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0 15:56:2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會計專業的缺點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在第一次上課時,讓學生認識到本課程與學生所學專業的關系,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可以選擇一套上市公司的會計報表,要求學生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分組討論報表所能傳遞的會計信息,如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分析銷售情況,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分析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量,試圖從職業經理人的視角分析財務報表。明確會計與主攻專業的關系,可使學生認識到《會計學原理》課程的有用性,保持學習熱情。
(二)做好教學內容的取舍和增補
實際生活中,非會計專業學生接觸到的會計信息主要是財務會計報告,學生能夠閱讀分析財務會計報告,從財務視角幫助企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勝任管理工作,做好個人投資理財即可。因此,現行會計學原理教材中的借貸記賬法及其應用、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的填制可以刪減,而與財務會計報告有關但在會計學原理教材中沒有體現的內容要進行補充。具體來說:為市場營銷專業學生增補填寫及審核支票、發票等常用原始憑證、增值稅專用發票在商品交易中的使用等;增補財務報表分析,尤其是與銷售業務有關的指標分析;增補財務管理知識,主要是資金時間價值、籌資、投資、利潤分配管理,以便讓他們用理性的思維去看待經濟生活中的生財、聚財、用財行為。為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增補一些工商稅務知識,從企業的概念、類型、工商注冊登記、銀行開戶、稅收管理展開;增補財務報表分析技巧,增強其與財務部門溝通的能力;增補財務管理知識,主要是資金時間價值、籌資、投資、利潤分配、營運資金管理等,以加強其財務管理水平,為將來的就業奠定基礎。同時,高等院校也應該加強針對性教材的編寫,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和效果。
(三)合理安排學時
不同的非會計專業不僅教學內容應各有側重,教學學時也應配套。高等院校在編寫人才培養計劃與教學大綱時應該充分考慮非會計專業的專業特點,合理安排《會計學原理》的授課學時。具體來說滿足市場營銷專業學生填寫常用原始憑證、分析財務報表,做好個人投資理財的要求,滿足工商管理學生熟悉企業資金運作與監督,從財務角度分析解決問題的要求。按照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市場營銷專業可安排70個左右的學時,工商管理可安排80個左右的學時。授課進度和重難點可以由教師自己把握。對于學生只需要了解的會計核算知識可以安排自學,采用提問、知識競賽等形式檢驗學習效果。
(四)嘗試會計學基本原理的逆序教學
后續教學則應圍繞會計報表來展開:從會計報表項目倒推出會計科目,從會計報表金額倒推賬戶的結構和登記方法,再來分析借貸記賬法、會計分錄,回顧第一次課上所用到的實物資料,讓學生認識會計信息收集、處理、報告的過程,以便學生更好地閱讀分析財務會計報告。
(五)善用案例教學法
財務會計學習能力培養眾所周知,財務會計專業的教學對于學校來說至關重要,對于一個企業來說更為重要。要使學財務會計的學生能得到更好的發展,學校就理應采取相應的措施,使財務會計專業的學生能有更好的學習能力和發展。
一、財務會計專業教學的狀況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財務會計專業為社會輸送了更多、更優的財務會計專業人才。作為財務會計專業學生來說,必須掌握資金核算、有效的管理資金這兩大能力。就目前的情況看來,財務會計專業教學的狀況來說,可以說是喜憂參半。作為財務會計專業的教師來說,要讓學生掌握財務相關的知識理論,加強自身的專業能力,使學生更好地了解法律法規,同時要加強學生的核算能力和管理能力,使學生可以更好的發展下去。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財務會計教學也在不斷的改革與創新中,財務會計在教學方面也獲得很大的進步。但是,目前的財務教學注重書本上的知識,而遠遠忽略了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觀念和法制觀念。
二、財會專業教學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一)財務會計專業教學要特別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財務會計因受了我國的應試教育影響,大部分學校只在乎學生的成績,背會書本上的知識,獲得了證書,以為這就是教學的終極目標。財務會計的教師不注重學生的學習能力,只是把學生的成績放在首位,這也對學生產生了影響,學生認為只要掌握了書本上的知識和專業僅能,考取到相關證書,就可以完全的適應于以后的工作??傮w說來,學校、教師和學生沒有完全的了解到培養學習能力的重要性,要想財務會計專業能夠更好地發展下去,就必須認識到這一缺點并加以改正。
(二)財務會計教學培養學生從各個角度解決問題
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財務會計教師要特別注意基本原理的概括,要讓學生掌握并了解知識點中的相互關系。財務會計教師在讓學生學習基本知識點的時候,可以用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這樣有利于學生更好的吸收,能夠把學習到的新知識運用到實際問題上,以便更好地解決問題。然而財務會計專業的教師應把重要性的專業知識,進行全方面的教學,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吸收。
作為一個財務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說,總結與歸納是財務會計中最重要的兩點,教師應該把理解知識、專業技能傳授于學生,使學生在考慮問題的同時,學會從各個角度思考問題,去解決問題,已達到更好的學習效率。
(三)財務會計專業教學需要更有效的教學方式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該只注重書本上的知識,只注重學生成績,這樣不利于學生能夠更多的知識文化。同時,學生是在教師有計劃、有目的中進行教學的,學生在學習中過于被動,只是從教師那里吸收到知識,沒有進行自主學習,去獲得學習經驗。當學生遇到一個新的問題時,就容易手足無措,而且當遇到同類型的學習問題,不懂變通,這就是傳統教學理念帶來的影響。
所以,財務會計教師的教學方式理應與實際俱進,創建出更好的教學方式,要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要主動去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學會變通,已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
(四)加大師資隊伍建設
財務會計是國家和社會所需要的,掌握著財務安全和對企業的收支情況進行監督并引導,力求為企業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作為財務會計專業的教師來說,更有責任和義務為社會輸送更多的人才。因此,學校要加大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力求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接受更好的教育,使財務會計專業發展的更好,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出更優秀的人才,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
三、結語
財務會計關系到企業能否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在企業的不斷發展中,肩負著企業的興衰。學校培養更多的人才,以此來滿足社會的需求。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摒棄傳統的教學方式,要具有創新精神,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來進行教學,要特別的注重,一個好的教學不僅僅是教授于書本上的知識,同時要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理應知道能力大于書本上的知識,要培養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學生。因此,學校和老師應該找到更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激發出財務會計專業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能力,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思維能力,善于在學習中找問題并解決問題。要相信只有更好的財務會計人才,才能在這個社會中找到自己的職業,能夠很快地適應崗位,為國家和企業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田貴芝.高中生自學能力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1.
[2]安吾懷.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D].西南大學,2014.
關鍵詞:高職教育 實踐教學 會計實訓 審計實訓 教學創新
計實務是高職高專會計專業的一門理論性、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核心課。高職審計實訓是審計實務課程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在學生職業能力培養方面起重要作用?,F代高等職業教育強調在課程設計上,要遵循課程內容與職業崗位、職業標準相對接。因此,審計實訓教學內容的設計和選取就成為培養學生審計職業能力的關鍵。目前,無論是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年度會計報表審計模擬實訓,還是其他形式的個案案例模擬實訓,或電算化審計實訓,都離不開審計對象的選擇問題。從現有文獻來看,有關如何選取審計實訓對象的研究有限,因此本文擬應用系統思考觀,對利用學生會計實訓成果作為審計實訓對象的問題展開探討。
一、高職審計實訓的現狀分析
筆者分析研究了國家精品課程資源網中高職高?!皩徲嫛本氛n程,發現我國國家級、省級、校級高職審計實務精品課程都非常重視審計實訓教學。這些精品課程設計的審計實訓形式主要包括:(1)會計報表個別項目審計實訓。即將一個報表項目設計成一個審計案例作為審計對象,其優點是能夠深入會計科目細節開展審計實訓,缺點是每個報表審計項目自成一體、互相獨立,不具有系統性,易導致“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教學效果,學生審計實訓結束后可能只掌握了審計知識的一部分。(2)年度會計報表審計實訓,這種實訓方法克服了會計報表個別項目審計實訓的缺點,能夠比較全面系統地幫助學生掌握企業年度會計報表審計全過程,研究和分析會計錯弊行為的現象和本質,培養學生的審計職業能力。(3)會計報表個別項目審計實訓與年度會計報表審計實訓的組合。與前兩種形式相比,這種組合結合了兩種審計實訓的優點,克服了審計知識“碎片”化的缺點,進一步加強了學生審計能力的培養。這三種審計實訓形式的共同特點是借用“他山之石”的審計材料作為審計實訓對象,培養學生洞察他人會計錯弊的能力。
開展審計實訓,關鍵在于尋求滿足教學要求的審計資料。目前,審計實訓模擬資料來源主要有兩種:一是教師收集的企業會計資料,或是公開出版物提供的審計資料,這些資料又分為會計報表個別項目資料和年度會計報表資料。其中,會計報表個別項目資料,如貨幣資金審計資料、應收賬款審計資料等,占大多數,其缺點是包含的審計知識過于個案化,缺乏系統性和整體性;年度會計報表資料,往往包括企業的部分內部控制制度、企業某個或多個月份或全年的財務資料,數據比較全面,能夠覆蓋大部分審計內容,更加貼近企業實際情況,使用年度會計報表資料開展模擬審計實訓,能夠比較全面地培養學生年度會計報表審計技能。二是學生會計模擬實訓成果,有的會計實訓資料比較完整,而有的則不夠完善。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選用第一種審計實訓模擬資料開展審計實訓教學,而利用學生會計實訓成果作為審計實訓模擬資料的學校少之又少。
二、會計實訓與審計實訓教學的無縫對接
目前,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都已經開展了會計模擬綜合實訓(以下簡稱“會計實訓”),以培養學生處理會計業務的綜合能力。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由于高職學生的學習能力較低、學習習慣不好,學生在會計實訓時易犯各種各樣的會計工作錯誤甚至由于失誤而發生會計舞弊行為。為此,筆者利用學生會計實訓成果作為審計實訓的審計客體開展審計實訓教學,幫助學生發現會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實現了會計實訓與審計實訓教學的無縫對接。而在審計實務課程教學時,則選用“他山之石”的會計報表個別項目案例和企業年度會計報表案例,應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方法講解審計理論與實務知識,使學生掌握必須具備且充足的審計理論知識,訓練審計操作技能。具體做法如下:
第一,在進行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設計時,應利用系統思考觀,重點考慮會計專業各門課程的銜接關系,注意各課程教學內容的連貫性、重用性和拓展性,重視學生各種職業技能的培養。
第二,在設計會計實訓教學內容時,考慮會計職業技能培養的同時,重點考慮其在審計實務課程的對接性、關聯性問題,精心設計和選擇會計實訓資料和企業經營管理資料,保留會計實訓的審計線索,確保會計實訓成果可以作為審計實訓的審計客體,為會計實訓與審計實訓教學的無縫對接奠定基礎。
第三,在會計實訓組織實施上,要求學生自由組合,分組組建“虛擬企業”,學生輪流扮演經營管理層各崗位員工,按設計的企業管理制度、財務會計制度和經濟業務經營“虛擬企業”,進行沙盤演練,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和經營天才,開展職業氛圍濃厚的會計實訓。學生經營“虛擬企業”的各種經營業績則作為審計實訓、財務分析、企業診斷等教學活動的素材。
第四,在審計實訓的組織實施上,讓學生輪流扮演會計師事務所注冊會計師的角色,仿真模擬年度會計報表審計情境。原“虛擬企業”管理層各崗位學生接受扮演注冊會計師角色的學生的質詢和訪談,配合開展審計工作。會計實訓與審計實訓具體無縫對接內容如表1所示。
第五,在會計專業教學安排上,會計實訓與審計實訓的無縫對接教學工作,應安排在所有專業課程教學結束后、學生企業頂崗實習前的校內綜合實訓時進行。開展會計實訓與審計實訓教學的無縫對接,要求配備至少2名以上具有豐富會計工作經驗、一定企業經營管理經驗和年度會計報表審計經驗的“雙師型”教師,指導學生的會計專業綜合實訓,保證實踐教學環節的教學質量,確保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結論與啟示
會計職業能力和審計職業能力都是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必備的兩個職業能力。采取多種途徑、多種方法培養學生職業能力是高職教育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培養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目標。應按照專業與產業或行業對接的要求,系統全面地制定高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專業課程體系的建設要有系統性、全局性;課程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設計要遵循厚基礎、強能力原則,符合職業崗位、職業標準的要求,使之具有系統性和整體性,避免各課程教學內容的重復、重疊和遺漏。
實施會計實訓與審計實訓教學的無縫對接,把學生會計實訓成果作為審計實訓的審計對象,一方面,讓學生自查自糾,糾正其會計工作錯誤,自我評價、自主學習,達到培養和強化學生會計職業能力和審計職業能力的教學目的,取得了“一箭雙雕”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學生會計實訓結果的多樣性使得學生審計工作更具挑戰性,有利于拓展學生職業視野。
會計實訓與審計實訓教學的無縫對接,能夠層次遞進式地推進會計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提升。然而,也存在教師配備困難、教學組織實施難的問題,需要學校和教師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創造教學條件,確保會計實訓與審計實訓教學無縫對接的順利實施。具體地說,會計實訓與審計實訓教學的無縫對接,要求教師有豐富的會計、審計實務工作經驗和較強的教學組織能力。學校要配置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擔當此教學重任,方可使其避免陷入不切實際、流于形式的教學境地。另外,還要求整個專業的教學做到教學計劃精準,教學內容、教學環節銜接連貫,教師教學活動協調一致、互相配合。通過會計實訓與審計實訓教學的無縫對接,最終能夠推動高職人才培養方案改革、課程體系建設、實踐條件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和學生職業能力提升,促進整個高職會計專業建設與發展,為其他高職專業建設起示范作用。
參考文獻:
1.林克明.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審計實訓校本課程開發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7).
關鍵詞:職業教育;會計教學;問題;改革
在經濟發展背景下,各行業的發展對會計人才都有一定的需求,而這也推動了會計行業的發展。為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會計人才的需求,各大高校及職業學校都具備會計專業。然而,兩種院校對會計教學工作的開展方式及重視程度卻不相同。職業學校作為培養專業人才的主要機構之一,對于會計專業課程的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不僅會影響到職業學校會計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也會對會計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素質的提高造成不利影響?;诖?,為確保職業學校能夠實現對會計專業學生的更好培養,應針對會計教學問題,從多方面對會計教學進行改革,以此提升職業學校的會計教學水平,增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進而為其未來步入社會及開展工作奠定基礎。
一、職業學校的會計教學問題簡析
1.缺乏完善的會計專業課程
在職業學校會計專業教學中,合理而全面的設置會計專業課程,是培養專業會計人才的重要基礎,也是教師實施會計知識教學的重要依據。然而,對于會計專業課程的設置,由于部分職業學校對會計專業缺乏深入的研究,理解比較片面,導致其對會計專業課程的設置不夠全面,只重視對財務會計、基礎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等重點課程的設置和教學,卻沒有或很少設置輔的會計專業課程,進而導致學生對會計專業知識缺乏全面的了解,再加上職業學校忽視學生素質的提升,從而致使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素質無法得到全面的提升。
2.教學方法滯后
在職業學校教育教學中,會計教學的實施仍是使用較為傳統的教學方法,即知識教學以專業課程教師的課堂講解為主,學生只需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在此過程中,學生對會計行業發展與會計業務處理的認知全部來源于教師自身的認知,而學生處理會計業務的方法也主要是受教師的影?;诖?,采用這種傳統教學方式開展會計教學,不僅會對開專業學生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的提升造成較大影響,也會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造成影響,不利于學生未來開展工作,對會計行業的發展和改革也會造成不利影響。此外,對于職業學校的會計教學,重理論輕能力,也是影響會計教學水平的主要問題之一。在會計教學過程中,教師過度重視會計專業理論知識的教學,而忽視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不僅不符合素質教育所提出的要求,對學生未來步入社會、開展工作也會造成影響,會導致學生無法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不利于學生的未來發展。
3.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在職業教育中,會計專業作為比較熱門的專業之一,其的特點是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專業性,并且知識結構較為抽象,理解難度比較大。對于職業學校的會計教學而言,因部分學生缺乏對會計基礎知識的了解,再加上其自身思維能力和綜合素質有待開發,很容易導致其在學習會計專業課程的初期,由于無法理解和掌握會計專業知識,而逐漸對會計專業學習產生厭倦心理,致使其對會計專業課程的學習失去興趣,進而放棄對會計專業的學習。與其他高等院校的會計教學相比,職業學校會計教學的實施,更為突出會計專業的實用性和專業性,不僅會計課程涉及的范圍比較廣,會計專業知識的理解也有一定的難度,導致在會計教學過程中,無法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導致學生對會計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實際操作能力的提升受到影響。
二、職業學校會計教學的改革措施
1.健全會計專業課程體系
在職業學校會計教學中,會計專業課程設置問題是影響會計教學實施的主要問題之一。在傳統教學理念下,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對會計專業課程的設置不夠全面,以至于影響到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的提升。職業教育發展的新形勢下,為更好地開展職業學校的會計專業教學,應對會計教學課程進行改革,健全會計專業課程體系,以此完善對會計專業課程的設置,在保留傳統會計專業課程的同時,增加公共關系、稅法等會計專業輔課程,以便在此基礎上對學生的知識面予以拓展,促使學生構建完善的會計知識結構,以此對會計行業和會計知識形成系統了解,確保學生的專業知識、能力和素質能夠得到全面的提升,以便為未來開展會計業務奠定基礎。
2.改革會計教學的方法
在職業學校教育教學中,為更好地開展會計專業教學工作,專業教師應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在深入研究傳統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對傳統教學方法所具備的優勢予以保留,拋棄傳統教學方法的缺點,并在此基礎上對會計專業的教學方法進行創新,以此提升職業學校會計教學的水平,確保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素質能夠得到全面提升。在職業學校會計教學中,為更加生動、形象的講解會計專業知識,教師可依據會計專業教學的內容及目標,合理選用適宜的教學方法,如案例分析教學法、模擬教學法、講練結合教學法等,針對不同會計專業知識的特點,采用最佳方法開展會計教學,以使學生能夠在學習會計專業理論知識的時候,自身對會計業務的處理能力也可得到增強,進而為開展會計工作奠定基礎。
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針對職業學校的會計教學,除了要從學校和教師的角度對會計教學進行改革外,也應考慮學生在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引導其解決這些問題,以便確保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素質能夠得到大幅度提升。在會計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會計專業學習缺乏興趣是一種主要影響因素,主要是受傳統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等多方面的影響。基于此,會計專業教師應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以此改善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會計知識學習興趣,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利用簡單、易懂的方法或技巧對抽象的會計知識進行講解,以便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會計專業知識,據此對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素質予以全面提升。
【摘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各行各業都需要通過會計工作實施等各項管理職能。許多高校針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學生開設了會計學課程,但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這些學生普遍學校會計的興趣不高,從而影響到教學效果和教學目標的實現。本文就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革建議。
【關鍵詞】國貿專業 會計學 實證研究 教學改革
一、會計學課程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中的角色定位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對管理人員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讀懂會計報表、根據會計信息進行決策是對管理人員的基本要求。就此,我國將會計學列為市場營銷、國際貿易、工商管理等非會計管理專業的一門必修課。對于國貿專業學生來說,其培養目標與會計專業學生是不同的。國貿專業的學生要求具有對國際經濟與貿易理論分析和實務操作的基本能力,會計專業的學生則要求具有分析和解決會計理論與實務問題的基本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國貿專業學生將來的工作重點放在對外貿易業務上,因此對其開設會計學課程的目的應該是“懂會計”,運用會計信息為其專業服務,而非“做會計”。即會計學課程是一門專業基礎課,通過教學要使學生能站在會計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掌握會計學的基本理論,了解會計核算方法,了解會計信息的編報,能解讀有關財務報表,建立會計為管理決策提供信息的理念,具備應用會計信息進行分析和決策的能力。
二、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會計課程教學常見的問題
(一)調查問卷的基本情況
本文借助于問卷調查,探討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會計學課程的教學改革問題。調查的對象為湘南學院經濟管理系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及教師。問卷的內容分為兩部分:一是調查學生對會計學課程的興趣及學習目的;二是調查學生對會計學課程的教學滿意程度,如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及教學手段滿意度。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169份,回收率84.5%。
(二)調查結果統計情況
1.對會計學課程的興趣及學習目的的統計分析。
表1 對會計學課程的興趣及學習目的調查統計情況
從表1的結果顯示: 大多數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之前是不了解會計學的,但并不影響大多數學生對會計學這門課程的興趣,也認為很有必要開設該課程。結果還顯示,很多學生不了解國貿專業與會計學的關系,因此,這就要求應課教師掌握國貿專業的一些學科知識,并在開始時,介紹一些國貿專業與會計學之間的聯系,讓他們知道會計學的重要性。大多數學生不想成為會計從業人員,這與對國貿專業的培養目標相一致。
2.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手段的調查統計情況。從表2的結果顯示:對國貿專業會計學課程的教學方法不夠豐富,教學手段比較傳統。但學生更多喜歡案例教學,喜歡老師與學生互動,喜歡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這可能也是影響學生對教學內容不滿意的原因之一。
(三)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國貿專業學生對會計學課程的興趣程度。從調查問卷的統計結果看,大部分學生對會計學課程是感興趣的,仍然有高達17%的同學學習興趣不高,他們認為:我學的是國貿專業,將來不做會計,“我為什么要學習會計?”、“學習會計這門課有什么好處?”、“學習會計可解決什么問題?”等諸如此類的問題。
2.教學目的不明確,教學內容不合理。目前會計教師對國貿專業會計學課程的教學目的認識模糊,對會計知識與國貿專業的內在聯系也認識不清,以至于教學內容安排也不合理,他們認為,只需要像教授會計專業學生那樣,從會計的設置會計科目和賬戶,復式記賬,再到如何登記賬簿,如何編制財務報告等。像這些抽象概念、復雜的帳戶對應關系容易引起國貿專業學生的抵觸情緒。將大量的時間與精力花在了如何“做會計”上,而財務報告這一部分內容所用的時間有限,也沒報表分析的內容。由于國貿專業學生是會計息的使用者,而非生產者。因此,這種教學模式是與國貿專業學生對會計知識的需求不相符合。
3.教學手段陳舊,教學方法失當。通過對會計老師的訪問,大部分會計學教學現在仍然是“粉筆+黑板”,其優點可以對學生不懂或疑難的地方通過板書進行說明,缺點是難對會計核算圖、賬表、實物等內容做詳細介紹。通過調查問卷的統計分析,有91%的同學認同采用多媒體教學與板書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手段。會計本身是一門技術性比較強的學科,且具有高技巧的操作性。然而現大多學校針對國貿專業會計學課程的教學一味“填鴨式”灌輸會計理論知識,枯燥乏味,實際案例較少,且沒有安排實踐操作課時,使學生感到會計高深莫測,從而產生畏難情緒。
三、針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特性的改革措施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的高低是決定學生主動學習還是被迫學習的關鍵因素,也是決定學習效果好壞的核心。因此,教師在學習這門課程之前,必須讓學生明白國貿專業的教學計劃中為什么要開設《會計學》這門基礎課,并讓學生意識到在一個外貿企業里工作,看懂財務報告對自己將來的工作會有多大的幫助,使他們明白只有在掌握了會計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后,才能創造性地應用會計信息進行經濟決策,才能成為實踐能力較強、具有創新意識的復合型國際商務高級專門人才。同時,教師在課堂上應把會計知識與社會生活、社會實踐和熱點問題相聯系,讓學生感悟到會計問題在日常生活的存在和學習會計知識的實用性,喚起他們的學習熱情。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要求學生在本次課結束后,出一些與下次課的內容相關聯的題目,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預習,等到下次課開始是要求學生回答。這樣可激發學生的答疑興趣,并產生對會計學課程的興趣。
(二)明確教學目的,優化教學內容
會計的目標是為經營決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是未來的企業管理者,應具備運用會計信息進行控制和決策的能力。所以說國貿專業會計學課程的教學目標應當是培養懂會計、能運用會計信息為其專業服務的人才。因此只有將國貿專業會計學課程的教育目標與會計學專業教育目標區分開來才能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有別于會計專業課程,滿足非會計專業會計學教學的需要。
在教學內容上要結合國貿專業的專業特點,對會計學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調整,筆者認為,對國貿專業應設置兩門會計必修課,即《會計基礎》和《外貿會計》?!稌嫽A》課程應該是《會計學原理》和《初級會計學》的結合,從而形成《會計基礎》課程。其內容具體應包括:第一章緒論:介紹會計的概念、特點,會計對象和會計要素,會計等式,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等會計基本知識。第二章會計循環:介紹會計循環的基本程序、會計科目與賬戶,會計憑證和賬簿、試算平衡、結賬進行介紹,使學生初步熟悉會計循環的基本程序。第三章結合專業特點的借貸記賬法的應用:從國貿專業的特點出發,介紹用借貸記賬法對各行業企業的籌資活動、投資活動、經營活動中的經濟業務進行會計核算。第四章財務報表及分析:介紹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使學生加深對各種會計報表的認識。著重運用專門的會計方法分析三大會計報表之間的勾稽關系,使學生樹立會計報表分析整體性、綜合性的觀念,在理解財務報告編制的基礎上,看懂各大企業的會計報表。
(三)改進會計學課程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
1.由“黑板+粉筆”轉變為“案例+多媒體+板書”。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加入生動形象的案例和圖文并茂的集聲音、畫面、文字等一體的多媒體教學手段,使學生身臨其境,深切感受和理解會計憑證、賬簿、報表的編制程序和方法以及如何分析利用會計信息進行具體的經營決策,從而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板書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師演算時可以在黑板上即興發揮,具有多媒體不可替代的作用,還可以達到學生與老師互動的效果。也一定避免運用屏幕替代板書,并不代表真正的多媒體,這種方式在授課時無法與學生進行交流,難以掌握教學動態,仍不能根本改變灌輸式教學。
2.財務報告導入式教學法+案例教學。首先,在會計學課程開始時首先以多媒體方式向學生展示某一外貿企業主要的會計報表和會計報表附注,簡單介紹會計報表的及附注的內容,讓學生明確會計的目標是提供經濟信息,為企業內部和外部的相關部門和單位決策提供依據,財務報告是會計信息的載體,讓學習了解財務報告在會計學中的核心地位,理解會計與他們專業的關系。接下來介紹會計報表編制原則及理論依據,包括會計假設、會計原則、會計要素和會計等式等基本會計理論。
其次,概述各個報表項目(即會計科目)的含義、及確認與計量。并闡述各個報表項目與會計要素間的聯系。讓學生明確會計報表項目所表示的經濟含義。
再次,給出一個企業某一期間的實際發生業務,并進行借貸復式記賬后,教授學生登記賬簿和編制會計報表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完成賬簿的登記,主要會計報表的編制。老師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講評,讓學習深入了解會計報表的形成過程,加強對報表的理解與運用能力。
最后,是會計報表分析,重點介紹會計報表分析方法的具體運用,同時也可以結合不同的專業特點,有重點地進行某些內容的分析,更好地滿足其專業需要,提高運用會計信息進行企業管理的能力。
(四)優化會計學教學師資隊伍
教師的素質直接決定著所培養的學生的能力。隨著新的準則體系的出臺,對會計教師的知識更新和知識跨度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不但要加強專業理論知識的更新,不斷充實自己,而且還要拓寬自己的知識結構,學習了解相關學科的內容,才能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需要。但同時,對于國貿專業的會計學課程的會計教師,還必須必須了解學生所學專業的相關知識,以便更好地將兩者結合起來教學。針對這些情況,高校應制定激勵機制,鼓勵教師走出校門,用一定的經費支持教師進修學習。學校還可以派送教師到涉外的企事業單位直接參與企業會計核算,以提高教師的實踐操作能力。
參考文獻
[1]芳,萬文軍.非會計專業會計學教現狀分析及改革設想—-基于華中農業大學的實證研究.當代經濟2009年1月(上)
[2]鄧尚華,龔建華.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探討. 會計之友.2010 年第2期
[3]劉曉英.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需求分析及改革設想.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7年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會計行業從業人員規模迅速的膨脹,這促使會計一度成為了高等院校中最大的專業。但是,隨著時間流逝,傳統會計教育的弊端也不斷暴露,主要問題有:首先,傳統教育過于注重理論型人才的教育,但是忽視了會計職業實踐能力的培養;其次,在傳統會計教育中,高校普遍較為重視培養會計人才的核算水平,忽視了對其管理水平的培養;最后,在傳統會計高等教育中,過度的注重會計的規則性,忽視了對會計學生職業判斷能力和決策能力的培養。而且灌輸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使會計專業的學生嚴重的脫離了實踐,實務水平較為低下。因此,雖然我國從事會計行業人員的規??捎^,但是會計人才的需求缺口還十分的巨大,這種情況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尤為明顯。此種情況下,如何對會計高等教育進行變革,培養高素質的會計人才,成為了學術界和政界人士關注的熱點之一。
二、新常態經濟的會計人才需求解析
一直以來教育和經濟發展相互影響,經濟的提高關鍵在于教育,教育的發展促進經濟水平的提高,在世界范圍內,國與國之間競爭的關鍵就是人才的競爭。目前,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我國培養的會計人員水平和企業的會計人才需求產生了嚴重的脫節。特別是在新常態經濟背景下,這種情況更加明顯。因此,要做到經濟發展新常態和教育的協調發展,需要從根本上轉變高校教育的模式和觀念。
會計是受新常態經濟影響最深的行業之一,新常態背景下需要的會計人才必須具備國際化的視野和理念,擁有戰略性的眼光以及應對復雜經濟環境的能力。著就要求會計人員必須從單一人才向符合性人才轉變,從低素質人才向高素質人才轉變,從刻板向靈活轉變以及從操作性人才向管理型人才轉變。此外,新常態經濟背景下的會計人員還應該具備互聯網思維以及互聯網操作技術,能夠應對互聯網對會計行業帶來的沖擊和挑戰。
三、經濟新常態下會計高等教育變革的方向
未來會計高等教育應要首先符合新常態經濟的特征,由于新常態的核心特征是創新,因此會計高等教育變革的首先方向是加大對會計人員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為了提高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彌補會計人員供求之間的缺口,會計高等教育需解放思想,擯棄單純擴大會計從業人員規模的短視行為,努力提高人才質量和創新水平。
四、新常態經濟下會計高等教育變革的途徑
會計高等教育變革首先要遵守“三個目標”和“三維能力”,所謂“三個目標”是指: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教育教學內容體系及方式,所謂“三維能力”是指儲備知識的能力、儲備技能的能力以及職業價值觀,其他的措施有:
(一)改革學科教育,創新教育教學
在學科教育上要對現有的課程體系進行更新,強化會計實踐在會計教學內容體系中的重要地位。要把管理會計從傳統會計中分離出來,成為一個單獨的體系。此外,由于建立和諧和生態經濟時新常態經濟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未來的會計高等教育體系還應該注重培養環境會計人才。
從教育教學上來說,需仔細的對專業的設置、教學的內容和方式進行創新。由于當今經濟環境中互聯網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對會計人才的培養教學上要注重培養他們的互聯網思維以及使用互聯網進行會計核算工作的能力。
(二)結合國際化教育,協同與其他學科或專業
無論是從會計發展的歷史還是現實來看,會計學都與經濟學和金融學等學科息息相關,因此,會計專業的未來設置不應采用傳統的分離教學的方式,應該把會計學科放進一個綜合而完整的學科平臺中,吸收其他學科的養分,不斷的豐富自身專業水平。另外,我國目前許多學校在課程設置上缺少和其國際化教育接軌的缺點,這是不符合我國新常態經濟現實的,因此,在會計高等教學體系中需加入國際化課程或學科。
(三)注重會計教學的合理進階
在未來會計高等教育的實踐過程中,要注重對人才的合理進階的培養,不能拔苗助長、操之過急,要針對各個水平的會計人才制定相應的培養方案。具體來說:首先,要注重在會計專業學位進階方面的創新,其次,會計專業的教育也需要從從業資格認證上給予恰當的銜接,并進行相應的認證制度,這樣可以增強業界與學界在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面的相互促進,提高協同能力。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mployability of graduat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profession teaching, better meet the demand of social talent market,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article mainly aims at the basic accounting courses of accounting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discusses the "modularity" teaching reform.
關鍵詞: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基礎會計;“模塊化”教學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ccounting major;basic accounting;"modularity" teaching
中圖分類號:G423.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33-0233-02
0 引言
基礎會計課程是會計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實踐性和可操作性等特點,對于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初學者來說,不僅是一個全新的知識領域,也是一門具有挑戰性的課程,那么,如何使初學者對該課程快速入門并產生學習興趣,為后續會計專業核心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這是擺在我們教師面前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1 目前基礎會計課程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教材內容編排與高職教育培養目標存在差距 目前市場上的《基礎會計》教材形形、參差不齊,大部分教材的主要內容及編排順序基本一致,主要包括:總論、會計要素與會計等式、賬戶與復式記賬、工業企業基本經濟業務核算、會計憑證的填制與審核、會計賬簿的登記、賬務處理程序、會計工作規范等內容,這類教材的特點是先理論后實踐、理論性系統性較強,內容全面、完整,缺點是重理論輕實踐,導致該課程目標與我國高職教育培養目標存在差距。社會的高級人才分為學術型和應用型人才兩大類,普通高等教育培養的是學術型人才,注重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強調學科知識體系的系統性與嚴密性,強調其理論知識的學習;而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是高技能應用型人才,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更強調實踐技能的的培養。因此,高等職業教育在選擇教材時,不能脫離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
近年來,國內已有學者對目前高職高?!痘A會計》教材體系提出改革思路,將該課程的培養目標定位為:企事業單位從事會計工作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基礎會計》教材體系的改革已向高職高專培養目標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1.2 理論教學與實際工作相脫節 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材選定后,從教材的第一章講到最后一章,然后集中安排模擬實訓。這種教學模式存在很多弊端,突出表現為課程體系的設置上仍存在重理論、輕實訓,重模擬實訓、輕頂崗實訓的現象?!痘A會計》教學同樣存在理論教學與實際工作相脫節的現象,按照多數教材的編排順序,前四章都是會計基礎理論知識,課程學到一半了,學生還不清楚會計實際工作到底是干什么的,教學過程中往往忽視了會計工作的認知和基本技能的訓練,使得學生畢業后并不能立即走向工作崗位,因此就形成了“供給”與“需求”相背離的就業狀況。
1.3 教與學相互脫節 《基礎會計》課程對于會計專業來說,一般安排在新生入學第一學期開設,由于新生入學較晚,再加上入學軍訓,剩余的教學周數只有12~13周,教學學時少,而課程本身知識內容多,加之近年來普通高等學校學生人數擴招,導致高職院校學生生源基礎差、素質低,尤其對于會計初學者來說,理論知識枯燥無味、生疏的會計專業術語難于理解,因而不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反而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導致教與學脫節,影響教學效果。有調查數據顯示,5%的學生由于選擇專業帶有盲目性或主觀原因,從一開始就放棄學習;10%的學生,在課程學到一半時,由于課程本身的特點,導致這部分學生放棄學習或者掉隊。
1.4 “雙師型”教師隊伍薄弱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能否實現,關鍵在于是否擁有一支教學經驗豐富、實踐能力強的師資隊伍。學生的“學”很大程度取決于教師的“教”,而學生技能的提高也同樣取決于教師的教學經驗及實踐經驗。但是,目前高職院校的在校專職教師大都是從學校到學校,從課本到課本,有教學經驗但缺乏實踐經驗,真正從事過會計工作的教師微乎其微,盡管部分會計專業教師通過職稱考試,取得了初級或中級會計師資格證書,具備了“雙師”資格,但距離真正意義的“雙師型”教師還有一定差距。
2 實施“模塊化” 教學的意義
“模塊化”教學是依據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以課程內容為核心,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將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劃分為若干模塊,每個模塊確定一個專項能力,教師在進行模塊教學的過程中起組織、協調、示范和引導作用。
2.1 符合高職教育的認知特點 學生的認知規律是從感性認知到理性認知,傳統的教學模式不符合這一認知規律。實施“模塊化”教學的目的在于使復雜系統的教學內容變得更容易操作,教學過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貼近實際工作、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從感性認知到理性認知,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用最有效的方法,能夠熟練掌握所學的技能,這樣既符合高職學生自身的特點,又符合知識技能學習的規律性。
2.2 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 對于大一新生剛入學,就接觸學習《基礎會計》這門專業基礎課程,學習上會比較吃力,因為一些會計名詞、專業術語比較抽象,很難理解。通過模塊化教學,可以將那些學習中較難掌握的知識劃分為若干個模塊,再通過教師的案例教學法、模擬實訓教學法,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就會使抽象的會計專業名詞術語容易理解,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更好的提高學生的會計基本技能的培養和訓練。
2.3 教學活動安排靈活、富有彈性 “模塊化”教學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靈活安排實訓課程,使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具有一定的彈性,可交叉進行,將實訓內容穿插在每個教學模塊中,改變傳統的先理論后實訓的教學模式。在《基礎會計》課程教學中,可由2-3名老師(至少1名企業兼職教師)分別完成不同模塊的教學,使學生感受不同教師的教學風格,保持新鮮感,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 《基礎會計》課程“模塊化”教學設計
高職院校《基礎會計》課程“模塊化”教學設計是依據高職教育培養目標,以課程內容為核心,以學生為主體,將本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劃分為五個模塊,每個模塊確定一個專項能力。以我所在學校的教學實際情況,將會計專業的《基礎會計》課程進行“模塊化”設計,如表1。
3.1 會計職業認知模塊 該模塊分為兩個子模塊:企業職能部門認知模塊、會計職業崗位認知模塊。此模塊可由企業兼職教師承擔,通過案例講解企業各職能部門職責,引入會計崗位工作職責及其重要性,進而引出會計的含義、職能、會計核算基本前提、會計要素、會計等式等知識。由于學生對該部分內容并不完全陌生,加之兼職教師詳細、通俗的實例講解,能夠使學生對會計職業及其相關內容有一定的了解,為以后各模塊內容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理論與實踐基礎。該模塊的特點是,知識理論性較強,缺乏實踐技能的訓練,為增強學生對會計工作的認識,激發學習積極性,可在該模塊中加入一個單項技能訓練——財會數字的書寫訓練,培養學生會計基本功的訓練意識。
3.2 會計基礎知識模塊 該模塊主要內容包括會計科目、賬戶、復式記賬原理(借貸記賬法)。這部分內容是整個會計專業知識框架的基石,其中借貸記賬法是《基礎會計》課程的核心內容。該模塊以賬戶設置、登記為專項能力,要求學生重點掌握各類賬戶的性質及借貸記賬法的原理。該部分內容理論性較強,內容簡練,教學內容安排應以理論必需、夠用為原則,講授時詳略得當,重點講解借貸記賬法,精講多練,突出技能的訓練,可由專職教師獨立完成。
3.3 會計知識應用模塊 該模塊主要學習借貸記賬法在工業企業經濟業務核算中的具體應用。將工業企業的經濟活動劃分為五個環節,即五個子模塊,分別為:籌資環節、供應環節、生產環節、銷售環節、利潤形成和分配環節,分析各個環節發生的主要經濟業務,針對經濟業務,采用借貸記賬法編制會計分錄。在模塊二的學習基礎上,此模塊編排了大量的與各個子模塊相匹配的單項實訓,比如:籌資業務實訓、供應業務實訓、生產業務實訓等等,做到邊理論邊實訓,從而達到熟練編寫會計分錄的目的,可由專職教師獨立完成。
3.4 崗位技能訓練模塊 該模塊依據會計的工作崗位分別設置四個子模塊,包括:原始憑證的填制和審核、記賬憑證的填制和審核、賬簿的登記、會計報表的編制。此模塊的特點是內容多、可操作性強,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講授時可由專職教師和兼職教師共同完成,充分發揮兼職教師的實戰經驗。
3.5 綜合技能訓練模塊 通過前4個模塊的學習,學生已掌握了基本的會計核算方法,并具備了一定的專業操作技能。在此基礎上,準備完整的實訓資料,安排一周的綜合訓練,集中進行手工記賬的實踐教學,此模塊可由兼職教師獨立承擔。訓練時可采取分組訓練,每組以4~6人為宜,推選組長,分配崗位,按崗位完成相應的會計基礎工作,一周內可進行一至兩次崗位輪換,使學生熟悉不同崗位的工作內容,通過此階段的實踐教學,不僅能使學生熟悉完整的賬務處理流程及各崗位工作職責,而且還可以加深學生對會計核算基本方法、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等知識的認識,并能增強團隊合作意識。
參考文獻:
[1]孫振娟.高職院校提高《基礎會計》教學質量方法研究.商業經濟,2012.4.
[2]王婷.關于《基礎會計》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世界華商經濟年鑒(理論版),2009(4).
[3]趙歡.基礎會計教學法改革新思路[J].陜西教育(高教版),2010(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