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21 12:39:2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應用寫作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信息技術 應用寫作 建構主義
一.基于信息技術的應用寫作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
(一)寫作教學理論
在國內的應用文寫作方面,曾經產生了不少教學研究理論,主要有成果理論、過程理論、語境理論、系統功能理論等,都對寫作教學產生了一定影響?!俺晒ā笔⑿杏谏蟼€世紀80年代,強調最終的寫作結果,其教學法和教學活動集中在修辭結構、連貫性、邏輯性、層次結構、語體風格、寫作技巧等方面。它過分強調最終寫作結果,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性與創造性,不利于學生寫作素養的培養發展,后來逐漸被“過程法”所取代?!斑^程法”認為,寫作是一個研討(rehearsing)、寫稿(drafting)、修改(revising)的過程,是非線性的、探索性的、生成性的過程。該寫作模式主張以寫作者為核心,強調文章的意義內容,文章的形式要為內容服務。同時,還強調寫作環境,即語境,在尊重認知發展的基礎上強調寫作過程中社會學習的作用。在此模式下,一方面,發揮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把寫作從純理論中解放出來,使其具體化、生活化,貼近學生的生活現實和實際狀況;另一方面,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他組織寫作活動,促使學生有效地發展并運用寫作策略,使學生從被動的執行者變為主動的控制與修改寫作活動的操作者。
(二)學生學習理論
1.CSILE學習理論
CSILE是指有計算機支持的有目的的學習環境(Computer-Supported Intenti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1]。在網絡化的學習環境中,學習者把信息輸入到公用數據庫,供他人瀏覽、查詢、鏈接和評論。CSILE的主要目標是支持學習者進行有目的的信息處理,通過與同伴和老師的網絡化合作,學習者提供(也得到)與處理有關的反饋信息,隨后進行有針對性的修改或重構。CSILE的心理學基礎是強調積極學習、自我調節、元認知和搭建“腳手架”?!澳_手架”是指教師所能提供給學生、幫助學生從現有能力提高一步的支持形式,通過這種支撐作用,不停地將學生的智力從一個水平提升到另一個新的更高水平。
2.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將發揮創造精神、知識外化和實現自我反饋作為體現學生為中心的三個要素;強調“情境”、“協作”對意義建構的關鍵作用;強調對學習環境(而非教學環境)的設計;強調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持“學”;強調學習過程的最終目的是完成意義建構,而非完成教學目標,等等。
在我們的應用寫作教學實踐中,對上述理論進行了認真的研究與貫徹,已初步建立了網絡環境下的應用寫作教學模式。
二.基于信息技術的應用寫作教學模式的特點與實施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借助網絡寫作平臺,為學生建立電子寫作學檔,通過電子郵件對其寫作過程進行動態地指引、監督、激勵和促進。建構計算機網絡寫作教學模式,是要實現一個“雙向互動”,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學習模式。其不同于傳統寫作教學模式的特點主要體現在學生的主動性和教師的主導性兩大方面。
首先,利用計算機網絡寫作體現了學生的社會認知過程。學生的整個寫作過程就是一個尋找表達思想的最佳方法的連續體,寫作的目的是通過學生自己的語言文字表達思想。根據學生個人內化的語言知識、社會知識有限的情況,通過網絡組織討論活動,從而使寫作活動是動腦和動手結合的社會化、認知化的過程。具體來說,可在網絡平臺上提供一些優秀的應用文范文,供學生練習模仿寫作。還可提供政府機關的最新電子公文(公開的)以及圍繞公文產生的一些相關文件資料,讓學生加深對公文格式的感性認識,并體會公文形成過程中的特點以及文件資料之間的有機聯系,啟發學生注意寫作過程的政策性、復雜性和有機聯系性。
其次,利用計算機網絡寫作能有效促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通過電子郵件,學生會有更多交流、合作以及獲取信息的機會,能夠進行自然的筆頭交流,往往能更加積極參與問題的提出與討論,由此增強其自信心,間接鍛煉自我表達能力。同時,教師也可及時地、有針對性地指導和幫助學生的寫作,引導、督促學生對所學知識積極消化吸收,并逐步提高綜合寫作水平。具體來說,教師可通過電子郵件因材施教,注重個體差異,然后對癥下藥。例如,對那些不愛動筆、寫得很痛苦的學生,應多給予鼓勵,善于發現他們寫作中的亮點,逐步培養他們的寫作興趣;對那些喜歡文學寫作的學生,應提醒他們注意文學語言與應用文語言的不同,引導其在修辭、語句、詞匯及語氣方面從文學性向實用性轉變;而對那些寫作思路不夠清晰、邏輯性差的學生,應著重訓練他們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引導他們對事物事理進行推理、判斷、歸納、綜合,培養正確的邏輯思維能力??蔀椴煌膶W生設計目的不同的課外訓練項目,定期督促檢查,全面提高學生的寫作綜合能力。
再次,利用計算機網絡進行寫作可以最大可能地發揮過程寫作的優勢。借助于Microsoft Office Word學生可以輕松實施文稿的移動、拷貝、修改、插入和刪除。此外,它還提供各種細致入微的服務,如拼寫和語法檢查、查找和替換、繪圖和表格、編輯工具等。它不僅為學生校訂文稿提供了便利,而且極大地激發了學生探索和創作的熱情。學生更樂于并有信心在文字創作的道路上做思維和語言上的冒險,因為他們可以隨時進行修改。而在一次次的修訂過程中,學生培養了自己多角度思考和抽象分析問題的能力,并最終實現了知識建構和重建。而多媒體(multi-media)、超媒體(hyper-media),特別是網絡(network)以及各種教學軟件和學習系統的應用,更是給應用寫作的知識建構行為營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例如,World Wide Web 提供了無限量的寫作素材,并實現了學生遠程交流合作的愿望;e-mail和BBS討論板可以在促進學生互動合作的同時極大地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全方位鍛煉學生的思維組織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寫作技巧。
三.基于信息技術的應用寫作教學模式中教師的角色特點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的角色應該有針對性的轉變,才能有效實施計算機網絡輔助下的寫作教學模式。
首先,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樹立自主學習的觀念,激發他們寫作公文的興趣和信心。
具體來說,可以向學生推薦包括網絡在內的各種渠道的優秀應用文寫作資源和素材,幫助學生利用學習工具和平臺通過各種方式與這些資源和素材互動,并為學生參與各種交流和合作提供便利等。另外,教師應幫助學生設立寫作學習目標,有針對性地激發學生對計算機輔助特別是網絡平臺應用寫作的興趣,喚醒他們利用計算機網絡提供的各種資源和素材進行寫作學習的欲望;打消學生對于寫作新環境和新設備的疑慮,增強他們利用計算機和其它手段完成學習目標的信心等。
其次,教師應組織多種寫作活動,有針對性地訓練應用寫作技巧。
除了課堂教學之外,教師還要安排計算機輔助應用寫作活動。這類利用信息技術的課外學習活動可分為三類:個體活動(如提示寫作、目標寫作、個人寫作網站創建)、兩人活動(如電子郵件交流、同學互相修改和在線聊天討論等)和小組活動(如在線論壇、公文接龍以及班級原創網站創建)。教師需要向學生介紹各種活動的具體程序和要求,及該活動對提高應用寫作能力的意義等。同時,應幫助他們建立和利用各種渠道和平臺開展各種寫作學習活動。在此基礎上,教師應重視學生的寫作技巧和策略的訓練,如認知策略以及一些微觀寫作技巧,以幫助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潛能并有能力支配課堂以外的自學。
再次,教師應對學生寫作學習進行全局監控,檢測、評估其進展情況和寫作水平。
以學生為主體的計算機輔助應用寫作學習需要起到教師主導作用,教師需要承擔傳統教學意義之外的更加重要和特殊的監控責任和評估責任。要監控計算機輔助應用寫作學習平臺的正常運轉,以防病毒侵害和惡意攻擊,監控學生寫作自學活動(如網上寫作練習的數量、質量及耗時記錄,BBS討論板記錄以及網絡資源搜索地址時間等),并對其進行審查以方便對寫作過程與水平的診斷與評估的開展。在監控基礎上,教師應對學生應用寫作水平進行總體衡量,以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并對學生適當分組,通過計算機管理系統和其他途徑收集相關數據和資料,對學生寫作水平進行定期檢測和評估。最終保證出現一個持續健康的計算機網絡輔助應用寫作的學習環境,穩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際寫作水平。
綜上所述,在信息技術輔助應用寫作學習過程中,學生與教師的責任都有所變化,我們應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建構主義的計算機網絡輔助應用寫作環境,做一個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的實踐者。
參考文獻:
[1]Jonassen.David H.&Susan M.Land,鄭太年,任友群譯,學習環境的理論基礎[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第46頁。
關鍵詞:"講"與"練" 訓練與實踐的結合 評判機制
一、擺正“講”、“練”的關系、強調“練”的主導性
筆者認為,在“講”與“練”的關系上,應該是以“練”為主導,“講”服務于“練”。目前不少高校的寫作課堂上“練”、“講”錯位的現象普遍存在,以“講”為主,“練”圍著“講”轉,“練”只是對“講”的內容的某個局部的一種“加深印象”或“知識轉化”[1],它不僅是零碎的、偶然的,而且寫作者可以不動情感。因此,這種機械化的訓練做得越多,學生的感覺越麻木,思維越僵化,顯然與寫作訓練的目的是背道而馳的。為此,筆者在寫作訓練別注意做到以下三點:第一,將“講”作為“練”前的引導。即把一個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提供給學生,激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并導致“有為而作”的寫作沖動。教師將寫作理論對此次訓練的相應要求加以講解和介紹,引導學生以寫作理論規范自己的寫作行為。第二,將“講”作為“練”中的輔導。教師注重“講”的現實性,講授“練”的過程中出現問題的解決思路與解決辦法,即現實需要的寫作理論,避免理論與現實的脫節。第三,將“講”作為“練”后的總結。針對一些學生認為不學應用文理論也能寫出應用文來,上課不愿聽講等情況,在進行通知、函、請示、報告等文體的教學時,可出題目或提供材料讓學生動筆先寫,當發現學生寫作中存在的問題時再來講。這樣先寫后講,講的理論與學生自己寫的文章有聯系,富有針對性,不僅可使學生認真聽講,而且可以加深理解,鞏固記憶。
二、建立完整的訓練體系、注重訓練項目的科學性
應用寫作具有較強的受命性和明顯的實用性,而且涉及諸多學生未經實踐的不太熟悉的內容。因此,在設計訓練項目時,必須針對不同學生體現出明確的目的性和實用性,做到訓練的完整、嚴密和有序。
寫作訓練體系的系統性,“指的是寫作訓練的各個項目和內容必須按照其內在聯系及循序漸進的原則,做出最優化的安排”[2],最基本的要求是“訓練有序”。筆者十年來在文秘專業的寫作教學中,根據寫作的內在規律和特點,初步建構了一套寫作訓練系列,雖不夠成熟,但對訓練的系統性做了一些積極的探索。這套訓練系列共分為公文寫作訓練系列、事務文書寫作訓練系列、經濟文書寫作訓練系列、禮儀文書寫作訓練系列、訴訟文書寫作訓練系列、科技文書寫作訓練系列等六個子系列。各個子系列又根據各文體的特點及各文體間的聯系,分成若干訓練單元,各訓練單元根據需要設置若干訓練項目。
三、注重與實踐的結合、突出訓練方式的開放性
盡管影響大學生寫作水平的因素很多,但目前最根本的問題還是材料匱乏,無話可說,事與理脫節。這個問題僅靠理論知識的傳授是不可能解決的,只有把學生引入廣闊的社會生活,積極為他們創造參加實踐活動的機會,從根本上解放他們的情感、思維和創造力,才能使成規、技法獲得生活的滋潤,使寫作成為寫作主體自覺的、活的內在機制。實踐活動包括課內活動與課外活動,其中后者又包括校內活動與校外活動兩種。
1.課堂活動。寫作訓練的效果來自于教學雙方的積極配合與相互作用。教師應通過再現應用文的運用環境,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和欲望,使學生的寫作角色意識逐漸轉換和強化,引導其進入角色。同時學生在特定的環境情勢和具體的寫作情境下,也會以實踐主體的角色做出一系列策略性的反應與創造,從而進入積極的角色實踐。
2.課外活動。寫作訓練中的實際活動,除了課堂以外,還應重視課外的許多活動。課外活動可首選學生的活動作為寫作素材,如學校運動會、校園藝術節、迎新晚會、“五四”青年節、“一?二九”紀念活動等,都可以讓學生參與到組織、策劃中去,讓學生親身體驗,進行寫作的實戰演練。
但是學生的生活范圍畢竟是非常有限的,不能覆蓋應用文寫作課程設置的所有文體,因此,教師除了在校內盡可能地設置情境來彌補學生實際生活、工作經驗的不足外,還應積極將實踐活動延伸至校外。比如調查報告的寫作訓練,即可采取課內、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的方式來完成。
總之,強調與實踐結合,以實踐活動為主要方式,注重寫作訓練的開放性,不但可使學生應用所學的寫作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一系列問題,而且在實踐中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事實證明,在為寫作而設計的實踐活動中,由于學生既是活動的組織者,又是參與者,不僅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發揮了無窮的創造力,寫作技能得到了鍛煉,同時也增強了他們的團隊協作精神,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
四、改革評判機制、重視寫作考核的促進作用
目前的應用文寫作教學對學生習作的評判經常采用的方式是逐篇評改,集中講評。這種評判辦法解決的往往只是寫作中的共性問題,它忽略了寫作行為的個體性和創造性,所以解決的問題必然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對學生作品的評判辦法也有必要進行相應的改革,以更好地促進寫作訓練的進行,鞏固寫作訓練的成果。
對學生習作的評判也可不止于課堂,還可恰當引入社會評價機制,讓學生的作品投入社會。比如,組織征文競賽,與校報聯手為學生開辟習作專欄,或向有關報刊推薦優秀作品等,積極為學生尋找、提供發表的機會,甚至可在教師的組織下為傳媒、企業提供恰當的有償服務,使學生體驗到寫作的實際價值和成功的樂趣,從而進一步強化寫作學習的興趣和動機。
以上對寫作訓練進行的改革和探索,雖然不一定很成熟,但它融合和借鑒了寫作教學同行有益的經驗和設想,在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提高學生應用文寫作的綜合能力方面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效果。
關 鍵 詞: 應用寫作 課堂教學 氛圍營造
一、應用寫作與課堂教學氛圍
課堂教學是教育教學中普遍使用的一種手段,它是教師給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全過程,它主要包括教師講解、學生問答、教學活動以及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課堂教學氛圍就是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需要的一種氣氛和情境。
應用寫作是一門基礎技能課,主要是讓學生系統掌握常用的應用類文章的運用及寫作。但它也是一門人文課,不僅是信息載體,而且是思想載體、情感載體。因此,應用寫作課堂氛圍的營造也是非常重要的,要讓課程被師生實實在在地體驗到、感受到,能夠沖擊學生心靈,能夠刺激學生情感,就需要在課堂上營造一種民主、開放、互動的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來完成整個知識和技能的傳授。
二、影響課堂教學氛圍形成的因素
教師都希望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興趣濃厚、積極參與,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然而,在具體教學活動的實施中,卻受著這樣那樣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導致最終的教學效果并不能如愿。而影響課堂教學氛圍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教學課時安排與課程體系之間的矛盾。
高職教育更加注重實踐,而應用寫作課程體系又比較復雜,在實踐中與有限課時之間的矛盾也就凸現出來。
(二)傳統意義“傳道、授業、解惑”的理念與現代關注生命發展的教育理念的矛盾。
傳統的意識就在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缺乏對生命發展的關注,相對忽視了人文修養的培養。而現代教育理念是在教學上要做到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的統一。
(三)對教學主體認識的偏差。
傳統師生關系往往出現整個教學以教師為中心的現象,整個課堂只有教師的教,而缺乏學生學的過程、師生互動的體現。教學過程成為單一的、呆板的模式,學生缺乏學習興趣,教學效果自然受到影響。
(四)與專業教學的脫節。
應用寫作作為公共基礎課是為專業服務的,但由于其教師基本都是從中文專業畢業,對學生的專業知識了解不多,大多沒有機關、企事業單位實踐工作經驗,所以在講授的時候容易與專業脫節,與實踐脫節。
這些矛盾、偏差和脫節,使應用寫作教學課堂較為沉悶,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影響了良好的課堂氛圍的營造。
三、高職應用寫作教學的特點及對課堂教學的要求
應用寫作是高職院校普遍開設的一門公共基礎課程。目的在于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寫作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寫作常用應用文體的方法,以適應當前和今后在學習、生活、工作以及科研中的寫作需要。但它還是技能課和人文課,除了教授學生文種知識,還要培養和訓練學生寫作技能,在文種的選擇上又要結合學生的專業,并且在技能中體現出學生的文化、文采、才能。根據應用寫作教學本身的特點,對課堂教學可以提出以下要求:
1.明確培養目標: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就是培養“職業人”。
2.要求教師角色的轉換:教師應當是課堂的設計者、主持人、合作者。
3.需要學生的體驗參與:學生是主體,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有主體的參與活動。
4.依賴情境的設計指導:為師生的互創活動提供良好的情境。
四、如何營造應用寫作的課堂教學氛圍
理想的課堂教學氛圍應該是物質氛圍和心理情感氛圍的有機統一。在現有的環境的制約下,營造一種情緒,營造一種心境,使智慧生成,使情境生成。那么如何營造應用寫作的課堂教學氛圍?
(一)緊密圍繞“職業人”的培養目標。
根據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確定作為基礎課的應用寫作的人才培養方向。作為職業人的培養,注重的是學生的實踐能力,應用寫作應該為專業建設服務。
1.通過例文的選擇來營造學生的課堂氛圍。不同專業在選擇例文的時候可根據本專業或盡量與專業相近的材料,這樣使得課堂氣氛更活躍,通常情況下,學生了解專業信息的興趣也更大。例如,行政文書中《關于印發〈建設工程質量保證金管理辦法〉的通知》、《關于〈會計人員職權條例〉中“總會計師”是行政職務或是技術職稱的請示》、《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丹霞山風景名勝區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請示》這些題目的范文,可以在不同的專業使用。運用和學生專業接近的例文會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認真閱讀例文,并在潛移默化中收集了更多的信息,培養他們的職業觀念。
2.緊密結合專業展開文種的運用。在講授調查報告時,可以緊密聯系學生所學的專業。調查報告中調查的對象、內容等都可以聯系專業,如經貿系的學生可以做一些商品類的市場調查;農學系和畜牧系學生可以深入農村基層進行一些農畜產品的銷售、牲畜喂養和常見疾病的防治等方面的調查;電子、機電、土建系學生同樣可以做相關的調查。既鍛煉他們的調查、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還可以讓他們多了解本專業相關的市場情況,豐富知識,積累實踐經驗。
(二)構建師生平等關系,凸顯學生話語權。
經歷了長時間的探索過程,教師的主導作用日益突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設計者、組織者,與學生有著共同體驗的合作者,教師更似主持人,貫穿著整個教學活動過程。而主體只能是學生,沒有學生主體,教學活動既無存在的意義,也不可能顯示存在的目的。所以,師生關系應該以平等為基礎。但是師生之間還存在著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例如:教師關心愛護學生、學生尊重愛戴教師的人倫關系;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個往和審美關照關系。因此,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營造良好課堂教學氛圍的重要前提。師生之間只有通過平等對話,才能使關系更融洽。
對話的關鍵過程應該體現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每一堂課的導入新課環節,可以注意啟發學生興趣,也可以通過課前輕松愉快的談話,融洽二者關系。在教學中應擺脫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帶動學生思考,實現師生平等對話。這種對話,可以以多種方式:提問式、討論式或者演講式進行。這樣,整個教學氛圍就很輕松很融洽,看似很自由的談話,但很多問題和重點也在彼此的對話中更加明了。
(三)創設情境,傾情營造寫作的實踐氛圍。
應用寫作多安排在大學低年級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生缺乏社會閱歷、實踐經驗,對應用文的使用環境相當陌生。因此,在進行寫作程式教學之前,講授必要的背景知識,在假想的場景中展開教學活動,成為必要的一步。
1.介紹寫作運用的背景。如行政文書,對于行文規則的學習有一個前提條件,即要將機關單位中錯綜復雜的結構關系講述清楚,比如政府機關與黨委、人大等機關系統的關系,機關系統與事業、企業系統的關系及各自的內部結構關系等,教師應結合身邊的實際,讓學生對機關中隸屬關系及非隸屬關系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對有關的行文規則有實質性的理解,否則學生聽起來會比較空洞。
2.假定寫作場景。在教學中,需要教師的引導,凸現教師“引導者”的身份。我認為,可以在課堂上設計一些假定的寫作場景,引導學生進入這一場景氛圍中。例如:合同書的教學,可以假設買賣合同的場景,讓學生處于買賣雙方的模擬情景來一步步解決合同寫作中應當注意的問題。如合同內容應當考慮的因素,雙方協議的內容如何考慮周到,合同形式上各要素順序的安排,語言的準確表達等。又如:會議通知的寫作則可以從受文者的角度去模擬。假設自己是受文方,需要獲知關于會議的什么情況,來反推自己該如何向與會者通知具體事項。從這個角度來看,教師在課堂上就如同一個主持人,貫穿在整個活動中,成為組織者;在關鍵的時候給予學生引導和啟發,又似不可或缺的引導者。
(四)有效運用多媒體技術。
在寫作教學中,如果能恰當地使用多媒體手段,在授課中將圖形、聲音、文字、動畫等有機結合起來,牽動學生情感、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則教學效果是非常明顯的。特別是在寫作訓練中能夠根據題材的特點,選擇相應的媒體來渲染氣氛,活躍思維,題材在創設的情景下會更直觀、生動,學生在美妙的寫作景象中,文章自然寫得順暢。
教師圍繞學生關心的話題,結合實際,通過多媒體設置一種情境,同時還可以訓練學生多個文種的寫作。如,一副招聘過程的圖景,有用人單位、有求職者。選擇一組學生代表畫面上的用人單位寫出招聘廣告,其他同學作為求職者拿著求職信前來應聘,同時用人單位選中一些同學要求他們寫一份工作計劃書或者市場調查報告等。通過這樣一個逼真的情境,學生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中對廣告文、求職信、工作計劃和調查報告等有了更深的認識和理解。另外,合同書、招投標書等也可以運用多媒體設置相關的場景。這樣,原本枯燥呆板的應用文寫作變得新穎有趣了。
(五)構建師生網絡平臺,傾心營造教學實訓氛圍。
除了課堂氛圍的傾情營造,應用寫作作為技能課,還需要營造課外實訓氛圍。如前面所提到的,調查報告的講授,需要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去親身實踐、調查,在這過程中認真思考,分析問題,最終形成調查報告,這就是課外實訓氛圍。它將學生直接置于完全真實的場景,模擬與真實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才能使學生扎實掌握所學知識。
經過初步探索,學生的課后訓練與批改、講評等內容,可以構建一個師生網絡平臺促進交流。即學生在網上交作業,教師在網上批改作業,雙方可通過電子郵件等媒介進行交流,更加方便快捷。雖然這種網絡平臺的構建也會受到相關因素的制約,但是,對于這樣的方式,還是值得進一步探索和實踐的。
以上是對高職高專普遍開設的應用寫作課堂氛圍建設的簡單思考和初步探索。作為逐步走向大眾化,走向專業化的應用寫作課程,仍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對于課程氛圍的營造也值得我們去進一步探索。
參考文獻:
[1]黃濟,王策三.現代教育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李伯黍等.教育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3]單學幫.多媒體技術與大學應用文寫作[J].許昌師專學報,1999,(1).
[關鍵詞] 寫作主體 應用文寫作 教學改革
[作者簡介]賈延飛(1978— ),男,河南內鄉人,昌吉學院中文系,講師,碩士,主要從事漢語寫作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新疆 昌吉 831100)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2)29—0116—02
“應用寫作”課是高等學校各專業通用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也是實用的能力訓練課程,側重于通過大量具體文種的寫作訓練,切實使學生系統掌握常用的應用類文章的寫作知識和方法,獲得必備的應用類文章的寫作能力和分析處理能力,以適應將來工作、生活的實際需要。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在《作文要道》中說:“大學畢業生不一定要能寫詩歌,但是一定要能寫工作和生活中實用的文章,而且非寫得既通順又扎實不可?!?因此,對需要全面提高個人綜合素質的高校學生來說,應用文寫作是一項必備的基本能力。
目前,很多教師在應用寫作課的教學中,缺乏對學生和實際教學狀況的分析,依然過分倚重教材,采取“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教學效果很不理想。本文認為應用寫作應該結合寫作主體的素質培養,立足于實際文體功能,確定寫作重點,利用實踐活動,有步驟地進行訓練,以達到提高學生應用寫作水平的目的。
一、應用文寫作教學的現狀、問題與原因分析
在目前的教學中,一些人只是簡單地認為“多讀多寫”便能提高應用寫作能力,比較重視理論的教學,一般先講授文體的概念、特點以及格式,然后再舉一些例文,中間穿插一些既定材料的寫作訓練。但這種方式忽視了對寫作主體的角色意識、思維和情感等方面的素質培養,對學生和教學的實際把握不夠。具體表現在寫作中易出現以下幾個問題:
(一)寫作主體的角色錯位
寫作主體是指處在寫作思維狀態或寫作行為中的人。在實際的應用寫作實踐中,由于對既定情況或材料掌握不夠,對自身所處現實或寫作角色把握不當,會出現寫作主體的錯位情況。如寫講話稿需要從講話人的角色意識出發,當然講話人可能是虛擬或他人,而在寫作中學生的意識不夠,寫出來的講話稿仍是“學生本色”;在寫實際的集體活動請示和部門總結時,辨別不清是個人署名還是集體署名;在為組織代言時,仍使用第一人稱“我”;在述職時,將個人事務或私事列舉其中。這些寫作狀態,從內容上來說是不切合實際,但實際上是缺乏對既定寫作者的角色分析,無法切身體會寫作過程中的角色定位,沒能把握寫作者的情感、意識和地位。這一重要意識的模糊,導致在寫作時,寫作主體與其他各個要素梳理不清,文體無法定位,文章要素不全,表達混亂。
(二)文體意識模糊不清
文體是適應不同使用領域而類聚成的文章的形式和體態。對應用寫作的文體功能、使用領域及其格式認識不足,導致寫作時混淆概念、錯選文種。如將通知寫成海報;將請假條寫成書信,結尾用“此致”和“敬禮”結束;在寫作中無法確定文種,導致標題失誤。另外,“請示”與“報告”混用和合用。在日常生活中有句慣用語“打報告”,意思是向上級報告相關重要情況。有學生認為應用寫作中,如果向上級請求辦理事項時,仍可以用“報告”,或者將“請示”與“報告”合用,擬定出“關于……的請示報告”的錯誤格式。應用寫作中的文體雖然都是為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而作,但其各有使用的領域,格式要求也不同。因為錯誤地從俗,而且在教學中沒有嚴格地厘清彼此間的區別,使得在實際寫作中無法確定具體的文體,在內容寫作上達不到文體的實際功能。
(三)表達方式不當
在文章寫作中,語言的運用得當與否是判斷文章好壞的重要標準。在實際寫作中,經常會出現用文學語言來寫作實用文章的情況。如有學生在寫入黨思想匯報時,將昨夜在月光下對嫦娥的無限聯想用大篇幅寫出來。再如,一個計劃的開頭這樣寫:光陰荏苒,歲月如梭,寒冬很快就過去了,我們懷著喜歡而興奮的心情又邁進春暖花開的季節,萬木復蘇,百花盛開……寫作者在語言運用或表達方式的運用方面,違背了應用文體的寫作要求,不懂得應用文體的語言規范和表達要求,誤將文學語言以及抒情、描寫濫用到講究莊重色彩的公文寫作中。另外,校園中常見的“尋物啟事”“招領啟事”中的“啟事”二字也被寫成“啟示”等。
(四)文章要素不全,條理不清
嚴格按照文章制作的程序和格式進行寫作,是應用文章的重要寫作方式。但由于對各個文種的功能認識不清,盡管有范文可以參考,但學生在寫作時總無法做到全面而正確。如公文的標題重要構成要素中“事由”一項常用“關于……”來組織,“關于”的后面必須對事件作適當的概括,提示公文的主要內容。但學生往往不能正確使用精練準確的語言把公文的內容概括出來;在擬寫通知時對相關時間及地點的交代也未能做到具體確鑿。另外,在內容寫作上,梳理不清文章的脈絡,層次混亂。將中文寫作的序號與其他寫作混同,或“一”“(一)”和“1”的使用先后次序弄亂,或將“0”和“1.1”引進來標明文章層次。
二、立足于寫作主體的教學改革的有效對策
寫作主體是整個寫作過程的主導,提高寫作水平的最根本的途徑是提高寫作主體的能力和素質。在具體的教學中,要重視學生學習的主體和主動地位,提高教學互動的質量,利用實踐和其他學習資源合理實現學習遷移,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提升他們作為寫作主體的寫作意識和素養。
(一)明確寫作主體的角色
寫作主體在具體寫作時,因不同的寫作情況而出現不同的角色、類型,承擔著一定的社會角色的功能,體現出較強的社會性。有共同研究寫作意圖、進行調查研究、共同完成寫作任務的群體作者類型;有整個寫作過程都由個人完成的個人作者類型;有為法定機關和法人代表代言的作者類型;有為他人(個人)代言的作者類型。寫作應用文時,寫作主體要明確自己是什么角色,了解各個角色的工作任務,這樣才能寫好應用文。如在寫作教學中,利用既有材料和實際情況或者創設良好的寫作情境,使學生明白自己的寫作角色,梳理清楚角色在整個關系中的地位,弄清角色寫作的實際對象,把握角色在實際情況下的心理、情緒、氛圍。再如,讓學生練習寫報告,采用角色模擬訓練、案例教學方式,讓學生明白在實際寫作行為中的寫作主體是什么角色,是個人作者角色、群體作者角色還是代言作者角色,明確實際寫作對象,并把握寫作的目的。同時,要教給學生相應的寫作程序和格式,使學生可以較容易地實現有效寫作。
(二)明確文章寫作價值和文體功能
三國時的文章理論家曹丕將文章提高到“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的地位。在今天,應用寫作的極強實用性也理所當然地被突出。應用寫作能力是學生今后進入社會安身立命的重要資本之一。要利用學生已有的學識,使其明確認識應用寫作與文學寫作的不同,明確其具體使用領域和對象。從價值功能上來看,文學寫作的功能在于審美,而應用寫作則需要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文學寫作要通過塑造一定的藝術形象反映現實生活,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強調藝術的感染力,創作上沒有固定的格式,通過讀者的審美閱讀,使讀者認識生活的本質,受到熏陶。而應用寫作則是為解決社會生活或工作中的實際問題而寫的,強調的是實用性,寫作上有固定的程序和結構形式。
(三)辨清應用寫作文體的功能、價值和格式
應用寫作中的各種文體因其使用領域而區分出不同的類別,有格式固定化、程序化和較強的權威性的公文,有處理日常事務的事務文書,有各專業領域的專業文書和日常應用文。古代文章理論家劉勰在論述“馭文之首術,謀篇之大端”時指出,作者應“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研閱以窮照,訓致以繹辭”。因此,要讓學生明確每一種文體的功能和價值,明確各個文體在實際運用中的功能,避免生造錯誤文體名稱,正確使用文體。另外,通過多媒體教學,能直觀形象地把規范、完整、正確的例文格式展現出來,讓學生掌握哪些例文值得學習,把存在語誤或格式錯誤的例子展示出來,讓學生加以評析,通過寫作訓練、借鑒、模仿范例、修改等環節,迅速進入獨立寫作階段,提高應用寫作能力。
(四)把握文章要素,使層次更清楚
同志曾經提出要求:“講話、演說、寫文章和寫決議案,都應當簡明扼要。”這要求各種應用文必須寫得“精約”。2000年8月頒布的《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第二十五條第二款規定,草擬公文應當做到“情況確實,觀點明確,表述準確,結構嚴謹,條理清楚,直述不曲,字詞規范, 標點正確, 篇幅力求簡短”。作者在應用文寫作過程中,要清晰地表達對主客觀世界的認識,表述清楚文體所要求的各個要素,從而實現傳播信息、宣事明理、抒情言志的實用目的。文章要素包括內容要素和格式要素,內容和形式只有完美地統一起來,才能實現應用寫作的價值和功能。所以,將文章必要要素全部囊括進文章,才能使文章層次清楚。如一般計劃的寫作需要寫清楚目標、措施、步驟,總結需要寫清工作基本情況、經驗、教訓和今后努力方向。在具體教學和寫作過程中,要教會學生自然分段和利用小標題進行寫作,正確使用序號,很快理出寫作大綱,從而使層次變得更清楚。
(五)注重講評、互評,促進學生領悟
應用文寫作的學習是一個開放、交流和合作的互動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每個學生的發展水平、個人生活背景和興趣愛好不同,對寫作的理解和認識程度、角度不同。教師的講授只是課堂的一個環節,其他的環節要讓學生自己去思考、體驗和建構,完成最終的寫作。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相影響,有利于學生能力的鞏固和提高。在教學過程中,要將評改環節納入課堂體系,注重教師的總評和學生自評與互評,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參與到整個教學中來。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把學生習作展示出來,組織學生進行自評、互評、集體討論,設計討論重點,如應用文的格式、內容要素、語言表達等方面。
綜上所述,在應用寫作教學中,除了注重有選擇有針對性地利用教材外,還要結合實際需要,充分立足于在寫作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寫作主體,在明確其角色意識的基礎上,分清應用寫作的價值和功能,確定各個應用文體的功能,才能使應用寫作快速有效。同時,要將學生評價納入課堂教學環節中來,師生充分互動,提高和鞏固學生的應用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裴顯生.應用寫作(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周振甫.文心雕龍今譯[M].北京:中華書局,1986.
[3].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梁成林,莫恒全.應用寫作教程[M].廣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5]郭紹虞.中國歷代文論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一、必須重視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和基本能力的培養
應用寫作教學脫離不了一般語文教學,我們知道,語法知識與寫作知識,在寫作中起著重要作用,沒有深厚的語文基礎功底,沒有過硬的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應用寫作過程中的選擇材料、提煉主題、遣詞造句就很難進行。語文教學歷來重視語法、修辭等基礎知識的講授及聽、說、讀、寫等基本能力的訓練。現在職高語文教學仍是初、高中語文教學的延續,因此,在這一時期的教學中應力求讓學生牢固地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加強對學生基本能力的培養,這一環節進行得好,將有利于以后的應用寫作教學。
寫作關系到學生的語言技能和結構技能,寫作中需要掌握好語言技能,要求能夠正確、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認識,這需要經過較長時間的訓練,要多讀多寫,豐富語文知識,擴大語言儲存量。在應用寫作教學中,則要求學生注意專業語言的儲存,要有意識地掌握本專業術語,常用說法、固定提法、專業用語、技術性語言等,再進而掌握本專業的規則,語言習慣。結構技能指段、層、篇的組合技術,關系到全篇結構的清晰、完整、緊密和圓合,對于劃分段落,文章內在邏輯聯系及層次間的連綴、過度、照應等基本結構方法,應要求學生熟練掌握;應用寫作同樣是對這些結構方法的運用,只是單純化、程式化了。
另外,在應用寫作教學中還可有意識地對學生的觀察力、思維力等進行培養。通過一定的訓練,提高學生發現事物本質,準確判斷和分析、歸納、比較、綜合等能力,以利于進一步提高應用寫作的質量。
二、強調學生必備的知識結構
與一般寫作相比,應用寫作還有其特殊性,這是因為應用寫作有一定的專業化,也就是說它涉及了許多專業知識,屬于語文課與專業課之間的一門交叉學科。因此,應用寫作也就決不是單純地對語文基礎知識的運用了,它還要用到許多專業方面的知識,再推廣一步,它還要用到政治經濟學、哲學、邏輯學、法學等方面的知識,它與其他各門學科之間有著相輔相成的關系。這就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結構,學好學校的各門課程。比較合理的知識結構是:政治理論知識(前提),專業知識(重心),相當程度的語文基礎知識(基礎)。
政治理論知識關系到學生的指導思想。有了正確的指導思想,在寫作時,就能避免分析問題的表面化、片面化、絕對化;其次也是應用文具有較強的政策性、權威性這一重要特點的體現。知法才能執法,只有準確、及時地理解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才能行之于文,在實際工作中貫徹實施。
應用寫作還與專業知識密不可分。以工商專業為例,如果學生不懂經濟法、合同法,不懂市場管理、企業登記管理等工商行政管理知識和管理性業務知識,很難想象能夠寫好符合工作實際的應用文。除在校的學習外,還應要求學生利用假期參加社會實踐,了解本地工商部門的實際情況,做一些實地調查,搜集當地工商工作的歷史、現狀、發展變化等情況,回校后,用作文的形式,把實踐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整理成文,使在學校學習的理論知識與親身實踐結合,為學好、寫好應用文積累重要的素材。
三、探索多樣的教學方法
應用寫作的教學進行得不當,容易產生教師教得枯燥,學生學得無味的現象。學生對于應用寫作知識似乎一看能懂,而實際寫作中卻一做就會錯,怎樣糾正這些偏差,是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應用寫作教學的指導原則是“理論聯系實際,多學多練”,應在此基礎上探索多樣的教學方法,努力提高授課質量。在實際教學中,以下幾種授課類型可作為對一般教學的補充。
此課型還可以和專業課教師配合,作為開發第二課堂內容。如講到經濟合同及其管理、仲裁文書和法律文件時,可組織學生開展經濟合同仲裁和法律的模擬法庭教學,通過模擬操作,學生對于裁定書、調解書、裁決書、仲裁文書等法律類文書也就加深了認識。
[關鍵詞] 任務驅動;應用寫作能力;變革
[基金項目] 安徽省高等學校省級質量工程項目《基于職業需求的高職生應用文寫作能力危機與對策研究》(項目編號2013jyxm331)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 H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4244(2014)07-200-2
高等教育正在面臨著不可忽視的“寫作危機”,小到學生的請假條、申請書,大到畢業簡歷和論文創作,文理不通、錯字別字、詞不達意、標點符號錯誤、文體格式紊亂、內容條理不清、表述含糊、不得體、邏輯混亂等現象比比皆是。更不用說學生畢業踏入社會,當面對紛繁復雜的各類職場應用文書,學生將無從應對。作為大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正在逐漸弱化和消退,成為新時代的“寫作文盲”。然而,作為能力培養重要陣地的應用寫作教學卻陷入困境,主要表現在一是教學內容僵化、大而全,甚至搞“一刀切”,理論教學有余,實踐實訓教學匱乏,教學模式單一;二是忽視不同專業對應用文寫作能力的需求,輕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角色定位,無視學生未來職業崗位發展需求,教學與實際嚴重脫節,最終導致的結果是教師怕教、學生怕學的“雙輸”局面,應用文寫作能力培養儼然成為了一根有名無實的“雞肋”培養。
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形成的任務驅動教學法,主張以能力培養為價值取向,以任務驅動技能,倡導學生為主體的自主探究學習,實行“教-學-做”一體,實現“學中做、做中學、做中評”。這些理論對傳統教學模式來說是一種革新與突破,符合應用寫作能力培養要更多關注實踐的理念趨勢,有效地解決當前應用寫作教學的實際困境,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應用寫作的興趣,切實提高大學生整體應用寫作能力水平。
一、任務驅動有效突破課時壁壘,實現課內外學習聯動
應用文書種類繁多,理論知識點豐富,傳統培養模式面對日益縮減的課時,教學實際陷入被動。教學付出與教學效果日益反向,應用寫作培養質量面臨嚴峻考驗。大多數教師總結的癥結之一是教學課時匱乏,我們認為這是一個認識上的誤區。
傳統培養模式對于課堂理論教學的過度依賴,本身就是教學理念上的陳舊保守。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植入,能夠有效破解這種困境。它的優勢是不再受課程計劃學時的限制,更多的將目光關注于學生課堂外大量的空閑時間。大學生課業安排儼然沒有中學緊湊,課外時間十分充裕,應當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只是用來進行基本知識的講解以及任務設定和評價考核,大量具體的學習任務分解到課外時間中去,形成課外時間“課內化”,實現課堂內外學習聯動。例如,我們在講解“調查報告”寫作模塊時,教師只需要在講解調查報告相關知識點之后,相關任務內容和細則要求,具體任務執行需要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進行資料查詢和實地調查,數據的收集和整理,數據分析和總結,最后撰寫調查報告。
實現課堂內外學習聯動有著積極的意義。一方面有利于學生在課外時間通過查詢資料和實際操作,進行有創造性的自主探究,既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又拓展了對目標知識點的認知空間。另一方面將教學重點放在課外,排遣了大學生無聊的空閑時間,實現了課內課外教學的連貫,提高了教學效果和質量。
二、任務驅動的過程管控與新媒體平臺教學無縫對接
任務驅動的教學效果,關鍵在于過程管控。鑒于學生理論知識基礎薄弱以及自我約束能力弱等因素,其中大部分人在任務實施過程中都處于“等靠拖”狀態。讓學生實現從被動到主動,從“要我學”到“我要學”,從“要我做”到“我要做”的積極轉變,完全依賴學生的自主學習態度是不現實的。
過程管控主要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確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管”隊伍。學生既是任務的執行者,也是任務的監管者。二是任務進度管控,制定詳細的任務進度計劃表,實行時間節點檢查。例如我們在進行“調查報告”應用寫作任務模塊時,我們將設定實地調查完成、資料整理及匯總、資料分析和總結以及調查報告撰寫完成等時間點,由教師主導,學生輪值,做好每一階段的檢查和記錄工作,填寫任務日志,及時通報未完成人員或者小組并督促限期完結。
網絡普遍化的今天,為實現實時動態管理提供了便利。為了加強教學管理和溝通交流,應著力打造以博客為主的資料平臺,以飛信為主的通訊平臺,以QQ群為主的交流平臺。依托三大平臺,首先可以解決學生任務執行過程中的疑惑。針對一些學生關注的焦點問題,展開多方討論,各抒己見。其次,實現過程化考核的課內外貫通,檢查學生任務進度和成果質量,提出改進意見。最后,利用新媒體先進技術,開展對話式教學、案例式教學和專題式教學,打破課堂內教學傳統模式,實現跨越傳統時間和空間的教學新模式。
三、任務驅動過程中的合作與競爭有效融合
任務驅動在注重激發學生個體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也十分關注團隊合作與競爭培養模式。在實際教學中,往往會安排幾次較大的實訓任務,學生個人是沒有辦法獨立完成的,這就需要一個團隊來進行分工協作,通過任務分解,利用集體的力量共同完成任務。教學之初,我們會對教學班級學生進行隨機分組,每個小組既是一個團隊,又是小組競爭過程中的個體。這些團隊可以依據任務進行集體討論和決策,制定任務完成計劃,分配成員任務,匯總任務數據,品評任務結果。通過協同工作,一方面最大化發揮個人專向潛力,一方面鍛煉學生團隊合作能力,提升團隊協作精神認同感。
學習的動力除了來自于學生自身,更來自于不同小組團體之間競爭。充分利用學生自我榮譽感和集體榮譽感的心理,教師積極引導和開展小組任務進度評比和任務結果評價,鼓勵小組之間互評,找問題,挑毛病。我們在完成“合同”寫作教學項目后,要求所有小組公開展示各自的合同文本,小組之間互相交換評分,允許小組成員對挑出的毛病進行辯解,實行挑的毛病越多得分越多,辯解成功的越多得分越多。在整個過程,教師擔當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通過任務競爭環節,有效地加深學生對重點和難點知識的習得和理解。
四、過程化考核模式與“三位一體”評價制度的構建
任務驅動教學理論下的課程考核不同于傳統教學中“一考定終身”,關注的焦點在于學生整個學習過程的學習態度和表現的綜合評定。主要的考核范圍是出勤、課堂紀律、任務完成量以及質量、階段性測試、任務專題討論、團隊合作、實踐實訓等多個方面。制定公正透明的評分細則,對表現突出的學生給予表揚和加分獎勵,實時內部公布每次任務考核結果和評定理由。過程化考核有利于激發學生了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盡管學生學習任務比以往更重了,但是學習效果卻得到較大的提升。
傳統教學中,大學生寫作能力水平高低主要取決于教師單方面的評估,這種評價主體的唯一性,一方面使得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困境,極大挫傷了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另一方面由于教師評價自身的片面性和主觀性,未必能夠真正反映一個學生的真實寫作水平。任務驅動教學的實施,教師不在是唯一評價主體,在真正意義上實現教師與學生的二元對立,學生擁有自我學習評判機會和能力,從而構建了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互動評價和教師評價等三位一體的評價新模式,而整個任務實施過程則就形成“做――評――做”循環模式。
一是學生自評。在任務實施過程中,通過不斷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逐步學會理論聯系實際,在做中學、學中做,逐漸養成自我挑戰和評判意識。二是學生互評。任務過程的各個環節,學生之間可以互相評價,發現問題,共同解決問題,增加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有利于知識學習的深入與拓展。三是教師評價。雖然教師不是課堂里的唯一主體,卻承擔任務設計、任務組織、任務指導和任務評價等多重角色。教師的評價對于學生來說尤為重要。主要注意兩方面的問題,一是注意學生共性與個性的區分評價,大學生不同于中小學生,有著強烈的自我定位,需要有針對性的評價,遵循普遍原則和特殊原則相結合。二是學生水平不均等,注重分層評價,對于優秀學生和落后學生,進步百分之十,對于兩者的意義是完全不同的,進行分層級評估,有利于調動好中差學生學習積極性,有利于提高班級整體寫作水平。
五、任務驅動推進學習情境、職業情境和生活情境統一
傳統培養關注的焦點在于學生的學習情境,通過理論灌輸實現學生理論知識的習得,完全忽視應用能力培養對于實踐性的迫切渴求,屏蔽與學生現實生活的關聯,割裂與學生未來職場需要的聯系,人為的在學習情境、生活情境和職業情境三者之間設置了障礙,恰恰忽略了應用寫作為“用”而生、為“用”而學的根本基礎。
擺脫單一學習情境的枯燥和效率低下任務驅動為這一困境提供了解決方案,我們可以對不同專業未來職場對于應用文體的不同需求,結合學生現實生活的真實情景,制定高仿真的情境任務,讓學生置身于真實的職業氛圍,在任務實施中充分體驗職業工作過程,將被動理論知識接受轉換為主動用知識去解決遇到的現實寫作問題,從而進一步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對于具體寫作任務的真實體驗,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我們可以看到,整個任務實施的過程,學生在強烈學習欲望的驅使下,應用寫作知識潛移默化地轉化為學生的實際寫作能力。
實踐證明,任務驅動法能夠有效促進應用寫作能力培養機制改革,它革除了傳統教學過程中的諸多弊端,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習慣養成,構建了“做中學、學中做、做中評”良好的教學循環過程,有助于切實提高大學生應用寫作能力水平。
參考文獻:
[1]繆泉.任務驅動教學法背景下高職院校應用寫作課教學探究[J].文學教育,2014,(4).
[2]龐明秀.基于工作過程的應用寫作課程任務驅動教學[J].教育與職業,2011,(32).
[3]邢翠玲.試論應用寫作教”學中“任務驅動法”的實施[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5).
[4]葉蓉.求真求近求趣_應用寫作教學實施任務驅動法時任務的設計原則[J].應用寫作,2013,(11).
但是,目前應用寫作課的教學狀況卻不能令人滿意,出現了一種非常矛盾的現象:一方面是學生認為寫作能力很重要,主觀上想學好應用文寫作;另一方面是學生面對比較抽象的寫作理論和比較固定化的文章模式,不知該從何入手,容易失去學習的興趣。這就無疑成為應用寫作教學中一個無法回避且亟待解決的問題。
為了改變這種現狀,高職院校在轉變教學觀念、改革教學評價體系的同時,更應該注重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的改變。
文秘專業的應用寫作教學不能照搬傳統的現成教材,而應根據培養目標和能力的要求, 對教材作出處理,突出文秘專業特色,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進行革新。
一、明確教學內容,突出能力培養
文秘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應用寫作教學應該依據培養目標和能力獲取的需要,剔除某些繁雜的理論內容,講清那些必要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突出重點和難點,圍繞能力培養,選擇和安排教學內容。
1.突出教學內容的應用性
針對高職高專院校文秘專業學生大多任職于中小企業這一特點,在應用寫作教學中, 應簡化公務文書的教學,以事務文書和經濟文書的寫作為主, 在寫作方法上嚴加訓練, 通過糾正不規范的內容、不規范的格式以及文字表述方面的不足來強化學生的寫作技能,從而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以“計劃”為例,學生很早就接觸學習計劃、鍛煉計劃、讀書計劃等,這些計劃往往是隨心所欲的表格式或簡單條文式,非常簡單。但是,從應用的角度來看,這種計劃只是計劃眾多種類的一部分,學生還需要學習一些更為規范和更適應企業特點的計劃,例如年度工作計劃、生產計劃、接待方案等,這在格式上要有標題、正文和落款三部分,在內容上要有前言、目標和任務、措施和步驟三部分,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企業真實的計劃案例進行分析,強調教學內容的應用性。
2.增加信息量
文秘專業學生就業的行業多種多樣,但以商業為主。在教學過程中,除了應用寫作知識的教學,還應增加一些商業經濟知識,以突出應用寫作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新信息的補充應根據學生現有水平做適當補充,補充時應以教材為綱,重點發揮,與時俱進,增加新信息。因此,管理學、電子商務、市場營銷、人力資源、公共關系學等學科的內容都必須加以具體化而融會于本課程之中,使這門課具有實用性,這可以克服過去應用寫作課程存在的缺乏實踐、空洞抽象的弊端。
二、改進教學方法,能力考核多樣化
高職文秘專業大部分學生對應用寫作課的認識明確,學習起來卻收獲不大。其原因也在于教師的教學手段缺少創新,即沒有把課堂技能教學與學生的實用性相結合起來,學生的“學”往往是課堂被動的受體,其不利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也容易壓制學生創造能力的開發,阻礙了學生能力和素質的提高。傳統的應用寫作課教學方式,通常由老師講授有關理論知識,如應用寫作文種的含義、特點、分類、寫作格式、注意事項等,再進行課堂例文分析,課后學生完成教師布置作業。這種教學方式學生雖懂理論卻寫不出東西來,從而導致學生畢業后實際操作能力低。引進新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地改變這種狀況。
1.教學方法的改進——項目教學法
項目教學法(project-based learning)也稱“基于項目活動的研究性學習”,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它與傳統教學法相比,最大的特點是將教學過程與具體工作項目充分地融為一體,圍繞具體的項目構建教學內容體系組織實施教學,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高職課程與普通學科課程的最大區別表現在它的職業定向性,即必須緊密聯系具體的崗位實踐,強調崗位工作能力訓練。其課程目標不是來自學科,更不是來自書本,而是來自職業調查和崗位典型工作任務的分析,以便瞄準現實職業對人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的要求。因此,將崗位工作任務變成教學項目,更能體現應用寫作教學的實用性。
(1)選擇項目
開展項目教學法,選擇合適的項目是關鍵。提出的項目任務,第一要有綜合性,把已學過的知識和即將學的知識綜合起來;第二要有操作性,項目任務必須能夠通過具體的實踐和操作過程來完成,盡量避免抽象的完全理論化的任務;第三要有吸引力,興趣對學生來說是最重要的;第四要有層次性,引導學生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完成一系列任務,從而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實施項目
項目選定以后,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多種形式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組織學生對項目所提供的材料和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提出見解,做出判斷和決策,進而實施項目。在實施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好組織和協調工作。
(3)效果評價
項目完成以后,先由學生對項目實施的結果進行自我評價,再由教師進行點評,自我評價和教師點評的內容既要包括知識內容也要包括學生的態度和團隊協作能力,教師要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結合起來,爭取實施一個項目就讓學生掌握一個項目相關的知識和能力。需要注意的是,結果的對錯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學生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分析能力、判斷能力和想象力。
此外,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之一。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實現教學過程的可視化、互動化、個性化,是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有效方式。它是改革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的重要途徑,也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應用寫作課件以及與應用文應用相關的視頻以多媒體形式——聲音、圖片、動畫、音樂可取得傳統的“黑板+粉筆”單向教學模式所無法實現的教學效果,即:把抽象語流具體化、知識重點標記化、教學重點明了化,教學內容動靜結合重復演示,教學檢測隨時進行,做到“溫故而知新”,能提高教學效率,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2.考核方式多樣化
努力改變以往單憑一張考卷考核學生的考試模式,嘗試多元化的考核評價方法,更新考試觀念,以就業為導向,重視實踐考試,重視能力考核。考試形式多樣,如閉卷、開卷、項目實施、論文寫作等考核方法,同時,給學生提供多次考核評價的機會,還可分類分項進行考試。
此外,也可收集學生寫作中的常見病例讓學生動手改,也可讓學生拿自己的文章讓別人評改有關用詞、語法方面的毛病,以收到切實的效果,加強基本功訓練。
總之,應用寫作教學不能墨守成規,生搬硬套,必須圍繞文秘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重視學生實際運用能力培養,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能力,以適應社會發展及自身發展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