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1 10:16:0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風俗習慣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2021年白露節氣風俗習慣有哪些你知道嗎?白露節氣正是鴻雁與燕子等候鳥南飛避寒,百鳥開始貯存干果糧食以備過冬的時節??梢姲茁秾嶋H上是天氣轉涼的象征。共同閱讀2021年白露節氣風俗習慣,請您閱讀!
白露節氣風俗習慣吃龍眼。福州有個傳統叫做“白露必吃龍眼”的說法。民間的意思為,在白露這一天吃龍眼有大補身體的奇效,在這一天吃一顆龍眼相當于吃一只雞那么補,聽起來感覺太夸張了,不過還是有一些道理的。因為龍眼本身就有益氣補脾、養血安神、潤膚美容等多種功效,還可以治療貧血、失眠、神經衰弱等很多種疾病,而且白露之前的龍眼個個大顆,核小味甜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龍眼是再好不過的了。
采集“十樣白”。浙江溫州等地有過白露節的習俗。蒼南、平陽等地民間,人們于此日采集“十樣白”(也有“三樣白”的說法),以偎烏骨白毛雞(或鴨子),據說食后可滋補身體,去風氣(關節炎)。這“十樣白”乃是十種帶“白”字的草藥,如白木模、白毛苦等等,以與“白露”字面上相應。
吃番薯。民間認為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絲和番薯絲飯后,不會發胃酸,故舊時農家在白露節以吃番薯為習。
白露節氣養生的食譜1、貝母甲魚
原料:活甲魚1只(約500——1000克),川貝母5克,料酒、細蔥、花椒粉、味精、精鹽各適量。
制作:先將甲魚放人溫熱水中,使其排盡尿,然后剁去頭,剖除內臟,清洗干凈。將甲魚放入蒸缽中,加水適量,放人貝母、料酒、花椒粉、細蔥、味精、精鹽,以武火蒸熟即成。
功效:滋陰補肺、化痰止咳。
應用:陰虛所致久咳痰多、氣短喘促、夜臥盜汗、心煩口渴、低熱不退等。
2、南沙參煮蛋
原料:南沙參50克,雞蛋2個。
制作:將南沙參與雞蛋同入沙鍋,加水適量煎煮,待蛋熟后,取出剝去殼,再放入藥湯中稍煮即成,飲湯食蛋。
功效:滋陰、降火、止痛。
應用:陰液虧虛、虛火上炎所致的牙齒疼痛、紅腫不顯或無紅腫、口齦干燥等。
3、豬肺蟲草湯
原料:豬肺250克,冬蟲夏草15克,精鹽、味精各適量。
制作:先將豬肺除去血污,清洗干凈,切成小塊。將豬肺與冬蟲夏草同入沙鍋,加水適量燉湯,待豬肺熟爛后,加入少許精鹽、味精調味,飲湯食肺。
功效:補肺腎、止咳喘。
廣州中秋風俗習慣炒田螺
在廣州民間,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間都有炒田螺的習慣。關于中秋食田螺,在清咸豐年間的《順德縣志》有記:“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間認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且此時最肥美。中秋當晚一家人聚在一起,拿著田螺,對月一舉,再送到嘴邊一啜,就是“對月啜螺肉,越啜眼越明”。
吃芋頭
廣東有個傳統習俗:中秋吃芋頭。老人家認為,吃芋頭寓意辟邪消災。不僅是因為芋頭長至中秋時節最為肥美,更重要的是芋頭是多子的生物,而且母芋頭總是和一窩小芋頭同生在一處,象征母子團圓?;浾Z“芋頭”又與“護頭”諧音,一家人一起吃芋頭表示合家團圓平安的意思。
吃柚子
柚子外形渾圓象征團圓之意,同時,“柚”與“佑”諧音,代表希望月亮護佑的美好意愿,再加上中秋節前后又適逢盛產期,柚子便理所當然地成為了中秋節的應節食物?;蛘呤?ldquo;意頭”夠好,使得柚子成為中秋節一個必不可少的主角,在廣東中秋吃柚子依然是一個傳統。
舞葉龍
還須一提的是,過去在廣州西村、增步、南岸一帶,中秋節晚上有舞葉龍的習俗。用榕樹枝葉扎成一條三四丈長的青龍,用兩個芋頭作龍眼,再斬兩條樹丫作龍角,由十幾個后生仔舉著它舞,穿大街、過小巷,邊舞邊唱:“龍來到,揾錢揾無數;簽錢買草繩,今年又太平;簽錢買蠟燭,年年起大屋;簽錢買元寶,明年娶新抱(媳婦)!”兒童挽著彩燈,尾隨后面跟著唱。眾人爭著拜龍,把點著的香燭插在龍葉身上,這條青龍漸漸變成了一條流光溢彩的火龍了。
廣州中秋節食俗柚子
柚子外形渾圓象征團圓之意,同時,“柚”與“佑”諧音,代表希望月亮護佑的美好意愿,再加上中秋節前后又適逢盛產期,柚子便理所當然地成為了中秋節的應節食物。或者是“意頭”夠好,使得柚子成為中秋節一個必不可少的主角,在廣州中秋吃柚子依然是一個傳統。
栗子
按照老廣州的習俗,十五日祭月,香、燈、品、供之外,除了象征團圓的西瓜、子孫滿堂的石榴、如意的柿子、生活富裕的芋頭、放在盤內的螃蟹外還得有早得貴子的紅棗和栗子。
菱角
“晚上全家人用一張小方桌圍坐在院子里,一邊欣賞著如水的明月,一邊用扇子驅蚊,看螢火蟲兒飛舞,聽叫蛾鳴叫,一邊吃著菱角,那賞月的感覺真好。”這是一些老廣州記憶中小時候一家人中秋吃菱角的情景。菱角的大多數吃法是將菱角用清水(或鹽水)煮熟,然后剝殼當零食吃;也可以將剝了殼的菱角加米煮成咸味的白稀粥,在吃了甜膩的月餅后,喝上一碗菱角粥,胃中的油膩當場去除不少。
楊桃
楊桃在今天并不是讓人感覺特別美味的水果,但廣州人仍保留了中秋佳節吃楊桃的傳統,因為它有酷似星星的美麗橫切面,特別適合在賞月時吃。
廣州中秋好去處南海神廟:見證絲綢之路的源頭
南海神廟又稱波羅廟,它是我國古代海神廟中唯一遺存下來的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建筑群,也是西漢以來海上絲綢之路發源于廣州的重要見證。南海神廟規模宏大,現存建筑多為清代結構,其主體建筑是一座五進的殿堂,由南至北依次為頭門、儀門及復廊、禮亭、大殿和昭靈宮。南海神廟門前有石牌坊,額題 “海不揚波 ”。廟中保存有歷代的許多石刻。南海神廟像是一位歷史老人,親眼見證了西漢以來海上絲綢之路發源于廣州的歷史,它集我國的宗教、古建筑、書法、雕刻、諸種文學藝術于一體,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與旅游價值。
平易近人的圣心大教堂
廣州石室圣心大教堂坐落于廣州市區中心的一德路,是天主教廣州教區最宏偉、最具有特色的一間大教堂,至今有 130多年的歷史。與其他教堂 “不可觸摸 ”般的神圣不同,圣心大教堂就坐落在商業區,周圍甚至布滿了海貨店、涼果店,所以無論近看遠看,這座教堂都是如此的平易近人。據說每年的平安夜,教堂里都會傳來鐘聲和教徒的歌聲,相信在這寒冷的圣誕之夜,聽到這么和諧的歌聲,也會讓人感覺到溫暖吧。
1、維吾爾族待客和作客都有講究。如果來客,要請客人坐在上席,擺上馕、各種糕點、冰糖等,夏天還要擺上一些瓜果,先給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飯做好后再端上來,如果用抓飯待客,飯前要提一壺水,請客人洗手。吃完飯后,由長者領作都瓦”,待主人收拾食具完,客人才能離席。吃飯時,客人不可隨便撥弄盤中食物,不可隨便到鍋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同時注意不讓飯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來放在自己跟前的飯單”上。共盤吃抓飯時,不將已抓起的飯粒再放進盤中。飯畢,如有長者領作都瓦”,客人不能東張西望或立起。吃飯時長者坐在上席,全家共席而坐,飯前飯后必須洗手,洗后只能用手帕或布擦干,忌諱順手甩水,認為那樣不禮貌。
2、維吾爾族的婚俗:男女青年結婚時,由阿訇或伊碼目(均為宗教職業者)誦經,將兩塊干馕沾上鹽水,讓新郎、新娘當場吃下,表示從此就像馕和鹽水一樣,同甘共苦,白頭到老。婚宴要在地毯上鋪上潔白的飯單,最先擺上馕、喜糖、葡萄干、棗、糕點、油炸馓子等,然后再上手抓羊肉、抓飯。
3、維吾爾族的食俗:日食三餐,早飯吃馕和各種瓜果醬、甜醬,喝奶茶、油茶等,午飯是各類主食,晚飯多是馕、茶或湯面等。以面食為主,喜食牛、羊肉。主食的種類有數十種。最常吃的有馕、羊肉抓飯、包子、面條等。維吾爾族喜歡飲茯茶、奶茶。夏季多伴食瓜果。典型食品:維吾爾族最愛吃馕、抓飯、包子、面條等食品,有很多著名的風味菜肴和小吃,如烤全羊、手抓羊肉、帕爾木丁、薄皮包子、烤羊肉串等,此外還有:油馓子、銀絲搟面(維吾爾語稱玉古勒”)、哈勒瓦、羊雜碎、曲連、烤南瓜、黃蘿卜(胡蘿卜)醬等。
4、維吾爾族的節慶:維吾爾族信奉伊斯蘭教。傳統節日有:肉孜節、古爾邦節、初雪節等。維吾爾族十分重視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古爾邦”節最為隆重。屆時家家戶戶都要宰羊、煮肉、趕制各種糕點等。屠宰的牲畜不能出賣,除將羊皮、羊腸送交清真寺和宗教職業者外,剩余的用作自食和招待客人。過肉孜節時,成年的教徒要封齋1個月。封齋期間,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后進餐,白天絕對禁止任何飲食。
(來源:文章屋網 )
1、花燈節:中國漢族歲時節日風俗。蘊涵生育風俗文化。流行于桂東岑溪、富川等縣,已有百多年歷史。時間為農歷正月初十,凡上一年添有男孩之家,要到社廟掛花燈。燈用竹篾扎架,外糊花紋紙,上寫吉祥謎語,內點油燈,逐日添油。掛燈者眾,社廟自然形成燈棚。添丁之家同日飲花燈酒,外公外婆給小寶寶送去衣服、背帶、玩具,親友、鄰居贈衣服和紅包致賀,共飲同歡。正月十六落燈。
2、查日子:中國漢族婚姻風俗。又稱報日子。流行于廣西多數縣鄉。農村議婚訂婚的一個步驟。男女青年相識了解后,稟告父母,托媒溝通,男方給女方送彩禮,然后定婚期。舊時多先請算命先生排“八字”,如命相相合才進行。有些地方雙方家長相會為子女訂婚。如全州縣一帶,雙方意見一致后。媒人代男方送酒肉衣料給女方,約定日期陪同女方家長和舅舅到男家相會,男方設宴款待。小伙子執壺斟酒,先敬女方舅舅后敬自家舅舅,然后先客后主依序敬酒。雙方商定婚期,訂婚告成。爾后男女送女方重禮、聘金,女方準備嫁妝,男方準備家具,依期舉行婚禮。如女方催婚,便做一對糯米粑(俗稱“團圓粑”)送到男家,男方心領神會,盛情款待并請左鄰右舍陪客。一般均尊重女方倡議將婚期提前。
3、賀郎歌:中國漢族婚姻風俗。流行于桂東北興安縣一帶。拜堂、晚宴后,親友簇擁新郎于正廳,唱賀郎歌。即興現編賀詞,也有戲謔、詼諧之詞。親友唱一首,新郎飲一杯酒。唱到半夜,送新郎入洞房。女歌手閉門以待,男女對唱《開門歌》,盡興方開門。進門后唱歌鬧房,由“恭賀新郎酒一杯”唱到“十杯”,新郎依次由1飲到10杯(酒力不勝者可由男歌手代飲)。然后唱《交歡酒》,新人雙雙同飲一杯。最后歌手扣門唱《扣門歌》以結束婚禮。
4、坐紅堂:中國漢族婚姻風俗。流行于桂東北全州縣一帶。男女青年結婚前夕分別在自家祭祖并接受尊長訓誡。新娘穿紅掛飾,由同班姐妹相伴,端坐堂屋細聲委婉唱《哭嫁歌》,念父母恩,敘姐妹情。姐妹們叮囑新娘過門后孝敬老人、和睦兄弟姐妹,贊新郎俊秀勤勞。當新娘訴說不如意的心事時,姐妹們多方勸慰。唱到深夜衣依依告別并贈禮品。新郎亦由同班兄弟相伴坐在自家正廳,接受長輩勤儉理家,為人處世之教。教導結束老人退堂,小伙子們說笑打諢追新郎,歡樂深夜方散。
(來源:文章屋網 )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大家對于中秋節了解多嗎?相關知識你都知道哪些呢?下面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2021中秋節各地的風俗習慣介紹”,歡迎閱讀與借鑒!
中秋節的習俗和來歷介紹中秋節,有許多的游戲活動。首先是玩花燈,它不同于元宵節的大型燈會,而主要是在家庭、兒童中進行。南方民間還有燃燈習俗,燃的是寶塔形狀的寶塔燈。清代蘇州村民在曠野用瓦疊成七級寶塔,中間供地藏王,四周燃燈,稱為“塔燈”。廣州兒童燃“番塔燈”,用碎瓦搭成;還有柚皮燈,用紅柚皮雕刻各種人物花草,中間安放一個琉璃盞,紅光四射。另外一種是素馨茉莉燈,這種燈香氣四溢。在安徽、江西、湖南等地都有砌寶塔燈的習俗。江西清江,中秋多鏤瓜作燈,其形似月。兒童堆砌瓦礫作浮屠(佛塔)狀,中置薪柴,點燃后,“四面玲瓏,如火樹”。湖南寧鄉兒童堆寶塔,中間焚燒,“以紅透為吉兆”。這些燃燒塔燈或鬧寶塔的民俗,都有著求取生活平安的意義。
明清時期人們同樣賞月,但似乎注入更多月神的神性意義和現實社會的倫理意義。從時令上說,中秋是“秋收節”,春播夏種,秋天該收獲了。自古以來,人們便在這個季節飲酒舞蹈,喜氣洋洋地慶祝豐收。祭祀月亮時的時令果品,既是對月亮的獻祭,更是對勞動果實的享用。
明清時期,祭月、拜月成為全國通行的習俗。清代俗諺有:“八月十五月兒圓,西瓜月餅供神前?!鼻宕刑刂频募涝略嘛?,這種月餅較其他月餅為“圓而且大”,“大者尺余,上繪月宮蟾兔之形?!碧刂圃嘛炓话阍诩涝轮缶陀杉胰朔窒?,也有的留到除夕再來享用。在明代,北京人八月十五日祭月的方式是,在市場上買一種特制的“月光紙”,上面繪有月光菩薩像,月光菩薩端坐在蓮花座上,旁邊有玉兔持杵在臼中搗藥。這種月光菩薩像小的三寸,大的一丈多長,畫像金碧輝煌,非常精致。當時,家家設月光菩薩神位,供圓形的果、餅與西瓜,西瓜要切成蓮花狀。晚上,在月出之方,向月供祭、叩拜,叩拜之后,將月光紙焚化,一家人共享撤下來的供品。
明清以后,北京中秋節新添了一個節令物件——彩兔,清人昵稱玉兔為“兔兒爺”。人們用黃沙土做玉兔,裝飾以五彩顏色。兔兒爺的制作工藝精美,造型千奇百狀、滑稽有趣,京城人“齊聚天街月下,市而易之”。兔兒爺給市井生活增添了許多情趣。20世紀初,民間索性將祭月稱為“供兔兒爺”。名稱的變化,包含著豐富的文化信息,高懸的明月,在近代百姓那里已俗化為可觸摸甚至可以把玩的物件。雖然人們依舊供奉它,但它已失去神圣的品性,成為一種世俗觀念的表達。
中秋節各地的風俗習慣福建中秋節的習俗
福建浦上杭縣的女子在拜月時要請月姑:在月光下,擺好香案,上面放著月餅、芋頭、水果、花生、茶酒等物。然后拿出一個紗笠,外面披上衣服,中間橫穿一根木棍,代表月姑的雙手。請月姑時,兩個女孩子抬著紗笠站在香案前,唱起“月姑歌”:“月亮姑,月亮娘,請你下來逛一場。請一姑,請二娘,請三姑話就長,請四姑花就開,請五姑上夫臺,請六姑姑就到,請七姑姑就來。一來就來。勿使在河邊企呆呆,勿使在深山詐酒醉,勿使在路邊詐頑睡,就地備有青茶共綠酒,亦有月餅共芋頭,亦有竹篙你曬布,亦有簸箕你篩米,亦有長麻你來撕,亦有短麻你來搓,長麻長衫袖,短麻短衫衣?!睋f,月姑請下來時。
紗笠會自動搖擺,抬者會感到有重量。此時,人們就向月姑詢問愛情、婚姻、兒女等,月姑用點頭的方式回答,直到深夜為止。最后,還要唱起“送月姑歌”:“一更深,二更深,腳底無鞋涼到心,十月清江沒點水,鵝爬鴨叫送你上天云?!闭堅鹿脮r,不準男人在場觀看。
江蘇中秋節的習俗
在一些地方盛行中秋夜燒塔的活動。用碎瓦片砌成的高一米左右的塔,頂端留一個供投放燃料用的塔口。中秋夜時,點燃谷殼、木或竹等燃料,等火旺時潑松香粉,火焰會突的爆開,場面極為壯觀。
江蘇無錫縣中秋夜要燒香斗。香斗四周糊著繪有月宮景色的紗絹,上面插有紙扎的魁星及彩色族旗。
江西中秋節的習俗
江西吉安縣,中秋節傍晚,每個村都要用稻草將瓦罐燒紅,然后放些醋,便會有香味溢滿夜空;新城縣過中秋時,自八月十一夜到八月十七日,一直要懸掛通草燈。
安徽中秋節的習俗
安徽婺源地區,中秋節時,兒童用磚瓦堆起中空寶塔,然后掛上帳慢、匾額等裝飾品,并在塔前放一桌子,上面放置各種器具用來敬“塔神”。晚上,在寶塔內點亮燈燭。
四川中秋節的習俗
四川,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殺鴨子,打耙,吃麻餅、蜜餅等。一些地方還把點亮的橘燈懸掛在門口。有的兒童會沿街舞動插滿香的橘子,稱為“舞流星香球”。嘉定縣,中秋節要祭土地神,表演雜劇等,俗稱“看會”。
一些地方還形成很多特殊的中秋習俗,如香港地區的舞火龍、安徽的堆寶塔、門刊的樹中秋、晉江的燒塔仔、蘇奸IF湖的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山東中秋節的習俗
在山東一些地方流行“中秋唱月”,用來祈求五谷豐登。當中秋明月升起之時,孩子們端著月餅,或在街上,或在村頭唱,“唱月餅,賽月餅,來年更盼好年景”,以此寄托對來年的美好愿望。
廣西中秋節的習俗
廣西一些地方,每逢中秋之夜時,有“歌舞鬧月”的風俗。在銀色的月光下,青年男女在吹響悠揚的蘆笙、跳起歡快的民族舞蹈的同時,尋找自己的意中人。
貴州中秋節的習俗
貴州一些地方,中秋有“對歌賞月”的習俗。傳說貴州某地一位老人有三個聰慧美麗的女兒,為應對眾多的求親者,便與他們約定在中秋之夜賞月時對歌訂婚。從此,每到中秋時青年男女都要相互對歌,互訴衷腸。
中秋節有哪些傳統習俗1、觀潮: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
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后,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2、燃燈: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系于竹竿上,高豎于瓦檐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于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
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于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桿,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笨磥韽墓胖两裰星锶紵糁灼湟幠K坪鮾H次于元宵燈節。
3、猜謎: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4、吃月餅:中秋節賞月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
月餅一詞,源于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后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托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5、燒塔:南方廣泛流傳著燒瓦子燈(或稱燒花塔、燒瓦塔、燒番塔)的游戲。
如《中華全國風俗志》卷五記: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圓塔形,有多孔。黃昏時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燒之。俟瓦片燒紅,再潑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時四野火紅,照耀如晝。
祭月、賞月、拜月
《禮記》早有記載“秋暮夕月”,意為拜祭月神,逢此時則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在少數民族中,同樣盛行祭月的風習。
相傳古代齊國丑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后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而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同樣盛行“拜月”風俗。
關鍵詞:英國;風俗;習慣;尊重
英國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其首都是倫敦。倫敦以霧大聞名于世,經常是連續多日濃霧不退,距離兩三米以外就什么都看不清了,因此倫敦被稱為“霧都”。英國的地理位置處于歐洲的西部,面積約為二十五萬多平方公里,人口不到六千萬,其中英格蘭人占絕大部分。英國在世界上是最早開始進行工業化發展的國家,工業發展歷史悠久,技術水平高,在世界的工業化發展進程中占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目前,英國是世界第四貿易大國,它依靠對外貿易發展本國經濟,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原料和食品進口國之一,也是經濟發展較早的國家之一。
英國人重禮儀,知常理。懂得理解人、幫助人、體諒人。在處理事情和工作中,善于為他人著想,盡自己做大的努力把事情辦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留給對方,頗具紳士風度。英國人事業心責任感極強。有鉆研的精神,只要認準了一個目標,確定了方向,就會不惜付出一切,把它做好,力求完美。在與人交往中,英國人很平易近人,容易接觸,與朋友初次見面行握手禮,不隨便擁抱接吻等,注重端莊得體。英國人與人相處懂得推己及人,反應機智靈敏,處理問題很靈活。英國人的風俗禮儀豐富多彩,很有講究。
如果你有幸被英國朋友邀請至家中做客,若僅是以愉快為目的的邀請,進行交往聚會,那么你若提前到主人家就是不禮貌的行為了,因為主人一旦沒有準備充分,你提前的到來會讓主人感到尷尬不快,會讓他很難堪,所以大約晚到十分鐘左右,不超過半小時是最好的。聚會結束后不要在主人家坐的太晚,晚餐結束以后稍作聊天,大約一小時之后,或者在晚上十點至十一點之間離開是最佳的,這樣不會影響主人的休息,又顯得有禮貌。
英國人的邀請招待客人的方式主要分為宴會和茶會兩種。茶會又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在用餐過程中,英國人不會像中國人一樣熱情的勸客人喝酒盡興的,他們很尊重客人的選擇,隨興趣選擇就好。如果沒有喝酒的意愿在主人給你斟酒時你只需用手遮住杯口就好,絕不會勉強。當然,英國人大多數是對酒情有獨鐘的,畢竟英國也是個擁有著豐富酒文化的大國。
英國人習慣食用燒烤、煎炸類的食物,但是卻又喜歡清淡的口味。對肉類和海鮮以及蔬菜類食物都有獨到的烹飪方式。英國人對牛肉很是喜愛,特別是烤牛肉再加上新鮮的蔬菜,撒上少許的芥末醬或者奶油等精選的作料,香噴噴、油膩膩,咬上一口外酥里嫩,實屬英國人的最愛。
中國有句老話叫“一天之計在于晨”,早晨的心情狀態等影響著一天的精神狀態。同樣,英國人也很注重清晨的美好時光。特別是早餐的準備上更是細心周到,講究豐富的營養,他們的早餐多以熏肉、面包、果醬、果汁、雞蛋、燕麥粥、炸蘑菇、煎肉腸、咖啡、茶等為主。早餐美味豐盛,精神百倍地開始新一天的工作。英國人的午餐卻很簡單,大約在中午一點左右,一般都是在單位或外面簡單完成的。習慣早晨在家做好三明治帶到單位中午食用,十幾分鐘就解決,繼續投入工作。下午四五點鐘是下午茶時間,下午茶主要包括茶飲和各種小點心,例如蛋糕、餅干、三明治等,是多年來英國人一直保留下來的傳統習慣。英國人最重視晚餐,一般稱為正餐或者大餐。大餐選擇的時間較晚,食物較為豐盛,主要以肉類和菜品為主,持續的時間較長。
在與英國人用餐時還須注意的是英國人在進餐的過程中不喜歡戴帽子、不喜歡用手肘支在餐桌子上、嘴里邊吃東西邊說話、大聲的打嗝等都是極為不禮貌的行為,所以在英國生活了解餐桌禮儀還是很關鍵的。
英國人很注重外表舉止形象,社會交往方面禮貌端莊。英國人總會給人一種高雅、端莊、矜持的感覺。他們不習慣主動與人接近或接觸,不習慣激動的感情外露,即使心情很不好有傷心事,但是他們也不會表現出來。他們總是很謙虛謹慎,能夠時刻控制自己的情緒。
社會交往中,英國人第一次見面行握手禮,言語客氣。不論身份、地位、職業、貧賤、都以禮相待;請求別人幫忙時,態度不強硬不蠻橫,講究委婉真誠,請求幫助;英國人尊重婦女,凡事女士為先,無論是在路上行走、公交站乘坐公共汽車、商場乘坐電梯等男人們都很紳士的請女士先來,漫于在街頭,男人也要走在外側女人則走在內側,做好隨時保護女人的準備,當然也很少有人在大街上散步時手拉手,因為他們很注重言談舉止;英國人習慣“以貌取人”,他們很講究服裝打扮,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時間選擇不同的服飾,佩戴不同的首飾。對于男子來說三件套的西裝,打上整齊的領帶,筆直的西褲是英國的傳統服飾風格。在英國,無論男女只要一外出,精心穿戴一番已經是一種習慣。
英國人在社會交往、談生意的過程中,態度嚴謹認真。在商討一件事的過程中他們不隨意的點頭或贊許,只有經過深思熟慮后,同意對方的觀點或者向對方表示祝賀時,才會宣布最終的決定或與對方握手。在談生意中,他們一般不邀請對方早餐談工作,午餐又很簡單顯得不雅,所以晚餐時間是職場人群談生意最好的選擇。因此重大的活動內容都集中在晚餐,也就是正餐時進行。赴宴時,隨手帶上一束鮮花作為禮物最好不過了。當然,和百合花在某種意義上講都有死亡的涵義,所以不宜隨便送人,其他花就都沒有問題了,一定會得到主人的喜愛。
英國人崇尚簡樸,摒棄鋪張浪費。無論是在飲食還是在日常生活中他們都以簡單樸素為主。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兩位朋友到家中做客,他們以茶相待,在泡茶煮水時,他們肯定只煮兩份水,不會多煮一點水,因為他們討厭浪費的行為。英國人熱衷于飲茶,不論男女老少都喜歡喝茶,每天清晨以茶開始,夜晚以茶結束,特別是濃郁的紅茶更是英國人的最愛,有時還在茶品中添加一些牛奶,味道香濃純正,醇香可口。英國是一個飲茶大國,英國人每天的飲茶次數絕不低于六次,令人嘆為觀止。
當然在與英國人交往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一些忌諱:
第一、不能插隊。英國人注重良好的生活習慣,講文明懂禮貌,先來后到,有序排隊是英國人的傳統習慣。無論是上公交車、還是乘坐火車、點餐吃飯、購物等等他們都井然有序的排隊進行。加塞是英國人極為厭惡的一種行為。
第二、不要講價。在英國買東西人們最討厭的就是討價還價,覺得砍價的行為很讓人難堪,沒有臉面。在選購的過程中如果這件商品你認為值就買下,不值也沒有必要多費言語。果斷干脆為好。
第三、詢問女士的年齡。每一個人都想永遠年輕漂亮,害怕老去。英國的女士更是如此,他們視自己的年齡為私人秘密。詢問女士的年齡是英國女士極為反感的問題,他會認為你很沒有涵養沒有禮貌,所以說,對于中年的婦女,如果你夸她一句:“你真年輕!”她是再開心不過的了!當然,在英國,男人的收入問題、婚喪問題、職業以及宗教問題都屬于個人的私事,日常交際中都不易隨便談論。
英國人還討厭“13”這個數字,認為它是一個不吉祥的數字,所以日常生活中都盡量避開它;英國的交通規則和中國也有所不同,它們是靠左行駛,經常多霧,交通行駛一定多加小心;英國的醫療保障體系很優越,一切病人都免除醫療費,即使是來英國的游客有醫療需要的話都可享受免費的待遇。
在英國每年的七月、八月、圣誕節和復活節,屬于長假期,商務活動明顯減少。大多數的商務人士都會休假。所以不方便開展商務活動,從事商業活動的人士盡量不要在這兩個時間段來英國從商,容易徒勞無獲;英國人為了避免賄賂等敏感問題,在接收禮物時,拒絕較大較貴重的物品,從政清廉;英國人很守時,很有時間觀念。在商務活動中,要提前預約,不得遲到早退;工商界人,從商嚴謹認真,不易受感情左右,公事公辦,不輕易做出決定,看重沉著穩重的舉止言談。
如果你去英國旅游,見到英國人不要輕易的問對方:“您吃飯了嗎?”“最近心情怎么樣?”“你要去哪里???”等問題,因為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習俗和生活習慣,這些問題也許在中國看來很普遍很熱情,但是在英國人眼中,這些問題卻是很隱私很不禮貌的。所以說,要尊重對方的習慣,談論一下天氣狀況“今天天氣很不錯??!”是很友好和明朗的話題。
在英國旅游要時刻警惕,英國的交通規則是左側通行,一定要遵守紀律,嚴于律己,排隊有序,過馬路行車千萬不要粗心大意,安全第一。
英國人講究消費的禮節。在餐館用餐、賓館入住、外出打車等,一般都要按照正常付費的百分之十,給予服務生相應的小費,有時在主人家做客,根據情況而異,都要付給家中傭人一些相應的小費。當然,有時公共場所會把小費列入到賬單中,那樣就不必再另付小費了。
英國的風俗禮儀講究很是豐富多彩。通過以上我們對英國人的風俗習慣的了解來看,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傳統民族文化特色深深地影響著英國人的生活軌跡,一代一代傳承至今。英國人的樸實簡單、彬彬有禮也充分的體現了英國傳統文化的內涵。不屈不撓的英格蘭人作為英國的主體民族,其民族性格對英國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英格蘭人性格具有務實、重視傳統、尊重個人自由的鮮明特點。這些獨具的特色,推動了英國創新精神的延續和發展。英國所以能夠在一個世紀的時間里保持著自己的優勢不受侵犯,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英國人的創新精神。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富,簡單而高雅。其實我們在學習一門語言的過程中,不僅僅是在學習這種語言的本身,我們更是在學習這門語言的文化。也可以說要想學好一門語言,首先要從這門語言的文化學起。既要學習文化中的語言,也要掌握語言中的文化。
參考文獻:
[1]阿建.英國一瞥[J].初中生,2005,(7).
[2]陳平潤.英國見聞[J].八桂僑刊,1994,(2).
[3]路峻遠.在英國辦事要有耐心[J].神州學人,2004,(3).
中國傳統文化內容豐富,其中包含著很多優秀的成分。我們的傳統法律文化同樣燦若星辰、熠熠生輝,如傳承數千年的和諧思想;古達的立法技術及其具體規范;印證古代廉政建設的監察制度以及“五聽”訴訟制度等,另外還有“禮法兼治”的社會綜合治理模式;制定法與民間法并列的“混合法”模式;“法不阿貴”、“刑無等級”的守法觀念;司法中 “慎刑恤獄”的人道主義等。由此可見,我國是一個有著禮法合一傳統、道德和法律長期同一化的國家,眾多非法律的因素對司法審判的影響邇來已久,直至今天仍然糾纏不清。如,習慣、慣例,他們作為傳統的民間法律規范的重要表現形式,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已經并將繼續潛移默化地影響、約束著人們的日常行為。在傳統中國和現代中國,這種民間法律規范都普遍地存在著。作為人們社會生活中的“活的法律”,習慣、慣例像一種人文景觀一樣,從南到北,自東泊西。它們雖形態各異,但卻能深深扎根于民間社會。對民間來說,長期受習慣、慣例氛圍的熏陶,似乎天生就對其有著一種揮之不去的情結。嚴格說來,這種民間法律規范并不是“法律”,但是卻無法否認它對整個社會,特別是對日常生活領域的實際影響;也就是說,這種在中國的傳統法律制度和文化中積累起來的行為模式和法律觀,長期以來一直成為人們在社會生活中調整社會關系、解決社會糾紛的首選模式。強世功老師曾在陜北做過一個關于討債案件的調查。強老師坦言:在調查過程中,能時時感受到民間規則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們“決不能對民間規則視而不見,在推進法治的過程之中,如果能把它們當作一種資源運用起來,是有利于法治建設的”。筆者來自農村,有一次回家曾遇到這樣一件事情:當時,我家要出賣一處不動產,父親讓我起草一個文件,我就聯系自己所學知識首先擬訂了一份合同,但是,當事人包括我父親在內均不認可。他們認為在農村應當用另一種形式――文約。于是,我就按照他們認可的方式把合同改成了文約。由此,筆者隱約感覺到了作為民間規范的習慣、慣例在民間社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影響力。正如蘇力教授所明確指出的那樣:“在中國的法治追求中,也許最重要的并不是復制西方法律制度,而是重視中國社會中那些起作用的,也許并不起眼的習慣、慣例,注重經過人們反復博弈而證明有效的法律制度。”
二、倫理道德、風俗習慣對司法審判的影響
應當認識到,在司法審判中對倫理道德、風俗習慣要堅持在嚴格條件下有限適用的原則,既要發揮其對法律的補缺作用,克服成文法的局限性,維護法律正義;又要防止法官的主觀肆意對司法公正的侵害。
首先,倫理道德、風俗習慣在司法審判中的適用,主要是民事領域公序良俗原則的適用。作為民法的重要基本原則之一的公序良俗原則,筆者認為應當做如下解讀:首先,公序,指公共秩序,是指國家社會的存在及其發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其次,良俗,指善良風俗,是指國家社會的存在及其發展所必需的一般道德。公序良俗指民事主體的行為應當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風俗,不得違反國家的公共秩序和社會的一般道德,是公共秩序與善良風俗的合稱,是在法律自由之基調上,從法律外部對之加以的限制。公序良俗原則于民法制訂之初,乃是對契約自由進行限制,但于今,公序良俗原則則被視為與誠信原則同等的私法領域的大原則:私法上權利的行使、義務的履行,須在此范圍內,始視為正當。誠信原則是在法律自由之基調上,從法律內部對當事人間的權益加以調整修補,而公序良俗則是在同樣的基調上,自外部對之加以限制。
其次,適用公序良俗原則對司法審判的積極影響:對成文法進行了補缺,維護了法的正義價值。一方面,成文法具有局限性和滯后性:無法對社會生活作詳細窮盡的規定,特別是民事行為所的復雜性、多樣性以及難以預見性。因此引入倫理道德和風俗習慣對成文法進行補缺顯得必要,這在民事領域尤其顯得重要。另一方面,倫理道德和風俗習慣本身體現了法對正義價值的追求,表現出整個社會對于個人行為的影響與限制,它意味著人不僅是單獨的個人,同時還是一種具有社會責任、履行社會義務的主體,就民事活動而言,就是要遵守公共秩序和尊重善良風俗。
再次,適用公序良俗原則對司法審判的消極影響:由于倫理道德、風俗習慣本身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由于該原則包含了法官自由裁量的因素,具有極大的靈活性,法官完全可能借公序良俗原則之名違背成文法進行判決而侵害司法公正。因此,必須對其適用做嚴格的條件限制,,至少應當符合以下兩個條件:第一、事實上,須有涉及社會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的情形。第二,立法上,須有法律規定模棱兩可或未作規定的情形;第三,判斷標準應依個案而定,但總的來說,應當是社會的標準而非個人的標準,應當來自社會公眾的共同認可,而不只是法官的內心求證。
總而言之,公序良俗原則被引入司法審判,一方面,克服了成文法的局限性,維護了法律正義,另一方面,可能因法官的主觀擅斷侵犯司法公正,我們應當堅持辨證的態度,堅持在嚴格條件下有限適用的原則。
參考文獻:
[1]朱蘇力.法治及其本土資源[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6.
[2]朱蘇力.送法下鄉――中國基層司法制度研究[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
[3]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M].北京:中華書局,2003.
[4]徐顯明.公民權利義務通論[M].北京:群眾出版社,1991.
[5]徐忠信.中國法律傳統的基本精神[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
[6]何勤華.法的移植與法的本土化[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