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0 15:56:3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財務報表審計業務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財務報表審計基本理論
財務報表審計是指注冊會計師接受委托,在實施審閱程序的基礎之上,通過執行審計工作,對企業對外提供的財務報告是否按照適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編制,財務報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適用的會計準則和相關會計制度的規定編制,真實公允地反映被審計單位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發表審計意見的鑒證業務。
財務報表審計最早起源于19世紀以前,目前在世界各國范圍內已發展成熟,美國、日本等國家很早就頒布實施了財務報表審計準則,我國也早在 1996 年就了國家審計基本準則,相關學者對財務報表審計的研究成果不計其數。
2、內部控制審計相關概論
內部控制審計是指注冊會計師接受審計委托,對被審計單位特定基準日的財務報告內部控制設計和運行的有效性進行審計,并在此基礎上發表審計意見。
在研究美國 COSO 的《內部控制整體框架》和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中有關內部控制概論的基礎上,將內部控制進一步細分為:廣義內部控制和狹義內部控制,廣義內部控制采用 COSO《內部控制整體框架》和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中內部控制的概念;狹義內部控制概念借鑒美國 PCAOB 的 AS2 中的財務報告內部控制概念,是指由企業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和全體員工實施的、旨在實現與財務報告有關的內部控制審計目標的過程,其目標主要是為了合理保證企業財務報告及其相關信息的真實公允完整。
3、整合審計基本理論
整合審計是指會計師事務所接受審計單位委托,依照相關法律法規,通過利用兩次審計工作的相似性來制定實施雙向審計的流程,在整合審計的實施過程中,對被審計單位的財務報表和內部控制制度由同一家會計師事務所的同一項目組來執行,實施審計的整合計劃,合理運用他人的審計成果,以求實現兩種審計共同的審計目標。
財務報表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的整合審計研究已經成為國際執業界最新的發展趨勢。在近十年的發展過程當中,理論界和實務界一直在孜孜不倦的對整合審計的效率和方案進行探索和研究。
二、財務報表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的區別、聯系
企業的內部控制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的最終目標相同,整合趨勢明顯,但是財務報表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是兩種不同的審計模式,二者在實施審計程序的過程中也有著明顯的區別,筆者通過下表分析二者的區別和聯系:
1、審計業務范圍
財務報表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都需要了解企業內部控制的設計和運行的有效性,必要時進行內部控制測試,但是二者在審計范圍方面有著本質區別,財務報表審計的審計對象主要是對某一時點的或某一會計期間的財務報表、內部控制測試的必要性、并在必要時測試內部控制有效性,在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方面,除了了解與財務報表審計有關的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外,對于其他內部控制不需要進行了解和評價,內部控制審計主要是對特定基準日的內部控制制度進行審計,對于內部控制必須要進行測試,對注意到的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在內部控制審計報告中增加“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予以披露。
2、審計目標
財務報表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的具體目標不一致,但是二者的最終目標是一致的,共同目標都是向財務報表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的高質量的財務信息,并對提供的財務信息的真實公允性提供合理保證;但是,財務報表審計的具體目標主要是對財務報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都進行了真實公允反映,按照適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編制發表審計意見,并在此基礎上對財務報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錯報提供合理保證。而內部控制審計的具體目標:對內部控制設計和運行的有效性發表審計意見,并對企業財務報告內部控制是否不存在重大錯報提供合理保證。
3、審計程序和承接業務范圍
財務報表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審計程序都必須制定具體審計策略和總體審計方案,注冊會計師在業務承接前都需要就審計工作事項與被審計單位進行商議,達成一致的審計意見。但是,財務報表審計的具體審計計劃包括風險評估、實質性分析程序和控制測試等,在審計收費:“審計收費”不是財務報表審計必然要求,對財務報表進行審計時,注冊會計師應該充分進行職業判斷,只有在注冊會計師認為需要時,才需要和被審計單位進行“審計收費”方面的商議,將審計收費事項登記在業務約定書上;財務報表審計的審計報告是在適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上編制的,并且要求真實公允反映,并設計、執行必要的內部控制測試;在審計工作計劃方面:內部控制審計的具體審計計劃主要包括:內部控制設計有效性和運行有效性測試的具體程序,了解企業的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內部控制審計要求在和被審計單位的審計業務約定書約定“審計收費”事項;內部控制審計的審計報告編制的基礎:按照適用的內部控制制度和準則,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對內部控制運行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并在此基礎之上編制內部控制評價報告。
三、財務報表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的整合趨勢分析
1、整合審計的理論基礎
(1)受托經濟責任理論。企業經營者的受托經濟責任,是指按照相關公司章程的要求或原則,受托者向外部信息使用者報告其受托管理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狀況的義務,財務報表審計業務由此產生。在受托經濟責任理論的下,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具有共同的委托方即投資者、債權人等利益相關者和相同的受托方即企業管理層,兩種審計業務中有共同的受托經濟責任關系,這是整合審計的理論前提。
(2)協同效應理論。將兩種審計工作雙向整合進行,產生的協同效體現為: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都強調對企業內部控制執行情況的關注,內部控制是指由公司的管理層和其他人員設計和執行的程序和政策。
(3)內部控制理論。內部控制審計即注冊會計師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的運行有效性進行評價的鑒證業務,審計對象是與企業財務報表有關的內部控制情況。無論是內部控制審計還是財務報表審計都是對企業內部控制執行情況的關注,為企業的整合審計研究提供了基本理論基礎。
2、整合審計實施的流程
3、整合審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無論從企業基于成本效益原則的角度還是從推進風險導向審計的理念出發,我國已經具備了將二者進行整合審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這種整合審計更有助于降低審計風險、提高審計質量。
(一)財務報表審計與內部控制審計整合的必要性
1.降低審計成本,節約相關費用
從審計費用的角度考慮,在進行內部控制審計時,由于其作為一種新興的審計業務,審計技術和相關理論等不夠成熟,所以執行的成本較高。相比較而言,財務報表審計在理論和實踐上已發展的比較成熟,審計成本較為固定。因此,該背景下,將兩者進行整合審計可以使審計人員更加合理的分配審計資源,進而降低被審計單位的成本和費用。
2.避免被審計單位重復提供證據
由于財務報表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在審計程序實施過程中有很大程度上的一致性,若由同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將兩者進行整合審計,就可以避免被審計單位被重復取證,大大減少了被審計單位為配合審計工作而增加的工作量。
3.兩種審計要求時間上的一致性
根據我國目前的法律要求,企業的財務報表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要在同一時期完成并公布,若被審計單位聘請不同的會計師事務所執行審計,則無論從審計時間的法定要求和成本以及工作的協調性來考慮都是不可取的,而整合審計相比較而言則更加具有實施的基礎。
(二)財務報表審計與內部控制審計整合的可行性
1.業務的性質和類型相同
根據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注冊會計師的業務類型包括兩類:鑒證業務和其他相關服務。而鑒證業務又可以劃分為直接報告業務和基于責任方認定的業務。眾所周知,財務報表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均屬于基于責任方認定的,合理保證的審計業務,這是兩者可以進行整合的基礎之一。
2.兩種審計的工作成果可相互利用,降低審計風險
由于財務報表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在工作內容上有很多相近的地方,因此,通過相互利用這兩者審計業務的有關成果,能夠更有效的增加整合的可行性,提高審計質量和效果。例如,在整合審計中,注冊會計師可以從財務報表審計中發現的一些企業內部控制的缺陷,以便為內部控制審計提供有關線索。而在財務報表審計中,注冊會計師可以通過有關內部控制審計中對控制缺陷的相關結論評估相應的錯報風險。
3.兩者都體現了自上而下的風險導向審計方法
風險導向審計是現代財務報表審計的主要方法,在風險導向審計中,審計人員以風險評估識別為起點,通過自上而下的審計模式,以達到提高審計質量、降低審計風險的目標。在進行財務報表審計時,通過評估企業的重大錯報風險后,將工作的重心從被審計單位層面的控制逐漸轉移到相關交易、重大賬戶及列報中來。而進行內部控制審計時,注冊會計師也應采取自上而下的審計模式,以識別被審計單位整體風險為起點。這種審計方法能有效地把握高風險領域,更加合理分配審計的資源。
二、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和財務報表整合審計存在的問題
(一)我國內部控制與財務報表進行整合審計的相關理論不足
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的內部控制審計準則較晚,內部控制審計尚處于初級的探索階段。在出臺的有關《企業內部控制審計規范》中,盡管提出了整合審計的概念,鼓勵整合審計,但對于有關整合審計的指南和操作規范,國內并沒有相關標準。且國內學者對于研究整合審計的文獻較少,特別是缺乏實證研究和審計業務方面的意見。
(二)實施審計的成本較高,導致企業參與審計積極性不高
目前,我國企業的內部控制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的費用呈逐年上升趨勢,企業作為一種盈利組織,必然會考慮成本效益原則。若公司不能從出具規范的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和財務報告中獲得足夠的收益以彌補付出的成本,則企業進行整合審計的動力就不高,甚至可能只進行財務報表的審計而不聘請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內部控制審計,或者進行內部控制審核降低業務的保證程度以減少付費。
(三)會計師事務所整合審計的質量控制有待完善,執業人員的能力還有待提高
當前,由于我國開始內部控制審計的時間較短,多數會計師事務所仍然處于探索期,注冊會計師們大多缺乏對財務報表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進行整合審計的實務經驗,從而導致了當前整合審計的效率不高,并且我國大部分會計師事務所也沒有建立起有關整合審計的質量控制體系,多數審計人員在有關內部控制的業務上,明顯缺乏經驗,進而導致整合審計報告不具有說服力。
三、完善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和財務報表整合審計的建議
(一)完善和充實有關整合審計的理論
整合審計是未來審計工作的必然趨勢,要不斷推廣和加強整合審計在我國的應用,完善和充實有關整合審計方面的理論,以便為我國審計人員今后開展整合審計業務時提供理論指導和切實可行的建議。同時,我們要積極借鑒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加強有關整合審計的立法工作,制定一套操作規范的,內容詳實的整合審計執業準則。
(二)加強整合審計工作的宣傳與引導
解決審計成本過高的對策就是將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進行整合,通過突出重點,提高成本投入的效益。政府在這個過程中,應加強整合審計的宣傳,通過多渠道、多方位等形式,提高企業管理層對整合審計的認識與積極性,使得整合審計更好的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財務報表審計;內部控制審計;整合審計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2.046
1 財務報表審計、內部控制審計、整合審計的概念
財務報表審計,是指注冊會計師把被審計單位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為審計對象,以提高財務報表預期使用者對被審計單位的財務報表的信賴程度為審計目標,按照審計準則的規定來進行審計工作。注冊會計師需要制定、執行相關審計程序,對被審計單位的財務報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遵循財務報表編制基礎進行編制,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具有合法性和公允性等獲取適當和充分的審計證據,對被審計單位財務報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錯報發表最終審計意見。財務報表審計對企業來講,一方面可以降低財務信息有虛假的風險,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其財務信息的可信度和透明度。
內部控制審計,是指被審計單位委托會計師事務所,注冊會計師專業人員通過計劃、執行相關審計工作,在管理層對內部控制的自我評價的基礎上,對內部控制測試設計和運行的是否有效,最終對其特定基準日內部控制設計與運行的有效性獲取適當和充分的審計證據,最終發表審計意見,最終出具審計報告。
整合審計,是指被審計單位委托會計師事務所按照相關法律規章,對被審計單位同時進行財務報表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通過利用兩次審計工作的相似性來設置一套具有針對性的審計流程和審計方法,運用相應的審計程序,最終執行兩種審計的目標。也就是說,注冊會計師最終通過得出一份審計報告,將這兩種審計,即財務報表審計、內部控制審計的目標進行全部闡述,即運用一套程序和流程,實現被審計單位財務報表的公允合法性以及其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這兩個審計目標。整合審計就是在這兩種審計合并的基礎上,進行資源的有效整合,簡化重復的流程,刪減重復的步驟,更加合理的設計審計程序及環節,有效保證兩種審計目標最終都實現。
務報表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的優化整合,既能夠通過利用風險導向模式審計來實現降低審計風險和提高審計效率,還能夠減少以前由于兩種審計分開而產生的不必要的審計費用開支,從而更有助于實現雙重目的。
2 整合審計在我國實施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2.1 整合審計在理論上是切實可行的
會計師事務所對同一被審計單位執行財務報表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兩種審計業務,這二者間具有許多的相似之處。
2.1.1 兩種審計具有相同的審計主體
根據中國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雙方約定必須由注冊會計師自己承擔,需要客戶簽署的審計和會計事務業務條件下,這兩種審計工作從根本上被審計單位管理相關決定,但只有最后一期的注冊會計師審計意見承擔法律責任,但你必須明確一個概念,企業會計信息披露的真實性是企業管理自己的責任,責任鑒定。兩個審計報告預期用戶基本上是一致的,如企業的股東、潛在的投資者、債權人或相關監管機構,等。根據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結論,財務報表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兩個審計預計財務報表的用戶,也有相同的審計主體和客體,審計三方一致關系的前提下實施整合審計的可行性。同時,在受托經濟責任的概念下,財務報表審計與內部控制審計也有所有利益相關者這樣的共同委托方,還有一樣的諸如管理層這樣的受托方,實際業務中受托經濟責任關系的一致性也是整合審計基本理論得重要前提之一。
2.1.2 兩種審計具有相同的審計模式
就目前來看,我國實際中執行的財務報表審計通常采用的是風險導向審計模式,這是主要方向。而且審計中必須要進行風險評估程序,還要識別和評估重大錯報風險,并對上述審計模式準備相應的審計應對措施,當然還要有配套的具有針對性的審計程序得以實施。而這一系列工作流程中重大錯報風險評估則恰恰是現代風險導向審計中最最突出的特點。自上而下的審計方式一般使用在內部控制審計中,注冊會計師根據對內部控制總體風險的了解結果和對財務報表層面的了解結果,會對重要賬戶和業務流程進行重點關注,并在下層即業務層面展開審計工作。因此,自上而下的審計方式在根本上體現了風險導向審計模式的核心。綜上分析,兩種審計在審計模式上都體現了風險導向審計的基本程序。
2.1.3 兩種審計具有相同的審計程序
公司財務報表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在審計程序上都運用了詢問檢查觀察和重新執行等方法來測試內部控制的設計運行是否有效。兩者在識別的重要賬戶、列報及其相關認定相同。在確定重要性水平方面,兩者都需要一個合適的重要性水平來辨別錯報將來對審計結果的影響,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缺陷是否具有重大的缺陷,是否影響其內部控制的運行效果。而該項控制能不能給在實際工作中對財務報表進行預防和發現里面的重大錯報,則決定了內部控制運行的有效性,綜上分析,這兩種審計應當確定相同的重要性水平。
從上述三個方面來看,財務報表和內部控制審計這兩種類型在各個方面具有較高的一致性,這種一致性的理論整合審計為我國的實施完全可行的條件。
2.2 整合審計在實際中是現實需要的
2.2.1 國家政策法規的出臺及注冊會計師職業能力的提高
隨著2010年我國《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的以及實施,內部控制審計在實際中一直不斷發展和完善。這種發展形勢使得整合審計也得到了相關政府部門的支持。其第五條中也非常明確的指出注冊會計師在執行審計業務的時候完全可以將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整合進行審計。所以,整合審計之所以在實際中得以實施主要是因為《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在政策法規方面給予了堅實的保障。
我國《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和有關內部控制的規范不斷出臺,很多的會計師事務所也開始加大力度對其員工進行包括學習《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具體內容和相關內部控制的法律規范等,以及如何提升專業勝任能力等方面的專業培訓,要求員工在執行審計業務的時候必須參照相關規范,以_保審計人員內部控制審計的審計質量。經過這些專業培訓,注冊會計師在內部控制審計的執業能力方面得取得了相當大的程度的提高。目前我國市場上很多會計師事務所在具備實施財務報表審計實力的同時,也具備了內部控制審計的實力,所以當然也具備審計上市公司的資格,完全可以執行這兩項審計任務。
2.2.2 被審計單位審計意識的強和節約審計資源的需要
《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里面要求上市公司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向其外部信息的使用者告知其公司年度財務報告,同時,該報告需要附有財務報表審計報告和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報告。此外,管理被審計單位的審計工作也需要積極支持注冊會計師的工作,需要提供必要的幫助。然而在實踐中,如果企業審計業務分別簽署不同的兩個注冊會計師審計業務,將導致重復執行相同的工作內容,但也可能導致相同的兩個會計公司工作為同一內容詢問調查,或重復相同的業務會計憑證等各種效率低情況出現等等。這樣就造成被審計單位在配合審計人員工作的時候,就必須相應增加財力物力和人力。尤其是在強調獨立性的情況下,很可能造成審計溝通不暢,效率低下。另外分別審計還可能會造成兩家事務所出具報告的時間不一致,最終將導致企業在對外公布其財務報表的審計報告和內部控制的審計報告時,難以按照法律法規要求的時間及時完成。但如果是同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完成這兩種審計業務的話,被審計單位則可以縮短很多不必要的配合時間和節省很多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因此,進行整合審計,既可以減少雙方為了配合工作而浪費的資源、又可以節省很多不必要的審計開支,還有利于兩者工作方面的更充分的協調,兩者兼顧。同時審計成本的合理控制,也有利于提高審計服務的質量。所以對于被審計單位而言,其管理層當然會更把這兩種審計都委托給一家會計師事務所進行。由此可見被審計單位在審計意識方面已經有了較大的提高,這恰恰是整合審計在實際中得以推行的重要條件。
3 整合審計程序在實際中的運用分析
在財務報表審計中,實施審計工作的主要程序有風險評估程序和進一步審計程序,其中進一步審計程序又包括控制測試和實質性程序。而內部控制審計運行的審計程序則包括風險評估程序和控制測試。通過下表的對比分析為這兩種審計程序的整合提供思路。
由上述表格的對比可以得出,內部控制審計中的最核心程序是控制測試,因此,在實際業務中,注冊會計師無論怎樣評價控制運行的預期的有效性,在執行整合審計時都必須采用既包括執行控制測試,又包含實質性程序的綜合性方案??刂茰y試在財務報表審計中是非必須程序,因此在執行該審計業務時所選取擬測試的控制范圍相對而言比較小,但內部控制審計在執行控制測試時的范圍相對來說是比較大的。因此,在控制測試方面,兩種審計工作存在一定差異。但是如果從整合審計的角度來看,要想能達到既減少實質性程序的財務報表審計工作,同時又要滿足內部控制審計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發表審計意見的雙重目的的要求,就必須要執行足夠大范圍的控制測試。所以注冊會計師開展審計服務時通常都是按照需求的內部控制審計控制測試的目標。
實質性測試作為一個獨特的和必要的財務報表審計工作流程,其工作可以控制和測試結果。如果在執行實質性程序時發現有些認定層次的項目出現比較嚴重的錯報,注冊會計師就必須重新考慮控制測試的工作結果,當然也要重新考慮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評價是否恰當。
綜上所述,財務報表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這兩種審計結果能夠相互制約,既可以提升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及風險防范和應對能力,又可以提供高質量且有效的審計結果。雖然內部控制審計在我國的實施時間還不夠長,對于實施整合審計的實際效率和效果也有待繼續驗證。但是,整合審計是隨著我國審計市場的需求應運而生的,而且對會計師事務所、被審計單位、政府及社會公眾等各方利益體而言,實施整合審計都是有必要的。所以,將財務報表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進行整合,是必要且可行的,是提高我國審計工作水平的必要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胡本源,徐丞.整合審計、審計費用與審計質量[J].會計之友,2015,(02).
[2]王若詩.上海家化內部控制否定審計意見的思考與啟示[J].商業會計,2014,(21).
[3]嚴萍,任靜,郭佳等.整合審計在上市公司的運用研究―以新華制藥為例[J].河北企業,2014,(08).
[4]時軍.我國整合審計發展與實施問題研究[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3,(12).
1.1內部控制的作用
對于任何一家企業而言,內部控制都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有效發揮內部控制的作用,不僅能夠極大的提升企業的經營效率,同時還能促進企業發展戰略的實現。但是,內部控制理論并非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企業面臨的經濟、法律等環境的變化而不斷的發展和完善自身的理論。
1.2內部控制審計的產生
為了防止企業財務報告出現錯誤或者舞弊等行為,對報表的審計就成為了第一道防線,主要是通過注冊會計師鑒定審查財務報表并提出對企業財務信息質量的相關看法。
2.內部控制與財務報表之間的關系
2.1內部控制與財務報表的聯系
財務報表審計與內部控制審計之間的關系主要有一下幾點:第一,最終目的相同。雖然財務報表審計與內部控制審計兩者之間,有不同的側重點。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提高財務報告的可靠程度,優化財務信息的質量,服務于利益相關者,為他們提供高質量的信息。第二,審計方法相同。為了可以及時對評估中存在的重大缺陷以及存在的風險進行識別,風險導向的審計模式成為了財務報表審計與內部控制審計共同的選擇,此模式即首先讓注冊會計師實施風險評估程序。第三,審計程序相似性。內部控制審計時應該了解并測試內部控制。而財務報表也一樣,審計時也要了解內部控制,甚至進行控制測試。第四,有相同的重點關注對象。在財務報表審計中,財務報表審計與內部控制審計都要識別重要交易類別、重點賬戶等重點審計領域。這些重點領域是否存在錯報也是注冊會計師需要評價的地方,而這些交易與賬戶是否被內部控制所覆蓋則是內部控制審計需要評價的。第五,確定的重要性水平。對于內部控制審計來說,為了判斷內部控制是否存在重大缺陷,需要事先做好重要性水平的確定工作。對于財務報表審計來說,確定的重要性水平是為了檢查財務報告中的重大錯報情況。
2.2財務報表與內部控制審計的區別
財務報表審計與內部控制審計之間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直接目的不同。對于內部控制審計中來說,其進行評價內部控制主要是為了給內部控制本身的有效性提供參考意見。對于財務報表審計來說,其進行評價內部控制主要是為了對財務報告的審計意見類型的支持,以及對減少實質性程序的工作量的可行性進行判斷。第二,對控制測試的范圍不同。為了給內部控制整體的有效性提供參考意見,內部控制審計應該針對每一審計領域,獲取控制有效性的證據,不能繞過內部控制測試程序。而在財務報表審計中,在某些審計領域的審計過程中,審計師可以根據成本效益原則繞過內部控制測試程序,采取不同的審計策略。第三,對控制測試結果的可靠性與不同的要求。在內部控制審計中,為了保證內部控制的有效性,應該在控制測試的可靠性上嚴格要求,樣本量選擇的相對彈性也較小。而在財務報表審計中,測試的樣本量有較高的彈性,在測試的可靠性的方面也有較低的要求。
3.內部控制審計的實施
3.1被審計單位的應對措施
第一,重視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建設。企業必須依據相關規范和配套指引上的規定,對內部控制規范體系設及實施更加關注,系統性的梳理整個業務流程,以便更好的實施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建立內部控制領導體制與組織機構。對業務流程中容易出錯的關鍵控制點加以識別能夠更加有效的做好會計師事務所中的內部控制審計工作。
第二,關注內部控制的內部評價工作。對于內部控制的自我評價,是企業應該自覺做好的方面。在內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該做好與注冊會計師的溝通,指定內部部門及人員做好內部控制的全面評價工作。如果企業內部資源不能配合內部控制的評估工作,則可考慮聘請專業人員。
3.2注冊會計師的應對措施
第一,事務所應該完善內部控制審計的業務質量控制規范體系。事務所應該根據有關執業準則以及職業道德守則等要求,完善有關內部控制審計方面的質量控制規范體系。以書面文件的形式呈現有關質量規范方面的政策和程序,并及時傳達給相關的人員。在這些規范體系的建立和完善過程中,最終責任應該是由主任會計師和類似職位的人員承擔。在業務執行的日?;顒又校嘘P規范體系應該是事務所各級領導層都應該遵守的準則,同時還應該對其必要性采用合適的方式予以強調。
關鍵詞:內部控制審計 財務報表審計 整合
008年7月,財政部等五部委聯合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規定,執行本規范的上市公司,應當對本公司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自我評價,披露年度自我評價報告,并可聘請具有證券、期貨業務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審計。2010年4月,財政部等五部委再次聯合的《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總則第五條規定,注冊會計師可以單獨進行內部控制審計,也可將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整合進行。這為內部控制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整合進行提供了依據。
一、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整合的可行性
整合審計是指注冊會計師應計劃和實施控制設計及運行有效性的測試,以獲得充分、適當的證據支持其對財務報告內部控制是否有效發表意見,為財務報表審計做出控制風險評估。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之間的各種聯系使二者整合具有可行性。
第一,兩種審計工作存在重合。內部控制審計是指注冊會計師對內部控制設計和運行的有效性進行審計并發表審計意見,注冊會計師要了解和測試內部控制、獲得內部控制在足夠長的期間內運行有效的證據。注冊會計師在財務報表審計中也需要深入了解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在評估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時預期控制的運行是有效的,并在僅實施實質性測試程序不足以提供認定層次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時實施控制測試。對于擬信賴的內部控制,注冊會計師要測試其在整個審計期間內的有效性。因此,單獨進行兩種審計必然會造成審計工作的重復和浪費,若將兩種審計整合在一起,相互利用,可以減少審計工作量并提高審計效率。
第二,內部控制審計與報表審計的結果相互補充與配合。一方面,注冊會計師在內控審計時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審計形成相應結論時,應結合財務報表審計中控制測試的結果進行綜合判斷,若財務報表審計的結果表明相關認定中存在重大錯報,而現有的內部控制不能防止或發現并糾正重大錯報,則通常表明內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另一方面,在財務報表審計中,也要利用內部控制審計中控制測試的結果。內部控制審計中發現的缺陷會影響注冊會計師做出的控制風險評估結論,進而影響實質性測試的性質、時間和范圍。
二、風險評估程序:財務報表審計以內部控制審計為依據
(一)財務報表審計風險評估程序
風險評估程序是內部控制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的第一個共同程序。財務報表審計中的風險評估程序,注冊會計師需要了解和評價的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的范圍是與財務報表相關的方面;了解和評價的廣度應以是否足以識別和評估財務報表的重大錯報風險為衡量標準,如果達到了這一標準,注冊會計師即可開始設計和實施下一步的審計程序;了解和評價的深度也基本限于內部控制的設計是否健全及其是否得到有效執行,但其中不包括對內部控制是否得到一貫執行的確定;了解和評價的目的是判斷是否可以相應減少實質性測試程序的工作量,以及用來支持財務報告的審計意見類型。
(二)內部控制審計風險評估程序
內部控制審計中的風險評估程序,注冊會計師的目的是為了對內部控制本身的有效性發表審計意見,其范圍涉及到企業整體的內部控制,內容包括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內部監督五個方面,并且還需確定內部控制是否得到一貫執行。
(三)兩種審計在風險評估程序的整合要點
內部控制審計的風險評估程序了解和評價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的廣度和深度均超過了財務報表審計,在審計實務中,可以將兩者在此程序需要完成的工作整合進行,即風險評估程序中財務報表審計應充分利用內部控制審計所獲得的更為廣泛的信息,并從中取得進行下一步審計程序的充分依據,這樣可以大大降低工作量,避免重復勞動,進而提高審計效率,降低審計成本。
三、控制測試程序:內部控制審計為財務報表審計提供結論
(一)控制測試程序并非財務報表審計的必需程序
財務報表審計中,注冊會計師通過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的了解和評價來決定是否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測試。如果被審計單位設計的內部控制本身是無效的,或者設計是合理的、但沒有得到執行,注冊會計師則不必實施控制測試,而是直接實施實質性測試;如果被審計單位所設計的內部控制能夠防止或發現并糾正重大錯報,即認為內部控制是有效的,注冊會計師應當實施控制測試。這樣,就進入了兩種審計的第二個共同程序,即控制測試程序。
(二)兩種審計控制測試程序的區別
在控制測試程序中,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有三點區別:第一,內部控制審計要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發表審計意見,而財務報表審計僅僅對與財務報表相關的內部控制進行測試。與風險評估程序相同,內部控制審計進行控制測試的廣度和深度仍大于財務報表審計所進行的內部控制測試。第二,在內部控制審計中,注冊會計師需要獲取能夠證明內部控制有效的高度相關的證據,對控制測試可靠性的要求較高,樣本量較大且選擇彈性較??;財務報表審計對控制測試可靠性的要求相對較低,測試的樣本量相對較小且存在一定彈性。第三,兩者對內部控制缺陷的評價要求也不同。財務報表審計中,注冊會計師僅需將內部控制測試識別出的缺陷區分為值得關注的內部控制缺陷和一般內部控制缺陷;而在內部控制審計中,注冊會計師需要對識別出的內部控制缺陷進行嚴格評定,將值得關注的內部控制缺陷進一步區分為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重大缺陷會影響到審計意見類型。
(三)兩種審計在控制測試程序的整合要點
注冊會計師為了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發表恰當的審計意見,需要獲取比財務報表審計更多、更廣泛、可靠性也更高的審計證據。因此,內部控制審計的控制測試可以直接為財務報表審計提供審計證據甚至提供結論,財務報表審計對內部控制審計在控制測試環節所取得的審計證據及得出的審計結論的充分利用,將使審計效率得到進一步提高。
四、財務報表審計實質性測試與內部控制審計控制測試:相互利用、相互支持
(一)財務報表審計
實質性測試程序對內部控制審計控制測試程序的影響經過控制測試,財務報表審計進入實質性測試程序。在這一程序中,注冊會計師可能會發現被審計單位的財務報表存在錯報甚至重大錯報,這將會影響內部控制審計中控制測試的時間、性質和范圍。這是因為如果現有的內部控制不能防止或發現并糾正這些錯報甚至重大錯報,就意味著在錯報相應的控制點上可能存在內部控制缺陷,這將為注冊會計師進一步審查內部控制缺陷提供重要線索。
(二)內部控制審計
控制測試程序對財務報表審計實質性測試程序的影響在內部控制審計的控制測試程序中發現的內部控制缺陷能為注冊會計師在財務報表審計中對哪些交易和認定重點實施審計指明方向,因為如果發現內部控制存在某項重大缺陷,則財務報表在相應的賬戶就可能存在重大錯報,就會影響財務報表審計中實質性測試的時間、性質和范圍,審計人員應當根據實際發現的內部控制缺陷對實質性測試的審計程序進行調整。
可見,財務報表審計的實質性測試與內部控制審計的控制測試是相互支持的,兩種審計所取得的審計證據及得出的審計結論相互利用,能提高審計效率,降低審計風險,最大限度地保證審計質量。
五、審計計劃的綜合制定
內部控制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整合進行的審計計劃制定是以對審計程序的整合要點分析為基礎的,因此在分析了兩種審計的審計程序整合要點之后,具體闡述如何根據整合要點綜合制定審計計劃。
(一)兩種審計方式審計計劃制定的重點
為達到充分整合內部控制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的目的,內部控制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應盡量由同一組審計人員實施,兩種審計的審計計劃也應共同制定。結合以上對審計程序的分析,對被審計單位的風險評估程序和控制測試程序主要由內部控制審計完成,在內部控制審計計劃中應詳細制定這兩項審計程序的計劃,在財務報表審計計劃中可以對這兩項審計程序的計劃簡化表述,但應重點對實質性測試程序的計劃詳細編制。
(二)審計計劃的持續修訂是審計質量的重要保證
隨著審計工作的推進,注冊會計師要根據審計發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適時對總體和具體的審計計劃做出調整和修正。具體來講,如果審計人員在內部控制審計計劃實施過程中發現內部控制存在重要缺陷,審計人員應及時修正財務報表審計的實質性測試計劃。同樣,如果在財務報表實質性測試中發現財務報表存在重大錯報,也應該考慮該重大錯報對內部控制審計計劃的影響,考慮是否增加內部控制審計的具體程序,擴大審計范圍,以保證審計發現內部控制設計及運行中的重大缺陷。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對審計計劃的調整和修正應貫穿于整個審計業務的始終,以保證審計計劃能夠對兩種審計的整合進行起到重要的規劃和指導作用,有效地提高審計質量,最大限度地降低審計風險。
參考文獻:
1.謝曉燕,張龍平,李曉紅.我國上市公司整合審計研究[J].會計研究,2009,(09).
(一)兩者同屬于審計業務范疇
審計認證業務與傳統的財務報表審計業務同屬于審計業務范疇,注冊會計師都要以獨立、客觀公正的第三者身份接受委托,對被審計對象進行專業的鑒證、評價,并出具審計報告;要經過計劃、搜集證據、評價鑒證、出具報告的過程。該過程對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和專業勝任能力都有較高的要求,決定了在審計業務時注冊會計師始終都處于風險之中。
(二)兩者的目標差異
審計認證業務與財務報表審計業務的本質目標是一致的。作為同屬于審計業務范疇的業務,其本質目標都是保證受托責任的全面有效履行。但其具體的目標存在差異:財務報表審計旨在評價、鑒定財務報告的真實性、合法性和公允性;而審計認證業務多是在評價、鑒證的基礎上對系統的安全性、效率性、效果性等方面是否符合相關標準與規定的要求的認證。
(三)兩者對注冊會計師專業知識要求的差異
不論是從事財務報表審計還是審計認證業務,對注冊會計師專業勝任能力都有較高的要求,但由于認證業務涉及行業的廣泛性和認證內容的多樣性,審計認證業務對注冊會計師的專業勝任能力要求更高。審計認證業務除了要注冊會計師具備傳統的會計、審計、管理學等方面的知識外,對電子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倫理學等方面的知識也要求精通。
(四)兩者理論基礎的差異
財務報表審計有較為完善的理論基礎,技術手段也隨著科技的進步不斷發展。審計認證業務對于注冊會計師而言屬于新型業務,雖然審計界不斷對注冊會計師開展審計認證業務進行探索,但其理論基礎比較薄弱,特別是審計功能拓展理論中風險理論研究的不足,不能為注冊會計師從事審計認證務時對風險的衡量與控制提供技術手段與理論支持。
(五)兩者報告形式的差異
財務報表審計的審計報告一定是由兩名具有簽字資格的注冊會計師簽發的書面形式,而審計認證報告的形式可以是書面的,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具有多樣性。且認證并不是每年一次,具有其持續性。
二、審計認證業務的風險分析
(一)主體風險
雖然注冊會計師具有豐富的認證工作經驗和專業知識,在消費者看來具有超然獨立、客觀、公正的第三者的職業形象,但會計師事務所并不是唯一的認證服務機構,其他的中介機構在認證業務經驗上要比注冊會計師有優勢。同時,審計認證業務對注冊會計師有較高專業素質要求,注冊會計師如果在業務中過分信賴自己的專業經驗,忽視知識的學習更新與結合實際分析認證對象的特殊性,容易在認證時作出錯誤的認證,從而導致風險的發生。
(二)對象風險
不同的行業具有不同的市場特點,不同的審計認證對象具有不同的特點,因此在審計認證中針對不同的對象需要設計不同的認證程序。事務所會針對一個行業設計一種通用的審計認證程序,具體認證會根據對象的不同屬性進行確定具體的認證程序。但認證對象處于不斷變化中,這無疑給事務所帶來風險與成本的權衡選擇問題。基于成本效益原則,事務所不會針對每一個認證對象設計專門細化的認證程序,而是將認證對象屬性近似的一類設置相對固定的認證程序。這樣事務所會因認證對象承擔一定程度的風險,這一風險是不能忽略的。
(三)需求者風險
認證信息的使用者往往對涉及的專業知識知之甚少,也沒有機會做實際調查,所以注冊會計師的認證信息對其而言是極具價值的。在認證業務中,審計期望差的存在使注冊會計師易遭受訴訟。有訴訟偏好的認證信息使用者一旦從服務商處得不到滿意的產品、服務或者遭受損失,在對服務商進行索賠同時,會將認證信息的提供者——注冊會計師一并訴訟,這比傳統的財務報表審計遭受的訴訟要頻繁的多。
(四)法律風險
新興產業在我國市場上缺乏足夠的法律規范,針對新興產業的法律法規更新的速度是較快的,一旦有針對性的法律法規的出臺與實施,必然會給注冊會計師在目前條件下從事的認證業務帶來不利的影響。在我國的法律環境下,大部分人認為注冊會計師從事審計業務的法律風險是較小的,但隨著法律體系的完善,未來注冊會計師面臨的將是更加苛刻的法律環境。
(五)行業風險
認證業務是一種認證對象多樣化、屬性多樣化、信息需求者分布行業廣泛、業務發生頻繁的一種服務,其需要的保證程度較傳統的財務報表審計相對更高。在目前的非注冊會計師認證市場上,政府規章、統一化標準等對認證的要求非常嚴格,注冊會計師除了要遵守相關的規章外,更要注重相關審計準則與法規。審計認證作為一種保證程度更高的審計服務,其認證內容與具體業務聯系更加緊密,其動態屬性帶來的是動態的風險。
三、審計認證業務的風險控制
(一)識別風險控制策略
借鑒風險管理理論的風險評級與排序的2×2矩陣來識別、評級和排序認證風險。常用的策略主要有接受風險、轉移風險、控制風險以及消除風險等。針對于A、B、C、D四個不同區域的認證風險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
(1)處于A區間的風險發生的概率高、影響大。當該區域的風險可控性和資源消耗超出事務所的承受范圍,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則,事務所可以考慮退出戰略以消除業務風險。
(2)處于B區間的風險發生概率低,但影響惡劣。注冊會計師可以考慮通過購買職業保險或提取風險基金的方式接受或轉移風險。
(3)處于c區間的風險發生概率高,影響小。頻發的此類風險使注冊會計師花費大量的精力來應對。因此,注冊會計師在日常的實務中應予以控制此類風險。
(4)處于D區間的風險發生概率低、影響小。注冊會計師在成本效益的原則下,不會在此類風險的應對上花費太多的審計資源,但并不意味著此類風險可以忽略。
(二)選擇風險應對措施
主要包括:
(1)謹慎選擇審計認證服務對象。除了對專業勝任能力、獨立性等應考慮的因素外,還要充分了解待認證對象的相關信息,盡量規避信用較差、風險存在重大不確定性的客戶。
(2)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審計認證業務從業人員專業知識的拓展非常重要,同時注冊會計師還應增強風險意識,做好被訴訟的準備。
(3)縮小期望差。審計期望差的存在易導致注冊會計師遭受訴訟,注冊會計師應合理的提高認證的保證程度,縮小審計期望差,降低風險程度。
一、財務報表審計中的常見問題
財務報表審計工作中普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內部設計獨立性缺失
審計部門是單位的內設機構,在單位領導的指揮和部署下開展審計工作,開展審計工作的主要目的是為本單位經營和發展服務,促進單位實現經營目標。目前,審計機構在單位中的獨立性不強,常常受其他部門利益制約,獨立地位被弱化,甚至許多審計機構被設在財務部門之下,這種情況下審計部門形同虛設,很難對客觀、公正、規范地開展審計工作,進而加大了審計工作風險,弱化了審計工作的效果。
(二)審計程序與審計方法不科學
審計程序的規范性和審計方法的科學性,直接影響著財務報表審計的效率與質量,目前,許多審計機構并未建設完善的審計制度,對相關審計程序與方法也尚未作出嚴格規定,許多審計人員在開展財務報表審計工作時主觀隨意性較強,對財務報表審計工作的細節重視不足,導致審計結果缺乏全面性和準確性。除此之外,部分單位審計機構對財務報表審計方法的創新藝術不足,目前仍采用以傳統賬目為基礎的審計模式,加之制度建設滯后,風險防范意識不足,審計基礎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財務報表審計失誤的發生幾率。
(三)審計人員素質參差不齊
目前,社會公眾對審計的期望要遠遠大于注冊會計師對自身職業的認識,而企業審計能力相對有限,使得審計工作的質量更加難以達到社會公眾的期望值,社會公眾與企業審計工作在審計目標上存在的差距往往會使雙方卷入不愉快的責任訴訟糾紛中,只能依靠法律訴訟得以調解。而隨著審計工作規范化、信息化發展趨勢日趨明朗,財務報表審計工作要求不斷提高,對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道德修養、業務水平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新形勢下的財務報表審計人員,既要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又要具備計算機審計技能,同時還要具備過硬的審計知識基礎。但就目前情況來看,許多審計人員尚未完全符合以上要求,對財務報表審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造成了不利的影響。
二、財務報表審計改進對策
要避免財務報表審計中的常見問題,提升財務報表審計質量,應采取以下幾項對策:
(一)遵照審計原則,優化機構設置
遵照審計工作準則及相關法律條文規定,對財務報表的審計范圍進作出明確的劃分,為了保證審計工作的客觀、公正,一定要嚴格遵守審計程序、相關職業道德規范。這是財務報表審計必須要堅持的基本原則,只有依法審計,審計的成果才能具備有法律效力,作為一種 行政行為 ,審計有堅持履行法定審計程序的前提下,審計監督才具有合法性和權威性,以免發生審計風險。為了順利、有效滴地按著審計程序進行工作,企業在設置內部審計機構時要突出獨立性,尊徐獨立性的原則,包括內容有審計部門的經費的獨立,職權行使的獨立,唯有如此,才能保證審計的客觀性、公平性。只有獨立行使職權的基礎航下,內部審計機構才能具有權威性,保證審計人的受益有效地開展工作,使內部審計職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二)優化審計方法,強化審計質量考評控制
目前,審計工作要全方位地使用科學的審計方法和審計技術,利用好內控評價結果,使審計質量和審計效率都能得到提升。我國企業當前廣泛普遍運用的審計方法,是以內部控制系統為主要審查對象的制度該方法與傳統的賬項基礎審計相比,具有更高的科學性、方便性,然而,在企業審計工作內容和范圍逐步拓寬的情勢下,財務報表審計風險也極易發生。為改善這一局面,多維的審計技術倍受青睞風險導向審計也及時出現,該審計方法的優勢在于:能夠較大力度地緩解審計人員所面對的復雜風險及壓力。與此同時,企業要想科學地考評內部審計質量,還要建立和完善對內部審計質量的指標體系,提升對審計質量的考評控制力度,對審計工作進行定量、定性分析,從總體上了解內部審計的成果,有效地發揮內部審計提供信息的參謀作用,這也是控制審計質量,降低審計風險的重策略和有效手段。
(三)樹立風險意識,強化審計隊伍建設
財務報表審計工作,對財務報表審計人員的道德素質和職業修養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審計人員只有樹立風險意識,財政真正協助單位或企業做好財務風險的審核與控制,對可能發生的風險進行及時預警和提示,從而為企業或單位的經營與發展提供客觀有效的決策依據。因此,要想提升財務報表審計質量,就應強化審計人員隊伍建設,通過有計劃地開展審計人員知識、技能培訓教育活動,不斷提升審計人員的道德修養,豐富其知識儲備,提升其風險意識、信息化技能和自主創新意識,促進審計隊伍素質的整體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