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8 15:32:4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古典文學常識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古典文學 科研能力 大學本科 教學培育
中國古典文學是本科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基礎課程,也是必修課程,課程內容涉及時間跨度長達數千年,一般安排六個學期的時間完成這門課程的授課與學習,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學生不僅要掌握基本的古典文學知識和文學發展流變,而且要具備閱讀古籍的基本能力,以及研究古典文學相關問題的基本素質。
那么,這種閱讀能力和科研素質的培養,需要通過怎樣的途徑得以實現呢?筆者從事古典文學教學十幾年,為本科生開設過四門相關必修課和選修課,得到同學們的好評?,F筆者對執教的經驗與思考作總結,以拋磚引玉。
一、寓教于課堂講授之中
古典文學的課堂教學是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階段最重要的學習環節,教學設計必須科學合理,涉及學生閱讀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養,包括兩方面內容。
第一,文學史的講授,按照朝代順序,對文學現象、文學流派和重要作家進行考察和分析,總結其藝術規律,探求其成因及其對后世文學的影響。
學術研究無止境,后出轉精。在教學過程中,既要重點講述學界通識,又要兼顧一些有爭議的問題,從而引發學生的思考,而不是單純滿足于知識的寫錄與機械記憶。
以清代散文流派講課為例,重點介紹桐城派,產生及持續的時間、流派名稱的由來,然后分別介紹代表作家及其貢獻,隨后講述這一流派在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等方面的特點。關于陽湖派的問題,需要向學生指出,學界有關陽湖派是否獨立成派存在不同意見,可分別簡介各派的觀點及其依據,然后以曹虹教授《陽湖文派研究》的出版及其研究成果的介紹結束這個問題的講述。
經過這樣的講述,學生對清代散文主要流派有了比較完整的認識,初步了解了學術界關于這一問題的研究歷史,并且對學無止境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培養他們對于古典文學勇于探索和不斷創新的意識。
第二,文學作品的賞析,必須結合文學史的內容,對重點作家的重要作品進行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方面的剖析,加深學生對古典文學作家和文學現象的理解。
以明代傳奇《牡丹亭》為例。明代中后期,思想界的狂飆運動對文學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湯顯祖創作的《牡丹亭》即是顯證。在講授的過程中,要結合湯氏《牡丹亭記題詞》進行提點:“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盵1]P1153隨后,我對《游園》一出戲文進行了講解,并發動同學對湯顯祖的“至情”論展開了課堂討論。
由此,學生對杜麗娘這一人物形象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對湯氏的創作特色,到明代中后期文學界公安派“不拘格套,獨抒性靈”特點在創作中的表現,就有了一定的認識,實現了從作品解讀到理論批評的順利過渡。
二、寓教于課外考察之中
除了課堂的講述,給學生適當布置作業,也是很有效的手段。上學期我給學生布置了一個作業:撰寫一位鄉賢的小傳,簡介其生平及其文學活動。我特別提了一個要求:要寫出自己通過哪些途徑,搜集了哪些材料,有哪些收獲。
布置這個作業的目的,一是事關自己家鄉的古代名人,學生很感興趣,有助于提高學生對家鄉的自豪感;二是讓學生走出書齋,放眼世界,將書本知識和實地調查結合起來,開闊眼界,增強動手能力。
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了。他們利用圖書館和網絡資源,選取了自己的研究對象,初步掌握了相關資料。接著,利用國慶節放假時間,回到故鄉,各展神通,收獲很大。
有的同學走訪了鄉賢的出生地,與其后人訪談,得見了其珍藏的家譜、族譜,得到了第一手訪談資料;有的拜謁了名人紀念館,甚至獨自前往名人墓園,拍攝了珍貴的照片,增進了感性認識;有的去博物館參觀,看到了傳主的字畫,對其文學以外的藝術成就有了切身體會;有的廣泛發動社會關系,趁著放假期間,進入了地方志辦公室查找資料;有的甚至找到了少人問津的江蘇省檔案館,并遇到了在那里工作的校友,得到了其熱情的幫助;還有的同學則去了南京圖書館和地方圖書館,翻閱了收藏在那里的古籍。在報告里,同學們說:“捧讀古籍的感覺,真是不一樣啊?!?/p>
在匯總、書寫報告的過程中,學生們提出了一些頗有價值的問題:為什么在世時頗有文名的古人,身后卻默默無聞?為什么聲名頗為顯赫的古人,卻沒有進入斷代史撰寫者的視野?這到底是古典文學研究的個案,還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通過這次作業,同學們有了不少收獲:完成作業不是簡單地坐在圖書館里下載資料,必須通過多種多樣的途徑搜集獲取。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地方志辦公室、檔案館、墓園……有價值的資料不僅是文字資料,還包括書法、繪畫、家譜族譜、墓志、書影、訪談錄音等。文學研究由此變得生動起來,學生興致盎然。
治學固然要耐得住寂寞,所謂板凳坐得十年冷,沒有耐心是不行的。但是,做學問是一件充滿樂趣的事情,當你打開眼界,敞開心扉,就能海納百川,精益求精。唯有如此,才能吸引年輕學子加入到學術研究的隊伍中,學術才能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三、寓教于考核之中
考試分數事關學生的切身利益,最為學生動心牽掛。教師正好可以借此機會,對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努力方向進行引導。
每學期開學之初,除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古典文學常識、古典文學批評理論等基礎知識之外,還強調對名家名篇的考核,要求學生在本學期內,利用課余時間,大量背誦《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中的作品。
只有熟悉掌握了足夠數量的具體作品,學生對于古典文學的認知才能真正做到既脈絡清晰,又血肉豐滿。正如清人張佩綸所云:“熟讀唐詩三百首,足推博雅也?!盵2]P616
南師大文學院目前所使用的是本校郁賢皓、鐘振振等教授編選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除了選篇典型精當之外,這套教材還在每篇之后附有《選評》,匯集了歷代對本作品及作者的點評。學生在背誦時,不僅能夠熟知作品的原文和釋義,而且能夠結合他人的評價,進一步深入體察作家的風格和本篇作品的藝術特色,達到點面結合的效果。
如今的本科教育不同于以往,科目眾多、學分總量和工作訴求等因素都使得學生的專業學習時間受到了擠壓。這是不容回避的現實。如何在這么多科目的競爭中保證學生對古典文學學習的投入呢?經過這些年教學實踐的檢驗,我覺得,以考促學的方式是一項值得重視和推廣的古典文學教學方法。
總之,中國古典文學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相形之下,本科生的知識儲備和治學能力都處于初級階段,對于古典文學的學習和研究,很容易產生望而卻步的心理。有的學生甚至誤以為死記硬背,就算是學好了古典文學。其實,只要教師方法得當,激起他們對于古典文學的熱愛,就開了一個好頭。然后,根據本科階段學生的特點,用心講授,悉心指導,引領他們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學習和研討,不斷促進他們養成求知求真的思維習慣。在治學的道路上,教會他們不盲信權威,不迷信教材。同時,以閱讀原始文獻為基礎,以理論批評為手段,文史互證,密切關注學界的學術動態,最終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找到自己的研究興趣,本科階段的學生一樣可以邁入學術研究的大門。
參考文獻:
一、提升學生對古詩詞鑒賞能力的必要性
古詩詞從本質上來說主要是承載中國傳統文化的特殊載體,傳承著中華民族上下五年前的悠久歷史文化,同時也蘊含著博大的中華民族精神。眼下社會經濟發展迅速,各種網絡文化、快餐文化應運而生,這些浮躁的氣氛對傳統文化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同時也給學生的價值觀帶來了一定的不良影響。對于這種這會環境,學習中國古典文學責無旁貸,不僅可以提高語文水平,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們一生都受益匪淺。
二、初中語文教學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的培養
1.提高教師的文學素養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引導者,要想保證課堂教學效率,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學習,多了解一些文學典籍,增加文學底蘊,提升自身的古典文學修養,使自己的審美能力和詩詞鑒賞能力得到有效增強。只有不斷的為自己充電,才能保證良好的課堂氣氛,吸引學生們的注意,保證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這樣才能把古詩詞講透,讓學生更好的感受到古詩詞的魅力。
2.創新教學觀念
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改變教學觀念,摒棄傳統教學模式中“以教師為主體”的錯誤思想,將學生在作為教學主體,并時刻注意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明確自身扮演的角色。引導學生,啟發學生,這樣才能更好的激發學生對學習古詩詞的積極性和熱情。
3.注意學生對內容的把握
在平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學生對詩詞內容的把握,⑹詞進行合理分類。例如按詩人的性格分為憂心于天下的杜甫,灑脫的詩仙李白,隱居山水的陶淵明等;按詩詞類型分為送別詩、懷古詩、思鄉詩、邊塞詩等。在保證對詩詞背景充分了解的情況下進行具體的講解,讓學生為以后的古詩詞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引導學生能夠靈活的對詩詞進行分類,將特殊案例單獨記憶,鼓勵學生從詩詞的具體內容入手,牢牢掌握各類詩詞所表達的思想內容和情感。如講解李煜的《相見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入分析詩詞所描寫的具體內容,然后再換個角度分析當時的描寫背景,這樣才進一步的體會到詩人離鄉去國的N心之痛,以及身為亡國之君的哀思之痛。
4.培養學生品析詩詞的語言能力
(1)教會學生學會分析詩詞的修辭運用,并能夠理解其表達的含義,主要是從一些妙處著手。例如在分析溫庭筠的《商山早行》時候,就可以引導學生注意古詩中的“茅店”、“雞聲”等處,以便于從這些富有特點的景物中體會詩人當時的情感。
(2)在賞析古詩的時候多從詩詞的運用技巧和語言風格加以深入分析。
(3)鼓勵學生多讀品析詩詞節奏、音韻等。使學生能夠從詩歌的表達方式來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與心境。找準詩詞的關鍵句,分析其中動、靜結合的含義和作用。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知識不要講解的太深奧,言簡意賅,鼓勵學生多接觸些常識性的典故,以便更好的品味詩詞中抒發的情感。與此同時從多個角度剖析詩歌語言的各種技巧,理解每種修辭手法運用的目的以及所表達的情感和最終效果。
5.培養學生賞析詩詞表達技巧、藝術手法的能力
(1)讓學生熟練掌握擬人、比喻、夸張、雙關、反復、對比、通感等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保證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準確的判斷詩詞的表達方式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還是直抒胸臆。
(2)第二是引導學生熟練掌握想象、烘托、白描、映襯、渲染、先聲奪人、虛實相映、動靜結合等各種表達技巧。
(3)多開展相關訓練,鍛煉學生學會分析詩人的總體思路是首尾照應、開門見山、層層深入、先總后分、還是先景后情。從而能更加準確的判斷詩人所使用的的是何種手法技巧,然后進一步結合詩句闡釋使用這種技巧的原因,以及所傳達的思想感情。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國古典詩詞講究的是“情景交融”,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要注意這個特點,引導學生熟練掌握分析歸納方法,從詩意中解讀意象,在意境中分析景物,把握好相關規律,從多個角度出發,這樣才能更好的提高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
【參考文獻】
[1] 何曉燕. 誦讀闡釋感悟深化――高中古典詩詞鑒賞教學策略研究[J]. 新課程?教師,2011(1):61.
[2] 陸貴芹. 簡議如何培養高中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J]. 文理導航,2011(16):55.
[3] 楊振春. 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J]. 學周刊,2015(11).
[4] 劉詩. 詩歌鑒賞試題分析及其教學建議――以高考語文湖北卷(2005-2014年)為例[J]. 基礎教育研究,2015(03).
[5] 彭麗娜. 淺談新課標下高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J]. 才智,2015(18).
A.記錄孟子言行的儒家著作《孟子》,常于從容談論之間引喻取比,意思精到,“揠苗助長”的故事尤為生動,廣為后人傳誦。
B.《韓非子》為先秦法家的代表著作,書中保存了不少寓言故事作為論證材料,形象生動,趣味濃厚,如“守株待兔”“濫竽充數”“刻舟求劍”等都有深刻的教育意義。
C.我國地理學名著《山海經》,因其保存了大量遠古神話傳說,被譽為中國古代神話的淵源。這些神話又可以看作古代小說的萌芽,故又被稱為“古今志怪之祖”和“小說之祖”。
D.《淮南子》為雜家著作,其中保存的上古神話傳說,一定程度反映了古代社會的面貌和人民群眾的愿望,如《女媧補天》顯示了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斗爭和理想。
2.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
A.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的《三國志》,成書早于范曄的《后漢書》,后人因為推重陳壽的史學與文筆,于《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史外,加上《三國志》,合稱為“前四史”。
B.陶淵明,名潛,字元亮,世稱靖節先生。他的作品《桃花源記(并序)》描繪了一幅沒有剝削的社會圖景,反映了古代農民的愿望與要求,是現實主義描寫與浪漫主義精神結合的典范之作。
C.《玉臺新詠》是南朝徐陵所編的一部詩歌總集,其中的《木蘭詩》為我國最杰出的民間敘事詩。
D.南朝梁代劉勰所著的《文心雕龍》,全面總結了前代文學,把文學理論批評推向新的階段,成為我國文學批評史上杰出的理論巨著。
3.下列各項對作品故事情節的敘述,不正確的兩項是( )
A.覺慧說服了姑媽張太太,讓躲在同學家的覺民與琴見了面。兩個飽受相思之苦的情人見面后,抱頭痛哭,訴說著別后的思念。(《家》)
B.吳蓀甫對屠維岳委以重任,并派車送他回廠,但又對他浪漫頹廢的作風很不滿意,就打電話給莫干丞命令其暗中監視屠維岳。(《子夜》)
C.克洛德告訴愛斯梅拉達在目睹對她的用刑時,他用藏在教士服下面的匕首一刀刀割自己的胸膛,他還掀開教士服,讓她看傷口。(《巴黎圣母院》)
D.馬斯洛娃被判刑后,聶赫留朵夫便想退掉大宅子,把傭人都打發了,自己搬到旅館去住,但由于女管家一再勸說,他放棄了這種想法。(《復活》)
E.查理覺得咖啡太苦想加些糖,盡管父親霹靂般的目光瞪著她,使她驚慌到心都碎了,但歐也妮還是把父親藏起的糖碟子重新拿來放上桌子。(《歐也妮?葛朗臺》)
4.根據上聯“身殘志堅,保爾唱響生命曲”(《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選出合適的下聯是( )
A.沉穩機智,諸葛亮草船借箭(《三國演義》)
B.撥草尋蛇,林沖棒打洪教頭(《水滸傳》)
C.不知所措,劉姥姥進大觀園(《紅樓夢》)
D.眼明心亮,悟空識破白骨精(《西游記》)
5.“字字寫來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尋?!焙汀拔牟簧跎?,言不甚俗”分別講的是中國古典文學中的
和 。
6.閱讀下面的《三國演義》選段,回答問題。
孔明曰:“如雄師到日,即當遠接犒勞?!濒斆C暗喜,宴罷辭回。玄德問孔明曰:“此是何意?”孔明大笑曰:“周瑜死日近矣!這等計策,小兒也瞞不過!”
“這等計策”的主要內容是什么?結果怎樣?
答:
7.閱讀下面的《紅樓夢》選段,回答問題。
“我是橫了心的,當著眾人在這里,我這一輩子莫說是‘寶玉’,便是‘寶金’‘寶銀’‘寶天王’‘寶皇帝’,橫豎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著我,我一刀抹死了,也不能從命!”
這是誰說的話?她因為何事而說此話?她的最終結局是怎樣的?
答:
8.對聯是我國燦爛文化史上的一株奇葩,有“詩中之詩”的美稱。請根據給定的上聯,從白鶴梁、石寶寨、太白巖、張飛廟、神女峰中任選一景為對象,補寫出下聯。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學習;專業
引言:
印度前總理尼赫魯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有一個偉大的國家,她的每個字,都是一首優美的詩,一幅美麗的畫。這個國家就是中國?!彼嬖V我們中國文學的美好,相對來說,作為高中生的我們,為了自己在漢語言上的深造與前途,將會更加投入并理解到這個專業當中。
一、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習難點分析
在這這個專業進行充分的了解與深入后,我發現漢語言文學在學習方面存在著一定的難點,根據我個人的了解與經驗,我把它分為三部分:第一,古代文學與現代文學的雙重學壓力。在對中國漢語探索過程中,我們不僅僅要學習現代文學,同樣對于古代古典文學也要有充分的了解。漢語文化的學習中具備一定的歷史性,根據不同階段的漢語去理解不同文學時生的事情,因此在這方面學習存在一定的困難。我發現,不僅僅對于我本人,其實對于我周圍的同學來說,在古文方面的學習一直都是一個比較大的障礙。我們大多數都停留在死記硬背這個困局里面,認為古文只要多背多記,就能夠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其實不然,這往往會造成學習更大的壓力,因為我們沒有深入的去了解中國的文化。對于中國文學來說,古文學習的壓力是其一,現代文學也緊跟而后,漢語言文學專業是所有中文學習的綜合化,對學生帶來的學業壓力可想而知。第二,漢語言文學學習更看重實際能力。雖然我們還是處于高中這個階段里,但是對于未來專業的選擇上,我認為進入大學階段之后,漢語言文學學習看重的不僅僅是考試,而考試只是其中最小的一個方面。它注重的是實踐能力的培養,在這方面對于我來說是一個學習上的難點,我們的思考是如何把漢語言文學專業擺在實際的位置上,而非用空談或者死記硬背去理解它,因為它的學習與我們未來進入社會的工作息息相關,所以這個時候對于專業的了解已經不僅僅是考試,而是未來的就業問題。第三,知識面要不斷的擴大。在這之前我深入的看了一下這個專業的主要知識內容,它分為古代文學、現代文學、古代文學和文學等多個方面的融合。也就是在以往,我們總是根據課本知識點去構造自己想要的文學常識,但是進入到大學階段以后,我們所接觸的書籍會變多,在專業課本的基礎上也會接觸到不少外來書籍。
二、漢語言文學的學習要點分析
1.充分的做好基礎知識的培養
我們老師曾經對我說過這樣一句話,那就是萬變不離其宗。我認為對于這個專業的學習要把握這種精神,所以在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習的第一步,就是要做好基礎知識的培養。尤其針對行業這方面來說,無論是詞匯、閱讀量,還是對古文知識的理解,這些基礎知識的把控,都需要我們不斷的鞏固與學習,并不是一味的要求去死記硬背,而是緊緊把握知識點,再去了解知識點,然后進行充分的歸納、總結和分類,這樣才能將自己的基本技能更上一層樓。所以我認為了解好這個專業的學習方向,就是先從基礎做起,先做到深入教材、了解教材,然后再去突破教材。
2.理論結合實際、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師范類漢語言文學的學習需要把控一個非常重要的點,那就是理論必須要與實際結合。比如如果進入到這個階段以后我們一定會接觸一些更具有文學代表性的作品與古典文學歷史。那么對于這點來說,我們需要學習的不僅是從文學的角度欣賞它,同樣也要借鑒于好的內容去創造屬于自己的文學作品。舉一個例子,比如寫作方面,從古代文學到現代文學,我們接觸到許多作家的作品,他們每個人的作品從結構、場景和層次上來講,都存在不同的特點。對于一個學生來說,最重要的就是運用我們所學習的知識點和對于作品的欣賞力,去構建出屬于我們自己的風格。
3.告別機械化的學習模式
其實我們處于高中階段的學習時,對于語文來說,存在的壓力比較大。但是當充分的對漢語言文學專業了解后,我覺得如果我們進入到大學階段后,面臨的學習模式要有一定的改變。也就是我們不能讓學習機器化,而是進行分層化,分層化學習是我最近學習的一個新的方法,就是根據難易程度將知識點進行分類,從最低點到最高點進行排列,先從基礎的知識學習,再逐一地鍛煉自己的文學鑒賞能力和文學藝術表達能力。
結語:
為了讓自己成為一名漢語言文學的素質人才,而并非一項充滿壓力的學習任務,我認為應該讓大學專業的學習壓力變成一種動力,讓動力在變成一種才華,從才華這方面出發,進而達到自己想要的標準。
[關鍵詞]:初中語文 語法教學 教學探究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新課程改革已在全國范圍內實施整七年了。我們欣喜地看到,不少老師的育人觀念、教學手段、教學態度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著質的變化:老師“一講到底”的課堂減少了,學生主動參與的機會增多了……,學生正逐漸成為“課堂的主人”。然而,隨著課改的深入,許多新的問題和矛盾又擺在了每一位教師的面前。
一、正確理解課標“淡化語法”的要求。
新課標旨在引導教師們改變過去那種“重知識輕能力、重結果輕過程、重教書輕育人……”的觀念與做法,旨在引導教師們在教學中均衡“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成長為適應時代需要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就語文課標的要求“了解基本的語法知識”而言,語文教師是有必要讓學生掌握常用的語法知識的,但又不能像以往的教學,花大量時間和功夫講授語法知識、進行語法知識的應用訓練。所以,那種“不厭其煩整語法”和“什么都不講”的做法都是與課標要求相悖的。
二、認真研究教材,弄清語法知識在整套教材中(7-9年級)的具體內容和編排體例。
這是每名教師特別是新教師教學前的必要準備?!安淮驘o把握的仗”只有對學段內的教學內容做到了心中有數,胸有成竹,對每個(部分)知識的編排了然于胸,才能合理安排,從容應對??偟膩砜?,教材將字、詞、句子、說話常識等分散安排在不同課文后的小常識里介紹。將標點用法、短語類型、修辭、復句等內容單列在每冊教材最后來介紹。不難揣測教材的編寫意圖:既要在平常語文教學中融進語法基本知識點,又要讓學生建構起自己的語法常識體系。
三、了解學生學習基礎,準確把握學生現有的語法知識水平。
這是教師確定語法教學內容和選擇適當教法的前提。七年級的學生,大多來自不同的小學,由于小學教師對小學課標中語法教學要求的理解與執行的不同,同學們既有的語法知識基礎也千差萬別。絕大多數學生對字、詞、音、義(如字的結構、近義詞和反義詞、多音字和同音字等)以及常見的的修辭手法(如比喻、排比、擬人、夸張等)基本能做到“知其然”,但對更多的語法知識是一無所知,其頭腦中根本就沒有語法的概念。對于少數農村學校七年級新生而言,就連基本的多音字、多義字、排比比喻修辭都還一片茫然,更別提語法知識基礎了,只有切實了解學生實際水平,做到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科學選擇教學方法,才能在效有度地完成課標要求的語法內容。
四、初中語文語法知識教學策略的選擇與設計。
關鍵詞:古詩文 方法策略 初中語文
千百年來,從上古的《詩經》到的《沁園春·雪》,由于語言生動凝練、音韻優美和諧而膾炙人口,從古至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成長。古典詩歌對于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培養青少年的審美情趣、鼓舞青少年奮發有為具有重要意義。選入初中教材的古詩,都是歷經錘煉的名篇和勵志佳作。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談談初中古詩教學方法。
一、查閱文學常識的策略
我們常說“詩如其人”,那么了解“其人”也能從側面了解其詩。孟子也說:“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了解詩人是引導學生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人創作時的豐富情感的重要一環,它可以使學生對詩歌及詩人有一個初步感知,為理解詩歌作好鋪墊。了解詩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介紹詩人的詩風。如先引導學生復習小學古詩《望廬山瀑布》,有了感性體驗后接著板書“李白·豪邁奔放”,再教學《望天門山》。這樣,從具體到抽象,再從抽象到具體,認識過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對詩人、詩歌的感知在不斷深化。
2.介紹詩人的評價。如講孟浩然,可以從其他詩人或詩論入手來介紹:孟浩然是唐朝第一個大量寫山水的詩人,寫下了許多不朽的詩篇。他的詩,受到李白、杜甫的高度贊揚。大詩人李白在《贈孟浩然》這首詩中,不同尋常地寫道:“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還發出了“高山安可仰”的長嘆。杜甫也稱贊他“清詩句句盡堪傳”。想一想,能得到李杜高度贊揚的詩人,可見其詩歌是多么的不同凡響。下面,我們就來學習他的《過故人莊》。
3.介紹詩人的創作背景。如教學杜牧的《泊秦淮》,先有感情地介紹時代背景:杜牧生活在晚唐時代,當時唐朝已呈衰落跡象,風雨飄搖,然而當朝的達官貴人卻不顧國家安危,夜深了仍然在花天酒地,醉生夢死,有家不歸,有案不辦。
杜牧是一個有正義感和遠見的詩人,他在秦淮河畔看到這個場面后,感到非常悲憤:那些向歌女點歌的達官貴人,怎么就不知道亡國之痛呢?奢華不除,大唐必亡!
4.學會劃分節奏,讓學生體驗古詩詞的音樂美。古詩分為古體詩、樂府詩、近體詩。古體詩和近體詩的劃分以唐朝出現格律詩來劃分。近體詩也稱今體詩,它分為律詩和絕句,它們都是格律詩。而格律詩的聲序排列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另一種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因此,古詩詞的節奏劃分為:四言采用22,五言23,六言222,七言223,八言2222,其中3可析為12或21。而現代詩為自由詩,沒有這樣的限制。例如李商隱的《夜雨寄北》,我們可以這樣劃分:“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七言詩的劃分)。再如王維的《使至塞上》,我們可以這樣劃分節奏:“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五言詩的劃分)。
二、解讀詩題點明主旨的策略
詩題往往點出了詩歌的主要內容、寫作對象和場景,解讀詩題往往要前后延伸和拓展,從多個角度了解詩歌。舉例如下:《泊秦淮》,詩人杜牧什么時候停船靠在秦淮河岸?(夜泊。)當時環境怎樣?(夜色迷茫,“籠”。)詩人的情緒是怎樣的?歡快還是憂愁?為什么?
三、創設情境品味古詩意境美的策略
詩歌美,常常表現在詩歌的意境美。意境是作者主觀的生命情調和客觀的自然景色互相滲透、互相交融而成的藝術境界:或移情于景,得有我之境;或景中藏情,得無我之境。由于古詩產生的年代久遠,所反映的思維、情感以及社會、民俗、人文、地理與學生有一定的隔膜,因此,可以采用多種方法配合,引導學生根據詞語所蘊含的意象展開豐富的想象,進入詩歌的意境中,品味深蘊其中的濃郁的詩情,獲得強烈的審美體驗,真正達到陶冶情操、凈化心靈的效果。
近年不斷有專家直言不諱當代中國缺少真正的批評。言之成理,不容辯駁。想來也有淵源可溯。一方面近代中國接受西方的現代教育,發展至今許多方面有過無不及,學術分科越來越細密。不僅傳統意義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史、哲可以互不沾邊,甚至在一科內部也分出許多更加細密專精的門類。遂使今日之學術,常常有一葉障目不見森林之感。也許一個拿到古典文學博士學位的人尚且不懂古典常識。因為基本沒有一個環節在完成學生的通識教育。另外一方面,就是與之相隨的實踐體驗嚴重不足甚至于根本沒有。理論到理論,框架到框架,看起來視野宏闊,實則空洞浮泛。微妙法門的傳授和感悟闕如?!皹O高明道中庸,盡精微致廣大”這樣的經典表述所傳達的鑒賞藝術不二法門已經離開現實越來越遠了。那樣是根本進入不了大門的,遑論登堂入室。
所以有評論家面對作品無從著眼,也無從下手的窘境也就自在情理了。點評者既不能對微妙法門有所感知,一切言說就只能根據已知的套路來進行。其后果是往往連篇累牘就如隔靴搔癢。一句古話叫做“妙悟者不在多言”,其實能夠真正有妙悟的人,是不屑于喋喋不休地說三道四的,不好就是不好,無須言說,好就是好,也不必言說甚至是不能言說。就像禪家所講的“道個佛字,滿面羞慚”,說出來的,往往不是大道之所在。
一般參與者,往往只是跟隨著做,既非自己的獨創,那就少了許多運思、探尋、積累、決斷的甘苦,雖然比之“站著說話不腰疼”者多了一點點實踐體驗,終究不過是浮光掠影,難有真知灼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