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0 10:45:2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專升學歷的途徑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調查對象認為金融崗位所需的專業實踐技能主要是金融產品營銷、金融客戶服務、投資理財規劃、報表分析報告擬寫、金融投資理財產品介紹、金融咨詢和Excel在金融統計分析方面的應用等,均占調查對象的50%以上(圖2)。從這里可以看出,企業中更加喜歡畢業生具備一些實際的操作技能,他們希望畢業生能夠零距離頂崗操作,從而減少培訓時間和成本。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大專層次金融專業畢業生專業知識和技能不扎實的問題依然存在,77.6%的受調查者人認為在實際崗位中該方面的問題突出。調查對象反映的其他突出問題主要還有實踐能力薄弱、知識面窄、對所從事專業的了解不足、所學專業知識與實際工作需求脫節等,均占調查人數的50%以上(圖3)。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教育理念有偏差,有些高職金融學校注重理論知識的教育,淡化實訓操作知識的講解和實踐;第二,由于學校資源的局限性,尤其是資金的局限性,基于實踐操作的模擬實驗室、技能仿真實訓室等由于資金不足無法建設;第三,高職學生在實踐學習過程中,自學能力較差、自我管理意識不足,導致學而不精、學不成才、流于形式。
2高職金融人才的培養
根據調查結果分析,大專層次金融專業畢業生在職業上得到可持續發展的途徑主要是提高專業技能、積累工作經驗、提高溝通與協調能力和提升學歷,分別得到39.2%、22.4%、21.6%和15.2%調查對象的支持。由此可見,多數人認為對大專層次金融專業畢業生的培養應以綜合素質的提升為主,對學歷的重視度普遍較低。另外,對創新能力的培養也得到了多數調查對象的支持。59.2%的人認為可以通過觀察和總結利用創新思維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28.8%的人認為創新能力有助于養成從不同角度觀察問題的習慣,12%的人認為通過創新能力的培養可以改變循規蹈矩的思維模式,有助于發揮想象力。在課程設置方面,很多調查對象認為大專院校開設的課程應該緊貼市場,不斷充實完善職業所需的最新知識和技能;應該以實際操作性知識占主要部分,讓學生學到實實在在的技能;應該既能為將來就業提供幫助,又能為將來擇業奠定知識和技能的基礎。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實踐經驗,還應加強職業實踐教育。大專層次金融專業學生進行職業實踐教育的最佳方式,77.6%的調查者認為應該在平時的教學中滲透。企事業單位參與大專院校的金融專業建設也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66.4%的調查對象認為企事業單位可以為大專院校學生提供實習實訓基地。
3結論與啟示
3.1綜合素質的培養是金融人才得到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途徑
雖然目前對金融專業人才的需求量以本科以上學歷為主,但是對學歷的重視度遠低于專業技能。雖然有64%的被調查者反映所在單位對金融專業人才的需求以本科及以上為主。但是僅有15.2%的人認為大專層次金融專業畢業生未來職業的可持續發展應該通過提高學歷來實現。提高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提高綜合素質才是金融人才得到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途徑。針對專業知識技能不扎實、實踐能力薄弱和知識面窄等問題,大專層次金融人才應該加強金融產品營銷、金融客戶服務、投資理財規劃等專業技能的培養,充實會計學基礎、金融技能和風險管理等專業理論知識。并且養成主動積極、吃苦耐勞的工作態度,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充實專業以外的知識和能力,培養樂觀向上的心態和奮勇拼搏的精神。
3.2高職學生就業前景樂觀,可適應的崗位主要集中
在中小型企業目前金融專業人才的使用,尤其是基礎性工作重在從業經驗而不是學歷,因此高職人才通過提高專業技能和實踐水平,可以滿足部分企業崗位的需求,降低人力成本。由于中小型企業占企業總數的大部分,因此需求量較大,在中小型企業中的就業前景依然樂觀。但是隨著未來對人才的要求進一步提高,該層次人才的金融崗位將逐漸縮減,如果所掌握的技能單一,將無法滿足單位發展的需要??梢?,高職學生的就業前景樂觀,但是依然需要進一步提高綜合技能。
3.3實踐教育、校企合作是提高高職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
目前,畢業生就業的競爭十分激烈,綜合能力,特別是實踐能力的培養對學生適應工作需求具有重要作用。金融人才的培養靠得不僅僅是理論知識。應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是非常關鍵的。應該將暑期實踐滲透到平時的教學中,充分利用暑假實習和畢業實習的機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崗位工作的鍛煉,培養職業素養,同時爭取更廣泛的合作單位,積極開辟校企合作的通道,為更多的畢業生能參與實踐工作創造機會。學校應根據專業的培養方案,加強校企合作,建立多個校內外實訓基地,訂單培養、聯合育人,安排學生去不同的金融企業參觀實習實踐,零距離接觸社會。通過和企事業單位合作,可以為學生提供大量實習實訓基地,開發、講授實踐課程,提供專業服務,宣導職業規劃和企業文化等,參與大專院校的金融專業建設,為提高高職學生綜合素質提供了重要途徑。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組織大量的專業比賽活動,比如模擬炒股大賽、投資理財規劃大賽等,通過以賽促學、以賽促練來加強同學們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3.4針對人才需求的崗位,適時調整課程配置
關鍵詞:自考學生;中職學生;學習動機;提升策略
在心理學中,動機是指驅動人或者動物產生各種行為的原因。學習動機是指引發與維持學生的學習行為,并使學生指向一定的學業目標的一種動力傾向。學生對某個科目感興趣,他就會持續地研究它,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我們學校的大專學生主要來自中職學生。據調查數據,中職學生中有80%以上由于各種原因學習成績不令人滿意,其中學習動機占主要原因。所以,學習動機制約著學生學習的進步,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1 自考學生學習動機不高的原因分析
1.1 自考學生學習動機現狀分析
學生對課程內容不感興趣,上課聽課態度不端正,有的學生睡覺,有的學生玩手機,有的學生聊天。能夠認真聽課并且配合老師,積極參與學習的學生很少。課后不認真復習。對本專業的知識沒有一個系統的了解,純粹為了學歷文憑參加考試。學生出勤率較低。
1.2 自考學生學習動機不高的原因分析
第一,學生主觀能動性不強,對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并不重視。在學生眼里,自考只是一個提升學歷的途徑,認為不管是認真學習還是不認真學習都沒有關系,不管學習態度端正與否,考試都很容易及格。有很大一部分學生選擇的專業與原專業并不相符,其最終目的就是想取得一個大專畢業證。這樣一些學生,對他目前選擇的專業并不感興趣,所以造成了學習動機不高。掌握知識沒有放在首位,而把取得學歷放在首位。思想態度不夠端正,對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并不重視,認為它沒有全日制高等教育有權威,對這種取得學歷的考試制度不夠重視。
第二,任課教師方面的原因。首先,教師的課程安排不夠吸引人,課堂枯燥無味。其次,老師的知識底蘊不能征服學生。課堂上老師講授的知識絕大部分是照本宣科,沒有自己的思想與見解,讓學生認為自己自學都完全可以。第三,教師的上課態度不夠端正。我們學校的自考課要求老師上課形式多樣化,不必拘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可以創新。其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學有所得,將所學的知識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以及在考試中都有用處。但是有很大一部分老師上課,只是按照教材和復習題來講,沒有與學生的互動,沒有準備課件,甚至有的老師竟然是坐著給學生上課。這樣懶散的講課狀態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動機。
第三,學校的管理機制不夠完善。因為學校本著盡量讓每個學生都能順利,盡快畢業的原則,目前為止,沒有一套特別嚴格的管理機制來制約學生。
第四,與考試體制直接相關。首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沒有學分的限制,以自學為主。其次在校的中職學生就可以參加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這樣的學習,門檻較低,造成了學生對提升學歷的機會不夠珍惜。
2 自考學生學習動機提升策略
2.1 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自身找原因。對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認識要提高一個層次。學生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正確認識提升學歷教育。增強自我效能感。
2.2 提高任課教師的綜合素質。要對聘用的教師定期進行綜合素質培訓,增強教師自身素質。改善學習環境和教學方法。多與其他的教師進行溝通,多學習好的教學方法,學會借鑒與學習。教師的任務不僅僅是教學,要使學生喜歡成功,激發學生的成就動機。
2.3 學校管理方面。首先,學校要狠抓學風建設,營造良好的學校氛圍。學校應該讓學生知道,不上課會對他們的成績有所影響,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有理論考試和實踐考核兩部分組成,實踐考核部分是需要平時成績的,這樣就會提高學生的出勤率,如果有特殊情況可以請假,老師酌情處理,但是需要提供請假條。不能讓上一屆考生的說法與言詞影響下一屆考生。其次,要明確班主任職責。班主任要與學生家長有聯系,對于不經常上課,學習動機不高,學習狀態不佳的學生,班主任要及時與其本人和家長溝通,讓學生端正學習態度,讓學生家長輔助老師督促學生學習。對于學習成績的管理,班主任要做到準確無誤的掌握,對于每個考生的考試進程,班主任要清晰記載,并且當考生與家長提出疑問的時候,班主任能夠準確地回答。
2.4 考試體制方面。學校應該提出一種嚴格的學分制度,雖然自學考試時以自學為主,但是大多數的考生主動學習的能力還是很差。不參與輔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是輔導對于每個考生來說都是有利無害的。增加學分制,約束學生積極學習,這樣會使自學考試的風氣一直很好,使自學考試的文憑含金量越來越高。要提高入學標準。要讓學生知道,他要擁有職?;蛘吒咧袑W歷他才可以考取大專證,如果在中途停止中職或者高中的學習,大專的學習也會停止。中職學生可以考大專,其實也是有利也有弊的事情。對于學校招生確實有利,但是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會有影響。
2.5 要提高社會對自考學生的認同。樹立正確的人才評價機制。現在有很多用人單位,以“證”“取”人。這樣的話,對于那樣有才華但是沒有文憑的人來說,確實是一件不公平的事情。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學習動機的提升是一個值得我們重視的話題。除了自考學生自身以外,老師要根據學生的反應及時調整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取得學歷的基礎上真正可以學有所用。關愛學生,鼓勵學生,從教學方法上幫助學生提高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取得學歷的同時能真正地學到一些知識。
參考文獻:
[1]靳希斌.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制度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何剛.論自學考試在構建終身教育體系中的作用[D].山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關鍵詞:新余 鄉鎮中學 體育教學
1.研究現狀
1.1 體育教學師資隊伍學歷層次調查。為得到所需的研究數據,本文作者隨機走訪了新余市多所鄉鎮中學,共對66位從事體育教學工作的教師學歷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見下表1:
從表中可以看出,擁有函授大專和全日制大專學歷的教師分別占總調查人數的31.82%和30.3%,本科學歷占10.61%,擁有中專學歷的教師占總調查人數的27.27%。其中,主要以大專學歷為主,占到62.12%,整體學歷水平相對偏低。
1.2 鄉鎮在職體育教師年齡結構情況。體育教師們的年齡分布情況的調查結果見下表2,年齡在30歲以下的占比58%;有35%的體育教師年齡介于30-49歲之間;有8%的教師年齡超過50歲。
總體來說,新余市鄉鎮中學體育教師年齡結構偏年輕化,超過半數的體育教師年齡都集中在30歲以下,大多任教時間不長,教學經驗相對有限,無法利用豐富教學經驗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和水平。與之相反,城市中學體育教師年齡在30歲以上的人數占絕大多數,這也能很好的解釋鄉鎮中學與城市中學在體育教學質量上存在的巨大差別。
1.3 鄉鎮中學對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調查。在對15所鄉鎮中學領導的調查中,筆者發現,學校主管領導對體育教學工作的重要意義和重視度還存在觀念上的偏頗,約35%的領導比較重視學校體育教學工作,47%的人則把體育科目當成一般副科看待,而18%的主管領導認為對體育科目不需分配過多教育資源。體育課是培養鍛煉學生身心健康素質的主要教育途徑,在國家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的時代背景下,作為素質教育主戰場之一的鄉鎮中學,如果不及時更新思想觀念重新審視體育教育在整個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意義,將會直接制約國家素質教育發展戰略的向前推進。
1.4 鄉鎮中學體育教學基礎設施情況調查。筆者就中學體育教學基礎設施條件對多所鄉鎮中學作了相關調查,在所有接受訪問的教師中,有25.6%的教師反映學校的體育教學器材和設施比較完備;有34%的人反映現有體育設施能滿足一般教學要求;其余40.4%的教師則一致表示學校體育設施和條件無法滿足正常教學要求。
2.調查結果分析
2.1 鄉鎮體育師資力量薄弱。由于農村中學生活環境和教學條件相對城市較差,工資待遇相對更低,導致當前許多體育教育專業的應屆畢生都不愿意到鄉鎮中學工作任教,鄉鎮中學擁有本科學歷的體育教師僅為7%就很好說明了問題;而現有鄉鎮教師隊伍中,大多年輕教師也希望能調到城里學校任教?,F實情況是,一方面城市學校體育教師超編,另一方面鄉鎮中學師資匱乏。
2.2 體育教學條件較差。由于體育教學在不少鄉鎮學校都不被領導重視,加上學校過分追求升學率指標,導致體育課時經常被文化課程擠占;同時由于受教學場地的限制,許多體育課時甚至因天氣因素影響而被迫取消;鄉鎮中學體育教學器材相對簡陋,無法開展一些技能性強的體育運動科目教學活動,直接限制了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2.3 管理部門不夠重視。當前,教育主管部門以及當地鄉鎮政府分管領導對鄉鎮中學體育教學缺乏足夠的重視,體育科目甚至沒有被納入到學??荚u范圍內。在缺乏重視和足夠約束的情況下,鄉鎮中學體育教學往往流于形式,沒有真正體現出作為素質教育重要內容的作用和意義。
2.4 缺乏科學的教材大綱。我市鄉鎮中學大多沒有配備專門體育教學大綱和專業教材,許多教師由于缺乏監督管理,大多沒有編寫教案的工作習慣,導致體育教學工作缺乏科學性和計劃性,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和水平。
3.相關建議和對策
針對當前新余市鄉鎮中學體育教學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一些可行的應對措施及建議,以改善鄉鎮體育教學情況。
3.1 加大鄉鎮體育教學經費投入。除考慮增加財政撥付外,政府還可嘗試成立農村體育事業基金,發起社會捐款等方式豐富鄉鎮體育教學經費來源;體育經費要??顚S?,重點用于體育器材和用品的購置、體育教學場地的建設、體育教師業務培訓等方面;要建立起體育教學規范制度和完備的體育設施管理辦法,不斷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和水平。
3.2 加強體育教育監管。教育主管部門要充分重視鄉鎮中學體育教學工作,要注重引導教育界對鄉鎮中學體育教學的理論研究,要督促每所學校徹底貫徹和執行國家教育部頒發的《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并建立起相關監督機制,以制度保證規范條例的落地與長久生效。以此鞭策鄉鎮學校上好體育課、上滿體育課時、用好體育教學器材、落實好全民健身計劃。
3.3 改善鄉鎮中學體育教師待遇。針對體育教師師資薄弱、待遇偏低的現實情況,政府和學校要在政策和制度設計上尋找改善的途經和方法。學校要在評優評先評職稱等方面給予體育教師優惠待遇;要在干部提拔、后備人才培養方面考慮多給予體育教師機會;要在改善經濟待遇上加大對體育教學人員的傾斜力度,通過制定一系列的優惠政策,留好人才、吸引人才、激勵人才,發揮出體育人才促進鄉鎮體育教學發展的重要奉獻和作用。
參考文獻:
[1]鄒德明.淺談高校體育教育的有效途徑[I].現代情報
[2]宮華.對學校體育實施素質教育的幾點思考[I].現代情報
[3]曲宗湖.楊文軒.學校體育教學探索[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煙技員主要從事煙葉生產全流程的組織和煙農煙葉生產的技術指導工作。尤其在育苗移栽和采烤收購2個生產關鍵環節,更是要求煙葉技術員具有較高的生產技術和農藝水平。從表2中可得:全縣高級技能資格人員僅占全部煙技人員的12.2%,比例偏低,且尚有近五分之一的煙技人員不具備技能資格。各煙站間技能資格擁有比例變異范圍為73.1%~88.5%。全縣中級職稱以上僅有2人,均在機關任職,且具備技術職稱人員所占比重偏低,僅14.2%。煙站間技術職稱擁有比例變異范圍為3.6%~19.2%??傮w來看,煙技員隊伍技術力量薄弱,尚未達到工作要求,此已經成為制約當前煙葉生產發展的重要因素。煙站和機關技術力量差異較大,但煙站之間差異不大,需要加大機關人才向煙站交流以及煙站技術人才的培養力度。1.3基層煙技員隊伍學歷結構煙技員都分布在全縣各鄉鎮基層煙站,具有人員組成復雜,文化結構參差不齊,下鄉工作時間較長等特點。其與生產管理和技術部門的溝通與聯系必須依靠電腦、網絡和移動通訊設備等現代媒介工具,這就要求煙技員具備使用高新技術的能力[6]。從表3可以看出,全縣高學歷人數僅占煙技員隊伍的16.2%,高中及以下的初、低學歷人員比例高達72.1%。各煙站間高中及以下學歷人員比例變異范圍為71.4%-84.6%,但機關高中及以下學歷人員比例僅為25%??傮w來看,煙技員隊伍的學歷層次與煙葉生產信息化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提升學歷結構勢在必行。煙站與機關之間學歷分布差異較大,需要加大機關高學歷人才與煙站間的交流力度。
基層煙技員隊伍發展的思考與對策
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結構合理、有戰斗力的煙技員隊伍,是煙草行業實現原料保障上水平、現代煙草農業建設的動力基礎和必要條件。為了打造一支符合戰略長遠發展要求的煙技員隊伍,需要根據不同類別的煙技員的特長特點,優化調整煙技員隊伍的老中青年齡結構,平衡文化素質和實踐經驗,達到1+1>2的團隊凝聚力效果,發揮煙技員隊伍更大的作用。根據以上分析,縣級煙草分公司要構建一支能生產、會生產的煙技員隊伍,需在學歷結構和技術技能結構優化2方面進行加強。技術技能結構優化具備技能資格是煙技員從業的基本要求。針對目前煙技員技術職稱、技能資格水平偏低的現狀,需根據崗位要求、專業基礎、個人優勢和項目需要,從知識補充、技能擴展、思路更新等方面進行系統培訓,全面提升煙技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水平,激發煙技人員潛在的創新能力。根據從業現狀,建議以技能資格全覆蓋,職稱結構上水平為主要任務,兼顧技能資格結構優化和技術職稱覆蓋率提高。筆者從技能人才全覆蓋,技術人才梯隊配置的角度,對煙技員技能資格結構和技術職稱資格結構進行了優化設計(圖1)。其中初級(分級工)、中級、高級符合1:3:1的正態分布(圖1);中高職稱(農藝師)與初級職稱的比例達到1:4,有職稱與無職稱的比例達到1:3(圖2)。教育培訓是提升煙技員技術和技能的基本途徑之一?;鶎訜煵莨疽谂嘤栔邪l揮主導作用,要采取多種措施,做到“專業、專項、專人”地組織和強化對煙技員的教育培訓,有計劃、有組織、分期分批地對工作在基層煙站的煙技員進行應用基礎理論知識和實用新技術培訓,著力培養一批在煙葉生產技術等方面具有專長的能手。在開展多層次的教育培訓的同時,要強化培訓工作的實踐應用和執行力,將專家的理論知識與本地的實踐結合起來,在生產中堅持“技術指導零失誤、”“技術失誤問責學歷文化結構優化設計國民文化素質的整體提高,以及現代技術在煙葉生產中的普及應用,都對煙技員隊伍的文化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經分析優化,煙技員學歷結構設計中大專及以上人員比例達到50%以上,無初中以下文化人員。其中研究生:本科:???高中:初中的比例為2%:20%:30%:25%:23%,高等學歷(研究生+本科)、中等學歷(大專+高中)、低學歷(初中和中專)呈紡錘狀分布(圖3)。目前,我國學歷教育與在職教育體系基本完善,學歷結構可通過提高新進人員學歷門檻和加大在職教育開展力度兩個方面來逐步提升。根據從業現狀,建議以擴大本??茖哟稳瞬乓M及培養為主,兼顧研究生人才引進和初、中等低學歷人員的在職教育。引進途徑包括從煙草院?;蜣r業院校中挑選品學兼優的應屆大專以上畢業生、向社會公開招聘大中專以上學歷人員、從行業內其他崗位調整大中專以上學歷人員等,將愿意投身煙葉技術工作的高學歷人才充實到基層技術隊伍中來。2.2對煙技員隊伍建設發展的思考2.2.1建立煙技員隊伍晉升激勵機制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體系,科學的考核評價機制??己耸菍⒓钆c保障緊密結合起來的有效手段,當前煙草公司試行推廣的“管理、技術、技能三通道晉升制度”從激勵機制角度提高了煙技員隊伍的穩定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為煙技員結構優化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首先從提高基層工作補貼、福利入手,對基層技術崗位給予一定傾斜,充分調動煙技員的積極性。建立健全煙技員的目標承諾和實績考核機制,將評選表彰先進煙技員工作常態化、制度化,將煙技員的基本報酬和績效考核報酬落實到位,并建立逐年增長機制。其次在給予一定物質保障和激勵的基礎上,在政治上積極創造條件,疏通煙技員晉升為公司管理人員的渠道,要在年齡、學歷上適當放寬標準,加大從優秀煙技員隊伍中提升煙站管理干部和公司中層的力度,為優秀的煙技員創造更高的施展才華的平臺,開辟廣闊的晉升空間。最后要真正發揮“尊重技術,尊重知識”的指揮棒作用,在專業技術職務和技能資格職務評聘中,對實踐經驗豐富、在基層技術推廣工作中做出卓越貢獻、工作業績突出的煙技員應采取破格政策。加強煙技員職業生涯規劃管理現代職業生涯發展理論追求個人特征與職業特征協調一致[7]。由于個人職業生涯中的每個不同時期都有其不同特征,可以把一個員工的職業生涯規劃為連續的幾個階段,每個階段都匹配獨特的職業發展目標、策略和措施[3]。據此,筆者將煙技員職業生涯規劃分為以下4個階段,可以作為煙技員個人職業生涯管理的參考,也為煙草企業加強煙技員隊伍的職業生涯管理提供理論建議(表4)。以下2個方面。(1)提供職業輔導人專業的“職業生涯自我定位”輔導。包括當前煙草企業引進新人的入職培訓,職工換崗、晉升之初的崗位培訓等都屬此類。進一步開展多樣化、多層次的培訓,將激勵機制與培訓機制相結合是提升煙技員職業生涯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2)提供實現職業生涯目標所實施策略、措施的保障與激勵機制。部分地區施行的“寬帶薪酬體系制度”和“管理、技術、技能三通道晉升制度”等均已取得初步成效。可以通過在各地煙草企業中大力應用推廣這些先進制度,來改變前期對基層煙技員保障不足、激勵缺位的狀況[4]。
關鍵詞:學前教育;科學素養;培養
作者簡介:郁雯(1963-),女,浙江鄞縣人,南昌師范高等??茖W校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高職教育。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1年江西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立項課題“準幼兒教師科學素養的培養研究”(編號11YB032;主持人:郁文)成果之一。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2)35-0091-02
一、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科學素養的基本特征
(一)科學素養的涵義
對于“科學素養”的定義,不同國家的學術界中有著各種不同的觀點。如美國“2061計劃”核心著作之一《面向全體美國人的科學》將“科學素養”第一位:應理解科學的概念和原理;熟悉自然界、認識自然界的多樣性和統一性;能夠按個人和社會目的運用科學知識和科學思維方法。
我國學術界對“科學素養“的認識是以正規教育為基礎,在認識自然和應用科學知識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內稟特質。包括人們所掌握的科學知識、技能和方法。通過日常學習和媒體等各種渠道所提供的信息,而逐步積累形成對科學技術的理解能力?!笨茖W素養“包含幾大要素: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能力、科學意識和科學品質等[1]。
(二)科學素養的教育理論
科學素養的教育理論認為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就是通過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使學生掌握必要的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了解和掌握一些科學的研究和思維方法,發展科學認知能力、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逐步形成科學的自然觀、世界觀、價值觀與審美觀。培養良好的科學品質,從而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與提高。[2]
(三)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應具備的科學素養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除了具備基本的公眾科學素養外,面對充滿好奇、渴望探索,卻又缺乏經驗的幼兒,還必須具有高于一般公眾的科學素養。
1.具有豐富的幼兒科學教育知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校學習階段首先應積極主動去了解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知識,吸取現代科技的前沿成果,在科學教育活動的設計中,要更多掌握相關的知識背景。其次,要掌握好幼兒科學教育方法的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和幼兒教育專業的理論基礎知識。
2.具有幼兒科學教育的基本能力。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幼兒科學教育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操作能力、創造能力以及對信息的收集和處理能力。在科學教育中做到會操作、能考察、善制造。
3.具有幼兒科學設計與指導能力。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要善于捕捉幼兒的需要,能在活動中根據幼兒的反映隨時調整活動的目標。在活動內容和活動材料的選擇中,要以幼兒的興趣或能引發幼兒積極進行探索的活動材料為前題,將科學知識的學習過程轉化為幼兒認知興趣與需要的活動過程,使幼兒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投入到科學探索活動中去。
4.具有教育科研能力。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教育科研能力對幼兒教育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是學前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科學素養的根本保證。它包括研究資料的收集、研究方法的探索、測量工具的運用及課題的選擇、論文的撰寫等。
二、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科學素養的現狀分析
我們對江西省南昌市近幾屆在校的學前教育專業的本科生、大專生和五年一貫制高職生的科學素養的現狀進行了一次隨機結構型調查問卷,其主要內容包括:對科學技術術語了解、對科學觀點的了解、科學方法和過程的理解、對科學與社會關系的認識以及學前專業學生參與科學活動的情況。分別用于調查學生的科學知識水平、對科技的興趣態度、科學信息來源、對高新科技領域的了解、對科技利弊的認識、對科學原理和方法的了解等方面的信息。
在對科學技術術語了解程度的調查過程中,我們選用了分子、Internet、DNA、納米,四個科學技術術語了解學生對它們的理解程度,絕大部分學生對DNA、納米不了解。在對科學知識和觀點的了解調查中,我們沿用了2003年中國公眾科學素養調查的16個測試題,三種學歷的平均得分為66.3%,其中本科學歷的學生為81.7%高于大專學歷的學生,而大專學生則高于五年一貫制高職生,呈現出受教育程度越高對科學知識和觀點的理解程度越高的趨勢。在對科學方法和過程的理解的調查中,我們設置了3道題,一是對“科學研究”一詞的理解,其余兩道題是對實驗方法和概率的理解,三種學歷對其理解程度普遍較低,均低于對基本科學知識的了解,平均為24.3%。在對科學與社會關系的理解,根據我國迷信形式復雜的具體國情,將中國城鄉普遍流行的迷信現想象進行了歸納,將具有典型意義的五種迷信現象設計為測試題進行測試,五年制大專生為35.7%,三年制大專為28.4%,說明認識科學與社會關系與受教育的程度沒有直接的關系。對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統計我們對以上三個方面的掌握程度做了一定的要求而得出的,三種學歷平均得分為5.86%,低于2003年中國公眾科學素養調查報告大專學歷科學素養得分10.7%。
通過對不同學歷的學前教育學生的科學素養的調查,反映出學前教育專業的科學素養整體水平很不樂觀,制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科學素養水平的關鍵因素是對科學素養的學習不重視,在高中階段受升學利益的驅動,對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天文、宇宙等方面的常識“無暇顧及”。到了大學階段就只重視專業課程的學習,一些對現代社會生活產生重要影響的科技知識,尤其是前沿知識,涉及不多,甚至毫不關心,文科學生在這方面更是薄弱,對科學探究、思考、創新及實踐能力較弱。從學生對科學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認識,反映出學生對科學本質和科學精神的認識上有缺陷。
同時,調查也顯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科技活動興趣不大,主動參與的科技活動較少,如經常參觀省市科技館活動的人數平均只有18.5%,81.5%的沒參加過;在閱讀科普讀物方面23.1%的人經常閱讀,76.9%的人不閱讀。
三、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科學素養的途徑
(一)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相關課程的興趣
對幼兒來說,科學的啟蒙主要是科學興趣的培育,要激起幼兒的科學興趣首先必須喚醒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科學興趣。因此,我們在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過程中,要注意科學知識的基本性和基礎性,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認知結構,抓住知識生長點,促進學生學習的內驅力??茖W教育的內容應貼近學生生活教育的內容,為學生獲得能真正的科學知識、經驗提供前提和可能,學生只有認識到所學習的內容是自己當前或未來所必須了解的知識,才能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去探究,才能真正體驗和領悟到科學的價值,充滿對生活中科學問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師在教學方法上和形式上要多樣化,如在教學上我們可以通過創設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通過勤思善問來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通過巧妙設疑去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讓學生在學習中善于質疑,善于研究和探討。并且教師要適時、適度地組織學生獨立完成發現知識過程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驗證自我的想法,最終得出結論,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并以此養成良好的探究科學習慣。把正規科學教育活動與非正規科學教育活動結合起來,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從而促使學生在科學教育活動中做更多的探索。
(二)加強科教類課程的設置
學校在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上更加注重專業主干課和專業技能技巧課課程的學習,而對科學教育類課程的設置重視不夠,只是以選修課的形式開設,且只開設一個學期,除此之外也沒有通過其他渠道去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此,學生對自身科學素養的養成也不重視。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科學課程知識的掌握程度是今后開展科學活動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學前教育專業必須要建立系統的科學教育課程體系,來提升其學生的科學素養。我們認為:第一,學前專業必須開設一定數量的如《現代科技概論》、《科學史》、《現代科技發展前沿》及《自然科學研究方法》等必修課。第二,開設一定數量的涉及物理、化學、生物、天文等領域科學基礎知識的課程如《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和空間科學》等。第三,鼓勵學生參與其它系里面向全校開設的有利于科學素養培養的選修課程,如《電工基礎》、《地球知識概論》、《生物制藥》等。把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定位為學前教育專業科學教育課程的目標,激發學生對科學教育的興趣,同時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科學方法和過程,培養學生對科學實驗的操作能力,從而具備一定的科學素養。
(三)營造良好的科學素養教育環境
科學素養的形成需要一個濃厚的科學氛圍和教育環境,在校園文化中,要不斷強化科學導向,利用多種形式廣泛宣傳科學。使良好的科技教育環境潛移默化地去影響學生的行為和情緒,激發他們對科學技術產生的興趣,發揮環境育人的作用。
學前教育系可以結合自身的特色,建設多元立體的科技教育環境。一是充分利用學校已有的宣傳資源,如宣傳櫥窗、校園網。介紹科學名人名家、科學新知識、科技新發現和新成果。二是整合科技教育資源,建設學生科技作品展覽室,將學生制作的各類科技作品展出并存放,開放理、化、生等實驗室,并指派老師進行輔導,使實驗室成為學生的科技操做室以達到自然地滲透科技教育的目的。三是經常性的組織開展各類科技活動。如舉辦科技講座、學生科技知識競賽、科技制作競賽科技文化展覽等。讓學生感受到科學文化氛圍的熏陶,促進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科學素養的養成和不斷提高。四是鼓勵學生利用雙休日或寒暑假積極參加社會科普宣傳活動,宣傳科學知識,以志愿者的身份深入到科技館、科普報告團做講解員,以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科技相關的知識來彌補自身的不足,從而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水平。
參考文獻:
一、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遭遇社會認同危機
近些年,媒體關于我國高職院校遭遇生源危機報道不時見諸報端。如2012年光明日報《高職招生難更需“冷思考”》文載:山東省教育考試院公布的2012年高考錄取情況顯示,雖然高職錄取線已降到180分,但仍有96所學校三次投檔無一人報考。招生再度“感受到了陣陣寒意”。更可怕的是,這種生源危機已經蔓延至全國,根據各地招考部門陸續公布的數據,廣東、河南、河北等省份均出現了招生難現象[1]?!艾F在五年制大專班鋪天蓋地,這些大專班好像跟高職校沒啥兩樣,要想念大專,初中畢業時就隨便可以挑。既然上了高中,目標就是大學,高中多上了三年,再去高職校當自己初中同學的學弟,那樣多沒面子!”永泰三中的高三應屆生小李說,他從上高中的那一刻就定好了自己的目標,雖然現在成績不理想,但如果考不上本科院校,他的首選還是復讀[2]。學生家長的“職校歧視”也根深蒂固:“我這幾天再看看,有沒有學校能降分,只要能上本科什么學校都行,不行就復讀,上個職校,說出去多丟人?!盵3]
高職招生遇冷、高職招生難的呼聲似乎越演越烈。在高職院校招生難背后,原因復雜多樣,如國家政策導向問題、生源數量問題、高職教育質量問題、高職學生就業質量問題、社會傳統文化偏見問題,等等。高職教育仍然沒有被社會完全認可,更多的還是被作為低于本科層次的教育,社會存在“職校歧視”,高等職業教育的社會認同度低仍然是制約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
二、高等職業教育中的個體社會認同
社會認同理論是社會心理學用來解釋群體行為的最有影響的理論之一。社會認同理論認為,社會認同是由社會分類(social-categorization)、社會比較(social comparison)和積極區分原則(positive distinctiveness)建立的。特納(Turner,1985)對泰弗爾的社會認同理論進行了補充,進一步提出了自我歸類理論(self-categorization theory)。他認為人們會自動地將事物分門別類;因此在將他人分類時會自動地區分內群體和外群體[4]。社會認同理論強調了社會認同對群體行為的解釋作用。在此,運用泰弗爾的社會認同理論來解釋人們如何選擇高等職業教育。
(一)社會分類:高等職業教育對個體的社會意義
社會是由若干個社會層級(社會分層)體系形成的一個有機的社會共同體。社會分層(Social stratification)是社會成員、社會群體因社會資源占有不同而產生的層化或差異現象。就教育對社會分層的影響而言,美國學者特雷曼(D. J. Treiman)指出:“在現代社會中,教育是社會流動的動力機制。在我們能獲得數據而加以分析的所有工業化或正在工業化的國家中,對‘誰走在最前面’這一問題的最好回答,就是‘那些獲得了教育的人’”[5]。高等教育是促進社會分層和社會流動的重要因素,是社會底層向上流動并獲得更高的社會層級如職業地位、社會聲望、經濟財富的重要途徑[6]。同時,高等教育對促進社會流動和社會分層的影響效應有很大不同。傳統的精英教育模式下,接受高等教育幾乎等同于“鯉魚跳龍門”,高等教育對促進個體的社會流動和社會分層具有巨大的影響。而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這種影響效應在個體間產生了巨大差異性,處于高等院校金字塔頂端的一流高校畢業生是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精英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數量龐大的普通本科和高職院校畢業生面臨更為嚴峻的就業市場化競爭,他們需要整合更多的資源和資本才能擠進精英群體,而文憑就是重要的競爭資本。高職教育在與普通本科教育無硝煙的文憑競爭中敗下陣來。
盡管社會對高職教育的文憑認可度不如普通本科,不過,對于社會資本、經濟資本、文化資本都有限的家庭而言,在選拔性的高考競爭中沒有取得優勢的情況下,作為高等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高職教育,仍然是個體在結構化社會中向上流動的重要途徑,高職教育為更多高考成績不太理想的學生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給社會底層百姓向上流動創造了機會,進入到“大學生群體”階層。同時,同為“大學生群體”,群體之間也存在明顯的階層差異,如“985”大學、“211”大學、地方本科高校、高職高專這種高校分類體系上的差異。從培養目標看,高職教育的職業性和技術性與傳統精英教育有本質區別,其就業目標定位于一線技術工人,屬于社會“藍領階層”。
(二)社會比較:個體對接受高等職業教育的情感意義
群體間社會比較會使個體產生不同的情感意義。盡管教育可以正向影響個體的向上社會流動,但個體的向上社會流動受到很多條件的制約,除了個體的智力水平、能力因素、努力程度等以外,還受到家庭經濟文化社會背景的制約。布爾迪厄在分析學業分類體系時指出:“事實上,正是通過這個分類體系,學業分類活動建立了行動者的社會屬性和學業位置之間的對應關系,而學業位置本身又根據教學、教學機構、學科或專業的等級而等級化了”[7]。個體選擇接受高等職業教育,既與個人優秀和努力程度有關,也可能與家庭社會經濟文化背景有關,還可能與學校教育制度有關。這種群體間階層文化比較及獲得學業成功的難易程度比較,使得接受高職教育的個體產生客觀的情感體驗。
從社會比較的角度看,人們對高職教育與普通本科教育的社會比較是關注的重點。一是學校層次的比較。由于教育與社會分層存在直接關系,接受更高等級的教育、獲得更好的大學文憑和學位成為獲得和鞏固社會階層地位的重要且有效途徑。因此,接受不同層次和類型的高等教育的個體之間,也存在群體間社會比較。無論社會對大學基于等級的“垂直分類”,即根據重點大學、地方本科院校、高職高專的分類法,還是基于類型的“橫向分類”,即根據研究型大學、教學研究型大學、教學型大學、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從由學生高考成績決定大學院校選擇權的視角看,社會普遍認為高等職業教育處于“大學生態鏈”的末端。二是占有的高等教育資源的比較。不同層次和類型的大學賦予學生的文化資本(如文憑和名校效應)和社會資本(如校友關系網絡)有著客觀的差距,在生源質量、教育財政資源投入、優質教師資源、優質就業資源等方面也有很大區別。從這種意義上來看,接受高等職業教育的個體與接受其他類型和層次高等教育的群體之間存在比較,也導致個體不同的自尊、自信等情感意義。三是社會聲望的比較。影響高職教育的社會認同的一個重要因素便是社會聲望比較。個體在接受高等職業教育后獲取的客觀職業資源越多、職業社會聲望越高,越能促使個體做出積極的高等職業教育社會認同和評價。人們憑借其社會經驗和主觀感覺對人群進行的分類,主要依據三個方面的標準:即是否有錢(收入高低或擁有財產多少)、是否有權(在政府或企事業組織中擔任的職位高低)、是否有文化(學歷文憑高低)[8]。相對普通本科教育而言,人們普遍認為高職教育文憑社會認可度低,畢業后所從事的一線技術類職業的社會聲望較低,工作待遇較差。這是我國社會傳統官本位思想和社會攀比心理共同作用的結果,并最終影響高職教育的社會認同。
第一,是高職教育與普通本科教育學歷層次競爭的公平。學生應該有平等選擇接受普通本科教育或高職本科教育的權利?,F在的事實是,高職教育屬于??茖哟蔚慕逃鴮?埔究菩枰^續學習2年,這樣時間成本大大增加。高等職業教育因其學歷層次的原因,失去了很多參與社會流動性競爭的機會。因此,對高職教育而言,既要突破學歷社會的樊籠,消除社會歧視,主動參與社會流動性競爭;也要提升自身內涵式發展,提高人才培養的規格和質量,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果,獲得積極的社會評價,以學生職業技術能力和全面發展的素質重新贏取社會競爭性流動的更大的機會。更重要的是,政府必須加大對高等職業教育的資源配置,應該探索建立本科層次的職業教育,給職業教育與現有普通本科教育更為公平的競爭起點。如果高等教育系統內不同類型的高校競爭的起點不公平,那么便無法保證競爭的過程公平和結果公平。
第二,應該鼓勵高職教育與普通本科教育的差異化競爭,提升高職教育的社會認同。我國社會流動性競爭的表現形式外顯為學歷社會與能力社會的博弈。學歷社會是以文憑為中心、學歷至上的社會,是以學歷作為選拔、使用和評估人才的社會普遍評價標準[15]。能力社會是工作能力為評價導向的社會,它是以綜合運用其掌握的知識、技能解決各種工作情境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為評價準則。高職教育在提升學歷層次,即努力探索建立本科層次高職教育的同時,應該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高職教育與本科教育的差異化競爭上。差異化競爭的核心是能力差異化。高職學生要在專業技術能力、實踐動手能力、職業勝任能力上與普通本科學生形成差異化競爭,揚長補短,發揮自身的優勢。在專業技術能力上,高職學生需發揮技術優勢,與普通本科學生重理論、重學術研究之間形成互補。在實踐動手能力上,高職學生不僅要會思考、懂技術,還要掌握如何將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解決實踐問題中來,這樣可以彌補自己學術能力相對不足的弱勢。在職業勝任能力上,高職學生應該發揚能吃苦、能擔當、會創新、懂團結的優良作風,扎扎實實地在工作崗位上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高職教育要不斷在差異化競爭中找準自身定位,在競爭中取勝并獲得社會認同。
(三)社會貢獻促進高等職業教育的社會認同
現代高等職業教育體系的發展以及高職人才培養是滿足產業需要、保障社會就業、促進社會穩定、改善民生福祉的國家教育戰略,肩負重大的歷史使命。如何出色完成現代經濟社會發展賦予其的歷史使命,是高等職業教育獲得社會認同的關鍵。
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體系,并且努力提升高職教育的質量,形成若干所在國際上有廣泛影響力和高職教育特色的高職院校,對國家的高等教育政策而言是一大貢獻。在高等教育分類發展的必然要求下,高等職業教育要準確定位,堅持質量為本與特色發展的有效統一,堅持教學改革,完善制度建設,改進師資結構,促進專業發展、更新課程內容,以保證高等職業教育與社會經濟生產的動態銜接,在國家高等教育宏觀調控和高職院校自身內涵式發展的推動下,創建符合中國國情的高等職業教育學科體系和學位體系,努力把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建設成具有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為社會提供專業化強、更豐富的、更有選擇性的高等教育類型,滿足不同智能類型、不同發展需求的個體的自由、全面發展需要。
大專院校語文教學教學改革
一、大專院校語文教學改革的重要意義
大專院校為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提升學生準確把握、理解和熟練運用語言交流的能力,在強化專業技術課程教學的同時,特別開設語文教學這門公共課程,是非常重要的,并非配比和附帶的所謂人們意識觀念中的副課。隨著科技領域的發展,本專業內的學術交流、專業與專業之間的理論滲透、學術成果的研究等都需要語言交流和文字的形成。大專院校語文教學改革是為了是語文教學發揮應有的作用,讓師生更加重視,提高認識,讓語文教學成為專業課程教學的重要基礎和保障,對學生的終身教育有著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大專院校實施語文教學改革,提高語文教學實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以便于用文字與別人交流,是今后學習和工作的需要。因為信息時代、知識經濟時代對人的言語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語文素養已成為現代人最基本的素養之一。所以只有專業知識而不會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就不能勝任具有較高智能性與挑戰性的專業技術工作,也就不能很好地服務于社會,從而影響自己的生存與發展,是難以實現理想的。
二、當前大專語文教學存在認識偏頗問題
客觀地講,大多數??茖W生與本科學生相比語文基礎要差一點,語言運用能力相對較弱,這部分學生剛從中學時代過渡到專業技能學習階段,語文基礎參差不齊,且保留著中學時代學習語文的慣性思維,沒有脫離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無法充分發揮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學習語文的能力,尤其對于未來專業發展與學術交流等方面的應用,仍然需要進一步提高。但現實中,從學校到班級、從教師到學生,對語文教學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忽視,這種認識偏頗由來已久,教學實踐中投入的時間和精力都不足,大專院校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僅僅停留在應付考試或者個人興趣愛好方面,沒有從專業技術領域的學術交流和發展角度去強化語文教學。大學院校學生參與學習語文的意識不強,上課學生到課率較低,認真聽課的不多。大專院校的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有待提高。多數語文教師認為,大專主要是為學生傳授專業技能知識,掌握了專業技能就有了就業的本領,至于語文的學習、培養人文的素養的目標不明確,他們無法從教學中獲得成就感。因此,產生“敷衍教學”的思想,再加上學校對語文教學的重視和投入不夠,所以教師的積極性不夠,也缺乏任務和責任感。
三、教學設施與師資力量配備不足
大專院校是以傳授學生專業知識為主,為學生就業做好專業知識的準備,所以教學設施的投入主要為專業課程教學提供服務,而語文學科教育的投入甚少,許多老師上課需要傳統教學結合信息化教學,但是由于學校在這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相當貧乏,導致語文教師上課積極性不高。大專院校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直接影響學校的就業率,是專科學校的生命線。因此,學校都極為重視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除了在人、財、物力上加大投入外,在課程設置上也給予充分的考慮。而語文教育對學生未來就業沒有明顯的幫助,很少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教材的選擇隨機性大,課時不足。為滿足專業知識和技能教育的需要,大專院校引進的專業技能教師較多,公共課程中語文學科的教師偏少,且多數是大專、本科畢業生,高學歷、高職稱的資深教師極少。語文學科建設缺乏有經驗、有資歷的學科帶頭人,年輕教師經驗不足,需要進一步摸索語文教學與專業建設結合的有效途徑。
四、大專院校語文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
1.提高認識,重新定位大專語文課程的教學任務和目標
在大專語文課程教學改革過程中,必須改變傳統觀念,首先從思想上提高認識,高度重視語文學科在人文素質教育中的重要性。大專語文教學不只是其他專業技能課程學習的陪襯,不是可有可無的副課。大專院校開設語文課程不能象征性地作擺設,必須明確加強語文教學是為了更好地學好專業課程,是提高新世紀人才素質和文化素養的必要基層課程,是提高大專院校學生的基本語文素質和綜合素質的一門重要公共課程。只有對大專院校語文課程教學的目標有了清楚的認識,語文教學工作才有責任感和正確方向。教師要革新教育理念,轉變傳統教學觀念,教育要發展,觀念要先行,??茖W校要想辦出自己的特色,首先要在培養高素質人才方面下功夫,現代學校培養人才既要有長效觀念,同時也要關注社會發展的需求,尤其??茖W校,必須以就業為導向實施教學改革。應逐步突出專業性和實用性,為社會培養有用人才,為學生就業提供理想教學環境,要高度重視語文學科在??茖W校教育教學改革過程中的重要地位,進一步明確語文學科在??茖W校整體教育發展中的任務和目標。
2.加強師資力量改革傳統教學方法
大專院校的語文教學改革需要從語文教學與專業課程結合的角度尋找突破口,選擇與專業課程結合的語文教材,所選教材應注意突出時代性、人文性、實用性,同時也要注意教材的延伸性和開放性等特點。教學改革需要既懂一些基本的專業知識又具有很強的語言實踐運用能力和文學功底的優秀語文教師,這是時展的需要和新世紀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大專院校語文教學改革不僅需要改變傳統觀念,更要加強師資力量建設,讓現有的語文教師和其他專業教師受到同等待遇,為語文教學的發展提供最強有力的保障。這是一項長期的教育改革工程,需要各部門多方努力才能實現。大專院校的語文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社會實踐需要,結合本專業的相關知識,改革傳統教學方法,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索精神,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讓語文課成為學好其他專業課程的有效輔助基礎課程,利用多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進一步創設和諧愉快的教學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優化教學效果。
五、結束語
大專院校語文教學改革需要面對實際,一方面要符合時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要與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實施資源整合,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提高語文學科在大專院校整體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緊跟時展步伐,重視專業技術課程與語文基礎課程教學結合的探索,應用多媒體等現代科技輔助教學,采取有效措施,推動大專院校語文教學改革,培養新世紀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歐漢生.高職院校公共課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職業技術教育,2010,(32).
[2]陳琳.基于關鍵能力培養的高職文秘專業教學改革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