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0 10:45:1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智慧園區一體化管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東營市經濟發展情況調研報告范文1
石油化工是我市的支柱產業,在地方經濟發展中起著主導作用。隨著多家東營地煉企業獲得進口原油使用權,轄區內獲批進口原油指標總量超過勝利油田年產量,未來原油加工量和整體裝置開工負荷率將明顯提高。
1 石化產業集群發展現狀
2016年,東營市規模以上石化行業實現工業總產值、主營業務收入、利潤、利稅分別為4461.2億元、4431.2億元、182.2億元、294.4億元,分別占地方工業34.5%、36.1%、22.1%、26.8%。石油化工產業經過多年創新發展、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不斷延伸和整合產業鏈,已形成煉油、石化、化工新材料和精細化工等中下游配套完善、規模龐大、特色明顯的產業集群格局,壯大成為全國地煉企業最為集中、規模最大的地市,2016年原油一次加工能力6900萬噸/年。
(一)集約效應優勢明顯。石化產業集群主要集中在臨港石化產業基地及東營區、廣饒縣境內。通過系列技術、裝備、工藝等改造提升,國Ⅴ標準成品油供應全國各地,油田化學品成熟對接勝利油田市場,化工新材料方興未艾,石化產業效益和競爭能力大幅度提高,2016年石化產業主營業務收入4431.2億元,完成投資317.3億元,工業用地平均銷售收入達到12622萬元/公頃,單位工業用地平均投資強度達到9336萬元/公頃;加工原油和燃料油4893萬噸,占全國原油加工量的9.06%,主要產品成品油產量占全國產量的8.9%,居于國內地級市首位;石化產業銷售收入占到集群銷售收入的95%。
(二)創新能力提升強勁。集群內企業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建立了完善的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2016年,規模以上石化企業R&D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達到1.2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個百分點。研發經費投入增加,帶動了專利申請、新產品銷售等的快速增長。整個石化產業集群的研發能力和水平都居于國內同行業前列,居于國內地級市石化產業的首位。
(三)資源節約效果明顯。強化目標管理,優化產業結構,加快技術進步,健全長效機制,全市超額完成了“十二五”下降17%的節能目標任務。我市在全國率先開展了對化工企業“三評級一評價”(節能、安全、環保評級和綜合評價)工作,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三項指標都居于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
(四)兩化融合深度契合。集群內石化企業實現了全廠DCS、ERP、SIS系統,原油調和、石油加工、倉儲物流、銷售服務供應鏈的協同優化系統法應用,廣泛應用了工業云平臺、工業大數據平臺、三維數字化平臺、物聯網接入平臺、生產優化工具,普遍應用了移動巡檢、移動作業、有毒有害氣體監測、應急指揮、智能倉儲等智能手持終端等,兩化融合程度居于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聯合石化協會開展石化企業智能工廠試點示范工作,墾利石化、勝星化工、海科集團等3家企業試點成效明顯。開展了化工園區(聚集區)智能化改造工作。重點對臨港石化產業基地進行智能化提升,建成了產業園應急指揮中心,建設了智慧園區管理平臺,打造集智慧辦公、智慧安全、智慧環保、智慧應急、智慧能源、智慧安防、公用工程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智慧園區體系。
(五)集群產業配套完善。集群在臨港物流、研發孵化、原料儲運、高端石油裝備制造、交易平臺、生產銷售建設等領域配套完善。臨港物流。建設了萬噸級深水大港——東營港,碼頭總量達到39個,港口吞吐能力達到6000萬噸,成為涵蓋液化品、散雜貨、客運、集裝箱等多種運輸業務的區域性中心港口。油氣運管道。已建在用原油管道11條,轄區總長度354公里,本市煉化企業管道供應能力1780萬噸;全市建成成品油管道3條,長21公里,成品油外輸能力900萬噸;建成長輸天然氣管道7條,轄區總長度265公里,資源供應能力20億方/年。研發孵化。東營市石化產業轄區內的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是石油石化行業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建有36個國家及省部重點實驗室和研究機構,學校企業山東石大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是石油石化行業重要的科研中試及工業試驗基地。以石油石化為特色、以高端科技服務業為主要業態,規劃并開工建設了東營創新廣場等科技孵化設施。交易平臺。華東石油交易中心打造集信息交互、線上交易、區域交收、在線金融、智能物流、價格等功能于一體的區域性石油石化產品交易平臺。
2 石化產業轉型升級方案幾點思考
(一)“煉化一體化”是大型石化提質增效的根本方向。“煉化一體化”是集上游煉制到下游化工產品生產、銷售于一體的生產經營方式,其最大優勢是能夠有效整合資源,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形成產業鏈上下游一體化,生產裝置互聯、上下游產品互供、管道互通、各種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實現生產效率高、產業結構優、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依托東營市現有煉油產業基礎,進行整合優化,提升煉化一體化水平。按照“大型化、一體化、集約化、清潔化、園區化”思路,采用“常減壓-渣油加氫脫硫-蠟油加氫-重油催化裂化-蠟油加氫裂化”的總加工路線,實現全加氫型煉化一體化流程,提高裝置規模和經濟性,依托園區條件集中供應氫氣和水電汽風等,生產過程清潔、安環、環保。近期重點是整合煉油企業資源,向烯烴、芳烴領域進行延伸,提高基礎石化原料供給能力,同時減少成品油產量。遠期重點是對落后煉油產能進行整合置換,通過淘汰東營市部分煉油產能,在東營石化產業基地新建大型煉化一體化項目,提高產業集中度和技術水平,實現產業升級。
(二)延伸產業鏈是石化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破解之道。當前,柴汽油的加工利潤空間已十分有限,并且隨著進口原油市場的開放,利潤空間將會逐步壓縮。石化產業向化工方向發展已是當前行業可持續發展行之有效的破解之道,學習惠州石化、九江石化等大型石化企業通過加大技術引進和研發投入,延伸石化產業鏈條,推進建設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場需求量大的化工新材料和高端轉用化學品項目,走特色化、差異化發展的路子。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化工新材料產業體系,促進東營市化工產業鏈的增值。
(三)調整優化布局是石化產業集聚發展的重中之重。在東營市北部地區重點打造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加強現有企業的安全環保節能監管,推進環境敏感區內的化工企業向石化產業基地搬遷,兼顧目前己經形成的重點企業發展需求,將基地建設與布局優化充分結合,提升化工產業發展的可持續性,實現化工產業與城鎮、環境的和諧發展。
(四)實行一體化管理是提高化工園區發展水平的迫切要求。堅持“五個一體化”的原則,即以產業一體化為核心,實現公用輔助工程一體化、物流運輸一體化、環境保護一體化和管理服務一體化,化工園區管廊、碼頭、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配套要到位,水、電、氣(汽)、煤炭等生產物資由統一部門進行管理,并且采取市場化方式進行運營維護。設置應急管理中心,統一應急事件的指揮和處置。
(五)智能工廠建設是打造精品石化企業的有效手段。推動先進優化系統(APC)在石化和化工企業的應用。提高生產執行系統(MES)應用普及率、覆蓋范圍及應用深度。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推動原材料采購、生產制造過程、物流倉儲產供銷產業鏈一體化,實現產品可追溯、制造過程可監控、效益可實時計算的目標。充分發揮先進信息技術在激發新潛能、重構生產體系、引領組織變革、高效配置資源的作用,培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推動石化企業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實現企業生產方式、管控模式變革,全面提高安全環保、節能減排、降本增效、綠色低碳水平,促進勞動效率和生產效益提升,著力打造產品特色鮮明、服務競爭力強、盈利能力水平高的精品石化企業。
東營市經濟發展情況調研報告范文2
近日,由山東省東營市政協牽頭,東營市海洋與漁業、科技等部門聯合進行的海洋經濟發展情況調研工作結束,形成了《東營市海洋經濟發展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該報告總結東營市海洋經濟取得的成績、面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建議。
《報告》指出,2012年東營市海洋經濟總量不斷擴大,已經成為拉動該市國民經濟發展的有力引擎。海洋經濟產業體系初步形成,海洋漁業快速發展,海洋工業初具規模,海洋服務業逐步提高;重大海洋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港口建設進展順利,初步建成了環渤海地區重要的液體化工品集散地;科技支撐能力逐步提高,目前已獲得大批科研成果;海洋綜合管理水平穩步提升;海洋環境保護力度不斷加強。
但該市海洋經濟也存在著規劃體系不夠完善,海洋經濟總量小、質量不高,海洋經濟支撐體系不健全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報告》提出了六條建議:一是優化空間布局,統籌規劃海洋經濟發展,構建“三區兩帶”發展新格局,規劃建設功能區,強化海洋功能區劃的控制性作用;統籌陸海一體化發展,促進陸域經濟與海洋經濟之間的良性互動。二是調整產業結構,著力構建現代海洋經濟體系,發展海洋漁業,優化提升海洋化工業,重點發展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積極培育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業,加快推進海洋旅游業。三是堅持科技興海,強化科技支撐作用。加快創新平臺建設,加強科技合作與交流,加大人才培養引進力度,加強海洋科技攻關,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四是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海洋承載能力。五是保護生態環境,推進海洋經濟綠色發展。六是制定配套措施,加大保障力度。
日前,山東省政府出臺《關于貫徹國發〔2013〕7號文件推進物聯網有序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到2015年,以構筑“智慧山東”為目標,物聯網產業規模將超過2000億元。同時明確了山東在今后的時間里將以打造智慧園區為主要目標,來實現智慧山東的整體結構規劃。
提早布局
智慧園區的明確豐富了智慧山東的整體布局。但早在2011年,山東就已經提出要形成“智慧山東”基本框架。2012年,針對“智慧山東”基本框架,在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中,細化為要加快智能工業、智能物流、智慧礦山、智能交通、智能電網建設,實施物聯網產業100強企業培育計劃等。這與園區的明確互為印證。
為了更加具象的貫徹智慧山東計劃,山東決定依托濟南、青島、濰坊等7個省級物聯網產業基地,重點發展新型顯示、智能傳感器、新光源、新一代寬帶無線通信、位置感知技術,集聚培育規模以上企業500家以上、年銷售額超10億元的龍頭企業5家以上。加強信息資源共享,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以智慧應用和服務為核心,充分發揮地方智慧型產業的優勢,選擇物聯網應用基礎較好的領域,分期分批建設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和項目。
在整體布局中,山東將開展“智慧城市”試點,打造引領全省的綜合物聯網應用示范先行區,積極爭創國家“智慧城市”試點。還將建設一批公用信息通信網絡高速泛在、精細管理高效惠企、功能應用高度集成、智慧產業高端集聚的示范性“智慧園區”。在“智慧城市”建設領域還將實現對道路、橋梁、建筑等公共基礎設施,以及礦山、電力、化工等領域生產現場環境、設備實時運行的監測和預警,人員、設備的識別和安全巡查管控等。要構建覆蓋全省千家重點用能企業的油、電、煤、氣用量監測網。此外,還將加快建設山東“智慧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實現智能旅游信息服務系統、智能酒店客房、景區客源流量監測系統、旅游車輛調度系統等,實現一體化的旅游服務和個性化的旅游感知互動。
尤其在智慧園區建設方面,山東省經信委信息化推進處副處長韓旭東認為,過去幾年,“智慧山東”建設主要放在了交通、礦山這兩個重點領域,省內礦山開始從數字化、智能化向智慧化發展。而“智慧園區”也要通過項目建設形成更好的應用模式,引導園區內企業的智慧化發展。同時智慧園區的明確,將與“智慧城區、社區”、“智慧城市”一同成為組成“智慧山東”的三大板塊,全面助力山東的智慧化發展。
因勢利導
從前面的報道中可見,在山東省規劃的智慧園區中,產業的智慧化發展與城市的智慧應用無疑是最為突出的重點。通過“智慧園區”試點,山東將促進傳統產業向高端發展。例如:在禹城市等開展“智慧農業園區”試點,重點在糧食作物生產、農用地資源利用、農用水資源、畜禽水產精細化管理、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與溯源、果園精細管理、設施農業等領域部署物聯網試點與示范應用;在濟南、淄博市等開展“智慧工業園區”試點,以裝備制造智能化為核心和突破口,深化物聯網技術在汽車、船舶、機械設備、消費品等我省優勢傳統產業上的滲透融合,創建裝備制造智能化示范園區;在德州市等開展“智慧物流園區”試點,以智能調度、物流信息處理、車輛監控管理和調度、食品及藥品追溯與風險預警等為切入點,選擇重點物流企業、園區和基地開展智慧物流應用示范。
通過集成優勢城市現有資源整合典型產業。依托濟南、青島、濰坊、威海、濟寧、淄博、日照市7個省級物聯網產業基地,重點發展新型顯示、智能傳感器、新光源、新一代寬帶無線通信、位置感知技術、微機電系統(MEMS)和軟件產業,利用信息技術進一步提升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海洋工程、節能環保、航空航天、文化創意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水平,重點培育一批影響力大、帶動性強的大企業,做好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孵化和扶持工作,逐步形成門類齊全、協同發展的智慧產業體系。
而在其他領域,會繼續按照“十二五”規劃有序進行并與園區項目互相配合。例如,延續推進“智慧城市”試點,探索建設、運營和服務模式。選擇濰坊、威海等市作為“智慧城市”試點,繼續圍繞交通、能源、物流、工農業生產、金融、智能建筑、醫療、環保、市政管理、城市安全等重點行業的應用熱點和難點找出突破口,加強信息資源共享,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以智慧應用和服務為核心,充分發揮地方智慧型產業的優勢,選擇物聯網應用基礎較好的領域,分期分批建設應用示范工程和項目。
上海寶信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寶信軟件”)總部位于上海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系寶鋼股份控股的上市軟件企業(于2001年4月上交所上市)、首批國家規劃布局內重點軟件企業、中國領先的工業軟件行業應用解決方案和服務提供商。
寶信軟件秉承“IT服務,提升信息價值”的服務理念,全面提供企業信息化、自動化系統集成及運維,城市智能交通、路橋隧監控、軌道交通監控,機電工程總包、機電一體化產品及機電設備維修等方面的綜合解決方案。產品與服務業績遍及鋼鐵、交通、服務外包、采掘、有色、石化、裝備制造(含造船)、資源、金融、公共服務等多個行業。憑借30多年的經驗和技術積累,公司正致力于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車聯網、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智慧園區等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提供SaaS、BOO等IT行業新興服務模式,持續為用戶提供增值服務,與用戶共同成長。
公司發展理念
根據對經營環境和自身能力判斷,寶信軟件在發展戰略中明確戰略定位:數字化提升企業競爭能力,智能化構筑社會美好未來,成為中國領先的工業軟件行業應用解決方案和服務提供商。寶信軟件發展愿景:工業軟件的引領者、智慧城市的創新者、員工與企業共同發展的示范者。戰略目標為:打造以工業軟件為核心業務的百億級軟件企業。
寶信軟件將全面落實發展戰略,通過“優化存量,謀求持續穩步發展”和“做大增量,支撐超常規發展”的發展策略和具體舉措,努力實現“轉型、發展、跨越”的長遠發展目標。
公司董事長
王力(1956-),男,重慶人,上海寶信軟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軟件行業協會副理事長,上海市軟件行業協會執行副會長,2013年度上海市優秀軟件企業家。曾擔任寶鋼集團總經理助理、董事會秘書、CIO等職務,長期從事大中型企業集團信息化和軟件企業領導工作,在企業戰略、管理信息化、自動化等方面具有豐富經驗。作為寶信軟件的創建者之一,在公司初創期為公司戰略方向把握、經營管理體系建設奠定堅實基礎。在寶信軟件進入戰略轉型時期,敏銳地掌握產業發展方向和企業運行規律,提出“優化存量和做大增量”的戰略,帶領全體員工為實現公司長遠發展目標而奮斗。
公司核心競爭力
寶信軟件誕生于制造業高地,多年信息化建設中積累的豐富的行業知識、深厚的制造業背景使得公司始終保持相關領域的領軍地位。近年來在軌道交通、智能樓宇、智能市政管理業務領域的探索,使得寶信軟件成為具有強大競爭能力的智慧城市領域解決方案和服務提供商。
寶信軟件經過多年運營,已研發形成完整的企業信息化和城市智能化系列產品和解決方案;擁有強大的集成能力(包括系統集成、數據集成,可集成幾乎所有主流的系統、產品和技術)、高效穩定的大型項目過程管理能力( 基于健全的管理體系, 如I S O 9 0 0 1 、I S O 2 0 0 0 0 、ISO27000、CMMI等)、三化集成服務能力(同時具備信息化、自動化和機電一體化完整的技術鏈和服務能力)。寶信軟件通過新近投資建設“寶之云”云服務中心,具備了云計算核心技術和服務能力;通過與基礎電信運營商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合作,在IDC方面形成了完整的技術和運營服務能力。
寶信云計算 ——“寶之云”
寶信“企業級”云計算服務——“寶之云”以提供安全可靠、管家式貼身服務為宗旨,深諳企事業信息化服務之道。提供全方位的云計算服務:IDC租賃服務,依托上海羅涇2.8km2基地,提供遷移入駐一站式服務;咨詢服務,為云計算基礎設施建設、環境建設、服務策劃、運營策劃提供一站式咨詢服務;運營服務,提供IaaS(網絡、存儲和計算資源)、PaaS(服務器、網絡、系統軟件、數據庫、信息安全、系統運維、大數據等)、SaaS(視頻會議、郵箱、即時通信等)云服務,并為用戶自建云中心提供云計算運營服務。
未來,“寶之云”將建成擁有3萬個機柜規模的IDC園區,成為華東地區單體機柜密度最大的IDC,并將更廣泛地聯合國內外優秀軟件提供商,共建云服務,為政企客戶提供更好的云計算生態環境、更多的云計算增值服務。
寶信工業云公共服務平臺
關鍵詞:智慧城市;智慧產業;城市轉型
中圖分類號:F2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4.002
美國學者馬克魯普是最早提出智慧產業的,他認為智慧產業是指這樣一些廠商或者組織機構(某些時候還可能包括家庭和個人),他們生產知識,特別是信息產品和服務,無論這種生產的目的如何。智慧產業是高知識、高智力產業,也是高風險、高回報的產業。目前,我國智慧產業的發展存在很多問題,首先是科技投入的不足。我國近年來總體的R&D經費投入雖然在持續增長,但R&D經費投入占GDP的百分比卻一直在1%左右徘徊,發達國家一般在2%以上,中等發達國家在1%以上。其次是高新技術人才的缺乏。據統計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的技術人員占40%,而發達國家為60%~70%;同時,人才流失現象也相當嚴重,每年流往國外的高科技人才占80%以上。智慧產業和人才既是智慧城市成功的關鍵,也是智慧經濟的基礎和重要保證。在智慧經濟競爭異常激烈的年代,智慧城市加速培植智慧產業和人才,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1完善數據科技,加速城市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數據化”是智慧城市的重要標志之一。沒有“數據化”就不可能有信息化和現代化,更無法談論智慧城市。在知識經濟時代,作為我國經濟的基礎性、支柱性、先導性和戰略性產業的信息產業,數據的生成和使用已成為其最重要的命脈和最有力武器。加強城市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是實施智慧城市戰略的重要路徑和措施,包括利用信息技術加快服務信息化、社會信息化,大力推動互聯網普及應用,建設先進的網絡文化等。
2006年5月,我國頒布了《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明確強調到2020年我國信息化發展要實現:綜合信息基礎設施基本普及,信息技術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信息產業結構全面優化,國家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大幅度提高,國家信息化發展的制度環境和政策體系基本完善,國民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顯著提高,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取得明顯成效,新型工業化發展模式初步確立,為邁向信息社會奠定堅實基礎的目標。
城市信息基礎設施,主要是指公共基礎設施,包括基礎信息管線、通信局房、無線基站、衛星接收站、長途通信光纜和國際海光纜等。目前,上海市作為亞太信息通信樞紐,已經基本形成了適應國際大都市發展需求、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信息基礎設施體系。在信息接轉方面,上海承擔了全國超過50%的國際電話匯接,為11家運營商提供話務轉接。上海還擁有國內最大的海光纜登陸戰――崇明登陸戰,2008年在上海登陸的國際光纜達到9條,國際出口帶寬超過500G。
另外,上海還在積極參與推進“無線上?!钡慕ㄔO,全球現在已經有超過600個城市開始建設“無線城市”,像美國的亞特蘭大、舊金山,歐洲的倫敦、斯圖加特,我國的臺北等地,為所有市民提供無線寬帶接入已經變為現實。目前上海已經完成了超過8000個熱點的無線寬帶覆蓋,為用戶提供無處不在的網絡,使其能夠在任何時候都能享受方便快捷的網絡服務。
2挖掘文化資源,打造強勢城市發展創新引擎
國際著名的創新生態學專家德佛爾(Dvir)博士2003年的研究得出,“創新是將智慧和想法轉變為價值的過程”。對一個城市來說,公共基礎設施構成了城市創新的原動力,但是需要將城市的普通公共基礎設施轉化為獨特的城市創新引擎,這樣才能實現知識的轉化和智慧的引領作用。這主要包括:戰略意圖、用作創新引擎的現行視覺、急需或挑戰、刺激的物質空間和虛擬空間等。因此,建設有中國特色的智慧城市的城市創新引擎,就必須充分發揮城市內部智慧資源的優勢,在綜合實力總體發展水平上逐步完善城市創新引擎的元素。
2.1整合城市現有智慧資源,構建知識共享平臺
要整合智慧資源,就必須加強國家和地方跨部委、跨學科、跨領域的合作,打破行業和部門之間的界限,建設高效便捷的智慧服務公共平臺;同時城市內部必須優先整合智慧資源,按照統一標準和規劃詳細梳理、加工、升級智慧資源。2020年之前,中國所有基礎設施投資和建設的重中之重,就是加大智慧創新基礎設施和智慧服務公共平臺建設的投資。
2.2培育知識共享文化,創建學習型組織
智慧資本的培育和開發實際上是知識共享文化環境的培育,這是智慧資本的特性和形態所決定的,也是智慧管理和智慧資本運營的客觀要求。因此,要建立智慧共享文化系統,就必須研究智慧需求的構架、智慧資產管理的變化、管理、組織和運營、人力資本等問題,使知識管理和智慧資本運營成為一種知識共享的文化管理。
2.3規范和加強現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管理
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尤其是咖啡廳、圖書館、博物館、劇院、廣場等,應有計劃、有智慧、有思考的發展,讓這些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成為廣大城市主人創新思想自由流動的場地和場所,讓市民、商人、教師、藝術家、實業家、兒童等,都能在這些創意和靈感恣意發揮的場所里,創造出更多的社會價值。
2.4爭取機會多舉辦具有重要影響意義的大型會議和活動
有重要影響的國際性和地區性的會議,比如高峰論壇、博覽會、文化年、展覽會等,充分利用一切資源辦好這些活動,讓有影響力的節事活動成為智慧城市創新發展的機遇和良緣,并以此推動城市“名片”的形象設施建設。
3營造創新生態,優先發展智慧試驗園區
創新生態學最早是由以色列裔隆?迪佛爾(Ron Dvir)博士使用的,他在其出版的《展開創新的立方形》一書中給這門學科這樣定義道,“創新生態學是一門有關空間、時間、文化及相互關系、如何利用基礎設施和營造良好外部環境為創新活動注入養分和動力的新興科學?!敝腔鄢鞘械膭撔律鷳B系統是由鼓勵、培育和催化創新思想和理念,并能使其轉化為有價值的工作環境等組成。正因如此,要有效創新,實現創新的目的就必須有一個完整的生態環境和體系。
營造城市的創新生態系統,離不開智慧密集的創新實驗園區。城市決策者們開始越來越重視智慧密集的工業區和科技園區發展,這些將成為城市、區域和國家的重要創新實驗園區。工業區和科技園區的作用在大多數智慧城市的戰略規劃中,都得到認可和重視。如荷蘭的格郎寧根市,400年中一直是歐洲的“智慧城市”和荷蘭的智慧中心,它擁有格郎寧根大學,澤尼克科技園區則是格郎寧根大學創新的園地和發展的驅動力。大學和大學園區的發展成為智慧城市的助推器。印度城市斑加羅爾,被譽為“亞洲硅谷”,IT和通訊兩個領域的蓬勃發展,促進了城市的異常繁榮,是一個知識高度密集的地區。在這個創新環境中,政府、國際大公司、教育、研究院和技術勞動力市場等都建立起了緊密的聯系,形成了一個高效的創新生態系統。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由于我國管理方式落后、生產流程和工藝水平較低、品牌和市場營銷能力薄弱,我國的智慧城市戰略面臨創新競爭的巨大壓力。
4依托科研院所,構架產學研價值創造新網絡
產學研結合模式是智慧經濟時代產業發展和學科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攻克復雜性難題的重要手段,還是迅速提升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城市核心競爭力的內在要求。
4.1強化政府對產學研的引導和管理職能
在產學研的鏈條中,政府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地方政府是創新體系的主導,通過各種政策的規劃和制定,對產學研各方合作的積極性給予必要的激發,并且地方政府應從制度上保障高科技企業的自主創新和技術發展。較為成功的產學研合作國家有芬蘭、美國、韓國和日本。芬蘭是以獨特的國家創新系統為產學研的強大后盾;美國則是以多樣化的產學研合作模式而聞名;韓國倡導的是“官產學研”聯合研究的,直接強調了政府的地位和作用;日本是以“產學官”著稱,也突出了政府的功能。不難看出,這些成功的案例都表明了以政府為引導、企業為主體、全社會支持科研成果轉化的多元化創新機制正在形成。
政府對產學研的引導和管理職能,尤其要體現在城市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中。各地方政府應因地制宜,根據本地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盡快出臺一系列有利于產學研結合的優惠政策、有利于規范產學研合作的法律法規,有效引導和整合產學研結合的創新要素,構建優勢互補、互惠共贏、精準高效、開放務實的產學研合作新機制。
4.2完善先進技術對城市科技信息服務系統的更新
高校等研究機構的科技成果能否得到充分轉換和利用,取決于產學研合作需要有一套完整而系統的科技信息網絡,保障信息和技術的順暢流通。韓國的產學研鏈條中有一個官方性質的領導機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院(KISTI),它是韓國信息研究和服務行業的管理者和分配者。韓國政府從經費、人員等方面都投入大成本支持它的發展,并且在法律上明確了其信息研究的領導地位。該機構的信息研究實力很雄厚,每年都撰寫大量的信息分析研究報告和數據動態報告,并及時關注當下最新的技術和動向,不斷更新科技信息服務系統的儲備庫,各行業的研究機構及企業對這種信息的深層加工服務非常歡迎。這種將信息服務行業的研究領導權相對集中的模式,有利于合理調配行業內的各種資源,及時替換舊的、過時的信息,補充完善先進的技術和知識,避免知識的浪費,提高轉化效率。
4.3加速中介機構對科技成果轉化的助力
科技中介服務機構是產學研鏈條中“產”與“學”、“研”的橋梁,如何促進企業與企業、企業與高校、企業與科研院所之間的知識輸出和技術流動,這是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的重要任務。常見的科技中介服務機構有國家大學科技園、科技企業孵化基地、生產力促進中心、技術轉移中心等,智慧城市中的這些機構應向規范化、規?;蛯I化方向發展,引導產學研三方開展技術開發與服務活動,構建技術交流和交易信息平臺,智慧城市還應創造積極的政策扶持和優越的條件環境,來鼓勵其發展。
5結論
總之,智慧城市發展戰略的路徑研究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它需要加速智慧產業的發展,構建多層次的融資平臺和強大的智慧資本市場,帶動智慧城市發展的高效運轉。在知識和信息技術大爆炸的今天,與金融資本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唯有智慧資本,因此全球經濟一體化將加快城市化進程,信息化將加強城市之間的聯系,走智慧城市的發展之路將成為人類走向未來的共同選擇。參考文獻
[1]王志章著.知識城市:21世紀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新理念[M].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08,(1):232.
目前,國內一些科技園區、經濟園區先行先試,智慧園區建設已取得一定成果。2012年,中關村將示范區“一區多園”的空間信息與企業、產業、科技創新資源、科技金融資源、招商引資等信息進行整合,促使中關村向智慧園區全面轉型。今年,國家新媒體產業基地暨星光影視園“新媒體信息管理與服務公共平臺項目”投入應用,運用RFID、云服務等構建了智能化的基礎設施管理與服務體系,從“感知化、互聯化、智能化”三個角度對園區內的人、車、物等資源以及媒體資料等虛擬資產實現了全方位的監測與管理。
一、軟件谷打造智慧園區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對軟件谷而言,智慧園區建設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以智慧化提升園區競爭力已是大勢所趨
據統計,截至2012年底,在國家級園區中,有63個提出了智慧園區的建設理念,占比達到四分之一左右,其他各級園區也積極開展智慧園區的規劃和建設工作,中國智慧園區建設已經初步呈現出集群化分布特征,形成“東部沿海集聚、中部沿江聯動、西部特色發展”的空間格局。在南京,“十二五”期間南京城市發展的奮斗目標是將南京打造成為“人文綠都、智慧南京”。2011年,在軟件谷的建設初期,法國凱捷公司對園區的規劃建設進行了高端策劃和頂層設計,提出將軟件谷打造成全國具有示范效應的智慧園區“云之谷”,以智慧化提升軟件谷綜合競爭力。
2.智慧園區的建設與軟件產業的發展相輔相成
智慧城市、智慧園區的核心在于運用現代ICT技術,構建無所不在的高速融合網絡、智能感知環境和海量運算能力,提高區域管理和服務水平,提升公眾的生存方式和生活質量,推動高端產業發展。因此,智慧園區的打造必須建立在軟件產業的高端發展上,新一代通信網絡、云計算、物聯網和傳感網等先進技術將會構建起園區發展的智慧環境和面向未來的全新園區形態。同時,智慧園區的建設目標也將會為軟件產業的蓬勃發展帶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必將對今后軟件谷的產業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3.智慧園區建設是軟件谷“二次創業”的迫切要求
對于軟件園區而言,第一次創業主要是依靠便利的交通、充裕的人才、優美的生態、完善的配套和高效的體制機制等優勢條件,吸引一批國內外知名軟件企業進來,形成產業集聚態勢;第二次創業需要以打造國際化、高端化、品牌化、特色化的軟件和信息服務業集聚區、示范區為目標,依托園區良好的發展環境、優質的政務服務和集約高效的資源配置才能實現,核心是提升園區綜合競爭力。因此,只有在智慧園區建設上走在前列,才能夠更好地整合園區發展要素和資源,創新管理手段與措施,減少運營成本和流程,承接全球高端產業轉移契機,加速形成自身核心競爭力,并在與國內外諸多軟件產業園區的同質化競爭中搶占先機。
二、軟件谷智慧園區建設的規劃、目標和現狀
1.建設規劃
在《中國(南京)軟件谷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和《中國(南京)軟件谷功能定位和產業布局實施意見》中,提出要按照國際化、生態化、智慧化理念,打造“綠色、低碳、智能”軟件谷;以云計算技術和應用服務引領發展,加快云技術在電子政務、企業信息化、工業設計、移動支付、信息安全等領域的推廣應用,建設智慧城市產業園、超級云計算服務產業園、物聯網產業園、移動互聯網產業園、三網融合產業園、下一代移動通信產業園等多個產業基地。
2.建設目標
以建設“智能化、現代化、數字化、網絡化”的軟件園區為目標,優化頂層架構設計,集成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提供信息化建設模塊化解決方案,不斷提升園區信息化建設應用與管理水平,進一步促進主導產業的鞏固與提升,實現“政務工作公開化、園區服務網絡化、數據資源共享化、輔助決策智能化、體系建設標準化”,高標準建成“綠色、低碳、智能”的現代化智慧園區。
3.已建成的技術支撐平臺
目前軟件谷已建成的技術支撐平臺主要有 IBM 潤和軟件技術聯合創新中心、北大工學院南京研究院、中興通訊全球云計算中心、江蘇賽聯信息產業研究院、江蘇虛擬軟件園、江蘇省軟件產品檢測中心、紫金(雨花)科創特區云端虛擬孵化器公共技術平臺等,可為企業提供開放式的信息技術支持。
4.正在搭建的體系架構
軟件谷目前正在按照“高端化、國際化、品牌化”的發展戰略,瞄準產業發展前沿,精心打造移動互聯網、智能電網、智慧城市、電子商務等專業園區,并積極搭建“一中心、三平臺”建設架構,即:南京超級云計算服務中心,以及依托超云中心建設的“智慧園區”產業平臺、軟件技術開發服務平臺和園區信息化建設平臺等三大平臺。
(1)南京超級云計算服務中心。該中心作為軟件谷的基礎云平臺,今年年底將正式建成,未來將承擔為谷內各類軟件企業提供更加先進的海量數據存儲和數據分析功能,也是軟件谷建設智慧園區的核心技術依托。該中心主要建設云服務和云應用兩個平臺。云服務平臺一期建成后,計算能力將達200萬億次、存儲規模將達PB級,后續超算性能指標還將擴展到千萬億次以上計算能力和EB級別海量存儲規模。云應用平臺則提供創業孵化應用云、培訓應用云、研發測試應用云、政務應用云、治安應用云、環保應用云、交通應用云、教育應用云、醫療應用云等業務。
(2)“智慧園區”產業平臺。該平臺主要引進智慧產業領域內的高端企業,聚集智慧產業上下游各方面的優勢力量,對智慧產業進行頂層方案規劃和分模塊設計,研究適應軟件谷產業特點的智慧園區架構和產業鏈等各個方面,開展智慧交通、智慧樓宇、智慧警務、智慧環境、智慧電子商務等典型示范工程建設,打造完整的智慧產業鏈條。位于軟件谷A8地塊的楚翹城項目是軟件谷公司自主開發建設的第一個商業綜合體項目,通過與南京電信的合作,楚翹城從設計、建設到管理、運營、服務都貫穿了智能化、寬帶化、無線化、融合化的理念,智能技術的應用大大降低企業管理運營的成本,達到商業信息化、辦公自動化、工作高效化。
(3)軟件技術開發服務平臺。該平臺立足于應用基礎研究,整合谷內現有的公共技術平臺資源,打造一體化的企業技術創新和孕育孵化載體,從軟件新方法和新技術的探索、軟件高新技術的研究與開發以及關鍵軟件產品和應用的產業化促進等三個層次開展軟件新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從而為谷內企業在大數據、云渲染等前沿信息技術和應用領域的創新嘗試提供自由寬松的環境和強大專業的后臺支持。
(4)園區信息化建設平臺。該平臺匯聚谷內所有行政資源,負責制定信息化工作規劃、分解年度目標、安排重點項目、建設重大基礎設施、組織人才培訓、交流發展經驗、開展績效評估等工作。軟件谷建立協調會商機制,及時解決軟件谷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的重大問題,并將信息化建設的工作任務分解落實到各職能部門。通過建立健全嚴格的任務跟蹤和工作考核機制,確保各項工作按時序進度高效推進。同時,設立信息化組織實施機構,聘請專業技術人員,結合行政管理、企業服務、企業管理等不同領域的特點,全面負責“管委會—職能局或專業園區—企業”三級信息化建設與指導工作。
三、軟件谷智慧園區建設規劃
1.三大策略推動智慧園區發展
一是抓軟件產業和互聯網產業。重點扶持發展嵌入式軟件、集成電路設計等核心軟件,通訊、移動互聯、游戲動漫等行業應用軟件,物聯網產業和云計算數據服務,網絡服務業和數字內容產業,著力優化軟件產業結構,提升軟件產業發展水平。二是抓智慧產業基地建設。重點建設紫金科創特區、創業創新城和中以智慧園等一批載體,大力推進一批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廣應用效果比較好的智慧服務業示范推廣基地和智慧產業園建設。三是抓“走出去、引進來”。積極開展以智慧城市建設為主題的國際國內合作交流活動,以重大智慧應用體系建設為載體,著力加強與國內外知名IT企業的合作,努力做到“開發一個系統,引進一個團隊,推出一批產品,培育一個產業”。充分發揮政府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著力引進有影響力的重點合作項目,積極做好企業落戶服務工作,儲備一批新的合作企業,逐步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以及智慧行業應用領域形成集聚優勢。
2.加快園區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
智慧園區建設與發展過程中,信息基礎設施是不可缺少的基礎條件,智慧園區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沿著“寬帶、融合、泛在、安全”的方向發展,不斷夯實寬帶網絡建設,建立惠及企業的電子政務平臺和公共服務體系。通過部署針對園區的網絡解決方案,建設簡潔、可靠、高性能的園區網絡,基本實現光纖網絡接入能力和無線寬帶信號全覆蓋。提升網絡承載能力與綜合服務保障能力,促進各類網絡之間互聯互通,提升寬帶互聯網省際、國際的出口能力,建設全市領先的信息基礎設施體系。強化網絡運行安全保障,加強網絡基礎設施日常運行監管與網絡監測預警,加強對重要設施的保護,建立應急通信保障機制。
3.積極推進三大功能應用
一是加快推進網上企業服務系統建設,建立健全企業基本信息庫,定向各類扶持企業的政策、信息、資源,實現從項目準入手續辦理、專項申報材料評審、統計數據分析、專業技術評估、人力資源管理、財稅管理、工程建設管理等全過程的信息化動態管理。二是加快“智能招商”模塊建設,將谷內所有可利用的土地、樓宇資源和招商條件等信息全部入庫聯網,根據招商對象的實際需要,在第一時間為其尋找符合條件的落戶資源。三是加快企業與園區的社區媒體交流平臺建設,及時匯總谷內企業對園區發展和政策服務的具體訴求建議,及時有效準確互動,有針對性地提升環境建設和政務服務水平。
4.豐富業務支撐平臺
更多樣化的信息服務。
3月30日,青島市電子政務和信息資源管理辦公室(下稱電政信息辦)軟件處程超在機房發現了一個奇怪現象:萊西市資源中心指示點竟然通過云端飄到了青島市資源中心指示點上。迅速核查后,他發現怪現象是由于停電導致萊西市資源中心機房所有的設備在同一時間點重啟了,因而萊西市資源中心飄到了青島市。
僅僅1年前,程超并不能如此迅速地知道問題是出在萊西市災備中心。那時候,青島和萊西兩市的災備中心還沒有做到互聯互通,萊西的災備機房一般情況下是不起作用的,只有青島災備中心出現問題,才會有人想起萊西災備機房。這也意味著,平時根本沒人知道萊西災備機房的運行狀況,一旦青島災備機房突發緊急情況,前者能否應急還是未知數。
讓青島和萊西兩市實現了互聯互通的是云計算災備一體化平臺。該平臺采用“兩地三中心”的模式實現:通過網絡虛擬化、服務器虛擬化和存儲虛擬化,構建了全國首例城際間直線距離達120公里的“雙活”容災云計算中心,實現對兩地數據中心的資源統一調度、應用自動漂移和系統異地災備。
電子政務云計算中心和災備中心一體化建設只是智慧青島建設的一個縮影。
青島市從云計算平臺和電子政務大一統的模式著手,為智慧城市的建設打下了基礎。
電政信息辦副主任張艷告訴《中國經濟和信息化》記者:“現在,智慧城市建設炒得非常熱,很多地方都做了相關規劃。而在青島,電子政務在智慧城市建設中占據了很重要的位置,它是智慧城市建設的一部分,同時也會有力地促進智慧城市建設?!?/p>
青島的智慧城市建設,以電子政務為基礎正在一步步逐漸展開。
共享平臺
今年,張先生決定到兒子工作的青島市生活。他打開青島政務網,根據提示依次選擇:外地人想落戶青島——外地親屬落戶青島——投靠子女,申請程序和所需材料全部一目了然。
電子政務網站是政府部門便民利民的最直接體現。以前,電子政務各部門數據難以完成互聯互通、資源共享以及業務協同的工作。
現在,青島市統一系統為實現青島電子政務、一站式服務、一體化政府創造了一個很好的條件。
事實上,青島市電子政務起步非常早。那時候,電子政務主要是以辦公自動化和決策為核心進行建設,并且在建設過程中有了健全的體制機制,電子政務按照體制機制的要求得以迅速發展。2005年,青島開始走出自己的電子政務建設和發展之路——“四統一分管理體系”、“861”體系,以及基于其之上的三個集約化模式。
3年后,青島電子政務建設迎來了一個大的轉折。在信息化統籌會議中,電政信息辦的工作明確了幾點:建立全市電子政務共享平臺,出臺全市電子政務建設項目的管理辦法,基于前兩點又制定了一個“三不”原則,即各個部門不再設立新的信息中心,不再建設電子政務的基礎設施,不再建設新的機房。
自此之后,青島市各部門的業務從發展項目的審批到財政資金的投入都進行了嚴格把關。“那時候,電政信息辦平臺已經具備了云計算的模式,這是因為市里有的部門基于電政信息辦底層的基礎設施來做項目,有的部門則是通過電政信息辦提供應用層的服務,比如辦公、審批、行政處罰等。”張艷說。
不過,青島市電子政務平臺和云計算有著不同的命名,當時該平臺指的是三個集約化的模式。
當然,推進共享平臺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彼時,信息化統籌會議規定各部門不再設立新的信息中心,然而現實的情況是各個部門原有的信息中心大量存在,有信息中心的部門難免不太積極配合工作,張艷他們需要一一溝通克服困難。
2010年,云計算技術逐漸發展成熟,電政信息辦也開始加大力度研究云計算。這時候,電政信息辦主任劉惠軍提出是否可以用電子政務技術實現雙活的概念,真正用云計算的技術改造電政信息辦后臺的平臺。
劉惠軍這么做是有原因的。當年,電政信息辦的一個下屬委辦局的災備中心發生了問題,生產環節出現的故障使得災備中心無法啟動?!鞍凑諊乙鬄膫渲行捻氶g隔100公里,青島市和萊西市相連,但是傳統的災備模式有其弊端,萊西市災備中心平時根本不用,很難確定它是否存在問題。”張艷如是說。
這一年,電政信息辦專門成立了一個工作組去研究災備中心工作。把目標定為建設一個云計算災備一體化的中心。
不過,實現這個目標可不容易。當時在同城相聚100公里以上建設災備中心并沒有案例供張艷他們參考。電政信息辦當即抽調各個業務骨干組成了4人工作組。組員們找來了國內外所有能夠找到的產品,并實地進行檢測、測試,按照建設需求分析所有的技術指標、工作模式等,最終才形成了一份完整的報告。
辛苦遠遠不止這些。雖然廠家積極主動地參與建設云計算災備一體化中心,但是因為沒有可以直接套用的成型的方案,電政信息辦工作組需要不斷和廠家進行交流,從廠家各種各樣的說法中剝離出自己最需要的資料,再整理、分析這些資料得到最終結果。那時候工作組基本上每周都要給上級領導匯報一次分析、比對后的報告。
回憶那一年,張燕仍是百感交集?!安煌瑥S家實現的模式不一樣,廠家只講自己的優勢和特點,我們卻要分析比對出這家和另外一家的不同。技術人員要摳細底層的技術,把每個技術環節全搞明白,實際上相當于我們自己做了一個方案,不過做出來還是很欣慰的?!?/p>
在競標的廠家中,EMC的技術最后勝出。不過在當時,EMC的技術指標也不能完全滿足電政信息辦的需求?!拔矣浀卯敃rIBM和EMC的產品能夠提供這個技術,但是他們的官方網站認定的距離也不是100公里,當然,后來EMC和IBM官方支持的數據都已經調整成最新的了。”
2012年9月16日,云計算災備一體化中心正式投入運行。這是電政信息辦共享平臺的一個重大技術改造,“我們成功地利用云計算的技術把后臺技術架構進行了全面升級?!?/p>
主打智慧物流
電子政務共享平臺只是智慧青島建設的一個縮影,通過平臺建設,能有效提升政府決策水平、加快推進智慧產業及城市發展,物流是智慧青島建設的另一個重點。
青島福興祥商品配送有限公司(下稱福興祥)配送中心內,采用了高位立體存儲、機械化作業,倉庫整體使用世界一流的自動化物流設備,并且應用了無線網絡通訊技術和RF技術,采用了電子標簽揀選、語音揀選等系統,成為山東省內管理最先進、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倉儲物流系統。
“從行業發展趨勢來看,能否推進物流技術創新和應用是決定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關乎著企業能否有可持續的發展空間。”福興祥物流公司負責人如是解釋。
智能物流模式的身影同樣出現在了青島九州通現代醫藥物流中心(下稱九州通)。該分揀中心同樣采用了最先進的信息化設備,比方說自動分揀、自動輸送分揀系統、貨位精細管理及無線手持終端系統等。
值得一提的是,自動分揀系統可連續運行100個小時以上,每小時可分揀7000件包裝商品。自動輸送分揀系統總長度達1000多米,把立體倉庫、五層樓層庫房全部連接成一套輸送分揀系統,可實現藥品的自動傳輸、搬運、補貨、出庫、自動分揀等功能,大大減少了人工搬運量,提高了出庫速度和準確率。
作為青島市加快推進智能物流的兩個典型項目,福興祥和九州通著力打造的無紙化、高智能物流模式,不僅展示了青島市物流企業加快轉型發展的全新姿態,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智慧青島建設的成績。
事實上,智能物流模式不僅在物流企業中漸成氣候,也成為一些物流園區和在建物流大項目中被著力推進的重要章節。
李滄天擇物流園區內也開展了信息平臺建設試點工作。目前該平臺基礎設施已經建成,運行后將有效引導物流企業運用國內外先進的貨物分撥、電子訂貨、射頻識別等信息軟件及裝備技術,提高企業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數據是最好的證明。據青島市交通運輸委提供的資料顯示:經過多年來的推動,全市物流信息化水平正在不斷提高,從業務系統、公共信息平臺,到智能化、物聯網等電子商務技術應用,已成為物流企業發展的驅動力。目前,全市近80%的大型物流企業實現了內部聯網,海爾、青島港、遠洋大亞等企業投入大量資金建設物流信息系統,使供應、生產、銷售環節銜接緊密,物流效率和管理質量顯著提高。
從“小”入手
作為湖南省面積最小的地級城市,湘潭市在發展信息化時的出發點和基礎不單要依靠原有的經濟產業實力,更要充分挖掘信息時代小城市新的力量。湘潭市是湖南省智慧城市建設的典型示范城市,在“智慧湘潭”建設規劃中,這樣描述:“智慧湘潭”是“數字湖南”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知識經濟加速發展的背景下,以互聯網、物聯網、電信網、廣電網、無線寬帶網等網絡為基礎,以信息技術高度集成、信息資源綜合應用為主要特征,以智慧技術、智慧產業、智慧服務、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為重要內容的城市發展新模式?!爸腔巯嫣丁苯ㄔO是城市信息化進程中實現數字化和智慧化的必然過程,是實現湘潭跨越發展的重要手段。
隨著智慧城市建設的逐級深入,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得到廣泛使用,從湘潭市的產業規劃來講,也將逐步使技術成為推動智慧湘潭建設的重點。在兩化融合領域,將有針對性地深入推進試點示范企業信息化工作,圍繞“3+3”產業(先進裝備、新能源、電子信息,鋼材及深加工,汽車及零部件、食品)提升產品智能化水平。加快嵌入式系統芯片、電子標簽、可編程控制器、工業計算機等信息技術在工業產品生產和使用中的應用,醫療工程機械、現代電機、風電裝備、汽車等產業重要產品和礦山成套裝備的智能化程度。提高精品鋼材、食品等主要產品的附加值。運用云計算和物聯網技術,建設企業私有云,實現“高效、節能、安全、環?!钡摹肮堋⒖?、營”一體化。
在行業層面,深化骨干企業基于信息共享、系統集成和信息化應用,進一步探索實施行業信息化解決方案。促進現代化機電、汽車及零部件、裝備制造等行業在研發、工藝、制造、服務等環節有效協作,促進產業鏈系統發展。以提升產業鏈協同能力為重點,推動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戶關系管理、供應鏈管理系統的普及和深化,實現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作。促進鋼鐵、建材等行業安全有序生產和資源循環利用。推動物流配送標準化、規范化建設以及電子商務與物流信息化集成發展,全面提升物流配送的能力和水平,降低物流成本。
在區域層面,重點建設高標準、高水平、高服務能力的“智慧園區”。促進產業園區產業信息基礎設施、管理系統和服務平臺的標準化、規范化。面向中小企業,分行業構建綜合信息化服務平臺,重點推進集科研和數字化設計、企業管理軟件應用、行業電子商城為一體的多功能的SaaS云服務。
以小見大
利用產業特點帶動城市經濟和信息化發展是很多城市面對轉型,發展智慧城市戰略的道路。“智慧湘潭”從實際角度出發提出了推進“智慧湘潭”建設的10大重點工程,內容涉及基礎信息網絡、智慧湘潭綜合平臺、政務、交通、物流、環保、民生、城管、產業智能化提升、物聯網示范基地建設等多個重要領域。
總體來講,“智慧湘潭”整體框架分為五層,包括:
全面感知層,由二維碼標簽和識讀器、RFID標簽和讀寫器、攝像頭、傳感器和M2M終端、傳感器網絡和傳感器網關等物聯網設備和設施構成,使城市管理獲得最透徹的感知。
網絡通信層,由3G移動網絡、Wi-Fi、光網、衛星通信、移動互聯網、下一代互聯網等網絡基礎設施構成,使城市信息傳遞容量更大、更快捷。
綜合平臺層,物聯網通用能力平臺、信息共享與交換平臺以及云計算中心為城市各行業應用提供統一的地圖服務、定位服務、物聯網能力服務、視頻服務、短信服務、公共服務等。通過綜合平臺實現全市各業務系統之間的數據整合、應用整合,實現全市的軟硬件資源和信息資源的共享,破除信息孤島,避免重復建設。
主題應用層,包括智慧政府、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環保、智慧民生等各種智慧應用。
智慧城市門戶層,提供政府接入門戶、企業接入門戶和公眾接入門戶,政府、企業、公眾通過PC機、手機、智能墻等從門戶獲取智慧城市各個方面的資源信息。同時,也是“智慧湘潭”整體形象的展示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