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1 10:16:0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校課程建設規劃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高等學?!〗虒W建設 質量工程 精品課程
國家啟動精品課程建設的目的,一方面是要遴選出一大批代表教學工作高水準的優秀課程,利用現代計算機網絡信息平臺,在全國范圍內推進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引導、激勵高校搞好自身的課程建設,推進教學改革,促進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在校、省、國家三級精品課程建設體系中,高校的精品課程建設力度、建設水平以及對學校發展產生的長遠影響,是實現教育部“質量工程”精品課程建設目標的基礎和保障。
搞好精品課程建設的現實意義
從高校自身的辦學規律和需要上講,精品課程建設決不是暫時的短期行為。課程建設作為學科發展和專業建設的重要依托,始終受到高校及其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
體現學校辦學水平和辦學實力的標志作用。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發展科學技術是高等學校的兩項基本任務。課程既是學校開展教學工作的基本單元,也是學術活動和教學活動的有機結合體。從概念和內涵上講,對精品課程的要求更高于一般的優秀課程。精品課程在課程負責人及師資隊伍、教學內容、教學條件、教學手段和方法以及教學效果等諸方面,更突出建設水準的標志性、開展建設工作的系統性和取得教學成果的全面性。對一所高校來講,其精品課程的數量、質量、級別層次及其結構分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學校教學和學科建設的最高水準。
對其他課程的示范、輻射作用。精品課程在建設方向、建設過程和建設成果等方面能夠成為學校其他課程學習的榜樣,會對其他課程教學工作的進步起到積極、有力的影響、促進作用??茖W性、先進性、整體性、有效性和示范性是精品課程最顯著的特點。學校根據不同階段的實際發展情況制訂適宜的校級精品課程評估指標,是基礎較好的課程經過課程組成員的集體努力可以達到的標準。參照評估指標,與已有的精品課程建設成果相比,其他課程容易找出存在的問題和差距,明確工作努力的方向。高校應以精品課程建設為突破點,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和發展規劃,打造一批具有時代特征和示范、引領作用的高水平課程。
對重要課程教學質量的保障作用。為了保證學校的總體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在全面促進課程教學水平提高的同時,高校一般都把影響面大的公共基礎課程和主要的學科基礎課程,以及對專業人才培養規格、培養特色具有重要支撐作用的專業主干課程作為建設的重點。建立精品課程評估指標體系,開展精品課程的建設、遴選和檢查工作,為這些重要課程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的保持提供了穩定而有效的約束與控制機制。精心制訂建設規劃、設立建設項目、明確建設任務、提出工作要求,采取多種措施遴選并強化建設一批具有相對較高水準的精品課程,會對相關課程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發揮重要的保障作用。
堅持不懈,持續搞好高校精品課程建設
國家啟動質量工程建設以來,許多高校在精品課程建設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有些學校,由于種種原因也出現了“為精品而突擊打造精品”,教學改革力度弱,精品課程建設項目驗收、評選留于形式,經費投入大而效益差等問題。這不僅背離了教育部關于精品課程建設的初衷,而且浪費了人力、物力和財力,損害了學校教學管理部門在教師、學生中的形象和信譽。高校精品課程的建設任務任重道遠,決不能一蹴而就。
精心制訂學校精品課程建設規劃,完善并實施系統、高效的課程建設管理辦法。精品課程是一個相對概念,在不同的時期和階段,有著不同的標準和要求,體現著各自的特色。高校要根據本校的人才培養定位、專業結構和學科布局,把精品課程建設納入學校課程建設長期規劃,把課程建設規劃納入到學校教育教學事業發展的總體規劃之中。形成一般課程建設、重點課程建設和精品課程建設立體化多頭并進的教學改革與發展格局。對教學建設工作,采取以點帶面的方式進行,既進行立項強化管理,又提倡、鼓勵廣大課程組教師自發、自主地進行日常課程教學的建設與改革,有計劃、有重點、分步驟地穩步提升總體課程教學水平。學校要加強對課程建設管理的研究和對課程建設實際狀況的分析,制訂科學、完善的課程建設管理辦法,突出“協議”式責任管理,建立制度化的管理程序和管理體系。
明確科學合理,操作性、指導性強的校級精品課程評估標準。精品課程一方面應該具有多種良好、完善的教學保障條件,另一方面還要在實際教學中體現較高的教學水平和顯著的教學效果。在國家、省、校三級精品課程分體系中,每一層次的精品課程都是相對意義上的高水平。正是考慮到這種“精品”概念的相對性,教育部在制訂國家級精品課程評估指標時,絕大部分都采用描述性的彈性評價指標。高校在制訂校級精品課程評估指標時,應根據本校當前的實際辦學水平,在參照國家精品課程評估標準框架的基礎上,對各評估項目進行適當地具體細化,提出明確的量化要求。同時,也可就現時狀態下課程教師實際履行教學工作規范情況、教學效果實證材料等對考評項目進行擴充。要使評估項目和指標能在課程建設任務的明確與落實、精品課程評選與跟蹤檢查方面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指導性。簡單地套用國家的軟性評估指標,會在校級精品課程的管理過程中,較難引導課程建設組明確工作任務和努力的方向,在課程建設項目驗收和精品課程評選時也很難確立較為具體、客觀、統一的參照標準。
提高課程建設項目負責人對教學團隊的組織、領導能力。課程項目負責人在精品課程建設和課程教學工作中起著極為重要的引領作用。對課程負責人的個人素質要求體現為“四高”,即學術水平高、教學水平高、管理水平高、職業道德品質高。作為開展課程建設工作的領頭人,對外來講,課程負責人對該門課程在教學和建設方面所做出的貢獻,往往代表著課程教學團隊的最高水平;對內來講,課程負責人四個方面的素質和能力水平,對所在教學團隊的其他成員具有極大的影響力。精品課程建設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涉及到師資、教學內容、教學條件、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管理等諸多方面,需要課程組全體教師付出共同努力,需要有方案、有目標、有計劃、有思路、有重點、有措施地進行;需要任務分解、責任到人。課程負責人的學術水平、教學能力、人格魅力和工作作風,對課程團隊全體成員起著重要的示范和感染作用。特別是他的組織、協調、激勵、領導等管理能力,決定了課程教學團隊的集體凝聚力和教學工作、教學研究、學術研究的方向和活力。實踐表明,能夠系統、全面地取得較大建設成效的課程,都與課程負責人的全面素質情況有著直接關系。因此,要注重強化課程負責人的集體協作意識
和合作精神,提高其對課程教學團隊的組織領導能力。
充分利用精品課程共享教學資源,推進學校教育教學事業的內涵發展。作為“質量工程”四個重點項目之一的精品課程建設,是在現代網絡技術在高等教育教學中廣泛應用為背景推開的。自2003年以來,國家、省級財政以及各高校投入巨資用于精品課程建設,經過教育主管部門和高校六年的共同努力,已遴選、積累出了大量的優質課程網上教學資源。這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系統共有共享的寶貴物質和精神財富。精品課程建設的最大效益,主要是從全國高校對形成的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利用中體現出來。如何充分利用好這些優質資源,更好地發揮國家級、省級乃至高校校級精品課程的示范、輻射效應,最大程度地實現“質量工程”建設的預期目的,是當前教育主管部門特別是各高校要普遍關注、思考并付諸努力的問題。
國家教育行政部門在精品課程的遴選過程中能夠發揮較大的導向、激勵作用,而在精品課程優質資源的推廣、利用方面,高校的內涵發展意識和對搞好人民教育事業的責任感、自覺性就成為工作成效的決定性因素。目前,高校對“質量工程”精品課程建設的關注點還主要集中在三級精品課程的建設、申報評選方面,精品課程資源的利用遠沒有達到預期效果。⑤在“質量工程”建設的后期階段,高校要特別注重如何充分利用網上優質資源促進本校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上,要創造條件和氛圍,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組織全校教師、學生廣泛了解、深入分析各級精品課程教學資源的利用和借鑒價值,將其優勢滲透到具體課程教學工作中。高校應踏踏實實地關注、專注于學校教育教學事業的內涵發展,力爭使學校成為精品課程共享資源的最大受益者。(作者單位:江蘇科技大學教務處)
注釋
①仉志余,王建軍:“精品課程建設的實踐與認識”,《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年第8期,第22頁。
②張晶:“精品課程建設的實踐與思考”,《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年第1期,第143頁。
③李銀芳:“高校精品課程建設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中國高教研究》,2007年第1期,第91頁。
課程建設是高校教學基本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課程建設和改革,就無從保障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質量。精品課程建設作為課程建設的有效形式和課程教學改革研究的平臺,通過整合利用學校有限的教學資源,使核心課程在師資隊伍建設、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教學質量監控和管理等諸方面發揮示范和輻射作用[1]。中藥化學課程為中藥學專業核心專業基礎課程,是學習其它專業課程的前提條件。新疆醫科大學中醫學院中藥化學教研室把握“質量建設”的內涵實質,吸取國內著名中醫藥高校相關課程建設經驗[2-3],圍繞精品課程建設的核心內容,針對主要問題和矛盾開展了中藥化學課程的改革,在多個考察指標上取得了較大進步。本文將其中重要的影響因素和建設體會小結如下,為其他課程建設提供參考。
1制定科學的精品課程建設規劃
制定科學的規劃是精品課程建設的前提。建設規劃首先要立足學校的發展目標與定位,與專業建設、產學研合作及服務社會緊密結合,規劃中突出精品課程建設的計劃性、目標性、階段性、整體性及層次性。應搜集學校的師資、課程、教學、特色和實驗條件等方面信息,了解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及可用資源,參考其它院校先進經驗,在全面認真分析匯總調查信息的基礎上,提出精品課程建設要達到具體的、可操作的質量標準及具體措施,其中最重要的為課程建設總體規劃和人才培養規劃。
2形成高素質的教學團隊
精品課程建設是教師的教學水平、學術造詣和人格魅力的綜合體現。形成一個職稱、學歷、學緣與年齡結構合理、人員穩定、教學水平較高和教學效果好的教學團隊是精品課程建設的任務。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培養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客觀需要5~8年的周期,所以,保持青年教師隊伍的穩定十分重要。還要求教師對相關的科學知識必須豐富,了解和儲備相關學科的知識,強調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滲透和相互影響,而且須做到融會貫通,客觀地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此外,要對精品課程實行主持人負責制,主持人由學術造詣較高,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高級職稱教師擔任,必須能親自主持、設計和指導教學。其他主講教師也必須具有嚴謹治學、敬業愛教和誨人不倦的良好師德與教學作風??傊郧袑嵦岣呓虒W質量為目的,真正做到用得其所,用其所長。如果在考核確認精品課程時,只看所謂的匯報材料,從來不去認真聽該課程教師的實際授課情況,就出現所謂精品課程———教師授課并不受學生歡迎,甚至根本沒有好評的現象,這就是忽視教師隊伍建設的惡果。這個問題往往為管理者忽略,因為它不再局限手精品課程所在的學科有多少教授和副教授,或者僅有表面上所謂一定合理的梯隊結構,而是對學科點上教師隊伍里面非常實在的內在素質要求。教師們必須有能力對精品課程進行完美演繹、展示出精品課程的學術魅力,體現出精品課程的應有價值。
3更新課程內容和專業前沿
教學內容是精品課程建設核心。精品課程的教學內容要適應科學知識爆發式增長和社會經濟文化發展需要,要反映本學科領域最新成果,體現社會、政治、經濟和科技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本課程以提高教學質量、強化學生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科研能力為目標,除制定完善的中藥化學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大綱外,自編了實驗教材、學習指導和習題集。此外,在每輪授課前的集體備課中,要求每位教師收集和討論該課程的發展現狀和趨勢,整理出最新資料在課堂上進行講授,以提高學生對專業有較深的認識。并且要求教師重視教育教學改革,鼓勵教師申報教改課題,對內容和方法開展創新研究。我們在新一輪大綱修改中還壓縮原有驗證型實驗,增加了綜合型和設計型實驗,盡量加入關于新方法和新技術的應用。
4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
教學方法與手段是教學改革的切入點,靈活、多樣、科學和有效的教學方法是精品課程建設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志。隨著現代教育觀念的轉變,本課程在建設中要求主講教師結合專業特點、學習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在課堂教學中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如目標教學法、讀書指導法、課后練習法、多媒體教學法、動畫演示法和小組研討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應在課堂教學中增加使用多媒體和Flas課件的比例,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感官認識。在教學手段上,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和手段,利用網絡平善精品課程相關的教學資料,包括課程大綱、教案、講義、實驗指導、習題和參考文獻等,方便學生在不同時間和地點根據自身需要進行自主學習,積極推進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建設,并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制作配套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將多媒體技術、計算機輔助設計、動畫技術和專業軟件引入教學,使復雜枯燥的理論內容變得簡潔易懂,實現最佳教學效果。
關鍵詞: 高校精品課程 課程建設 高校教學改革
一、引言
2003年4月,教育部為全面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正式啟動了“高等學校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工程”,并根據高等教育發展的現狀和需求,決定分步實施“質量工程”。教育部將高校精品課程建設列為教學改革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并決定從2003年開始,每年評選出1500門精品課程,授予“國家精品課程”榮譽稱號,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助并向全國推廣。同時,教育部從2003年開始就設立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每年評選出100名教師并授予“國家級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稱號。希望以此為契機,形成關注教學、關注名師的良好社會氛圍。[1]精品課程建設是一項全新的系統工程,是教育部高校教學改革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高校教學改革,提高高校教學質量的重要舉措。
二、精品課程建設的必要性分析
課程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文化傳承的載體。它既是社會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發展歷史的總結,又是現代社會發展前沿的反映。課程是學校教學活動的基礎,是向學生傳授知識的載體,是構成專業人才培養計劃的基本單元。課程建設是學校教學改革的核心,在人才培養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21世紀,高等教育課程改革的主題是提高教育質量,通過精品課程建設,優化課程資源的配置和使用,使有限的課程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教育效益,從而大幅度地提高教育質量。精品課程建設是提高高校教學質量的關鍵,是高校教學體系改革的重中之重,同時也是實現高校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精品課程建設是教育部“質量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高等教育體系中起到了“排頭兵”的作用,所以加強精品課程的改革與實踐,對于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學成果、深化整個教育體系改革、完善整個教育課程建設體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2],[3]精品課程建設是以培養高素質人才為宗旨,以提高教學質量為前提,以課程上網為手段,通過集中優質的高等教育資源,并可在更大的范圍內得到資源共享的一種教學創建活動。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將最新的信息技術引入高校課程教學中,建設一批體現現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學性和先進性,具備鮮明特色,并能恰當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方法和手段的精品課程。相比傳統教學,精品課程在教學上更具有明顯的教學效果,還具有示范、輻射推廣的作用。開展精品課程建設既可以激勵教師積極投入教學,又可以實現課程的宏觀管理,從而帶動全校課程的整體建設。精品課程建設充分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在一定的范圍內將精品課程的相關內容成為優質的網絡共享資源,實現課程的數字化。
三、精品課程建設是高校教學改革工作的重心
目前,是否擁有一定數量的能反映不同學科前沿的精品課程,已成為衡量一所高校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高低的重要指標。高校應根據學校定位和特色制訂科學合理的精品課程建設規劃,以精品課程建設帶動全校課程改革發展,營造出一種以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的教學氛圍,提高學校的整體教學水平。精品課程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在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教材建設、教學方法和手段、評價機制、實踐教學和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全新改革和創新,這樣才能打造出真正的精品課程。由于各個高校的層次和類型不同,因此課程改革的目標定位、實踐方法和途徑也應不同。各個高校的精品課程建設要體現自己的辦學特色,要探索適合自己的人才培養模式。
高校應更新教育觀念,充分認識到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性,始終以教學改革為工作中心,整合各類教學改革成果,鼓勵教師和學生積極參加精品課程建設,加強教學與科研的結合,提倡和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加大對教學工作的投入,建立各門類、專業的校、省、國家三級精品課程體系。各校在組織和規劃本校精品課程時,應考慮精品課程的可持續發展,應加大對精品課程建設的資金投入,要以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的精品課程建設為主,充分發揮精品課程建設對學校教學工作的示范作用,將精品課程建設與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相結合。
精品課程的建設內容包括:課程所在學科的規劃、教學內容及課程體系建設、教材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教學方法與手段建設、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等。準確定位精品課程在整個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處理好單門課程建設和系列課程建設的關系。精品課程的內容要反映本學科最新研究成果,積極整合先進的教學經驗和優秀的教改成果,體現現代社會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精品課程建設要改革傳統的教學思想、方法和手段,充分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實現網絡教學與管理,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精品課程教材既可以由主講教師編寫,又可以選用國家級課程優秀教材和國外高水平教材。精品課程建設重視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精神、實踐能力,開設創新型實驗、研究型和綜合性課程,在課程中增加實驗、實習等實踐性教學環節,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科研活動。
理解精品課程的內涵,制定科學有效的評價機制。精品課程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我們可以將其科學分解為若干個子工程后,有針對性地進行建設。評價一個課程建設水平的重要指標通常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管理、教學內容、教學條件和教學效果等方面。高校應建立科學的精品課程評價體系,健全學生評教制度,這有助于精品課程建設的發展和完善。
四、結語
課程內容建設問題是精品課程建設的核心,而課程資源的共享和應用是關鍵點和落腳點。我們要按照國家級精品課程的要求,以創建“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為目標,推進教育創新,加強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鼓勵使用高水平教材,提倡實踐教學,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深化課程改革,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為國家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隊伍。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啟動“質量工程”評國家級教師[EB/OL].http:///article/20030410/3082046.shtml.
關鍵詞:精品課程;過程建設;存在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9-0280-02
精品課建設是為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共享優質教學資源,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一項系統工程,充分體現了一種新型的、互動的、科學的現代教學技術手段。目前,國家級、省級、院級三級精品課程的建設質量都在不斷提高,建設課程數量在不斷增加,為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改進育人環境等方面發揮了重大的作用。然而,部分精品課程建設過程中由于有的建設者急功近利、驗收者流于形式、評價體系不完善和教學資源不匹配等因素導致了精品課程建設存在一些問題,使得精品課程的功效大打折扣,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和警示。
一、存在問題
1.課程建設與實際應用脫節。精品課程建設是為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共享優質教學資源,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一項系統工程,通過精品課程的示范和帶動作用,可以全面推進課程建設。精品課程的建設必須立足于高校的人才培養規格,必須與學院的定位和人才培養規格相吻合。而不少精品課程在建設的過程中忽略了這一事實,只是在技術上解讀精品課程的評審指標,按照評審項目將內容傳輸到網上。這種結果導致了在教學內容上過分注重知識的量化和信息化,結果淡化了課程在教學中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同時,部分精品課程建設完成后由于缺乏可操作性和教學資源的不足,導致了精品課程成了“擺設”,成了為精品而精品。
在課程建設中,學科及課程類型等不同,課程建設的側重點應有所不同;教學設施、教學團隊、教學對象等方面的不同同時也會造成教學方法及手段的不同和教學內容上的差異。即使不同院校的相同專業由于專業培養目標及對象的不同,課程建設的相關內容也是不同的。因此,精品課程建設應立足本校本專業實際情況,挖掘其專業及課程特點,使建設的課程能滿足本專業的學生的實際需要,真正成為為專業服務的精品課程。
2.過程建設盲目消極。在精品課程的建設過程中,一旦課程申報成功并立項戴上桂冠后,就將精品課程建設一事束之高閣。究其原因主要是不知道該“怎么建”、“建的內容是什么”。造成了教師隊伍、教學內容、教材、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改革與研究、教學管理六大要素的建設思路模糊,從而導致一些高校在精品課程過程建設中出現盲目性、盲從性,甚至失去建設的方向性。過程建設的盲目消極必然導致消極建設、被動建設甚至停建,失去了精品課程建設“重在過程、在過程建設中提升質量、在過程建設中加強課程競爭力、在過程建設中促成課程可持續發展”的本質與核心。
3.重形式、輕內涵。精品課程建設是高校教學質量和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輻射和示范是它的價值所在,“一流的教學團隊、一流的教學內容,一流的教學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學管理”是精品課程的核心,因此,內涵建設是精品課程建設的重中之重。在建設中,部分課程不依據課程的特點和教學內容來進行建設,不管教學條件是否滿足,教學內容是否合適,只是強調形式,在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上缺乏針對課程特點進行的變革和創新,片面追求技術化和形式化。形式上的照搬導致精品課程的價值丟失。
教學團隊建設是精品課程建設的重要一環,同時又是在建設中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環。我們要通過對教學內容的把握和建設,通過對教學方法的研究和實施,通過對課程教材的建設以及對教學管理方法的探討和實施,來全面建設課程教學團隊,使得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能在專業知識、教學水平以及教學過程管理中全面提升。同時只有有了一流的教學團隊,才能保證一流的教學內容、一流的教學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學管理。因此精品課程建設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應積極加強內涵建設,同時要全面均衡發展,絕不能顧此失彼,確?!拔鍌€一流”的全面提升。
4.更新和改進時間緩慢。目前,不少的精品課程缺乏可持續發展。精品課程是集教學團隊、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材、教學管理一體化的整體建設,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對其不斷地更新和改進才能始終保持精品課程可持續的發展性,才能一直起到引領和示范的作用。目前,大多數的精品課程在申報成功之后即成為擺設,內容不再更新或更新緩慢,在一定時期后精品課程已不再是精品。
精品課程在申報成功后的一段時期只是課程建設的一個初始階段,是課程相關內容的一個初始積累階段,內容是否完全合適、教學方法手段是否適用需要通過教學來進行檢驗,同時在檢驗的過程中不斷完善。另外,教學設施、教授對象的變化也會造成相應的調整??傊氛n程絕不能成為擺設,應不斷地更新和改進,要讓精品課程始終處于課程引領和示范的地位。
5.精品課程過程建設的評估、驗收流于形式。依據精品課程建設標準及要求,各級精品課程立項后必須定期進行精品課程建設的評估與驗收。從目前了解到的情況中得知,部分高校的對精品課程的評估和階段驗收時間間隔不太合理,大多數是一學期一次或一年一次。同時在評估和階段驗收中主要以紙質文本材料作為觀測點,以各級精品課程既定的評價指標作為準則,按照指標在固定場所(如會議室)通過課程負責人提供的資料和匯報完成了課程的評估和驗收工作。
以上這種評估和驗收工作的弊端是造假之風蔓延,如課程建設者臨時突擊編寫師生互動輔導、編課程講義、造教研活動記錄等。其次如對于《國家精品課程評估指標》中提到的教學方法與手段要求“重視探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等“軟”指標只是由課程負責人的口頭匯報作為評價依據,最終造成了精品課程過程建設與評價因失真而流于形式。
二、精品課程建設的幾點建議
1.合理制定精品課程建設規劃。精品課程建設是一項系統的工程,需要長期的積淀,在政策上要注意為教師創造良好的條件和氛圍,要激發教師進行教學改革和創新的積極性,保證資金的投入和合理使用。學院要從學院的定位、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規格的高度重視精品課程的建設,學院要把精品課程建設納入到專業建設規劃中,各專業要深入研究人才培養方案,將精品課程建設納入到專業課程體系建設中去。
與此同時,在整個的精品課程建設中,建設過程中的各個階段要有詳細的規劃,要目標明確,任務具體。只有這樣,教師在建設過程中才能合理有效地完成階段任務,學院檢查小組對精品課程的評估和階段驗收才能順利地進行。
2.改進評審機制,加強過程管理。在精品課程的評審過程中,不僅要了解該課程所在專業的課程體系結構,同時要具體了解課程目前的實施情況和實施條件,結合課程的建設目標看課程是否具有可實施性。合格申報成功后,在后續的過程中,要加強過程管理,從教師、學生等不同方面全面進行過程考核,建立有效的考核評價機制,要注重考核申報提出的課程建設目標是否實現,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是否改進,課程的改革是否得到同行、學生的認可等。
3.加強信息反饋,積極完善教學資源。精品課程建設中,要積極加強從學生、同行等不同方面進行信息反饋,不斷完善和更新教學內容。教師要及時獲取學生的反饋信息和學生的學習效果,可以通過一邊上一邊測試運用的方法對網上的使用資源進行意見或建議的反饋。同時可以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向同行進行信息反饋,及時調整和修訂教學內容。同時還可以通過點擊率統計等方法了解精品課程的輻射效果。
關鍵詞 高職院校 精品課程 管理主體
一、研究背景
自2003年教育部推動以提高教學質量為導向的精品課程建設項目以來,全國高校申報建設各級精品課程的積極性很高,截止2010年2月,國家級精品課程已達3020門,加上省級和校級的精品課程,數量就更多了。隨著精品課程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也慢慢浮出水面,尤其在高職院校,“重申請、輕管理”等現象造成了優質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如何對高職院校精品課程建設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和科學管理,已成當務之急。
高職院校精品課程管理至少需要明晰三個主要問題:“由誰管”“管什么”和“怎么管”?!肮苁裁础奔淳氛n程管理的客體問題,對高職院校精品課程的管理應該包括哪些內容才既能把握建設的方向,同時又能調動相關教師的積極性?!霸趺垂堋奔垂芾淼姆椒▎栴},涉及到應為精品課程管理制定什么樣的政策機制等問題。而“由誰管”則是精品課程管理的主體問題,精品課程建設到底應當由誰管才最科學、最合理的。明確管理主體,清晰管理權責,對于高職院校繼續推進精品課程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高職院校精品課程建設主體的現狀及問題
近年來,我國高職院校在精品課程建設過程中逐步探索形成了“院―系―課程負責人”三級管理模式,即在院級,成立學院精品課程建設指導委員會,主任由主管教學的副院長擔任,辦事機構一般設在教務處,主要負責宏觀指導、監督與檢查;在系部,成立系部精品課程建設指導委員會,主任由系主任擔任,主要做好課程建設中的管理、指導與督促工作;課程負責人則具體負責精品課程建設的實施、經費使用等事務。三級管理模式為精品課程建設提供了組織保障,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然其在運行中卻也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
(一)院級管理主體:有權無責,導致建設流于形式
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都將教務處作為精品課程院級管理層面的主要機構。筆者以全國首批28所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單位中的10所院校為例,搜索其精品課程建設管理機構,其中80%是由學校教務處承擔。
院級管理主體在精品課程建設過程中負有從整體上規劃、宏觀上指導的權利,然教務處等部門作為學院教學建設與改革的重要行政部門,存在著行政話語強勢,在具體的精品課程建設中會出現由少數部門負責人作決定的現象,而一旦工作有誤失則將責任推卸至系部或具體的負責人員,從而出現有權“無責”的局面,致使精品課程建設流于形式。
(二)系部管理主體:無權無責,導致監管力度不足
系部是高職院校精品課程三級管理體系的中間層,理應發揮溝通與協調的作用。對上,其負責著學院有關精品課程建設規劃、政策的傳達,而無權進行相關內容的修改;對下,系部對某一課程的理解深度往往不及課程負責人,某一精品課程如何發展,如何規劃的任務最終都落在課程負責人身上。實施權利的架空與責任的下放,使系部成為一個“無權無責”的管理主體,無法實現其監督的職責。
(三)課程負責人:責大于權,導致利益色彩濃厚
課程負責人是精品課程建設的“重中之重”,其知識水平、教學能力、創新精神以及師德風貌直接決定課程的質量。一般而言,課程建設經費安排、年度檢查、鑒定驗收等皆屬課程負責人工作范圍,并承擔直接責任,這也就直接導致了精品課程建設中將榮譽歸負責人,片面強調負責人作用而忽視院、系及其他建設人員作用和對課程建設的貢獻。責任與權利的不對等,榮譽歸屬的偏差,導致建設過程中利益色彩濃厚。
三、高職院校精品課程三級管理模式中的權責劃分
精品課程三級管理模式是高職院校按照一定的目標和原則,整合和優化相關資源,形成的院、系和課程團隊三級管理層次,它通過層層分權和管理中心的下移,明確各級職責和權限,形成學院宏觀上決策,系部精細化管理,課程團隊實體化運行的管理模式。由此,構建高效的精品課程三級管理模式的核心在于院、系與課程團隊之間能有清晰的權責劃分,本文試圖從地位、管理方式與職責分工三個方面加以分析。
(一)院級管理主體的權責
核心地位:院級管理主體在精品課程建設中的地位應由原來的決策與管理中心轉化為決策中心,對涉及精品課程建設的重大事項作出決策,并制定相關的政策和規章制度,為整個精品課程建設提供有效的服務。
管理方式:核心地位的轉變要求院級管理主體將主要精力放在關系到精品課程建設改革與發展的全局性、方向性的事項上,同時應賦予系部充分的建設自,因此,其對精品課程建設的管理應采取目標管理的方式,關注最終目標的實現與否。
職責分工:院級管理主體對精品課程建設的管理應著重于宏觀決策與管理服務,而脫離于具體事務。具體而言,院級管理主體主要應為精品課程建設提供政策支持、制訂配套的獎勵與建設管理制度、組織教學團隊參加校內外培訓、協調各級部門的資源以及實現院級資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配置等,同時還負責學院精品課程的布點、規劃、過程管理、驗收工作,根據每年的實際情況,確定具體時間,召開精品課程建設會議,討論新申報院?。ㄐ#〖壘氛n程的評審立項,在建精品課程的檢查、驗收以及省級、國家級精品課程的選擇立項、申報組織等事宜。
(二)系部管理主體的權責
核心地位:系部管理主體的地位應隨著院級管理主體由管理中心剝離而成為新的管理中心,其在院級管理主體的指導下相對獨立的指導精品課程建設事務,包括管理監督、協調下屬各課程團隊的精品課程建設活動。
管理方式:作為新的管理中心,系部是學院進行精品課程建設管理的實體,必須通過具體、細致的過程管理方式,才能確保院級管理主體的各項目標和任務的完成。
職責分工:過程管理方式需要系部在不同階段承擔不同的職責。申報階段,系部要組織教師參與調研分析,選擇優勢專業和課程,組建相應的精品課程申報工作組和精品課程建設團隊,同時要注意團隊教師的專兼職教師比例、年齡結構和職稱結構等,定期開展教學教研,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問題;在建設階段,系部要嚴格執行學院的各項政策安排,有計劃有組織的進行建設規劃和研討,實現課程資源的有效共享,并能在建設過程中,推陳出新,及時補充和更新課程建設團隊。
(三)課程團隊管理主體的權責
核心地位:一個明確的、固定的、合理的團隊是精品課程建設的基本保障,課程團隊作為單純的精品課程建設的組織,應該是精品課程建設的核心組織,執行中心。
管理方式:作為執行中心,課程負責人應該是精品課程內容建設、課程特色和課程內涵的把握者與提煉者,管理可采用績效管理的方式,調動團隊中其他教職工的積極性。
職責分工:課程負責人的主要承擔著組建課程團隊,帶領團隊成員對課程進行整體設計并建設課程網站、與企業專家保持密切聯系、對現有的實訓基地進行改進、提前完成申報材料的準備工作以及今后課程建設的監控與管理等。
四、結語
高職院校精品課程建設是一項長期工程, 既需要學院主管部門的政策導向和監管,也需要所在系部的協調和配合,更需要課程建設團隊的自主建設,由此,理順各管理層級的關系,清晰各管理主體的權責,構建一個高效運行的管理機構體系,才能保障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繼續推進,才能切實推進高等學校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工程,也才能體現精品課程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張士獻,李永平,張秀琴.地方本科院校精品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廣西教育,2010(21).
[2]朱婷.國家精品課程建設實踐探索[J].教育研究,2010(10).
基金項目:
中國建設教育協會2009年一般課題《建設高職“雙師素質”教師職后教育模式創新研究》;湖南城建職院2009年一般課題《高職院校精品專業、精品課程建設機制研究》階段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
關鍵詞: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
通過對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現狀及發展趨勢進行分析,探索《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解決《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 改革現狀及發展趨勢
《計算機基礎》課程是高校理、工、文各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必修公共基礎課程,是按照高等學校計算機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提出的非計算機類計算機教學三個層次的基本要求而開設的。該課程是當代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課程之一,其內容和思想對學生思維發展具有深遠而持久的影響。該課程內容包括計算機基礎知識(主要包括:計算機概述、計算機工作原理、計算機硬軟件系統、多媒體技術、計算機信息表示方法、計算機文化的形成和對社會的影響等);Windows操作系統;Office2000辦公自動化軟件(主要包括:文字處理軟件Word2000、電子表格Exce2000、電子文稿PowerPoint2000等);計算機網絡基礎(主要包括:網絡基礎知識、局域網和互聯網的使用);計算機安全等知識。
我國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的普及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20多年來,計算機的基礎教育從無到有,從只開一門課程到提出三個層次的教學模式,計算機基礎教學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各高校得到發展,已步入了一個高起點、重應用的新階段。特別是進入21世紀,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一方面社會要求大學生應具有豐富的信息技術知識和應用能力,另一方面學時壓縮。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完成新形勢下的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育任務,實施對大學生的信息技術教育,成為計算機基礎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
目前,對《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課程建設研究、教學方法研究、師資隊伍建設和計算機基礎設施建設四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這些研究成果對《計算機基礎》教學提供了有益的參考,推動了《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改革和發展,值得借鑒。但也應該看到,由于校情不同,各個學校在基礎設施、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學生素質方面存在著差異,因此,在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方面應該有所區別。為此,探索適合高?!队嬎銠C基礎》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有利于提高高?!队嬎銠C基礎》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2 改革主要內容
⑴開展《計算機基礎》的教學改革研究,根據整體建設規劃目標以及發展方向,制定《計算機基礎》課程建設規劃及實施方案,修訂教學大綱,更新課程教材,改革《計算機基礎》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手段以及考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能動性,培養、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和綜合學習能力。組織教學研討會,對《計算機基礎》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中存在問題及解決辦法等方面進行討論。
⑵建設、完善《計算機基礎》課堂教學體系。制作優秀的多媒體課件,充分運用多媒體投影教學、網絡教學的優勢,提高《計算機基礎》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在課程實施安排上,一是注重計算機常規操作能力培養,克服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的思想;二是加強學生的硬件知識和硬件應用能力的培養;三是訓練學生文字與表格、圖形的處理與制作能力的培養;四是加強Internet基本知識和基本操作的教學,使學生能熟練地使用撥號方式和通過局域網兩種方式連接因特網,能上網收發E-mail、下載文件、上傳文件,培養學生在Internet上瀏覽、檢索、閱讀和獲取信息的能力;五是加強使用計算機的安全意識,熟悉病毒的檢測與防治。
⑶建設、完善實驗教學體系?!队嬎銠C基礎》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的教學目標是為了培養學生具有計算機實際應用能力。因此,為了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必須加強實驗教學環節。教師認真考慮、分析實驗內容,針對學生的特點,合理安排實驗學時,靈活安排實驗內容、上機實驗方式,實行個性化教學。
⑷建設、完善考試體系,推行多種考試方式,突出對能力的考核。多年來,《計算機基礎》考試以筆試為主,其它考試為輔,這樣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差,考試及格率偏低.針對這種情況,逐步改進了考試方法,上機考試與理論考試分為兩個獨立的部分,上機考試采用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系統,隨機抽題,機器閱卷,自動記載成績;理論考試由60%客觀試題和40%主觀試題組成。
⑸建立、完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平臺,提供多媒體教學、電子教案、電子教材、課堂視頻、多媒體課件、參考文獻、聯系教師、相關題庫等教學資源。
⑹師資隊伍建設。面對新的形勢,《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基本要求也與時俱進,其教學深度、強度都將明顯提高,因而對教師的專業知識與應用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也需要不斷學習和培訓,以真正適應教學需要。因此,要調動教師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以適應計算機基礎知識日新月異不斷發展的新形勢;培養和提高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
[參考文獻]
[1]孫宗禹.素質教育與大學教學改革[J].現代大學教育,2002年06期.
一、遼寧省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現狀調查
2010年6月遼寧省教育廳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的通知》(遼教辦發201078號),要求各高校從一年級開展職業發展教育,不少于26學時。文件還對遼寧省高校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開展提出了具體要求,出臺了職業生涯規劃教學課程標準。經過幾年的建設,遼寧省高校職業生涯課程建設日益規范。為了解遼寧省高校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建設情況,本文對遼寧省10所高校申報全國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示范課程情況進行了調查,對其主要內容分析如下:
1.基本信息
從基本信息分析,遼寧省高校最早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時間是1996年,最晚開設的是2011年;10所院校中7所院校為必修;學分在0.5―1之間;學時在8―32之間,其中8學時的有2所學校,18學時的有2所學校;有6所學校班級規模以大型為主;有8所院校的職業生涯課程開在第一學年。
2.教學方法與手段
從教學方法看,各學校教學在教學過程都采用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采用最多的依次為小組研討占90%,案例分析占80%,課堂講授占60%,情景模擬占60%,錄像觀摩占50%。從教學手段看,高校教師采用較多的教學手段依次為多媒體占70%,職業測評占70%,網絡信息平臺占40%,在線課堂占30%。從課外教學方法看,采用較多的方法依次為專家講座占50%,職場人物訪談占50%,企業調研占30%。從社會實踐課堂看,有4家學校強調了實踐基地建設,采用較多的課外實踐方法為參加實踐,占80%。
3.師資隊伍
從師資隊伍看,各高校教師骨干教師為6―25人,調查的120位教師中,招生就業處指導教師28人,其余為各學院的教師,其中1所大學工商管理教師占58%。教師職稱結構中,講師所占比重較大為45.8%。教師學歷結構中,碩士所占比重較大為83%。學校都加強了師資培訓的力度,90%的學校教師都有各種職業資格證書,其中具有國家級職業資格指導師證書的有60多名,GCDF全球高級職業規劃師14人,80多名教師參加過各級各類職業生涯培訓。
4.建設規劃
明確每年計劃投入職業生涯課程建設的學校有4所,90%的學校設置了就業指導教研室,1個學校建立了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基地,50%明確說明學校出臺了系列就業創業指導課程管理文件。
二、調查結論
從對遼寧省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狀況的調查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高校已經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大學生就業指導的重要性,絕大部分高校都開設了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是,調查也表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高校職業生涯規劃的教學組織機構需進一步專業化和規范化
從調查看大多數高校都設置了就業指導教研室,有明確的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育的規范文件和投入。但是高校設置的就業指導教研室大多在招生就業處,少部分在思想政治教育部門,而招生就業處是行政部門,不是專業教研室,平時繁雜的行政事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專業研究的開展。同時,由于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涉及心理學、管理學、經濟學等多學科領域的知識,需要不同部門、不同學科背景的教師參與,進行專門的研究和管理。因此,建立專業化和規范化的就業指導管理部門就顯得非常重要。
2.職業生涯規劃教師的專業化、職業化背景需提高
從調查看,高校專職從事職業生涯教學的教師較少,大多數為兼職,多數教師為輔導員,而非心理學和管理學的專業教師。而且有很大一部分老師的研究專業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并不相關,這就使得老師們在從事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工作時感到力不從心,表現在實際教學工作中雖然做了很多準備工作,但是卻不能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指導。由此可以看出,師資力量更為專業化、職業化是更好地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的關鍵環節。
3.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效果有待提升
大多數高校在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過程中,開設了必修或選修的課程,但是課時少,上課時間不規范,因此,并沒有引起學生的足夠重視。絕大多數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都采取了各種講座的方式來推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但是多數活動關注的是知識的傳遞、職場人物的展示、形式多樣信息的提供,而學生真正參與體驗的較少。有的學生雖然參與了一些社會實踐活動、社團活動等,但是由于缺乏專業教師的指導,學生并不能從職業生涯規劃的角度把實踐與職業發展相對接,因此,從實踐中提升就業能力的認識和感受并不深刻,對生涯發展指導的效果就會打折扣。
三、加強高校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建設的措施
1.以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為目標導向
長期以來,我國的中小學教育一直以考試升學為導向,學生的目標就是取得好成績,考上好學校,至于為什么要考上好學校的目的不明確。上了大學以后,由于高?;臼亲晕夜芾恚S多學生由于沒有自己的理想,考上大學,等于失去了目標,不知道大學應該怎樣度過。因此,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使其在認識自我、了解自我的基礎上,通過對社會就業、行業、職業和崗位的發展和要求的了解,明確個人的職業乃至人生發展目標,制定詳細的大學發展計劃和職業規劃,并在不斷的實踐中修正和提高,對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對大學生未來職業生涯的成功具有重要的意義。
2.建立統一協調的管理組織
從目前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實際看,參與的部門可以分為三類:
一是行政組織,即教務處、招生就業指導處、團委等組織。職業生涯規劃要變成規范化的課程,必須由教務處把其納入學生培養計劃;職業生涯規劃實踐教育比理論更重要,這就需要各學校的招生就業指導處、團委等組織參與,學??梢愿鶕毮懿块T的特點明確其職責,如招生就業指導處與企業管理者聯系緊密,可以開展企業家講壇活動;團委可以把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與專業相結合,開展暑期社會實踐,組織開展各類大賽活動等。
二是專業教學組織,即就業指導教研室、人力資源管理教研室、心理學教研室參與。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是傳遞職業生涯規劃理念和知識的基本載體,建立專業化的教學組織機構顯得尤為重要。因此要成立專業教研室,建立課程負責人制度,由課程負責人負責具體的課程建設工作,通過專業的教師授課和指導向學生傳授職業生涯規劃的基本理念和知識。
3.建立專兼結合的教師隊伍
從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建設發展看,建立一支專兼結合,知識互補,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師隊伍是非常必要的。
一是理論教師隊伍。即專門從事職業生涯規劃理論教學的教師隊伍,這部分教師主要是要向學生講清楚職業生涯規劃的基本知識,這部分教師原則上要求具有較強的心理學、管理學等理論功底和一定的社會實踐經驗。
二是專業教師隊伍。職業生涯規劃內容中對職業的認知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每個專業有專門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的要求,這是一般理論授課教師無法掌握的,因此,結合專業特點進行專業的指導就非常必要?,F在有的學校開設了新生導航課、對新生進行專業的介紹等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個問題。為使專業教育正規化、常規化,需要建立一支熱愛本職、關心學生、責任心強的老師為學生開設專業導航課程。
三是企業專家隊伍。校園中的理論和專業教師能為學生傳授基本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專業知識,但是對職業成功的理解和成功人士的激勵示范作用是教師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的,這就需要建立一支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企業專家隊伍,他們可以是企業家、成功的職場人士、成功的校友等,學??梢酝ㄟ^企業家講壇的形式使其制度化,定期邀請他們到校為學生做職場勵志講座,通過現身說法啟發激勵學生。
4.構建功能互補的課程體系
根據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特點,開發第一理論教學課堂,第二校內實踐課堂,第三校外實踐實習課堂。
第一理論教學課堂應盡快實現課程設置規范化。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應該至少開設二門課程即專業導航、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專業導航在第一學期開設,職業生涯規劃在二學期開設,原則上為所有學生必修,只有這樣才能把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落到實處,使學生真正受益。
第二校內實踐課堂要通過各種學生組織廣泛開展各種實踐活動。要充分利用校、院學生會組織,有條件的可以設置專門的職業生涯發展部門,還可以在學生中建立職業生涯工作室、職業生涯社團和協會,以各種組織為依托,更多地開展實踐活動。
第三校外實踐實習課堂。要加強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與企業合作開展各種形式的實踐教學活動,可以通過專家訪談、企業實習實踐等方式讓學生真正融入社會,了解現實社會的需求,發現自身的長處和不足,不斷在實踐中修正自己的目標,為自己將來就業做充分的準備。
5.提供全方位的咨詢服務網絡
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能夠使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得到增強,但是,在制定規劃和實施規劃時,會遇到許多自身無法解決的問題。因此,學校要健全以學生為主的全方位、立體化服務,幫助學生解決各方面的職業規劃和發展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