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1 16:14:2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醫藥零售行業政策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市場結構分析
市場結構,是指對行業內各企業的競爭形式、競爭程度、經營方式、價格形成等產生重要影響的外圍市場要素。衡量市場結構狀況的指標主要有行業市場集中度、區域市場集中度、差異化程度、進入退出壁壘、宏觀政策環境等五個方面。
(一)行業市場集中度
它體現的是行業的壟斷程度和整體競爭程度的高低。這一指標通常由銷售額前4位或前8位之和占行業總銷售額的比重(也就是CR4或CR8)來反映。按照慣例,行業的市場集中度CR4
(二)區域市場集中度
它主要表現在行業內的各個企業在空間位置上的分布格局。它體現的是地域上競爭飽和狀態,以及門店未來的擴張方向。我國零售藥店的區域發展很不平衡。東中部地區市場比較集中,有的地方甚至已經過度飽和,西部市場的擁有量明顯不足;省會城市、大中型城市市場相對飽和,二級地市及農村地區零售藥店數量明顯匱乏。
但從深圳海王、中聯、三九、北京金象、上海國大、湖南老百姓等醫藥連鎖企業已經初步建立起來的全國大連鎖的框架,可以看出醫藥企業跨地區擴張的態勢,不少企業把進入新的省市特別是二級市場和農村市場作為發展目標列入企業規劃。由此可以預見未來幾年我國零售藥店的分布將呈現向低端市場擴散的趨勢。
(三)差異化程度
無論是從業態,還是從服務手段或是經營形式上來看,差異化程度都非常小:零售業態基本局限于“蘋果”(平價大賣場)+“葡萄”(傳統的小規模連鎖藥店);服務手段比較單一,服務創新能力比較弱;經營形式比較單一,大部分都是傳統意義上的“藥店”,而不是與藥品相關的“健康店”。差異化程度小也說明我國醫藥零售企業還有很多可探索的發展空間。
(四)行業進入退出壁壘
我國藥品零售行業的進入壁壘低。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是行業準入門檻低。按照國家有關部門規定,注冊一個單體零售藥店,50萬元的注冊資金、40平方米的經營場所就夠了。當然,隨著市場的飽和,現在有些地區出臺了些區域性的宏觀調控的法規。如北京對開辦藥品連鎖經營的進入壁壘為:門店在15家以上,面積在100平米以上。其次,是開設新門店的啟動成本低。門店裝修、貨架、柜臺、收款機、房租等一次性投資可以分期付款;而經營的藥品大都是供應商提供鋪底貨,現款進貨部分比例只占到門店商品總額的30%左右;貨款結算方式一般為月結或送二結一甚至是送三結一;需要支付工資的直屬員工很少,大部分由有實力的供貨商派出的促銷員填補。
這種低進入壁壘的結果,一是讓各路業外資本也就是社會資本更加快速地涌入本行業,二是使更多的業內企業規模(門店的數量)更進一步的擴大,這兩方面的原因都會導致零售藥店的數量越來越多。據報載,截止到2003年年底,我國醫藥零售藥店總數已接近18萬家。
醫藥零售企業退出行業時主要面臨的是經濟壁壘,包括庫存商品處理(往往是清倉甩賣、硬性退回供應商、甚至是卷貨潛逃)、設備硬件轉讓折扣等方面的損失,這些因素所形成的退出壁壘同樣是很低的。
(五)宏觀政策環境
近年來,隨著醫藥分銷領域的對外開放,為了促進我國醫藥零售業特別是醫藥連鎖企業的發展,國家有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產業扶持政策。例如,為了早日實現在《全國連鎖經營“十五”發展規劃》中提出的促進建立10個左右國內外知名的、擁有網點超過1000個以上的醫藥零售連鎖企業的目標;國家經貿委將把醫藥連鎖企業的物流配送中心建設、信息化建設等,列入國債貼息項目給予重點支持。從政策上來看,國家是鼓勵企業做大做強的,更是鼓勵企業通過正當競爭手段來實現企業間的優勝劣汰的。
二、市場行為分析
市場行為,是指各個企業在市場上為了獲得更大抗風險能力、更高的盈利能力和更強的競爭力或其他目標所采取的一系列行為。我國醫藥零售企業在市場行為上主要表現為跑馬圈地、降價圈人和聯合重組。
(一)跑馬圈地,構筑渠道網絡資源
在醫藥零售業區域市場集中度低、進入壁壘低以及行業政策扶持的市場結構基礎之上,一些藥品零售企業紛紛將增加門店數量擴大經營規模提到重要議事日程,在這一時期,一些醫藥零售企業對門店數量的追逐幾近“瘋狂”。于是乎,醫藥零售行業出現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跑馬圈地運動,也就是快速地搶占黃金地段增開分店。
從以下是醫藥巨子曾經對外界公布的宏偉的“擴軍”計劃,我們可見一斑:深圳萬基藥業要用20億元在全國建1萬家藥店;三九集團矢志投資13億元,誓言5年內開設1萬家連鎖藥店;華源集團計劃投資至少10億元,以每年1000家的速度擴張,5~10年內開設1萬家藥店;麗珠集團擬在5年內投入2~3億元資金發展藥品零售連鎖經營,目標近1000家;深圳一致、海王星辰也宣布了“1000家”的擴張戰略……海王星辰2002年開店速度最快頻率為不到3天開一家店。
現在,我們姑且不管這些巨子們的擴軍計劃實現得怎么樣,我想他們的初衷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借此修渠通道,構筑銷售網絡資源,增強自身的藥品分銷能力,提高自身與供應商的談判議價能力,從而在分銷速度及購進成本上獲得競爭優勢。
(二)降價圈人,搶奪消費客戶資源
當一些企業因為資金實力不足及進入時機欠佳等方面的原因,不能搶占到更好的黃金地段增開更多的分店贏得網絡資源時,聰明的經營者們就選擇從“顧客”身上來做文章。“沒有一分錢打不倒的顧客”,于是,一批藥店經營者們,祭起降價大旗,開辦了平價大賣場、經濟藥店,還有折扣店,以真正低成本上所形成的價格優勢,對顧客進行價值讓度,讓顧客滿意使顧客忠誠,最終達到搶奪消費客戶資源的目的。比如相關媒體曾多次報道:
早在2001年底,武漢的隆泰大藥房就將所售2000余種藥品平均降價40%,催生了武漢的“漢森”、“天成”“正和”等一批平價藥品超市。他們曾一度讓武漢的傳統十大家連鎖藥店恐慌不安并試圖聯合五大家藥品經銷商進行圍追堵截?;蛟S是在央視“焦點訪談”的關注下,更或許是他們真正讓老百姓們得到了實惠,他們并沒有被扼殺在搖籃里,到現在反而越辦越紅火。
2002年8月31日,江西第一家倉儲式平價藥房“開心人”在南昌開業,打著“比核定零售價平均低45%”的大旗出售他們那1500平方米大廳里的5000多種藥品。開張當天,消費者如潮水般涌進店里,將整個售藥大廳擠得水泄不通,一個側門的玻璃當即被擠爆。全國300多家各類媒體的廣泛關注和報道,更使得它成為中國平價藥房的代名詞。
此外,還有湖南的“老百姓”、北京的“德威治”、福州的“惠好”、合肥的“百姓緣”,等等,他們都在喊著“一切為了老百姓”的口號,努力創造中國藥品的“平價時代”,為老百姓省錢,最終讓消費者對自己死心踏地從一而終。
(三)聯合重組:強勢擴張,劣勢聯合
經過“跑馬圈地”和“降價圈人”后,很多藥品零售企業基本完成了他們的資本、網絡及客戶資源的積累,企業間的強大分化日漸明顯。強者恒強,弱者漸弱。因此就出現了優勢企業的資本擴張和劣勢企業間聯合重組。有人預測今后二三年內,仍將是藥品零售企業重組、整合的關鍵時期,行業重新洗牌,汰弱留強,分化在所難免。醫藥零售行業擴張、聯合的方式基本有以下幾種:
1、外資 + 本土知名企業
如海王星辰花100萬美元購買MedicineShoppe在中國包括香港、澳門市場特許經營權,是國內首家醫藥連鎖企業與國際醫藥零售巨頭之間以知識產權轉讓形式進行的合作。另外,在美國名列零售業前茅的Dragstore、地平線等企業也先后頻繁到中國來尋找合作伙伴。
2、本土知名企業 + 本土知名企業
如上海復星與擁有1000多個連鎖網點的、國內最大的超市經營公司聯華超市合作,并且采取“零售藥店與普通商業企業合作”的形式,依托聯華超市強大的商品配送中心及經營網點,發展醫藥連鎖經營。在較短的時間內,復星已借助聯華超市的門店網絡開設近100家店中柜、店中店。
3、本土單體藥店 + 單體藥店 + 單體藥店
如上海醫藥零售市場上的“綠色聯盟”,百余家單體藥店聯合采購,抱團求生存;云、貴、川的聯合采購(四川醫藥集團、云南昆明福林堂藥業、貴州省醫藥公司、重慶植恩藥業公司等15家大藥房通過“中藥通”電子商務公司結盟聯合采購)。
無論是哪種方式,其目的都是做大做強,增加企業的贏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從這里,我們看到了我國醫藥零售企業面對業內資本和業外資本所帶來的競爭做出的種種積極反應;以及求生存謀發展的決心。
三、市場績效分析
市場績效,是指企業在既定的市場結構下其市場行為所決定的行業整體發展水平和企業盈利水平。下面從醫藥零售企業的數量、規模、銷售增長速度、利潤率四方面來分析我國醫藥零售行業的市場績效。
(一)企業數量越來越多
截止到2003年12月31日,我國藥品零售連鎖企業已達到1216家,藥店總數已達到178017家。門店數排名前50名的連鎖企業的門店總數,2003年為14763家,2002年為9728家,增長了51.8%;特別是重慶的和平、桐君閣和海王星辰等企業門店增長速度更是驚人。企業數量的增長,與上文所提到的醫藥零售業前期行業進入壁壘低、國家扶持政策的出臺等市場結構導致的跑馬圈地這一市場行為是緊密相連的。
(二)企業規模越來越大
遼寧成大方圓醫藥連鎖有限公司在主要銷售網點都在本省的情況下,2003年卻仍實現了10.1億元的銷售額,成為國內第一個年銷售額突破10億元的藥品零售企業。此外,上海華氏大藥房有限公司、重慶和平藥房連鎖有限責任公司、湖南老百姓大藥房、重慶桐君閣大藥房連鎖公司、深圳海王星辰醫藥有限公司的年銷售額均已突破7億元,上海第一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哈爾濱人民同泰醫藥連鎖店年銷售額也在5億元以上。
此外,2002年單店銷售額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只有34家,單店銷售額過億的僅有上海第一一家,但2003年單店銷售額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有43家,單店銷售額過億的有5家。
(三)銷售增長越來越快
銷售額前100名的藥品零售連鎖企業銷售總額,2002年為141.8億元,2003年為194.2億元,增長了37%。但是,具體到每個企業,我們又發現,銷售額的增長主要來自門店數的增多和營業面積的擴大。在門店的增多和營業面積的擴大情況下,反映企業績效指標的“單店平均銷售額”和“單位營業面積的銷售額”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這又說明我國零售藥業的擴張仍處于外延式擴張的狀態。沒有做到規模與經濟同步。企業的營運能力并沒有與規模發展同步。
一要加快清理和廢止阻礙藥品流通行業公平競爭的政策規定,構建全國統一市場。對各地在企業開辦登記、藥品采購與定價、藥品配送商選擇等方面存在的使用行政權力干預市場或導致藥品價格扭曲及其他阻礙藥品流通行業公平競爭、制約全國統一市場形成的政策規定進行清理。11月30日前對清理情況進行匯總,及時向社會公布清理結果。
二要采取多種方式推進醫藥分開。積極推進藥品零售企業分級管理;在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可探索由規模較大、質量控制嚴格、執業藥師藥事服務制度完備、誠信記錄好的零售藥店,承擔醫療機構門診藥房服務和其他專業服務的多種形式的改革,并切實加強醫療機構藥事管理工作,推進臨床合理用藥;逐步形成醫師負責門診診斷,患者憑處方到醫療機構或零售藥店自主購藥的新模式,并確保醫療機構按照《處方管理辦法》開具和調劑處方,保障患者的處方知情權和購藥選擇權。
三要鼓勵零售藥店發展和連鎖經營。結合深化醫改和醫藥分開試點工作,提高零售藥店在藥品終端市場上的銷售比重,清理妨礙零售連鎖藥店發展的政策,縮短行政審批所需時間;依法查處藥品生產流通企業與醫療機構在藥品銷售中存在的各種價格壟斷行為;在“加快發展藥品連鎖經營”的同時,加強行業準入退出管理與行業規劃的銜接,鼓勵企業開展兼并重組,做好新版《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的貫徹執行;將符合資質條件的零售藥店及時納入醫保定點范圍,逐步擴大醫保定點零售藥店覆蓋范圍。
四要增強基層和邊遠地區的藥品供應保障能力。進一步完善藥品集中采購制度,充分考慮對基層醫療機構和邊遠地區的配送成本,合理確定藥品采購價格;鼓勵大中型骨干藥品流通企業向農村和偏遠地區延伸銷售和配送網絡,增強基層和邊遠地區的藥品供應保障能力。
雖然國家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政策,積極推進醫藥流通體制改革,但地方政府在政策的執行上,卻產生偏差,造成我國藥品零售連鎖經營工作存在兩大問題:一是地區封鎖,二是不規范連鎖經營甚至假連鎖。產生上述問題的根源就在于目前中國的財稅體制不合理。目前國內經營業績較好的連鎖企業,其繳納所得稅和增值稅的比例約為1∶5~1∶6左右,由于增值稅是共享稅,地方只得到其中的25%,所得稅占地方政府實際所得增值稅的比例約為80%左右,地方政府當然不可能輕易放棄,使得一些地方不愿讓一些外地的企業影響到本地的稅收。因此,現行的稅收政策急需進行調整。近日,國家經貿委貿易市場局局長黃海透露,為加快我國商業連鎖企業的發展,正在會同財政部、稅務總局等部門,研究連鎖企業所得稅如何向分店所在地適當轉移的問題。這一稅收政策的調整,將會調動社會各方的積極性,有助于解決現有的資金短缺問題,使醫藥連鎖企業,在跨地區經營方面產生突破性發展。 二、地方保護主義末日到來
雖然國家多次表示鼓勵零售連鎖藥店在全國范圍內擴張,但計劃經濟時期遺留下來的地區割據與地方保護仍然十分嚴重,零售藥業若要跨地區連鎖,當地政府總能通過各種方式制造障礙。諸如:有的以穩定為借口,要求連鎖藥店把當地醫藥虧損企業捆綁式帶走,不然就不同意開店;有的地方會找出種種借口拒絕你發展,比如,布局不合理,沒有經過批準等;有的地區對跨地域藥品連鎖經營明令禁止,有的以“垂直管理未到位、不予辦理”、“本地區未開始對外地申請的受理,不予辦理”等為由拒絕受理。地方保護主義的清除,將有效解決醫藥連鎖企業的商品配送問題,促進醫藥行業專業化的物流中心產生,實現真正的跨地區連鎖。 三、產權主體將走向多元化
我國現有醫藥零售藥店11.5萬家,經營的差別化程度很低。雖然所有制形式不同,地區不同,但是大部分醫藥零售企業是醫藥批發企業的附屬物,股東是自己的上級主管部門。
由于大部分連鎖藥店是由原有的國有零售藥店改造而成,雖然實現了專業化經營,但在管理機制上還沒有擺脫固有的模式,經營者和管理者與企業沒有形成資產和利益共同體,企業內部沒有形成完善有效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企業發展的動力不足。盡快建立和完善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實現產權主體多元化,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從根本上解決企業機制問題,是醫藥連鎖企業發展的關鍵所在。 四、運用信息技術 奠定戰略基礎
一整套的IT管理體系,是支持藥品零售連鎖企業良好、快速發展的重要基礎。IT管理系統的應用,主要表現在它對企業“進、銷、存、配”各個環節的正確分析、精確控制、系統運作;對顧客消費趨向的詳盡把握并制定對策;對藥店店面的管理以及與“醫改”政策等相關領域的整合方面。它對支持企業當前及未來三至五年的經營發展,實現企業中長期發展目標有重要意義。 五、以服務戰超越價格戰
以低價銷售藥品是近年來零售企業常用的一種競爭手段。業內人士經常會碰到這樣的現象:西家搞“低價銷售優惠酬賓”,東家則大肆宣傳“比周圍藥店的售價更低”。上海華氏大藥房有限公司總經理祝匯江曾在“中國連鎖藥店管理論壇”上一針見血地指出:“價格戰不是成功的競爭方法,而是最簡單、最低劣的方法?!痹谟嘘P方面對這種不正當的競爭方式進行干預、制止不守規矩的惡意降價行為的同時,經營者更應進行自我約束,以對消費者用藥安全負責的態度來參與競爭,要在服務上下功夫,使顧客滿意,以優質的服務參與行業的競爭。 六、物流建設將成新投資熱點
要領先其他全國同行之前,真正實現國家5年內培育幾家幾十億元的大型流通企業規劃,以科學的高度姿態建設自己的連鎖經營所必須的運作核心和基礎——物流中心十分必要。這也是中國流通環節中近幾年繼一度的賣場投資熱點甚至過熱后的必要的新一輪的投資熱點。零售企業沒有區域型配送中心,就不可能實現跨地區連鎖經營。比如說美國,其零售連鎖企業所擁有的配送中心的數量為企業本身數量的5倍,平均算來,也就是每一個連鎖企業幾乎有20個配送中心。 七、競爭加劇比拼差異化經營
連鎖經營業態是目前藥品零售業中較為先進的業態,所以不僅業內企業爭先恐后地開設連鎖店,而且許多業外企業也將投資方向轉向了藥品零售連鎖經營。由此可以預見,今后幾年零售市場容量的擴展速度將跟不上藥店增長的速度,其結果將是市場競爭加劇。所以入世后,我國藥品連鎖經營企業要想具有外企無法比擬的優勢,就不能走低水平重復的路子,而應以創新來實現差異化經營,在組織結構、經營機制、商品別類、網點布局、服務方式、競爭手段等方面全方位地創新。 八、農村市場,大有作為
競爭亦日趨激烈,行業中每一個企業隨行業與環境的變化感到生存發展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
1. 醫藥企業面臨供應商的壓力
醫藥流通企業通過與上游供應商――制藥企業進行批量訂貨,獲取批零差價利潤及按合同執行后的返點利潤。幾乎所有的醫藥流通企業在供應鏈的源頭不可避免的受到上游供應商帶來的競爭壓力。在公司定單豐碩、門店銷售供不應求的情況下,一兩個供應商完成產品采購的時間往往會使公司失去很多先發制人的市場機會,更何況一兩個供應商或制藥企業也不可能提供企業所需要的所有產品。由于一些企業缺乏與供應商保持良好關系的經驗和誠意,這使得供應商的忠誠度變得惡劣,供應商往往會因為競爭對手的哄抬藥品價格,以及自己在暴利思想下對市場放松控制能力,導致竄貨現象,而使企業在緊要關頭缺乏大規模合格藥品的供給或使自身良好的市場駕馭能力受到損害,失去了全面提升市場占有率的機遇。
醫藥流通企業在與上游供應廠商簽訂藥品供銷合同時,每個企業所獲取的折扣點及返利點是不一樣的,這取決于企業的銷售能力,在一定時期內,企業銷售的能力越強,獲取的折扣點和利潤點就越多,反之銷售能力越差,則獲取的折扣點和利潤點就越小。由于國內的生產制造企業生產的創新能力有限,因此市場上同類藥品較多,這就使醫藥流通企業花很大的精力和力氣要進行相關的產品開發。我們可以從每年兩次的藥品招標會看到,各個經營企業為爭取一個或幾個好品種在本地區的銷售權進行激烈的競爭。
醫藥流通企業在與上游供應商簽訂完合同后,為完成所取得的品種的銷售任務,開始了疲于奔命。在銷售中,一方面不能得到廠家的充分的售后服務支持,另一方面還要受到廠家的付款資金壓力,另外每一種藥品都有其特定的范圍,即滿足的市場需求有限,在經營上加大了經營的難度。
2.現有競爭對手的壓力
隨著醫藥行業的發展,各個行業的產業資本紛紛進入到醫藥流通行業,其中以身居醫藥流通行業的上游供應商生產制造企業為最。我們從各種媒體、廠家的新聞會可以看到:三九集團矢志以13億元打造連鎖藥店,揚言3年建立8000家門店;上海華源集團計劃投資至少10億元,首先覆蓋上海、北京、廣州和撫順4個城市,預計年底可達700家,以后每年以1000家的速度擴張;麗珠集團擬在5年內投入2億到3億元發展藥品零售連鎖經營,組建了珠海麗珠藥房連鎖經營有限公司,采取特許加盟和中外合作方式,目標設立近1000家門店;北京同仁堂集團計劃在2005年前開設600家零售藥店,其中400家將通過加盟及專柜形式設立;深圳一致、海王星辰早已宣布了“1000家”的擴張戰略,鎖定在連鎖藥店上的資本估計已達上百億;新華魯抗從去年5月成立到現在,連鎖門店數已達到近150家,銷售額近億元。上海復星實業除了常規收購、特許加盟等之外,還別具一格地走工商聯合路子,采取“零售藥店與普通商業企業合作”的形式,與擁有1000多個連鎖網點、國內最大超市經營公司聯華超市聯姻,合資組建了上海復星藥品零售連鎖經營有限公司,依托聯華超市強大的商品配送中心及經營網點,發展醫藥連鎖經營,開設柜中柜、店中店。
可以說在同一地域中,無論是醫藥批發企業還是醫藥零售企業,企業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無論是這個地域中處于優勢的企業還是處于發起進攻的企業,醫藥產品的無差異化、同質化加上企業內部沒有進行很好的市場分析與市場定位,企業間的惡性競爭現象開始有所抬頭。市場營銷的層面始終在“價格戰”和“廣告戰”中。
3.新加入的競爭對手的壓力
醫藥產業由于存在著藥價虛高與流通領域的多環節及流通體制等方面的原因,加上這個行業保護過嚴、開放太晚、形成壟斷局面,所以它的開放引起了各方的關注,除了現有的產業資本進入,其他的民營資本也開始大舉的進入了這個產業。對他們來講,這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行業,是一個充滿魅力的朝陽產業。
民營資本的進入最直接的表現是各地的“平價藥店”,“平價藥店”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似一顆重磅炸彈打破了看似平靜的醫藥市場,作為市場上的后起之秀,他們憑著一定規模的資金實力,具有沒有歷史包袱,管理機構精干,管理成本低等特點;同時,以規模進貨、減少流通中間環節來降低成本。通過加強內部管理,甚至以股權等利益方式有效堵住國企難以解決的職權人物“吃回扣”的黑洞。成本的降低有了生存的基礎,而進入市場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降低價格。正如一位平價藥房的老總講“現在放開了,但又沒有現成的模式可套,因此降價成了最簡單、操作性強的競爭手段,是市場剛開放時的必經階段?!彼运谒诘膮^域采取平價方式切入市場。這種情況象北京德威治、哈爾濱寶豐藥品總匯、南昌開心人大藥方等就宣稱他們的毛利率是10%左右而且還有錢賺。
而且“平價藥房”的出現給現有的企業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幾乎全國的各個市場對“平價藥房”的出現都采取了堵擊的戰術,因為它的出現畢竟牽動著藥品生產商、批發商、藥店以及占藥品銷售絕對份額的醫療單位等經營者敏感的利益中樞。
4.消費者和客戶的壓力
對醫藥批發企業來講,相信絕大多數醫藥經營企業都曾不止一次地經歷過貨款回收的風險問題,少則數十萬,多則數百萬、上千萬的貨款無法收回,形成大量的呆帳、死帳,成為企業和市場的一塊心病,長期以來嚴重制約企業及市場的發展。我們經過深入探討發現:首先是市場格局問題,目前為止,批發企業已經有1.2萬多家。批發廠商眾多,而各自又有自己的特殊的營銷關系和網絡,這就造成客觀上醫藥生產和經營企業貨物管理上的風險性,明知道客戶信譽不佳,但為了占領終端市場,不得已與之發生業務往來,從發一結一,逐步發展到發二結一,甚至發展到發多結一,經營風險隨著積壓貨物的增多而日趨加劇,直到不可掌握。其次是三角債問題,我國醫院系統為在競爭中增加自己的實力,紛紛大興土木,購買先進設備,改善醫療環境、提高技術水平、加上醫院等級認證等各方面原因,大量積壓醫藥流通企業的貨款,客觀上使得醫藥供貨企業貨款難以收回。 第三是國家政策的調整――GSP認證與藥市的整頓:二者的實施強制性淘汰了一大批實力不濟的醫藥經銷企業,眾多藥品批發企業的破產、關閉使得企業呆帳徹底變為死帳,永遠無法收回。 第四是銷售人員問題:由于許多公司缺乏相應的管理,個別銷售人員私吞貨款的情況屢見不鮮。
對醫藥零售企業來講,消費者的日益離散化需求,使醫藥零售企業越來越難把握,人口的自然增長與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們的求醫問藥也越來越“個性化”,追求健康時尚成了人們生活的主旋律。人們不再是有病進醫院與藥房,而是越來越注重保健。這就要求醫藥零售企業的藥房不僅賣藥品,更要提供高品質的個性化服務。
5.外資企業的壓力
2002年9月全球第一大醫藥零售品牌的MedicineShoppe與深圳海王星辰醫藥有限公司合作在深圳開設了首家美信藥房,這標志著跨國公司的開始正式進入到國內市場??陀^的說,跨國公司的進入從正面的角度來講,對提高一個行業的整體水平有著積極的意義,為我們帶來了技術、資金和管理;但從負面的角度來看,對國內的醫藥企業也造成了很大的沖擊。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眾所周知,中國吸引外資的側重點在過去的幾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早期的合資企業大多來自港臺地區,以勞動力成本低為主要動力,以來料加工、返銷國外為主,并未對國內企業構成威脅。而近幾年進入中國的外資企業側重以中國市場的消費為主要動力,跨國公司的比例明顯上升,這就對國內企業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從某種程度上來講,真正的市場競爭開始了。
通常來講,管理體系的建立費用遠遠大于管理體系的復制費用。這是跨國公司的優勢所在,因為跨國公司來到中國這樣一個新興的市場上,僅僅是“復制”經過千錘百煉總結出來的管理體系和規章,除了極少數方面需要修改或調整外,大多可以照搬。與此相反,國內的企業還在摸索如何適應市場經濟的環境,探討適合本企業的管理體系和規章,其難度不言而知,從某種程度上講,大家并非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但這卻是無法改變的殘酷現實。唯一的出路就是清醒地認識到差距何在,盡快學習、掌握一流跨國公司的科學管理訣竅,建立相應的管理體系和規章制度,做到知己知彼。中國企業要學的是理性化的管理和運作,而不是盲目的勇敢和犧牲精神。
6.國家政策的壓力
近年來,國務院調整藥品監管機構,重新劃分職能,規范醫藥行業發展方面的政策陸續出臺。這些政策總的原則是鼓勵創新、強化監管,淘汰落后小規模企業,遏制低水平重復建設引致的惡性競爭,提高行業整體水平。對醫藥流通企業來講主要內容涉及如下幾方面:
(1)實施藥品分類管理制度,醫藥分業經營
在藥品零售中,醫院所占市場份額約85%,藥店所占市場份額約為15%。2000年以來,藥品分類管理制度正式實施,“醫藥分業經營”開始在部分地區試點,促進了零售藥店的快速發展。自2000年國家藥監局批準50家零售連鎖企業試點跨區域經營以來,各地零售市場的競爭逐步走向白熱化。云南、成都、南京等地出現了以削價為主要形式的激烈競爭。我國加入WTO后,不少省市放開接受申辦零售藥店,使零售網點快速增加。以廣東省廣州市為例,1998年共有零售藥店1700多家,2001年增至3200多家。隨著非處方藥制度的深入實施和患者“自我藥療”能力的提高,藥店所占市場份額將會逐步增高。
但是,我國也面臨著藥品批發企業過多、缺少規模經營效益的問題。據統計,目前全國具備“三證”的藥品批發企業有1.2萬家,但年銷售額超過5000萬元的企業不足5%,名列前10位的批發企業銷售額占市場總銷售額的20%左右。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藥品市場規模為我國10倍的美國只有近百家藥品批發企業,大公司的年銷售額均在20億美元以上,目前排名前3位的公司銷售收入占全國的96%。這種狀況是我國在2003年1月1日起放開藥品分銷服務后面臨新的挑戰。為了應對這種狀況,國家藥監部門對藥品企業的淘汰率2001年達到26.8%,2002年淘汰約10%。
(2)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和藥品強制降價。
醫院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從2000年起在全國逐漸推行,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對制藥企業來說,參加各地的醫院招標,成交量過于分散導致企業營銷費用增加。就藥品集中招標采購而言,突出的問題是執行者沒有利益驅動或者形成新的利益團體,監督者不到位。1997年以來國家計委先后10多次降低中央管理藥品價格。2002年西藥降價藥品達199種,平均降價幅度15%,降價總額達20億元。按國家計委的降價政策,藥品價格下降針對的是流通環節,實際出廠價不降。但在實際經營活動中,擁有渠道優勢的醫院和經銷商必然將利潤損失向生產廠家轉移,要求降低實際出廠價。面對藥品價格下降,生產企業的對策一般是改變包裝規格、改變劑型甚至停產。藥店和醫院也采用替代藥品,降價藥品在藥店下架、醫生處方不開降價藥品。為克服上述弊端,“醫藥分家”勢在必行。
藥品監督管理體制改革,打破地方保護主義,保證監督管理的公正性和權威性,給連鎖業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2000年我國實施對省以下的藥品監督管理系統實行垂直管理。原有的藥品監管體系在新形勢下難以強有效的監督管理,造成省以下監管機構不統一,政企不分、地方保護主義嚴重等問題,嚴重影響了監督的公正性、權威性。此外,國家醫藥監督管理局發出通知,要求各地立即停止以任何方式、名義限制和或排斥外埠生產的產品進入本地區銷售的做法。一些地區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和機構對外埠生產的的藥品進入本地區銷售以“送樣檢驗”、“注冊審批”、“準銷登記”等方法,限制外埠地區藥品進入本地區銷售,以及許多地區實施的行政保護措施,導致我國醫藥市場條塊分割嚴重。
(3)強制實施GSP 認證
連鎖藥店貼牌產品早已有之,但是2006年上半年至今,幾大連鎖都開始大力推進自由品牌(商標)產品,并以著名品牌作為參標,意圖對著名品牌實施取而代之的渠道攔截策略。至于引起國內OTC營銷界的廣泛關注,業內專家和媒體紛紛參與討論,一致認為自有品牌的擴張是雙刃劍,風險和利潤并存,自有品牌控制在20%以內是比較妥當的,且以循序漸進的方式發展比較穩妥。
屬于藥品連鎖零售業態嘗試新運作模式,以求提高利潤水平,實現突破的改革嘗試,發展自由品牌是連鎖盈利壓力下的必然趨勢,本身無可厚非,只是具體做法和推進步驟上有待商榷。但是在對品牌產品和品牌塑造還不清楚的情況下,沒有全面周密的戰略規劃,就快速上馬,造成物極必反。目前連鎖藥店的所謂自由品牌,充其量只是“自有商標產品”而已。
自有品牌的盲目擴張是損人損己的經營策略,一是降低了零售終端的總體營業額,利潤攫取透支了未來市場,品牌藥的缺失導致客戶流失嚴重影響了零售終端的品牌價值;二是品牌藥無法得到特定零售終端的支持,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品牌藥的市場發展。
自由品牌還對知名品牌敲響了警鐘,應該怎樣作品牌,怎樣才能不被日益強大的終端連鎖藥店用自有品牌攔截,必須加強研究與尋找對策。
此外,自有品牌使得普藥生產廠商感覺到OTC終端的巨變趨勢,品牌藥尚且被攔截,沒有知名度的普藥生產廠商,要么給大終端作貼牌,要么就得推出市場,也告訴我們終端真正為王的時代終于提早來臨。僅有產品批文是不夠的,還必須有錢和有方法運作市場,也提醒我們,你原來的終端運作模式很快就會失效了。
2、醫藥零售舒普瑪的合資
2006年1月,貴州一樹藥業連鎖有限公司與GRI集團在貴陽正式簽訂合作合同,由貴州一樹藥業將51%的股份轉讓給GRI集團,更名為舒普瑪SUPER—PHARM(中國),并于5月中旬在貴陽市開業了兩家示范店。店址分別位于貴陽市噴水池和延安東路。荷蘭GRI集團(GLOBAL RELAIL INVESTMENTGROUP)是加拿大KOFFLER家族控股的跨國零售投資集團,該企業連續多年入選世界十強藥品零售企業。
這是真正意義上的外資進入中國零售市場,與以前高盛僅以資本進入海王不同,它是國外零售巨頭全面進入中國連鎖藥店的開端,是市場經濟的自由競爭并購事件,標志著國外資本正式進入中國醫藥零售市場。中國醫藥零售市場優越的表現不斷吸著引國外醫藥零售巨頭的關注,OTC市場將變得更加錯綜復雜。
中國醫藥市場早已開放,經過國家宏觀調控的梳理,盡管中國醫藥尚未分家,醫藥零售環境不如國外,但醫藥零售市場逐漸突破1000億元規模指日可待,外資進入中國醫藥零售行業勢不可擋。如何與規范的世界醫藥零售巨頭合作,雨量共舞將成為中國醫藥企業新的課題。
舒普瑪的藥妝定位,也將對中國連鎖藥店藥妝化具有推動與促進意義。舒普瑪的成功與否對外資連鎖藥店進入中國的速度信心也有一定影響。
3、偏遠農村設立藥柜
2006年5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出臺《農村偏遠地區藥柜設置規定(試行)》,此舉將極大地改善偏遠地區農民的用藥狀況。規定明確了藥柜設置范圍、經營的藥品品種、設置條件等。藥柜是指以保證村民用藥安全、及時、方便為宗旨,由有配送能力的藥品批發企業、零售連鎖企業及設在鄉鎮的藥品零售企業,作為藥品經營活動的延伸,在村設置的藥品銷售點。藥柜經營的品種原則上限于非處方藥。藥品必須由藥品經營企業統一配送,藥柜經營人員不得自主進貨。對設置藥柜的條件,規定從四個方面進行了界定:一是具有保證所經營藥品質量的規章制度;二是藥柜經營人員必須具有初中以上(含初中)文化程度,經上崗培訓考核合格,健康狀況符合經營藥品的有關要求;三是藥柜放置及拆零銷售設備清潔衛生,外用、內服藥相對分開,不得將藥柜與有毒、有污染的物質設置在同一場所內;四是具有保證所陳列藥品質量的相應條件和措施。
屬于國家解決農村用藥問題的政府宏觀調控。是政府試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實現和諧社會的重大舉措。
此舉將擴大第三終端藥店領域的市場規模。在沒有衛生醫療機構及零售藥店的偏遠農村,農民在家門口就將用上安全、經濟的藥品。對于普藥尤其是品牌好、質量佳、價格便宜的普藥這是一個上量的機會。做好工藝質量的保障同時,向政府提出合理的用藥建議,即可擴大市場規模,同時該細分領域具有排他性,同類樣品不會超過兩種。
4、藥房托管
“藥房托管”是指在《藥品管理法》規定的藥品使用單位的權利、義務、責任等不變的前提下,將醫療單位藥學部門負責的藥事管理中的藥品供應及調劑工作,通過公開招投標,與藥品經營企業簽訂契約,委托企業法人運作。2006年2月,由南京市紀委牽頭,開始運作藥房托管。4月中旬,南京市政府部門提出將在全市13個區近200家二級、一級醫院藥房推廣托管計劃。稍后,啟動醫院藥房招標,有30多家醫藥商業企業參與競爭。至10月份,已經推出數十家醫院藥房托管,其中南京醫藥在競標中拿到了93%的醫院藥房托管權。
此后武漢新成立的社區醫院也實施了藥房托管。
藥房托管只是醫藥改革過程中的一個插曲,是連鎖藥店實現突圍的友誼探索,藥店托管小醫診所藥房,還需要國家在沒有系統的醫療改革辦法與之配套,尤其是,社區衛生中心實行零差率銷售,使得藥店托管藥房成為可能,因為這樣社區衛生中心就沒有動力去辦藥房。
各地區的藥房托管改革對地區的醫藥行業是一個振蕩,但作為商家,商業利益是首選的,只有藥物的銷售量上去,提高藥物的銷售量,醫生的支持又必不可少,醫藥企業又和醫生站到一條戰線上了。
托管藥房實質上醫藥分家的嘗試,也是利益的創新分配,因此運作起來肯定有摩擦。
5、“店中店”成為標準模式
深圳中聯大藥房先后與沃爾瑪和家樂福大型超市簽訂“全國范圍內的合作協議”,其中與沃爾瑪的合作還是原國家經貿委的對外合作項目。中聯大藥房的“店中店”策略成功導致各家連鎖藥店紛紛與各大型超市簽訂合作協議,以分得超市細分市場。一致連鎖進入百佳超市,廣州金康進入其它的購物中心,屈臣氏大都在各種商城之中等等,“店中店”經營模式已經成為中國連鎖藥店的一種經營標準。
連鎖藥店經營管理的變革事件。藥店不斷向快速消費品經營場所靠攏,爭取更多的客流量以增加銷售額和利潤額。規模偏小的連鎖藥店,單個門店的集客效應非常有限,結果就需要進入商超來解決客流量問題。
店中店在國外早已是一種標準經營模式,在國內剛剛起步,隨著各家連鎖藥店的嘗試和改革,已經摸索出自己的經營方法。事實上,每一個連鎖藥店都應該采取精細營銷的策略,選址在超市的藥店所經營的藥品品類與經營在社區的藥店則有所區別,經營的側重點也不同,如時尚類的健康產品就是店中店的特點。分析超市人群,根據超市人群指定營銷策略和戰術是店中店成長的基礎。
6、億元俱樂部形成
2006年3月,中國藥店雜志公布2005年度中國連鎖藥店百強榜。中國連鎖藥店銷售額百強的市場容量在2005年繼續大幅擴張到3442422.1047萬元,漲幅為48.15%。2006年銷售額排行榜百強的進入門檻從1440萬元驟升至8219.25萬元。同時,50強的“標的”從11809萬元(無錫山禾集團健康參藥連鎖有限公司)漲至20022萬元(蘇州禮安醫藥連鎖總店有限公司);30強則從20502萬元(山東新華魯抗藥業零售連鎖有限公司)漲至33032萬元(重慶時珍閣大藥房連鎖有限責任公司);10強則從58000萬元(深圳市中聯大藥房有限公司)漲至96100萬元(湖南芝林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增量38100萬元。中國連鎖藥店從此進入億元俱樂部時代。
說明連鎖藥店行業集中度在快速提升,盡管這是非官方的統計數據事件,但在業內也頗具影響,說明中國藥品零售業態的高速成長,也預示著很快就會有產業資本進入行業洗牌。
中國OTC市場快速成長,連鎖藥店逐漸成熟,擁有了更強的話語權,對于擬在連鎖業態進行投資的新進者將面臨眾強的強勢競爭。然而,采取并購的方式,直接將百強中的連鎖企業收為己有是一種最快的投資方式,貴州一樹、長沙金沙大藥房、三九連鎖被收購事件已經成為經典案例。藥品零售企業需要考慮,一方面增強自身的營運水平爭取做大做強,另外一方面就是找一個好買家賣一個好價錢。
對于生產商來說,百強和連鎖藥店越來越強的消息,不是什么利好消息,因為終端壓榨尚有利潤將隨著終端的越來越強大成為必然。
7、藥妝店成氣候
臺灣藥妝店巨頭康是美,香港藥妝店巨頭屈臣氏、萬寧,國際藥妝店巨頭舒普瑪,以及本土企業杭州武林藥妝店均在2006年擴張,臺灣康是美藥妝店進入大陸,《中國藥店》和PTO都在組織會議研討藥妝店,都標志著作為一種藥店經營業態基本得到業內認可。并逐步發展壯大。
是連鎖藥店為了求得客流量和客單價而采取的自救的改革事件。國家大力弘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建設、同時加大處方藥銷售的限制,導致藥店總體銷售額下滑,藥妝店將是藥店自救的一種姿態和變革嘗試。
全球藥物化妝品的年銷售額已超過100億美元。中國化妝品市場每年正以13%以上的速度增長,預計2008年銷售額可達800億元人民幣。作為經營健康產品的藥店自然將“促進美麗”這一特殊健康產品納入經營范圍。中國的藥妝店基本屬于探索期的末期,隨著觀念的轉變,藥妝店將成為零售業態的一種標準經營模式。
藥妝店的興起是經濟發展一定程度必然現象,預示這新的消防群體和消費的模式的出現。
8、醫藥行業并購事件:三九,荊沙大藥方被賣
2006年8月,三九集團宣布將拍賣旗下的1000余家三九連鎖藥店,三九集團曾經花大力氣用6個多億經營的1000多家藥店將整體“打包”出售,僅僅開出300萬元的價格,平攤下來每家售價僅3000元。這次事件是人們較為關注的,其它一系列醫藥行業資產不夠事件層出不窮。
同時位于長沙的荊沙大藥房被位于株州的千斤大藥房收購。
這是中國經濟市場化、產業集中度提高的必然舉措。是中國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是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讓步的“完美”體現。從舉起“1萬家”零售終端大旗到出售“1千家”零售終端,標志著中國OTC零售市場走向理性。今后數年內種類并購事件還會大規模發生。
三九連鎖藥店的“賤賣”給高速發展的中國OTC市場蒙上了陰影。根據《2006年上半年我國醫藥行業運行情況分析》,醫藥行業利潤增速大幅下滑,主要原因是由于行業效益增長乏力、成本加大、利潤大幅下滑。自藥品零售市場完全放開以來,新的藥品零售企業加入此行列來分食這塊大蛋糕,不可避免地導致了全面的競爭。連鎖藥店的運營是一門科學,缺乏合理的投資理念和運營理念,一味貪大求全,風險也隨之而來。隨著OTC市場終端的整合,通過規范科學的運營,零售終端達到足夠強大,上游企業能夠更好的利用這個平臺,但利潤的風向標也許會隨著終端力量的增強而偏移。
事件還給欲進入醫藥產業的人們敲響警鐘,不是誰都可以從醫藥領域分得一杯羹的。
9、網上藥店發牌運營
京衛大藥房網上藥店于2005年12月29日獲得由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成為國內首家獲得網上藥店經營許可的企業,并于2006年1月正式啟動運營。北京金象大藥房也拿到網上賣藥的的營業執照。
標志性事件,此舉標志著中國網上藥品零售時代正式拉開帷幕。
由于網上藥店省去了店面房租費用、貨柜費用、電費等多項成本,能夠出讓不少利潤空間給消費者,通過低價策略沖擊傳統藥品零售業的競爭對手。但網絡消費觀念在國內尚未普及,網上藥店尚不足以形成規模效應。
10、處方藥限售,分類管理強化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布《憑處方銷售的藥品名單》,2006年1月1日起須憑處方銷售的11類藥品:注射劑、醫療用毒性藥品、第二類精神藥品、其它按興奮劑管理的藥品、精神障礙治療藥、抗病毒藥、腫瘤治療藥、含麻醉藥品的復方口服液、曲馬多制劑、未列入非處方藥目錄的激素及其有關藥物、未列入非處方藥目錄的抗菌藥;藥店不得經營的8類藥品:麻醉藥品、第一類精神藥品、終止妊娠藥品、蛋白同化制劑、肽類激素品種、藥品類易制毒化學品、放射性藥品、疫苗。
屬于國家對醫藥行業的宏觀調控行為,此舉可營造一個更加安全的用藥環境。
當醫藥市場營銷無法再進行更新更有效的策略創新和渠道替代時,我們知道,這時的醫藥營銷以“不變應萬變”的防守反擊的營銷策略和模式又回歸到了醫藥營銷的本質與原點上。醫藥產品OTC市場關注的是“終端市場”,而“終端市場”就是OTC營銷的戰場,終端工作是醫藥保健品OTC營銷工作的重中之重。透過終端你會發現,終端不僅僅是一種銷售的最終場地,不單單是賣場的包裝營銷氛圍的營造,店員的工作、促銷等等。
許多的醫藥保健品企業的銷售幾乎一半都出自OTC市場,而OTC市場的營銷更為關鍵在于終端賣場銷量的好與壞,更多精力在于關注你的OTC市場的四個層級上:藥店、柜組、店員、顧客身上。
一、熱切注視醫藥政策和信息
做OTC市場營銷,不了解宏觀政策、信息法規,無異于盲人摸象,無法以全局的視角及時了解和研究國家在醫藥的最新方針、政策動態,從而及時調整企業的發展戰略,制定符合市場規律的目標和發展方向;掌握醫藥及相關行業動態,并對企業的各項方針、政策進行及時調整積極應對。
那個“占山為王、分疆裂土”的OTC市場草莽英雄時代即將逝去,取而代之的是“群雄割據、此消彼長”的戰國時代。隨著產品群的不斷增多,產品同質化現象更為嚴重,以及國家對有著商用名與醫藥產品的化學名或醫用名的限制,這必將會對醫藥產品OTC市場的影響更為深遠。
1、及時了解掌握最新醫藥行業信息動態和國家宏觀政策法規,就能夠更為了解OTC市場的競爭規則,避免走一些彎路或遵守OTC市場中醫藥產品的商戰游戲規則。
2、通過對國家醫藥政策的分析及行業信息的提取,還能夠為醫藥企業提供一手資料,也可以觀察競爭對手的動向,使自己不被動。
3、及時了解本企業產品在市場中所處的位置與市場容量的大小。
4、能夠為企業的研發與生產提供可靠的依據,使企業戰略不會偏離發展主方向。
二、占據有利“時間”突顯廣告效應
針對某些業內人士所提出的:醫藥保健產品如果“不打廣告是等死,打廣告是找死”這種武斷的論調,我持一定的反對意見。對于醫藥保健品而言,在今后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打必要的廣告必然是一種權益之計,針對不同的產品,對于醫藥企業也是必不可少的,新穎獨到的廣告戰略就會使醫藥產品的OTC市場未來營銷之路更會勝券在握。我們看到的一些銷量較好的產品,在廣告戰略策略的運用方面就有期獨到之處:
1、準確的占位性廣告,如:康泰克——“當你打第一個噴嚏的時候”;咳嗽——服用急支糖漿/試試克咳膠囊;胃酸、胃痛、胃脹,交給斯達舒膠囊;在過去的5年里,這種廣告是多數成功策劃的模式。B、側翼進攻性廣告:A病是由B原因引起的,C(D、E)藥物如何去除B病因,治療A病。這種方法4A廣告公司稱其為一個“新概念”,北派營銷的民營企業稱為“功效宣傳”,倍克爾采用此方式宣傳,收到了很不錯的效果。
2、針對OTC市場的醫藥保健品,一種廣告常規的做法是首先提升產品的權威性和美譽度,通過權威部門、權威人物(不是知名人物)對產品的高度評價和肯定,提升產品的科技含量,突出使用后的療效。這樣,產品的可信度自然會提高一些。
3、提升產品對社會及消費群體的貢獻率,這就涉及到產品的美譽度,比如組方、功能的獨特性,工藝技術的創新性,價格的優惠程度等,這直接決定你的產品有多大的親和力和忠誠度。如果這幾點在較大的廣告力度配合下能夠得到很好的提升,那么銷量自然就會逐漸上升。
4、廣告的賣點突出,正好撓到了消費者的“癢癢處”這還不夠,最主要還要使廣告的時段安排與投播安排合理,不能隨大流式的與許多醫藥企業和產品一樣出現在庸俗和廉價的“垃圾時段”。
三、強化終端拜訪,刺激終端銷量
終端工作是醫藥保健品OTC營銷的重點產出地,可以說“沒有終端就沒有OTC”。而要使終端銷售上量,不僅要開發好終端,而且還要進一步維護終端(包括終端宣傳、包裝、陳列等),更為重要的我認為是加強終端的拜訪。終端工作的拜訪必須適應終端藥店本身的日常管理工作。由于藥店經營管理者對藥店盈利管理的要求,產品銷售必須給藥店帶來合理的利潤。利潤產生影響因素有兩點,是產品單盒利潤乘以銷售量。在這種情況下,銷量和合理供貨價格是關鍵。不考慮經營我們產品的零售藥店的利潤貢獻和公司對產品綜合市場推廣能力(如人員、費用、廣告等因素的投入)所帶來的銷售量提升,靠單純的增加營業員的促銷費用。產品在藥店經營管理者的行政干預下,作為下屬的營業員很難大力推薦你的產品,最終導致產品銷量無法到達你的預期目標。因此,對于終端藥店的工作一定要做精、做細,才可出成效。
對OTC代表工作時間的管理主要表現在藥店終端拜訪上進行有效的時間管理。對OT代表工作內容的管理主要表現在針對不同級別的藥店終端拜訪時耗時長短的規定和指導。例如,要求OTC代表針對A級終端要進行高頻次的拜訪,如一周一巡回,每次拜訪耗時最長,如時間要求在20-30分鐘之間;對B級藥店終端進行一定頻次的拜訪,如兩周一巡回,拜訪耗時中等,如停留時間在10-20分鐘之間;對C級藥店終端進行一個低頻次的拜訪,如一月一巡回,每次拜訪時間也較短,如5-10分鐘。
平價超市型藥店和開架銷售的藥店終端工作與傳統柜臺式銷售藥店有一定的區別。這類藥店終端工作更加類似于商場、超市中快速消費品的終端銷售。營業員的推薦購買作用相對較弱,而終端賣場活動和產品宣傳展示、讓利于消費者的促銷活動會收到更好的促銷效果。店內宣傳和展示配合店員或促銷員的講解和推薦,效果會更好。同時需要注意,在這些平價醫藥商場、超市,產品零售價格降價幅度和貨價上周圍同類產品的零售價額對我們產品的銷售都會有較大的影響。這些相關銷售信息的收集和反饋系統的建立是新形式下OTC營銷管理的新內容。
四、樹立品牌觀念,不能竭澤而漁
在醫藥保健品行業,企業產品質量和療效是發展OTC市場營銷成功的關鍵,而發展企業品牌形象比價格惡性競爭更有意義。在合理、良性的價格競爭下,努力發展企業品牌,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是我們激烈市場競爭中的法寶。結合企業現狀及企業發展方向,建立健全公司組織機構,提高企業處理應急事件的能力和應變措施,增強企業在困境中的競爭能力。不斷積累和提煉企業文化,樹立企業品牌意識,強化企業和產品的品牌效應和企業形象。
產品品牌的建立是最好樹立產品在消費者心目中的質量和療效地位的途徑。因此,在藥店營業員促銷工作中,產品的質量和療效比單純的高額促銷費用更有作用。以前那種單純依靠高額的營業員促銷費用而忽略產品本身質量和療效做法,很難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成功,營業員的推廣工作更需要持續、長久、較大范圍地開展。營銷管理中產品生命周期的中、長遠計劃應該考慮,不要被單純的眼前獲利而迷惑。
全國各地新生的大型醫藥超市、平價超市、醫藥商場的崛起,給平靜的醫藥零售市場掀起了波瀾。零售藥店的各項管理逐步系統化、規范化。價格戰還是信譽、誠信戰,零售藥店的品牌樹立,如何贏得和維護消費者,防止客源流失……等等零售藥店經營理念的變化,醫藥企業提出了一邊串的問題。而做品牌自然也成為了眾多醫藥保健品企業在未來營銷過程所做的重要的一項工作。
做品牌是一個長遠的戰略目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目前國內做得最快的品牌也做了至少幾年時間,并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品牌的構建不應該僅靠這些媒體廣告轟出品牌的假象,而是去努力尋找出企業與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將其嫁接于品牌之上,并且進一步完善這種核心競爭力,品牌也是以產品為基礎的,沒有具體的產品,沒有過硬的產品品質,又怎么會有品牌的存在,做品牌必須先做產品,再做品質,最后才有可能成功到達品牌的彼岸。
五、加強對藥店營業員、促銷員管理
零售藥店管理者對營業員管理逐步加強,零售藥店管理者對經營的藥品利潤貢獻的要求直接影響著營業員對藥品的推薦力度?,F在零售藥店的價格競爭愈演愈烈,藥店的經營管理者對所經營的藥品的利潤管理越來越細致,藥店經營者會從藥品利潤程度和銷售額大小來指導營業員重點推薦某些產品。目前各個OTC生產企業均在藥店終端開展營業員促銷工作,明目張膽的OTC代表的活動越來越受到限制,這些不便因素也導致OTC代表在傳統的OTC銷售管理的模式下,工作不到位或無法開展工作。而大部分二線品牌(界于暢銷與滯銷之間的品牌),仍然沿用了大比例針對店員的掛金促銷等措施。
隨著零售藥店各項管理的規范、深入地開展,營業員工作需要更加隱蔽和靈活。醫藥企業針對這種情況,同樣也要對自己的OTC市場中的終端目標藥店加強管理。在藥店的終端促銷方面,除加強對店員的教育外,對終端店的營業員工作需要穩定、持續地開發和維護,并且,由于終端藥店一是產品種類較多,二是產品的同質化現象非常嚴重,要使營銷記住你的產品,你是哪個廠商人,在對營銷開展工作中還需要步入一個有序、系統地開發和維護,誠信、信譽同樣表現在營業員工作中。加強營業員促銷工作持續、穩定、誠信的進行。
保持營業員促銷工作持續、穩定、誠信的進行,比一時的高額促銷費用更能調動營業員的工作積極性。只要守信用、承諾及時兌現就能維護和發展一支穩定的推薦我們產品的營業員隊伍。其思路同零售藥店不靠單純價格戰,還利用企業與產品的品牌效應。
六、“藍?!眲撔峦黄聘偁?/p>
制藥企業集團化發展方向走向醫藥商業和醫藥零售連鎖的發展,是目前的一個趨勢,從制藥企業方面來看,是為了抵制同質化產品的市場銷售份額,提高自身產品的銷售利潤最大化,在一定市場形成壟斷經營。在這種傳統競爭模式下產生而出的OTC銷售畢竟有限,競爭則更是在所難免。對于這種帶有“掠奪與血膽式”的“紅海競爭戰略”不得不使一些醫藥企業在進行OTC銷售時避免進入“紅?!倍释玫胶瓦M入“藍?!睂崿F另一種模式的雙贏。
1、而避免同質化產品的銷售競爭,同類產品銷售則需要突出不同賣點。例如,桐君閣連鎖藥店銷售的六味地黃丸主要是桐君閣藥廠生產的,你可以銷售濃縮的六味地黃丸,突出“濃縮”概念。
2、加強企業產品品牌效應和更加實惠的零售價格,增加消費者的主動購買能力也是很好的解決方法。醫藥保健品企業在OTC市場銷售中最敏感也最容易激動的就是打價格戰、促銷戰和廣告戰。而醫藥企業在實施“藍海戰略”時就應把更多的目光關注在消費者身上,最大限度滿足他們的真正需求,刺激消費者購買的便利性與積極性。
3、選擇空白的細分市場,避免激烈的競爭。未來醫藥保健品營銷即使進入“藍海”狀態,仍然擺脫不了競爭,那么這就要看誰的市場分得細,誰能夠將空白市場主動開發起來,從而爭取到更廣泛的顧客與消費者,同時突出自己的特色與賣點,與競爭對手間保持一種“和氣生財”的狀態。
截至2014年底,公司構建了覆蓋全國15個省、自治區及直轄市、73個城市,共計999家門店的營銷網絡,經營商品品種達4.8萬余種,范圍主要包括中西成藥、中藥飲片、養生中藥等。
市場地位行業領先
近十年來,零售藥店由于其經濟性、便利性及專業性等特點,逐漸成為藥品銷售的主要渠道之一。根據中國藥品零售發展研究中心的數據,零售藥店市場規模從2005年的790億元增長到2013年的2571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5.89%。
近年來,零售藥店行業保持了持續、穩定的發展勢頭,由于擁有良好的外部環境,市場前景廣闊。首先,國家日益重視對于醫療健康領域的支出,通過擴大醫保覆蓋面、加大預防控制宣傳等形式增強普通群眾的健康意識,提高自我診療能力,為零售藥店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其次,隨著醫藥改革的繼續深化以及醫藥分家政策的進一步貫徹,長期來看零售藥店市場仍會保持穩定增長,并在零售終端獲得可觀的市場份額。另外,隨著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斷增長,普通消費者的健康意識及支付能力也不斷提高。最后,由于環境變化、人口老齡化、疾病發病率增長的客觀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對于藥品及其他健康相關商品的需求。
受益于行業成長前景廣闊和自身競爭優勢突出,公司主要財務指標均保持了持續較快的增長。2012-2014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284163萬元、332129萬元和394287萬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12503萬元、 16072萬元和20238萬元。
公司品牌“老百姓”是中國馳名商標。由中國藥品零售發展研究中心主導評選的“中國藥品零售企業競爭力百強”排行榜中,公司2010年以來連續三年蟬聯品牌力冠軍及連續五年蟬聯全國綜合競爭力第一名。自2008年以來,公司在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公布的“中國連鎖百強”中連年位列零售藥店行業上榜企業的第二名,顯示了行業領先的競爭優勢和市場地位。
營銷網絡優勢明顯
公司是國內零售藥店行業“平價超市藥店”模式的先行者。按照經營區域及銷售收入統計,本公司均為全國規模領先的藥品零售連鎖企業之一,也是中國少數擁有全國性直營藥品零售網絡的企業之一。
自設立以來,公司重點選擇沿京廣線和滬昆線進行營銷網絡的布局拓展。截至2014年12月末,本公司零售連鎖網絡遍布15個省、自治區及直轄市,并且在湖南、陜西、浙江、廣西、天津、湖北和安徽7個省級市場占據市場領先地位。
公司覆蓋的15個省級區域約擁有全國人口的65%,以及國內生產總值的78%,對藥品及健康商品有極大的需求。公司在這些關鍵市場完成網絡布局不但占領市場先機,形成先發優勢,也得以充分利用便捷的物流體系降低成本、支持網絡的進一步延伸。
公司擁有層次分明、高度協同的店型結構,覆蓋大店、中店和小店3等各種店型。較高的醫保門店比例進一步增強了公司門店的競爭優勢。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醫保資格門店725家,占全部經營門店的72.57%,其中63家門店還取得了行業內較為稀少的慢性病醫保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