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1 10:16:0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宏觀經濟領域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相關內容;發展問題;提高方法
引言:
宏觀經濟統計分析在社會經濟領域應用的范圍在擴大,都促進眾多領域的發展和進步發揮出了重要的作用。其在發展過程中對基礎性的理論、方法等開展合理化運用有利于提高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研究、應用的水平。對于國家有關經濟主管部門來講,對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理論知識、模式等進行有效性應用可以把握好經濟發展的整體性趨勢,為從人力、物力、財力方面指導我國眾多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重要數據信息參考。因此,我們針對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相關內容、發展面臨的問題、提高方法進行分析和研究工作。
一、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相關內容
宏觀經濟統計分析學科由以往的經濟學、統計學融合而組成,通過對宏觀經濟理論的運用,進行眾多經濟運行資料、信息、數據的統計和分析,對宏觀經濟的運行形成基本的統計分析結果,加深對經濟發展趨勢、產業經濟結構認知的水平。在具體的應用中,宏觀經濟統計分析通過專題性的統計分析工作和制度化的統計分析工作形成對宏觀經濟運行發展趨勢的深刻判斷,漸漸形成完整性的報告內容[1]。
二、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發展面臨的問題
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發展中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問題。第一,宏觀經濟統計分析應用的方法存在滯后性的問題,無法有效性、客觀性的反映出宏觀經濟運行中深刻的問題。同時,有關方面的統計分析人員缺乏創新性思維,沒有順應經濟發展運行的客觀規律。第二,沒有充分的認識到大數據時代特征。比如:對大數據時代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特點存在認知上的缺陷,使得大數據特征的宏觀經濟統計分析模型無法有效構架,無法科學、客觀、準確的分析、判斷宏觀經濟運行特點、未來發展的趨勢等等。第三,缺乏必要市場機制的內在推力,影響到了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發展。比如:眾多企業出口積極性受到削弱、供需矛盾的進一步加劇等等[2]。
三、提高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發展方法
(一)全面貫徹新型的理念
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發展需要以發展性、多樣性、靈活性、全面性理念為支撐,提高其發展的質量和水平。具體來講嗎,第一,需要有效性、靈活性的貫徹我國政府提出的經濟發展方針,充分結合我國經濟運行實際情況,采取有效性的方法規避經濟運行中的風險因素,促進我國經濟更加平穩、科學、健康的發展和進步。第二,需要應用多樣化的理念,充分的協調好經濟運行發展中的各種資源、各個領域,使得它們在多樣化發展的理念下更加協調,促進我國宏觀經濟整體性進步。第三,需要應用好宏觀經濟分析理論,有效性的解決其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把握好其未來運行規律,進一步的提高我國宏觀經濟發展運行質量和效率[3]。
(二)提升宏觀經濟調控能力
經濟的發展運行是促進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發展的基礎。因此,對于我國政府來講,需要應用有效性的手段促進我國經濟發展,使得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發展有可靠的動力。具體來講,第一,明確我國宏觀經濟運行發展目標,依照經濟發展的不同情況進行不同的模式、方法解決經濟運行中的問題,提高經濟運行的質量。第二,對于宏觀經濟調控的目標進行科學規劃,有效性的鞏固國家對經濟宏觀調控的結果,使得我國經濟的效能得到充分發揮,促進經濟平穩、安全、科學、健康發展。第三,進行投融資體制的創新。投融資體制的質量直接影響到社會中各個企業資本的質量和安全性。因此,我國需要加快革新投融資體制,建立起必要的風險投資基金。第四,我國政府需要促進出口退稅進程的加快,為眾多出口企業的信貸提供有效保障。第五,進行國家發展資金的統籌,對重點的經濟領域進行全面性扶持,為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發展提供有效保障和支持。
(三)構建大數據宏觀經濟統計分析模式
大數據理論和技術模式的應用有利于構建新型的宏觀經濟統計分析模型,提高宏觀經濟統計分析應用質量和水平。具體來講,我國需要以政府信息數據發展應用為重要切入點,全面促進政府信息數據共享平臺的建設,使得政府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行中長期的科學規劃,提高經濟分析的水平和效率,促進我國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發展[4]。
(四)保障社會供求基本平衡
保障社會供求基本平衡有利于為宏觀經濟統計分析提供重要指標數據支持。因此,對于我國的政府來講,需要從眾多的方面著手,保持我國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具體來講,第一,需要應用多種方式提高我國的就業率,提高我國社會保障機制的應用能力。第二,適當性的增加政府支出,提高我國經濟運行中消費比例的提高、拉動內需,提高宏觀經濟發展質量和水平,為更好的開展宏觀經濟統計分析提供重要依據。第三,促進貨幣的流通,加大對基礎性經濟領域的投資。第四,降低城鄉之間差距,提高居民實際收入水平,開展合理化的資源分配,促進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5]。
結論:
在大數據的背景下,本文以我國政府為主要的視角,通過對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發展問題為研究的重點,提出來其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通過政府在各個方面的舉措應用完善了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發展平臺的構建,對于經濟運行中社會各個方面的因素進行分析,對于眾多資源進行統籌,有效性解決了經濟發展問題,提高了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也促進了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李偉.探索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發展的基本問題[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6,01:8.
[2]袁天夫.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發展的基本問題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6,06:20.
[3]丁宇昕.宏^經濟統計分析發展的基本問題探索[J].現代經濟信息,2016,06:31-32.
關鍵詞:基本問題;統計分析;宏觀經濟
宏觀經濟分析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有著十分鮮明復雜性特點與專業性特點,涉及工業、農業以及科研等多個社會經濟領域。做好宏觀經濟的統計與分析工作對于科學決策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這就需要相關的研究人員綜合運用各種理論與技術對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方法進行深層次的研究。
一、宏觀經濟統計分析概述
宏觀經濟統計分析是一項經濟學與統計學相結合而形成的獨立知識科目體系。由于統計學是經濟學十分重要的研究工具,二者之間存在著相互推動、共同發展的關系。將統計學知識與經濟學知識結合起來,能夠將各個領域的研究方面與研究方法統一起來,打破不同研究內容在領域上的界限,為經濟決策與經濟規律的探索創造良好的條件。由于我國在宏觀經濟統計分析領域的起步比較晚,在該研究領域中尚未形成一個高效的研究體系,在我國產業結構升級與經濟增長方式變化的過程中,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重要意義才逐漸顯示出來。
二、宏觀經濟統計分析在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在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發展初期,由于統計學的有關理論沿未得到完善,尤其是在計算機技尚未成熟時,統計學分析理論在應用方面的重要意義沒有充分顯示出來,對于宏觀經濟分析方面的支持十分有限,造成宏觀經濟統計分析在實際應用方面所直到的作用不夠突出。隨著我國社會生產部門的不斷分化,越來越多的小型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在管理與經營決策方面對于新的統計與分析技術表現出了巨大的需求,加上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統計學理論在研究人員的不斷探索下開始進入到了快速發展的階段。在這一過程中,政府以及有關部門形成了比較明確的周期性經濟規劃目標,根據周期性經濟目標對我國農業、工業以及服務業等產業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宏觀調控,大幅提高我國經濟建設的科學性與合理性,為我國經濟的調整增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目前我國宏觀經濟統計分析在能力在已經進入宏觀統計與微觀統計并行發展的重要階段,宏觀統計與微觀統計在目的劃分上更加明確,在應用效率與應用水平上得到了大幅度的蚊帳,兩項學科之間存在著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新局面,同時也將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發展帶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當前我國已經全面進入信息化與數字化時代,選擇計算機技術與統計分析技術為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尤其是在我國電子商務領域不斷創新與發展的過程中,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重要作用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體現。在網絡環境下,消費群體在消費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消費需求數據,有關單位與企業可以以用戶的消費數據為資源,以統計學與經濟學的有關理論為基礎,以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為重要手段,對未來一段時間內的消費行為進行科學、有效的判斷,提高社會產品生產的合理性與有效性,為電子商務消費用戶提供更加具有針對性的商品,為我國經濟消費的不斷增長創造有利的條件。除了電子商務領域之外,銀行業與服務業也可以利用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有關手段對用戶名的儲蓄行為與消費行為進行判斷,為用戶制定出更加科學的理財方案與出行方案。對于政府單位來說,則可以利用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結果,對社會公眾的物流狀態與交通狀態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對社會公眾在日常的生產生活活動中的支行規律有一個全面且深入的了解,將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重要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三、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發展問題研究
當前我國宏觀經濟統計分析領域已經進入到了快速發展的新階段。成經濟發展過程中,宏觀經濟統計分析已經成為分析國民經濟發展情況與發展水平十分重要的一項工具。有關部門需要進一步加大該領域的研究力度,為領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礎與技術基礎,真正認識到宏觀經濟統計分析對于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同時,政府及有關單位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城市數據信息的收集能力建設與處理能力建設,設置云計算中心,對各方面流動數據進行統計,了解經濟數據變化的有關規律,交各方面的統計與分析結果應用到市政管理與組織決策中,為區域內乃至于國家的經濟增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自主發展
由于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無論對于政府機關還是在于中小企業來說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與價值,尤其是在計算機技術不斷發展的大背景下,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的應用范圍與應用空間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展,在社會各階段與各領域工作與研究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宏觀經濟統計分析中的有關理論將會得到不斷的發展與完善。同時也是統計學領域宏觀經濟分析得到快速獨立發展的重要機遇,由此可以實現對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進步性影響,宏觀經濟統計分析在自身的獨立發展前提下吸收了大量的信息數據,之后又利用統計學的思想和方法進行創新研究嘗試。
先進的科技和信息技術的發展是國家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發展的重要支持,與此同時還應該配合以功能強大的數據庫系統和計算機網絡系統,在先進技術和統計學專家的密切配合下可以進一步推動其發展,實現系統完善的宏觀經濟統計分析體系。
作者:張勇 單位:太原市迎澤區社會經濟調查隊
參考文獻:
[1]蔡真.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發展的基本問題[J].商,2015,47:266.
[2]袁天夫.宏觀經濟統計分析發展的基本問題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6,06:20.
關鍵詞:金融危機;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協調配合;實施策略
一、財政、貨幣政策協調配合的必要性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具有緊密的聯系,這種緊密聯系從根本上說植根于雙方政策調控最終目標的一致性。兩大政策調控的著眼點,都是針對社會供需總量與結構在資金運動中表現出來的有悖于貨幣流通穩定和市場供求協調正常運行狀態的各種問題;兩大政策調控的歸宿,都是力求社會供需在動態過程中達到總量的平衡和結構的優化,從而使經濟盡可能實現持續、穩定、協調發展。兩大政策的緊密聯系還來源于雙方政策手段的互補性以及政策傳導機制的互動性,一方的政策調控過程,通常都需要對方的政策手段或機制發揮其特長來加以配合策應,經濟學理論對此可以做出很好的闡釋(如蒙代爾—弗萊明模型)。從社會總資金的運動來看,財政政策對資金運動的影響和貨幣政策對資金運動的影響,相互間必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和連鎖反應,各自的政策實施及其變動,必然要牽動對方,產生協調配合的客觀要求。
二、我國財政、貨幣政策配合中存在的問題
1.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缺位”和“越位”并存。第一,兩大政策的功能定位不準。過去我國對兩大政策的功能并未嚴格區分和界定,各自調控的對象重點與方式,調控中應發揮什么樣的作用和怎樣發揮作用均未能明確,導致宏觀經濟運行秩序紊亂,宏觀調控失效。第二,兩大政策相互“越位”。如銀行貸款充任財政撥款和財政補貼,用銀行貸款維系虧損與日俱增的國有企業,用銀行貸款支撐巨額“自籌投資”,用銀行貸款支付改革成本和納稅,財政信貸嚴重扭曲。第三,兩大政策的調控功能不到位。近年來社會資金結構扭曲嚴重,資金總量持續快速增長,資金規模急劇擴大與資金結構嚴重失調并存,資金供需失調與資金盲目流動并存。
2.財政部門和金融部門配合不默契。20世紀末以來,中國人民銀行連續8次降低存、貸款利率。而在這期間,財政部發行國債與銀行下調利率的步調并不一致。財政與金融配合的步調不一致,使財政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國債的成本大幅度增加。為了刺激國內需求,拉動經濟增長,中央實施了一系列積極的財政政策,如向國有商業銀行增發1000億元國債,向國有獨資銀行發行2700億元特別國債等政策,但這期間金融部門很少有重大的政策出臺,基本上實行的是通貨緊縮政策,使國家財政的壓力不斷加重,不僅影響了擴大內需的效果,而且加大了國家財政的風險。
3.財政與貨幣政策更深層次上的配合問題。一是財政與貨幣政策的調控分工不明,責任不清。通常情況下貨幣政策更適合于總量調節,財政政策更適合于結構調節,但在實踐中,財政政策沒有發揮調節結構的作用,導致我國的產業結構調整緩慢。二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制定缺乏充分協調。在政策制定過程中,兩部門之間缺乏充分的協商,兩大政策在宏觀調控中難以形成合力。三是在經濟運行和體制改革的某些重大問題上,兩大政策配合不夠。如在公債發行、利率調整、國企改革、住房商品化改革等方面,均存在配合不當的問題。
三、優化財政、貨幣政策協調配合的制度建設
總體來看,近年我國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協調配合取得了諸多進展,特別是在兩大政策的結合部實施了一些頗具創新性的措施安排,對實現我國經濟又好又快平穩運行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約,相對于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而言,兩大政策的協調配合仍存在著較大的改善空間。為了提高宏觀調控的有效性,更好地維護我國在開放條件下的經濟利益,兩大政策需要在協調配合的各個領域,提高協調配合的及時性和有效性,開拓協調配合的廣度和深度。首先,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作為政府最重要的兩大宏觀經濟政策,其本質上具有經濟運行共同目標決定的協調要求。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又都要服從和服務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戰略任務。
四、促進財政、貨幣政策協調的對策與建議
1.繼續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完善和成熟是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充分協調配合、充分發揮效用的基礎。并且,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還伴隨著金融體系、財政體制、國有企業制度等一些列的改革。具體來講,財政體制的改革要以完善現行分稅制體制為基礎,進一步規范居民收入分配制度,健全國家稅收征管機制,不斷提高中央財政收入占國家財政收入的比重、財政收入占國民收入的比重,切實強化財政政策的宏觀調控能力;至于金融體系的改革,則繼續將精力放在非銀行金融機構調整、國有商業銀行體制改革方面,不斷開創國有商業銀行依靠市場競爭、自主經營的新局面,不斷消除影響貨幣政策發揮效用的種種不利因素。
2.宏觀調控中處理好兩者政策的主次地位。經濟發展階段不同,經濟調整的主要任務各異。因此,宏觀調控過程中應該時刻處理好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主次地位。當前,在我國宏觀經濟的運行中,比較突出的問題有經濟總量失衡和經濟結構弊病,而在一個時期又不可能同時有效地解決兩個問題。經濟總量問題上,應該運用貨幣政策來處理好貨幣供給和需求之間的關系,強調貨幣政策發揮效用;經濟結構問題上,則需要財政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引導。經濟總量和經濟結構是宏觀經濟運行的必須考慮的兩個方面,因此,我們要正確認識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在經濟調控中的角色和地位,避免任何過分依賴貨幣政策調控而忽略財政調控的情形,努力實現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調一致。
3.財政貨幣政策的協調要與經濟形勢相適應。隨著全球經濟的初步復蘇,我國的財政、貨幣政策的實施要把握好度,要考慮到中國經濟趨勢變化對世界的影響,同時還要考慮到世界經濟變化趨勢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因此,財政、貨幣政策的協調組合不僅要視中國經濟狀況而定,還要根據國際金融、經濟的發展形勢而定,要保持實時地檢測與變更,以期達到政策協調配合的最佳效果。
參考文獻:
[1]王銀枝.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協調配合問題研究[J].經濟經緯.2008年(05).
[2]蘇楊.“5.12”地震后我國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協調配合研究[J].經濟前沿.2008年(07).
[3]賈康,孟艷.關于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協調配合的簡要認識[J].財政研究.2008年(06).
1、經濟統計學專業是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屬經濟學類專業,基本修業年限為四年,授予經濟學學士學位。
2、經濟統計學主要研究統計分析原理和統計分析技術在國民經濟領域的應用,通過理論學習和專業實踐,養成良好的數學和經濟學素養,掌握常用的數據統計和分析的方法及相關軟件的使用技能,具備在政府部門、經濟管理部門、企事業單位從事統計調查、統計信息處理,管理與咨詢、經濟分析預測等工作的能力。
3、主要課程: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高等代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統計學、現代回歸分析技術、抽樣技術、市場調查與分析、宏觀經濟統計分析、多元統計分析、投入產出分析、時間序列分析、運籌學、統計分析軟件(Excel、SPSS、SAS)、計量經濟學及計量軟件(Eviews)、會計學、管理學、國民經濟核算、統計預測與決策、經濟博弈論、風險管理、投資項目評估與管理、金融統計學、貨幣金融學、證券與期貨投資分析等。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企業融資;宏觀經濟;經濟環境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9-0003-02
世界經濟環境從2008年以來都處于相對較為低迷的狀態,國際經濟危機已從美國發展到全球,這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經濟危機已從發達國家傳遞到新興市場國家,從宏觀經濟領域擴散到實體經濟領域,給全球經濟造成了巨大沉重影響。國際經濟危機首先爆發在美國,并迅速蔓延到世界各地,具體表現為:日本實體經濟遭受重創;英國、瑞士、德國、冰島、荷蘭、比利時等歐盟國家銀行在危機中遭受巨大損失,尤其是冰島經濟業在這次全球經濟危機中損失慘重,其GDP為194億美元,而外債卻超過了1300億美元;此外,俄羅斯、韓國等許多新興市場經濟國家也都無一幸免,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經濟損失Ⅲ。據相關數據顯示,2008年全球經濟增長速度約2.5%,遠遠低于過去5年中的3.5%4%的年均增長率。
在此背景下,我國宏觀經濟環境也受到了較大影響,我國許多企業由于受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企業融資困難,許多企業因此資金鏈斷裂,甚至導致企業破產。2012年我國沿海經濟較發達的地區如廣東、福建、浙江等地由于企業資金鏈斷裂,導致本來有很好銷售市場的企業破產。這些現象表面上看是企業經營不善和市場運作不佳導致的企業經營失敗,但從深層次分析企業在新形勢下的市場經濟環境中不能很好地適應宏觀經濟環境,在宏觀市場經濟環境發生變化時不能及時應對,不能深入了解宏觀經濟環境對企業融資的影響,導致企業融資不暢,從而引發企業經營失敗甚至破產。企業籌資的順暢與否直接決定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沒有足夠的資金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就缺乏最基本的保障。因此在宏觀經濟環境中做好企業融資工作是企業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企業應對環境變化的需要。把握宏觀經濟環境對企業融資的影響,在市場環境不斷變化的過程中追求企業利潤的最大化,是企業融資工作的根本目標。
一、我國當前宏觀經濟環境分析
按照國際慣例,評判一個國家的經濟運行情況的指標通常是經濟增長速度、物價變化幅度、就業人數增減、國際收支平衡狀況四種,一般認為,這四大經濟指標能決定該國經濟發展的基本情況。第一,在經濟增長速度方面,我國經濟增速呈回落態勢。原因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主要依靠出口拉動經濟增長,數據顯示出口額在我國GDP中所占的比例一直在三分之一左右,即國內生產30%的以上靠國際市場維持,而此次經濟危機嚴重影響了我國出口。第二,在物價變化幅度方面,居民消費價格自6月份以來已經連續7個月回落,其中7、8、9三個月同比漲幅分別為4.6%、4.3%、4.O%,呈現明顯的逐步回落趨勢。第三,在就業人數增減方面,國家統計局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11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1%,與上年末持平。201 1年的就業形勢依然十分嚴峻。第四,在國際收支平衡狀況方面,伴隨著經濟的逐步復蘇,2011年12月我國的進出口總額增速持續下降,延續了11月開始的負增長趨勢,但增速下降速度降低。從以上四個方面來看,我國宏觀經濟形勢不容樂觀,但已顯現出好轉趨勢,而且與美國、歐盟、日本等主要經濟體的世界經濟的普遍低迷對比,經濟危機發生后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態勢未發生明顯改變,我國仍處在持續較快發展的戰略機遇期,總體形勢是好的,基本判斷是穩中有變,變化為經濟增長速度略微放緩,但是,與發達國家經濟增長速度相比依然處于快速經濟增長期。我國政府為有效應對國際經濟危機,及時地調整了宏觀經濟政策。
二、我國企業融資的現狀分析
對于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生存與發展的絕大多數企業來說,企業融資的主要途徑無外乎自籌資金、直接進行融資、或通過政府扶持以及其它間接方式進行融資。由于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的不完善,占我國企業絕大多數的企業進入股票和債券市場進行融資往往難以跨越相應的門檻。而我國國有大型企業或資金雄厚的外資企業在進入資本市場時具有先天的優勢。中小型企業受到法律的約束和政策的限制,難以跨入股票和債券這樣融資相對更快捷便利的市場。宏觀經濟的政策對于國有大型企業和一些上市企業給予了更多的支持,國有大中型企業具有雄厚的資金儲備,而企業在自身薄弱的資金儲備和政策、法律法規的限制下,在融資過程中受到更多的制約,從而在融資過程中困難重重。因此當前,在宏觀經濟環境趨緊的形勢下,在選擇融資時只能選擇以間接融資為主的方式,簡潔融資在企業中主要以信貸融資為主,可以說信貸融資在我國企業的融資過程中占據主要地位。
近年來,我國企業在市場經濟環境中,由于國民需求的提升,企業的整體發展有了很大的進步,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加,企業的資金融資上也有了更大的需求。據調查,我國企業在企業融資需求愿望調查時,多數企業希望通過銀行信貸獲得資金,一部分企業通過內部融資,少數企業希望通過股票、債券等金融融資方式。而目前我國只有不到一半的企業能夠通過銀行獲得資金支持,這些資金支持主要來自于銀行貸款或商業銀行的貸款,在宏觀經濟趨緊的環境下,銀行收縮放貸,勢必引起企業融資困難,從而導致部分企業資金鏈斷裂,甚至引起企業破產。融資渠道的不暢通和融資渠道較少是造成我國企業融資困難的主要因素。其次,我國多數企業在融資上存在地區差異,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我國城市經濟的發展,我國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更多地流向經濟較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這中資金立冬趨勢使我國中小城市和一些縣級市中信貸資金存在缺乏的現狀。
三、宏觀經濟政策對企業融資的影響
1.貨幣政策對于企業融資的影響
貨幣政策主要是指通過利率機制對固定投資、住房以及消費品等商品的總需求造成的影響,從而最終影響銀行等信貸金融機構對于企業貸款的行為。在經濟學的角度上看,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是以利率為核心的調控機制,通過利率對銀行、企業以及消費者進行行為引導是利率機制對企業的影響是片面的。緊縮的貨幣政策對于企業的影響更多表現出不良影響,因此要求國家對于企業的融資采取積極的貨幣政策,使中小型企業在融資貸款渠道上能夠更加多樣化和貸款渠道更流暢,從而有利于企業的健康發展。貨幣政策對于企業融資的影響還表現在貨幣渠道和信貸渠道這兩個渠道上的影響。貨幣渠道主要是指貨幣政策通過利率的調整,是銀行或信貸機構在資金支出時受到影響。信貸渠道主要是指金融機構如銀行等信貸渠道和資產負債渠道,銀行信貸渠道主要是指銀行儲備的不斷減少使貨幣出現緊縮,從而供給減少貸款,這種情況的出現使企業缺乏替代性的資金來源,從而真實性的支出水平不斷減少,使貨幣政策對于缺乏資金替代來源的企業存在較大影響。資產負債表渠道主要指通過貨幣緊縮不斷對銀行貸款利率進行調整,從而降低企業抵押品的價值,最終使企業的信用降低,在當前貨幣緊縮的宏觀經濟環境下,企業的信用受到較大影響。
2.財政政策對中小型企業融資的影響
從某種程度上看,國家財政政策的實施對于企業的融資帶來的影響十分巨大。政府部門實行持續性的財政擴張政策給大多數企業帶來了巨大的貸款需求。但政府通過金融市場實行持續性的擴張策略直接彌補政府財政赤字的借款行為必然對國內的信貸市場造成一定的沖擊。為了給企業融資提供更多的借貸途徑,需要政府提高債務工具的回報率和吸引力,從而使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和信貸市場的真實利率提高。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增加企業融資的成本,為企業融資構建良好的外部環境。而諸如交通建設支出、科技研發投入、制度環境構建等方面的財政赤字支出,對于企業融資的發展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論文摘要】文章首先界定行政合同概念,并將行政合同與民事合同、其他具體行政行為加以比較,然后以行政合同理論為基礎,并結合經濟行政合同產生背景對經濟行政合同界定,認為經濟行政合同存在宏觀調控法中,是政府為了履行宏觀調控職能,實現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宏觀經濟政策目標,與行政相對人經過協商一致達成的協議。
一、對行政合同的界定
行政合同是行政主體為了履行行政管理職能,實現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標,與行政相對人經過協商一致達成的協議。行政合同的一方當事人是行政主體,當事人之間法律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平等的;民事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和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的協議,當事人之間法律地位平等。民事合同是實現私權利主體的個體利益,通過民事合同的訂立和履行,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是市場經濟主體的自發行為。行政合同目的對于行政主體而言是履行行政管理職能,實現行政管理的特定目標;對于行政相對人而言,一方面是配合行政主體履行職責,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實現個體利益。行政合同出現是政府職能轉變的必然結果,是從“夜警”國家到行政國家的產物。在行政管理過程中征求行政相對人意見體現管理的人性化和管理即服務的現代公共管理理念。行政合同在性質上屬于具體行政行為,屬于行政執法行政行為,與其他具體行政行為如:行政處罰、行政確認、行政許可、行政強制、行政征收、行政征用、行政補償的不同之處在于與行政相對人協商一致方可成立,是雙方合意的結果,不具有單方意志性;其他具體行政行為在合法合理前提下行政主體可以直接實施,不必征求行政相對人的意見,具有單方意志性。行政合同從內容上分類,主要包括經濟行政合同、人事聘用合同、計劃生育合同、國家科研合同等。下面將運用行政法和經濟法理論分析經濟行政合同內涵。
二、經濟行政合同的內涵
(一)經濟行政合同產生基礎
經濟行政合同是現代市場經濟產物?,F代市場經濟是以市場調節為基礎、以政府調節為必要條件的市場經濟。在自由資本主義時期不可能出現經濟行政合同。自由資本主義時期的市場經濟不是現代市場經濟,只有市場的自發調節,缺少政府的干預和調控。1776年斯密的傳世之作《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出版,他的經濟自由理念對各國影響深遠:市場自發調節,政府不干預經濟只充當“守夜人”角色。這種理念和思潮在自由資本主義時期是主流價值觀,不可動搖。在純粹的計劃經濟條件下,也不可能出現經濟行政合同。改革開放之前,我國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管理體制,市場調節之手被大大削弱甚至被砍掉,政府干預之手無休止地延伸,無論是微觀經濟領域還是宏觀經濟領域只有指令性計劃和服從,沒有雙方的合意,是純粹的行政管理。19世紀末20世紀初,私有制和自由資本主義引起社會矛盾激化,發達國家走向了壟斷和社會化發展階段。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被政府有限干預的市場經濟取代。政府干預、國家管理等理念占據主流。經濟行政合同只有在現代市場經濟即混合經濟中才可能出現,“無形之手”和“有形之手”協同并用時才能出現。
(二)經濟行政合同內涵
經濟行政合同屬于行政合同,行政合同與民事合同的不同點,與其他具體行政行為的不同點同樣適用于經濟行政合同。只是具有“經濟”內容的行政合同。經濟法是政府對經濟參與、干預(規制)和調節之法,既包括政府對宏觀經濟的介入,又包括政府對微觀經濟的介入。在微觀經濟領域,對應的是經濟法中的市場規制法。通過市場規制法,如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等規范企業行為,控制市場結構和狀態,創造充分、公平、適度的市場競爭環境和維護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在這個領域里是純粹的經濟行政管理,運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社會控制手段對市場活動主體檢查監督,依據相關法律法規,不可能出現雙方的合意。所以在市場規制法中不可能出現經濟行政合同?,F代市場經濟是政府宏觀調控為必要條件的市場經濟,而不是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政府管理方式由直接管理轉為間接管理,運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平衡經濟總量,優化經濟結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對經濟的參與將由直接的行政命令和行政指揮轉向公開市場操作和間接干預,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社會化趨勢。宏觀調控法的主要調整方法是引導,即經濟利益誘導和計劃指導。政府根據宏觀經濟運行狀況,變化經濟參數如稅率、利率等,誘導微觀主體,履行宏觀調控職責,實現宏觀調控目標。這種方法是導向性的,不是強制性的,是以政府意志為主導的,但要求微觀市場主體配合,要求微觀市場主體的同意。經濟行政合同只存在宏觀調控法中。通過以上分析,對經濟行政合同界定如下:政府為了履行宏觀調控職能,實現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宏觀經濟政策目標,與行政相對人經過協商一致達成的協議。該合同體現了政府意志主導性和宏觀經濟效益性。
三、經濟行政合同的種類
經濟行政合同具體包括哪些,現在還沒有定論,現將比較典型的經濟行政合同加以分析,進一步證明經濟行政合同的內涵。
(一)政府采購合同
依據我國政府采購法的規定,政府采購是指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使用財政性資金采購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購目錄以內的或者采購限額標準以上的貨物、工程和服務行為。政府采購當事人包括采購人、機構和供應商。政府采購合同是采購人與供應商簽訂的或者采購人委托機構與供應商簽訂的就政府采購事項達成的協議。政府采購合同不同于一般買賣合同。采購資金是財政資金,是預算收入,是納稅人的錢,一般買賣合同資金是私部門資金,是買受人支配的資金,政府采購要符合《預算法》的規定。政府采購目的一方面是滿足政府需求,另一方面目的是通過政府采購規模和結構調控宏觀經濟。一般買賣合同是實現私人物品所有權的轉移,滿足生產生活需求。政府采購合同不同于其他具體行政行為,如行政征收、行政征用,從財政學角度考察,政府采購支出屬于購買性支出,要求遵循價值規律和市場規則,要求雙方合意。政府根據宏觀經濟運行狀況,通過變化政府采購規模和結構調控經濟總量和經濟結構,實現總供給和總需求在總量和結構上的平衡。宏觀經濟政策目標的實現是通過各級采購部門與一個個供應商的采購行為完成的。各級采購部門與一個個供應商的采購行為似乎是微觀活動,但實質是為了執行宏觀調控政策。政府采購合同是政府調控宏觀經濟,履行調控職能運用的合同,屬于經濟行政合同。
(二)再貼現合同
再貼現是指商業銀行將通過貼現業務持有的尚未到期的商業票據向中央銀行申請轉讓,借此獲得中央銀行的資金融通。實質上是中央銀行通過再貼現業務向商業銀行提供資金融通。對中央銀行而言,再貼現是買進商業銀行持有票據,是一種信用業務;對商業銀行而言,再貼現是出讓貼現票據,解決一時資金短缺困難。整個再貼現過程,實際上就是商業銀行與中央銀行之間的票據買賣和資金融通過程。再貼現合同是中央銀行與商業銀行就再貼現事項達成的協議,包括再貼現對象、再貼現率、再貼現金額等內容。再貼現合同不同于一般的貼現合同。貼現合同的主體是商業銀行和工商企業、自然人,主體之間法律地位平等;再貼現合同的主體是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中央銀行是行政機關,和商業銀行不是平等的法律主體。在我國,中國人民銀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在國務院領導下,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貼現合同目的,對于商業銀行是提供金融服務,實現利潤最大化;對于工商企業,是籌集資金,實際上是民間的資源配置。再貼現合同目的,對于商業銀行而言,是籌集放款資金;對于中央銀行而言,是通過再貼現業務控制貨幣供應量和資金流向,實現貨幣政策目標。再貼現合同不是中央銀行的單方意愿,中央銀行是被動的,要有商業銀行的申請才可以,是雙方的合意,不具備其他具體行政行為的單方意志性。再貼現率是三大貨幣政策工具之一,政府通過再貼現率間接調控貨幣供應量和利率,實現幣值穩定、經濟增長的貨幣政策目標。貨幣政策目標實現通過一系列再貼現合同完成,再貼現合同是中央銀行執行貨幣政策、實現貨幣政策目標的形式,屬于經濟行政合同。
(三)公開市場業務合同
公開市場業務指中央銀行通過在金融市場買進或者賣出有價證券,借以改變商業銀行準備金而實現貨幣政策目標的一種措施。中國人民銀行從1998年開始建立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制度,選擇了一批能夠承擔大額債券交易、有效傳導貨幣政策商業銀行作為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中央銀行公開市場業務債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購交易、現貨交易和發行中央銀行票據。公開市場業務合同是中央銀行與商業銀行就在金融市場上公開買進或賣出國債、政策性金融債券和中央銀行票據達成的協議。公開市場業務合同不同于一般的證券買賣合同。公開市場業務合同一方必須是中央銀行,一國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的行政機關,與相對方在法律地位上是不平等的;一般的證券買賣合同是資本市場上普通的投資者和籌資者,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公開市場業務合同目的,對于中央銀行而言,通過公開市場操作調控貨幣供應量和利率,實現貨幣政策目標,對于相對方是實現投資收益或者投機利益;一般的證券買賣合同是投資者實現投資收益,籌資者籌集所需資金。既然是市場業務,就要遵循市場規律,不可能向其他具體行政行為具有單方意志性。公開市場業務是三大貨幣政策工具之一,政府通過公開市場業務間接調控貨幣供應量和利率,實現幣值穩定、經濟增長的貨幣政策目標。貨幣政策目標通過一系列公開市場業務合同實現,公開市場業務合同是中央銀行執行貨幣政策、實現貨幣政策目標的形式,屬于經濟行政合同。
【參考文獻】
[1]柯梅森.行政法學[M].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2003.
主 管:北京市商務委員會
主 辦:北京市wto事務中心
出 版:《時代經貿》雜志社
通 聯:北京市昌平區北郵宏福校區23號信箱
國際刊號:issn1672-2949
國內刊號:cn11-5036/f
(2)出刊周期
《時代經貿》雜志自2007年1月改為旬刊,上旬刊為綜合版,中旬下旬刊為理論研究版(學術版),本刊已被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維普資訊,等國家家數字期刊數據庫收錄。
二、雜志服務對象
本刊中旬下旬刊(學術版)側重對當前經濟發展熱點問題進行研究,探討國內、國際經貿領域的新動向,報道中國新興產業的發展趨勢,關注金融投資的理論與實踐,深入研究企業經營方略、管理實務、管理創新經驗,為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提供有關wto事物的研究理論及實踐,探索加快中國經貿發展的理論研究。
《時代經貿》的主要對象不僅包括各經濟領域專家學者、各大專院校師生、研究機構資深人士,還有政府、行業主管部門領導及企業家,因其權威性、系統性、前瞻性而廣受業界人士關注。
三、欄目設置
(1)wto論壇
以世界經濟發展趨勢為背景,立足于我國經濟全局,多角度深層面地探究加入wto后,我國各地區、行業的發展狀態及所面臨的問題;解讀市場經濟環境下及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中的貿易規則;深度分析中國經濟與全球經濟的戰略關系及其可能對中國經濟、社會生活各方面產生的影響。
(2)經貿觀察
現代科技與經濟相結合,促進科技興商,繁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探索最新商經理論,倡導科技興商,促進商貿體制改革。
(3)管理創新
關注經濟、管理領域最新研究、發展動態,挖掘經濟、管理領域的深層內容,介紹經濟、管理領域的銳意創新,重點探討企業發展中存在的管理問題。
(4)理論探索
全方位探討我國經濟改革與發展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強化對宏觀經濟、區域經濟、宏觀經濟協調運行的深層研究,及時反映經濟理論研究的新進展、新成果和新動向。
(5)金融天地
交流金融信息,反映金融經濟理論研究的新觀點、新動態、新成果。
(6)財會研究
介紹財會工作經驗、會計理論和業務技術基礎知識,開展學術交流,介紹國內外會計學術的新動向、新成果和新的信息處理方法。
(7)經營有道
介紹豐富實用的創業知識,傳播行之有效的營銷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