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高中音樂教學總結與反思
時間:2023-10-10 10:46:1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中音樂教學總結與反思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研究的動機
近年來,我國高中音樂教育開展的如火如荼,音樂教育事業呈現一派生機,但也存在著不少問題:由于區域經濟發展的差異,一些經濟貧窮、觀念落后的地區連最基礎的音樂教育都無法得以開展。而在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雖然高中音樂教育得到了較好的發展,但許多學校仍然把升學率擺在首位,音樂課形同虛設,很少有人真正關心重視藝術課程的教學。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在不斷提高。在這個信息高速發達的時代,最需要的就是適應新時代、具有高能力、高素質的全面發展人才,而更好地開展高中音樂教育對促進社會地發展具有積極意義的。
研究的目的、意義、對象
在當今這個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人類認識能力和創造能力的空前提高,引起社會深刻的變革,我國正進行著歷史以來規模、力度、難度最大的一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然而,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教育發展十分不平衡,各地師資水平差異很大。因此,在不同的地區有效實施新課程標準就成了筆者研究的目的與對象。采用文獻研究法、歸納法、實例論證發、問卷調查法等。總結教學中的寶貴經驗,分析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的概括和現狀研究,從中進一步落實和完善普通高中音樂教育的教學理念,以及提出音樂教育改革后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及解決措施,使其普通高中音樂教育得到完善和發展。
。
(一)普通高中音樂課改個案研究
羅燕平在《石家莊市普通高中音樂教育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提出“轉變教育觀念,樹立全新教育人才觀、嘗試教學新模式;建立良好的音樂教育管理機構;開展第二課堂和豐富多彩的課外藝術活動;加大音樂學校社會力量辦學力度;建立激勵機制調動教師積極性;教學內容上處理好“美育”與“求知”的關系;音樂課內容要傾向于民族音樂等方面?!?/p>
(二)普通高中音樂課改課堂教學研究
周媛在《淺論普通高中音樂教育的課程改革》中提出“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因材施教”姜麗榮在“淺談普通高中音樂教育現狀與發展”中提出普通高中音樂教育過分強調少數同學的專業訓練,忽視了多數同學的素質教育。
(三)普通高中音樂新課改教育教學的理論探討。
周媛在《淺論普通高中音樂教育的課程改革》中提出“遵循聽覺藝術的感知規律,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姜麗榮在“淺談普通高中音樂教育現狀與發展”中提出音樂課“信天游” 式的課堂教學,嚴重阻礙著《新課標》的貫徹和實施。毛哲茹在《淺談高中音樂教育的“教”與“學”》中提出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
以上文獻為我們進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但是同時筆者發現普通高中音樂新課程標準研究還有待進一步的深入。
1.全面發展、個性培養
普通高中音樂教育應該注重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注重專業技能的訓練,素質教育的提高。
2.全方面合理制定教學計劃
學校應必要采取強制性的檢查與監督手段,要有音樂教育學期計劃,學年目標,音樂教師的音樂教學理念和實際教學措施。
3.注重學生對學習方法的掌握,大于對學習結果的掌握
教學的任務不僅是教,更是為了學?!笆谌艘贼~,不如授之以漁”應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自己去開啟知識寶庫的大門。
結束語
根據各地區在普通高中音樂教育的改革形勢下,筆者圍繞“普通高中音樂新課程標準的實施現狀研究和反思”的課題,不難看出高中音樂教育方面取得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同時存在的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然而,這種自上而下的教育改革路徑雖有明顯的優越性,但也難念有一些不切實際和一點蓋面的情況,不過,我相信通過《課改》的實施,各地區的老師們都有了一些新課程的概念,給未來的音樂教育提供更好的保障。愿高中新課程改革能更順利的執行和實施。
參考文獻
[1] 王平.《對普通音樂教育改革的兩點認識》[J]. 西安音樂學院副院長、副教授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音樂新課程標準》[J].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 謝苗苗.《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管理初探――以上海四所高校為例》[J]. 上海音樂學院
[4] 周媛.《淺談普通高中音樂教育的課程改革――以連云港市新浦區普通高中音樂教育課程改革為實力的調查研究》[D]. 南京藝術學院
[5] 毛哲茹.《淺談高中音樂教育的“教”與“學”》[N]. 西安市 ,2010
[6] 錢麗.《對高中音樂教育的研究與思考》[N]. 嵊州市崇仁中學,浙江嵊州 312400 , 2012
[7] 王萬龍,姜麗蓉.《 淺談普通高中音樂教育的現狀與發展》[N]. 榆林市第二中學、米脂縣沙家店學區,2011
關鍵詞:高中音樂 新課改 個性
一、當前高中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重知識技能、輕審美熏陶現象嚴重
據調查當今高中音樂教師在音樂欣賞課堂教學中,重知識技能、輕審美熏陶現象較為嚴重。一味的增加學生的知識技能而沒有達到音樂欣賞課有別于技術課的目的。例如,有位教師在上《藍色多瑙河》時,先介紹音樂家約翰?施特勞斯,然后講解圓舞曲,接著分析每一首小圓舞曲的曲式結構,所以等到這位教師將這首音樂的序曲、五首小圓舞曲、龐大的尾奏都解剖完時,一節課只剩下5分鐘了。學生們幾乎得不到欣賞的機會。這就是傳統的“重知識技能,輕審美體驗”的教學觀念仍在起主導作用的緣故。
(二)教學理念陳舊,以語言代替音樂
在課堂欣賞中,教師的語言滿堂灌,以語言代替音樂。有些教師很認真的備課,找了許多有關音樂或音樂家的背景資料,在課堂上喋喋不休、一字不漏地灌輸給學生,結果音樂欣賞課變成了音樂故事課。學生會感到枯燥,教師也會很疲憊。曾經有位教師在上歌劇《白毛女》時,熱情、耐心地向學生介紹電影白毛女的故事,學生聽得津津有味。但結果是完全脫離了音樂本體,整整一節課下來,學生對歌劇的了解,對喜兒、楊白勞的音樂形象感受卻仍可能是空白。也有相當一部分的教師在教學中經常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音樂,并將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他們上課往往喜歡從標題著眼,把想象中的視覺形象描繪得有聲有色。但是音樂是一種特殊的藝術,是由音響通過聽覺,使聽者產生聯想、表象、想象等心理活動的過程,絕非確定性很強的文字語言可以表達的。它訴之于流動的音響中,其藝術形象是非視覺性的,也非語義的。這就決定了音樂欣賞教學應以聽賞為主而非講解。我們在音樂課堂中要將音樂的耳朵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各自的聆聽中去品評、咀嚼,享受音樂,體驗音樂的獨特美感。
二、新課改下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策略
(一)注重個性化教育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
個性化教育是新課程改革基本理念的一個重要內容,它的主要內容是: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主體,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位置。所以我們在高中音樂教學實踐中就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揮他們主體性作用,重點發展學生的個性。
1.更新觀念,樹立個性化音樂教育的理念
教師應從自身上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差異立志做到“四心”?!靶判摹保簩γ恳晃坏膶W生給予成功的期望;“愛心”:讓所有學生都能感受到愛心的潤澤;“公心”:對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要一視同仁;“耐心”:尤其是給予問題生全面照顧。
2.尊重學生的個性,關注個別學生
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在課堂上多鼓勵學生,增強學生的成就動機。首先,通過各種有效手段,最大限度地激發起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求知的熱情。盡量的多給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讓學生在成功的喜悅中體會學習的快樂。及時給予學生激勵性的表揚,即使再微小的優點,表揚后的效果都會很大。另外,教學信息要及時反饋,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結果進行適當的歸因總結,從中掌握成功的方法。最后,把握各種類型學生的特點,根據實際情況,因人而異的對其不斷提高其學習目標和學習要求。
3.研究、發現、個別輔導學生
傳統的教學觀念,通常是以統一的模式要求每個學生,這就從根本上否定了學生的獨特性。要想挖掘出每個學生的個性潛質,就必須確立多層次、多維度的教學目標。學生是一個有獨立思想、情感和個性的有血有肉的個體,教師不可能根據一個目標,一種模式把學生塑造成完全一致的標準產品?,F實的教學目標必須是多層次的,在達到最基本的統一標準的前提下,依照學生的志向,他們愿意或適合向哪個方向發展就向哪個方向發展。學生的個性與多樣性,要求教師必須丟棄陳舊的教學思想,根據學生不同的要求,分層次、有目的地進行教學。
4.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發展學生的個性
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要正確處理好教師與學生二者的關系,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做到“主體”和“主導”相統一。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調動他們的情緒,讓他們在音樂學習過程中主動參與。改“教師強制教”為“學生主動學”。所以,要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就要轉換教學角色,把原來課堂上的以教師教為主,一言堂似的模式變成以學生學為主,教師引導的模式。只有充分調動學生自覺、積極地參與教學過程,才能激活出他們的內在動力,最大限度地把他們的潛能挖掘出來。
(二)了解學生需求,改變教學觀念
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高中音樂教師都會發現有這種現象的存在:高中學生由于年齡上的特點,學生在音樂課堂上表現出不主動、不交往、不合作的行為,課堂氣氛因此往往會較為壓抑沉悶。他們不再像小學或初中學生那樣天真、忘我、積極地來投入音樂活動,他們更注重自己在集體中的形象,因此怕出錯,怕遭人笑話,有了很多的顧慮。這對音樂教師來說是一個嚴肅的問題:怎樣才能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使其在音樂課中得到應有的美的享受,從而使高中音樂教學有實質性的突破呢?筆者認為,熱愛學生,一切從學生自身出發,建立新的教學觀念,掌握學生的心理,了解學生需求,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這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我們需要了解他們在個人興趣方面的喜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充分尊重他們,同時改變傳統教育觀念,兼顧學生由于年齡、興趣以及認識水平等方面的特點而產生的獨特的審美需求,以此來設計教學。另外,當今的學生都有許多自己喜歡的歌星,音樂教師應與時代同步,了解學生關于音樂的熱門話題,搭建起與學生溝通的橋梁。華東師范大學教授葉瀾曾說過,一個好的教師體現在能夠讀懂學生,了解學生的需求。相信這樣的音樂教師一定會受到學生的歡迎,這樣的音樂課也自然會成為學生們的所愛。
三、結語
高中音樂課堂教學改革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過程。新理念的樹立,新實踐的實施需要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探究,認真吃透新課標精神,努力按照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的要求加速改變教學觀念,樹立新的教學理念,大膽進行全新的嘗試。根據高中新課改背景下高師音樂教育的現狀反思,筆者認為,高中音樂教師應在現行改革方案的基礎上及時進行調整以適應高中新課改的狀況,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改變陳舊、老套、不適宜學生發展的教學方法,在不斷創新的基礎上提高高中音樂教學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音樂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王安國.音樂教學研究與案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曹理,繆關言.中學音樂教學論新編[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關鍵詞:高中音樂;教學方法;問題;未來展望
中圖分類號:G633.9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3-0328-01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藝術欣賞課程在整個高中教學體系中越來越受到重視。同時隨著素質教育不斷的向前推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成為教學的重點,音樂作為提高學生鑒賞能力和審美感知的一門重要課程,能夠更好的促進新課標改革以及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教育新契機的大環境下,為了更好的提升音樂教學,我們必須及時對以往的音樂教學方法進行反思,并結合當前音樂教學的實際情況探究更加科學的教學方法,提高高中音樂的教學質量。
1.在過去的音樂教學中,存在著一些特別的問題
1.1 城鄉音樂教育差距過大。由于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城市的教學硬件設施比較好,教師的素質也比較高,與此相比,鄉村高中卻沒有這么好的教學條件,甚至有的學校沒有開設音樂課程。
1.2 學生學習動力不高,對于音樂課程沒有正確的認識。在以往應試教育的壓力下,高中生面臨著巨大的升學壓力,認為應該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中來,這樣才能夠在高考中勝出。甚至有的學校在教學體系中設置了音樂課程,但是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音樂課往往成為了學生的自習課,音樂課"名存實亡"。
1.3 音樂教學內容陳舊,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在過去的音樂教材中,所選取的內容還是那些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的作品,而這些作品由于距離現在久遠,往往學生對于教材中的內容不能夠很好的把握,不能夠理解作品的背景,不能夠理解作品中的意像,造成學生不愿意去學的現象。
2.對未來的展望
針對過去音樂教學中存在的種種問題,我們應該從不同的角度去探究新的音樂教學方法,讓學生們愛上音樂,讓音樂成為學生生活學習的一部分,從而讓他們更好的受益于音樂,不斷的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2.1 政府應該加大對音樂基礎設施的投入,縮小城鄉差距。現在我國的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精神需求同樣在不斷的提高。面對這種情況,政府應該加大對相對條件較差的高中學校的資金投入,讓他們同樣擁有較好的音樂教學條件。可以加大支持高素質的教師進行周期性的扶持,同時還可以設立"校與校"的定點幫扶計劃,讓鄉村的高中學生同樣能夠享受到高水平的音樂教學,讓學生們能夠在音樂教學中感受到一個新的世界。通過上述方法,可以促進音樂教學的不斷的發展,促進教育平等。
2.2 不斷創新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從多方面感受到音樂的魅力。音樂作為人們情感的表達方式之一,往往只有身臨其境的體驗才能夠感知到音樂的美和音樂的巨大影響。因此在教學方法中,可以設置情景課堂,引導學生去感受音樂,進行體驗式的學習。比如在民樂《賽馬》的教學中,老師可以通過播放相關紀錄片的方式,讓學生能夠了解在大草原上人們進行賽馬的真實情景,讓學生感受到人們當時緊張和愉悅的心境。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調動學生們的情感,更好的了解《賽馬》這部作品的情景和音樂美。這種認知式的學習方法,不僅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作品,還能夠開拓學生們的心境,更好的改善和提高學生的心理品質。
音樂作為一個具有特殊性質的學科,還應該從教學手段上進行改革。以往的音樂教學教師只是簡單的進行五音譜的教學和簡單的試唱教學,那是因為客觀條件造成的。但是現在我國的科技水平取得了日新月異的發展,多媒體教學日趨普遍,通過多媒體教學,可以讓學生以一個立體的方式更好的融入到音樂情景中去,讓學生能夠有著身臨其境的審美體驗。
在教學過程中還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以往的教學中,往往教師起著主體性的作用。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這種教學模式往往不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F在應該轉變這種方式,應該以學生為主,從學生自身的實際出發,進行音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成為一個"向導"的角色,給學生一個充分的思維空間,給學生一個開放自由的發言空間,讓學生主動的去探討對于音樂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能夠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面對陌生的知識,能夠知道從哪些方面做出分析,從而有效的解決問題。
2.3 更新教學內容,充分發掘有代表性的音樂教學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音樂教學活動。高中音樂的教學大綱要求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審美能力和認知能力,推動學生的整體發展。通過音樂教學能夠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因此面對這些要求,應該更好的從教學內容上做出選擇,讓音樂教學更好的回歸到素質教育的軌道上來。因此在音樂教學的內容上應該選取能夠引導高中學生發展的符合主旋律的音樂作品,同時還要注意音樂教學內容的多樣性,讓學生能夠認知到一個多元豐富的音樂世界。
關鍵詞:高中;音樂教學;德育教育;方法
音樂是打開人類心靈大門的鑰匙,欣賞音樂時人們可以獲得“情感與情感的碰撞”。優美的音樂可以使學生個性得到釋放,得到美的享受,進而培養出學生正確的辨別能力與是非觀念。在德育方面,音樂教學也有著不可忽視的優勢。那么怎么通過形式多樣的高中音樂教學實現其德育教育功能呢? 下面我結合自身的教育教學經驗來談談我對此的幾點認識。
一、學科解讀
音樂學科設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音樂學科教育教學的目標又是什么?只是為了讓學生學會一定的音樂知識嗎?在回答這些問題時,每一位音樂教育者不僅要對本學科的學科內涵進行思考。高中階段的音樂教育分為廣義和狹義兩個概念,廣義的概念是指各種泛化的媒介資源對音樂知識和技能的傳輸及影響,在學生進行音樂學習的過程中,其審美意識和思想情操得以陶冶和鍛煉;狹義的概念是指以高中音樂教學大綱為要求,對大學生重點進行音樂基礎理論和視唱練耳、聲樂、器樂等技能學習,通過培養學生的音樂知識和相關技能,培育全面的藝術和道德兼備的人才。
二、問題凸顯
(一)教學實際展現
高中音樂雖然也是高中學段學校教育的主要組成之一,但是在實際教育教學中并沒有得到該有的重視。在我國的重點高中學校和偏遠的高中學校,呈現出音樂課程設置與年級增長而減少的趨勢,用數理化等課程替代音樂教學的現狀較為普遍,這對于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格發展極為不利,學生在承擔過重學科負擔之下,無法進行全面的、客觀的成長教育,這是不適宜的,也不符合教育改革體制所期望的全面、高素質人才的要求。
(二)教學問題展現
在學科教學過程中存在著許多的問題,通過筆者的分析與總結,可以對其進行簡單的歸類。不難發現,當前我國的高中音樂教育主要呈現出三個方面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其一,高中階段的音樂課程學習完全成為了學科課程的點綴和輔助品,音樂課程訓練根本就沒有與學生的思想教育相聯系;其二,高中音樂教師的綜合素質還欠缺。音樂教師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和美學教育的關注度不夠,并沒有在音樂專業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和人生價值的指引;其三,應試教育的中國教學現狀也制約了高中音樂的全面功能的實現,尤其對高中生的美學與德育功能方面的教學,根本無法得以實施。
三、方法解析
(一)樹立融入觀念
學生的發展應該是全面的發展,這里的發展,不僅僅是知識與理論的發展,還應該有情感與品德的發展。高中的學科課程之中,對學生智力學習和知識的傳授是教學重點,但是,在高中階段的學生成長過程中,高中生的思想品德構建也是重要的關鍵性時期,德育與智育發展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一種春風細雨式的教育,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它不同于學科課程中教師對學生思維的啟迪和智力的拓展,也是學生的個性德育形成的過程。高中音樂則正是德育形成的重要而特殊的手段,音樂以其特殊的表達方式,以強烈的韻律、節奏等展現出對學生的內心的感染力和表現力,同時完成由音樂的語言方式向德育語言的特殊轉換,使學生聆聽音樂的過程中滲透入德育的思想和意識。
(二)激發學生的情感
音樂教育可以激發出學生的“情感”,德育教育離不開學生的“情感”,德育教育在某些方面的展現就是情感的教育??梢哉f,對學生德育的教學首先要建立在對學生進行道德情感的培養之上,要以音樂蘊涵的豐富情感為引,牽動學生的內心情緒,用音樂豐富的旋律表現向學生講述情與美的觀念,從而培養高中生的道德情感。如:音樂鑒賞中對《少女的祈禱》樂曲中,在美妙的音樂旋律的感受中,高中生可以感受到這首樂曲中對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在與音樂共振的過程中,體會到強烈的道德共鳴。
(三)思維發展為主
音樂的學習同樣需要不斷的思考,當學生感知知識之后,會產生情感的共鳴,那么,在獲得情感之后,又會怎樣呢?學生在具備初期的道德情感體驗之后,還要具備相應的道德思維能力,能夠在音樂鑒賞與學習的過程中,增強對真假美丑、善與惡的是非明辨能力,從而增強對自己性格品質的操控能力和反思能力。就戲劇而言,無論喜劇還是悲劇,都是對人和事的模仿,意在表達善惡傾向、美丑偏好,通過劇中的臺詞轉換為樂詞,并將輔以強烈的韻律,可以賦予音樂以極為豐富的道德內涵。如:音樂鑒賞《國之瑰寶―――京劇》,學生在變幻的戲劇情節中感受到強烈的是非對錯、美丑善惡,通過對相關京劇經典曲目的知識性了解,增強對生活中道德的評價能力,實現道德思維由音樂向生活德育的遷移。
(四)知識學習要內化
關鍵詞:音樂教學;合作學習;嘗試
合作學習是新課改背景下學生學法的一種創新,同時又是一種教學方式,合作學習能有效地解決課堂教學效益問題,提高教學質量。隨著新課改的深化,高中音樂教學的學習方式變革被提上議事日程。如何提高高中音樂教學的質量,人們的研究和實踐很多,方法不同,各有千秋。我們結合學生實際。采合作學習模式。在高一年級的音樂教學過程中嘗試,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仔細反思,其模式結構、教學過程都是很有意義的。
一、合作學習的理論來源
合作學習源于小組學習,指的是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學習。一般的界定是: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由2名以上學生組成的異質性小組中從事學習活動,并以他們小組的表現為依據獲取獎勵或認可的課堂教學形式。在實際運作中,合作學習可以是兩人之間的合作,也可以是多人之間的合作。其理論支撐之一,是西方的社會互賴理論(Social interdependence theory)。該理論認為,群體的本質就是導致群體成為一個“動力整體”的成員之間的互賴(這種互賴通常由共同目標而創設),在這個動力整體中。任何成員狀態的變化都會引起其他成員狀態的變化。同時,成員之間緊張的內在狀態能激勵群體達成共同的預期目的。因此。基于互賴的合作學習就是“當所有的人聚集在一起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工作時,靠的是相互團結的力量。相互依靠為個人提供了動力?!笔褂谩昂献鲗W習”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合作精神和團體意識的培養,促其智力放大,思維共振,提高學習效益。學生在合作中各抒己見,集思廣益,克服片面,互相啟發,互相評價,互相激勵,取長補短;還可以進行信息交流,實現資源共享。高中音樂教學力求教學過程形成合作學習的模式,強調通過教學方式的轉變,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讓學生學會合作學習,自主學習,實現音樂智能的提高和身心素質的發展,這是符合教學發展規律的。高中音樂課有其特殊性,主要是高中學生心理特征發展變化,較初中階段相對沉默、內向和冷靜,音樂課放開來唱的少,一般的教唱也不感興趣。如果沿用傳統的授課、教唱方式。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就會大打折扣。而采用合作學習的方法,可以促其團體意識的萌發,主動參與,加上合作模式的優化和具體方式的多元化,可以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果和質量。
二、高中音樂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設計
我們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構建的指導思想是,采用班級教學基礎上的分組學習、個別教學等形式,形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教師將教學內容轉化為學生感興趣的音樂問題或音樂學習任務,并創設合作學習的具體情境,通過任務驅動、巡回指導等動力支持,讓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學科的學習,促其獲得音樂智能的提高和身心素質的發展。
(一)小組編制
主要以學生自由組合、隨機組合和臨時組合為主,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作一些調節,讓所有的學生都能組合成組,都有搭檔。一般2-4人為一組,成員優差搭配、男女混編。其編排的理論根據是,優差搭配可以讓學生互教共學。優帶羞,以利共同進步;男女混編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心理學的研究認為,男女異性合作能提高心理專注力,提高工作效率,知識學習也體現這一規律。此外,合作學習小組可以經常整編,一個月或兩個月后重新組合,以免僵化,同時也利于學生更大范圍的互動,接觸更多的合作對象,鍛煉與不同風格的同學合作的能力。
(二)合作模式的學習步驟
第一步:布置課外學習任務
教師將教學內容進行劃分,形成問題系列或任務式。學生合作學習小組根據自身實際,選擇學習任務。這些任務包括:試唱練唱,互查作業、幫助同組同學弄懂問題,協助同學記憶知識點?;ハ鄼z查背誦情況,探討預習思考題,合作查閱資料等等。學生小組接受任務后,討論解決辦法,形成任務解決方案,寫成書面計劃,教給老師備查。
第二步:分組課外學習
課外指音樂課時以外的學生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學生可以在音樂室、教室、自家、課外活動室、閱覽室、圖書館、網絡室等地方,按組學習、查閱資料、聆聽光碟樂帶等等。這是合作學習模式的關鍵環節。有否教學效果,效益高低,都主要體現在這一步驟。教師也特別加強課外合作學習的指導,宏觀調控,不放任自流。由于活動方式新穎,滿足學生不同需要,因而可以有效提高積極性,學生主動參與。并設計出許多富有創新意義的學習方法。例如,有些小組根據自身條件,來卡拉OK形式學習歌唱,練習跟唱,往往很快就練好一首新曲,效果特顯著。又如創作風格獨特的班歌,豐富班級文化;了解非洲音樂的特點,為其它學科學習提供便利等。這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藝術視野,也有利于他們更好地理解其他學習內容。還可開展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組織學生參加藝術節文藝演出,拍攝音樂MTV,校園歌手大賽,音樂劇表演,街舞大賽等等。音樂是表演的藝術,要給學生一個實踐的舞臺,充分展示他們的才華。分組課外學習。特別有利于學生的實踐活動。在實踐中讓學生們成為傳播“真善美”的小使者,從而提升他們的審美能力。
第三步:檢查課外合作學習
這一步驟一般放在新課之前,也可利用課堂教學開始時的新課引入提問來進行,還可以借助專門的總結、演出、匯報等形式來處理,其結果是學生課外合作學習成果的展示。由于具有展示才藝、匯報收獲的意味,學生投入更為專注,學生收獲豐富多彩,互動檢查讓大家樂不可支,心情舒暢。即使是課前檢查,也充滿和諧競爭的氛圍。教師提出問題后。各合作學習小組積極搶答,開展組與組之間的競賽,本小組的成員進行補充、糾正錯誤。或者點各組較差的學生回答,抽查課外合作學習情況。教師根據各小組團體的表現對小組合作給予評價評分,做出小結,強化集體觀念和合作意識。這樣處理。效果很好。
第四步:課堂合作學習
分組學習新課,當然有教師的統一講解,或隨機總結。但主要仍是來任務驅動的方法,讓學生帶著問題,結合實踐過程中的體會,嘗試接觸新的學習內容,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按小組合作?;蚧ゾ?,或互聽,或互背?;蚧ゲ?,教師隨堂巡查,隨機點撥,并在小組匯報時做出精要的點評小結。新課內容也經過“任務格式化”。在任務驅動之下,完成新課學習。
第五步:測驗與反饋
安排時間。對所學內容進行獨立測驗,或按小組進行競賽,抽查不同小組學生獨立測驗的結果?;蚋鶕〗M競賽情況,教師獲得關于學生合作學習狀況的信息,并就存在的問題進行補救教學,以求當堂完成教學目標,對本節課各小組合作學習情況進行簡短的小結與評價;再布置課外作業及課后合作學習任務。開啟合作學習模式的新的循環。
以上五個步驟可概括成如下循環模式:
布置課外合作學習任務――分組課外學習――檢查課外合作學習情況,引入新課――課堂合作學習――測驗與反饋。
三、高中音樂教學合作學習模式的優勢
(一)開放搞活音樂教學
開放了課堂教學,給學生以自主選擇問題任務的機會,給學生以學習內容、方法、形式自由選擇的機會。這就使高中音樂教學獲得新的動力,與時俱進。
(二)學生收效顯著
通過分組學習、完成任務,以及分組學習后的檢查交流,讓學生能鍛煉自己,獲得某方面的技能,如演唱、樂器、作曲等。并在檢查交流時,充分展示才藝。享受學習成果。因而能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學習有效性大幅度提高。
(三)符合教學規律
學生的分組合作學習,也給學生以互相幫助、互動探究、共同發展的機會,共同的任務、共同的興趣愛好,把學生緊密聯系在一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大為提高。而合作學習的任務式、問題式,又使小組合作學習,具有探究性學習的性質,使得高中音樂合作學習的深度和廣度等,都符合課標要求,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的。
事實證明,高中音樂教學的合作學習模式,是切實可行的,既符合一般高中教學實際,又能滿足高中學生的音樂素質發展需要,促成學生身心素質的全面發展,而且模式簡捷,常用常新,具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發展的價值和意義,值得在教學實踐中,繼續完善。
參考文獻:
[1]曹理:新課程音樂教學案例選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關鍵詞:音樂教學;高中音樂鑒賞課;學生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2)11-044-1
高中音樂課堂中,學生對音樂的喜愛表現得非常明顯,都希望能夠在音樂課堂上獲得身心的享受,但是課本上的音樂內容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大,學生的興趣不高。針對這一問題,筆者認為,音樂作為一種情感上的體驗,是高中階段學生情感表達和情感交互的重要手段,如何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從而真正意義上讓高中的音樂課堂成為學生所希望的樣子,對于每一個音樂教學工作者來說都是不可回避的重要問題之一。
一、備課時莫忘學生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如果僅僅按照課本的要求進行準備,對于學生的情感需求沒有良好的把握,是不可能獲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的。某些情況下,很多音樂教師感覺自己的備課是完美的,而實際授課過程中,學生卻并不買賬,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敷衍了事,基本上沒有領會課堂教學內容的精髓。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更多地重視學生在課堂內的主體地位,更多地考慮學生的情感需求,那么課堂效果將會有一個意想不到的提升。當面對一個新的課題的時候,我們必須考慮,學生會對其中的那些部分有興趣,對那些部分的接受會較為困難,對于其中的難點部分,我們有必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來思考學生如何能夠更好地了解,如何能夠更為容易地接受。
例如,在備《劃時代的音樂大師 貝多芬》這節課時,我著重考慮了這樣一個問題: 如何讓學生充分感知到貝多芬音樂里的 自由、平等、博愛的啟蒙思想,對其在音樂中所表達情感的體會,如果僅僅按照課本講解,那么學生對于課堂授課中的種種思考將會被扼殺,抽象的理論講解,對于提升學生對音樂的整體掌握并不會有任何的幫助。而我在授課過程中,給學生講了貝多芬和歌德一同散步時遭遇貴族馬車的個故事。 世界上的貴族千千萬萬,貝多芬只有一個! 這句話出現在課堂上,馬上引起了學生的興趣,課堂氣氛一下子就活躍起來了。
二、做學生與作者間的橋梁,激起學生情感共鳴
課本上提供的欣賞曲目,大多是傳統意義上的優秀經典,學生對這部分音樂作品的興趣不高。這種情況產生的根源在于學生對作品作家的時代背景的陌生。曲高 不必 和寡。教師在這里的作用就是為學生和作者之間搭建一座橋梁,為學生在情感層次和作家對話提供一個基本的平臺。這就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重點對當時的背景進行介紹,而在備課過程中,也應該把重點放在如何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上來,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學生掌握枯燥的創作背景。例如,在講肖邦的鋼琴音樂專題課時,我講述了肖邦與喬治桑的愛情故事。通過這段故事的講解來幫助學生走進肖邦的內心世界,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更好地掌握其蘊含在音樂中的情感,自然而然地對其音樂產生了興趣,課堂教學過程中也就表現出非常積極的一面。
三、嫻熟運用參與式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積極性
參與式的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用得較為廣泛,而我們在使用這種教學方法的時候,對于學生需要參與的地方,挑選的內容必須難度適中,能夠符合學生目前的學習情況和對知識的掌握水平。太低,則學生沒有參與的興趣,太高,學生則望而卻步,所以,參與教學方法中,學生的參與內容必須設定合適。例如,在學習鼓樂鏗鏘這節課時,我根據學生水平編寫了兩條帶有附點和切分音符的節奏,學生掌握之后,就可以劃分為兩個聲部同時進行演唱,變化的節奏和樂音強弱的變化,對于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興趣將會是積極的。通過這種練習方式,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樂器在音樂中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在打擊樂中聲音強重的作用,從而保證了整體上的練習效果。
四、利用姊妹藝術,豐富教學手段
藝術是相通的,部分音樂可能學生掌握起來較為困難,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利用姊妹藝術,豐富教學手段。不妨用相關聯的其他的藝術門類作為我們音樂課的教學工具,幫助學生形象而全面地理解音樂。
我在講巴赫這節課時,為了讓學生通過對當時音樂的時代背景的掌握來提高對宗教音樂那種恢弘氣勢的感覺,準備了一些歐洲大教堂的圖畫,通過圖片來展示當時宗教的繁榮和發展,利用列位天神的壁畫,圖畫傳遞出的氛圍就是對宗教音樂最好的注解。通過這些例子的應用,學生更為容易地掌握了音樂課堂教學內容的精髓部分,對于其中的重點和難點的把握也能夠符合課堂教學任務的要求,尤其是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能夠和學生形成有效的溝通,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課堂教學的總體質量,為學生的音樂素養的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上述種種,是筆者在高中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所形成的一些經驗之談,應該說,音樂教學和藝術教學一樣,具體操作過程中都沒有一定的規范,筆者認為,應該教學過程中更多地重視學生的學習心理,把握課堂內容。而在教學工作中,筆者相信,只要做一個有心人,勤于思考,善于反思,多做總結,就能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贏得學生的歡迎和喜愛,最終為學生對課堂的興趣的提升提供相應的幫助,而在這種教學相長的過程中,自身的提升也是可以期望的。
[參考文獻]
[1]陸露.“流行風”為高中音樂課堂帶來一股清流[D].陜西師范大學,2010(08).
高中音樂鑒賞把課程定位在了“鑒賞”這一層次,以審美為主線,以古今中外的優秀音樂作品為基礎來進行教學,具有體系新穎、觀點明晰、切合實際的特點?!拌b賞”和“欣賞”雖只一字之差,其意義卻大不相同?!靶蕾p”又可稱玩賞、領略,指一種相對被動的、多從感官出發的審美行為,常常以其感性直觀引起的精神愉悅令人產生美感;“鑒賞”則更進了一層,往往兼及感性和理性,又帶有品鑒、判斷、反思的意思,所以鑒賞含有區別、品味、品評的成分,是比欣賞更多些主觀成分的一種審美態度。簡單地說就是音樂審美價值取向的培養方面,鑒賞更適用于高中學生。這一方面在中小學“欣賞”的基礎上,向高中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又能滿足高中學生更加強烈的求知欲望,使其有所圖而有所好,能保持學習的新鮮感和旺盛的學習熱情。
新的高中音樂鑒賞模塊充分體現了音樂教材內容對學生素質發展的必要性、典型性以及它的不可替代性。突出以審美為核心,這是高中音樂鑒賞模塊教材的編寫理念。這一理念,既是對黨的教育方針的貫徹落實,也是對音樂課程標準新理念的具體實施。以人音版高中鑒賞教材為例,新教材突出了音樂本身的藝術美,注意了音樂內容結構體系的合理性,擴大了音樂的創造空間,將音樂知識技能學習融于音樂學習中,更加重視了整體音樂作品內涵的審美作用。這些變化,使新的音樂教材特質與作用發揮得更充分,也更加受到廣大師生的歡迎。
新的音樂教材內容反映出音樂學科的基本結構和音樂發展方向的最新水平,同時,體現出音樂技能與音樂知識在當下學生生活環境中的實踐意義,以及這兩者的有機結合關系和彼此間的聯系程度;體現出音樂教材內容和組織形式的表達方式的科學性,從人性完善、人類進步、文化傳承創新、世界發展的長遠角度考慮問題。
在體例結構方面,以往的音樂教材基本上就是單一的文本教材,顯然無法將音樂藝術的美充分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傳統教材是以學科為中心,圍繞學科知識體系來選擇組織教學內容,而較少考慮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需要,因此教學的內容陳舊、教材的體例封閉。新的教材則以學生為中心,時刻關注學生的需要和成長。《音樂鑒賞》教材的編寫是以新的音樂課程標準所強調的“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重視音樂實踐”,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并將其作為學生走進音樂、獲得音樂審美體驗的這樣的教育理念,在體例結構突破理性的、死板封閉的音樂知識體系框架,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審美心理以及活動方式,以提供學生感性的音樂實踐活動的機會為出發點和主線,為學生欣賞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來設計音樂教材的體例結構。與過去那種不符合高中學生審美心理特點的,以樂理知識為主線的成人化音樂專業的教材體例有著根本的區別。
教材內容選擇方面,《音樂鑒賞》教材內容選擇廣泛,考慮歷史、民族、文化、人文知識向度,在每一單元中都選取了各具特色的、代表不同地區的經典的大量中外音樂精品。這些經受了歷史的錘煉也得到了人們公認的真正的藝術精品必然是美的化身,使得教材中的音樂作品內容美達到了一個很高的境界。如《祖國頌》、《黃河大合唱》、《你是這樣的人》、《誰不說俺家鄉好》、《廣陵散》、《流水》、《陽關三疊》、《歡樂頌》、《魔王》、《鱒魚》、《第九交響曲》等許多經典作品,這些作品所表現的情感都是人世間最美的情感。通過這些思想內涵豐富的作品,在潛移默化之中,學生的心靈深處受到震撼,精神人格得到陶冶,思想品德得到升華。
《音樂鑒賞》教材在各個單元定位上頗費心思,每單元選取內容的角度都不相同,而且中外兼顧,以中國為主。最大的突破在于改變了按照傳統的專業音樂史模式或大學音樂欣賞的模式進行介紹的做法,而代之以能夠反映不同區域、地區的中外典型音樂體裁與作品。改變過于強調“學科本位”、“學科為中心”的弊病,在不同的音樂主題下、不同的范圍內,緊緊圍繞人們的社會生活這個中心,結合個人生活、人類的生活環境、中國人生活的環境、世界不同地區人們生活的環境和人們生活的歷史等方面,勾勒人類音樂的全貌。音樂教材不僅是學生在音樂知識和技能方面進行學習的資源和工具,同時還應反映出對學生整體精神世界的關照,通過學習音樂課程使學生領悟到人文知識所包含的豐富內涵,在了解和尊重并吸收其他民族的歷史文化的同時,特別要幫助學生樹立對中華民族文化的歸屬感和認同感,這樣就容易建立學生的民族文化的崇高感和發揚民族文化的使命感。因此,音樂教材內容也體現出歷史價值觀和民族文化價值觀。
在親歷、體驗、實踐環節方面,《音樂鑒賞》教材具有開放性、操作性、表演性和體驗性特點。音樂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活動性課程,在音樂教材的設計上是否體現出學生主體的參與意識和實踐行為是衡量教材接受效果的重要指標之一。新的《音樂鑒賞》教材在教與學的互動中,以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和親歷體驗性為主,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并不否定教師的主導作用,而是強調教師在更高層次上的主導地位,特別是在音樂實踐活動課堂中遇到困難疑問時,教師適時、適當的引導,是尤為重要的。在這一方面中,音樂教材在音樂課程的開放性、操作性、表演性和學生主體的親歷體驗性方面以及音樂教材預定的教學目標在音樂實踐活動情況,具有較高的價值體現。
在時代特色和編制水平方面,《音樂鑒賞》教材體現了時展的趨勢,在現代教育新理念下,將社會、學校、課堂、教材、教師、學生聯系在一起,組成一個完備的相互交換的信息“網絡”,課堂利用這個“網絡”完全可以越過各種地域界限,使音樂教學活動得到延伸和拓展。同時,《鑒賞》教材將所有文字、圖像、聲音、照片、動畫等信息通過多媒體等現代化手段進行處理和演示,充分體現出音樂教材編制的科技含量和時代特色。在這一方面中,《音樂鑒賞》教材文字的編寫水平,文字圖像、聲音,能體現出音樂鑒賞模塊的直觀性、參與性、豐富性、趣味性、適應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