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8 15:32:5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圍手術期術后護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骨折;圍手術期護理;康復護理;髕骨
髕骨骨折是外傷中常見的關節內骨折。傷后除了及時有效的外科治療,正確系統的圍手術期護理和康復護理指導也是非常重要的。我院于2007年4月—2008年5月共收治髕骨骨折27例,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男18例,女9例,年齡15~63歲,平均41.6歲。其中粉碎性骨折17例,橫行骨折10例,均為單發性。急診手術10例,擇期手術17例。結果:隨訪時間6個月~1年,經過功能鍛煉,絕大部分病人肌力達4~5級,關節活動度達80°~100°,隨訪時關節活動度平均達125°,恢復了無痛和理想的關節活動度。1年后關節功能未完全恢復2例,1例為車禍傷,局部軟組織損傷嚴重;1例為術后切口感染經換藥后治愈。
2 護理
2.2 術前護理 通過宣教向患者講解手術治療以及術后早期功能鍛煉對膝關節功能恢復的重要性,使患者能夠正確面對疼痛,對術后恢復充滿信心。預防感冒等對手術及術后恢復不利的因素,對擇期手術患者加強床上排便的訓練。
2.2 術后護理
2.2.1 一般護理 術后腫脹一般從術后2h開始至36h達到高峰,所以需要患者持續抬高患肢,膝下墊一軟枕,高于心臟水平15°,以利于靜脈回流,減輕水腫[1]。石膏固定:鋼絲內固定者石膏固定3周,如果患者能嚴格遵守醫囑,配合好,可不做石膏外固定,將患肢置于伸直墊高制動。絲線內固定和髕骨切除者用石膏固定4周。一般術后2天均有輕度發熱,不超過38℃,可采取多飲水,必要時用溫水擦浴或乙醇擦拭大血管處等物理降溫的方法退熱[2]。
2.2.2 疼痛護理 髕骨骨折術后多數均有膝關節的腫脹疼痛。需要區分是術后切口疼痛還是敷料包扎過緊引起的疼痛。若術后切口疼痛可根據醫囑給予止痛劑;如果是術后腫脹導致繃帶包扎過緊的疼痛,給予止痛劑往往療效不好,應該松解繃帶,觀察肢體的血液循環,很多患者松解繃帶后疼痛迅速緩解,也不需要用止痛藥。術后疼痛一般以第1天最明顯,第2天開始逐漸緩解[3]。
2.2.3 功能鍛煉 患者術后功能鍛煉應根據患者傷情,分階段進行。術后l周內,局部組織創傷未愈合,患肢腫脹疼痛,可應用超短波、紅外線、低中頻電療等物理方法以利消腫。術后第2天即開始進行股四頭肌的靜力收縮練習,先在護士的指導下練習健側,然后患者根據自己的感覺練習患側。(1)臥位練習股四頭肌的方法:仰臥位,兩腿伸直,適當抬高,保持3~5s,再慢慢放下,反復練習,一般500次/d。(2)坐位練習股四頭肌的方法:患側小腿繃沙袋練習(重量為1.5~2kg)。開始練習時先協助托起患側小腿,然后移開雙手,囑患者保持患腿抬高3~5s,再輕輕放下。一般為每小時5min。根據情況左右推動髕骨,防止髕骨與關節面粘連。術后2~4周,拆除石膏托,骨痂已逐步生成,骨折較穩定??芍笇Р∪死弥w重力加強肌力鍛煉和關節活動度。病人坐床邊,小腿下垂,做膝屈伸活動,循序漸進,以主動屈伸為主,輔以適當被動活動。加重肌肉的按摩,并逐步在踝部上懸重,用指推活髕法防止髕骨與關節面粘連。術后4周開始負重鍛煉,粉碎性骨折可在4~6周后進行??杉訌娂×﹀憻?,增加關節穩定性,例如扶物站立,扶持床邊下蹲與起立,扶雙拐負重行走,或上下樓梯。下地時以健側足尖托住術側足跟,以臀部為軸心,轉向床邊下地。病人雙手使用拐杖,雙拐與健肢成三角形。站立時用手腕的力量支撐向前行走。術后第4周患肢負重占身體重量的50%(前足踏地),第6周占身體重量的100%,此時術肢仍需用單拐。第7周可棄拐行走。如果出現疼痛或不適感,可適當推遲負重時間[4]。進行功能鍛煉要根據病人年齡、體質及前一段功能練習的效果,進行評估計劃,逐漸增加練習強度幅度并密切觀察防止摔傷及其他部位的骨折。
3 討論
髕骨為人體最大的籽骨,能起到保護膝關節,增強股四頭肌肌力,伸直膝關節的作用,尤其對膝關節伸直的最后15°~30°范圍更為重要。髕骨骨折是關節內骨折,應貫徹解剖復位、加強內固定及早期功能鍛煉的原則,以盡快恢復關節面平整,減少髕股關節炎的發生。髕骨骨折術后早期行髕骨推移和按摩,能促使腫脹消退,預防關節粘連和避免肌肉纖維化。股四頭肌的主動收縮促進血液循環更有利于消腫,避免肌肉萎縮,為膝關節的屈伸和下床活動打好基礎。對于髕骨切除者,股四頭肌的鍛煉更為重要。護理人員實施科學、系統的護理及處理,患者在掌握相關知識的基礎上,消除緊張恐懼心理,自覺主動地配合治療,并進行積極的功能鍛煉,對于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促進功能的恢復,有著重要的輔助作用。
參考文獻
1 呂氏緩.創傷骨科護理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1,130-132.
2 盧淑琴.髕骨骨折護理要點.中國骨傷,1994,7(6):20.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2.089
作者單位:200438上海市上海市東方肝膽外科醫院腹腔鏡科
汪佳佳:女,大專,護師
通信作者:沈麗,女,本科,副主任護師,護士長
全內臟反位是一種極為罕見的人體內臟解剖變異,系指心、肺、橫膈、肝、脾、胃、腸等全部內臟的位置呈180°反位,在發育過程中胸部臟器和腹部臟器以正中線為軸發生轉位,如同鏡子成像一樣,故俗稱“鏡面人”[1],而循環、呼吸、消化功能均正常。肝臟是胃腸道腫瘤轉移最易發生的靶器官,手術是唯一有效的治愈手段[2]。肝臟轉移瘤切除的手術風險較大,易出現出血、膽瘺、肝功能衰竭等并發癥,全內臟反位患者因解剖位置變異,臨床收治的此類患者較少,手術風險更大,同時對圍手術期的護理要求更高,所以正確的圍手術期護理是保證手術效果的重要措施。我科于2013年9月收治1例全內臟反位結腸癌術后肝轉移患者,圍手術期給予周密細致的個體化護理,未發生任何并發癥,康復出院,現報道如下。
1病例介紹
患者,男,50歲,因降結腸癌行降結腸癌根治術后1年,術前檢查無肝轉移,術后靜脈化療8次(folfox方案),定期復查。2013年8月于我院行磁共振檢查,結果示全內臟反位,反位肝左外葉結節型占位,膽囊結石,未做特殊治療。于9月22日收入我科,入院后常規護理,完善各項術前檢查及術前準備,無手術禁忌,于9月25日在全麻下行反位肝左外葉切除、右前葉腫瘤切除、膽囊切除術。手術順利,麻醉滿意,術中出血約400 ml,未輸血。術后給予抗炎、保肝、營養藥物治療,恢復順利于術后第7天康復出院。
2護理
2.1術前護理(1)心理護理。首先評估患者的身心狀態、生活習慣、家庭社會背景以及對疾病的了解程度,再根據病情向患者提供個體化信息支持,同時耐心傾聽患者因疾病以及全內臟反位導致對手術的恐懼和焦慮,配合醫師一起告知手術治療的必要性。因該患者為二次手術,其焦慮情緒較其他患者明顯,因此護理人員應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向患者及家屬介紹我院為??漆t院,在肝臟手術方面具有十分豐富的臨床經驗,且既往收治過全內臟反位的類似病例。講解以往成功的病例,消除其思想顧慮,增加對手術的信心。對患者及家屬尊重、理解,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取得信任。(2)術前檢查。完善各項術前檢查,包括心電圖、B超、胸片、肺功能、CT及各項生化檢查等。在進行身體檢查時,應注意患者異常的生理結構,與相關臨床科室溝通交待患者全內臟反位情況,協助順利完成術前檢查,如心電圖檢查左右上肢各導聯波形與正常相反;B超檢查肝臟、膽囊在左上腹,膽囊影位于左上腹;兩葉肺的位置相反;脾臟在右上腹等。給予血型鑒定及備血。根據患者基本情況及術前檢查和檢驗的異常結果,制定詳細的護理計劃并落實。(3)營養支持。患者自訴6個月內體重下降12 kg。因患者體重下降明顯,給予微型營養評定表(MNA)評分為16分,存在營養不良。所以術前除了給予高蛋白質、高熱量、高維生素及低脂肪飲食外,每天口服腸內營養乳劑(瑞代)500 ml,以改善營養狀況,術前再次評估營養評分,減少手術并發癥。(4)健康宣教及術前準備。告知患者術前下午口服腸道灌洗液、晚上清淡飲食、術前12 h禁食、術前6 h禁水的目的和方法。次日晨取下活動性假牙及金屬貴重物品,術前排空小便,消毒沐浴液沐浴,用龍膽紫標記手術切口。術前留置胃管,全內臟反位的患者食道下端偏向右側,斜形穿過右側橫膈食管裂孔,連接于胃的賁門,置胃管時應動作輕柔,囑患者多做吞咽動作。護送患者進手術室,與手術室人員詳細交接患者病情及全內臟反位的特殊性并填術交接單。
2.2術后護理
2.2.1按外科常規護理術后取去枕平臥位,頭偏一側,6 h后改半臥位,予持續低流量吸氧72 h,氧流量3 L/min。給予24 h心電監護,心電監護電極片粘貼時位置與正常人左右相反。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引流管、切口敷料的情況,傾聽患者主訴,如有異常,及時匯報醫師,及時處理。術后禁食、禁水,待腸蠕動恢復后給予流質飲食,逐漸過渡到半流質、普食。定時為患者翻身叩背,指導患者咳嗽的方法,給予霧化吸入2次/日。加強患者的基礎護理,溫水擦浴1次/日,口腔、會陰護理2次/日,術后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
2.2.2導管護理妥善固定各引流管,因患者全內臟反位,術后應注意引流管的特殊位置(與正常人相反,根據反方向判斷各器官的位置),并做好標記,保持管道通暢,密切觀察引流液顏色、性質及量,發現異常及時報告。腹腔雙套管反復沖洗低負壓引流可有效緩解癥狀、減少腹腔滲液,通過反復低負壓沖洗引流減輕腹腔滲出液中的毒素及病原菌引起的膈下積液、腹腔感染等并發癥,同時可以起到治療和引流的作用,減少并發癥的發生[3]。腹腔雙套管接墻壁式負壓吸引器吸力不可過大,為0.02~0.04 MPa,沖洗液選用0.9%氯化鈉注射液500 ml+硫酸慶大霉素16萬U,預防感染。定期更換引流袋,嚴格執行無菌技術,同時防止引流袋抬升過高引起逆行感染。據文獻報道[4],即使嚴格消毒,單次導尿后,尿路感染的發生率約為1%~2%,留置導尿管1 d的感染率約為50%,超過3 d者感染率可達90%以上。因此本例患者術后第2天拔除尿管,拔管前間歇夾管每2~3 h開放1次,使膀胱定時充盈和排空,促進膀胱功能恢復。
2.2.3疼痛護理由于術后疼痛給患者精神上和身體上都帶來不良影響,疼痛感覺和反應因人而異,也因時而異[5]。良好的止痛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焦慮心情,保證患者疾病及時恢復。其中止痛藥物的運用仍是目前解除術后患者疼痛的重要措施之一。正確運用鎮痛藥物是藥物止痛的關鍵步驟,要了解各種止痛藥物的應用原則、適合人群、藥物的禁忌證和并發癥,避免盲目用藥而造成不良后果,并且要防止患者對止痛劑的依賴性[6]。本例患者術后使用麻醉自控鎮痛泵持續給予鎮痛藥,“長海痛尺”[7]疼痛評分在2~3分,術后第3天拔除自控鎮痛泵后,給予分散注意力、音樂等方法減輕疼痛,疼痛評分為0分。此外,患者在咳嗽時指導患者環形按壓切口,并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因咳嗽、引流管刺激引起疼痛,疼痛效果滿意,未使用鎮痛藥物。
2.2.4營養支持患者術后禁食期間給予足夠的熱量補充,預防體內消耗蛋白質,提供能量,可使用人血白蛋白、支鏈氨基酸等營養支持,必要時輸入血制品。待胃腸功能恢復后給予流食,并逐漸過渡到半流質飲食直至普食,選用優質蛋白質、高熱量、高維生素、低脂、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避免生、冷、硬及刺激性的食物攝入。本例患者術后第3天進流質飲食,第4天進半流質飲食,第6天進普食。術后第6天MNA評分為18分,營養狀況改善。
2.2.5并發癥的預防(1)出血是術后最嚴重的并發癥,該患者腫瘤靠近第二肝門,又由于全內臟反位,術后發生出血的幾率較大,所以密切觀察引流液、監測生命體征、傾聽患者主訴、了解患者脈搏及脈搏的變化至關重要。如果腹腔雙套管內引出血性液體,引流量大于200 ml/h,應懷疑有活動性出血的可能,應立即報告醫師,及時處理。(2)膽瘺是肝葉切除術后較嚴重的并發癥,術后應密切觀察腹腔雙套管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如發現膽汁樣液體引出,應及時處理,并延長腹腔雙套管放置的時間,以便充分引流,利于瘺口愈合,同時觀察患者腹部體征,有無壓痛、反跳痛、腹肌緊張,如出現上述癥狀立即報告醫師,及時處理。(3)胸腔積液是肝葉切除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如出現呼吸困難、血氧飽和度降低、體溫升高、刺激性咳嗽,應立即通知醫師。本例患者術后發生少量左側胸腔積液,鼓勵患者加強營養攝入,2 d后復查B超自行吸收?;颊咝g后積極配合治療,恢復順利。
3小結
全內臟反位肝臟轉移瘤患者較罕見,總結對本例患者護理經驗,筆者認為術前醫護人員全面細致的心理護理、術前檢查和支持、健康宣教和手術部位交接等準備是手術成功的前提;術后需根據患者全內臟反位的特殊性,給予患者包括外科常規護理、引流管護理及并發癥的預防護理,并在疼痛護理和營養支持方面給予患者個性化的護理措施是術后康復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喬江春,唐大年,劉燕南,等.內臟反位成年人肝移植方法的探討[J].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12,18(5):334-336.
[2]廖皓宇,何勁松,唐錦,等.結直腸癌肝轉移臨床治療現狀[J].中華普通外科學文獻(電子版),2012,6(4):336-341.
[3]青曉.肝癌術后行腹腔雙套管低負壓引流78例術后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4):10-11.
[4]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529.
[5]李海霞.腹部手術后疼痛的護理干預[J].中國實用醫藥,2011,6(7):231-232.
[6]史紅萍.腹部手術患者術后疼痛的護理干預效果[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1,25(12):113-114.
[7]李敏,覃鴻雁.“長海痛尺”在胸部手術后疼痛管理中的應用[J].微創醫學,2009,4(2):191-192.
【關鍵詞】老年人 圍手術期 心理護理
【中圖分類號】R742.3【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5-0515(2010)005-097-02
老年化是一種全球趨勢,且發達國家早于發展中國家。從個體的角度看,隨著年齡的增大,老年人生理功能的退化,患病率也升高,相應需手術的老人也逐年遞增[1]。做好老年人圍手術期心理護理,對于老年人術后身體恢復和身心健康起著重要作用。圍手術期心理護理包括以下幾方面:術前訪視、術中人文關懷和術后隨訪及健康教育。
1 術前訪視工作
老年人的心理變化主要包括失落感、孤獨感、恐懼感、抑郁、健忘、挑剔等 。圍手術期整體護理模式的開展對于老年人在心里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1.1圍手術期整體護理。根據時間不同分為3個階段:手術前期、手術中期和手術后期。手術室的護理工作它不再只局限于手術室內了,它包括從患者入院、接受手術以及麻醉蘇醒期直至出院的全過程,即圍手術期護理。
1.2在手術前一日巡回護士到病房對病人進行病情了解。首先詳細閱讀病例,觀察手術患者生命體征和一般情況,了解術前醫囑執行情況,解決存在的護理問題,在訪視過程中要認真回答老人及親屬提出的問題,自然地向手術老人進行健康教育,向老人講解術中需要配合的方法及重要性。
1.3向老人介紹手術室的環境、設施,手術概況,參與手術的醫生的技術水平以及手術室對此項手術的準備情況,并告知在手術期間護士將陪伴度過手術期和對其進行全程護理。對有引流管及肢體移動障礙等情況要在記錄單中注明,根據術前訪視的情況準備術中所需的特殊用品。針對不同病例講解成功的實例幫助老人樹立信心,解除思想負擔。通過交流進一步加強護患之間的溝通從而達到消除老人的緊張和恐懼心里。
2 術中人文關懷護理
2.1 手術開始前的護理
通過術前的訪視,手術室護士已經與老人建立了一種相對熟悉的護患關系。解決了患者存在的焦慮緊張心理。在進行輸液、安置手術、麻醉、四肢使用約束帶等操作前要先向老人講解和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項??梢耘c清醒老人交流或播放輕松的音樂,以消除老人的不安全感。
2.2 手術過程中的護理
手術開始后,巡回護士要密切觀察術中老人的生命體征變化,協助麻醉師處理各種情況。正確使用術中所需儀器和設備,嚴格執行物品清點和查對制度。正確判斷老人末梢神經、血管功能及皮膚的顏色、溫度是否正常,檢查支架、約束帶、襯墊的使用是否合理。注意術中靜脈輸液的速度和輸入量。
2.3 手術結束后的護理
當手術結束后要協助醫生包扎好傷口,并保持術區與覆蓋敷料的清潔與干燥,麻醉恢復時要注意患者的安全,做好約束與防護。觀察好病人生命體征,檢查皮膚的完整性與肢體的功能,安慰老人并告之手術的良好結果。與手術醫生和麻醉醫生一同轉送老人到病區。
3 術后隨訪及健康教育
3.1 術后隨訪
手術結束老人轉人病區后,主要的護理活動也隨之轉移,在手術后主要的護理工作是進行術后隨訪和健康教育。手術后1-3天由巡回護士攜帶手術整體護理記錄單前往病區了解患者術后恢復情況、傷口愈合情況等。通過交談了解老人的心理狀況,對老人提出的問題給予恰當滿意的解答,及時做好心理支持工作。征求老人及家屬對手術室工作的建議和要求,評估術前、術中整體護理措施的效果。
3.2 術后健康教育
術后傾聽老人對于自身機體各種反應的敘述,在排除無疑常的情況下,向老人解釋出各種感官癥狀在術后出現的必然性和可能性,如切口區皮膚的輕度腫脹、癢感、麻木或輕疼多屬正常情況。手術后在可以進食的情況下鼓勵老人進食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類飲食,可以少食多餐直到食欲恢復正常。指導老人術后的活動,在病情允許的基礎上要逐步進行,可按照坐、站、行的順序進行,活動時要特別注意安全。同時對于老人出院后的運動量提出合理的建議。
通過圍手術期老年人的心理護理,消除了老年人的不良心理負擔,使老年人獲得安全感和舒適感,讓老年人在接受手術時充滿信心,主動配合手術,為手術順利進行創造良好的條件,增加術后獲得最大程度功能恢復的可能性,從而豐富了整體護理的內涵,提高了手術室護理的服務質量。
參考文獻
1. 俠等.老年人主觀幸福感測量結果的正向分布及其影響因素錢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3.4(23):204-2
2. .實用精神科護理[M]上面:科學技術 2007:289
3. 等.手術室操作技術與質量控制標準 人民衛生科技出版社 2008 11:232
關鍵詞:老年;糖尿??;骨折;圍術期護理
現階段,我國老齡化現象嚴重,慢性病已經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其中慢性病中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且患病年齡呈年輕化趨勢,老年人糖尿病病程時間長,且容易引發各種并發癥;隨著年齡的升高,老年人身體、生理各項機能會逐漸退化,由于骨質疏松、股骨頸脆弱、骨質軟化等原因,較成年人而言,骨質脆硬,一旦遇有輕微外力,極易引起骨折[1],較成年人而言,老年人的骨折具有病程長、不易愈合等特點[2],而一旦老年糖尿病患者罹患骨折,不僅患者傷口不容易愈合、增加感染的機會,而且還會加重糖尿病紊亂,極易引發一系列的并發癥,如:感染、深靜脈血栓、壓瘡等,給患者身體和心理上造成巨大的傷害,相關研究認為,加強圍術期手術護理可以有效的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罹患相關并發癥的幾率[3]。本研究對5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骨折患者進行圍術期護理,現將其實施效果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筆者于2013年1月~12月間選擇來我院骨科治療的老年糖尿病合并骨折的患者5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65~78歲,平均年齡(73.56±2.11)歲,這5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骨折患者均需要進行骨折手術治療,50例患者中,其中42例是因為跌倒所致,另外8例因為為交通事故或外力受傷所致;按骨折部位分類,上肢骨折30例,下肢骨折11例,骨盆骨折6例,髖關節骨折3例;開放性骨折29 例,閉合性骨折21例。將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25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比、骨折部位、骨折原因、骨折類型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試驗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強化護理,其中強化護理措施如下:
1.2.1術前護理 術前積極地與患者及家屬溝通,熱情的為其講解疾病的病因、治療措施、手術方式、主刀醫生等,同時向患者介紹以往成功的病例,使其消除心理上的不安和焦慮等,當遇到術前緊張癥的患者,要耐心和藹的與患者及家屬交談,讓患者更清楚的了解自己的病情,消除其心理上的緊張焦慮。術前前一天,負責護理告知患者其主刀醫生的技術和水平、麻醉方式及術前準備等,同時告知患者手術成功率及可能出現的并發癥等,耐心的回答患者提出的問題,積極的解決患者的擔憂,為下一步的手術順利進行做好準備,同時向患者糖尿病強化知識,監督患者飲食,告知其低糖、低脂、高纖維飲食;同時密切監測其血糖水平,監測7次/d,d,即餐前、餐后2 h 及睡前均需要監測,根據結果應用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術前控制好血糖,保持血糖在正常水平范圍內,避免因手術應激影響而導致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手術前,護理人員要密切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及精神面貌變化情況,一旦發現并發癥等異常現象,及時告訴主治醫師,進行及時的救治,確保患者手術治療的安全性。
1.2.2術中護理 進入手術室后,護理人員要用親切的話語熱情接待患者,同時抬患者的時候要輕拿輕放,動作輕柔,做好防護,依據患者要求調整好手術室內的溫度。麻醉時,告知患者麻醉過程可能出現的癥狀狀,并囑咐患者一旦出現不適及時告知巡回護士,使患者增加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同時密切監測患者的血糖水平,保持其血糖水平在7.0mmol/L~10.0 mmol/L。
1.2.3術后護理 手術結束后,對患者的手術部位做好清潔工作,為患者穿好衣服并蓋好被單,同時保持患者為平臥位,根據骨折部位不同采取不同的,同時要防止傷口感染,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圍內,勤與患者及家屬交流,密切觀察患者各項生命指征的變化,監測內容為血壓、心率、呼吸、全天候血氧飽和度。在術后1~3d告知患者要清淡飲食,多食易消化、高蛋白、高能量的食物,不可隨便活動,按照醫生要求在合適的時間下床活動,同時加強患者及家屬的心理溝通,消除其心理壓力,減輕心理負擔。
1.3統計學分析 上述數據均采用SPSS17.0進行處理并分析,其中并發癥的發生率采用χ2檢驗進行比較,檢驗水準為0.05。
2結果
2.1兩組護理指標及費用的比較 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在術前準備時間、住院時間、藥物總費用、住院總費用等方面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研究結果顯示 試驗組在手術前血糖水平為(11.69±0.5) mmol/L,術后血糖水平為(7.69±0.3) mmol/L,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84,P=0.04), 對照組在手術前血糖水平為(11.37±0.4) mmol/L,術后血糖水平為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效果比較 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的疼痛得分為(4.69±0.1)分,對照組的疼痛得分為(6.31±0.1)分,試驗組的疼痛得分低于對照組得分,兩組間比較具有差異,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7.11,P=0.04);試驗組中1例發生感染,并發癥發生率為5.5%,對照組中1例感染,1例壓瘡,并發癥的發生率為10.1%,試驗組的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不良事件發生率(X2=6.56,P=0.03),見表3。
3討論
近年來,受飲食、生活方式、基因等因素的影響,糖尿病的人群患病率逐年增加,糖尿病作為一種難治愈性疾病,極易引發體內糖代謝代謝紊亂,進而引起各類并發癥[4],如果糖尿病患者罹患骨折,由于老年患者自身技能的退化及收到糖代謝紊亂的影響,會引起骨折愈合時間延長,重者會引發各類并發癥;采取合理的護理措施是控制并發癥的有效途徑。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在術前準備時間、住院時間、藥物總費用、住院總費用等方面均低于對照組,患者血糖水平術后均較術前有所降低,試驗組的疼痛得分和并發癥的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與辛海南等研究結果類似[5],可見,對老年糖尿病合并骨折患者進行圍術期護理可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所以老年糖尿病合并骨折在圍術期值得采取合理的方式進行護理。
參考文獻:
[1]田順林,朱興元,劉曉冬.骨科患者合并糖尿病的圍術期處理[J].交通醫學,2009,23(4):405.
[2]許黎,袁菊.老年髖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2,21(4):368-369
[3]曹俊英.糖尿病髖部骨折患者32例的護理干預[J].山西職工醫學院學報,2011,21(3):78-79.
關鍵詞:膝關節 人工關節 深靜脈血栓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骨性關節炎等關節疾病越來越多,嚴重影響著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全膝關節置換術作為治療關節疾病的一種治療手段,已被廣大老年患者及其家屬普遍接受。但全膝關節置換(TKA)術后會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DVT)、感染、髕一股關節并發癥、血管神經并發癥、假體周圍骨折等并發癥。其中DVT的發生率為40%~88%,發生肺栓塞(PE)風險可高達10%~20%,死亡率高達2%,而采取有效預防措施可使TKA術后DVT的發生率降至26.3%,極大地提高了手術成功率。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本組病例共72例(98膝),其中男28例(42膝),女44例(56膝)。男:女為1:1.6,年齡61~82歲,平均70.5歲。其中骨關節病39例,類風濕性關節炎23例,嚴重創傷性關節炎6例,膝關節周圍腫瘤4例。
結果
左下肢出現深靜脈血栓14例,右下肢出現深靜脈血栓12例。小腿深靜脈血栓12例,髂一股靜脈血栓9例,混合型血栓5例。DVT的發生率為25.5%。無1例發生肺栓塞死亡。
預防性護理
(1)預防:基本預防措施:①手術操作應輕巧、規范使用止血帶。②術中和術后適度補液,避免脫水而增加血液黏度。③禁止在窩或小腿下墊硬枕,以免影響小腿深靜脈回流。④提高靜脈穿刺的技能,避免在同一靜脈反復穿刺,更不宜采用下肢靜脈輸液。⑤鼓勵患者早期功能鍛煉、深呼吸及有效咳嗽。⑥下肢可穿逐級加壓彈力襪。⑦飲食:避免高膽固醇飲食,進低脂(脂肪量每日小于40g)及纖維素多的飲食,多食水果,多飲水,忌辛辣,以免血液黏稠度增高。⑧禁煙,以免尼古丁刺激血管引起靜脈收縮。⑨保持大便通暢,以減少因用力排便腹壓增高而導致的下肢靜脈回流受阻。⑩保持心情舒暢:心情不佳可引起交感、迷走神經功能紊亂,血管舒縮功能失調。
機械預防措施:包括足底靜脈泵、間歇充氣加壓裝置及逐級加壓彈力襪,向心性按摩下肢。國外采用跳板裝置、充氣長筒靴或電刺激等,它們均是利用機械性原理促使下肢靜脈血流加速,降低DVT的發生率。
藥物預防措施:①術前12小時皮下給予低分子肝素鈣5000U,每日1次。但應考慮患者的肝、腎功能和血小板計數的情況。②戊聚糖鈉:2.5mg,術后6~8小時開始應用。用藥時間一般不少于7~10天。
對DVT高危患者應采用基本預防、機械預防和藥物預防聯合應用的綜合措施。有高出血危險的患者應慎用藥物預防措施,以機械預防措施為主,輔以基本預防措施。單獨使用物理預防適用于合并凝血異常、有高危出血因素的患者。
(2)護理:對患者做好評估:高危人群:高齡、女性、吸煙、糖尿病、肥胖、小腿水腫、下肢靜脈曲張、心功能不全、血脂升高等。
做好高危人群的宣教:①講解DVT的病因、危險因素及后果,提高患者的警惕性;②講解DVT常見的癥狀,告知病人如有不適,及時告訴醫生護士;③講解術后早期功能鍛煉的重要性。
保持引流通暢,減少局部壓迫。
早期積極活動,促進靜脈回流:下肢保持外展中立位,麻醉作用消失后主動進行距小腿關節功能鍛煉、股四頭肌主動舒縮運動,并輔以下肢肌肉向心性被動按摩。定時翻身,翻身時避免患肢受壓。指導患者正確的活動方法。手術當天:患肢抬高,做向心性肌肉按摩,主動或被動活動踝關節,每2小時1次,每次5分鐘;術后第1天患者平臥,主動進行距小腿關節功能鍛煉、股四頭肌的靜力收縮練習,每次收縮5~10秒,休息10秒,每10次為1組,每天完成5~10組;術后24~48小時引流管拔除后即進行CPM康復訓練。下肢氣壓治療2次/日。對于高危患者下床活動時穿彈力襪或用彈力繃帶包扎患肢,步行訓練以患者能耐受,不感到過度疲勞,患膝無明顯疼痛為宜,行走的距離逐步增加,避免久坐久站。
下肢血液回流的觀察:肢體的腫脹程度、膚色、感覺、淺靜脈充盈情況可反映下肢靜脈回流情況。傷口周圍輕度腫脹是正?,F象,如出現下肢疼痛腫脹,淺表靜脈擴張,皮膚溫度增高和低熱應警惕DVT發生,術后應認真觀察并聽取患者主訴,必要時測量下肢同一平面的周徑,如有異常及時匯報處理。
預防性抗凝藥物使用:低分子肝素鈣5000U,每日1次。行腹壁皮下注射7~10天。術后24小時內應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傷口引流情況,按醫囑進行血常規及凝血酶原時間測定。
(3)DVT的護理:一般護理:①觀察和記錄:密切觀察患肢疼痛的部位、程度、動脈搏動、皮膚的溫度、色澤和感覺。每日測量、比較并記錄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徑。②2周內應臥床制動,患肢抬高,高于心臟平面20~30cm,以促進靜脈回流并降低靜脈壓,減輕疼痛與水腫。不得按摩、用力排便和劇烈運動,以免引起栓子脫落。全身癥狀和局部壓痛緩解后可進行輕便活動,下床活動時穿彈力襪或用彈力繃帶包扎。③注意患肢保暖,室溫保持在25℃左右,禁止熱敷。④適當應用利尿劑或33%硫酸鎂濕敷以減輕患肢的腫脹。
溶栓護理:①療效觀察:用藥后每2小時觀察患肢色澤、溫度、感覺和脈搏強度。注意有無消腫起皺,每日定時用皮尺精確測量患肢周徑并與健側肢體對照,對病情加劇者立即報告醫生并進行相應處理。②出血情況的觀察:應用抗凝藥物最嚴重的并發癥是出血,因此必須密切觀察全身皮膚及黏膜情況,有無出血點、紫斑。每次用藥后都應記錄時間、藥名、劑量、給藥途徑。如出現片狀紅斑者應即停藥,急查凝血酶原時間和出凝血時間。
預防肺栓塞的護理:在改變、搬動、擠壓小腿或再次手術等刺激下栓子容易脫落并隨血流楔入與之直徑相同的肺動脈,形成肺栓塞。應注意觀察病人有無咳嗽、咳血痰、胸痛、呼吸困難、血壓下降及恐懼等癥狀,如有以上癥狀應警惕肺栓塞的發生。如發生肺栓塞應立即囑病人平臥、避免深呼吸、咳嗽、劇烈翻動,同時給予高濃度氧氣吸入,遵醫囑靜脈輸液以維持和升高血壓,并安慰病人,減輕病人的恐懼感。
(4)術后一般護理原則:麻醉清醒后可根據病情行適當活動,做好心理護理,鼓勵其多做肢體運動,但應避免做劇烈運動。重視患者主訴,如站立時下肢沉重、脹痛、下肢肌肉壓痛,應警惕有無發生下肢靜脈栓塞。做出院指導時應深入、細致地說明宣教內容的重要性及有可能發生的情況,以便及早發現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征兆,做及早處理,以免發生不良后果。
【關鍵詞】圍手術期;護理;技巧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0221―02
圍手術期的概念最早出現在20世紀70年代國外的一本醫學文獻中,之后在國際和國內被逐漸接受。圍手術期是從患者決定接受手術治療開始,術前期可短可長,有的只有幾分鐘,例如急診病人在幾分鐘之內就要送往手術室手術;有的可能長達數周,醫生需要對患者的病情進一步了解,為手術的進行做好充分的準備。手術之后,要做好相關的綜合治療措施,防止可能引起的并發癥,使患者能盡快的恢復身體的各項生理機能,早日康復。
1 圍手術期的護理理念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國際上關于圍手術期護理的臨床資料開始增多,但是醫學界并沒有關于圍手術期護理的準確概念。直到90年代中期,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護理界才對圍手術期的概念有了清晰的認識:“圍手術期是指從病人確定接受手術治療開始,到術后護理和康復,對病人的心理、生理等進行的整體護理,貫穿在病人手術治療的始終”。國際上也有學者認為,圍手術期的護理是指圍繞著病人手術,在術前、術中和術后的一段時間,沒有明顯的時間限制,把護理看作一個整體來進行,使手術的治療效果達到最大化,這就與前面把術前準備和術后護理分階段的概念區別開來。
2 圍手術期護理的內涵
為了使手術的治療效果達到最大化,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進行完善的護理。護理人員要有優良的護理技能才能為患者提供優質的服務。圍手術期的護理比一般護理更為重要,因為圍手術期是從病人康復的整體性考慮的。包含病人的生理和心理方面、周圍環境對病人疾病的影響、病人對手術的需求和心理準備、特殊情況下的應急處理和特殊護理以及術后并發癥的預防和護理。只有整體性的考慮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證病人度過圍手術期,取得手術的成功。否則,圍手術期的一個失誤很可能導致病人手術的失敗。
2.1 手術前期的準備
2.1.1 心理準備
手術前期的心理準備不僅包括對病人和家屬的心理準備,還包括對相關醫護人員的準備。護理人員要增加和病人以及家屬的交流,要把病人的病情、診斷結果、手術的必要性和方法、預后以及可能產生的并發癥、手術的危險性和術后的恢復等,都要向病人家屬交代清楚,得到病人家屬的信任和配合,使病人配合手術的進行。要充分尊重患者,患者擁有自主選擇的權利,要在病人知情的前提下進行手術,如果病人不同意,不宜進行任何手術和破傷性的治療。
2.2.2 生理準備
病人進行手術,要保持良好的生理狀態,以達到安全度過手術和手術后的過程。
手術后不能活動的患者要在手術前訓練在床上大小便、咳嗽和咳痰的方法,有煙癮患者要在手術前兩周斷煙。
根據檢查糾正患者體內電解質酸堿失衡以及貧血,需要輸血的患者要在術前做好血型鑒定和交叉配合試驗,備好一定的全血。
2.2.3 抗感染準備
不讓病人同有感染的病人接觸,杜絕有上呼吸道感染的醫護人員進入手術室。在涉及胃腸道手術、操作時間長的大手術、心血管手術、人工制品植入手術、涉及感染病灶或切口接近感染區的手術等要使用預防性的抗菌藥物。
2.2.4 胃腸道準備
胃腸道手術的患者在手術前1~2天內要近流質飲食,在手術前要開始服用腸道制菌藥物,防止術后感染。非胃腸道手術患者在術前12小時禁食,術前4小時禁水,為了防止手術中嘔吐,還要在術前用肥皂水灌腸。
2.2.5 熱量、蛋白質和維生素
根據患者的情況,在手術前一周左右,經口或者靜脈滴注提供充分的熱量、蛋白質和維生素。
2.2.6 其他
手術前一天查房,如果患者出現發熱癥狀,女性患者出現月經來潮,應當選擇延遲手術。手術前夜給鎮靜劑,保證病人睡眠充分。進入手術室之前要排空尿液,手術前去掉假牙。
2.2 手術中期的護理
手術中期的護理主要包括五個方面,也是決定手術成敗的不可忽視的關鍵環節。手術中要科學配合和管理,保證病人和手術器械萬無一失;麻醉患者意識清醒者要加以語言性保護措施和心心理安慰:例如保暖、關心、語言安慰、撫摸等;術中要做好監測和常規護理;做好手術中意外情況的預防,發現和配合搶救工作;做好特殊藥物的應用和護理。手術中護理的關鍵是確保病人安全的接受手術,并且保障手術的成功。巡回護士要做好觀察工作,及時發現病人的不適和意外情況,防止出現并發癥,確保病人安全。
2.3 手術后期
在手術結束之后,護理人員要確?;颊哂辛己玫男g后恢復環境,巡房護士做好每天的生命體征和重要臟器功能的監測。術后護理分為一般護理和專業護理,一般護理包括床上洗漱、口腔護理、擦浴、洗腳等功能鍛煉,專業護理包括肺部護理、呼吸道管理、引流管管理等。對于一些病人還要有完善的術后康復訓練,保證手術的成功率。維持病人體內正常的穩態平衡和良好的新陳代謝,如果病人術后需要特殊護理和監測,相關人員要做好儀器的使用安全。病人在出院之后要給家屬和病人教授有關的康復知識,護士長要對患者的護理情況作記錄,了解護理工作,總結經驗教訓。術后護理的目的在于使患者順利的康復。
3 圍手術護理的現狀和未來展望
圍手術期貫穿病人手術的始終,要把圍手術期的三個階段作為整體來對待。護士要通過調查分析,了解病人的基本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圍手術期全程都需要護士的體貼入微的關懷,增強病人的安全感和信任感。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在治療方法上取得了進展,同樣要求護理人員在護理上也應當有先進的理論作為指導。
參考文獻:
[1] 彭南海,杜益平.圍手術期護理理念、內涵和進展[J].實用護理雜志,2002,01:5-6.
[2] 謝新芳,徐群,宋建文.68例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7,03:236-238.
關鍵詞:加速康復外科 小兒疝氣手術 圍術期 干預
Study on Nursing Application of Accelerated Rehabilitation Surgery in the Perioperative Intervention of Child Hernia Operation
Yan Haixiao Cheng Wenjuan
Jiaozuo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accelerated rehabilitation surgery on postoperative pain of children's hernia in perioperative nursing. Methods:95 patients with pediatric hernia treated in a hospital from June 2019 to June 2020 were studied and divided into research group(47 cases) and control group(48 case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 research group was given accelerated rehabilitation surgical procedures in peri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care, then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mbulation time, and the hospitalization cost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length of stay, time of getting out of bed and hospitalization expense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effect of accelerated rehabilitation surgery in perioperative nursing of children's hernia is significant, which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is conducive to the rapid recovery of patients after surgery, and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Keyword:accelerated rehabilitation surgery; child hernia surgery; perioperative; intervention;
醫學中,加速康復外科理念是能夠對圍手術期的患者進行改善的理念,它的作用方式是減少患者術后創傷和對患者對于外界刺激的感知能力進行干預從而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以此能夠縮短患者在院治療時間[1]。小兒疝氣手術是腹腔鏡腹股溝疝修復術的一種,它的優點是操作簡便,術后患者的修復速度快,能夠減少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患者的感染風險[2]。本實驗通過將95例患者分成研究組和對照組進行對比,探討加速康復外科理念應用于小兒疝氣手術的圍手術期護理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95例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的47例患者中男24例,女23例;年齡3個月~7歲,平均年齡(4.0±1.0)歲;其中Ⅰ型腹股溝疝18例;Ⅱ型腹股溝疝11例;Ⅲ型腹股溝疝10例;Ⅳ型腹股溝疝8例。對照組的48例患者男22例,女26例;年齡6個月~8歲,平均年齡(4.0±1.0)歲;其中Ⅰ型腹股溝疝17例;Ⅱ型腹股溝疝12例;Ⅲ型腹股溝疝9例;Ⅳ型腹股溝疝10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可作為實驗對象進行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的患者采用常規圍手術期護理,指導患者在手術前后的各項活動。研究組的患者采用加速康復外科理念應用于小兒疝氣手術圍手術期的護理,護理方法主要操作為:(1)術前護理: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多與患者家屬及時溝通,對患兒的心理活動進行疏通指導,患者因年齡過小,通常對于手術都有一定的恐懼感,會出現不停的哭鬧、不配合手術等反應,這些會影響到手術的正常進行,手術前,護理人員應和患兒多接觸交流,和患兒進行深度交流,來增加親密感,以消除患兒的陌生感,增加信任感,以便患兒能充分配合手術,保證手術的正常順利進行,避免因患兒不配合而增加手術的操作時間和難度。準備術前物品,確保手術物品齊全,去掉患兒隨身所戴金屬配飾,防止術中燙傷的發生影響手術。術前提前30min調控房間的溫度保持22℃~25℃,提前打開患者身下所墊保溫毯,為手術做好充足的環境準備。(2)術中干預:控制手術室內溫度始終保持在22℃~25℃,調整手術室濕度控制在40%~60%,手術操作過程中,醫護人員提前溝通,充分配合,保證手術快速順利的進行。要使用的沖洗液提前15min放在恒溫箱(37℃)環境中加熱處理,以保證沖洗液液體溫度接近人體溫度,減少患者的應激反應。另外,增強覆蓋工作,減少患兒皮膚過度暴露。靜脈滴注的血液或者是液體都要加溫,且為患者增加保溫毯覆蓋,以免患者出現低體溫,導致寒戰等并發癥情況發生,影響到后期傷口的恢復。手術過程中充分應用加速康復外科理念,使用電外科儀器微創治療,對患者給予充分的血流灌注和穩定患者的內分泌。手術中對患者進行麻醉工作并合理控制生理鹽水的輸注,以防止患者出現強烈的應激反應以及缺血等不良反應??刂坡樽硭幍挠昧?,避免因用量不合適而延長患兒的蘇醒時間。(3)術后護理:手術后,患兒回麻醉恢復室期間要及時覆蓋保溫毯,保持患兒體溫不能出現大的溫差,回病房前,病房溫度也要提前調整好,控制在25℃左右。手術前后全程加強對溫度的控制,都是為了保持患兒穩定的體溫。合理的環境溫度可以保持患兒體溫穩定、加速藥物代謝和加速傷口愈合,減少患兒術后的疼痛感,還可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縮短整體住院時間。手術后及時多次監測患兒傷勢,觀測傷口有無出血情況的發生,及時發現及時處理,以免影響傷口的恢復,避免傷口出現出血、感染或恢復慢等情況,而導致住院時間延長。與家屬保持溝通交流,指導患兒術后飲食和活動的注意事項。同時,觀測患兒的術后狀態、蘇醒時間、有無并發癥等指標并記錄。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包括切口感染、血清腫、尿潴留,于術后7d統計[3]。
(2)比較兩組手術指標,包括住院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以及住院費用。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對其中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術后并發癥比較[n(%)]
2.2 手術指標比較
研究組患者住院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費用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手術指標比較
3 討論
小兒疝氣是患者陰囊位置出現可恢復性腫塊,且該腫塊與患者心理變化存在一定聯系,基于小兒機體功能尚未發育完全,加之手術屬于應激反應,故此術后會出現較為明顯疼痛,增加臨床護理操作實施難度,圍術期干預以服務患者為中心,結合手術過程變化對護理操作進行調節,以提高患者舒適程度和依從性為目的,促進機體康復。但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科研人員發現加速康復外科理念應用于護理階段更能減少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降低并發癥的產生率,提高護理效果[4]。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選擇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后無論在住院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費用上,還是在術后心理狀態方面均優于對照組,與李磊[5]的研究結果存在相似性,展現出加速康復外科理念的優越性及安全性。常規護理實施多缺乏對疾病、患者的針對性,且操作方法較為簡單,致使臨床護理效果明顯下降,影響患者切口及身心康復。加速康復外科通過術前心理干預和健康教育,結合術中保溫護理和術后飲食、環境、疼痛護理來提高臨床護理效果,以患者恢復需求為理念,結合臨床最新護理方法,進行主動護理,通過主動與患者及家屬的交談,對患者心理、認知、病情進行了解、評估,從而進行針對性護理疏導。術中的保溫護理,既可減少手術應激反應的發生,還可提高麻醉效果,減少術后疼痛程度,術后根據患者身體情況的情況,通過飲食、疼痛等干預措施的實施,達到為患者提供優質護理服務的目的,縮短住院時間,促進傷口愈合[6]。
綜合上述,小兒疝氣手術圍術期干預中實施加速康復外科的效果顯著,患者住院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以及住院費用明顯降低,且對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作用明顯,值得實施。
參考文獻
[1] 彭小梅.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在小兒外科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現狀[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28:194.
[2] 王蕾.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在手術室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現狀[J].健康養生,2019,15:12.
[3] 郭桂芬.舒適護理在微創手術治療小兒疝氣圍術期護理中的臨床價值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21):158~159.
[4] 李青.童趣式教育聯合家屬伴護式護理在腹腔鏡小兒疝氣術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臨床護理雜志,2020,19(1):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