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1 10:15:4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農業園區的總體規劃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堅持規劃引領。嚴格按照鎮總體規劃設計要求,實現建設規劃、土地規劃、生態規劃等統籌推進,進一步加強小城鎮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不斷提升新型城鎮化水平。我鎮于2006年委托__信達城鄉規劃設計院完成了鎮總體規劃,于2012年完成了鎮工業園區的總體規劃。2014年,由于__市城鄉總體規劃的調整,我鎮再次聘請__信達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對__鎮總體規劃進行修編。目前,鎮總體規劃修編基本完成,與設計方、市建設局交換意見完畢,形成了最終修編方案,正在等待相關機構審批。依據鎮總規,我鎮同步推進全鎮45個村制定村總體規劃,目前已有11個村完成了村莊總體規劃。
(二)嚴格建設管理。一方面是嚴學習。組織城建管理人員結合工作實際情況制定了詳細的學習計劃,認真學習土地管理、城鄉規劃等相關法律條規,不斷提高綜合業務素質,切實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另一方面是嚴執法。按照城鎮建設“一書兩證”要求,嚴格實施城鎮建筑管理。初步探索村鎮建設管理辦公室聯合土地、公安等相關職能部門共同行使職權的管理模式,做好審批發證前的初審和上報以及“限上、限下”工程質量安全管理等工作,逐步規范城鎮建筑的建設程序,確保城鎮建設依法依規進行。
(三)優化發展環境。一是轉變政府職能。積極協調各方面關系,全面落實“兩個代辦”服務企業制度,為企業發展提供服務。2014年,華旗、華遠、常豐、新泰四家企業獲批了“__省優質產品”榮譽稱號,其中常豐線纜有限公司充分依托人才優勢和科技實力,進行科技研發,連續獲得6項專利。二是抓好園區建設。積極推進工業園區向西拓展至城東干渠,進一步加大園區道路、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園區的項目承載能力。2014年新修水泥路800平方米,在園區__路段兩側栽種灌木1000余株,在園區主路兩側新栽紅櫸樹300棵,載種西府海棠600棵。目前,園區已入駐10家企業,我們正積極爭取土地指標,使簽約項目盡早入駐開工。
(四)堅持產業支撐。一是抓好項目建設,著力提升我鎮線纜產業的綜合競爭力,同時全方位發展了汽配、模具、電纜輔料等行業,實現產業鏈拓展。重點是力促投資1.2億元的嘉盛圖建筑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的新型鋁合金模板項目早日開工、加快投資1.8億元的__宜澤線纜有限公司建設項目的建設進度。二是推動農業產業化。鼓勵農戶在政策范圍內采取多種方式加快土地流轉,加大農業專業合作社扶持力度,打造農業產業群,營造“村村有思路,村村有產業,村村能發展”的良好發展局面。目前,已有專業農業種植合作社38個,家庭農場3個,龍頭農業養殖合作社2個(鑫豐養殖專業合作社和興牧肉雞養殖合作社),初步形成了以方官莊、__村為中心的瓜菜類、以西舊館、__村為中心的果品類、以邢各莊、東良村為中心的綠化苗木類、以鑫豐養殖專業合作社、興牧肉雞養殖合作社為龍頭的規模養殖類等四類初具產業規模的農業產業群。
休閑觀光農業是一個富有生機的新興產業,是生產、生活與生態相結合的農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現城鄉統籌的重要載體,是農民增收的一個重要途徑。為促進這一產業的健康發展,規范我區休閑觀光園區設施建設,現結合我區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園區生產管理用房建設用地的申報
業主在園區建設時,對園區項目要認真制訂總體規劃,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的前提下,根據生產要求按不超過園區總面積1%比例的土地面積規劃正常生產所需的倉庫、辦公室等生產設施報批,并按《土地管理法》等法規的有關規定辦理正常手續。
二、休閑觀光設施建設用地的有關規定
1、申報范圍:對已列入區級以上(含區級)的休閑觀光農業園區和經營有特色、管理規范、效益較好的休閑觀光農業園區,允許業主以不超過園區總面積的1—1.5%比例的土地,用于休閑觀光的接待、活動設施建設,用地總量1000畝以上的園區控制在10畝以內,1000畝以下的園區控制在5畝以內。
2、報批程序:由業主向鎮鄉政府、街道辦事處提出申請,寫清設施建設名稱、內容,規模(面積),層高,用途等具體要求。經鎮鄉政府、街道辦事處初審后,上報區農業局。區農業局對申報材料進行初審后,會同國土余杭分局、區旅游局等部門進行實地踏看,對符合條件同意實施的單位按批文規定的內容進行建設。
3、建設要求:
(1)必須以不破壞耕地為前提的各類鋼架結構、竹木結構等房屋;
(2)設施面積必須控制在規定的面積內;
(3)設施用房的層高不得超過2層,高度不高于7米;
(4)必須用于休閑觀光農業設施建設及農產品倉儲,不得用于其它用途;
(5)休閑觀光設施建設用地不得占用基本農田和標準農田;
(6)建設結束后,由業主向區休閑觀光農業園區領導小組申請驗收,經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改革開放以來,依照國務院規定批準興辦的開發區在改善投資環境、引進外資、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經濟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輻射、示范和帶動作用。但近一個時期以來,一些地方和部門擅自批準設立名目繁多的各類開發區包括園區、度假區,下同,隨意圈占大量耕地和違法出讓、轉讓土地,越權出臺優惠政策,導致開發區過多過濫,明顯超出了實際需要,嚴重損害了農民利益和國家利益,對此,必須進行全面清理整頓。經國務院同意,現就清理整頓各類開發區,加強建設用地管理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清理整頓開發區要以“**”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糾正越權審批、違規圈占土地、低價出讓土地等行為,促進各類開發區健康發展和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二、要對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批準設立的各類開發區進行全面清查。清查的重點是省及省級以下人民政府和國務院有關部門批準設立的各類開發區,以及未經批準而擴建的國家級開發區。清查的內容包括:開發區的名稱、數量、批準機關、批準時間和批準規劃面積;當前規劃面積、征地面積、出讓面積、收取出讓金總額和已建成面積;選址和建設用地是否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鎮體系規劃、城市總體規劃,農用地轉用、土地征用和土地供應是否符合法定程序;各類開發區招商引資項目和規模、國內生產總值、現有優惠政策包括稅收等。
三、要在檢查清理的基礎上進行整頓規范。對未經國務院和省級人民政府批準擅自設立的各類開發區,以及雖經省級人民政府批準,但未按規定報國務院備案的各類開發區,先整改,對缺乏建設條件,項目、資金不落實的,要堅決停辦,所占用的土地要依法堅決收回,能夠恢復耕種的,要由當地人民政府組織復墾后還耕于農,嚴禁棄耕撂荒;對整改后確需保留的,由省級人民政府嚴格審核后,按有關規定報國務院審批。對經國務院批準或省級人民政府批準并已報國務院備案的開發區,要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對照檢查,對超過規劃建設用地規模和范圍的開發土地,要依法處理;對確需擴建的,要嚴格核定規劃面積,按法定程序辦理審批手續。
四、加強對開發區建設用地的集中統一管理。開發區建設用地必須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并納入土地利用年度計劃,選址必須納入城市統一規劃管理。凡是違法下放農用地轉用、土地征用和供地審批權,違法下放規劃管理權的,必須立即糾正,廢止有關文件。要嚴格按照法定程序征用土地,并按法定標準給予農民合理補償和妥善安置,嚴禁拖欠、截留和挪用被征地農民的補償費用。嚴禁低價協議出讓土地,協議供地必須提前公布供地方案。協議出讓的土地改變為經營性用地的,必須先經城市規劃部門同意,由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統一招標拍賣掛牌出讓。禁止將以征用方式取得的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用于農業園區開發。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要對種植、養殖等農業園區的建設用地標準或比例做出規定,防止將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變相搞房地產。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為宗旨,以科學規劃、準確定位為龍頭,以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為重點,以土地流轉、機制建設為保障,積極借鑒、移植區、鎮農業園區建設的經驗、途徑和模式,結合“一村一品、一村一企(社)”發展,大力推進村級農業園區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目標任務
按照“一次規劃,三年完成”的總體要求和“規劃面積200畝以上或總投資200萬元以上,具有一定產業層次和科技含量,兼顧效益性和可看性”的建設標準,以羊尖、鵝湖、錫北、東港等鎮為重點區域,2013-2012年,每年新建20個以上村級農業園區,力爭3年內建成60個以上村級農業園區,基本形成全區“一村一園”現代農業發展新格局。
三、工作重點
(一)完善總體規劃和實施方案。立足各村區位條件、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在有機銜接用地、新農村建設等專項規劃的基礎上,編制完善各村級農業園區總體規劃和具體實施方案,確保各項建設科學有序推進。在空間定位上要按照“規模適度,能大則大”的原則,選擇在產業基礎好、交通便利、農田基本連片、有拓展空間的非規劃建設區,其中小村莊可結合“雙置換”實施搬遷。在產業定位上要按照“一園一業”的導向,重點發展投資強度大、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輻射帶動強的設施高效農業和市場前景廣、消費需求旺、業態形態新的新型產業。在功能布局上要按照科學合理的要求,適當劃分生產、服務、經營等功能分區,并嚴格控制生產、管理用房建設規模。園區規劃方案要經所在鎮(街道)同意并報區級論證通過后方可實施。區級論證工作具體由區農林局會同規劃、國土等部門組織實施。
(二)加強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堅持招商先行、項目帶動戰略,在加強“三通一平”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搞好服務、優化環境的基礎上,加大市場運作力度,吸引各類社會資金投入園區建設。堅持建設項目投資業主制,基礎性、環境性設施以村級為主投入,產業性、經營性設施原則上通過招商引資由業主投入。堅持“走出去”和“請進來”兩手抓、產業招商和以商引商兩結合,依托各村級園區的資源條件,借助臺創園等重點園區的品牌效應和招商優勢,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吸引各類優質資源要素向園區集聚。堅持產業優先,在建設標準上要努力提高單位土地產業投資強度,適當控制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堅持先規劃后建設,先環境后開發,先產業后配套,先招商后建園,優化細化建設時序,分層次、分階段、分區域推進項目建設,確保“建一塊、成一塊”。
(三)提升運行水平和帶動能力。按照“政府引導、村級主辦、市場運作、企業管理”的思路,積極構建園區自我建設、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良性循環機制。有條件的村要成立管理公司作為園區投融資、項目建設、對上爭取、園區管理服務的運作平臺。依托農業科技“三創”載體和農技推廣機構,加大新品種、新技術向村級園區的輻射、推廣力度,提升村級園區科技水平。積極引導廣大農戶的土地、勞力、資金、技術等各種生產要素以承包、入股等形式參與園區建設,通過土地流轉、土地合作、專業合作、勞務合作等方式,強化園區發展主體,拓展農民增收渠道。充分利用園區在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優勢,加快建立園區+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組織)+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與農民建立產銷聯結機制,發展訂單農業,帶動農民發展生產,放大園區專業優勢和規模效益。
四、政策措施
(一)財政扶持政策。區將按照各村級園區規模、產業特色、發展成效、可看性等,以每個村級園區不超過30萬元安排財政扶持資金。積極鼓勵對上爭取,區財政對村級園區爭取市級以上扶持資金按比例進行配套。具體操作辦法由區農林局會同區財政局等部門按照“先建后初、以獎代補”的原則另行研究制定。各有關鎮(街道)要按照與區級財政同比例配套的要求安排“一村一園”專項資金。
(二)項目傾斜政策。加大對上爭取力度,整合農林、水利、農機、國土、科技、財政、供銷等條線在項目方面的資源優勢向村級園區傾斜。農業綜合開發、中低產田改造、農機示范推廣、生態農業示范、標準化生產示范、設施農業基地、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品種引進改良、農業科技推廣等相關項目,優先安排在村級農業園區實施。
(三)其他優惠政策。國家、省、市出臺的土地適度規模經營、農業綜合開發、農業龍頭企業、農業對外開放等相關優惠扶持政策,村級農業園區和入園企業、合作組織、種養大戶等生產經營主體凡符合條件的,優先享受、優先審批。同時,在基礎設施建設、稅費、用地、用水、用電、金融、保險、工商登記、檢驗檢疫等方面享受與臺創園同等的區級優惠政策。
五、組織領導
(一)強化組織推進。各級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一村一園”建設工作,切實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抓緊、抓好、抓出成效,確保各項目標任務順利完成。各職能部門要深入農村第一線,開展調查研究,制訂和落實各項措施。各鎮(街道)要結合實際,積極主動地研究落實加快發展村級園區的推進措施,確保發展現代農業的各項舉措落實到位,使農民真正得到實惠。村級組織要真正把發展村級園區作為村級工作的重要任務,組織引導、帶領農民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效益、擴大農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
為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縮小城鄉差距,探索農村改革發展的新體制機制,促進農業轉型升級,“出特色,顯亮點,見成效”,結合我區實際,現就加快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業轉型升級目標,堅持高起點、高標準建設一批農業產業特色突出、基礎設施配套、生產設施先進、科技水平領先、經營機制完善、經濟效益和輻射帶動效應明顯的現代農業園區,使之成為全區現代農業主導產業集聚的功能區、先進科技轉化的核心區、生態循環農業的樣板區、體制機制創新的試驗區、現代職業農民的創業區,推動全區現代農業更好更快發展。
二、總體目標
到2015年,現代農業園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20%以上,城鄉差距縮小到2:1,把我區建設成為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在全區建成5個以上產業特色突出、基礎設施完善、循環清潔生產、一二三產業聯動發展的現代農業園區。在現代農業園區內建成5萬畝商品蔬菜基地,其中:瓜-菜、蓮藕、苕尖等相對成片萬畝基地3個,建成商品魚基地2萬畝,建成5個年出欄生豬上萬頭的循環農業示范園,建成5個農民集中居住的居民新村示范點,建成十里荷香、圣水桃花、生態垂釣、科普農趣等觀光農業基地。
三、加快現代農業園區發展
(一)加快現代農業園區產業基地建設
2012年新建商品蔬菜基地1萬畝,其中:瓜-菜輪作3000畝、苕尖基地3000畝、藕-鰍共生基地2000畝、生姜基地1000畝、食用菌基地1000畝,新建商品魚基地2000畝,新建10000頭以上生態循環生豬養殖場3個。到2015年,建成瓜-菜輪作基地15000畝、特色苕尖基地15000畝、藕-鰍共生基地10000畝、生姜基地5000畝、食用菌基地5000畝,建成商品魚基地20000畝;建成年出欄萬頭以上生豬循環農業示范基地5個。
(二)加快現代農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
1.加快現代農業園區道路網絡體系建設。對園區主干道泥石路面進行改造升級,合理布局次干道、耕作道和生產便道,形成完善的網絡體系。2012年完成圣水湖現代農業園區核心區循環道新建改建硬油化14公里,新建耕作道10公里,新建生產及人行便道13公里;在八角寺十里荷香生態農業園區新建改造硬油化主干道5公里,耕作便道5公里,生產及人行便道7公里。到2015年,全面完成園區道路體系建設,實現干道硬油化通達率達到100%,重點區域機械耕作道通達率達100%,生產人行便道戶戶通達。
2.加快現代農業園區水利設施建設。2012年建設圣水湖現代農業園區核心區、八角寺十里荷香生態農業園區電力提灌站4處,配套建設灌溉管渠設施,到2015年實現現代農業園區核心區旱澇保收。
3.加快現代農業園區蔬菜設施建設。2012年新建圣水湖現代農業園區核心區溫室大棚2畝,高標準連棟大棚60畝,普通鋼架大棚2800畝。到2015年建成相對集中連片設施蔬菜基地50000畝。
4.加快現代農業園區土地整治。按照現代農業園區標準化生產、機械化耕作的要求,對園區重點區域進行土地整治,實現機械化程度達85%以上。2012年完成園區核心區土地整治20000畝,實現機械化程度65%以上。
5.加快園區科普設施及產地市場建設。一個園區原則配套建設一個集科研、示范、繁育、推廣為一體的專家大院和一個產地市場,提供園區技術保障,建立農產品產銷鏈。2012年完成圣水湖現代農業園區產地市場建設。
(三)加快現代農業園區農民新村建設
按照“六通”(即通道路、供電、給水、排水、廣播電視和通信)、“六有”(有1個村民活動和健身廣場、1個便民商業網點、1個醫務室、1個垃圾收運站點、1個農家書屋、1個幼兒園)的標準建設農民新村,讓農民新村享有城市社區同等的公共資源和社會公共服務,實現城鄉居民生活環境一體化。2012年與土地流轉、土地復墾、土地增減掛鉤、新型股份合作社建設相結合,在園區內啟動建設3個農民新村,在現代農業園區核心區實施農房風貌改造,綠化美化環境,打造農民新村示范區。
(四)加快現代農業園區旅游資源開發
以產業為基礎,設施為載體,積極開發拓展現代農業園區生態旅游功能,建設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展示、農業科普教育、農業科研成果轉化基地,恢復八角寺,建設八角寺蓮花博覽園;挖掘圣水恐龍文化、農耕文化,建設圣水桃花博覽園、養身垂釣園、QQ農場體驗園,促進園區休閑旅游業發展。
(五)加快現代農業園區先進生產力運用
1.加快先進生產技術推廣運用。園區內農作制度合理,種養模式先進,做到園場配套、農牧結合、循環利用;生態環境優良,生產過程無污染,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水平高,良種覆蓋率達100%,科技貢獻率達70%以上。
2.加快“三品一標”農產品品牌培育。園區內全面實行農業標準化生產,農業投入品、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手段完善,建立農產品產地準出制度、質量可追溯制度。農產品無公害認證率達到100%,培育3-5個綠色、有機農產品品牌。
3.加快農業生產經營規模發展壯大。園區內產業要素集聚,農業生產規?;?、組織化、產業化水平高,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率達80%以上,農業生產、加工、營銷、服務、休閑觀光等協調發展。
(六)加快園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
1.大膽探索土地制度改革。一是積極開展“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鉤”項目試點,整村推進土地綜合整治,充分挖掘存量農村建設用地的潛力和價值。二是采取先拆舊后建新的方式對分散、零星利用不合理、不充分、閑置的農村居民點、戶改轉戶農村居民退出的宅基地及其附屬設施用地等農村建設用地進行復墾,置換建設用地指標。
2.積極推進農村金融改革。組建農村互助經濟組織,大力推進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林權、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即“三權”融資。到2015年實現融資5億元以上。加大對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養殖大戶的扶持力度。
3.建立新型股份合作社。按照“要素入股、按股分紅、權利平等、管理民主”的原則,引導廣大農民和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大戶等市場主體,聯合新辦各種類型的農村新型股份合作社。實行股份合作,實現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經營、品牌化營銷。鼓勵農民以土地等農業生產要素入股組建農村新型股份合作社。到2015年園區新組建新型股份合作社20個以上。
四、扶持政策
(一)行政事業性收費政策。對園區內的休閑旅游基礎設施項目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土地出讓收入,按規定計提相關規費、基金后經審批全額補助園區建設單位用于基礎設施建設。
(二)社會資本投資現代農業產業項目政策。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在500萬元以上,項目建成后前三年稅收留成部分采用先征后返形式,全額補助給投資企業,第四年、第五年補助50%。
(三)土地承包經營權規模流轉政策。從2012年起,單個業主受讓流轉土地在300畝以上,給予一次性獎勵,每畝獎勵50元。
(四)培育創建特色農業品牌政策。創建一件國家級馳名商標,區政府給予一次性50萬元獎勵;創建一件市級著名商標,區政府給予一次性10萬元獎勵;創建一件知名商標,區政府給予一次性獎勵3萬元;成功注冊一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區政府給予一次性獎勵10萬元;成功申報一件農產品商標,區政府給予一次性獎勵1000元。
(五)發展新型股份農民專業合作社政策。在園區內組建新型股份制合作社每個補助5萬元;創建成為國家示范合作社的,每個獎勵20萬元;創建成為市級示范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每個給予10萬元補助。
(六)園區土地利用政策。在現代農業園區內規劃的農民新村納入《農民新村建設總體規劃》,單獨編制土地增減掛鉤和土地復墾方案。利用集體土地建設的生產管理用房,辦理集體土地房產證,旅游接待設施用房通過土地增減掛鉤解決用地指標。
(七)農村交通建設投資政策。把園區內的道路納入全區的農村道路建設的總體規劃?,F代農業園區內道路列入農村道路建設“以獎代補”計劃。
(八)科技項目投資政策。園區內主導產業研發、科研示范基地的建設,納入科研發展規劃,爭取科技項目投入。
(九)水利設施投入政策。園區內的水利、灌溉設施納入區水利設施總體規劃,優先安排投資建設。
(十)“三權”融資政策。園區內的農業龍頭企業、新型農村股份合作社、農村專業合作社、規模種養大戶、農戶等利用“三權”抵押貸款,由國有擔保公司擔保,財政給予貸款貼息支持。
(十一)基礎設施投資政策。從2012年開始,區財政整合市、區兩級農發資金以及農業、林業、水利、交通、環保、科委等部門相關項目資金,重點支持園區基礎設施建設。
五、組織保障
同志們:
今年來,縣委、縣政府對工業集中發展區建設工作高度重視,書記、縣長先后到工業集中發展區專題調研并提出明確要求,我們已召開了兩次專題會議研究工業集中發展區建設問題,今天,再次召開全縣工業集中發展區建設工作會議,進一步統一思想,明確任務,落實責任,強力推進工業集中發展區建設,為全縣工業經濟集約集聚發展創造條件。前面,縣經商委副主任王青松同志介紹了我縣工業集中發展區建設實施的相關情況,相關部門和鄉鎮負責人發了言。會上,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楊述凱同志,縣委常委、縣委統戰部長、縣總工會主席張峨同志還將提出具體要求,請大家認真貫徹落實。下面,我先講幾點意見,供大家參考。
一、強化危機意識,千萬不能坐井觀天
工業集中發展區是承接產業轉移、加速產業集聚的重要載體,是促進工業經濟增長的重要平臺。近年來,我縣工業集中發展區在沒有納入全省產業園區總體規劃的前提下,在基礎十分薄弱、資金十分匱乏的情況下,通過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工業集中發展區建設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園區已入駐工業企業近20家,應該說縱向對比有成效,但橫向對比差距大,不僅與工業發達地區無可比性,而且與全市其他縣(區)比差距都很大,巴州區已規劃了15平方公里的工業園區,正在加緊建設之中;平昌縣的酒業發展園區已有較大規模,又在縣城新區規劃了新的工業園區;南江縣利用國中商聯聯系南江的優勢,擬投資30多億元打造高水平的工業園區,同時,海螺集團將在南江投資建設年產500萬噸的旋窯水泥廠等。據了解,這些縣(區)對工業園區的建設決心和力度之大是空前的。而我縣通過多方爭取,去年11月,省政府才正式將我縣工業集中發展區列入了全省的產業園區總體規劃之中,加之我縣受區位劣勢、交通制約、地勢條件等因素影響,工業園區建設步履艱難。如果我們不跳出通江看通江,不思進取、奮起直追,仍然坐井觀天、自娛自樂,將會拉大差距、落伍掉隊。我們必須強化危機意識,既不能坐井觀天,自我滿足,又不能喪失斗志,無所作為,要以逆水行舟的勇氣、擊鼓奮進的士氣、不勝不休的志氣抓好工業園區建設,不斷縮小發展差距。
二、強化機遇意識,千萬不能墨守成規
我縣是農業大縣,工業發展起步晚、起點低、困難大,先發優勢不明顯,但后發優勢突出。隨著我市“六路”建設的快速推進,發展通道經濟的前景越來越明顯,加快工業發展的條件越來越成熟。加快工業發展必須選準路徑,才能少走彎路。集約集聚發展是現代產業發展的內在要求,產業園區是實現產業集約集聚發展的最新組織形式。園區強則工業經濟強、區域經濟強。范申華書記講:“只有以園區為載體,適度集中工業布局,才能做到成本降低、綜合利用。要整合資金、整合項目,象農業園區建設一樣,規劃編制到園區、項目申報到園區、資金投放到園區、項目實施到園區,整合資金辦大事”。趙萬先縣長講:“要象建農業產業園區那樣來建好工業園區”。我們要充分利用我縣工業集中發展區納入全省產業園區總體規劃的有利契機,緊緊抓住國家進一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省委、省政府支持巴中革命老區跨越式發展的難得機遇,強化抓住機遇是歷史的功臣,喪失機遇是歷史的罪人的思想,開拓創新、順勢而為,超前謀劃、巧借東風,加快工業集中發展區建設,逐步把工業園區建設成為工業形象展示區、新農村建設示范區、城鄉統籌發展先行區,使工業園區和其他產業園區相互呼應、優勢互補,努力扭轉全縣工業經濟發展長期落后的被動局面。
三、強化責任意識,千萬不能應付了事
我縣工業集中發展區建設實施方案是在通過實地調研,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反復修改后形成的,實施方案中明確了各相關部門和鄉鎮的工作任務及職責,現在關鍵是要履職盡責,抓好落實,若應付了事,將難以取得實效。希望各相關部門和鄉鎮要站在講政治、顧大局、促發展的高度,不說干不干,只說怎么干;不發雜音,多出點子;不給困難找理由,多給成功找路子,真正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當前有幾項工作必須抓緊進行:一是縣經商委要切實負起牽頭攬總的責任,搞好與各部門的協調溝通,及時與省上專家對接,盡快完成我縣工業集中發展區產業發展規劃,同時,協助縣規劃和建設局搞好工業集中發展區的總體規劃和控詳規劃,統籌工業集中發展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盡快組建管理機構,落實專人辦公,加強進駐工業集中發展區企業的管理,確保園區建設有序推進。二是由縣規劃和建設局負責,縣經商委協助,聘請有資質的規劃設計單位對工業園區進行規劃設計,工業集中發展區的總體規劃、控詳規劃力爭在6月底前完成。三是縣國土資源局負責做好園區土地修編、征地報批工作,停止園區范圍內一切與項目建設無關的土地審批,并與縣規劃和建設局一道,搞好工業集 中發展區內的違法占地和違法建設清理工作。四是各相關部門對整合項目和資金要認真研究,提出具體可操作的方案,該列入盤子的項目要列入,該爭取的要盡快落地,該實施的要盡快行動,不能模棱兩可或不說不做。五是參與園區建設的各相關部門和鄉鎮要按照建設實施方案明確的工作任務和職能職責,制定具體的專項建設方案,方案中要明確干什么、怎么干,何時完成等具體內容,專項建設方案在5月底前報縣經商委匯總,經縣委、縣政府審定后盡快實施。六是加強對園區建設工作的跟蹤督辦,各階段性工作的落實情況,由縣政府辦副主任趙云成同志牽頭,縣目督辦、縣監察局負責督查督辦,對行動不力、應付了事的要督促整改并問責追究。
工業園區作為現代工業發展的重要載體,是實現工業現代化、優化資源配置的有效途徑。工業園區發展有利于產業結構調整,產品結構優化升級;有利于加快城鎮化進程,擴大招商引資;有利于實現工業項目、資金、人才、技術等要素的聚集效應和規模經濟效益,從而達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因此,加快推進工業園區建設,把工業園區建設成為我市工業對外開放的窗口、工業強市的主戰場、企業壯大的平臺、經濟增長的龍頭、跨越式發展的示范園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與目標
(一)指導思想
加快工業園區發展必須以“堅持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為主題,按照打造“一樞紐、兩中心、三基地”、建設秦巴地區經濟文化強市的總體要求,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發揮比較優勢,突出區域優勢,優化資源配置,加強自主創新,大力推進優勢產業集聚發展,主動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帶動農業和生產業配套發展,著力特色資源開發,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生態經濟,推進我市向工業強市跨越。
(二)基本原則
1.科學規劃原則。充分發揮科學規劃的龍頭引領作用,按照我市工業布局的總體規劃要求綜合統籌、適度超前規劃各類工業園區。加強工業園區規劃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環境保護規劃、主體功能區規劃以及產業布局規劃的充分銜接。堅持高起點、高標準制定工業園區規劃,嚴格按照規劃實施工業園區的建設和發展。
2.優勢產業集聚發展原則。推動優勢產業、優勢企業、優勢資源和要素保障向工業園區集中。充分發揮各縣(市、區)的區位、資源、產業等優勢,把握市場需求,推進同業集聚和產業協作,實現工業園區產業錯位發展。發揮園區的輻射、帶動功能,加大功能整合力度,以優勢產業(產品)鏈為紐帶,積極發展“一區多園”,積極發展關聯性強、集約水平高的產業集群和特色鮮明的區域產業品牌。
3.創新發展原則。推進工業園區的體制改革、發展模式和管理方式的創新,探索建立政府主導、業主開發、政企共建、項目先行等有效模式。支持工業園區建立區域技術創新中心和高新技術孵化器,搭建產學研聯合創新平臺,推進工業園區的重點企業建立國家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著力突破產品鏈關鍵、共性平臺技術,重視提高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形成技術創新強勢集聚區。
4.可持續發展原則。充分發揮工業園區產業集聚、集約發展功能,切實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推進土地、能源、人才、資本等資源的集約節約使用,提高投入產出效率。有效整合產業鏈,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生態經濟,扎實推進節能減排,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實現節約生產、清潔生產、安全生產,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社會和諧園區,努力構建工業園區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
(三)總體目標
到2010年,全市要建成一批布局合理、產業優勢突出、基礎設施配套齊全的重點工業園區,形成公共服務設施高效利用、管理規范、服務優良、向外度與集中度較高的工業園區。全市各類工業園區工業增加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50%以上,其中縣級工業園區工業增加值比重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到60%以上。
三、工作重點
(一)加強工業園區規劃工作。各地、各部門要通力協作、加強配合,結合產業發展規劃、城鎮發展規劃指導各類工業園區制定、完善園區控制規劃、發展規劃,明確園區發展目標、路徑和措施。各工業園區要根據全市總體規劃和產業布局,結合自身發展的特點,形成科學、具體的園區經濟發展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基礎建設總體規劃。做好工業園區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加強對工業園區的環境監管。
(二)加快天然氣能源化工基地建設。強化天然氣能源化工在我市工業集聚發展的先導、龍頭作用,著力強化優勢產業的發展,形成特色和品牌,提高集約發展程度。突出產業特色,大力提高產業集聚水平,積極承接產業梯度轉移,促進一批效益好、對區域經濟帶動性強的大型產業項目落地入園,帶動關聯企業或配套企業向工業園區集中,加快園區發展。通過招商引資、改造升級等多種手段,篩選一批基礎好、潛力大、具有良好發展前景和比較優勢的企業入園,在資源配置、資金融通、項目建設、政策引導等方面予以重點扶持,使其盡快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
(三)推進縣域工業集中區的整合發展。原則上各縣(市、區)只規劃建設1個工業集中發展區,2—3個主導產業。各地要根據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需要,通過調整城市規劃功能分區,優化土地利用結構,鼓勵和支持龍頭骨干企業進入工業集中區集聚發展。新上工業項目,原則上要求進入工業園區。已經在工業園區外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而尚未建設的工業項目,應引導其將土地調整到工業園區內進行建設。
(四)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充分發揮工業園區的平臺和載體作用,瞄準國內外知名企業,主動吸引和承接國際國內產業轉移,實行重點招商、定位招商、以商招商,重點推進優勢產業、產業鏈、產業集群招商。建立健全招商引資工作責任制,推進招商引資部門和工業園區管理機構的工作聯動,完善工業園區投資促進信息共享平臺,探索投資促進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信息化運作新機制。把招才引智與招商引資相結合,大力引進高層次緊缺人才、高層次海外留學歸國人才和高校畢業生。強化對招商項目的服務力度,對產品市場前景好、技術開發能力強、產品配套關聯度高、成長性較好的企業或項目,采取“一事一議”、“特事特辦”的辦法,給予更優惠的政策,鼓勵入駐園區發展。
(五)加強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優先保證工業項目用地,支持各工業園區建立土地儲備制度。把推進工業園區道路、給排水、供電、供熱、通訊、土地平整、綠化、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放在重要位置,充分發揮基礎設施的先導效應,增強工業園區的吸引力和聚集力。大力發展與工業園區配套的生產業,推進園區信息化建設。加大政府引導力度,鼓勵、支持企業參與技術創新、產品檢驗檢測、信息網絡、物流、原材料市場、金融服務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六)加強工業園區動態監測。加強工業園區發展建設和運行情況的綜合監測分析,建立工業園區統計指標體系。對工業園區企業數、固定資產投資、銷售收入、增加值、利稅、招商引資、就業人數、投資強度、產出效益和主導產品產量等情況進行動態監測和分析研究,分季度、半年、年度統計數據。工業園區要建立健全統計制度,切實做好工業園區各項指標體系報表報送工作,按時逐級報至市統計局匯總、。
(七)努力拓寬工業園區發展的融資渠道。建立政府推動與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的運行機制,鼓勵多元投資進行多種形式開發。通過貸款擔保貼息等形式,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工業園區建設。積極爭取上級工業園區建設資金、國債建設資金、國家政策性銀行貸款等資金支持,籌集工業園區發展的建設資金。
(八)強化工業園區的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生態經濟,推行清潔生產,提高資源開發利用水平。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大環境監管力度,嚴格執行環評制度,對入園企業要加強工業廢水、廢氣、廢渣、噪聲等污染的治理,實現達標排放。規劃建設完善的排污治污體系。加強與周邊地區的區域協作和產業對接,促進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和環境的協同治理。
四、保障機制
(一)加強對工業園區發展的組織領導。成立“*市工業園區(集中區)建設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經委,具體負責全市工業園區的綜合管理、協調服務、考核評比等日常工作。各縣(市、區)也要成立相應的管理機構,其日常工作由經委承擔;針對各縣(市、區)工業園區的特點、性質,設立專門的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管理委員會作為縣級人民政府派出機構,享有政府職能部門的職責、權利,負責工業園區的開發建設、協調服務等工作。
(二)完善和創新工業園區發展的激勵機制??偨Y推廣工業園區建設發展經驗,抓好“示范園區”創建工作。制定工業園區發展考核獎勵辦法,設立“工業園區發展優秀獎”,根據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銷售收入、上交稅金、出口創匯、安置就業、工業增加值等指標完成情況進行綜合考核,對年度考核成績突出的工業園區予以表彰獎勵,并在資金、土地、政策等方面重點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