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9 11:00:3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網絡經濟發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網絡經濟;知識經濟;經濟全球化
一、網絡經濟的內涵
眾所周知,知識經濟是以電腦、衛星通信、光纜通信和數碼技術等為標志的現代信息技術和全球信息網絡“爆炸性”發展的必然結果。在知識經濟條件下,現實經濟運行主要表現為信息化和全球化兩大趨勢。這兩種趨勢的出現無不與信息技術和信息網絡的發展密切相關?,F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大大提高了人們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利用信息的效率,加速了科技開發與創新的步伐,加快了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速度,從而使知識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程度空前提高;全球信息網絡的出現和發展,進一步加快了信息在全球范圍內的傳遞和擴散,使傳統的國家、民族界限變得日益模糊,使整個世界變成了一個小小的”地球村”,從而使世界經濟發展呈現出明顯的全球化趨勢。因此,知識經濟實質上是一種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全球網絡經濟。
目前,在人類的商務活動中因特網正在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因特網上無限豐富的信息資源和用戶資源,不僅能使使用者降低經濟活動的交易成本,而且可以獲得不可估量的巨大經濟利益。因此,互聯網的應用正從一般的信息瀏覽功能,向更具價值創造功能的網絡經濟方向發展??梢哉f,網絡經濟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趨勢,網絡經濟時代已經向我們走來。
二、網絡經濟的發展趨勢
在新千年之際,美國經濟在持續高速增長了10個年頭以后,出現了放緩的跡象,并由此引發了整個世界經濟的增速下降,給網絡經濟的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但我們絕不能因此而對網絡經濟的發展前景產生懷疑,失去發展網絡經濟的信心。美國經濟經過長達10年的高速增長之后,作出一些調整是很正常的,也是必要的。這不過是市場經濟內在規律起作用的正常表現而已。
我們說網絡經濟代表了未來經濟發展的趨勢,不僅是因為它創造了美國經濟長達10年的高增長奇跡。更重要的是因為它為現實經濟增長構筑起一個全新的技術平臺,提供了一種將信息資源轉化為經濟收益的高效工具,營造了一種全球化的經營環境。人們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可以進行計算機自動控制、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輔助制造和計算機集成制造等,實現生產的自動化,從而大大提高生產效<優麥電子商務論文>率,并使個性化的小批量生產的邊際成本最小化;人們利用發達的計算機網絡,可以實現信息的快速傳遞和資源共享,從而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為經營決策服務,并大大加快高新技術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速度,把信息資源轉化為現實的經濟資源;人們通過由計算機網絡連成一體的全球化市場,可以實施真正的全球化經營戰略,優化全球范圍的資源配置,提高整個人類社會的經濟資源利用效率,促進整個世界經濟的增長??梢?網絡經濟的真正價值不僅在于它本身能夠立即產生多少有形財富和利潤,更重要的是它所營造的是一種嶄新的社會經濟形態,為全體社會成員提高社會發展能力和經濟創造力提供一個平臺,使所有產業都構建在一個新的起點上,使企業有可能實現財富迅速積聚和跳躍式發展。
網絡經濟不同于以往的農業經濟和工業經濟。在網絡經濟時代,信息產業以及以此為基礎的各種服務行業將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在信息產業空前發展的基礎上,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將進一步增強,國際貿易、國際投資以及跨國生產、跨國經營活動等將更加活躍;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整個經濟運行的機制、方式和規則等也必將發生深刻的變化。
網絡經濟發展的最為直觀的形式是電子商務的出現和迅猛發展。現在已有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運用Internet來進行采購和銷售。這不僅意味著商業機會的大量增加,而且意味著一個真正的全球性“新興市場”的誕生。任何公司要想不斷擴大其市場影響,增加其市場份額,保持其競爭優勢地位,就必須加入Internet。
網絡時代電子商務的應運而生及其快速增長,必然使其影響逐步滲透到社會經濟的各個環節,并對傳統的企業生產方式、組織形式、管理模式、經營策略、貿易渠道和營銷觀念等多方面提出了有力的挑戰。一個企業要想搶占市場先機,贏得市場競爭的主動權,它就必須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建立起快速、機動、靈活、高效的生產組織系統和經營管理系統
三、我國發展網絡經濟的思考在全球網絡革命如火如荼、飛速發展的時代潮流面前,中國的網絡業也不甘居人之后。我國政府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便相繼實施了”金橋”、“金卡”等一系列金字工程。在發達國家建設”信息高速公路”的世界背景下,我國的一批信息技術專家根據中國國情,提出了我們自己的“高速信息網計劃(CHINA)”,1993年10月15日,當時世界上最長的通信光纜,縱貫中國南北的京漢廣通信”
大動脈”全線開通,拉開了我國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的序幕。我國企業從1994年開始涉足電子商務,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績。1998年是世界電子商務年,中國也掀起了一股電子商務熱,我國的“中國商品市?貝擁蹦?月1日起,正式進入Internet。1999年在上海舉行的”99《財富》全球論壇”年會又傳出消息:到2003年,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網絡市
場。由此不難推斷,中國經濟也必將融入全球網絡經濟的大潮之中。
三、網絡經濟的發展對策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應未雨綢繆,及早對即將來臨的網絡經濟進行科學的理論探討和分析,認真研究和總結全球范圍內網絡經濟發展的經驗和教訓,正確制定和實施符合我國國情的網絡經濟發展戰略,加快我國網絡經濟發展的步伐,對加快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步伐,增強我國廣大企業在全球經濟中的競爭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我國正在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步伐。在全球網絡經濟剛剛興起的時代背景下,要緊緊抓住這個難得的歷史機遇,大力加強網絡經濟基礎設施和網絡人才隊伍建設,推動以現代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產業發展。
我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之后,我國廣大企業將在全球市場上與國外企業展開激烈的國際競爭。如果我們不能用現代信息技術把民族企業武裝起來,不能用現代信息技術對我國的傳統產業進行徹底的改造,它們是難以同國外的競爭對手相抗衡的。為此,也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化對網絡經濟的研究和認識,特別是加強對網絡經濟發展的應用研究,將網絡經濟發展趨勢同我國經濟的現實運行緊密結合起<優麥電子商務論文>來,探討我國現實經濟與網絡經濟發展的對接問題。具體講,加快我國網絡經濟發展的步伐,要解決好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3.1正確選擇網絡經濟發展戰略
要在深刻認識和把握網絡經濟運行的機制、規律、方式和特點的基礎上,根據中國經濟發展實際情況,科學制定我國網絡經濟發展的總體規劃。新晨
3.2大力加強網絡經濟基礎設施建設
要在借鑒和吸收國內外網絡經濟基礎設施建設先進經驗的基礎上,針對我國網絡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的現實狀況,采取切實有效的政策措施,大力改進和加強我國的網絡經濟基礎設施建設。
3.3建立一支適應網絡經濟發展要求的人才隊伍
在深入分析和認識網絡經濟發展對新世紀勞動者素質要求的基礎上,制定和實施符合網絡經濟發展要求的人才培養方案,培養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質的網絡經濟發展人才。
3.4積極推進對傳統產業或企業的網絡化改造
要在廣泛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選擇部分有代表性的產業或企業進行網絡化改造試點,推動企業上網,指導上網企業充分利用網絡優勢,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3.5形成安全、高效的網絡經濟發展技術保證系統
在充分認識國內外網絡經濟運行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結合我國上網企業特點,研制、開發適應我國網絡經濟發展要求的技術保障系統,確保網絡經濟安全。
網絡經濟是衍生于傳統經濟的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它以知識為核心,是指以網絡尤其是互聯網為平臺產生的經濟活動的總和,它是在網絡信息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時產生的一種新經濟現象。網絡經濟時代,作為經濟主體的人和各種金融機構以及政府部門在經濟活動中更加依賴網絡,他們不但要從網絡中獲取大量的信息來對今后的經濟形勢或決策提供依據,而且在網絡平臺上直接進行交易。
網絡經濟與傳統經濟的聯系與區別
(一)網絡經濟與傳統經濟的聯系
傳統經濟是網絡經濟產生和發展的基礎,網絡經濟是傳統經濟發展到較高階段的產物,網絡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傳統經濟的扶持。在網絡經濟中,價值規律仍然起作用,傳統經濟中的等價交換、利潤最大化等法則仍適用于網絡經濟。網絡經濟的發展實際上是傳統經濟在知識經濟時代煥發出的新的生命力。互聯網使得各種有效信息得以快速傳播和獲取,降低了傳統經濟形態中的交易成本,這就使得過去因經營成本過高或達不到規模效益的企業開始盈利,而由于網絡技術的應用也會延長部分產業的成長周期。
在傳統經濟中,如果供給與需求脫節則會造成通貨緊縮或通貨膨脹,而網絡經濟也會出現這種問題。其原因就在于網絡經濟的虛擬性特質。過度投資會引起經濟過熱、物價上漲和通貨膨脹;雖然在網絡經濟中,過度投資不會像在傳統經濟中一樣造成引發經濟過熱、物價上漲甚至通貨膨脹的危機,但是因為存在資本的作用,也會引起產生泡沫,造成不良的經濟后果。從某種意義上說,網絡經濟其實是傳統經濟的一種衍生形態,網絡經濟不能脫離傳統經濟而獨立發展。
(二)網絡經濟與傳統經濟的區別
網絡經濟與傳統經濟的最大區別就是:傳統經濟的價值體現在于資源的稀缺,“物以稀為貴”是最好的總結和描述,換句話說就是市場上的某類商品生產量太多時價格就會下跌而影響銷售。而網絡經濟確實與此相反,在網絡中,參與的人數越多,那么體現出來的網絡價值也就越高,某個網站的點擊率越高那么所帶來的其他效應就越強大。兩者的區別具體見表1所示。
網絡經濟發展對傳統經濟理論的挑戰
盡管網絡經濟與傳統經濟的關系十分密切,但是在網絡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勢必會對傳統經濟理論產生影響,這種影響從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為是對傳統經濟理論的挑戰,因為理論總是會在不斷變化的經濟現象中得以發展。
(一)對工業社會生產價值觀的挑戰
前文已經提到,傳統經濟是建立在實物基礎上的、以物質資源消耗為主的經濟形態,這種經濟主導下產生的后果就是資源耗盡、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雙雙惡化。網絡經濟的虛擬性使其注重高科技、高教育、高生活、高國民保障和低交易成本,因此,網絡經濟無論是從成本構成還是從價值實現形式,都對傳統經濟的資源稀缺現狀帶來挑戰。
工業社會使人們形成了大量消耗物質資源為代價獲取更多物質財富的價值觀,然而這種循環導致的結果是什么呢?那就是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資源稀缺問題等等一系列難題。為了讓人類的后代能夠繼續在這片曾經肥沃的土地上生生不息,那么就必須盡快的改變向自然強取豪奪的做法,采用更加科學、更加具有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形態來實現生存的原始目的。
(二)對邊際效益收益遞減理論的挑戰
通過分析網絡經濟與傳統經濟的區別,可以發現,兩者最大的區別在于傳統經濟由于受資源和交易成本的制約,單位生產成本的上升是以產量的增加來實現的,并且單個消費者占有的實物財富越多,那么增加單位財富對其使用價值則會下降,這就是收益遞減效應。
而網絡企業較少受資源和交易成本的制約,占有更多的信息是其獲得更多收益的途徑,因此,它的單位服務成本因服務量的增加而下降,這也就形成了收益遞增效應。工業社會里,收益遞增效應會使得一些小企業迅速并且無所限制的擴張,形成壟斷。而在網絡經濟中,大型分布、具有專業化優勢的企業集團才能獲得成功。
(三)對經濟個人主義的挑戰
西方經濟學中的帕累托最優狀態是指,在承認人性自私的前提下,依靠市場規律的平衡性,使具有利己主義的經營者和消費者在不損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實現社會利益最大化。然而這種狀態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只能是一種理想狀態。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于信息的不對稱,與經營者相比,消費者對商品的信息是不了解的,這種信息不對稱的狀態勢必存在欺詐行為。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薩繆爾森指出,完全依靠市場實現資源最優配置的情形具有“幾乎可以說是奇跡般的偶然性”。假如僅僅依靠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發揮作用的話,那么自由競爭結果何其低效。前美國總統顧問斯蒂格利茲最近指出:“市場原教旨主義認為,市場本身會帶來有效而公平的結果,華盛頓將這些觀點奉為神明。其實,亞當•斯密那只看不見的手之所以看不見,原因是它根本就不存在……市場的確有非常強大的力量,但是取消一切管制,市場同樣無法運行”。
在網絡經濟環境下,隨著網絡技術的日漸發達以及獲取信息的渠道便捷,這也就使得傳統經濟下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得以解決,信息透明化程度的提高,使得誠信交易成為可能,這也就從根本上杜絕了經濟個人主義帶來的不良后果,營造了一個充滿平等、協作的剛性氣氛。
(四)對經濟博弈論的挑戰
在傳統經濟博弈論看來,經濟世界是一個大的博弈場,不存在對錯之分,博弈的雙方包括個人,組織,也包括政府,這樣就使得社會缺乏一種約束機制,法律約束只能用來解決典型的矛盾和糾紛,道德約束成為眾望所歸。網絡經濟就是在創造一個新平臺,這個平臺不是以法律的剛性狀態出現,而是用公布于網上的形式。無論是遵紀守法,誠實守信,還是損公肥私,缺斤少兩,網絡都會使其無所遁形。網絡使得地球成為一個大家庭,人與人之間的虛擬距離越來越近,這就形成了一種非法律手段的約束機制。
(五)對生產力要素理論的挑戰
生產力是生產關系的物質基礎。生產力究竟是由哪些要素組成的,歷來有不同的觀點。其中有“兩要素說”和“三要素說”,而“多要素說”成為現今理論界備受關注的觀點,該觀點認為生產力要素還取決于科學的發展水平和它在工藝上的應用程度等等。
網絡經濟中,生產力中的活躍因素——勞動工具已經網絡化、智能化,并且信息網絡本身也成為重要的勞動工具。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使得生產力發展產生革命性變化,信息科技成為高科技的主要代表,它對社會和經濟產生了重要的滲透作用和帶動作用。同時,教育也發生了根本性變革,遠程教育、終身教育發展日趨完善。這些都是對生產力要素理論的挑戰。
網絡經濟與傳統經濟的融合發展
新事物的產生和發展都有一個被接受和被認可的過程,新技術也不例外,網絡經濟盡管是傳統經濟的衍生品,但是仍然是作為一種新鮮事物出現的,因此,它也需要一個被接受和廣泛使用的過程,兩者的結合正是實現這一過程的必要階段。但是雙方融合成為一體經濟還需要較長時間,期間涉及到以下幾個問題。
加快網絡技術推廣。網絡技術作為一門新技術,需要人們對其進行了解和學習,這就要求相關部門加強宣傳,創造條件讓那些從事傳統行業的人們及時掌握先進技術,然后,根據本行業的要求,結合網絡技術,實現創新融合。換個方面來說,對于從事網絡技術研發的人們來說,也應該了解傳統行業的特點,根據這些特點研發出更具有實操性的網絡軟件,加快技術的融合。
加快觀念的更新。網絡技術不同于傳統技術,生產方式上也是要有大的變化,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就是一旦人們接受了網絡技術,那么勢必要改變原有的生產、生活方式,這就需要加快觀念的更新,從觀念上改變原有的一種生產生活態度,逐漸接受新的技術理念。
融合的主要模式。具體而言,網絡經濟與傳統經濟融合的主要形式有兩種,一是購并方式,即網絡經濟并購傳統經濟,披上傳統經濟的外衣,這種方式運用起來較難;二是傳統經濟逐漸向網絡經濟轉型,主要是IT類傳統經濟、制造類傳統經濟、服務類傳統經濟向網絡經濟轉型。事實上,傳統經濟和網絡經濟并不是對立關系,網絡經濟能夠合理調整傳統經濟的產業結構,與此同時,網絡企業也不可能完全擺脫傳統企業的固有模式。
綜上,21世紀被稱為網絡經濟時代,作為知識經濟時代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網絡空間很可能成為重要的戰略資源。網絡經濟對傳統經濟提出了挑戰,無論是從理論層面還是實踐層面,這種挑戰都是存在的。然而,網絡經濟發展又離不開傳統經濟的基礎作用,兩者并不是對立的關系,應該相互促進,加強融合,達到一種互利的結果。同時,從我國的實際來看,加速發展網絡經濟應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戰略的重點,這對于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增長將是極為有利的。
關鍵詞:網絡經濟知識經濟經濟全球化
一、網絡經濟的內涵
眾所周知,知識經濟是以電腦、衛星通信、光纜通信和數碼技術等為標志的現代信息技術和全球信息網絡“爆炸性”發展的必然結果。在知識經濟條件下,現實經濟運行主要表現為信息化和全球化兩大趨勢。這兩種趨勢的出現無不與信息技術和信息網絡的發展密切相關?,F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大大提高了人們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利用信息的效率,加速了科技開發與創新的步伐,加快了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速度,從而使知識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程度空前提高;全球信息網絡的出現和發展,進一步加快了信息在全球范圍內的傳遞和擴散,使傳統的國家、民族界限變得日益模糊,使整個世界變成了一個小小的“地球村”,從而使世界經濟發展呈現出明顯的全球化趨勢。因此,知識經濟實質上是一種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全球網絡經濟。
在這里,我們可以把網絡經濟概括為一種建立在計算機網絡(特別是Internet)基礎之上,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的經濟形態。它不僅是指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產業的興起和快速增長,也包括以現代計算機技術為基礎的整個高新技術產業的崛起和迅猛發展,更包括由于高新技術的推廣和運用所引起的傳統產業、傳統經濟部門的深刻的革命性變化和飛躍性發展。因此,絕不能把網絡經濟理解為一種獨立于傳統經濟之外、與傳統經濟完全對立的純粹的“虛擬”經濟。它實際上是一種在傳統經濟基礎上產生的、經過以計算機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提升的高級經濟發展形態。深化對知識經濟的研究和認識,我們不難發現,盡管目前人們對未來經濟的描述有多種說法,諸如知識經濟、信息經濟、后工業經濟、新經濟、注意力經濟等等,但它們的基礎是相同的,這就是計算機與計算機網絡,特別是國際互聯網絡。
目前,進入國際互聯網絡的服務器和個人電腦,已經擁有了一個更加先進的交互網絡“www系統(WorldWideWeb)”。它是Internet上提供的一種高級瀏覽服務。借助這個系統,即使不懂計算機的人也可以享受計算機帶來的各種便利。因此,Internet自20世紀80年代建立以來,發展非常迅速。90年代以來更呈現指數性發展的趨勢,每年都有幾百萬個新的站點加入?,F在聯入Internet的國家和地區已超過160個,與之相連的站點也由最初的幾千個增加到9000多萬個。
人們利用Internet不僅可以方便快捷地獲得各種各樣信息,包括最新科技、金融動態和商品供求信息等等,而且可以利用Internet各種功能為商業拓展服務。因此我們可以說,Internet帶來的不僅是一場信息革命,更重要的是它將引起人類經濟活動方式的深刻變革。美國在20世紀末創造的長達10年的“高增長、低通脹、低失業和低赤字”的新經濟奇跡,便是對這種變革的最有力、最生動的證明。
目前,在人類的商務活動中因特網正在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因特網上無限豐富的信息資源和用戶資源,不僅能使使用者降低經濟活動的交易成本,而且可以獲得不可估量的巨大經濟利益。因此,互聯網的應用正從一般的信息瀏覽功能,向更具價值創造功能的網絡經濟方向發展??梢哉f,網絡經濟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趨勢,網絡經濟時代已經向我們走來。
二、網絡經濟的發展趨勢
在新千年之際,美國經濟在持續高速增長了10個年頭以后,出現了放緩的跡象,并由此引發了整個世界經濟的增速下降,給網絡經濟的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但我們絕不能因此而對網絡經濟的發展前景產生懷疑,失去發展網絡經濟的信心。美國經濟經過長達10年的高速增長之后,作出一些調整是很正常的,也是必要的。這不過是市場經濟內在規律起作用的正常表現而已。
我們說網絡經濟代表了未來經濟發展的趨勢,不僅是因為它創造了美國經濟長達10年的高增長奇跡。更重要的是因為它為現實經濟增長構筑起一個全新的技術平臺,提供了一種將信息資源轉化為經濟收益的高效工具,營造了一種全球化的經營環境。人們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可以進行計算機自動控制、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輔助制造和計算機集成制造等,實現生產的自動化,從而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并使個性化的小批量生產的邊際成本最小化;人們利用發達的計算機網絡,可以實現信息的快速傳遞和資源共享,從而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為經營決策服務,并大大加快高新技術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速度,把信息資源轉化為現實的經濟資源;人們通過由計算機網絡連成一體的全球化市場,可以實施真正的全球化經營戰略,優化全球范圍的資源配置,提高整個人類社會的經濟資源利用效率,促進整個世界經濟的增長。可見,網絡經濟的真正價值不僅在于它本身能夠立即產生多少有形財富和利潤,更重要的是它所營造的是一種嶄新的社會經濟形態,為全體社會成員提高社會發展能力和經濟創造力提供一個平臺,使所有產業都構建在一個新的起點上,使企業有可能實現財富迅速積聚和跳躍式發展。
網絡經濟不同于以往的農業經濟和工業經濟。在網絡經濟時代,信息產業以及以此為基礎的各種服務行業將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在信息產業空前發展的基礎上,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將進一步增強,國際貿易、國際投資以及跨國生產、跨國經營活動等將更加活躍;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整個經濟運行的機制、方式和規則等也必將發生深刻的變化。
網絡經濟發展的最為直觀的形式是電子商務的出現和迅猛發展?,F在已有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運用Internet來進行采購和銷售。這不僅意味著商業機會的大量增加,而且意味著一個真正的全球性“新興市場”的誕生。任何公司要想不斷擴大其市場影響,增加其市場份額,保持其競爭優勢地位,就必須加入Internet。
網絡時代電子商務的應運而生及其快速增長,必然使其影響逐步滲透到社會經濟的各個環節,并對傳統的企業生產方式、組織形式、管理模式、經營策略、貿易渠道和營銷觀念等多方面提出了有力的挑戰。一個企業要想搶占市場先機,贏得市場競爭的主動權,它就必須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建立起快速、機動、靈活、高效的生產組織系統和經營管理系統。
三、我國發展網絡經濟的思考
在全球網絡革命如火如荼、飛速發展的時代潮流面前,中國的網絡業也不甘居人之后。我國政府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便相繼實施了“金橋”、“金卡”等一系列金字工程。在發達國家建設“信息高速公路”的世界背景下,我國的一批信息技術專家根據中國國情,提出了我們自己的“高速信息網計劃(CHINA)”,1993年10月15日,當時世界上最長的通信光纜,縱貫中國南北的京漢廣通信“大動脈”全線開通,拉開了我國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的序幕。我國企業從1994年開始涉足電子商務,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績。1998年是世界電子商務年,中國也掀起了一股電子商務熱,我國的“中國商品市場”從當年7月1日起,正式進入Internet。1999年在上海舉行的“99《財富》全球論壇”年會又傳出消息:到2003年,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網絡市場。由此不難推斷,中國經濟也必將融入全球網絡經濟的大潮之中。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應未雨綢繆,及早對即將來臨的網絡經濟進行科學的理論探討和分析,認真研究和總結全球范圍內網絡經濟發展的經驗和教訓,正確制定和實施符合我國國情的網絡經濟發展戰略,加快我國網絡經濟發展的步伐,對加快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步伐,增強我國廣大企業在全球經濟中的競爭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我國正在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步伐。在全球網絡經濟剛剛興起的時代背景下,要緊緊抓住這個難得的歷史機遇,大力加強網絡經濟基礎設施和網絡人才隊伍建設,推動以現代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產業發展。
我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之后,我國廣大企業將在全球市場上與國外企業展開激烈的國際競爭。如果我們不能用現代信息技術把民族企業武裝起來,不能用現代信息技術對我國的傳統產業進行徹底的改造,它們是難以同國外的競爭對手相抗衡的。為此,也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化對網絡經濟的研究和認識,特別是加強對網絡經濟發展的應用研究,將網絡經濟發展趨勢同我國經濟的現實運行緊密結合起來,探討我國現實經濟與網絡經濟發展的對接問題。具體講,加快我國網絡經濟發展的步伐,要解決好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正確選擇網絡經濟發展戰略。要在深刻認識和把握網絡經濟運行的機制、規律、方式和特點的基礎上,根據中國經濟發展實際情況,科學制定我國網絡經濟發展的總體規劃。
2.大力加強網絡經濟基礎設施建設。要在借鑒和吸收國內外網絡經濟基礎設施建設先進經驗的基礎上,針對我國網絡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的現實狀況,采取切實有效的政策措施,大力改進和加強我國的網絡經濟基礎設施建設。
3.建立一支適應網絡經濟發展要求的人才隊伍。在深入分析和認識網絡經濟發展對新世紀勞動者素質要求的基礎上,制定和實施符合網絡經濟發展要求的人才培養方案,培養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質的網絡經濟發展人才。
4.積極推進對傳統產業或企業的網絡化改造。要在廣泛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選擇部分有代表性的產業或企業進行網絡化改造試點,推動企業上網,指導上網企業充分利用網絡優勢,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5.形成安全、高效的網絡經濟發展技術保證系統。在充分認識國內外網絡經濟運行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結合我國上網企業特點,研制、開發適應我國網絡經濟發展要求的技術保障系統,確保網絡經濟安全。
6.加快制定網絡經濟發展政策。在認真總結國內外網絡經濟發展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國情和企業上網要求,加快制定和實施有利于網絡經濟發展的政策和法規,為我國網絡經濟發展提供寬松的政策環境和法律保障。
本文從網絡經濟時代對企業財務管理生態環境的沖擊,結合組織平衡理論視角下的組織再調整與再平衡分析,引入了“以人為本”、“重視知識管理”、“在競爭中合作”以及“負債經營理念”,從財務管理的籌資、投資兩個方面具體分析了如何在當前的網絡經濟環境下進行創新性財務管理的途徑。
關鍵詞:
網絡經濟財務管理組織平衡管理創新
20世紀末,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將人類帶入了信息時代?;ヂ摼W是繼個人計算機之后,信息技術領域的第二次產業浪潮,它所產生的影響己輻射到整個社會。網絡技術帶來了信息技術大變革,成為個人、企業和社會實現成長發展的重要手段,引領整個世界進入“地球村”時代。在因特網開放的網絡環境下,基于瀏覽器/服務器應用方式,買賣雙方不謀面地進行各種商貿活動,實現消費者的網上購物、商戶之間的網上交易和在線電子支付以及各種商務活動、交易活動、金融活動和相關的綜合服務活動的一種新型的商業運營模式。隨著淘寶、當當網這些互聯網企業的發展,近年來全球的電子商務正以驚人的速度增長。這一商業模式給財務管理的外部環境帶來一定的沖擊,作為企業經營管理的核心的財務管理,面對網絡經濟時代帶給企業財務管理生態環境的沖擊,企業必須要結合環境的變化,提出了適應網絡經濟時代的環境變化財務管理體系。
一、理論基礎:組織平衡理論視角下的組織管理調整
在網絡經濟時代,企業面臨的挑戰和改革的必要性可以從組織平衡理論解釋,也就是組織是一個包含內外多種影響因素的復雜經濟體,因此應該以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問題。一方面,組織調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當組織環境條件發生變化時,原有組織平衡即被打破,需要根據變化了的情況建立新的平衡,這需要時間來達到目標。另一方面,組織內部自身存在打破平衡的力量。組織中部門之間、人員之間存在不可避免的差異、矛盾,這本身就是一種破壞組織平衡的理論。此外,組織在動態發展本質上就是一個從穩定走向不穩定,再從不穩定走向穩定的持續過程。因此,在網絡經濟時代,必須對傳統的財務管理體系進行適應性調整,不斷創新以適應新平衡的要求。網絡經濟時代企業財務管理的最終目的是相關者利益最大化。相關利益者主要是指與企業經營相關的人員,例如股東、債權人、企業職工、顧客、供應商、政府部門等。首先,在企業實際運營中,不同的相關利益者的利益與期望常常發生沖突,有時甚至是對立的。因此,應該權衡相關利益最大化目標模式,以滿足各個利益相關者的期望。再者,由于不同相關者所在的位置與階層不同,不同利益相關者對企業的財務管理有不同的要求。其中股東期望利潤最大化,債權人期望能按期收回利息,員工則期望其工資與福利最大化。其次,在網絡經濟時代,企業不僅追求本企業的利益還要追求相關者的利益。因為相關者向企業投入專用性資本,都對企業做出了有價值的貢獻,有權分享企業的價值。最后,企業的社會責任也是企業不可忽視的因素,這是企業獲得社會支持的重要保障。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既有助于與政府建立良好的關系,也有助于企業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從而促進企業與社會共同良好發展。
二、環境分析:網絡經濟發展對企業財務管理的沖擊
(一)網絡經濟概述
相比于傳統的經濟模式,網絡經濟有著迥然不同的經濟特征以及運作規律,大多顛覆了傳統的價值理念。網絡經濟一般來說具有以下顯著的特征:快捷性,高滲透性,自我膨脹性,邊際效益遞增性,外部經濟性,可持續性和直接性??旖菪允侵感畔⒃诰W絡上傳播的速度很快,同樣商務信息在網絡上傳播的速度也很快;高滲透性則是指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服務第三產業的界限不斷模糊,并不斷滲透到第一、第二產業中去,例如農業電商等模式的提出;自我膨脹性則主要表現在摩爾定律以及馬太效應上;邊際效益遞增性則體現在增加一個購買者或閱讀量,則可能會引發更多的閱讀量;外部經濟性則是指在網絡形成的虛擬循環中可產生很多正外部性,因為傳統認為第二產業多為負外部性(如工業產生的“三廢”等)。
(二)財務管理在網絡經濟背景下的環境轉變
(1)網絡經濟要求財務管理高效率、全方面發展。
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網上交易和支付的普及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方法,不是直接的見面,而是通過遠程的操作和實施,實現了遠程虛擬化。這些變化,對財務管理提出了三個方面的更高要求。其一,傳統的財務管理是無法進行網絡化辦公的,財務無法通過電子手段進行支付和交易,而電子商務要求財務管理能夠快速簡便操作,實現財務各個環節的方便快捷。其二,傳統的財務管理是沒有辦法對其下屬的分支機構進行集中有效管理的,數據材料是零散的。但電子商務的條件下,財務需要實現集中的記賬、算賬、登賬,財務數據需要集中進行處理和調配,解決了之前傳統財務管理所存在的信息分散不協調,下屬機構管理混亂,控制力度小,工作質量低等問題。其三,網絡環境下對企業軟文化的需求更大,需要企業組成基于網絡的專利、商標、軟件、產品等方面的創新和無形資產的合理利用。這使得傳統財務管理沒有很好利用的無形資產得到重視和發揮。通過以上三點可以看出,現有的電子商務的實施,對傳統財務管理的各個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2)網絡經濟要求財務管理向流程化、網絡化轉變。
傳統的財務管理是通過內部網實現的,雖然是企業內部網的在線實時管理,但是他受到了時間空間的限制,無法達到財務管理的便捷高效,無法滿足財務管理電子商務化的需求。在網絡電子商務發展的背景下,企業從采購開始的各個環節,包括生產、儲存、銷售、支付、售后和運輸等各個環節都可以通過計算機遠程完成,實現了時間空間的整合協同,遠程處理的效率和質量提升,管理模式更加集約方便?,F有的電子商務的網絡財務管理,支持辦公的移動智能化,新的無形資產和電子產品和材料應用,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各個環節的協同,這樣的變化就要求企業打破原有的內部網,實現更快捷更有效率移動化辦公和遠程辦公。
(3)網絡經濟要求財務管理的安全性、規范性發展。
網絡經濟時代信息的可獲得性在給財務管理工作帶來方便與機遇的同時,也因網絡的虛擬性帶來了網絡安全的問題?;ヂ摼W安全問題一直是互聯網發展的重要障礙,財務管理活動因其重要性,多涉及到公司的商業機密,都屬于公司重點保護信息,一旦損壞或被竊取,均會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互聯網中多使用開放式的TCP協議,網上財務管理工作多使用電子鑰匙、口令等電子證書模式,其本身存在著被黑客攻擊或者是病毒入侵的危險。其次,在身份確認與文件管理方面,因互聯網的虛擬性,交易雙方主體一般都互不見面,因此對身份的驗證則成為商業交易的入口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但是,電子簽名的合法性并未得到官方的認證,在辨別真偽上也存在極大的風險。另一方面,隨著使用人員的增加與頻繁,賬號的管理及維護成本將越來越高,都為財務管理工作帶來了挑戰。最后,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在新的貿易模式下,財務管理與業務流程管理必須協調一致,在網上進行各類財務管理基礎工作的操作如電子單據輸入等方面,均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進行規范。例如,在電子商務中,電子簽名真偽辨認、交易的安全性與退貨等難題,都是財務管理在新環境下的機遇也是財務管理工作的挑戰。
三、網絡經濟背景下財務管理的思維變革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與互聯網的崛起,網絡經濟環境對企業發展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因此,需要不斷引進新的企業管理理論及財務管理理念,為財務管理改革指明方向。
(一)以人為本理念
隨著人力資源管理的興起,人在生產過程中的創造性與創新性被突出,不再像傳統管理理論,將人與機器設備、物資資源等并列三大生產要素。以人為本理念強調的是以人為本,就是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而在和諧發展的過程中,激發人本身的創造性與自我驅動力可以促進財務管理工作目標的達成。財務管理中的人本管理特別需要重視人的自身需要,從需求出發給予鼓勵和激勵,全面發揮員工在財務管理工作中的積極性、靈活性和創造性,實現人與管理共同發展。
(二)重視知識管理
在當前信息經濟時代,知識作為經濟增長的源泉,必須不斷地進行更新,才能保證緊跟時代步伐。在財務管理方面,新的財務管理理念、方法、工具等都應該成為學習的對象,尤其是財務管理相關政策,隨著經濟的發展與國家宏觀政策的變化,均需進行定期更新。相關財務管理人員應該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不僅學習財務管理相關知識,更可以學習其他領域知識,做到跨學科思考,創造性的解決財務問題。
(三)在競爭中合作
隨著經濟的發展,競爭越來越激烈,在市場中如果一味競爭,最后難免進入紅海,各商家在惡性競爭中兩敗俱傷。而隨著“共贏”理念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與競爭對手合作,雙方都從中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因此,在財務管理理念中引入“競爭合作統一”理念,從容應對競爭,積極開展與競爭對手的交流,開展各種形式的合作,從而使得企業經濟利益最大化。
(四)負債經營理念
負債經營往往是借雞生蛋的模式,傳統的中華文化不鼓勵提倡此種經營方式。作為以盈利為目的企業,資本往往如血液一樣重要,而負債是直接又不損失企業所有權的一種便捷融資途徑。隨著我國金融體系的完善,各類金融產品的出現,負債經營已經成為各企業的基本經營理念。通過使用貸款,可以有效緩解企業資金鏈不流暢的問題,還可以享受利息抵稅的好處,負債經營越來越成為將來企業的發展趨勢。
四、網絡經濟背景下財務管理的創新路徑構建
企業為了提高競爭力,越來越注重內部資源的管理,而財務管理也需要適應網絡經濟的發展,適時創新。
(一)籌資創新
隨著管理理念的不斷普及,籌資活動在諸如籌資的觀念、籌資的方式、融資的渠道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企業為了實現低成本的為企業籌集適度發展資金,可以充分利用網絡提供的優勢進行籌資決策。
(1)實現觀念創新。
融資多單純指資金的籌集,創新的籌資觀念應該將人力資本也納入籌資范圍內。在網絡經濟時代,對知識管理與人力資源這些無形資產的投入比對資本和土地等有形資源的投入能夠為企業創造更大價值。以人為本理念強調的是以人為本,就是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而在和諧發展的過程中,激發人本身的創造性與自我驅動力,可以促進財務管理工作目標的達成。財務管理中的人本管理特別需要重視人的自身需要,從需求出發給予鼓勵和激勵,全面發揮員工在財務管理工作中的積極性、靈活性和創造性,實現人與管理共同發展。
(2)利用工具創新。
為了適應網絡經濟環境的靈活性與多變性,借著我國金融體系不斷完善的契機,企業在傳統的融資方式基礎上,拓展籌資渠道,補充增加新興的融資工具,采用更多的金融創新產品,從而提高融資能力。為了促進業務增長,金融機構會越來越多地推出各種類型的金融創新品種,這些新型金融工具以基礎金融工具為基礎,通過一定的創新,形成各種各樣的金融產品,給需要融資的企業提供了很多選擇。隨著網絡銀行的普及,其方便、快捷的服務,使企業可以選擇那些能既能被投資者接受、又能分散風險的方式。
(3)開拓方式創新。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互聯網金融是指具有通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工具,使得傳統金融業務具備透明度更強、參與度更高、協作性更好、中間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征的金融服務工具??梢酝ㄟ^互聯網技術手段,最終可以讓金融機構離開資金融通過程中的曾經的主導型地位,因為互聯網的分享、公開、透明等理念讓資金在各個主體之間游走,會非常直接、自由,而且由于低違約率,金融中介的作用會不斷的弱化,從而使得金融機構日益淪落為從屬的服務性中介的地位。不再是金融資源調配的核心主導定位。也就是說,互聯網金融模式是一種努力嘗試擺脫金融中介(金融脫媒)的行為。
(二)投資創新
為了擴大企業的效益,企業常常將企業的剩余利潤一部分進行相關投資。在網絡經濟時代,企業的投資環境更加復雜,投資手段更加多樣,因此,企業在投資活動中有很多可選的創新機會,這些機會主要有:
(1)利用網絡優勢,識別投資機會,提高收益率。
首先,關注市場變化,識別投資機會。在網絡經濟環境中,市場變化很快,投資機會難以把握,企業可以通過專業的分析工具來輔助決策,例如通過對自身優劣勢以及外部環境機遇與挑戰的分析來把握機會。其次,利用網絡的平臺信息可獲得性快速的特點,搞好投資項目管理。擴大投資渠道與對象,從而挑選合適的投資項目。
(2)調整企業資產結構,優化產權結構。
企業通過產權投資而取得的實際資產的所有權、支配權和使用權。這也是企業投資要考慮的一個重要方面。如購買企業短缺材料供應商的股票有利于保證企業材料來源;購買銀行股票有利于取得信貸;租賃企業有利于以后的購買等。
(3)在合適的風險水平下,謹慎投資證券。
網絡經濟的發展將全球金融市場連接起來,為投資者提供實時信息查詢、實時交易的渠道,促進了證券市場的發展,也為企業的閑置資金提供用武之地。主要體現在證券投資品種豐富、證券投資的區域范圍擴大以及網上證券業務優于傳統證券業務模式三個方面。網絡平臺加上金融工程為投資者創造了豐富多樣的金融產品,從而企業在從事閑置資金管理時有了更大的選擇空間。在證券投資品種豐富的同時,投資區域范圍也在擴大。目前,發達國家的主要證券交易所都己經發展成為國際性的證券交易所,吸引國外公司上市;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海外證券市場作為籌集資金的對象,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參與國外證券投資。最后,利用網絡平臺改進傳統證券業務,開展網上交易的新證券業務模式。網上證券業務是以互聯網為交易平臺,在互聯網上就能從實現開戶、委托、支付、交割到最終清算等的整個證券交易過程,投資者還能在線獲得與證券交易有關資訊服務。
(三)配置創新
在網絡經濟環境下,企業的組織機構也會發生變化。組織性質變得更加靈活,其利潤分配方式與政策也應隨著網絡經濟的發展而有所改變。在網絡經濟環境下,利潤分配模式也應相應地進行創新。在企業實踐中,具體的分配形式如下:
(1)技術入股等方式吸引創新性人才。
技術作為除傳統的人、財、物三大生產要素之外的第四大生產要素,其價值重大而有難以衡量,具有稀缺性。技術入股權是指以技術發明和技術成果等經評估作價作為投入要素,享有企業權益,以其為依據享有收益權的一種利潤分配方式。技術入股在傳統的配置模式中沒有充分體現其價值內涵,技術的含義很廣泛,不僅包括技術技能,也包括經營管理經驗等等,通過技術入股這一種新的利潤分配方式,企業更看重技術價值增值的長期回報,也從側面體現了管理者及員工對公司前景的看好。
(2)股票期權激勵員工參與。
股票期權(StockOptions),作為一種新型的利潤分配模式,也是一種所有權分配模式。主要是指賦予持有者在一定時期內購買一定數量公司股票的權利,持有股票期權的人員可以在規定的時期內以合約約定的行權價格購買標的公司的股票的一種權利。20世紀90年代,股票期權主要以公司通過無償贈股票期權的形式為特征,將企業的發展與盈利與員工承擔的風險與責任綁定,從而能夠更好地激勵員工努力工作,并在公司獲得主人公意識與責任成就感。員工在獲取收益分配的同時,能夠更好地為企業創造價值,網絡經濟時代資本參與利潤分配將越來越傾向于采取此種模式激勵和留住人才。
作者:張祥艷 單位:福州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門素梅:《傳統成本管理與現代作業成本管理的比較》,《商業會計》2010年第7期。
(一)網絡經濟的基本內涵
網絡產業是互聯網時代的產物,網絡經濟是指通過網絡媒介所引起的經濟活動總和,這種經濟活動以知識和信息為核心要素,以信息產業為支撐,以互聯網各種信息網絡為發展平臺,由生產者、消費者和其他有關部門相互聯結而產生,實現了計算機產業和傳統產業的優勢互補,這種新的經濟形態優化了傳統的經濟運行方式,盡可能壓縮了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推動了社會進步。信息時代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是創新,信息則是創新的重要力量,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普及,網絡經濟已融入到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中,給人們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帶來了深刻變化。網絡經濟的發展依托于網絡信息技術,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網絡產業主要分為網絡設備制造業、網絡通信業、網絡服務業三種類型,網絡經濟則分為應用層面網絡經濟、基礎技術層面網絡經濟兩種類型,其中應用層面網絡經濟最具代表性的行業是電子商務、網絡游戲業、網絡廣告業,基礎網絡技術經濟主要向應用層面網絡經濟提供數據通信保障、網絡基礎平臺等相關專業,企業網絡服務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互聯網提供商和互聯網數據中心。
(二)網絡經濟的基本特征
網絡經濟的基礎是信息資源,主導產品是信息產品和數字產品。數字產品是一種在交易中可以實現數字化并依靠網絡媒介來傳播的產品,它的本質是信息,數字產品是一種公共物品,在消費時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特點,數字產品的交易有利于實現信息共享,提高資源的利用率,確保經濟效益的最大化;數字產品具有可復制性,可以在確保原始產品品質不變、真實可靠的前提下進行網上下載、循環復制,數字產品后續生產成本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具有較強的經濟適用性;數字產品同時也具有一定的網絡外部性,當產品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使用時,不僅不會損害原有消費者的使用效用,反而還會使產品增值。網絡經濟具有邊際效益遞增性和邊際成本遞減性,網絡經濟成本主要包括網絡建設成本、信息收集處理建設成本、信息傳遞成本,網絡經濟具有獨特的生產成本結構,產品總成本較大,邊際成本可忽略不計,這樣的成本結構能避免規模效益帶來的負面影響,提高企業利潤。在網絡產業的前期投入過程中,生產邊際成本會隨著產量的增加而降低,產量增加有利于擴大生產規模獲取規模效益,網絡經濟也具有邊際效益遞增性,在網絡信息產業投資的中后期,鑒于網絡經濟具有累積增值性,投資者不僅可以獲取一般投資報酬,還可以獲得信息累積增值報酬。網絡外部效應是網絡經濟最顯著的特點之一,網絡外部效應會使消費者購買某種產品效用隨購買者數量增加而增加,受網絡外部效應影響,消費者市場會出現需求方規模經濟,網絡經濟發展帶動了社會經濟發展,推動了社會進步,網絡經濟外部效應中的正效應主要體現在網絡經濟給社會經濟帶來的影響上。網絡經濟源自技術創新,信息技術的廣泛使用可以提高能源生產、使用、配送效率,有利于減少能源損耗,網絡經濟是一種相對環保的經濟形態,同時網絡經濟也有利于節約生產成本,能進一步改善企業的經濟效率,可以在確保資源使用效率最大化的前提下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網絡經濟改變了現代企業運作模式,有利于建立健全企業內部管理機制,創新經營管理模式和經營手段,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傳統市場經濟和交易模式的局限性,切實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新的經濟形態的產生和發展同時也提高了勞動力市場效率和市場就業率,推動了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了信息產業和傳統產業的融合發展。
二、我國網絡經濟發展現狀和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網絡經濟具體行業發展現狀
網絡應用行為主要分為信息獲取類、交流溝通類、網絡娛樂類、商務交易類,其中較為普遍的使用行為是信息獲取、交流溝通、網絡娛樂,網上購物普及率雖增長迅速但總體還是處于較低水平。其中搜索引擎已成為網民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因此搜索引擎領域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和商機,成熟的盈利模式和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發展戰略,有利于充分挖掘搜索引擎服務帶來的經濟效應。便捷的網絡信息服務是一種新興的互聯網增值服務,這種增值服務不僅能豐富人們的娛樂生活,改變人們的溝通方式,更為運營商帶來了巨大利潤,因此即時通訊行業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服務商,另外網絡聊天功能也蘊含著巨大商機,各具特色的聊天工具不斷出現,大大豐富了人們的交流方式,大型網上即時通信服務商掌握著巨大的消費市場和龐大的消費群體。電子商務發展迅猛,雖然網絡交易購物發展仍處于較低水平,但前景廣闊,潛力無限。政府開始重視電子商務的發展,制定了一系列規范引導電子商務發展的政策。順應經濟發展的潮流,越來越多的平臺類電子商務網站如雨后春筍般出現,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開始重視與電商的合作,傳統產業與信息產業開始融合,大大促進了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提高了電商發展水平。
(二)網絡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當前我國網絡信息資源共享層面較低,信息資源共享不完善,資源利用率較低,不利于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容易造成資源浪費。我國缺乏健全的網絡服務業法律制度,法律法規的修正存在一定的滯后性甚至與時代脫節,政府有關部門對網絡運營商資源共享、網絡互通管理不到位,對網絡信息產品真實性監管不嚴,缺乏完善的監控體系,甚至還存在一定的內部保護主義,設置不必要的行業管理壁壘,用不正當的手段阻礙新的企業進入網絡經濟市場。因此有關部門需要更新經濟管理理念,改變原先狹隘的行業管理,鼓勵有資質的企業迅速進入市場,加大項目推廣力度,在全國范圍內大力推廣優秀產品和項目投資,大力建設成熟的消費體系和相互信任的市場運作方式,盡可能減少重復建設造成的資源浪費,切實提高社會資源利用率。網絡經濟盈利模式較為單一。網絡經濟收入來源主要為網絡游戲、網絡廣告、移動增值業務等傳統行業,搜索引擎、即時通信、電子商務等新興行業發展水平較低,新興產業在網絡經濟中所占比重較低。只有不斷開拓新的盈利模式,增加收入來源,才能促進宏觀網絡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網絡經濟市場集中度較低,不同行業所占市場份額較為分散,不利于促進網絡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我國在軟件和集成電路等關鍵技術方面與西方發達國家差距較大,大部分關鍵性硬件設施和軟件設施主要依賴進口,沒有掌握核心科技,網絡經濟相關產品缺乏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創新能力是我國網絡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相關產業沒有足夠重視科技創新,對科研工作投入力度不夠,技術研究缺乏高端技術人才和專業人才,人才的匱乏也削弱了我國的創新能力和科技能力。我國信息產品及資源產權界定不清,缺乏對產權的有效保護,產權激勵和法律保護機制的缺失給網絡信息產品供給帶來了負面影響,導致難以滿足網絡信息產品、資源總量供給需求,破壞了信息產品供給與需求的平衡狀態。對于流動性較大的網絡信息產品產權和所有權的保護缺乏相關的法律法規,由于網絡信息產品復制成本低,網絡用戶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淡薄,變相縱容了一些網站免費使用他人勞動成果來為私人謀利益的行為。信息產品的所有權和知識產權的界定不清嚴重損害了產品原創者和使用者的利益,嚴重損害了他們進一步開發信息資源的積極性。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隱私意識也越來越強,但是網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也帶來了更多的用戶隱私泄露問題,許多網站對用戶網絡隱私的保護不夠重視,還有一些網站向商家出售用戶填寫的個人信息,甚至利用相關技術手段竊取用戶隱私進行出售。除此之外商家給用戶發出強制性的網絡廣告也加大了用戶網絡負載,增加了消費者網絡費用支出。目前我國網絡交易信任水平普遍偏低,國家缺乏相關的法律法規來保護在網絡使用和技術操作過程中處于劣勢地位的用戶合法權益。另外過高的網絡服務資費不利于擴大網絡應用的社會需求,網絡產品和網絡服務的價格直接決定了網絡產品消費總量,過高的網絡資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網絡使用門檻,降低了網絡利用率,從而也阻礙了網絡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三、網絡經濟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
(一)加快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網絡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使我國經濟開始步入了以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為表現形式的經濟增長新階段,有利于推動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由粗放型增長模式轉變為集約型增長模式。網絡經濟與實體經濟的互相滲透促進了我國經濟平穩增長。網絡經濟的發展提高了社會生產率、商品流通速度,提高了交易質量,簡化了商品流通環節,降低了交易成本,節約了交易時間。合理利用網絡獲取信息,有利于政府和企業及時掌握市場信息,有利于國家合理配置資源,提高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可以杜絕盲目投資、盲目建設的現象,有利于企業充分利用各種資本,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二)促進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我國產業結構整體水平較低,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不平衡,不能滿足信息時代經濟發展需求,以信息服務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快速崛起順應了網絡經濟發展的需求,新興產業的發展有利于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及時淘汰落后產業,優化產業結構,為經濟增長注入新的活力。新的信息技術在問世之后迅速向傳統產業擴散并被傳統產業接受容納并產生經濟效益的過程就是信息技術向傳統產業的滲透。信息技術作為一門綜合技術,滲透性強,適應性好,能迅速滲透到傳統產業各個部門。信息技術在滲透的過程中實現了自身的導入和發展,有利于促進產品更新換代,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產品質量,充分利用資源。信息技術改變了傳統的產業結構,改變了產業密集度,促使傳統企業由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密集型轉變,再由資本密集型向知識技術密集型轉變,促進企業的技術升級,改變企業原有的高能耗生產模式,向節能型生產模式轉變,實現傳統產業信息化、現代化、生產自動化,促進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升級,加快產業間的技術轉移速度,不斷提高新興產業的開放程度,重視企業管理,在傳統產業發展中引入先進的管理系統。
(三)優化我國就業結構
就業結構是產業結構的一種表現形式,在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過程中,勞動力開始從農業部門向工業部門再向服務業部門轉移,產業結構的調整也伴隨著勞動力結構的變化。信息技術在網絡經濟中的廣泛應用節省了體力勞動,對勞動者的腦力勞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會調整腦力勞動者與體力勞動者之間的比例,從而改變勞動力結構。網絡經濟的發展對從業人員綜合素質要求較高,為了順應網絡經濟發展需求,勞動者會自覺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增加自身實用性知識儲備。網絡經濟對產業結構的調整也會改變就業結構,網絡經濟發展帶來了大量的相關服務業人才需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因產業結構調整造成的結構性失業人員的就業問題。網絡經濟的發展增加了從業人員的就業機會,豐富了就業形式,給勞動力市場供求雙方提供了更多直接交流機會,減少了勞動力的擇業時間和擇業成本,縮短了勞動力的就業周期。
(四)促進中國經濟更快地融入國際經濟
網絡經濟發展打破了時空的限制,順應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有利于外國企業更深入了解中第許峰:網絡經濟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及對策 國,熟悉中國市場環境。網絡經濟給外國企業和消費者提供了更深入了解中國企業、購買中國產品的機會,加強了中國企業和外國企業的貿易投資和金融合作,有利于塑造中國企業良好形象,有利于傳播中國企業文化,促進中國企業文化與外國企業文化的交流互動,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中國企業形象。網絡經濟促進中國經濟融入國際市場,進一步打開國際市場,給中國企業帶來更多發展機會。
四、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相應對策
(一)加強網絡經濟發展制度保障建設,加強對信息產品真實性監督
市場機制不能調節的市場問題則需要政府進行干預,當前我國缺乏相應的網絡產業運行的法律法規,因此,要盡快完善網絡運行規則,提高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的及時性和有效性,盡快完善相應的制度保障體系建設,及時修改相關的法律法規,促進網絡經濟制度保障建設與時俱進。政府有關部門需要加強對信息產品真實性監督,建立健全相關的信息產品監控體系,明確界定信息產品所有權,制定相關法律保護信息產品知識產權和所有權,在政府引導下企業應積極配合行業誠信體系建設,加強相關產業的行政管理,改變傳統的政策保護模式,促進相關產業發展。
(二)增強技術創新意識,加快核心技術研發
當前我國網絡經濟普遍存在重復建設現象,大多數門戶網站發展迅速但沒有樹立自身的品牌形象,陷入了惡性競爭和重復建設的怪圈,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不利于網絡經濟的健康發展。因此網站不應片面追求市場份額,而應根據自身特色有針對性地制定發展戰略。因此企業需增強創新意識,堅持科教興國戰略,加快核心技術研發,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三)發揮網絡產品資源優勢,完善網絡經濟盈利模式
關鍵詞:網絡經濟 財務管理 應對措施
1 網絡經濟的發展趨勢和財務管理的發展現狀
1.1 網絡經濟的發展趨勢。網絡經濟發展最為直觀的形式是電子商務的出現和迅猛發展。由于經濟活動的數字化、網絡化,出現了虛擬市場、虛擬銀行等許多新的交易空間,貿易活動以電子支付、電子采購和電子訂單等電子商務的模式在網上進行,使網絡經濟得以加速發展。以阿里巴巴為例,作為中國最大的網絡公司和世界第二大網絡公司,它可以說是見證了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發展,成為中國網絡經濟的一個成功代表。2013年淘寶網僅“雙十一”全天的交易額就達到350.19億元,比去年的191億增加了83%;支付寶總交易筆數1.88億,遠超去年的1億筆,巨大銷售額下是我們對其銷售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思考,從B2B到B2C,阿里巴巴都創造了驚人的成績。
在全球網絡革命飛速發展的時代潮流面前,中國的網絡業發展也有很不錯的成績。根據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統計顯示,2011年上半年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2.95萬億元,預計全年超過6萬億元。2011年第三季度中國網絡經濟整體規模達到716.1億元,同比上漲72.7%。
1.2 我國財務管理的發展現狀。雖然現代的財務管理將朝著國際化、精確化、電算化、網絡化方向發展,但我國目前企業財務管理基本還是傳統模式,雖然有部分大、中型企業集團已開始向網絡化管理模式邁進,但網絡化管理只是處在起步階段,而且就規模和影響而言,還遠不能構成我國社會在財務管理方面的主基調。
2 網絡經濟為企業帶來的風險和機遇
2.1 資源的共享性和流通性加強。在過去的發展模式中,企業的領導者和管理者習慣于從電視新聞、相關報章雜志這些傳統媒介上獲取行業發展趨勢、宏觀經濟狀況等信息,而且多數僅通過縱向比較來分析企業存在的問題,缺乏橫向比較來吸取競爭對手的經驗。網絡經濟的發展帶來了競爭的相對平等性,機會變得更加透明和公開,市場更加廣泛,為了贏得顧客的信賴,企業必須將企業相關的信息曝光在網絡平臺上,這樣處于同一戰略群組的企業就能在無形之中互換信息,在原來的基礎上加深對雙方的了解,這些改變有利于企業制定發展策略,調整企業內部弱勢、提高競爭力,把握競爭的著力點,掌握市場的發展趨勢,同時也提醒企業要防范追隨者的模仿和替代品的威脅。
2.2 營銷、供應渠道增加,競爭環境激烈化。網絡經濟發展打破了地域限制,一方面使企業在選擇供貨商方面范圍變廣,另一方面銷售渠道也變寬,提高了企業討價還價的能力,但是面對廣闊的市場和消費人群的同時也要面對諸多競爭對手,所以這既是一種動力也是一種壓力。這種壓力可能迫使企業在現有產品和現有市場上做出調整,或者開發新產品、新市場來加強核心競爭力以此提高市場占有率,幫助企業快速發展,而為了加大產品差異化、增加產品獨特性所付出的大量開發費用、銷售費用又會加重產品成本,提高銷售價格,降低對顧客的吸引力,影響企業的盈利,所以如何把握這個“度”是財務管理工作的難點和重點。
2.3 業務流程網絡化,效率提高,操作難度加大。在互聯網環境下,任何物理距離都將變成鼠標距離,財務管理模式只有從過去的局部分散管理向遠程處理和集中式管理轉變,才能實施監控財務狀況以回避高速度運營產生的巨大風險,企業集團利用互聯網,可以對所有的分支機構實行數據的遠程處理、遠程查賬、遠程審計等遠距離財務監控,也可以掌握和監控遠程庫存、銷售點經營等業務情況,這種管理模式的創新,使得企業集團在互聯網上通過Web頁登陸,即可輕松地實現集中式管理、對所有分支機構進行集中式記賬、集中資金調配,從而提高企業競爭力。但是同時在財務軟件的操作上也增加了難度和復雜性。
2.4 沖擊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網絡經濟的發展致使企業業務范圍變廣、工作量加大、工作方式發生改變,強烈地沖擊了原有的內部控制制度,使企業必須作出調整使其更加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而調整中所付出的人力、物力又使成本增加。
3 網絡經濟對財務管理的影響
3.1 財務管理的目標將從“股東財富最大化”發展為“企業價值最大化”。企業涉及股東、債權人、高級管理人員、一般員工甚至政府等多方的相互關系。如果企業目標僅僅歸結為股東的目標,而忽視其他相關利益主體,必然導致矛盾沖突,最終損害企業的價值。只有不斷增強企業價值,充分考慮多方利益者,才能更好的實現長遠發展。
3.2 無形資產將成為企業投資決策的重點。在網絡經濟時代,專利權、商標等以知識技術為基礎的無形資產的比重迅速上升,在企業資本結構中所占主導地位的形成,成為企業最主要的投資對象。
3.3 人的價值將進一步增強,人力資本所有者將參與企業稅后利潤的分配。在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本是決定企業乃至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最重要資源,人的價值管理是財務管理工作的中心。
3.4 科技創新將成為財務管理的重心。企業自主組織科技創新活動,將科學技術運用于生產領域,提高工作效率,增強企業綜合實力與競爭力。因而,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和對其成果的利用將成為企業財務管理的重心。
3.5 理財手段將以網絡為主。在網絡財務環境下,會計電算化軟件和電子貨幣的普遍使用,可以節省許多中間環節,促進流程速度和財務效率的提高,進而加快資金周轉速度,降低企業的資金成本。
3.6 風險管理與安全管理并重。網絡經濟下,“網上銀行”和“電子貨幣”的出現使資本流動更快捷,這些新變化既給企業帶來機遇,同時也加劇了企業的財務風險。因而,必須采取“防火墻”等相應的安全措施,實現風險管理與安全防護同步進行。
4 網絡經濟背景下的企業財務管理缺失
由于科技變革及網絡覆蓋的廣泛性,企業從手工財務操作轉變為計算機財務管理是適應社會發展潮流的。但由于網絡下財務管理發展過程較短、自身存在缺陷,所以存在許多制約網絡財務管理發展的不利因素和問題。
4.1 由于網絡環境的不安全性導致財務資料的管理不善。因為網絡的覆蓋面廣,財務管理信息的安全問題很突出,所傳送的信息易于被其他人員攔截、竊取、篡改。而一旦企業的財務資料被他人竊取,可能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對于企業的生存發展有著一定的影響。同時,網絡環境的不穩定性可能導致財務資料的丟失,這加深了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的難度。而計算機網絡本身具有脆弱性,感染病毒木馬、計算機故障、使用者的非法操作都會使網絡財務管理安全性降低。這會使財務資料管理不善,影響企業的財務保密性及未來的財務規劃。
4.2 網絡財務硬件設施及財務軟件存在缺陷。網絡財務管理發展時間較短,相關設施發展滯后。良好的財務硬件設施能夠為網絡財務管理的有效運作提供充分的保障,但我國網絡設施建設還未達到先進水平,全國性的金融網絡未全面開展,這都制約著網絡財務管理的發展。而財務軟件的開發并未完善,同時軟件對于企業網絡財務管理的需要存在差距;軟件的改進不一定能隨著企業的發展而同時進行;其次,財務軟件本身具有缺陷,無法滿足企業實際的財務管理需求。
4.3 電子票據的確認存在難度。電子憑證相對于手工憑證輸入更為方便,同時也更加具有準確性。但書面票據由于是手寫,在筆跡及修改痕跡上能相對容易的進行辨認及確認;同時書面票據大多進行多聯復寫而具有牽制性,相關人員進行非法修改憑證的可能性降低;其次,可以通過財務檔案進行原始憑證的確認。但在網絡下的財務管理中,財務數據的確認中不再存在簽字蓋章等手段,電子票據的確認具有難度,由于對電子數據的修改、偽造、刪除可以不留痕跡,導致財務系統存在著一些安全隱患,財務數據的安全性、準確性、完整性、有效性無法得到保證。
4.4 財務人員缺乏網絡財務運用技術。在網絡財務環境中,要求財務人員具備相關的財務知識及網絡知識,同時掌握和操作網絡財務管理系統。企業需要能夠適應網絡財務管理發展的財務人員,而實際中財務人員往往不能滿足這些條件,整體素質不高,難以適應網絡財務運行的要求。這個問題可能會阻礙網絡下財務管理發展的進程。
4.5 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由于網絡財務管理的發展時間較短,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夠完善,有關會計的法律并未對網絡財務管理作出說明,這對于企業進行網絡財務管理存在著一定的風險。
5 基于網絡經濟發展的企業財務管理應對建議
5.1 加強企業網絡的安全性。構建安全可靠的財務網絡,采用有效的安全技術,如防火墻技術、數字簽名技術等,對企業財務管理網絡進行加密,防止財務信息被不法人員竊取、篡改,以保證企業財務數據的安全性。同時建立更為規范的網絡財務管理系統,降低事故發生概率,防止被黑客入侵及財務人員進行違規操作。對于企業的財務數據也需要進行備份,便于日后查詢及故障恢復。其次需要加強財務軟件的兼容性,使會計信息資源共享更為方便、快捷。
5.2 加快網絡財務硬件、軟件設施的改進。應當加大對于企業網絡下財務硬件設施的投資力度,完善企業網絡建設,促進企業網絡的高速性、穩定性、安全性,以保障網絡下財務管理的有效運行。同時應加大財務軟件的開發力度,使企業不僅僅是依賴于購買的財務軟件,而是自主研發的、適合本企業實際需求的財務軟件。優秀的財務軟件可以保障企業財務管理的準確性、完整性。
5.3 建立網絡下財務管理的內部控制制度。由于電子票據難以確認,需建立網絡財務管理的內部控制制度。設置使用者的權限,對企業重要的、機密的財務資料進行加密及權限設置,非核心人員無權查看機密文件數據。同時對財務人員修改數據、刪除數據等行為進行監控和記錄,防止財務數據被非法篡改和刪除。
5.4 引進和培養網絡財務管理人才。在引進新的財務人員時,應當充分考慮他們的綜合素質,包括專業技術知識、網絡財務知識、職業道德等,保證企業具有人才優勢。同時企業需要增加對已有的財務管理人員相關業務培訓,加強財務人員的網絡技術知識和軟件操作技術,提高財務人員的整體素質,讓財務人員能夠更加熟悉地使用網絡財務管理軟件和適應網絡下財務管理的發展。
5.5 規范相關法律法規。應當借鑒國際相關準則,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相關法律法規,保障企業的網絡財務資料的合法性和安全性。其次,對于竊取企業財務數據的人員應當制訂相應的處罰,以保證企業網絡財務管理工作有效地進行。
隨著社會經濟和全球科技的發展,網絡財務管理在企、事業單位的運用將更為廣泛。當企業越來越適應網絡經濟環境時,財務管理工作會更加有效、成功。
參考文獻:
[1]李菁.淺析網絡財務管理存在問題及對策[J].財會通訊,2012(8).
[2]仉建軍.我國網絡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2008(6).
[3]張獻英.試論網絡經濟下的財務管理[J].財務與會計導刊,2005(5).
[4]張小有,張繼欽.網絡經濟時代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創新[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3):67-68.
關鍵詞:網絡經濟;中國經濟;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TN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2-00-02
一、前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腳步進一步加快,網絡經濟以其跨時空的特點滲透到全球經濟的方方面面,并對傳統經濟管理模式的改變、產業結構的升級、地區經濟差距的縮短及就業結構的優化等各個方面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因此,我國應順應世界信息技術和網絡經濟的發展,重視信息技術在國民經濟增長中所起到的關鍵作用,提高認識,革新觀念,轉變方式,把以信息技術為載體的網絡經濟作為我國在經濟全球化時代背景下始終保持競爭力切入點。
二、網絡經濟概述
對于網絡經濟的定義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學者們從各自的認識和思考出發,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豐富的成果,但很少有人對網絡經濟的內涵能夠進行明確的闡述。在關于網絡經濟的定義及網絡經濟所處發展階段的研究問題上,學者們由于出發點的不同,導致所得的結論也大相徑庭。在不同發展階段上的理解和定義,大家的觀點也不盡相同。這些關于網絡經濟的定義中的差別,有的是來自視角的不同,有的是來自表述的差異。
基于不同學者對網絡經濟的定義,大致可以將對網絡經濟的理解分為三個基本層次:其一,以計算機以及互聯網絡為基礎載體。其二,信息網絡作為一種工具作用于經濟發展之上,為經濟發展提供更便捷的經營途徑和最完全的商業信息,降低企業獲得市場信息的成本。其三,網絡信息不僅僅對微觀經濟發生作用,同時也對宏觀經濟發生作用。
基于以上的理解,本文認為網絡經濟是IT技術(包括與計算機及相關通訊行業的軟硬件技術)在人類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得到普遍適用,在經濟發展方面,為經濟發展提供時效性更強的市場信息,為人們的社會生活提供更加人性化的生活幫助,將人類的經濟社會與人文社會通過互聯網融合在一起,從而改變經濟社會及人文社會的發展方式。這種在網絡基礎上形成的新的經濟形態,即為網絡經濟。
與以往傳統經濟相比,網絡經濟有以下顯著的特征:
1.直接性:伴隨著計算機網絡的發展,傳統營銷模式開始發生轉變,網絡實現了由生產終端到消費終端的直接連線,大幅度削減了傳統營銷模式中的中間商的利潤分成,從而降低了商品的交易成本,提高了生產企業的經營效益。
2.快捷性:傳統經濟發展模型中,經濟信息的傳輸需要通過實物載體來進行,而通過互聯網為虛擬載體則大大縮減了經濟信息的傳輸時間,增加了經濟活動的快捷性。
3.滲透性:信息技術作為網絡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廣泛滲透到傳統產業中,并且在網絡信息技術的輔助下,產業間融合的速度也進一步加快。
4.外部經濟性:網絡經濟階段信息資源成了主要資源,信息資源以其更新快、傳播快、可重復利用、可共享的優勢,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也對其他行業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5.持續性:信息資源不同于其他資源,往往被一個所有者所掌握,它具有著資源的共享性,這一特點與實物顯然不同,能有效地防止傳統經濟中對有形資源、能源的過度消耗,符合現階段我國所倡導的可持續發展觀的客觀要求。
6.全球性:伴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世界計算機網絡逐漸成為了一個覆蓋全世界范圍的虛擬世界,這與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相互協調、相互補充,使得世界經濟與覆蓋在這個網絡中的每一個個體國家的經濟發展密切相關,世界計算機網絡中各國經濟的相互依存關系越來越密切。
三、我國網絡經濟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隨著計算機技術及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產業、越來越多的經濟活動個體開始參與到網絡經濟大潮流之中。自從1994年我國接入國際互聯網(Internet)到現在,據統計,截至2009年12月底,中國的網站總數,已悄然攀升至323萬個,相比較之下比2008年末增長了7.4%。另外,2011年上半年,中國網民規模持續擴張,到2011年5月份這個數目已經攀升至5.05億,普及率達到37.7%,手機網民數量達3.4億。誠然如是,網民規模迅速擴大之下卻掩藏著另一個與其毫不對稱的關鍵問題,那就是網絡環境要遠遠落后于互聯網發達國家。這兩個本應該和諧發展的要素出現了不和諧的問題,這就不斷的在向我們昭示,要想推進我國網絡信息的發展,就必須要做好互聯網基礎硬件設施的建設工作。
從我國互聯網環境的組成來看,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其一、即出口帶寬、網站、IP地址等資源環境,其二、即網民對于網絡的選擇心理及對待態度,這種態度和心理直接關乎到用戶對于網絡的信賴程度。據第2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調查統計報告中數據顯示:只有不足30%的網民信任網絡世界,接受網絡交易,而剩余的超過70%的網民則處于對于網絡的摸索狀態,接受網絡但不接受網絡交易,在網絡注冊時也不愿透露自己的真實信息。這種基于網民對于網絡的不信任,嚴重的制約著網絡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所發揮出來的經濟發展促進作用。故而,要想實現我國網絡經濟的全面騰飛,就必須不斷的提高網絡經濟的可信度,提高網民對于網絡經濟的忠誠度。
隨著我國網民普及率及網絡域名占比的逐年增加,個人用戶與企業用戶對各類網絡應用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我國以網絡為載體的網絡經濟占GDP的比重也逐漸增加,這一比重在2010第一季度達到了0.44%,同比2009年第一季度的0.31%,上升了0.13個百分點。盡管這一比例仍然很低,但從增長趨勢來看,網絡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會逐步顯現,尤其是在國家政府在大力提倡可持續發展與循環經濟的大環境下,網絡經濟與低碳經濟的融合,必將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模式的新寵。
我國互聯網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網絡信息化的優勢尚未得到充分挖掘。我國網絡經濟的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有較大的差距,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問題:
1.網絡信息基礎建設薄弱
我國計算機網絡技術起步較晚,盡管在近年來我國計算機網絡的發展已經取得顯著成就,但由于研發力度的缺乏以及西方某些方面的技術封鎖,目前我國網絡建設的規模和質量與發達國家相比都遠遠不如。因此,要想促進我國的網絡經濟的發展,必須以不斷完善網絡基礎建設,為網絡技術的普及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金融電子化水平低,資金流通方式較落后
數世紀的實物交易對我國人民所產生的深遠影響遠非才興起不足半個世紀的電子商務的影響可比,人們對電子商務一般持有的都是觀望態度,缺少電子支付習慣,妨礙了網上交易的開展。因此,要想促進我國網絡經濟的發展,必須不斷的提高網絡資金流通的可靠性,讓更多的人體驗到網絡經濟的方便性、快捷性,進而讓更多的消費人群選擇電子支付,選擇電子商務。
3.網絡技術相對滯后,網絡安全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中國近年來信息技術發展較為迅速,但在高端技術仍然依賴發達國家的技術基礎和支持,在技術標準和規則上全面受控于發達國家。信息技術的相對落后帶來了嚴重的網絡經濟安全問題,如企業商業信息安全、企業資金安全、企業產品流通安全、企業客戶信息等等。沒有安全保證的網絡經濟,電子商務的發展就是無稽之談。因此,要想推進我國的網絡經濟的發展,加強網絡安全管理是首要問題。
4.網絡安全法律法規不健全
近年來,由于網絡管理法律法規的缺失,全網絡安全立法和監督制度不完善,對網絡犯罪的查處力度不夠等原因,很多不良分子都將作案途徑轉移到了網絡上來,這給網絡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嚴峻的挑戰。由此,要想我國的網絡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必須不斷的完善網絡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將網絡中的不安全因素剔除出去。
5.企業用網觀念不強
在網絡經濟模式下,網絡所擔當的就是虛擬世界中的市場角色,無論這個市場多么成熟,在沒有企業進入之前,它就只可能處于冬眠狀態。然而,我國許多企業對于剛剛興起的網絡經濟都保持警惕,或不愿意投身于網絡經濟,或將網絡經濟僅僅當作一種新的營銷手段,而不能將網絡視為一個完整的市場,缺乏對于網絡的信賴。諸多企業認為上網無利可圖,或者本大利微,企業信賴問題就成為了我國網絡經濟發展的重要瓶頸。
6.信用問題
網絡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信用問題也是阻礙網絡經濟的一大瓶頸。由于網絡的虛擬性,網絡經濟的信息虛假、信用欺詐、廠商和消費者的信譽是阻礙網絡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障礙,也是造成網上購物、網上支付和網絡配送受阻的重要原因。
四、促進我國網絡經濟發展的對策
雖然近年來我國網絡信息技術及基礎設施建設取得較大進步,但與發達國家或地區相比差距依然巨大,針對我國目前網絡經濟發展所存在的問題,并借鑒其他發達國家的經驗,我們應采取以下措施:
1.發展思路和創新觀念。網絡經濟的發展只著眼于國內發展產業的一般順序,而要立足于全球競爭,就必須從政府、環境、體制、立法、等綜合的角度出發,在發展傳統產業的同時切實抓緊和加快發展信息產業,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努力,實現網絡經濟的跨躍式發展。
2.立足國內,制定適宜網絡經濟發展的政策。由于世界各國存在著文化、生活習慣和消費方式的差異,以及各國的網絡經濟發展環境的不同,因此不能簡單地模仿其他國家以謀求網絡經濟的發展。必須針對中國的國情,結合中國消費習慣和文化習慣,制定相應的網絡經濟政策,才能使網絡經濟在中國有獨特的生存土壤和發展空間。
3.加快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各國發展網絡經濟的實踐經驗表明,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是發展網絡經濟的重要條件。一方面要大力發展高速寬帶網,重點建設寬帶接入網,努力提高網絡覆蓋面,提高網絡利用效率;另一方面,還要加強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體系的建設。
4.做好網絡經濟的發展規劃和宏觀指導。政府要通過統籌協調為企業創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如制定國家信息化建設的政策及長遠規劃,創造良好的法律環境,制定與因特網及電子商務發展相關的法律,在消費者保護、知識產權、及網上交易的稅收問題等方面應做出相應的規定。但同時也要注意政府對于網絡經濟的控制的度的問題,要緊抓市場經濟自由競爭這一精髓,盡放權于企業。
5.積極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在全球網絡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要樹立全球化的觀念,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學習國外的成功經驗,及時調整戰略布局,整合我國的優勢資源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和全球市場的重新劃分,建立國際競爭優勢;同時也要放眼于國際,不斷的加強國際網絡信息交流,利用國際先進經驗與先進技術來發展國內網絡信息技術。
6.加強網絡經濟宣傳和人才培養。目前,我國發展網絡經濟的一大問題就在于專業人才的稀缺。因此,針對這個問題,一方面我們要改革我國的教育制度,加大對于網絡信息與市場經濟混合型人才的培養力度,著手培養一大批專業素質夠硬、實踐能力夠強的網絡經濟型人才;另一方面,我們還要改革人才選拔與任用機制,提高網絡信息技術人才的待遇,吸引人才回國。
7.加強網絡經濟環境建設,提升國民發展網絡經濟信心。國家要繼續完善相應的政策、法律法規、標準規范等法制環境,建立起全國統一的第三方認證中心體系,建立社會信用體系,特別要保證網上交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總之,網絡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在展示了其積極作用的同時,也暴露了諸多消極因素。因此,要想發展網絡經濟的積極作用,首先要解決網絡經濟發展中的消極因素,這就需要政府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企業做出相應戰略調整,加快網絡基礎建設,積極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
參考文獻:
[1]郭東琿.談談電子商務與網絡經濟[J].科技傳播,2010(23).
[2]劉明濤.淺析計算機網絡與經濟發展[J].才智,2008(07).
[3]烏家培.關于網絡經濟與電子商務問題[J].寧波經濟叢刊,2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