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1 10:16:0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基礎護理的重要性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骨科病人的基礎護理不同于其它科病人,由于創傷、多發骨折、復合傷、截癱病人,加之老年病人股骨頸、粗隆間骨折,因疼痛原因限制,給骨科基礎護理工作帶來一定難度,易發生并發癥,因此內蒙古民族大學附屬醫院骨科從2005年2月~2006年3月,從基礎護理質量管理入手,進一步加強和提高了對基礎護理工作的重視,加大督促檢查力度,取得了明顯效果,病人基礎護理合格率從上年的96.8%上升為99.2%,最大限度的降低了骨科病人并發癥的發生?,F介紹如下。
1高度重視基礎護理工作,加強護士職業道德教育
1.1基礎護理工作是保障臨床護理工作安全的基礎,最能貼近病人的護理方法,是護士觀察病情的主要途徑,是護士與病人溝通的橋梁,是護理服務精神的最直接體現,因此有計劃、系統的組織護士學習醫學倫理學、護士職業道德修養等理論知識,目的是提高全體護士對基礎護理工作的高度認識,能夠自覺認真的完成好本職工作。
1.2護士應具備愛崗敬業、勇于奉獻的精神,教育護士既然選擇了護理工作,就要以護理事業的先驅南丁格爾為榜樣,用心去呵護每一個遭受疾病折磨的病人,一切以病人舒適為中心,把愛心、細心、耐心、責任心貫穿于護理工作始終。教育護士在工作中自覺地關心病人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體貼病人、幫助病人,腳踏實地做好基礎護理工作。
1.3營造積極的人文關懷氛圍。新的護理理念倡導人文關懷,在護理管理中實行人性化管理、人性化服務,營造和諧的護理工作環境,和諧的護患關系,倡導“團結協作、關愛生命、關愛健康、關愛病人”以病人為中心的優質服務,在這種氛圍中,使護士積極愉快的工作,處處為病人著想,病人需求無小事,主動愿意為病人服務。
2提高對基礎護理工作重要性認識
2.1充分理解和認識基礎護理工作的意義,目的是讓每一名護士都能認識到骨科病人基礎護理工作的重要性,認識到基礎護理不僅僅是病人清潔、舒適,更重要的是通過基礎護理工作,減少危重、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長期臥床、重大手術后病人的并發癥。例如墜極性肺炎、泌尿系感染、褥瘡、關節僵直、肌肉萎縮等。每周利用業務學習時間,安排有資歷的教師結合臨床病人實際情況,理論聯系實際進行講課、教學查房,促進當班護士認真觀察病情,認真完成基礎護理工作。
2.2不斷總結成功經驗,糾正護理缺欠。每天早查房護士長都要對新入院病人、術后、危重病人進行全面床頭交接,詢問病人護士工作情況,通過早查房,進一步提高各班護士對基礎護理工作的重視,找出基礎護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并針對性地解決問題,不斷總結成功經驗的同時,也在思考以往發生過的一些護理缺欠,吸取教訓和提出改進措施,從而提高骨科病人基礎護理質量。
2.3認真落實基礎護理工作,提高整體護理水平。做好基礎護理工作,可以調和融洽護患關系,密切觀察病情,了解病人需求,及時進行健康教育指導,及時解決病人存在的護理問題。通過發放住院病人問卷調查反饋表明,病人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由上一年97%上升到99.7%,整體護理水平進一步提高。
3加強重危病人基礎護理質量監控。
3.1對危重、新開展手術病人,責任護士根據病人現有和潛在的護理問題制定出嚴密的護理措施,及時進行護理效果評價,力爭達到預期目標。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380文章編號:1006-1959(2010)-09-2610-01
基礎護理質量不僅與治療效果密切相關,其中還蘊涵著護士職業道德[1]。為適應護理模式的轉變,更新護理觀念,以患者為中心開展整體護理工作,現結合臨床基礎護理工作,談談我的認識。
1.提高對基礎護理工作的認識
基礎護理是臨床護理中最基本的組成部分,是臨床護士每天要接觸的工作,它關系到護理質量的高低和患者治療的效果?;A護理的內容,不論是配合、協助醫生進行診療處置,還是由護士單獨完成的護理,它是護士周而復始,每天都要做的常規,但是有的護士缺乏應有的工作動力,被動地執行醫囑,認為基礎護理多做少做,無所謂或隨意簡化。認為基礎護理就是鋪床、各種注射、輸液等護理操作,這是不夠全面的?;A護理就是滿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基本需要,使患者在住院期間處于接受治療的最佳心理狀態,早日康復。基礎護理不僅包括臨床護士應該掌握的護理技術操作知識,還應當包括臨床護士依據患者的基本需要所提供的護理內容,包含生理護理、心理護理、危重期護理、恢復期護理;基礎護理涉及的層面很廣,具有綜合性和實踐性。同時,基礎護理要求只有受過專業培訓的、具有豐富而扎實的臨床知識和社會知識的護士,才能夠擔負承擔起這項工作。
2.落實基礎護理,提高護理質量加強對基礎護理知識的學習和對基本技能的訓練
基礎護理是一門綜合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既充滿自然科學的內容,如解剖學、生理學、營養學、藥物學等,又滲透著社會科學的內容,如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倫理學等,有一定的科學性、主動性、準確性。按基礎護理操作常規加強基本技能的訓練,應從嚴要求,熟練掌握各項操作技能。
3.做好基礎護理,全面提高護理質量一個醫院要得到廣大群眾的信任與歡迎,有較高的醫療護理質量是非常重要的,對基礎護理質量的管理也非常重要
3.1基礎護理工作的服務性。護理服務與其他行業服務有許多不同之處,護理服務有自身特定的科學性、專業性、藝術性和特殊性。近代護理學創始人南丁格爾曾說:“人是各種各樣的,由于社會、職業、地位、民族、信仰、生活習慣、文化程度的不同,所得的疾病與病情輕重也不相同,要使千差萬別的患者都能達到治療或康復所需要的最佳身心狀態,本身就是一項最精細的藝術”[2]。
3.2落實基礎護理,提高整體護理水平加強基礎護理,可以協調、融洽護患關系,密切觀察病情,了解患者需求,進行健康教育,提出預見性護理措施,提高整體護理水平等。護理專業存在高風險,臨床護士每天面對的是挽救病人的生命和促進人的健康,臨床護士每天面從事的是以人為對象的一種特殊職業。在醫療工作過程中,護理工作越來越重要,相信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人們法律意識的不斷增強,護理工作的重要性會越來越凸顯,護理工作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所以,基礎護理人員必須加強整體護理中的質量,加強自身學習、三基訓練,提高心理素質、人文素質、創新素質,樹立“質量第一”的意識[3]。
總之,做好基礎護理,既要有現代護理學的新觀念,又要有豐富扎實的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知識,真正解決患者的需求,得到患者的認可,從而密切護患關系,提高全程護理質量,才能使護理工作更完美,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趙術云.新形勢下基礎護理的重要性[J].河北醫藥,2008,30(4):568.
【關鍵詞】 基礎護理;ICU;護理質量
基礎護理是既涵蓋豐富的科學知識又具有操作性的一門技能,護士必須將知識、智慧、技術技能結合并用才能完成高質量的基礎護理。
ICU收治危重癥患者,實行24h特別護理制度,患者病情及護理等級都要求高標準,高質量的基礎護理,不僅在治療、康復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還直接影響著患者的醫療安全、治療效果和醫護患間的和諧與融洽。因此ICU高質量基礎護理在ICU護理工作中占有重要意義。
1 高質量基礎護理是對護士道德水平的檢修
基礎護理質量體現護士職業責任心,護士的職業責任是“保留生命,減輕痛苦,促進康復”。在護理工作中需護士仔細觀察、發現問題、解決患者的需要,護理人員提供的每一項技能操作都必須謹慎,以“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為己任,本著患者生命高于一切為目標進行的,充分體現了護士吃苦、耐勞的精神。具有高尚職業道德的護士才會無論有人或無人監督的情況下都能自覺自愿的為病人提供全心全意的護理,充分體現護士的“慎獨”精神。在業余時間虛心好學、刻苦專研,積極參加繼續教育,重視“三基”(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基礎技能)和四新(新業務、新理論、新技能、新知識)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提高業務技能,提供高質量護理,更好為患者服務。因此高質量的基礎護理是對護士道德水平的檢修,是對護士履行職業責任的客觀評價。
2 高質量基礎護理有利樹立護士形象
護士在患者及家屬心目中形象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護士完成基礎護理的質量,尤其在ICU無陪護的情況下,當護士為患者剃胡須、剪趾甲、洗頭、做口腔護理、會陰護理時,不但增加了護患感情交流,使患者覺的護士“不是親人,勝是親人”,做到患者“三短六潔”(頭發短、胡須短、指(趾)甲短;頭發、口腔、皮膚、指(趾)甲、會陰、床單位清潔),使家屬安心、放心,同時樹立了“白衣天使”的形象。因此護士形象的樹立正是在優質的基礎護理過程中自動體現?!?】
3 高質量基礎護理體現豐富科學內涵
基礎護理有著豐富的科學知識內涵,涵蓋了生活護理、病情觀察、基礎護理技術操作、心理護理、健康教育、臨終關懷、書寫護理文書等護理工作,對病人康復、提高危重病人的救治率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是至關重要的。走向臨床護理工作崗位的每位護士,不論學歷、職稱,基礎護理技能為不可忽視的基本功。
3.1 基礎護理存在技術操作個體化,【1】在不影響病人的身心安全的前提下因人而異,如心理護理,因患者的文化層次、身份背景、不同而不同。
3.2 基礎護理存在技術操作專職化,【1】護理危重病人的護理責任重大,經過專業培訓過護士才能勝任。在英國,政府撥出專款用于培訓重癥監護護士及其重癥護理助手(CCAs),專門為后者建立了2年NVQ培訓課程,由SouthBanK大學最終貫徹【1】。
4 高質量基礎護理能營造良好工作環境
4.1 高質量基礎護理有利于創作良好醫療氛圍,在ICU患者病情危重,隨時有生命危險,患者及家屬易出現恐懼、焦慮、易怒,通過高質量基礎護理使患者身體清潔舒適,心情放松,對護理工作人員充滿信賴,有利于增進情感交流,治療工作開展。
4.2 高質量基礎護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圍,在ICU不確定因素和突發事件時有發生,病人的具體情況和需求千差萬別,需要護理組織及時快速的做出反應,不斷調整服務策略,改進護理質量,為患者提高優質安全的護理服務,而這僅靠一、兩個護士是遠遠不夠的,需護理人員緊密合作,互相幫助,互相支持,,發揮團隊精神。有對ICU護理人員調查發現,85%護士希望與其他護士配合完成危重病人的護理【1】。
5 高質量基礎護理是患者基本需求
5.1 ICU的患者大多為生活無自理能力,需要幫助翻身扣背、做口腔護理、會陰護理、保持床單位整潔、給予營養支持、肢體功能鍛煉、生命體征的測量、靜脈輸液、中心靜脈的維護等等,這些都是護理病人的根本,生活無自理能力的患者基本需求。
5.2 基礎護理工作是連續性的,不間斷的,隨時存在的,無論醫學科技如何高速發展,患者的低層次需求都永遠存在的,需護理人員來幫助滿足的。【2】
6 治療離不開高質量基礎護理
俗話說“三分治療,七分護理”,體現了基礎護理是治療的根本,患者治療過程中許多動態信息需要通過護理人員在工作中細心觀察、發現問題,結合扎實理論知識、豐富臨床經驗來提供的,如顱腦外傷患者的意識、瞳孔觀察,注意“兩慢一高”,術后患者24小時生命體征檢測,引流液形狀、量、顏色觀察等等,為醫生治療、診斷、護理提供了依據?;杳曰颊郀I養支持,需注意鼻飼液溫度、速度、濃度,進食及營養支持效果觀察,并發癥防治;各種疾病在臨床治療過程中都離不開基礎護理,如果沒有掌握熟練的基礎護理,則無法提高護理工作質量,會產生不利于患者的嚴重后果?!?】因此高質量的基礎護理與治療是相輔相成的,密不可分的。
基礎護理是臨床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優質的基礎護理質量不僅與患者康復息息相關,而且也體現醫院的整體護理水平。因此作為ICU護理人員應在護理學習園地中不斷充實自己,在護理科研領域中不斷創新技術,在護理工作中做到“真心、細心、愛心、用心、耐心”,為危重癥患者提供更優質的基礎護理。
參考文獻
[1]喬暉 王欣然 ICU基礎護理重要性的研究進展 現代護理 2005,11(17):1397-1398
一、加強護理人員價值觀的教育
首先要做好新護士入科教育,使每位護士上崗前均認識到基礎護理工作的重要性,樹立基礎護理與專科治療同等重要的意識,摒棄重治療輕護理的思想,其次是通過高年資護士的現身說法,列舉基礎護理促進病人康復的典型案例,激發護士對基礎護理工作的動力和成就感;三是護士長言傳身教,對護理事業執著,對工作負責、熱忱、樹立良好的形象感染護士,通過以上方法,使護士認識到價值觀不能以金錢來衡量,護理工作的目的是讓病人早日恢復健康,讓病人感受到實惠,得到病人的認可,只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才能產生持久的工作激情。
二、強化護士主動服務意識,為患者提供全程優質服務
護士要設身處地地站在患者的角度,感悟患者住院期間渴望滿足的各種需求,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變“要我做”為“我要做”。力爭做到服務于患者開口之前,以患者和家屬方便、放心、滿意作為護理工作目標,幫助生活自理能力缺陷的病人擦澡、洗頭、刮胡子、剪指甲、翻身按摩及各種功能鍛煉,讓患者在病房中得到最細致、周到的關懷和照顧,感受到最溫馨的護理服務。
三、加強護士基礎護理技能的培訓
采取不同的培訓形式,使每個護士規范地掌握各項護理操作,學習的內容不僅限于基礎護理操作,還拓展到專科護理,溝通技巧,職業禮儀、社會人文科學知識等方面,培養出高素質的護理隊伍。只有加強護理隊伍人格素質的培養,才會有堅定的人生信念,有了優良的心理素質及良好的行為規范,才能增強護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四、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提高護理質量
基礎護理工作是護士觀察病情的重要途徑,是護士對病人溝通的最好橋梁,是護理服務精神的最直接體現。護理人員要站在滿足病人健康需求和學科發展的高度,充分認識基礎護理工作的重要性,為病人提供全身心的整體護理。
五、重視培養護士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提高危重患者的護理質量及搶救技能
認真學習應急風險預案,讓護士熟悉各種突發事件的處理程序及方法,并通過不定期的演練、模擬及情形訓練加深印象。為提高危重患者的護理質量,護士長每日應參與危重患者的護理,檢查危重患者的護理質量,將護士對危重患者的病情評估情況作為量化考核的內容之一,每周對護士進行提問,或定期進行書面考核。尤其是危重患者的皮膚、治療、管道等情況作為考核的重點,每個月堅持護理查房,提高護士解決疑難問題的能力。注重強化護士進行危重患者護理技能及搶救中使用cpr技術、呼吸機、監護儀等護理儀器的操作培訓。
六、合理分工與合理安排
關鍵詞:護理學基礎;評判性思維能力;工作環境
隨著社會的進步及醫學科學的不斷發展,護理工作環境日益復雜,護理人員已經成為獨立的工作者。評判性思維是護士的基本核心能力,是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必備條件,是護理人員獨立進行臨床護理決策的基石,能夠有效提高護理質量。因此,培養護理專業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已經成為國際護理教育改革的新趨勢與舉措,在衛生職業教育中,應該將學校教育與臨床需求接軌,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本文介紹了我校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培養學生評判性思維能力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評判性思維概念及其重要性
1.1概念
評判性思維也譯為批判性思維,由20世紀30年代德國法蘭克福學派的學者作為批判理論和思維方式提出來的[1]。評判性思維是指個體在復雜的情境中,能靈活地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問題的解決方法進行選擇,在反思的基礎上加以分析、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斷,在面臨各種復雜問題的時候,能夠正確進行取舍。從護理的角度來看,評判性思維是對臨床復雜護理問題所進行的有目的、有意義的自我調控性的判斷、反思、推理及決策的過程[2]。
1.2重要性
評判性思維是一種抽象的、概念性很強的思維技巧,其主要組成部分是解決問題和反思性思維,護理人員能迅速進行獨立判斷,做出決策,為病人提供安全的護理措施,具備評判性思維是非常重要的[3]。評判性思維無論是在護理臨床實踐中,還是在護理教育、科研、管理中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2護理學基礎的課程特點
護理學基礎是護理教育中的專業基礎課程,強調以護理程序作為框架的教學模式,此課程將護理人員應掌握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有機融合,突出了護士核心能力的培養,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程的考核形式主要包括理論考核和實踐考核。
3培養學生評判性思維能力時對教師的要求
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前提是教師已經具備了評判性思維能力,能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課程特點對學生進行靈活培養,并注意反饋效果。
3.1學習相關理論
在護理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前提是護理教師首先要具備評判性思維能力。教師要進行系統的學習,深刻理解評判性思維能力的含義、重要性以及掌握培養評判性思維能力的策略。教師應該明確評判性思維能力的組成部分包括智力因素、認知技能因素、情感態度因素,而情感態度因素又包括自信負責、誠實公正、好奇執著、謙虛謹慎、獨立思考、有創造性。只要掌握了有關評判性思維能力的基本要素,才能在教學中找到合理的切入點。
3.2更新教學理念
教師應該更新教學理念,既要繼承傳統教學的優勢,又要打破傳統教學的限制,如果永遠都是“一言堂”,那么就會讓學生的學習特別被動,無法養成主動思考的習慣。作為教師,一定要明確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鞏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更多地去啟發學生,給予學生更多思考的機會和空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3.3營造民主課堂氛圍
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營造民主的氛圍,創造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鼓勵學生質疑、反思,開展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討論,讓學生暢所欲言,大膽說出自己的觀點。只有在民主的教學氛圍中,才能鞏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學生才能耳濡目染、循序漸進地掌握評判性思維能力。
4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培養學生評判性思維能力的途徑
在護理學基礎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培養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但是一定要結合課程特點以及教學內容,這樣才能夠有的放矢。這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日積月累,從教學中的許多“點”入手,才能帶來真正的“面”的改變。
4.1橫向聯系,全方位培養
培養護理專業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需要各科教師、班主任“并肩作戰”,對于整個校園的文化環境都有要求。
4.1.1閱讀
閱讀是培養學生評判性思維能力的一種有效形式,也是發展學生評判性思維能力的一種重要途徑。中職學校的學生閱讀能力較低,開展讀書活動可以為學生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在閱讀中學生開闊了視野,提高了認識水平,養成了良好的思維習慣。在閱讀過程中,需要學生去分析、推理,根據自己的理解對別人的觀點進行取舍,同時也是一個思維加工的過程。
4.1.2學習日記
學生養成記錄學習筆記的習慣,記錄自己的學習體會、在學習中發現的問題、自己情感和態度發生的變化。在記錄中學會自我反思,師生可以分享學習日記,共同探討。
4.2角色扮演法
在護理學基礎課程安排上,有很大比例的實驗教學。在實驗教學中,可以采取角色扮演法,模擬一個臨床情境,或者設計一個病例,由學生分別扮演護士、病人、病人家屬。角色扮演是一種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特定的臨床模擬情境中扮演角色,通過換位思考和移情作用,啟發及引導學生共同探討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解決問題的策略,達到情感領域更高層次的目標[4]。
4.3學生參與評價
實驗教學傳統的考核形式都是由教師進行評價,如果要培養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就應該讓學生參與到評價過程中。比如考核靜脈輸液時,可以為學生準備靜脈輸液的操作評分標準,教師和學生共同來探討評分細則。在考核的過程中,學生也可以參考評分標準彼此“找茬”,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主動地參與了學習,大大提高了學習的熱情與興趣,提高了主人翁意識,能夠提高學生的觀察技巧和能力。經過調查顯示,學生更加喜歡這種形式,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評價過程中,在評價中不僅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對技能的掌握也更加嫻熟。
參考文獻:
[1]蔣艷,沈寧.評判性思維在護理教育中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04,18(3):196-198.
[2]萬衡,李小明,胡檸杉,等.護理本科生評判性思維能力方法的培養[J].現代預防醫學,2008,35(3):411-413.
[3]董蓓.評判性思維在護理工作中的重要性[J].護理研究,2010(6):192.
關鍵詞 體驗式教學基礎護理學體會
體驗式教學是指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通過創造實際的或重復經歷的情境和機會,呈現或再現、還原教學內容,使學生在親歷的過程中理解并建構知識、發展能力、產生情感、生成意義的教學觀和教學形式。體驗式教學以人的生命發展為依歸,尊重生命、關懷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蘊含著高度的生命價值與意義。它所關心的不僅是人可以經由教學而獲得多少知識、認識多少事物,還在于人的生命意義可以經由教學而獲得彰顯和擴展。
在傳統的基礎護理學教學中,注重以教師的教學經驗和自身的知識體系為主要的教學內容。忽視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位置。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課程內容創設良好的體驗情境和氛圍,把體驗式教學和傳統的教學方式,巧妙的結合就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大部分高職學生基礎較薄弱,自主學習性較差。而基礎護理學是以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為基礎的學科,其理論和實踐性都很強。在傳統的教學中完全由教師進行講解為主,告知學生怎么的情境,要怎樣處理來幫助患者,這種方法讓學生對學習內容遺忘快,效果不理想。為此我在對傳統教學方法進行反思,對體驗式教學方法進行摸索,談談的一些想法。
模擬體驗,激發學生情感
模擬體驗是實踐體驗的基礎,在授課過程中結合課程內容,模擬創設良好的體驗環境和情感氛圍,由教師示教學生回示教師評價學生交流體驗心得。如:介紹“肌內注射”這一實訓內容時,除了要求學生掌握注射方法和注射部位外,還要求學生運用已學過的“無菌技術”這章內容,在傳統教學時,單純由教師強調,學生往往不能體會其中的重要性。但在創設的模擬情景中,學生自身就能夠體會到無菌意識對患者的重要性,再聯系教師的授課內容,學生就能很好地把無菌技術貫穿到整個操作過程中。大部分學生在第1次模擬回示時,會有緊張、想放棄的想法;看到同學難受又終止回示的意圖,但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下能夠堅持完成回示。一旦成功后,對自信心和職業的認同度立刻提升許多。
體會患者角色的學生,通過模擬體驗,體會到患者所承受的心理和身體的雙重壓力。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夠更好地以患者為中心,盡自己所能幫助患者減輕痛苦,恢復健康。
創設情境,為學生體驗創造良好環境
教師根據授課內容,通過引導、組織學生創設各種情境并結合自身體驗來思考。過程:情境創設學生實踐體驗教師評價學生交流體驗心得教師總結。如:介紹“臥位安置與更換”分別設置情境為,為體重較輕患者、病情較重患者、脊髓術后患者翻身。通過情境難度的不斷增加,學生能夠逐漸體會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加強了彼此間相互信任感。
同時還能讓學生感覺到溝通在護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溝通并不是簡單地告訴患者護士要做什么,而是發自內心的關懷,用心和患者交流,利用溝通的力量消除患者的焦慮和恐懼。在加強管理的同時,讓學生明白只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熟練的操作技能才能應付臨床實踐工作。
討論
傳統的教學方法比較枯燥,學生面對單純的護理基礎知識學習起來較吃力,結合體驗式教學方法后,讓學生自身的體驗融入到學習中,不僅增加了學生的興趣,而且通過換位加強了學生的對患者的愛心、關心、責任心等,同時讓學生參與進教學活動中,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
教師在課前必須做好準備,對課程內容的要求及學生容易出現的問題做好預防。在授課過程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素質和職業道德。在示教過程中要做到“以身作則,身正為范”。
參考文獻
1呂春艷.體驗式教學法讓思品課“活”起來[J].新課程改革與實踐,2010,7.
[關鍵詞]Delphi法;高職;基礎護理學;重構
[中圖分類號] G7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6)06-0112-03
《基礎護理學》是高職護理教育課程體系中的核心課程,也是高職護理教育的必修課程,其包含了培養護士勝任臨床護理工作的核心能力的主要內容[1],其教學必須緊緊圍繞高職護理人才培養目標。當前多數高職院校使用的《基礎護理學》教材內容理論與實踐分離,在校所學側重點與臨床工作過程有一定的差距,忽視了對學生職業技能和職業能力的培養,造成高職《基礎護理學》教學與臨床實際有一定的距離,所培養的學生臨床適應期延長。本項目擬根據目前醫院里的臨床工作過程對《基礎護理學》的教學內容、學時分配、操作課與理論課的比例等內容進行調研,使《基礎護理學》的教學與臨床護理崗位需求一致,培養適應護理崗位需求的護理專業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為我院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改革提供一定依據。
一、資料與方法
(一)專家的選擇
德爾菲法是一種經驗性研究方法,需要所選專家在該領域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及較深厚的專業功底,專家的選擇是課題研究成敗的關鍵因素。[2]因此,本研究應邀專家對護理教育領域應該具有廣博的知識和深刻的了解,能夠對本研究提出正確的評價意見和有價值的判斷。本研究小組分工協作,每人根據德爾菲法對專家的要求遴選幾位專家,共20位專家參與本研究。參與本次研究的專家均符合以下條件:1.專家來自全國的各大醫院和高職高專護理學院;2.從事基礎護理教學、臨床護理教學與醫院護理管理工作10年以上;3.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4.自愿參與本研究;5.各位專家就本研究課題互不商討,并遵守本研究的其他規定。
(二)函詢表的制定
在閱讀相關文獻的基礎上,根據本校課程標準及整體教學設計,結合國內護士執業考試大綱形成函詢表的雛形。選定10位專家進行預調查,并根據專家意見修正函詢表。
(三)函詢過程
函詢表以E-mail的方式送交給20位專家,并將教材郵寄給每位專家。第一輪函詢表內容分三部分[3]:第一部分是對專家一般情況的調查,包括年齡、學歷、工作年限、職務、職稱、所從事的工作崗位、專業方向、對調查內容的熟悉程度;第二部分簡單介紹了本研究的目的、研究方法與研究步驟,并對如何回答問卷做出了說明;第三部分是對課程內容重構的調查,調查表按照本課程實際教學計劃制定,征詢高職《基礎護理學》課程應開設的章節、章節內的教學內容是否符合臨床護理的發展及其重要性,并附有備注,供專家寫明原因或建議。第二輪將第一輪的專家意見進行匯總整理,形成第二輪函詢問卷,主要函詢課程教學內容的學時分配、理論課與實踐課比例。第三輪將前兩輪的專家意見進行匯總整理,作為參考資料再寄發給各位專家,供專家分析判斷,提出新的論證意見,最后得到一個比較一致的結果。[4]
(四)統計學方法
采用prism和SPSS 17.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數據統計方法采用t檢驗,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P
二、 結果
(一)函詢專家的一般情況
本課題研究選擇的專家涉及護理管理、臨床護理、護理教育3個領域,專家范圍包括浙江、山東和廣州地區醫院內外10余家單位。專家知識結構層次較高,工作單位是三級甲等醫院的占90%,其余10%中一人為二甲醫院,一人為高職護理教育教師,在讀護理碩士。本科學歷占100%,研究生學歷占15%,高級職稱占25%,中級職稱占75%,專業領域工作時間10年以上的專家比例為100%。經過調查所有參與該研究的專家積極性都非常高,都能及時反饋調查信息。
(二) 函詢表的回收情況
(三)《基礎護理學》教學內容調查情況
課程內容根據重要性等級進行賦分[3],“很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分別賦予4分、3分、2分、1分,用統計學方法計算各章節的x±s,將統計值≥3分的內容定為重點講授;將統計值在2分~3分的內容定為一般講授;將統計值在1分~2分的內容定為自學,統計值為1分的內容刪除,統計結果如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