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8 15:33:0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特殊教育評估方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特殊教育 教學管理 對策
一、問題的提出
近年來,河北省特殊教育取得長足發展。學校數量不斷增加;殘疾兒童入學率逐年提高;配備了年輕的師資力量,改善了教學條件;頒布實施了一系列特殊教育法律法規。但教學質量同其他省、市相比,教學質量不高,學生與人交往能力差,就業較困難,影響了學生入學率和鞏固率,嚴重制約我省特殊教育的發展。
制約教學質量提高的瓶頸是學校的教學管理工作?!短厥饨逃龑W校暫行規程(1998)》指出:本規程制定的目的就是“為加強特殊教育學校內部的規范化管理,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我省“十五”期間特殊教育發展總規劃提出“積極推進特殊教育教育科研和特殊教育教學改革實驗,深化教學改革,實施素質教育,不斷提高特殊教育的教育教學質量”。制定一套科學系統的教學管理制度和教學質量評估體系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加快我省特殊教育的發展。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對我省92%的特殊教育學校進行了調查,希望面對現狀發現問題,通過分析和實踐找到了一套教學管理模式,旨在為我省特殊教育學校教學管理和政策提供借鑒和指導。
二、調查的對象和方法
截至2007年底,全省共有特殊教育學校近120所,我們對其中的111所進行了調查,我們還分別同其中的24所學校的領導和教師進行了座談。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1.特殊教育學校的管理者概況
通過表1從整體上看,我省特殊教育學校校級管理者年富力強,多數都是普通院校畢業,儲備了大量的文化專業知識和教學管理的實踐經驗,但對特殊教學規律了解不夠,導致特殊教育學校普教化管理。在調查中還發現教務和科研處主任中,有72.2%是特殊教育師范學校畢業的,專業對口,且年齡大多在40歲以下。這充分說明,我省特殊教育的發展是有前途的,有一支經驗豐富的專業管理者隊伍。但由于資金、師資等因素的影響,日常管理制度不夠規范,致使教學質量得不到提高。
2.教育教學管理制度不完善
從調查特殊教育學校的情況看,有21所特殊教育學校根本沒有任何管理制度,有的學校不坐班,不考勤,管理上放任自流。大部分學校在教學管理上有一定的規章制度,其中38所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制度較完善,73所學校有教育、教學管理制度,但不健全。
3.教師教學質量評估、考核手段單一,沒有形成良好的激勵和競爭機制
從表3中可以看出,我省有78所特殊教育學校對教師的教學評估內容單一,有的僅以期中、期末考試成績,有的縣屬學校甚至只憑期末考試成績,有的以教師的出勤作為評估、考核教師的手段。
33所學校運用綜合性的評估方式對教師教學進行評估、考核。評估內容上,采用考試成績和出勤,只有少數學校采用教師基本功比賽成績、常規教學、公開說課等對師進行考核。
四、建議
1.建立完善的教學管理制度
制定崗位職責,使各崗位分工明確;制定教師業務學習和教科研制度,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建立教師外出學習制度;還要制定獎勵制度,為教師成長搭建平臺。
2.建立規范的教學質量評估體系
(1)評估組織機構。成立以主管教學領導為組長的教學質量檢查監督機構,負責組織、協調、落實評價工作。
(2)評估方案。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包括客觀評價和主觀評價??陀^評價為出勤、教案、教學計劃和總結等表格、作業批改、學生各種小組輔導、評優課、基本功比賽、學生考試成績、科研等教師個人的客觀表現。主觀評價包括學生評價、同行評價和領導評價三個部分。
(3)評估方法。教務處根據評估方案確定的各項指標進行檢查,匯總檢查結果后,歸入教師業務檔案。
信息采集:①客觀信息采集。教務處要將每名教師的出勤、各種教學表格及平時考核的原始資料保存齊全,作為每學期教學工作表現的一個方面。②主觀信息采集。學生評價信息采集,評估以班級為單位,對每位教師進行評價。③同行評價信息采集,可作為教學質量評價的重要來源。④領導評價信息采集,領導對教師的教學評價客觀、公平、公正,也是教學質量評價的重要來源。
評價權重:
客觀評價與主觀評價結果權重6∶4;學生評價、同行評價與領導評價權重4∶3∶3。
結果分類:綜合評價結果分優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五個等級。
評估結果核查后,教務處填寫《特校教師教學質量綜合性評估表》,存入教師檔案。評估結果作為教師年終、職稱晉級考核的重要依據。
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學管理要適應新時期特殊教育發展的要求,積極革新現代管理體制,優化運行機制,合理調配教育資源,有效地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各項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環,能使特殊教育教學管理人性化、科學化,以達到提高特殊教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特殊教育學校暫行規程.1998.
[2]河北省關于“十五”期間進一步推進特殊教育改革和改革發展的意見.2001,6.
關鍵詞: 家庭 生態課程 設置要素
1.引言
對一個三歲的自閉癥幼兒來說,什么樣的教育能使其更好地發展呢?很顯然,如果把人生按學齡段分為學齡前、學齡期、學齡后的話,其相應地就應該以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為主。當今社會,學齡前的家庭教育越來越有被學校教育取代的趨勢,事實上普通孩子的學前教育已是正規的“學校教育”,特殊兒童此階段的教育亦朝著這個方向發展。不可否認的是,對特殊兒童的教育遠沒有達到如此高的水平,不僅小齡孩子主要受的是家庭為中心的教育,很多大齡孩子的教育也很難走出家庭教育為中心的局面。因此,我們不得不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怎樣對特殊兒童施以家庭為中心的教育?作為該教育重要環節之一的課程設置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設置哪些內容?怎樣設置?對所有特殊兒童來說,課程設置的共同要素是什么?這些是本文探討的重點內容。
2.生態課程的趨勢與內涵
國際弱智教育經歷了零課程、發展性課程、功能性課程、環境生態課程的時代。[1]那么,針對自閉癥教育的課程是不是一定要遵循課程發展的這個趨勢呢?答案是否定的。誠如臺灣特殊教育學者林寶貴所言:“課程與教學編制恪守原則之一:應兼顧社會需要和兒童興趣?!卑l展性課程發展了兒童的能力,但相對于他們要面臨的生活,只是一種“間接”的學習,而本身遷移能力比較差的特殊兒童則難以把在學校發展出來的能力用在實際生活中,因此兒童的社會化進程必然導向功能性課程。[2]功能性課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使兒童適應社會生活。它根據社會對人之能力的要求,著眼于弱化孩子的缺陷,建立完備的支持系統,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功能課程看似直接面對社會生活,但是誠如所見,該課程很多時候只在模擬的情境中進行。這于那些類化、統整能力較弱的自閉癥孩子來說就失效了。而就自閉癥兒童的教育來說,生態課程無疑是個不錯的選擇。生態課程將兒童置于日常常態生活,依其能力水平及適應現狀,以未來適應常態生活環境為導向,充分了解生活環境,運用生活環境,為促進發展而提供適合其教育需求服務的個別化教育。[3]在充分認識孩子各項能力的基礎上,對孩子所生活、學習、工作、休閑的生態環境狀況進行調查、分析,以發現孩子所處環境對他的影響和要求,從而認識到他在各環境中參與哪些主要活動,以怎樣的形式參與,進而形成對孩子最實際的課程。
課程理論的發展走向表明,生態課程是現階段特殊教育課程的較好選擇。另外,也可以從課程本身的特性來分析其優劣勢。臺灣老師李寶珍認為,課程編制采取模式就兩極端可分為工學模式(或目標模式)和過程模式(過程模式)。[4]依此作為比較的主要項目來進行分析,結果如下,請看表1。
表1 目標模式的課程與過程模式的課程比較
目標模式和過程模式的兩種課程,各有長處和短處,當二者和實施對象聯系在一起的時候,就要看誰的長處多,誰的長處少。拿“著眼點”來說,發展課程著眼于“個人”,注重的是個人的發展特質;功能課程著眼于“環境”,改變的是環境的支持;生態課程則著眼于“活動”,而活動是連接個人和環境的命脈。換句話說,抓住了活動,就等于抓住了個人和環境。由此看來,生態課程顯得更優越。
課程本身高級,但對具體的孩子來說,它所具有的這種特性能否發揮出來呢?我們不得不對生態課程的設置流程及要素作具體的分析。
3.生態課程設置的要素分析
一般來說,廣義上的課程設置都遵循評量、計劃、實施、評估、修正等流程。生態課程設置也不例外。
3.1評量
好的課程設置,少不了有效的評量。那么評量的內容要素有哪些呢?生態課程,必須對孩子及與之相關的人、物、環境等做評量。從孩子來說,他現階段所處的水平是關鍵。只有對孩子進行醫學評量,才能細致地了解他的身體健康狀況、治療與藥物使用歷史;只有對孩子做治療評量(物理、職能、語言三大治療評量),才能了解他的動作、職能、語言等方面的發展現狀;只有對孩子做教育評量,才能對他的智商、情商、心理等全面把握;只有對孩子做護理評量,才能對孩子的生理衛生、家庭養育環境等有所了解,等等。只有這樣,才能對孩子的健康狀況、行動能力、認知能力、溝通能力、情緒情感、人際關系、感官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國文、數學等學業能力之現況[5]有清晰的認識,我們才能比較全面而準確地了解其特質。具體請看表2。
表2 特殊兒童多方面鑒定評量要素分析[6]
從家庭來說,家庭軟硬環境是重要因素。家庭基本物理環境可分為客廳、盥洗間、臥室、餐廳、廚房、休閑空間、書房、陽臺、房外走道。[7]在對家庭基本物理環境分類的基礎上去分析其各自的主要功能,然后把握孩子在每個環境里的主要活動有哪些,由此確定課程設置。具體請看表3。
表3 家庭基本物理環境功能及兒童活動分析
家庭基本物理環境不容小視,非物理環境也不容忽視。一個家庭中,家族成員的健康史與教育水平如何?主要教養人員的觀念與期望如何?孩子父母雙方的工作如何?經濟狀況及主要收入者創設潛在環境的能力如何?這些將直接影響到課程內容的選擇和設置。
3.2計劃
理論上講,評量會促進我們全面而清晰地認識孩子本身的運動、感知、認知、語言交往、生活自理、社會適應等能力特質以及與之相關的環境。研究發現,自閉癥孩子在語言、認知、溝通、社交、生活自理等諸方面都存在障礙。我所帶個案也不例外。經實踐得出,主題活動課程較好。把以家庭為中心的活動作為課程主題,將主題層層細化為一個個教學單元。如將身體清潔設為主題,又將其細化為洗臉、刷牙、洗澡、洗手腳、梳理、清理贓物等小主題,然后將一個個小主題設為一個個教學單元,并將目標融入到每個單元中去。照此計劃便可擬成。
3.3實施
課程設計由上及下,層層細化,而教學實施由下及上,層層泛化。要怎么將一個個教學單元完成并達成相應目標呢?它必須通過教學方案的實施而達成,而教學方案的撰寫方式與所選的教學方法是密切相關的。綜觀諸教學法發現:情境教學法將推動環境生態課程的進行。[8]事實上,針對自閉癥兒童的生態課程具體到每堂課的教學主題是無法完全預設的。這不但是由生態課程本身的生成性所決定的,而且是由自閉癥孩子自身的特性所決定的。一天,我預設的教學主題是認識豇豆,但是在教學的一開始,該孩子表現出對折豇豆感興趣,我順勢引導,結果上了一堂頗有成效的摘豇豆的生態課。由此看來,情境教學法是實施生態課程的較好方法,尤其對以家庭為中心的課程來說更是如此。
那么以家庭為中心的生態課程設置之教學方案撰寫的要素有哪些呢?
首先,主題詞。就拿上面的例子來說,豇豆是確定的,但至于是豇豆的認識還是豇豆的摘理,是不確定的。總之,教學內容的主題詞是預設的,而它的操作主題確是生成的。
其次,目標?;顒涌梢圆煌?目標卻是一樣的。例如,預設的教學目標是認識蔬菜,而活動可能是觀察學習認識蔬菜,也可能是通過摘理蔬菜而認識。
最后,問題與建議。它是所有教學法都該有的,但是對情境教學法來說卻是最有效的。它不但使教學實施者更清楚地看到當前課程的問題與不足,更為后續的進階目標和課程安排做好準備。另外,情境教學法由于靈活性很強,故對實施者的操作能力要求很高。教學建議與反省是經驗積累的最好手段。具體的要素設置,請參看如下教學案例。
表4家庭中心教案(認識豇豆)與記錄簡單設計[9]
主題:會為家人盛飯學生:夏×× 年齡:3歲 性別:女
基線水平等級:
0.完全不會:完全需要他人照顧、替代或協助
1.偶爾會:大部分需要他人照顧,直接動作協助
2.部分會:需部分照顧,偶爾需要動作協助
3.大部分會:偶爾需要照顧,只需要語言提醒
4.完全會:達到需要能力,不需要提示能獨立完成
當然,這個簡單的教案在實施之前與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是不完全匹配的,它是隨著教學的漸進過程才得以慢慢形成的。這也就是生態課程的生成性所在。
3.4評估
再好的課程也有優化的空間,再好的教學也有改善的余地。但是怎么改?這就取決于教學效果的評估。教學效果直接反映教學目標的達成與否、教學方法的正確與否、教學策略的得當與否、教學工具的適合與否、教學環境的優良與否、教學理念的貫通與否,甚至學生狀態如何、課程設置如何、評量成效如何等諸多方面。這樣看來,狹義上說評估的主要內容是教學效果,廣義上說評估的內容還有課程設置的內容和方式及評量的方法等。
3.5修正
評估結果促進改變教學這一想法的產生,認為效果是教學的反映,這固然不錯,但是它的確是不夠的。我們不妨假設與教學相關的每一個環節都是完美的,而教學效果依然不理想。這個時候就應該思考課程設置有問題與否,內容選擇合理與否,設置方式科學與否,評量準確與否,工具本身對相關障礙類別的診斷適合與否。另外,評估方法和評估環境以及被評估者的狀態也是值得思考的。如此等等都有修正的必要。從理想教育的角度來說,它永遠有待完美的必要。從教育實際的角度來說,孩子教育康復的期望值也使其有著修正的必要。由此看來,從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兩個角度分析都有修正的必要。
4.結語
以上以一個自閉癥幼兒為例對家庭為中心的生態課程設置的要素作簡單分析,希望對自閉癥或其他特殊兒童的家庭康復提供一點幫助。生態課程本身是一種觀念很好的課程,然而也有不足之處。而將生態課程設置的因素分析作為此次研究的重點,也同樣存在著不足。我雖是在實際個案的基礎上進行一些總結與思考,但終因經驗不足,認識上不深入,出現紕漏、錯誤在所難免。也正因為如此,該研究還有后續更正的必要和余地。
參考文獻:
[1]徐勝,許家成.智力障礙兒童環境生態課程的家庭教育模式初探.中國特殊教育,2003,(3):6-7.
[2]李秀.特殊教育課程理論的發展趨勢.現代特殊教育,2007,(7―8):32.
[3]張文京.環境生態課程編制.中國特殊教育,2000,(3):53-55.
[4]張文京著.特殊教育課程理論與實踐.重慶師范大學特殊教育學院特殊兒童心理診斷與教育技術重點實驗室,2009年內部資料復印,35.
[5]臺灣.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98年修訂,第18條.
[6]臺灣.多重障礙者的鑒定與安置評量表.略有改動.
[7]張文京許家成.學年兒童家庭教育訓練手冊.重慶出版社,2000:160-167,略有改動.
一、入學評估形成分類培養目標
入學評估是指學校組建新生入學專業評估團隊對學生的語言溝通能力、認知能力、感知運動能力、作業能力、社會適應能力五個方面進行診斷,并提出新生入學安置建議的評估方法。
1.入學評估的目的與作用
學校根據《上海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動計劃》《上海市教育委員會 上海市衛生局關于開展特殊教育醫教結合工作的通知》(滬教委基〔2010〕61號)文件要求,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所在區殘疾兒童的發現、診斷與安置工作管理,加強對學生的入學評估,負責本校學生入學安置工作。
2.入學評估的流程
每年5月底至6 月上旬,申請入學的學生由家長陪同到校,學校安排評估團隊成員采用特教專家指導下教師自編的能力檢核表對學生現場進行五大領域的入學評估,初步了解智障學生在五個領域的能力水平,了解其優勢潛能與主要障礙,并由醫生或特教專家就是否需要進行此領域的個別化訓練給出建議。學校組織長寧區特殊學生入學專業評估團隊,團隊由特殊教育管理者、特殊教育專家、醫生等組成。
(1)填寫登記,收集信息。讓家長填寫《長寧初職新生報名信息表》,內容涉及學生個人信息、主要障礙表現等方面,這些資料的采集也將直接輸入電腦成為學生的電子信息檔案材料。讓學生填寫《入學評估手冊》中的信息欄,以便對學生的個人情況有進一步的了解,是對學生書寫、認知能力的一個初步考察。其中,有一欄“專業選擇”的填寫,更是體現了學校對學生學習需求的關注。
(2)現場評估,全面評價。學生憑《入學評估手冊》進入各評估室接受評估,專業評估團隊從語言溝通、認知等多方面對學生進行現場評估。以2015年的入學評估為例,參加入學評估的學生共52名,其中有兩名由于能力較弱,無法完成各項評估內容而終止評估,最終只有50名學生完成了五項能力的評估。具體得分情況見表1。
學校參加評估的智障學生各領域得分平均數越高,說明智障學生在該領域的能力越好;個訓需求是由專家建議得出的需要個訓人數的百分比,百分比越高,說明需要此項領域個別化訓練的學生人數越多,需求越高(見圖1)。
評估結果顯示,在此次入學的初職智障學生中,能力最好的是感知運動能力,其次為作業能力;能力最弱的依次是語言溝通能力、認知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從學生個別化訓練需求上來看,專家認為需求最高的是認知,其次為作業康復和社會適應能力訓練,而能力相對較弱的語言溝通、感知運動領域的個訓需求相對較少。
(3)集體討論,形成決議。評估組成員經過多方面討論后,對參加評估的學生作出最后決議,提出適合學生的安置建議,并在《新生入學綜合能力測評信息表》上簽名。學校將根據評估結果和家長、學生對專業學習的意愿,確定學校支持式職業教育課程中專業技術課程的選擇,對于評估中有個別化需求的學生,設立了“支持教師”崗位,并提供一對一、一對二的“支持教師”課堂介入,為學生制訂個別化教育計劃,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支持。
(4)現場咨詢,解疑答惑。在評估組成員通過對學生的評估給出建議后,家長可以對孩子的現狀提出各類要求,或者就孩子教育教學或安置方面的問題,向專家進行咨詢,專家將根據學生情況給予個別化教育建議?,F場的咨詢和答疑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家長對孩子教育需求的指導,使家長更加認同學校為孩子提供的安置方式,在孩子教育的問題上盡可能地與學校達成共識。
3.入學評估結果的運用
學校通過入學評估,根據指定醫院出具的診斷報告以及特殊兒童在校、在家的實際表現,對特殊兒童發展狀況進行整體評估。各領域的專家對學生進行專業評估,填寫《入學評估手冊》中的五類評估表,并匯總評估結果摘要;對特殊學生的身心發展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安置建議。運用入學評估結果,根據學生實際能力為輕度智力障礙的學生初步確立就業培養目標;為中度智力障礙的學生初步確立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培養目標;為重度智力障礙的學生初步確定潛能開發、融入社會的培養目標。入學評估為新生入校的分班、分專業提供了有力的依據。
二、單元設計制訂分層教學目標
單元設計是根據學習對象的差異性,以專業學科的教學單元為核心制訂分層教學目標,根據班級學生情況,形成以學生為本的有效學習學案。
1.單元設計的目的與作用
單元設計圍繞校本專業課程的框架設計,把單元教學內容從易到難或難易交錯地整合排列,組織教學,試圖讓學生在技能認知與強化操作過程中得到較好的訓練和反饋,進一步促進、提高本專業的體驗及實際操作的效率。通過“學習設計”這一載體,促使教師根據單元學習內容,制訂更有針對性,也更具準確性的分層教學目標。單元設計實現了為學生的學而教,追求對每一個學習者的有效教學。
2.單元設計的內容
(1)滲透理念,拓寬視野。 單元設計理念的提出,拓寬了教師的視野,讓教師“跳出”了課堂微觀,站在更高的層面,去關注教材編寫的合理性,關注單元與單元之間的聯系,關注單元與課程方案的銜接。同時,讓教師更好地“掌控”學科知識,獲得操控教學時空資源的自由度,優化了教學方法。
(2)關注學情,以學定教。教師課前必須關注學情分析,只有把學情分析得仔細、透徹了,才能制訂出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只有教師對學生進行了充分了解后,設計的教學內容才能遵循“以學定教”原則。學校要求教師圍繞教材,制訂分層教學目標,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進行分層評價。
(3)設計內容,形成規范。學校初步確定了單元設計的六大內容:從學科校本教材整體解讀;本單元整體設計解讀,其中包含整體學情分析、 教學目標整體解析;單元教學重點及難點解析;教學內容及環節設計總體構想,其中包括教學流程設計、設計意圖說明;支架式教學策略運用;教學特點和達成目標的解讀,以此達到分層的教學目的。
3.單元設計學案的運用
基于智障兒童的學習特征,單元整體設計方案幫助教師從整體把握局部,從面到點切入,對單元的內容進行整體預設;幫助教師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C合有效地使用,在專業技能教學中,有利于同類教學內容的教學模式的形成。結合支架式教學的指導思想,教師在把握單元的情況下,通過制訂單元分層教學目標,在教學的各環節給學生提供學習上的幫助。
三、工作分析落實個別學習目標
工作分析表是教師在單元設計的基礎之上,把每一個教學內容細分為若干個工作分析步驟而形成的量化評價的表格,并在課堂中為每一位學生進行每一步技能掌握情況的打分,以此確定學生當堂課的技能掌握情況,為下一節課技能的學習設定學習目標。與其他兩個評估方式相比,它是一個課堂微觀的評估。
1.工作分析的目的和作用
學校的學本叢書把每一個學習技能都分解成若干個工作分析步驟,如在專業技術課堂教學中運用的“工作分析法”遵循“小步教學”原則,將教學目標分解轉化為系統的教學小步驟,并依次串聯。通過“工作分析表”的落實,教師在課堂中對每一個學生的技能情況做好記錄,以便進行定量評價和分析研究。這樣做有兩個目的:一是使學生通過分解動作,降低難度,幫助每個學生達成最終的學習目標;二是量化的打分對學生的課堂掌握情況進行評價,為下一節課教學目標的制訂提供了依據。
2.工作分析表的內容
(1)呈現具體學習內容。教師針對學生的實際能力,將復雜的教學目標精簡為系統的教學小步驟,并依次將其串聯起來。這是針對學生直觀具體的思維,以及概括水平低的特點設計的。根據學生現存的一些原因,把操作設計成一個個小步驟,有助于學生記憶、理解和掌握操作技能;對重難點的標注,便于教師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使學生有針對性地學習。
(2)呈現分層輔導標識。教師在課堂中可以根據表格下方的提示符號,對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用符號進行表示,如“+”表示獨立正確的反應、“-”表示不正確反應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提供不同層次的幫助,如“P1”大量協助、“P2”少量協助等。
(3)呈現學生進步狀態。教師就一個內容把每節課的練習記錄下來,以便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目標,幫助學生掌握相關技能。
3.工作分析表的運用
[關鍵詞]聲控游戲;兒童言語康復;游戲治療;語音信號處理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13)05-0103-05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5.021
一、引言
特殊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特殊人群的生活質量,解決他們的社會需求,尤其是特殊兒童的教育、康復和保健問題,使其身心得到全面發展,是維持我國社會和諧穩定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在我國,各類言語障礙患者數量高達幾千萬,致病原因包括生理病變、功能損失、情緒緊張等多方面,尤其對于兒童患者,言語障礙會影響其語言表達和日常交流,影響身心的健康發展,甚至可能成為影響社會安定的隱患。目前,言語障礙的康復治療依次包括評估和訓練兩大部分,“評估”旨在用聲學參數和生理指標評價患者的言語功能是否存在障礙,根據這些參數和指標代表的臨床含義來診斷言語障礙的具體類型;“訓練”則是根據評估結果對患者的言語障礙類型開展針對性的康復工作。在我國,言語障礙的評估方法已經形成較為成熟的體系,但是相關康復訓練的手段仍比較單一,由醫生或言語康復師對患者進行面對面的康復訓練,輔助訓練工具種類較少,例如,播放正常語音讓患者練習跟讀或利用印有文字和圖像內容的卡片對患者進行誘導訓練等。這些手段對于具備一定學習能力和知識積累的成人患者來說較為合適,而兒童患者的智力尚未發育成熟,學習能力有限,個別患者還可能伴有腦癱、自閉癥等更為復雜的病癥,上述訓練方式在吸引兒童注意力、激勵他們的學習熱情上很難發揮作用,因此,如何為兒童言語障礙患者設計更適合他們的康復訓練系統,已成為特殊教育和康復科學領域的熱門問題。
游戲對兒童發展的重要作用已被多數教育工作者認同,作為兒童生命早期的主導活動,游戲是兒童學習和融入社會的途徑,對兒童身體發育和心智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將游戲與康復治療結合的應用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這是由于將游戲融入治療并非某一學科或者學派的特有方法,而是任何一種治療都可以采用的工具,作為治療和訓練的一種中介。兒童言語障礙的康復訓練能否借助游戲形式將復雜的監控指標動畫化,讓兒童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逐步對語音及其特性,諸如響度、音調和起音等建立感性認識,這一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游戲訓練的主體是兒童自己,由于身心發展的需要,他們迫切想要找到一種自主控制的感覺,如果游戲內容的設計具有互動性,使兒童在無論是否有能力完成游戲訓練內容的情況下,都能夠得到游戲中虛擬伙伴的表揚或鼓勵,心理上獲得的成就感或安慰可以刺激他們繼續完成后續內容的學習熱情,有助于提高康復訓練效率。綜上所述,提出一種基于聲控游戲的兒童言語障礙康復訓練系統,運用Visual C++程序語言,主要面向兒童言語障礙患者,使他們在色彩鮮艷、畫面生動的動畫環境中循序漸進地提高言語能力,一定程度上克服心理障礙,同時為特殊教育同行設計游戲訓練系統提供借鑒。
二、游戲設計
本訓練系統專門針對兒童由于言語障礙而導致的言語功能低下或缺失而設計,目的是能夠使他們重新掌握控制言語發聲的能力,如對語音響度、起音、最長聲時、音調和構音等的控制能力。本系統基于較為成熟的語音信號處理技術,直接對語音進行聲學分析,提取用于監控康復過程的聲學參數,嚴格遵循兒童言語功能發育的過程編排康復訓練內容,將復雜的語音信號處理過程用生動活潑的游戲替代,將言語運動過程與連貫的動畫建立對應關系,使兒童能夠對言語過程和語音特性產生感性認識,增強學習興趣。
按照兒童言語功能的發展規律,本系統的訓練游戲內容依次設計為五級:第一級為認識聲音,第二級為起音和最長聲時,第三級為語音的響度和音調,第四級為單元音及多元音構音,第五級為清濁音。下面按照上述順序闡述系統設計過程。
1.認識聲音
“認識聲音”模塊主要面向年齡較小的幼兒或者對語音缺乏知覺的言語障礙重度患者設計。該游戲模塊的設計理念是讓兒童通過視覺變化來感受語音的存在,對語音建立感性認識,同時,也要考慮到兒童注意力集中范圍受限的因素,因此,游戲畫面呈現的是以一個體積較大的動畫角色為主,若干體積較小的輔助動畫角色作為配合。當患者通過麥克風發出任意語音的時候,主要動畫角色和輔助動畫角色都會在各自原始的位置發生動作,如圖1所示的“快樂熊”游戲,患者發音時,畫面上的主要動畫角色——大熊會在原地打擊手中的樂器,而旁邊的小老鼠則會拍手?;純簳谟柧氝^程中將注意力集中在這些色彩鮮艷、形象可愛的卡通游戲角色上面,感受到語音的產生實際上是一種變化過程,引起他們對說話的興趣。
2.起音和最長聲時
起音障礙是兒童言語障礙的常見類型,起音過程屬于前發聲期階段,作用時間很短,是能否發出正常、連貫語音的重要前提。起音障礙產生的原因可能是構音器官運動不協調,患者需要進行連續的訓練才能掌握起音技巧?!捌鹨簟庇柧氂螒虻脑O計遵循臨床康復的實際需要,讓患者在一定時間內完成一連串重復的起音動作,以該模塊中的“啟動汽車”為例,如圖2所示,患者在言語康復師的指導下,通過完成連續起音的動作,幫助老鼠先生點亮指示燈。指示燈一共有5個,患者每進行一次起音(通常是短促的發/a/音),指示燈就會點亮一個,當五個指示燈在規定時間內全部點亮,老鼠先生就可以發動汽車繼續前進,否則汽車無法開動。針對不同言語障礙程度的患者,治療師可以設置不同的規定時間,讓患者有合適的時間完成游戲,每次訓練時再根據患者前一次的完成情況來調整游戲的規定時間。
兒童言語障礙患者中也經常出現發音方式正確,但是軟綿無力,無法持續發音,甚至“有口形,無語音”的情況。這通常與患兒的呼吸功能異常,尤其是呼吸支持不足有關。臨床康復訓練中,監控呼吸能力最常用的指標是“最長聲時”,即讓患者深吸氣后一口氣發元音/a/所持續的最長時間。一般,呼吸功能異常患兒的測量結果通常只有幾秒鐘,遠低于正常水平。本系統基于呼吸功能異常康復訓練的基本理念,設計了“最長聲時”游戲模塊,患者通過一次性持續發元音的方式完成游戲,從而達到訓練的目的。如圖3所示,以“買蛋糕”游戲為例,游戲初始畫面左邊有一只小貓,畫面右側則是一臺自動蛋糕販售機,患者深吸氣后持續的發出元音/a/,會驅動小貓不斷地向蛋糕販售機方向行走,如果患者在規定時間內幫助小貓買到蛋糕,游戲就會呈現小貓手捧蛋糕并開心大笑的畫面:若患者發音持續時間較短,無法完成游戲任務,小貓則會在停止的位置開始哭泣。這種多結局的游戲設計,能夠讓患兒在一定程度上體會到言語障礙所給日常生活帶來的不便。在言語康復師的循循善誘下,患兒在游戲過程中逐步幫助小貓成功買到蛋糕,提高自身的最長聲時水平,強化言語呼吸功能。
3.響度和音調
響度和音調是語音的兩大重要特征。響度異常表現為語音音量過大或者過小,音調異常表現為音調過高、過低或者過于單一,不僅影響語音的可懂度,還可能對構音器官造成器質性上海。響度異常矯治訓練游戲的設計思路是使患者意識到自身存在的障礙,并引導他們降低或者提高言語響度。以提高響度的游戲“長頸鹿”為例(圖4),長頸鹿的脖子會隨著患者語音音量的增加或降低而伸長或縮短,言語康復師引導兒童盡可能的大聲發音,目的是為幫助長頸鹿的脖子伸到足夠長,在規定時間內能夠吃到樹上的葉子。訓練過程中,需要根據患兒語音的實際情況設定響度基準,只有響度大于該基準的語音才能驅動長頸鹿等動畫角色的運動。降低響度的游戲設計思路基本類似,誘導兒童通過降低語音響度,控制動畫角色實現下降動作以完成游戲。
音調異常訓練的游戲設計兼顧音調過高、過低和過于單一三種主要障礙類型,以游戲“茶壺”為例,如圖5所示,兒童在言語康復師的指導下通過改變自己的音調控制畫面上的擬人化茶壺穿過由茶杯組成的陣列。茶杯陣列的類型包括“穿越”和“定向”兩種,“穿越”是指茶壺在語音控制下穿過茶杯陣列,保證不與茶杯相撞,一旦兩者發聲碰撞,本次訓練終止,當茶壺成功穿過茶杯陣列,系統會顯示為茶壺頒發獎杯的畫面,對患兒的訓練成果給予肯定和鼓勵?!岸ㄏ颉眲t是指患者利用語音控制茶壺與陣列中的每一個茶杯完成碰撞,以達到提高音調、降低音調或者變化音調的目的。兩種訓練類型的結合,能夠使患兒通過不同的訓練形式,鍛煉音調控制能力。
4.單元音和多元音構音
發聲功能正常(能夠正常起音,語音的音調和響度正常),但是語音清晰度仍然較差的兒童言語障礙患者并不少見,這大多是由于患者的構音器官協調運動出現問題而導致的構音障礙。對于絕大多數語種來說,元音都是語音的核心,是評估構音功能正常與否,以及進行構音異常訓練的最基本材料。本系統選取普通話單元音a、o、e、i和u作為訓練材料,設計以發單個元音或者多個元音為手段的達成目標類游戲,完成構音障礙訓練之目的。訓練游戲包括單個元音到四個元音等四種訓練模式。以兩個元音的訓練游戲“灰姑娘”為例,如圖6。首先,患者需要錄制樣本元音并選擇訓練的元音個數,才能正式進入游戲。游戲中,患者需要按照錄制的樣本元音發音,每個元音對應畫面上的一個游戲對象。在“灰姑娘”游戲中,兩個元音分別對應灰姑娘和馬車車夫,系統會自動對患者的發音進行識別,兩個動畫對象只有在患者的構音語音與樣本元音完全一致時才會運動,直到在規定時問內到達系統規定的位置才能完成任務。這類游戲的最大特點是游戲重復利用率高,同一款游戲能夠對不同的元音進行訓練,游戲目的在畫面中能夠直觀體現,易于被患兒理解并接受。
5.清濁音
構音語音的分類,通常根據聲帶是否振動分為濁音和清音兩類。在普通話中,清音都是輔音,清音構音出現障礙,勢必影響語音的可懂度。在本系統中,清濁音訓練游戲的設計依照目前普遍使用的以不同顏色區分語音類型的方法,用紅色動畫主體表示濁音,而清音則用綠色動畫主體來表示。以游戲“賽車”為例,如圖7所示,畫面上有左右兩條賽道,左側行駛的是代表清音的綠色賽車,右側行駛的是代表濁音的紅色賽車?;颊咝枰凑昭哉Z康復師的指導,在規定時間內交替發出指定的清濁音,驅動兩輛賽車前進,即患者發濁音時紅色賽車前進,發清音時綠色賽車前進,若患者不發音,則兩輛車都不會產生動作。言語治療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設計能夠讓患兒在規定時間內將兩輛賽車都驅動到終點的清濁音訓練語料。任務完成時,系統畫面將會為到達終點的賽車手頒發獎杯,以鼓勵兒童成功完成本次的訓練任務。
綜上所述,本系統包含的每一級言語障礙訓練模塊,其內部包含4~5個玩法基本相同的小游戲。系統為使用者提供操作簡便而功能強大的設置選項,如,環境噪聲設置、游戲時間控制、實時錄音、語音信號波形和圖譜顯示、用戶記錄保存、快速游戲切換以及快速重啟游戲等。本系統涵蓋了大部分言語障礙兒童的訓練目標及其相關內容,游戲難度適宜,畫面鮮艷可愛,易被兒童接受和完成。同時,豐富的系統內容還能幫助特殊教育教師和言語康復工作者節省為每一位患者分別制定訓練材料的時間,將大幅提高治療效率。
三、游戲實現
本系統利用Visual C++語言在微軟Windows操作系統平臺上進行開發,游戲主程序、uI菜單界面基于MFC開發,聲控動畫游戲的實現則是基于DirectDraw開發包和語音信號處理算法。由于Visual C++語言具有運行效率高的優勢,配合成熟可靠的語音處理技術,足以在普通家用計算機上提供出色的聲控游戲使用體驗。
1.語音信號處理技術
聲控游戲的實現分為兩步,首先是選定并提取聲學參數,然后再建立聲學參數與游戲動作之間的關聯。不同類型的言語障礙對應不同的聲學參數,這些參數都是康復訓練中常用的監控指標。本系統包含了五個級別的言語障礙訓練聲控游戲,根據語音信號處理方法和提取聲學參數類型的不同,可將“認識聲音”、“起音”、“最長聲時”和“響度”歸為第一類,主要計算語音信號的幅度和能量,第二類則是“音調”和“清濁音”,主要計算語音的基音頻率,而“單元音及多元音構音”需要利用語音信號的共振峰進行簡單的語音識別,故作為第三類。提取這三類聲學參數的語音信號處理方法框架如圖8,這些技術均基于實際應用非常廣泛的成熟算法,故不再贅述。圖中白色方框為語音信號處理的具體方法,灰色方框為需要實現的游戲訓練項目,實線箭頭指向的是語音信號處理的流程,虛線箭頭指向的是最終實現的游戲訓練項目。
2.界面設計
系統界面依次為初始界面、用戶記錄界面、環境噪聲設置界面、游戲菜單界面以及游戲訓練界面。打開系統即可進入初始界面,確認使用系統則首先進入用戶記錄界面,由言語康復師填寫患者的個人信息,保存后進入環境噪聲設置,記錄環境噪聲的目的是在語音處理過程中排除環境噪聲對語音的干擾。游戲菜單界面包括訓練項目菜單和每個項目下包含的游戲名稱圖標,用鼠標單擊菜單或圖標即可進入相應的訓練項目或訓練游戲。游戲訓練界面包含游戲場景、音頻控制(錄音、播放)、參數設置、錄音時間進度條、訓練模塊及游戲快速切換菜單等。
3.功能模塊
聲控游戲的功能模塊包括:錄音及播放模塊、語音處理模塊、圖像繪制模塊。其中,圖像繪制模塊基于DireetDrawSDK開發,能夠提供比GDI層次更高、功能更強大的繪圖機制,并且同樣具有與硬件屬性無關的優良特性充分,利用圖形圖像硬件設備的加速特性為用戶提供最優的顯示速度和效果。游戲過程中,用戶的語音經過語音處理模塊進行實時特征參數提取,用于實現聲控游戲的后臺控制。同時,用戶的語音被錄音及播放模塊保存成WAV格式的音頻文件,可以實現音頻與聲控游戲的回放。
四、總結
1、深化高中階段教育發展。穩步推進三所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高考成績確保繼續處于宜昌市領先地位。加大職教資源統籌和整合力度,全市職業教育資源實現實質性有效整合,加強專業建設和實訓基地建設,引導職業學校調整專業結構,打造特色專業和重點專業。擴大農村勞動力短期培訓規模,提高培訓實效。抓好高中階段學校招生工作,規范招生秩序,確保完成普、職教招生任務。
2、鞏固義務教育普及水平。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適齡少年入學率達到99.9%,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為93.5%,15周歲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均達到100%,17周歲人口初級中等教育完成率達到99.5%。繼續保持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學生“零輟學”。進一步加強學籍信息化管理工作,建立學籍管理臺帳。
3、進一步規范民辦教育管理。加大城鄉幼兒園對口幫扶力度,促進新建幼兒園規范管理,提高鄉鎮幼兒園的管理水平。開展園長及幼兒園教師全員培訓,大力推廣先進的學前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提高保教質量。按照《*市未成年人托管園管理暫行辦法》,協調工商、衛生、公安、交通、藥監、安監、物價等有關部門,對全市未成年人托管園進行規范化管理,杜絕無證辦園行為。
4、高度重視發展特殊教育。積極發揮特殊教育學校職能,提高殘疾學生入學率,加大特校硬件建設,提高殘疾學生就讀環境,強化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育質量,確保殘疾學生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
二、努力改善辦學條件,推進教育均衡發展
5、進一步實施學校布局調整工作。對部分規模小的學校進行撤并,進一步擴大辦學規模,提高辦學效益,基本構建適合我市地域特點和人口分布的校點布局。
6、扎實開展學校標準化建設。完成最后2所初中的標準化創建工作,實現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標準化建設達標率100%。進一步加大學校塑膠運動場建設力度設。同時,加大學校教學儀器及圖書等設備設施投入,改善更新教學儀器設備及圖書。
7、繼續實施義務教育階段學?!鞍喟嗤ā苯ㄔO。完成紅花套、高壩洲等相關鄉鎮學校的“班班通”建設,使全市“班班通”完成率占全市班級總數的80%以上。提高學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水平,實現前沿教育資源利用的均衡化。
8、實施學校改廁、改水工程。完成*小學等23所學校23所廁所水沖式改造。完成聶家河小學等8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學生用水自供水改自來水工作及松木坪中學等12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自來水管網更新改造。
三、強化特色創建,推進教育內涵發展
10、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工作。加強德育隊伍建設,完善班主任管理、考核和獎勵機制,辦好家長學校,法制副校長和校外德育基地作用,形成學校內外合力育人的新局面。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融入學校德育工作內容,圍繞習慣養成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等主要內容,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不斷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進一步深化“愛心總動員、真情暖三生”主題活動。
11、努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樹立全面發展的教育質量觀,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加強教學常規管理,狠抓課程標準和教學計劃的落實。切實加強學校體育和美育工作,積極開展“學生陽光體育運動”,保證青少年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加強和改進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健全人格。保持教育質量領先優勢,建立科學的質量監測管理體系,推進教育管理精細化。改革學校辦學質量評估辦法,變單一評價為多元評價,將教育質量單項評估改為綜合評估,鼓勵學校全方位發展、有特色發展。
12、進一步深化教育科研工作。加強學校常規性教研活動的管理,特別要抓好集體備課和課堂教學指導,提高教研工作的實效性。加強教育科研課題研究,深入推進校本教研,教育科研催生學校特色、特色學校和區域教育特色。
13、強化校園文化建設。在豐富學校物質文化,構建優雅校園的基礎上,以“校風、學風、教風”為載體,構建符合學校特點的制度文化、管理文化、育人文化、安全文化以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來影響和激勵廣大師生,以良好的校園文化推進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為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創造和諧的校園環境。
14、啟動特色學校創建工作。制定《*市中小學特色學校創建實施意見》,引導學校結合校情,豐富辦學內涵,提升辦學品位,打造辦學特色。
四、加強隊伍建設,促進教育優質發展
15、積極推進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繼續抓好教職工全員聘用合同制,繼續推行教
職工病休政策。做好學校崗位設置管理工作。進一步完善考核評價制度、學習培訓制度、交流聘任制度。做好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績效工資考核和發放工作。
16、實施城鎮教師援助農村學校行動計劃。按照《*市城鄉教育衛生專業技術人員互聯共促工作暫行辦法》,加大教育專用技術人員互促共建工作。選派20名城鎮骨干教師到農村學校任教,選派10名農村學校管理人員到城鎮學校學習交流。
17、加快名師培養工作。實施骨干教師成長計劃,建立名師工作室,切實加強對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和名師名校長的評選、培養、管理和使用,完善“學、培、管、用”一體化的骨干教師培養模式。實施省“農村教師素質提高工程”,選派教師參加省級培訓。
18、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堅持把師德師風建設放在教師隊伍建設的首位,認真貫徹落實《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20*年修訂)》,加強教師職業理想和職業信念教育,建立健全師德師風評價監督機制。積極開展“師德標兵”評選活動,大力弘揚“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高尚精神。以實施義務教育學校績效工資為契機,加大對在職教師從事有償家教、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等違反師德師風行為的查處力度,規范教師從教行為。
五、狠抓制度建設,推動教育和諧發展
19、加強教育系統法制建設。堅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聘請專業律師擔任局教育系統常年法律顧問;進一步完善學校考核評估方法;加強學校民主管理,推進校務公開,提高教職工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維護教職工合法權益。
20、加強教育行風政風建設。完善教育政風行風建設各項制度,監督實施政風行風整改措施。規范教育收費,加強辦學資金管理和學生食堂管理,提倡勤儉辦學。舉辦教育民生懇談會,評選“家長滿意學校和滿意教師”,深化“訪企業、訪鄉鎮、訪社區、訪家庭”工作。通過過程管理和動態管理,提升學校黨風廉政建設水平,完善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進一步深化機關效能建設,組織開展“學校評機關科室”活動,提升服務能力,建設服務型機關,進一步提高教育管理的效能。
21、加強學校凝聚力工程建設。全面關心教師的發展,提升教師生命質量。充分發揮工青團婦的作用,關心教職工身心健康。鼓勵學校積極組織教師開展文明、有益的文體活動,提高教師素養。完善教師定期體檢制度,加強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打造一支可持續發展的健康型教師隊伍。扎實做好離退休老教師工作,積極開展送溫暖送清涼送關愛活動,豐富離退休教師的精神生活。
論文摘 要:教育公平是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目標,實現教育公平對促進我國教育發展、社會發展有重要意義。傳統單一的學校評價指標片面追求統一的標準,不利于推進教育公平,英國的學校增值性評價模式對推動我國教育公平的啟示有:明確影響因素,推進教育機會公平;關注教育過程,推進教育過程公平;促進學校均衡發展,推進教育結果公平。
一、引言
所謂教育公平,是指國家對教育資源進行配置時所依據的合理性的規范或原則。這里所說的“合理”是指要符合社會的整體發展需要,符合社會成員的個體發展需要,并從兩者的辨證關系出發來統一配置教育資源。教育公平是教育發展過程中一個關鍵性問題,它不僅是教育發展的一個具體指標,更在深層次上集中體現了教育的基本目標和根本宗旨。“十一五”期間,我國把促進公平作為國家的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已經成為當前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所追求的重要目標。教育公平包括起點公平、過程公平和結果公平。教育起點公平主要是指學生入學要做到有教無類;教育過程公平即要給每個學生提供同樣的學習和發展的機會;實現教育起點公平與教育過程公平的目的是為了最后達到教育結果公平。一直以來,教育領域都將工作的重心放在教育起點公平與教育過程公平兩個階段上,最后通過監控與評價教育結果來考察教育公平的實現情況。
目前,對教育結果的評價通常使用“及格率”、“達標率”、“升學率”等指標。這種終結性的評價方法在評價目的上偏重于選拔功能和鑒定功能,忽視了教育結果對駕馭教育起點公平和教育過程公平的作用。此外,這種評價方法在現實中的使用也導致了許多教育問題的出現。具體表現為:有些學校為了追求升學率而將工作重心從提高教育質量轉為搶奪優秀生源;有些學校由于生源不好導致教師自暴自棄,喪失工作熱情,對學生的教育敷衍了事;有些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只關注那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而忽視了那些成績中等和成績不良的學生,不利于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
面對客觀存在的生源差異、教育資源投入差異等問題,只看教育結果的評價方法,其本質是將教育公平看作結果上的絕對平等,這是有失偏頗且無法實現的。教育結果公平,是指要使所有學生的潛能都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也就是我們一貫倡導的人盡其才。教育結果公平不是讓所有學生最后都有相同的發展類型和發展水平,而是要使每個學生都達到他們應該達到的水平,最大限度地取得學業成功。英國特色學校促進會提出:“好的教育能教人變好,好的教學能改變人的生活。教育好一個孩子,你就給了他一個機會。教育不好,他可能一生都得不到一個機會?!毙录悠陆逃块L最近在“讓每個孩子都成功”的報告中提出:“學校領導和教師應當期待學生的某項潛能得到激發,同時應想盡辦法讓能力不同的兒童都取得進步。”這些都有助于引起我們對教育結果公平的關注。
二、英國學校增值性評價模式介紹
20世紀80年代,英國政府使用學生升學考試的原始成績來評價學校教育的質量,引起了廣泛的批評和爭論。隨后,基于對依據學生升學考試的原始分數評價學校教育質量的弊端的認識,英國在1992年提出了“學校增值性評價”理念,并于2002年在英格蘭和威爾士推行了這種評價模式,這期間英國還在其他地區進行了試點。最終,于2006年,在全國范圍內推行了學校增值性評價模式。
1.對增值概念的界定
增值概念是建立在學校教育可以使學生學習成績提高的假設基礎之上的,與學生的原始成績相對應,指的是在一段時間內,在考慮學生之前的成績的基礎上,某一所學校的學生與全國類似學校的學生相比,取得的相對進步情況。為了測量學生學習的進步情況,必須要有學生在某一段時間之起始點的學習能力(例如,進入小學或中學時的學習成績)信息,以及學生在該段時間結束時的學習成果(例如,在小學或中學畢業時的學習成績)信息。其中,學生在某段時間之起始點的學習能力信息,也叫初始成績或前測成績。隨著學生接受學校教育時間的增加,人們會預期學生的成績會有所提高。因此,“增值”表示學校教育使學生學習成績超過預期成績的部分。增值性評價的目的是評估某一所學校的學生在某一段時間內與另外一些學校的相似的學生群體相比,所取得的相對進步情況。換言之,教育質量較高的學校是指在那里學習的學生學習進步的幅度超過平均水平的學校。
由此,增值分數可以為教育部門提供有關學校教育質量方面的更為有意義的、科學的、精確的證明資料。同時,通過對這些數據的分析,教育部門可以思考和反思其在政策上和資源配置上的有效性。
2.增值性評價的統計模型
在教育實踐中,影響學校教育結果的因素有很多。來自教育系統自身的因素包括資金投入、師資、教學管理等;來自教育系統無法控制的因素包括學生的先前知識儲備,學生的家庭背景,學生的性別、種族等。增值性評價是通過比較學生實際的學習結果與預期獲得的學習結果之間的差異,并從中剔除學校不可控的因素之后,評估學校自身因素對學生成績增值的影響。因此,從對比學校教育結果的目的出發,建立增值性評價的統計模型應該考慮以下兩個因素:1)應考慮影響學校教育質量的情境因素;2)應充分考慮分層數據結構對建立統計模型的影響。學校是教育系統中的一個部分,存在著多層結構或者是嵌套結構,如學生嵌套在班級、班級嵌套在年級、年級嵌套在學校等。因此,應充分考慮以上分層數據結構對建立統計模型的影響。
基于以上兩點考慮,2004年10月,研究者開始使用多元模型(contextualized value added model)對學校的教育結果進行增值研究。多元模型是基于統計學中的回歸方法及在回歸方法基礎上的多水平分層技術建構的。
多元模型通過估計觀察值與期望值之間的殘差值來表示學校自身對學生進步的影響。觀察值指的是學生的實際成績水平,期望值指的是以該學生先前成績為分析的基線所預測出的學生成績水平。殘差值可以解釋為,某位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學習進步的“增值”。經由多元模型而獲得的殘差值,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有關學生所取得的相對進步情況的統計測量方法。
這種方法的一個優點是可以將多種影響因素納入到統計模型中加以分析,如學生學習成績的基線、學生的家庭背景信息等,從而提供了一個比單一考試成績更為有效的評價指標體系。此外,多元模型能夠準確地分析連續幾年的時間序列數據,并預測學校增值分數的變化趨勢。最后,多元模型不但可以將學生嵌套于學校的特性納入數據分析中,還可以同時考慮學生和學校兩個層次內部的變量之間的關系以及跨層變量間的關系,分析影響教育結果的不同因素的重要程度及其交互作用。其缺點是對統計學知識要求較高,且計算復雜,對教師和家長來說,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
3.增值性評價中變量的選擇
要評估學生在一段時間之內的學業進步情況,不僅需要有學生在該段時間起點的學習成績,也就是學生的前測成績,還需要有學生在該段時間結束點的學習成績,即后測成績。另外,還要收集學生個體變量和家庭背景變量,這些變量雖然不能被學校所控制,但是卻會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生學習的相對進步有影響,會導致對學校教育質量的評估結果產生偏差。因此,需要將其作為統計分析中的控制變量。在運用多元模型對學校教育的結果進行增值性評價時,英國學者通常考慮的變量包括學生的前測成績、后測成績、學生的背景變量、學校的背景變量等。
學生的前測成績和后測成績是指同一學生群體前后兩次的考試成績。學生的后測成績可作為結果變量,前測成績因為代表著學生的起始能力水平,屬于不受學??刂频囊蛩?,但其影響著學校教育的結果。因此,可將前測成績作為影響學校教育結果的控制變量。
根據先前的研究,影響學生成績的學生背景變量主要包括學生的貧困情況、學生所在地區的貧困情況、學習的輔助要求、特殊教育需求、流動性、性別、年齡、種族等。因此,在統計分析時,這些影響學生成績的學生背景變量應成為評估學校教育質量的控制變量。
同樣,根據前人的研究結論,在影響學生成績的控制變量中,在學校水平上我們選擇了學校先前的成績水平和學校先前成績的差異水平2個變量。
因此,增值性評價模型中的控制變量包括10個學生水平變量和2個學校水平變量,通過建立多元模型評估來自學校的因素對學生學習進步的影響。
4.增值性評價結果的應用
英國政府通過提供每一年學校的增值分數,為家長和公眾提供更廣泛的信息。學校也可以利用政府提供的增值數據進行自我評估。例如,檢查教學工作和學生工作的成效、找出影響增值的可能原因、制訂和推行改善計劃、訂立具有挑戰性和可行性的目標等。學校還可與家長分享自評結果,促進家校合作。
對于教育管理者來說,可以通過學校的增值分數來證明資金分配的正確性。此外,增值分數還可以被用來篩查需要特殊關注的學校。例如,對增值分數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學校應給予格外的咨詢支持,而增值分數高的學校應與其他學校分享成功經驗。
增值性評價的結果也可以用來考察政策改革或創新本身的有效性。比如,正在進行政策創新的學校,其在政策實施過程中的增值分數會相對偏低,與某一年的增值分數相比,增值分數的變化可以更有效地說明政策本身的適用性,即這種年與年之間的增值分數的變化表明了接受政策創新的學校和未接受政策創新的學校相比所取得的相對進步情況,同時也表明了接受政策創新的學校在政策創新前后所取得的相對進步情況。此外,通過在政策創新上使用增值性評價的統計模型,使得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教育資源的配置更有針對性和科學性。 以增值指標來評價學校的教育質量在英國已經實施多年。增值性評價的最大優點是充分考慮了學生能力、家庭因素及學校因素,通過統計學方法將學校因素從影響學生學習結果的諸多因素中分離出來,實現了對學校教育結果的“凈”影響的評價。這種評價方法能夠科學合理地反映每一個學校的教育結果,有利于學校內和學校間的資源配置。英國通過推行增值性評價,有效地遏制了學校間對于生源的爭奪,提升了生源較差學校的信心,促進了學校間的均衡發展,進而推進了教育結果公平的實現。
三、增值性評價模式對推進我國教育公平的啟示
當前,在我國建設和諧社會的進程中,維護和推進教育公平,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已成為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基本目標。實現教育公平的途徑除了以政府為主導實現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之外,通過評價引導學校均衡發展也是促進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徑。因此,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建立科學的學校發展觀,公平合理、科學全面地評價學校的教育質量,對全面推進教育公平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英國的增值性評價模式對推進我國的教育公平的啟示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明確影響因素,推進教育機會公平
可將學生入學時與畢業時的成績差異,或者學生在校期間的成績變化情況,看做是學生個體、家庭、學校、社會等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在英國的學校增值性評價模式中,被納入模型的影響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學生接受特殊教育的情況、貧困情況等信息。雖然在評估學校教育結果時,需要將與學校教育無關的影響因素分離出去,以便獲得對學校教育效果的“凈”影響的評價,但是,我們從中可以發現,這些因素仍然會影響學生的進步。也可以這樣認為,受教育者的先天資質及家庭環境會影響到學生受教育的結果。不同的學生群體具有不同的需求,這是研究教育公平理論和制定相關政策必須正視的一個現實問題。因此,不但要確保人人都能接受教育,而且要使人人都能接受適切的教育,要正視個體的差異性,為其提供多樣化的教育資源,為每個學生提供學習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2.關注教育過程,推進教育過程公平
教育公平的核心是教育過程的公平,即確保在教育過程中,使每個學生個體都能受到同等的對待。而以原始分數為評價指標時,為了追求升學率和優秀率,學校和老師往往更加關注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有時甚至出現按成績分班、將學校最好的教師配給最好的班級這樣的極端情況。2006年9月1日,我國正式實施的新的《義務教育法》明確規定:在義務教育階段不允許將學校分為重點學校和非重點學校,學校不得分設重點班和非重點班。在此背景下,如何通過評價促進學校的發展?學校增值性評價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可供選擇的方法。因為,增值分數是每個學生的實際學習結果與其教育起點分數相比的學習增值的總體反應,把增值分數作為評價指標,將會把學校和教師的注意力從之前的只關注尖子生引導到關注全體學生,給予每個學生同等的關注,為其提供同樣的學習機會,將教育公平落到實處。
3.促進學校均衡發展,推進教育結果公平
長期以來,我們往往將學校的辦學條件、學生的升學率、師資隊伍建設作為評估學校教育水平的核心指標,這樣的做法導致教育資源和資金投入流向了那些升學率較高的學校,使得學校之間的發展不均衡。新的《義務教育法》要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應該把促進學校均衡發展作為重要任務來抓。因此,有必要改革現有的學校評估方法和理念,學校教育的高質量應該體現在學生獲得的實際進步大于根據其初始成績所預期的進步上。把學校增值分數作為評估指標,有利于提高學校教育結果評估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有利于促進學校的均衡發展。學校為了提高自身的增值分數,就會不斷探索影響學校教育質量的變量和因素,尋求提高學生進步幅度的方法,進而推進教育結果的公平。
總之,英國的增值性評價把學校對學生進步的影響作用作為評價標準,對學校教育質量的評估更加客觀、科學、準確。借鑒英國增值性評價的經驗,結合我國學校評價的實際,嘗試將學校增值性評價指標納入到我國現有的學校評價指標體系中,從而提供教育質量的科學監管標準,促進學校均衡發展,從評價體制上,維護和推進教育公平,實現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Andrew Ray.School value added measures in England:A paper for the OECD Proj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Value-Added Models in Education Systems[R].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Skills.2006(10).
[2]GoIdstein H.Methods in school effectiveness research[J].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1997(12).
[3]Peter Tymms.Colin Dean.Value-Added in the primary school league tables:A report for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ead teachers[R].CEM Centre,University of Durham.2004(05).
[4]Sally Thomas.Value-Added measures of school effectiveness in the United Kingdom[J]. Prospects.1998(3).
[5]邊玉芳,林志紅.增值評價:一種綠色升學率理念下的學校評價模式[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
[6]馬曉強,彭文蓉,[英]薩麗?托馬斯.學校效能的增值評價——對河北省保定市普通高中學校的實證研究[J].教育研究,2006(10).
[關鍵詞]兒童;兒童期恐懼;恐怖癥;認知行為療法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0)10-0010-03
一、兒童期恐懼
兒童期恐懼又稱兒童恐懼障礙,是指兒童對日常生活中一般客觀事物和情境產生過分的恐懼、焦慮達到異常程度??謶质钦和睦戆l展過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種情境體驗,也是兒童期常見的一種心理現象。有關研究表明:90%的兒童在其發育過程的某一階段都會發生恐懼反應,兒童期恐懼具有以下特征:
(一)兒童期恐懼的特點
恐懼的內容反映兒童所處的環境與年齡發展階段的特點。嬰兒期的恐懼常常是比較具體的,集中于直接圍繞在他們周圍的環境刺激,他們會對陌生人或較大的噪音表現出恐懼的行為;1~3歲的兒童恐懼動物、昆蟲、陌生的環境和生人、黑暗、孤獨等;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也許會產生對想象當中的物體(如妖怪、鬼神、怪物)的恐懼,更大的兒童以及青少年可能更害怕那些預期的、抽象的、一般性的刺激或事件,恐懼帶有更多的認知色彩,恐懼也會變得更加抽象、更加具有想象性。
恐懼時間是十分短暫的,有研究表明兒童恐懼在一個星期內消失的占6%,在三個月內消失的達54%,在一年內可以完全消失。也有一些消失的時間長一些。
兒童期恐懼與特定的刺激或不愉快的事件相聯系。兒童經常會在經歷了某些特定的刺激或不愉快的事件后,學會害怕某些物體或情境。
恐懼與兒童的身體應付能力有關,也反映了兒童的智力發展水平。當兒童逐漸長大,認知能力和經驗隨之增加,他可以利用更多的資源、運用更具有適應性的辦法對恐懼情境進行反應。因此兒童懼怕的內容常常是一個內容消失,另一個內容又產生,具有不穩定性。大多數兒童的恐懼是兒童發展過程中的一種現象,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自行解決。
兒童期恐懼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按其內容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動物恐懼。如怕貓、狗、蛇。
(2)社交恐懼。怕與父母分離、怕生人、怕當眾講話、怕擁擠、怕上幼兒園和學校、怕考試。目前發現,怕考試怕老師怕上學的兒童有增多的趨勢。
(3)自身損傷恐懼。怕出血、怕鬼怪、怕流氓、怕傳染病等。
(4)對自然事物和現象的恐懼。怕閃電打雷、怕登高、怕獨自在閉室內等。
(二)兒童期恐懼與恐怖癥的區別
兒童期恐懼是正常兒童心理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兒童恐懼的內容各不相同,且較穩定不會泛化。例如怕貓不會變為怕狗,怕打雷不會泛化為怕黑??植腊Y是一種兒童心理疾病,患兒對某些明知不用害怕的事物或特殊情境表現出一種強烈的恐懼情緒而且不能控制??謶址磻惓娏遥謶殖霈F時往往會引起一系列的生理變化,如心悸、出汗、面色蒼白、睡眠障礙、遺尿等癥狀??謶謨热莘夯哂袕浬⑿?,如由于害怕考試成績不好被老師和父母知道后批評發展到怕上學、怕見老師和父母??植腊Y持續時間較長不易隨認知年齡的變化而消失,因為內容泛化、心理體驗極度痛苦而嚴重影響兒童的正常生活和學習。
雖然很多兒童期的恐懼可以在沒有外界的干預下自然消失,但一些恐懼則可能在預期的年齡范圍之外繼續保持下去,如果沒有及時給予正確的干預可能在強度上不斷增強并且泛化到其他的情境中。當這種恐懼非常強烈且具有彌散性的趨勢導致兒童心理不適或適應不良時,就需要考慮其恐懼是否發展成為恐怖癥。
二、兒童期恐懼產生的原因
對兒童期恐懼產生的原因有多種理論解釋,如精神分析理論、發展理論、社會學校理論和相互影響理論等。比較多的臨床心理學家認為兒童期恐懼的產生是基于經驗和學習的基礎上獲得的。有的通過直接經驗學習得來,有的也可以通過觀察別人的行為而學習獲得。如父母用嚇唬威脅的方法對待孩子的不聽話、不乖順;父母經常吵架造成家庭不和;有的父母當著孩子的面毫無顧忌繪聲繪色地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或經歷過的一些可怕的事情;兒童目睹某些悲慘的場面或觀看恐怖內容的影視節目。教育方法不當,如過分溺愛會助長兒童過分依賴、過分膽小或過分敏感等,可通過共鳴性的學習對同樣的刺激也呈現恐懼。
關于恐怖癥也有人認為是素質性的因素,同一家族類似患者較多提示患兒不良的性格傾向和遺傳因素有一定的關系。但兒童恐懼內容與母親恐怖癥狀相關實驗研究對此理論進行檢驗,發現兒童的恐怖往往由模仿母親的焦慮而加強,并且發現他們的恐怖對象明顯一致。
三、對兒童期恐懼的評估
對恐懼兒童的治療首先要了解引起兒童產生恐懼的的原因、評估兒童恐懼的性質和程度,然后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
(一)評估的內容
1.觀察兒童對恐懼刺激的反應
在對引起恐懼的物體或情境進行討論時,注意觀察兒童對于這種討論的反應。在這一觀察過程中,恐懼的性質可能就會變得比較明顯。有時在討論中,維持恐懼的因素也會變得更清楚。此外有一些恐懼可以在實際生活中進行評估,因為治療師只需觀察兒童對恐懼刺激的真實反應。如果這樣的觀察是可能實現的,那么它就會成為恐懼評估的一個重要部分,例如對狗的恐懼。
2.兒童期恐懼是否符合發展階段的特點
我們要用發展性的觀點正確地對待兒童的恐懼,理解兒童的恐懼是否符合發展階段的特點,這對于診斷兒童恐懼的性質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即使是常見的、與兒童年齡相符合的恐懼,如果恐懼過分強烈,持續很長時間,或者嚴重干擾他或她的生活功能,也需要進行干預。例如,分離性焦慮對較小的兒童來說是正常的,但是如果這種焦慮影響到兒童去上學、與同伴交往或者參加日常活動的能力,就應該通過心理治療來解除兒童的痛苦而不是任由恐懼自然發展,國外研究表明治療確實能夠縮短兒童癥狀恢復的時間。
3.評估兒童及其家庭對恐懼的處理方法
了解兒童及其家庭對恐懼物體或恐懼事件的典型處理辦法,是否有應付策略,具體是什么樣的應付策略等。具體要了解這樣一些問題:恐懼是怎樣影響家庭的日常生活功能的?家庭成員是否改變了他們的生活常規以適應兒童的恐懼?父母曾經做過什么樣的努力來幫助兒童克服恐懼,以及這些努力有哪方面的成功或不成功等。
4.評估與恐懼有關的家庭情況或環境的變化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是,應該評估與理解可能與兒童恐懼有關的任何一點家庭情況或環境的變化。生活方式的改變,比如搬家,也許會引發兒童對于安全的感受變化,從而引起恐懼水平的變化。創傷性事件,例如父母離婚、受虐待或者家庭成員生病、死亡,這些都 有可能會影響到兒童的恐懼體驗與表現。
(二)對兒童期恐懼的評估的形式
對兒童期恐懼的評估通常會通過對父母的訪談、對兒童的訪談或者游戲會談、觀察等形式進行。對年齡較大的兒童還可以使用自陳問卷,但不適用于學齡前或小學低年級的兒童。對于幼小兒童可以運用些非標準化的輔助評估工具來測量其恐懼。比如可以使用“恐懼等級法”,0代表沒有絲毫恐懼,頂點(10或100)代表極度恐懼。這樣的評估方法可以幫助年幼的兒童以一種具體的、容易理解的方式將恐懼數量化。
四、對兒童恐懼的認知―行為治療
關于兒童恐懼與恐怖癥的治療可以找到大量的文獻報道,并且有很多已經發表的治療案例研究,其治療方法有精神動力學的、阿德勒派的、羅杰斯的人本主義療法的,也有行為治療方法等。雖然存在著不同理論取向,但絕大多數心理專家仍大都同意,具有恐懼障礙的兒童需要學會怎樣應付害怕的對象,或者學習怎樣才能做到不害怕。兒童的恐怖在客觀上是建立了不良的條件反應,追蹤其根源是在認知上存有錯誤的構建而導致行為上的異端。一個十分明顯的例子就是在同樣的環境刺激下,有些人若無其事,有些人會產生恐怖情緒,而也有些人則會形成嚴重的恐怖癥。
美國臨床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艾里斯(Ellis)認為人既是理性同時又是非理性的。人的大部分情緒困擾和心理問題都來自于不合邏輯或不合理性的思考,即不合理的信念。這種不合理的信念會導致不適當、不適度的情緒和行為反應,當人們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并長期處于不良的情緒態中時,最終會導致情緒障礙的發生。如果能學會理性思考并擴大自己的合理信念,減少不合理的信念,則大部分的困擾或心理問題就可減少或消除。比如一個人患有恐高癥,他對高處的恐怖不是由于害怕高處本身而是由于害怕處于高處時會給他造成傷害。患者的恐怖情緒是由于在認知上對高處的錯誤理念而造成的,這時的治療便是要糾正患者認知上的錯誤解釋和評價。因此認識行為治療的一個主要目標是識別并矯正與兒童恐懼癥狀相聯系的非適應性思維??朔謶值牧硪粋€重要部分是獲得對恐懼的控制能力。這個過程包括認識到自己能夠應付恐懼刺激,學會處理與恐懼相聯系的情緒反應,并學習特殊的對付恐懼的技能。認識行為治療就是向兒童提供這樣的學習機會以及克服恐懼必需的特定技能??紤]到年幼兒童的有限認知能力以及與恐懼相伴隨的焦慮情緒,治療可以在兒童游戲的形式中進行。研究表明:單獨使用認識方法并不能促進兒童克服恐懼反應的能力,聯合使用認知行為方法能夠幫助兒童有效地應付恐懼情境與恐懼刺激。在恐懼兒童的認知行為療法中最重要的方法當屬認知技術與行為治療方法。
(一)認知技術
由于非適應性的認識被認為是導致恐懼行為的潛在因素,因此我們可以假設,思維的改變將會產生行為上的變化。因此治療師可以幫助兒童識別認識,教他們用更具適應性的思維取代原來的非適應性思維。通常對成人的治療中認知的策略改變通常包括三個步驟:尋找證據、探討不同的可選方法、檢驗結果。然而,對兒童使用上面的這些策略是非常困難的,因為這一方法需要檢驗認識的不一致性,這顯然超出了絕大部分兒童的認識能力。盡管在年幼的兒童中存在上述局限,但認識改變的策略經適當調整后仍可以應用于不同發展水平的兒童。只要以一種與年齡相適應的方式進行治療,即使是學齡前兒童也可以受益于認識改變的方法,幫助兒童形成積極的、適應性的自我評述,例如“我是勇敢的”?!拔夷茏鲞@個”。積極的自我評述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訓練兒童掌握應付策略:主動控制(“不管我是否喜歡。我都必須從那只狗旁邊走過去”),減少消極的情感反應(“無論我是否準備好了,我都要去上學”),強化性評價(“我是勇敢的”),還有現實檢驗(“我們的房間里確實沒有怪物”)等。
(二)行為方法
1.系統脫敏療法
系統脫敏是通過以一種適應性的反應代替原來的非適應性反應從而減少焦慮或恐懼的一個治療過程。它是把一些能喚起恐怖情緒反應的刺激與愉快的活動同時并存,最后以愉快活動所產生的積極情緒克服恐怖刺激引起的消極反應。它旨在破壞引起恐怖情緒的刺激與反應所建立的條件反射,達到降低恐怖情緒反應的目的,也就是說,當刺激出現時,焦慮反應被阻斷了。在對成人的治療中,這種阻斷通常是通過學習肌肉放松而實現的,在平靜放松的狀態下,就不可能出現焦慮反應。超過6歲的兒童可以學習經過修改的放松技術,而有些兒童可能會覺得其他技術更有效。對兒童的治療經常需要通過其他一些能夠誘發放松狀態的方法,例如使人平靜的游戲活動,或者觀看、想象平靜的景象。有的專家還建議使用大笑來達到放松。
2.應變管理方法
“應變管理”是一個一般性的稱呼,指所有通過控制行為結果從而矯正行為的有關技術。正強化、塑造、刺激漸消、消退以及行為的差別強化,這些都是應變管理的不同形式。應變管理的治療程序既可以是在游戲的過程中建立,也可以在自然環境下建立。
3.模仿學習
關于模仿學習已經有過大量的研究,它經常被用于治療兒童的恐懼和焦慮。在模仿學習的過程里,兒童可以在誘發焦慮的情景中看到非恐懼。這種方法要求存在恐懼的兒童看到榜樣在那個令他感到恐懼的環境中所經歷的積極的或安全的后果。模仿學習為兒童提供了一個機會,觀看榜樣怎樣學習新的技能以應付恐懼刺激,這一方法對于那些不具備應付恐懼所必需的適當技能的兒童尤為有效。需要注意的是,把榜樣應用到治療恐怖癥的時候,榜樣必須逐漸地接近恐怖情境或恐怖對象,就如同在脫敏訓練中為個人建立恐怖事件等級一樣,榜樣也需要按照這個等級逐漸接近恐怖刺激。
參考文獻:
[1]郭念峰主編.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咨詢師[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梁寶勇.發展心理病理學[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3]甘諾.兒童恐怖與恐怖癥的病因及治療[J].中國特殊教育,2002(1),65~69.
[4]Heidi Gerard Kaduson&CHARLES E.schaefer.兒童短程游戲心理治療[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2.
[5]李興國,詹桂梅.兒童恐怖癥的表現與治療[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8(22),21~22.
[6]林仲賢,武連江.兒童心理健康與咨詢[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2,178~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