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9 11:00:2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土地地籍測繪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農村宅基地特點分析
農村宅基地作為農民興建房屋建筑的基礎,是農村集體所有徒弟中撥給農戶用于建造房屋保障農戶居住和生活需要的土地,它涵蓋房屋、庭院和廁所廚房等輔助用房所需的土地。對宅基地土地,農民具有使用權,在進行地籍調查時主要是針對農民對農村宅基地的使用權進行調查。那么,需要我們首先了解農村宅基地相對于城鎮用地的特點。首先,農村宅基地具有簡單單一的用地特點,它僅包括宅基地和街巷用地兩個方面,城鎮土地則涵蓋了幾乎所有用地類型,十分復雜多樣。其次,農村宅基地地籍調查范圍有限,它通常對一個面積大約為0.25km2的村子進行施測,這與城鎮1km2以上的施測面積相比地籍調查范圍較小。再次,分布也具有鮮明的特征。大多數農村地區一個行政區內有多個鄉鎮,每個鄉鎮有十幾個或幾十個自然村,這與城鎮分布相比更加分散、分布更加廣泛。
2農村宅基地地籍測量現狀分析
事實上,農村宅基地地籍測量是以《地籍調查規程》等法律為依據的,它以宗地為基本統計單位,對農村宅基地的面積、屬性等進行調查,據實填寫調查統計表并繪制相應的宗地圖。目前,在進行農村宅基地地籍實際測量過程中,通常按照國土資源部關于農村宅基地地籍測量所規定的1∶1000的比例尺或1∶2000的比例尺執行。一般情況下,距離城鎮較近的農村宅基地地籍測量選用1∶1000的比例尺,而距離城鎮相對較遠的農村則選用1∶2000的比例尺。關于界址點的點位誤差,一級和二級分別控制在5~7.5cm內?,F階段,農村宅基地地籍測量通常采用全野外數字化測量地籍地形法、全野外數字化測量地籍、數字攝影測量地形法和數字攝影測量地籍地形法三種常見的方法,上述三種測量方法分別被發達省份、中部省份和西部省份采用。它們的精準度和成本也存在著差異:精準度、成本最高,工期最長的是全野外數字化測量地籍地形的方法;全野外數字化測量地籍、數字攝影測量地形法精準度能夠滿足要求,成本較低,速度也比較快;數字攝影測量地籍地形法則存在一定的缺陷,因為通過改法進行測量很難使界址點的精度得到有效保證,但它速度較快,成本也明顯低于上述兩種方法。
3基于遙感影像技術在農村宅基地地籍測量中的應用
地籍測量作為一項政府主導的測繪工作,屬于官方行為,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職能的具有法律意義的行政性技術行為。開展地籍測量能有效保護土地、合理利用土地及保護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權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社會意義。我國政府高度重視農村宅基地的地籍測量工作,為了得到更加精確、可靠的地理參考系統數據,加大資金投入和技術研究的力度,不斷實現技術的創新和突破。筆者結合當地農村宅基地地籍測量項目實際,從試驗角度研究探討了基于遙感影像的農村宅基地地籍測量方法。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先借住全站儀或實時差分的GPS技術對宅基地的界址點進行測量,再以其作為像控點正攝校正遙感影像,再據影像圖對地物解譯并最終繪制地籍圖。關于GPS-RTK技術,其依據的是載波相位觀測,這種觀測法的觀測模式與傳統的觀測法的觀測模式存在著天壤之別,是對農村宅基地地籍測量的技術創新。在操作時,通常遵循以下操作流程:首先將GPS接收機架設在基準站上,然后進行連續觀測,并將觀測獲得的數據及時傳送至流動站,當流動站接收到數據信息后通過GPS衛星信號獲取基準站的相關數據,從而根據這些數據得出測量坐標等相關地籍結果。這種宅基地地籍測量方法不僅測量簡便,能夠大大降低測量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減少工作量,還能使農村宅基地地籍測量工作效率提高,測量周期縮短?;谶@種測量方法,該次試驗選取了地勢平坦的試驗區,該區域多為普通的農村平房,高度均勻,分布廣泛,為了確保試驗效果,選取的是分辨率為0.5M的GeoEye現勢性較強的遙感影像。為了確保遙感影像正攝校正的精讀得到保障,試驗首先借助GPS-RTK全野外數字化測量法對試驗區的界址點和地籍圖進行繪制,并使精度達到預定要求。之后預處理遙感影像,主要工作內容是對影響的亮度、灰度和對比度等進行細致地調整,將斑點和不要的灰色去除掉,最大限度地提高和保障遙感影像的清晰度,在此基礎上進行正攝校正。當對選取的20個像控點進行正攝校正后發現,這些均勻的界址點結果差異特別小,為保障試驗順利,最終從上述像控點中選取4個作為正射影像圖來滿足后期試驗的需求。為了提高圖像解譯的精度,首先在測量界址點時對圖像進行野外調繪,并將外業測繪的地籍要素(如界址點、界址線和宗地等)疊加到遙感正射影像圖上,以此為控制和參照進行地物要素的解譯[2]。之后再對解譯的地物圖形與測繪地物圖形認真比對,從而得出測繪是否精準的結論,結果表明測繪精度能夠達到農村宅基地地籍測量的精準度要求。據此得知,在基于遙感影像對農村宅基地地籍測量方法中,我們為了確保圖件結果更加規范精準,需要首先確保所繪制地籍圖的圖上內容十分規范,且無論使用何種成圖軟件,圖層一定要清楚,各類地籍地形要素、數學要素需分層設置,為后續建立宅基地地籍管理系統打好基礎。[3]與此同時,從事農村宅基地地籍測量的專業技術人員,要不斷積累豐富的測繪知識,不斷學習和汲取新技術,努力實現對農村宅基地地籍測量的技術創新。為確保地籍測量工作高效順利開展,還應具有不動產法律知識和地籍管理方面的知識,互相密切配合,細致認真地開展測量和繪圖工作,確保測量的精準度,為國家土地管理提供可靠的參考資料。
4結語
總之,隨著科技的發展與進步,對農村宅基地地籍測量的技術和方法也應不斷創新,目前所用的基于遙感影像的農村宅基地地籍測量方法能夠精準地捕獲各地籍要素、準確地解譯地物要素并科學地繪制地籍圖形,在當前的技術條件下,是一種值得廣泛推廣的可靠的農村宅基地地籍測量方法。
作者:韓雷 單位:湖北省襄陽市不動產登記局
參考文獻
[關鍵字]地籍測繪;施測精度;測繪技術應用;地域環境
1.地籍測繪基本精度的要求
地籍測繪最主要的任務和目的是對土地所屬權界線的界址點進行坐標限定,而且要精確的進行測定,把土地利用情況及所在土地上的附屬物體特定位置、面積大小、以及與土地的所屬關系等基本要素,將其繪制在設計圖紙上或記錄到測繪工作冊上,對于其后進行的地基測量工作提供基本數據。所以地籍測繪的精度越高所提供的數據就越準確和詳細。
地籍測繪的基本精度一般情況下包括地籍圖的精度、地籍控制點的精度、權屬界址點的精度、土地上建筑物各角頂點的精度,地籍測繪基本精度的要求如下:
1.1地籍圖的精度要比相同的比例尺繪制的地形圖精度高一些,地籍圖上的坐標點也要按照規定最大不能超過0.1mm,在圖上相鄰的兩個坐標點之間的誤差精度也要控制在0.4mm以內,和其它地界點較為近的坐標點之間的誤差精度也要控制到0.5mm以內。
1.2地籍控制點的精度是指地籍的平面控制點從起點到止點之間的誤差精度也要控制在0.05m以內。
1.3權屬界址點的精度要根據土地的開發規模、利用價值等建設規劃進行選用,誤差精度不能50m,間距盡量不超出計算的結果。
1.4在測定土地上的附屬建筑物各角頂點的精度坐標時,要按照權屬界址點的精度進行比較測定。
2.地籍測繪技術的應用及對于施測精度的作用
2.1傳統測繪技術的應用
傳統測繪技術(全站儀、CASS6.0)在地籍測繪中的應用,不但節省了不少人力物力財力,而且全站儀和CASS6.0軟件的結合使用,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測繪地籍圖,降低了時間的同時也降低了繪圖的難度,并且能夠及時解決權屬界限的問題,保證了施測的精確度。但是,電子儀器較為昂貴,需要的資金較高,比較適用規模較大的工程地籍測繪,但是不太適用于鄉鎮農村,因為農村土地的使用收入低,對于其施測精度的要求不高,這就需要不同的測繪技術來服務作用于鄉鎮農村居民。
2.2攝影測繪技術的應用
攝影測繪技術繪制地籍圖的精確度較高,測繪速度較快,而且操作簡單,非常適用于我國鄉鎮農村的建設,為我國的大面積土地的開發利用及相關信息提供測繪的基礎,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鋪墊。但是這種測繪技術在空中測繪時,測繪位置不好控制,攝影圖片容易曝光。
3.地籍測繪在不同地域環境下施測精度分析
地籍測繪的運用具有廣泛性,特別是對于國與國、省與省等地域之間的基礎測量具有很普遍的用途。運用先進的地籍測繪技術對不同地域環境進行精確測量和精度分析是現代地籍測繪的重要方面。把所要測繪的地域進行精確的測量,包括測定地點的坐標限定,附著物體的位置、面積、大小、所屬關系等基本要素,將其繪制在地圖上,按照實際比例縮小,并對其進行精確標注,以方便實地地籍測繪工作的開展。
地籍測繪的基本精度包括地籍圖、地籍控制點以及權屬界等的精度測量。為了獲取和表述出所屬地域上建筑物之間的所屬關系,需要對這些不同環境下的地域、地貌進行精確的規劃、統計以及面積等多方面的計算,并提供其準確面積數和精確度。運用先進的技術,如GPS測繪技術,快速精確的掌握其地理位置和坐標,自動接收個更新其相關信息,并對所測繪的數據進行處理和保存,無需人工測算各項復雜的數據。先進技術的運用方便了地籍測繪技術在不同地域環境的相關測算結果,同時對于地籍測量的數據進行精確的分析和保存,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施測技術的精確性和可靠性,方便了地籍測繪工作者,大大減輕了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由于技術的不斷更新和發展,地籍測繪技術在不同領域環境下的精度分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結語
通過對地籍測繪在不同地域環境下施測精度的分析,我們應意識到地籍測繪對與施工建設的重要性,以及各種先進技術對提高施測精準度的強大作用。我們可以利用這些先進儀器的優點,在不同的地域環境下選取最為適用的一項進行精度觀測,以保證施測精度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當然,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也可以嘗試著運用不同的測繪儀器進行施測。對于測繪儀器存在的缺點問題,我們可以努力改良其設備,為施測精準度提供更好的保障。
作者簡介:
關鍵詞: 鐵路用地;地籍管理;鐵路運輸;服務保障
中圖分類號:F540.3 文獻標識碼:A
鐵路用地地籍管理作為地籍管理中的一種專業管理,具有其特殊性和專業性。鐵路用地屬國家土地分類中建設用地中的專項用地,具有其特殊的歷史沿革、構成因素、保護功能等特定情況,鐵路用地是帶狀串珠、開放式多鄰多邊界分布;是跨行政區域不間斷地溝通城鄉紐帶;是保障運輸安全,關系人民生命財產實施安全保護空間隔離特點,下面僅從以下兩方面談談鐵路用地的地籍管理。
鐵路用地地籍管理歷史沿革
1.解放前鐵路用地地籍管理形成較久
鐵路用地地籍管理歷史較早,做為地籍管理的原始階段較為規范。就哈爾濱鐵路局而言,早期鐵路用地的地籍資料出現在中長鐵路、日偽時期,對鐵路線路區間及站區的用地全部測繪成圖。1932—1945年8月,哈爾濱鐵道局的鐵路用地,除侵占中國自建鐵路用地外,1935年又購買了中東鐵路及其用地57 735.03公頃,又以新建鐵路占用了大量土地。前,僅為哈爾濱鐵道局所有土地就達82 600.1公頃。人民鐵路時期由于每個階段局界的變化以及新線、復線、樞紐工程建設,鐵路用地占有量每個階段都有變化??傊?,每個時期的鐵路用地得來都是一部民族恥辱記載,飽含中國人民的辛酸與苦淚。
2.建國后鐵路用地地籍管理逐步規范化與制度化
哈爾濱鐵路局中長鐵路1950年測繪結果,鐵路用地總面積為80537.9公頃。較中東鐵路減少63752.5公頃,縮減的地段,已退交給東北人民政府。1953年成立的新哈局,接管了中長鐵路管理局的全部用地和新劃入的鐵路用地共89012.7公頃。1956年后,經過沈陽鐵路管理局建立、牡局的成立和撤消、齊局并入哈局等變化,到1983年末,哈局鐵路用地總面積為58588.5公頃。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頒布《鐵路留用土地辦法》,規定鐵路路基高度在3米以內者,雙軌線自線中心起,兩旁各留30米,單軌線自軌道中心起,兩旁各留20米,特殊地段需要可增加用地。原有鐵路所屬地產未被破毀有案可查者,仍照原地或其他土地交換,將土地交還鐵路。鐵路原有用地,仍照原界予以保留。1982年12月20日《國務院關于保護鐵路設施確保鐵路運輸安全暢通的通知》(國發[1982]151號)第一條規定:“凡是鐵路部門按一九五O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頒布的《鐵路留用土地辦法》和一九八二年國務院頒布的《國家建設征用土地條例》的規定,合法留用和征用的土地,均屬鐵路用地,由鐵路部門管理。鐵路用地不得視為征而未用的土地,嚴禁隨意占用。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鐵路部門同意,不得在鐵路用地內修建永久性或臨時性建筑物。1990年9月7日《鐵路法》第三十七條規定已經取得使用權的鐵路用地,應當依照批準的用途使用,不得擅自改作他用;其他單位或者個人不得侵占。1992年10月27日原國家土地管理局和鐵道部聯合頒布了《鐵路用地管理辦法》,規定鐵路用地屬于國家所有,由鐵路部門利用和管理,受國家法律保護。2005年4月1日頒布實施的《鐵路運輸安全保護條例》第九條規定,任何單位和人不得破壞、損壞或者非法占用鐵路運輸的設施、設備、鐵路標志及鐵路用地。由此可鑒,鐵路用地歷來是有法可依,有據有圖可查,而且隨之的圖紙和權屬資料管理都是當時各歷史階段最完整最清晰的地籍管理,鐵路用地的地籍管理沿革和權屬資料管理都是比較規范的,在各歷史現料階段都較高的專業技術水平。
二、現階段鐵路用地地籍管理的目的和作用
1. 鐵路用地地籍管理是鐵路運輸生產和發展的重要基礎和保障
隨著鐵路政企分開和深化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推進,鐵路主輔分離輔業改制、生產力布局調整工作涉及鐵路用地資產處置、劃分使用工作越來越重,鐵路土地資產在鐵路跨越式發展中的基礎和保障作用也充分體現。事實上,無論是發達的鐵路網建設,還是扶持輔業發展都離不開土地,中國鐵路總公屬作為國家授權投融資機構,其原劃撥土地,可采取授權經營方式配置,那么鐵路用地地籍管理在鐵路政企分開、投融資改革和主輔分離輔業改制、生產力布局調整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開展土地資產清查、土地調查、土地權屬變更和土地資產劃分使用等工作,可以準確地掌握鐵路用地的數量和分布情況,能夠科學評價鐵路改革工作中土地的保障能力,從而為鐵路體制改革發展提供準確科學的依據。
2. 鐵路用地地籍管理是規范鐵路用地市場的重要手段
近幾年來,一些地方政府越權審批鐵路用地,在鐵路用地上“開天窗”;有的地方政府存在嚴重的地方保護主義,對鐵路用地不予辦理申報登記、查驗確權等工作,致使鐵路用地權屬糾紛問題有增無減,鐵路用地被路外蠶食、被政府無償收回土地收益流失等問題大量發生,嚴重地影響了鐵路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因此,加強鐵路用地地籍管理對規范鐵路用地市場秩序起著重要的作用,確保鐵路用地資產收益,防止資產流失,實現鐵路用地管理從資源管理向資源、資產并重管理轉換。
3. 鐵路用地地籍管理是實現嚴格保護、合理利用、綜合開發鐵路用地的重要基礎
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土地資產劃分移交、編制和修訂鐵路土地利用規劃、審批鐵路建設用地、查處違法違規處置鐵路用地等土地管理工作,都廣泛利用地籍圖件、數據、文字資料。各項土地管理工作以地籍成果資料為基礎依據,才能真正將鐵路用地處置、土地有償使用、土地用途管制等各項管理落實到位,提高管理的科學性、準確性,防止滋生腐敗現象,確保鐵路用地管理按照科學發展觀,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所有這些情況都表明,鐵路用地地籍管理工作已成為連結鐵路用地管理各項工作,特別是鐵路運輸安全和體制改革工作的橋梁和紐帶,鐵路用地地籍管理必須不斷的轉變觀念,逐步改變鐵路地籍管理工作資料陳舊、管理手段落后、難以滿足鐵路快速發展這個中心工作的需求等弊端,借助鐵建設發展的機遇,推動鐵路地籍管理的全面發展。
4.鐵路用地地籍管理是科學嚴謹管理鐵路用地的重要舉措
隨著土地資源的日益緊缺,國家又先后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實行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等。鐵路用地被作為存量土地,面臨要盤活要合理開發利用的強大壓力,特別是鐵路用地大都處在當地的繁華地段,商業和經濟效益較大。另一方面鐵路用地的利用和開發改造滯后,影響到地方城市改造和城市規劃,鐵路職工也迫切要求改善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這就要求當前鐵路地籍管理要確保權屬合法,資料完整,地籍圖紙和資料必須保持現勢性和科學性,能為鐵路用地的保護和利用提供法律憑證和依據。鐵路用地地籍管理就要圍繞依法用地,憑證管地,動態管理,現勢準確開展鐵路用地的確權領證,變更登記,土地調查,數據庫建庫和應用工作。這也是國家提出的集約和節約用地對鐵路用地地籍管理工作提出的要求,國務院2004年通過的《中長期鐵路規劃》,我國鐵路將實施和諧鐵路建設戰略,鐵路迎來了高鐵項目新一輪鐵路建設。鐵路部門是我國的用地大戶,現有和規劃建設的鐵路不可避免地要占用相當數量的國土資源,特別是寶貴的耕地。除涉及鐵路運輸生產安全的以外,其他鐵路用地,應當在堅持嚴格按照國家土地部門批準的用途管制的原則下,按《國務院關于改革鐵路投融資體制加快鐵路建設的意見》(國發[2013]33號),加大力度盤活鐵路用地資源,鼓勵土地綜合開發利用。文件要求支持鐵路車站及線路用地綜合開發。中國鐵路總公司作為國家授權投資機構,其原鐵路生產經營性劃撥用地,可采取授權經營方式配置,由中國鐵路總公司依法盤活利用。鼓勵鐵路創新節地技術,對現有的鐵路建設用地的地上、地下空間進行綜上所述合開發。地方政府要支持鐵路進行車站及線路用地一體規劃,按照市場化、集約化原則實施綜合開發,經開發收益支持鐵路發展。這就為盤活鐵路劃撥用地,綜合開發鐵路用地明確了提供了依據和政策支持。實行科學規范的鐵路用地地籍管理,就能為這些工作提供基礎資料和數據,為鐵路工程建設和盤活鐵路用地,合理開發利用鐵路用地提供準確的資料和分析數據。
5.鐵路用地地籍管理也是落實《鐵路運輸安全保護條例》的重要保證
2005年4月1日《鐵路運輸安全保護條例》頒布實施又在鐵路線路一定區域內設置了鐵路線路安全保護區,從鐵路線路安全保護區的技術角度和涉及鐵路用地權屬邊界與鐵路安全保護區邊界出現的不一致時都是鐵路地籍管理工作研究的問題。雖然鐵路線路安全保護區不涉及鐵路權屬問題,但《條例》規定在鐵路用地能滿足鐵路線路安全保護區劃定要求的情況下,鐵路線路安全保護區的劃定由鐵路管理機構決定。這樣的規定是因為在鐵路征地時,地方政府已對鐵路用地進行了審批,對鐵路建設用地及安全保護的需要已經審核同意。所以,在地方政府已經批準的鐵路用地范圍內設立鐵路線路安全保護區,可以不再由地方人民政府進行審批。相反就需要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劃定,可見為了更好地協調處理好鐵路用地與鐵路線路安全保護區的關系,鐵路用地權屬是至關重要的。所以,鐵路用地地籍管理也是貫徹落實《鐵路運輸安全保護條例》的重要保證。
參考文獻:
1.《土地管理法》 第九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修訂 1999年
2.《鐵路法》 第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 1991年
3.《鐵路運輸安全保護條例》2005年
【關鍵詞】地籍測繪;作用;土地開發整理;技術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為緩解可持續發展受有限土地資源的制約,集約節約用地成為我國土地開發利用的一大挑戰。因此城市的規劃建設也成為國家重點發展的項目,而地籍測繪是獲取土地信息,進行土地規劃、房地產建設規劃等建設規劃的重要手段,也是國家與地方土地相關管理部門對土地開發利用狀況進行監管與控制的重要手段,使得寶貴的土地資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成為城市規劃建設的強大推動力,促進我國相關產業發展與國民經濟發展。以下本文就將通過介紹地籍測繪的相關概念來指出地籍測繪在土地開發整理中的作用,對土地開發整理過程中所用到的地籍測繪技術進行分析,以便具體分析地籍測繪在土地開發整理中的應用。
1 地籍測繪的相關概念
地籍測繪是一種測繪工作,這種測繪工作對土地界線的界址點坐標進行精確的測定,并把土地地塊及地塊附著物的地理位置、權屬關系、面積大小和利用情況等要素在圖紙上進行精確的繪制并記錄在專門的表冊中。將測繪到的土地信息整理成由控制點和界址點坐標組成的數據集、地籍圖和地籍冊等信息形成地籍數據庫,從而服務于土地開發整理,這就是地籍測繪的成果。地籍測繪對土地要素如土地形狀、面積、數量、位置等要素所進行一系列測量,并根據測量出來的土地信息對土地面積進行計算,來獲取土地信息。即地籍數據庫需地籍測繪提供時時數據作為支撐,地籍數據具有國家基本圖的特性,只能對所觀察與測量的土地的地籍要素與地形要素進行表示,能夠直觀地表達出自然或人造的地貌景觀或地物,用標識符將對應地籍空間要素屬性進行有限的表達。
2 土地開發整理過程中所用到的地籍測繪技術
2.1 傳統測繪技術在土地開發整理中的應用
電子科技的迅速發展使得全站儀智能化成為現實,在測繪工作中,計算機與繪圖軟件成為地籍測繪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大大節約了測繪時間、資金與人力資源,并且提高了測量質量與測繪效率,有助于數字化測繪的普及與測繪管理。傳統測繪技術的優點是利用全站儀與數字測繪地籍圖來縮短獲取土地信息的周期,提高生產效率,使得成果精度更加確切,傳統的繪圖工藝環節被數字化技術所取代,使得勞動強度下降,有利于測繪工作的規?;l展,土地的權屬調查與土地測量同時進行,及時解決有爭議的權屬界線,保證地籍測繪工作的正常進行。傳統測繪技術的缺點是在地籍測繪過程中對人力物力的需求比較大、工程耗費時間長、儀器較為昂貴,所進行的測繪工作在大型工程、高精度工程中發揮的作用與工作效率突出,但是在小型工程中由于小型工程對土地的測量精度要求較低,且投入資金較少,測繪人員短缺等,使得傳統測繪技術不能充分發揮其作用。
2.2 GPS技術的應用
在進行地籍測量時要根據地籍測量所需要的要求來采集數據,所采集的數據為地塊的地理坐標數據與土地權屬關系、土地利用類型等土地屬性數據。在測量地物的同時,仔細填寫野外記錄表。GPS技術應用操作比較簡便,并且GPS接收機的體積較小、重量較輕,處于不斷地改進之中,自動化程度較高,使得野外工作人員的測量勞動量減少,勞動強度得到了降低,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節約了人力費用。GPS接收機的三維系統更加精確,全天候作業,定位精度較高,在測站間無需通視,即使是沒有現成基準控制點的遙遠地區,GPS接收機也能進行不受人自身視線限制的精確定位以及高精度的定位計算,節約了建造大量標志物的費用,縮短了野外測量的時間,野外測量人員數量也得到減少,因此測量成本大大降低,人力物力資源都得到了有效利用。在利用GPS技術進行測繪工作時,決定測量精度的關鍵因素不再是控制網幾何圖形,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點與點之間的距離進行自由布設。但是GPS技術在測量中也有它的局限性,當測量地區的建筑物密度過大時,衛星信號會被一些建筑物或樹木遮擋,使得GPS接收器接收的衛星數量不足,從而無法正常工作,使得測量精度降低。在相對開闊要利用全站儀、GPS控制成果對該地區設置的控制點進行解算并對結果進行處理,在細部測量上取得了顯著成效,對GPS技術的缺陷進行了彌補。但是這種方法對技術人員的要求很高,測量儀器也較昂貴。[2]
2.3 遙感技術
衛星遙感技術應用于地籍測繪對土地的開發整理也有著重大意義。利用衛星遙感技術能夠及時準確地反映出土地利用狀態的變化,使得相關工作人員高效獲取相關信息并展開工作,相對于傳統的野外觀測與測量,遙感技術觀測范圍更加廣泛,并且可以對面積較大的地區進行重復觀測,及時觀察測量對象位于偏遠地區,利用雷達遙感技術同樣能夠進行觀測,而且不受天氣、光線與時間的限制。航空遙感的數據精度高,主要應用在緊急任務中,而航天遙感不但成本比航空遙感低,提供的數據范圍也更大,是遙感數據獲取的最主要方式。遙感技術的缺點是地理坐標的邊界的變化不明顯不能主動監測土地信息的變化,面積測量的準確性有待提高,受到人為因素的干擾,獲取與更新數據的速度慢,使得工作效率較低且測繪結果誤差加大,將人力資源、資金白白浪費,達不到理想效果。[3]
2.4 攝影測量技術
攝影測量的精確度較高,分辨率質量高,利用攝影測量技術繪制的地籍圖質量較高,使得經濟效益得到提高,實時更新測量地區的測繪數據,且不受天氣變化和季節的限制,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利用攝影測量的方法進行地籍圖測繪可以實現自動化快速成圖,速度較快,質量較高。但是攝影測量技術在實際應用中同樣存在一定的缺陷,地面攝影與航空攝影是攝影測量的兩個基本方面,地面攝影測量過程中后景可能被前景所屏蔽,在航空攝影測量中,由機不能始終保持在水平狀態使得航空攝影機的具置不確定。
3 地籍測繪在土地開發整理中的作用
地籍測繪的作用貫穿整個土地開發整理過程。在土地開發整理前期,要明確土地各項屬性的信息,比如土地面積大小、邊界、利用狀況等,從而對如何有效利用該土地資源做出詳細的合理規劃,使得后期的土地建設工作順利進行。在對土地的利用現狀與權屬關系進行調查后,對調查結果進行補充修改來完善地籍圖,將地籍測繪信息完善到地籍數據庫,使地籍測繪成果更好地服務于整個土地開發整理過程,避免土地開發整理過程中出現大的施工問題,避免因土地權屬關系產生糾紛。
4 總結
利用地籍測繪技術對土地利用狀況進行仔細調查,形成的地籍數據庫是土地開發整理的基礎,作為土地開發分析的數據源。地籍數據庫為土地管理提供真實可靠的土地基礎數據,分析的相關信息是土地合理規劃建設的質量保證。對寶貴的土地資源進行合理的規劃建設,建立和完善土地調查、登記制度,滿足社會發展與國土資源管理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黃智濤.測繪在土地開發整理中的特點及應用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02).
文章通過介紹GPS RTK測繪技術及基本原理,對GPS RTK的測量精度和方法進行分析,探討了GPS RTK在地籍測繪中的應用。
關鍵詞 全球定位系統(GPS)、地籍測繪應用、測繪的技術、地形圖
前言
隨著我國社會與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地籍測繪中GPS RTK技術的應用范圍也越加廣泛。除了可以進行城市土地地籍測繪外,還可以進行公路GIS和監測大橋變形、地形測量等工作,并根據人們的需要對各種不同比例尺度的地形圖進行測繪。
一、GPS-RTK測繪技術的介紹與原理
1、GPS-RTK測繪技術的基本介紹
全球定位系統(GPS)載波相位差分(RTK)技術屬于一種用來測繪地籍的重要技術,其結合了全球定位系統的數據傳輸技術以及載波相位差分技術,通過以WGS-84的坐標作為動態測繪的側準點,全球定位系統的主要功能在于接受與傳輸數據,同時也是作為軟件系統地集成設備。GPS-RTK技術包括兩種測繪方法,一種是無投影、無轉換方法,該種方法主要是通過對接收機的利用來接收位于基準站以及流動站之間的坐標的信息,然后把所接收到的信息轉換成數學模型,該種方法要求一定要有一定數量的已知點;另一種是設置參數方法,該種方法是把靜態觀測到的坐標信息以及地方坐標的信息鍵入手薄當中,在進行轉換,計算出轉換的參數,該種方法要求必須在已知點上建設基準站,還要對觀測后的已知點進行檢核。
2、GPS-RTK測繪技術的基本原理
載波相位差分技術的應用,首先要把全球定位系統的棘手設備UN掛在固定的基準站里,進行衛星觀測,同時把所觀測大數據傳輸到流動站。流動站在接受到信號之后,會對所接受的數據進行定位計算,得出三維坐標以及其精度。由此可見載波相位差分技術的主要重用在于準確定位,并且有效的減少了信號發送設備與信號接收設備之間的誤差,因此采用GPS-RTK測繪技術來進行地籍測繪可以提高測繪結果的精確度。
GPS-RTK測繪技術的基準站包括兩種:單個基準站(固定站)以及單個或者多個的流動站(用戶觀測站)。單個基準站主要是安裝在已知點上進行連續的觀測,中間沒有任何物體的遮擋,而且要求周圍的高壓線與基準站的距離必須在50米以上,并且不能在附近設置對信號產生干擾的物體,以及在基準站位置200米以內的范圍不可以存在強電磁波干擾的發射源。流動站的觀測UN掛在待測點的位置上,其和基準站接受信號的時間是同一個時間。基準站進行數據傳輸的方法是利用無線電傳輸設備,在流動站接順到信號之后會對和全球定位系統的觀測值的實時差分平差進行處理。
二、GPS-RTK測繪技術的精度與方法
1、GPS-RTK測繪技術的精度
GPS-RTK測繪技術經過求差法的計算之后,其大幅度的降低了由于數據誤差因素所造成的影響,其測繪的精度達到了厘米級別。經過許多工程的實踐經驗證明,該種技術的測繪精度達到了厘米級別。另一方面在GPS-RTK平面精度方面,當數據鏈信號接收的半徑不在所規定的范圍之內,那么其測繪的結果難以在所接收的半徑內都保持高精確度,由此可見這樣所造成的誤差也是極為嚴重的,不可取。在GPS-RTK高程測繪精度方面,如果衛星的數目達到6顆的時候,其所得到的標準差也會顯著變大,這對于精確度的判斷也是具有比較大的影響的。綜上所述可見,GPS-RTK地籍測繪技術的高精度主要的影響因素包括了基線的結算精度、坐標系轉換的精度以及基準站的點位精度等等。
2、GPS-RTK測繪技術的方法
在進行地籍測繪的過程中,難免存在障礙物影響到信號的傳輸與接受,所以通過全球定位系統以及載波相位差分的共同應用方可實現地籍測繪工作的高質量以及高精度。把流動站的接收機天線安裝在中桿上,對地形進行詳細的考察,根據其具體的特點來進行地籍測繪。在采集碎部點的時候,必須對現場的地形進行草圖觀測,記錄下觀測點。對于障礙物區域之外的地方設置好圖跟點,并在草圖中標注好所測量到的坐標。另外,應當把測點連線起來,把補測定區的圖形用作底圖,從而在系統中形成完整的測圖文件,并對該文件進行修改標注以及整理成地形圖。
三、GPS-RTK測繪技術的應用
1、合適基準點的選取與搭建,以及外業數據的采集。
傳輸數據成為GPS-RTK地籍測繪技術的關鍵點,必須重視對合適基準點的選取與搭建工作,通常對于基準點的位置都選擇在交通方便以及地理位置較高的地方,最好搭建在頂部的位置,如此一來便可以實現對差分信號的傳播,而且還能夠避免受到電磁場的干擾;其二,對于電臺發射線高度的要求必須超過50米,同時在控制高度的過程中應當考慮到空洞區域的存在,由此可見架設天線的最佳位置是在全球定位系統接收機的北面,以此避免丟失數據以及減少多路徑所帶來的影響,必須同時滿足基準站不受到障礙物的干擾以及接受到電臺的信號。目前,所采用的載波相位差分數據連發射擊的頻率在UHF頻率段中,所以在功率得到確定之后可以通過加大天線的高度來確定發射的距離,一般這個距離要求在10千米內。
2、對內部作業以及載波相位差分定位精度進行分析。
經過外部作業之后,其所測量到的數據都是通過專門的數據文件保存的,不能夠通過其他的軟件直接選用。若需要輸入測量點,就必須進行格式的轉換,并與外部作業的彩圖進行結合,利用規定的軟件來完成內部的作業以獲得圖形的信息,然后進行制作。任意選擇測定區域內的一個區域通過全站儀測量技術對其坐標進行測量,所得到的結果和GPSRTK技術所測出的結果相比,其差值屬于厘米級。由此可見該項地籍測繪技術的測量結果精確度可以滿足地籍測繪精確度的要求。
結語
地籍測繪是獲取地籍信息的重要手段,基礎地籍測繪工作包括地籍控制測量、界址點測量、土地權屬界限測量、土地碎部測量、土地變更測量等。GPS測量技術的出現和不斷發展,極大地促進了地籍測繪工作的進步,不僅使地籍測繪的工作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也大大提高了地籍測繪的工作效率、拓廣了地籍測繪的服務范圍。
參考文獻
關鍵詞:RTK;GPS;地籍及地形測繪
引言
近些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為了能夠更好地達到空間數據搜集的需求,GPS技術以及RTK技術在土地測繪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不但能夠更好地實現測量數據的科學性以及有效性,同時還能提升土地測繪的整體水平。
一、GPS技術以及RTK技術的工作機制
1、GPS技術以及RTK技術的認識
GPS技術以及RTK技術在上個世紀的90年代初就出現了,其主要是利用觀測量以及差分觀測值作為原則。其基本的工作機制是:在需要進行測量的地區,根據劃定的坐標設置基準站接收裝置,利用GPS衛星進行持續跟蹤觀測,在通過數據調試之后,利用無線電傳輸設備,把監測站坐標,觀測值以及其他一些方面的有價值的信息傳輸出去。流動站接收裝置在監測點上追蹤GPS信號,通過無線電傳輸機器,傳受來自基準站傳輸的有用信息。一旦流動站完成初步的工作之后,控制器就會按照相對定位原理,快速的核算出監測點的三維坐標以及數據精度,另外還會將結果進行及時的保存,方便更深入的研究和應用。
2、GPS技術以及RTK技術的優勢
首先,可以減少土地測繪工作中的通視條件。一般情況下,在對土地進行測繪過程中,必須要求任何一個觀察站相互之間可以進行通視,以此來實現最佳的測量的效果。但是GPS技術以及RTK技術就不需要這樣繁瑣的程序,其僅僅只需按照衛星定位系統,來計算和確認每一個觀察站的詳細位置,這樣就可以進行科學有效的測繪,從而降低在具體測繪中所需的時間和成本,另外也能夠使土地測繪工作變得更加的方便靈活;其次,和傳統的土地測繪技術相比而言,GPS技術以及RTK技術的定位精度更高,更準確,進而可以確保收集到的數據的可靠性;再其次操作更加的簡單,當前,GPS技術以及RTK技術智能化程度非常高,在進行土地測繪工作時,相關的工作人員的只需要根據并開關儀器,量取儀器的高度,以及監視儀器的工作狀態等方面的數據,其他方面的測繪工作主要由設備來進行自動完成,這樣不但可以節約工作成本費用,同時還提高了工作效率,最終確保測繪工作的有效性以及科學性;最后持續性工作,之前因為受到技術的限制,一般情況下,測繪工作都是主要由人工操作來完成,很難實現24小時的全天候工作,但是GPS技術以及RTK技術就能夠有效的滿足這一要求,使用設備可以在任何地點以及時間內進行不間斷的測繪工作,通常也不受到天氣情況的干擾,保障收集到的數據的真實可靠性[1]。
二、GPS技術以及RTK技術的具體應用
1、傳統地形測量
一般情況下,傳統地形測量主要是為城市,以及不同工程等方面提供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圖,其目的在于符合不同經濟建設方面的需求。通常的傳統地形測圖都是按照已知點加密圖根控制點,接著在已知點上使用經緯儀測圖法測繪地形圖。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逐漸采用全站儀手段,通過測圖軟件繪制地形圖。然而這些方法都必須具有非常嚴格的要求和條件,同時必須經過多人的通力協作才能共同完成。然而使用GPS技術以及RTK技術進行測繪時,一般只需要一人拿著儀器在需要測量的地區的碎部點停留片刻時間,然后輸入特征編碼,利用電子手簿,在點位精度滿足標準的情形下,將該地區的地形地物點位測定后,回到實驗室,通過專門的測圖軟件就能夠拿到所需要的地形結構示意圖。而且使用GPS技術以及RTK技術進行測定點位時,一般不需要進行點間通視,單個人員就可以完成操作程序,從而有效的提升測繪的工作效率[2]。
2、地籍以及房地產測繪
地籍以及房地產測繪的主要目的在于科學準確的測定土地地權屬界的區域,另外測繪房產相關管理部門需要的大比例尺的地籍平面圖,從而計算出土地以及房地產的總面積。在地籍以及房地產測繪中應用GPS技術以及RTK技術,可以非常及時有效的測定出一些地點具置,同時能夠達到厘米級的精度。把GPS取得的數據經過技術處理之后,直接傳輸到電子
地圖系統中,就可以迅速精確地取得地籍和房地產圖。其中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對于影響GPS衛星信號的隱蔽地區,可以盡量使用全站儀,測距儀等其他一些測量工具,使用解析法進行全面詳細的測量。
在對建設用地勘測定界測量中,GPS技術以及RTK技術能夠對界樁位置進行監測,從而明確土地使用界限地域,核算實際土地面積。通過GPS技術以及RTK技術進行勘測定界,其實就是建立坐標,對建設用地勘測定界中的面積進行量算,通常都是按照GPS軟件中的面積核算性能進行檢驗計算的。其目的就是能夠降低傳統解析法放樣的繁雜,將建設用地勘測定界的整體工作進行單一化處理。另外在進行土地動態檢測中,一般的動態野外檢測對、是主要使用簡單的補測方法。通常使用鋼尺用距離交會,和一些其他的方法。相對于一些目標范圍過大的區域使用平板儀進行補測。但是這種傳統的手段工作效率非常之慢,很難及時的完成預期的目標。 但是使用GPS技術以及RTK技術進行動態檢測,就可以提升檢測的整體速度以及精度,不但可以提升工作效率,還能夠節約工作時間,從而確保實時動態監測,了解土地利用狀況的真實性[3]。
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具體分析GPS以及RTK技術的運作機制,詳細闡述GPS技術以及RTK技術在傳統地形,地籍以及房產測繪中的具體應用,使該項技術能夠更好的進行良好應用。
參考文獻
[1]楊立忠.GPS技術在工程測繪中的應用分析[J].科技傳播,2012,1(23):127.
關鍵詞:地籍測量土地開發 應用
中圖分類號:P271 文獻標識碼: A
前言: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開發環境、利用資源和整合自然的需求層次越來越高,測繪技術在土地開發整理項目中的應用是這一需求在土地工作的具體體現,在土地開發整理過程中合理應用用測繪技術,不但可以有效利用其基礎性作用,而且可以規范土地開發整理過程的科學管理,也可以在現實中緩解整個社會對土地粗放型對土地的需求。
1土地開發整理的意義和現狀
1.1土地開發整理是保障各項建設用地,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提高農業產業的效益,實現土地資源的節約集約利用,快農村產業化調整,保障經濟建設用地,進農村經濟發展、改善生態環境和農民增收致富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
1.2當前,我國各地土地開發整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是在部分土地開發整理項目中。存在測繪成果質量不符合測量規范要求,甚至偽造測繪成果、虛報測量數據的問題。因此要提高土地開發整理工作水平,促進土地開發整理工作健康發展,尤其是加強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測繪管理工作。
1.3土地開發整理工程的各個時期都會貫穿著測繪技術的應用,土地開發整理工程的前期要對整個整理項目區內的地形地貌測繪、最終形成一張地形圖,為規劃設計提供準確的底圖,保證規劃決策的準確性。
2地籍測量技術在土地開發整理中的作用
2.1主要服務于土地開發整理工程的前期和后期。對一些不規則的界線進行裁彎取直,要求在項目前期進行詳細的地籍測量,為土地登記、土地統計提供準確的權屬界線和各種地類界線(包括地塊界)的平面位置和面積。地籍圖,是在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的基礎上,進行補充調查和補測、修測后編繪的。詳細的地籍調查和地籍測繪,必須讓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甚至是四鄰參加,取得他們的確認、簽字,以免日后產生糾紛。
2.2工程的前期決策。在這一階段,對項目區地形地貌,舊村復墾、舊城改造涉及的搬遷人口以及損失評估,舊城鎮的地下管線、道路,土地開發整理中涉及的一些破碎地形地貌的詳細數據描述,其范圍內的農業基礎設施、林地、墳墓的分布、面積等方面的信息,在準確性、現勢性上有較高的要求。
2.3工程的設計階段。這些涉及工程項目的可行性對比分析、建設計劃的審查審批、前期工程方案的優劣判斷、工程概(預)算的準確性、不同部門之間的協調等,分別為環境管理部門、工程設計部門、城市規劃部門等提供不同的屬性信息,供其決策、協調,作出最準確的反應。
2.4工程項目竣工驗收階段。這一階段的測繪數據是工程項目的成果圖,其測量成果一般就作為工程項目及各管理部門的存檔及管理資料,較中期而言,必須達到較高的測量精度。
3 土地開發整理中的測繪技術應用要求
3.1勘測圖。土地開發整理所使用的勘測圖,是進行工程規劃設計和施工的重要依據。為完成這項工作,有條件的,須在國家大地控制網的基礎上建立測區基本控制點,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加密來滿足測圖需要。
3.2高程控制。一般采用曲面擬合的方法,若高程點分部比較合理,這樣既可以滿足高程控制的需要又可以減少工作量。如有特殊要求或曲面擬合達不到精度要求時采用四等水準測量。如果區域較大,高差大,可以分區域選擇校正點。
3.3權屬調查。一般按1:500或更大比例尺測圖時,可以待測量結束時再調查,但1:2000或更小比例尺測圖時必須實地進行實測,對界址點一般采取RTK的方法進行測量,最終形成界址點成果表。
3.4碎部測量及地形加密。用RTK測量時,每天作業前必須檢查各參數,并且測量一個控制點作為檢核。RTK測不到的地方采用全站儀測量,全站儀測量時應注意測站檢查,確保測站設置正確。測量中要加密擬規劃建設的溝渠沿線、擬增加和改建道路沿線兩側、土地平整區域的高程點,以達到計算土方量的要求。
3.5勘測與變更調查。土地登記相結合土地開發整理是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和合理利用土地的重要舉措,同時在土地開發整理過程中,由于土地地塊改變和歸并,勢必會涉及土地所有權.土地使用權及地上他項權力的調整。因此,勘測與變更調查.土地登記如何結合起來,是完成開發整理任務后必須面對的問題。
4 結束語
從土地開發整理測繪的總體作用及服務對象來分析,其核心性質還是地形測繪,包括大量地形、地貌、地物等要素的測繪。根據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規劃設計、預算及施工放樣的要求,土地開發整理的地形測繪內容應有所側重。
參考文獻:
[1]張奇;白易;土地開發整理現狀圖測制工程標準研究[J];測繪標準化;2009年01期
[2] 張晶;淺談工程測繪在土地開發整理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