用集中學習的形式,這么做不但會浪費大量的時間,而且還很難讓農民全面掌握培訓內容。隨著網絡技術的普及,相關培訓人員可以采用網絡手段以及創建農科知識傳播體系來對農民實行在線學習和指導工作,比如再講有關病蟲防害的時候,可以利用多媒體工具播放一段相關的教學視頻,這樣就會將抽象的內容變得更加生動具體,如此一來,不但讓農民能夠在第一時間掌握最新的農藝技術,而且還會通過這樣生動形象的教育方式,加深他們對所學知識的記憶。另外,培訓人員還能夠利用網絡對他們進行在線輔導,從而可以讓農民對知識掌握的更加透測。
4.創建長期農業服務體系
創建一套完善的農技藝術培訓考評體系,并建立嚴格的考評制度。同時,還要增強對所有地區培訓工作的監管力度,這樣就能夠保證現代農業技術培訓工作能夠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例如農民在進行農藝技術考核的時候,要將培訓工作是否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做為主要的參考指標,以此來全面的衡量培訓的實際效果。在培訓期間,真正的做到有監督、有考核、有效果,這樣才能夠全面的增強現代農藝技術以及農民的生產水平。
5.構建長期農業農藝服務體系
要創建一個完善的現代農藝技術培訓服務體系,保證培訓費用能夠更加的合理。同時,還要借助政府的協助來推動農藝技術的培訓工作,這樣就會更好的加強我國現代化農業技術的提升??傮w來說,就是要強化農藝技術的設施建設,推動農藝技術信息化培訓的水平,并創建一個農民創新運用指導中心,目的就是要把農民在生產期間所掌握的經驗運用到現代農藝技術的推廣工作中,從而讓農業的生產技術得到更好的發展。
三、Y語
通過以上內容我們能夠了解到,現代農業技術能否得到提升和有效的推廣,農藝培訓水平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想要做好這方面的工作,就一定要完善工作思路,把握基本原則、創建完善的工作運行機制、創建完善的工作運行機制以及完善的農業服務體系等相關工作。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相關工作者要積極努力,認真探索,爭取制定出更為完善的方案,從而讓現代農藝技術的培訓水平邁向一個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張三炳.淺談如何加強農民現代農藝培訓[J/OL].學周刊,2016(08):21-22.
[2]史方冉.淺談如何加強農民現代農藝培訓.[J].新農村:黑龍江,2014(14):286-286.
關鍵詞:農民培訓;實用技術;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50-0178-02
派遣高校相關專業學生深入農村鄉鎮、企業和農戶,把科技人員引入農村一線,加強人才培養;把科技知識引入農村一線,幫助農民解決新農村建設中的實際問題,向周邊輻射,帶動一方經濟的發展,真正實現農村大地上的“產學研”三結合。例如湖南農業大學實施的“雙百”科技富民工程,就是一種地方農業院校服務“三農”的經典模式[1]。研究生參與農民實用技術培訓相對于本科生、基層農業技術人員更具專業性,對所學專業的知識理解更深刻、意義認識更清晰,能夠有效地促進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的推廣普及,加快了高校農業規?;l展,為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做出了貢獻,但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一、存在問題
1.自覺服務“三農”的意識不強,研究生自身積極性不夠高。我國農業長期處于弱勢地位,致使立足于為“三農”服務的農業高校和農業科技工作者長期處于一個尷尬的境地,而這又導致了農業高校在服務“三農”的過程中,自覺意識不強[2]。研究生在科研項目選題方面,多重視農業科技高端的點和純理論方面研究,而對面向農業、農村、農民推廣的實用技術開發較為忽視,造成研究與實踐的嚴重脫節;同時在農業科技推廣方面缺乏實踐經驗,不能真正深刻理解農民的需求,也就無從談起因地制宜地進行針對性的技術培訓。
2.農業教育、科研、推廣脫節。一直以來,我國農業教育、科研以各農業院校、科研院所為主,有專門的推廣體系,相互之間合作不甚深入,而農林院校、科研院所畢業的大量畢業生又不直接從事農業方面的工作,導致了我國農業教育、科研、推廣的嚴重脫節;農業科研項目和人才培養目標不能滿足農業生產需求,先進的科研成果不能得到及時的轉化和推廣;農業生產發展的需求得不到滿足,不僅對我國農業生產的發展產生了嚴重的阻礙,同時也部分引發了農業科研人員和農民之間的相互不信任,使得農業推廣的難度大大增加。
3.農民積極性不高,難以取得農民的信任,培訓效果不甚理想。一方面,目前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員“老齡化、低文化、婦女化”的現象突出,接收新技術、新知識能力較弱,往往是被動接受培訓而不是主動參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培訓的組織難度[3];另一方面,國家對于農民素質的提高非常重視,各地方都組織了各種培訓,但從事農民培訓的機構有政府部門所屬技術單位、職業院校、民間培訓機構、企業(合作社)等,不僅實力相差懸殊,目的也不甚一致。致使農民在眼花繚亂的培訓后更加喪失興趣,對于培訓人員的信任程度也隨之降低。
研究生的知識主要是理論知識和實驗經驗,對于大田生產的經驗比較缺乏,所以準備的培訓內容更加偏向理論,而農民對于理論類的知識并不感興趣;且理論性的東西講起來較為乏味,更難以吸引農民的目光。同時有些研究生對于農民培訓困難程度認識不足,準備不夠充分,培訓內容不夠豐富,宣講不夠生動,對于農民具體的需求貼合不夠緊密,故而培訓效果不甚理想。
4.培訓時間過短,后續指導跟不上。不論是高校參與的農民培訓還是其他培訓機構組織的培訓,都存在連續性不強、缺乏后續指導的問題。而各培訓機構之間也沒有良好的溝通與協調,往往造成重復培訓、培訓空缺、資源浪費等,但有些生產技術的關鍵點卻存在培訓空白的現象,嚴重影響了農民培訓的質量,阻礙了農業生產技術的廣泛提高。
二、解決研究生參與農民實用技術培訓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1.端正研究生農民培訓的態度,建立激勵制度。服務社會是農業高校的三大職能之一,也是學校自身價值體現的有效途徑。農業高校采取有利措施,組織動員廣大科技工作者投入到農業生產第一線,為實施科技興農戰略發揮農業高校應有的作用[2]。高校應加強對研究生服務農業的思想教育,在校研究生應自覺端正對農民培訓的態度,對農民實用技術進行培訓不是導師下達的勉強完成的任務,而是研究生實踐自己的農業生產理念、實現教學相長的大好機會。
同時農業高校應建立相應的激勵制度,以提高研究生參與農民培訓的積極性,如參與農民培訓的過程可由導師打分算到研究生的課程學分里,也可以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使研究生能自覺體會農民的需求,提高培訓水平,確保培訓質量。
2.提高農民參與實用技術培訓的積極性。首先地方政府要制定出相關的激勵措施,對參加培訓的農民進行經濟上的補助,以吸引更多的農民加入到培訓學習的行列,造就更多的“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4]。其次培訓方式要貼近農民的需求,在時間、布局等方面要滿足農民的意愿,保證農民的需求,切實使各種資源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根據當前農民對科技知識和技能的需求,采用簡單易懂的語言,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突出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5],結合當地產業發展的特色,因地制宜地設計培訓內容,真正培訓到農民的心里去。
3.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主導功能。現在我國的農民培訓主要是政府主導模式,涉及農民培訓的部門就包括農業、教育、勞動、文化、共青團等,政府在農民培訓的組織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各部門實施合作管理,資源浪費現象會大為減少。各級政府應先對農民培訓進行整體規劃,制定符合當地生產特色的培訓章程,然后引領各高校、培訓機構、企業對具體農業生產進行全程指導,兼顧產前、產中、產后,覆蓋生產、養殖、銷售等各方面,消除培訓盲點,以保證各種教育資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農民的需求得到滿足。
“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農民問題的核心是農民素質問題。農民素質提高的進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發展的步伐[6]。對農民實用技術的培訓任重而道遠,政府各部門、各高校、研究生應明確自己的責任,協調合作,積極探索,促使農民培訓工作再上一個臺階。
參考文獻:
[1]白姣,陳晨.新型農民培訓工程之地方高校作用研究[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1,9(32):1459~1460.
[2]沈振鋒,胡紫玲,趙靜.發揮農業高校優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思考[J].安徽農業科學,2007,35(1):215-217.
[3]田玉斌,劉文明.江蘇省農民培訓的成效、問題及對策[J].中國鄉鎮企業,2011,(5):94-96.
[4]張芹.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內涵、標準與實施對策[J].繼續教育研究,2005,(1):86-89.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全會、中央、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切實加強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工作,進一步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和致富技能,普及推廣農業新技術新成果,強化農業科技和服務體系基本支撐,推動現代農業發展,推進“科普進農村”,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經市政府同意,2009年全市招收農函大學員3820人?,F就做好我市農函大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扎實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加強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推進“科普進農村”是當前和今后全面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加強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按照省科協科普工作會議和市科協六屆三次全委會議要求,切實加大對農函大工作的領導,積極構建覆蓋全市的農村科技培訓體系,構建良好的農業科技普及新格局,為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扎實有效地抓好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工作,全面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和致富技能,努力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要高度重視,認真籌劃,狠抓落實,積極開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推廣和普及,切實將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的任務和措施落到實處,為提高全民科學素養做好服務。
二、精心組織,措施到位,共同抓好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地和有關部門的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抓好農函大實用技術培訓工作。各地財政每年要安排專項資金,用于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各級農業部門、各有關單位要加大對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的投入,深入開展科學普及,統籌考慮經費的落實。各地科協、農函大分校要切實負起責任,精心組織,加強與組織、教育、農業、林業、畜牧水產、老區、庫區移民、殘聯、共青團、婦聯等部門通力合作,整合資源,集中人力物力,做好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工作。除學歷教育外,農函大在鄉(鎮)農民實用技術培訓不直接向農民收費,所需培訓經費由各地科協、農函大通過多元化渠道籌措解決。
三、結合實際,突出重點,扎實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各地各部門要繼續按照《科普惠農工程》的要求,加強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科技素質,推動農業科技進步,推進現代農業發展。要從有利于當地經濟發展和方便農民學習出發,以實施農業“五新”工程為載體,把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農函大工作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科技致富工程相結合,把提高廣大農民獲取科技知識和依靠科技脫貧致富、發展生產和改善生活質量的能力,作為農函大工作的重點,為發展我市特色農業、設施農業和高效農業,推動農業科技進步及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提升傳統農業,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競爭力服務。
[關鍵詞] 農機 新技術培訓 現狀 對策
農機新技術培訓是指隨著我國現代農業科技水平的提高,對于現代農業所需要而提供新的農機技術,包括使用新的農機具、現代農業設施以及采用新的農機經營、管理理念等,是農機部門進行服務農民的核心工作,對于提高我國農業水平和科學生產有著重要影響。在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進程中,不斷轉變觀念,采取科學合理措施進行農機新技術培訓是農機技術培訓部門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這就要求農機技術培訓部門拓寬工作思路,加強創新力度,增強培訓功能,提高農機技術培訓水平,為實現我國現代農業健康穩定發展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農機化新技術培訓工作現狀
目前,在我們農機技術培訓過程中,除了拖拉機、聯合收割機駕駛員規范培訓外,其它新技術、新機具大多采用圖片展覽、間或召開小規模現場演示會的方式進行農機技術培訓、推廣和宣傳,讓農民在參展或參會的過程中有限地了解到最新的農機技術,并形成對新農業的基本理念,從而依靠科學技術來實現農業的新發展。此外,在關于農機新技術培訓中,傳統的培訓模式存在缺陷,需要完善的內容如下:
1.培訓能力相對薄弱
當前,由于傳統培訓體制缺乏有效的管理模式,在培訓手段和設施都不能滿足現代農業技術的發展,缺乏良好的教師及相關的教學資源,相對規范和完善只有拖拉機駕駛業務培訓和初級農機修理工技能培訓;在培訓模式上,傳授的形式仍過于簡單,由于缺乏必要的教機教具,大多是教師照本宣科,農民被動接受,致使農民對新技術僅保持在了解層次;對于現代農業應用的先進新技術和新機具,缺乏及時的技術傳導和培訓,使農民不能及時掌握最新的應用技術,導致農民的生產技術落后,并在學習新技術的積極性上大打折扣。
2.培訓內容單一
我國農業相對前幾十年發生了巨大變化,農業生產不僅僅強調糧食生產,而是形成了以種植、養植、加工一體的農業產業化工程。然而,農機新技術推廣大多僅限于農作物的種植方面的指導,對于整個農業產業化的全過程很少涉及,使整個培訓內容單一,缺乏實際意義。
3.培訓經費短缺
《農業技術推廣法》雖然對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經費保障有明確的規定,而且隨著農機技術培訓納入陽光培訓工程,農機新技術培訓工作也得到了國家的支持和重視,但需要考慮的經費限制,政府仍不能給培訓更多的支持,完全由政府主導的培訓尚處于試點階段。地方政府不能給于足夠的重視,導致培訓展開困難。
4.農機技術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農機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作為農機技術人員必須堅持與時俱進,始終學習新的知識,保持所掌握技術的先進性。實際上,農機技術人員缺乏有效的學習技術,僅有的深造機會也只能學到最基礎的理論知識,廣大的在職農機技術缺少有效的培訓機會,導致農機技術人員素質偏低。
5.對外聯絡能力較差
農機培訓必須緊密結合外界的發展,做到培訓內容即為當今最為熱門技術內容,保證所推廣技術的實用性。但是,目前培訓內容多為內部推廣員進行單方面的教授,缺乏與外界聯系,很少部門能進行外聘專家進行最為先進技術的講解。為了使培訓機構能夠提供更好的服務,應積極堅持與外界溝通的政策,多聯絡有先進思想的專家進行指導。
二、加強農機化技術培訓工作的建議
1.爭取政策扶持,資金投入
認真宣傳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和《農業技術推廣法》,依次將培訓工作和經費切實納入地方縣級以上農機主管行政部門的年度預算中,杜絕克扣、截留、挪用培訓,為開展基層培訓工作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同時,要積極爭取資金投入:一是積極推進政府鼓勵、補貼政策,幫助農民獲得最為實際的利益;二是加大與當地政府的溝通,獲得更多的資源進行培訓。
2.強化硬件建設,創建培訓示范基地
積極推廣培訓基地和科技示范園區建設,為農民展示最為實際的例子。通過強化硬件設施,讓農民在學習新技術的過程中更為的堅信,并能夠感受到新技術帶來的利益。在創建的示范區內,要以最為貼合實際的方法,展示給當代農民最需要的技術,提高農民對新技術的渴望程度。培訓示范基地要堅持以農民為根本,為農業發展做貢獻的基本原則。
3.加強業務培訓,提高農機技術人員素質
在農機技術推廣、培訓過程中,首先要進行農機技術人員業務能力的提升,采取多渠道讓農機技術人員學習的最為實際的技術知識。對于農機技術人員也加強思想教育,明確其工作的重要性。同時,針對每一位農機技術人員要制定相應的培養體系,幫助其在工作中形成專有的工作特長。為了提高農機技術人員素質,必須結合實際情況多開展培訓課程,并幫助其在工作之余接觸更多的農業、農機知識。
4.更新培訓觀念
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法治經濟,既然有競爭,就存在優勝劣汰,這就需要我們培訓工作者一定要認清形勢,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與時俱進,探索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培訓新理念。以符合實際要求為指導,實現培訓觀念的轉變,進一步使新技術應用培訓趨于有效化和體制化。
5.加強合作辦學
在進行提升培訓能力的過程中,要完善與農機、農業各部門及相關企業的合作關系,使培訓工作社會化和多元化。主要內容如下:(1)通過精心實際調研,從企業和各相關部門尋找進行提高業務水平的新方法,并根據企業發展提供更多的實際案例,在培訓中采用更為具體的方法進行知識傳授,幫助農民獲取最符合農業發展的技術;(2)嚴格把握進行培訓內容,制定相應的培訓大綱。所展開的培訓要與外界積極溝通,并以合作辦學的方式來進行強調培訓內容。邀請相關專家給予培訓上的指導,不斷的規范培訓內容和形式。
6.建立農機化信息網絡,搞好信息化服務
一方面,加強各地區的信息化建設服務,形成平臺化的信息化服務教授模式。農機化信息網絡需要結合各種媒體進行相應的宣傳,構建出有特色的信息網絡,進而更好的進行信息化服務;另一方面,做好信息報道工作。要以傳媒為途徑,充分運用報刊、電視等媒體加強信息指導,定期制作節目,傳播各類農機新技術信息,為農民送上致富的“千里眼”和“順風耳”。
參考文獻
關鍵詞農戶異質性;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技術培訓;ZINB模型
中圖分類號F30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04(2014)03-0116-08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4.03.017
在理論界,Schultz[1]在回答如何改造傳統農業這一問題時,強調了對農民進行人力資本投資的重要性。在我國,對農民進行人力資本投資具有更強可操作性的措施可能是開展農業技術培訓。在政策界,自2004年以來,“三農”問題被提升到戰略性高度,農民培訓對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性便日益突出?;仡櫴陙淼闹醒?號文件,文件中多次對農民培訓問題提出了明確要求,對農民開展實用的技術培訓已成為政策界的共識。從國內實踐看,近年來,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快速涌現,日益成為推進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載體,但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和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建設改革卻有一定的滯后性。隨著政府對農民培訓投入力度的持續加大,農業技術培訓的供給將會迅速增加,與此同時,我國農村土地流轉愈加普遍,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仍在加速。那么租入土地和加入合作社,是否會作為異質性的重要來源,對農戶參加農業技術培訓產生重要影響呢?或者說,租入土地的農戶與自耕農這兩類農戶的農業技術培訓參與行為有沒有顯著差異?基于此,本文構建ZINB模型,考察農戶參與土地流轉、加入合作社與農戶參與技術培訓之間的關系,判斷當前的農業技術培訓是否偏離了政策設計的目標,從而給出土地流轉和合作社快速發展背景下農業技術培訓的政策重點,對制定相應的政策有重大現實意義。
1文獻回顧及簡評
很多經驗分析文獻討論了農戶參加培訓決策行為的影響因素,這些影響因素又可分為農戶的內在因素或稱為農民的稟賦[2]和外在因素。曹建民等[3]認為農戶參加技術培訓的行為決定于農戶掌握的信息、農戶的個人特征和家庭特征等,發現中年人、村干部、水稻種植比例較高的農戶和非農就業比例較高的農戶更愿意參加技術培訓。高升[4]則將農戶對培訓實用性的評價、農戶獲取培訓信息渠道數納入了Logit模型。但大部分文獻納入計量模型的影響因素有很強的趨同性,這些因素包括農戶戶主的個人特征、農戶家庭特征、農戶對培訓實用性的評價、對現代農業技術的認知度、所處的地理環境等[5-7]?,F有文獻用以識別顯著影響農戶農業技術培訓參與的因素的方法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文獻以農戶是否參加農業技術培訓為因變量,再以上述影響因素的全部或部分為解釋變量,構建Logit或Probit單方程模型,進行ML估計,如劉芳等[5]、高升[4]等人的研究。這類文獻的缺陷是只能識別出影響農戶是否參加培訓的因素,卻忽略了既影響農戶是否參加培訓又影響農戶參加培訓次數的因素所包含的重要信息。另一類文獻是以農戶參加培訓次數為因變量,應用Tobit模型進行估計,如于敏[6]的研究。這類文獻雖然考慮了影響因素對農戶培訓次數的影響,但Tobit模型本身有著無法克服的缺陷,該模型估計要求兩部分模型的解釋變量不完全相同,并且系統模型假設隨機變量服從聯合正態分布,違背這兩個假設的模型可能不可估計[8]。另外,Tobit模型盡管容許有大量的零,但仍將因變量y在正值上的分布看成連續分布,假定y=max(0,y*),其中y*呈正態分布與農戶參加培訓次數在y>0時的離散性完全不相稱。因此,要想無偏地識別出農戶參加農業技術培訓的影響因素,需要新的方法。
何安華等:農戶異質性對農業技術培訓參與的影響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年第3期2研究方法與模型選擇
模型2的缺陷是無法直接對比租入/不租入土地農戶的差異,也無法直接對比加入/不加入合作社農戶的差異。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本文以各組農戶數量占農戶總數的比重為權重,近似計算出各組間的差異,然后再分別與模型1中leasedumi和coopdumi的估計系數相比較,并由此判斷模型2的穩健性。
2.2計數數據中對零膨脹現象的處理
在實際問題中,計數數據普遍存在零膨脹特征,即獲得的數據很大一部分是零值。具有零膨脹特征的計數數據超出了一般泊松模型或負二項模型的預測能力。幸運的是,解決零膨脹現象的Hurdle模型于1986年被提出并應用于經濟學研究領域[9],繼而Lambert[10]于1992年提出零膨脹泊松模型(ZIP),Greene[11]在1994年又將ZIP模型擴展到零膨脹負二項模型(ZINB),使得對具有零膨脹特征的計數數據的估計變得更為有效和無偏。零膨脹模型假設數據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對應零事件的發生,個體取值只能為零,這一部分的零值解釋了數據中可能存在過多零的原因;第二部分個體符合泊松/負二項分布,取值可以為零或正整數。因此,零膨脹模型將數據中的零分成“過多的零”和“真實的零”,并從零分段,對零部分和非零部分分別建立二項選擇模型和一般計數模型,其中二項選擇模型主要回答變量影響事件是否發生的問題,一般計數模型主要回答變量影響事件發生次數的問題。
本文對農戶2008年參加技術培訓的次數進行考察,發現未參加技術培訓的比重較大,占到農戶總數的5558%。農戶參加技術培訓次數為零的情況可分為兩組,一組是2008年期間沒有技術培訓可獲性的農戶(組A1),另一組是有技術培訓可獲性但沒有參加培訓的農戶(組A2),這兩組農戶的技術培訓次數都為零,但造成零值的原因不同。當符合組A1的樣本較多或組A2樣本中零值過多時,計數出現零膨脹現象。因此,可將原始數據集看作一個全零數據集和一個服從泊松/負二項分布的數據集組成的混合數據集,再以一些特征變量采用二項選擇模型對農戶是否屬于組A1進行預測并排除掉屬于組A1的樣本,對余下的屬于組A2的樣本進行泊松/負二項模型估計。
2.3模型選擇:ZIP模型還是ZINB模型?
為了考察土地流轉和加入農民合作社對農戶參加技術培訓的影響,以農戶參加農業技術培訓次數作為被解釋變量,解釋變量包括農戶的戶主特征、家庭特征、村莊特征和省份虛擬變量。根據文獻回顧和經濟理論選取進入模型的解釋變量。
Hurdle模型、ZIP模型和ZINB模型是處理零膨脹計數數據的常用模型,但因Hurdle 模型在經濟學中有著特殊性和爭議性[12],本文將根據數據集的分布情況在ZIP模型和ZINB模型中選擇較為適宜的模型進行估計。借鑒王存同[13]選擇零膨脹模型的思路:第一,觀察數據是否存在零膨脹現象。參加技術培訓次數為零值的農戶占到農戶總數的55.58%,零值的比例很大,數據存在零膨脹現象。第二,判斷計數數據是否存在過度離散??梢酝ㄟ^考察計數變量的均值和方差是否相等,以及alpha檢驗是否顯著,來判斷是否存在過度離散。當均值和方差基本相等且alpha檢驗不顯著(P>005)時,數據服從泊松分布,應采用ZIP模型;當均值明顯小于方差且alpha檢驗顯著(P
3數據來源和描述性分析
3.1數據來源
本文的數據來源于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研究”的一手調查數據。課題組于2009年7月至9月,共組織40余名調研員分成三個調研組赴山東、山西、寧夏3省調查。原則上,每一省份選取4個縣,每個縣再選擇3個鄉鎮,每個鄉鎮選1至3個村莊不等,每個村莊再隨機抽取20個農戶。實際獲得山東、山西、寧夏3省11個縣、市、區(分別為:高平市、高唐縣、冠縣、賀蘭縣、利通區、寧津縣、平原縣、沁縣、武鄉縣、澤州縣、中寧縣)的1 039戶農戶數據。結合研究目標,在數據預處理時,先后剔除了不再從事農業、家庭主業為養殖業、純租出土地的農戶,形成目標樣本戶,接著剔除有缺失數據、異常值的樣本。最終得到有效樣本761個。
3.2描述性分析
數據分析表明,2008年種植戶總體的平均耕地經營規模為11.40畝,家庭人均耕地面積為2.78畝,其中人均承包地面積為2.43畝。在2008年參加技術培訓的農戶有338戶,占44.42%,未參加技術培訓的農戶有423戶,占55.58%。統計發現,參加培訓和未參加培訓農戶在家庭耕地總面積、人均耕地面積指標上均有顯著的統計差異。
從家庭平均耕地總面積看,參加技術培訓的農戶耕地總面積平均為12.45畝,未參加技術培訓的農戶耕地總面積平均為10.56畝,兩者在5%的水平上具有統計顯著性。未參加技術培訓農戶的耕地總面積雖然較小,但是其統計分布較參加技術培訓農戶的耕地總面積要集中。從家庭人均耕地面積看,參加技術培訓和未參加技術培訓的農戶人均耕地面積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前者比后者高出036畝。從家庭人均承包地面積看,參加技術培訓農戶的人均承包地面積為254畝,而未參加技術培訓農戶的人均承包地面積為234畝,二者相差02畝,且不具有統計顯著性。這是因為承包地在二輪承包之初仍然堅持按人頭調整,雖然經過幾年的人口變動,各村的人均承包地面積變化也不太大。
表2給出了租入/未租入土地和加入/未加入合作社的農戶參加技術培訓的情況。一方面,租入土地農戶組的技術培訓參加率為52.87%,較未租入土地農戶組高出10.6個百分點,而且從均值差異來看,技術培訓次數有顯著差異,租入土地農戶組的技術培訓參加次數平均為232次,較未租入土地農戶組高出083次,并且在5%的水平上具有顯著性。這表明農戶租入土地與其參加技術培訓可能有正相關關系。
4計量結果及分析
4.1培訓的ZINB模型結果及其分析
在進行回歸分析之前,需要考察解釋變量的共線性問題。對所有解釋變量做相關分析后,發現部分解釋變量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特別是農戶租入土地同時加入合作社虛擬變量與多個控制變量有顯著的相關性。幸運的是,該變量與其他控制變量的相關系數絕對值較小,最高的僅為0.277,仍然可以進行計量分析。為了考察解釋變量之間是否存在共線性,本文利用方差膨脹因子和容忍度進行檢測。結果表明所有解釋變量的平均方差膨脹因子為1.36,最大的僅為1.78,其容忍度最低也達到了0.562,模型在可接受的范圍內。此外,數據不可能具有正態分布,用最大似然估計方法。所有標準計數數據的分布都表現出異方差性,進行參數估計時還需對標準誤做穩健性調整。
通常來說,研究者根據自己是關注計數變量的期望值還是計數分布去選擇計數模型的解釋方式。本文重點關注農戶參加培訓次數的期望值。而解釋變量的變化所帶來計數變量期望值的變化,可以用期望值的倍數變化、百分比變化、邊際變化等方式來表達[14]。在本案例中,ZINB模型回歸系數的解釋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負二項回歸系數(表4),另一部分是logit回歸系數。ZINB模型中負二項回歸系數的解釋和一般負二項模型一樣,即回歸系數βi是平均參加農業技術培訓次數的對數(Lograte),一般以發生率比(IRR)即eβi來解釋。若解釋變量為虛擬變量,eβi表示在控制其他影響因素的條件下,某一組別的期望計數是參照組期望計數的倍數。
4.1.3四組農戶回歸系數差異的T檢驗估計結果直接給出了各組農戶虛擬變量的回歸系數及對應的發生率比,可以直觀看出各組農戶參加農業技術培訓期望次數的多少,但這種關系仍需要檢驗。通過T檢驗發現,租入土地并參加合作社的農戶和不租入土地但加入合作社的農戶的系數估計值在統計上不存在顯著差異4.2穩健性分析:改變ZINB模型的設定
為了確保分析結論的可靠性,從以下角度進行穩健性檢驗:在表4所采用的ZINB模型中,樣本農戶按是否租入土地、是否加入合作社兩個虛擬變量的組合分成了四組,估計結果直接給出了四組農戶參加農業技術培訓期望次數的倍數關系,但沒有直接給出租入土地農戶與不租入土地農戶在參加技術培訓方面的差異,也沒有直接給出加入合作社農戶與不加入合作社農戶的差異。改變ZINB模型的設定,只引入是否租入土地、是否加入合作社兩個虛擬變量,采用MLE方法能夠直接得到這種差異(見表5)。表5中的估計結果顯示
5進一步分析
通過ZINB模型的估計結果可以發現:一方面,租入土地對農戶參加農業技術培訓的行為無顯著影響。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本文認為這是由于技術培訓的實用性和及時性不夠,技術培訓一般圍繞大眾化問題展開,無法吸引種植規模較大農戶參加培訓。實際生活中,即使培訓供給充足,農業也未必參加培訓,需求因素對農戶參加
但這種需求在租地農戶和不租地農戶之間有沒有明顯差異呢?顯然,當培訓主體沒有采取差異化策略對受訓農戶進行細分,仍以賣方主導的思維提供培訓時,租地農戶和不租地農戶參加培訓的需求差異就非常小了。因此,租入土地的農戶參加培訓的積極性不見得比其他農戶更高。另一方面,合作社成員身份對農戶參加農業技術培訓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這點不難理解,因為合作社對社員提供技術培訓是免費或僅收取非常低的服務費[15]。樣本農戶所在村莊至少有一個合作社,大部分合作社都為社員提供技術培訓,只有個別合作社為非社員提供服務。樣本數據也顯示,社員中63.64%的農戶參加過技術培訓,而非社員的這一比例僅為24.73%。由于非社員對合作社沒有歸屬感,享用這份“免費的午餐”可能會有一定的心理負擔,所以較少參加合作社提供的農業技術培訓。
接下來,把視角轉向控制變量。說明農業對家庭的重要性下降之后,農戶參加農業技術培訓的積極性也會降低,因為兼業農戶更需要的是非農職業技能培訓。有村干部、外出務工等特殊經歷的農戶參加農業技術培訓的期望次數是無類似經歷農戶的1.350 3倍,通過5%顯著性水平檢驗。此外,戶主年齡及受教育年數、家庭勞均耕地面積對農戶參加農業技術培訓期望次數的影響均不顯著。筆者的解釋是當前存在一些農業技術培訓對象僅僅是“農戶”,沒有根據年齡、受教育水平、家庭經營規模將農戶細分,即沒有針對不同的培訓對象采取差異化策略去確定培訓內容、培訓方式等,一套培訓方案應付各類農戶,因此,參加培訓農戶的年齡、受教育水平、家庭經營規模就沒有呈現出明顯的差異。
6研究結論與政策啟示
本文采用2009年山東、山西、寧夏三省的農戶調查數據,運用ZINB模型重點考察租入土地、合作社成員身份對農戶參加農業技術培訓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租入土地并沒有顯著影響農戶參加農業生產技術培訓的行為,而合作社成員身份則明顯提高了農戶參加農業生產技術培訓的積極性。此外,本文還發現,戶主有其他職業的農戶參加農業技術培訓的期望次數較低;有過特殊經歷的農戶,參加培訓次數顯著高于參照組農戶;戶主年齡及受教育年數、家庭勞均耕地面積對農戶參加農業技術培訓的行為無顯著影響。
上述結論具有重要的政策含義。第一,隨著現役農戶老齡化和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的轉移,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將是租入土地進行適度規模經營的中青年農戶。但租地經營的新型經營主體對當前大眾化的農業技術培訓沒有表現出更強的需求。這有可能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有其自己的農業新技術獲取途徑,也可能是當前的技術培訓供給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即培訓供需對接錯位。這兩種可能無疑都意味著當前的農業技術培訓政策需要作出調整:一是糾正過去將所用農戶都視作相同的培訓對象并沿用單一培訓模式的工作思路,結合農戶的差異化培訓需求對農戶實行分層定位,增強不同培訓目標人群的瞄準度,分別提供更具針對性和適用性的技術培訓服務;二是對以其他方式獲取新技術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給予適當補貼,分擔他們的新技術獲取成本。第二,進一步加大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對開展技術培訓的合作社給予專項補貼資金。對于由合作社提供更有效率的技術培訓,可以以項目方式委托給合作社。這既能促進合作社的發展,又可以避免政府供給“勞而無功”,同時還可以靈活有效地滿足農戶的技術培訓需求。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Schultz T W. Transforming Traditional Agriculture[M].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4, 56-71.
[2]孔祥智,方松海,龐曉鵬,等.西部地區農戶稟賦對農業技術采納的影響分析[J].經濟研究, 2004,(12):85-95. [Kong Xiangzhi, Fang Songhai, Peng Xiaopeng, et al. The Nature of Institutional Systems and Its Effects on the Evolution[J]. Economic Research,2004, (12), 85-95.]
[3]曹建民,胡瑞法,黃季.技術推廣與農民對新技術的修正采用:農民參與技術培訓和采用新技術的意愿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軟科學,2005,(6):60-66. [Cao Jianmin, Hu Ruifa, Huang Jiku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and Farmers’ Modification of New Technology: Study on Influence Factors in Farmers’Participating in Technologies Training and Their Willingness to Adopt[J]. China Soft Science, 2005, (6):60-66.]
[4]高升.農戶參加培訓決策行為的影響因素:基于湖南1 040戶農戶的調查[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4):21-26. [Gao Sheng. Factor Influencing Farmer’s Decision of Attend Technical Training: Based on Investigation of 1040 Households in Hunan Province[J]. 2011, (4): 21-26.]
[5]劉芳,王琛,何忠偉.北京新型農民科技培訓的需求及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農業技術經濟, 2010,(6):61-66. [Liu Fang, Wang Chen, He Zhongwei.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f Beijing New Technology Training Farmers Needs and Influence Factors[J]. Journal of Agrotechnical Economics, 2010, (6): 61-66.]
[6]于敏.現代農業背景下農民生產技能培訓需求意愿及制約因素分析:基于寧波511個種養農戶的調查[J].經濟問題探索, 2010,(2):61-67. [Yu Min. The Demand Will and Its Restrict Factor Analysis of Farmers Production Skills Training Based on 511 Planting and Raising Farmers’ Investigation[J]. Inquiry into Economic Issues, 2010, (2): 61-67.]
[7]李恩,張志堅,李飛.影響農民參加農業技術培訓行為因素的分析:基于長春市郊區的調查數據[J].管理學刊,2012,(3):66-72. [Li En, Zhang Zhijian, Li Fei. Influencing Factors to Training Farmers with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 the View of Survey Data of Suburb of Changchun City[J].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12, (3): 66-72.]
[8]周華林,李雪松.Tobit模型估計方法與應用[J].經濟學動態,2012,(5):105-119. [Zhou Hualin, Li Xuesong. Tobit Model’s Estim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J]. Economic Perspectives,2012, (5): 105-119.]
[9]Mullahy J. Specification and Testing of Some Modified Count Data Models[J].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1986, 33(3):341-365.
[10]Lambert D. Zeroinflated Poisson Regression with an Application to Defects in Manufacturing[J]. Technometrics, 1992, 34(1):1-14.
[11]Greene W. Accounting for Excess Zeros and Sample Selection in Poisson and Negative Binomial Regression Models[C]. Working Paper (EC-94-10),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New York University, 1994.
[12]Dalrymple M L, Hudson I L, Ford R P K. Finite Mixture, Zeroinflated Poisson and Hurdle Models with Application to SIDS[J]. Computational Statistics & Data Analysis, 2003, 41(3-4):491-504.
[13]王存同.零膨脹模型在社會科學實證研究中的應用:以中國人工流產影響因素的分析為例[J].社會學研究, 2010,(5):130-148. [Wang Cuntong. Zeroinflated Poisson /Negative Binomial Modeling for Sociologist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Induced Abortion in China[J]. Sociological Studies, 2010, (5): 130-148.]
[14]郭志剛,巫錫煒.泊松回歸在生育率研究中的應用[J].中國人口科學, 2006,(4):3-8. [Guo Zhigang, Wu Xiwei. Application of Poisson Regression in Fertility Study[J].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 Science, 2006, (4): 3-8.]
一、培訓的內容要有新成果
農機培訓的主要目的是將農機新技術、新成果通過培訓讓農民接受,并使之轉化為生產力,從而推動現代農業的發展。因此,培訓的內容要有新成果。農機的新成果重點是技術和機具兩個方面。無論是技術還是機具,應該著力于先進、實用、安全、環保、節能、高效,而技術還應著力于科研成果的轉化與應用。農機培訓內容只有從以上幾個方面著力,才能實現農機培訓的科學發展。
二、培訓的方式要有新舉措
培訓效果的好壞與培訓方式和手段直接關聯。而目前基層農機普及式的培訓方式仍然是以會代訓或者短班式的強化訓練,培訓的效果不理想,因此,培訓的方式必須要有新舉措??梢圆扇《ㄏ蛭信嘤枺ㄓ袑嵙Φ霓r機專業合作社社員)、學研用培訓(基層農機培訓主體或者農業發展公司)、專家指導(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廠家經銷商、農機校一體化培訓(農機技術普及)等形式,增強培訓效果,提升技術水平,實現成果轉化,促進整體提高。
三、培訓的載體要有新形式
培訓的載體與培訓的成果關系重大,而目前農機培訓的主要載體就是縣級的農業機械化學?;蛘呤且恍┒贪?,這些培訓載體的技術條件不成熟,承載能力、創新能力也不高,要實現農機培訓的效果,在培訓載體上應該有新的突破。首先,培訓的主體即農機培訓的職能部門技術要成熟,教學形式和手段要優化,特別是培訓的方向要適應當地的客觀要求和條件,符合當地農業農機產業發展的要求。其次,在培訓的載體上,可以借助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平臺,開展實地培訓,服務上門;也可以利用職業技術學校等載體,培訓農機專業技術人員;同時還可以嘗試和探索農村農機培訓的經紀公司,通過公司,院校、企業以及產業的聯動,培訓和培育農機技術人員,推動農機培訓的社會化。
四、培訓的水平要有新境界
其一,農機培訓要與技術推進相結合,農機培訓的目的就是新技術的推廣與應用,因此,培訓必須與技術推進相結合,要將先進適用的技術與裝備推而廣之,促進農機事業的發展。其二,農機培訓要與產業發展相結合。要結合當地農業產業發展的趨勢,引進和推廣先進農機裝備和技術,通過培訓,使先進農機裝備和技術適應產業發展的需求。其三,農機培訓要與市場需求相結合。即農機培訓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要使農機技術培訓成為提高農民綜合素質和農業生產發展水平的一種形式,同時,農機技術培訓也是廣大農民適應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一種需求。只有這樣,農機技術培訓才會不斷地煥發出新的活力和生命力。
關鍵詞:農戶需求;績效分析;農民培訓;農廣校
此次農民需求與培訓服務供給狀況調查問卷200份,通過邳州市農廣校組織實施的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班和農民創業培訓班進行問卷調查,回收171份有效問卷,涉及江蘇省邳州市16個鄉鎮和2個辦事處,參加調查農戶171人。農民培訓實施單位調查共涉及16個鄉鎮和2個辦事處,200戶農民。其中邳州北部8個鎮,南部8個鎮。
調查方法采用問卷調查、實地調研和專家座談相結合。
在調查對象的選擇上,根據邳州市的地理位置和人口分布進行區域劃分,結合人口素質、勞動力流動狀況、農技推廣組織、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狀況、農業產業分布等特點,從26個鎮、辦事處選擇16個鎮和2個辦事處進行調查。
一、農民接受可供技術培訓服務與需求統計
(一)參加調查農戶基本狀況
在被調查對象中,男性占90.58%,女性占9.42%,平均年齡40歲,家庭成員平均4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67.37%,高中文化程度32.63%,??萍氨究埔陨?%;從事完全務農27.3%,完全非務農24.6%,兼業49.1%。
(二)農戶參加農民培訓總體狀況調查
在被調查對象中,參加2006年后農民培訓的農戶占94.7%,未參加的占5.3%。
參加農民培訓的農戶中88.3%是由鄉村安排,11.7%是農戶自愿報名參加。培訓性質主要是實用技術培訓和創業培訓,各占70%和30% ,所有費用均由政府承擔。66.08%的農戶參加了1次培訓,其余農戶參加2~3次培訓。
農戶對培訓的時間普遍認為3~5天正合適。對內容的適應性感到比較滿意的占82.46%,感覺很實用的占36.26%,比較實用的占43.27%,一般的占12.87%。
調查結果表明,農戶對授課老師構成情況及對其滿意度比較高,包括對本培訓單位的業務人員、單位領導、上級部門業務人員及領導、高等院校專家學者授課的內容都給與認可。80%的農戶認為,培訓單位提供的硬件條件很好,提供的服務比較滿意。農戶對培訓的總體評價,68%的農戶對農業生產和非農業生產都有所幫助。經過培訓能夠熟練掌握種養技術,能夠對經營能力有提升的占86%。收入水平普遍認為有所提高,培訓后農戶對新品種和新生產經營技術的采納大大提高,75%的農戶都采納,培訓后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
在調查中,農戶普遍認為政府的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農業龍頭企業以及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為其提供了培訓及技術服務,農業新品種知識介紹、農業生產技術、農產品市場營銷技術、農產品安全質量技術以及農民創業知識及技能尤為受到農戶青睞,另外,勞動力轉移培訓、新農村建設知識培訓和農民經濟合作組織培訓也受歡迎。
農戶比較期望加強種植業養殖業方面的培訓,包括糧食、蔬菜、豬羊雞及水產養殖等,同時部分農戶也希望得到農產品加工、儲藏和流通方面的培訓,對非農技術培訓比較冷淡,但對營銷、財會、家電、機械也有少量需求。
(三)對未參加培訓農戶的調查
調查中,有5.3%的農戶未參加任何培訓,44.4%的農戶認為政府沒有提供培訓機會,44.4%的農戶認為有機會,但沒有參加。參加培訓的意愿比較強,對農業新品種、農業新技術、農村創業知識以及農產品市場營銷知識渴望的程度較高,并對現場指導較為期待。通過調查,影響農戶未參加培訓的因素很多,主要集中在認為自身經營規模有限,暫不需要培訓。
二、農戶對鄉鎮農業技術推廣組織提供的服務調查
在調查對象中,接受過鄉鎮農業技術推廣部門提供的服務的有64.32%,接受的服務中技術推廣及培訓占52.63%,提供品種及農藥、化肥服務占32.75%。
農技推廣組織提供的服務中,農戶對完全無償服務的滿意度較高,達到70.76%,具體服務主要以技術推廣、技術培訓為主;對既有有償又有無償服務的滿意度一般,主要涉及品種推廣服務;而對完全有償的服務,農戶調查缺少評價。農戶比較喜歡完全無償服務的技術推廣和技術培訓,對部分無償服務的品種推廣則比較滿意。農技推廣人員的服務態度越好質量越高,農戶的滿意度越高。選擇推廣人員服務質量高、態度好的農戶中,很滿意和較滿意的比例約占86.55%,雖然農戶選擇態度一般和服務質量不好的比重不大或沒有明確表示,但農戶對態度不好、服務質量不高的滿意度明顯低于態度好、質量高的滿意度。
農技人員對農戶的技術指導主要包括田間指導、廣播集中指導和專家集中授課的方式, 這次調點是對農技人員到田間指導的方式進行調查。從調查的結果來看,農技人員采用田間指導方式,農民對技術掌握的熟練程度較高,占60%, 很難掌握的比例不足10%。而通過廣播統一指導和集中專家授課的指導方式,農民對技術掌握熟練程度較高的比例僅占30%。因此, 農技人員的指導方式是否得當也是影響農戶對技術掌握熟練程度的重要因素。
三、農戶參加新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調查
在調查對象中,40.94%的農戶參加了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組織成員平均在200人左右,注冊資金約為200萬~300萬元,45.71%的農戶以現金入股,45.71%的農戶以土地入股,8.58%的農戶以勞動入股。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為農戶提供的服務主要是提供生產資料、培訓和技術服務、銷售服務和運輸服務,提供加工儲存保鮮等服務、資金服務和保險服務相對較少。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還通過組織成員之間交流技術信息、外聘專家授課、大戶示范和派遣學員出去學習回來傳授等途徑服務組織成員。成員從組織中取得的收益以在交易中買賣收益為主,約50%,股金分配和勞動分配收益較少。農戶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生產經營決策參與一般,而從組織中得到生產資料和技術培訓服務很多。在調查者中,有59.06%的農戶未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其中30%的農戶認為缺少資金入股、34%的農戶認為本地缺少這樣的組織; 但當問及是否愿意參加時,84%的農戶選擇愿意,6%的農戶認為被大戶壟斷,加入后不合算,并表示不愿參加。
四、數據分析與結果
(一)農民參加培訓情況分析
1. 農民參與培訓率高,培訓完全免費。調查結果顯示,約有94%的農民在2006年后參加了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和農民創業培訓,其中每年參加培訓的農戶占全市農戶的5.2%,農民為培訓支付的費用幾乎為0,培訓為免費培訓。
2.政府組織是農戶參加培訓的主要組織形式。據調查,有88.3%的人認為參加培訓的原因是鄉村安排,而個人自愿報名的比例較小。可見,農民培訓工程仍然是以政府主導為主,在以后的培訓中應逐步過渡到農民個人自愿參加為主。
3.農民接受培訓內容以傳統農業技術為主,培訓需求呈現多樣化。種植業和養殖業在調查中占培訓需求的80%以上。在培訓的農業技術中,糧食種植仍然是種植業的主體,蔬菜、溫室大棚、苗木花卉等技術的需求也比較高,糧食生產達到43.27%,其次為蔬菜和溫室大棚生產技術40.5%。養殖技術中傳統畜禽養殖如豬羊雞的需求量大約占58.48%,水產養殖22.7%,特種養殖也有所需求。在農產品加工和非農技能培訓方面,培訓內容需求表現得不太突出,對農產品加工儲藏、通信、機械、財會、營銷、建筑和餐飲都有需求,呈現多樣化,其中農產品加工和機械占到40%。同時培訓需求還涉及到運輸、服裝、家電、美容、旅游、文秘等技能,可見,農民對創業技能的需求也呈現多樣化。
4.傳統的培訓方式是當前培訓的主流。在培訓方式中,參加培訓班進行技術培訓為主要形式,占85%,其中田間指導和廣播集中指導占65%。由于受到經費和其他原因影響,專家集中授課僅占35%。根據前面調查數據,農戶對培訓班和田間指導的滿意度很高。農戶采用的農業技術來源主要來自農業部門,約占78.82%,來自電視和報紙、雜志的占5%,鄰居朋友和企業的約占15.38%,通過網絡和其他途徑獲得的技術相對較少。由此可見,傳統的培訓方式和傳統媒介推廣是主要的培訓形式,現代信息化傳媒較少。
(二)農民技術、技能掌握情況分析
1.掌握種養實用技術是農民技術培訓的主要內容。在掌握農業技術中,糧食種植最高,為80%,其次蔬菜和大棚種植技術,為43.27%,養殖技術中傳統畜禽養殖(豬、羊、雞)比重較大,在掌握其他農業生產技術中有農產品加工、儲存與流通等技術。
2.掌握實用化的創業技能也是農民培訓的主要內容。在非農技能培訓中,農業機械、農產品營銷等技能是農民創業的重點培訓內容,從農民掌握的勞動技能來看,符合農民本身素質和實際需求的技能較多,勞動技能的掌握趨向實用化。
(三)農民對技術的需求與培訓服務供給的均衡性分析
在對農民需求的調查中發現,農民的需求以傳統農業生產技術為主,主要集中在種植業和養殖業,特別是糧食種植和豬羊雞的養殖。農民對現代農業生產技術也有相當的需求,如蔬菜、溫室大棚、特種養殖種植,在農產品加工和非農技能培訓中內容需求不太突出,對農產品加工儲藏、通信、機械、財會、營銷、建筑和餐飲都有需求,農民對技能的需求呈現多樣化,其中農產品加工和機械占到13%,需求同時還涉及到運輸、服裝、家電、美容、旅游、文秘等技能。
通過邳州市農民培訓供給菜單發現,培訓主要以農業實用技術和農民創業培訓為主,也包括各個產業特色和發展前景、農民創業理念的改變、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新農村建設、“三農”政策、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民經紀人知識等。
對比農民需求和培訓供給不難發現,二者能夠基本達到平衡,農戶對培訓的滿意度也較高,但是,培訓沒有充分滿足農民對勞動技能的需求。
五、邳州市農民培訓的績效評價分析
(一)農民培訓對農戶采用新技術能力的影響較強
農民培訓的直接目的就是提高農民素質和農村人力資本,傳播新技術、推廣新品種,使農民能夠接受它、應用它。調查表明,參加過農民培訓的農戶在近3年內累計采用1~2項新技術、新品種的占75.44%,沒有采用過新技術、新品種的占24.56%,總體上說,有75.44%的農戶經培訓后采納了新品種和新技術。
(二)農民培訓對農作物產量增加影響顯著
調查表明, 80.12%的農民在參加農民培訓后,家庭糧食和其他作物產量有所增加。這表明農民培訓能有效增加農戶的糧食及其他作物產量。
(三)農民培訓對農戶家庭收入的影響較大
參加培訓后,有87.98%的農民認為家庭收入比以前增加了?;緵]有變化的占12.02%。調查表明,農民認為培訓后采用新技術、新養殖品種是家庭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
(四)農民培訓對生態效益的影響較弱
通過培訓不僅能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還應該產生一定的社會效益。調查表明,農民在參加培訓后單位耕地面積上農藥、化肥和灌溉水的使用量比培訓前減少的農戶僅占25.1% ,比以前增加和沒有變化的分別占51.2%和23.4%。這表明,目前的培訓對生態效益的影響較小。
(五)培訓對農民組織化程度的影響不大
調查顯示,在參加培訓后只有40.94%的農戶主動參加了各種專業協會;59.06%的農戶未加入協會,其中6%的農戶不想參加協會。這表明,農民自我參與意識、集體意識和抗風險意識仍很低,各種協會在農村所發揮的作用不大,農村的專業化水平和組織化程度還有待提高。
六、結論與政策建議
(一)結論
本文采用問卷調查、統計資料收集、專家咨詢和個別訪談等方法,根據調研所得數據資料,完成了邳州市農民培訓現狀與績效實證研究。通過對邳州市農民培訓情況的調查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1. 目前農民培訓參與率高,接受培訓的時間適宜,參加培訓的渠道和培訓形式比較集中。
2. 農民參加培訓的愿望強烈,最希望參加生產技術培訓。而在生產技術培訓中,最需要的培訓是糧食、蔬菜種植和養殖技術培訓。但農民不愿意為學習和培訓支付太多費用,農民對培訓的需求主要受生產規模、自身文化素質和經濟條件的影響。
(下轉10頁)
(上接8頁)
3. 農民培訓提高了農戶對新技術、新品種的采用率,增加了農作物的產量和養殖產出率,增加了農戶家庭收入。但目前農民培訓對社會效益和農民組織化程度的影響還較弱。
(二)政策建議
1.加大對農民培訓的投入力度,不斷擴大培訓規模及資金支持,滿足農民對培訓的需求。
2. 提高農民參與程度?;鶎愚r廣校要建立農民培訓需求動態管理模式,有針對性地為農民提供培訓。在培訓項目的規劃、實施、監測和評估的各個階段保證農民的參與。在培訓前,根據農民的需求設計符合實際需要的培訓內容,包括農業實用技術和經營管理知識等。培訓內容要圍繞當地農業結構調整、“一村一品”發展、生產關鍵環節和技術等開展培訓,提供適合農民需要的實用技術教材。培訓時間要符合當地農民的生產需要。
3. 培訓項目的設計、實施要根據產業的不同體現出特色。如培訓資金重點向現代農業傾斜,提高培訓的補助標準;制定完善配套的扶持政策,如信貸、補貼、優先承包、尤其創業基金支持等惠民政策。
4. 建立培訓效果評估體系。農廣校應針對培訓的各個環節建立起一整套標準化的農村農民培訓監測和評估指標,把監測和評估的結果作為重要的反饋信息用以調整以后培訓的計劃,增強培訓效果。
5.充分發揮調研作用,定期將農民需求與政府技術供給結合起來,改變政府的單一政策行為,建立以農民需求為導向的農民培訓新模式。
參考文獻:
[1]陳華寧.我國農民培訓分析[J] .農業經濟問題,2007(1).
[2]張紅宇.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農村職業教育體系[J] .學習論壇,2006(4).
[3]周逸先,崔玉平.農村勞動力受教育與就業家庭收入的相關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01(4).
[4]鐘甫寧.農民問題與農村人力資源開發[J] .農業經濟導刊,2004(2).
[5]徐輝,李錄堂等.湖北農村人力資本投入調查與分析[J] .農業技術經濟,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