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9 16:07:3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傳統的儒家思想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儒家思想;傳統;影響
儒家學說是在我國經歷了夏、商、周幾千年歷史之后,由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孔子提出,并創立了儒家學派,其弟子曾子、子思、孟子等將儒家學說補充擴大的。從古至今,儒家思想對我國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古代中國儒家思想甚至占據了不可替代的統治地位。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傳統的責任感思想、節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其與封建統治結合的結果。儒家思想對中國的影響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可以說儒家思想對我國古代直到現代的影響力都是不容小覷的。
傳統的儒家思想在我國已有幾千多年的歷史,其中還經歷了百家爭鳴、兩漢獨尊儒術、隋唐儒釋道并立等,但儒家思想卻一直經久不衰,隨著時代的變遷,非但沒有失掉往昔顏色,反而成為了一顆更耀眼的明星,可見其強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強大根基,之所以能夠在我國的歷史上獨領兩千多年,并且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主流,是因為儒家思想能夠跟隨社會的變遷和改革,不斷的吸收其他文化的可取之處,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得到豐富與改善,去適應社會發展的新潮流。
春秋末年,儒家學說逐漸形成獨立學派。在社會的內部矛盾眾多且不可調和的時期,孔子提出“仁學”思想體系,以“仁者愛人”的人道主義為出發點,主張仁政,推崇“中庸之道”、“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順應當時的歷史形勢,并為儒家思想的發展奠定了基本的框架。漢武帝時期是儒家思想發展的鼎盛時期,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劉徹為帝,關于民族發展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抉擇,進行了思想和政治上的重大改革,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思想上升到管理國家的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從此儒家思想在歷史上的發展掀開了一個新的篇章。儒家思想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這兩千多年來的風風雨雨中,儒家思想也經歷了發展中的起起落落,包括極力推崇儒家思想的時期,也包括發展步履維艱,受到阻塞的時期。但儒家思想無論是面對外來文化的挑戰,還是本民族其他思想的浸潤,都沒有改變其本身主要的內涵和思想。與此同時,在儒家思想發展的過程中,能夠緊隨社會變遷、文化的發展,逐漸走向更高的層次。這也是它能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獨領的重要原因。
儒家思想能夠在中國歷史上一直占領統治地位,一方面是因為它為中國封建統治階級提供了系統的治國理念和思想體系;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孔子所提倡的“仁愛”思想能夠順應當時統治者的治國思想,為人類社會的發展起到一定的正向作用。孔子的“仁愛”思想不但是封建時期維持國家安定的保障,直至現代社會也依然是人與人能否和諧相處中的重要影響因素。
此外,我們所提倡的“仁義”、“孝”、“誠信”等都是我國傳統儒家思想的精華,這些思想對我國的發展也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我們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的核心思想就是儒家思想。仁義禮孝都是我國傳統道德文化中的精華,這些傳承深遠、意味深長的思想對于我們現代人的人格塑造和情操培養方面都有著深刻的啟示??梢哉f,儒家思想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除此之外,在政治方面,儒家思想提倡德治,對當代政府官員的為官之道也有著深刻的指導意義,在金錢上,儒家思想提倡“以其義而得之”,唯有遵紀守法,按照正規途徑賺來的錢才能久遠,這種思想對我國經濟健康發展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儒家思想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對于我國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在現代社會儒家思想中最基本的內容 “仁”也依然對我們有很大的影響?!叭省奔仁俏覀兲幚砣穗H關系時所應遵守的基本原則,也引導我們在思想上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孔孟都是中國傳統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從孔子提出的“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到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在強調為人處世的過程中要以人為核心,尊重每個人的價值。如果每個人都能保持一顆仁義的心,互幫互助,多為別人著想,那么我們的社會就將是一個和諧美滿的社會,充滿友愛而不是彼此之間的猜疑和不信任。學習儒學仁義思想不僅對當代人自身人格的塑造和培養有幫助,對中國社會風尚的發展也有積極向上的影響力。
總的來說,儒家思想在我國的文化發展史上有著無比重要的地位,對于當代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也起到了不可磨滅的影響。新時期,儒家思想也將不斷的與現代社會文化相結合,使傳承中有創新,創新中有發展,以新時代的思想對儒家經典進一步的認識學習,取其精華,將適應于現代社會發展的主流思想繼續傳承,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儒學社會主義道路。(作者單位:陜西中醫藥大學)
參考文獻:
[1] 秦秀蓮.儒家思想對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邏輯性思考[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2012.
[2] 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3] 趙光賢.先秦儒家思想的幾個特點[J].天津社會科學.1982.
[關鍵詞]傳統儒家思想 大學生 道德觀 啟示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2)02-0230-02
高等學校是國家高等教育機構,也是培養高級人才的基地。對于高校工作者來說,不僅要解決如何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能力水平、思想政治覺悟等問題,還要培養大學生們樹立正確優良的道德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加強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責任感。在傳統的儒家思想中,蘊含著“仁、義、禮、智、信”的優秀思想正是提高大學生道德觀的良好思想品質,也是一種對大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因此,在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逐漸地將傳統儒家思想融入在加強大學生的道德觀建設上,這是十分重要的同時也具有著積極的意義。
一、當代大學生道德觀的現狀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發展,社會進入了充滿挑戰的時代,新思想和新潮流不斷沖擊著陳舊的體制,給社會帶來了嚴峻的考驗。人們的道德標準和價值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同時也影響著大學校園內的莘莘學子們。面對著新時期所帶來的問題,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培養良好的道德行為方式,使他們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接班人,是高校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當代大學生整體的道德素質都是積極向上的,多數大學生具有濃厚的愛國情懷、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他們有著較高的政治覺悟、較強的正義感,在認知和行為的表現上都呈現出一種正確和健康的發展趨勢。但是由于社會主義市場機制的建立,社會活動空間增大,價值觀也出現了多元化的傾向,大學生的人生觀變得復雜多樣,他們的道德觀存在的很多問題,這些都是不容忽視的。
(一)人生理想模糊不定
當代大學生對于人生理想基本上都是積極向上的,但隨著社會的進步,全球化帶來的各種價值觀念和文化思潮不斷沖擊著大學生的思想,其影響既有積極的,同時也有消極的。有些大學生的人生理想價值在逐漸的淡化,將眼前的利益當成自己的理想,用經濟價值尺度衡量自己的行為,追求物質享受,造成思想麻木,精神空虛,對什么事情都提不起興趣,從而喪失了人生中重要的精神支柱――人生的理想。
(二)價值取向重利輕義
在我國改革開放的背景下,新的體制、思想和觀念正在改變著大學生的生活方式、行為準則,一些負面的影響很容易導致他們價值取向的偏失。有些同學在市場經濟的趨利下,一切都要向“錢”看,以為只要追求了最大的物質利益就實現了人生價值,這導致了他們淡化了理想和信念,養成了只索取不奉獻的思想。有些同學政治意識薄弱,言必及利,拜金主義思想嚴重,這導致了學習和生活散漫,紀律不嚴謹,個別同學甚至誤入歧途,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三)個人誠信責任缺失
誠信是實現人生價值的道德基石,如果一個人連誠信都做不到,那么以后怎么立足于社會呢?但這些不講誠信的問題仍存在于我們大學生身上。在學習方面,大學生不講誠信最突出的方面是考試作弊、作業抄襲、論文剽竊等,這也是老師和學校最頭痛的問題。在畢業離校后,有些大學生助學貸款到期不予歸還,甚至換名更姓逃避還貸。在就業的過程中,有些大學生缺乏誠信意識。他們在簽訂合同后有出現毀約的情況,也有在面試簡歷當中造假的情況。企業看中的不是頭銜而是這個人的勤奮、實干和品質,而偽造簡歷卻恰恰說明了偽造者的空虛、不自信,讓別人不敢輕信。本來是想爭取機會贏得信任卻反而受到了懷疑,這樣被錄用的幾率也降低了。
(四)人際關系注重自我
現代社會是一個開放的社會,開放的社會需要開放的社會交往。對于正在學習、成長中的大學生來說,人際交往是生活的基本內容之一?,F在不少的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常常以自我為中心。交往中只顧自己表現,不給對方表現的機會,忽視了對方的感受。而有些同學在交往的過程中過于拘謹,不愿與同學接觸交往,從而缺乏人際交往方面的鍛煉,逐漸產生懼怕心理;有些同學交往范圍過于狹窄,只局限于本系、本年級、本寢室和老鄉,這樣小圈子內的交往,不能促進自身素質全面發展。
(五)社會責任難于擔當
市場經濟的發展使得經濟利益多元化,造成個人價值獨立,大學生的主體意識也隨之增強。有些大學生不能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待社會,注重個人的物質追求和自身需求,一切以自我為中心,團結意識淡薄,缺乏了對社會和集體犧牲精神。不愛護公共設施、隨地吐痰、亂寫亂畫等一些現象也會在部分大學生身上體現出來。
二、傳統儒家思想對當代大學生道德觀的現實意義
(一)加強傳統儒家思想教育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吸取傳統儒家思想的精髓有利于樹立大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大學生健全的人格和進取的精神。儒家思想是一種積極入世的思想,其中經典著作《大學》中提出了“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三條綱領,“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個條目,成為了后來學者俗稱的“三綱八目”,其中修身是最根本的一條,“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這些儒家思想所主張的人生觀,用來教育當代大學生,可以幫助提升精神境界,樹立理想信念,形成積極有為、健康向上的人生觀。另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曠達,“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意志等等,無不蘊涵著引人致善、教人向上的力量和精神。這些傳統儒家思想精華是對大學生進行素質教育難得的教材,也是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一個最佳途徑,通過研究學習傳統文化,可以培養德、智、體、美等各個方面和諧發展的人才,也恰恰是社會發展所需要的。
(二)加強傳統儒家思想教育可以培養大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愛國主義是一面永恒的旗幟,它向外展示我們民族的團結與愛國激情,對內則能團結和聚集仁人志士,而學習傳統儒家思想有利于建立大學生的民族文化信仰,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的和諧發展。國民的民族意識和民族精神主要就是通過學習這些傳統文化培育起來的,孟子說“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范仲淹寫到“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清代顧炎武提倡“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些名言,因其體現民族精神而世代相傳。儒家思想最主要就是崇尚“忠孝仁義”,強調忠誠祖國,孝敬父母,誠實守信,重義輕利,這些道德標準,對完善大學生人格,培養愛國主義情操,養成博愛待人的習慣,凈化社會風氣有重要意義。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加強了傳統儒家思想的教育,將會使大學校園里懷有不同愛好性格情趣的學生,產生極大的凝聚力與榮譽感,培養出愛國主義精神,形成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使校園內的生活更為和諧輕松。
(三)加強傳統儒家思想教育可以提升大學生為人處事的能力
當今社會人們生活的環境是很復雜的,并非只依靠自己就足夠了,而高校大學生更需要學會做人的道理,處理人際關系的技巧,這也是困擾大學生的難題之一。傳統儒家思想提倡“反求諸己”,孔子說“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君子成人之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這些經典言論有利于在交友、完善人格等諸多方面提升自己,在處理人際關系的時候,幫助大學生具備寬容的心態、包容的胸懷,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要從傳統文化中最大限度地汲取人生智慧,提高其人文素質,讓大學生學會臨事不亂,成為有主見有決斷能力、有技能、內外兼修、創造力無限、全面發展的人才。
三、提出傳統儒家思想寓于當代大學生道德觀建設的有效途徑
(一)加強社會與家庭對大學生道德觀教育
弘揚傳統儒家思想,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心、支持和參與,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加強對傳統儒家思想的宣傳,通過媒體播出相關欄目,在公共場所建設宣傳欄,刊登詩詞名段和文化典故等優秀傳統文化,擴展大學生知識面的同時領略到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成為一個有理想、有道德修養的人。加強大學生校外德育教育基地建設,增強各級圖書館藏書量和服務力度,針對大學生免費開放各類博物館、標本館等,為大學生提供良好的德育教育場所。而家庭也要對其子女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共同參與各種重要的紀念活動,體會中華民族傳統的團結合作、吃苦耐勞、尊老愛幼等優良傳統,感受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民族精神。
學校是傳統儒家思想文化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有著先導與示范作用。建議學校要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同時,將優秀傳統儒家文化和傳統美德教育納入到教學計劃中去,并貫穿于學校德育工作之中。一是增加“第一課堂”有關傳統儒家思想的教學活動,建立一支可以擔當傳統儒家思想教育艱巨任務的隊伍,為教育的順利發展和深入提供有力支持。開設專門學科,使之成為各專業系的必修課程,組織學生學習古代經典和向學生介紹傳統文化,并在有關學科中滲透其知識和教育。二是組織“第二課堂”開展傳統儒家思想的課外活動,通過系列活動、學術報告、展播影片等形式促使傳統儒家思想推廣更加深入,吸納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的學生成立社團,植根于學生中,以更加活潑的形式達到共學的目標。三是利用“第三課堂”進行傳統儒家思想的實踐活動,利用網站、報紙、廣播等形式,在學校中組織各類文化活動,開展不定期的講座、講演。此外還可以組織游歷、參觀旅游、各種表演競賽形成傳統文化教育的氛圍,使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陶冶學習,使傳統思想教育健康持久地存在和發展下去,真正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三)增強學生提升自身道德素質的自覺性
現代社會承載了很多的不確定性因素和風險,提高大學生的道德素質自覺性,更需要加強主體性辨認和體識的能力,既要提高判斷是非的能力,又要敢于面對和承擔風險,具備堅守信念的能力和意志。大學生作為現代教育重要的主體,要對自身經驗與知識結構進行深刻的思考。同時,在實踐中激活知識,提高創新能力,并進一步反思自我價值與社會要求之間的關系。傳統儒家思想文化知識的汲取,可以為當代大學生的成長提供必須的歷史文化根基與橫向跨文化比較的基礎,面對紛繁復雜的多元文化現象,既能夠以海納百川的胸襟尊重差異,又能夠從優秀民族傳統文化中尋找到文化利器,抵御不良侵蝕,加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更堅定地堅持社會主義文明道德操守。
今后,我們將以傳統儒家思想教育為中心,不斷開拓校園文化建設的新局面,以特色校園文化熏陶學生,讓其掌握高技能的同時,繼承更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掌握更多做人做事的道理,為社會培養出更多高技能、高素質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李宣霖.欽州學院學生國學素養現狀調查報告[J].欽州學院學報(增刊),2007.
[2]章太炎.國學講習會序[J].民報,第7號,1906.
[3]張豈之.中華人文精神(增訂本)[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7.
【摘要】大學階段是學生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時期,在這一階段除了學習專業知識外,還必須加強思想政治方面的學習。中國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其中既包括可教學的內容,又涵蓋了教學方法。如何對儒家思想正確使用成為學者專家關注的課題。文章分析了如何將儒家思想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關鍵詞】儒家思想;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結合;方法
【基金項目】鄭州地方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工程第七批項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ZZJG―C7043)階段性成果。
一、引言
儒家思想初步形成于春秋時期,從百家爭鳴之中脫穎而出。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基本上奠定了后世兩千年儒家思想的統治地位。作為中華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瑰寶,儒家文化中所蘊含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主要思想和“仁”的核心精神不斷推動著中國歷史的發展,激勵著中華民族不斷奮勇向前,在現在仍然有很大的價值。將儒家思想融入現代教育中,尤其是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人們在鉆研的課題。這是因為儒家思想所蘊含的豐富理論和文化資源,對于思想政治教育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正因如此,我們才要努力將二者有機結合,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讓大學生帶著嚴密的思想“武器”進入社會,更好地為社會做出貢獻。
二、儒家思想中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
眾所周知,儒家思想博大精深,是幾千年以來無數先賢和人民智慧的結晶,更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其中蘊含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
(一)仁愛大道 ,天下大同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以仁愛對人對己,以仁愛待事待物。意思是在對人對物時,要保持一顆仁愛之心,多為他人著想。對己要嚴格約束,一日三省。我們常說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這個道理。可以說,這是處理人際關系的最高準則。每個人都能做到以“仁”待事待物,所謂的“天下大同”也就實現了。中國人講究以和為貴,和氣生財,并不意味著軟弱,而是以仁愛對人,這是中華文化的突出表現。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營造一種良好的人際關系和生活氛圍是我們所追求的。這一理念對于大學生非常重要,在解決有關人際關系的問題上往往能夠發揮重要作用,可以被應用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讓大學生樹立仁愛的意識和精神,“克己復禮”,提高個人修養和素質。這對于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社會很有幫助。
(二)集體思想與愛國主義精神
儒家思想講究天下為公,推崇為國為民的奉獻精神。在古代,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文人留下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詞句,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些無不彰顯出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和奉獻精神。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在幾千年的歷史中昂揚向上,一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為在儒家愛國思想的熏陶下,無數的仁人志士前赴后繼,和平時期獻身建設,危難時挺身而出。在當代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重點加強對這方面內容的強調和教育,傳承儒家思想中的愛國主義精神,并與時代相結合,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奮斗,堅決抵制所謂的“精致利己主義”思想。
(三)倫理與責任
傳統的儒家思想講究所謂的三綱五常,這其中包含著一些封建的糟粕思想和理論,是我們今天所應該摒棄的。從儒家思想中挖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資源絕不意味著照搬,而是要經過系統的分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處于儒家思想的人倫關系中的人們要遵行的準則有很多是值得傳承的,例如“子孝孫賢,朋友有信,尊師重道”等,在一定程度上對人倫關系做出了規定。這些規定其實指出了人們在擔當相應的角色中要履行的責任,例如孝順、賢德、信義、尊重等。當去除掉了人倫思想中的糟粕時,我們會發現儒家思想的人倫和責任思想對于人們道德水平的提高、社會的和諧都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四)追求精神境界
儒家思想講究精神境界的提高,而要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最重要的就是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和要求,進而追求完美的人格,所謂的“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描述的就是道德上的標準和要求。在儒家思想的指引下,一代又一代中國人養成了不懼艱險、高風亮節、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而在當代社會,這種思想并沒有失去它的價值,我們應該追求道德和精神方面的提高,傳承先人留下的優良的意志品質。這對我們自身、整個社會和國家的發展都有重要的意義。
三、將儒家思想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
(一)引入優秀思想
儒家思想中有一些是不符合時代要求的,但是也蘊含著很多優秀理念。今天我們在對待儒家思想時,應該“取精華,去糟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應該引進精華理念,培養學生的道德修養,提升學生的思想素質。
(二)使用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目前已經充分被應用到教育領域中,利用多媒體設備、網絡、視頻等方式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儒家思想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認知。同時,可以借鑒學術界的學者專家對儒家思想的解讀和觀點,兼顧通俗易懂和深度性,讓學生能夠深入淺出地了解儒家思想,并對其產生自己的理解。
(三)利用時事熱點
目前,社會上對于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思想的討論越來越多,有關的時事熱點已成為社會焦點。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引入與儒家思想有關系的時事事件,借以推動學生對儒家思想的學習。
四、儒家思想應用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一)以人為本
正如在前文中所論述的,儒家思想的重要核心就是“仁”,以人為本是儒家思想一直推崇的處事法則。所謂以人楸荊是指以人為中心,考慮和處理任何事情要以人為前提,具體應用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就是要以學生為本,將學生作為教育的中心。
眾所周知,大學生處在時代的前沿,其思想變化非常迅速,思維也比較活躍,追求新潮,因而對于所謂的儒家傳統思想難免會產生一定的抵觸心理。所以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就更應當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著想,充分考慮和尊重學生的思想和意見。在具體教學時,切忌強制學生進行學習活動,而是應多采用鼓勵、引導的手法,使得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并加以解決。這樣就可以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避免學生產生畏懼和抵觸心理,提高教學效果。
(二)“學思行”結合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思之后還要踐行之,篤行之。儒家思想一直主張“學思行”的結合,既肯定了學習理論知識的重要性,又強調了學習和思考最終還是要為實踐服務。只有實踐才能檢驗學習和思考的成果,進一步促進學和思。
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培養大學生的社會意識,使其養成良好的意志品質,為社會做出貢獻。其中,“學”和“思”在第一階段發揮了重要作用,教師在這一階段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和思考,汲取更多的知識,豐富自己的內涵,提高自身的修養和素質。第二階段重視的便是“行”,教師要鼓勵學生利用自己所學知識,指導實踐。學生應該積極參加各種課內課外的活動,將“學思行”相結合,使三者共同發展。在“行”這一方面,由于學生還沒有進入社會,就需要教師和學校予以大力支持,多舉辦一些有助于學生增長實踐經驗的活動,使學生能夠在實踐中鍛煉自己的能力,對所學所想產生更為深刻的理解。
(三)因材施教的理念
儒家思想非常講究因材施教,通過對學生的觀察,了解學生的思想和自身情況,根據學生的實際進行對應性的教育。也就是說,要堅決避免套路化、程序化的死板教學,壓制學生的天性。
大學生雖然有其共性,但每個大學生也都有他的個性。教師在制訂思想政治教學計劃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學生群體的共性和個性,對癥下藥,因材施教。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學生的情況和需求,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當然,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細致的觀察,了解學生的情況,在不觸犯學生個人隱私的情況下,掌握學生的思想狀況。其次,教師要對學生的信息進行系統分析,歸類總結,由于不可能為每一位學生單獨設立一套教學方案,因此要對情r類似的學生進行歸類,方便教學計劃的設計和執行。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儒家思想對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義。當然,儒家思想中有一些封建性的糟粕,需要我們進行剔除,并根據新時代的要求,對儒家思想進行適當的改造,使其不僅能夠更好地運用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還能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做出貢獻。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儒家思想得到新的發展,大學生的思想教育水平也才能隨之提高。
【參考文獻】
[1] 曾程,韓亞超,叢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儒家思想精華的傳承研究[J].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05):33-34.
人民論壇: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為什么我們黨如此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作用?歷史上,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有核心價值體系嗎?
張希賢:核心價值體系也可以理解為“指導思想”,靠指導思想立國是我們中國的傳統。歷史上,從西漢中期到清朝末期,我國的指導思想是儒家思想。它起源于漢武帝時期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個核心價值體系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作用:以儒家思想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針,主張“施仁政”、“苛政猛于虎”;以儒家思想來指導干部的選拔任用和考核管理??婆e考試的主要內容就是對儒家思想、“四書五經”的申論;用儒家思想規范全民族的價值觀,三綱五常、仁義禮智信這些原則貫穿于全民族的道德建設;整個國民教育的指導方針是儒家思想。自漢武帝開始興辦公辦教育以來,公辦學校開設的主要科目經史子集等等,都在向受教育者灌輸儒家思想。
在歷史上,董仲舒把儒家思想引入哲學,司馬遷把儒家思想引入史學,司馬相如把儒家思想引入文學。大家都熟悉北宋范仲淹的名句,“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正是儒家思想 “忠君愛國”觀的體現。從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是我國傳統社會文化的靈魂。但是到了清朝末年,儒家思想解決不了救亡圖存、反帝反封的問題,因此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日益削弱。
如同傳統社會一樣,當下的中國也要有一個核心價值體系、一個指導思想,目前這個指導思想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中國若要抓住這次世界發展的大機遇,就需有文化發展的新覺醒
人民論壇:那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我國傳統的文化價值體系有哪些區別?我國的社會主義文化與西方文化之間是什么關系?
張希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以為指導的。被引入中國后,不斷與中國國情融合。范文瀾、郭沫若、、胡繩把引入史學。舊史學不講人類社會發展的五個歷史階段,不講階級斗爭、不講人民群眾創造歷史。丁玲等人把引入文學,創造出一系列鮮活的革命者和勞動者的形象。
我國五千年文明創造出輝煌燦爛的文化成就,但其中的一些糟粕,與我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存在沖突。在傳統文化中,皇帝當家做主的專制文化根深蒂固。而我們的社會主義文化主張要由人民當家做主,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的核心是民主政治。
傳統文化是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的文化,而我們的社會主義文化是所說的,我們創造的是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我們今天要建設的是源于人民大眾實踐又為人民大眾服務的,具有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這種文化是大眾文化,是對中國過去幾千年傳統文化的一種顛覆。一方面,這種大眾文化所有的典型都是工農兵大眾。另一方面,我們現在宣傳的紅色文化就是源自于當年的工農兵文化。
除了與傳統文化存在一些矛盾,我國的社會主義文化與西方文化也存在此消彼長的關系。傳入中國只有不到100年時間,而西方的資本主義文化自啟蒙時代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在17-19世紀,世界文化中心在歐洲,20世紀在美洲,21世紀要轉向亞洲。這個世界文化中心,中國是主力,但不是全部,還包括日本、韓國和印度,組成了一個大的文化板塊。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不可能有永遠挺立在世界發展潮頭的國家,一個國家引領世界發展的潮流基本上也就是五六十年的周期。中國若要抓住這次世界發展的大機遇,就需有文化發展的新覺醒。
改革開放初期,我們全面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30年后,我們國家的經濟總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二位,全世界都開始調頭向中國學習,而這個時候我們自己卻還在學習西方,沒有調過頭來。這是由于我們的文化發展模式還停留在過去的30年,沒有發生新的文化覺醒,我們的不少知識分子仍然沉湎在學習西方的狀態之中。
另外,我國農村的信教群眾越來越多。這一方面與黨群、干群關系的疏離有關。另一方面,也與新時期主流價值觀的缺失有關,這就需要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指導下,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引導群眾。
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絕不等于空洞的說教
人民論壇:如何才能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人心?
張希賢:中央提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過程,貫穿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領域,體現到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各方面。這對文藝工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絕不等于空洞的說教,要通過創造出更多精品力作,潛移默化地引導群眾,用文化產品的文藝性、藝術性感染群眾。
改革開放過去30年老百姓所表現出來的跌宕起伏的心理感受,從貧窮走向小康的奮斗歷程,我們反映出來沒有?我們是不是緊緊地依靠老百姓,把老百姓的奮斗寫出來了?真正的文化作品是反映時代的文化作品。當年俄羅斯的大小托爾斯泰,就是描繪俄羅斯的實際社會變遷;美國海明威的一些作品,也是描繪美國的社會變遷;法國的巴爾扎克、司湯達,英國的雪萊、拜倫,也都是反映他們那個時代的社會變遷。
在改革開放新的30年里,更需要我們文化工作者以中國人的奮斗為創作本源,依靠中國人的實踐,深入到老百姓的生活,反映這個偉大的時代,創作出這個時代所需要的文化精品。只有這樣,才能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落地”。
[關鍵詞]:儒家思想 “五?!?學生干部
一、引言
儒家思想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內涵和悠久的歷史傳承,成為世界文化叢林中獨樹一幟的精神寶庫。理論和實踐證明,儒家思想中的優秀成分是一筆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一種特殊的思想道德教育資源,恰當地吸收和運用這些資源,對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學生干部作為大學生中的佼佼者,是建立在學校與學生之間的橋梁與紐帶,是實現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的領導者,同時也是貫徹落實學校關于學生管理的各項措施的執行者,是教師在學生工作中的得力助手,其作用不可小視。但是,目前高校部分學生干部在思想意識和工作作風上卻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官本位”意識嚴重,脫離同學;工作作風浮夸,缺乏自我約束;工作能力不強,缺乏規范性;學習成績不佳,理論根基淺;誠信意識淡漠,常?!笆庞诿瘛?。下面就如何利用傳統的儒家“五?!彼枷胱虧櫞髮W生的心靈,培養和教育學生干部,更好地發揮他們作為學生群體中的領頭雁、排頭兵的作用做一論述。
二、“五?!彼枷朐趯W生干部培養中的具體應用
“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是調和社會矛盾、規范人倫關系的行為準則,是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范疇之一,是儒家先哲們對各種道德規范進行長期篩選而形成的。經過數千年的繼承和發展,其中所包含的優秀的傳統道德內涵和思想精髓就是儒家思想中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在大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五?!彼枷肴跃哂惺种匾膬r值。
1.以“仁”培養學生干部的愛心
“仁”是五常的核心,是孔子和孟子等人在繼承和發展“親親”、“仁民”、“敬德保民”、“忠厚”等仁愛思想的基礎上概括提升出來的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道德范疇和價值取向?!叭省笔且环N博大的愛心,它要求尊重他人的意愿、促進他人的幸福、關心他人的疾苦,時時處處為他人著想,與人為善,助人為樂。我們應首先幫助學生干部樹立“仁”的思想和“以人為本”的理念,教育他們在工作中要注意三點:一是要團結同學,聽取同學意見,真誠友愛相處;二是要關心同學們的切身利益,幫助同學解決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難題;三是要以包容和寬容的心態對待每一位同學,尊重同學的個性。
2.以“義”培養學生干部的正義感
“義”作為“五?!敝履?,是孔孟等人在繼承和發展先秦以前社會中正義、公平、無私等思想的基礎上概括提升出的道德規范和價值取向標準。傳統的“義”是人們內在的一種道德觀念,是行為主體的道德理性原則。它強調主體對他人和社會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并把它內化為自覺的道德義務。而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對“義”的思想有了新的詮釋,傳統“義”范疇中的“公平”,“正義”的意蘊得到了強化。我們應教育學生干部在工作中做到“義”字當頭,時刻把握好“公平”、“正義”這兩桿大旗,要堅決抵制社會上一些歪風邪氣的影響。尤其在涉及到同學切身利益的情況下,一定要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三公”原則。
3.以“禮”培養學生干部的規矩感
“禮”既屬于“五?!庇质恰八牡隆敝?,“四維”之首。在儒家典籍中,“禮”的含義有廣狹之分。最廣義的“禮”泛指典章制度,一切社會規范,以及相應的儀式節文。荀子說:“禮者,法之大分,類之綱紀也”(《荀子•勸學》)。作為道德規范的“禮”屬于狹義,它被視為全德之稱,最高道德規范。而在現在社會,人們更喜歡將“禮”的原則與規范直接融入到律法當中,使現實社會中的“禮”更具有理性和操作性。在學生干部的培養中,我們既要教育學生干部恪守禮貌待人,尊敬師長,愛護同學的小“禮”,更要教會他們嚴守校規校紀,嚴格按照學校的規章制度開展工作,令行禁止,有效地調整工作步伐,把握好為人處事的大“禮”。
4.以“智”培養學生干部的求知欲
“智”的原意是聰明、智慧、知識。儒家將“智”列為“五?!敝唬唾x予了它以道德意義,使之成為國人重要的道德規范之一?!爸恰钡卤憩F為,明是非、別善惡,它要求人們具有遠見、預見,所要反對、矯正的是人們的愚陋。在儒家思想中,“智”的核心作用是明辨是非善惡,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當代社會中“智”的含義也得到了擴充,知識和科技在其中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在信息技術和科技水平急速膨脹的今天,我們不但要注意培養學生干部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幫他們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更要督促他們學好科技文化知識,自覺學習、帶頭學習,提高學習效率,而優良的學習成績也有助于學生干部樹立威信,更好地開展學生工作。
5.以“信”培養學生干部的誠實
“信”是由“允”、“孚”等范疇發展起來的一個道德范疇,作為“五常”之一,特指誠實不欺、遵守諾言的品德。“信”作為人際交往的行為規范就是誠實不欺,講究信譽,信守諾言。學生干部在工作中,對于發現的同學中的重要問題和情況,及時向老師匯報,幫助老師做好問題學生的思想工作,這是“信”;對于同學犯得一些小的失誤和錯誤,并不向老師“打報告”,而是積極幫他們改正,給予犯錯誤的同學改過的機會,同樣是“信”,我們應幫助學生干部深刻領會“信”的內涵和精神,真正做到取信于民。只有這樣,才會使我們的學生工作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三、總結
儒家的“五?!彼枷胫邪腥A文明歷經五千多年傳承下來的優秀的傳統美德和寶貴的思想教育資源,對于當代大學生,尤其是學生干部的個人修養、道德品質、思想政治水平和工作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指導和借鑒價值。充分利用儒家思想中的精華部分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必將會對推動國家的高等教育的發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化和高等人才培養產生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康宇.儒家“五常”的道德優勢及其當代意蘊[J].求實學刊,2007,(3).
[2]譚長福.高校學生干部培養探析[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
[3]譚長福.高校學生干部培養探析[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
對于文化的概念,可以說是眾說紛紜,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英國文化人類學家泰勒的論斷據說是最早的文化定義之一:“文化,就其廣泛的民族學意義來說,乃是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和任何人作為一名社會成員而獲得的能力和習慣在內的復雜整體?!边@是一個偏重于文化精神方面的定義。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把文化定義為:“人類對其環境所作的改變,我們稱之為文化。我們的文化就是人類心靈激發起肉體所作的各種動作的結果。”這個定義偏重于文化的物質方面。把文化理解為人們的生活方式,例如美國符號學家莫里斯寫道:“文化是由人創造出來的。文化是特定個人所達到的生活方式,并且是由他們保存下來作為社會其他的人的生活方式?!?/p>
因此,文化是一個無所不包的廣泛的社會現象,僅僅從某一角度對文化下定義是很難的,必須從社會的精神、物質和行為三方面來界定文化。張岱年、程宜山在《中國傳統與文化爭論》一書中給文化下了一個典型的定義:“文化是人類在處理人和世界關系中所采取的精神活動與實踐方式及其所創造出來的物質和精神成果的總和,是活動方式與活動成果的辯證統一。”這里,文化是一個包含多層次、多方面內容的統一體系,主要包括物質的、思想的、制度的三個層次。
如果把社會文化整體比喻成為一個圓,那么,從圓心到圓周,大體以精神文化、行為文化、物質文化為序,即精神文化是文化圈的內核,可稱為文化的深層結構,行為文化稱為中層結構,物質文化稱為表層結構。
二、文化與語文教育的關系
語文包含于文化之中,語文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文化與語文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文化與語文教育的相互作用體現在:一方面,語文傳播、繼承、發展文化,語文教育的內容承載著民族文化,深受文化的影響和制約;另一方面,不同的文化塑造不同的語文教育體制,不同的文化決定不同的選拔機制。教育對文化的制約作用表現在:從文化傳播學的角度,教育對民族文化傳統的作用,并不僅僅是保存民族文化傳統,更主要的是起到一種強烈的活化作用,教育的實質是通過活化文化的方式來保存文化傳統。
民族文化傳統的特定內涵,需要通過教育來傳遞給下一代。因此,民族文化傳統將大大影響人們對教育內容的選擇。另一方面,價值觀念作為民族文化傳統的核心部分,沉積于人們深層的心理結構中,成為衡量事物的基本尺度,將極大地影響人們對教育目的、地位、作用、內容及方式方法的看法,從而使語文教育體現一個民族的價值取向。語文教育對文化也有體現作用。它的教育內容和方式體現文化的特征。下文從儒家文化和中國古代語文教育的關系、中西不同文化與語文教育的關系這兩點加以說明。
1.儒家文化的基本特征
中國古代,包括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三種社會形態,在這個漫長的歷史變化中,主流文化是儒家文化。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學術思想空前活躍,以后兩千多年的歷史,除一個短命的秦朝主張法治、廢除儒術以外,其他歷朝歷代沒有不崇尚儒家思想的。從春秋戰國的儒家到秦漢時期的經學,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玄學到隋唐時期的佛家,再到宋元時期的理學、明清時期的科舉,幾乎無一不與儒家思想有關。儒家思想是儒家文化的積淀,儒家文化的基本內容和基本特征是:
(1)以倫理道德為核心。儒家思想體系的核心是對社會倫理道德規范的關注,“仁”和“禮”是這一倫理本位文化的兩大范疇?!叭省敝饕敢环N社會倫理道德原則和要求。它以“愛人”為核心,包括禮、智、信、義、忠、恕、孝、悌等諸多內容??鬃釉唬骸叭收邜廴恕薄凹河⒍⑷?,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強調推己及人,將心比心。在諸多道德倫理原則中,儒家極為重視“孝悌”這一維護宗法血緣關系的紐帶,認為“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把這種家庭倫理層面的孝悌觀念推及社會政治,于國家社稷而言,就是忠君愛國?!岸Y”是指維護奴隸社會或封建社會等級制度,以實現社會和諧、穩定的典章制度和行為規范,要求人們做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禮成為對人的一切行動的約束準則。孟子在此學說的基礎上又提出了“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倫說,宋明理學提出的三綱五常,實質上是對儒家政治倫理化統治方式的進一步發展。總之,儒家的“仁”是中國古代倫理道德思想的最重要原則,而“禮”則是利用血緣宗法關系維護既定社會制度的一種手段。
(2)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儒家思想的基本內容之一,也是中國傳統哲學中的一個重要命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天人合一”代表了儒家文化的根本精神和最高境界,它力圖探求天與人的相通之處,強調“天道”與“人道”,“自然”與“人為”的相通,以達到天與人之間的和諧。主要內容包括孔子的“天命觀”、孟子的心性論、董仲舒的“天人感應”及宋明的“天人一道說”??傊?,“天人合一”思想體現了儒家對人與自然關系的關注,內容十分廣泛,但它的主導思想是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以便達到一種道德倫理層面人與人的和諧,最終實現天下穩定太平、統治秩序坦然的社會發展目標,成為中國傳統倫理道德學說的思想理論基礎。
2.儒家文化對傳統語文教育的影響
儒家文化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寶庫中一份珍貴的歷史遺產,我國古代的語文教育承載著幾千年的傳統文化教育,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是根本的而且是巨大的。下面就教育理念、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幾個方面來談談儒家文化對中國語文教育的影響。
(1)對語文教育理念的影響
儒家文化具有以倫理為本位的基本特征,這種倫理型的思想文化滲透著古代的教育思想,形成了中國所特有的德育為本的教育思想。這一教學理念強調德、智是衡量人才的兩條最重要的標準,故而要求德育、智育能夠同時得到發展。儒家思想認為,德育的實施也能夠促進其他教學。儒家教育不僅肯定德育的核心地位,而且將智育視為德育的手段。這一原則對糾正或防止片面的知識化教學,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導致重德輕智,過分強調語文教學為倫理、政治服務,不利于語文教學的發展。特別是到了隋唐,學校教育成為科舉制度的附庸,語文教學只重視寫作,以八股文取士,使人們思想僵化。顧炎武曾經批評,這種文章訓練的方法使“人才日至于消耗,學術日至于荒陋”。
(2)對語文教育內容的影響
我國古代沒有單純的語文教育。古文教育是包括經學、史學、哲學、文學、倫理學以及自然科學等在內的一種綜合性學科教育。比如我國奴隸社會的六藝教育,有“禮、樂、射、御、書、數”的綜合性內容。春秋戰國之后,教材主要是《五經》《四書》?!度纸洝酚醒裕骸胺灿柮桑氈v究,講訓詁,明句讀。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孝經通,四書熟,如六經,始可讀?!浖让?,方讀子,撮其要,記其事?!涀油?,讀諸史,考世系,知終始。”這段話簡明扼要地指出了古代學校教育的基本學科和古代學校教學內容的基本順序,即:小學―四書―孝經―六經―子書―史書。
古代語文教育之所以選擇《四書》《五經》作為主要教材,是因為:《四書》是儒家正統思想的精華,體現了由孔子經過曾參、子思、孟子一脈相傳下來的儒家思想。其中反映了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綱領、倫理思想、哲學觀點和教育教學思想,歷來被統治者所推崇,并規定為一切官辦學校、私塾的基本教材?!段褰洝芬彩菤v代各朝宣傳封建宗法思想的重要根據。《詩經》相當于文學課本,《書經》相當于政治課本,《禮經》相當于道德倫理課本,《易經》相當于哲學課本,《春秋》相當于歷史課本。可見古代的語文教育是文史哲不分的,就連當時的蒙學讀物“三、百、千”也是識字教育與知識教育、道德教育結合在一起的,如“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闡述的是儒家所提倡的三綱五常。
(3)對語文教育方法的影響
儒家教育家在長期教學實踐中,摸索、采用了許多教育方法,并對他們進行了許多理論性的探討和總結,如問答法、講授法、論辯法、誦讀法。這里僅以誦讀法為例來說明儒家文化對語文教育方法的影響。兩漢時期為什么流行誦讀法呢?因為內容多是《四書》《五經》,而儒家特別強調詩書的教化作用,“以孝治天下”“以論語治國”成為當時的口頭禪。所以當時盛行記誦法。
3.儒家文化對當今語文教育的影響
儒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它有著巨大的滲透力和傳承力,對當今的語文教學也會產生很強的滲透作用。儒家文化就像一把雙刃劍,其中的精華部分,如重人倫、中庸和諧、自強不息等精神,對語文教學產生了正面的影響;其中的糟粕部分,如過分注重倫理、忽視新知的探索等,對學生創造性人格的培養有負面的影響。積極影響,如傳統的德育理論“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使人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對國家社會的高度責任感,始終是我們德育教育的首要內容。傳統德育的方法如講求“克己”“慎獨”,對于學生養成自我約束、愛護集體的習慣,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又如培養學生的吃苦精神,如“頭懸梁,錐刺股”“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等,對于勵志、培養學生的吃苦精神有深刻的意義。
三、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對語文教育的思考
如今,多元文化已成為時代的主流,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精英與大眾,這種景象呈現了對立碰撞而走向統一融合的多維形態。多元的文化背景促使語文教育不斷更新其課程內容、教育理念、教學方式,以適應社會文化發展的需要。語文教學中理應填充新鮮的時代意識和價值觀念。
在課程設置上,應打破舊有的模式框架,恢復語文教育應有的鮮活生機、朝氣洋溢,為各種文本內容充分碰撞、交流和對話提供廣闊的天地。語文教育不僅有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還應當反映當今社會時代的精神內涵,更有世界范圍內優質的異國文化,促使我們的語文教育真正“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對國外的教育理念,應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吸收揚棄,取長補短,以形成自己的強勢文化。
參考資料:
1.張岱年、程宜山《中國文化與文化爭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關鍵詞:儒家思想;企業文化;文化建設
企業能否順利、持續的發展取決于多方面因素,其中影響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企業的文化建設。企業文化的形成可以幫助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力,還能提高其自身的經濟效益。在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中,企業不僅需要結合當前自身的實際情況,還需要適當地借鑒我國優良的傳統文化思想,從中吸取教訓。其中儒家傳統思想對當代企業文化建設的意義是非常大的,企業需要積極以儒家的科學思想為導向,進行文化的相關建設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促進自身文化建設向著更快更好地方向發展。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盡管儒家思想文化博大精深,并且對我國當代企業具有很重要的意義,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儒家思想也會有不太合理的一面,這些缺乏合理性的思想則會對現代企業帶來不好的影響。因此,企業在學習借鑒傳統儒家思想時,一定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避免盲目學習,否則會給企業文化的建設帶來嚴重的惡果。
一、企業進行文化建設的意義
企業文化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其分別是精神層、物質層以及制度層,每一層次包含的內容不同,從而所發揮的作用也不同,但是他們都是構成企業文化的必要組成部分。企業文化具有自身獨特的功能,具體包括約束功能、激勵功能、導向功能、凝聚功能以及輻射功能等。所以基于企業文化的這些功能,企業文化對企業會發揮多方面的作用,以下對企業文化對企業所產生的各方面重要意義的具體分析。
1.有利于幫助企業增強競爭力。當今社會,企業品牌的建設對企業的發展起著很關鍵的作用,而企業文化的建設則有利于促進企業的品牌建設。因為正確合理的企業文化代表著企業的經營理念、服務宗旨等,所以可以說企業文化是企業的一種名片,同時也是一種無形資產,也是促使企業在市場占用一席之地的重要法寶。企業文化的充分建設不但代表著企業的財富與智慧,而且還可以通過企業自身文化來吸引社會優秀人才的加入。此外,企業文化還能夠促進對優秀人才的培養,有利于企業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可。所以在當前激烈的企業競爭中,可以說充分完成了企業文化建設工作就等于為自身企業的有力的競爭增加了砝碼。
2.有利于使企業的向心力與凝聚力得到增強企業文化是推進企業順利發展的主要動力,它可以促使企業員工形成統一的價值觀,具備正確的價值取向,以及強烈的使命感與責任心,能夠幫助企業在相關決策上盡快達成共識。此外,企業的優秀文化還可以培養企業上下員工的職業道德,能夠引導各工作人員在企業深化改革、調整利益關系時,正確處理自身與企業的關系,從而保證企業全體上下關系的和諧、穩定,進而為企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內部環境。除此之外,企業通過自身文化的建設來實現對員工思想道德情操的界定,使員工的工作行為不斷得到規范,還能夠培養與增強他們的敬業精神,激勵他們為企業的未來發展貢獻出自己的最大力量。綜上所述可以發現,企業文化的建設有利于增強企業的內部向心力與凝聚力。
3.有利于促進企業的持續發展企業文化可以說是一個企業的管理經營理論與管理思想邏輯發展的必然結果,同時也是企業對原有企業理論的總結與創新。因此面對日益激烈的行業競爭,企業不能僅僅依靠國家的相關政策的傾斜與保護來促進自身的生存與發展,一定要正視目前的嚴峻挑戰。因為企業文化是促進企業進步的內部動力與必備要素,而企業的成功往往與自身優秀文化的建設是密不可分的,所以企業必須要準備好企業文化這一把利器,借助企業文化這一重要工具來推進企業經濟利益的實現,以及企業自身未來的健康發展。
4.有利于促進企業育才型領導的形成與培養企業領導類型分為好幾種,其中包括權威型的、師傅型的以及育才型的。前兩種的領導類型具有高度集中的指揮權與領導權,責任與權力集中于一身。過于集中性的領導類型往往憑借自身來進行相關決策的制定,而不考慮下級員工的創造性與其他意見,只是一味的要求他們必須按時完成任務,幾乎從不關心下屬,或者很少顧及到下屬的感受與想法。而育才型的領導與前兩種恰恰相反,這一領導類型比較傾向于進行分權管理,自己與員工共同承擔責任與風險,并且對下屬也時常有很多體貼與關心。因此,育才型的領導類型能實現對員工的充分尊重以及激發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在現代社會中育才型的領導會比較受歡迎,因為這一領導類型更能有利于促進企業的健康順利發展。通過企業文化的建設能夠幫助企業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增強企業的競爭力,最終在同行業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5.有利于企業實施人本管理一般認為企業在進行文化建設時,應該以人為出發點與落腳點,人在企業所有資源要素中發揮著最為重要的作用。通過建立企業文化有利于企業關心與尊重企業員工,有利于充分體現員工的主人翁地位并保證企業全心全意為內部員工服務的良好宗旨。總之,通過企業文化的建立能夠充分體現對員工的重視,有利于企業實施人本管理。只有真正做到人本管理,才能最大程度地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激勵他們為企業未來的進步與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最終通過企業內部的團結一致來共同推動企業的進步,鑄造企業美好的未來。
二、企業文化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企業文化建設工作幾乎是每個企業的必備工作內容之一,雖然企業文化的建立有著多方面的作用,但是由于現代企業在進行文化建設時仍存在很多不足,所以企業文化還是不能很好地發揮其自身的作用。以下是社會企業的文化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誠信缺失
企業在進行文化建設時往往缺少誠信。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首先,企業經常對內部員工以及鼓勵僅僅重于承諾而忽視落實。企業對員工不誠信,主要表現在企業很少兌現自己的承諾,言行不一,關于某些問題不能真誠地向員工解釋,而是一味地隱瞞,這就不利于培養員工對自身企業的信任感。關于顧客,企業缺乏誠信主要體現在向顧客進行大肆的廣告宣傳與保證,但是卻不能真正保證產品的質量,甚至很多時候產品質量或服務出現問題,并引起顧客的強烈不滿。這些行為很難使顧客信任以及喜歡企業的產品,更不能培養顧客的忠誠度。企業文化建設中忠誠度的缺失,會給企業造成極大的損失,據企業聯合會,我國企業由于缺少誠信而造成的經濟損失將近6000億元。因此,企業誠信的缺失是不可忽視的一個問題,需要引起顧企業的充分重視。
2.企業不能真正落實“以人為本”
人是企業一些工作的重心,人力資源是企業最為重要的資源。但是企業在進行文化建設時,往往并不能做到以人為本,這就很難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很難促進他們最高價值的發揮。企業不能落實以人為本,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首先,員工待遇方面缺乏公平。我國企業的決策一般會集中在企業領導與管理層身上,而且普通員工與企業管理者間的待遇是存在很大差距的。此外,在很多私營企業中還存在不尊重企業員工權利的問題,這就導致企業員工對企業產生一種厭惡甚至仇恨的情緒,員工會與企業相關決策對立,不支持也不遵守企業的相關規定。以上這一問題則造成企業員工嚴重缺乏工作動力、有些員工甚至會選擇辭職,這就使企業發展缺少向前發展的動力,最終阻礙企業的順利發展。其次,很難滿足員工的發展需求。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包含對制度層文化的建設,這就涉及到了企業員工參與機制以及創新機制、晉升機制的建立。但是目前企業文化建設中經常缺乏對以上這些機制的正確建立,這就很難實現工作人員主動性與積極性的充分發揮。此外,企業要想發展則離不開高素質高技能水平的工作人員。但是很多企業面對不夠優秀的員工只是在抱怨,而從不給他們提供創造學習深造的機會。員工學習、提高的機會不夠,則直接影響了他們自身的提高以及企業未來的發展。此外,員工的自我發展需求得不到滿足,也會造成人才的流失。最后,企業管理者對待員工方面有待改善。目前企業很多管理者過多地將重點放在員工的日常工作中,但是常常對員工缺乏關心、尊重以及信任。他們只是關心這些員工為企業帶來多少創利,但是很少用心與員工進行溝通,了解他們的工作以及生活困境。要想成為有人格魅力的領導必須要以關心員工為前提,通過與員工真誠地溝通交流,用心去關心體貼他們才能真正得到員工對自己以及企業的認可,才能為企業不斷努力。
3.違背持續發展的理念
隨著我國前幾年粗放經濟的發展,我國的生態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環境也受到了很嚴重的污染,其原因主要是企業缺少經濟持續發展的理念。隨著人們受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環境生態的不斷破壞,維護生態平衡以及保護環境,成為當前社會的一個重要話題。但仍有很多企業為了謀取私利肆無忌憚地去破壞環境,這體現了企業文化建設中持續發展觀念的缺失。這一問題導致企業不擇手段的謀取私利,最終對整個社會造成了很大的破壞。
三、傳統儒家思想對企業文化建設的主要意義
經過上文分析可知,當前我國企業文化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但是當前企業文化建設卻存在多種問題,因此,加強傳統儒家思想的運用,對于企業文化的建設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其主要體現在兩點:第一點是可以幫助企業解決文化建設中存在的不足與問題,第二則是可以讓企業文化建設中的其他方面得到完善??傊髽I借鑒、學習傳統儒家思想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將對傳統儒家思想對企業文化建設主要意義進行簡要探討。
1.可以幫助企業樹立以及落實“以人為本”的思想
“重民”是傳統儒家思想中的一個重要思想,同時也一直是我國進行國家管理與治理的重要思想。此外,“仁者愛人”也是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一個主要思想,它的意思近似于“重民”,因為兩者都是以人為本的意思。以人為本思想是指無論是國家統治者還是企業領導都必須做到以人為中心與出發點,人是一切工作的重心。對于一個國家而言,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以國民的利益為出發點來進行國家治理,如此才能得到人們對自己的愛戴,才能營造一種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同樣一個企業想要持續不斷的發展,并在其行業占有一席之地,必須要做到以人為本。前面已經提到企業文化建設中的一個不足之處就是缺乏以人為本理念的建立與落實,這嚴重阻礙了工作人員積極性的發揮。只有保證企業內部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揮才能做好企業的相關經營管理活動。因此,當代企業要繼承學習傳統儒家思想中的“重民”思想,并通過各項措施使這一管理思想得到真正落實。例如通過建立合理的工薪制度、晉升制度,為員工增加培訓機會,增進與員工的溝通,尊重與關心員工等措施來使以人為本的理念得到落實,最終給企業自身的進步創造無限的發展動力。
2.幫助企業樹立及落實誠信理念
誠信的缺失是當前社會企業文化建設中存在的不足,這造成企業員工的流失,很難吸引更多的顧客,也不容易得到社會的認可。因此誠信的缺失對一個企業來說是一個致命的問題,必須要引起企業的足夠重視。企業只有認真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正確看待誠信的重要性,并積極地改進自己,才能通過誠信來使員工服從,使顧客信任,從而實現企業的順利發展。傳統儒家思想中就很重視誠信,認為誠信是成為一個高品質、高修養人的必備條件,同時誠信也體現了我國的傳統道德。儒家思想還把誠信看作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對于一個國家來說立國的根本并不是糧食的充足、武裝的豐富,而是人們對統治階級的信任。同樣,儒家認為對于個人來說,信譽可以看作是人的第二個生命,如果缺乏個人信譽,那么這個人就很難在社會立足,可見儒家思想將誠信看的多么重要。所以作為企業來說也需要特別重視誠信,在其文化建設的過程中要時刻遵守誠信原則,從而給自身的發展提供保證。例如企業在面對顧客時要做到童叟無欺,在面對員工時要信守承諾,在面對合作伙伴時要按照合同認真履行自身職責。
3.有利于促進企業的生態化發展
在生態被嚴重破壞,環境被污染的當今社會,企業要想取得社會的認可必須要摒棄之前傳統的生產經營理念,而是要樹立生態發展觀念。儒家思想中也很重視對生態的保護,例如儒家一直提倡“天人合一”的思想,意思是指人與天地是密不可分的,因此,需要通過各種措施來實現人與自然的共同發展。此外,儒家把人看作是“萬物之靈”,認為人類不可以違背生態平衡來實現自身的發展。所以社會企業應該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來進行生產,從而保證自身的盈利。例如企業可以通過樹立綠色營銷觀念或社會市場營銷觀念來指導自身企業的生產經營,這樣有利于避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實現自身的利益,最終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4.有利于企業仁義精神的培養
儒家傳統思想中比較倡導“仁者愛人”,這一思想認為人只有具備了關心別人的能力才可以稱為是一個合格的人,所以儒家思想中把“仁”看成是體現人格品質的一個重要體現。作為一個企業,假如想要真正有利于自身的發展必須要正確處理自身與社會的利益。此外,當今社會很多企業都在面對“利”與“義”的取舍問題,而傳統儒家思想中向來推崇“以義取利”,所以企業在借鑒儒家這一思想時需要注意以下兩點:首先企業應該樹立正確的競爭觀念,具有與其他企業合作的意識,決不能通過惡性競爭來對其他企業造成不利。其次,企業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時話需要顧及社會整體的利益。企業仁義精神的形成能夠幫助企業內部形成和諧競爭的工作環境,還有利于行業有序競爭的實現。
參考文獻
[1]黎敏.論儒家思想對現代企業文化的影響[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2).
[2]薛麗.儒家思想與現代企業管理[J].同濟大學學報(社科版),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