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1 10:16:0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人文關懷建設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概述
校園文化是以校園為主要空間,涵蓋學校領導、教職工,以育人為主要導向,以精神文化、環境文化、行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設等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精神、文明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其作用主要表現為學校的凝聚力、激勵力、約束力、導向力和輻射力。校園文化發展的基礎在于人,存在的關鍵在于人,發展的根本也在于人,因此應當把人文關懷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出發點和歸宿,以此提高人的素質,實現人的價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2.人文關懷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管理理論和管理方法已經逐步成為學校發展的時代主題。每一所學校,尤其是高等院校應該形成一種良好的人文關懷氛圍,具有濃郁的人文情味,才能更好地發掘與發展校園文化,并形成獨具特色的文化,進而達到促進學校發展與壯大并反饋于社會的終端目的。學校的一切活動最終都要通過教職員工來完成,它是學校最根本、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方面,教職員工是學??梢园l展和壯大的最重要的資源,學??梢酝ㄟ^校園文化建設全面開發人力資源,通過各種形式的培訓活動,培育教職員工的共同價值觀去實現學校的終極發展目標,爭取實現教職員工的個體目標與學校整體目標的一致。另一方面,教職員工雖說是學校管理的主要對象,但從“人”的本性需求來考慮,學校完全應該將教職員工視為與學校并列發展的獨立主體,尊重其自身價值觀念和職業生涯目標,通過較健全的管理制度,尤其是以較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較完善的激勵機制以及更符合個性發展的職業生涯上升通道去滿足教職員工的人本需求。將人文關懷貫穿于校園文化建設的始終,才能使得教職員工成為學校發展壯大的關鍵,才能使得校園文化與學校發展相關聯。
3.人文關懷應反映在校園文化制度建設過程中
人文關懷作為校園文化的重要內容,應體現在學校管理的各個環節。從戰略規劃的制定到具體項目的實施,從制度規章的建立到實際工作的安排,都要貫穿以人為本的思想。人文關懷并非不要制度或不遵守制度,而是要加強制度的設計和維護,將“人文關懷”反映在各種規章制度中。學校將“人文關懷”反映在各項規章制度中,就必須將以下的幾個方面全部實施制度化,使教職員工在學校的工作參與、工作回報及其職業生涯發展等都能體會到學校的“人文關懷”理念。①教職員工能夠借助于工作小組、任務團隊等活動,廣泛地融入并參與管理;②通過流程設計使教職員工入職伊始就獲得指導和培育,工作更富有靈活性,并體現出責任感;③教職員工有更大的職業穩定性空間;④ 教職員工在工作中有不斷學習的機會和持續進步的渠道;⑤教職員工深造和培訓的著眼點不僅是提高學歷和掌握某種技能或專業,而是加強自我發展和完善;⑥構建給予教職員工工作業績或工作成就的薪酬獎勵制度;⑦以“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等文化因素來構建教職員工和學校領導者之間的和諧關系。在校園文化制度建設過程中,充分融入“人文關懷”理念,體現和諧發展,教職員工才能和學校發展水融,共同發展,校園文化才會植入每位教職員工的思想之中,校園文化才有生命力。
4.人文關懷體現在各級管理者的溝通中
事實上,教職員工從接觸單位的第一天、見到的第一人起,他(她)實際上就已在感受具體的學校校園文化了,學校各級領導必須了解人格魅力是學校凝聚力的關鍵,應努力從自身要求做起,將“人文關懷”體現在與教職員工的溝通之間。人在潛意識中會尋找社會、單位、人群等的認可,也只有在一定的團體認可后,人才能體會到其心理所需的歸屬感,但人的性格認同及人的人格缺陷卻常使人與人的交往存在客觀障礙。因此,學校各級領導都應對一個集體里面的同事或上下級給與理解和溝通,工作上盡可能揚長避短地發揮人的專業和長處,人性上盡可能給與人格上的尊重。從上而下層層的“人文關懷”能構建出暢通的溝通渠道,具有人文關懷的和諧環境作為校園文化的基礎。
5.人文關懷使得校園文化魅力四射
一個優秀的學校團體應有一個求真務實、積極向上、朝氣蓬勃的校園文化。而一個高效的校園文化不能缺少真誠的人文關懷。在當前社會變革時期,對外的開放,社會資源的再分配,使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在又發生一場新的革命:信息化、知識化、民主化、全球化。人在社會中的地位以及社會本身都在發生根本的改變。人從過去的工具人、經濟人,發展到現代的社會人、文化人。人的價值得到充分承認,人與人的相互交流與認同得到更好的實現,自信、平等和價值感等現代國民素質得到更廣泛的提升。
建立校園文化的人文關懷,一句話,就是要使教職員工關心學校,能夠與學校同心同德、盡職盡責,重要的在于教職員工能否分享學校成長所帶來的好處。只有在這種校園文化下,教職員工才能樹立積極的工作價值觀,才能真正感受到成功的樂趣,才能體會出人格的被尊重,也才能表現出敬業敬職的精神,學校才真正被員工所熱愛。
參考文獻:
[1]金秀蘭 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關懷[J].遼寧教育研究,2004,(09).
【關鍵詞】企業文化建設;終極關懷;初級關懷;宣揚平等
一、注重終極關懷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目前中國人處于沒有信仰的狀態中。雖然我國也有不少宗教,但是卻不是國人自己的宗教,只有一部分人從事,中國人的處境目前大致有三種狀態:一是中國人受西方消費主義的影響,認為盡可能多的賺錢,盡可能多的消費就是生活幸福,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志就看這個人擁有多少財富又消費了多少財富。消費的越多就是越成功。在這種以物質為衡量標準的狀況下,國人的精神處于空虛狀態,物質豐富并不等于幸福,物質并不能代替終極關懷。第二種狀態是,崇尚科學主義。認為科學能夠解決一切問題,是萬能的??茖W技術在形而下的器質層面上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是一種工具理性。通過科學技術能實現人們需要的各種物質工具,但是科學解決不了人們的道德和精神問題。第三種狀態是崇尚后現代主義,解構一切事物,反整體,反本質,懷疑一切,把一切都消解為虛無主義,什么都不相信。后現代主義中的虛無主義和懷疑主義使人們躲避道德和信仰。在這三種環境中,中國人沒有信仰,精神生活如此貧困,注重終極關懷,它是人類存在的意義的基礎,是人自身真實生命存在的前提,是人類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園。終極關懷是帶有終極性的,超越性的,動態性的。在企業文化建設中注重終極關懷,就要求企業文化要帶有終極關懷意義,現在中國人缺少終極關懷,通過企業文化建設這種大眾文化來普及和宣揚終極關懷是一種很好的途徑。
二、宣揚平等
人文關懷不僅要注重終極關懷,還要宣揚平等觀念。平等觀念人們并不生疏,以前也有提到過平等觀念,但是還不夠,并沒有達到真正的平等。男女平等是針對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思想提出的平等觀念,男女平等雖然也是人與人之間的平等但是還沒有達到真正的人人平等。這里真正的平等包括個體的人之間的平等,人在社會中的平等,民族之間平等,國家之間的平等。個體的人之間是平等的。每個人都是一個特殊的個體,每個個體都有著自己特殊的個性,雖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個人性,但是每個人的內在的個人性是平等的。這里個體之間的平等并不是在西方意義上的人人在上帝面前平等,在上帝面前人人都是有罪的,在上帝面前的平等是一種卑微的平等。這里的個體個體的平等是被肯定的。人在社會中是平等的。人在社會中是平等的,每個人自己的國家范圍內在社會中都享有正當的權力和義務上的平等。社會和國家給予公民的待遇也是平等的。民族和民族之間也是平等的,民族當然有大有小,每個民族都是一個獨立完整的個體世界上各民族間不應存在好與壞之分,優與劣之分,從本質上說各民族之間是平等的。國家也是一樣,地球上各個國家都是一個完備的整體,都有自己獨立的國家體系和國家機構,雖然國于國之間的體系或是社會制度各不相同,但是國家間不論大小,不論發達與否都應該相互尊重,都應該是平等的。馬克思認為平等觀念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一個運動著的歷史范疇。馬克思認為““一切人,或至少是一個國家的一切公民,或一個社會的一切成員,都應當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薄捌降鹊挠^念,本身都是一種歷史的產物,這一觀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歷史關系,而這種歷史關系本身又以長期的已往的歷史為前提。所以,這樣的平等觀念什么都是,就不是永恒的真理?!币簿褪钦f平等觀念是具有歷史性相對性和有條件的。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宣揚平等觀念,也是人文關懷的一種。這里宣揚的平等觀念不僅是馬克思人為地有條件性的平等,不單指人公民和社會成員享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而是指人們內心深處的一種平等的意識,這種平等意識不受社會條件的制約,是人們思想意識上的無形的平等,企業文化建設應從人們精神上,從人們內心深處給予這種平等觀念的人文關懷,這種平等的觀念,在人的內心深處表現出人們的一種本質的善良心境,和平的心境,這種平等觀念是人們向往和平的一種本質的觀念,是人們和睦相處的一種本真的善。
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人文關懷理念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然而獨立學院的辦學特點,學生的知識基礎、能力素質、心理特質有別于其它普通高校,由此,獨立學院大學生人文關懷顯得不能適應學生的實際需求。本文對影響獨立學院大學生人文關懷的因素做出分析,并據此提出加強獨立學院大學生人文關懷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獨立學院;人文關懷;對策
獨立學院作為我國民辦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國民辦高等教育的發展、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推進做出了重要貢獻。截至2015年5月,全國共有獨立學院275所,擁有一定規模。獨立學院的大學生有著不普通普通高校學生的特點,而獨立學院因起步較晚,基礎設施較差,師資力量較弱,在對大學生的人文關懷上存在明顯的不足之處,亟待加強和改進。
一、 獨立學院大學生人文關懷亟待加強
大學生人文關懷就是堅持以人為本,確立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尊重和滿足大學生現實和發展需要的基礎上,充分理解他們,關懷和愛護他們,以人文精神豐富大學生們的心靈,提升大學生們的人文道德素養,促進他們的身心和諧以及全面發展。然而獨立學院因為種種因素的限制,其大學生人文關懷現狀不容樂觀。
1.獨立學院的辦學特點
獨立學院經過多年實踐已進入規范管理、健康發展的新階段,在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表現出了不同于其它高校的一些特點。首先,在辦學經費來源上,獨立學院的辦學經費主要來自于投資方的投資以及所收取的學生學費,它的民辦屬性決定了它沒有國家財政性經費的投入。其次,在辦學場所上,獨立學院從依附于舉辦高校到逐步地剝離,建立獨立的校區。三是在師資隊伍上,獨立學院自身所擁有的老師較少,要么是吸納的舉辦高校的離退休教師,要么是招聘的些剛畢業的年輕教師,對舉辦高校的依賴程度較高。最后,人文環境底蘊不足。學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學生學習和生活的環境等都要體現出學校的人文精神,但很多獨立學院在這一方面還存在不足。此外,很多獨立學院在校訓、校風、學風、教風等“軟環境”方面也存在不足。
2.獨立學院大學生的特點
獨立學院的學生屬于本三,他們的社會認可度與其他本一、本二高校的學生相比較低,因而他們的心理壓力要大于一般普通高校的學生。獨立學院大學生的特點表現在:學習基礎弱,學習能力欠佳;學生家庭經濟狀況“兩極分化”的現象嚴重;自信不夠,造成心理壓力大;學生綜合素質偏弱,就業競爭力不強。人文關懷就要從獨立學院學生的不同特點出發,注重大學生們的個性差異。
3.獨立學院大學生人文關懷情況堪憂
從獨立學院的辦學特點,到獨立學院大學生的特點,我們不能看出獨立學院大學生人文關懷的緊迫性、必要性和現實反差性。獨立學院的學生對人文關懷呼聲很高,他們十分需要人文關懷,但獨立學院大學生人文關懷的實際情況不容樂觀,很多學生感受不到學院的人文關懷。獨立學院普遍存在著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師生間缺乏交流、教師的人文關懷難以到位,人文關懷的設施如圖書館、實驗室、體育館等不能滿足學生需求,校園文化活動不能滿足學生需求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利于獨立學院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也影響了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影響著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質量,獨立學院大學生人文關懷亟待加強。
二、 影響獨立學院大學生人文關懷的因素分析
獨立學院大學生人文關懷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如果說這項工程不盡如人意,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只有客觀地分析,準確地研判其各項影響因素,才能為針對性尋求對策找到有價值的依據。
1. 獨立學院的專業設置與教學模式
獨立學院原本是擁有較高教學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普通本科高校參與舉辦的,因此獨立學院在很大程度上依賴與舉辦高校共用一些教學資源,如師資、圖書館、實驗實訓室等。在專業設置與教學模式上也沿用舉辦高校專業設置、教學模式,這一狀況長期延續則不能適應獨立學院的教育教學內容和方法,獨立學院的自身特點,也就是不能適應獨立學院特有的人才培養模式。
2.獨立學院人文關懷的保障措施
人文關懷能夠提高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要確保獨立學院大學生人文關懷工作的展開需要將各項保障措施落到實處。但是目前很多獨立學院人文關懷的隊伍保障、經費保障、執行保障等都存在不少問題。(1)機構設置不健全。獨立學院按規定都要有獨立的校區、獨立的機構設置,但事實上根據學院規模的不同,很多獨立學院的機構設置比較簡單。(2)人員配備不合理。很多獨立學院為了開源節流,并沒有做到按1:200的師生比來配備輔導員。而在教學工作上,獨立學院自己招聘的專任教師很少,很多課程都依靠母校的教師以及一些外聘的兼職教師來承擔教學任務。(3)資金投入不足。獨立學院因為沒有國家財政撥款,主要依靠投資方的投資及所收取的學費收入來維持辦學。所以不管是投資方還是舉辦高校,他們是難以從一開始就將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到人文建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來的。
3. 獨立學院人文教育隊伍
獨立學院發展十幾年來,所擁有的師資隊伍雖然提高很快,但離我國高等教育的要求還有不小的差距,在發展過程中較為突出的問題就是人文教育師資隊伍不足比較嚴重,很多獨立學院缺少專職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師、缺少足夠數量的專職輔導員隊伍,缺少專職心理咨詢老師。而這支人文師資隊伍是否配備齊全,教師們是否具有較高的思想道德修養直接影響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體水平,影響獨立學院人文關懷工作的開展。
4. 獨立學院校園文化建設水平
獨立學院的發展時間不長,校園文化建設薄弱,很多獨立學院已經認識到進行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性,但在這方面還沒有制定具體目標和措施,不能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學院建設中缺乏對學院精神文化的挖掘,精神文化建設常常缺位。此外,學生文化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的載體,是校園文化建設中最活躍、最豐富、最多樣化的部分,而獨立學院校園文化活動舉辦中又常常出現過于注重商業回報的問題。
三、 加強獨立學院大學生人文關懷的對策
獨立學院要做好大學生人文關懷工作必須要立足于自身特點,積極探索符合獨立學院特點的人文關懷的途徑。
首先,從學院的頂層設計而言,學院要根據其人才培養模式,設置特色專業,改革課程體系,增加人文教育課程。獨立學院應根據其人才培養目標及當今社會對全面發展人才的需求,從思想觀念上引起對人文教育的高度重視,在課程體系中增加人文教育課程的設置與分量,以提高大學生的道德感、使命感和責任感。
其次,引進和設立獨立學院人文關懷的專項經費。人文關懷工作需要一定的經費保障,獨立學院應該要拿出一定比例的經費作為人文關懷的專項經費。學院要加強與舉辦高校、政府、當地企業的聯系,吸引社會力量設立專項基金來投入到獨立學院人文關懷工作上。這些專項經費的支出、使用都應該要有一個明確規定,保證“??顚S谩?。
三是要加強獨立學院人文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獨立學院要做好大學生人文關懷工作必須擁有一支相對健全的人文師資隊伍,包括配備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及人文教育課程的教師、配備充足數量的輔導員及班主任、配備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老師。這支人文師資隊伍不僅要對獨立學院大學生進行思想理論、思想品德、人文素質教育,還要充當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指導者和領路人。另一方面,教師是人文關懷工作的實施者,獨立學院要做好人文關懷工作就必須要提高老師們自身的人文素養,使其思想境界及道德情操得到凈化,人格得到完善,成為大學生最信賴的榜樣。
最后,推進獨立學院校園文化建設,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校園文化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其影響是無形且深遠的。獨立學院因為成立時間較短,不管在制度文化、物質文化還是精神文化建設上都存在不足,要做好獨立學院大學生人文關懷工作,要不斷推進獨立學院的校園文化建設,為學生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在精神文化建設上,要樹立“以人為本”的觀點,建設校園精神文化載體,提升校園文化活動品質。在制度文化建設上,獨立學院要通過制度建設,將精神文化建設成果,尤其是辦學理念和核心價值觀以學院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在物質文化建設上,要科學規劃學院的校園環境建設,高度重視學院標志性建筑建設,加強校園人文景觀建設,根據校園規劃的不同功能分區,來營造相應的文化景觀。
將人文關懷融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念已被高校所接受,但是如何實施,如何在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各個環節中滲透人文關懷,獨立學院需要結合自身實際在這方面努力做功課。
[參考文獻]
[1]王朝騰.獨立學院教學管理中的人文關懷問題探討[J].市場論壇,2012,09:88-89.
[2]劉莉.論獨立學院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關懷[J].學理論,2013,29:379-380.
[關鍵詞] 和諧校園 差異性 人文關懷缺失
所謂人文關懷就是以人文精神為思想核心,強調對人的尊重與理解,關注生命與人生,滿足人的生存與發展需求,特別要關注人的精神需要;同時發揮人的自由創造精神。所謂差異性人文關懷就是尊重群體、個體的人格、權利和需求, 有差別地、有針對性地進行服務、教育和管理,使不同主體都能得到自由、全面的發展。對高校來說,人文關懷就是要尊重大學生和教職員工的人格、權利,關懷大學生的成長,關注教職員工素質的提高,讓大學生的生命自由生長,讓學校成為教職員工共同的精神家園。當前,和諧校園理念已深入人心。大學校園作為教育基地,必然要肩負起建設和諧校園、培養適應和諧社會要求的高素質人才的歷史重任。因此,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原則,建設一個師生員工各得其所,各盡所能,各方面關系得到協調發展的和諧校園是和諧校園理念的內在要求。筆者認為構建和諧的大學校園,應以差異性人文關懷為突破口。
一、差異性人文關懷與和諧高校構建的內在一致性
差異性人文關懷的價值取向、人本文化的內涵與高校和諧校園建設理念有著內在的一致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差異性人文關懷是高校和諧校園建設的客觀需要。
和諧校園是指學校協調、均衡、有序的發展態勢。在和諧校園中,各種教育要素之間要穩定有序、良性互動。高等院校主要是由學生、教師、管理人員、研究人員和其他教輔人員組成的一種特殊教育機構。高校的生存與發展需要人,人也是各高校的核心資源和競爭力源泉。因此,高校和諧校園的建設,首先是內部人員的協調與互動建設。如果高校的工作不從師生員工的根本利益出發,勢必加重他們的負擔,使學習壓力、工作壓力和精神壓力突出,導致各種矛盾不斷產生甚至進一步演化,阻礙高校的建設和發展。因此,要在注重師生員工的主體地位的同時,突出注意他們思想情感的豐富和性格的多樣 ,關注他們各自的生存、發展和利益追求, 有差別地、有針對性地進行服務、教育和管理,才能最充分地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最廣泛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的創造性,從而造就一個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教職員工人盡其才、才盡其用、身心俱安的和諧高校,使高校內的不同主體都能得到自由、全面的發展。
(二)差異性人文關懷是構建和諧校園的現實要求。
第一,差異性人文關懷有利于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人就其本質而言是一種關系性的存在。在人的諸種關系中,最重要的是人與人的關系。師生員工是學校的主體,是促進校園和諧的主要力量,離開人際關系的和諧,和諧校園的建構也就無從談起。差異性人文關懷,從人的個性差異出發,關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容易形成管理層之間,管理層與被管理層之間、教師之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良好的互動關系。
第二,差異性人文關懷有利于全體師生員工整體素質的提高。學校的競爭力,歸根到底取決于學校綜合實力的增強。硬件投入的增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全體師生員工整體素質的提高。差異性人文關懷關注個體差異與需求差別,有差別地、有針對性地進行服務、教育和管理,這能產生巨大的凝聚力,使全體師生員工團結一致、齊心協力,在豐富多樣的和諧氛圍中敬業、樂業,為增強學校的競爭力而不斷提高、完善自己,實現自我,從而提高學校的整體水平。
第三,差異性人文關懷有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創新人才是高校的目標。創新人才的培養需要差異性人文關懷。差異性人文關懷能使教職員工的創造性受到尊重和保護,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承認和發揮,能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創新活力,從而使得個性化服務、教育和管理成為培育創新型人才的試金石。
第四,差異性人文關懷有利于平安校園的建設。安全穩定是和諧校園的基礎工程,是學校發展的前提和保障。差異性人文關懷,通過關心人,尊重人,營造良好的人際關系,使學校各主體和睦相處,同心同德,共同創建和諧校園。
二、差異性人文關懷在高校建設中的缺失
目前我國高校普遍存在著忽視差異性人文關懷的現象,主要體現在:一是忽視不同教職員工與大學生的物質需要;二是忽視教職員工與大學生的不同精神需要。
(一)差異性人文關懷在物質需求方面忽缺的表現。
1、差異性人文關懷在社會教育系統支持中的忽視。由于我國社會教育系統對長期以來對各高校的投入都存在著差別化對待,而非差異性對待,至使人性化、差異化、特色化關注不足。如一些急需資金的高校長期得不到應有的關注,有的高校甚至還有拖欠教師課時工資等現象,致使一部分有特色的高校因投入瓶頸而長期得不到發展;近年來由于如房價等部分物價的快速上漲,更使高校教師的名義工資與實際工資差距擴大,部分教師的基本生存都難以保障,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也就無從談起;從學生方面看,上世紀90年代實行了教育收費改革,其它配套改革措施卻未能及時跟上,致使相當一部分學生背負了較重的經濟包袱,不得不花費大量的時間來打工掙錢,這就從客觀上限制了他們的發展。
2、差異性人文關懷在高校建設中的忽視。高校本應使師生員工感到自己的校園賞心悅目, 從而對學校產生一種美好感情。但近幾年, 許多大學大興土木, 將大學校園規劃似商務中心, 將教學樓蓋成如寫字樓,在設計建造中整齊劃一,缺少多樣性與特色性文化品位的內涵,文化娛樂設施種類單一,配套不到位,這自然是不可能做到讓絕大多數師生員工的心田得到滋潤, 心靈受到凈化,從而使他們的人生目標明確和清晰。硬件建設如此,軟件建設中也有類似的情況,如后勤服務單調,文藝活動形式單一,人才的地域差異化不明顯,等等。
(二)差異性人文關懷在精神需求方面忽缺的表現。
1、差異性人文關懷在高校管理方面的忽視。差異性人文關懷的理念是高校實現和諧發展的核心。從當前我國的教育系統和高校內部管理看,剛性規范約束突出,在管理上多半沒有注意到教師群體及學生群體內的差異性需求。許多高?,F有的教學管理模式不符合現代教學規律和當代大學生的學習,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及學校的領導,往往拘泥于教材及教學大綱,強調同化,忽略內化,忽視行政管理中的服務意識,從而造成教師教學思想和行為的僵化,學生墨守陳規,缺乏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整體教學質量下降等一系列問題。
2、差異性人文關懷在教學過程中的忽視。當前許多高校仍然延續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使得教師在教學中只起著傳聲筒的作用,不能把自己的理念、學品融入教學過程,進而滲透進學生個體生命中。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失去了教學自,就談不上工作的創造性,談不上能夠心平氣和地享受教育過程中的苦樂,自身主體性價值的體現也難以到位,導致相當一部分教師并非真正熱愛自己所從事的教育工作,將教育當作一種自己生命活動展示的事業,而只是當作一種謀生手段,從而缺乏生命激情和快樂體驗。從學生方面看,長期以來,教育教學過程中過分強調接受、強調社會價值,強調教育對社會的發展和所具有的作用,忽視教育本身所具有的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價值,教學方法與教學程序單調,使學生厭學、逃學。這些現象在許多高校還表現的比較突出。
3、差異性人文關懷在教師自我追求中的忽視。教師自身對差異性人文關懷意識的欠缺,主要體現在教師的職業主體性方面。上海師范大學教授燕國材曾說,主體性是具有一定素質水平的主體性,素質也是具有主體性的素質,沒有無素質的主體,也沒有無主體的素質。人的主體性具有選擇性、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四方面的特征。而許多高校教師在現有的教學管理模式下往往是為了迎合管理和教學程序的需要,放棄主體性追求,其選擇性、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特征得不到充分展示,至使個性特征表現不突出。
4、差異性人文關懷在學生自我追求中的忽視。人是一種能動性、主體性的存在,教師如此,學生亦如此。長期以來,我國的教育習慣于將教育對象看作一種實然存在,卻看不到作為人的存在(“從不滿足周圍的現實,始終渴望打破他之此時―此地―如此的存在的界限,不斷追求超越環繞它的現實――其中包括他自己當下的現實”[1])的應然向度??茖W技術的發展,物質的極大豐富,使許多學生一味追求外在的、物質的東西,甚至是感觀刺激,而忽視內在的個性修養和自己的理想與價值追求,忽視了那種人之為人的終極性關懷,使自己的發展處于內在的停滯狀態。
這些現象的存在, 是多方因素合力的結果。宏觀方面有:一是我國高等教育的現行教育體制和管理方法長期未能根本改善;二是一系列負面的社會亞文化的影響;三是現階段眾多高校的一味擴張,無力顧及差異性文化建設等。微觀方面有:一是差異性人文關懷的管理理念還未深入人心;二是和諧校園建設的參與者的主觀能動性不足。
三、差異性人文關懷與和諧校園構建
人既是一種生理意義上的存在,更是一種超越生命的存在,是一種具有無限豐富性和多樣性的存在。人的無限豐富和多樣存在的內涵要求我們在建設和諧校園時要充分關注到師生員工自身的差異性,有針對性地給予人文關懷。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人際和諧,為和諧校園的構建打下基礎。根據當前我國差異性人文關懷在高校建設中的缺失表現,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尋求解決的途徑:
(一)尋求社會教育系統的重視與支持。
社會教育系統作為每個高校建設的大環境,理應為高校開展差異性人文關懷提供物質基礎與精神保障。社會給予的關懷應從改善師生員工的學習與生活環境人手,營造出和諧的社會氛圍。
1、加大社會的物質支持力度,改善貧困生的物質需求,提高困難職工的經濟地位。因為人的需要是有層次的,只有當低層次物質需求得到滿足時,高層次的精神需要才能得以實現。因此,社會應當通過社會分配與再分配,加大對高校的資金投入,提高待遇,滿足貧困學生和困難職工的基本的物質需求,保障他們的生存權利,讓他們有生存和發展的空間。
2、為師生員工創造出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和諧的學習、工作環境,有助于激發師生員工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高校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后,學生的能力一直受到社會的質疑,下崗、失業、教育無用論,給學生帶來壓力的同時也影響了他們的學習;高校教師的社會地位也有一定程度下降。這些都影響了高校的發展與進步。社會各界應該有意識地為高校師生員工提供寬松的精神環境,對教育改革中出現個別問題持客觀的態度,不能以偏概全,搞一刀切。
(二)高校應樹立差異性人文關懷的建設理念。
在管理中樹立差異性人文關懷的理念,營造差異性人文關懷的管理環境,構建差異性人文關懷的服務機制。學校管理制度的制定應以尊重師生員工的個性差異為前提,管理制度的實施要注重差異性;管理制度的改革注重參與性,讓有興趣的師生員工參與到制度改革中來,尊重他們的創新性。管理的目的在于創建良好的校園環境,促進師生員工的全面發展,使每個師生員工的個性和專長都得到充分發展, 使他們的潛能得到充分開發。[2]要做到這些,構建良好的服務機制是有力的后盾。因此,高校應著力構建差異性人文關懷的服務機制,解決師生員工實際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三)積極引導師生員工的自我教育,突出個性塑造。
“人的存在不僅是一個被外力塑造的自然過程,還是一個自主自覺的能動性創造過程,從生命本體性看待人的發展,人的能動性才是人的存在的根本性的力量。”[3]因此,人的發展,主動性在其自身,個體的人對差異性人文關懷的意識和追求是實現自身發展的關鍵。作為高校主體的師生員工,在日常生活中應該積極開展自我教育,充分調動自己的能動性,有目的、有計劃的培養自己的個性人格與創造精神,加強自我修養,使自己成為高校和諧校園中的積極力量。
參考文獻:
[1]馬克斯?舍勒:人在宇宙中的地位[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89.43.
人文關懷環境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軟環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衡量該地區領導者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提升理念和創新精神的標尺,是該地區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所在,同時又是整個地區社會進步的綜合體現。沒有良好的人文關懷環境,就不會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就吸引不來項目、資金和人才。依此類推,一個事業的發展同樣需要人文關懷環境的構建,殘疾人事業更是這樣。大連是一個充滿愛心的城市,處處洋溢著文明、健康、向上的氣息。大連市殘疾人事業的發展得益于大連市委、市政府注重人文關懷環境的構建,這也是大連縮短與國際間距離最重要的前提之一。如何在殘疾人事業發展中構建人文關懷環境呢?
一、必須大力提升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涵蓋了我們對殘疾人事業發展的理性思考、觀念轉變、精神創新和前瞻性思維。良好的人文精神作為資源,是可以創造價值的,其資源越豐富,社會關注我們的事業力度就越大,事業發展的動力就越大。為此,我們各級殘聯組織一定要通過多種形式,對殘疾人及殘疾人工作者加強人文科學教育,呼吁社會大力普及人文科學知識。近些年來,大連市委、市政府在增進城市吸引力方面,不斷提升人文精神,使得大連的殘疾人事業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中得到發展。
二、必須大力倡導人文關懷
人文關懷的基點是以人為本的民本思想,它既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出發點,又是落腳點。推進殘疾人事業現代化,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樹立以為殘疾人解憂為優的思想。要做到轄區內殘疾人情況底數清、情況明,掌握、了解殘疾人所求、所需以及事業發展狀況,為他們解決吃、住、行、醫、教育等方面的困難,使殘疾人心情舒暢,一心一意求發展;要尊重殘疾人,要善于發現、培養優秀殘疾人,大膽使用殘疾人;要多為貧困殘疾人、待業殘疾人及子女上學、就業排憂解難,扶助他們脫貧致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文關懷應越來越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近幾年大連市在倡導人文關懷方面,不但在物質環境方面有了長足進步,在精神環境方面也不斷豐富、提高,整個社會較高的文明程度,給殘疾人工作帶來新的發展空間。
三、必須積極推行人文服務
人文服務是人文關懷的表現形式。要在各級殘聯組織中積極推進“服務型機關”建設,廣泛開展“爭做服務型機關、爭當服務型公務員”的活動。在提高認識、養成習慣、形成約束上下工夫,逐漸養成自覺的服務行為;把殘疾人滿意不滿意作為檢驗每個殘疾人工作者工作成效的標準;實行工作責任制,對每一個需要解決困難和問題的殘疾人,實行全程跟蹤服務;每個部門應設立窗口,提供咨詢服務,為殘疾人提供便捷的服務;地方政府應建立一整套人文服務體系,為殘疾人提供人性化服務。近些年大連市委、市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及地方性法規,保證各個部門對殘疾人的人文服務。無論從設施服務,還是個人服務,都明顯地感覺到對殘疾人的人文關懷。
四、必須全力構建人文環境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護理是增進健康、減少疾病、促進康復的藝術,其核心就是對人的生、老、病、死全過程的關懷和尊重。
1關懷照護的概念及現狀
關懷照護(簡稱關護),又稱人文關懷,是為了改善及促進人類的健康而直接去協助、支持及促進個人或團體的一種護理行為,而且會因文化差異而有不同的表現方式。
關懷照護理論目前已經廣泛地應用到臨床護理的各個學科。涉及的領域有臨床護理各科、臨終護理、護理管理、出院后病人的護理、癌癥病人的護理、健康教育、護理教育等。說明護理工作人員越來越重視人文關懷在護理學科發展中的作用。
2關懷照護在臨床護理的實踐和評價
為研究關懷照護在臨床護理中的人文價值,任俊翠等對其進行了評價研究[1]。對實施關懷照護的病區,從病人抑郁、焦慮、患病行為、病人滿意度、護理人員業務素質、護理質量等方面進行分析、評價從而判斷其效果。結果發現研究對象的焦慮、抑郁、患病行為的心理取向分值呈現好轉趨勢,表明利用人文關懷理念服務于病人后,病人的心理狀況得到了改善,而且病人感受的關懷越深,對護理的滿意度就越高[2],在護理業務層面上同時促進了護理業務品質的提高和發展,促進了護理質量的提高。
3目前影響關懷照護執行的因素
3.1護理人員缺乏自身人文精神的建設:醫學院校對關護理論的課程設置尚處于起步階段,大多數醫院又缺乏必要的關護理論知識的繼續教育培訓,護理人員缺乏自身人文精神建設。
3.2缺乏關護的相關政策:護理績效評估中缺乏關于關護的信用評價指標體系及相關的獎懲制度,醫院缺少人文關懷執行的監督機構,護理管理人員引導護理人員注重對病人的人文關懷的制度建設和政策導向不夠。
3.3護理人力資源的缺乏:護理人力資源嚴重短缺,目前的護理工作主要為執行醫囑,大量的治療任務需要護士加班加點才能完成。外界的壓力和護理人員自身人文關懷意識和認知的缺乏,使其工作壓力增大,身心疲憊,無暇關注病人的各種感受。
4護理與人文關懷融通的結構層面和實踐途徑
4.1護理與人文關懷融通的層次結構:(1)文化層面:融通的內涵就是強調對人的關愛,追求人的全面發展。在護理理念上要解決護理學與人文社會科學融通的價值理念、現實意義和機制;在護理文化建設中,應當確立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護理學與人文學應當在精神和實踐中得到統一。(2)研究層面:其內涵是護理與人文社會科學交叉、融合,共同開拓新興的護理研究領域,如護理禮儀、護理美學、護理溝通藝術、護理行為學等,這些研究的產生和發展將有助于解決護理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的融同和發展。(3)教育層面:也就是要探討如何在護理教育中貫穿人文素質培養,建立適應現代護理學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新一代護理人才培養模式。(4)工作層面:即在護理活動中充分體現人道主義,體現人文關懷,使現代社會對護理服務提出的仁術、醫術與藝術將在護理人員行為中得到統一。
關鍵詞:城市環保 環境建設 人文主義 城市發展
本隨著城市的粗放型擴張,城市人口壓力與資源環境壓力日益加大;過渡的城市消耗導致城市環境問題嚴重困擾著人們的生產與生活,嚴重制約著我國城市環境文明的進程,使得城市發展與人文環境更加對立。
1.無法回避的城市環境問題
現代化的工業生產與時代化的消費水平,促使城市形成從地面到空中的立體性污染,嚴重損害著熱門的健康水平,躲之不及、避之無處。
1.1污氣排放
在城市環境中,工業企業燃料的運用,會產生大量的碳化物,硫化物等。城市空調以及制冷工業的發展,氟氯烴化合物的含量也急劇增加。近年來急劇膨脹的汽車消費,使得汽車尾氣的污染日益嚴重。這些氣體直接作用于城市環境與人體健康,形成空氣污染的重要源頭。
空氣污染嚴重損害著人們的健康,據統計,空氣污染對人呼吸系統的疾病造成了高達數億個工作日的喪失,與此相關的經濟損失進數十億美元。據我國部分城市統計,市區居民呼吸道疾病發病率比郊區高2.4倍,肺癌發病率比郊區高7.3倍。
1.2生活垃圾
時代化的消費與丟棄垃圾成正比例關系。生活垃圾進入環境后破壞城市市容和旅游景觀,影響人的視覺和生態環境,造成污染。特別是廢塑料制品無處不在。其結構成分是碳氫化合物,具有耐酸、耐堿、耐氣候老化等耐腐蝕、不易分解的特性,導致不能夠被自然分解,形成“白色污染”。有關數據顯示,2005年我國廢棄塑料約為960. 8萬噸,占我國垃圾排放總量的15%左右。 “白色污染”嚴重地影響著城市景觀環境,形成巨大壓力。
1.3起居環境
交通環境壓力巨大。城市的膨脹致民住區遠離工作地點,造成交通環境壓力大增,形成人們的"交通疲勞",每天更多的時間花費在交通上,致使車輛增多,人群熙攘,擁擠不堪,造成空氣污染和流行疾病的蔓延。
居住環境惡化。居住環境是人們休息和恢復體力精神的港灣。因此,居住條件的環境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人們的健康狀況。寸土寸金的城市用地使得城市住宅擁擠不堪,住宅日照量不足造成疾病發生;住宅公共設施缺乏造成居民缺少室外活動條件而影響健康;人口過密導致的喧囂聲噪音污染也嚴重影響了人的健康狀況,加之商業競爭的廣告喧囂,使得人們無處可藏。
2.基于人文主義核心的城市環境建設分析
黨的十七大報告的理論精髓就是科學發展、以人為本。以人為本就是要求一切社會活動都要本著人文主義關懷,從人的角度出發,從有利于人的發展角度來規劃發展、規劃建設。在我們的城市發展建設中,也必須更新觀念,確立人本主義的城市發展觀??偨Y過去幾十年的城市發展經驗,我們不難總結出動機與效果的錯位問題。
追根究源,產生這種錯位的根本原因還是在于城市發展的理念問題。傳統的城市發展觀念,就是人有多少、樓有多高的簡單的加法計算。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人的環境需要和發展需要。忽視了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建設中充滿了數字而缺乏了人文關懷。
現代城市發展的新理念應該是一種和諧的、綜合的發展,一種可持續性的發展。不僅使經濟指標的發展,也是環境的發展。城市發展的基本出發點應該是服務于人,造福于人,增進人類健康水平提高,實現人與城市環境共生。
3.環境建設與人文關懷
城市生態文明的建設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復雜工程,需要處理好多方面的關系。既要考慮到人與自然的關系、也要統籌兼顧發展與承載力的關系。為此,要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科學規劃,突出環保,經濟建設與環保事業同步同位發展,因此,必須構建環保建設的基本框架。實現人與環境的協調,人文關懷與城市發展共生。
3.1強化科技治污
城市環境污染是多方面的,包括生活垃圾污染、汽車尾氣污染,生活用水污染,噪音污染,視覺污染等。為此,必須強化綜合整治。作為一項系統工程,根治污染不僅是一個政策工程,更是一個科技工程,因此,在城市建設中,紅頭文件很重要,科技引導更重要。城市建設要引導和推動清潔能源技術。對水污染問題,在污水排放系統中加強中水回用技術設備,污水處理藥劑材料等,開發研制廢水資源化設備。
3.2強調和諧環境、促使綠化與美化
在城市環衛建設中,要美化與綠化并舉,強調視覺性和健康性的和諧統一。城市綠化和美化要兼顧多樣性,維持生態平衡,不僅給城市居民視覺美的享受,更要起到了防風,涵養水源,減少噪音的作用,以提高居民生活質量。
3.3以人為本,完善生活功能建設
既要工作、還要生活。當代城市人的生活理念使得我們必須強化生活功能建設。城市社區的休閑廣場,娛樂場所,體育鍛煉設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文關懷建設的重要方面。
另外,交通、住宅設計、衛生處理等無處不可體現人文主義關懷。作為一種城市建設理念,必須將人文關懷思想融入到工作的各個環節,滲透到工作平臺。要突出人文思想,從關懷人、幫助人、發展人的角度構架城市大發展框架,從而架構優美的城市環境,促進人類的健康水平提高,真正實現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參考文獻:
[1]應四愛、陳前虎.城市規劃教育中的人文關懷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