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0 15:56:2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預算會計包括的要素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財政體制改革與經濟體制改革相輔相成,財政體制改革的每一步都與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企業生產、居民消費息息相關。財政改革在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政府預算制度改革是整個財政體制改革的重頭戲,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公共財政體制需求的必然結果。從1998年起,我國開始進行預算管理制度改革,部門預算、收支兩條線和國庫集中支付、政府采購形成了我國預算管理改革的主線,目前我國預算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1完善現行部門預算制度
部門預算制度是國家財政預算管理的基本形式,通過編制預算將財政性資金、單位收支納入統一管理,收入預算采用標準收入法編制,支出預算采用零基預算法編制。
1.2普遍采用國庫單一賬戶體系
以財政部門為主體建立下屬單位的國庫單一賬戶,通過國庫單一賬戶集中反映單位財政資金的收支情況。單位收入通過銀行直接繳入國庫或財政專戶,支出則通過國庫單一賬戶直接支付或授權支付向個人、用款單位或商品供應商支付資金。
1.3實行政府采購制度
進一步規范政府集中采購與分散采購相結合的采購機制,實現公開招標與非公開招標、委托采購與自行采購相結合。
1.4完善預算技術保障體系
建立健全政府預算收支分類體系,提高預算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會計核算和財務報告質量。預算管理改革措施的不斷深化對現有預算會計體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基于預算執行周期的視角對現行預算會計進行改進,以期望提高預算會計信息含量,實現對預算及預算執行的全面反映。
2基于預算執行周期的會計核算體系的必要性
2.1有利于更好地實現預算會計目標
預算會計的目標是全面、真實地核算和反映預算收支執行情況,實現對預算執行過程的全程、全面監督,確保預算執行按照預算計劃,強化預算管理水平。預算會計為了全面反映預算及其執行情況,需要針對預算執行周期不同階段的內容進行確認和計量,正確劃分預算執行的階段和根據不同階段的特點進行會計核算更有利于實現上述預算會計目標。
2.2提高預算執行的合規性、合理性
按照預算執行周期進行會計核算能夠滿足審計、行政管理及預算單位內部管理的需要,從而有效地避免預算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偏差、錯誤,提高預算執行的合規性和合理性。(1)保障預算收支執行。按照預算執行周期進行會計核算使得預算執行的分階段信息更加詳細,便于及時發現預算數與實際數之間的差額,并根據差額確定原因,督促相關單位完成項目收支業務。(2)加強合同管理和項目管理。以預算執行周期為基礎的預算會計將合同(或協議)、項目管理納入到會計核算體系,將支出承諾、核實及付款與合同簽訂、合同履行、結算等預算執行環節相對應,提供有關合同、項目執行的完整會計信息,強化合同及項目管理。(3)加強財政風險管理。這里所說的財政風險包括支付風險和貸款擔保風險等。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的預算會計不能提供具有前瞻性的信息,而這類信息正是風險管理最需要的信息。基于預算執行周期的預算會計的核算內容向上延伸至預算批準,向后延伸至合同管理和財政資金報告,使得會計確認和記錄的時間跨度變大,核算范圍拓寬,進而為財政風險的評估和防范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4)為預算編制和調整提供更有用的信息。預算編制需要參考以前年度的收支信息,以預算執行周期為基礎的預算會計提供了有關項目的全部收支情況,更全面地反映項目結余信息,有利于為以后年度的預算編制提供參考。
3基于預算執行周期的預算會計核算體系的構建
3.1收付實現制還是權責發生制
目前,有關預算會計應當以收付實現制還是以權責發生制作為會計核算基礎的討論并沒有一致意見。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存在諸多缺陷,而全面采用權責發生制的條件尚不成熟,預算執行周期的核算和收付可以采用“修正的收付實現制”作為基礎,從而揚長避短,更好地服務于預算會計目標的實現。
3.2會計要素的設置
會計要素是有關會計核算對象最基本的分類,預算會計要素應當可以作為會計主表的主體結構,會計要素之間滿足勾稽關系,能夠進一步細化為具體的會計要素項目用以進行會計計量。基于以上標準,修正的收付實現制在政府預算會計中設置“二元結構”的會計要素。其中,政府預算會計要素包括:預算收入、預算支出、預算結余三個會計要素,并按照預算周期不同階段設置會計要素項目和會計賬戶。而政府財務會計要素包括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費用五個會計要素。同時,考慮到總預算會計及單位預算會計的特點,可以將上述賬戶進一步合并為六個會計要素,即:資產、負債、凈資產、預算收入、預算支出、預算結余六個要素。為了與總預算會計保持協調,并減少單位預算會計的工作量,本文建議采用六要素模式。
3.3會計賬戶設置及賬務處理
3.3.1預算會計賬戶的設置
會計賬戶是對會計核算對象的進一步分類。在確立了“二元結構”的會計要素后,下一步需要細化預算會計要素和財務會計要素,即進一步確定對應的預算會計賬戶和財務會計賬戶。在預算會計賬戶與財務會計賬戶同時存在的情況下,如何協調使用預算賬戶和財務會計賬戶是進行核算的關鍵。一種方法是將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分別設置,獨立核算;另一種方法是設置同一套包含預算會計賬戶和財務會計賬戶的會計賬戶體系。以預算執行周期為基礎的預算會計體系采用第二種方法,即采用一套會計賬戶進行核算。根據上述分析,本文將討論以預算執行周期為基礎的會計核算體系,在不同階段的賬戶設置情況。(1)預算批準階段。預算獲得權力機關批準后,設置“計劃收入”核算批準的預算金額“,核定支出”核算批準的支出金額“,計劃結余”反映上述兩項的結余。(2)承諾階段。在合同簽訂或協議簽訂時,設置“承諾支出”和“承諾支出準備”賬戶,反映商品或服務的訂購情況,進行借貸記賬業務。(3)核實階段。在驗收入庫或接受服務后,通過“應計收入”和“應計支出”賬戶反映已經確認的由預算單位享有或承擔的未來收入或未來支出。(4)結算階段。設置“實際收入”反映單位實際收到的金額,設置“實際支出”反映單位實際支付的金額,設置“實際結余”反映收支相抵后的余額。
3.3.2預算會計賬務處理
(1)預算審批階段預算單位按照批準的收入計劃借記“計劃收入”,按照核定的撥款數量貸記“核定支出”,兩者之差在“計劃結余”核算。(2)在預算收入周期的核實階段,借記“應收賬款”,貸記“應計收入”。(3)預算單位與客戶簽訂合同或訂單時,借記“承諾支出”,貸記“承諾支出準備”。(4)在購進商品、接受勞務后,驗收入庫并收到付款憑證時,借記“應計支出”,貸記“承諾支出”。(5)向商品供應商或勞務提供者支付款項時,需要結轉應收,借記“應付賬款”,貸記“應計支出”。按照實際支付給商品供應商或勞務提供者的金額,借記“實際支出”,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上述會計處理需要根據涉及的支出項目進行明細核算并在明細科目中進行核算和記錄。(6)期末結轉處理。預算收支相關的科目應在每個會計期末進行結轉清零,這與預算編制要求的零基預算的要求相符合。
3.4會計報告及披露
本文在分析了我國現代政府會計與傳統預算會計的區別之后提出構建政府會計的的設想。在國外,預算會計和政府會計的概念是有區別的。西方預算會計的核算內容,主要是政府預算資金的收支活動,政府會計的范圍則比預算會計更為廣泛,還包括了那些并不反映為預算收支的政府資金運動。我國至今還沒有真正建立政府會計,即使有,也是政府的預算執行會計。隨著經濟國際化的發展,政府會計標準也趨于國際化。為加快預算會計向政府會計體系轉換的進程,作者建議重新構建我國的政府會計體系。為此應先從現代政府會計與傳統預算會計二者的區別出發。現代政府會計與傳統預算會計不只是名稱不同,更主要的是內容不同、職能作用不同。預算會計是反映政府的預算收支及其結果的會計,現代政府會計應是現代政府財務會計,即以財務收支為主導的政府會計。也就是說,現代政府會計除了包括傳統預算會計的內容外,還要完整、系統、連續地反映預算收支對政府財務活動產生的累積影響。二者的主要區別是如下。
1會計對象不同預算會計以預算資金及其運動為對象,以預算年度為會計期間,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當年的預算收支及結果?,F代政府會計以政府單位為會計主體,除了包括預算會計對象外,還包括整個預算資金的連續運動及累積結果,將國有資產及政府的債權、債務的價值運動也作為政府會計對象。
2會計基礎不同歷史上,世界各國的預算會計和政府會計都是采用收付實現制會計基礎,近年來,隨著預算體制改革和對政府會計信息需求的不斷擴大,權責發生制的政府會計逐漸成為各國政府會計的主流和改革方向。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for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OECD)的大部分國家已進行了政府會計基礎改革,改革后采用的會計基礎分為三種:修正的權責發生制、修正的收付實現制以及完全的權責發生制。GASB的第34號準則公告則要求政府會計根據財務報告視角采用雙重形式的會計基礎:政府整體報告、企業基金使用完全的權責發生制,政務基金使用修正的權責發生制。我國現行預算會計制度規定,除事業單位經營性收支活動采用權責發生制外,一般都采用收付實現制。對預算收支業務,預算會計采用收付實現制會計基礎,有其優點,但政府會計,由于其會計對象擴展、會計目標擴大,為了客觀、真實地反映政府財務活動及其財務狀況,保證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和可靠性,會計確認基礎不應采用單一的收付實現制,而應采用修正的收付實現制,即在收付實現制的基礎上,對某些會計事項要采用權責發生制。
3會計模式不同由于政府會計資金來源的特殊性,在其使用上,往往要限定用途,即通過預算限定。因此,為更好地體現專款專用原則,現代政府會計應從傳統的預算會計模式擴展為基金會計模式。我國應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基金會計模式。
4會計要素不同我國預算會計有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和支出五個要素,這種劃分體現了預算會計與企業會計的區別,基本上符合國際慣例。但與GASB規定的政府會計要素作進一步比較后,發現兩者之間還是存在以下差異:首先,資產定義方面不同:GAS對資產定義的內涵是一種財務資源,我國則將其定義為一種經濟資源。其次,GASB為了區分各年度的財務受托責任,將基金資產(負債)與固定資產(長期負債)分開處理,我國并未進行區分。中美兩國政府會計要素差異具體。
5財務報告不同首先是財務報告的目標不同,現將中美政府財務報告目標的區別進行比較(具體見表2)。傳統預算會計提供預算執行情況報告,是為政府部門、各級人大服務的;現代政府會計提供政府財務報告,政府財務報告應全面反映政府財務業績、與受托責任相關的財務及非財務信息。其次是財務報告的組成和具體內容不同,政府財務報告要復雜得多。最后是政府財務報告由于其使用者的廣泛,為證明其客觀公允性,一般需要進行財務報告鑒定,而傳統預算會計是不需要進行會計鑒定的。長期以來,我們強調預算會計是預算管理的工具,預算會計主要為加強預算管理提供有關信息資料。由于預算分期,預算管理的重心主要在于預算當期的財務收支,預算會計也就自然把核算的重點放在當期預算收支執行情況及結果方面。從另一個方面看,會計理論界也沒有對預算會計與政府會計的區別與聯系作深入的研究。作者認為,應從政府財政、財務收支的角度重新構建我國的政府會計,預算會計應當作為預算執行會計融合在政府會計之中。超級秘書網
因此,作者主張,財政總預算會計和行政單位會計應當合二為一共同組成政府會計,國庫會計執行政府總預算出納保管業務,收入征解會計執行政府總預算收入業務,基建撥款會計執行政府總預算的基本建設支出業務,三部分都參與財政總預算的收支運行,因此也是政府會計的組成部分。隨著我國財政預算管理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原有的預算會計應逐步向政府會計擴展,而且我國正嘗試構建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標準體系。因此,建立政府會計體系是我國預算會計改革的長期目標和思路。建立政府會計,有利于政府職能的轉變,是適應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要求,有利于客觀真實地評價政府的公共受托責任,滿足國家宏觀管理的需要,實現其會計目標。因為政府會計與預算會計相比,其涉及的會計事項要比預算收支復雜得多,政府會計應當對整個財務收支情況及財務狀況承擔受托責任。總之我們相信,只有不斷地吸收其他國家政府會計改革的優秀理論、思想、技術和方法,我們才能在強壯自身的過程中不重復發達國家的曲折和彎路,才能使自身的落后狀態盡快適應其最新的發展,從而實現后來者居上!正如諾曼•馬克斯所說,當今時代帶給我們的是挑戰和機會。
雖然我國在會計及相關領域的研究和實踐起步較晚,但我們堅信在未來的發展空間里,只要我們正視問題并堅持努力開拓,一定能找到符合我國政府會計的實際理論、技術和方法,以期更高、更遠的未來!
參考文獻
[1]杜雁.基于公允價值的寫作論文我國政府會計研究.湖南大學.碩士論文,2005,10.
[2]王娟.我國政府預算會計改革的研究.天津財經大學.碩士論文,2007,5.
關鍵詞:企業會計;預算會計;比較
預算會計與企業會計是會計學科的兩大分支。預算會計是以事業單位實際發生的各項業務為對象,記錄、反映和監督事業單位預算執行過程及其結果的專業會計,它適用于各級政府部門和行政事業單位以及其他非盈利組織,具有公共性、非營利性和財政性的特點。而企業會計是以營利為目的,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形式,采用特定方法,對企業資金的籌集、使用、耗費、回收和分配進行連續、系統、全面、綜合的核算與監督,為有關方面提供可靠、有用的財務信息,與營利活動密切相關。因此,兩者雖有很多不同之處,但同時也有很多聯系。
1預算會計與企業會計的聯系
首先,我國政府與各級行政部門事業單位采用的財政供給型管理方式和報賬制會計管理模式是與我國計劃管理體制相適應的,對過去我國經濟建設起到了重要的保障和促進作用。隨著我國經濟和財政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完善,預算會計的職能也隨之相應地拓寬和發展,會計主體地位不斷變化和加強,絕大部分國有非盈利單位一改過去純國撥經費收支的局面,收支項目和內容呈多元化勢態,并強調成本核算,從只注重現金收付走上了現金收付與資金使用效率并重的軌道。這一變化導致部分事業單位與企業會計的差別逐漸減少,二者有著逐漸趨同的發展方向。再者,兩者有很多共同點。第一,兩者的會計基本假設是相同的,即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第二,兩者在會計核算的原則上也有相同之處,例如真實性原則、相關性原則、可比性原則等;第三,兩者的會計要素方面的確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在內容和方法上也有共同點,企業會計要素包括了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而預算會計要素包括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和支出。
2預算會計與企業會計的不同點及其研究
2.1核算基礎不同。預算會計采用的核算基礎是收付實現制,而企業會計采用的是權責發生制。收付實現制是以款項實際收付為標準來處理經濟業務,確定本期收入和費用,計算本期盈虧的會計處理基礎。收付實現制簡單明了,對于幾乎不發生復雜的經濟業務的事業單位以及非營利性組織,能使賬務更加清晰明確,但是對于經營性收支,則采用權責發生制。權責發生制是以應收應付作為標準來處理經濟業務,確定本期收入和費用以計算本期盈虧的會計處理基礎。有時,企業發生的收支業務與交易事項本身并不完全一致,為了明確會計核算的確認基礎,更真實地反映特定時期的財政狀況與經營成果,因此企業在核算過程中采用以權責發生制作為基礎。
2.2兩者會計制度不同。企業會計制度在會計要素包括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其中: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其次在所有者權益列報中,所有者權益包括:實收資本(股本)、資本公積、盈余公積、未分配利潤,其收入主要來自等價交換取得,即交換易收入;合算原則有13個分別包括,客觀性原則、相關性原則、可比性原則、一貫性原則、及時性原則、明晰性原則、實質重于形式、重要性原則、配比原則、歷史成本原則、謹慎性原則、劃分資本性支出與收益性支出、權責發生制原則。在會計報表分,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預算會計制度的要素包括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和支出。其中:資產=負債+凈資產;在凈資產中,凈資產包括:事業基金、固定基金、專用基金,收入主要來自政府財政撥款;在會計合算原則中有11個原則,分別為真實性原則、相關性原則、可比性原則、一致性原則、及時性原則、明晰性原則、重要性原則、配比原則、實際成本原則、??顚S迷瓌t、收付實現制原則。在會計報表分,資產負債表和收入支出表。
2.3所用的會計科目不同。在處理同一業務時,預算會計和企業會計分錄形式相同,借貸方向相同,但因不同制度所規定的會計科目名稱不同而將有關內容分別記入不同賬戶。3兩種制度轉換銜接的基本原則預算會計和企業會計轉換銜接的基本原則包括以《企業會計制度》為標準進行調整原則、追溯調整原則、符合公認原則、特別處理原則、重要性原則、明確調整程序原則。綜上所述,我國預算會計和企業會計雖然在制度上有很多不盡相同地方,但是兩者也有很多聯系。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以及預算管理制度的改革,現行預算會計已無法滿足現階段公共財政管理需要,使得現行預算會計制度中的核算內容、核算方法等需要進一步改革,以適應部門預算、國庫單一賬戶、政府采購等改革的要求,因此在未來,預算會計會慢慢向企業會計靠攏,使得自身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1]孔凡芹.事業單位與企業會計準則趨同分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0(10).
80年代以來,伴隨著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體制的改革,特別是進入90年代之后,以學校為代表的全額預算單位的資金來源,及以醫院為典型的差額預算單位的財務核算要求,均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其中有些變化對原有的預算會計制度來講帶有本質性,影響到傳統預算會計體系的劃分、會計準則以及記帳方法。因而,改革傳統預算會計體制,重塑我國政府會計,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同時,這也是我國預算管理理論和預算工作實踐的緊迫要求。本文在重新劃分我國預算會計體系的基礎上,重點討論政府會計的組成、特性和核算方法的運用。
一、預算會計體系和政府會計的組成
我國預算會計對預算資金運動的全過程,包括預算資金籌集、使用和結存狀況的三個階段進行記帳、算帳和報帳,以預算資金為對象。因而,凡是與預算資金分配有關的收、支及其結果,就構成了預算會計體系。具體講是由兩個部分和三個不同性質的分支組成。兩個部分是指財政總會計和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其中,財政總會計是財政部門記錄、計算、反映國家預算收入、支出和結果全面情況的會計。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則是以國家預算支出安排到行政部門和事業單位的那部分資金為對象,所以是一部分預算資金支出安排使用情況的會計。兩者在范圍和性質上具有本質差別??梢哉f,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是財政總會計分配資金后續核算的一部分。從這個意義上,構成總會計分配資金后續核算其他部分的還有:(1)企業會計——對總會計分配資金用于國有企業挖潛改造、增撥或新撥鋪底流動資金等項的后續核算;(2)基本建設會計——對總會計分配資金用于基本建設項目的后續核算;(3)農業會計——對總會計分配資金用于農業事業和各種支農資金的后續核算。所以,與企業會計、基本建設會計和農業會計相對應,僅行政事業單位劃入預算會計,于邏輯上也有探討的余地。預算會計三個不同性質的分支,是指財政會計、行政機關會計和一部分事業單位會計組成的全額預算單位會計,以及另一部分事業單位形成的差額預算單位會計。所謂全額預算單位是指沒有收入的行政事業機關,及基本沒有收入或收入不穩定、數額不大的一些事業單位,如學校。因其資金需要全額或基本全額來自國家預算撥款,故稱全額預算單位,其會計相應稱為全額預算單位會計,或簡稱為全額會計。相應地,差額預算單位是指那些有穩定、經常和較多收入的事業單位,這些單位先“以收抵支”,在“入不敷出”的情況下,再由國家預算撥款補助。因這些單位的全部資金需要中僅有一部分來自國家預算撥款,即國家預算列入的只是其“支大于收”的差額預算單位,其會計稱為差額預算單位會計,或簡稱為差額會計。
預算會計體系的這種劃分方法,從當前預算資金的實際運動和今后政府功能改革的要求看,存在兩個十分明顯的理論缺陷和實踐不符狀況。
首行,預算會計的對象不清。通常認為,預算會計的對象是預算資金,因而,預算會計核算預算資金收、支、結存的全過程。但從這個意義上,如前所述,它并未涵蓋預算資金用于國有企業、支農和基本建設部分。所以,其概念與內容未取得一致。另一說,認為預算會計是非物質生產領域的會計,它與企業會計包括工業、商業、交通運輸、農業等形成“各持半壁江山”的局面,然而,據此劃分的“非物質生產領域”的概念,同樣缺乏理論依據。因為,飲食、服務、賓館、旅游等行業也是非物質生產領域,但它們并不能計入預算會計范圍。事實上,按這種思想劃分預算會計體系的觀點,更接近于“產業與非產業”——“非產業”屬預算會計,或“企業與非企業”——“非企業’屬預算會計的劃分標準。但若以此為標準,預算會計的對象就不僅僅限于預算資金。
其次,原有的全額單位會計和差額單位會計劃分,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很難適應當前和今后預算管理的實際情況。過去全額單位會計包括了全部行政機關和一部分事業單位,主要是學校。但近10年來,學校經費來源的渠道已大大增加,不再單單依靠國家財政撥款。實踐中,學雜費收入、校辦企業收入、社會捐贈收入、房屋和場地出租收入,已經占學校經費特別是高等院校經費的相當大部分,國家預算撥款在許多學校已不足60%。很顯然,它們已不再是原本意義上的“全額預算”撥款單位,而是事實上的“差額預算”補助單位。與此同時,不可忽視的是,我國法律所規定的9年義務制教育制度,使得我國小學和中學理論上將長期主要依賴國家財政撥款。另一方面,由于各種各個學校所處地區、地理位置不同,其“創收能力”就存在很大差異。所以,學校是全額預算撥款,還是差額預算補助,以及補助程度很難有統一標準。再從原有的差額預算單位醫院看,由于藥品價格和住院費標準的提高,醫院收入數額大大增加,特別是一些開辦了所屬藥品或醫療器械廠的醫院,其收入可能有較大水平的提高,大大減輕了國家財政撥款的壓力。實際情況是,除國家財政的定項補助外,醫院某種程度上似乎已成為經濟核算單位。當然,它與企業的經濟核算制仍有本質的不同。
總之,原本實行的、以預算撥款程度為標準的預算管理體系及其相應的預算會計體系劃分,不僅明顯不適應當前的實際情況,而且由于交叉行政機關和事業單位的管理方式,將不利于政府職能的長期規范。
筆者主張,將我國原有的預算會計體系,重新劃分為政府會計和事業單位會計(或簡稱事業會計、單位會計)兩個部分?;蛘?,更確切地講,是用政府會計和事業會計兩個概念取代預算會計概念。由此形成我國整個會計體系及其三個組成部分:政府會計、事業會計(單位會計)、產業會計(企業會計)。其中,政府會計由財政總會計(或稱預算會計)和行政機關會計(或稱機關會計)組成。事業會計由原預算會計的一個部分獨立出來,形成一個獨立的體系,以區別于政府職能。
改革前后預算會計體系對比圖
重建我國政府會計體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首先,繼續沿用原有預算會計體系已不能適應單位預算改革的新情況,不利于提高預算會計管理工作質量。其中的主要矛盾表現在事業單位方面。因為,就原有預算會計體系看,經濟活動內容變化最大,對預算管理影響最直接的,正是事業單位改革。這種變化和影響實際上已經涉及到對資金收付式記帳法、預算會計準則以及科目分類和核算過程等各個方面。事實上,在原有預算會計范圍內,有的地方和單位已經在資金收付式記帳法之外,使用了借貸記帳法、反收付式記帳法等幾種記帳方法,同時適用著不進行成本核算和成本核算制兩種截然不同的會計思想,同時存在著預算內和預算外兩類資金,預算外(或其他)類資金又劃分為:預算外財政性資金,單位創收抵支收入,應繳預算資金,專項撥款資金,以及從預算資金中提取而形成的專用基金等等。顯然,原有預算會計體系還將不利于預算外資金的改革。
其次,建立政府會計,可以政府活動為依據,有利于政府職能分工和完善。例如,全額預算管理的事業實質上反映了政府對這部分事業實行“統包”的政策,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過程證明,應當是社會與政府共同辦事業,政府既不必要“統包”,也無能力“統包”。政府職能必須向公共品提供轉換。
最后,建立政府會計體系便于適用一致的記帳方法。同時,事業單位會計成為獨立的會計體系后,也有利于加強事業管理,促進事業單位會計工作水平,提高事業效果。
二、政府會計的界定
政府會計根據政府政治經濟的活動情況及其在資金上的反映,以貨幣為計量單位,對其資金籌集、使用和結存,進行連續地、系統地、及時地記帳、算帳和報帳。為國家預算管理和立法機構實施預算監督提供科學、有效的數據資料。
政府會計仍以預算資金為記帳主體,但卻以政府活動范圍為外延。通過財政總會計,記錄、計算和反映國家總預算的運動過程及其運動結果,是政府會計的主要方面。通過行政機關會計,記錄、計算和反映政府經費的使用過程及其結果,有利于機關定員定額管理,促進節約使用經費;有利于政府職能完善,實施國家公務員制度,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政府會計要按照一定的準則進行。以便處理會計對象、會計事項和會計信息時具有相應規范的標準。政府會計準則同樣要包括基本準則,會計要素確認、計量、編報準則和具體業務準則三個層次。本節著重討論政府會計對原預算會計改革中出現重大變革的幾個重要環節,如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預算支出核報的數字基礎,政府會計要素等。
(一)關于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
以“權責”為標準建立的會計核算制度,將本期應發生的收入和支出一并計入本期收益和成本,而不論其是否實際發生。這對從事生產經營性經濟活動的企業來說,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有利于企業會計正確地反映生產經營的當期成本。而以“實際收付”為標準建立的會計核算制度,只以本期實際發生的收入和支出計入當期“收益”和“成本”。也就是說,某項收入或支付即使“應當發生”,但只要本期并未實際發生,就不能計入當期收益或成本。一般講,收付實現制更適宜于那些不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因而不必要進行成本核算的“非盈利性”的組織和團體。
政府會計應采用何種會計核算制度?
首先,從政府會計核算對象的要求看。政府在經濟性質上屬于“非盈利性組織”,政府本身不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不會產生經營性收益和相應的經營成本。所以,總體上講,政府會計不宜采用“權責發生制”,而以取“收付實現制”為適。其次,政府作為“非盈利性組織”通常不需要進行成本核算,稅務成本、國債發行成本本質上都屬于“費用”,不存在“應收”或“應付”的問題,一般也無需進行費用集合和費用分攤,甚至不必對固定資產折舊處理。再次,從國家預算資金的實際運動過程看,當期未實際收進的資金其實根本不可能作為當期的預算收入。舉例來講,若當期計劃發行國債1000億元,在實際認購900億元的情況下,當年的國家債務收入只能是900億元,而不可能認定為1000億元。又如,一筆應收稅款,因企業資金困難未實際繳庫而拖欠,雖然極不合理,但仍然無法認定為當期國家稅收收入??傊?,在政府會計每項支出必須有實際資金保證的情況下,基于政府作為“非盈利性組織”的基本屬性,政府會計制度比較適宜于選擇“收付實現制”作為其核算基礎。
(二)關于預算支出核報的數字基礎
在原預算會計中,預算支出核報的數字基礎通常有兩個,總預算使用“銀行支出數”,單位預算使用“實際支出數”。
總預算按照預算計劃向單位預算實施撥款,預算資金由國庫轉撥到預算單位的開戶銀行,國庫資金減少了。但按預算管理和核算的制度規定,國庫資金的這一支付過程,被認定是“預算撥款”,而非“預算支出”。預算支出的實際成立要在預算單位動用銀行存款支付各項費用之時,稱之為“支出報銷”。顯然,總預算實施預算撥款和支出報銷是兩個過程,其預算支出核報的數字基礎是單位的“銀行支出數”
總預算之所以將預算撥款和預算支出劃分為兩個階段,是與其預算經費管理體制的傳統做法——結余上繳相適應的。因為在結余上繳的情況下,唯有單位實際支取動用的金額才最終成為“預算支出”額。雖然撥款但未支取的單位存款,經過“結余上繳”,又形成了國庫資金,當然不能作為“預算支出”處理。然而,傳統的結余上繳體制早已被“結余留用”的包干制所取代。也就是說,國庫對單位撥款后,即便單位年度內對該項存款分文未取,也不必另行繳回國庫,這意味著國庫一經撥款、一旦減少,就不再形成回流。因而,傳統的不準“以撥代支”已無實際意義。預算支出核報的數字基礎也不應再是單位的“銀行支出數”。恰恰相反,預算支出在撥款和支出的關系上應當“以撥作支”,預算支出核報的數字基礎應當改為“國庫撥款數”。
在改革預算支出核報的數字基礎的同時,可以繼續保留反映事業實際效果的“實際支出數”。但對單位來說,“實際支出數”的涵義已經有了一定的變化。過去“實際支出數”與“預算支出數”即“銀行支出數”之間存在簡單的聯系,兩者相差一個“支取未報數”——表現為單位暫付款項、庫存材料和現金等。一般是實際支出數小于銀行支出數?,F在,單位經費來源渠道大大增加,國庫撥款僅占單位經費來源的40—60%,“實際支出數”在反映事業效果的同時,與國家預算支出數的聯系卻淡化了,缺少了直接的關系。
(三)關于政府會計要素的確認
作為以經濟特征歸類的會計對象,會計要素的選擇和確認,對政府會計核算及其會計報告制度,具有很大的影響。
政府會計要素是政府會計工作的具體對象,是政府會計用以反映預算資金包括總預算收支和政府機關經費收支運動狀況及其結果的基本因素。因而也是構成政府會計報表,以及財政總決算和政府機關決算報表的最基本的組件。有鑒于此,筆者以為,政府會計要素似可由收入、支出、結余三個要素組成。這里首先需要解決的疑慮是:為何不把資產、負債和凈資產象企業會計那樣也作為政府會計要素?這實質是由于政府會計的屬性完全不同于企業會計所決定的。政府會計本質上是一種“分配會計”,企業會計則是“經營會計”。前者“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對已有“蛋糕”的“切塊”和“分食”;后者是一種生產和創造,著力于“做大蛋糕”。例如,企業會計的資產要素是指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政府資產盡管也有能力為政府增加經濟收益,但政企分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可能要求政府用其“資產”去創造收益。企業資產的大多數具體內容也不適用于政府會計。如政府沒有設置遞延資產的必要,基于政府至高無上的權威,也無法估量政府無形資產的價值等等。所以,只要我們承認政府資產與國有資產的差別,不把國有資產的經營與政府的一些固定資產混淆在一起,政府的固定資產不是作為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政府會計就不必設置資產及其相應的負債和凈資產要素。
政府收入完全不同于企業收入和事業單位收入。企業收入是一種經營收入,其收入多寡反映了企業生產經營的效果,收入抵補支出成本之后形成企業經營成果。事業單位收入則是一種業務活動收入,依據單位對社會和個人提供服務的狀況而收取。事業收入要抵補事業活動成本或費用。而政府收入則主要是憑借其政治權力的強力而“憑空”向企業和個人征收的(稅收),無需直接提供等價交換?;蛘呤菓{借其崇高的信譽而向企業和個人籌借的(公債)。政府收入并非為抵補“成本”,而在于其資源配置、收入再分配及其經濟穩定與發展的職能需要。
政府支出也完全不同于企業支出和事業支出。企業事業支出的目的在于創造出各自新的物質產品和勞務,屬于經營和業務活動的成本。政府支出在實現財政職能的同時,主要用于維護國家機器運轉,促進社會事業發展,實現轉移支付和諧調經濟發展。因而,政府支出作為一種宏觀經濟和社會需要,與企業事業單位的微觀活動不可同日而語。
政府不是經營性組織,因而也不具有“盈利”的任務,政府收入原則上全部用于安排支出。不管是“量入為出”的指導原則,還是“量出為入”的理財思想,收支的大體平衡體現了政府收支的基本性質和本質要求。盡管作為憑借政治權力和高度信用的政府收支完全有能力做到收支結余或者赤字,但是,政府收支實際運動的結果,即使排除政策導向的主觀因素,也必然會存在現實的差額,或者收入略大于支出形成結余,或者支出略大于收入形成赤字。而一般地,在平衡預算的原則下,略有結余的可能性會更大一些,也更符合政府收支運動的規律。所以,政府會計設置“結余”要素是完全必要的,它與“收入”和“支出”要素形成組合,共同構成政府財政預算和決算報表的基本“組件”。其平衡公式為:收入-支出=結余
三、記帳方法的討論
政府會計采用何種記帳方法,決不僅僅是記帳符號的差別和記帳技術的適應性問題。盡管從記帳技術或方法簡便程度上講,記帳方法的選用和討論似乎沒有必要過于認真地大動干戈,特別是在大量采用計算機記帳之后,然而,一旦跳出“技術性”的角度,記帳方法的選擇就與記帳對象,以及特定會計屬性和該會計記帳、算帳、報帳的內在要求具有密切的聯系,關系到該會計核算的科學性、合理性。
如上所述,政府會計作為一種分配會計,其目的在于記錄、核算和反映財政籌集和安排使用資金的過程及其結果,沒有投入和產出的概念,因而無需象企業會計那樣計算生產成本和經營成果,一般不進行成本核算。再從財政資金實際運動過程看,通常是先組織收入,再將所籌資金按比例分配使用到各個方面,最后形成了財政收支的結果。所以,筆者以為,政府會計繼續采用“資金收付式記帳法”,不僅簡便易行,而且更能體現財政資金收付的基本特征。不僅不會損害政府會計核算的科學性,而且更加符合其核算對象的運動規律,或者說更具有科學性。事實上,由“資金收付式記帳法”概括的“收入”、“支出”和“結余”等會計要素也與國家預算報告和審查制度更趨于一致,有利于立法機構對政府理財行為的監督。
從政府會計業務核算內容及核算結果的會計報告講,資金收付式記帳法的核算過程和結果報告也更明晰和合理。舉例來講,假定總預算組織收入,對機關撥款,機關支用經費,報銷的一系列過程如下:
①財政總預算組織一筆稅款入庫100;
②財政將資金80撥給機關;
③機關收到②項財政撥款80;
④機關日常支用經費70;
⑤期末機關按支用數向財政報帳;
⑥財政對⑤項機關經費報銷;
又假定其他條件不變,不考慮諸如“銀行支出數”之類的報銷標準問題。分別以“資金收付式記帳法”和“借貸記帳法”核算上述過程為:
以資金收付式記帳法進行的會計核算
總預算會計………機關會計
以借貸記帳法進行的會計核算
關鍵詞:事業單位會計;企業會計;預算會計;區別
一、我國會計中的兩大分支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會計的體系及其分支也在這一過程中隨之形成,其主要作用是幫助人們管理日常的財務活動。會計按照具體的適用范圍和核算對象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企業會計,另一類是非企業會計,即預算會計。企業會計主要適用的范圍包括:農、工、商、交和金融等企業單位,并用以監督和反映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流通領域、生產領域的企業內部經營資金的活動情況。預算會計其具體適用范圍包括:政府的財政機關、行政單位、事業單位等,用以監督和反映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社會福利領域、分配領域、精神生產領域等的政府財政資金和事業單位業務資金的情況。事業單位一般不直接提供物質產品,屬于非物質生產部門,位于上層建筑領域,其主要是從事各種為人民生活和社會生產服務的業務活動,在社會的再生產過程中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企業單位和事業單位最主要的區別在于是否具有物質生產及經營方面的職能。事業單位在進行各種社會性、公益性活動時,一般都是由單位或個人進行出資,并且投入的這部分資金是不要求回報的,就算個別單位或個人終止時,資金基本上也不會收回,他們在業務活動中大部分都是無償提供服務的,雖然也有收費的,但卻并不是足額補償,其中的大部分資金通常都是由國家財政部門提供的。所以說事業單位會計主要是以社會效益為目的,所有的會計工作也都是圍繞著社會效益展開的,如計量、記錄、報告等。
二、事業單位會計與企業會計的區別
基于上述對我國會計兩大分支的簡要介紹,可以看出事業單位會計作為預算會計的分支,具有預算會計非營利性質這一共同性,這與企業會計有著本質的區別,加之部分事業單位具有一定生產性、營利性,所以,只有在理解和掌握事業單位會計總體特征的基礎上,才能讓我們正確認識其與企業會計的之間區別。
(一)會計核算基礎的區別
我國預算會計可以采用不同的會計基礎,事業單位作為預算會計的分支可以根據單位的實際情況,采用收付實現制和權責發生制。由于我國事業單位可以在進行專業業務活動和輔助活動之外,允許開展非獨立核算經營活動,所以,在大部分非營利性的事業單位會計中均采用收付實現制,而對于具有一定營利性的事業單位,其非營利收支采用收付實現制,營利性收支則可以采用權責發生制。
企業會計只能以權責發生制為會計核算基礎對經濟業務活動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
(二)會計要素構成的區別
由于事業單位與企業在運行方式、運行結果上存在本質區別,所以兩者在會計要素的構成上也存在差異。事業單位會計要素主要分為資產、負債、凈資產、所有者權益、收入、支出五大類,而企業會計要素則分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六大類。由于兩者的資產和負債在本質上基本趨同,所以,下面僅對其他要素的區別進行分析。
1.凈資產與所有者權益。事業單位凈資產是指預算會計所特有的、產權單一的政府與非盈利組織擁有的資產凈值。與事業單位凈資產所相對應的企業會計要素是所有者權益,它是指投資者對企業凈資產所享有的權益。
2.收入、支出(費用)。事業單位的收入是指本單位依法從國家財政部門、上級單位或其他單位取得的非償還性資金,其資金的主要來源為財政撥款;而企業的收入是指在企業經營活動中形成的、能夠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且與所有者資本投入無關的資金流入,其資金的主要來源為企業在銷售產品或提供勞務過程中而產生的。
事業單位的支出是指用于開展業務活動和基本建設項目所發生的資金消耗,其目的是為了耗費。而企業的費用是指企業為了日常經營活動而發生的資金流出,其目的是為了取得收入,獲取更大的經濟利益。
3.利潤。利潤是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內所取得的經營成果。利潤是企業特有的會計要素,是根據企業自身具有營利性質而設置的要素,而事業單位屬于非盈利組織,所有沒有這一會計要素。
關鍵詞:財政;財政總預算會計
一、財政總預算會計的概念與特點
(一)財政總預算會計的概念
政府和非營利組織與企業有著本質的區別,它不以盈利為目的,其資金來源于財政撥款和社會捐贈,并且用于相關的公共或政策性事業。政府與非營利組織的資金由其下設的多個相關會計進行管理,財政總預算會計就是其中之一。
財政總預算會計,又被稱為總會計,是中央財政和各級地方財政設置的預算執行會計,其基本職能是對相關財政資金進行會計核算、對經濟過程進行監督及對資金使用和相關財政政策的執行情況進行反映。
(二)財政總預算會計的特點
1.特殊性
(1)特定的會計核算對象。在我國中央、省、市、縣、鄉(鎮)若干級政府都設有財政總預算會計,其通常被設置在國庫管理機構,來處理日常會計實務,反映預算收支要求,幫助國庫進行合理、妥善的資金安排和調度。
(2)特殊的會計核算基礎。財政總預算會計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兼有權責發生制,是一種修正的現金制。一般對于資產、負債類科目使用權責發生制,對于收入費用類科目采用收付實現制。
(3)創新的會計核算方法。財政總預算會計對于一些特殊的經濟活動采用“雙分錄”的會計核算方法,一方面反映預算的執行情況,另一方面反映相關的財務信息。
(4)獨特的會計要素。財政總預算會計剔除了“所有者權益”要素,取而代之的是“凈資產”科目,反映其資產減去負債后的差額。
2.政策性
財政總預算會計作為管理政府財政資金的會計,其在執行國家預算資金的過程中不僅要遵守法律法規,還要符合國家的政策計劃,按照國家的相關政策規劃進行資金的調撥和分配。
3.廣泛性
財政預算是一種計劃、一種分配安排,國家的財政預算與經濟體制改革、社會民生發展相關聯。它涉及到科學、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各個方面,所以財政總預算會計對于資金收支情況的核算與反應延伸到生產發展的各個環節。
4.宏觀性
在年末,財政總預算會計通過編制財務報表,將大量的經濟活動和財務信息進行匯總并集中反映,通過相關數據,領導者會從宏觀上整體把握經濟的發展態勢,對于預算的執行情況進行宏觀上的監督并依此做出相關決策。
二、財政總預算會計的發展歷程
我國的財政總預算會計經歷了長時間的發展,為了適應不同時期的經濟社會發展環境,不斷進行改革完善,從設立至今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20世紀50年代,財政總預算會計創立。創立初期,名為“總預算會計”,以資產、負債、收入、支出為會計要素,采用借貸記賬法,核算較為簡單。后來又更名為“財政總會計”,采用收付記賬法。第二階段:20世紀末,依據分稅制等相關的財政體制的變革,對財政總預算會計在會計要素、會計等式、記賬方法等方面進行重大改革。第三階段: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發展進入新時期,近年來對于財政總預算會計進行了某些方面的修改和完善,特別是財政部出臺了新的《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是對財政總預算會計進行了進一步的規范,是目前各級政府財政正在執行的制度。
在會計職能上,財政總預算會計從最開始只重視記賬、算賬等的核算工作,到后來其職能特別是對于國家公共事業的管理服務職能有了進一步的明確和深化。在核算方法上,由以前單一的收付實現制到如今以收付實現制為主同時兼有權責發生制。在會計核算方法上,由以前的單式記賬法發展為借貸記賬法。在會計核算科目設置上,隨著經濟活動的內容形式的變革,在原有會計科目的基礎上,增加了如“資產基金”等相關的凈資產科目。
三、財政總預算會計存在的問題
(一)收付實現制為基礎存在的問題
在過去,財政總預算會計所有的經濟活動的核算都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很多經濟行為和財務信息已無法用收付實現制為基礎去核算,且核算出來的金額等相關信息不具有實際的經濟意義或者是錯誤的。雖然隨著財政總預算會計的不斷改革,會計核算方式具有了兼有性,但依然是以收付實現制為主,權責發生制為輔。
權責發生制是以權利義務發生的時點作為收入和費用確認的時點,即不管是否收到資金或支出資金,只要權利義務發生即確認。我國的企業基本上以權責發生制為會計核算基礎,該原則能夠更加客觀地反映和評估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現金流量。
在財政總預算會計中,首先,采用收付實現制的會計核算原則只能核算資金實際支付的部分,對于那些沒有支付但相關經濟活動確實已經發生的,如未還的借款,已經成為債務,但因為沒有資金的支付,所以無法確認。這就導致了財政總預算會計只能核算和反映那些看得見的、顯性的債務,而對于那些看不見、隱性的負債則無能為力。其次,采用收付實現制只能反映收入和費用的變動情況,雖然已經對資產和負債采用權責發生制進行核算,但依然不能全面強化對資產負債的管理。無法明確核算預算單位的相關資產價值。最后,該原則強調的是實際的資金收入與支出,對于繳入國庫的資金來說,如果該筆資金是按照實際金額進行確認,那么與收入和費用沒有直接的一一對應關系,會造成收入與費用不配比的情況,不利于年終時對報表的分析和第二年的預算編制。
(二)相關科目內容反映不明確
財政總預算會計的會計要素分為: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費用。但有的科目核算的內容和方向還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如“借出款項”,該科目核算的是本級財政借給預算單位的款項,到期收回但不考慮利息的資金。但該科目沒有繼續細分借款的時間,并且如果發生向外國政府或國際組織的借款該如何進行核算說明,是否應該計入到本科目中,都沒有進行詳細規定。在資產負債表中,這些信息沒有被詳細披露,不利于政府合理安排資金,影響下一年預算的編制。
(三)相關的預算管理不完善
財政總預算會計的預算分為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其中對于社會保險基金來說,其管理體制對整個財政總預算會計體系存在不利的影響。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是來源于社會繳款和一般公共預算安排,并且??顚S?,只用于社會保險的預算資金。根據相關資料顯示,目前社會保險的資金來源并不充裕,資金在運轉、安排、調度方面存在一些問題,會造成財政負擔。所以當政府的會計信息不充分、不完整時就會讓政府對于社會保險的管理運作狀況認識不清,不利于財政相關風險的防范。
(四)相關投資核算不明晰
我國政府的投資主要包括債權投資和股權投資,債權投資絕大部分以有價證券的形式存在,股權投資以信托基金投資為主,我國會計制度規定,將股權投資納入到財政總預算會計的核算范圍,但在實際操作中,核算依據的相關信息常常難以獲取,而地方政府在進行大量資金運作時,是否作為股權投資還需要看相關管理政策的規定,這就會導致對于政策理解水平不同的會計人員做出的相關處理會存在偏差,進而導致股權投資相關的資金和信息數據存在偏誤,影響財務報表的編制。
四、對于財政總預算會計存在問題的對策建議
(一)逐漸引入權責發生制
讓更多的經濟活動以權責發生制為核算原則。與收付實現制相比,權責發生制更能準確反映經濟活動發生時點,對于那些應收未收或應付未付的款項,就能夠按照時間點來確定為相應的應收、應付款。這樣能夠將責任落實到確定的人員,使得會計信息的使用者了解到各級政府財政的具體情況,了解相關工作人員的履職情況。同時,實行權責發生制,對于那些還沒有真實收入或支出的款項來說,賬面上的反映是均衡的,減少了以前方法使用不當而導致的債務風險的隱藏,使政府的財務信息更加透明。
(二)對相關會計科目進行完善
結合現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在保證五類總科目不變的基礎上,可以對一些科目進行增加或調整。如我國的預算收入分為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等,可以按照收入的類型來對收入的科目進行設置,可設“稅收收入”“非稅收入”等科目,因為我國財政收入最主要的來源就是稅收收入和一些非稅收入,將其由級科目變為一級科目,更有利于對不同的收入明確的核算,增加會計核算的可理解性。又比如,對于現在前文“借出款項”,可以根據時間來劃分其長短,可在其下設相關時間明細,便于隨時了解債務的情況。
(三)改革相應的管理形式
首先,明確財政總預算會計的服務對象和領導主體,明確財政會計制度與其他制度的關系,資金的使用與收入更多與相關的政策導向相適應。其次,針對已經發生或可能存在的管理體制上的缺陷,要及時進行修改與完善,利用相關的技術手段保證能夠得到及時、充分和有效的信息,以防止由于信息缺乏導致的某項工作無法正常進行或出現錯誤,降低財政風險,減少不必要的資金流失。
(四)完善有關固定資產的核算
根據制度要求,財政單位的固定資產一直使用歷史成本計量,完全由購入時的成本確認,忽略相應的折舊和攤銷,而隨著財政總預算會計的改革,其資產不斷增加,固定資產的折舊和攤銷數額增大,不應在被忽視,而需要沖減固定資產的價值,這樣核算的固定資產價值更具有真實性和可靠性,更能反映財政部門資產的價值。
(五)完善股權投資的核算
關鍵詞:財政;財政總預算會計
一、財政總預算會計的概念與特點
(一)財政總預算會計的概念政府和非營利組織與企業有著本質的區別,它不以盈利為目的,其資金來源于財政撥款和社會捐贈,并且用于相關的公共或政策性事業。政府與非營利組織的資金由其下設的多個相關會計進行管理,財政總預算會計就是其中之一。財政總預算會計,又被稱為總會計,是中央財政和各級地方財政設置的預算執行會計,其基本職能是對相關財政資金進行會計核算、對經濟過程進行監督及對資金使用和相關財政政策的執行情況進行反映。
(二)財政總預算會計的特點1.特殊性(1)特定的會計核算對象。在我國中央、省、市、縣、鄉(鎮)若干級政府都設有財政總預算會計,其通常被設置在國庫管理機構,來處理日常會計實務,反映預算收支要求,幫助國庫進行合理、妥善的資金安排和調度。(2)特殊的會計核算基礎。財政總預算會計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兼有權責發生制,是一種修正的現金制。一般對于資產、負債類科目使用權責發生制,對于收入費用類科目采用收付實現制。(3)創新的會計核算方法。財政總預算會計對于一些特殊的經濟活動采用“雙分錄”的會計核算方法,一方面反映預算的執行情況,另一方面反映相關的財務信息。(4)獨特的會計要素。財政總預算會計剔除了“所有者權益”要素,取而代之的是“凈資產”科目,反映其資產減去負債后的差額。2.政策性財政總預算會計作為管理政府財政資金的會計,其在執行國家預算資金的過程中不僅要遵守法律法規,還要符合國家的政策計劃,按照國家的相關政策規劃進行資金的調撥和分配。3.廣泛性財政預算是一種計劃、一種分配安排,國家的財政預算與經濟體制改革、社會民生發展相關聯。它涉及到科學、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各個方面,所以財政總預算會計對于資金收支情況的核算與反應延伸到生產發展的各個環節。4.宏觀性在年末,財政總預算會計通過編制財務報表,將大量的經濟活動和財務信息進行匯總并集中反映,通過相關數據,領導者會從宏觀上整體把握經濟的發展態勢,對于預算的執行情況進行宏觀上的監督并依此做出相關決策。
二、財政總預算會計的發展歷程
我國的財政總預算會計經歷了長時間的發展,為了適應不同時期的經濟社會發展環境,不斷進行改革完善,從設立至今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20世紀50年代,財政總預算會計創立。創立初期,名為“總預算會計”,以資產、負債、收入、支出為會計要素,采用借貸記賬法,核算較為簡單。后來又更名為“財政總會計”,采用收付記賬法。第二階段:20世紀末,依據分稅制等相關的財政體制的變革,對財政總預算會計在會計要素、會計等式、記賬方法等方面進行重大改革。第三階段: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發展進入新時期,近年來對于財政總預算會計進行了某些方面的修改和完善,特別是財政部出臺了新的《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是對財政總預算會計進行了進一步的規范,是目前各級政府財政正在執行的制度。在會計職能上,財政總預算會計從最開始只重視記賬、算賬等的核算工作,到后來其職能特別是對于國家公共事業的管理服務職能有了進一步的明確和深化。在核算方法上,由以前單一的收付實現制到如今以收付實現制為主同時兼有權責發生制。在會計核算方法上,由以前的單式記賬法發展為借貸記賬法。在會計核算科目設置上,隨著經濟活動的內容形式的變革,在原有會計科目的基礎上,增加了如“資產基金”等相關的凈資產科目。
三、財政總預算會計存在的問題
(一)收付實現制為基礎存在的問題在過去,財政總預算會計所有的經濟活動的核算都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很多經濟行為和財務信息已無法用收付實現制為基礎去核算,且核算出來的金額等相關信息不具有實際的經濟意義或者是錯誤的。雖然隨著財政總預算會計的不斷改革,會計核算方式具有了兼有性,但依然是以收付實現制為主,權責發生制為輔。權責發生制是以權利義務發生的時點作為收入和費用確認的時點,即不管是否收到資金或支出資金,只要權利義務發生即確認。我國的企業基本上以權責發生制為會計核算基礎,該原則能夠更加客觀地反映和評估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現金流量。在財政總預算會計中,首先,采用收付實現制的會計核算原則只能核算資金實際支付的部分,對于那些沒有支付但相關經濟活動確實已經發生的,如未還的借款,已經成為債務,但因為沒有資金的支付,所以無法確認。這就導致了財政總預算會計只能核算和反映那些看得見的、顯性的債務,而對于那些看不見、隱性的負債則無能為力。其次,采用收付實現制只能反映收入和費用的變動情況,雖然已經對資產和負債采用權責發生制進行核算,但依然不能全面強化對資產負債的管理。無法明確核算預算單位的相關資產價值。最后,該原則強調的是實際的資金收入與支出,對于繳入國庫的資金來說,如果該筆資金是按照實際金額進行確認,那么與收入和費用沒有直接的一一對應關系,會造成收入與費用不配比的情況,不利于年終時對報表的分析和第二年的預算編制。
(二)相關科目內容反映不明確財政總預算會計的會計要素分為: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費用。但有的科目核算的內容和方向還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如“借出款項”,該科目核算的是本級財政借給預算單位的款項,到期收回但不考慮利息的資金。但該科目沒有繼續細分借款的時間,并且如果發生向外國政府或國際組織的借款該如何進行核算說明,是否應該計入到本科目中,都沒有進行詳細規定。在資產負債表中,這些信息沒有被詳細披露,不利于政府合理安排資金,影響下一年預算的編制。
(三)相關的預算管理不完善財政總預算會計的預算分為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其中對于社會保險基金來說,其管理體制對整個財政總預算會計體系存在不利的影響。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是來源于社會繳款和一般公共預算安排,并且專款專用,只用于社會保險的預算資金。根據相關資料顯示,目前社會保險的資金來源并不充裕,資金在運轉、安排、調度方面存在一些問題,會造成財政負擔。所以當政府的會計信息不充分、不完整時就會讓政府對于社會保險的管理運作狀況認識不清,不利于財政相關風險的防范。
(四)相關投資核算不明晰我國政府的投資主要包括債權投資和股權投資,債權投資絕大部分以有價證券的形式存在,股權投資以信托基金投資為主,我國會計制度規定,將股權投資納入到財政總預算會計的核算范圍,但在實際操作中,核算依據的相關信息常常難以獲取,而地方政府在進行大量資金運作時,是否作為股權投資還需要看相關管理政策的規定,這就會導致對于政策理解水平不同的會計人員做出的相關處理會存在偏差,進而導致股權投資相關的資金和信息數據存在偏誤,影響財務報表的編制。
四、對于財政總預算會計存在問題的對策建議
(一)逐漸引入權責發生制讓更多的經濟活動以權責發生制為核算原則。與收付實現制相比,權責發生制更能準確反映經濟活動發生時點,對于那些應收未收或應付未付的款項,就能夠按照時間點來確定為相應的應收、應付款。這樣能夠將責任落實到確定的人員,使得會計信息的使用者了解到各級政府財政的具體情況,了解相關工作人員的履職情況。同時,實行權責發生制,對于那些還沒有真實收入或支出的款項來說,賬面上的反映是均衡的,減少了以前方法使用不當而導致的債務風險的隱藏,使政府的財務信息更加透明。
(二)對相關會計科目進行完善結合現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在保證五類總科目不變的基礎上,可以對一些科目進行增加或調整。如我國的預算收入分為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等,可以按照收入的類型來對收入的科目進行設置,可設“稅收收入”“非稅收入”等科目,因為我國財政收入最主要的來源就是稅收收入和一些非稅收入,將其由級科目變為一級科目,更有利于對不同的收入明確的核算,增加會計核算的可理解性。又比如,對于現在前文“借出款項”,可以根據時間來劃分其長短,可在其下設相關時間明細,便于隨時了解債務的情況。
(三)改革相應的管理形式首先,明確財政總預算會計的服務對象和領導主體,明確財政會計制度與其他制度的關系,資金的使用與收入更多與相關的政策導向相適應。其次,針對已經發生或可能存在的管理體制上的缺陷,要及時進行修改與完善,利用相關的技術手段保證能夠得到及時、充分和有效的信息,以防止由于信息缺乏導致的某項工作無法正常進行或出現錯誤,降低財政風險,減少不必要的資金流失。
(四)完善有關固定資產的核算根據制度要求,財政單位的固定資產一直使用歷史成本計量,完全由購入時的成本確認,忽略相應的折舊和攤銷,而隨著財政總預算會計的改革,其資產不斷增加,固定資產的折舊和攤銷數額增大,不應在被忽視,而需要沖減固定資產的價值,這樣核算的固定資產價值更具有真實性和可靠性,更能反映財政部門資產的價值。
(五)完善股權投資的核算股權投資作為財政總預算會計重要的投資方向和投資收益來源,應該予以高度重視。首先,完善股權投資的相關細則,對一些存在理解性差異的地方作出統一的規定,將股權投資的業務處理與實際情況相結合,把實際發生的問題進行系統性的匯總并形成較為完善的解決方案。其次,核算方法可以不僅僅局限于權益法,針對不同的股權投資情況,進行成本法和權益法的靈活使用。如今,財政總預算會計在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其職能也在不斷地向更深更廣的方向發展,但我們應該認識到,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各方面的飛速發展,財政總預算會計應該不斷進行改革,預算體系應做到與時俱進,只有這樣,才能不斷適應、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更好地為國家的建設服務。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