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2 09:49:4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宏觀經濟走勢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宏觀經濟;宏觀調控;政策調整
中圖分類號:F20
一、2003―2006年的中國宏觀經濟政策調整:“雙穩健”
(一)政策實施背景
從1993年6月以來,針對1992年前后的過熱經濟狀態,中國政府采取了緊縮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此輪適度從緊的政策使得商品價格從1995年逐年回落, 1997年商品零售價格只上升0.8%,居民消費價格只上升2.8 %。
進入2003年,中國政策保持著以積極政策為主的宏觀經濟調控政策。然而,2003年以來,中國經濟出現了一些不穩定因素,最突出的是投資過熱和糧食供不應求問題。
圖1 2000-2006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二)實施措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針對國內出現了部分行業投資增長過快、物價上漲壓力增大等問題,2003――2008年中國政府采取了“雙穩健”措施。具體措施包括:
1.2003年6一9月,國家采取了規范房地產發展、土地管理等多項措施;2004年4月提高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2.較大幅度調高電解鋁、房地產、鋼鐵和水泥4個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資本金比例;對一些行業和方面的投資項目進行全面清理;暫停耕地轉為非農用地的審批;公布對“鐵本事件”的嚴肅查處。3.減免農業稅、增加對農民的補貼,調動了農民種糧積極性,使耕地面積擴大,糧食產量明顯回升。
(三)政策效果
事實表明,此次的宏觀調控對于緩解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保障作用,然而其同某個局部利益存在著矛盾和沖突。宏觀經濟調控的目的是為維護宏觀經濟健康持續發展,從根本上說有利于各地區、各行業的發展;其由中央政府和中央銀行做出判斷和決策,會與某利益集團的利益存在沖突,這是不可避免的。
四、2008年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宏觀經濟政策調整: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一)政策實施背景
2008年,次貸危機發展成為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世界總體經濟形勢趨于嚴峻。我國經濟對外依存度較高,出口占GDP比率約為40%,外貿依存度約為70%。世界經濟衰退使得我國出口導向型經濟受到沖擊,“中國制造”遭受重創,我國出現了企業倒閉和失業潮,同時股市跳水,對外金融投資出現虧損,投資信心下降。我國GDP增速由2007年的14.2%大幅度降至2008年的9.6%,2009年更是降低到了9.2%。
(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1.積極的財政政策
(1)減少稅收,擴大政府支出(4000億拉動內需);從中央到地方都發行國債、地方債。(2)動用資金開發各地方基礎設施建設,同時提高社會福利保障,加強對落后地方的援建。(3)通過勞動法的調整等減少企業負擔。(4)加強公共財政的社會保障、醫療等方面的支出,保持社會經濟發展環境的穩定。(5)產業振興計劃。(6)促進對外貿易,一是增加出口退稅,二是人民幣升值。
2.寬松的貨幣政策
(1)2008年7月份開始相繼停發3年期中央銀行票據、減少1年期和3個月中央銀行票據發行頻率,引導中央銀行票據發行利率適當下行。(2)2008年9、10、11、12月連續下調基準利率,下調存款準備金率。(3)2008年10月27日實施首套住房貸款利率7折優惠;支持居民首次購買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住房。(4)取消了對商業銀行信貸規劃的約束。
(三)政策效果
此輪為應對經濟危機的一系列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導致貨幣流動性嚴重過剩,我們可以看到2011年物價如同“過山車”一般,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從年初4.9%的月度同比漲幅一路上漲,進入5月之后,CPI漲幅迭創新高,直到7月份同比漲幅達到了6.5%,創下37個月的新高,引起了新一輪的通貨膨脹。
五、2010下半年至今中國宏觀經濟政策調整:適度緊縮性政策
(一)適度緊縮性政策
1.壓需求,央行連續十二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五次加息,收緊貨幣流動性。2.增供給,尤其是糧食和農產品上表現突出。政府加大了對農業的投入,補貼農民,對農副產品流通環節進行清理,在米袋子、菜籃子工程上加大投入。3.減環節,為了解決一些大中城市農產品流通環節和成本增加、“賣難買貴”等問題,以加強產銷銜接為重點,建設高效、暢通、有序的鮮活農產品流通體系,同時降低流通成本。
[關鍵詞]庫存;基欽周期;經濟增長
[中圖分類號] F015[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0461(2010)07-0009-04
[收稿日期]2010-06-10
[作者簡介]袁海霞(1981-),女,河南許昌人,經濟學博士,北京市經濟信息中心經濟研究部,研究方向:宏觀經濟、產業經濟。
2008年下半年以來,世界各國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和經濟周期的調整中完成了“去庫存化”,伴隨著經濟回暖,“補庫存”或者“再庫存”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全球經濟復蘇。歐美貿易伙伴大國處于不同程度回補庫存階段,其補庫存過程對穩定我國出口市場、經濟恢復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一、庫存變化與經濟增長
庫存變化反映了市場需求預期和企業生產狀況,也反映了宏觀經濟景氣的變化。宏觀經濟中的庫存意為國民賬戶體系中在現期或者前期生產的銷售或使用而儲備的物質所組成的生產資料。
庫存變化具有明顯的周期性。美國經濟學家的約瑟夫?基欽(Joseph Kitchin)在《經濟因素中的周期與傾向》中把這種2到4年的短期調整稱之為“存貨”周期,由庫存變動引起的經濟運行短期波動的內在規律即“基欽周期”。1941年美國經濟學家梅茲勒(Lloyd Metzler)提出存貨周期模型,用來分析解釋庫存變動與經濟周期的關系。他認為,經濟擴張時,生產量和收入、消費會上升,導致銷售量上升,會使存貨下降,從而增加存貨投資(補庫存)。由此生產量和收入、消費繼續上升,銷售量也持續上升。當經濟擴張到一定階段,銷售增長率和存貨增長率將下降,導致生產量和收入、消費下降,進而存貨繼續下降(即去庫存)。隨著經濟收縮到一定程度,各種下降將逐漸放慢。當收入、消費有了新的增長時,銷售量開始上升,由此進入一個新的經濟周期。
從宏觀來看,庫存的周期性變動尤其是工業企業存貨調整的周期性特征更為明顯,處于經濟周期的轉折點時,存貨變化的幅度會更大。從微觀上看,庫存變動對商業周期起著引領作用。因為庫存調整主要是對未來需求預期的反映,是需求變化的結果而非起因。如果企業預期到市場需求將擴張,那么就會及時補充庫存;如果預期市場需求行將減弱,那么就會適當壓縮庫存。因而庫存水平通常都被視為滯后經濟指標,用來預測商業周期的轉折點。
二、“后危機”時期全球庫存變化趨勢及對中國影響
(一)美國企業庫存處于底部區域,企業補庫存或將在2010年上半年持續
根據歷史經驗,美國庫存變動大約滯后經濟增長3~6個月,如圖1所示。美國在2009年3季度GDP見底,2009年4季度開始庫存增長周期逐漸展開。
企業庫存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需求大幅回升。從需求來看,生產、批發和零售等三個環節的銷售額均處于持續回升過程中,表明美國制造業需求穩步回升(見圖2)。2月份制造業總銷售額環比增長0.3%,達到1.04萬億美元,為2008 年10月份以來新高。制造業庫存銷售比為1.27,基本恢復到金融危機之前的正常水平,這意味著隨著需求的繼續恢復,企業將會繼續補充庫存。美國的私人消費支出于2009年6月探底回升,同時美國的私人固定資產投資在2009年第3季度也出現環比回暖,隨后美國企業的庫存隨之形成重建與積累。
2009年四季度“補庫存”拉動了美國的經濟增長,在5.6%的GDP增長中,庫存投資拉動了3.8個百分點,貢獻率達68%。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本輪企業回補庫存的時間可能會持續4~5 個季度,即從去年第四季度至今年第三或者第四季度,由于存在邊際效應遞減,庫存對GDP 做出顯著正面貢獻的時間至少可以持續到2010年第二季度,回補庫存給GDP 增長帶來的貢獻將會逐漸減弱(見圖3)。
(二)歐盟2010年二季度開始補庫存
自2009 年10 月以來歐盟制造業新訂單增長較快,但零售銷售增長相對緩慢,反映了企業存在一定的補庫存需求,但幅度還會比較有限。歐洲委員會零售貿易信心指標顯示德國、法國庫存數量短期已擺脫了前期大幅萎縮的狀況,開始回升;根據歷史規律,歐盟庫存變動周期大概滯后美國2~3個月,預計歐盟企業在2010 年二季度開始補庫存的可能性較大(見圖4)。
(三)日本有望2010年二、三季度開始庫存回補
自2008年底以來日本企業庫存大幅萎縮,現在處于歷史低位,但觸底回升的態勢比較明顯,2009年12月庫存同比下降至階段低點-17.6%之后,降幅逐步收窄。根據歷史經驗,日本庫存變動大概滯后美國6個月,因此日本企業有可能在2010年二、三季度開始補庫存。但此次衰退中,日本企業庫存萎縮不如美國嚴重,也好于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0年網絡科技泡沫破裂后的經濟時期,因此企業補庫存的上升空間相對將比較有限(見圖5)。
三、我國庫存變化的特征及走勢
1996年以來我國工業企業庫存與經濟增長滯后期相對縮短,受春節等因素影響,庫存變動具有明顯季節性和周期性。金融危機以來,在增長下滑,需求下降的影響下,庫存隨之快速下降;隨著全球經濟觸底回升,我國工業企業庫存變動隨著需求回暖而進入回補庫存階段。
(一)我國工業企業庫存變動與經濟調整一致性趨勢增強
從1996年一季度以來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庫存同比變動(工業企業產成品資金占用) 與第二產業產值及經濟周期的變動情況來看,企業庫存調整與經濟調整一致性增強。2003年以前,企業庫存調整相對第二產業增速和經濟周期變動平均滯后3個季度。從2003年一季度至2010一季度,企業庫存的調整與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速的調整滯后期相對縮減,平均為1~2個季度。企業庫存變動與經濟周期的變動呈現相同趨勢。企業庫存調整相對經濟調整的滯后期有所縮短說明,隨著企業市場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企業對市場需求變化的敏感度越來越高,能夠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迅速調整企業經營策略(見圖6)。
(二)庫存變動存在明顯的季節性和周期性
從理論上講,庫存變動取決于未來需求、儲存成本、物價的變動趨勢等多方面因素,而需求變動尤其是近期需求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需求一般帶有季節性變動,受春節停工和需求快速擴大的影響,每年一季度工業企業庫存都會大幅度下降(見圖7)。隨后庫存快速增加,達到全年最高水平,占當季第二產業增加值的比重也上升到年度內最高水平。此后在三季度和四季度存貨增加額及其占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遞減,進入下年一季度后存貨再度大幅度減少。
同時,隨著經濟波動企業庫存調整具有明顯的周期性。工業增加值增速持續下降階段,庫存增加額及存貨增加占比均趨于下降;在經濟恢復上升趨勢的初期,工業企業產成品資金占用增速低于工業增加值增速,存貨增加額趨于上升,但庫存增加占工業增加值比重上升幅度較小,如2000年~2003年各季度存貨增加占比相對穩定;在經濟周期性上升階段后期(經濟擴張階段),工業企業庫存增加額的波動幅度會不斷擴大,如年度庫存增加的年度最高水平,從2004年二季度的1,537.1億元增加到2008年三季度的3,736.4億元。同時,每年一季度庫存增加及其占比的變動幅度也明顯加大,分別從2004年一季度的255.7億元和3.27%下降到2008年一季度的-899億元和-1.38%。
(三)“后危機”時期需求回暖,企業完成去庫存化進入庫存回補過程
按照經濟復蘇的邏輯,當經濟從一次大的需求沖擊后止跌回穩,隨著需求的緩慢恢復,經濟將發生一系列變化:從需求端看,首先是庫存調整,企業從“去庫存”到“補庫存”,從供給端看,企業開工增加,設備利用率增加;在庫存調整的過程中,一些企業開始發現,經過一輪調整,產能由于技術折舊或經濟折舊難以滿足新需求,于是開始固定資產投資,更新或擴大產能。隨著需求的進一步恢復,越來越多的企業經歷庫存調整、開工增加、更新或擴大產能的過程,經濟邁入新一輪成長。
面對金融危機的沖擊,在出口下滑、需求萎縮、部分行業產能過剩以及經濟周期調整的影響下,我國工業企業隨即展開了大規模、劇烈的“去庫存化”(如圖6所示)。2009年5月徹底完成庫存消化,全國工業企業庫存同比下降0.76%,為1996年以來首次負增長;隨著經濟觸底回升,需求回暖,工業生產加速回升,企業開始了補庫存過程。2009年5月以后,企業庫存增速逐步增加,2010年2月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資金累計達到19,733億元,同比增長5.19%,雖并未達到危機前的庫存水平和增速,但保持了2009年5月以后的連續正增長,同時企業利潤強勁,充分反映了我國經濟穩步回升的態勢。
如圖8所示,我國規模以上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等行業庫存處于觸底回升階段,需求端的快速回暖以及近期需求預期的積極判斷,將加快這些企業的補庫存行為,同時也將增加對電子信息、物流業等行業的生產需求。預計這種正面影響將會持續全年。
四、“后危機”時期庫存變化對我國宏觀經濟的影響
(一)全球庫存變動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外需在2010年是中國經濟的一個關鍵變量,歐美日等發達國家貿易伙伴大國的補庫存將影響對中國外需的判斷,從而關系到中國下一階段的經濟走勢和政策預期。發達國家補庫存過程是穩定中國主要出口市場,穩定出口總規模的重要的積極因素。譬如日本企業的補庫存至少將在2010 年2~3 季度帶動紡織服裝類,機電、音響設備及零附件類出口的增長。但是,在歐美失業率居高不下、整體消費和投資低迷以及貿易保護主義升級的背景下,后期庫存變動幅度將受到制約,出現反復也是有可能的。這些將阻礙中國出口復蘇,加劇出口月度數據的波動。同時歐元區債務危機風險上升(希臘、西班牙、愛爾蘭、葡萄牙),歐元區經濟復蘇晚于美國及滯后于美國的政策轉向預期等因素使其貨幣面臨下行壓力,將加劇人民幣對其他貨幣特別是歐元區貨幣的上行壓力;這些因素都將使對匯率敏感的出口企業面臨一定的風險,給我國宏觀經濟恢復帶來不確定性。
(二)國內補庫存顯示需求進一步回暖,宏觀經濟穩步回升態勢進一步顯現
如前文分析,目前我國工業企業雖并未達到危機前的庫存水平和增速,但在需求回暖、環境向好的帶動下保持了2009年5月以后的連續正增長,企業利潤強勁。同時2010年4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5.7%,已持續14個月保持在50%以上,反映出中國經濟已走向穩定較快增長的軌道。在PMI的指數構成中,產品庫存指數下降,新訂單指數、積壓訂單指數、采購量指數、購進價格指數明顯上升,顯示需求有由平穩階段開始轉入旺盛階段的趨勢。需求端的快速回暖以及近期需求預期的積極判斷,將加快企業的補庫存行為;而宏觀經濟景氣的回升,工業生產活動的回暖,市場交易的活躍也會增加對國內商務服務、物流等行業的需求,帶動相關行業繼續向好發展,促進經濟穩步回升。根據歷史經驗,我國企業的庫存變動滯后經濟增長大約1~2個季度,從庫存周期來看,工業企業的再庫存或者補庫存行為應該會持續全年,但是庫存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將會逐漸減弱。
[注釋]
①經濟周期采用季度數據,先經過季節調整,除去H-P濾波得出的長期趨勢和隨機影響因素得來。工業產成品資金占用為2、5、8、11月的數據,第二產業為季度數據。
②企業庫存包括原材料和產成品兩大部分,但原材料存貨統計部門并不統計,因此本文采用產成品存貨來分析庫存變動。
[參考文獻]
[1]易 綱,吳任昊.論庫存與經濟波動[J].財貿經濟,2000(5):5-9.
[2]李建偉.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的周期性波動特征[J].經濟研究,2003(7):10-17.
[3]于 鳴.存貨投資與經濟周期關系研究――以紹興市為例[J].理論探索,2009(7):131-137.
調放物價要配套措施先行
與會專家對通貨膨脹的根源問題有不同看法,但都認為目前的物價管制很難長期持續,價格由市場決定是必由之路,但在推出相關舉措時需要慎重。
王建(中國宏觀經濟學會):自2003年以來經濟增長與通脹的運行軌跡已經發生了三次轉變,2003~2006年是高增長、低通脹,四年平均的經濟增長率是11%,CPI年均上漲率是2.1%,這是第一階段;2007年經濟增長率為11.9%,通脹率上升到4.8%,開始轉入高增長、高通脹,這是第二階段;2008年初以來,通脹率最高已達8.7%,經濟增長率則出現了走低的趨勢,一季度同比回落了1.1個百分點,同期內實際投資從2003~2006年平均的25.3%下降到15.9%,開始顯露出低增長、高通脹的趨勢,這是第三個階段的開始。
從增長與通脹的運行軌跡不難看出,經濟增長率是一條從高到低的曲線,而通脹率是一條從低到高的曲線。
張蓓(中國人民銀行):我認為宏觀經濟的基本面還是比較好的,走弱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判斷這個問題無非是看三大需求,投資、消費、進出口。從一到四月份的情況看,投資雖然沒有06年那么高的增長率,但實際也在25%左右,消費也達到了22%以上,即便扣除了價格因素,增長還是比較明顯的。如果看進出口,我們前四個月貿易順差同比是少增的。但是貿易順差仍然維持在比較大的規模上。
目前來看,經濟增長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有多大概率衰退是看不出來的,但這個概率不會很大。相反,災后重建、政府換屆效應,都會使得經濟繼續快速發展。從概率角度來看,還是增長比較快,宏觀經濟基本面還是比較好的。
江涌(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現在的經濟困難反映出中國經濟發展的綜合癥,單純從某一個角度來解決問題,恐怕不行。很多該在成熟市場出現的,在中國出現了,說明了中國經濟的特殊性。
緩增長和高通脹并不可怕,它實際給未來中國經濟的順利成長帶來契機。我們可以借此機會解決一系列的社會經濟矛盾。原有的高增長是不可持續的,資源消耗、環境消耗、勞動者健康的消耗都太嚴重。有數據說,如果考慮到對生態環境的危害,我們近年來經濟的巨大增量部分可能是一個負值..
鐘偉(北京師范大學):通貨膨脹的根源是由于糧價和油價的上漲,而糧價、油價的上漲根源又是弱勢美元。這種情況下通脹在歐洲和美國已經將近4%的水平,南非的通貨膨脹已經10%,我國香港、澳門地區通貨膨脹在去年是將近8%。中國在“金磚四國”中的通貨膨脹水平最低,也是全球通貨膨脹浪潮中比較低的水平。現在唯一可做的是逐步釋放通貨膨脹壓力,而不是加強通貨膨脹的管理,使其保持在我們無力達到的水平。
楊冠三(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中國今年的通貨膨脹和前幾年不一樣,主要是外部輸入。輸入型的通貨膨脹只能靠輸出通貨膨脹來解決,讓市場決定價格?,F在問題嚴重,這跟美國的次級債關系不大,跟中國的價格體系紊亂有關系。這種價格扭曲還導致人民幣升值壓力。
對付通脹有三個辦法,第一是“吃庫存”。第二是犧牲企業利潤。第三是財政補貼。如果只是國內通脹,先進地區補貼貧窮地區、工業補貼農業等等都無所謂,是中國人補貼中國人。最要命的是拿中國人的錢補貼全世界,而且受補貼最多的就是美國人。現在全世界的航空公司設計航線時全部以到中國把油耗盡為準,在中國加滿油再飛。
趙曉(北京科技大學):高增長、低通脹是很好,如果通過人為管制,能夠把通貨膨脹維持在4.8%,皆大歡喜。但問題在于,能否控制的住。
如果價格不市場化,無論是價格跟國際接軌,跟國際保持同步,還是體制變革成本正常化,都意味著隱藏著巨大的物價壓力。
石小敏(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如果放開物價,就要有配套措施。其實最重要的是對低收入群體的補貼。補貼有很多措施,比如在征地過程中給農民更多的份額。比如提高50%就會大大緩解糧食供應的問題。再比如資源稅,收益要給地方財政,地方維護油田的積極性就會大大提高,煤炭也一樣。
余永定(中國社會科學院):希望所有的社會階層都滿意,這在治理通貨膨脹中是不可能的。必須有些價格漲,有些價格不漲,或者有的漲得快有的漲得慢,必然有些人生活水平受到影響,有些人受損,所以想大家都滿意做不到。這里面有一個政治承受能力的問題,還有制度設計的問題。如果全都放開的話,通貨膨脹可能會超過預期,會重復1988年的問題。
要化解和防范金融風險
美國次貸危機及美元貶值給世界經濟造成了很大沖擊,如何看待美元的優勢地位,如何判斷目前的國際金融形勢并防范金融風險,是討論的熱點。
張岸元(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貨幣體系將進一步呈現出多種貨幣競爭的格局。我國適應新的國際貨幣環境尚存在困難:一是我國對外經濟活動多用美元結算,匯率決定、清算體系依賴于美元的中間地位;二是政府和民間累積了大量美元資產,頭寸調整困難,潛在匯率損失巨大;三是本幣區域化處于起步階段,我國未必能夠填補美元退出本區域后的貨幣真空;四是若香港聯系匯率制變動,內地恐要承擔調整責任。
魯政委(興業銀行):在目前情況下,需要對我國發生貨幣危機的可能性進行評估。中國的不利條件有很多:(1)越南、阿根廷、韓國等所顯示出的金融脆弱性,顯示我國貨幣危機外部輸入的風險大大提高;(2)我國國際收支的周期性波動特征現實。我國在短短三五年時間就積累起了全球最大規模的外匯儲備,其興也勃焉,難保不會出現短期內快速下滑的局面。(3)在計算了隱含財政負擔后,可能財政收支形勢并不樂觀;(4)人民匯率彈性節奏如何把握和控制?既要有效控制,又不至于造成外部預期的惡化。
袁緒程(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志社):金融危機往往是突如其來的,對于中國這樣一個法治不健全、市場體系尚未成熟、監管缺少力度的新興市場國家更是如此?,F在國際金融形勢比較嚴峻,有必要采取各種措施防范金融危機:(1)保持人民幣匯率的相對穩定,堵死熱錢流入的人民幣升值預期。(2)管住資本的跨國流動和熱錢的進出。(3)繼續保持一定程度的“雙順差”,以防美元升值后外資大規模流出。(4)適當提高利率。然而只有管住熱錢,提高利率才能產生抑制通脹的作用。(5)有計劃有步驟地放開和調整某些產品的價格。此外,活躍和擴大國內外匯交易市場,開辟和擴大包括金融期貨在內的期貨市場以及保持經濟平穩增長的各種措施都應給予重視和考慮。
武建東(《中國改革》雜志學術顧問):國際貨幣體系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經基本成熟。美元紙幣體系產生了最重要的概念,就是美元不是財富,也不是資產,是一種債務憑證。
余永定:美元實際上就是一種借貸憑據,就是你給我實物,我給你一個憑據。我們現在攢的這個憑據多的不能再多,美國利用美元在全球的霸主地位,賺錢賺的太多了。美國入不敷出,補充者無非就是產油國,東亞國家。
陳興動(法國百富勤):去年10月份以前,美聯儲、美國的財政部加上歐洲央行以及日本,基本把次貸危機爆發后的股市大跌看成美國次級債導致的流動性危機問題。認為中央銀行往市場里“注水”,擴大金融的流動性就能解決問題。但是隨后他們馬上認識到遠比流動性嚴重。
現在美國人,特別是在投行界里很擔心出現1992年的日本狀態。美國人作出了一個令全世界非常驚訝的事情,就是美國的國債與次級債相調換。這是一個大膽的把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結合的辦法。
人民幣匯率升值見仁見智
人民幣匯率問題的根源是沒有形成真正的外匯市場。目前中國匯率改革政策還存在很多不足,需要不斷完善。如何看待人民幣匯率升值問題,還存在很多爭議。
向松祚(華友世紀通訊有限公司):2000年以前中國從金融層面上說,是比較封閉的,一是因為嚴格的固定匯率,二是因為資本賬戶的管制也非常嚴格。
人民幣不應該升值,允許人民幣緩慢升值也許是中國貨幣政策史上最大的錯誤,這個錯誤所造成的貨幣升值的持續預期,實際上就把真實經濟和虛擬經濟背離的效果很快的引入到中國來。遠在2003年就有大量的熱錢開始進來,但是直到2007年初國家外管局才開始嚴厲查處,我認為是比較松懈的。
張平(中國社科院):我一直持很保守性的觀點,即人民幣匯率不應當超升,而是應當把浮動幅度從5‰回降到1‰,以降低對匯率的壓力??控泿耪呓鉀Q不了經濟增長問題,反倒會造成嚴重的通貨緊縮。
余永定:十多年來,中國有大量的雙順差,外匯儲備不斷增加,外匯儲備增加又加大了通脹的壓力。對于一般國家來講,讓市場發揮作用,人民幣升值就可以了,早升早完事,中國一直不做這種調整,錯過了許多時機,所以積累的矛盾和壓力越來越大。既然不升值,又面臨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我們推出“嚴進寬出”的政策。這個政策說不好聽,叫“開門揖盜”,告訴他進門之后隨時可以走。這樣政策的結果,沒有達到使資金不進來的效果,因為進來了之后隨時可以出去。
鐘偉:從匯改以來到現在,每年流入的所謂長期投機性外匯占GDP占比連續三年超過4%,這已經是非常高的比例了。因為在亞洲金融危機時,流入亞洲地區私人部門的,在危機爆發前三年平均是3%多一點。
目前我們所選擇的漸性升值是各種匯率升值方案中最糟糕的,私人部門在損失、央行也在損失,更嚴重的問題是把微觀的匯率風險放大成宏觀的匯率風險。如果人民銀行仍把提高法定準備金率,加息、升值、窗口指導等方式作為主要調控手段,這樣很難維持超過三年,甚至兩年都很困難。
怎么去解決它?在政策方面具有可執行性的有兩種方式:第一是用特別國債置換外匯,第二是一次性升值調整。
張蓓:匯率問題不僅是經濟問題,實際也是政治問題。在匯率上實際是一個兩難的抉擇,在國內外都有很大壓力,怎么走很難說。匯率問題對任何國家來說都是重要的問題,誰都不能讓匯率對自己形成任何損失,這個問題中國要謹慎。
關于一次性升值和漸進升值,漸進升值存在很多的缺點,但是一次性升值怎么做,如果升不到位,以后再升,也會給投機者一個機會?,F在誰也不知道最后的匯率在哪里,唯一的辦法是形成一個機制,讓市場說了算,就是匯率有一定的市場作用,現在只能說是有這么一個機制,不斷的擴大浮動幅度。這個過程中我們只能摸著石頭過河,誰也不能說了算。但是一次性升值,我們能不能承受,這一定要做測算和收益比較。
譚雅玲(中國銀行研究中心):香港和內地的組合,一國兩制是其他國家沒有的,香港市場的開放度和自由度,可以作為內地金融改革的平臺,包括匯率、很多產品和政策,都可以跟香港市場組合得到實現。金融是要有過程、經驗、經歷、閱歷積累的,包括在目前的中國金融管理、金融政策把握上也應該遵循金融特殊的高端專業、行業來把握。
放開價格,管住貨幣
中國政府管理經濟的能力值得肯定,但還有許多需要改進之處。就目前而言,政府應逐漸放開價格、加強資本流入的管制、放寬對內資的限制。
崔立如(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現在決策難度比以前增大了,第一是爭議特別大,第二是矛盾特別多、特別復雜,第三是不確定性特別大。國外非常認可我們的經濟宏觀調控,盡管我們自己說問題很多。
中國的政策多方面來講就是取中。但是去年有一個很大的轉向,我們考慮越來越多的問題,原來是被動型反映,現在議論非常多的是要主動策劃、前瞻,要自己謀劃,這是非常大的變化。經濟方面大概也面臨這樣的問題。
王湘穗(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關于通貨膨脹,能控制也好,不能控制也好,它肯定會成為中國今年經濟的重大問題之一。在策略上,政府不要過多的強調4.8%,把這個余地留的大一點,這在政治上是比較有利的。
楊冠三:怎么解決現在即將到來或者已經到來的危機?我認為,最簡單、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放開價格、管住貨幣。
江涌:我認為把中國所有的產業向內資開放,這樣可以大大地解決經濟緩增長的問題。中國這么大的市場,不需要對外資有那么大的依賴,除個別產業以外,都可以對民營開放。對民資開放的時候,要減少約束。因為現在對民資是歧視性的政策,工商、質檢、稅務各方面都是這樣。
王信(清華大學):資本管制整體來講是有效的,因為現在對很多證券的投資,對外債的利用等等,還保持比較嚴格的管制。為什么次貸危機對中國的直接影響不是太大?就是因為我們相應的管制還是存在的。
我們要逐步放松資本管制。但是現在,大幅度的放松資本管制會對中國經濟有很大的沖擊,尤其在匯率彈性還不是很大的情況下。當金融監管、各種制度建設完善到一定程度,再大規模放松資本管制,對經濟增長、控制通脹、資源配置等等確實有好處。
一、當前經濟形勢的基本特點是:經濟高速增長、物價溫和上漲
1、一季度經濟高速增長,反彈力度超乎預期
中國經濟繼續復蘇,總量增長迅速,經濟景氣程度逐步回升。在總量指標方面,當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8057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1.9%,比上年同期增長5.8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長3.8%,第二產業增長14.5%,第三產業增長10.2%。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速為19.6%,比去年同期增加14.5個百分點。一季度社會總發電量9488.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0.79%,比去年同期增加22.8個百分點。在景氣指標方面,企業景氣指數和企業家信心指數雙雙恢復到危機前水平,其中,一季度企業景氣指數回升至132.9,比去年同期增加27.3個百分點,企業家信心指數回升至135.5,比去年同期增加34.4個百分點。
一季度經濟增長具有如下特點:
第一,總需求強勁增長,增長動力更加平衡??傂枨笤鲩L主要體現在3方面:其一,消費增長保持強勁勢頭,熱點消費快速增長。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17.9%,比去年同期提高2.9個百分點,家具、家電、建材、汽車、通訊消費增速高于整體增長水平。其二,投資增速小幅回落,但仍保持高位。由于基建投資回落,一季度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26.4%,延續自去年9月起的下降趨勢,房地產投資則增長35.1%,比去年同期加快31個百分點,為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其三,對外貿易繼續恢復。一季度我國實現進出口總額6178.5億美元,同比增長44.1%,其中出口3171.7億美元,同比增長28.7%,進口3161.7億美元,同比增長64.6%,一季度累計貿易順差144.9億美元。
從三大需求比例來看,經濟增長動力更為平衡,經濟對投資的依賴正逐漸減弱。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消費拉動經濟增長6.2個百分點,高于去年同期的4.6個百分點;投資拉動經濟增長6.9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的8個百分點有明顯下降;凈出口的貢獻為-1.2個百分點,高于去年同期的-3.9個百分點。
第二,總供給擴張明顯,但產能過剩風險逐步加劇??偣┙o恢復主要有兩方面體現。一是工業生產擴張的趨勢明顯,3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55.1%,比上月上升3.1個百分點,11個分項指數全部上升,其中新訂單指數、生產指數、采購量指數、購進價格指數均超過55%,制造業積壓工作量增速明顯;從業人員指數達到52.1%,用工規模出現實質增長。二是微觀主體經營狀況好轉,2010年1-2月,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利潤總額4867.4億元,同比大幅上漲119.7%,較2008年同期也上漲39.8%。
投資迅速增長導致產能急劇擴張,產能過剩風險逐步加劇。受前期高投資的影響,重工業的增長速度達到22.1%,高于輕工業的14.1%,這是自2009年7月以來連續第9個月重工業增速高于輕工業。這種產能的急劇擴張并沒有伴隨相應的需求增長,產能結構性失衡的風險還在加劇。
第三,市場性自發需求有所提升,但仍未全面恢復,市場力量仍不穩固。從固定資產投資來看,市場自發性投資需求仍未完全恢復。一季度,投資的自籌資金增速有所上升,達到33.6%,企、事業單位自有資金增速達到21.9%,但二者增速都低于整體38.7%的增長水平,國內貸款仍是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主要資金來源。從消費需求來看,政策刺激力度較大的消費行業增長較快。在3月份的消費結構中,家具、家電、建材消費分別增長40%、24.8%和21%,汽車和成品油市場分別增長36.2%和39.2%,增長速度均高于整體增長水平。
2、一季度物價溫和上漲,結構性特征較為明顯
2010年一季度物價上漲幅度不大。一季度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最終收于2.2%,其中3月份CPI同比上漲2.4%,低于2月份的2.7%,環比下降0.7%。
一季度物價上漲呈現顯著的結構性特征,食品價格、居住價格上漲較為明顯。3月份,在CPI涉及的類商品中上漲最快的為食品價格,達到5.2%;在其他導致CPI指數上漲的因素中,居住價格上漲2.9%,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上漲2.4%,煙酒及用品上漲1.6%;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交通和通信、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四大類商品價格指數則出現下降。
另外,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和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上升十分迅猛。一季度我國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5.9%,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11.50%。
二、當前經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經濟增長虛高、通貨膨脹壓力、房地產泡沫和人民幣升值壓力
1、中國經濟增長存在虛高,第一季度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背后存在結構憂,后三季度維持當前態勢比較困難。
一季度經濟高速增長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去年同期基數較低,而未來這種基數效應的作用可能不再明顯。去年一季度我國經濟增長率僅為6.1%,而之后的3個季度隨著經濟的平穩復蘇,經濟增長率不斷上升。因此,在未來3個季度里,基數效應將導致大多數經濟數據同比增長出現下滑。
政府刺激因素逐步衰減,市場自發投資需求恢復仍有待時日。一季度我國固定資產投資新開工項目增長5882個,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30483億元,相比去年同期降低53.2個百分點。在結構調整的政策背景下,中央項目投資已出現明顯回落。盡管已開工項目到位資金的慣性力量會使得固定資產投資不會很快降低,但長期來看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將逐步減退。
消費刺激政策效果遞減、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短期內難有大作為,消費增長的不確定性仍很大。以“家電下鄉”、“汽車購置稅”為代表的消費刺激政策將會延續,但基于耐用品消費的周期性特征等因素,2010年這些政策的效果可能遞減。此外,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增長一季度已現疲態,剔除物價因素后,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出現下滑,農村居民收入增長速度放緩,市場性消費需求受制于收入增長緩慢也難以快速增長,未來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率不會大幅增加。
世界經濟復蘇進程不會持續加速、人民幣可能升值,外需增速可能下降。
第一,2010年世界經濟整體向好,但隨著庫存調整的結束以及政府支出新增動力逐漸削弱,經濟恢復速度并不會持續加速,我國出口的快速恢復性增長可能很難維持。第二,隨著人民幣新一輪升值周期的到來,我國的出口商品的國際競爭力將下降,出口形勢不容樂觀。第三,世界經濟不平衡的逆轉可能嚴重影響到我國貿易順差的改善情況,未來我國貿易順差可能長期處于較低水平,貿易逆差出現概率也將增大。事實上,三月份我國貿易逆差為72.4億美元,是自2004年五月以來的首次月度貿易逆差。
2、溫和式通貨膨脹漸行漸近,成本因素推動物價上漲可能性較大。
前期寬松的貨幣投放導致通脹壓力較大。一季度我國貨幣供應量逐步回落,但仍處于歷史高位,3月份M2與GDP和工業增加值的增速缺口分別為10.6個百分點和4.4個百分點,較2009年底水平有所減少。但考慮到貨幣供應與通貨膨脹間的滯后效應,我國仍然面臨由前期寬松貨幣投放帶來的通脹壓力。
在經濟全面過熱可能性很小且價格為結構性上漲背景下,物價不太可能全面大幅上揚。一方面,歷次通脹都發生在經濟過熱時期,總量的持續高增長是通脹發生時期的重要特征,但現在看來在后期維持一季度的高增速存在困難,我國經濟全面過熱的可能性很小。另一方面,CPI中除食品外其他的成分商品價格上漲速度比較緩慢,部分商品價格不升反降,CPI上漲表現出較強的結構性特征,短期內難以出現全面物價上漲。
需求拉動型通脹和輸入型通脹發生的可能性較小,但仍需要提防可能出現的成本推動型通脹。2010年我國潛在經濟增長率約在10%左右,產能過剩問題依然存在,需求拉動不會導致通貨膨脹。而國際石油價格和國際糧食價格目前的上升屬于恢復性的,今年繼續上升的空間不會很大,輸入型通貨膨脹也不會很明顯。雖然隨著企業利潤水平的改善,微觀主體消化成本的能力增強,但國內旺盛的固定資產投資將拉動原材料價格的持續上行,上游產品價格漲幅持續領先于下游產品的格局將從成本上帶來通脹壓力。另外,“提低、擴中、調高”的收入分配體制改革可能導致勞動力成本上漲,并進而引發“工資――價格”螺旋。
3、房地產價格上漲迅猛、房地產投資增長迅速,房地產泡沫問題日益嚴重。
房價飆漲伴隨房地產投資高增速,房地產泡沫成分不斷增加。3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11.7%,環比上漲1.1%,增速繼續維持高位。房地產銷售和投資增長速度迅猛,一季度銷售額快速增長57.7%,比去年同期加快34個百分點;一季度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35.1%,比上年同期加快31個百分點,為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我國房地產泡沫累積嚴重,泡沫破滅風險增大。房地產總值同GDP的比值、租金房價比是衡量房地產行業是否存在泡沫的國際通用指標:我國家庭持有房地產價值與名義GDP的比值多年來持續增長,2009年已突破2的警戒線,高于美國次貸危機前1.65的水平,與日本在地產泡沫最高峰時持平;從租金房價比來看,2004年后我國房屋銷售價格指數的漲幅明顯高于房屋租賃價格指數的漲幅,目前部分城市的租金房價比已超過1:400,遠遠高于1:230的國際合理水平。
4、匯率調整的國際政治壓力與國內經濟壓力間的矛盾使得人民幣升值問題日益復雜化。從國際政治壓力來講,美國等重要貿易伙伴在后金融危機時代為復蘇本國經濟、擴大本國就業都希冀人民幣升值。
華盛頓方面認為,阻礙美國總統奧巴馬創造就業崗位目標實現的主要障礙之一是人民幣幣值低估,這種低估通過造成中美間的巨額貿易逆差而導致美國就業崗位減少。歐洲央行主席特里謝、歐元區集團主席榮克也在近期發表言論,稱中國人為壓低人民幣匯率,使得歐洲向中國出口的產品價格過高,而中國在出口上占據價格優勢。
從國內經濟壓力來講,維持出口快速增長需要匯率政策的支撐,而治理熱錢則需要人民幣升值。匯率政策是我國貿易戰略的政策工具,尤其在國內經濟仍未完全企穩的情形下,這種作用更為明顯,人民幣升值將會削弱我國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對出口造成不利影響。但另一方面,匯率長期保持不變會增強國際投資者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大量的熱錢涌入將破壞國內資本市場的穩定,也會帶來通脹壓力。
三、鑒于當前宏觀經濟的運行狀況,在貨幣政策方面暫且不會加息,在匯率政策方面將有計劃地推進人民幣升值,在房地產政策方面也將加大調控力度、遏制房價過快增長
1、貨幣政策暫不會加息主要基于以下3個原因:首先,雖然加息可以避免負利率進一步刺激投資,但由于目前我國經濟并未出現明顯的過熱跡象,而且未來仍存在一定概率回落,因此,加息可能打擊經濟復蘇的良好態勢。其次,我國當前物價上漲主要是結構性的,物價全面上升的概率很小。由于拉動CPI上漲的食品、居住等成分商品的需求彈性較小,加息并不能通過調節供求起到價格抑制的目的。3月份的CPI環比有所下降進一步說明了不可控的通脹壓力仍然很小,未來即使出現通脹也只是溫和的,以加息方式抑制通脹沒有必要。最后,目前人民幣升值壓力較大,加息會加劇國際熱錢的涌入,進一步加大升值壓力,打亂我國匯率改革的節奏。
2、匯率政策將有計劃地推進人民幣升值,雖然短期內可通過增加進口、減少貿易順差,來降低人民幣升值壓力,但是中長期內仍需依靠積極推進匯率改革,匯率政策要打破升值預期和加強熱錢管理。
未來將有計劃地推進人民幣升值主要基于以下兩個原因:一是短期來看升值將對經濟發展帶來諸多不利因素。出口型企業的利潤空間將被壓縮,外商投資的熱情將有所減退,外需下降將考驗中國經濟發展的穩定定性,短期內高漲的升值預期還將導致國際熱錢大量涌入,加劇房地產等領域的資產泡沫。二是長期來看人民幣升值利大于弊。由于人民幣幣值在長期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存在被低估的傾向,升值能夠使人民幣回歸其真實價值,促進人民幣的國際化,升值還能夠降低進口產品價格,帶來財富效應導致消費增加,此外升值帶來的外需下降也將成為我國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助力。
3、房地產政策也將加大調控力度,遏制房價過快增長。
一、固定資產投資先行指數結束上漲態勢、一致合成指數繼續下降
圖1中,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先行指數和一致指數與我國宏觀經濟景氣先行一致指數面臨著同樣的問題,進入2013年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背離,一致指數持續下降,而先行指數一路上漲。從構成指標看,先行指數中的國內貸款和PPI(逆轉)處于下降走勢,而房地產開發投資、工業企業產成品庫存(逆轉)和固定資產投資資金來源中外商直接投資增速則在持續上漲,其中固定資產投資資金來源中外商直接投資增速上漲速度較快,帶動了先行指數的持續上揚。但先行指數的上漲速度明顯減緩,7月份僅比6月份提高0.23點,幾乎持平,預計下半年固定資產先行指數將掉頭向下,進入下行區間。
一致指數中,固定資產投資資金來源中的自籌資金結束了下降趨勢企穩回升,表明我國民間投資的動力增強,而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固定資產擴建投資增速、固定資產新建投資增速雖然仍處于下滑區間,但下滑速度明顯放緩,從而帶動固定資產投資景氣指數下滑速度減緩。
二、基于擴散指數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周期的走勢判斷
利用先行和一致指標建立的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周期的一致擴散指數和先行擴散指數,如圖2所示。先行指數在2012年7月超過了50%線,并在今年5月達到了本次周期的極大值點,表明先行指數的峰已經出現在2013年5月。我國固定資產投資一致擴散指數在2012年6月達到了極小值點,表明上輪峰點已經出現,此后擴散指數曾出現過快速拉升,但是在2013年出現了小幅回調的走勢,目前處于再次上升的階段,但是從數值上看,并未達到50%的臨界點,因此判斷目前我國固定資產投資景氣的一致指數的谷底尚未出現。固定資產投資先行擴散指數極大值點相對于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周期的峰先行半年左右。因此,綜合以上信息,可以判斷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周期在2013年下半年將維持緩慢回升態勢。
三、宏觀經濟一致指數止跌,擴散指數顯示拐點初步形成
筆者喜歡畫線,喜歡關注形態上的轉換,認為在操作上趨勢是跟隨,轉折是預測。只要把握住行情在趨勢中的轉折,就能把握利潤的來源。
股市暴跌如同地震中的大震一樣,走過后才感到痛苦。但股市中的余震同樣像地震中的余震一樣,不確定因素還在時時刻刻牽動和折磨每一位投資者的心。
6124點以來下跌的頹廢走勢,難以重疊在宏觀經濟持續尚好的指標線上。近期的短期市場有一種說法,9月是大小非集中解禁的月份。近大半年來,主力除了減倉,也未必賺到了錢。有可能會在8月前展開一波反彈,并認定了相對反彈高度。似乎多頭又給自己找到一個賺錢的機會。
但掌控市場走勢的主力非常清楚,被套的在等待反彈解套,有錢的又想抄底再乘機撈一把。無論主力還是莊家,他們都不是“”,也不會為更多被套的投資者創造盈利條件。
老子說過:持而盈之,不知其已。
股票投資不可能完美,行情也總會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尤其在已經進入暴跌行情的熊市下,投資者不應總以執持滿盈的態度等待反彈行情。相反,在這段暴跌行情的走勢中,如果能夠客觀地站在宏觀經濟調控的角度上去認識和看待意識形態對技術形態的扭轉,也許會發現技術形態已經屈服于宏觀經濟,屈服于基礎制度上的改革,這些都將直接影響大盤今后的走勢。
其一,炒股要看政策變化
這是剛入股市所有投資者都聽到的話。宏觀經濟對股票市場的影響已經在2007年底重復告誡投資者,2008年之后4年大小非上市流通將成為主流,價值回歸也將重新估值。日后的行情演變過程,筆者認為,更象拷貝2001年之后4年國有股減持走過的路(見圖1中藍色小框)。
其二,見圖2:
2008年4月22日2990點向上反彈至2008年5月6日3786點,其實是一次標準的黃金分割技術反彈走勢。是以2008年4月23日缺口頂點向上反轉0.618倍(見圖2中藍圈),恰好就是3786點。由于大盤是從6124點一路下跌至2990點,跌幅超過70%。雖然借助降低印花稅利好,但反彈時間僅為8天,反彈高度只是相對2990點至6124點的0.236。按黃金分割技術最弱反彈極限計算,還沒有達到0.382值。因此確認當前弱市(熊市)早已定局。
其三,見圖3中黑線:
2990點至3786點之間所畫的三角形線,筆者試圖告誡投資者,2008年6月4日大盤經過21天的橫盤震蕩整理,最終選擇破位三角形向下(見圖中紅圈)。之后是否回補缺口已不在討論之列。因為8天反彈與21天調整,循環周期與時間轉換、漲跌幅度與黃金分割對列,都與時間和技術形態有關。所以8÷21=0.382的止跌幅度,理應回補技術缺口。但是否回補缺口就該止跌,在認識原有趨勢被打破形成新的趨勢后,調整時間與反轉幅度都將延長。
此時投資者關注的不應再是盈利或解套問題,卻應關注支撐股價上升的三大主要因素“價值空間、資金、獲利效應”在市場走勢中是否還存在。當這些可能帶來盈利效應的模式都在相對時間內消失時,我們又該怎么辦?筆者認為,要敢于面對市場現實走勢,即:行情可能出現與自己愿望相反的走勢,好比投資者在試圖等待政策面或基本面再次解套或獲利的好消息時,但等來的卻都是壞消息。那么市場曾經僅存的等待及觀望氣氛,會因為這些壞消息導致悲觀情緒。所以,行為支配行動的效應,后市不容樂觀。
其四,是否跌無止境,對于任何研判都有它的多重性。
筆者強調的是,見圖3中黑色虛線:如果從5522點向下直至延伸到2008年6月6日形成的中期下擋支撐線,還能支撐目前K線,那么后期走勢將沿這根中期趨勢線縮量繼續盤整。而多重性的另一面是向上突破,重新回到三角形之中,或跌破5522點向下支撐的下擋支撐線,重新確認向下趨勢。
其五,見圖3中灰線:
如果跌破三角形,并繼續跌破5522點下擋支撐線,所謂二次探底已成定局。反之,大盤向上突破重新回到三角形之中,但之后2990點至3786點一帶,都將成為反彈中的相對頂部。因為3800點至2990點之間已囤積30658億元資金,要想突破這塊橫盤整理行情曾留下的被套區域,作為理性投資者,必須要看到市場以外有更多理性投資資金敢于進場充當“”,否則一切都為自救。
其六,見圖3中下方深紅色雙線:
當我們始終信奉“資金決定大盤走勢”時,看到的是已連續34天遞減的成交量。無論今后牛熊轉換,還是強弱轉化,資金都是決定市場走勢的唯一標準。
當然炒作中同樣包含更多的主觀性。這種主觀性對行情而言,并未將牛熊、漲跌設定的非常嚴格,而是更寄予趨勢與行情的轉折之間(即波段操作)。因為,筆者喜歡畫線,喜歡關注形態上的轉換,認為在操作上趨勢是跟隨,轉折是預測。只要把握住行情在趨勢中的轉折,就能把握利潤的來源。所以,筆者在利用黃金分割技術時,通常把指數或股價設定在自認為有限的炒作空間內,盡量把握已知幅度中的波段。其波段就是筆者事先設定的黃金分割率,并在這些黃金分割率的轉折點附近,鎖定利潤的來源。
但市場近期真實的走勢告誡投資者,如今走勢好比當年(2001年)政策面及基本面,就國有股減持的決心,已經對市場主力形成“國有股減持我就減持”的統一決議。今年上市公司大小非解禁,200家基金機構,上萬億籌碼,不分點位、不分時間地拋出手中所有股票。同出一轍,又是什么樣的政策在支撐今年下跌行情,是重新構建市場價格體系。
前者市場因為減持國有股大盤跌了4年,如今重新建立價格體系,是否也會再跌4年,雖然不敢枉然確認,但敢于確認的是,半年來仍堅守陣地的投資者,早已嚴重被套。宏觀經濟持續向好,就能維護投資者在股市中的利益嗎?筆者認為,股市暴跌如同地震中的大震一樣,走過后才感到痛苦。但股市中的余震同樣像地震中的余震一樣,不確定因素還在時時刻刻牽動和折磨每一位投資者的心。因為我們不知道在這種背離走勢下,股市在執行和完成宏觀經濟調控緊縮政策時,還會向市場提出什么樣的“資產置換”、“重組整合”、“整體上市”、全流通等IPO融資條件和速率。
關鍵詞:經濟景氣;合成指數;經濟周期波動
中圖分類號:F1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674(2014)02-048-06
無論是經濟周期波動還是景氣變動,都是經濟活動的綜合體現,表現為整個國民經濟擴張與收縮的交替變動。自從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經濟經歷了一輪長達六年的高速增長期,受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此輪經濟周期在2009年達到谷底。危機期間經濟呈現“V”字形走勢,2010年開始又重新步人到新一輪經濟周期的擴張階段,但此輪復蘇之路并不順利,經濟增速持續回落。面對當前經濟放緩局面,政府并沒有在短期內采取刺激性政策提高經濟增速,而是把調控重心放在了改革創新、促進經濟轉型升級上,這是兼顧當下、立足長遠,實現未來相當長時間內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科學決策。那么,新形勢下政府調控政策的宏觀經濟效果如何?需要我們正確分析和判斷當前和未來中國經濟景氣的運行狀況,以便更加準確地把握宏觀經濟運行態勢,制定合理的宏觀調控政策。
一、文獻綜述
如果要全面反映和把握整個宏觀經濟的周期波動和景氣動向,單一經濟指標顯然不足以體現其波動特征。目前國際上普遍使用的景氣指數方法,都是通過在眾多經濟指標中篩選出與景氣變動緊密相關且靈敏度較高的一組重要經濟指標,按照與所選基準指標的時差關系劃分為先行指標組、一致指標組和滯后指標組,以構建經濟景氣分析指標體系,并借助數學方法將其合成為經濟景氣指數,分析和預測經濟周期波動和景氣變動的轉折點。近年來,國內利用景氣指數法分析和預測整體宏觀經濟波動以及具體行業景氣狀況的文章不斷增加。陳磊(2001)利用景氣指數法測定和描述了轉軌時期中國經濟景氣波動狀況和特征。王金明等試圖構建SW型先行景氣指數,并與先行合成指數的預測結論進行了比較。我國商品市場周期波動課題組選取1999~2006年間與商品市場密切相關的重要經濟指標,首次構建了反映商品市場景氣波動狀況的合成指數。高鐵梅等利用景氣指數對國際金融危機期間中國的經濟景氣狀況和走勢進行了分析和預測,基于先行合成指數的預測結果與現實情況基本吻合。陳樂一等構建物價景氣擴散指數對物價波動走勢進行了測定與展望。還有部分學者對鋼鐵、石油、糧食、房地產、零售商業等行業層面的景氣波動進行了分析。反映經濟景氣循環的構成指標會隨著經濟結構的改變而改變,每經歷一次景氣循環,都需要對景氣指標組進行調整。此次國際金融危機前后我國已經完成了新一輪經濟景氣循環的轉換,現有文獻中利用景氣指數法對國際金融危機后中國經濟景氣走勢進行測定與預測的較少。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如何正確把握新一輪經濟周期的景氣動向,對于判斷未來宏觀經濟走勢與制定相應政策非常重要。本文考慮到2000年以來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現實狀況,在大量搜集月度宏觀經濟指標的基礎上,運用時差相關分析方法、K-L信息量方法、峰谷對應法等多種方法篩選出能夠準確反映當前我國經濟景氣波動走勢的景氣指標組,并根據所構建的景氣指數的波動軌跡以及主要先行經濟指標的表現,對當前和未來中國經濟周期波動和景氣變動進行分析和判斷。
二、構建反映經濟景氣動向的合成指數
1.指標選取與數據處理
運用合成指數分析和把握經濟景氣的運行,需要從國民經濟運行的眾多領域中選取大量能夠反映經濟景氣波動的指標作為合成指數的構成指標。景氣指標的選取應符合體現經濟涵義的重要性、反映經濟周期波動的靈敏性、與經濟景氣波動的對應性、周期波動的平穩性以及數據統計的及時性五個基本標準。本文通過大量地搜集和篩選,初步選擇了能夠反映經濟循環特征、體現經濟景氣運行趨勢和軌跡的經濟指標近50個,范圍涵蓋消費、投資、貿易、農業、工業、財政、貨幣、金融、企業經營等。所選指標的時間跨度為2000年1月到2013年6月,數據來自相關年份的《中國經濟景氣月報》、ccerdata數據庫和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
本文利用所選月度經濟指標的同期增長率數據進行研究。除相關指數指標數據外,先計算得到各初選指標與上年同月相比的增長率序列。經濟指標的月度時間序列包含長期趨勢要素(T)、循環要素(C)、季節變動要素(S)和不規則要素(I)四個部分。為了準確地測定和分析經濟周期波動,本文使用x—12季節調整法剔除其中的季節變動要素和不規則要素,并對所有指標進行15項移動平均以消除各項指標短期波動對指標相關檢驗的影響。
2.編制合成指數
(1)確定基準指標和基準日期
基準指標是確定各合成景氣指標時差關系的參照系,篩選經濟景氣指標的首要工作就是確定一個能夠敏感反映我國經濟周期波動的指標作為基準指標。國內生產總值無疑是最適宜的基準指標,但由于GDP缺乏月度數據,本文選取工業生產的總量指標,即工業總產值同期增長率作為基準指標。
基準日期即周期波動波峰與波谷的時點。一旦確定基準日期,周期波動的持續期間、擴張與收縮的時間也得以確定。此外,基準日期還是確定經濟指標之間時差關系的基準??紤]到宏觀經濟波動是一系列經濟變量綜合作用的結果,我們通常選擇一組與整體經濟波動大體一致的經濟指標。本文選取了工業增加值、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更新改造投資完成額、出口總額、增值稅、狹義貨幣供應量6個指標,并通過該組指標計算得到歷史擴散指數,進而確定經濟景氣的基準日期。
(2)確定合成景氣指標
我們對初選的近50個指標利用時差相關分析方法、K-L信息量方法、峰谷對應法等多種方法,最終篩選出反映經濟運行的5個先行指標,6個一致指標,5個滯后指標構成景氣指標組,并以此為基礎利用經濟景氣分析系統建立相應的合成指數來對我國經濟景氣進行分析和判斷。具體指標選取情況見表l。
先行指標指在經濟波動達到高峰或低谷前,超前出現峰和谷的指標,可以作為經濟景氣短期預測的重要依據。發電量、粗鋼產量、生產資料價格指數均作為中間投入指標,此類指標呈上升趨勢表明企業對未來經濟形勢持有樂觀預期,能夠較為準確地反映未來經濟運行態勢。從表1中可以看到,所選先行指標與基準指標的時差相關程度都比較理想。一致指標是指達到波峰和波谷的時間與經濟周期波動的基準日期時間大致相同的指標,它們本身的波動與總體經濟景氣變動大致同步。所選一致指標中的工業增加值、出口總額、更新改造投資完成額、M1等與總體經濟景氣波動密切相關,與基準日期相關性也較好。滯后指標指經濟周期波動達到峰值或谷值后,滯后出現峰和谷的指標,它可以佐證先行指標所反映的景氣變化趨勢是否屬實。雖然所選取的滯后指標組中個別指標與基準指標的時差相關性較弱,但是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金融機構中長期貸款余額以及辦公樓投資完成額三項指標的時差相關程度還是比較理想的。
(3)制定合成指數定時表
合成指數可以采取不同方法進行編制,有美國商務部的合成指數法,日本經濟企劃廳引進的合成指數法,以及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編制的合成指數法。其中,日本經濟企劃廳合成指數法的基本思想與美國商務部是一致的,方法上略有不同,而0ECD合成指數法是專門針對先行合成指數研制的,更注重先行指數的作用,相比于前兩種方法更簡單。本文選用的是國際上通用的美國商務部合成指數法,為了減少不規則變動,在得到合成指數的基礎上再進行7項移動平均,最后計算出先行合成指數、一致合成指數,同時也得到我國經濟景氣的合成指數定時表,具體見表2。
表2列出了先行、一致、滯后合成指數與基準日期峰谷的超前滯后關系,其中先行合成指數的峰谷時點具有較為穩定的超前期,峰的超前期更長平均為9個月,且超前期逐漸縮短,谷的超前期平均為7個月。一致合成指數峰谷時點與基準日期基本同步,較為穩定,這說明一致指標組所選指標能夠綜合反映當前經濟景氣的走勢。先行合成指數的峰與谷平均領先一致合成指數分別為8個月和6.5個月。滯后合成指數峰的滯后期較谷更長,兩者都較為穩定。為了更為直觀地呈現合成指數的波動軌跡及波動特征,我們繪制了先行合成指數與一致合成指數的走勢圖,如圖1所示。一致合成指數可以反映當前經濟景氣變動的總體狀況,先行合成指數可以對未來經濟景氣動向進行預測,由于后文主要利用兩者分析和判斷經濟景氣走勢,因此圖中沒有描述滯后合成指數的變動軌跡。
本文利用國際上普遍使用的景氣指數法構建了反映經濟周期波動的先行合成指數和一致合成指數,并根據合成指數的波動特征將2000年以來經濟景氣走勢劃分為三個階段進行具體分析,并根據對當前經濟周期所處階段的判斷,合理預測未來經濟運行的景氣動向。
1.2000年以來中國經濟景氣的階段分析
第一階段(2000年1月至2007年10月):這個階段正好處于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五輪經濟周期當中,此輪經濟周期擴張階段的持續時間長達8年,經濟增速從1999年的7.6%提高到2007年的14.2%。從2003年始,此輪經濟景氣真正步入穩定上升通道,這一年實際經濟增長率開始超過潛在經濟增長率,此后幾年實際經濟增速與潛在經濟增速之間的缺口不斷擴大,經濟持續處于繁榮階段且繁榮局面得到了進一步鞏固。雖然一致合成指數在2005~2006年期間出現了小幅下滑,但是總體依然呈現上升態勢,表明經濟景氣仍然處于上升趨勢當中。
第二階段(2007年11月至2010年8月):2009年我國經濟增速明顯下滑,跌至改革開放以來第五輪經濟周期的谷底,經濟陷入短暫的衰退,同時也意味著第五輪經濟周期的結束。這段期間,一致合成指數也經歷了一次峰與谷的急劇轉換,指數從2007年10月的117%回落到2009年4月的72%。一致指標中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和狹義貨幣供應量增速回落,尤其是出口總額同比增速的大幅回落,是導致一致合成指數出現顯著下降的主要原因。隨后在政府一攬子調控措施的刺激下,2009年下半年狹義貨幣供應量增速明顯回升,消費需求回暖,尤其是投資需求的大幅提高,這一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高達30.1%。受主要總需求指標均出現明顯好轉的影響,經濟增速扭轉了上半年急劇回落的態勢,2010年經濟更是強勢復蘇,經濟增速回升到10.4%,我國經濟增長經歷了一個“V”字形的回升軌跡。在經濟出現恢復性大幅回升的同時,一致指標組內各項經濟指標向好,如圖1所示,一致合成指數也從谷底迅速走出來,2010年8月到達新一輪經濟周期的第一個高位時點。此輪經濟景氣的“V”字形走勢,主要得益于政府及時采取措施有效地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但是隨著此輪刺激政策的淡出,各項總需求指標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回落,經濟增速逐步放緩。
第三階段(2010年9月至今):此輪經濟景氣在經歷大幅回升后又重新步入正常軌道當中。季度增速持續下滑的走勢在2012年一季度逐步趨穩,2013年二季度GDP環比增速持續三個季度回落后首次出現反彈。同時,兩項重要經濟指標,即工業增加值和固定資產投資的環比增速從2013年5月以來已經持續三個月上升。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4%,較7月加快O.7個百分點,也是今年首次突破兩位數增速,工業增速穩步提升預示經濟形勢持續向好。當前經濟景氣下行受到諸多因素的綜合影響,包括政府主動調控宏觀經濟增速,世界主要經濟體經濟復蘇前景不明朗導致外需不振,供給端約束不斷強化使得潛在經濟增長率下移等。在外需和內需呈現弱勢增長格局的影響下,一致指標中投資、消費以及出口類指標均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2011年為穩定經濟總水平所采取的貨幣政策導致狹義貨幣供應量增速顯著下降,這些因素造成該期間內一致合成指數一路下跌。從圖1中可以看到,此次危機爆發期間一致合成指數與先行合成指數均表現為迅速下滑態勢,且波動幅度較大,同期經濟周期步人上一輪的谷底。相比之下,危機后合成指數的下行走勢無論在幅度還是速度上都要溫和很多,且回落過程逐步趨穩,先行合成指數出現小幅反彈。盡管從圖形走勢上看危機后合成指數處于下行通道中,但是我們認為這是進入新一輪經濟周期的擴張階段后前期復蘇不穩固的體現,并不能因此判斷為經濟周期位于收縮階段。
2.未來中國經濟景氣動向的判斷
從我國經濟周期的波動軌跡來看,2010年開始我國已經步入新一輪經濟周期的擴張階段,對于當前經濟增速放緩,經濟景氣下行的現狀,只能說明現階段我國經濟正位于擴張階段的初期即復蘇階段,并且復蘇的基礎還不穩固。目前中國經濟運行已經由危機時大幅下滑和回升的“V”形軌跡向適度增長區間轉換,中國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態勢并未改變。從外部環境來看,世界經濟周期在2009年達到谷底(世界GDP增長率為-0.6%),2010年世界經濟增速回升至3%,這表明世界經濟已經步入新一輪周期的擴張期。由于此次世界經濟陷入衰退的程度較深,因此經濟復蘇的進程比較艱難,致使我國外部需求疲軟,但世界經濟總體呈現擴張態勢已經形成趨勢。從國內經濟環境來看,我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格局并未改變。目前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和城鎮化加速推進的過程中,兩者的高度融合將釋放巨大的消費和投資潛力。東中西三個區域經濟發展的差距和城鄉差距還很大,差距意味著潛力,中西部地區仍然具有比較明顯的后發優勢,基礎設施投資等需求空間很大。隨著國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居民消費結構也正處于由生存型消費向發展、享受型消費結構轉型升級中,一方面將釋放巨大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在市場主導下促進我國產業結構優化與升級。從當前轉型升級的角度來看,今年宏觀調控已經從側重短期和總量向側重長期和結構轉變。盡管近幾年經濟增速在逐步下滑,但是政府并未在短期內繼續出臺大規模的刺激計劃有意拉高經濟增速,這體現了政府對于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同時也表明了政府著重長遠,通過改革創新驅動中國經濟長期持續健康發展的決心。改革創新和轉型升級都將進一步大幅提高未來中國的全要素生產率,從根本上形成中國未來經濟較快發展的內在驅動力。此外,最近兩輪經濟周期的波動軌跡表明,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經濟周期的長度在延伸,平均長度為10年,并且周期的擴張與收縮階段更加平緩。目前正位于此輪經濟周期擴張階段的初期,經濟增速出現小幅波動也符合經濟周期波動的基本規律。
結合圖1中先行合成指數的波動軌跡來看,2012年8月至今,描述未來經濟走勢的先行合成指數,其下滑走勢基本趨穩并出現小幅回升勢頭。2013年上半年,在組成先行合成指數的指標組中,受生產資料價格指數、商品住宅竣工面積以及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等指標回落的影響,先行合成指數依然呈下滑走勢,但受上半年粗鋼產量和發電量同比增速較上年同期分別提高5.6和2.2個百分點的影響,先行合成指數回落的趨勢得以減緩。按照先行合成指數平均領先一致合成指數約6~8個月來推算,2013年四季度經濟走勢有望止跌后實現小幅回升。
判斷經濟景氣動向,還可以利用其它先行經濟指標對上述結論做進一步的佐證。PMI作為國際上通用的監測宏觀經濟走勢的先行性指標,具有較強的預測作用。2013年8月PMI為51%,較上月提升0.7個百分點,已經連續11個月位于臨界點之上,這表明我國制造業持續處于擴張階段。8月份五個分類指數普遍上升,其中反映制造業市場需求的新訂單指數較去年同期和上月分別提升了3.7和1.8個百分點,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為53.2%,連續兩個月位于臨界值之上,進口指數也回升到臨界水平,以上指標綜合反映出我國制造業需求正逐步企穩回暖。房地產作為一個關聯性產業,房地產景氣的變化能夠體現關聯性企業對于宏觀經濟的預期,也可以作為一個重要的先行指標。2013年上半年房地產景氣指數較2012年明顯回升,l~7月份全國房地產新開工面積同比增長8.4%,比上年同期增速提高18.2個百分點。8月份的最新數據顯示,M2增速回升至14.7%,新增人民幣貸款7113億元,社會融資規模達到1.57萬億元并呈現大幅上升趨勢,這三項指標均出現回升勢頭,也預示著市場對于未來的投資及經濟前景持有樂觀預期。
綜上所述,2010年以來中國經濟正位于新一輪經濟周期的復蘇階段,雖然當前復蘇的基礎還不穩固,表現為經濟增速放緩,需求不振,但是對于未來短期內中國經濟景氣的動向我們持樂觀預期,2013年下半年中國經濟有可能實現加速回暖復蘇。這主要是因為世界主要經濟體經濟復蘇形勢轉好,外部需求逐步改善。而且今年上半年國內主要先行經濟指標持續走好,先行合成指數的下滑走勢基本趨穩并表現出小幅上行的勢頭,這些跡象表明今年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中國經濟景氣走勢有望在止跌后實現小幅回升。
四、結論與政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