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1 10:16:0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地籍測量方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圖分類號: P271 文獻標識碼: A
數字化測繪技術在地籍測量當中的運用,投資較小,且在不具備全站儀之情況之下,也能夠利用經緯儀和測距儀進行配合作業,外業作業更為方便。有別于傳統的微機成圖、量算面積的方法,使得測繪精度獲得大幅度的提升,勞動效率也相應提高。行業常規手動的地籍測量方法比,數字化地籍測繪技術是為先進快速的測繪方法,有著巨大的優勢與廣闊的發展前景。同時,數字化測繪技術對于數據的合理性、科學性、可利用性的要求也不斷提升,對測繪內業制圖人員的技術要求也相應提升,應當不斷改善數據采集和內業作業的手段,以符合實際需求。
1 地籍測量中數字化測繪技術的主要工作內容和優勢
1.1 主要工作內容
數字化地籍測量,是為基于城市所建設的數據庫和相關的地籍管理系統,截取其中的有效表冊、宗地圖件等資料,建立相應的地籍測量之自動化的管理模式。進行地籍圖根控制測量、繪制基礎地籍圖以及宗地圖、土地面積的計算和統計等,是為其工作的具體內容。數字化測繪在地籍測量當中的運用,使用全解析與機助的方法,以計算機技術作為工作的核心,在外接輸入,輸出設備且輔之以軟件技術支持,對實際的土地數據信息進行采集、輸入、成圖、輸出和管理。由此,在保證地籍測量工作完成的同時,可以把實際的測量數據填到相關地籍圖形數據庫當中,有助于完善現代化的地籍測量管理工作。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數字化測繪技術在地籍測量當中的運用是綜合外業的測量作業和內業的地形圖計算機編繪為一體的系統過程,這一過程中計算機技術發揮重要作用,有賴于計算機技術是地籍測量必然趨勢。
1.2數字化測繪技術在地籍測量中的優勢
傳統上采用的通稱為白紙測圖的平板儀測圖與經緯儀測圖,一般采用解析法與極坐標法,具有成圖周期長、勞動強度大、精度低等缺陷,逐漸地被淘汰。數字化測繪技術首先進行數據的采集、編碼、傳輸和存儲,并運用計算機技術對數據和圖像進行處理,后進行顯示和打印工作。采用數字化測繪技術,能夠使得地籍測量在野外工作中實現自動記錄和解算處理,并自動成圖,出錯的概率小且自動化程度高,能夠自動提取距離、坐標、方位、面積等,繪制的地籍圖美觀、精確、規范,已然成為高效率、高精度、自動控制、實時測量的可靠保證與最佳手段。數字化測繪技術在地籍測量中的優勢,具體可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能夠滿足客戶的需求,增強在地籍測繪市場中的競爭力。在不需要進行手工制圖的情況下,工作流程簡化,有助于節約人、財、物力,避免多道工序造成的誤差積累,縮短了成圖的周期,工作效率得到提升。第二,在計算機輔助下,地籍圖按照類別與要求可分層儲存,具有實用性與易用性,自動化、規范化、科學化的程度高。且在使用和維護更新上方便快捷,可隨時保持產品的信息,再根據不同的用戶需求進行各個要素和數據的加工處理,獲得多種用途的圖件。第三,測繪信息的存儲量大,可做到基本不受“測圖比例尺”這一概念的約束,信息的存儲也不受限制,進行大比例尺的地形圖繪制時具有極大的優越性。此外,在篩選有效的地籍測量信息時,也較為簡便。
2 地籍測量中數字化測繪技術的應用
一般情況下,外業的數據采集使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進行測量的方法;數據的傳輸可使用標準數據傳輸線和計算機連接,并運用Windows 中的超級終端進行數據的傳輸;可采用C 語言編制中的數據轉換程序行處理數據;使用較為成熟的MAPSUV軟件,根據草圖進行圖形的編輯與處理。
2.1外業的測量作業
第一,為控制測量,采用由GPS 接收機與隨機數據處理軟件所組成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定位的方式有靜態和快速動態。為了方便使用實時動態GPS/ RTK、全站儀進行碎部點和界址點的測量,一般選擇道路主干道旁或者空曠的地帶作為點位。要注意的是,點位應當遠離電視發射臺、強功率電臺、微波站,以及變電所、高壓電等等。第二,為碎部或界址點坐標的測量,是為使用GPS/ RTK和全站儀互相配合的草圖測圖方式,其關鍵部分繪制于草圖上。由于草圖清晰明了與否,對內業的工作至關重要,因此在草圖繪制時要注意比例尺適當,保證地物間的相對關系得到大體地體現。為提升工作的效率,進行界址點的測量前,需要對測圖范圍內所有的界址點進行分析與統計。
2.2內業的地形圖計算機編繪
每天結束外業工作后,及時將電子手簿當中的數據傳輸到微機當中,使用南方CASS,MAPGIS軟件進行大比例尺繪圖的加工編輯。在編輯過程當中,繪圖員應當事先對草圖當中的標注以及微機當中的標注進行核對,以確保相關訊息準確無誤。要準確地運用地物編碼,做到隨時檢查,且在后期到外業測量實地進行測圖與補測。
在面積的統計上,應該分幅控制,逐宗匯總。這是地籍測量中最重要,也最繁瑣的步驟。在計算機技術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面積的量算擺脫傳統方法,可以在微機中進行,且具有較高精度。然而,在面積計算過程中,仍需遵循從高級控制到低級控制,再從低級控制向高級控制的逐級匯總原則,從測區到街道,街道到街坊,街坊到宗地,后倒過來進行逐級匯總,以減小誤差。
在檢查確認無誤的情況下,采用南方CASS及MAPGIS軟件生成地籍圖、界址點成果表、宗地圖、宗地面積匯總表等文件。
2.3 電腦繪圖技術的作用
確保數據源質量,實現從數據的采集、加工到建庫的一體化,提升數據采集和處理的效率,保證數據的可靠性和一致性,是地籍測量工作的重點。MAPGIS軟件能夠進行空間數據的數字化輸入,編輯,和拓撲;軟件的制圖功能強大,較之于其他軟件,在專題圖例符號制作上更為靈活方便;軟件基本上能夠對GIS的各個方面進行功能分析。使用MAPGIS軟件進行的電腦繪圖內業作業,經濟性和實用性強,能夠在投入較小的情況下,最大限度滿足地籍的數據整合,數據管理和應用之需求,軟件界面易于操作,維護管理與數據更新簡便。此外,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和規范性。由MAPGIS平臺中的MapSUV軟件為主導的內業作業系統,安全防護能力高,能夠保證數據庫不受病毒感染和非法入侵,避免數據損壞、丟失;系統符合《城鎮地籍數據庫標準》等法律規定,是為完整、高校、優質的地籍測量和管理體系。例如,軟件的自定義模版和數據錄入、轉換功能齊全。其一,軟件的自定義模版功能,能夠事先定義工程模版中的分層方案、編碼體系、屬性定義、數據字典等,事先操作的規范。不同的模版可以滿足不同的行業對于數據采集、數據建庫的需求,通過自定義模版的使用,能夠幫助測繪工作與數據建庫任務的順利完成。其二,在數據的錄入上,可進行電子平板儀、掌上電腦、全站儀內存、GPS等等外業數據的直接讀取。本身具備有具有數字化錄入功能,設備的安裝及和始化功能,輸入數據的顯示功能等等功能,確保數據錄入工作順利進行。其三,在數據轉換上,軟件不僅在自身的版本升級情況下支持舊版數據,且可直接導入市場上多數的測繪軟件數據格式,如EPS數據,EXF、NOT文件,清華三維的COR,暉春數據等。
3 結束語
地籍測量的目的在于全面地澄清城鎮土地位置、屬性、面積、用途,以及各個要素相互間的關系,能夠為政府進行決策和管理提供依據。地籍測量工作對于提升土地資源在開發與利用的合理性上,有著重要的意義。數字化測繪技術以計算機技術作為工作的核心,自動化程度、測量精度高,優勢明顯,成為地籍測量工作的重要技術手段。
參考文獻:
摘 要:地籍測量是地籍信息系統的前期工作, 地籍測量的好壞直接牽涉到地籍信息系統的質量, 因此對地籍測量過程中的有關問題進行討論是十分必要的。在地籍測量中需要進行野外權屬調查、地籍測量、地籍產品質量檢驗、地籍圖數據錄入和建庫等工作過程, 各個環節的質量將直接影響到地籍信息系統的最終質量。本文從地籍測量的概念、測量內容和測量中應該注意的問題等幾個方面入手,剖析了開展地籍測量的問題。
關鍵字:地形測量;地籍測量;權屬調查;
一、地籍測量的概念。地籍測量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礎,它是以地籍調查為依據,以測量技術為手段,從控制到碎部,精確測出各類土地的位置與大小、境界、權屬界址點的坐標與宗地面積以及地籍圖,以滿足土地管理部門以及其它國民經濟建設部門的需要。為滿足地籍管理的需要,在土地權屬調查的基礎上,借助儀器,以科學方法,在一定區域內,測量每宗土地的權屬界線、位置、形狀及地類等,并計算其面積,繪制地籍圖,為土地登記提供依據而進行的專業測繪工作。它是土地管理的技術基礎。要求分級布網、逐級控制,遵循“從整體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則。
二、地籍測量內容。1、根據地塊權屬調查結果確定地塊邊界后,參照表10-2設置界址點標志。2、界址點標志設置后,按照下述“二”中的測量方法進行地籍要素測量。3、測量內容:包括區劃、權屬、地類、地形四要素的所有面、線和點狀對象,外加等高線和高程注記點。
三、地籍測量的特點。地籍測量與基礎測繪和專業測量有著明顯不同,其本質的不同表現在凡涉及土地及其附著物的權利的測量都可視為地籍測量,具體表現如下:
(1)地籍測量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確、可靠的地理參考系統。地籍測量是一項基礎性的具有政府行為的測繪工作?,F階段我國進行的地籍測量工作的根本的目的是國家為保護土地、合理利用土地及保護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權益,而且借助現代先進的測繪技術為地籍提供了一個大眾都能接受的具有法律意義的地理參考系統。
(2)地籍測量是在地籍調查的基礎上進行的。地籍測量具有勘驗取證的法律特征。無論是產權的初始登記,還是變更登記或他項權利登記,在對土地權利的審查、確認、處分過程中,地籍測量所做的工作就是利用測量技術手段對權屬主提出的權利申請進行現場的勘查、驗證,為土地權利的法律認定提供準確、可靠的物權證明材料。
(3)地籍測量的技術標準必須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地籍測量技術和方法是對當今測繪技術和方法的應用集成。地籍測量技術是普通測量、數字測量、攝影測量與遙感、面積測算、誤差理論和平差、大地測量、空間定位技術等技術的集成式應用。根據土地管理和房地產管理對圖形、數據和表冊的綜合要求組合不同的測繪技術和方法。
(4)從事地籍測量的技術人員應有豐富的土地管理知識。地籍測量工作從組織到實施都非常嚴密,它要求測繪技術人員要與地籍調查人員密切配合,細致認真地作業。
四、地形測量與地籍測量有何區別。
地形測量:指的是測繪地形圖的作業。即對地球表面的地物、地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置和高程進行測定,并按一定比例縮小,用符號和注記繪制成地形圖的工作。地形圖的測繪基本上采用航空攝影測量方法,利用航空像片主要在室內測圖。但面積較小的或者工程建設需要的地形圖,采用平板儀測量方法,在野外進行測圖。
地籍測量:是以地籍調查為依據,以測量技術為手段,從控制到碎部,精確測出各類土地的位置與大小、境界、權屬界址點的坐標與宗地面積以及地籍圖,以滿足土地管理部門以及其它國民經濟建設部門的需要。為滿足地籍管理的需要,在土地權屬調查的基礎上,借助儀器,以科學方法,在一定區域內,測量每宗土地的權屬界線、位置、形狀及地類等,并計算其面積,繪制地籍圖,為土地登記提供依據而進行的專業測繪工作。
五、地籍測量方法及精度要求。測量方法:原則上采用數字地面測量,即使用全站儀或其他解析型地面測量儀器,配合棱鏡,實地測量測站至待測碎部點的方向、距離和高差,同時輸入待測點圖式編號及其相關點的連接碼,并采集待測對象的主要屬性數據。
精度要求:地物(貌)點測定精度
①地物(貌)點分:地物(貌)按點位精度要求分為三類:
A、類地物點。又稱主要地物點,指主干街巷或支巷的拐點和巷側建筑物的明顯角點B、類地物點。又稱次要地物點,主要指設站施測困難的城鎮明顯建筑物角點和村莊內明顯建筑物角點。C、類物(貌)點。除上述兩類地物點的其他地物(貌)點,主要指無法準確定位的地物(貌)點。
②平面精度。地物(貌)點相對于鄰近圖根點的點位中誤差,應不超出表1(表略)的對應規定范圍。同類鄰近地物(貌)點間的距離中誤差應不超出表2的對應規定范圍。森林隱蔽等特殊困難地區可按表7.1規定值方寬50%。表1地物(貌)點平面點位中誤差(厘米)
③高程精度。地物(貌點)高程精度按表2(表略)等高線間內插點高程中誤差要求。表2 等高線間內插點的高程中誤
六、關于地形測量與地籍測量的比較
1.要素。地籍測量重點在權屬要素(包括權屬界線及與之有關地物要素),對于常規地形測量所要求的高程點、等高線、管線等地貌要素無強制要求。地形測量除不表示權屬界線、地籍編號等要素外,原則上對地表的所有地物、地貌均應予以表示,可以根據比例尺及用戶要求對其取舍。
2.方法。目前的全野外數字成圖手段可應用于地形測量、地籍測量。地籍測量因對地貌、管線等要素不做要求,野外碎部采集及內業編輯成圖工作量大大減少,但后續的宗地圖制作、入庫工作的工作量非常大,并且因為入庫而對圖形的拓撲關系要求很嚴格,體現在地籍圖編輯上就要求嚴格的做好點、線、面的編輯與檢查。
地形測量因為為全要素測量成圖,野外采集與內業編輯比較繁瑣。但是地形測量到編輯成圖為止,基本沒什么后續工作(除非建立數據庫)。因此,如果在地籍測量的基礎上進行地形圖的成圖,首先刪除地籍權屬界線、注記,然后進行地形要素的補測,這一步是主要工作量所在(需補測線桿、檢修井、高程點、交通附屬設施等等)。
3.精度。地籍圖的精度優于地形圖。如果先測制地形圖,必須兼顧地籍圖精度要求;如果先進行地籍測量,在補測成地形圖,已測要素的精度完全可以保證。
關鍵詞:地籍測量 控制測量 RTK CORS 導線
中圖分類號:P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4(b)-0009-02
地籍測量為土地管理提供精確、可靠的地理參考系統,且不同于一般地形圖測繪,地籍控制網不但要滿足測繪地籍圖的需要,還要以厘米級精度用于土地權屬界址點坐標的測定和滿足地籍變更測量,可以說地籍控制點的高精度是保證整個地籍測量質量的前提和關鍵一環。地籍控制測量可采用三角網、測邊網、導線網和靜態GPS相對定位測量、GPS-RTK測量等方法,而隨著GPS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有更多的新方法應用于城鎮地籍控制測量工作,如城市CORS系統等。筆者根據多年從事地籍測量的相關工作經驗,并結合實際工作,對地籍測量中的幾種控制測量方法的應用進行一些探討。
1 地籍控制測量常用方法的及其優缺點
地籍控制測量常用方法如圖1所示。
1.1 靜態GPS控制測量
靜態GPS控制網具有定位精度高,控制范圍大,平面和高程可同步推算,選點靈活,不需要通視及全天候作業等特點,在城鎮地籍測量中常用于基本控制測量,即首級控制網。有時為了提高整網的可靠性及均勻性,城市一級(或二級)控制網也采用靜態或快速靜態相對定位測量方法。靜態GPS網可通過GPS高程擬合(即利用已知高程點建立區域水準面模型推求待求點高程)的方法求得,但由于受基線解算等因素影響,求出的高程精度相對較低。而在已建立似大地水準面模型的地區,可較長時間觀測待求點WGS84坐標,內插似大地水準面,可得到較高精度的高程值。
1.2 導線測量
導線測量作為城鎮地籍控制測量最為經典的方法之一,仍廣泛應用于城鎮地籍控制測量。在城鎮地籍測量中,施測的范圍多為建成區,導線測量能充分發揮優勢,其特點是:①相對精度較高、檢核條件多,能在測量過程中有效避免粗差的出現;②布設靈活方便,只需相鄰兩點相互通視,特別適合城鎮地籍測量隱蔽地區及城市建筑區的控制測量;③可同時進行三角高程導線測量,同步傳遞高程等優點。導線測量每站需觀測水平方向折角、垂直角,斜距及測距時主站的氣壓、溫度、儀器高、覘高等,利用這些觀測要素通過改正來推算待求點值。根據不同等級精度也規定了所有儀器能達到的測角、測邊精度,起始數據精度,導線總長等指標,從而保證了最弱點中誤差。影響導線精度的因素有設備系統誤差、外界觀測條件、作業人員技能等,所以在導線測量作業前,盡量根據技術要求選定好作業人員和設備,并做好設備的檢校。
1.3 GPS-RTK控制測量
利用GPS-RTK技術實施控制測量能夠實時提供待求控制點的三維坐標,具備靈活、快速、省時、省力及精度高等優點,能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RTK定位的誤差一般分為兩類:一是同測站有關的誤差,包括天線相位中心變化、多路徑誤差、信號干擾和氣象改正因素;二是同距離有關的誤差,包括軌道誤差、電離層誤差和對流層誤差。因此,利用RTK進行控制測量時應遵循GPS作業的基本要求。首先,基準站應選擇在地勢較高且開闊沒有遮擋的地方,以便增大基準站電臺的發射距離及基準站能夠接收到更多的GPS衛星信號;其次,基準站要遠離大功率無線電發射源、高壓線及大面積水域等,以避免電磁波干擾或水面及建筑物等帶來的多路徑效應;第三,基準站應架設穩定牢固,避免觀測期間晃動,影響測量精度。為了保證控制點精度,還應考慮以下因素:①點校正應選擇精度較高、分布均勻高等級控制,校正點分布均勻;②最好能利用雙基站法對每個待定點進行兩次觀測,取其平均值作為最終成果,既可提高精度又可確保成果的可靠性;③對測點精度進行合理設定,可對測點須達到的測量精度進行設定,在實際測量中若低于設定精度,則停止觀測;④加強檢核,每次作業前測量已知點或重復點,在誤差許可范圍內再繼續作業。
1.4 CORS控制測量
多基站網絡RTK技術建立的連續運行衛星定位服務綜合系統(CORS),作為GPS技術在測繪、導航等行業發展利用的方向,在我國許多地區迅速發展并部分建成使用。
CORS系統提供的網絡RTK定位精度一般在厘米級甚至更高精度,完全可以滿足城鎮地籍控制測量要求,在已建成CORS系統的地區或城市,利用其進行控制測量作業非常便利。CORS系統徹底改變了傳統RTK測量作業方式,其主要優勢體現在:①采用連續基站,用戶可以全天候觀測,使用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②縮短了初始化時間,有效工作的范圍較大;③不需要另架設基準站,真正實現單機作業,減少設備購置費用;④數據監控系統完善,可以有效地消除系統誤差和周跳,增強差分作業的可靠性;⑤數據鏈通訊方式固定可靠,可以減少噪聲干擾;⑥精度高,與單個參考站RTK測量相比,CORS提供的網絡RTK測量采用多個參考站聯合解算數學模型,其測量精度和可靠性遠高于單個參考站RTK;⑦作業效率高,相對于靜態GPS測量的先外業聯合觀測后內業數據處理模式,CORS在服務范圍內作業可得到即時坐標,更省時;⑧建立CORS系統后,可長期提供穩定、統一的參考坐標系,并規范基礎測繪數據等。
利用CORS進行大比例地形地籍圖測量控制測量作業,也受到GPS測量限制條件的影響,在建成區作業并不適宜。
關鍵詞:GPS測量技術 GPS―RTK技術 地籍測量
中圖分類號:P2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4(c)-0027-01
衛星導航(GPS)定位系統1994年在美國被全面建成[1],經過多年發展,目前廣泛應用在航空航天、土木工程、土地管理中。利用GPS定位系統,能夠準確測量各個點的地理坐標,結合相應的數據處理,通過計算即可得出精確的地籍測量數據[2]。
1 GPS測量技術
GPS―RTK技術測量方法:RTK測量方法有兩種,分為“無投影/無轉換”法和“鍵入參數”法[3]。(1)“無投影/無轉換”法:此法是指利用接收機在基準站和流動站直接接收WGS-84坐標,之后根據特定的數學模型和計算方式將觀測到的已知點WGS-84坐標和相應點的地理坐標進行相互轉化。使用這種方法時,基準站可以不放置在已知的點上,但轉化時需要一定數量的已知點才能實現。(2)“鍵入參數”法:測量人員將靜態測量得出的WGS-84坐標和其他相應點的地理坐標鍵入到手簿中,然后進行數據轉換,當然也可以將靜態測量出的平差時進行參數轉換。這種方法基準站必須要放置在已知點上,但不需觀測其他的已知點即可實現測量工作。
GPS―RTK測量技術特點:(1)測量準確,高效快捷:RTK的平面精確度和高程精準度都能達到厘米級別,所得數據安全可信,無誤差累計;RTK一次性可測量區域內五千米半徑的范圍,一人即可完成所有操作。測量速度快,勞動強度低,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也節約了成本。(2)操作簡單,自動集成:只需要在流動站和基準站進行簡單的處理和設置,就可以實時監測到數據,使用方便、簡單易學;RTK測量技術無需人工干預,將數據傳輸電腦,稍加處理即可算出結果,減少了很多人為上的誤差,為作業精度提供了可能。(3)影響因素?。褐灰姶挪ㄐ盘柲苷=邮?,RTK測量技術可以突破復雜地形、不良天氣以季節變換的制約,為人們提供精確的測量服務。
2 GPS測量技術在地籍測量中的應用實例
工程實例簡介:文章以某市開發區地籍測量為例,需要測量的總面積約為25 km2。所測區域位于城市邊緣地帶,地勢平坦寬闊。但開發區內有需要保護的建筑物,另外需建設幾個4S店和廠房。實際應用:(1)選擇測量技術:所測區域權屬關系比較復雜,若采用常規測量手法,很難在短時間內完成所有測量工作。經研究決定,采用GPS―RTK測量技術完成本次宗地測量。選用Trimble 5700雙頻 GPS 接收機,其中RTK標稱精度為垂直:±(20 mm+1 ppm×基線長度):水平:±(10 mm+1ppm×基線長度),并選擇至少4個分布均勻四等GPS點作為公共點,利用WGS-84坐標系進行坐標轉化。(2)建立基本控制網點[4]:所測區域共有21個四等的GPS控制點,為了測試原有測量結果的準確度,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利用GPS―RTK技術檢驗測區內原有GPS點的高程以及坐標。(3)通過檢驗控制點實際精度:在RTK動態測量工作結束后,要利用全站儀對可以相互通視的點再一次進行實測檢查[5]。涉及到的點數達到93個,占控制點總數的24.8%。假設測量站的點坐標、高程和較長邊的方位角是已知的數據,通過測量邊長、高差和角度,重新對相鄰點的坐標和高程進行計算,求得相鄰點的點位中誤差、高程中誤差、最大比較差以及最弱點的點位中誤差。(4)實施測量:RTK測量技術可以不受天氣和通視等條件的影響,大大的提升了工作效率。但要想使得測量數據精確縝密,就必須求出適宜所測區域的坐標系統轉化參數[6]。本次測量在基準站安排兩名測量人員,1個人在基準站上,另外1個人手持雙頻GPS接收機到各個界址點上立桿,并做好數據記錄工作。而流動站安排1名測量人員,不超過三天的時間就完成了各控制點位和圖根點的測量工作。測量高程誤差為0.010 m,點位誤差小于0.011 m,筆者選取幾個點位的測量結果,如表1所示。
通過表1反映出來的數據對比,我們可以確定本次利用GPS―RTK測量技術完成的地籍測量工作完全滿足和符合要求。
3 結語
綜上所述,利用GPS―RTK測量技術對地籍進行測量,不僅可以滿足測量對精確度的要求,也可以提高地籍測量工作的效率。為相關部門土地規劃和設計提供了精確的基礎資料,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馬永健,張武.GPS測量技術在地籍測量中的應用[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10).
[2] 張敬東.GPS在城鎮地籍測量中的應用[J].河南農業大學,2011(8).
[3] 尤秋陽,詹長根,吳浩,等.GPS RTK技術在地籍測量中的應用[J].測繪信息與工程,2012(5).
[4] 胡志剛,花向紅,韓紅超,等.GPS-RTK技術在地籍測量中的應用研究[J].測繪信息與工程,2011(10).
關鍵詞地籍測量, 技術 ,應用, 模式 ,測繪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modern cadastral new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modern cadastral new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of the related content.
Key words cadastr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mode, surveying and mapping
中圖分類號: P27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引言
地籍測量工作是一項系統、復雜而艱苦的測繪工作,同時又要保持較高的精度(厘米級)和現勢性。常規的測量方法有經緯儀,全站儀.測距儀等,其共同特點是要求測站點間必須通視使得不能進行大面積的測量工作,并且需要3個工作人員以上,費事費力,效益十分低下。近年來,由于GPS系統進一步穩定和完善,以及相應硬、軟件的提高,GPS RTK技術其簡單高效的特點被廣泛應用干地形圖測繪,地籍測量,工程放樣、控制測量以及導航等方面,得到了很快的普及和發展。
1、數字化地籍測量
地籍測量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礎,它是以地籍調查為依據,以測量技術為手段,從控制到碎部,精確測出各類土地的位置與大小、境界、權屬界址點的坐標與宗地面積以及地籍圖,以滿足土地管理部門以及其它國民經濟建設部門的需要。
數字化地籍測量是制利用GPS技術、全站儀在野外進行測量,自動計算站點及細部的方向、距離和高差。并將野外測量的數據傳輸到計算機,借著配套的數字測圖軟件編輯后,按一定的比例尺及圖式符號自動牛成數字地籍圖,控制繪圖儀自動輸出地籍圖。這是一種高精度、高速度、高效率的自動化測圖方法。
2、現代地籍測量新技術及其應用
地籍測量專業性強,地籍數據具有法律效力,對數據精度要求高,配套的成果資料(圖、表、冊、卡等)現時性強,同步變更需及時。因此,根據地籍測量所特有的專業性,現代測繪技術對于地籍測量來講,主要有野外數字測量、GPS測量、數字攝影測量與遙感、內業掃描數字化測量4種模式。受環境和技術的約束,這些模式各有優缺點,但能相互補充,從而實現地籍信息的全覆蓋采集。
2.1 野外數字測量模式
數字測繪技術充分利用現代信息產業和計算機制圖理論相結合的最新成果,成為現代測繪的主流。全野外數字測繪產品主要是全野外測繪的基礎數字地形圖、地籍圖,是建立適用于國土、規劃、房產、城建、水利、電力等部門地理信息系統的主要基礎信息庫來源。地籍也是如此,地籍數據庫和地籍管理系統質量的好壞,取決于運用這種測量模式采集的數據。同時如果基礎數字測繪產品質量標準較高,可供不同部門使用,避免資金的重復投入。對數字地籍測量的三個環節——確權、測量、編繪(如表1所示),作業流程的科學化是保證質量的關鍵,同時還要注意作業工具的合理選擇和搭配。野外數字測量主要使用的是全站電子速測儀,根據所搭配使用的硬件不同分3種方式:
表1數字地籍測量的三個環節
確權 測量 編繪
(1)全站儀+電子記錄簿(如PC—E500,GRE3,GRE4等)+測圖軟件。是利用全站儀在野外實地測量各種地籍要素(控制點和目標點)的數據,在數據采集軟件的控制下,實時傳輸給電子記錄簿,經過預處理后,按相應的格式存儲在數據文件中,同時配繪草圖,供測圖軟件進行編輯成圖。全站電子速測儀、電子手簿是目前最新的測量儀器,同傳統的測量于段(外業白紙測量、內業數字化)相比,智能化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能夠實現角度、距離的自動計算,技術容易掌握,但受硬件設備的限制,操作可視性較差,草圖容易出錯,功效不高。
(2)全站儀+便攜式計算機+測圖軟件。是集數據采集和數據處理于一體的數字式地籍測量方式。通過全站儀在實地采集全部地籍要素數據,由通信電纜將數據傳輸給便攜式計算機,數據處理軟件實時處理并顯示所測地籍要素的符號和圖形,原始采樣數據和處理后的有關數據均記錄于相應的數據文件或數據庫中。由于現場成圖,具有直觀、快速、高效的優點,可價格昂貴、野外環境適應能力較差。
(3)全站儀+掌上電腦(PDA)+測圖軟件。作業方式與(2)相同,采用藍牙傳輸,這種系統定位于地籍數據的前端采集部分,通過使用體積較小、便于攜帶的PDA來滿足外業測量的智能化、電子化要求。從地籍測量外業的結果來看,該系統具有多種數據格式的融合顯示、多種地籍測量方法的可視化實現、自由測站的自動化計算功能,并且掌上電腦價格低廉、操作簡便、現場成圖、速度和效率都很高。這種系統雖然不完善,隨著硬件和軟件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2.2 GPS測量模式
GPS本身就是現代測繪技術的一種標志。在現代地籍測量中主要用GPS控制整個測區,以滿足精度的需要。隨著RTK技術的迅速發展,GPS+RTK技術幾乎覆蓋整個測量領域。這種測量模式能實時地獲取地籍要素坐標信息(通過實例證明,可以得到厘米級甚至更高精度),能夠滿足地籍測量高精度的前提下,在作業現場提供經過檢驗的測量成果,擺脫后處理的負擔和外業返工的困擾。GPS RTK技術主要有兩種方式:
(1)GPS RTK接收機+測圖軟件。:利用GPS RTK接收機在野外實地測量各種地籍要素數據,經過GPS數據處理軟件進行預處理,按相應的格式存儲在數據文件中,同時配繪草圖,供測圖軟件進行編輯成圖。GPSRTK接收機是一種實時、快速、高精度、遠距離的數據采集設備。其顯著的優點是控制點大大減少,測量效率大大提高。缺點是必須繪制測量草圖,一些無線電死角和衛星信號死角無法采集數據,必須用全站儀進行補充。
(2)GPS RTK接收機+全站儀+掌上電腦+測圖軟件??朔袛底譁y量模式的缺點,發揮各自的優點,可適應任何地形環境條件和任意比例尺地籍圖的測繪,實現全天候、無障礙、快速、高精度、高效的內外業一體化采集地籍信息。
2.3數字攝影測量與遙感模式
應用數字攝影測量與遙感模式進行地籍測量前景非常廣闊。隨著航空航天影像信息獲取手段朝著多平臺、多時相、多傳感器、高分辨率、高光譜和快速機動的方向發展,高分辨率衛星遙感影像將成為地理空間信息獲取與更新的主要數據源,以激光測距系統(LIDAR)、激光成像雷達、雙天線SAR系統、數字攝像機、GPS/INS為主體的機載三維數字攝影測量系統等多種數據獲取手段的迅速發展,不但能完成地籍線劃圖的測繪,還可以得到各種專題的地籍圖(如正射影像地籍圖、三維立體數字地籍圖等)同時利用衛星遙感進行土地資源調查和土地利用動態監測,為快速及時的變更地籍測量作好參照。由于地籍測量的精度要求較高,數字攝影測量主要以大比例尺航空像片為數據采集對象,利用該技術在航片上采集地籍數據,其控制點和目標點主要采用航測區域網法和光束法進行平差,即所謂的空三加密,進而通過專有數字攝影測量的數據處理軟件,完成地籍測量的內外業。
數字攝影測量與模式得到的地籍圖信息豐富,實時性強,既具有線劃地圖的幾何特征,又具有數字直觀、易讀的特性;地籍圖上的界址點完善,不受通視條件的限制;除要用GPS像控和地籍權屬調查外,大部分工作均是在內業中完成,既減輕了勞動強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是一種廣有前途的地籍測量模式。
2.4 內業掃描數字化測量模式
用掃描數字化方法對已有地形圖或地籍圖采集數字化地籍要素數據,而界址點的坐標數據則由之前所述的兩種模式測出和計算得到,或把已有界址點的坐標數據輸入計算機,然后將這兩部分數據疊加,并在數據處理軟件的控制下得到各種地籍圖和表冊。“準地籍測量”就是近年來出現的內業掃描數字化模式,即在已有的地形圖上根據地籍臺賬實地標繪宗地界址線,劃分街道、街坊、調查區及編號,調查宗地座落、地名、門牌號碼、房屋結構及層數,標示不清或精度不符時,可待日后做地籍調查和變更填補;"準地籍測量"有許多工作有待于以后日常土地變更測量時逐步完成。因此地籍控制測量除了充分達到國家地籍測量規范的技術指標外,還要充分考慮日常變更測量的需要。變更測量時,有一些宗地界址點也許與準地籍測量一樣,無須進行變更測量,“準地籍測量"成果可以直接應用;也許,有一些宗地需要測量變更的某幾個界址點或全部界址點,這就要求"準地籍測量"布設控制點時應考慮永久性控制點密度要大,保存時間要長,以保證"準地籍測量"和日后變更測量的精度均勻一致。其做法是基本控制點全部采用機械加工好的ф16×100mm不銹鋼標芯,主干圖根及次干圖根導線點采用機械加工好的ф12×100mm不銹鋼標芯,用旋轉風鉆鉆孔把標芯鑲嵌到水泥地面上。1:500比例尺地形地籍測量,城鎮密集區永久性控制點的密度應達到每平方公里200個,控制點觀測的各項技術指標均以國家地籍測量規范為準。這樣,為以后變更測量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條件。
這種地籍測量模式的前提條件是要求測區內的地形圖或地籍圖現時性強,并且具有完備的控制點和目標點。
鑒于現代測繪技術在地籍測量中的幾種模式,可以總結現代地籍測繪技術的三個特點:專業性、數字化、網絡化,即以數字化的采集模式獲取具有很強專業性的地籍要素并最終建立地籍數據庫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統以實現網絡辦公自動化。但是上述四種模式以及各種組合方式各有優缺點和適應范圍,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單獨使用。根據測區的實際情況(如地形、地貌、建筑物、已有資料等)、各種模式的適用環境和作業單位的實力背景,可以選擇經濟、高效的測量模式,以達到地籍測量的精度要求。
3、結束語
數字化地籍測鼉的儀器設備從控制測量到成果出圖大致需要GPS接收機、全站儀、計算機、繪圖儀以及與之相關的平差計算成圖軟件、數據傳輸、交換附件、通訊器材,等等。數字化地籍測每實質上是一種全解析、機助的測量方法,與常規的測量方法相比有明顯的優勢和廣闊的發展前景。目前,隨著信息技術和計算機的不斷發展、更新,數字化地籍測量也正處于蓬勃發展時期,還必須不斷深入地研究它的理論和方法,使之在廣泛的實踐中得到創新和完善。
參考文獻
【l】李青元,林宗堅,李成明.真三維GIS技術研究的現狀與發展【j】.測繪科學。2010
關鍵詞:GPS RTK;全站儀;地籍測量
前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變革和發展,建設事業的迅猛發展以及人口的急劇增長,迫切要求及時解決土地資源的有效利用和保護等問題,土地的合理利用與規劃是當今社會主義建設的重中之重。對此,對地籍測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不僅要求測量成果具有很高的精度,還要為各部門方便而迅速的提供有關土地不動產的幾何和物理信息。
1 GPS RTK與全站儀在城鎮地籍測量中的研究現狀
隨著科學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以及全站儀,GPS RTK等先進測量儀器和技術的廣泛應用,我國的測量工作也逐步向自動化和數字化方向發展,GPS RTK+全站儀+計算機的數字化測量模式得到了廣泛應用與發展。
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不僅具有全球性、全天候、連續的三維導航與定位能力,而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擾性,將GPS定位技術應用于地籍測量,具有速度快、精度高、布點靈活、經費低、點與點之間不要求互相通視等優點,是建立地籍平面控制網的最佳方法,其精度可達到厘米級。
RTK雖然有很多優點,但是也有一定限制,包括建筑物阻擋導致無法接收5顆以上的GPS信號、基準站與流動站之間無法進行通訊等,都會影響RTK作業。實施測量時,可以利用全站儀來輔助,RTK輔以全站儀實施土地測量方法為將RTK 流動站的接收機安置在可以成功求解點位坐標處,并記錄坐標,按此要領以RTK實施全站作業所需的控制點點對,然后在該點安置全站儀,以全站儀器量方法測算P點坐標。
2 地籍測量的理論基石
2.1 地籍測量的基本概念
獲取和表達地籍測量信息所進行的測繪工作,是地籍調查中依法認定權屬界址和利用現狀的技術手段,是地籍檔案建立的信息的基礎。
2.2 地籍測量的基本內容
地籍測量是指在土地權屬調查的基礎上,利用測繪儀器以科學的方法在調查區域內,建立地籍控制網,測量每宗土地的地籍要素,測繪地籍圖,為土地登記提供依據。內容包括:地籍平面控制測量和地籍碎部測量。地籍測量主要測定土地及其附著物的位置、權屬界線、類型、面積等。
2.2.1 地籍控制測量
地籍控制測量是地籍圖件的數學基礎,是關系到界址點精度的帶全局性得技術環節。它是根據址點及地籍圖的精度要求,結合測區范圍的大小、測區內現有控制點數量和等級情況,按控制測量的基本原則和精度要求進行技術設計、選點、埋石、野外觀測、數據處理的測量工作。它為地籍碎部測量和日常地籍測量服務,它具有傳遞點位坐標及限制測量誤差傳播和積累的作用。地籍控制測量必須遵循從整體到局部、由高級到低級分級控制的原則。
2.2.2 地籍碎部測量
地籍碎部測量也稱為地籍細部測量,是地籍測量的核心,是在地籍平面控制網的基礎上測量每宗土地的權屬界限、位置、形狀及地類界限等并計算面積、測繪地籍圖、繪制宗地圖。在權屬調查與地籍控制測量工作之后進行。
地籍碎部測量的內容包括:測定界址點位置、測繪基本地籍圖、求算宗地面積和制作宗地圖。地籍碎部測量的方法有:解析法、部分解析法、圖解法三種。
2.3 地籍測量的主要功能
地理是指為不動產的位置、面積、質量和權屬境界幾何或數字資料。法律是指為不動產的權屬、租賃和利用現狀提供資料。經濟是指為不動產的評價、分等定級、征稅、有償轉讓等提供資料。社會主要是為區域規劃、城鎮建設、環境保護、旅游開發和古跡保護、國土整治等方面提供基礎資料。
2.4 地籍測量的特點
具有政府行為的測繪工作,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確、可靠的地理參考系統,并具有勘驗取證的法律特征。地籍測量工作確非常強現勢性,從事地籍測量的技術人員應有豐富的土地管理知識。
2.5 地籍測量的基本方法
地籍控制測量是利用GPS定位技術布測城鎮地籍基本控制網、利用已有城鎮基本控制網的辦法。地籍碎部測量:將全站儀架設在RTK所測的最后一點上,以RTK測出的倒數第二點為后視,全站儀歸零,將儀器水平度盤轉到1800鎖定,將這點的相關數據輸入全站儀,在用棱鏡在這條方向線放制所需要各點,用全站儀測出個各點位的樁號、高程。
3 GPS RTK與全站儀在地籍測量中的具體實施
3.1 GPS RTK測量方法與具體實施過程
GPS RTK測量是由基準站接收機、移動站接收機、數據鏈的系統組成。GPS RTK測量方法有無投影/無轉換法和鍵人參數法。無投影/無轉換法是直接用接收機在基準站和流動站接收WGS-84坐標,其后利用觀測的已知點的WGS-84坐標和相應的地方坐標根據一定的數學模型進行轉換。而鍵入參數法是把用靜態觀測求得的WGS-84坐標和地方坐標鍵入到手簿中,進行轉換,也可以置入靜態觀測平差時求取的轉換參數。
3.2 GPS RTK測量系統組成
基準站:基準站GPS接收機及接收天線、無線電數據鏈電臺及發射天線、12V -60A直流電源。
流動站:流動站GPS接收機及接收天線、無線電數據鏈電臺及天線、'TSC l控制器及軟件。
3.3 GPS RTK技術在地籍測量中應用過程分析
基準站的選定和建立要注意選址要求。外業施測立點要確,穩住對中桿,面出草圖。首先應選擇好坐標系、設置好投影數、設置七參數和轉換參數狀態、設置基準站、進入“求轉換數”、重測P1或P2點坐標,用“測點成果輸出”功能可以把RAT 文件轉換為用戶所需要的格式。
3.4 全站儀在地籍碎部測量的應用過程
界址點測定。使用全站儀,地籍圖測繪。主要包括制作地籍圖和宗地圖,地籍圖要反映地籍要素以及與地籍有密切關系的地物,在圖面載荷允許的條件下,適當反映其它內容;宗地圖是土地證的附圖,通過具有法律手續的土地登記過程的認可,是土地所有者或土地使用者持有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圖件憑證,是處理土地權問題時具有法律效力的圖件。
3.5 利用RTK結合全站儀進行土地測量的步驟與流程
利用RTK在城市中進行測量中,首先在城市中10km范圍內找到一個已知點,將參考站擺設在已知點,輸入設定參數后和電臺頻率后對流動站進行設置相關參數和電臺頻率,先在附近點位進行測試,流動站手簿會在RTK模式下當場算出數據,核對無誤后再進行測量工作。如果是網絡RTK,可以直接使用流動站設置相關參數后測量,無需擺設基準站。
在城市土地測量中,RTK接收GPS信號正常,可以進行作業時,直接使用RTK測量,當RTK接收到GPS信號小于6顆時,無法進行測量工作,需要用全站儀配合進行土地測量。使用全站儀進行測量時,首先在選定RTK進行測量獲得的控制點作為圖根控制點,將全站儀擺放在這些圖根控制點上,利用全站儀對目標進行測量獲得圖根點。在城市中,根據GPS信號情況,RTK與全站儀配合使用,可以獲得最大工作效能。聯合測量時的測量精度應該介于0.014m與0.163m之間。
關鍵詞:地籍測量 關鍵技術 內外業一體化
中圖分類號:P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5(b)-0032-02
1 地籍測量技術概述
地籍測量成果直接為國土資源科學管理、社會經濟宏觀決策提供基礎依據,對國民經濟影響極為深遠。多年來,我國地籍測量成果不僅為土地利用規劃修編、建設用地審批、耕地及基本農田保護、土地開發整理復墾以及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等方面提供了第一手基礎資料,促進了國土資源的科學管理,土地數據還成為國家實施土地監管、有效參與國民經濟宏觀調控的基本依據。地籍測量為各級人民政府日常決策和制定社會經濟發展規劃提供了重要的依據,特別是每年的變更調查成果已經成為衡量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有效參與國民經濟宏觀調控、國土資源管理事業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礎數據。
地籍測量中充分發揮了“3S”技術、信息化技術的作用,最后全面獲取了覆蓋全國的土地利用現狀信息。第二次地籍測量的全國性展開,將推動地籍測量技術的發展和成熟,將傳統的地籍測量的技術方法推進了一大步。
地籍測量技術方法的多樣性同時為地籍測量方法的選擇存在了一定的條件。如何合理選擇有效的地籍測量技術方法,實現更高效、無偏差的地籍測量就要先了解各種地籍測量技術方法的特性,才能更科學合理地進行地籍測量技術方法的設計,才能更準確、高效地完成地籍測量工作。
2 地籍測量技術比較
2.1 全野外法
全野外法是根據地籍測量內外業兩部分的側重點來劃分的。全野外法是指外業部分的時間和調查時間占整個地籍測量的大部分時間。其主要的作業方法是:先對數字正射影像圖進行校正,數據源的收集,同時對數字正射影像圖進行部分內業解讀,輸出工作底圖,然后外業調查的一種作業方法。其作業流程如圖1。
從上面的作業流程可以看出,內業部分解讀主要是根據數字正射影像圖對行政界線、行政村名矢量化,這種矢量化主要是對照權屬協議書和原土地變更數據庫,不對地類進行預判,內業作業完后沒有內業作業的檢查。
2.2 內外業一體化法
內外業一體化法是現在國內比較先進一種技術方法。內外業一體化法是指內業部分的時間占整個地籍測量的大部分時間。其主要的作業方法是:先對數字正射影像圖進行校正,數據源的收集,同時對數字正射影像圖進行全部內業解讀,進行內業檢查再輸出工作底圖,然后進行外業調查的一種作業方法。其流程如圖2。
內外業一體化方法主要是作用于內業解讀方面,同時輔助于外業調查的的方法充分預判,除了對行政界線和行政村名的矢量化,還包括對各地類和地類范圍的預判以及自然村名,圖斑預編號,和線狀地物的確定等,在進行了內業充分預判后的同時,還對預判結果進行了內業的專業檢查。
從人員的技術要求來看,內外業一體化法明顯要比全野外法的人員技術要求更高,不但要求技術人員對外業調查要點的掌握,同時對內業數據處理軟件也要精通;而全野外法作業人員在和內業作業人員進行交接數據時,容易造成數據丟失,數據質量上得不到保證,作業速度上也遠遠比不上內外業一體化法。可以看出全野外法主要是適用于數字正射影像比較模糊,根據影像特征無法完全判讀,對地類地物判讀比較困難時可采用全野外法,這樣可減少不必要的內業作業時間。
2.3 補測地物方法
3 全野外與內外業一體化綜合法
地籍測量技術方法主要是全野外法和內外業一體化法,這兩種方法的區別不僅反映在內外業工作量的多少的不同,而且還反映在對作業成果的檢查上,從作業效率上來說,內外業一體化法要優于全野外法,全野外法是體現在室外作業的工作量較大,而內外業一體化法主要是內業作業時間較多。全野外法采用的是先內業少預判(即只在工作底圖上作業權屬界線與權屬名稱),對于地類的確定、線狀地物和自然村名全采用實地調查的方法,而內外業一體化法先充分內業預判(對地類,線狀地物和自然村名和權屬界線等都矢量化,線狀地物寬度須外業采集),外業作業還可以對內業情況進行檢查和修改,大大的減少了外業的工作量。全野外法的缺點是外業作業工作量太大,外業中除了對線狀地物寬度采集和自然村名等反映在調查底圖上外,還要對地類范圍等的確定;而內外業一體化法只要在室外對室內作業內容的修改少量采集就可。這大大減少了外業的工作量,同時增加了對內業和外業數據的檢查。從上面可以看出,對于內外業一體化的作業方法有三點優點:一是內業的充分預判,減少了外業的工作量;二是內業作業對地類判別,在外業還可以對其范圍,地類,位置等的正確性做一次檢查;三是對于外業調繪情況的反映在內業矢量數據上更為方便,并能對預判數據再做一次檢查和修改。
通過野外數據采集及處理的實踐,筆者總結出以下經驗。
(1)內業預判,容易出現內業作業標準不統一,矢量化精度達不到要求,地類范圍不明確或者錯誤的情況發生。對于矢量化數據線型及顏色不一致的情況,處理的方法是統一內業作業標準,加強內業質量檢查;對于地類范圍不明確或者錯誤的情況,有明顯錯誤的,室內立即修改。但對于內業把握不準的,外業調查后再作修改。(2)以正射影像圖作為調查基礎底圖,解譯比較明顯、容易判斷的線狀地物、林地、居民地以及較大的河流、湖泊,無法判斷的地方作好標注,進行全野外調查以及對解譯的地類圖斑進行全野外核實和補充,與權屬調查同時進行,依據影像調繪在工作底圖上。將地物屬性標注在調查底圖或記錄在《地籍測量記錄手簿》上,確保每一地塊的地類、界線、權屬等現狀信息詳細、準確、可靠。(3)外業作業時對于行政村合并情況較多的,但卻與縣民政局提供的村合并和村名稱不符,處理方法就是按民政部門提供的資料為準,對于實地行政區界線與權屬文件不符時,應簽寫新的權屬協議。
實踐證明,對于丘陵、山區面積較大的區域地籍測量的作業方法采用本文設計的方案,既先對影像進行分類,能充分在室內預判的影像,先在室內充分判讀,對于影像比較模糊的圖幅,采用部分預判的方法處理,這樣在室內節省了時間,在野外也有減少了工作量,在進行地籍測量時,既提高了效率,又保證了質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