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學生消費現狀調查報告
時間:2022-12-05 07:03:4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學生消費現狀調查報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二、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
本文研究對象為上海市高職院校在校大學生,在實際調研過程中,采用隨機非概率抽樣抽取了上海第二工業大學、上海金融學院、上海立信會計學院以及上海思博職業技術學院4所高職院校作為樣本進行調查研究。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發表的有關高職院校大學生體育消費論文和出版的著作,歸納總結相關經驗。
(2)問卷調查法。本文依據研究目的設計了上海市高職院校大學生體育消費調查問卷,根據不同場所,進行了抽樣調查,抽樣范圍包括上海第二工業大學、上海金融學院、上海立信會計學院,以及上海思博職業技術學院4所高職院校,共隨機現場發放調查文卷610份,回收有效問卷590份,回收有效率96.7%,發得到隨機樣本。
(3)數理統計法。運用計算機軟件SPSS對數據進行錄入。
三、上海市高職院校大學生體育消費現狀
1.高校院校學生體育消費性別特征
性別不僅是人的基本生理特征,同時也是人的基本社會特征之一。不同性別的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的行為也迥然各異,具體到體育消費領域,性別對男性與女性消費者的消費行為顯然亦存在諸多差異。根據調查結果顯示,高職院校大學生在付諸體育消費行為時,男生有402人,占樣本總數的68.1%;女生有188人,占樣本總數的31.9%。這些統計數據表明,高職院校大學生體育消費人數男生明顯高于女生,男生對比女生的體育消費行為更加積極活躍。
2.高職院校學生體育消費觀念及體育消費動機
3.高職院校學生體育消費結構
體育消費結構一般分為實物型體育消費和娛樂型體育消費。據統計資料顯示,上海市高職院校大學生實物型的體育消費主要包括體育服裝、運動鞋襪、體育音像產品,以及體育報刊等產品,實物型體育支出占據了高職大學生體育消費的絕大部分,構成了目前大學生體育消費結構的主流。同時在被調查的4所高職院校中,通過對男女大學生體育消費結構進行比較發現,性別差異對男女大學生體育消費結構未呈現顯著性差異(P=0.369),表明在進行實物型體育消費時,男女生體育消費結構的差異程度不大。從訪談情況看,大多數高職大學生表示假如他們選擇某項自己喜歡的收費體育項目進行體育消費時,為保證更好地掌握所授體育技能,將會相應的購買所需體育設備。比如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在校大學生在報名參加跆拳道社之前,會以個別購買或團購的形式預購跆拳道服和相關的訓練器具。顯而易見,為保障參與體育活動,一些實物型的體育消費品已經自然而然的成為高職大學生體育生活的必需品,所以,實物型體育支出占據其體育消費主體也就不足為奇了。
經過進一步的追蹤調查與統計分析,發現上海市高職大學生的娛樂型體育消費能力偏低,對娛樂型體育消費的支出大多局限于現場觀賞各類體育比賽的門票和業余時間參加各種體育項目培訓費用等,并且男女生的娛樂型體育消費能力存在顯著性差異(P=0.001),男生在娛樂型體育消費能力上大大優于女生。這些數據說明娛樂型體育消費在上海市高職院校大學生中所占比例較低,需進一步拓展他們的娛樂型體育消費水平。
4.高職院校學生體育消費水平
5.高職院校學生體育消費項目
根據訪問調查,上海市高職院校大學生選擇體育活動的項目中,多數青睞球類和健美類項目的體育健身活動。其中男生參與的體育項目按選擇人數的多寡依次為:足球、籃球、羽毛球、網球、跆拳道等,女生分別是:瑜珈、體育舞蹈、羽毛球、游泳、網球等。在選擇這些項目進行體育活動時,由于身在學校的學生可以免費使用學校的體育場地和器材,加之學生在上體育課的過程中也能學到較多體育技術技能,因此高職院校大學生在發生體育消費行為時,主要體現利用業余或假期時間在校外的諸多社會經營場所的體育消費行為,例如,在收費場所打羽毛球、籃球,以及跆拳道訓練等等,而在學校進行體育項目消費亦僅限于不滿足體育課獲得的體育信息量,或者本校不開設此項體育課程,學生轉而借助學校體育設施并聘請體育人才以實施收費的形式進行體育健身。此種體育消費方式構成了校內高職大學生體育消費的主要部分。這有力佐證了高職院校大學生雖然體育消費項目種類繁多,但校內體育消費意識薄弱的事實。
四、結論
【關鍵詞】高中政治研究性學習鄉土資源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活動。而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強調課程實施的實踐性和開放性,指出“本課程要引領學生在認識社會、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的實踐活動中,感受經濟、政治、文化各個領域應用知識的價值和理性思考的意義;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行為表現,倡導開放互動的教學方式與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說研究性學習在高中政治新課程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004年頒布的《普通高中政治課程標準》指出:“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要著眼于未來的創業生活,培養自主學習、自主選擇、自主探究的能力,學習和生活有計劃性、創造性、超前性?!彼裕诮虒W過程中,教師要依據教材的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得到健康的發展。筆者認為,政治教師要有效組織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僅僅依靠教科書、教學圖片或網絡是不夠的,應該利用地方鄉土資源,開發地方資源中豐富的知識因素和教育因素,一方面強化、鞏固政治課堂學習,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讓學生的愛國、愛鄉情感得到升華,探索政治學科研究性學習的特色之路,從而使政治研究性學習呈現出勃勃生機。
一.認識鄉土資源價值,明確政治研究性學習目標
要使政治教學與時代同步,就要樹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出發點的觀念,突破固有模式。《關于福建省基礎教育地方課程管理的意見(試行)》中指出:“地方課程的內容以地方區域性的歷史、文化、經濟、社會、自然、環境等資源為主,既要體現地方的傳統、特色,又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體現開放性、時代性、地方性、實效性的原則”。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基本功能,就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如何為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使自己的行為合乎社會規范和道德要求,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把思想政治教育、社會教育功能與人的發展教育功能結合起來,實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地方歷史、文化、經濟、社會、自然、環境等資源的探究學習,使學生能夠以政治學科的角度去認識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人文素養。
二.植根地方鄉土資源,確定政治研究性學習方向
中學政治研究性學習,實際是一種探究性的科學研究活動,確定研究方向為首義。雖然,各地區、各學校在內外條件上存在著較大差異,但不同程度上都會具有可供開發和利用的地方課程資源。筆者所在的漳州市,漳州地處“閩南金三角”,是福建的“田園都市,生態之城”,是著名的“魚米花果之鄉”。漳州平原是福建最大的平原,素有“海濱鄒魯”的美譽,為文明富庶的經濟開發區、國家外向型農業示范區,是閩南商貿重鎮和富有亞熱帶風光的海岸地區。先后榮獲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科技先進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市等稱號。境內有東山島、漳州濱海火山國家地質公園、南靖土樓等景點。。漳州有著我們政治學科開展研究性學習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地方文化資源。我們可以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開發利用好漳州豐富的鄉土文化資源,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
三.探究地方鄉土資源,實踐研究性學習過程
政治研究性學習的過程是指:學生從學習和社會生活中發現、提出研究問題――提出設想和方案――搜集、查閱、處理信息資料――進行相關拓展研究――對實際問題進行分析――激活已儲知識――學習和運用科學研究方法解決問題――得出結論――提出相關建議――用文字或書面表達進行交流的過程,這一過程也是學生獲得政治知識、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發展的過程,更是學生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發展的過程。在實踐中,具體操作過程為:
1.精選內容,確立研究主題。政治研究性學習強調社會性、實踐性,因此,教師要進行科學的引導、管理與監督。研究主題的確立非常重要,在積淀豐厚的鄉土資源中,應選擇與確定那些與教師教育教學修養的現實水平相適應,既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發展需求,并對學生終身發展具有決定意義的,又能反映社會、地方的發展需要和進步方向,有利于實現基礎教育的理想和培養宗旨的資源,確定主題。如筆者曾指導學生開展過的研究性學習主題有《漳州公交車上文明狀況的調查研究》、《漳州戶外廣告狀況的思》、《漳州市民文化消費狀況調查研究》、《漳州市“摩的”市場現狀調查》、《漳州市婚禮習俗的繼承與發展研究》、《漳州拖鞋業發展現狀調查研究》、《漳州市民不文明行為的調查與研究》、《漳州市消費品過度包裝調查研究》、《漳州市民理財方式的調查與研究》、《漳州大型超市滿意度調查與研究》、《漳州九龍江水資源狀況調查與研究》等課題。
2.上報課題,制訂目標。選定課題后,師生密切協作,制定科學、合理的課題規劃是課題實施的保障。設計目標前,教師根據《高中政治教學大綱》和《高中政治課程標準》的有關規定,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三方面選擇提供可供借鑒的研究資料,并作專題講座,營造有關問題情境,接著,讓學生圍繞主題從興趣和愛好出發,成立研究小組,推選組織和研究能力較強的同學擔任組長,并要求能從研究的目的、研究現狀與基礎、實施方案、活動安排、評價方式、成果交流等方面撰寫課題方案,這樣可以使研究性學習的實施比較規范和有序。
3.實踐考察,活動實施。課題方案確定后,教師應帶領有關課題組學生走出校門,走進與課題相關的鄉鎮、街道、工廠、社區、歷史名勝古跡參觀考察,開展社會調查;如《漳州公交車上文明狀況的調查研究》課題小組,通過實地參觀乘坐漳州市公交車,漳州至天寶,漳州至南靖,漳州至龍海等線路的車輛,同時對乘客、司機和服務員進行采訪、問卷調查等,詳細記載了活動經過,收集到大量信息?!墩闹菥琵埥Y源狀況調查與研究》課題小組在老師的帶隊下,從加塘溪的源頭開始沿溪而下進行實地考查;要求學生仔細觀察不同溪段溪水質量的變化,溪兩岸的污染源、污染物,溪水受污染所帶來的影響和變化;同時采訪岸邊耕作的農民、路過的行人等,在附近居民中發放問卷調查表,記載了活動記錄,并在電腦之中儲存有關資料。這一過程,學生既分工又合作,得到社會各界的支持與幫助,是活動能順利實施的必要條件。
4.篩選信息,整合材料。經過長時間的社會實踐后,課題組成員在組長的主持下,交流、分析有關信息資料,拓展相關研究,整合部分材料,寫成結題報告,如《漳州公交車上文明狀況的調查研究》課題小組寫出了包括:(一)公交車上存在的不文明問題及分析,分別從乘客、司機、服務員的不文明舉止及公交車上的環境污染等方面進行剖析;(二)我們的思考及建議,從社會各方面說明如何加強公交車上的文明建設,提出了構建文明車廂的構想?!墩闹菔忻癫晃拿餍袨榈恼{查與研究》課題小組寫出了“美德貴在堅持,文明重在行動”為主題的結題報告,分別從輿論宣傳、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市民素質等方面提出了獨特見解。
5.交流評比,深化成果。在社會實踐活動、總結交流之后,教師應把學生的主要探究成果融匯總結,參加學校的成果展示評比;同時,本人還結合漳州市級各類小論文評比,將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成果送去參賽,近六年來有三四十人次在各級各類比賽中獲獎,如《推動綠色發展,創造低碳生活》獲優秀鄉土地理小論文高中組一等獎;《生財有道,理財有法》、《構建和諧車廂――漳州公交車上文明狀況的調查報告》、《文化生活,和諧消費漳州市民文化消費狀況調查報告》、《美德貴在堅持文明重在行動――漳州市民不文明行為的調查報告》均獲漳州市政治小論文評選高中組一等獎;《飄落花瓶的訴說――交通安全的警示》、《“摩的”取締與否――漳州市“摩的”市場現狀的思考》、《貼出文明,秀出精彩》、《遏制過度包裝,倡導簡約生活--漳州市消費品過度包裝調查報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獲二等獎等。這些都大大得激發了學生的成功感和喜悅感。
同時教師本人也結合自身在做的課題研究和校本教材開發工作,將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成果加以整合、推廣。二年多來,筆者結合主持《鄉土資源開發與校本課程建設》這一省級教研課題,積極引導學生在開放的現實背景中主動對漳州豐富的鄉土文化資源進行研究,使我校的政治學科研究性學習初步構建起了以漳州鄉土資源文化為研究內容的的特色之路,形成了有地方和校園文化特色的研究性學習課程內容體系。開發出了《政治小論文寫作與鑒賞》、《漳州民俗風情》、《漳州旅游》等校本教材,大大豐富了地方的課程資源,同時這些教材對指導學生進一步參與研究性學習具有重要的意義。
總之,研究性學習的內容不是特定的知識體系,涉及的范圍很廣泛,課題來源于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立足于研究和解決學生關注的一些生活問題和社會問題;利用鄉土資源,開展政治研究性學習,確實為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供了相對獨立的、有計劃的實踐機會。在高中政治學科研究性學習中,開發和利用鄉土資源,“因地制宜,大膽創新”,發揮教師科學指導作用,研究性學習課程的開展就會越來越精彩!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200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大綱》200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3.教育部:《普通高中政治課程標準》200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行動素養:信息時代民眾邁向成功的關鍵
近代文化變遷中的圖書館學思想
文華圖專師資力量探析和啟示
系統用戶搜索行為日志分析
論作為PIM對象的個人信息
民辦圖書館的概念界定與類型
全民閱讀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探索
基于語義搜索引擎的學科知識服務研究
門戶網站公眾滿意度提升對策研究
高校圖書館組織機構變革歷程分析
廣東省圖書館權利狀況調查
民族志方法與圖書館用戶研究
農民專業合作社信息服務消費的作用力分析
《圖書館學季刊》及其學術特點芻議
大學畢業生就業信息搜尋行為研究
大數據時代的信息分析變革研究
新市民社區信息服務創新與思考
基于XML中間件的公共數字文化資源整合研究
專利地圖和知識圖譜視角的大數據比較研究
中國古代國家修書活動控制史論
文化統計框架中的圖書館:定位與統計指標
圖書館員刻板印象的形成與矯正研究
公共圖書館數字視障資源服務的調查與思考
國外信息服務機構的數據管理政策調研與分析
國外開放存取發展中的政府介入行為分析與借鑒
網絡問答社區用戶信息行為研究進展及展望
我國圖書情報領域大數據研究熱點分析
大型電網企業凝煉關鍵情報課題的途徑與方法
圖書情報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發展狀況調查報告
二十世紀前半期圖書館與中國文化傳承研究
面向圖書館的服務等級協議研究
結合替代計量學的數字圖書館知識服務新模式
描述研究人員論文水平的文獻計量新指數
研究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評析
政府購買圖書館公共服務的背景及實踐探索
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在圖書館發展中的作用探析
基于用戶信息的館藏資源語義化研究
數字化平臺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應用研究
企業共建共享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探索
圖書館學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之他山之石
我國高校學生信息和媒介素養現狀調查和分析
語義環境下館藏資源深度聚合結果可視化框架研究
基于用戶聲譽的數字圖書館知識社區資源管理機制研究
教育質量管理:AACSB認證與我國的圖書館學本科教育
國外圖書館行業組織LIS教育認證標準及其質量控制要素研究
英國高等教育質量評估體系中的圖書館與情報學教育
數字化時代的圖書館與情報學第一學位課程體系——基于英美的考察
我國貨幣政策傳導中的信貸渠道分析
水稻價格保護制度:歷史演變、現實困境與政策建議
后ECFA時代兩岸金融合作展望研究
基于貿易平衡的我國對外貿易地理分布研究
重慶發展低碳經濟的金融對策研究
論高速鐵路對重慶經濟發展的作用
中國地方政府財務信息網絡披露影響因素分析
國外企業可持續成長理論流派述評
期望不一致、游客情緒和游客滿意度的關系研究述評
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扶貧對象的動態管理機制研究
論“侵害(trespass)”令狀所體現的嚴格責任思想
瑕疵證據之新解讀
法制史研究存在的問題:以《中國訴訟法溯源》為例的解讀
南來與本土——簡論香港《文藝青年》(1940—1941)
多麗絲·萊辛的種族歧視思想——《野草在歌唱》的敘事裂縫解析
模因論與EFL學習者詞塊習得
網絡中式英語的特征及其成因
網絡廣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
都市報紙財經新聞的發展趨勢——以《重慶商報》為例
惠稿須知
大眾化的歷史經驗探析
論科學發展觀的現代性基礎
論科學發展觀的人文關懷
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模式演進的經濟社會學分析
勞動力要素流動與區域協調發展的協同機制研究
基于轉軌經濟的債務期限結構宏觀影響因素研究
燃油稅實施效果評價——基于北京地區的調查報告
新農村建設中基層政府執行力提升研究——基于執行主體層面的思考
劃撥土地流轉的法律問題研究
近代中國錢業制度內生性的進化博弈分析——以上海錢業公會為視角
近代華僑投資與東南沿海地區的社會經濟變遷——以閩南地區為中心
訴求下國民德性的現代重塑——以梁啟超《新民說》為中心
家庭養老、機構養老與社區養老的比較分析
重慶市大學生村官現狀調查與對策
環境權的私法規制初探
論我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制度——以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制度為視角
論商品房預售法律制度的完善
建立中國的治安法庭制度——司法職權優化配置探索
古詩詞曲英譯中聲音文化的展現
敬告作者
大眾化研究述評
我國當代社會階層探析
論中國化進程中的科學發展觀思想
行為經濟學的邏輯主線和理論貢獻
教育部經濟類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2009年度工作會在我校召開
上海合作組織框架下經濟合作制約因素及原因分析
技術貿易壁壘對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影響研究
我國上市公司人力資源信息系統運用與組織績效關系分析
中國人口老齡化對報紙消費市場的影響——基于老齡化程度與報紙發行量關系的實證分析
基于產業結構視角的重慶市宏觀投資效率研究
當前我國政府會計監管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城鄉統籌視角下農地使用權流轉機制的構建
公共協商視閾中的公共治理運作機制研究
汲取儒、道、釋的和諧思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文化
近代中國林業資源的變遷及其原因分析
遼代釀酒業及其發展
秦漢社會保障研究綜述
關鍵詞:媒介素養;媒介素養教育;高校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8-0247-02
一、媒介與媒介素養教育概述
在全球信息化浪潮的沖擊下,不僅信息的數量呈現爆炸式增長,而且它的擴展領域也已達到無所不在的地步,已遍及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作為信息傳播載體與平臺的各種媒介,其類型也極為多種多樣,包含從傳統的報刊、雜志、書籍、廣播、影視,到近代的網絡、手機、視頻、數字出版物、電子報刊、動漫、博客, 微博等等。它們通過文字、圖形、藝術、影像、聲響、數碼、符號等形式的信息產品的傳播,對社會生活的不同層面施加各種影響。媒介已成為近代社會發展與文明進步的一個重要因素。
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媒介本身也處于不斷發展之中,它對未來社會與文明將產生更為廣泛與深入的影響。在精神上與物質技術上預先做好各個方面充分的準備。 媒介素養是指人們對各種類型的媒介所傳播的信息具有完整的分析、評估與創制的能力。這一概念是由媒介素養教育(Media Education)的先導美國學者I?Altman和M?Chemers在合作出版的《文化與環境》一書中最先提出。媒介素養是指人們在面對各種媒介信息時所具有識別選擇能力,理解與使用能力,媒體的互動能力以及能夠創制與生產媒體信息的能力。
在媒介素養的培養中,特別注重下述兩種能力的培養:一種是對各種信息具有分析批判的能力,另一種是獨立創制媒介信息能力。所謂分析批判能力,一般是指能夠對信息的作者、動機和觀點,以及信息的真實程度等進行判別與鑒定的能力,進而甚至能對媒體的結構性技術與類型、媒體信息的代表性以及媒體的經營背景具有識別推斷能力;在深入了解各種媒體特殊性質的基礎上,通過積極參與媒體活動,逐漸使自己成為媒介信息獨立創制人的能力。媒介素養的樹立有助于把媒體消費過程轉化成積極的和批判的信息吸納過程,對某些基于不良商業動機和其他罪惡動機所產生的具有嚴重誤導性和杜撰性的信息,具備必要的防御和抵制能力。媒介素養是反映人們面對各種媒介信息所展現的一種人文素質,也是媒體消費者所必須具備的一種文化品位。
二、大學與媒介素養
大學是集知識、人才、信息于一體的重要集體,也是近代信息的創制、儲存、傳播和頻繁使用的一個集中場所。特別是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水平,引導大學生正確對待與處理媒介信息的使用、評價與創制,規范大學校園信息網絡的管理,確保校園以至整個社會的網絡安全,不僅是當前大學教育改革和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需要,也是全國經濟穩步發展和創建和諧社會的需要。培養大學生具備良好的媒介素養,還是一項任重道遠的艱巨工作。根據2005年“上海大學生媒介素養現狀的調查報告”,上海大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在媒介消費的主要動機方面,在對媒介的理解與判斷方面,以及在媒介信息的主動應用與制作能力方面,都存在不少缺陷。上海是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比較先進的地區,也是傳媒產業和傳媒消費比較發達的地區,上海一般大學生的媒介素養的現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國大學生媒介素養水平,為今后制定提升全國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規劃時,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大學中擁有大批具有較高科技與文化知識水平的青年學生,同時他們已構成當前媒介信息的一個主要消費群體,因而在高校中完全有條件也有可能普及與加強媒介素養的教育。樹立起這種理念,不僅有助于直接提升當前大學生本身的媒介素養,今后還可以通過他們的引領帶動全民媒介素養的普遍提升。這是我國高校面臨的一項不可推卸的重大社會責任。
三、對大學生媒介素養培養的幾項部署性建議
中國大眾傳媒在文化產業的推動下正逐步步入產業化進程,各類傳播媒介尤其是網絡與電子媒介等正迅速介入并影響著社會和廣大受眾。大學生作為思想和行動最活躍的社會群體,已把各類傳播媒介視為課堂之外最為主要的獲取知識與信息的渠道。大眾傳媒對大學生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影響正日益加深和擴大。大學生日常生活中面對媒介傳播的信息,能否理性地加以分辨與認知,成為大學素質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去年傳媒信息中出現的“我爸是李剛”事件和“藥家鑫殺人案”都是在信息的思辨缺陷上所反映出來的典型反面案例,折射出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媒介素養的缺失,也說明了在高校中開展媒介素養教育的急迫性和重要性。美國阿拉巴馬州大學傳播學教授詹寧斯?布萊恩特曾提出:“大學生進入到一個社會化的環境,傳媒滲透到他們的生活中,就像諺語所說的水容易被魚遺忘,大學生經常接觸一些關于傳媒對大眾文化影響不準確、夸大其詞的宣傳,以至于創建與傳媒效果直接相關的記錄已經成為文科教育中日益重要的部分,一種經常被稱為傳媒素養和傳媒教育的現象?!贝髮W生通過個人的直覺領悟來形成自身的媒介素養,很少通過正規的科學理論指導和系統訓練的途徑來獲得。這是我國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水平較西方發達國家普遍偏低的一個重要原因,因而他們無法在快速便捷地獲取信息的同時,判斷媒介傳播信息的方式與信息本身的價值,無法將信息內容與自身的信息需求合理地聯系起來,從而無法充分地理解和利用媒介資源。我國一部分大學及傳媒類高校已開展對媒介素養問題的研究,對學生的媒介素養教育。媒介素養已逐漸被一部分高校列為具有跨學科特性的基礎培養項目。媒介素養教育也是近年來倍受各界重視的學生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文化建設中不可缺少的部件,已成為大學生培養人格和提高綜合素質的一個核心內容。在現階段我國媒介素養教育相對落后的情況下,提升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是重要的教育改革部署。鑒于媒介素養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提高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應通過教育主管部門、高等院校, 學生本身和社會大環境的緊密配合。
(一)教育主管部門應進一步重視對大學生媒介素養的培養
教育主管部門應從源頭上重視媒介素養的培養,建立起專門的媒介素養教育的管理機構,要在著眼于提升全民媒介素養教育的理論知識及媒介素養認知度的基礎上,研究并制訂高校的媒介素養的教育綱要及其逐步實施的計劃。要加大媒介素養的教育經費投入、擴大有關設備,增加師資力量,提高師資水平。要規范高校網絡管理,制定必要的規章制度, 增強校園網絡安全。要大力組織各學院有關專家進行媒介素養教育課題的深層次的研究,加強研究者之間以及相關研究領域之間的交流探討。 媒介素養的培養還應充分發揮媒介本身的教育和文化誘導的功能。教育管理部門應通過各種措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媒體資源為媒介素養培養工作服務,并在努力將媒介變成積極向上的傳授知識技能和文化娛樂領域的同時,要設法堅決抵制不良的社會信息,控制與防御網絡犯罪的發生。
(二)高校應繼續加強對大學生媒介素養的培養工作
高校應發揮其應有的硬件設施和師資人力優勢,強化大學生媒介素養的培養,要注意不斷提高高校教師的媒介素養。將媒介素養課程內容編排或滲入到日常的課程體系中,積極引導大學生開展媒介素養提高的實踐活動,為大學生們搭建一個廣闊的媒體實踐平臺。開展類似“媒介素養論壇”的活動,以學校自身影響力邀請知名媒體人士來校園開設講座,開辦培訓班等。高校還應鼓勵大學生廣泛參與到涉及校內報紙、廣播、互聯網、電視等的校園媒體活動與組織中,鼓勵他們積極地與校外媒體接觸,增加實踐經驗和提高動手能力,開闊視野。
(三)大學生應不斷增強對媒介素養培養的自覺性
大學生本身應明確樹立媒介素養的目標,制訂出自己對媒介素養培養要求的計劃。要對準積極的信息方向保持媒介行為意識。努力掌握各類媒介形式的特性及信息制作過程,認識媒介產業的運作機制; 盡可能多地參加一部分媒介的信息制作過程,加深對媒介實質的整體理解。作為有較強認知判斷能力的大學生,更應學會正確處理與運用媒介信息。當年的“非典”事件, 就需要由具有一定媒介素養的群體來正確引導全社會對突發媒介信息的正確認知。當代大學生是未來國家發展的中堅力量,和媒介一樣,擔負著信息正確導向的社會責任。
(四)社會大環境應有利于大學生媒介素養的培養、 提高與鞏固
媒介的消費具有全民性,因而媒介素養教育也應該邁向社會化和全民化。由于歷史與現實條件的限制,直到最近幾十年才充分覺察到媒介的巨大影響力,才有媒介信息多元化的急劇擴張。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我們的準備工作顯得十分滯后,經常受困于由信息匯成的大海中,不知如何正確應對。而在某些西方國家和其他地區,由于很早就開展媒介素養教育工作,情況就好得多。我國應借鑒他們的成功經驗,積極加強媒介素養教育的啟蒙和普及工作。除重點抓好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教育外,還應把媒介素養教育納入未成年人教育內容中去,再通過逐漸普及,實現媒介素養教育大眾化和社會化。 應將個人、公眾、組織等多方力量結合起來相互促進與相互激勵,形成全國重視媒介素養教育的社會風氣和社會環境。不僅有助于推動大學生的媒介素養的培養,也有助于大學生在全民媒介素養教育作出積極的貢獻。 還應從整體上注意防御與抑制不良媒介信息所產生的消極作用,提升社會媒介信息環境的凈化度與安全性。
結語
正確地使用傳播媒介,發揮其應有良好作用,抑制其不良影響,對于建設社會主義文明具有不可忽視的重大作用。大眾媒介是一把雙刃劍,其所產生的消極影響不僅出于媒介自身,有時還可歸結于某些社會原因,媒介素養的培養也是信息社會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 對于作為未來社會發展一種主要力量的大學生而言,必須責無旁貸地學會如何主動地取得信息,正確地理解和掌握信息,力爭使自己成為主宰信息的主體。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校;在校生;消費現狀研究;對策分析
中圖分類號:C91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5-0-02
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希望,是我國未來社會建設的中堅力量。高校教育的根本目標即是將學生培養成為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進而,筆者認為,思想道德甚至應當大過知識的比重。然而據一份來自網絡的調查報告顯示,以基本生活、休閑娛樂、人際交往三項為主的高校學生消費已超出了家庭對學生的日常消費供給,學生要滿足消費的需求,就必須要擴大收入來源,而在這樣的動因驅使下許多高校學生不擇手段謀取消費所需,對學生的學習造成了影響,對家庭乃至社會和諧埋下了隱患。在這樣的前提認識下,本文從學生的角度論述了高校在校生的消費現狀,并針對不良消費提出了解決策略,以期能夠更好的促進高校教育,并為當代大學生的人生規劃提供借鑒。
一、高校在校生消費現狀研究
在當前我國的消費市場中,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正越來越受到一些商家的關注。大學生的年齡普遍較低,然而又區別于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他們大都被視為成年人。一方面大學生有著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卻沒有獲得經濟上的獨立,他們的消費受到了極大程度的限制。因此,研究高校在校生的消費現狀,即是從另一個角度彌補高校教育的不足,是高校教師以及學生家長共同的重要課題。
1.必要消費
所謂必要消費,是指高校在校生為維持必要生活以及學習所需所支出的一系列費用。如伙食費、住宿費、衣著、書籍,等等。
據一份來自網絡的數據統計顯示,以蘇州市某高校為例。其中,伙食費方面,每月300元伙食費的約占高校在校生的30%;每月500元的約占50%;每月700元的約占20%。住宿費方面,按照國家統一標準計算,人均1200元/年,每月100元左右。衣著方面,每月100元的約占高校在校生的50%;每月200元的約占40%;每月300元的約占10%。書籍方面,每月100元的約占高校在校生的60%;每月200元的約占20%;每月300元約占20%。其他必要費用每月200元的約占高校在校生的30%;每月300元的約占60%,每月400元以上的約占10%。
綜上統計可以看出,高校在校生的必要費用支出每月最低800元,最高1500-2000元或更多。誠然,在GDP并不均衡的我國各個城市中,這份數據或許不能夠代表平均數據,然而對于一個普通家庭來說,每月將近1000元的學生基本供給費用也會成為家庭的重要負擔。
2.不良消費
對于學生而言,一切與學習以及基本生活無關的費用都可以納入不良消費范疇,尤其是高校在校生,不良消費更是影響學生健康發展的重要部分。從當代大學生的消費現狀來看,不良消費占據了月消費額的絕大部分,其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游戲消費。游戲消費包括電腦、寬帶費用以及網吧上網費用,同時還包括各類網絡游戲的基本投入費用。其中,寬帶費用每年600-1500元或更多,電腦維護與維修費用約計1000元/年,還不包括購買電腦費用在內。
(2)交際消費。交際費用是指聚會或聚餐所投入的費用,當前同學或鄉友聚餐已成為高校在校生的重要消費項目,動輒消費上百元,聚會已成為當代大學生群體中的一條不成文的規定。按照每次聚會消費200元計算,最低每月2次,每年24次,則每年在交際中的消費大約在5000元左右。誠然,交際是大學生的學習項目之一,然而從學習到不良消費,對學生而言,這是一項較大的經濟擔負。
(3)戀愛消費。當代,大學生戀愛是高校中極為普遍的現象。據統計,約有77%的高校在校生有過戀愛經歷,心理與生理的早熟不僅影響著大學生的學習,同時還影響著學生的身心健康。戀愛消費在大學生不良消費中居首要位置,有關戀愛的各項消費在高校在校生的總消費中占據了較大的比例,如互送禮物、裝扮乃至同居生活,等等。此外,有些大學生戀愛甚至得到了家庭的支持,對于一些普通家庭來說,這無疑也增加了家庭的負擔。
由此可見,不良消費對學生的學業乃至高校教育都構成了影響,因此,研究高效在校生不良消費的成因以及解決策略,不僅是高校教師的職責,并且也是實現教育效用的重要保障。
二、高校在校生的消費心理分析
高校在校生的心理有著絕對的共通性,然而又因生活環境以及個性差異的不同而存在著不同的消費心理。高校在校生站在時代的最前沿,追新求異、把握時尚、唯恐落后于社會潮流,這是高校在校生的共通心理;然而家庭又是學生最重要的供給保障,家庭條件的優劣對學生的消費心理產生著強烈的影響。
以中國青少年的心理為依據來分析高校在校生的消費心理,其所有的消費都有一定的目的。如衣、食、住、行作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在高校在校生心中卻是身份的象征。此外,當代大學生們的消費中普遍增加了與手機相關的消費項目,有網絡調查表明高校在校生手機擁有率不低于80%。而電腦及相關消費也是學生除卻基本生活消費之外的主要追求,小至一張幾十元的上網卡,大至電腦都是當代大學生的“寵物”。在人際交往方面,“情感投資”更是大學生的重要消費項目。以江蘇科技大學為例,據統計,江蘇科技大學東校區所處鎮江市京口區,在以科技大學為中心的2平方公里的區域內遍布著300多家旅社,乃至形成了產業,而這些旅社的主要服務對象即是江蘇科學大學的在校生。
從上述分析中我們不難看出,高校在校生的消費心理一是受家庭條件的影響,二是受學校環境的影響。在同等條件下,高校在校生的消費心理是相同的;在不同等條件下,高校在校生的消費心理受家庭條件的影響。通過對在校生的觀察統計,一些高消費的群體一般都來自于條件比較優越的家庭,經濟上的寬裕,使這些學生對于“消費”的概念相對比較模糊。因此可以得出結論:高校在校生的消費心理中沒有個人意識,且大多數學生缺乏自制力,而這正是影響學生消費心理的重要前提。
三、針對高校在校生不良消費的解決對策
綜合上述高校在校生消費現狀以及不良消費的成因,高??芍贫ㄏ鄳慕鉀Q策略,筆者認為,策略的實施需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強化思想教育
積極向上的思想是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的重要保障,要消除不良消費對學生的影響,首要重點是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責任意識的缺失以及精神的空虛是促成不良消費的主要因素,單調、枯燥并且長期的學習使大學生形成了厭學心理,與豐富多彩的校外生活相較,學習始終在學生心中處于劣勢地位。因此,強化思想教育的主要措施除了加強教學功效之外,還應當組織、開辦更多的活動,豐富學生的生活,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如帶領學生參加志愿者行動,參與公益慈善事業;參觀當地的著名企業,學習企業成功的經營理念;或成立校內文藝演出團,使所有學生都能夠發揮自己的特長,等等。一方面,這些活動可轉移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心態和責任感;另一方面也能夠使學生在活動中增長知識,是為課堂教學的延伸。
在強化學生思想教育的同時,也要注重對學生理財觀念和理財能力的培養,要幫助他們樹立理財意識、掌握理財方法,形成一種“科學理財、合理消費”的正確觀念。
2.建立健全的學生管理制度
換一個角度分析,高校即如同企業,教師是企業管理者,學生是職工。要建立如企業般健全并且嚴格的管理制度,并強化制度的約束力。教師要與學生共同制度,要確保制度建設的有效性。在企業中,管理者無權干涉職工的私生活,然而在教育中,學生即如成長中的小樹,需要教師的辛勤灌溉與維持,才能長成參天大樹,而管理制度即是維護小樹成長的重要工具。因此,在高校中建立健全的學生管理制度,不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管理制度的內容需側重于對學生的行為約束方面,如學生需入住校園宿舍,出入需登記理由與去向,等等。
3.為學生樹立健康的教師形象
高校教師個性人格的表現及言行直接作用于學生的心靈,影響著學生的內心世界。作為一名高校教師,要必須做到“德高為師、身正為范”,才能擔當起教育的重任。而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淵博的知識,良好的道德品質,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在教育中,教師是應當伴隨著學生一起學習、一起成長的。要讓自己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通過耳濡目染、潛移默化,逐漸影響學生的思想觀念,最終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從而加強學生的自律意識,消除不良消費對學生所帶來的影響。
在對策實施過程中,教師要能夠把握一定的“度”,要避免激發學生的逆反心理,要進行反復的實踐并更正其中的問題,逐步的完善策略,最終使其成為改變學生消費心理的重要工具。
四、結語
大學生是當代社會中一個最重要的群體,從大學生的身上我們能夠看到我國社會在未來的演變,也能夠看到我國未來的發展趨向。因此,糾正大學生的不健康心理,轉化大學生的思想,是具有當代以及未來意義的重要舉措。當前,國際形勢變幻莫測,而我國在新世紀的主要目標是實現穩定的發展,并加快發展速度,盡快縮短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而大學生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擔負著重任,是我國未來建設的中堅力量。因此關注大學生的學習與成長,不僅是教師與家長的責任,同時還是社會的責任。
參考文獻:
[1]馬利紅,張文霞.大學生網絡文化消費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以天津市部分高校為例[J].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24(03):98-100.
關鍵詞:大學生;消費行為;北京理工大學
中圖分類號:F063.2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6年5月22日
一、研究背景
消費是經濟社會中所探討的重要話題,也是反映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表現,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目標,“以經濟發展為中心”點明了經濟在人類社會進步與發展中起著尤為關鍵的作用,而經濟中自然離不開消費。消費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最古老的社會行為。在這個經濟快速發展,文化多元化的新時代,我國國內需求正在逐年增長,同時人民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十后,國內經濟改革全面深化,服務業為首的第三產業比重逐年上升。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大學生,作為社會中的特殊群體,其較為感性,思想開放,生活壓力相對較小,同時長期處于較為安逸的成長環境,一方面不能自食其力;另一方面卻在各個方面花銷頗多,而且其消費觀念、消費特點并未完全形成,仍需進行思想教育引導。
在當今社會,影響消費的因素越來越多,除原先有的因素如家庭狀況、性別等先天因素的影響外,還有一些新興因素,如電子商務、明星代言、同學朋友間交往花銷等,這些因素都以不同比重在影響著現代大學生的消費觀與消費額度。在生活中我們也經常看到大學生消費方面一些不好的消費習慣,如餐飲購物方面的浪費與虛榮、對名牌的盲目追求和生活上所謂的“不拘小節”等。
北京理工大學是北京市優秀高校之一,作為20世紀40年代創立的延安自然科學院的延續,北京理工大學有著其內在深厚的文化底蘊與科學素養。本次調研報告是以北京理工大學本科學生作為樣本進行的統計調查,這些樣本有著相似的學術背景與生活背景,我們可以通過探究個人方面的種種因素來有針對性的分析其自身與外界對大學生消費習慣的影響。
二、研究方法與樣本概況
本文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調查報告與文獻資料相結合,整體表述與細節概括相結合等方式,主要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北京理工大學學生消費概況與消費特點,在統計結果上進行深入分析,再在此基礎上提出引導合理消費的策略。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采用了問卷調查法和圖表分析法。在數據的處理方面,主要使用了IBM SPSS 20.0社會科學統計軟件。本文采用的大學生消費態度的數據來源于大學生消費水平影響因素調查問卷。問卷采用在課堂上發放、學生在課堂上當場作答、填寫完畢立即回收問卷的方式采集數據,然后及時對問卷進行整理、編號、統計,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研究結果的科學性、合理性及真實性。
本次樣本調查對象是北京理工大學本科學生。每個同學的家庭背景、青少年時期所處的環境,以及上大學后的專業各不相同,因此不同專業、不同成長環境的學生均有涉及。采取全面發放試卷后做完立刻收集的方式,保證數據的真實有效性,保證時間的同時性。樣本的選擇是主觀的,調查結果雖然不能根據隨機原則對全國大學生消費狀況進行參數推斷,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參考價值。本次調研共發放1,220份問卷,其中有效收集問卷為1,22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樣本基本情況:填寫問卷的同學中,文科學部占比18.9%,信息學部占比34.4%,機械學部23%,理材料學部23.8%。受調查者女生為240人,男生為980人。獨生子女占比78%,非獨生子女為21.1%。受訪者中,家庭月收入5,000以下為110人,5,000元至1萬元為489人,家庭月收入1萬元到2萬元為492人,2萬元以上為129人,1人數據缺失。
三、問卷結構和所采用的技術方法
問卷采取單選與多選并行,基本情況與個人態度并行,對不同消費態度又有不同的進一步深挖其更明確的態度的多方面不同維度進行設計,同時選取同學們普遍關心的問題編制本次調查問卷。問卷采取自填式數據搜集方法,采取不記名方式,減少被調查者回答敏感問題的壓力。問卷的設計共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統計同學們基本情況,共5題;第二部分則是統計同學們消費態度,共15題。對于問題是經過反復揣摩推敲,使同學們更好地理解問題所統計的內容,從而更好地配合調查,對于問題答案則是以生活為基礎抽取同學們最感興趣的答案,同時也保證每個同學都可以有適合自己的答案。
數據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0軟件輔助分析處理,將每個ABCD等選項使用123等阿拉伯數字替代以方便進行方差等項目統計。對于多選,則根據每個選項是否選擇以0或1為替代,以探討每個選項對同學們的接受程度和普及程度。分析類型主要為多變量描述統計,SPSS圖形生成器的圖形生成,分析報表的OLap立方等功能。
四、數據分析討論
(一)大學生消費行為現狀
1、大學生經濟來源調查。大學生經濟來源是指其在大學期間支付個人生活花銷以及學習費用的來源,本次調查根據實際情況分為家庭給予、校外工作兼職、學校提供兼職、獎學金、其他方式共5個選項,采取多選形式。其中,學校獎學金可以對自身經濟有一定幫助,有獎學金的人數為284人,無獎學金為916人;有校內兼職的同學占比2.5%,有校外兼職的同學占比5.7%,校內兼職的學生明顯小于校外兼職的學生;家庭給予生活花銷的同學占比95.9%,僅有1.6%的同學家庭未給予生活費,統計時有21個數據缺失值。當前大學生的主要經濟來源是家庭給予。
2、大學生月可支配費用概況及其相關性
(1)大學生月可支配費用概況。大學生可支配費用是指大學生由各個方面渠道所取得的,用于日?;旧?、娛樂、學習等方面可以使用的費用,收入是消費的前提和基礎,大學生的消費水平受可支配費用和物價水平的制約。研究大學生可支配費用可以探究大學生日常生活水平與滿足感,從而從側面來反映大學生的消費狀況。
根據大學生可支配費用百分比統計表與描述量統計表,發現有36.1%和34.4%的大學生月可支配費用在1,000~1,500元和1,500~2,000元的區間上,整體占到了70.5%,同時有13.9%的大學生可支配費用在500~1,000元之間,生活較為拮據,另一方面有15.6%的學生可支配收入達到2,000元以上。眾數分布在1,000~1,500元這組數據上,被調查者每月可支配費用中位數為1,500元,平均數為1,508.5元,極差大約2,000元,標準差為101.6512元,離散系數為0.06738,樣本中位數、平均數、眾數相近,樣本可支配費用的數據近似正態分布。1為500元以下,2代表500~1,000元,3代表1,500~2,000元,4表示2,000元以上,頻率分布直方圖如圖1。(圖1)
(2)可支配收入與家庭背景相關性。我們通過經濟來源調查中發現大學生主要經濟來源來自家庭,因此來分析下大學生可支配收入與家庭情況之間的相關性。由表1列聯表和表2Pearson相關性檢驗可以看出,在置信水平為0.01時家庭月收入與可支配費用之間Pearson相關系數為0.368,為正相關,從表中我們得出其兩者顯著相關的結論,即家庭月收入越高,大學生每月可支配費用會越多。大學生的消費基本上是量入為出的,以適度消費為主,但也有奢侈消費和超前消費存在。(表1、表2)
3、可支配收入與能否滿足需求相關度。大學生可支配收入只能從側面推測出大學生大學生活的滿意程度,對于不同的同學來說,重點關注其可支配收入能否滿足需求。能否滿足需求是指大學生能否滿足對日?;旧?、娛樂、學習等方面所需費用,是大學生對大學生活滿意度的一個重要指標。
通過數據整理,有97.5%的同學處于“勉強滿足”及以上,表明大部分同學滿意程度還是比較高的。有2.5%的同學并不滿意目前的狀況,32.5%為勉強滿足,有64.8%的同學表示能且富裕。
大學生可支配收入和能否滿足需求的相關性是指是否可支配收入與滿意度是否相關,根據普遍經驗我們認為,可支配收入越多,生活水平質量也會越高,從而滿意度會越高。(表3)但是,從表3可以看出,可支配費用與能否滿足需求的Pearson’s Coefficient Correlation只有0.138,表明可支配費用與能否滿足需求是正相關的,但是兩者之間相關性并不大,這表示能否滿足需求并不只在于可支配費用多少,還與個人生活習慣和生活態度等其他個人主觀方面有很大關系。
(二)大學生消費態度現狀
1、大學生消費重點調查。大學生月消費重點指大學生在校期間平均每個月的生活費用主要花銷方向,包含基本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以及娛樂、休閑等各個方面。通過調查有助于了解大學生目前費用的普遍花銷重點。通過數據分析,大學生學習與飲食支出為大學生消費重點,并且其離散狀況非常集中,標準差只有0.267和0.130,另外對于大部分學生的服裝支出與交通支出和日常用品也占據很大比例,而對于奢侈品消費和旅游支出則各不相同,標準差達到了0.496和0.442相比較為離散。我們可以得出大學生目前仍舊以學習和飲食等基本需求為主,少數同學則會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
2、大學生消費規劃現狀。大學生是否記賬或預算是指大學生在每一筆花銷上是否經過思考和有所記錄,是否記賬反映出大學生在消費方面的自主性與規劃性,研究是否記賬或預算可以反映出大學生消費是否有規劃以及對消費是否有一個合理的態度。
中學時代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理財方面全權由父母代管,導致大學時代學生理財能力不足,大學時代每月可支配費用較中學相比陡然增加,易出現盲目性和無計劃性消費,甚至奢侈性消費。
通過數據分析,有32.8%的同學有著記賬或預算的習慣,證明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同學會對支出和收入有一個合理的預算和統計,而大部分,占到總數67.2%的同學則并沒有這個習慣,證明大學生大部分對收入和支出沒有一個合理消費的概念,這反映出大學生生活壓力小、理財能力不足。
而對于是否記賬和預算,家庭教育和家庭環境會對其有一定影響,當家庭收入偏低時家長很有可能有著記賬和預算的習慣,這會使孩子很有可能會養成這樣的習慣。(表4)
通過Pea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如表4所示,我們可以發現,家庭月收入與是否記賬和預算有著正相關性,同時表中得出其在0.05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因此這也反映出月收入越高的家庭其孩子可能更不會養成記賬或預算的習慣。
五、結論及建議
(一)根據上述討論分析反映的現狀以及各個變量之間的相關性,我們可以得出北京理工大學本科學生目前仍舊以日?;局С鰹橹?,并沒有太多攀比現象,但是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并沒有一個合理規劃的習慣,因此學校需要加強輿論引導的作用,引導同學們建立一個合理消費、適度消費的習慣。學校應成為消費觀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加強校風和學風建設,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強化馬克思消費理論和中華民族傳統消費觀教育,引導學生按照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個人發展的方向進行消費。學??梢酝ㄟ^開設音樂、影視作品的欣賞、文學藝術導讀課程,提高大學生欣賞高雅文藝作品的能力;通過校園文化藝術沙龍活動,充實大學生的生活;通過各種社團活動和專題講座,豐富大學生的文化知識,培養大學生正確的消費心理;開設與消費理財方面有關的全校性通識選修課,通過課堂學習進行思想教育;利用互聯網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網站,把科學的消費理念、正確的消費行為等通過動畫、討論爭鳴、理論探索等形式搬到網上,讓學生在上網的同時,受到消費觀的教育。這些既可以把大學生的閑暇消費引上正軌,又改進了大學生的消費結構,提高了消費質量。
(二)根據上述討論分析,大部分希望兼職的同學會選擇去校外打工,一方面這表明學生期望提前進入社會,提前了解社會,但是也反映出學校內部兼職機制并不健全,不能吸引同學在校內打工,因此學校也應完善兼職機制,使同學們可以有更多機會參加校內兼職,宣傳并提供校內兼職工作既有利于對學生進行消費思想教育,又有利于保護學生安全,減少校外兼職被騙等不良隱患的發生。同時,家庭環境對大學生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父母應積極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讓子女了解家庭經濟狀況,有利于大學生做出正確的消費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父母不應無限制的滿足子女要求。
(三)大學生還要根據自身情況,合理進行花銷,不盲目消費,從眾消費。弘揚中華民族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和美德。理財能力的缺乏使得當代大學生的生活經常會出現入不敷出的狀況,積極自學理財基礎知識,不僅可以使大學生活井然有序,而且對大學生畢業后自身的生存和發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主要參考文獻:
[1]崔材坤.北京體育大學本科生消費行為現狀調查與分析[D].北京體育大學,2004.4.8.
[2]賈俊平等.統計學(第五版)[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