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01 02:37:2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數字藝術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傳統動畫制作經常會受到材料與各類因素的限制,但隨著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便可以通過數字技術再次的進行展現。例如在大部分動畫作品中表現遠古時代場景,單純布景就需要耗費一定數量的成本資金,而數字技術便可以進行合理設計,令一切如夢幻般的場景清晰呈現在觀眾面前。首先制作人員通過電腦軟件建立一個虛擬空間,并在虛擬空間中按動畫的要求和意圖建立起場景,然后根據要求設制攝影機運動的參數,最后生成直觀的動畫畫面。數字動畫技術能夠把現實世界中平面圖形用直觀的方式顯現出來,給觀眾帶來身臨其境的效果。例如迪斯尼公司用三維動畫技術制作的《玩具總動員》《美女與野獸》《獅子王》都是采用了電腦結合的制作方法,這也是目前動畫制作最普遍的制作手段之一。從根本上說數字動畫技術是隨著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發展而拓展到動畫制作領域的一門新興技術,藝術家們依靠數字技術的平臺設計制作出更多優秀的作品。
二、動畫藝術和數字應用技術的關系
數字技術是一種計算機的表現方法,比起傳統的手繪表現方法來,有快、精、準等特點,并且效果很快就呈現出來了,很直觀,只有精通數字應用技術軟件的操作,技巧熟練,才能更好地表現作品的意圖。數字的應用并不能代替手繪設計的價值,二者將并行存在。由于技術的發展迅速,創作人員在進行創作時更加方便快捷,而且作品的、宣傳的渠道也更加廣泛暢通。對有效地傳達給觀眾來說是十分有利的;但對于創作者來說,運用便捷的數字技術進行大批量的藝術品創作,把這種帶有靈感的創作演變為理性的生產活動,但是將藝術創作完成依賴數字技術對創作的發展也有不足之處。長此以往,必將使藝術作品更加機械化。我們必須積極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來結合數字技術一起打造優秀的動畫作品,必竟數字技術只是一種手段,藝術是不能離開設計思維的,要清醒地認識這個問題,二者不可本末倒置。同時我們還要學習外國一些先進的數碼技術來促使我國數字動畫藝術能夠快速成熟起來。
三、數字時代下的轉變
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傳統的動畫制作經歷了一個巨大的改變。無論是從前期拍攝還是后期的剪輯制作方面都有著改變,所以說數字技術在動畫產業中的革命性的推動作用是不容忽視的。而如何合理的運用數字技術制作出更好更完美的作品,這個是我們值得思考的。相對于以往傳統的動畫制作手段來說,目前通過數字技術的特技制作,創作人員可以將傳統電影中經攝相機鏡頭拍攝記錄的畫面與場景完全用數字技術所代替,影片的片段既可以是經過拍攝而獲得的影像,也可以通過數字技術進行合成得到與現實影像不同的特殊畫面,從而再經過數字技術任意的改變影像畫面的關系和效果。當今有很多影片都是采用真實拍攝和虛擬影像相結合。同時一些軟件的的特技也是一個強大的優勢,很多現在中實現不了的特技都可以運用軟件展現。這樣就給創作人員很大的空間。如電影《哈利•波特》中的魔法學校就是采用了美工模型加數字合成達到了令人驚嘆的視覺效果。又例如《指環王》系列的創作過程,在前期就利用三維動畫模擬出各場景動作,使得影片達到了一定的視覺效果。又諸如《阿凡達》等優秀的數字電影作品也體現了數字技術在電影產業中所具有的種種優勢。
四、數字時代下的反思
當今時代是一個數字化時代,數字電視、互聯網和手機等全系媒體形式的出現,代表著全新數字媒體語境的出現,數字媒體語境的出現給當代視覺藝術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影響,其正在以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沖擊著視覺藝術的發展。數字媒體語境下視覺藝術,實現了跨越時空和地域的限制,也解除了不同語言文化之間的障礙傳播模式,視覺藝術發展到了數字媒體語境時代,已經突破了傳統藝術所面臨的各種禁忌與束縛,真正體現出了數字時代藝術創作的藝術與創新特征?,F代藝術的傳播很多都是建立在高新數字媒體的基礎上,視覺藝術也不例外。數字化媒體語境下,未來視覺藝術將主要以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移動互聯網等交互式傳播作為主要載體與形式進行傳播。
二、數字媒體語境下的視覺藝術創新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使得視覺藝術創新與改革的出發點轉變到以人類的視覺本能需求和視覺欲望上來。事實上來說,視覺藝術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類的審美認知方式,新媒體環境下,視覺藝術被賦予了娛樂性、商業性、復制性等等特征,現代視覺藝術發展正在使得傳統的審美理念發生著扭曲,不同程度上改變了傳統視覺藝術概念,視覺藝術正經歷著改革和創新。數字媒體語境下視覺藝術想要實現創新,就必須改變視覺藝術的創造思維和表達方式,用新的形式給人強烈的震撼和視覺沖擊力,以此滿足人們對現代視覺藝術的追求。數字媒體語境下創新視覺藝術,首先,應該把傳統的視覺藝術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并有選擇性地融入現代化概念,改變其表達方式和傳播方式,使其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角度。數字媒體語境為視覺創新提供了可靠的傳播工具。數字媒體語境下創新可以考慮加入虛擬現實技術,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實現從圖像藝術創造發展到視覺3D藝術世界,給人們帶來直觀和多維的視覺體驗。另一方面,加強對計算機的利用,通過計算機來創造思維藝術,讓人們感受一種虛擬的數字化藝術沖擊,并且通過對計算機的利用能夠實現構建起一種互動的藝術。例如,建立起一個視覺藝術傳播的網站,人們可以將自己的創造上傳到網站上分享給人們,不僅實現了視覺藝術廣泛傳播,更促進了國內視覺藝術的發展。
三、結論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物質生活已經十分豐厚的人們的審美需求也在不斷的提高。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現代藝術就必須進步,所以我們就要不停的通過發展技術來滿足藝術的表現,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人們的這種需求直接導致了計算機數字技術與現代藝術的同步發展。美國《連線》雜志認為:計算機數字藝術表現是一種不用計算機就做不出來也欣賞不了的藝術形式。這種歷史性變化表明,計算機數字化與現代藝術的同步發展將進一步引起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以及審美習慣的演變。其發展的方式相比傳統的現代藝術有無法比擬的優勢,其表現形式有幾下幾種:
1.現代藝術的創作形式的發展
(1)創作手法的變更
基于計算機數字化的藝術創作,把藝術家從繁雜的手工顏料配置、錯誤涂改、器具配制等工作中解放出。通過使用不同的軟件,根據構思任意放大縮小畫面尺寸和優化選擇圖像元素,通過更改、拼貼畫面,在線條、明暗、色調、光影和空間等視覺屬性上,提供高感度的靈活性,相比,數字化的藝術作品可根據藝術家們的理念,同時也極大地提高了藝術家的創作效率。這種計算機數字化的應用技術加快了藝術品的生產周期,加快了藝術風格和潮流的新陳代謝,同時也開辟了藝術創作的新領域,創造出新的美學形態。
(2)現代藝術創作藝術形態的多樣化
計算機數字化通過人-機對話的形式進行創作,現代的藝術家們通過簡單的鼠標單擊與移動便完成創作。將圖像、聲音、文本、動畫、音頻甚至是氣味等多種傳達形式集合在一起,由靜態視覺傳達向動態的多媒體的信息傳播延伸,從二維空間延伸到三維立體空間,從靜止的三維空間延伸到動態的四維藝術,豐富了藝術語言和表現形式,提高了作品的感染力,正如牛津大學藝術史教授馬廷•坎伯指出的,“計算機制圖、計算機輔助設計和激光手段使各種可以利用的技術為再現和處理空間、光線、色彩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以形成無窮的靜態和動態的變化。”
2.現代藝術傳播方式的發展
經過了數字化處理的藝術作品,都可以通過數字信號方式傳輸,而且這種傳輸信息的結構不是平面的,而是立體的;傳輸渠道不是樹狀的權威結構,而是網狀的多元結構,然后觀者可以瀏覽和評價作品,達到觀者對作品的“再創作”的效果,例如:現代藝術大師馬塞爾•杜尚在一張復制的《蒙娜麗莎》上為蒙娜麗莎畫上了小胡子的作品。這幅被修改了的"蒙娜麗莎"就又有了新的標題,成為杜尚的藝術“名作”。在互聯網絡上,將能看到許多人在"應該說已經完成了"的各類藝術作品上,進行各種數字化操作,將作品改頭換面,隨心所欲地復制、涂抹與刪改,從而此基礎上達到再次創造。這樣的形式更加尊重觀者的選擇權利,這種傳播方式由此改變了傳統的現代藝術單向被動式的接受,而是交互的心靈溝通的方式,還能被觀者很好的保存,所以數字化手段讓現代藝術具有更多的交互式和互動性的特點,使得藝術家和觀者能夠更充分的交流,最大限度的滿足藝術家、藝術作品和觀者三方的關系。
二、計算機數字化在現代藝術中的發展趨勢
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多媒體的開發為藝術創作提供新的機遇、新的表達方式、新的藝術語言和風格,藝術的概念有了顯著變化。同時,藝術的創新也對計算機有了更高的要求,反過來促進了計算機軟硬件的開發。藝術家創造精神財富,應關注新技術的發展,以開放的姿態迎接新事物,自由地進行創作。
三、總結
【關鍵詞】圖像藝術;傳統;沖擊
圖像藝術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那些以視覺為中心,重點突出視覺感受的藝術文化現象都是廣義上的圖像藝術。狹義上的圖像藝術是特指當下世界范圍內正在日趨發展的一種獨特的藝術文化現象,也可以稱其為“圖像時代藝術”(The art of towards the image)。此種藝術文化現象,多使用仿像、圖像、形象等基本方式,輔以現代化的傳媒技術,著意營造虛擬性的時空形態,從而表達多元化的審美取向和價值取向。圖像藝術雖然具有鮮明的當代特征,但卻保留歷史文化的痕印。就流行范圍來說,盡管圖像藝術產生興盛于西方,但在經濟文化全球化一體化的當下世界,它在中國也獲得了快速的發展和長足的進步。
圖像藝術與東西方美學傳統及美學資源
說到圖像藝術就不得不先提及西方的美學傳統。因為圖像藝術來自西方,所以就西方傳統而言,古希臘人提出以模仿論為基礎的形象理論。從柏拉圖到達芬•奇的鏡子說,滋潤和養育了西方的現實主義美學傳統,這是圖像時代藝術的一個來源。鏡子在美學的意義上有三種作用,其一,鏡子可以客觀地反映現實;其二,鏡子使人對自我的認識更加深刻;其三,鏡子可以識別人的無意識活動。法國精神分析學家拉康認為,鏡子不僅能夠輔助鑒明身份和自我再現,而且能夠征顯出嚴重的精神問題。由此他提出,人們所認識到的形象是客體的一個變形,是人們想象中的形象,想象的東西與象征的東西結合起來就是現實。
而中國的圖像藝術除了被西方美學傳統的影響外,也被中國傳統美學思想影響,圖像、形象這類問題,不僅存在于繪畫、雕塑、建筑等空間藝術中,同時也存在于其他文化領域。在中國文化傳統中,圖像和形象不僅存在于像建筑、雕塑、繪畫這類空間藝術中,他們也同樣在其他藝術領域中存在。從文學領域來說,中國的古人曾寫道“圖,經也,書,緯也。一經一緯,相錯而成文?!痹跉v史學領域也離不開圖像,宋代學者鄭樵曾說道“古之學者為學有要,置圖于左,置書于右,索像于圖,索理于書?!痹谒囆g中,圖像的意義也備受推崇?!墩撜Z》中記載孔丘說過的話:“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痹谶@句話里“文”指的是圖案、花紋和圖像。在孔子的話語中,它與“質”相對,意思是表象;“文質彬彬”是質和文的統一,孔子認為有了質和文的統一才是完整的表現。從客觀作用上來看,“文質彬彬”這一思想不僅肯定了作為圖像的“文”的積極作用,更重要的是對后世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以上簡要論述東西方美學思想,并不能代替東西方有關圖像藝術的全部美學理論的思想資源。但可以認為,這些美學資源,在當今圖像時代的藝術形成和發展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圖像藝術對傳統美學和文化的反撥與沖擊
圖像時代的藝術受到傳統美學的影響無疑,但這種影響并不能說明它就是傳統美學的繼承者;也就是說他繼承并發揚了美學傳統,但并未發揚傳統美學。反而圖像藝術的出現和發展對傳統美學造成了不小的沖擊。這種沖擊在許多具體方面得以體現:
第一,就是它對傳統美學觀的顛覆。傳統美學觀中很重要的一條是“真”,即真實。在中國的美學傳統中,“意”和“真”作為兩個重要的命題貫穿始終。“意”指的是意向和意境,“真”的意義便是真實與自然。所以“真”不僅要反映自然,而且還要通過合規律性和合目的性來對“意”進行體現。而圖像時代藝術過于強調“意”,而忽視“真”。媒體傳播行業的急速發展和大量機械復制的出現是的藝術作品原有的本真性遭到嚴重破壞。
第二,是對藝術作品價值意義的顛覆。圖像藝術的宗旨是消解價值,解構意義。圖像藝術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清晰透明確卻不穩定的世界。形式替代價值,符號替代意義,符號與形式雖然加速生長,但他們有以更快的速度發展的內爆。鮑德里亞所認為的后現代社會最顯著的現象就是此二者。
第三,是對傳統的人文知識分子觀念的顛覆。在古代的歷史條件下政治和道德是合而為一的,中國傳統知識分子所崇尚的是“善道”。但自進入近現代社會以來,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文人心態被前所未有的顛覆,這來自于它們不斷遭到討伐和沖擊。這種顛覆即可以促使以人文知識分子為主的中國知識分子接受現代的思想文化的影響,把自己融入到現代社會和市場經濟中去。
第四,對傳統的語言和文學“正統”的顛覆。儒家強調“詩言志”,語言和文學都是德行的體現,但是在現今中國,由于圖像文化和圖像藝術的發展以及圖像時代的來臨,語言和文學的正統地位受到了嚴重挑戰。這種挑戰至少造成三種結果。一是作為語言藝術的文學不再“唯我獨尊”;二是文學語言與日常生活語言之間出現語言“亂碼”現象;三是藝術上的雅與俗的界限在模糊和淡化。
美術作為一種圖像藝術在中國的發展
美術是與圖像藝術和圖像時代藝術關系最為密切的造型藝術。尋根究底的看來,美術特別是繪畫藝術以圖像為其存在和表現形式。所以,圖像學這個學科在造型藝術史上的形成就是專門針對圖像本體進行研究的結果。另外,圖形藝術發展經歷也告訴我們,圖像藝術的產生和繁榮,和后現代主義文化思潮有著不可分割的緊密的內在聯系。
后現代主義文化思潮始于西方,在改革開放之后漂洋過海來到中國。1985年,我國一些美學家和美術理論家通過《文藝研究》和《外國美學》等刊物,詳細地闡述后現代主義文化思潮的一些基本的理論問題,以及這一思潮同的現代主義(這種主義在當下中國十分興盛)的關系問題。其實際影響所及,也波及到后來的后現代美術在中國的發展??傮w來看,中國的后現代藝術具有比較超前的理論和與之不相稱的滯后的實踐;在國際上尚未占據主流地位?!昂蟋F代主義美術在中國的理論和實踐給了我們一個‘超前的眼光與異樣的視角’,使得中國美術界在追趕世界美術潮流時,自覺不自覺地接受了和正在接受著后現代主義的一些美學主張”有業內人士如是說。所以盡管在中國美術界存在著較少像“廈門達達”那樣標準的后現代作品,但是其美學走向卻與后現代主義的觀念吻合頗多,比如從從“宏大敘事”轉向“凡人瑣事”,從“英雄主義”轉向“平凡世界”,從傳統至上轉向波普藝術,從“文以載道”向純客觀表現,從“守死善道”轉向市場化的“商品畫”,從筆墨至上轉向與新型媒介結合等等。另外一個事實是,一些民族性突出的后現代美術作品出現,這是因為一些青年藝術家從中國文化和中國傳統藝術當中尋找到了與“后現代”相吻合的因素;呂勝中的剪紙作品《彳亍》和的大型版畫裝置作品《析世鑒》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在中國當下美術界,以現代信息媒介為表現手段的后現代作品,也是花樣翻新,層出不窮。
還有一個無爭的事實就是圖像藝術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媒介和載體和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途徑和主要手段是相同的。所以,圖像藝術與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之間的糾結關系必須被關注。同時我們又不能回避另一個事實,那就是當前中國的文化走向呈現為兩種態勢和兩種途徑。第一種途徑就是以后現代思潮正在以不可小覷的威力,進一步推進藝術的商品化和大眾化(以圖像藝術為代表)。第二種就是以極力維護本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價值標準,千方百計地抵抗西方文化壓力的后反殖民主義思潮。這述兩種文化格局并非冰火不容。筆者根據自己所見以及理論問題在想,可否以民族文化和本土精神為基礎,給圖像藝術穿上“唐裝”,重新來一次“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文化變革。針對這個問題歡迎大家一同討論。
參考文獻
[1]洪潔松,. 圖像藝術的歷史傳承及其在中國的發展[J]. 理論界,2010,(5).
[2]鄭玉明 主編. 數字媒體和游戲設計 數字媒體藝術論文[Z]. 中國動畫年鑒: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