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9 16:07:2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心理健康課的重要性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初中音樂課堂學生心理健康影響
如今,經濟趨于全球化,文化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現代社會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面對巨大的競爭壓力,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必不可少的競爭籌碼,從初中生做起,打好心理素質鍛煉的基礎,將心理健康滲透到初中的音樂課堂中。音樂會對人的心理健康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音樂是一門藝術,音樂教學是一門科學,因此音樂老師的教學方法要不同于一般的學科教育。音樂欣賞會凈化人的心靈,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要充分發揮音樂課堂教學的優勢,不要只是單純的按照教材上的內容進行,這樣,才不會失去音樂本身的靈魂所在。
一、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1.1忽視音樂作為“心靈雞湯”的作用
隨著國家教育部門提出的新課程改革的程度不斷加深,音樂課的重要性只是引起了部分人的注意,很多學校的音樂課當成自習課來上,或者老師缺勤,或者沒有正規的音樂老師,不管是從學校老師的角度還是學生的角度來說,很多人對音樂課的看法只是當成“玩樂課”,大家在緊張的學習壓力之下忙里偷閑上一節音樂課是不錯的放松方式,音樂欣賞是停留在音樂教材上的字眼,根本不會付諸實踐,音樂課也有音樂課的教學目標和計劃,但很多老師上的音樂課就只是學生輪流隨便唱幾首歌,當下音樂課的混亂程度可想而知。
1.2音樂課的作用被社會各界所忽略
由于我國傳統的應試教育的影響,家長和學校以及學生個人的觀點都是取得好分數才是上學的關鍵,才會是好學生,將來才會有好的高中、好的大學和好的工作,加之音樂課不在考試范圍之列,所以大家都不約而同的把音樂課集體忽略掉了,對音樂課極為輕視,取而代之的是語文數學等“主干”學科,認為上音樂課純粹是在浪費時間,即使國家再三提倡素質教育,音樂課的功效還是不被重視,那么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自然不會產生有利影響。
1.3音樂教師的專業水平不夠
由于音樂課的受重視程度不夠,音樂老師的獎金或者報酬不高,所以很多音樂教師對于音樂課的教學積極性不高,缺乏熱情,忽視了自身專業素質的提升,直接對學生進行教材內容的灌輸,而不是現代化的音樂信息,忽視了初中音樂課堂對學生心理健康培養的重要性,讓學生覺得音樂課枯燥乏味。
二、初中音樂課堂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1音樂有利于初中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建立
初中階段是青少年樹立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時期,新課標指出,音樂的核心是培養審美能力,初中生隨著受教育年限的不斷增長,對人生的思考會不斷滲入,產生一些疑問和看法,音樂課在提供學生進行音樂欣賞的同時,了解音樂家的故事和情感,與自己的人生實際相結合,產生共鳴,對于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形成有積極促進作用。
2.2音樂有利于培養初中的合作精神
音樂活動中總會出現群體合唱或者合奏的音樂形式,這些都是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進行的,在這之中,音樂就是學生交流的手段和橋梁,通過課堂內外的各種音樂活動對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實踐能力都是很好的鍛煉。
2.3音樂有利于陶冶情操,保持健康情緒
音樂的特點是具有強大的感染力,不同的樂曲對人的影響是不同的。由于青少年心理和生理發育的影響,初中生的學生開始有了不愿意和旁人說的“心事”,這就容易滋生不良情緒,青少年的性格還未定型,不良情緒積攢多了就容易莽撞行事,對社會和家庭造成傷害,通過對音樂的欣賞,可以排遣不良情緒,陶冶情操,培養健全的人格,從而促進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2.4音樂有利于增強人際關系
音樂的本質就是交流感情的藝術形式,可以緩解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緊張情緒,因此,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老師要帶領同學多多開展音樂主題活動。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音樂可以緩解彼此之間的緊張尷尬氣氛,增強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只有敞開心扉才能做到真正的交流,音樂本身就是一種交流形式,學生在相互配合之中相互交流意見和想法,消除隔閡,拉近距離,對于促進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此外,音樂的學習有利于幫助初中養成完善的人格,心理健康的核心是心理素質的發展,對于初中生來說,正處于完善人格的關鍵時期,挖掘音樂語言和藝術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優秀心理素質。
三、加強初中音樂課堂對心理影響的對策
3.1借助課堂心理環境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課堂心理環境對學生有潛在的影響,良好的氣氛有助于參與課堂環境。老師要帶領學生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指導學生進入到音樂情境當中,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質量。比如在學習一首歌曲時,老師可以幫助講解音樂作品中作者要表達的情感以及創作背景,幫助學生領會內里的精神,引導學生健康的心理在音樂情境中徜徉。
3.2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音樂課堂中
課堂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老師要抓住時機,在課堂教育的環節中不斷滲入心理教育,上課時,老師要熱情飽滿,充分發揮情感作用,講解作品做到引人入勝,同時,專業素質要高,在教授學生歌曲時,演唱姿勢和節奏、腔調要準確無誤,在演唱中結合歌詞培養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和積極熱情的教學態度建設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促進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結語:為了充分發揮音樂課教學對提高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音樂教師應該將初中音樂課堂和學生的心理健康有機結合起來,改變教學理念,帶動學生進行有利于完善人格的方向發展,讓學生快樂學習,并將產生的積極情緒帶到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中去。學生自身要積極配合音樂欣賞的課程安排,增加重視度;通過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互動,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朱春暉;圖像在中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上海師范大學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素質教育強調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是對學生進行心理知識傳授、心理問題疏導、心理常識普及和自我心理照顧的一門學科。在義務教育階段,尤其是學生綜合素質發展較為迅速的階段,思想品德課應該將心理健康教育放在一個突出的位置,讓學生從小就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促進素質教育的整體發展。
2.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主要步驟。學生心理健康是學生正常學習、生活的重要保證,也是學生在人生道路上不斷前行的啟明星。學生唯有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常識,并能夠正確分析自己的心理現狀,在遇到心理障礙時能夠通過自我剖析和自我緩解來解決心理問題,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完成知識、能力和情感的發展目標。就目前的中學課程開設以及社會上的心理關愛機構的開設情況來看,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基本還是要依靠思想品德課的開展來推進。思想品德課可以系統地、完全地、定時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學生也可以以最為熟悉和接受的方式從心理健康教育中獲得有價值的信息??梢哉f,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品德課中的滲透是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主要步驟。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
從以上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初中思想品德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為了保證這種滲透能夠達到應有的效果,在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時,課堂上的活動以及一系列課外活動都應該包含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分。
1.教學案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教學案例在思想品德課的課堂教學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這是因為教學案例具有生動性和真實性,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具有吸引力,可以使知識更加深刻地保留在學生的知識結構中。同時教學案例來源于學生生活的環境當中,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讓學生較為順利地發生知識遷移和情感遷移行為,讓學生對教學案例中的行為有更深刻的體會。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學案例是十分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知識傳授、心理問題剖析、心理常識普及、心理游戲開展等模塊,其中各個模塊都需要生動的教學案例作為例證支持。如學生輟學的案例、家庭溝通問題的案例、學生沉溺于網絡的案例,甚至是學生試圖自殺的案例,這些案例所包含的心理健康知識將為課堂教學的開展提供較為豐富的素材,并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課堂教學開展的有效性。同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平時多關注此類信息,積極與周圍的師生及家長溝通以協助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課外實踐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課外實踐是思想品德課的組成部分。教師可以通過帶領學生參觀博物館、紀念館、社會發展展覽館等感受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以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同樣心理健康教育也應該將課外實踐作為課程建設的一部分。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外實踐包括帶領學生進社區服務、開展社會小調查、參觀心理咨詢中心、與心理咨詢師對話等多種形式。其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將書本中的靜態知識轉化為生活中不斷變化和更新的動態知識。同時這種轉化還需要實現知識與能力之間的轉化,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社會認知能力和心理調適能力,并在此基礎上形成社會服務能力,以幫助他人進行心理咨詢和疏導工作。課外實踐中教師的角色是十分重要的,教師不僅要當好課外實踐指導教師的角色,同時還要時刻關注學生自身的身心發展變化,做好學生心理健康道路上的引路人。
【關鍵詞】電子交互白板 心理健康輔導課 黑板
【中圖分類號】G6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2-0034-01
在心理健康輔導課中,傳統黑板的地位慢慢被動走了,這一切都是因為電子交互白板的應用。目前,電子交互白板在教學中的應用很普及。電子交互白板是一塊在計算機軟硬件支持下工作的大感應屏幕,其作用相當于計算機顯示器并代替傳統的黑板。電子白板交互性的特點,給教學過程帶來了全新的體驗。而這一特點,也恰恰和心理健康輔導課中注重互動的特點相吻合。
一、挑戰黑板――電子交互白板在心理健康輔導課中應用的特點
電子交互白板幾乎具備黑板的所有功能,包括隨意書寫、畫圖、批注重點,并且可以使用或編輯豐富多彩的電子課件,在心理健康輔導課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教學的靈活性
在心理健康輔導課上,教師和學生用外形像粉筆的白板筆甚至手指,就完全替代傳統粉筆的功能。一方面這一新穎的特點對學生有一定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可以拉近學生和講臺的“物理距離”和“心理距離”。
(二)教學的形象性
在心理健康輔導課上,可以使用豐富多彩的多媒體資源,并且可以隨時書寫或標注。擴展、豐富了傳統計算機多媒體的工具功能,更加提高了視聽效果。這些精彩的視覺及聽覺效果,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注意力和理解力。
(三)教學的真實性
在心理健康輔導課上,借助于電子交互白板,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電子交互白板的記錄功能確保不同學生思維,感受的充分展示,從而可以構建學生新的認知體系。電子白板的實時性,既對白板課件的“課堂創造”,讓教學更加真實。
(四)教學的交互性
性能穩定先進的交互式電子白板系統,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互動式教學模式,即: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師生與課件之間的互動。而在心理健康輔導課中互動的特點與其非常吻合。
二、超越黑板――電子交互白板和心理健康活動課的聯系
“活動”和“體驗”是心理健康輔導課最核心的兩個要素。這兩個要素,電子交互白板的應用可以很好的體現,這是傳統的黑板無法比擬的。
(一)“活動”在心理健康輔導課上是一種載體
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是要通過創設一定的心理情境,喚醒學生內心深處潛意識存在的心理體驗。傳統的多媒體技術僅能通過聲光電等手段展示心理心理健康輔導課原本設計的一些內容,而對于“活動”似乎無能為力。電子交互白板則把這個問題解決的很好。
以一堂普通的心理健康輔導課《我的情緒我做主》為例。這堂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對情緒有一定的認識。對于學生而言,“情緒”這個概念是非常抽象的。如果單純教授心理學上情緒的概念,顯然是徒勞的。如果是活動帶出“情緒”這個概念,學生是很易于理解的。這是一堂心理健康輔導課,也是一堂電子交互白板課。在課堂中首先拋出問題:人有哪些情緒表現?學生回答非常踴躍:激動、愉快、憤怒、輕松、驚訝、恐懼……接著借助于白板顯示功能,展示人們各種不同的情緒圖片,把學生剛才提到的激動、愉快、憤怒、輕松、驚訝、恐懼等情緒都包括在內,設計一個連連看的游戲。讓學生借助于電子白板交互的特性,把圖片和情緒一一對應起來。如果對應錯了,電子交互白板也會在第一時間提醒同學,比如通過提示音的設置。這個過程中,學生也嘗試學會自我肯定,自我鼓勵,增強自信。整節課絲毫看不見抽象的“情緒”理論,但學生們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情緒”。這就是在心理健康輔導課“活動”這一要素的作用,而有了電子交互白板,很容易就能體現出來。比如游戲、情景模擬、行為訓練、心理測試等,這些都可以借助電子交互白板實現。
(二)“體驗”在心理健康輔導課是一種升華
心理健康輔導課要達到的一個目標就是教會學生了解或掌握一些心理方面的方法和技巧,讓學生學會自我剖析、自我調適等,最終達到“助人自助”。所以,“體驗”在心理健康輔導課是很重要的。電子交互白板可以讓“體驗”變的更加深入。
電子交互白板相較于黑板而言,對學生無疑有著更多的吸引。在一堂《人際溝通》心理健康輔導課中。為了幫助學生盡快進入教學情境,利用電子交互白板設計了一個互動小游戲。在電子白板上提出一個人際溝通中的情景,然后要求學生討論應該如何溝通。討論完畢,將結果在電子白板上演示。再請學生就電子白板上的溝通方式進行總結。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更改、充實教師原先的電子白板“課件”內容,不管是學生對人際溝通的體驗是怎樣的,只要在白板上操作,白板系統會自動儲存這些寶貴的資料,從而生成課堂中個性化的“課件”。通過形成這些屬于學生自己的“課件”,其實相較于第一次的討論過程,這是一次再體驗的過程。學生通過“體驗”各種不同的人際溝通所帶來的一些結果,自然而然會選擇最適合自己定的溝通方式了。電子交互白板無與倫比的“體驗”性,讓學生更好的融入到心理課堂中。
三、白板≠黑板――電子交互白板在心理健康輔導課應用的局限性
作為一門新興的多媒體技術,電子交互白板還有待完善。電子交互白板畢竟還不完全等同于黑板,這也導致了在心理健康輔導課中存在一些局限性。
(一)電子交互白板的硬件技術
不同于黑板,電子交互白板還需要借助于硬件技術。但是相應的技術還不是很成熟,比如手寫筆識別不太好,有時容易死機,與電腦的兼容性也有些問題。在心理健康輔導課如果碰到了上述這些問題,很容易影響整個課的進程。學生也會因為課堂的斷斷續續,產生一些消極的情緒。
(二)電子交互白板的范圍
電子交互白板大小畢竟沒有黑板那么大,并且比一般的投影幕布也要小一些。在心理健康輔導課,如果是小班的情況下,師生、生生互動比較方便,可以充分發揮白板的互動功能。如果人數較多的話,師生、生生互動困難,很難發揮白板的互動功能。
(三)電子交互白板的使用
和在黑板上用粉筆寫字不同,電子交互白板對從教師操作要求很高,需要在白板上做很多的操作。教師有時會感到被電子白板所束縛,覺得上課的時候很忙碌。在心理健康輔導課,電子白板的過多使用,可能使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它上面,而忽視了心理課堂中自我感受的重要性。
認真貫徹市、區關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精神,根據小學教育的特點和小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通過各種途徑繼續認真開展小型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和指導,幫助學生獲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識,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不斷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改進班主任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學科性和實效性,為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營造良好的心理氣氛。
二、具體目標
⒈注重學生心理輔導,做好學生心理咨詢工作。
⒉重視心理咨詢室的常規建設,努力發揮心理輔導室的作用,進一步在全校做好宣傳、發動、普及、教育等工作。
⒊做好班級保健的培訓工作。
⒋不斷豐富教師的教學策略,有效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⒌重視心理輔導試點班的實踐研究工作,以“對獨生子女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為切入口進行以點帶面開展研究活動。
⒍認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試點班的課程活動。
⒎做好家長輔導學校的心理健康知識講座。
8.組織心理健康區域教師學習、交流,并整理出心理活動課及心理輔導課的評價方案。
三、主要工作
㈠加強隊伍建設,提高自身素質
⒈參加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習,進一步提高認識,充實自我,掌握基本的心理輔導知識、方法、形式等,并提倡全體教師在自己的工作實踐中運用心理知識及教育方法,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策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⒉繼續通過家委會、家長會組組學習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內容,使家長逐步認識到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地提高家長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素質。
㈡認真做好學生心理輔導及心理咨詢工作。
⒈加強心理咨詢室的常規建設,做好學生心理咨詢工作,并能有所側重地進行跟蹤調查,建立心理檔案。
咨詢途徑:
⑴學生自愿前往咨詢(團體咨詢為主)
⑵班主任老師推薦
⑶輔導老師訪談
⒉設立“傾心鏈接”心理咨詢信箱,做好學生的心理咨詢和心理訓練工作。
⒊建設心理咨詢室,做好六月份迎接各級領導檢查的準備。
⒋在家教指導活動中,舉行專題講座,讓心理健康教育走進千家萬戶,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促進親子溝通,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5.積極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各班班主任要利用二會一課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具體工作
三月份:
⒈制訂并討論學期心理輔導工作計劃。
⒉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和氛圍建設工作。
3.做好班級心理咨詢員的培訓工作。
4.召開五年級部分學生座談會,并進行畢業前夕個別心理咨詢。
5.舉辦青春期心理衛生講座(
四、五年級部分女生)。
6.組織心理健康區域教師研討,并整理出心理活動課及心理輔導課的評價方案。
四月份:
⒈組織全體老師學習有關心理輔導的知識、方法等。
⒉出好心理健康教育專題黑板報。
⒊召開特殊學生會議,并進行個別心理咨詢。
4.與全區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交流評課的方案。
五月份:
⒈繼續指導心理健康保健員在班中開展“開心果”談心角活動。
⒉利用家長會向家長宣傳“家庭心理指導”的有關內容。
3.進行心理健康測試
六月份:
⒈做好學期總結及資料積累和個案分析、心理檔案建立工作。
2.分析心理問題
在我國農村教育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總是收不到重視,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農村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因此在這一前提下對于農村中學應普及心理健康課這一課題進行研究和探析就具有極為重要的教育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農村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農村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現狀面臨的阻礙很多,這主要體現在整體現狀不容樂觀、心理健康重視程度低、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等環節。以下從幾個方面出發,對農村寄宿制中學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
1.整體現狀不容樂觀
整體現狀不容樂觀主要是指當前我國的農村中學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普遍令人擔憂。眾所周知隨著我國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化和農村經濟快速發展,這在這一過程中間接的導致了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隨之帶來的就是農民的思想觀念與謀生手段都發生了時代上的變化。例如在我國的農村中外出務工和進城經商的人越來越多,這都導致其孩子留在家中,有的托付祖輩照看,有的托付親戚朋友代管,而在這一過程中導致了其心理健康發展處于非常不利的情況,這就是農村寄宿制的由來的現實情況。
2.心理健康重視程度低
心理健康重視程度低的問題集中暴漏在了我國部分深入一線的農村教育者對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非常陌生。例如,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者在與農村學生進行相應的交流時,受到種種原因使得其僅僅會進行簡單的幾句交流。除此之外,心理健康重視程度低還體現在了現今農村中的部分學生均存在種種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但是這些障礙并沒有受到農村教育者的重視,其將這一問題僅僅視為農村學生調皮的天性或者是父母不在家帶來的寂寞感。
3.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
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對于農村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這一問題集中的體現在了我國許多農村的學生并不愿意接受老師、父母和同學的批評與幫助。 除此之外,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還體現在了部分農村學生對于學習不感興趣并且學習不專心,抄襲他人作業等問題屢禁不止。另外,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還體現在了部分農村學生的學習興趣極為不穩定,并且在學習行為上不專心,容易注意力不集中,這會有非常大的概率形成其學習上的“惡性循環”,使其智力發展受阻,學習成績與學習能力始終較差。
二、農村中學普及心理健康課要點
農村中學普及心理健康課要點包括了諸多內容,其主要內容包括了營造良好教育氛圍、心理咨詢教育制度化、日常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等內容。以下從幾個方面出發,對農村中學普及心理健康課要點進行了分析。
1.營造良好教育氛圍
營造良好教育氛圍是農村中學普及心理健康課要點的基礎和前提。在營造良好教育氛圍的過程中工作人員應當清醒的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農村教育中是一門全新的工作,并且這對于農村學校的教育工作者來說本身也是陌生的。除此之外,在營造良好教育氛圍的過程中工作人員應當對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也給予足夠的鐘聲,并且應當在農村進行更加廣泛的宣傳,在獲得更好教育氛圍的同時也能夠讓更多的人了解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另外,在營造良好教育氛圍的過程中由于優美的校園環境對于學生健康成長也很重要,而寄宿制學校導致了學生的絕大部分時間在學校,因此這使得學校也就自然成了他們的第二個家,而在這一過程中干凈,舒適,文明的校園環境能給學生潛移默化的良好影響,從而能夠在此基礎上促進農中學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有效提升。
2.心理咨詢教育制度化
心理咨詢教育制度化對于農村中學普及心理健康課要點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心理咨詢教育制度化的過程中農村學校應當注重建立了正規的心理咨詢室以及相應的配套制度。除此之外,在心理咨詢教育制度化的過程中工作人員應當注重針對學生經常存在的學習壓力重造成考試的自卑、失眠、抑郁、狂躁、恐懼等情緒情感等問題來進行系統化的教育工作。另外,在心理咨詢教育制度化的過程中工作人員作為學校心理咨詢師在給予咨詢學生溫暖的同時還需要嚴格護學生的隱私并且在這一過程中始終尊重學生,從而能夠在此基礎上促進農村中學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效率的持續提升。
3.日常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日常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農村中學普及心理健康課的核心內容與重中之重。在注重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科滲透的過程中工作人員應當注重開展全面心理健康教育。除此之外,在日常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其他學科的教師也應當自覺地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的實踐當中,從而能夠更好地使學生全方位地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熏陶,最終能夠在此基礎上促進農村中學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可靠性和精確性的不斷進步。
【關鍵詞】心理教育 重要性 途徑
一、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來,由于社會發展帶來的種種變化,我國學校教育和兒童發展事業受到了沖擊和挑戰。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向學校的傳統教學內容提出了挑戰。21世紀的社會更需要心理健全的人,所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是學校教育面臨的新的挑戰。
首先,青少年時期是每個人成長的重要時期,不僅是身體成長發育的關鍵期,也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是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和向高一級學校輸送有用人才的關鍵階段,這一階段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心理的發展與成熟。學校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是保護和增強學生的身心健康。由于種種原因,學校教育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忽視心理衛生方面的教育,致使許多教師沒有充分認識到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要性,或者在遇到學生心理問題時束手無策,更談不上指導家長進行這方面的教育。因此,在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義的舉措。
其次,心理健康問題對于每個人來說,是一輩子都離不開的話題,而且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都有各自的特點,如果不能及時轉換或者疏解情緒,就會出現心理問題。比如說,我們每個人都會進入青春期,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從生理上都會發生一些變化,而這些變化從只是教育的角度沒能夠及時認識,無法適應,造成了學生的心理負擔,而適應的好的學生,就會平穩順利地度過青春期。作為教師,我們應該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別是關心和幫助那些在青春期有心理問題的學生,使他們能夠正確認識生理變化是每個人的必經階段,及時疏導他們的不良情緒,擺脫心理危機,踏上心理健康發展的道路。
再次,目前來看,青少年學生由于自身年齡和閱歷的限制,還無法分辨什么是心理健康,什么是心理有問題、心理不健康。隨著學習、工作、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這樣那樣的問題,也就是說每天我們都有可能出現心理問題,而且心理健康具有相對性,也就是說在我們身上存在著心理健康和心理有問題兩方面,只是看哪一方面占主導地位而已。作為教師,要和學生主動溝通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問題,樹立正確的觀念,合理進行疏導,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提高對學生心理教育的途徑,使其學習和身心和諧發展
對于廣大教育工作者而言,重視和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應成為當務之急的重要任務。根據心理學發展的規律和要求,依據當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加強其心理健康教育,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學校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于各科教學之中。
由于中學并沒有開設心理課程,所以對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就落在每位任課老師的身上。各學科老師應該根據本學科的特點,將情感教育、心理教育和學科知識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或者方法,使得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情感和心靈上得到洗滌和教育。比如說,近幾年的教學大綱中都有明確的情感教育目標,目的就是希望教師能夠豐富課堂教學,不再將分數看作教學質量的唯一標準,而是希望學生能夠在學習中提高自己的欣賞水平,凈化自己的心靈,陶冶自己的情操。
2.班主任工作既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學生健康的人格,優良的心理品質與班主任工作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從現有教學體制看,班主任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方面的輔導至關重要,但現實中,班主任大多數缺少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和心理咨詢技術,還不能勝任對學生心理健康指導。
3.構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學生厭學是現代中學生普遍存在的一個心理問題,教師要本著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主的原則,不斷更新觀念,不斷改變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促使學生心理得到健康調整。教師教學方法不靈活、嘲諷、相互間缺乏心理溝通,都會給學生造成心理壓抑。俗話說,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寬松、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消除師生心理障礙的關鍵。當老師把學生當作知心朋友,師生之間架起了相互溝通的橋梁,學生就會喜歡上你的課,學習就有了興趣,學業成績也就隨之有了提高;與老師關系親密了,也就會增強學生的歸屬感和自信心,又能培養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這有利于完善學生的情緒狀態、人格及身心的健康發展。
4.加強家庭教育,家長注意引導孩子身心全面發展。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家庭的教育,每一個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樣有著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觀念,教養方式,家庭的教育環境,都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心理健康,影響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作為家長應從下面幾個方面注重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真正成為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人才。轉變只重智育,忽視德育,體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觀念。以身作則,率先示范。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特別是在心理要求方面,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會健康。尊重孩子,不走兩個極端。對孩子出現的心理問題,家長要及時分析,及時引導,及時解決,以免積少成多,日久天長,釀成大禍。
參考文獻:
[1]班主任如何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學教育與管理,2007,(10).
關鍵詞:心理健康;思想政治工作
一、針對學生心理特點,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突出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政治、經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特別是在我國“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條件下,技工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各種挑戰。例如,教材資源的利用問題、理論脫離實踐的問題、學生主動性及教學實施偏向化問題,嚴重影響到了教學的質量和學生整體政治和道德素質的提高,我們需要提高認識,深入思考,盡快探索出一條適應技校政治教育教學的新路子。這里結合課堂教學,提出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為重點的思想政治教育應堅持的幾個原則,以期待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希望引起教育界同仁對技校政治教育的關注。
技校生處于心理發展,向青年初期過渡的重要階段,基于他們在心理發展上 體現出的變化顯著、可塑性強的特點,我們作為技校教育工作者的教師要學習理論知識,提高教師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創建和諧校園,為技校生健康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校園環境;以素質教育為導向,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發展,最終達到塑造其人格,培育其精神,提高其素質,健康其心理的目的。
技校生處于童年與青年的過渡期,心理特征表現為普遍的不穩定和頻繁的沖突。學校要創設和營造有利于他們心理健康的學校環境,有計劃、有目標、有組織地開設心理教育課,建設心理咨詢室,開展多種形式 的心理咨詢,舉辦心理主題活動,建立學生心理檔案,促進技校學生心智健康發展。技校生的心理是否健康,主要看他的心理活動和個性特點是否與同齡人身心特點保持一致,對所處的環境是否有較強的適應能力。一般來說,技校生處于心理發展向青年初期過渡的重要階段,有人稱之為“狂飆期”或“極不穩定期”。在心理發展上自然也體現出這種變化顯著、可塑性強的特點,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自我意識迅速發展,有強烈的成人感,但是帶有盲目性和封閉性。
2.性意識迅速覺醒,渴望與異往,但個別學生自我控制能力差。
3.認知能力大大增強,喜歡獨立思考、爭論,但是容易固執己見,強調片面,懷疑一切。
4.情感沖動,喜歡模仿,意志品質有很大提高,但常常感情豐富,盲目崇拜,有時出現一些過激行為。
基于以上幾點,我們應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加強技校 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組織教師學習理論知識,提高教師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教師是教育工作的實際組織者和執行者,擔負著教書育人的雙重任務,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顯然也是教師的責任之一。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未能引起廣大教師的足夠重視。
(一)“繼承發揚與改革創新相結合”的原則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國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方法,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發展,形成了不少有中國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身正為范、學思結合、自省、克己、慎獨;以身作則,身教重于言教,理論聯系實際,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等等,有不少都是值得我們繼承和發揚的。
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革創新是時代的要求,是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原來服務于特定歷史任務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的尚有繼續存在的價值,有些必將會喪失存在的理由而被新的經驗和新的方法所代替。
傳統的優秀的思想教育理念成為當今思想政治教育的寶貴資源,是創新教育的基礎。改革與創新是將新舊方法聯系起來的環節,可以推動政治教育不斷向前發展。
(二)“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結合”的原則
面對技校學生中存在的對思想政治教育課厭煩現象,究其原因,不僅在于學生對學習重要性認識不夠,還在于教師所組織的教學過程單純以教師的教為主,忽視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及處理問題的能力。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改變以往教師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建立以學生自主思維、探究、研討、交流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新模式。課堂上,多給學生一些自由地空間,讓他們聯系現實社會,多發表自己的觀點,談自己的切身體會,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出一種自由寬松的民主氣氛,利用融洽的師生關系與和諧的心理氣氛,來促進教學的順利進行。
(三)“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政治理論教育是對青年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它對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
但是,道德在本質上是實踐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目的不是讓學生簡單地背誦現成的結論和原理,我們不應該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當成知識教育硬性灌輸給學生,而應讓其回歸生活,讓學生參與到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學生是否真正接受和形成了的世界觀,最終效果要通過他們處理實際問題的行動表現出來。
就思想政治課來講,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行動主要是到現實生活中去觀察、調查,自己動手收集信息、積累資料,以及直接參與一些以學習為目的的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等活動。
(四)“積極給予評價和激勵”的原則
對學生的任何實踐活動,無論哪種方式和怎樣的規模,都必須及時予以認真評價,在評價中進一步指點方法、激勵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