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2 09:50:0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商務經濟運行分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縣政府于每季度召開經濟形勢分析會,分析全縣經濟形勢,查找存在問題,研究對策措施。
二)各副縣長按工作分工,原則上每月初分別召開分析會議,對分管部門和行業經濟運行情況進行定期分析,并解決相應的困難和問題。
三)建立經濟形勢季報制度。縣發改局、扶貧辦、經貿局、財政局、農牧局、水務局、勞動保障局、商務局、統計局、物價局、人行縣支行等部門,按季向政府報告經濟形勢。
二、認真做好經濟形勢分析會的各項準備工作
一)經濟形勢分析會的主要內容
認真分析國際國內宏觀經濟形勢,加強對各類經濟熱點問題的分析研究,結合我縣經濟發展實際情況,研究分析國家、省、市出臺的宏觀調控措施對我縣經濟發展的影響,關注周邊省區、市縣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和經濟指標,緊緊圍繞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全面準確客觀反映全縣經濟運行情況,深入分析國家促進經濟增長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縣的落實情況和實施效果,加強對生產總值、工業經濟發展、固定資產投資、財政收支、物價、節能減排和就業等主要經濟指標變化走勢的監測預測。
1工業經濟運行方面。主要是全縣工業經濟運行特點分析,包括生產情況和發展趨勢如何,工業增加值完成情況,效益狀況,工業主導產業發展和運行情況,對工業經濟發展全局具有較強影響力的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工業企業技術進步情況,主要工業品產量和價格變化情況,全縣用電量(工業用電量)變化等情況;傳統產業升級改造、高科技產業培育、企業自主創新和產品開發、工業園區(集中區)建設和產業集聚情況;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能源原材料價格、工業品出廠價格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存在突出矛盾和問題,打算采取的對策措施和建議等。
2農業和農村經濟方面。主要是與農業生產有關的氣候環境等條件變化影響分析;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的進展情況,節水增收、農業生產有關環境等條件變化影響分析;農業生產資料供應和技術服務等;強農惠農政策的落實情況;種植業生產面積、產量;畜牧情況,包括主要畜禽產品的存欄量、出欄量變化,肉、奶、蛋等產品產量增長情況;農畜產品流通情況,包括農產晶基地、龍頭企業、合作經濟組織的規模及其帶動農戶增產、農民增收的情況;農村勞動力培訓及輸轉的規模、質量和效益;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扶貧開發、以工代賑和易地扶貧搬遷等方面存在突出矛盾和問題,以及打算采取的措施和建議等。
3固定資產投資和重大項目建設方面。主要是全縣分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包括城鎮、農村、三次產業和重點行業投資完成情況;投資來源和構成分析,包括政府投資、銀行貸款、企業情況和非稅收入情況;財政轉移支付情況,包括一般性轉移和專項轉移支付情況;財政執行情況,包括項目建設資金配套情況和公共財政支出情況;金融機構存貸款規模、結構和運行態勢;存在主要矛盾和問題,打算采取的對策措施和建議等。
4財政金融方面。主要是財政收入情況,包括稅收收入情況和非稅收入情況;財政轉移支付情況,包括一般性轉移和專項轉移支付情況;財政執行情況,包括項目建設資金配套情況和公共財政支出情況;金融機構存貸款規模、結構和運行態勢;存在主要矛盾和問題,打算采取的對策措施和建議等。
5服務業方面。主要是加快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傳統服務業、生產業和生活業發展的速度、質量和效益;存在主要矛盾和問題,打算采取的對策措施和建議等。
6消費和價格方面。主要是關系人民群眾基本生活的主要消費品的市場容量、供應狀況和價格變化;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及城鄉分布;居民消費價格走勢及影響因素;能源原材料供應情況和價格趨勢;農業生產資料供應和農產品銷售及價格走勢;工業品出廠價格變化;存在主要矛盾和問題,打算采取的對策措施和建議等。
7就業和社會保障方面。主要是全縣就業情況,新增就業和下崗職工再就業情況,城鎮職工、農民工和大中專畢業生就業規模及動態變化,完善人力資源市場、加強就業培訓和拓寬就業渠道的政策措施;養老、失業、醫療及城鄉低收入群眾社會保障和基本政策和實施情況;存在主要矛盾和問題,打算采取的對策措施和建議等。
8為民辦實事方面。主要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縣政府每年確定為民辦的實事。年省、市、縣政府承諾為民所辦實事工作進度和落實情況;存在主要矛盾和問題,打算采取的對策措施和建議。
二)工作分工
經濟形勢分析牽頭和協調組織部門為縣發改局,注重對經濟形勢的綜合分析與研究。各參與部門側重于對本行業、本系統運行情況的具體研究分析,確保信息資源采集準確有效,不斷提高經濟形勢分析的質量。發改局重點做好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情況的綜合分析,側重于全縣投資形勢和項目建設進展分析,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新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提出對策建議。統計局匯總、整理全縣和省內外有關縣區統計資料,會同發改局共同做好全縣經濟形勢分析工作,對經濟運行情況進行統計分析,每月定期報送政府辦公室、發改局和相關部門。經貿局負責全縣工業經濟運行情況的綜合分析,及時準確反映企業經濟效益情況及生產運行情況,解掌握企業生產經營中存在突出問題,提出促進工業經濟發展的政策和建議。扶貧辦負責農村經濟運行情況的綜合分析,及時反映貧困地區經濟發展情況,及時發觀和反映存在問題,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農牧局負責全縣農業經濟現狀、趨勢和階段性的特征分析,及時反映日光溫室等設施農業發展情況、況,反映存在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商務局重點做好主要農產品市場信息的運行監測、編報和分析,及時對重要工業品、原材料、農產品和消費品市場做出分析預測,提出建議對策,特別要及時反映市場建設中存在問題。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負責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的基本數據統計匯總整理,按月勞動和社會保障信息資料及用工公告。物價局負責全縣群眾生活必需品、重要商品和服務監測,及時反映市場價格運行情況,并提供分析報告。人行縣支行主要負責全縣金融運行和貨幣信貸政策執行情況的分析和預測,針對金融運行中的難點、熱點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及時提出金融促進全縣經濟發展的政策建議。信息中心主要做好國際國內經濟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解掌握全國、全省、全市和市內務縣區經濟形勢和經濟運行情況的比較分析,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其他部門結合本部門職責范圍和工作特點,及時收集整理本行業的相關資料,分析存在問題和原因,提出對策。
三)材料準備
由縣扶貧辦、經貿局、財政局、水務局、農牧局、商務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統計局、物價局、人行縣支行、信息中心等部門每月5日前將上月的分析匯報材料匯總,送縣政府辦公室、縣發改局和統計局具體掌握每月各行業部門的經濟分析情況,于每季度第一個月8日前,將上一季度的經濟形勢分析報告上報縣政府。
三、有關要求
一)切實加強對經濟形勢分析工作的組織領導。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并認真做好經濟運行分析工作,要把這項工作納入日常工作議程,指定專門工作人員,切實做好經濟形勢分析工作,及時協調解決本部門、本系統經濟運行中存在突出問題,確保經濟社會平穩發展。
二)充分發揮發展改革和統計部門經濟形勢分析工作的職能作用,加強協作??h發改局、統計局要共同做好全縣經濟形勢分析工作,向縣政府匯報,并及時向各部門通報情況。統計部門要及時做好數據統計工作,每月5日前完成數據統計,為經濟運行分析提供真實、可靠的依據??h發改局要加強與各有關部門的銜接,暢通信息傳遞渠道。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做好相關統計和分析工作,及時報縣發改局匯總。
三)充分發揮統計部門的統計職能和行業部門、基層單位的基礎統計作用。要加強統計執法力度,各部門、基層單位要及時按要求向統計部門報送基礎數據,統計部門要及時做好數據統計工作,為經濟運行分析提供真實、可靠的依據。
四)不斷改進分析方法,加強分析的實用性,嚴格把好季報檢測分析質量關,做到月度有行業分析,季度有綜合分析,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研究提出能見實效的對策措施。同時,要針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和傾向性。苗頭性的問題,深入調查,快速反映,立足于“短平快”專題分析方面有新突破。
一、監測對象及方式
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中小微企業,按照統計部門制定的《企業一套表統計調查制度》要求,全覆蓋監測。
規模以下工業中小微企業,進行抽樣監測,按統計部門確定的方法,獲取規模以下工業企業總產值、增加值等指標數據。
二、數據采集及報送時間
全縣中小微企業運行預警分析數據援引統計部門核定數據和第三方數據;由各鄉鎮匯總后的數據和各單位統計后的數據,于每季度10日前報送民營企業管理局經濟發展股。
三、工作要求
(一)明確監測目的。利用經濟運行監測的方法,能科學、準確的分析全縣工業中小微型企業的運行情況,及時發現和報告傾向性、苗頭性的問題。
(二)落實責任分工。各有關單位應積極配合縣民企局,按時、按質、按量完成省、市安排的各項信息采集工作??h民企局負責本縣企業基礎數據的搜集、整理、匯總、上報工作??h統計局負責按季度提供規模以上工業中小微型企業主要經濟運行指標;統計調查隊按季度提供規模以下工業中小微企業主要經濟運行指標。工商局按年度提供工業中小微企業工商注冊時營業執照上確定的法定名稱、商標等信息;質監局按年度提供中小微企業的組織機構代碼和品牌等信息。供電公司和自來水公司按季度分別提供工業中小微企業的用電、用水量。國稅局按季度提供工業中小微企業的工業增值稅、消費稅和企業所得稅(不包括商業增值稅)的稅收情況;地稅局按季度提供工業中小微企業的城建和教育附加稅、契稅、資源稅、房產稅、城市地產稅、土地使用稅等稅收情況;商務局負責按季度上報工業中小微企業的出口創匯額。人民銀行支行負責按年度提供工業中小微企業中已上市和擬上市名錄信息??萍季职茨甓忍峁┕I中小微企業中擁有市級以上部門認定的高新企業信息和獲得專利情況。農糧局按年度提供中小微企業中農業龍頭企業等信息。財政局負責中小微企業預警分析工作經費。
各鄉鎮按季度提供本鄉鎮的工業中小微企業主要經濟運行指標。
在世界經濟復蘇放緩、國內經濟減速、北京市經濟運行慣性下行等多因素綜合作用下,上半年,北京市經濟運行延續上年回落調整態勢,上半年GDP同比增長7.2%,創下近20年來的同期新低。綜合警情顯示宏觀經濟運行已下行至趨穩的綠燈區域底部。下半年,盡管歐債危機的演變和美面臨的財政調整壓力給全球經濟復蘇蒙上陰影,但在國內穩增長政策力度加大的作用下,北京市宏觀經濟增長有望短周期見底,但長周期放緩趨勢仍將繼續。初步預測,2012年全市GDP增長在7.8%左右。
上半年總體延續回落態勢
上半年,北京市經濟運行總體保持平穩趨緩態勢,呈現出“需求增長放緩,產業增長減速,物價漲幅持續回落、宏微觀效益不佳”等特點。
需求增長放緩,拉動經濟增長動力不足
上半年,北京市三大需求增長放緩,其中,房地產投資增速走低、消費增長缺乏熱點支撐,出口持續低迷,減弱了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1-6月,盡管基礎設施投資增速較快、保障房建設加快,但受商品房市場銷售不旺的影響,占比五成的房地產投資僅增長4.7%,對投資新增額的貢獻回落至22.5%,成為下拉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主要力量;依靠汽車、中西藥品、通訊器材等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實現13%的增長,但缺乏新熱點支撐,加之物價漲幅回落,仍未恢復到樓市、車市限購前水平;受外需不足、貿易保護加劇、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出口需求仍然低迷,同比增長3.8%,仍處近年低位。
產業減速超預期,下拉經濟走低
在潛在增長放緩的情況下,今年以來,二、三次產業增長總體延續上年回落態勢。上半年,三次產業同比增速分別為9.8%、6.1%、7.5%,其中二產、三產下行至近十年來的次低點,下拉GDP增長出現近二十年來的同期低點。汽車、裝備制造業持續處于下降通道,下拉第二產業增速走低。批發零售業、信息服務業增幅下滑,租賃和商務服務業走低,下拉第三產業增長現近十年同期低位。
物價指數持續回落,通脹壓力略有減輕
今年以來,在輸入性通脹壓力減弱、國內有效需求不足、流動性充裕度下降、翹尾因素減弱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北京市物價指數持續回落。雖不乏涌現“蒜你狠”、“火箭蛋”等新漲熱點,但豬肉價格持續回落、蔬菜季節性供應加大等促使CPI漲幅明顯回落,上半年CPI同比上漲3.5%,漲幅較上年最高點回落2.4個百分點。PPI、PMI漲幅均持續下滑,5月份以來更是出現同比下降。截止6月,二者同比分別下降0.3%和上漲0.8%,剪刀差持續縮小,上下游產品價格傳導壓力部分疏解。
宏微觀效益不佳
上半年,受經濟形勢持續回落影響,政府、企業效益明顯下滑。全市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同比僅增長5.3%,遠低于2000年以來(除2009年外)20%左右的增速;1-5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11.4%,下滑至近兩年來的低點;第三產業利潤增長8.8%,其中,批零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大幅下滑至近年新低。
四大問題需要關注
資金供需緊張影響地方調節經濟運行的能力
受土地收入銳減、地方投融資平臺融資難度加大、企業利潤大幅下滑等影響,資金來源趨緊。與此同時,重大基礎設施、保障房建設推進等加大了資金需求。上半年地方一般預算財政支出同比保持23.4%的較快增長。未來數月內,國內經濟增長放緩壓力仍舊較大,加之穩增長系列政策實施、結構性減稅力度加大等影響,地方政府可支配資金的供需緊張可能持續加劇,一定程度上將影響其調節經濟運行的能力。
房地產市場雖有改善,但新開工面積繼續下降值得關注
在限購政策持續作用下,資金流向商業地產帶來商業地產土地購置、開發建設、市場交易等均好于住宅市場,有利于緩解限購政策對我市經濟帶來的影響,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同時,近期出現全市商品住宅交易回暖勢頭,成交量及價格均有上揚,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房地產領域的向好態勢。但是,上半年新開工面積降幅有所加大,將會影響投資的后續增長,需引起關注。
市場需求不旺,經濟下行壓力較大
在希臘、西班牙等歐元區債務危機持續擴散以及貿易保護加劇的影響下,東盟、歐盟等主出口區需求走弱,帶動機電、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增長乏力。同時,PPI、MPI快速下降至2009年末以來的低點,反映出實體經濟需求疲軟。電力消費量、鐵路貨運量、銀行放貸額等反映經濟活力的指標也呈低速增長。此外,部分企業原材料庫存大增,也顯示出需求的下降。
服務業增速放緩值得關注
2008年以來,服務業增速逐年回落,今年上半年更是放緩至7.5%,創下2000年以來的同期新低。短期看,服務業放緩是受國內外經濟放緩影響。但長期看,其回落與自身結構密切相關,是服務業發展到一定階段自我調整的結果。在土地等要素價格不斷上升、產業競爭加劇的情況下,服務業外延式發展空間日益收窄,在向產業深度融合和機制創新驅動并重的內涵發展階段轉變中,其增速放緩將會影響我市經濟增長速度,需要引起各方關注。
下半年經濟運行環境分析
全球經濟復蘇不確定性加大
綜合世界主要經濟體經濟發展以及先行指標走勢看,下半年,全球經濟復蘇不確定性加大。盡管美復蘇動能尚存,經濟有望保持溫和復蘇,但歐元區債務陰云仍將籠罩全球。雖然近期歐盟25個成員國簽署財政契約,但效果仍待檢驗。同時,多數國家采購經理人指數下滑、OECD六個月變化的先行合成指數走勢分化,也預示著全球復蘇的不樂觀。IMF在4月份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預測2012年全球經濟增速為3.5%,低于2011年的3.9%。
(一)經濟運行主要特征及存在問題
2013年1-9月,呼和浩特主要經濟指標繼續保持平穩增長,GDP增速為9.8%,較上半年略有回調,但穩速增長的趨勢沒有改變。
1.產業發展后勁增強。在外部環境嚴峻復雜的情況下,前三季度,呼和浩特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7.1%,比去年同期提高15個百分點,增速在全區12個盟市中排名首位。這主要得益于中石油帶動增長,中石油對全市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128%,拉動全市工業增長16個百分點。同時,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化工原料和化學制品業等行業拉動作用也十分明顯。這表明工業重大項目對我市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在不斷增強。服務業保持了良好發展勢頭,金融、物流、旅游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云計算基地建設進展順利,電信一期工程已建成運營,聯通一期工程年底建成,移動一期工程已全面開工,百度、騰訊等知名運營商相繼進駐,服務業繼續發揮重要的支撐作用?,F代農業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目前已開工建設蔬菜大棚5萬畝、規模化養殖牧場11個,購進優質奶牛6萬多頭,發展后勁明顯增強。
2.需求保持穩定增長。投資方面,前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9.8%,其中工業投資同比增長30%,第三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8.8%,與上半年基本持平,表現總體穩定。消費方面,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1.3%,其中批發零售業和住宿餐飲業同比分別增長11.6%和9.4%,消費需求呈現緩中趨穩。
圖1 2013年1-9月固定資產投資情況
3.財政收入快速增長。前三季度地方財政總收入同比增長18.7%,增速較上年同期提高14.3個百分點。其中,一般財政預算收入同比增長7.8%。財政總收入增速高于全區平均水平13.4個百分點,而一般財政預算收入低于全區平均水平4.6個百分點,稅收結構有待優化。
圖2 2013年1-9月地方財政收入情況
現階段呼和浩特經濟保持了較好的增長態勢,但是經濟運行中的一些突出問題和困難必須給予重視。
一是工業企業產值下降和虧損面較大。1-9月,實現增長的工業行業有12個,僅占全市30個工業行業的40%,276戶規模以上企業有137戶產值下降,下降面達49.6%;有 121戶虧損,虧損面達43.8%。
二是固定資產投資結構不均衡。1-9月,呼和浩特固定資產投資中工業投資占比小,工業完成投資僅占全部投資的17.6%,而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長40.1%,房地產投資占比高達40.1%,對全市投資的貢獻率達71.3%,拉動投資增長14.1個百分點。當前房地產市場走勢不明,會為今后的投資帶來不確定的影響。
三是居民消費價格持續走高。1-9月,全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累計上漲3.8%,較自治區和全國平均水平高0.6和1.3個百分點,食品價格快速上漲成為價格走高的主要因素。冬季蔬菜、水果價格將會進一步走高,物價形勢比較嚴峻。
圖3 2012—2013年1-9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情況
(二)2013年全市主要經濟指標預測
目前,世界發達經濟體呈現弱復蘇態勢,新興經濟體增長減速,我國經濟增長正處于高速增長階段向中高速增長階段轉換中,平衡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轉型升級任務艱巨。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新一屆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調控措施,著力深化改革開放,有效引導市場預期,經濟運行呈現穩中有升、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經濟運行處在預期合理區間。但受需求回升不穩固和結構性矛盾制約,經濟運行中風險因素較多,可持續性仍面臨挑戰。自治區在落實“8337”發展思路和工作部署中,出臺了一批促進產業優化發展的規劃和政策,對自治區和呼和浩特經濟發展起到有力促進作用。
綜合判斷,呼和浩特經濟在第四季度仍會延續前三季度發展態勢,保持穩定增長。預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左右。主要指標:一是產業發展保持向好的態勢。截至9月底工業用電量為88.9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83%,中石油500萬噸煉油穩定生產,中環光伏、神州硅業生產銷售好轉,一批限產停產企業恢復生產,四季度工業增長將延續前三個季度態勢。1-9月公路貨運量、貨運周轉量均保持20%以上的增長,預計四季度服務業將維持較快增長。二是需求繼續保持穩定。下半年城市建設和基礎投資處于沖刺階段,房地產投資仍然會保持較高增速,四季度的投資增速將維持前期的增長水平。1-9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較2012年同期回落了2.7個百分點,特別是占限額以上比重較大的石油及制品類零售額同比下降1.9%,住宿餐飲營業額下降17.74%,但隨著四季度傳統的消費旺季的到來,預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降中趨穩。三是財政收入將保持較快增長。稅收貢獻大的重大項目運行穩定,以及汽車和房地產銷售回暖等有利因素,保證稅收穩定增長。
表1 2013年和浩特經濟主要指標增速預測
二、呼和浩特市2014年經濟運行環境及因素分析
(一)世界經濟將繼續溫和復蘇,總體態勢趨于穩定
歐美日等發達經濟體復蘇態勢好于預期,亞洲等新興經濟體增速下滑。2014年美國經濟有望繼續穩步復蘇,國內外權威機構預測,經濟增長仍有望達到2%左右。歐元區第二季度GDP環比增長0.3%,結束了此前連續六個季度衰退的局面,明年將延續這一態勢,能為全球經濟增長提供動力。亞洲等新興經濟體受美國QE退出的影響,面臨經濟增速下滑、資本外流、股市動蕩等多重風險,新興經濟體相對減速格局仍將維持。
(二)國內經濟保持中速穩定增長,改革開放深入推進
從國家公布的前三季度情況來看,經濟運行出現了諸多積極變化, 9 月PMI 為51.1%,創17個月以來新高;投資、消費、外貿出口數據均有所改善;用電量、鐵路貨運量增速持續上升,銀行貸款發放量保持穩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報告認為2013年我國GDP增長速度在7.6%左右。展望2014年,由于歐美經濟的復蘇,中國出口增長將會改善。在居民消費升級、政府增加民生支出等帶動下,消費增長保持基本穩定?;A設施、房地產和傳統制造業投資帶動力減弱,投資增長將會放緩。IMF、高盛等國外機構預測2014年中國經濟增速大約在7.3%—7.7%之間,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預測2014年我國經濟增長速度將略高于7%。隨著三中全會以后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釋放更多改革紅利,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在潛力將得到進一步釋放,經濟可持續發展將注入新的動力。
2014年國際國內經濟形勢較2013年樂觀,但依然復雜多變,風險因素較多。我們應結合呼和浩特實際,立足優勢,抓住機遇,積極應對風險,確保2014年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第一,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的優勢。在近期國家出臺的《全國物流園區規劃》中,呼和浩特是29個國家一級物流園區城市之一,這對我市優化物流空間布局、建設重大物流園區從而加快現代物流產業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首府資源集聚能力和區域輻射帶動作用會顯著提升。我市發展光伏產業比較優勢明顯,隨著晟納吉3GW光伏材料產業園、中環三期、藍寶石晶棒、華夏聚光GW制造中心和光伏電站等重點項目開工建設,我市光伏產業的規模效應和集群效應會進一步增強,在國內光伏產業回暖的背景下,我市光伏產業發展的步伐將會加快。云計算基地通過幾年的建設,數據中心規模上國內領先,為今后吸引云計算服務企業打好了基礎,云計算發展空間巨大。目前我市正在創建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作為區域中心城市,電子商務需求旺盛,隨著電子商務環境和條件的改善,我市電子商務產業規模將會迅速擴大,成為經濟增長新的動力。
第二,國家刺激服務消費的機遇。2013年國家相繼出臺促進信息消費、養老服務等服務業發展改革政策,2014年將繼續加快醫療、電信等服務業的改革步伐,進一步刺激服務消費。呼和浩特作為區域服務業中心城市,基礎條件較好,人口規模大,消費升級快,服務業發展潛力巨大。在外部有利的政策條件下,抓住機遇,加快發展信息消費、養老、健康、文化旅游等現代服務業,釋放內部消費需求,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就能在較長時間內保持平穩發展。
第三,國家化解過剩產能帶來的影響。國家正在下大力氣化解產能過剩嚴重的問題。這一輪產能過剩與以往相比,呈現行業面廣、絕對過剩程度高等特點,化解進程將會持續較長時間。在此背景下,我市電力、化工冶金、建材等支柱產業的增長將會明顯受到影響。同時,由于2013年區外煤炭需求的下降,途經呼和浩特運煤車輛減少,直接導致呼和浩特成品油銷售額的下降。隨著國家化解過剩產能的深化,對我市相關行業的影響也會逐步加深,成為我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
第四,房地產發展存在的風險。從全國看,房地產區域格局日益分化。一線城市房地產市場熱度不減,房價持續上漲,而三四線城市房地產風險在不斷上升。呼和浩特作為自治區首府,在區域內吸納人口能力較高和公共服務較為完善,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剛性需求相對穩定,但國家對房地產調控政策未見放松,呼和浩特房地產剛性需求經過近兩年的持續釋放,需求增長動力減弱,預計房價不會出現大幅上漲,下滑風險卻在增大。要對房地產發展保持清醒認識和科學研判,保持房地產投資和消費平穩健康發展,防止較大起伏對經濟發展帶來的不利沖擊。
三、2014年趨勢展望和主要指標預測
目前,呼和浩特經濟正處在經濟增長從過去的高速增長階段向中高速增長階段轉換的前半期。近兩年,經濟增速與2010年前相比開始放緩,平均增速保持在11%左右,在消費保持穩定增長的情況下,隨著經濟總量的迅速擴大,原有主要依靠大項目投資拉動經濟快速增長的作用正在減弱。作為西部后發地區,我市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加速階段,內部發展空間較大,增長動力較強,通過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改革創新來釋放增長潛能,在較長時期仍能保持穩定的中速經濟增長。
關鍵詞:網絡經濟環境 外部財務管理 內部 財務 管理
我國從上世紀60年代才開始有關財務管理理論方面的研究,在這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理論與實務都有了較大的發展,但隨著網絡經濟的深化,傳統的企業財務管理存在很多問題,比如重實物管理,輕價值管理;重當前收益最大,輕遠期經濟收益等等。網絡經濟時代,企業財務管理活動的全面創新均有賴于對網絡信息資源和網絡技術的充分利用,而這又基于企業內聯網的建立和外聯網的有效鏈接之上,即其創新活動均源自網絡經濟這一新環境。
一、企業財務管理創新的意義
(一)有利于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地位
企業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各項專業管理都在系統中扮演角色以期達到最終目標。而財務管理通過滲透到生產經營各個領域的資金運動,以價值形式把它們聯系起來,進行綜合性的控制,聯系了各項管理行為,合理有效地籌資用資,促進了總體目標的實現,使企業得以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從而在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
(二)有利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的健康運行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已逐步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企業在經濟運行和市場競爭中往往需要自給自足,自我發展。然而,我國企業普遍存在著內部控制薄弱,財務管理混亂、資金鏈管理漏洞良多等情況,這些嚴重阻礙了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因此,我國企業必須在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下,加快創新,加強企業財務管理,加強各項生產業務資金的管理控制,從而提高自身抗風險能力,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全面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的客觀需要,實現預期利潤和獲得資產增值。
(三)有利于企業提高應對危機的能力
企業的經營風險最終將轉變為財務風險。企業財務管理處于企業管理的中心環節,企業經營成果最終都要反映到財務成果上來。重視和加強企業財務管理,切實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能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防范企業財務風險。
二、網絡經濟下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國的企業財產管理體系正在逐步完善,但隨著網絡經濟時代的到來,傳統的企業財產管理仍存在許多問題。
財務管理觀念不成熟:主要表現在企業缺乏必要的財務風險觀念,只考慮市場的開拓,卻不注意財務的審理,更重視有形資產而忽略無形資產的重要性,事實上,一個企業通過自己的專利權、技術創新等能夠帶來的隱性資產是一筆非常可觀的資產。再者就是財務管理內部控制不夠完善,主要表現在:互聯網快速發展,會計核算范圍明顯擴大,各種信息存儲方式帶來了安全隱患,遠程處理加大了企業安全風險。同時不可忽視的還有財務管理模式不夠新穎、財務管理內容不夠科學合理、財務管理人員缺乏素質等。
三、網絡經濟形勢下企業財務管理活動的創新對策
(一)創新財務管理目標
企業一般只是追求所有者的利益最大化或者股東財富的最大化,極少考慮如何將企業這塊蛋糕做大,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在網絡經濟下,企業應該努力實現相關利益的最大化,以知識為基礎的企業是現代企業的發展方向,財務管理人員必須推動財務管理的知識化,同時增加自身的知識含量,創造性的運用和提高,以應對企業新時代的財務管理。
(二)完善財務管理內部控制
企業一定要加大資金投入以保證網絡財務軟件的安全保密性,加大網絡安全控制、加強內部管理。
(三)創新財務管理模式
企業要轉變財務管理思維模式,重視知識資本管理,加快實現電子商務與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地有效整合,采用集中式財務管理模式。
(四)提升財務管理人員素質
隨著網絡經濟的迅速發展,迫切需要一大批掌握現代技術的專業人才,財務管理人員不僅需要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有很強的網絡技術,只有這樣,才能更加科學完善的開發企業信息,并根據變化的理財環境對企業運行狀況和不斷擴大的業務進行評估和風險分析。
網絡經濟環境相對于其他形式的經濟環境而言,其最大的變化是網絡技術的廣泛運用,它改變了財務管理的政治環境、法律環境、經濟環境和技術環境。從“電子政府”、網絡稅收征管、家庭辦公、網上購物、電子商務的開展、虛擬企業的組建到遠程控制、在線管理等無不建立在互聯網技術的基礎之上?;ヂ摼W自身的特性使網絡經濟環境呈現出虛擬性、動態性、知識性、國際性、時效性和直接性等特點。
從外部財務管理活動來看,籌資活動的創新主要源自網絡經濟環境的知識性、國際性和動態性特征企業要拓寬籌資渠道,利用風險市場和新的金融創新品種融資,這樣就可以在籌資活動中,適應動態多變的網絡經濟環境,實行財務柔性管理。從內部財務管理活動來看,現金管理活動的創新主要在于對企業集團內部的現金實行統籌管理、利用網絡銀行和電子貨幣減少現金管理成本及縮短現金預算的編制期。企業要建立好的內部網,并且實現與外部網的有效鏈接,相關財務信息就能夠迅速地獲取,運用先進的管理技術進行創新,從而大大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管理活動才能在一個新的技術平臺上。網絡經濟的發展使電子商務得以普及,減少了許多中間環節。企業可以同時啟動電子商務平臺,實現零庫存管理,協助企業努力降低產品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四、結束語
在網絡經濟時代,企業財務管理活動的創新均源自于網絡經濟環境的新特點。環境的改變要求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必須作出相應的調整,否則將會面臨被淘汰出局的處境。網絡經濟的出現給社會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帶來了深刻的變化,各行各業都要適應網絡經濟的新形勢做出相應的調整和創新,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也不例外。網絡經濟對企業財務管理活動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我們應把這種影響及財務管理活動所應進行的創新看作其一項系統工程,從整體和全局上來把握它。
參考文獻:
[1]黃德紅,賀銘.網絡經濟下企業財務管理創新的內容及方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03)
論文提要:經濟景氣研究在西方發達國家經歷了近百年的歷史,已成為世界許多市場經濟國家監測經濟運行的一種重要手段。近十幾年來,我國景氣指標的相關研究累積了大量經驗,并逐步建立了我國的景氣指標體系,用其監測分析我國經濟波動。然而,對我國區域宏觀經濟運行先行指標體系的研究尚未形成體系。我國地域廣闊,區域經濟有很好的多樣性,所以對區域宏觀經濟運行先行指標體系的研究具有積極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一、相關理論研究及其意義
經濟景氣研究在西方發達國家經歷了五個階段,已經有了大約近百年的發展史。最早的是哈佛指數階段,該指數是由13項監測指標根據時間差異關系分別編制的。包括與股票市場有關的“投機指數”、與商品交易市場有關的“商情指數”,以及與金融市場有關的“金融指數”。該指數不僅能夠指示景氣動向,而且能夠超前預報;第二階段,景氣監測預警體系形成階段。1937年密切爾和伯恩斯研究了近500個經濟指標的時間序列,選擇了21個指標構成超前指示器,之后又提出了研究報告“循環復蘇的統計指標”,預測出了經濟轉折的時間,并被后來的實際經濟波動所證實;第三階段,景氣監測預警體系發展階段,這階段對擴散指數進行了大量研究工作;第四階段,景氣監測預警體系國際化階段,20世紀七十年代,NBER和穆爾的國際景氣研究中心將經濟景氣方法用于監測分析國際經濟波動,最初建立的是西方七個主要工業國家的經濟監測指標體系;第五階段,景氣監測預警體系創新化階段J.H.斯托克和M.W.沃森提出了新的景氣指數概念和制作方法。特別是進入九十年代以后,景氣指數方法的應用范圍逐漸擴大。
景氣研究思想在不斷開拓創新,實際應用中不斷改進和完善,目前已經成為世界許多市場經濟國家監測經濟運行的一種重要手段。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起步較晚,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才開始相關的研究工作,近十幾年我國景氣指標的相關研究累積了大量經驗,并逐步建立了我國景氣指標體系,用其監測分析我國經濟波動。
美國的次級貸款危機無疑是當今全球經濟中最好最大的事件,它對全球經濟產生了巨大影響,從虛擬經濟到實體經濟,從發達國家到廣大發展中國家,所有的經濟體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各國宏觀經濟的運行狀況無疑成為監測的重點,我國地域廣闊,區域經濟有很好的多樣性,加之對我國區域經濟先行指標體系的研究尚未形成體系,所以對區域宏觀經濟運行先行指標體系的研究具有積極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一方面我國相關理論的研究存在不足之處,盡管景氣指數方法在國外有了長足的發展,但在我國理論發展還相對落后,缺乏理論創新。本文試圖從景氣循環指標體系的領先、同步、滯后指標的模式中將先行指標分離出來,對先行指標和先行指數進行研究,對景氣循環方法的深層次研究以得出較為適合的區域經濟特性的先行指標體系;另一方面提出將以一個區域經濟數據為背景來建立實證分析,構建出區域經濟運行監控的先行指標體系,對省一級政府更好地把握宏觀經濟運行狀況、協調經濟發展、保持經濟快速平穩運行、避免出現較大波動有實際指導意義。本文對國內外景氣指標體系構建理論和方法進行了充分地研究,對我國舊先行指標體系進行了必要的參考,旨在建立一套適應當前宏觀經濟管理需要的經濟景氣先行指標監測體系。本文對指標序列的研究方法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進,在指標篩選方面力求更符合區域經濟特性,對經濟波動更敏感。
二、區域經濟景氣指標體系的指標選取
區域經濟先行指標的選取一定要切實結合區域經濟的特性。由于我國傳統二元經濟發展的不均衡性和地域分布和政策上的原因,我國各地區逐漸形成了具有各自地區特色的經濟,包括金融外貿服務型、農業加工和能源礦產型等等各種類型的經濟。在早期已經研究的經濟指標體系下,還要著重考慮能反映區域經濟特性的經濟指標。
除此之外,選取指標的原則包括:1、先行性。所選指標對GDP有明顯的先行性,其變動先于基準循環指標,能夠在一個比較早的時間顯示、預測總體經濟波動,對GDP的變動有一定的導向性。2、經濟重要性。與基準指標之間的先行關系有重要的經濟原因,能夠引起經濟活動的波動,表現經濟主體的預期,對經濟活動的變化調整迅速。3、周期性。其周期趨勢必須領先于基準指標,并且能夠保持相對的穩定。具體來講,與基準循環波動相比,先行指標的趨勢變化至少領先3個月,并且表現為兩次以上的單向引導關系。4、數據質量。統計覆蓋的序列口徑寬廣,盡可能覆蓋經濟重點部門的指標序列,數據在月份而不是季度基礎上編輯,數據及時易得,無間斷,無頻繁修正。
指標的篩選原則隨著經濟的發展、各國統計體系及統計方法的不斷完善,統計的種類越來越多,統計指標的數目也日趨龐大,形成了規模巨大的信息資源。其中,影響景氣波動的不僅有產業的活動,還包括就業、金融、財政、消費、物價、庫存、貿易等領域的廣泛的經濟活動,因此收集數據時應盡量包含這些領域。
從大量經濟指標中選擇景氣指標還應考慮到以下幾條基準:(1)經濟上的重要性;(2)統計上的充分性;(3)統計的適時性;(4)與景氣波動的對應性。經濟上的重要性是指所選指標在景氣的把握上是特別重要的,并且代表經濟活動的一個領域,所選指標合起來代表經濟活動的主要方面;統計上的充分性是指該指標是月度(或季度)統計數據,并且數據區間較長、較完整、覆蓋面大、可信度高;統計的適時性是指數據能及時定期地統計上來,并予以公布,在每月(季度)后的1~2個月(季度)內即能使用;主要參照以下標準:(1)指標跨越的時間盡可能長,一般時間跨度至少包括5次循環。但根據具體情況,可以適當縮短跨越時間長度的要求;(2)先行指標的峰值比基準循環的峰值先行至少三個月以上;(3)各個先行指標的特殊循環與基準循環接近一一對應,且在最近的連續三次循環中,至少有兩次循環的峰值保持先行三個月以上。通常,指標體系是用于監控實際產出的周期性波動,為此要盡量采用指標的不變價序列。
三、指數的合成及檢驗
經濟景氣指數是綜合反映社會經濟變量波動的相對數,具有簡潔性、直觀性的特點。經濟景氣分析就是利用經濟景氣指數將不同數量的社會經濟現象加以綜合度量,進行動態比較的一種綜合分析方法。經濟景氣指數從最初數據篩選到最終指數合成,編制過程較為復雜。初選指標組確定后,要進行基準循環模式的確定、基準指標的選取和對指標初步分類等工作。對季節性明顯的指標序列進行了季節調整去掉季節因素,通過比值求出指標的增長率序列,然后進行第二次調整去除不規則因素,得到景氣指標增長率序列組。合成指數CI不但可以反映景氣變動的轉折點,還可以把握景氣變動幅度的相對大小,并給出數量標志,因此采用CI合成指數。在合成方法上,使用美國商務部的合成指數計算方法,并使用等權。通過K-L信息量法、時差相關分析法和峰谷對比分析法,對指標增長率序列組進行篩選、分類,確定出景氣指標的先行、一致和滯后指標終選組。
先行合成指數用來預示未來經濟運行軌跡的變動趨勢;一致合成指數用來反映當前經濟運行方向和運行力度;滯后合成指數用來最終確認經濟循環的轉折點和經濟運行的某一狀態是否開始或結束。利用合成先行指數曲線和GDP增長率進行比較,以檢驗合成先行指數的先行預測效果,并且可以通過實際應用對各合成指數的效果進行檢驗,并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對其進行調整和改進。
四、結論
八十年代以來我國學者在經濟景氣周期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建立一套區域先行指標體系,但我國較薄弱的數據基礎給合成指數的編制帶來困難,加上我國的統計體系還不完善,統計的范圍還不夠廣泛,統計數據的時間長度也較短,統計口徑經常調整。再者,在指標合成過程中的一些技術細節有待改進,比如時差的測定數據平衡性檢驗等方面。
合成指數所使用的指標都是經過季節調整,去除了季節因素和不規則因素的序列,增長率循環分析仍是景氣分析的主要方式。區域經濟政策作用具有不確定性,給經濟景氣分析工作帶來更大的難度。最后應該指出,經濟指標的循環特性是不斷變化的,同時,統計數據采集方法也在不斷調整。指標體系使用過程中要定期考察各指標的先行穩定性,及時對指標體系進行調整和修訂。
區域經濟景氣先行指標監測體系有利于我們正確把握區域宏觀經濟走勢,增強區域經濟調控的預見性、科學性和有效性。因此,要建立一套適應各區域經濟管理所需要的經濟景氣指標監測預警體系并定期對其進行調整和完善。在借鑒國外先進的研究經驗的同時,如何使區域景氣指標體系發揮更大的作用,仍需要做大量的相關研究、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及時性和全面性,到模型方法的實用性、科學性和先進性等一系列問題,都需要我們后續的努力,最終使完善的區域經濟景氣指標體系為經濟建設服務。
參考文獻:
[1]董文泉,高鐵梅等.經濟周期波動的分析與預測方法,吉林大學出版社,1998.
關鍵詞:區域經濟 運行機制 政策措施
區域經濟與行政區域經濟
(一)區域經濟與行政區域經濟的含義
區域經濟是一定區域范圍內的生產、分配、交換、消費活動的總稱。
歷史上私有制的出現、國家的產生以及國家內部行政管理區劃的細分,是區域經濟產生的根源。私有制的出現、國家的產生以及國家內部行政管理區劃的細分,使原本沒有禁錮的經濟活動被設置了人為的限制,限制了經濟活動的區域。經濟活動首先受到國家疆土的限制,跨國經濟活動還受到國與國之間的政治、軍事、經濟等一系列關系的影響。而國內經濟活動則主要受到行政區劃、行政權力和利益劃分、資源分布以及市場條件等限制,這種區域限制到了封建社會發展到頂峰階段,并對以后的經濟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在封建社會形成了諸侯經濟,經濟活動被嚴格地限定在狹小的行政區域內,經濟活動內在的資源配置關系、商品交換關系、技術交流關系等一切聯系都被行政區域割裂開來。顯然,這種人為決定的管理區范圍內的經濟,不應是經濟學意義上的區域經濟,而是一種行政區域經濟,即地方經濟。
(二)行政區域經濟的特征
區域經濟是歷史形成的以行政區域為中心的地域性經濟活動。地區行政行為對區域經濟有著極其深刻的影響,地方政府的政治、經濟利益往往左右著區域經濟發展的方向、發展速度和總體發展水平。區域經濟是依賴行政區域內的資源和市場的經濟。由于受到地方經濟政策、法規的約束,區域內的重要經濟資源和市場往往受到嚴格的行政保護,區域間的資源流動和市場開放程度都因地方本位利益而受到了較多的限制,從而使得區域經濟不得不更多地依賴自身的資源和市場謀求相對合理的發展。所以,區域經濟是局部資源壟斷和地區性市場壟斷經濟,也是相對封閉的經濟。區域經濟是小農經濟時代的產物,由于受區域內自身經濟、技術、人才資源實力的局限,所以經濟水平相對落后。
(三)經濟學意義上的行政區域
行政區域經濟的本質決定了經濟規律不能完全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難以實現最優的資源配置,經濟效益不高,缺乏經濟活力和持續發展的后勁。于是,打破行政區域界限,利用不同區域資源和市場,具有一定吸引輻射范圍的經濟學概念上的更具活力的區域經濟,成為各種經濟主體日益強烈的要求,并最終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戰略選擇。在當代經濟學中,按照地理特征、資源體系、市場體系之間的某種聯系,把以某一地理特征、某一資源鏈或某一市場鏈為內容的自然經濟區域或區域性市場定義為區域經濟。這種經濟學意義上的區域經濟,是經濟活動內在經濟規律的要求,是區域經濟擺脫行政經濟的嘗試,是爭取經濟自由的一種呼聲和努力。
區域經濟的實證分析
(一)區域經濟發展狀況
近年來,我國以經濟區域板塊為特色的經濟格局正加速形成。在眾多經濟圈中,只有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經濟圈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但是,進入2005年以后,長三角、珠三角的主要經濟指標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在于高投入、高能耗、低技術、低效率的粗放經濟增長方式。長三角以制造業基地的區域特征而崛起,且低端制造業占較大比例,其競爭力主要依賴于低成本的土地和勞動力;珠三角以外向型高新技術制造業和勞動密集的加工型產業為主導,經濟的內生性不強,缺乏自主創新的核心競爭力。在嚴控土地、緊縮銀根、資源約束日益凸顯的宏觀調控中,在國內外的雙重競爭壓力下,造成了經濟增長的減緩。
(二)三大區域經濟圈的運行機制分析
中央政府通過改革開放的特區政策所給予的鼎力支持。無論是珠三角的深圳、珠海,長三角的浦東開發區,還是天津的濱海新區,無不享受著中央的特殊經濟政策,方方面面都體現著中央政策的關懷。可以說,三大經濟圈是由中央政府主導設計、規劃和扶植的特殊經濟區域體系。中央政府的主導作用是三大區域經濟運行機制的核心。三大經濟區域發展的歷程也證明:其崛起受益于中央政府給予的特殊經濟政策;而其經濟出現向下拐點的相當重要的因素也是其特殊政策效力的遞減。
世界工廠轉移的歷史機遇。改革開放之初,我國上述經濟區域優厚的對外經濟政策、廉價的土地、高素質的廉價勞動力所形成的低廉成本以及龐大的商品市場,成為世界工廠或車間搬遷的主要目的地。因此,長三角和珠三角都承接了發達國家產業價值鏈的大量中低端項目,從而奠定了區域經濟的產業基礎??梢哉f,長三角和珠三角區域經濟是在外資集中投入下以外資為紐帶而形成的經濟區域體系。
固有的工業、貿易基礎。三大區域經濟圈都有計劃經濟時代留下的相對發達的工業、技術、人才、資金和國際貿易基礎。而且,因存在經濟關聯關系而易形成經濟上的聯姻。因此,三大區域經濟圈的形成有著傳統的歷史淵源關系,相當的經濟發達程度、相近的文化傳統,加上傳統的協作關系,不容易形成依賴式跛足經濟,容易形成均衡利益并保持區域經濟合作的穩定。
大型城市和城市群在三大區域經濟圈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大型城市或城市群集中了當時國內最優質的工商業資產、最雄厚的金融資產、最先進的生產技術、最優秀的經濟建設人才、最有價值的商品市場、最發達的基礎設施……引進的外資與技術設施又集中在這些大型城市或城市群中。這使得大城市或城市群的經濟發展速度和水平遠遠超過其它地區。
區域經濟運行機制模型及完善策略
(一)區域經濟均衡利益機制模型
區域經濟不管在哪個層面上運行,其本質都是一種逐利的經濟行為。經濟主體都要在得到利益的前提下付出代價,這從根本上決定了:可以帶來雙贏的均衡利益是區域經濟運行的核心機制。這種利益可能是經濟利益、社會利益、政治利益,但經濟利益是區域經濟運行的最基本的誘因,因而是區域經濟運行機制的內核。
發展區域經濟意在打破行政區劃所造成的經濟割據,而經濟割據的解除還要靠行政體系內部的改革和制度創新,調動地方發展區域經濟的能動性,這是區域經濟運行的最主要的非經濟保障機制,包括政府政策的融合和上級政府的政策支持、引導可持續的資本投入等。
確立區域經濟運行的載體來加固和拓展區域經濟的發展領域,是區域經濟運行的又一機制性要素。區域經濟是地區間資源與市場的整合與融合,這種整合與融合需要一個按照經濟規律組織起來的產業或產業群。這些跨區域的產業或產業群,用資金、設備、產品、利潤把兩個地區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從而形成一條剪不斷的區域經濟紐帶,區域經濟才會真正形成并持續發展下去。因此,如何根據地區間的資源和均衡利益,設計、建立一條能夠實現區域經濟運行目標的產業鏈或產業群,是區域經濟運行機制中的關鍵支點。這種政府引導下的以均衡利益為基礎的產業化區域經濟運行機制,可以用圖1來表示。
(二)完善區域經濟運行機制的策略
1.建立區域經濟均衡利益發掘和評估系統??茖W發掘地區間共同的、可實現的利益,是建立區域經濟合作機制的關鍵環節。為此,建立區域經濟均衡利益發掘和評估系統是重要的一件工作,該系統的建立可以是地區間共同設立的研究機構,也可以是由若干學術機構組成的網絡化研究體系。
2.建立政府促進體系。包括區域經濟發展規劃、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財稅政策等)、完善區域經濟法制環境、建立協調機構、提供技術支持等。制定動態的區域經濟發展規劃是區域經濟運行最關鍵的機制要素之一。我國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經濟合作圈中有一大缺陷,是國家級區域經濟發展規劃滯后,造成區域經濟中產業低水平重復建設、盲目引進中低端技術設備、資源消耗過大、經濟效益萎縮、區域經濟圈的發展可持續性差。因此,根據不同區域資源、市場、社會發展特點,制定具有指導意義的國家級區域經濟發展規劃,是引導區域經濟、消除區域經濟法規政策障礙、減少區域經濟盲目性、協調區域經濟發展的基本政策。消除體制性障礙也是政府促進體系的關系環節。中部地區有著明顯的區位優勢,又是全國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中部的失落從客觀條件上看難以解釋。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國家宏觀戰略政策的傾斜不夠。這說明現行體制不利于在區域經濟中形成適應市場經濟的高效率的行政管理主體,不利于調動地方政府在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因此,建立適應市場經濟需要的具有活力的新型經濟管理體制,消除計劃經濟陰影,是加快區域經濟合作的重要策略之一。
3.建立區域經濟發展基金,提供強大資金支持。目前區域經濟中出現的一個最大的問題是各地區都缺資金,都想從對方得到資金。因此,解決區域經濟運行的資金問題是保障區域經濟運行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除了尋求政府支持,科學利用外資是區域經濟運行最重要的資金來源。
4.調動企業參與區域經濟建設的積極性。在市場經濟中,區域經濟的主體不是政府組織,而應該是不同層次的經濟主體—企業。市場經濟中,沒有企業參與的區域經濟,就很難保持持久、活躍的發展動力。在區域經濟運行中,科學引導企業資本流動,調動和保護產業資本參與區域經濟運行的積極性,是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策略之一。
5.注重區域間城市群在區域經濟中紐帶作用。城市、城市群和次級城市群是最活躍的經濟體系。區域經濟中城市及城市群的作用已經日益引起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并借高速發展的城市化進程建立了以城市為中心的都市經濟圈。通過建立城市、城市群或次級城市群間的經濟合作,建立城市與城市群間的交通網絡,就會在這一網絡中集聚各種要素資源,最直接地形成沿交通網絡的新生經濟帶,區域經濟也就水到渠成了。
6.學術推動的縱深化是促進區域經濟運行的一項有效措施。學術界應在資源調研、市場預測、技術研究與應用以及區域經濟運行的政策研究等領域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學術界不應停留在討論層面,而應組織多學科專家、學者,有針對性地對國內主要的區域經濟圈,進行系統的資源調查、產業鏈設計、市場開發、均衡利益評估以及區域經濟圈的學術規劃,真正使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為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務實的理論指導。
參考文獻
1.陳秀山,張可云.區域經濟理論.商務印書館,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