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9 16:07:2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茶文化的學習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茶文化;英語教學引言英語教學方式應該更加多元化,不管是理論,還是實踐,都要體現出英語的魅力,針對不同的學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和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構建更加完善的英語教學模式。而茶文化背景下的英語教學,能夠喚醒學生的學習熱情,茶文化在我國具有扎實的群眾基礎,能夠激發社會各階層對英語學習的熱情,茶文化與英語語言之間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并且深受中國人民以及西方國家人民的喜愛,因此在英語教學中融入茶文化,不僅可以提升英語教學整體質量和效率,同時還能夠促進中西方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
1大學英語與英國茶文化的關系概述
中國有幾千年的茶文化歷史,并深深影響著世界的茶文化發展。其中以英國茶文化最具代表性。隨著現代人對茶文化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許多院校已將茶文化與教學內容相融合,保證開展教學課程的過程中,同時講解茶文化的背景以及文化理論,讓茶文化被更多的年輕人所熟知。在開展英語課程教學的過程中,由于西方國家同樣重視茶文化,因此,可以適當引入西方的茶文化知識,讓學生有一定的文化功底,才能更準確的掌握英語語言的學習方法和技巧。由于學生需要掌握大量的語法、句法以及語言場景的使用,教師可以以茶文化為背景,不斷融入茶文化教學理念,確保學生對英語教學更感興趣,提高學生對英語語言的駕馭能力。截至目前,多所高校已將文化教育與語言教育相結合,提高了英語教學的利用價值,并確保在融入茶文化以后的英語教學課程變得更有意義。學生了解基礎茶文化內容以后,可以更準確的理解英語詞匯,并掌握重、難點英語語法和句法的使用方法,既保證學到了更多的英語文化知識,又可以對中國的傳統茶文化進行學習和弘揚,讓英語課程教學變得更有意義。
2高校進行茶文化教學的有效措施
隨著中國茶文化流入英國,英國本土漸漸接受了這種特殊的文化形式,并將其內容變得更為豐富,形成了獨有的茶文化內容。
2.1增加選修課
與其他學科的授課方式不同,茶文化的教學課程重點培養學生的文化素質,讓學生可以以良好的心態和高尚的道德品質,完成其他科目的學習任務。由于學生掌握了茶文化的相關內容,因此,在學習其它文化科目的同時,可以適當引薦茶文化的基礎知識,并要求教師對相關茶文化歷史進行講解,加深對其他文化的印象。學生有了一定的文化底蘊,才能在文化底蘊的基礎上陶冶情操,順利完成其他科目的學習任務。
2.2不同的渠道推廣
茶文化在我國生活中十分常見,教師也在課堂上大力宣講茶文化的內容,因此,學生有了更多渠道來了解茶文化的相關知識,進一步對茶文化進行推廣。為確保學生了解更多的茶葉品種,并在推廣的同時,融入自身對茶文化的理解和看法,各大院校可以在圖書館設立茶展覽區,并提供相關介紹書籍,讓學生完成茶文化知識的自主學習任務。適當開展以茶文化為主題的詩詞大會,要求學生在大會舉辦之前,不斷積累茶文化的知識和內容,以便提高答題過程的精彩程度。校園內部也應大力宣傳茶文化的知識,鼓勵更多學生普及茶文化,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茶文化的相關理論,確保我國優秀的茶文化可以傳播得更快、更廣。利用校園廣播的宣傳方式,能夠迅速提高茶文化在校園的影響力,有針對性的對茶文化的知識進行宣講,滿足了茶文化愛好者的學習要求,提高了學生對茶文化知識的學習興趣。
2.3將茶文化與學生自身的專業內容結合
由于學生需要學習英語課程知識,因此,教師將茶文化知識在英語課堂上推廣,能夠彌補學生茶文化知識的空白。教師引入的文化內容以西方茶文化為主,英國的茶文化是西方茶文化的代表,為避免學生對學習茶文化知識不感興趣,教師可以采取中西方文化結合的教學模式,既保證滿足學生對漢語文學的學習需求,又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傳播英國茶文化知識,讓學生了解不同國家茶文化知識的精髓,進一步體會茶文化內容的價值。外語專業的學生需要用英語與外國友人進行交談,在了解英國茶文化的內容以后,可以滿足特定語境的交流需求,讓交流的內容變得更加完整,提高了學生英語口語表達的流暢性。
3茶文化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實踐
與傳統的英語教學課程不同,融合了中西茶文化后的教學內容,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搭建英語課程基礎,確保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彌補知識的空缺。由于學生首先了解了中西方茶文化之間的差異,所以在對英語課程進行學習時,可以有針對性的學習不同的內容,并有階段性的進步和提高。
3.1閱讀中西茶文化文學作品,豐富英語教育內容
學生想要更好的了解英語的重要內容,可以先從閱讀西方茶文化文學作品開始。為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語言學習能力,英語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符合學生閱讀能力的茶文化文學作品。首先,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文學作品,并讓學生有針對性的開展閱讀課程,全面了解西方文化的知識,并以此為基礎,了解英語的使用方法和表達技巧。因為這種學習方式滿足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需求,因此,學生可以在短時間內了解更多的英語知識,加強英語知識的儲備量;其次,教師要鼓勵學生盡量閱讀原著,以免在進行漢英互譯的過程中,受盜版錯誤翻譯的影響。學生積極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并深入了解茶文化的知識,感受作者在茶文化氛圍中的思想和情緒變化,才能更真切的了解茶文化的歷史價值,并進一步提高學習英語知識的興趣;最后,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平等的交流空間,讓學生提出對閱讀作品的看法,檢驗學生英語水平提升的狀況,才能順利完成下一步教學方案的制定任務。奧斯汀的《曼斯菲爾德莊園》、《諾桑覺寺》以及最為著名的《傲慢與偏見》進行閱讀。這些作品各有各的藝術風格,且與茶文化息息相關,同時也對英國飲茶方面的風俗習慣、文化特征等進行了詳細的概述。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將這些作品推薦給學生,或定期的舉辦英語優秀作品心得交流座談會、懇談會等,這將使學生在作品的交流中不斷的增長自己對英國茶文化以及不同區域風俗習慣、文化特征的理解能力,同時也有助于學生了解東西文化差異,提高學生基于英語文化理解英語知識的能力。
3.2立足于中西茶文化的差異,培養學生正確的認知觀
諸多高校開展英語教學課程,都要先讓學生了解中西茶文化之間的差異性,才能讓學生在學習英語課程的同時,有選擇性的進行學習。不斷完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讓學生養成良好的交際習慣和規范用語習慣,才能確保學生在與國外友人進行交流時,語言更為嚴謹,口語表達能力明顯提高。由于中英文化之間存在差異性,所以學生在翻譯時一定要注意,翻譯的內容應避免與中西方文化產生沖突,避免翻譯以后的文章難以被理解。教師應注重中西方文化差異性特點,有針對性的開展英語課程教學任務。由于某些學生存在英語成績較差的狀況,因此,教師在為學生講解茶文化的同時,為避免學生出現理解歧義或無法理解茶文化根本內涵的狀況,教師需要先讓學生做好預習工作,在課后自行上網查閱與茶文化相關的資料,了解茶文化的起源以及相關歷史背景,然后教師針對這一類學生增設培訓科目,比如單獨出課后復習題,讓學生的個人能力有質的飛躍。學生需要謹遵教師給出的教學方法,接受教師的指導性意見,才能經過不斷努力,既可以了解了中西方茶文化之間的差異性特點,又可以以英國本土的茶文化思想,完成英語知識的學習任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注重茶文化導入的層次性,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
英語專業的教學課程需要教師有階段性的開展教學任務,也需要學生個人能力有層次的提高,才能確保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教師為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需要不斷學習,并適當的將茶文化知識在課堂上進行宣講,讓學生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順利的完成英語課程的學習任務。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興趣愛好,有針對性的開展茶文化的教學任務,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語境,讓學生的語言能力逐步提高。由于教師講解的理論知識更有邏輯性,學生學起來也更為方便,為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學生應根據教師的指導性辦法,在課堂上認真思考,并做好相關的記錄工作。另外,學生應利用課余時間對不懂的知識進行補充,或者找老師進行詢問,彌補茶文化知識的空缺。教師也應與學生共同討論,充分了解學生的愛好興趣,才能將制定的理論教學方法更好的應用于實際,讓學生的個人成績穩步提高。教師應注重教學方法的使用,避免在短時間內為學生灌輸過多的知識內容,假如學生無法消化和理解,那么這些知識內容的講解也就失去了意義。因此,開展以茶文化為基礎的教學課程,還需教師有階段地制定教學計劃,讓學生慢慢融入這種學習氛圍,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結束語
英國文化歷史悠久、淵源流傳,因此在進行英語教學的過程中,要想讓學生更好的掌握英語文化知識,就可以從茶文化方面入手,通過優秀茶文化作品的分析,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英語重點、難點知識。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通過積極的引入英國茶文化,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與品位。教師在教學中可以以閱讀西方優秀文化作品為基礎,先讓學生在茶文化的海洋中暢游,從而用茶文化去感染、熏陶每一位學子,豐富學生的見解,提高學生的英語知識理解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鼓勵學生去閱讀英國優秀的著名原著作品,若存在問題,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英漢互譯本,從而幫助學生通過學習英國茶文化,更好的掌握英語語法、語感等方面的知識,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顏學軍.《失明抒懷》語言層面分析[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12(5):2-4.
[2]袁宏.從語言層面談兒童繪本的翻譯[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5):11-14.
[3]彭富強.論文化與思維方式對英漢語的影響[J].新西部(理論版),2014(8):35-36.
[4]肖辛格.例談影視作品標題的翻譯策略[J].文學教育(上),2013(3):45-46.
關鍵詞:漢語教學;中國傳統文化;茶文化;具體應用
漢語是中華兒女使用最多的一種語言,同時其使用人數也比較多,由此可見漢語的重要性。另外,我國有著古老悠久的茶文化歷史,在發展中常會與各項傳統文化進行融合,進而形成我國傳統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漢語教學中合理融入茶文化,是中國文化與漢語能夠得到世界認可的關鍵。通過我國傳統文化——茶文化的滲透,不僅可以讓學生認識到中國的茶藝,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對漢語教學內容加以豐富,為枯燥、乏味的漢語教學增添一絲趣味。
1中國傳統文化——茶文化的起源與內涵
1.1茶文化的起源
中國的《神農本草》是最早記載茶的著作:神農氏在進行百草的品嘗中,因為吃到了一片毒草而即將毒發死亡,此時有一類草本植物解了神農氏的病毒,也就是“茶”,由于茶葉有著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所以也被人類視為重要藥材。起初茶的數量還比較少,但一般是上流階級的奢侈品,在中國平民百姓也比較鮮聞,后來由于中國栽培茶樹規模的增加和制茶工藝的提高,使中國平民百姓慢慢地接觸到了茶文化,從而在中國民間社會興起了喝茶風潮。與此同時,茶文化漸漸在中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人們往往會在飲茶中吟詩作賦,誕生了茶文學,并規定了飲茶的動作和制茶的方法,進而出現飲茶風俗。
1.2茶文化的內涵
中國茶文化作為從茶葉本身的物質層次而引申出來的文化特征,從更為宏觀的視角分析,中國茶文化既包含了茶具、茶品等的物質層次,又包含了茶文化和茶俗等的文化層次。而中華茶道的內容可以大致總結為喝茶氛圍、泡茶使用的水、各種種類的茶、煮茶的火力和盛放茶的茶具等,它也被稱為"五境之美"。人類在喝茶過程中既解決了自己的“渴”求,還能平心靜氣,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境界。茶代表著清廉的品性,其生長環境、茶葉形狀以及茶的甘甜都在體現這一品性,所以人們在品茶的過程中應時刻進行自身反省,以此來保持美好的一面。
2中國傳統文化——茶文化的教育價值
漢語教學中開展中國傳統文化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首先,語言與文化之間的關系較為密切,通過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可以讓學生加深對漢語的認知程度,加強學生的漢語應用能力;其次,中國傳統文化蘊含的底蘊充分決定了漢語教學中的文化教育,將學生的視野加以拓展,而傳統文化本身的魅力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熱情。所以,作為教育工作者,應當在漢語教學中積極滲透中國傳統文化。茶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部分,其代表性相對較為強烈,茶文化與我國傳統哲學思想具有十分緊密地聯系,同時其存在形態較為多元化,如茶書、茶畫、茶藝、茶詩等。因此,將茶文化滲透到漢語教學中,可以有足夠豐富的教學題材與教學內容,同時讓學生以茶文化作為基礎了解中國的宗教文化、民族文化等,并增強自身的語言應用水平,實現文化素養和語言綜合素養共同提高。
3漢語教學中茶文化的意義
3.1推動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
茶文化作為一項獨特的飲茶文化傳統知識,同時蘊含著我國古代儒家、佛家與道家的三大主題思想,中國古代茶文化的重要主題思想也是關于弘揚古代儒家思想,儒學在反映個人文化精神狀態變化方面始終強調和諧社會與茶共生,堅持和具有樂觀積極向上的健康人生理想信念;佛家中的“茶禪一味”思想,通常會在飲茶中蘊藏佛理,通過茶來領悟禪的涵義;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清靜的養生觀念,對會茶文化造成極大的內涵影響。就拿信陽毛尖為例,其我國綠茶文化品鑒性和觀賞價值比較高,然而與信陽毛尖茶葉綠茶文化有關的許多文化名詞具有一定的翻譯難度,影響我國茶文化傳播的關鍵因素就是語言障礙。但是,推動中國傳統文化傳統的有效路徑就是漢語教學,將我國優秀的茶文化滲透到漢語教學中,既可以提高漢語課程的實踐性,又能加快我國茶文化傳播的進程。
3.2塑造學生懂禮、知禮等品格
我國傳統文化——茶文化滲透了儒家思想,作為儒家代表的孔子曾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人無禮,無禮立”,由此可見不論是在現代還是古代,禮貌都是極為重要的,懂禮、知禮不僅可以展示高尚的品格,還能彰顯知識水平。中國作為文明古國,更是禮儀之邦,在茶藝活動中也能體現我國利益形式,比如在倒茶時將茶水倒至七分滿是最佳的,在敬茶是需雙手舉著茶杯。伴隨著時代的更迭,人們對于個性化發展愈發重視,尤其是年輕人,嚴重缺少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與了解,所以在漢語教學中加強茶文化的滲透頗為重要,既能讓學生更好的學習傳統文化,又能塑造學生懂禮、知禮的良好品格?,F階段,我國社會對素質教育比較關注,而教師就可以在漢語教學中通過茶文化知識的滲透對學生開展素質教學,組織學生開展茶藝活動來塑造學生的性格。
3.3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交流能力
文化作為人與人之間互相溝通的成果,在漢語教學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茶文化可以提高學生的交流能力。一方面,我國的茶文化中蘊涵著較多的含義,“和”是最關鍵的部分,茶文化所宣揚的是和諧文化,教導人們應和諧相處,通過茶文化教學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學生的相處方式,拉近學生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通過合作的形式學習關于茶文化的知識,能夠激發學生互相溝通的積極性,有助于加強學生間的情感交融。所以,漢語教學中的茶文化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交流水平,為學生步入社會奠定交流基礎。
4漢語教學中茶文化的教學設計
4.1教學原則
根據茶文化開展漢語教學時,教師遵循科學性、針對性以及實用性原則,以此來保證茶文化教學可以有效開展。首先,科學性原則。在漢語教學的目標指導下,對于教學方式的選擇、實際教學內容的確定應具有一定的科學依據,尤其要借鑒已經總結出的茶文化教學經驗與教學規律,確保可以合理地開展茶文化教學工作,為增強茶文化教學效果奠定扎實的基礎。其次,針對性原則。漢語教學中的中國傳統文化——茶文化教學,可以有效加深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程度,并且還能提高學生的漢語交際能力,為了保證學生能夠得到更為優質的發展,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特點、具體學習需求進行教學設計工作,保證教師所展現的教學內容與教學難度貼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與學習水平,以便于提高漢語教學成效。再者,實用性原則。教師應保證學生在學習茶文化知識后,可以增強自身的語言能力與身心健康,所以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盡可能避免發生空談理論知識的現象,要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提高對中國傳統茶文化的認同度。
4.2教學方法
中國傳統文化——茶文化教學工作中,應選擇較為合理的教學方法,并構建出多樣化的教學體系,以此使茶文化教學效率有所提高,加深學生對茶文化的認知。所以,在漢語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實際的教學目標、學生學習特點優化教學方法。漢語教學中茶文化的教學方法主要有四種:體驗法、參觀法、理論講授法與展示法。首先,理論講授法,該教學方法是較為常用的一種方法,尤其是在關于講解茶文化基本理論的知識中,教師通過口頭語言詳細解釋教學內容,將學生的茶文化基礎予以夯實;其次,展示法,茶文化中的大部分知識點無法通過理論講述讓學生理解,所以教師可以通過展示法為學生呈現茶文化知識,如視頻、圖像等為學生展示關于茶葉、茶具的圖片,讓學生可以更加地感受到茶文化;再者,參觀法,教師除了在課堂中進行茶文化教學,也可以多元化開展茶文化教學場景,帶領學生參觀文化館、博物館中的茶文化內容,感受茶文化的歷史底蘊與魅力;最后,體驗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茶園中進行茶葉采摘、茶葉加工等,加劇學生對茶文化的體驗,從而強化學生對茶文化的認同。
4.3教學內容
漢語教學中的中國傳統文化——茶文化教學應體現較為專業、系統的特點,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理解茶文化的深層涵義,而茶文化能充分發揮提高學生漢語能力的作用。同時,在確定茶文化的教學內容時,應全面考慮學生的漢語基礎、學習需求等方面,重點強調茶文化特點的實用性與基礎性。漢語教學中茶文化內容主要分為是三個方面:第一,茶史方面。在講解茶文化的相關概念時,應向學生介紹茶文化與茶葉的發展歷史,便于學生了解茶文化的由來、演變以及在傳統文化體系中所占據的地位,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進而更好的學習其他內容;第二,介紹傳統文化與茶文化的關系。茶文化與我國傳統的文學藝術、哲學思想有著密切的聯系,在教學中體現這一內容可以幫助學生拓展文化事業,有助于學生學習我國其他的傳統文化;第三,茶藝文化。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體驗茶文化,可以加深對茶文化的認知,讓學生更好的感受茶文化的魅力。除此之外,教師在茶文化教學內容的設計中應重視學生的參與度,確保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可以得到最大程度地發揮,同時還應保證關于茶文化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學習需求較為契合。
5漢語教學中茶文化的應用
5.1以不同角度進行講解,加深學生對茶文化的認知
由于茶文化中的知識點相對較多,教師在漢語教學中可以通過不同的角度進行茶文化教學,加深學生對我國茶文化的認知程度。首先,教師為學生講解關于茶文化的歷史,如“神農說”、“西周說”,讓學生認識到茶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教師對茶文化的起源進行講解時適當融入現代歷史,例如“西周說”,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西周的分封制,讓學生提高對歷史的認識。要想更好的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述神話故事,如女媧補天,讓學生在歷史中學習茶文化的歷史。其次,教師在課堂中進行漢語教學時可以講述茶對生活發揮的作用,推動中醫文化的傳播。例如茶具有藥用的功能,綠茶不僅利尿,還能抗衰老,在困乏的時候可以喝綠茶來提神;紅茶可以幫助消化,消除水腫,其中的黃酮素化合物能夠降低出現心肌梗死的概率。最后,老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茶詩教育,從詩詞中學會我國茶文化。茶詩在古代中國的詩詞體系中占有了頗其重要的地位,例如蘇軾的《望江南?超然臺作》中所描述的“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陸游的《臨安春雨初霽》中所描述的“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嘻乳戲分茶”。而老師茶詩介紹給學生,能學生意識到中國茶文化占據的重要歷史地位,從而提高對中國茶文化的了解。
5.2開展茶文化知識講座,提高學生對茶文化的興趣
我國傳統文化——茶文化博大精深,倘若通過淺嘗輒止的方法展開教學不僅難以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還會降低學習傳統文化的主動性,進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所以教師為學生講授茶文化的知識時,可以通過專題講座的方式進行。教師進行茶文化的知識講座時,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為學生播放關于茶文化的圖片、視頻,激發學生的茶文化的學習興趣。不僅如此,教師在正式講授前可以讓學生對茶葉進行品嘗,讓其感受有著悠久歷史的茶文化便于學生可以更加清晰、直觀地了解茶葉的味道與形狀。除此之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其他活動,通過“茶吧”的方式開展交流活動,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進而更好地學習我國茶文化。
5.3通過因材施教的方式,幫助學生掌握茶文化知識
為了可以加深學生對茶文化的了解,教師在漢語教學中應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教育,并由此方法來增強漢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比如老師就可按照學習者對茶文化的實際掌握程度,將其教育分成三種不同的階段。針對更深層次的學習者,也就對其所了解的茶文化認識得更加深入,而老師也可對其展開深入教育,如茶馬古道;對于中層次的學生,老師可向其展開有關茶文化活動的課程,使學生在了解茶文化活動內容的同時提高對茶文化的了解;對于低層次的學生,教師為其講解茶的種類,進而直觀地認識茶。教師在教學中應嚴格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由淺入深,逐漸加強學生對茶文化的認知。另外,茶文化承載著我國諸多的精神,當學生已經對茶文化的實質性內容有所了解后,教師可以進行深入的教學:如何從品茶中認識道家思想。由此可見,為了可以在漢語教學中更好地融入茶文化,讓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有所增強,教師應進行針對性教學,通過因材施教的方式,幫助學生掌握茶文化知識。
5.4加強理論與實踐結合,強化學生對茶文化的了解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推動了教育的改革,茶文化教學應緊跟時展的進程,積極創新。在漢語教學中,教師應對文化因素與文化范疇加以認識,尤其是對中國傳統文化——茶文化教學有用的內容,將其滲透到教學中,并將目前的茶文化理論知識體系予以完善,促進漢語語言與傳統文化的深度整合。實踐教學需要以理論作為基礎,只有讓理論有了突破,才能讓實踐有依靠,否則任何實踐都將會成為虛影。漢語教學中的茶文化教學,單純依靠理論知識遠遠不夠,還應該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進而實現茶文化教學的目的,強化學生對茶文化的了解。教師對茶藝活動進行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學習茶歌、茶舞,如《采茶歌》、《茶山小調》等,教師在課堂中可以先為學生播放《采茶歌》的視頻,讓學生觀看采茶的過程,在歌曲的學習中加深對茶文化的認識。不僅如此,在漢語教學中不管是校外還是校內,都要間生活交流與交界,為此教師在教學時應重視茶文化知識傳授的實用性,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使用到所學習的理論性知識,避免教學脫離實際的情況,通過結合實際生活進行的茶文化教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此外,在條件允許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茶園體驗采茶,之后學習炒茶與制茶的過程,讓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認識到我國的茶文化,并予以深入地了解。
6結語
總而言之,漢語教學中的中國傳統文化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拓展自身的文化視野,加強學生的漢語應用水平,茶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與強烈的教育價值,所以,教師在教學時應嚴格遵循科學性、針對性與實用性的原則,以此來保證教學效果。同時,教師還需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茶文化精神內涵,更好地學習茶藝,促進我國茶文化的創新。
參考文獻:
[1]潘樂英.中國傳統文化與對外漢語教學結合之探——評《對外漢語文化教學研究》[J].中國高校科技,2021(08):108.
[2]鄒雪.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長江叢刊,2020(30):59-60.
[3]曾慧瑜.淺析中國茶文化在對外漢語教學的導入研究[J].福建茶葉,2020(09):286-287.
[4]曾思倩.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中國文化教學設計探究——以客家擂茶文化教學為例[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07):192-193.
[5]楊德霞.中華傳統茶文化在對外漢語課堂教學中的傳播與影響[J].福建茶葉,2018(10):288-289.
關鍵詞:小學;茶文化;內容
中圖分類號:G623.9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6-0380-02
從近年教育教學理念的發展來看,項目課程改革必須真正體現"以能力為本位,以學習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以全面素質為基礎,合理設置茶文化課程內容,可以更好的開發和利用中國茶文化德育資源,引導小學生學習好書本知識,同時也曾加小學生的見識。茶文化應該也小學校園相接觸,甚至交融。
1.學生參與中國茶文化活動的意義
中國是世界茶的故鄉,是世界茶文化的發祥之地。茶的發現和利用,不但推進了我國文明的進程,而且極大地豐富了世界的物質文化生活。中華民族創立的茶文化是中華民族對世界彪炳千古的突出貢獻之一。在中國這個古老、文明的國家,許多平常的物質生活都深深地溶注了高深的文化內容,茶文化便是最典型的代表。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具有豐富的人文素質。一個人,受傳統人文文化影響越早、程度越深,人的人文素質也越高。學生是人腦發展的最佳時期,是接受全面教育的黃金時期,及早進行科學的、全面的教育會使人的智能得到很好的順利發展,接受教育的優劣將直接決定或影響著一個人一生各方面能力發展。因此,學生中,開展茶文化學習教育活動,可以活躍學生生活,拓寬學生視野,開闊學生眼界,增長學生知識,啟迪學生智慧,激發學生求知欲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養成學生獨立實踐操作能力,提高文化素質和智力潛能和非智力因素挖掘,為學生施展才華和個性創造能力的發展創造了適宜的機遇和環境,亦為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走出一條路子。
2.認識多種茶文化
茶書據《華陽國志》記載,周武王伐紂后,巴蜀諸小國以茶為貢品。但作為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茶的專著應是唐代陸羽的《茶經》,書中記述了茶的歷史、栽培、采制以及煮茶、用水、品飲等內容。之后,茶的專著中較著名的有:唐代張又新《煎茶水記》、蘇庭《十六湯品》,宋朝蔡君謨《茶錄》、趙佶《大觀茶論》、熊蕃《宣和北苑貢錄》、趙汝礪《北苑茶錄》、黃儒《品茶要錄》,明朝錢椿年《制茶新譜》、田藝衡《煮泉小品》、許次紓《茶疏》、屠隆《茶箋》。清以后的茶書就不計其數了。
茶聯 茶聯常懸于茶室或茶店,著力宣揚茶功茶效,以廣招徠。如:"松濤烹雪醒詩夢,竹院浮煙蕩俗塵。""泉香好解相如渴,火侯閑評東坡詩。""香分花上露,水汲石中泉。""瓦壺水沸邀清客,茗碗香騰遣睡魔。""佳肴無肉亦可,稚淡離我難成。"等等。
茶詩 自古詩家多茶客。唐詩人姚合曾不惜以詩乞茶:"不將錢買將詩乞,借問山翁有幾人?"東坡居士則將新茶喻為美女,吟出了"從來佳茗似佳人"的千古絕響;到了元代詩人劉秉忠筆下,更是一語道破詩家愛茶的真諦:"鐵色皺皮帶老霜,含英咀美入詩腸。"好一個"含英咀美入詩腸",難怪代代詩人對茶情有獨鐘。
茶畫 1972年,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西漢墓葬中,有一幅敬茶仕女帛畫,反映了漢代皇室貴族已有茶飲,足見茶韻融入畫意由來已遠。我國歷來都有茶畫名作,如唐代的《調琴啜茗圖卷》;宋代錢選的《盧仝烹茶圖》,劉松年的《斗茶圖》;明代唐伯虎的《事茗圖》,沈周的《醉茗圖》、《虎丘對茶坐圖》;清代薛懷的《山窗清洪圖》,都形象地記錄了茶事史料,可以說筆筆滲茶墨之情,幅幅香溢詩畫之中。
茶令 茶令和酒令是我國傳統飲食文化的組成部分。唐代書法家顏真卿與茶友陸士修、張薦等,就曾將茶令組成了為人傳誦的《五言月夜啜茶聯句》:"泛花邀坐客,代飲引情言(陸)。醒酒宜華席,留僧想獨園(張)。不須攀月桂,何假樹庭萱(李)。御史秋風勁,尚書北斗尊(崔)。流華凈肌骨,疏渝滌心原(顏)。不似春醪醉,何辭綠菽繁(僧)。素瓷傳靜夜,芳氣滿閑軒(陸)。"這一茶令堪稱茶文化的佳品。近年臺灣還流傳一種新的茶令"返返拳",可知茶令至今不衰。
3.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很重要
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的重要表現是喜歡探索,而探索的動力在于興趣。興趣將使學生萌發強烈求知欲望,從內心產生一種自我追求,從而刻苦去學習,孜孜不倦去探索。培養興趣是創造實現的積極因素,是學生能力發展的動力因素,要想學生的創造力得到圓滿的培養,宜盡量做到尊重和保護學生的個性或天性能力的發現,使其個性表現得無限發揮,促進其對茶文化活動有濃厚的興趣,在茶文化活動中得到樂趣,從而得到心理上的滿足。學生對茶文化活動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就會愉快主動地去探索,學習起來精神會特別集中,思維格外敏捷。而興趣的培養是在活動中形成的,并通過活動而獲得發展。茶文化的社會功能內容極其豐富,其活動范圍更為廣泛全面,學生參與多姿多彩的茶文化活動對學生的成長具有深遠的影響。學生對茶文化活動具有濃厚興趣后,一定要培養其具有堅強的意志和毅力。意志是人自覺地確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動以實現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毅力是指向一定的目的,是否能堅持其行動的能力。學生的意志很不成熟,其堅持力、自制力很差,在參與活動時容易出現忽冷忽熱、有始無終的現象。因此,培養幼學生的意志力,就必須使學生樹立自信心,使其參與茶文化活動時能自始至終,盡善盡美,為中華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增添光彩,把茶作為國飲奠定基礎。
4.參觀茶園,在習作活閱讀中有很大的幫助
關鍵詞:學前教育;茶文化;課程;對策
學前教育課程屬于一個體系,其涵蓋了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教育學史,以及藝術技能等多個領域。本文以茶文化的導入研究為題,便著眼于夯實藝術技能教育。之所以強調學前教育學生的藝術技能,實則在于當前對幼兒進行素質教育,離不開美育。但不少學前專業畢業學生,僅僅從技能層面能夠勝任美育教學,但就自身的課程拓展性和創新能力而言則相對薄弱??梢?,增強學生的文化積淀,并從文化元素中尋找教學靈感,則是當前專業人才培養中需要引起重視的問題。茶文化作為中國文化體系中的瑰寶,其本身就包含了豐富的美育素材,而且對于調節學生的心性都極有幫助。因此,重視對茶文化的課程導入,應成為目前教學改革的新思路和新途徑。借此,筆者將就文章主題做一探討。
1茶文化對夯實藝術課程教學的作用分析
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可以從以下三點來看待茶文化的作用:
1.1茶文化提供藝術課程教學素材
從實用主義的角度出發,茶文化首先為學生提供課程教學素材。從茶文化的顯性層面入手,茶畫、茶器、茶具等都構成了具有藝術內涵的載體,通過臨摹和卡通化的表現,能夠豐富學生的藝術課程內容。而且,茶器和茶具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從而也就構成了將來對幼兒實施美育的極佳載體。從手工制作的視角來看,以成套的茶具為對象進行手工制作,可以作為家庭場景的點綴,而且極富中國元素。因此,這就構成了作用之一。
1.2茶文化助力學生形成文化修養
在顯性茶文化的背后,是內容更加豐富的隱性元素。植根于我國傳統文化環境下的茶文化隱性元素,包含了樸素唯物主義道理,文學藝術思想等。所有這些,都能幫助學生形成文化修養。與那些需要依靠記憶的文化修養養成形式不同,茶文化已經深深植根于國人的生活之中。人們在品茶、賞茶的過程中,自然就會聯系著茶文化的隱性元素,這是文化基因所起到的效果。因此,學生在日常的飲茶過程中,就能在自我感悟和承襲中逐步獲得文化修養。
1.3茶文化引導學生獲得良好心性
良好心態是學前教育學生必備的職業素養,良好心態首先反映在良好的情緒控制能力,以及較好的忍受能力。從崗位特點來看,面對心智未開的幼兒,沒有良好的心態是難以長期勝任這項工作的。那么在茶文化的引導下,則可以使學生獲得這種良好的心態。這種良好心態的獲得,主要取決于知行結合下的體驗與感悟。
2分析基礎上的導入模式
由于我國茶文化博大精深,單純的板塊導入是顯然不夠的。為此,這里從三個方面來探討對茶文化的導入模式。
2.1對導入時機的把握
何為導入時機,就是在藝術技能課程教學的哪個階段來引入。根據筆者的教學體驗發現,文化修養應貫穿于整個課程的教學始終,而不是在藝術技能教學中以片段的方式來進行引入。另外,學生在學習手工制作和美術繪畫技能時,需要一個相對連貫的時間和空間,這些也決定了不適合分段來進行茶文化教學。在貫穿課程教學始終的要求下,需要建立起教師教學與學生自身體會和感悟相結合的模式,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茶文化導入的全過程。
2.2對導入內容的選擇
在對茶文化的導入上,應該具有“功利主義”色彩。之所以提出這個觀點在于,在課程中導入茶文化必然追求實效性,而并不是單純文學素養的養成。因此,針對前者,就需要挖掘茶文化中與藝術技能教學聯系最為緊密的元素,使之成為課程教學的素材。關于對學生心性的修養,則主要依賴于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自行來完成??梢?,這里更側重于對課程環境茶文化導入的把握。就具體的內容而言,應著重追求器物層面的文化要件。
2.3對導入程度的控制
對導入程度的控制,意在防止以文化來沖淡藝術技能教學氛圍,使之成為了茶文化鑒賞課程。那么如何實施這種控制任務呢。不難理解,事實上教師首先應在教學思路上,將茶文化放置在一個恰當的位置上。如,作為一種教學素材的來源。為了豐富課程教學內容,可以借助現代教學手段來向學生展現我國茶文化的藝術內涵。但從教學時限的分配來看,這里仍需要將大部分時間放置在手工技能訓練上。
3實施中的難點問題解析
在教學引導中,需要重視以下三個方面的難點問題:
3.1建立學生的自組織學習系統
上文指出了,需要將茶文化的導入貫穿于整個藝術技能教學之中。同時,也提到了教師需要通過教學來啟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實現學生自主完成茶文化的習得和感悟。那么問題來了,即如何實現學生持續的去感知茶文化的魅力呢。從心理學原理可知,教師在教學中的啟發所形成的激勵,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呈現出邊際遞減效應??梢?,將這種邊際遞減效應轉變為邊際不變效果,則成為了教師在教學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3.2茶文化器物層面的教學轉換
茶文化中器物層面的文化素材,在許多地方夠成為了工藝美術的素材選項。那么針對學前專業學生的學習需要,應以怎樣的器物形態來面對學生呢?;蛘哒f,若是簡單以器物作為藝術技術教學的課題,那么這種缺乏人文社會聯系的教學模式,是否符合學前教育學生的學習要求。答案自然是否定的。顯而易見,學生今后針對幼兒的美育教學,首先就需要對孩子們傳遞溫馨的人文信息,即家庭信息。那么茶文化器物層面的轉換,就需要建立在家庭生活的范疇之中了。
3.3文化素養與手工技能的關系
在對教學時間進行分配的過程中,需要厘清文化素養與手工技能之間的關系。但在教學實踐中,不少教師卻未能深入思考這個問題。文化素養應成為影響學生心性和藝術傾向的東西,它通過非智力因素來影響學生的智力因素,進而影響著學生的手工技能學習。可見,教師在茶文化導入中,應能向學生強調這一點的重要性。
4對策
根據上文所述,對策可從以下四個方面來構建:
4.1引入小組合作學習模式
合作學習模式已經在不同階段的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應用的目的就在于發揮小組成員之間的激勵作用和監督作用。這就意味著,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激勵和監督,能夠將對茶文化的習得延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之中,這樣就能達到貫穿于藝術技能課程教學始終。對于合作小組的建立,應該多考慮學生的想法,應防止教師在“我向思維”中主觀進行編組。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教師可以設計出“茶文化修養與藝術技能學習之間的關系”的命題,讓他們進行探討。
4.2完成前置性茶文化教學
所謂“前置性教學”是指,在進入到藝術技能核心教學之前,所進行的文化熏陶與鋪墊。茶文化的顯性和隱性元素是相互聯系的整體,所以盡管后期可以將器物層面的東西提煉出來,但也不能脫離它固有的文化環境。因此,前置性教學的重點在于茶文化熏陶。那么如何來對學生進行茶文化熏陶呢。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周末去學校附近的茶館進行生活體驗,進而去感受身邊人群安靜、祥和的生活方式。
4.3與家庭氣息建立起聯系
與家庭氣息建立起聯系,是指在針對茶文化器物層面進行藝術技能教學時,需要將這些器物放置在家庭環境下來進行認識。無論是繪畫教學還是手工制作教學,都應重視對家庭氣息的認識,以及將作品放置在家庭環境下來展現。這樣一來,才能確保學生在以后的幼兒園工作中能夠正確把握教學方向。為了更好的做到這一建立,建議主要以手工制作來進行茶文化素材選擇。這里需要強調,教師需要啟發學生對家庭氣息的感悟和藝術化重塑。
4.4教師啟示與鞭策相同步
教師啟示作為一種正向激勵,能夠引導學生自覺將茶文化習得與藝術技能學習相聯系,并能懂得加強傳統文化修養有助于專業課程的學習。但這種正向激勵會呈現邊際遞減效應,所以還需要加上鞭策這樣的負激勵。鞭策不在于規制,而是在于提醒和警示,并可以在評選優秀學習小組的基礎上形成良好的茶文化學習氛圍。
5展望
下面,就今后的實訓教學進行展望:
5.1一年級
一年級所安排的實訓應緊密圍繞“崗位技能”來展開,也就是要強化學生的專業基本功。在實施載體上,可以通過校內實訓環節培訓他們的崗位技能;并通過前往幼兒園系統參觀,建立起對技能實際應用的感性認識。
5.2二年級
此時,應將崗位意識要素引入到實訓環節中。同時,兼職教師也應在實訓環節借助情景模擬、心得交流等途徑,提升他們的崗位意識。這里還須指出,崗位意識的提升還表現在主動將幼教理論知識用于課程開發之中。
5.3三、四年級
此時的學生已處于頂崗實習階段,在真實工作環境下充分釋放他們的專業綜合素養成為了實訓教學的目標。對此,專業課教師應針對學生實訓活動展開跟蹤調查,并為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從而,使他們能全身心的投入教學之中。6小結當前不少學前專業畢業學生,僅僅從技能層面能夠勝任美育教學,但就自身的課程拓展性和創新能力而言則相對薄弱。由此,需要加強對他們進行文化知識教學。本文認為,茶文化作為中國文化體系中的瑰寶,其本身就包含了豐富的美育素材,而且對于調節學生的心性都極有幫助。因此,重視對茶文化的課程導入,應成為目前教學改革的新思路和新途徑。具體導入的方式為:引入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完成前置性茶文化教學、與家庭氣息建立起聯系、教師啟示與鞭策相同步等四個方面。
參考文獻
[1]曹立新.關于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改革的探索與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2015(6):20-21.
[2]姜艷敏.學前教育專業英語課程改革實施研究[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5):79-80.
[3]洪如彬.中職學前教育的專業鋼琴課教學[J].福建歌聲,2015(1):62-63.
大學英語目前在“教”的方面,受到教師教學情緒的影響,而在教學過程中缺少課程創新意愿;在“學”的方面,受到我國大學生英語學習特征的制約,難以在課堂教學中形成良性互動。為此,需要嘗試在茶文化視角下來研究大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模式。根據本文所提出的思路,具體的實施方案可圍繞著:探尋優化教學氛圍的切入點、從茶文化中獲得教學的啟示、踐行以靜制動以柔克剛教態、引導學生之間學會分享心得等四個方面來構建。
關鍵詞:
茶文化;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實施方案
大學英語教學目前面臨著教與學兩個方面的挑戰:在“教”的方面,受到教師教學情緒的影響,而在教學過程中缺少課程創新意愿;在“學”的方面,受到我國大學生英語學習特征的制約,難以在課堂教學中形成良性互動。當然,這里就存在著“是教學影響到學習,還是學習影響到教學”的問題。我們不去過度解讀“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循環命題,從辨證視角則需要教師在教學原理下,有效實施課堂教學組織者和管理者的角色。而作為接受英語教育的學生,則需要借助新的教學素材來激發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不難理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樣才能在大學英語課堂中建立起良性循環。為此,本文將從茶文化的視角下,來研究大學生英語的教學模式。
1茶文化與大學英語教學的關系分析
結合筆者的教學體驗,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分析二者之間的關系:
1.1茶文化影響教師的教學心態
從筆者與同行的交流中可以感知到,不少同行面對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現狀存在著焦慮的心態。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心態有兩個方面:第一,大學生英語過級所帶來的教學焦慮;第二,教學業績評價所帶來的教學焦慮。在這種焦慮心態的驅動下,部分教師的教學意識便逐漸被功利主義色彩所籠罩,即以題海戰術來應對大學英語教學。為此,茶文化中的顯性和隱性元素通過作用于教師,將能緩解他們內心中的不安與焦躁。
1.2茶文化營造課堂教學的氛圍
根據筆者的觀察,大學英語教學的課堂氛圍仍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如教師與學生之間缺少互動,使得學生在課堂上“自娛自樂”。再者,教師借助播放美國大片來完成聽力教學,似乎這種模式能吸引學生的課堂關注度,但美國大片本身的功能定位并不在于訓練學生的聽力,而在于宣揚美國的文化??梢?,在這種課堂教學氛圍,娛樂精神超越了嚴謹的學習精神。隨著茶文化的引入和功能釋放,則能在平復浮躁的課堂氛圍上起到積極作用。
1.3茶文化助力合作學習的形成
目前大學生在進行大學英語學習中,仍然以“單打獨斗”為主線。這種學習模式不僅無法激發起他們的學習激情,也阻礙了在英語交流和問題探究上的能力構建。之所以提出這一問題在于建立起一種合作學習形態,激發起學生的學習主體性,而這又是驅動他們增強英語學習主動性的基礎性條件。在茶文化的引入下,分享與暢聊的文化元素將能助推這種學習模式的形成。
2茶文化應用于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模式定位
面對茶文化以上三個方面的作用,這里就需要解決其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模式定位問題了。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進行模式定位:
2.1茶文化應用的目標定位
明確定位茶文化的應用目標,可以有效制訂茶文化引入的深度和寬度。這里需要指出的是,不少同行在實施教學創新時缺少歷史視野,往往習慣于將新鮮的教學形態完全去取代原有的教學模式,這樣不僅不利于學生的學習,也將使得自身在“邯鄲學步”中陷入形而上學的泥淖。因此,茶文化應用于大學英語教學之中一定具有問題指向,而這種問題指向必然是前面所提到的教與學的問題。這樣一來,就決定了茶文化應用的價值取向了。
2.2茶文化應用的手段定位
如何將茶文化與現行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相融合,便構成了這里的手段定位問題。事實表明,大學生對于那些新奇有趣的事件和信息都保持著濃厚的興趣,這也為我們激發起他們的學習參與度提供了啟示。但這里也需要明白,激發起學生的參與度絕不是取悅他們,而是在現有教學模式中植入新鮮、新奇的信息元素。由此,茶文化的應用附著于現有的教學模式中,并在課堂教學組織和管理中得到應用,其文化元素不應主導整個課堂教學。
2.3茶文化應用的結果定位
茶文化在應用之后需要對其存在的效果進行評價,若是茶文化并未在課堂教學中產生積極作用,那么教師也沒有必要將其引入到教學之中,這反而會對教學造成畫蛇添足般的阻礙。具體而言,茶文化的結果定位應聚焦于:教師教學心態的調整、課堂教學和學習氛圍的改善,以及小組合作學習形態的建立。
3定位驅動下的路徑思考
在以上定位驅動下,實施路徑可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思考:
3.1教師知識儲備方面
英語教師若要將茶文化順暢地融入到課堂教學之中,首先他們自身就需要對茶文化知識進行了解和掌握。由于我國茶文化所涵蓋的知識范疇十分繁雜,如茶道文化本身也含有若干種分支,且相互之間并不存在顯著的聯系。因此,教師在對茶文化知識進行儲備時,應著力圍繞著解決上述三個問題來展開。這樣一來,就可以增強問題的聚焦度。
3.2教師課前準備方面
前面已經指出,茶文化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必須要有問題導向,所以在課前準備上主要針對梳理教師心態,以及營造課堂教學氛圍來展開。對于助推合作學習模式的形成,則可以把諸多工作放置在學生的課后來進行。對于平復心態而言,教師可以閱讀有關茶經的材料,從中來培育其自身的關注度,并消除不必要的焦慮。針對課堂氛圍的營造,在于教師能心平氣和地面對學生。
3.3教師教學引入方面茶文化
在教學中的引入主要在于教師的教學心態,以及教學節奏。茶文化與太極之間存在著關聯,以靜制動、以柔克剛則是茶文化帶給教師的教學啟示。面對精力不集中的學生,教師應借助“以靜制動、以柔克剛”的文化元素來對待之。
3.4課堂教學評價方面
圍繞著三大問題的解決程度來進行課堂教學評價,則可以通過主觀評價和客觀觀察來實施。教師和學生在教學與學習狀況上的改善與否,則可以通過問卷調查和抽樣訪談的方式來獲取。對于課堂教學氛圍的改善與否,則可以借助觀察的方式來獲得。
4教學實施方案
根據以上所述,這里以“課堂氛圍的營造”為例,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做出教學實施方案。
4.1探尋優化教學氛圍的切入點
不同教師所面對的課堂教學氛圍會存在差異,同一教師所面對的平行班之間也會存在著不同的氛圍差異。這就意味著,教師需要根據自己的教學體驗和課堂觀察,找出課堂教學氛圍中的共性問題,并在仔細分析出其中的根源后,進行解決方案設計。因此,這里就需要探尋優化教學氛圍的切入點。根據筆者的感受和分析可知,課堂教學氛圍之所以出現“百無聊賴”的局面,根源仍在于教師教學中缺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素材。
4.2從茶文化中獲得教學的啟示
茶文化植根于我國傳統文化之中,因此深受我國人際文化的影響,注重品茶心得的交流。散落于市井之中的茶館和茶社,無不以各自的形態承載著相互交流的這一重要內容。為此,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氛圍的現狀可歸因于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在“題外話”上交流的過少。因此,教師可以將英語學習與職業素質培養的關系作為題外話,來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通過借助自身的學習和工作體會,以一種平常心來與學生交流。
4.3踐行以靜制動以柔克剛教態
英語教師現在面對的是95后大學生,他們所具有的行為偏好與80后和90后大學生存在現實差別,95后更加追求自由的學習和生活氛圍。因此,在面對部分學生精力不集中甚至干擾課堂的行為,教師應從茶文化中吸收以靜制動以柔克剛的文化元素,進而在對待學生的無禮舉動上做到師道威嚴,并能以理服人。不難知曉,若是換作具有壓迫性的指責模式,這不僅無法引導學生步入學習正軌,還將影響到課堂氛圍的營造。
4.4引導學生之間學會分享心得
合作學習形態的建立并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教學的最終目的在于:借助這一學習形態來建立起學生之間的互助學習模式。因此,合作學習形態需要延伸到課堂之外,這就需要借助茶文化中的品茗文化元素,來引導學生學會分享心得。為此,可以在職業素質課中來強化這種茶文化的引入機制。
5展望
青年教師對于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天然優越于老教師,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還應重視青年教師在這一方面的主體作用,利用青年教師接受新鮮事物的優勢來推動大學英語教學設計質量的提升。為此,今后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努力:
5.1把握青年教師的教學現狀
當前不少青年教師較為重視英語教學的應試需要,而未能關注“教學相長”的重要性。另外,由于英語教學難以在短時間內獲知學生的學習情況,再者學生英語學習能力也逐漸定型,所有這些也弱化了青年教師不斷挖掘自身教學潛質的意愿。習慣于基于傳統套路來展開大學英語教學。
5.2提高青年教師的職業意識
在實施過程中應重視從青年教師身邊的案例入手,來告訴他們自覺提升專業能力的重要性。由于青年教師一般都具有研究生學歷,因此可從今后的職稱評定、學術水平提升等視角進行闡述。這里需要注意,應拋棄傳統的說教形式。只有這樣,才能確保茶文化與大學英語教學之間的順利融合。
6小結
本文認為,需要嘗試在茶文化視角下來研究大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模式。根據本文所提出的思路,具體的實施方案可圍繞著:探尋優化教學氛圍的切入點、從茶文化中獲得教學的啟示、踐行以靜制動以柔克剛教態、引導學生之間學會分享心得等四個方面來構建。
參考文獻:
[1]周冬梅.大學英語有效課堂教學之反思性教學--大學英語教學案例分析[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4(2):103-104.
[2]申麗娟.大學英語反思性教學中的教師必備素質[J].云夢學刊,2008(1):140-143.
[3]王妍,張蕾,秦宇.反思性教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4(3):68-69,72.
關鍵詞:中英;茶文化;比較;英語教學;運用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也是茶文化的發祥地。近五千年來,偉大的中華民族在種茶、制茶和飲茶的過程中創造出光輝燦爛的文明,與各時代、各地區的典型文化形態緊密糅合,集自然靈氣與哲學光華為一身,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是我國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十六世紀,伴隨海上貿易的發展,茶葉作為與絲綢、陶瓷并重的特色民族產品,從福建等省份的通商口岸進入歐洲,茶文化也由此踏上了“東學西漸”的旅途。在英國,它積極融入當地的民族文化特色,以歷史、地理、文化、心理等因素為依托,催生出以“下午茶”為代表的英國茶文化,對英國文化及民族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改革開放以后,我國逐步與國際社會接軌,政治、經濟、文化、生態等方面的對外交流越來越多,英語作為世界公認的“橋梁性”語言,正發揮著愈加重要的作用,我國的英語教學事業也被提升至關乎民族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顯著地位。然而,由于東西方地理氣候、歷史文化、民族性格、價值觀念等各不相同,要讓中國學生完全把握英語的內涵及外延并非易事,如若要打破這一僵局,較為有效的方法在于對中英之間存在的相似或相通之處進行對比研究,茶文化作為東西方文化的共有之物,無疑肩負著推動英語教學、促進文化傳播的光榮使命。在英語教學中引入茶文化比較這一媒介,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兩種語言誕生的文化背景及民族地域差異,站在科學的語境上學習英語,增強語感,繼而提升對英語的理解能力和駕馭能力,不斷提升語言運用的綜合能力,實現高效的語言習得,最終成為優秀的雙語人才,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盡一份力量。
1中英茶文化比較
中國茶文化與英國茶文化的差異主要體現在歷史起源、品飲禮儀和精神內涵三個方面。從歷史起源上來說,中國茶文化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據《神農本草經》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這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關于茶的記錄。起初人們將野茶栽培為家茶主要是看中了茶葉消炎、鎮靜、解毒的醫學功效,后來人們才發現茶葉有提神醒腦、排毒養顏的保健功能,并逐步將茶發展成為“全民飲品”。唐宋時期,茶文化邁向成熟階段,“茶圣”陸羽《茶經》詳盡介紹了茶葉的種植、制作、沖泡以及茶器的選擇等問題,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茶學專著,也是我國茶道藝術的理念根基。時至今日,茶文化已經成為我國傳統文化大花園中最為瑰麗的花朵,各種國內外活動都會以上好的茶葉招待賓客,有些還會組織茶藝表演與鑒賞活動,各類茶博會更是比比皆是??梢?,茶文化已經融入到中華兒女的骨髓之中,是民族氣質的源泉。英國茶文化則全然不同。十六世紀,茶葉經由葡萄牙進入歐洲,隨葡萄牙公主凱瑟琳與英王查理二世聯姻傳至英國,先是受“飲茶皇后”凱瑟琳的影響在貴族社會掀起“飲茶之風”,而后公爵夫人安娜開創“下午茶”,飲茶之風迅速覆蓋大街小巷,下午茶則逐漸成為人們休閑娛樂、拓展社交的必要方式。從品飲禮儀上來看,中國茶文化崇尚至簡、至真、至純,主張“清飲”,強調茶的原汁原味。普通人飲茶只需將茶放入專門的茶具之中以熱水沖泡即可,講究之人則會奉《茶經》為圭臬,對水、火、茶、爐、人、境等都有較高要求,真正的茶客甚至要在飲茶之前沐浴更衣,在飲茶之際撫琴伴奏,飲茶結束后則要思考人生、吟詩作賦。中國人飲茶并沒有固定的時間,人們可以根據需要隨時飲茶。英國茶文化則反其道而行之。英國人飲茶的功利性比較明顯,強調飲茶的實際效用,主張“混飲”,即根據個人喜好往茶中加入牛奶、蜂蜜、餅干等各類輔食,飲用時也有各種美食相伴,并且飲茶是以休閑、交友以及展現自我為目的的,所以英國人飲茶通常是一種群體活動,對于儀表、舉止、談吐等都有較高要求。另外,英國下午茶是有固定時間的,正所謂“雷打不動下午茶”,無論這一天多么忙碌、多么勞累,人們都要抽出時間去享用下午茶,實現身心放松,滿足人際交往的需求。從精神內涵上來說,中國茶文化內涵豐富、意義深刻,它融合了儒家、道家和佛家文化的精髓,是我國主流文化的集中體現,也是我國民族文化的核心要素,彰顯出中華兒女熱愛自然、崇尚和諧、主張自省的民族品格。人們以茶明志、品茗暢談,在飲茶過程中抒懷、提升境界、完善自我,所以,對于中國人來說,茶是一種崇高的精神文化,無論形式是否復雜、茶具是否精美、茶葉是否精良,都絲毫不影響人們通過飲茶來寄托情感、書寫理想。與之相對,英國茶文化則是一種物質文化,強調飲茶所帶給人們的實際利益,將英國文化中的個人主義和功利主義展現得淋漓盡致。英國人飲茶講究品位、注重形式,用茶的場所、飲茶的器具、輔茶的食物等都要盡可能地精美,人們出席下午茶要身著盛裝、舉止得體、談吐優雅,彰顯騎士風度和淑女風范,為人們留下美好的印象,從而在休閑放松之余拓展自己的朋友圈子,實現交際目的。
2中英茶文化比較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中英茶文化之間在形式與內容上均有顯著差異,對中英兩種語言文字的發展也產生了較大影響。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當積極主動地將茶文化融入其中,通過對比分析兩者的異同,揭示兩種語言異同的根源,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語,提升教學課堂的有效性、趣味性和文化性。首先,英語教師可以根據茶文化的發展背景,以茶文化用語為例,展現對應詞匯在不同文化語境下的不同含義,拓展教學范圍,提升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傳統文化術語的掌握。詞組、短語、習語等是英語語言體系的基本構件,是民族文化特色的綜合反映,通過對茶文化用語的教學,可以提升學生對英語這門語言的整體感知度和對英國文化的綜合理解力,令后續相關文化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漢語中關于茶的詞句數不勝數,茶社、茶室、茶館等比比皆是,茶盤、茶托、茶杯、茶碗等琳瑯滿目,茶文化術語更是精彩紛呈。無獨有偶,在英語中也有大量與茶相關的短語,比如茶室(tearoom)、茶會(teaparty)等,還有很多意義豐富的習語,比如“acupoftea”,它并不僅僅指代“一杯茶”,還可以用來表示一個人對于他人或事物的喜愛或是一個人所擅長的領域,因此,“That’sjustmycupoftea”這句話的真正含義為“這恰恰是我所擅長/喜愛的”;“Story-tellingisnotmycupoftea”的含義則為“講故事并非我的強項”。再如,“adifferentcupoftea”帶有較強的對比語氣,表示“完全不同的人或事”,所以,“LondoninwartimeisaverydifferentcupofteafromWinchester”所要表達的是“戰時的倫敦與溫徹斯特完全不同”。另外,茶葉剛進入英國的一兩百年間非常稀有,曾被王室貴族視為奢侈品和財富,因此便出現了用“alltheteainChina”表達“巨額財富”的說法。在英語教學中引入中英茶文化對比研究,以學生所熟悉的內容為媒介去理解他們所未曾接觸過的文化背景,更具針對性和趣味性,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習效率。其次,文學藝術是無國界的,可以為各地人民所共同欣賞和解讀。茶文化在中國和英國都擁有長足的發展歷史,已經深深地滲透到中華民族和不列顛民族的血液之中,融入到當地的政治、經濟以及文學藝術之中。在中國,圍繞茶文化所創作的文學作品不計其數,既有《茶經》、《茶典》、《茶學》等茶文化專著,又有《紅樓夢》、《茶館》、《茶人》等著重突出茶文化的文學巨著。在英國,茶被諸多偉大詩人譽為“世間的甘露”、“靈感的源泉”、“生命的希望”,在《傲慢與偏見》、《匹克威克外傳》以及浪漫主義詩人濟慈和雪萊的眾多詩歌中都有茶的參與,例如在《致瑪利亞•吉斯伯思》中有如下片段:“那藥師醫士抱怨的飲品,而我會不顧勸誡大口痛飲,當死神來臨我們將拋硬幣決定為飲茶而死誰第一?!庇膶W泰斗塞繆爾•約翰遜則將自己視為“與茶為伴歡娛黃昏,以茶為伴撫慰良宵,以茶為伴迎接晨曦,典型頑固不化的茶鬼”。由此可見,茶在中英文學藝術之中都是人們歌頌及贊美的對象,具有較強的可比性與關聯性,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英國文學研究納入其中,通過學習茶文化相關作品,讓學生在體驗藝術美的同時看到活靈活現的英語文化世界,其學習積極性無疑會得到較大提升,促使學生自覺主動地展開英語學習。此外,教師還應當善于運用多媒體設備,播放由茶文化相關作品改編而成的電視劇或電影片段,開展詩歌散文賞析活動,組織學生進行茶文化詩歌朗誦比賽,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與文化內涵。在原汁原味的英語作品的潛移默化之中,學生對英語的語感會大大增強,對英語的靈活運用程度也將大幅提高。最后,現代英語教學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填鴨式”及“應試”的單向教學,它講究語境上的對等或對應,把英語文化的傳達置于重要位置,努力挖掘學生的主導作用及主動意識,它歸根結底是一種以文化教學為基礎、以語言理論為中心的“雙向性”及“互動性”教學。中英茶文化都是本民族傳統文化的集中體現,可以反映出一個民族的歷史文化、價值觀念、思想意識、審美趣味等,是語言得以形成和發展的根本保障,所以,英語教學可以嘗試以茶文化教學為先導,為語言的差異性學習做好鋪墊。教師可以茶文化為出發點,以英語課本理論為落腳點,兩者結合歸納出科學、系統而合理的茶文化教學框架,以文化內涵拓展教學內容,再由茶文化拓展到文化的其他領域,使教學內容更加廣泛、更為全面,幫助學生建立起更為豐富多彩的語言文化體系。此外,教師要特別注重講解那些在不同文化語境下擁有不同含義的表達,比如“teaparty”既有“茶宴”、“茶會”的意思,也有“吸大麻的聚會”這個意思,究竟選取何種意義必須要根據當時的場景來決定,教師在傳授基本語言結構和語法結構知識的同時,還要著重突出文化意義的傳達,綜合提升學生分析語法和語境的能力,確保他們能夠根據不同的上下文特點選擇恰當的文化用語,更加順利地使用英語,從而促進中英文化之間的有效交流以及中國文化的對外傳播。
3結語
大學茶文化心得體會文章1
關于茶藝培訓學習的個人心得
因為個人對茶的喜愛,我報名學習了茶藝。
在7天的學習過程中,我對茶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無論是茶的歷史文化、茶的分類、喝茶的器具以及泡茶的方法,都是我之前所沒有了解過的。7天的學習即將結束,雖然當前我只是淺淺地學習了一些入門知識,但濃厚的茶興趣已被激發,我只迫不及待想要繼更深入的學習茶,讓自己融入茶的美妙世界。
茶藝培訓學習開設這樣關于茶的培訓課程,不僅僅為我們學員教授了茶文化,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交友平臺。在當代社會,能有機會以茶會友,是很風雅的一件事,大家有緣坐在一起學茶、品茶、賞茶、鑒茶,就好似古代文人騷客一般,喝茶談笑,很令人享受,十分愜意。
源于對“茶”的喜愛,懷著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敬仰,終于將學習茶道的小夢想付諸于行了。
如中國傳統文化中任何一例皆淵源流長、博大精深,茶藝亦如此。初級班給了一把打開“茶道”這只潘朵拉神盒的鑰匙,將原來飲茶的習慣及愛好的淺浮和模糊,引向明了,開啟更多愉悅之情。
短短幾日的茶藝課程,接觸到淺略的中國茶文化理論,學習到綠茶泡法、生活泡法、紅茶泡法、閔式沖泡四款茶藝表演。因為原本對茶的喜愛,淺閱過茶藝相關的書籍,學習中對茶藝的閱讀便有了更多的渴求與熱情。在老師授課時,我們也渴望老師能傳授更多的知識,有時因為課時的原因,未能更為詳盡,我想學習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茶藝學習,對我來說,才是剛剛開始。
大學茶文化心得體會文章2
學習茶文化的體會
茶的韻味,是由心的味道決定的,所以佛家常講“茶禪一味”。禪意太深,但弄茶時,專注于安處自在的深處,常常帶我走入青燈古寺的寧靜。
我經常會在裊裊的茶香中,聞到自己內心的孤獨,喜悅,但更多的是篤定。無論在都市的喧鬧中,還是在空谷幽靜的山野,那杯盞之間發出的清脆,有如鐘罄之聲,讓人洗盡鉛華。
當年學習茶文化,是因為生命里一位摯愛的親人喜歡,于是也試著去品嘗。盡管苦澀繞于舌間,情境的愜意與美好,卻牽著我慢慢走近茶的深邃。
有人說飲茶時,茶的品質不是最重要的。泡茶人的心情,同飲人的心境,是決定茶道高低的根本。一人得智,二人得慧,三人就只能得趣了。想起最初學泡茶,茶是最普通的,老師的教導是真誠的,朋友的陪伴是最真實的,陪著自己慢慢的品,淺淺的嘗,心事說盡,茶也在此起彼伏的心境中,盡顯人生百態。
如今,學會了這份知識豐富了我的人生色彩,更讓我摸清了這個難走的隧道它的真正方向。如今,我同事雖然各據一方,倒真地體會到一點點物是人非的人生況味,但那份情懷,卻如這茶香,在心的最深處,揮之不去。茶的真味就是于任何情境下,都擁有一份不被打擾的心情;于任何因緣中,保持最真摯的情感,予人,予己,予茶。
大學茶文化心得體會文章3
學習茶藝的心得
中華茶文化的歷史悠久,內容燦爛多彩,豐富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內容,充實了各族人民的生活,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茶藝起源于中國,與中國文化的各個層面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高山出好茶,清泉泡好茶,茶藝并非空洞的玄學,而是生活內涵改善的實質性體現。茶是和平的飲料,只要心存恭敬,心中寧靜,就可以泡一壺自己喜歡的茶來。
茶藝學是一門新的學科,它包含有知、情、意的部分,是綜合的學科,也是整合的科學。學習了茶的相關知識之后,各種體會也慢慢隨著茶知識的提高而產生。
首先,還沒有學習茶的種類時,我只懂得綠茶、紅茶、茉莉花茶、龍井茶這么幾種并且還不知道它們的特點如何呢。然而當聽到老師的講解的時候,才意識到自己的見識的多么的窄小,學過之后,才知道竟然還有那么多的種類,僅咱中國就已經有很多了。基本茶類就是綠、紅、白、黃、青、黑。
除此之外,還有它們的加工方法讓我大感茶的復雜以及深刻的內涵,這些都蘊藏著高尚的品質。 自從知道了茶的加工工藝是如此的麻煩之后,也知道了所謂的茶香醇厚是如此的可貴,猜想懂茶的人肯定是個氣質高雅的人。因此也立志做個優雅之人。努力認真學習這門課:《茶藝學》。與此同時,也學習鑒別鑒別茶的好壞,讓我不禁感嘆茶的奧妙和精深的內涵。鑒別茶的好壞,選擇好茶葉很重要,一般來說,判斷茶葉的好壞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即察看茶葉,嗅聞茶香,品嘗茶味,分辨茶渣。茶藝的形式可以分為五個要項。第一要項是選擇茶葉,第二要項是茶具配合,第三要項是泡茶用水,第四要項是純正技藝,第五要項是品名環境。
后來,學習了各種茶的沖泡方法和技巧,看著視頻,主人公的泡茶動作是那么的優雅高貴,深深地震撼著我:天底下竟然有如此的泡茶方法,也竟有如此的講究,這必定是懂茶的人才會的享受吧。泡好一壺茶的技藝有三大要素:第一是茶葉的用量,第二是泡茶用水的溫度,第三是浸泡的時間。用量就是放適當分量的茶葉;水溫就是用適當溫度的開水;沖泡茶葉時間,就是將茶葉泡到適當的濃度后倒出。泡茶用水需要講究,好茶需要好水。
在科技發達、工作繁忙的社會,緊張的學習、工作之余,泡上一杯清茶,品味它苦中帶甜,飲后回甘的滋味,聞一聞它清淡怡人的香氣是何等讓人心靈沉靜。佛家有曰:茶禪一味。每每把生活比喻成茶,清清淡淡,苦中有甜,自然而美好。又有一說法:人生如茶,品茶猶如品味人生。 當品味到甘、甜、苦、澀、酸等味道各異的茶的時候,我深切地感悟到了人生的苦辣酸甜。茶從入口到咽下的過程就好像一個人生的歷程。茶有不同的味道,人生也有各種各樣的經歷。品茶要用心才能品出味道,人生也要用心經營才能創造出燦爛的人生。
不品嘗甘苦何以有回甜?不經歷風雨何以見彩虹?
把茶看作是造物主送給人類的一本教科書,它教育我們要熱愛生活。今天高速的經濟發展要求高度的社會精神文明,高度的社會精神文明來源于人們較高的藝術修養。讓我們結合時代的要求和我們中華民族的特色,弘揚茶的文明,廣泛提高藝術修養,推動社會的高度。我要用我所學,發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周老師的精彩解說下,讓我對茶文化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在操作課上周老師教我們展示茶具,學泡烏龍茶。在學會展示茶具的自己,似乎不再羨慕視頻里的 主人公的那優雅高貴了,因為我也可以做到,至少自我感覺身心已經達到那種境界了。
以上是對《茶藝學》這門學科的心得體會,感謝周老師的精彩講解,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我將會運用這些所學到的知識伴隨著我的生活,讓茶藝豐富我的人生。
大學茶文化心得體會文章相關文章:
1.中國茶文化心得體會3篇
2.茶文化的心得體會范文3篇
3.茶文化心得體會的范文
4.茶文化的心得體會文章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