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0 15:56:3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公共管理專業內容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2)06-132-001
中醫藥國際化是推動中醫藥事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內容。為了更好地促進中醫藥國際化,廣大中醫藥院校需要打造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國際型人才。因此,專業英語水平和能力的培養就成為中醫藥院校公管專業學生文化素質的重要部分。教師在專業英語教學過程中應該如何作為才能培養出中醫藥國際化所需要的公管專業人才?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思考一二。
一、現狀思考
目前中醫藥院校公管專業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一些問題。
第一,缺乏適用中醫藥院校的公管專業英語教材。目前市面上通用的《公共管理專業英語》教材只有五本,已出版專業英語教材都是針對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專業的本科生及研究生編寫的。教材內容包括公共經濟、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等公共管理領域相關知識。對于中醫院校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學生來說,這些專業英語教材由于沒有涉及到衛生事業管理和中醫藥管理相關內容,顯然是遠遠不夠的。
第二,教學大綱規定不盡合理。在專業英語教學大綱中對設課任務、設課目的及要求沒有一般性的統一規定及針對特殊專業的特殊性要求,對教授內容、數量、質量、教授方法也沒有明確要求,對設課目的是否達到要求也沒有衡量標準。比如南京中醫藥大學經貿管理學院原《公共管理專業英語》教學大綱就沒有明確規定學生應該掌握中醫藥詞匯和衛生事業管理詞匯,也沒有明確規定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學生應該在專業英語的聽說讀寫方面達到何種水平和能力,更沒有相應的衡量標準。
第三,教學要求不明確且教學時間不足。一般本科院校專業英語課要有足夠的時間保證一定的閱讀量和聽說量,才能保證學生的專業英語聽說讀寫譯得到較好的訓練。對于中醫藥院校公共管理專業學生來說,除了要掌握1500個左右公共管理專業詞匯外,還要掌握2000-2500個衛生事業管理和中醫藥類的詞匯,才能滿足中醫藥國際化發展對人才的要求。這就要求必須保證足夠的教學時間,一般不應少于72學時,才能達到專業英語教學目的。然而,不少中醫藥院校給予專業英語的教學時間極其有限,比如南京中醫藥大學經貿管理學院公共管理系規定《公管專業英語》只有12周共36節課的教學時間,這對專業英語的教學顯然是遠遠不夠的。
第四,教學方法和內容不當?,F有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且教學內容過于注重翻譯與理解。公共管理專業英語應該更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但目前大部分中醫藥院校公管專業英語教學仍停留在詞匯、對課文解釋及英譯漢這樣的淺層次上,教學方法僅停留在黑板、課本、PPT的基本條件下,缺乏音頻、視頻等其他豐富的教學資料。在教學內容方面,注重理解與翻譯本身無可厚非,但是英語的作用不應僅停留于此。特別是在目前中醫藥國際化的大背景下,中醫藥院校公管專業學生除了能閱讀、翻譯專業文獻外,還應能聽懂和表達一些基本的專業內容。
二、改進意見
針對目前中醫藥院校公共管理專業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一系列問題,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及本校教學狀況提出幾點改進意見和建議。
第一,加強專業英語師資培訓。公共管理專業英語教師往往是公管類專業課教師,雖具備深厚的專業課功底和一定的外語水平,但對語言類教學的特點往往把握不夠準確;而外語專業教師對中醫藥知識及公共管理知識又缺乏相應的積淀,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內容理解不如專業教師深刻。為此,應在可能的情況下為專業教師提供提高業務水平的平臺。可以利用集中訓練、短期進修等方式對專業英語教師進行英語方面的系統訓練,比如近期我校為儲備雙語師資人才對專業教師開展兩期PETS5培訓,這大大提高專業英語老師的教學水平。
第二,改進專業英語教學手段。專業英語內容大部分和專業相關,因此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將內容用聲音、照片、圖表、模型等表現出來,有利于學生直觀的了解,生動地接受所學內容,也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網絡視頻和音頻等先進的教學手段,可以給學生創造一些“身臨其境”的專業英語天地,激發學習熱情。本人在南京中醫藥大學公共管理系講授公管專業英語時就廣泛使用中醫藥類英語新聞、哈佛健康圖書館以及其他網易公開課內容,并就播放的音頻和視頻內容設置專題討論、布置專業寫作、模擬場景練習等,以提高學生專業英語的應用能力與技巧。
第三,改革專業英語授課形式。在閱讀內容方面,根據教材與所學專業的相關性,本人將教材文章分為精讀、泛讀和快速閱讀幾類,以期達到質和量的雙重積累。在講課過程中設立一些必要的專題,如:中醫藥詞匯速記、衛生事業管理類英文論文寫作等,同時,加強聽說與寫作訓練,布置學生寫課文內容摘要,使教學方式多樣化。在課堂作業環節,結合學生興趣及所學專業,限制時間,布置學生翻譯世界銀行或世界衛生組織的部分研究報告,這樣在幫助學生打下扎實的語言基礎的同時,強化了學生口語、寫作、翻譯等產出技能。
第四,成立專業英語研討組織以定期研討。專業英語課可由校教務部門牽頭或委托外語研室或學校較有威望的科技翻譯專家牽頭,定期或不定期地召開各專業英語課教師碰頭會,交流經驗,解決疑難,交流資料、信息,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如南京中醫藥大學今年新進教師就成立了一個新教師群,新近教師不少擔任專業英語教學,大家在群中互通有無,交流經驗,有效促進了專業英語教學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在調整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下,同時,也對公共管理碩士研究生專業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優良的道德品質、深厚的理論知識儲備、研析問題的能力以及社會能力。
1.“德才兼備”是對當代中國公共管理碩士研究生的總體性要求。
公共管理碩士生未來將會就職于在各個公共領域,唯有具備道德責任意識,才能成為中國現代化建設的中流砥柱。費席勒曾說:“誰在道德方面只想關心自己,誰就連自己也關心不了,因為他的終極目的應該是關心整個人類。他的德行絕不是什么德行,而是一種甘為奴隸、貪圖報酬的利己主義。……每一個熟悉我們的人,則會單純由于熟悉我們所關心的事情,也與我們共同受到委托,去尋找和創造社會生活。”費席勒指出了關心自己與關心他人的辯證關系,明確了道德的基本內容。這恰與公共管理者的服務精神有異曲同工之處。然而,公共管理中“德制”的建設,正是公共服務精神物化的過程。公共管理治理模式要求未來的公共管理者在面對新時期各種誘惑時不僅能夠履行自己的崗位職責、完成任務,更要有道德責任意識,將公共管理這一職業內化為自己的一部分,從“實”出發,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
2.縱觀國內外公共管理碩士生教育,不管何種教育模式,其基礎都是深厚的理論知識。
好似科學與技術的關系,“科學研究是成果轉化、技術開發的基礎,沒有前者,后者就是無源之水”。實際操作能力固然重要,然而深厚的知識儲備卻是其薄發之基礎。因之,公共管理碩士生在具備其他素質、能力的同時,要擁有廣泛、扎實的理論基本功。“只有那些既有精湛的專業知識,又有廣博的基礎知識和相鄰學科知識的人才,即T型(基礎理論寬厚、博大精湛)人才,π型(既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又在兩個以上學科中具有精深造詣)人才,才能適應科技的迅猛發展,才能取得一定的成就”。公共管理碩士生的教育目標即是未來公共領域的精英,然而,21世紀的公共管理錯綜復雜、瞬息萬變,只有熟悉、掌握公共管理、政策分析、公共經濟等關聯知識背景的管理者,才能化腐朽以神奇,自如應對。
3.問題的研析能力是對公共管理碩士生的根本性要求。
公共管理面對的是一系列的決策,尤其是公共行政選擇、政策有效性判斷等,這不僅需要各種分析技能作為基礎,還需要復雜的分析工具輔助。同時,擁有分析問題、研習問題的能力能夠使他們在面臨激烈的競爭、復雜環境時仍能夠保持清醒、審時度勢、選擇最為恰當的解決問題路徑。哈佛大學的肯尼迪政府學院旨在培養公共領域高級應用人才,對學生分析能力亦有要求,即培養他們具有熟練的分析技能。“他們必須是訓練有素的分析家。公共政策代表了一系列的選擇,它一定要建立在有效的實證、經濟、和制度分析的基礎之上。同樣現存的政策也必須經過評估來決定它們的有效性。這些都要通過對成熟分析工具的熟練運用才能實現。政策分析對于良好的政府治理至關重要。”公共管理碩士即將面對的是一系列錯綜交叉的事務處理,沒有分析、研究問題的能力,他們何以承擔治理、服務任務,提高管理水平?
4.社會能力,它要求公共管理碩士生能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有效轉化,運用到社會實踐、現實工作中去。
這不僅包括嫻熟運用組織、控制、管理等方面的技巧,還包括有效的人際溝通、人力資源開發,以及探索與創新能力。美國心理學家斯滕伯格將社會能力分為兩種智力:社會智力(socialintelligence)和實踐智力(practicalintelligence)。在他看來,社會智力是處理(人際)的一種能力,實踐智力則是(處事)的能力。“實踐智力是一種將理論轉化為實踐,將抽象思想轉化為實際成果的能力。然而,公共部門管理人事繁雜、環境瞬息萬變,未來的從業者恰恰需要這種社會能力,合理配備資源,讓有限的資源利用最大化。任何組織都是有多元化的人群所構成的,而人力資源又是最彌足珍貴的。唯有合理的開發、使用人力資源,才能最大限度發揮其優勢,讓整個組織成為一體。公共管理碩士生不同于其他專業研究生,它旨在培育能適應新形勢下公共部門現代化與專業化要求的應用型公共管理人才。因此要求公共管理碩士在具備廣泛理論知識背景的情況下,能實際勝任公共部門事務處理,真正成為訓練有素的公共事務實踐者。
二、在中國,公共管理學教育雖然已發展幾十年,但與國外相比仍有很大不足
論文摘要:加入WTO后,我國將孕育出“現代不動產”行業,社會對房地產專業人才的常求,也發生了巨化。我國房地產專業教育硯狀,已不能適應祈形勢下的社會常要。文章分析如何以“硯代不動產”理念規范和發展我國的房地產類專業教育,對辦好我國房地產專業教育捉出了前性的看法。
新華社入2003年1月5日電文“房地產業‘三外’現象預警風險”指出,在房地產領域,外行業插手、外來人涉足、外來錢染指的現象很嚴重,眾多業務和房地產毫不相干的上市公司也加人這一潮流。這一狀況,不但導致我國房地產業出現泡沫,也會導致金融業的高風險,甚至危及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與房地產業的“三外”現象相對應,在我國高等教育中,也存在把“房地產”分別歸屬于工程管理、公共管理、工商管理“三專業”的現象,共同的原因是深受計劃經濟時代的理念約束。加人WTO后,無論是房地產行業,還是房地產業專業教育都必須“現代化”。
一、房地產專業教育現代化的內容和墓礎
從行業實踐看,現代不動產管理是綜合性管理活動,專業內容涉及經濟、管理、法律、金融、投資及少量的工程知識。這一學科產生的基礎和存在的原因,在于這一行業中市場規律和管理規律的特殊性,以及開發過程和交易過程的復雜性、專業性,專業內容涉及范圍廣泛。其中,不動產市場規律的特殊性,表現在沒有統一的市場、產品的非標準化(區位特性不同)、交易時產品不可移動交割等方面。房地產行業工作實踐中,有估價、經紀、、法律服務、資產管理,也包括征地拆遷、報建、報批、項目籌資、風險管理、投資決策、資本運營、預結算、工程管理等各個方面,這些工作所需要的大部分都是“法商管理”專業知識。
“法商管理”是房地產專業教育現代化的主要內容。法商管理是以財經、政法類專業知識為主的法商綜合應用管理,內容涉及經濟、管理、營銷、金融、投資、保險、會計、財經、政法等方面。由于其專業細分程度高,學科設置齊全,內容實用性強,能較好適應現代不動產行業發展綜合性強、涉及面廣的特點和要求?,F代不動產行業管理中,還包含少量工程、規劃知識。以法商綜合管理為基礎,經過專業資源整合,可以辦起“現代不動產”管理這一新興專業。美國著名不動產學者查爾斯·H"溫茨巴奇等人所編寫的《現代不動產》一書,為我們展示了美國現代不動產管理專業內容的全貌,主要內容也是法商管理的綜合知識。從國外高等院校不動產教育的先進經驗來看,不動產類專業作為一門應用管理專業,綜合性強,專業性內容含量高,并非哪類專業基礎都能辦好。即使是有土木建筑專業的工科院校,也不一定在辦房地產類專業方面具有優勢,這與一般人頭腦中的印象相反。在國際上,法商院校興辦的“不動產管理”專業教育,是最具發展潛力的。
國外高等教育的先進經驗表明,現代房地產管理教育應以法商管理的綜合知識為基礎。
二、房地產專業教育現代化的規范和引導
辦好不動產專業教育,重視專業人才培養,規范和引導我國房地產專業教育現代化,可從以下方面進行。
(一)搞好學科管理和指導
建議由國家教育部組織,聯合國家建設部、國家土地管理部門、國家司法部門、國家資產管理部門,組織各大高等院校不動產相關專業的學者,成立“現代不動產管理”學科和專業教育指導委員會,規范和發展我國高?,F有的房地產類專業教育。 目前各個高校的房地產專業教育,分屬于“公共管理、工商管理、工程管理”三個不同專業,這是計劃經濟觀念的產物,必須加以規范和統一協調,才能有利于房地產專業教育的發展。
(二)主要由具有法商專業資源的院校來興辦
從專業特點和內容看,興辦現代不動產專業教育,具有法商專業資源的院校更有優勢和潛力。以廣東商學院為例,房地產專業教育歸屬于工商管理學院,在房地產營銷、投資、資本運營、估價、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師資,已有一定的基礎。此外,廣東商學院金融學院的房地產金融、法學院的房地產法也有相應的師資。再加上正在籌建的行政與公共管理專業,若能進行資源整合,做好專業發展規劃,可以發揮出巨大的潛力,在廣東高校群同類教育競爭中有鮮明特點和相對優勢。
(三)做好專業發展的規劃定位
第一,“房地產經營管理”是個大專業,學歷層次以研究生和本科教育為主,還可考慮設置“房地產金融投資”、“房地產法律”等專業方向。若僅以其中的“物業管理”作為專業,則可發展??平逃?。因為房地產是應用學科,綜合性強,涉及面廣,不是??苾赡晁軐W透的,否則學生畢業后,將難于勝任相關工作。
第二,專業內容規劃可包括不動產營銷咨詢、不動產開發、不動產金融投資、不動產法律服務、不動產估價經紀、不動產公共管理。培養目標面向國土房管、稅務等行政事業單位、金融機構、專業中介機構(律師所、估價所、經紀所、行、咨詢公司等)。
第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一方面整合現有的房地產專業師資,另一方面吸納相關基礎學科的人才。房地產是新興學科,目前國內房地產類專業方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僅有人民大學、清華等少數幾家高校。部分高校若引進房地產類的博士、教授有困難,但是,如果有選擇地吸納房地產相關的基礎學科、傳統學科的專家、教授,如經濟學、經濟地理、城市規劃、建筑理論、建筑歷史、區域經濟、民法學等學科的人才,這些領域有很多高層次人才,也有興趣從事不動產這一專業,吸納這些方面的人才并不困難。
(三)做好相關學科的分工協調
不動產管理的學科有“不動產開發”、“不動產金融”、“不動產法律”、“不動產估價”、“不動產投資”、“物業管理,’(本質是資產管理與服務)等,而“城市規劃”、“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只是不動產管理的相關基礎。
問題的提出
農業機械化是將現代機械產品運用于農業生產,改進原始農業生產水平和效率,是現代社會發展對農業生產提出的要求。人類歷史上的重大進步都是工具的進步,淘汰落后的工具是農業生產發生質變的關鍵。傳統的農耕工具不能適應現代社會,所以農業機械化是不可抵擋的歷史潮流。
在公共管理視角下,公共管理的核心主體是政府職能部門,對象是公民及社會組織,公共管理就是在政府部門的引導協調下展開工作,重要問題集中領導決定。我國各地域情況不盡相同,某些新興事物的發展離不開職能部門的規劃和領導。公共管理視角的顯著優勢就是注重整體性,社會組織或個人的視角限制之下很難看清事物的全局性,忽略公共利益和行業整體發展利益。所以,即便是在市場經濟較發達的現代,我們仍然不能放棄公共管理視角看待問題。當前,相關部門普遍認可現代農業取得突破的關鍵在于實現高效的農業機械化,那么如何盡快實現農業機械化管理、避免彎路是應直面解決的重點問題,筆者正是圍繞這個問題展開研究。
農業機械化公共管理的必要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并存,農業機械化發展就是這一典型代表。一方面,對農業機械化發展需要遵守市場經濟規律,這是行業長期正向發展應堅持的原則,另一方面,政府部門的扶持、集中規劃作用也不可忽視。當前,農業機械化需要引進大量現代機械,這對于村民個體甚至集體組織而言是筆巨額投資,我國農業經濟長期以戶為單位,機械化的運用率和投資效益受到質疑,所以某些地區遲遲沒有進入農機化進程。這一環節的工作離不開政府的扶持。政府為廣大農民引入農業機械提供便利條件,可以增加農民的投資信心和成功概率。除了投入階段之外,在機械的選擇與使用上,農民缺乏專業的判斷能力,政府應當提供適當的協助。由此可見,我國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型背景下,實施農業機械化公共管理顯得尤為重要。
建立完善的農業機械化管理機制
在農業機械化管理方面完善相關立法
我國在新興事物上的立法進程相對緩慢,但是出臺明確的法律法規是確保有關政策得以實施的保障。立足我國國情,農民所占人口仍然龐大,而且分布比較分散,為農業管理方面增加難度。完善立法一方面可以確立農機化法保障的地位及公共管理組織的職責,另一方面還可確立相關安全問題的解決途徑,為農業機械化提供法律約束,對生產商、經銷商、消費者的權力義務予以明確。通過立法全面實現農業機械化規范化管理,是公共管理視角下應采取的第一步。
完善農機化行業的管理體制
農業機械化需參與者充分發揮市場競爭優勢之外,還需要公共部門行使相關職能。我國目前政府部門的大方向是精簡公務人員、控制財政收支等。在農業機械化上,僅有這些是不能提供全面幫助的。農業機械化管理方面還需要以下措施。
1.農業機械化監理部門應充分發揮監理職能?,F行體制之下,農機化監理工作由縣級以上行政執法部門負責。但應該注意的問題是,分工上應明確區分普通問題和專業問題,監理工作不包括專業性的機械技術檢測,執法部門不能勝任技術安全檢驗工作,技術檢測需要專業技術部門判斷,以免造成人員、財產的重大損失。
2.完善農機部門建設。政治大環境之中將冗余機構裁撤,但是必要情況下,建立新的政府部門與其并不違背,實事求是的處理具體問題才是根本。農機化管理涉及的工作比較廣泛,而且直接影響到當地農民的收入。在推廣階段還有大量的宣傳工作,包括向百姓傳達農機化發展新信息、進行農機化必備知識培訓等等。所以農機化部門的建設很有必要,一定程度上說,某一地區的農機化進展是否順利與當地農機部門的工作息息相關。
提供高質量農機服務
農機化雖然是政府扶持項目,其本質上仍屬于民事法律關系。農民是農業機械服務的消費者,農業生產組織是農機化的銷售者,雙方都是基于自愿達成的民事法律合同,雙方可自愿隨時解除合同,農業機械服務是有償的,提供服務一方不是公益性質,存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這其實是利用市場發展規律對農機服務提供保護,扼殺大鍋飯之下生存的劣質服務。
促進農機跨地區交流
農機化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向優秀地區學習經驗是取得快速進展的捷徑。我國長期以來農業經濟實行集體承包制、家庭聯產責任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農業方面的對外交流。農機生產需要大面積集約經營,跨區合作勢在必行。在信息開放的網絡時代,每個人都應對信息保持接受能力。農機方面技術培訓、優秀地區展示、最新機械信息等等,都需要及時掌握,才能清晰認識自己正著手進行的工作,堅持正確的內容,改進存在的不足。
1 明確把握專業內涵
現代大學的專業與學科發展承擔著完成科學研究、人才培養與社會服務這三大職能的責任。經研究,學科是指根據一定的教學目標,從某一科學中選擇出基本事實、基本概念與原理,并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重新組織構成新的知識體系。而專業則是為社會培養專門性人才的專門學科。專業與學科都是源與流、根與葉的關系,專業的發展依賴于學科,而學科的繁榮又離不開專業的發展。將學科研究中的新方法與新理論融入專業課程中去,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科水平,為社會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培養更多的人才。人才培養模式以培養人才為目的,將許多不同要素有機組合為一個整體。它不僅需要大學理念與制度的整合,還需要將自身的教育資源與外界社會的需求結合在一起。
一直以來,學術界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目標建立及學科界定存在著分歧,很多理論也只是片面的。作者對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認為應從三個方面去分析及理解教育部所界定的學科概念與目標建立的內涵:第一,從學科依托方面來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有著顯著的跨學科特征,除了公共管理學這一主干學科外,還依賴著社會學、經濟學、法學及管理學等學科;第二,從專業性質來看,它是以培養復合型人才為目的的專業學科;第三,從服務對象及范圍來看,公共領域中的公共事務是其服務對象。
公共管理學隨著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發展而不斷演變,在此過程中其不斷逐漸吸收一些其他學科的知識與經驗,有機地將它們融入到自身的研究中,并取得了許多有效的成果,對社會的公共事業管理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綜上所述,區域地方性大學只有明確把握專業內涵,對專業有清晰的認識,才能使自身的專業蓬勃發展,并為社會提供大批的建設性人才[1]。
2 明確培養目標,找準專業定位
教育部在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中確立了五個專業方向,并希望培養這些方面的人才。而這對一些專門院校如醫學院、師范學院等相比較于綜合性大學有著明顯的優勢。如今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與行政學、政治學等沒有明確的界定,這使學生畢業后難以對自身作出準確的判斷與職業價值選擇。
而這便需要社會找準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定位,明確其研究及就業方向。因此區域地方性大學應結合現實需要并發揮自身的優勢為地方培養復合型應用人才,積極開拓除傳統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方向外的新層面。綜合性大學便可以從專業方向的層次性、行業性考慮專業的設置,同時利用原有的優勢發展地方的經濟,增強科研力量。
3 構建區域性科學課程體系
完善的教育體制與內容是實現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及教學目的的基礎,因此建立一個專業課程體系是極其重要的。在此,我們對如何構建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展開了討論與研究。首先,圍繞公共事業管理課程建立一個具有多種功能模塊課程是有必要的,按整體優化的方向發展,總體安排各模塊課程的比例,使之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其次,可以借鑒國內外改革發展公共事業管理的經驗,處理好各種課程之間的量的比例,適當加大跨學科課程或綜合課程等所占的比例。最后,合理分配各種課程模塊的學時,如限選課程可占總學時的5%左右,實踐課程可占總課程的15%左右,專業課群模塊可占15%左右,專業基礎模塊課程可占20%左右,則公共基礎課程占到35%左右[2]。
4 完善實踐教學體制
學生具備很強的實踐能力是培養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必要條件,因此教學需加強對實踐的重視,建立更加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由此可以構建專業技能訓練、專業知識認知及綜合管理素質與能力提升這三個子系統,通過這些系統的建立,教學能夠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另外還需建立專業實習、課程與專業綜合見習、畢業論文、學科專業認知、創新研究性學習、職業規劃和課外實踐等實踐教學環節[3]。學生可以在進行專業實習之后,將自己在此過程中的獨特見解以及新的想法以畢業論文的形式呈現出來,這有利于教學品質與學生思維創造力的提升。
5 服務于地方經濟的發展
區域地方性大學對專業的定位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自身的發展及當地經濟與科學文化的發展,那么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該如何走下去是關鍵所在。在如今的社會中,培養科學型人才的綜合性大學占少數,而培養不同層次的應用型人才的專業性大學占主體地位。由此看來,地方性大學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應主動適應區域發展的需求,積極轉變觀念,挖掘自身的優勢,朝著區域化方向發展,開辟一條屬于自己的特色化道路。只有這樣,地方性大學才能在各大高校中脫穎而出,也能更進一步為區域發展提供更優質的資源與服務。
6 結語
基于區域定位的地方性大學在構建公共事業人才管理培養模式的過程中不僅要對專業內涵有明確的把握,找準專業定位,同時應樹立其所要培養的目標。此外,地方性大學還需構建區域性科學課程體系并完善實踐教學體制,以便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更好的服務。只有立足于以上幾個方面,才能建立并且完善應用型公共事業人才管理培養模式,更好地為地方經濟的發展提供服務。
參考文獻:
[1]陳金梅.論地方性大學應用型人才的培養[J].傳承,2010(21).
從整體結構上講,教學創新體系是由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知識傳播和知識應用等諸多系統組成的一個相互聯系的、有機的網絡系統。而專業建設評估體系研究是整合教學創新思想的基礎。從我院發展的實際角度來看,筆者認為“乘教學質量之東風,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狠抓學科建設,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學院辦學層次”的關鍵在教學創新,關鍵在專業學科建設,關鍵在人。目前我系開展教學創新體系研究主要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專業建設、教學改革和知識的創新及應用——教學創新研究;另一方面是知識的傳播——教學方法、手段與教學內容研究。而這兩個方面恰恰是我院“教學質量年”的基本任務和中心工作。專業建設評估和教學創新活動緊密而有機的結合是培養人才,特別是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的關鍵和根本途徑,所以在專業建設及高層次創新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必須重視專業評估和教學創新研究。對于工商系,應著重研究工商管理類專業建設評估及其發展的主要內容,具體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1工商管理類專業發展方向和目標
主要研究專業發展方向是否明確,對重慶當前和長遠經濟建設及社會科技發展有無意義、作用;在重慶市內、國內有無特色、有無影響,該學科的發展處于何種地位,在國內外處于何種發展水平,其學術成果如何,獲獎項目、級別如何。
1.2工商管理類專業師資隊伍建設
主要研究各專業師資隊伍的思想素質、學術水平,在國內或行業同學科中的學術地位,人才培養能力與發展潛力;職稱結構、學歷結構和整體實力;擬定培養計劃措施及執行情況,形成專業學術帶頭人、后備學術帶頭人、梯隊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
1.3工商管理類各專業實驗室建設
主要研究與專業發展相匹配的儀器設備數量、質量及自制儀器設備的水平;現有儀器設備利用率和完好率的高低;目前實驗室面積能否滿足教學科研要求和實驗人員隊伍配備狀況。
1.4工商管理類各專業科研建設
主要研究各專業學科領域中外期刊、鑒定項目、出版專著教材、獲獎項目的數量與級別;目前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及經費;科研成果推廣及應用情況,學術交流與學術氛圍;科研成果是否推動了科學理論發展,科研項目是否有理論意義,科研經費轉化為儀器、設備等固定資產的數量、質量等方面。
1.5工商管理類各專業教學改革與管理措施
主要研究各專業學科建設規劃是否合理可行;教學計劃、大綱是否齊全、優化,教學檔案、科研管理是否規范有序,優良學風班活動落實情況,管理人員所占比例;專業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是否有計劃、有措施、有成果;采用現代教學技術、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如何,本專業內在發展潛力如何等。
1.6工商管理類各專業人才培養狀況
主要研究各專業人才培養的模式,人才能力結構及人才培養數量與質量的關系。
在建立工商管理類專業建設評估體系和教育模式逐步完善及發展的今天,我們更應該加大力度,擺脫由傳統教育模式造成的重知識教學、輕創新研究、重分數、輕能力培養、將教學和創新相對分離開來的影響。重視和加強教學創新研究在專業建設評估工作,以及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工作中的作用和力度,使專業建設評估和教學創新能夠真正地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有機的統一體。
2以專業建設評估為契機和市場需求為導向,塑造工商管理系學科、專業特色,實現可持續發展
通過開展專業建設評估工作,理清專業建設工作思路,找準市場定位,突出工商管理類專業特色,為繼續開展工商管理類專業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我系在“教學質量年”中,以開展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旅游管理和土地管理這4個專業建設評估為契機和市場需求為導向,進一步塑造工商管理系學科、專業特色,實現可持續發展。
2.1塑造系的辦學思路和特色
在院辦學思想指導下,經系務會研究確定我系辦學的具體思路與特色為:“以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為主,工商與公共管理相結合,體現管、經、工兼融優勢,突出企業經營與現代管理技術,強化學科特色”。以上簡稱為“1212”思路即:“一個為主,兩個結合,一個體現,兩個突出”。新晨
2.2工商管理學科建設思路與特色
我系學科建設思路與特色為:(1)工商管理學科是我系所依托的主干學科,以工商管理為龍頭,市場營銷與旅游管理為兩翼,體現工商為本,形成專業優勢互補與群體推進的格局,把本學科辦出特色;(2)公共管理學科是我系又一重要支撐,以土地資源管理為重點,兼融房地產經營管理,結合公共管理與工商管理學科優勢,堅持聯合辦學之路,把本學科辦出特色。以上簡稱:“一個依托,一個支撐,優勢互補,群體推進”。
關鍵詞:政府 績效 評估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改革進程的逐步深入,民眾對政府的管理質量、工作效率等期望越來越高。同時,監督觀念逐步增強,以往的政府管理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時展的需求。所以,應參考西方一些發達國家的經驗,并且結合本國的真實情況,實行績效評估,改進管理措施。以下簡要針對其相關內容進行分析。
1.政府績效評估的概念
政府績效評估指的是結合績效的目標,應用評估標準措施來分析政府機構履行責任后所形成的影響及結果。在政府的績效評估工作中,重點在于結果,評估行為建立在民眾與政府機構之間,評估的目的在于增強并改善政府部門的責任。評估標準主要包含的內容有:行政能力、工作效率、服務質量、滿意度等??梢哉f,政府的績效評估屬于一種范圍較廣的術語,相關工作人員應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找尋績效評估存在的不足,并有針對性的進行改進,從而更好的構建全面、完善的評估指標。
2.目前我國政府績效評估的現狀
當前,我國政府普遍應用的績效評估方法大致可以劃分成三類:其一,普通性的政府績效評估。此類評估通常在政府組織內進行,目的在于提高工作質量及效率;其二,行業性的政府績效評估。其是把評估行為具體運用在相關行業內,由政府部門管理機構創建評估標準,同時定期組織相關行業實施評估;其三,專項性的政府績效評估。其是特別針對政府某方面工作或者專項行為進行的評估活動,重點強調對外進行評估。然而此種評估方法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例如:在評估滿意度期間,是否全部黨政部門都適用就需要進行深入探究。
目前,我國政府在實施績效評估期間,通常包含的問題有:其一,評估仍處在半自發、自發的狀態,缺少統一的、全國性的相關標準、法規進行保障,缺少專業性的理論作為支持,完全照搬照抄西方國家的績效評估;其二,沒有創建相關的主體制度,各政府機構在評估期間,缺少互相的關聯;其三,評估內容不完善,沒有創建綜合性的、科學的評估系統,錯誤的將經濟業績等同與政治業績;其四,評估流程不規范,隨意情況嚴重;其五,缺少科學性的評估方法,沒有將定量評估與定性評估結合在一起,忽略了時間對評估的作用,并且評估的措施過于單一,沒有發揮評估的持續性。
3.政府績效評估工作未來的發展前景
3.1向績效評估理論科學化方向發展
依據我國實際國情,創建科學化的績效評估系統,對促進政府績效評估工作十分重要。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開展工作:其一,關注企業績效評估同政府績效評估的差異。對于政府的績效評估工作來講,其不但涵蓋了公共管理期間效率價值同民主價值的沖突,同時也涵蓋了公眾、政府、民眾、企業在價值目標方面的沖突。民眾是追求利益最優化的經濟者,同政府的公共管理存在潛藏的利益對立關系。所以,對于政府來講,因為其肩負的集體責任,使得政府無法選擇服務的目標,那么,就應保證滿足公共利益合法性的前提下,為公眾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其二,關注我國的具體國情。由目前我國的國情來分析,在經濟方面,我國仍處在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時期;在政治方面,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仍需完善與發展;在法制方面,還沒有樹立法制觀念,同時違法追究的力度相對較小。想要使績效評估更為科學,就需要了解我國目前的真實情況,從而設計出科學的、同我國發展相適應的績效評估標準。
3.2向績效評估實踐科學化的方向發展
在實踐政府的績效評估期間,應尊重評估發展的規律,不可以一刀切,同時關注實踐的條件與方法。首先,應明確政府進行績效評估的目標。在明確目標期間,應關注目標的可量化性、層次性、職能性等內在關聯;其次,構建科學化的評估指標系統。不但需要對公共管理的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進行考量,同時也應結合直接效應、間接效應、長期效應、短期效應等內容,并且從定量、定性兩方面進行分析,防止績效評估同崗位的責任出現脫節情況;然后,改進并完善評估措施。政府應關注評估方法的選取,同時選擇好評估的時間。應用好評估的工具,包含評估的形式、審計、效益分析等,并且將評估的結果公布出來,提高政府的績效;最后,結合我國具體國情及社會的發展情況,遵照分步落實、先易后難的原則開展績效評估工作,不可以一哄而起,創建同社會市場體系相適應的管理制度,從而提高政府績效評估的質量。
4.總結
總而言之,對于政府績效評估工作來講,其是一種綜合性較高、系統性較強的政府再造方法,政府在進行績效評估期間,不但應關注現代科學管理對政府管理的作用,同時也應注意行政理論、行政觀念等對管理的阻礙。唯有認清目前政府績效評估的情況與存在的不足,并針對性的予以處理,才能全力推動政府更好地發展,績效評估工作發揮真正的價值。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