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教學
時間:2023-10-10 15:56:3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教學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新課程;初中語文教學
一、新課程下的語文教學理念
新的語文教學理念認為:語文素養包括師資、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的培養,也包括道德修養、審美情趣、文學鑒賞能力和文學品位的養成和提高。這對傳統的語文教師來說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機遇,同時也是挑戰。這就要求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思維模式,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核心,在整個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用新的課程標準要求自己;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著重抓住學科之間的聯系以及和課本以外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跨專業學習和應用現代科技的能力,開拓他們的眼界。因此,新課程下語文教學理念是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學習、運用能力,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面對未來的生活和學習。
(一)要以學生為中心
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要突破傳統教師的束縛,要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并且能夠擔任起促進學生成長與發展的任務。在教學過程中,新課程標準需要教師轉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從傳統的將教師定義為知識的傳授者轉變成為指導學生主動學習的引導者。教師不能是學生眼中讓人敬畏而不敢靠近的人,而應該是能夠快樂從容地融入學生的學習生活,和他們一起探討問題,用心靈和學生很好地溝通,和學生一起成長的朋友。這樣教師才能夠真正了解學生的所想所感,并且能夠從學生那學到很多受用的知識,這對構建新型課程具有很大的作用。
(二)注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以學生更好的發展為目的,強調學生的個性發展;要求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從思想上接受新課程的教學觀念,遺棄教師只是知識傳達者的傳統觀點,要以學生的長遠發展為目標;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要注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獲得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三)深刻理解課程與教學之間的關系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必須克服狹隘的工作價值觀,將課程與教學轉變成相融關系,突破以往用固定方式處理教材和教學大綱的習慣模式。創造性地、靈活地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課程進行設計并實踐,才能體現出教師和學生是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同時,教學和課程是相互轉化、相互促進的,從而實現課程與教學的整合。
(四)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
新課程標準還要求轉變教師對學生的觀念。新課程要求教師要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要相信學生的潛力是不可預知的,學生是有待發展的人。教師既要正視學生的不足,也要挖掘學生的潛能,要用辯證的思維、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同時也要注意順應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教師只有明確學生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性,才能珍視學生的獨特性,發展其創造性。
三、在新課程背景下構建新型初中語文教學課堂
(一)以創新的模式構建語文課堂
構建創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其教學目的是教師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技術及科學的方法,使學生達到創新學習的境界,實現創新學習。整個課堂要充滿著創新,這樣才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教師可以設置各種教學情境,以情感作為輔助進行教育,達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的目的。教師課堂上盡可能多地表揚學生,有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能主動認真地傾聽學生的想法、觀點,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另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應著重突出以學生為主體,多鼓勵學生動腦、動口、動手,讓學生邊學邊悟。因此,課堂上的創新對于激發教師和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很重要的。
(二)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
構建創新型課堂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宗旨,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愛、鼓勵和指導,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與熱情。因此,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要多給學生創造產生疑問的機會和條件,鼓勵學生敢于向教師、教科書提出質疑。這樣便能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對新型師生關系的促進以及師生之間心靈的溝通、思想的碰撞具有積極的作用。
(三)構建開放有活力的語文課堂
語文課程只有開放才有活力,僅僅依靠語文教師傳授知識還遠遠不夠,開放的語文課程應該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都予以關注。開放的語文課堂能夠使教師和學生在語文教學和學習時,相對比較注重學科之間的關系,能熟練地運用現代科技,使學生在學習交叉學科的不同內容和方法時,能夠深刻領略其中的奧秘,從而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慢慢地培養他們在社會中的實踐能力。
(四)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
高效的課堂就是在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思考過程中,教師在單位時間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也是促進學生獲得更高層次發展的過程,是最大程度地完成教學三維目標的過程。高效語文課堂的核心理念是能夠促進學生更好、更快地發展,表現為學生在課堂上占有主體地位,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都能得到發揮,讓學生能更好地學習、進步和成長。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具有指導作用,如果沒有具體、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師就不能預想課堂的效果。教學同樣要有深度,才能使課堂教學的價值得以體現。教學富有激情有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是促進學生學習的不懈動力。打造高效課堂,既要求教師轉變觀念,與時俱進,積極投身到新課程的實踐中,又要求教師激情四溢,將豐富多彩的課程內容展現得淋漓盡致。
綜上所述,在新程標準下初中語文教師要以學生的長遠發展為本,注意轉變自己和學生的觀念,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態度、多方位學習的能力、創新的思維,為學生提供一個開放、創新和具有新型師生關系的高效課堂,使得學生在未來的世界里能夠游刃有余,獲得更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學生個性”得到了張揚,學習行為的規范養成卻被忽略
教學過程中學生想問就問,想怎么說就怎么說,甚至想擺出個什么姿勢也隨心所欲。有些教師誤以為對學生提出要求會束縛學生的個性張揚,于是便不對學生作任何的要求和約束,任學生盡情地張揚,沒有了任何秩序和規范,這種“無規范狀況”帶來的只是表面上的課堂氛圍的活躍,而導致的卻是教學效率的低下。
2.許多教師對課堂評價還應有更清楚的認識
評價是什么?評價應該是“欣賞”,是“激勵”,還應是“導向”。教學改革使得教師確實放下了“架子”,改“呵斥”為“呵護”了,教學氛圍也的確使學生身心感到愉悅了。但是,在課堂評價中以下幾種情況應值得我們反思:一是部分教師還不會評價學生,把握不好評價的時機,不會從學生的表現和語言之中挖掘出評價因素,評價語言平泛,語調平直,缺乏情感。二是教師的評價語言往往缺少個性和價值??偸恰澳阏f得真好!”“你說得太好了!”等這樣的既空又泛的放之四海皆管用的一路贊歌式的評價,長時間的這種缺乏個性的評價方式使得學生也逐漸變得不以為然,連精神上的慰籍也沒有了。一堂課中,對學生的表現評價得體,就能達到很好激勵效果,學生的學習情緒就會更好,積極性就會更高。
3.媒體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應科學、合理
多媒體教學資源尤其是多媒體課件的應用是現代教育的需要,它所帶來的便利和優勢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多媒體課件的開發和使用中也反映出了一些問題:一是對多媒體課件的期望太高、太重,而過份依賴課件。部分教師認為沒有課件就上不出好課,于是將課件作為提升授課水平和效果的亮點為自己增色出彩。為了增加課件的技術含量,單純地追求課件的高、新、奇,課前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去制作課件。一節課從開課到結課始終都在使用課件,整堂課成了課件的演示課,整節課看到的只是聲像音畫的不斷變換和展示,而看不到教師的引導,看不到學生的思維,本應是教師和學生的活動也由課件包辦代替了。二是對多媒體課件的認識和定位還不夠清楚,致使主次不分,賓主倒置。多媒體課件的便利和優勢再多再好,但它也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而不是主要手段。在授課中我們感覺到,部分教師的課有明顯的教師跟著課件跑的傾向和痕跡,教案是根據已有的課件來設計的,教學進程是由課件來控制的,教學節奏也是由課件來決定的,致使課件占據了教學的主導,而教師則變成了課件的操作者和跟隨者,學生面對的是課件而不是教師。對多媒體課件的開發和使用我們還應大力提倡和推廣,但同時還必須加強在這方面的研究,要用得更科學,更合理。課件使用得好了,的確能為我們課帶來新鮮的空氣,能增色出彩,不然則只會是適得其反。
4.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已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關注,但如何關注,如何求得實效,還需我們合理把握
致力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目前教學改革的重點內容之一,努力倡導“自主、互助、學習型”的學習方式也正是課堂教學改革所努力的方向。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學習,是合作學習的一種主要形式,被教師廣為使用。但在授課中也發現,自主、合作學習的形式多,實效少。不少教師僵化地理解合作學習,片面地追求所謂小組學習的形式。有的教師把問題一提出沒有讓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就直接進行合作討論;有的問題則只需要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就可以解決也去讓學生進行合作討論;有的合作討論的目標方向不明確或范圍太空太大,學生不知道該去合作什么,討論什么;有的合作討論則根據沒有時間的保證,幾個學生湊到一起還沒說幾句話時間就被終止了……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在課堂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現。
組織小組式的合作學習要遵循合作學習的原則。首先,合作學習要建立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之上。其次,要選擇好合作學習的時機,當學生的確遇到疑難時、意見不統一時去合作才會是有意義的學習;再次,合作討論時要有明確的問題、內容、方向、范圍,合作氣氛要民主,要各抒己見,誠心參與,并且要有時間保證。我們在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時候,必須根據這些原則進行指導或者把這些原則作為我們選擇教學形式的決策依據。
新課改下作為新時代的每一位教師都應該掌握現代化的教學理念,并且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與創新,改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使每一個學生真正地能在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中掌握更多的知識!教師要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熱愛語文,會學語文,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榮生、張孔義.語文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J].語文學習,2004
[2]饒杰騰 語文學科教育學首都師大出版社 2000年1月
1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的轉變
首先是師生關系的轉變,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師生關系發生了角色的互換,并通過在教學活動中展現的淋漓盡致,新課程背景下,師生之間以平等、平和的對話進行交流和合作。其次,教學觀念的轉變。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人們的認識也要發生變化,首先重視學生個性發展,要認識到新課改注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環境等要素的結合,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為主;重視培養學生獨立能力,教師引導學生要獨立思考、獨立做事、獨立完成各項任務,要有較強的獨立自主的能力;再次重視價值觀培養,運用適當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以及學生交流和合作能力,變教師主導為學生主導,變課堂以學生為主體,變重教材為重實踐。第三,教學策略的轉變。在新課程改革的理念的指導下,課堂教學應該是以“平等”的方式進行的,學生真正轉變為課堂的主人,駕馭課堂,行使主人的權利。第四,教學結構的轉變。教學結構包括學習資源的合理配置以及教學策略的正確選擇運用。根據學生實際需求,按照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的不同,調整課堂結構,使課堂豐富多彩起來。
2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的教學方法
2.1融入情感教育,提高學生人文素養
在新課程改革中,情感教育占據主體,通過師生情感的互動與交融,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融入深厚的情感,傾注濃濃的愛心,讓教學在師生情感共鳴中升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達到預期目的,完成教學目標。
2.2開展合作探究,培養探究精神和自學能力
新課程的合作探究學習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在合作探究過程中,教師給予相應的指導和啟發,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教學知識點。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要提出探究課題,讓學生組建學習小組,對問題進行討論.并對討論結果進行總結,教師要設置豐富多彩的展示平臺。
2.3創新教學方式和手段,注重學生興趣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充分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問、好動、好勝的心理特點,通過巧設問題、實踐活動等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語文課本內容的故事性比較強,教師可以通過層層鋪設的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課外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自由發揮能力,彰顯學生個性,激發他們學習興趣。例如利用課本劇表演、講故事等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利用多媒體教學直觀形象地展示教學內容,來誘發學生的求知欲,或組織學生講故事比賽來讓他們感受到成就感和自豪感,在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的同時,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4引導學生開展“課題小研究”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適當地開展一些學習技能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興趣,提高語文寫作能力,培養動手和動腦能力,豐富了學生的語文知識,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同時也增強了學生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識。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課題小研究,讓學生在研究的過程中,學到了很多書本里沒有的知識,掌握學習語文的一些技巧,也使教師在小學語文課上,講得有聲有色。大大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內涵和形成。大大提高了語文課的教學效益。
語文課題研究能使學生真正學到一些書本上沒有的知識,使學生之間達到知識的互利互惠。雖然說小學生的這種“研究”本身不具有嚴格意義上的科學研究的嚴密性。但通過這種研究,學生在對已有科學研究成果的“再發現”的過程中,學到了教科書以外的知識,并能夠掌握一定的學習技巧、還可以學會一些實際動手操作的方法。小學語文負載有豐富的文化,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并蘊含有豐富的創新因素,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學生的“課題小研究”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語文教師提出課題研究的大題目,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開展對課題進行研究活動,或由學生組成子課題研究小組,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和實現課題的研究工作。比如:“當今社會雷鋒叔叔還在嗎、校園文化應該都有什么、新時期小學生的任務是什么、我為社會做貢獻、當代的孩子怎么了”等一些課題讓學生開展課題小研究。
2.5引導學生聯系實際,加強對知識的體驗
在新課程背景下,語文教師面臨著向全方位多角度教學模式轉變,同時也擔任著引導學生加強語文知識的情感體驗。語文教學的體驗過程,讓學生受到了情感熏陶,獲得了思想啟迪,享受了審美樂趣。知識的體驗過程,是展示學生自我的過程,是鞏固知識的過程,是完成自我升華的過程,更是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與認知發展相伴相隨的情感體驗。帶有強烈情感色彩的、活生生的、對于生命的價值與意義的感性把握。學生在學習語文過程中,要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融入課文之中,與文章中的人物和情感同悲同喜,情感體驗與語文學習過程如影相隨。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隨著感悟、理解等認知的發展所產生的情感體驗也就會逐步深入。
2.6探索開放式學習,關注學生個性發展
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擴大教學背景和范圍,站在學生的角度上,開展開放式教學,開發學生的學習思維,拓寬語文學習的知識含量,充分開發社會、學校等對學生有益的教學資源,在小學生語文教學中開展小故事、小演講、小辯論等形式的開放式學習,注重學生個性化的創造表現,為學生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小學語文 教學方式 新課程 轉變
一、傳統語文教學方式的弊端
1.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上,大多數教師都堅持以教材為中心,依照自己的教學經驗開展教學,這樣的教學方法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也忽略了學生的個人感受。教師評價個人的興趣和感覺進行教學,表面上教師的講授很賣力,但是學生的接受效果并不佳。長此以往,學生只是學會了一些基礎性的知識,而沒有形成真正的語文思維。
2.標準答案式的語文教學。一些教師為了應試的需要,將語文課程的講授理解為標準答案的普及教育,針對考試的特點,制定一套應對考試的答題思路,讓學生接受這樣的應試思維,將語文當成一門考試的學問,學生逐漸喪失了對語文學科的興趣。
3.講授方式過于死板。在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課堂氣氛極為死板,教師僅僅是單調的說教,語文學習成了學生的一種負擔。實際上,語文是一項基礎性學科,它和很多學科都有很密切的聯系,如果只是單純地說教,就會將學生帶入誤區,影響學生語文思維的培養。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不僅讓學生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而且也會讓學生失去對語文學習的動力,抑制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不強,課堂的教學氛圍也很死板,這就抑制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學生處在了一個被動接受的地位。
二、小學語文教學方式在新課程背景下的轉變
1.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教學的過程本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所以教師必須從課堂的“主角”轉變成學生學習的指引者,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同時新的課程標準也不是要求每個學生在任何方面都要全面發展,而是應該突出學生的個性發展,發揮學生的長處,而不應該用一個統一的標準來評價學生,鼓勵學生進行創新。所以,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不應該對其批評,而是鼓勵其個性發展。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應只是傳授給學生死板的知識,或者標準的答案,而是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見解。同時,教師也應該不斷豐富教學的形式,讓學生在活潑的課堂氛圍內得到啟發,讓學生體會到語文學習的快樂??偠灾谛抡n標下教師必須轉變觀念,對課堂形式、教學內容進行革新,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要。
2.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情感的投入。在傳統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注重對學生進行訓練式教學,只是關注對基礎知識的講授,而忽略了對學生情感的投入,以至于課堂氣氛死氣沉沉,學生在課堂上只是簡單的、機械的記憶。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將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都考慮到教學內容之中,課堂教學就必然變得妙趣橫生。
所以,教師應該把握好自身的角色,選擇合適的方式,通過有趣的教學形式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只有真正地了解學生的心態,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微笑教學可以讓教師贏的學生的認同,教師的表情和肢體語言都會影響到學生對老師的印象,教師只有用鼓勵性的話語才能更好地感染學生,將以往命令式的話語轉變成平等的交流,這也是為學生創設自由平等的教學環境的需要。
3.為學生創設自由的學習空間。為了進一步豐富教學內容,教師應該給學生足夠的發揮空間,讓學生自由地展示自己,尊重學生提出的不同見解。雖然學生提出的一些觀點可能不完善,或者比較偏激,但是這些不完善的觀點很可能激發出學生思維的火花,教師不應該直接給出學生答案,也不應該隨意否定學生的觀點,而是鼓勵其進行逆向思維。只要學生的答案沒有原則性的錯誤,就應該對其主動性進行肯定,通過這樣的方法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到語文學習的快樂。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研究
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應該使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從而使得學生能夠終身快樂地學習。我們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重視每一節語文課,在教學中,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充分運用各種有效的語文教學策略,以便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以下是筆者對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一點心得,拋磚引玉,以期與各位同仁共同提高。
一、明確教學思路
語文教學中要著重培養學生多讀、善思、多寫的學習習慣。語文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通過大量的讀、思、寫等學習活動獲取語文知識與技能,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得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的核心目標就是以思想啟發思想,以情感激勵情感,以智慧碰撞智慧。我們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解放自己和提升自己。在教學的初步階段我們對學生的要求是重在學生對課文的基本了解,學生之間進行簡單基本的有效交流,從而對課文有基本的認識;在深入階段則要求學生對課文深入理解,學生通過對課文的細讀,學生之間進行對學習成果的基本交流,對課文有初步的體驗與感悟;在拓展階段則重在通過拓展閱讀及各種形式的交流討論,使得學生對課文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從而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
二、重視讀寫結合
讀寫訓練強調以讀帶寫、以寫促讀,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綜合能力。讀寫訓練在語文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環節,語文教師要注意在每一節語文課上為學生提供寫作的機會,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進行口頭說一說或寫個小感想、小片段,或續寫,或改寫等,讓學生讀后必動筆,這樣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在實際教學中,語文教師要重視教材的作用,讓學生通過學習教材學會說話與寫作。我們要通過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他們自求得知,從而方便其自主學習。
三、教會學生預習
要想提高學生的預習效果,語文教師應教會學生預習的方法,使得學生能夠科學有效地進行課前預習,從而促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對于低年級學生,我們可以有計劃地指導他們進行預習,要求他們通過課文,了解課文大意。對于中高年級的學生,我們則要指導其運用審、讀、劃、提、查的方法進行課前預習,即,注意文章題目與內容的關系;通讀全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圈點文章中的生字詞和重點語句;提出不懂的問題,以便課堂上有目的地學習;查閱相關資料,拓展知識,深層次理解課文。這樣科學的預習方法,學生不會盲目讀書,長此以往,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有效地學習。
四、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語文教師要積極創造各種條件,以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參與競爭。競爭可以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積極性。學生有了學習興趣,自然上課的時候聽講認真,積極主動,勤于思考。積極主動地參與小組合作學習探究,自覺地研究課題,目標明確,從而很好地掌握所學到的知識。在教生字詞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比速度、比正確率;在朗讀課文時讓學生比感情、比體會。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以個體或小組為單位進行各式各樣的比賽。
五、作業生活化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化語文學習環境,努力構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與渠道,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豐富知識,提高能力?!弊鳂I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不能僅僅拘泥于課本和課內的學習內容。我們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通過查閱資料、走訪群眾,對身邊的環境和人物進行調查活動,從而了解環境的變化,社會的進步,身邊的榜樣……這樣可以豐富學生的閱歷,對學生人生的發展很有好處。我們還可以要求學生每天看新聞,留心身邊的廣告語、警示語,把學生家庭生活、社會實踐、其他學科等與語文作業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有機的學習整體,從而深化和應用語文知識,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
六、合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關鍵詞: 高中語文教學 公開課 誤區及探析
新課程語文課堂教學認為,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的實質關系是教學過程創新主體之間的交往關系,這種關系在教學過程的動態生成中得以充分展開和最終實現。筆者觀摩各個級別的公開課,發現課堂形態呈現出的“過而無度”令人擔憂。這種華而不實的教學模式勢必對高中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提高產生影響,一方面忽視了學生的問題探究能力的發展,另一方面造成了教學資源的不必要浪費。
1.教師為了追求課堂預設的生成完整性,限制學生的學習探究
教師的精心備課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前提環節,但課堂是一個交流互動的過程,不是事先預設課件的翻版。新課程教學提倡的是教師遵循教學的基本規律,根據自身的特點、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課程的價值,科學地設計課程目標,藝術地準備教學預案。預設的教學目標應該能夠充分地體現“能力與知識、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審美價值觀”,成為語文課堂教學生成的奠基石。教學內容要能夠為教學的生成提供足夠的空間。從預案出發,又不死守預案;依據預案,又能靈活地運用預案。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教學內容,打破教學過程中的預案,從而使教學行為隨著教學進程中出現的新情況而靈活變化,不斷產生新的生長點。這種新的生長點就是學生進行問題探究的知識的源泉。我們應該隨著學生的學習現實予以充分的點撥和指導,讓他們理解感悟其中的文化內涵和思想精髓。
筆者在聽課學習中也發現一部分教師的教學并非如上所述,上課不考慮學生的實際需要,完全依據自己準備好的預案進行教學,對學生提出的真實的、有價值的問題置之不理,或隨意敷衍一番,對學生的個人見解和有創意的人是隨意否定,使學生完全按照自己設計好的思路走,不能有任何逾越,唯恐打破預設的教學流程,但是過于追求課堂預設的完整性,就會割裂學生探究的流程。學生學習的客觀情況,僅從全篇文章的角度布置幾個思考題,讓學生討論探究,這種做法一方面浪費了教學的寶貴時間,學生在課前預習時已明白清楚,因而根本沒有必要這樣做,另一方面讓學生的探究層次不深,視野角度不廣,這對于他們的創新精神的培養無疑又起了極大的阻礙。這樣也不利于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逞才使學,壓縮學生思維探究的空間
筆者曾目睹了一位特級教師上《歸園田居》的公開課,該教師將原文詩句轉化成散文化的詩句,這可以拓展學生想象的空間,但教師是自己把整首詩散文化了一番,展示了教師扎實的文學功底,學生卻聽得是朦朦朧朧,對于這位教師的教學提問自然就顯得力不從心。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應該學習到的語文知識沒有被充分地予以呈現和探究,給他們理解詩文的思想帶來了一定的障礙。為什么不讓學生根據教師的示范,采取適當的方法,進行語言表述呢?教師對詩句逐字逐句一一講解,這樣的過度詮釋壓縮了課堂生成的空間。教者要善于把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需求,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離開了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效果當然不會理想。教師駕馭課堂的藝術性體現在對教學內容的把握程度上,體現在營造課堂民主氛圍,激活學生的語文思維上。
教學實踐證明: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師生互動的學習探究過程,這是一種動態學習過程,應該是“讀書瑯瑯、議論紛紛、笑聲不斷”的局面。學生才是課堂上語文學習的主體,而教者僅是引導者,教者應該扮演“授之以漁”的角色,應該把更多的思考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他們用慧眼洞察一切,用聰穎的頭腦思考一切。學生的自主探究創新要比我們一味地說教更值得重視。學生的這種自主探究學習的方式,一方面能夠自我激活語文學習的潛能,增強自身的學習內驅動力,另一方面也給了學生一個自由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為他們未來的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奠定了基礎。
3.課堂教學過于追求所謂的“轟轟烈烈”,淹沒學生應有的自主思考
語文課堂教學是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體驗和感悟升華,更是一種自我思考與創新生成。從這個角度來看,課堂教學還應該讓學生進行自我深思、自我發展、自我提高,即讓學生在靜態的學習過程中有所收獲,一味地進行互動,往往適得其反。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目的是幫助學生樹立主體意識,進行個性化的獨立思考和學習探究,并能形成個性化的理解和結論。獨立解決不了的問題才有必要提交小組討論,并在師生、生生的互動中解決問題。許多教師的教學實踐卻違背了這一精神:教師提出問題,馬上讓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討論,人聲鼎沸了一陣子后,各組記錄員開始分別發表意見,最后是教師以權威的姿態統一大家的認識。這種教學方式嚴重削弱了學生獨立的思維能力,許多時候都是小組討論代替個體的獨立思考。筆者也認為共識性的知識是有的,但充滿個性的創見同樣是不可缺少的,是非常珍貴的。
高中語文; 新課程;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H09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3-8500(2012)12-0127-01
新世紀的高中語文課程面臨著新的要求,要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調整課程的內容和結構;要在追求高中教育共同價值的同時,充分發揮語文課程促進學生發展的獨特功能;要使全體高中學生都獲得必須具有的語文素養,同時幫助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探尋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給他們提供展示才華的舞臺。
1創設情境,引入體驗
體驗式閱讀教學首先要創設能激發學生進入情感體驗的情境,教師運用情感語言和詩意語言,激發學生迅速進入文本學習領域,產生聯想與想象,理解文本精髓,引發學生情感,啟發學生體驗,感受人文精神,生成領悟能力。當然體驗學習的主體是學生,但是體驗教學的設計者是教師。所以教師要提供有助于學習的情景材料,圍繞學習目標,關注學生最近發展區,誘發積極感悟。積極的情感體驗具有動力功能,能驅動主體投入學習客體,并對學習客體進行研習和體認,最終把握事物的結構、功能及其與自身的關系和對自身的意義。如教學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我注意調動誦讀這一手段,教師先繪聲繪色地勾畫荷塘月色之景之情,再用多媒體課件演示荷塘月色之景,然后有感情地朗讀4、5兩段。當學生情感處于積極昂揚狀態之時,文本學習就能有效展開,學生充分想象,并通過品味其寫景方法來體會荷塘月色景色之特點,感知第4段雖著意寫月色,但又處處不忘荷塘,文中運用幾個傳神的動詞,從不同角度寫出淡月輝映下荷塘里霧光葉色、水氣交融而形成的朦朧景象,使難狀之景如在眼前;感知第5段運用比喻、擬人、通感等手法,描繪了月下荷塘之美景,了解該段不著一個“月”字卻處處有“月”。
2每周一次說話活動課,指導學生能說會評
只依靠每堂課五分鐘的課前活動就想很快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質顯然是不現實的,于是過了一段時間,我又開始舉行每周一次的說話活動課。這種說話活動課,唱主角的完全是學生,老師只是充當總編導的角色?;顒右巹t是:按照每個班級學生的人數多少,設計同等數量的簽條,寫下座位號,請班團干部隨意抽出一組學生名單(可設計為每組五名),要求抽到的同學依次上講臺對某個熱門話題發表簡短演講,或講析成語典故,或交流學習心得。每一組結束后,又當場抽出三名學生對上述五位同學的發言加以歸納、評論。教師再對說話者和評論者分別加以簡要地品評、指導。再次,通過抽簽形式請出五位學生發言、三位學生評論,教師又加以指導……在如此堅持一段時間,學生參與說話、評論的積極性、創造性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不少學生參與說話活動訓練的激情空前高漲。他們事先都會作了精心的準備,有的講南宋的古城墻,有的談縣城的街道變化,有的介紹高中學習的體會和感受……“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種訓練方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誦讀文本,強化體驗
體驗式閱讀教學要注意抓住讀本文體特點,加強朗讀訓練,從讀中“生情”,從讀中“悟情”,以此強化學生對文本內涵的情感體驗,產生真切實在的心理感受。為此教師要依據學習者的認知規律,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或誦讀一些富有激情并蘊涵哲理的文學作品,如詩歌、散文等,獲得情感體驗,感悟文本哲理。如張潔的散文《我的四季》一文不僅哲理性強,而且情感表達富有張力,很適宜學生借助朗讀來體驗作者所闡發的敢于直面人生、勇于咀嚼苦難、善于負責生命的情感與道理。為此我在教學時既注意引發學生概括作者人生四季的特點,又選取不同形式訓練學生反復朗讀,以此一讓學生感悟到,作者的人生春季生活艱辛但仍充滿希望,夏天歷經磨難仍不放棄,秋天感悟收獲但毫不后悔,冬天步入黃昏但仍老有所為;二讓學生認識到,我們人生的春季要播種希望,我們人生的夏季要戰勝磨難,我們人生的秋季要感悟收獲,我們人生的冬季要發揮余熱;三讓學生認識到作者執著追求的人生信念和永不退縮的人生態度,生命不息,奮斗不止。本文所蘊涵的作家對生命的深沉感悟只有通過反復的誦讀才能品味出來,機械的設置思考題目引導學生回答可能會導致學生感悟能力的弱化乃至喪失?!堵犅犇抢溆辍愤@篇文章從頭至尾都流露出作者對故土、對祖國傳統文化深刻的懷念和無盡的追思,而這種情感又是透過通篇的雨表現出來的,也是通過其奇巧清麗的語言表現出來的。為此我們就應強化朗讀,讀出詩歌的行板,讀出音樂的神韻,讀出春雨的綿綿,讀出秋雨的瀟瀟,讀出雨聲盈耳,讀出雨絲濡目。學生自由讀,班級齊聲讀,前后比較讀,小組競賽讀,等等。以讀引悟,以悟促讀,讀中體驗作者所表現的那種纏綿悠長的故國之思。
4構建開放、有序的語文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