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8 15:32:4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社交電商運營能力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6月29日,第三方移動電商平臺“拼多多”所在公司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IPO(首次公開招股)申請書。文件顯示,拼多多計劃通過IPO交易籌資最多10億美元,擬在納斯達克全球市場或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據悉,此次募集的資金主要用于擴大運營、研發以及一般企業用途和運營資本,包括潛在的戰略投資和收購。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拼多多暫未確定發行價、發行量,也未敲定將在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或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
中國的電商經歷了近20年的高速發展,以阿里巴巴、京東為代表的零售電商生態日臻完善,很多人認為,不可能再有新形式的電商平臺出現,而拼多多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產生的“新電商”平臺。成立于2015年9月的拼多多,是主打“拼團”的社交電商平臺,用戶可通過發起和朋友、家人、鄰居的拼團,以更低廉的價格買到商品。2016年9月拼多多現任CEO黃崢創辦的“拼好貨”合并,組建成為目前的拼多多公司。據相關數據顯示,拼多多以22.4%的滲透率超過京東(22.3%),成為第二大綜合電商平臺。
拼多多的快速崛起于成功,也引發其他電商巨頭的紛紛效仿。2018年上半年,淘寶推出了一款名為“淘寶特價版”的App,直接對標拼多多的拼團模式。而在3月,京東推出類似拼團拼團“京東拼購”,并開放獨立招商入駐。
此外,垂直型各類社交電商也紛紛啟動融資與IPO。4月23日,分銷型社交電商“云集”宣布已完成B輪融資1.2億美金融資,4月19日,工具性社交電商“有贊”借殼中國創新支付公司在港交所上市;加上4月12日,導購型社交平臺“什么值得買”再次向證監會遞交《招股書申報稿》,沖擊“導購電商第一股”。移動社交電商一時暗流涌動,成了群雄逐鹿、巨頭紛爭、資本重兵布局的最熱門電商領域,長期關注社交電商行業的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指出。
二、專家觀點
對此,國內知名電商智庫電子商務研究中心(100EC.EN)電商快評予以評論解讀:
亮點一: 急速擴張 成長驚人
1、營收
據招股書披露,2016年、2017年全年和2018年Q1收入分別為5.05億元人民幣(下同)、17.44億元和13.85億元,2018年Q1收入同比增長37倍。
2、GMV
拼多多成立近三年,2017年一年做就到了1412億元人民幣GMV,相比之下,京東2014年年初GMV才達到這一數字,這也相當于阿里2009年中的GMV水平。此外,2017年每個季度GMV幾乎都翻倍增長,而阿里2017年GMV的同比增速為22%,京東為38.4%。
3、活躍用戶
根據招股書數字,拼多多年度活躍買家,到2017年底是2.44億,約為阿里的47.3%,2018年第一季度活躍買家為2.94億,為阿里的53.2%。
因為拼多多和京東的業務模式不同,拼多多的公布的年度活躍買家,而京東披露的是年度活躍用戶,但比較京東2017年底2.92億和2018年Q1的3.018億年度活躍用戶數字,拼多多的年度活躍買家已經接近甚至超過了京東。
4、訂單數量
招股書顯示,2017年全年和2018年Q1,拼多多總訂單量分別為43億單和17億單。這一數字可能已經超過了京東。京東近期并未公布訂單量,僅在去年第二季度共訂單量為5.9億,因為第二季度有618大促,所以這一數字應當在四個數季度中算高的,即便依此為平均值計算,京東一年的訂單量也為24億,低于拼多多2017年的43億訂單。
“中國電子商務行業的競爭目前相當激烈,拼多多也面臨傳統電商巨頭、垂直電商、實體零售商的挑戰,但由于拼多多擁有大量且活躍的消費群體、創新互動性強的消費體驗、社交+電商無縫對接的能力、性價比極高的商品和留存商戶的能力,這些都支撐著拼多多的快速成長?!彪娮由虅昭芯恐行闹魅尾芾诒硎?,“經過了前期的快速發展,面臨巨頭的夾擊,拼多多能否持續盈利,提供相對低價的商品同時保證質量、避免被貼上“低廉質量差”的標簽,是今后營業收入高增長的一大挑戰。但單從交易總額上,拼多多在2017年一年的快速增長足夠引起阿里和京東的不安?!?/p>
亮點二:在線營銷收入占八成
招股書顯示,拼多多的收入主要包括在線市場服務收入和商品銷售收入兩部分,拼多多平臺的收入主要來自在線廣告和交易傭金,與目前其他電商平臺在商業模式上具有一致性。
在線市場服務收入,主要包括在線營銷服務和傭金收入兩部分。在線營銷服務類似于淘寶的在線廣告系統,2018年第一季度了貢獻了80%的收入。傭金收入是指拼多多依照商品價值向商家收取的0.6%的傭金。2018年第一季度,傭金收入約占總收入的20%。
對此,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指出,網絡服務年費、交易傭金、營銷廣告費是傳統電商平臺盈利模式的“三板斧”,此外,隨著拼多多平臺大數據的積累、用戶畫像的完善、人工智能的應用,還可能衍生的出諸如2C端的消費金融、2B端的在線供應鏈金融,以及物流服務、云服務等新的盈利模式,預計不出兩年拼多多就可以實現盈利,實現自我“造血”。
亮點三:創始人絕對控股 騰訊持股18.5%
招股書中披露了截至本次發行股份前的持股情況,個人方面,拼多多創始人、CEO黃錚持股50.7%、絕對控股;機構股東方面,騰訊持股18.5%、為第二大股東,高榕資本持股10.1%,紅杉中國持股7.4%。
騰訊和拼多多關系密切。騰訊產業基金在B輪融資時介入拼多多,拼多多起家于微信生態,其低價、拼團的策略正是借由微信群、朋友圈的社交關系鏈條病毒式傳播、快速起量。
2016年7月,拼多多獲得來自騰訊等機構共計1.1億美元的B輪融資,正式加入騰訊的電商聯盟;2018年2月,拼多多與騰訊達成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騰訊同意向拼多多提供微信錢包接口上的接入點,使其能夠利用騰訊微信錢包的流量。此外,拼多多和騰訊已經同意在支付解決方案、云服務和用戶交互等多個領域進行合作,同時探索并尋求潛在合作的機會。
曹磊認為,拼多多“社交+電商”的模式非常符合騰訊胃口,而美團點評和京東亦是騰訊的左膀右臂,這三家在零售電商、生活服務電商等業務上互補,共同構成了拱衛騰訊系電商版圖的“三駕馬車”,分為對標阿里系的淘寶、天貓、口碑和飛豬等平臺,從而對阿里巴巴發起了新一輪挑戰。未來騰訊若能進一步加大對拼多多的投資,不僅拼多多能在美團和京東的優勢整合下擁有更大價值空間,騰訊也能借力拼多多來制衡淘寶。
亮點四:成立三年“火箭”上市 創電商新紀錄
對此曹磊認為,首先,拼多多成立三年遞交招股書啟動IPO,應該是電商行業有史以來最快的一家,而在此之前的積累則是“聚美優品”保持:成立四年就上市。此外,拼多多比較低調,與媒體和公眾外界直接溝通較少,所以更給大家急速成長起來的“黑馬”印象。
其次,拼多多的拼團模式是以用戶來發展用戶,所以引流成本非常低,整體的運營成本相對比京東這樣的大平臺,更加可控。雖然財報數據顯示處于虧損狀態,但虧損金額不是特別大,只要開源節流、開發盈利產品,加上IPO后有融資進來,現金流還是非常充沛。因此,拼多多選擇此時啟動IPO,我認為應該說背后應該更多是資本的力量在推動,當然公司上市后,對于拼多多的品牌、平臺、商家、用戶發展,以及公司治理的完善、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研發投入也大有推動作用。
第三,成熟型創業公司“獨角獸”借助資本市場實現“二次發展”,在當下非常普遍存在。曹磊注意到:最近包括小米、美團點評、齊家網、寶寶樹、拼多多、找鋼網、優信二手車(已上市)、有贊(已借殼上市)、同程藝龍、什么值得買等電商平臺、品牌都有紛紛披露招股說明書或成功IPO,此外還有滬江網、51信用卡、微貸網、獵聘網等互聯網公司也沖刺IPO。此外,還有一大波互聯網創業公司和“獨角獸”也即將宣布啟動海內外資本市場IPO進程。
對此,電商、互聯網公司“現象級”IPO浪,曹磊預測:互聯網中概股IPO “第四次浪潮”已經開啟,而有別于以往任何一次,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已小米、美團點評、拼多多等為代表的“新電商”成為引領這股上市熱潮的“主力軍”,這也意味著一個“新電商時代”正在開啟。
緣何是拼多多引領“新電商時代”2.0時代?
對此,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認為,傳統電商的發展遇到瓶頸,流量紅利消失殆盡,電商用戶增速大幅放緩甚至負增長,而移動互聯網上的用戶購物比例占全網購物70%-80%的份額。過去以為搞個APP提高用戶下載量就萬事大吉了,很多人走了個彎路。近期,以拼多多(拼團模式)、云集(分銷模式)、有贊(工具模式)、小紅書(社區模式)、什么值得買(導購模式)為代表的五類不同模式社交電商,接連獲得融資或啟動IPO的“行業級”現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資本對于社交電商模式的認可程度更高了,這也意味著有別于傳統電商平臺的“新電商時代”正在到來。
曹磊指出,與社交網絡的嫁接正在成為電商平臺的“標配”,這標志著消費零售電商行業正開啟“去中心化”的新紀元,其中僅微信生態圈體系內的基于社交的電商年GMV規模不在1萬億元人民幣話下。社交媒體將成為中國電子商務平臺和商家克服獲取新客引流瓶頸的重要工具。以拼多多、云集為代表的裂變式的社交拼團模式,依靠用戶“口口相傳”能形成“裂變式”傳播,以極低的成本帶動新用戶增長,是移動電商、社交媒體相結合的商業模式的創新,成為零售電商行業與平臺電商、自營電商并駕齊驅的“第三極”。
曹磊進而指出,多家社交電商平臺接連完成融資和借殼上市,社交電商會得到資本的這般青睞,主要是在平臺獲取用戶流量方面,社交電商平臺的模式決定了他們天生就是流量磁鐵,低廉的商品價格,利用微信等社交媒體的朋友圈等體系實現裂變式傳播,以非常低的成本代價取得了海量的用戶流量。而傳統電商平臺以內容營銷、競價、廣告推廣等獲取流量的方式的成本,隨著競爭對手的增多變得越來越高,盈利的難度也加大,在這種環境下趨利的資本集團自然更傾向于流量成低,發展空間和潛力大的社交電商,資本搶占入局、電商平臺涉足社交第三模式已成趨勢。
據電子商務研究中心(100EC.CN)報告研究表明:目前國內的社交電商主要分為以下幾類:(1)B2C類平臺:小紅書、美麗說、蘑菇街、萌店等;(2)B2b2c類平臺:云集、有好東西、愛庫存、環球捕手、好不滿倉等;(3)導購類平臺:什么值得買、美柚、堆糖、省錢快報等;(4)“拼團”模式:如拼多多、“淘寶特價版”、“京東拼購”、洋碼頭“砍價團”、蘇寧易購拼團、貝貝拼團等;(5)服務商類:有贊、點點客、微盟等。
此外,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進而指出,目前國內社交電商發展有以下四大特點:
第一,社交裂變模式:社交電商運營拼團、分銷和社群三大模式能以較低成本獲取大量用戶。例如“拼多多”所采用拼團模式中,用戶通過拼團模式分享商品、店鋪鏈接,相當于免費在做平臺推廣,因此為平臺帶來了低成本的用戶流量。同時對于用戶而言,拼團帶來的較低價格則節省了購買成本。在傳統電商平臺購物中,消費者時常會碰到難以挑選出滿足自己需求的合適商品的窘境。社交電商平臺將社交流量與電商結合,通過社交媒體讓商品信息更快更準確地傳達至消費者,同時來自友人、大咖的背書還能提高對消費者商品的信任度。此外,社交電商通過社交媒體渠道下沉,開發了三、四線城市以下的用戶資源。以拼多多、云集為代表,通過社交電商模式,消化了大量滯銷農產品,為農村地區電商體系來了更多的發展機會。
第二,門檻低 服務周全:社交電商的準入門檻相對較低,平臺入駐比較條件寬松,以此吸引了大量用戶成為店主、賣家。部分社交平臺如云集,還會為入駐商家提供全方位服務,從選品、物流、客服、IT系統、內容等(美工設計、營銷方案)到商家培訓等,統一提供。
第三,高效供應鏈:電商平臺發展社交模式的益處還在于,能夠通過拼團等模式分析各類產品的用戶需求量,將數據反饋至上游供應鏈中的生產商,能解決供需匹配問題,同時還可提高物流資源的使用效率,降低運營成本。不同于傳統電商模式,社交電商基于個體信任,通過社交關系鏈實現商品信息的傳遞和交易的達成,實現商品與個體之間低成本、高效率鏈接。
根據微盟的《2015年Q1微商報告》顯示,微商的從業者已達到1007萬,市場規模突破960億,而這一數字隨著平臺微商的崛起還將進一步增長。
和騰訊“聯姻”的京東微信購物也在社交電商領域發揮著重大作用,據易觀批露的數據顯示,在去年的第四季度,京東商城20%的新用戶來自微信和手機QQ兩個移動端入口。
而以社群電商聞名的羅輯思維近日宣布完成B輪融資,估值高達13.2億元。此外今年的跨境電商更是如火如荼,亞馬遜海外購、網易考拉、洋碼頭、小紅書、蜜芽寶貝等眾多海淘平臺受到用戶熱捧。
當越來越多的個人或創業者一頭扎進這些時髦的互聯網名詞時,筆者感受到了這背后的泡沫大于它本身所體現的價值。這是個概念驅動大于產品驅動的時代,當一切都在變的時候,有一種東西永遠不變,那就是商業邏輯。筆者簡單談談前三者所遭遇的現狀和困境。
微商,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眾所周知,通過微信高度粘合性的熟人關系鏈傳播,微商迅速在朋友圈引起了病毒式的繁殖。但由于太過依賴微信朋友圈的傳播途徑,在產品質量和用戶的購物體驗上跟不上的情況下,很快被貼上了“殺熟”、“傳銷”的標簽。在利益的驅使下,一些急功近利的微商們不僅不反省產品的實用性,反倒變本加厲地以“金字塔拉人頭的”模式徹底將這個行業污名化了。
五月份,幾乎所有的微商團隊的業績迎來了斷崖式的下滑,有的從此一蹶不振,有的垂死掙扎,有的轉型升級。直到平臺微商的興起,這一現象才逐步好轉。然而,轉型后的微商元氣大傷,面臨著流量低、場景單一、轉化率低下等多重困境。
很多人會問,微商為什么做不成淘寶這樣的平臺。
筆者認為有兩個重要的原因:一是微商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形態,而淘寶是聚中心化,這就決定了微商很難聚合流量,二是淘寶有標準化的開店模式,并為商家們提供了搜索、付費推廣等多種引流渠道,微商沒有,只能靠自己慢慢經營。
脫離了微信,微商就變成了一個像淘寶京東一樣的平臺(有的成了兩者的附體)??梢韵胂笕绻⑿挪环龀治⑸?,未來移動電商里將會形成一個怎樣的格局。決定微商能夠贏利無外乎:產品的差異化、產品品質、是否高頻、品牌區分度(高)、產品是否有延伸性、客單價如何、毛利等因素。
總之,微商這條路,走順了或許會是下一個蘑菇街、美麗說,沒走順,只能繼續在黑暗中摸索。
社交電商,看上去很美,做起來很難
談到社交電商就不得不說一下騰訊和京東合作推出的微信購物,很多人不看好這個購物圈,而筆者確非??春??!拔⑿攀且话押门?,但被打爛了”這是馬云說的一句狠話,有人說這話是說微信上的那些微商,而我認為馬云這話是說給京東聽的。
我之所以看好微信購物,源于它的一個細小的功能——購物圈。這一被外界稱為“然并卵”的東西,已經逐漸在起作用了,作為微信社交購物的試水產品。我認為它至少體現了社交電商的某些特質:第一,有熟人的評價、好友的曬單。熟人評價的好處就是具有信賴感和更高可信度,為身邊朋友購物決策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意見;第二,用戶自發的UGC內容分享,以及豐富的購物場景;第三,購物樂趣和相結合。
從產品邏輯的角度出發,購物圈的社交功能設計是合理的。但由于用戶在微信端的購物習慣還未全面養成,加之一些產品的價格因素,所以這一功能暫未爆發。至于能不能爆發,要看騰訊對京東的傾斜支持的力度有多大。
我們已經感受到了朋友圈Feed廣告引發的社交關系鏈,如果時機和條件成熟(至少區別于微博的廣告),誰能保證騰訊不會將京東的購物圈的這種社交電商的關系鏈引向朋友圈呢(在兼顧用戶體驗的基礎上)。
很多移動端的購物平臺都在標榜自己的社交功能,其實按照以上“購物圈”的三大特質,這些嫁接的社交功能只不過是產品經理們的自以為是。連最起碼的邏輯(用戶真的需要它嗎?它能帶來什么樣的作用?為什么要這么設計?)都沒理順,在這樣的平臺上用戶只是“被社交”了。社交分為熟人和陌生人,而微信恰好符合用戶的熟人社交。而陌生人與陌生人在購物的過程中似乎難以產生深度社交。
站在這樣的一個歷史性機遇的門口,社交電商會大有可為。雖然京東抱到了微信這條大腿——強大的入口,但會不會成功,目前還是個未知數。
社群電商,各自為營,抱團求生
所謂的社群電商指的是在某種行業里有著專業的技能和超大的影響力的人如何利用自己的品牌效應,聚集粉絲來為自己的產品傳播和交易,已達到商業上的變現。在社群電商里,內容是媒體屬性,用做流量入口;社群是關系屬性,用來流量沉淀;商業是交易屬性,實現流量價值。
簡單理解即內容+產品+服務。內容是連接個體與個體之間的載體,產品是社群得以長久存在的核心,而服務則為目的。把相同價值觀的人聚合起來,讓他們掏錢,為他們服務。這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很多人都想干的一件事。
根據騰訊企鵝智酷的《中國移動社群生態報告》顯示,光是QQ僅用一年的時間就已經積累了超過20萬的部落,億級的月訪問用戶。這一強大的體量無不讓人震驚。盡管有如此龐大的用戶群,但真正實現商業化,或已取得盈利的社群電商并不多。
筆者認為過中原因主要有,一是同質化太嚴重,很多只收費不服務;二為運營能力弱,除了線上交流,線下集合無任何交集,黏性低;三是缺乏強有力的領導者和組織者。像羅輯思維這種做到有主題、有組織、有趣味并且持續盈利的少之極少。今天的社群已經延伸到了各個領域,每一個領域下的細分垂直里也扎滿了人。那些難以為繼的社群電商,分化出了各自為營,抱團求生的局面。
求解互聯網下半場方程式
中國消費者面臨著從未有過的渠道多樣化和過度的產品供給。企業的廣告手段,無不強烈地反映著企業的銷售訴求,主觀地或不得不主觀地去比他們的競爭對手用更大的修飾性營銷來爭取用戶。
互聯網信息透明化作用下,銷售壓力越來越大,錢越來越難賺。產能過剩令我們幾乎找不到任何一種緊缺商品。
a能過剩,實際上是指那些日漸失去市場需求、缺乏新生渠道吸納的生產能力的過剩。如果創新性產品、適應市場需求的產品能不斷推出,就不存在產能過剩問題。如何重新定義商品的內涵?如何重新定義渠道的外延?這是新時代商業命題,也是社交微電商需要求解的方程式。
在歷經十余載互聯網大潮的變革沖擊下,互聯網商業上半場(平臺電商)的機會業已關閉;下半場,社交化電商時代已經全面打開:一個個流量背后具體而生動的個人,他們鮮活的力量正在發聲、釋放和崛起,憑借高度發達的社交媒體工具,人,已經成為新商業時代的核心要素。
在這場客流重新分配的商業轉型中,有一個方程必須被求解:他們不再滿足于簡單的產品功能,他們不再盲目跟風大品牌,不再單純用淘寶式的性價比來衡量產品的好壞;他們更多地選擇符合自己價值主張、反映自己精神態度的品牌,他們更青睞那些能夠卷入其中的產品,成為其風格的參與者和傳播分享者。
換句話說,他們需要有情緒的產品和有事情的社群。
求解這個方程式?企業該如何接招?
線上造心情:制造有情緒力的產品,勾兌百萬粉絲
互聯網下半場的競爭中,企業轉型社交化戰略中最核心的鑰匙:產品的情緒力和傳播內容的情緒力。在情緒化背后,是易感人群的觀念、認知和基本的人性原則。社交微電商傳播和運營最后都指向一個方向:研究人性。
未來產品設計的出發點,不應該再只是圍繞技術手段和資源,而是研究目標易感人群,為產品設計情緒力,讓企業的技術手段與營銷資源與之匹配;產品設計不應該只局限于工程師的技術部,市場調研、文案策劃、美工設計、客服維護等職能部門都應成為核心參與者。
產品情緒力的呈現方式,情緒力的內容制造及分發互動,決定了線上傳播的影響力。沒有情緒力的產品,將是沒有粉絲追隨的產品。而很多企業轉型的誤區是:追逐潮流時尚,拍攝一系列的視頻廣告和有關內容素材,通過明星網紅等,生硬地給自己傳統老套的產品貼上某種情緒精神標簽,目標人群往往無感。
真正情緒力的打造不是從品牌形象開始,相反是從產品本身開始,從一群小眾化的易感人群的核心人性挖掘開始,從一個很尖但根本的人性出發,只有小眾才能大眾,只有足夠尖銳而突出的點,才能攪動網絡上的粉絲海洋。
例如舒克的微商產品,七天心情牙膏――七支口味,七種色彩,七段文案,宛如精美化妝品式包裝風格,濃濃的文藝腔調的禮盒外包,讓每個情懷滿滿的女生怦然心動,瞬間被征服。該品通過當紅明星吳亦凡代言推出,內容部門制造了一系列網絡情懷海報,走心軟文,活動策劃,很快在微博、微信等平臺,聚集了易感人群的關注,又通過她們的轉發傳播,迅速誘發了百萬粉絲的圍觀。
線上造心情,就是深度剖析易感人群的潛意識,挖掘一個隱性的點,通過一個產品鮮活地體現,賦予產品一種濃烈的情緒力,在社交媒體上進行內容傳播,社會化營銷,快速召集巨量的粉絲關注,而這些易感人群就是社交微電商的銷售魚池。
線下造事情:從粉絲到用戶到客戶
社交電商渠道分利以及社群裂變模式,極好地解決了渠道成本過重的問題?!扒榫w力的產品+情緒化的內容”快速勾兌出種子人群,利用渠道分銷分利政策,能很方便實現線上/線下的同類項人群的聚集合并,從試用體驗和社群宣傳教育,使得大家完成從體驗者、消費者、分享者、分銷者的轉變。合理的渠道層級和分利制度,給成員帶來了廣大的精神上升空間和利益空間。
品牌通過“線上造心情”,快速在網絡線上組成初級的產品化社群之后,再利用同類人群愿意群聚“線下造事情”,搭建一套簡便易行的社會化營銷方式,進行深度轉換以及核心分銷人群的建設,這就是從粉絲社群這樣的大魚塘,撈魚的關鍵動作。
2014年,4G大幕徐徐拉開,一個全新的移動視頻時代即將開啟,行業發展出現更大的想象空間。對于ONTV來說,汪文斌認為這是歷史性的機遇,“我們本身所有內容已經視頻化,打造與移動化、社交化相結合的產品,是我們的發展重心。”
移動化:緊跟4G潮流
雖然現在是個“內容為王”的時代,但如果沒有渠道,再好的內容也送達不到用戶處,汪文斌深悉打造平臺級產品的重要性?!氨緛矶瑠W會所有比賽電視轉播是中央電視臺的優質內容,但是用戶搜索‘冬奧會’,流量卻被引到了其他視頻網站上,因為搜索是別人的平臺,他想把流量導給誰就導給誰。但是在4G時代,我們會試圖改變這種狀況?!?/p>
目前,CNTV開始布局兩條業務線。一是與電信運營商合作,建立4G移動視頻播控平臺;二是打造視頻應用商店,向用戶提供第三方的各種視頻應用。
社交化:瞄準社交電視
隨著用戶向新型終端轉移,“社交化”的趨勢變得益發明顯。“我們一直在想,未來的電視會朝什么方向發展?答案是:一定是跟互聯網相結合。但怎么結合,結合點在哪兒?下一代電視的一個發展方向是社交電視,目前我們也正在做相關的嘗試?!蓖粑谋笳f。
2013年12月,中國網絡電視臺子公司――未來電視攜手創維、騰訊,聯合打造的“微信電視”亮相,這款個人娛樂智能終端融合了互聯網電視與移動互聯網的雙重優勢,全面變革了電視的交互體驗方式。微信電視能把中國互聯網電視3000萬家庭用戶與微信的6億用戶緊密融合在一起,實現雙方用戶的相互引導。不僅開創了互聯網電視行業的新應用模式,也將為中國付費電視市場的發展提供新機遇。
視頻化:多平臺并進
除了對新技術、新趨勢的緊跟,CNTV對原有終端的平臺級產品覆蓋已基本完成,打造了五大播控平臺,包括:互聯網播控平臺、手機電視播控平臺、IPTV播控平臺、互聯網電視播控平臺和移動電視播控平臺。
2013年CNTV完成了“一云多屏”的優化升級總體架構設計,形成了以國家網絡視頻數據庫為核心,以國家新媒體集成播控平臺、全球網絡視頻分發體系為支撐,GNTV目前已成為亞洲最大的網絡電視直播、點播平臺,視頻業務量2萬小時/月,視頻生產能力6萬小時/月,視頻數據庫的存儲容量超過4P;同時提供電視頻道的網絡直播、以及電視欄目的點播服務。
2013年,CNTV持續在互聯網電視領域發力。在當年的眾多互聯網電視產品中,小米盒子、海信VIDDA電視、康佳KKTV、小米電視、同洲飛看盒子、華為秘盒、快播小方等國內知名品牌,均選擇了未來電視作為他們播控平臺的合作方,全面引領了2013年的互聯網電視發展潮流。截至2013年,未來電視植入中國互聯網電視的終端覆蓋用戶達到2050萬,集成播控平臺二期項目順利上線,可以支撐千萬級別用戶規模,支持百萬用戶并發,能為用戶提供高清、流暢、穩定的收視體驗。
首先,我想問句,到底什么是微商?相信有一半以上的朋友會說,在微信上賣東西的唄。其實不然,微商只是移動互聯網的一個產物,存在于任何一個移動互聯網載體上,它將傳統方式與互聯網相結合,實現的一個資源整合。只不過因為移動互聯網的大部分流量都被微信抓去了,所以大家感覺移動互聯網載體好像就只有微信了。我在這里做個解釋的目的是避免大家只在微信閉門造車,比如我就有幾個朋友在陌陌和其它APP上開了小店,幾個月下來,小生意也是做得紅紅火火。
那么,微商與傳統電商的區別是什么呢?在我看來,最根本的區別是購物場景不同。拿淘寶跟微信朋友圈小店做個例子。每當我們在登陸淘寶前,每個人心里往往是抱有一種購物目的。比如天氣冷了要添件衣服,男朋友生日了要買個禮物諸如此類。而微信購物大多數時候恰恰相反,我們往往是在吃飯休息時間刷個朋友圈,無意看到一件很動心的東西然后才產生的購買動機,這是一種無意識的購買。
嗯,沒錯,微商大多數做的是“碎片化時間的買賣”。而很多人說微商主要做的是“信任買賣”、“社交電商”,我覺得權重并沒有那么明顯。阿里除了沒有社交基因,其它的它都可以完美做到。
“社交電商”只是微商的一種運營模式,也有一些成功的案例證明了這個模式的可行性,但它是否真正的可以成為主體模式還是值得我們思考,至少我身邊做起來的微商(包括我自己)都是用傳統的電商運營模式。在我更多認為,微商之所以在這兩年能夠成為風口上的那頭豬,其實是近年來智能手機的迅速崛起,正好趕上了移動互聯網這股流量的風口而已。當潮水褪去后,最后誰在裸泳自然一目了然。
當把微商“社交電商”這件華麗的衣裳脫掉之后,我甚至大膽地認為,微商根本就是一個偽命題。不信你看!我給你普及一個驚人的數據。目前為止微商只占中國電商整體份額1%不到,阿里一家占了中國電商市場份額80%以上,其他的被京東,唯品會,國美等瓜分掉了。你肯定會說,“不對啊,你看某某大師可不是經常說他哪個哪個徒弟月入十萬,月流水百萬嗎?”等等,我倒杯水,回來再慢慢跟你說。
我介紹一下我朋友圈的某位“大師”,名字就不公布了,據說是XXX第一人。這年頭,頭銜沒個“第一人”“創始人”之類的都不好意思出門了。每天他的朋友圈都會發一些在其他平臺拾人牙慧的東西,或者一些成功學的雞湯,偶爾透露一下這個圈那個圈的一些小道消息(其實都是轉發另外“大師”的朋友圈信息)總之都是一些正確且沒用的廢話屁話。他這樣做其實是為了聚集人氣,還真有不少土老板,剛畢業的大學生和家庭主婦們上鉤。尤其家庭主婦,這是個很特別的群體,他們往往很多本身見識不廣,缺少知識體系,喜歡貪小便宜,往往不甘于平庸而想追求一份事業實現個人價值。
某天在朋友圈看到隔壁村的趙大虎曬了很多誘人的支付寶流水圖后,心里就呆不住了。這些“大師”把“微商”神話化是正常的事兒,這可是他們的飯碗,所以只要微商有一個賺到錢了,他們就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放大這個成功案例。不過現在理性的人越來越多,道理大家都懂,但一萬個“不可能”依然抵不過一個可能性的魅力,這些“微商大師”我更愿意稱他們為心理學大師。
潑了這么多冷水,其實微商上確實有幾批人賺了錢的。第一批毋容置疑是面膜黨。他們打著“月入十萬不是夢”的口號圈地圈人圈錢,但面膜90%都到不了終端客戶手上,全被積壓在商這個節點。沒有實現一個流通閉環的買賣注定是一個零和游戲,有人賺錢的同時必然有人虧錢。所以,賺錢的永遠只能賺第一波,然后拍拍屁股走人。
我重點說一下第二批。他們是一群實實在在做買賣的人。他們有優勢的貨源,有一定的文案能力,運營能力,客戶資源以及其他渠道資源。這種人,其實無論轉移到哪個平臺,我相信他們都能把這個買賣做成。我也屬于這類賺了錢的群體,是做另外的互聯網項目轉行過來的,團隊本身具備一定的推廣渠道(就是大家說的如何加粉絲)才決定投入這個行業。沒有正確的模式,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模式。這是經商之道,而不是今天看個馬云說,明天看個史玉柱自述后,就全身打滿雞血照葫蘆畫瓢。
我們來看個公式,營業額=流量*轉化率*客單價*復購次數。如果在四個因素中你一個優勢都不具備,我奉勸一下慎入。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四個因素:
首先,決定流量的是看你有沒有一定的推廣渠道。比如你有一家服裝實體店,每天進入你店的人你都推薦她們加一下你的微信,這就是一種渠道。千萬別相信什么做熟人的生意,如何如何靠口碑傳播這種正確沒用的廢話。我過來人,信我沒錯!
第二個,決定轉化率的就是看你的文案能力。讓別人信任你,信任你產品的能力,這需要一定的EQ以及獨立思考能力。那種整天復制粘貼上家文案,轉賬圖,買家對話圖的請自覺退下。
第三點,客單價與你的產品定位有關。比如你是做珠寶的,但你的流量入口都是大學生,那我給你5萬粉絲我也保證你一年也賣不出一件。再有,同類產品決定客單價的是你的產品是否屬于一手、二手還是三手貨源。如果你沒有一手貨源,那你有沒有辦法做出產品溢價?比如你是賣服裝的,你的雖然不是一手貨源,但你能給大家提供很好的搭配審美建議;又或者你有很好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務,這也屬于你的軟品牌。
第四點,復購率就與太多太多有關了,比如你的產品品質、產品價格,你的售后服務等。
聽了這些,你可能會說,“我雖然這些優勢暫時都沒有,但我愿意努力地去學。”嗯,對于真正有夢想的人我是非常敬重的。我說下我讀書時代的一個例子,在初中高中那個年代,身邊同學普遍都有一個清華北大名校夢,每個人都相信憑借著自己的努力,“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但最終多少人圓了自己的名校夢呢?還是二本?三本?甚至中途而退的呢?我并不是想潑冷水,只是想大家永遠記住的一句話,“成功,永遠只屬于一小部分人。”這是這個社會幾千年形成的叢林法則。
你肯定不耐煩了:瞎扯了這么多,那微商在你看來有沒有前景呢?我先說句題外話,不單單是互聯網行業,整個市場經濟,永遠都是“流量為王”,不信你看為什么肯德基總要開在人流大的場所而不是開在你家的小區?!叭ブ行幕娚獭贝_實是未來的一種趨勢,但它不代表著“去流量化”,它只不過是利用微信這樣的社交平臺將流量沉淀下來了而已。
“目光聚集之處,必有商機。”微信以5億用戶目穩坐中國最大移動流量入口,陌陌也坐擁著1億多用戶,這些app里面肯定潤藏著巨大的商機?,F在的市場就像歷史上的戰國時期一樣,百國紛爭,未來幾年,肯定會出現戰國七雄、秦始皇這樣的角色。就像當年的互聯網行業,經過數十年的大浪淘沙,最后形成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這樣的三大壟斷陣營。又如當年的C2C淘寶,最終會被B2C天貓、京東等漸漸取代一樣。
當我們談起“小程序”時,在語境一般指代的是“微信小程序”,這有點兒不公允,支付寶在去年也做了小程序,淘寶會員碼店鋪也像小程序;百度才是最早的小程序鼻祖,從輕應用(lightApp)到直達號再到今年4月重新上線部分企業的小程序,現實很殘酷,與用戶稱呼公眾號一般特指微信訂閱號一樣正常。
微信在基本完成連接“人”(社交)、連接“內容”(社媒)任務之后,已把重心放在連接“產品”(小程序)上,盡管目前主流產品形態還是App,但微信小程序增速非常亮眼,根據QuestMobile報告顯示,從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微信小程序的月活規模超過4億,在上個月小程序日活用戶達1.4億左右,滲透率達43.9%,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越來越多App開發了小程序版,以致于以后移動產品評測機構做用戶數據得做“雙份”對比了。
那么,BAT三家之中,為何只有微信小程序具有強大的用戶流量以及生態場景能力?在微信生態之中,小程序如何才能存活下來?
【阿里小程序、百度小程序為什么沒有那么火?】
本質上說,小程序是以超級App為母App不斷孵化出無數多的子App,使得超級App成為新的移動互聯網基礎設施,當各種需求被不同的小程序滿足之后,很容易長出類似蘋果應用市場(App Store)那樣的生態。所以從微信小程序誕生起,巨頭們就很焦慮,阿里擔心小程序的社交電商在騰訊體系內形成閉環,百度擔心人們搜索需求被小程序搜索滿足。
1.阿里小程序押注“新零售”,拓展線下場景
馬云曾這樣評價微信,剛出來時“被嚇了一跳”,再后來覺得“僅此而已”,而這幾年,微信支付在碎片化支付場景之中對支付寶的沖擊顯而易見;微信小程序在下很大一盤棋,僅從小程序之中孵化的一個拼多多,就成了騰訊戰略沖擊淘寶電商壟斷地位的又一王牌。
阿里做小程序的孵化基地是支付寶和淘寶,支付寶的小程序更多是在便民屬性上工具應用,屬于“用完即走”性質。今年淘寶的一個顯著變化是不再是純粹的電商平臺,而是線上新零售基地。當前淘寶中已經整合了“淘寶外賣”、“飛豬旅游”等O2O業務,挨著淘寶搜索框的“會員碼”實際上是一個向用戶附近位置線下門店導流的本地生活服務業務。
在淘寶平臺模式之中,要實現復雜的、非標的到店或到家服務場景,就得采用免下載安裝包的“小程序”產品形態以更好實現流量閉環,由于淘寶本身就是阿里系產品導流基地,做輕應用有比較強的技術積淀,產品體驗并不差。但阿里做小程序也只能打通在小程序上的電商場景,而沒有辦法豐富其他業態,阿里電商的盈利模式決定了商戶依然需要自購廣告買平臺流量或者返傭。
(淘寶首頁本地生活服務類增多,會員碼實際上是門店小程序,目前支付寶使用較為高頻的共享單車小程序)
2.百度小程序的出路是做信息流廣告落地頁
百度鏈接信息的強項更準確的說,在鏈接官網或者站長,這種優勢在微信生態之中被公眾號和自媒體削弱,接下來企業做官網的趨勢可能就是做一個小程序(開發App的成本相對較高),畢竟以前PC端4億用戶每個企業都有官網,和現在微信小程序用戶量級差不多。所以,百度再不推小程序,確實就有點晚了。
此前的輕應用沒有做起來是由于百度在移動端沒有拳頭級App帶,過去2年百度移動端轉型已經完成,2017年手百信息流廣告業務以環比20%增速發展,與大搜業務并駕齊驅,是百度長期投入AI技術研發的現金流業務。后續在百度移動端的信息流之中,有望接入一些體驗較好的小程序站點,首頁向用戶Push(推薦)時呈現,無需跳轉到至客戶的App,使用體驗要比H5式的廣告落地頁要好很多。
筆者發現4月12日百度App的“常用服務”中上線了“優信二手車”小程序,還沒有介入首頁。
百度小程序的缺憾在于其移動支付市場份額較小,沒有辦法在自身生態體系內完全打通支付場景;并且或許只有與百度合作的小程序商家才能得到類似“品牌專區”的推薦以及首頁的流量推薦,這將制約很多企業開發者進駐的興致。
(百度小程序目前僅作為常用服務,優信二手車作為樣板,體驗App化,暫無支付功能)
【長尾小程序如何在微信“去中心化的產品生態”中生存?】
目前阿里小程序、百度小程序均無法與微信小程序相抗衡,更多只是出于戰略防守的目的,并且其他移動端產品也不可能再做小程序了,自身的流量不夠。
微信小程序獨特稟賦在于:用戶基數、打開高頻度、用戶粘性第一,擁有真實的個人賬戶和社交關系鏈,微信支付用的人越來越多,而最為難得是微信試圖培育出的“去中心化”的小程序生態,而非是中心化流量入口進行系統分配。微信會讓用戶自主選擇小程序,微信首頁下拉呈現是用戶常用的小程序,便于讓用戶養成使用習慣。
阿星認為,微信小程序也是為騰訊的商業模式服務的,但創業者大可以放心,正如微信營建公眾號龐大生態,它本身并不需要從某個公眾號中抽傭或者收費,騰訊本身靠游戲、投資擁有豐裕的利潤,騰訊無意與小程序運營者爭利。它反而更需要所有用戶、企業、產品等在騰訊自己的生態玩下去,這樣才有源源不斷的“流量”為其商業模式提供肥沃的土壤。
很多創業者和企業已經敏銳覺察到,微信小程序正復制公眾號成功的邏輯,很快小程序也會成為企業的標配,正如2000多萬個公眾號中真正能夠生存下來極少數,而小程序運營者痛點也與微信定位的“去中心化產品生態”息息有關:
目前頭部小程序很多是騰訊自己開發或投資項目,很多創業者會擔心的我的用戶留存在微信,數據在微信上跑,哪天封號怎么辦。
如何結合自身的業務邏輯設計出體驗度不比App差的工具,依然需要行業解決方案,市面上的小程序開發商大多良莠不齊。
小程序不能像公眾號那樣向用戶推送消息,如何喚醒留存用戶,提升轉化率成為運營難題。
而去中心化產品生態的好處在于這些小程序的痛點會微信第三方服務商加以解決,他們本身既是與微信有著深度合作的開發者,熟悉小程序游戲規則,又是其他微信小程序創業者的服務平臺,因而在小程序風口成為資本市場投資的重點。筆者發現此前做公眾號服務商的平臺已經轉型做小程序平臺,他們與傳統中小企業打交道的多,更了解他們的痛點和需求,并且小程序的開發與此前的公眾號微商城成熟經驗可以很好的結合,4月份微盟完成10.09億元D1輪融資,可見資本市場對于小程序企業服務(to B業務)的看好。
移動互聯網從流量上更像“微信互聯網”,小程序是微信目前主推的用戶交易、交互產品,微盟創始人孫濤勇“小程序+”概念或許更容易理解張小龍小程序“連接萬物”的野心,小程序可以加官網、加公眾號、加電商、加門店、加廣告,這么多的玩法沒有開發和運營經驗的企業單獨去玩,可能沒法充分釋放其“全渠道”價值,另外如何遵守微信相對復雜、變動的產品規則也得有小程序服務商引導,而小程序服務平臺崛起滿足了這種市場剛需。
而微信小程序服務平臺,最重要的不是技術,微信底層技術已經比較簡易化了,真正的壁壘是具備不同垂直行業的運營經驗積累,只做少數小程序案例的服務商很難應付,小程序的紅利就是眼前,但是真正會玩的、能抓到仍然是少數,這種兩年左右的紅利窗口期試錯成本高昂,使得小程序服務平臺容易出現“頭部化”的馬太效益。
提供小程序應用服務是一門技術活,比如做微電商、智慧餐廳、智慧外賣、智慧美業等不同行業的小程序產品邏輯肯定不一樣,在不同場景做交易、官網、門店或者會務小程序的交互也不一樣。此前幫助不同行業創業者和企業做微網站、微分銷的團隊對業務理解優勢凸顯了,筆者認為,這是資本市場看好微盟成為中長尾企業主做小程序開發和運營的賦能者的重要原因。
盡管小程序要超過50個流量入口,要解決小程序推廣難的問題,還得依靠“公眾號+小程序”組合拳的辦法,公眾號粉絲留存度高、但入口比較深、打開率低,小程序入口多、使用可以高頻,長尾中小企業用戶如果能發揮出公眾號存量和小程序增量優勢,可以節約很多推廣成本、并豐富小程序的推廣玩法,比如公眾號插入小程序,二維碼設計粉絲的分配機制,拼多多式的社交+拼團模式,鉑濤酒店式的微信卡券營銷、禮物說式的送禮等方式可以借鑒和模仿,“專業人做專業事”,阿星相信,目前小程序服務商已經掌握了足夠多運營工具和解決方案。
張小龍說小程序不是為電商準備的,意思是小程序在內容、社交、門店、工具等多個應用場景都可以廣泛應用,或許內容電商、社交電商、粉絲營銷以及本地生活化服務可以通過小程序真正引爆。
當騰訊成為中小企業連接線上線下的“賦能者”的時候,騰訊才會最終與阿里拉開市值差距。
關鍵詞:新媒體;新業態;電子商務;發展趨勢;網紅;產業融合
新媒體是運用數字技術,憑借無線網絡、衛星等渠道和手機、電視等終端向用戶傳播信息和提供服務的一種傳播形態。新媒體在空間上和傳統媒體是相對應的,新媒體將數字進行壓縮,并憑借無線網絡技術,充分利用無線網絡容量大、交互性強、實時性的特點,將信息跨越空間實現了全球化的傳播。新媒體技術打破了媒體之間的壁壘,將不同地域、不同時間的傳播者和接受者的壁壘進一步打破,方便了信息傳播。新媒體具有個性化明顯、受眾具有更多的選擇性、具有多樣的表現形式、信息及時的特點,其通過數據連接著一切,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信息能夠智能融合,技術化手段的突破也將有助于新媒體實現產業生態的融合。近年來,電商行業在新媒體行業的帶動下發生了巨大變革,尤其是在營銷和銷售渠道方面,新媒體為電商行業賦能,新媒體電商應運而生,當前,新媒體電商處于不斷發展階段,各種新模式、新業態層出不窮,本文即對新媒體電商的發展現狀及趨勢進行探討。
新媒體行業融合發展現狀研究
近年來,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其對各行各業有了更深入的影響,其影響著“四新經濟”的發展,促進了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產生,而新媒體行業在這“四新經濟”中也進一步得到了融合發展。(一)新技術。新媒體行業表現形式多樣,各類信息可以憑借各種媒介進行傳播,而其中做憑借的媒介就給新媒體行業在技術領域的融合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以5G技術來說,5G技術在2019年投入使用,該技術逐漸投入到了商用當中,5G技術對于新媒體產業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促使VR、AR、MR的有效落地,進一步推動了萬物互聯。一方面,新媒體基礎發展迅速,同時這也對通信技術提出了新的需求,另一方面,5G技術正處于關鍵發展階段,需要落地實施、使用調試、不斷試錯,兩者的結合在滿足各行需求的同時也賦能了產業,5G技術有助于媒體行業傳遞更多、更豐富的信息,比如通過5G技術,實時高清渲染視頻的傳播得以實現,并且對于接收方而言,對本地計算機的能力的需求有所下降,這有助于大數據的實時傳輸,使得網絡延時得到控制,不僅使得高清視頻傳播變得方便快捷,還可以使得AR/VR這些對時延和畫質要求比較高的應用得到更好地發展,這讓互聯網通信業、零售行業、廣告行業等諸多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二)新產業與新業態。新媒體+新產業不僅是業態的疊加,其更是一個資源重新組合、價值再塑造、行業融合與賦能的過程,最終能夠產生新的媒體生態體系,并且在這個生態體系下產生新的產業生態。新媒體與產業的融合進一步滋生出了新的行業和產業,如短視頻、直播、社交電商等行業都是在新媒體與各種產業融合的趨勢下發展而來。短視頻行業是我國2019年來互聯網領域發展最快的產品形態,以快手和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領域用戶具有極高的活躍度,5G技術的爆發式發展使得短視頻行業的門檻進一步降低,得以對更多的用戶和場景敞開。當前,在生活中運用碎片化的時間來對瀏覽短視頻已經成為了諸多消費者的習慣,這使得短視頻的發展更加勢不可擋,逐漸成為了各大品牌、組織、機構宣傳內容的重要途徑和手段,而短視頻行業的發展又進一步催生了各個行業的發展變革,如零售行業的營銷方式隨著短視頻的加入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直播帶貨”“網紅經濟”“KOL營銷”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線下線上的產品在線上“直播帶貨”進一步促使了線上線下渠道的融合,給零售行業的業態革新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偟膩碚f,新媒體行業與各行業在不斷融合的過程中不僅促進了各行各業的創新發展,更是由此產生了諸多新的產業和新的業態,對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消費市場的多元化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三)新模式。信息圍繞著人們的生活,目前,人們在新媒體平臺上能夠獲得很多的信息,新媒體平臺是人們日常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實體經濟在新媒體的促使下能夠獲得賦能,通過數據,新媒體行業和其他行業得到有效鏈接,行業之間的鏈接不僅只是單純的業務溝通,它們更主動地融合互生,大到產業與行業,小到新模式的產生。新模式的產生主要是各行業憑借新媒體的渠道和途徑創新自身發展,形成新的模式。例如,對于新聞行業來說,在新媒體的發展下,新聞媒體得以一邊將新聞信息在第一時間掛入互聯網平臺,一邊通過傳統媒體進行深度報道,打通線上線下資源,形成新的影響力和運營能力,強化報網互動,強化品牌形象,打造新型主流輿論陣地,以更好看的報紙、更迅捷的新聞,服務用戶、傳播價值。
新媒體電商的發展現狀探討
近年來,電商行業在新媒體行業的帶動下發生了巨大變革,尤其是在營銷和銷售渠道方面,新媒體為電商行業賦能。當前關于新媒體電商學界還沒有明確的界定,新媒體電商一般指的是新媒體行業和電商行業融合發展的新模式,或者電商行業運用新媒體作為途徑進行營銷和銷售的模式。本文對新媒體電商的發展現狀進行探討,并對其中面臨的阻礙進行歸納總結:(一)新媒體為電商營銷帶來創新。新媒體為當前的電商營銷帶來了更多可能,短視頻與直播、社群及小程序、跨領域KOL及網紅都逐漸成為了電商營銷的重要途徑。當前,短視頻和直播領域發展迅速,直播行業在熊貓tv等大型平臺倒閉之后,斗魚和虎牙平臺得到了騰訊的投資,在直播行業起到了帶頭作用,諸多網紅憑借自身的影響力借助于直播平臺帶貨,獲得了良好的效果。淘寶也開通了直播頻道,為消費者提供碎片化的、具有較強的實時性和互動性的商品信息,提高了用戶的沉浸體驗,使得用戶獲得更高的參與感,進一步使得消費者的試錯成本得到控制,進而刺激消費者的感官和購買欲望,為商家和產品都帶來了很好的人氣。社群和小程序當前也成為了電商營銷的重要渠道,微信群已經成為了每個微信用戶都會使用到的功能,運用微信群進行營銷,具有一站式、支付快捷、目標受眾針對化、實時性的優勢,諸多電商企業逐漸深入到微信社群中,甚至逐漸“微商化”,通過微信群的渠道來商品和企業信息,能夠有助于商家和消費者間互動關系的維護,相對于互聯網信息而言,社群能夠進一步縮小受眾對于信息接收的范圍,有效規避了互聯網信息內容冗雜、信息過載、難以篩選的問題,使得用戶在對信息進行選擇時能夠更加自如。加上當前微信小程序處于不斷優化中,其具有豐富的流量入口和使用場景,能帶給用戶良好的體現,通過小程序能夠實現很多的服務功能,有助于電商的營銷生態的形成。傳統的電商要獲取流量大多是通過seo搜索優化來實現,但是目前這樣的優化途徑競爭非常激烈,諸多企業都通過B2B平臺來進行競價排名,資金需求量巨大,但是效果卻不甚理想。社交電商則有所不同,社交電商能夠更方便地實現跨領域合作,通過KOL及網紅來對用戶價值進行深入挖掘,將受眾對于網紅這類個體的信任和喜愛轉化成對品牌和產品的認可和忠誠,從而進行推廣營銷。這樣的方式具有相對較高的轉化率和更低的成本,具有更高的性價比。從微觀上來說,商家可以通過這樣的途徑積累自身流量,聚集目標領域的粉絲,從而通過賣貨和廣告流量來變現;從宏觀上來看,可以運用KOL及網紅進行跨界合作,實現內容的價值,在“產品-平臺-跨領域KOL及網紅-受眾”之間形成活躍的互動,并將這種互動轉化為受眾的興趣和購買力,這對于商家而言是一種常見且受用的變現途徑??偠灾斍靶旅襟w為電商營銷帶來了更多可能,“新媒體+電商”的模式發展迅速,尤其在2020年初的疫情期間和疫后時期,由于不方便去實體店,消費者們大多通過線上渠道購物,諸多線下的商家也轉戰線上,線上競爭也日益激烈,拓展營銷途徑、豐富營銷內容成為了商家的必然選擇,而新媒體就為商家們提供了諸多機會。(二)新媒體拓展了電商的銷售渠道。新媒體作為內容和信息展示的平臺,其也能夠展示商品和商家信息,是一個很好的銷售渠道,新媒體平臺對于電商的作用不僅是營銷、引流,更多的商家還直接將新媒體作為銷售的平臺。以微信為例,根據《中國微信小程序電商應用市場前景研究與投資前景評估報告》,2019年微信小程序電商用戶規模達到2.91億(見圖1),對于移動電商市場,微信小程序就有著去中心化的特點,其在2017年興起,憑借微信平臺的社交屬性,相對于App而言在流量獲取上更加具有優勢,因此,微信電商是當前電商商家致力于開拓的一個重要領域,微信電商的市場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并保持高速的增長。當前,許多電商將銷售渠道設立到微信上,通過受眾細分和人群定位、培養用戶習慣、用社交屬性豐富購物功能等手段將微信與電商充分結合,打造出一條基于微信社群的電商的銷售渠道。首先是受眾細分和人群定位,很多導購類的自媒體,針對特定人群推薦每個品類中最優質的產品,消費者可以在推介的頁面上直接付款購買,成為時下電商與新媒體融合的典范。其次是培養用戶習慣,在基于微信進行的商業行為中,培養用戶習慣是非常必要的,用戶的習慣并不是一層不變的,特別是在移動端的消費,目前,通過微信端,消費者可以進行酒店、車輛、外賣等的預定,這些都是屬于用戶消費頻率很高的場景,消費者在社交的同時“順便”進行了消費,方便快捷,也便于培養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再次是社交屬性豐富購物功能,當前營銷發展的趨勢是沉浸式、體驗式和場景化,微信由于其自身的開放性,能夠將公眾號、App、實體店和電商網站進行有效的融合和拼接,微信具有多元化的開放流量的入口,加上微信用戶已經形成的社交圈,微信一定能夠為消費者帶來更多的新的消費體驗,消費者在微信平臺購物勢必能獲得更多的互動和體驗,同時也給商家帶來了更多機會。新媒體不僅是電商重要的營銷渠道,更能夠成為電商重要的銷售渠道,在微信設立銷售端口甚至于線上門店已經成為當前部分電商的選擇。新媒體由于其的強互動性,更有助于提升消費者的體驗,培育消費者的習慣,其作為電商的銷售渠道頗具發展潛力。(三)新媒體電商的發展困境分析。當前,新媒體電商雖然發展迅速,廣受消費者的歡迎,但是其的發展過程中仍然面臨著一系列困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方面,當前新媒體電商在發展過程中,過多地依賴新媒體的形式,轉化率不高。隨著新媒體熱潮的沖擊,電商行業在原有的營銷和經營模式中看到了曙光,紛紛試水新媒體營銷,直播帶貨、推文廣告、社交推廣等一時間充斥著電商行業,然而,很多電商商家在其中對各種營銷和經營模式試水,在這一過程中,諸多商家過于關注的是營銷和銷售的形式,認為將產品拿去直播、拿去寫成文案推廣就能吸引到客戶購買,然而,無論是怎樣的營銷模式,其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從而促成銷售,如果商家過于注重營銷和銷售的形式,而忽略了消費者的需求的話,將勢必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很容易造成引流大,但是成交少的局面,使得轉化率低。新媒體電商的發展能夠豐富消費者的體驗,吸引客流,這是新媒體營銷的優勢,然而要促使消費者留存,進行消費甚至復購,與產品和營銷的過程對于消費者需求的滿足是分不開的,只有產品切實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營銷過程帶給了消費者良好的體驗,新媒體電商才能被商家更好地利用起來。另一方面,當前新媒體電商的同質化競爭嚴重,例如當前火熱的網紅直播電商模式,充分利用網紅帶來的粉絲效益,將其商業價值最大化。但是網紅的直播門檻較低,沒有所謂的標準,網紅爆紅所吸引的粉絲迅速地轉為商業價值。隨著電商直播的發展,很多網紅將視野放在電商平臺上,利用網絡平臺開展直播,利用粉絲大量吸金。但是,隨著網紅數量的增加,很多店鋪出現了同質化競爭,也讓消費者對于網紅主播產生了審美疲勞。另外,網絡直播門檻比較低,同時廠商投入的成本也比較低。從網紅的商業價值以及廠商的成本出發,進而造成了同質化競爭嚴重,讓消費者面對大量的直播,極容易產生審美疲勞。當然,同質化競爭也從另一方面反映出當前網紅直播模式的混亂,需要加強這方面的管理。同質化的競爭,讓網紅之間的優勢難以得到發揮,使得廠商之間的區別逐漸縮小。最開始電商商家利用新媒體的形式突出重圍,標新立異進行營銷,但是當大家都開始進行新媒體營銷的時候,又該如何再突破重圍,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偠灾?,當前我國的新媒體電商取得了良好的發展,但是在其發展過程中仍然面臨著諸多問題,包括過多地依賴新媒體的形式,轉化率不高,同質化嚴重等,我國的新媒體電商還有待進一步發展。
新媒體電商的發展趨勢前瞻
隨著新媒體電商的不斷發展,其的發展不斷突破阻礙,呈現出諸多新的趨勢,本文基于電商和消費市場發展的角度對新媒體電商的發展趨勢進行探討。(一)產業與行業深度融合。新媒體行業在我國已經發展比較久,不難發現其發展的脈絡就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方法去“參悟”網民用戶的行為習慣,網絡購物分析網民的消費行為,網絡文學、視頻等分析網民的心理軌跡,通過種種尋找到目標受眾,如果從商業角度去定義新媒體,那就是一種更快捷和精確的信息收集方式。新媒體目前已經越來越具有精準營銷的功能,新媒體和電子商務行業有機融合。一方面,新媒體越來越具有電子商務的功能,另一方面,更多的商家開始開發自身的新媒體以為自身的電子商務模塊提供服務,新媒體電商就是如此產生的。越來越多的電商通過自身的方式構建了新媒體矩陣,并運用新媒體推動電商發展。在此情形下,各行業的邊界更加模糊了,電子商務和媒體之間形成了相對完整的價值鏈。2019年以來,無論是淘寶和抖音,還是京東與快手的合作都充分體現了產業和行業融合程度加深的趨勢,越來越多的營銷模式被創造創新,不管是淘寶短視頻、快手商家還是抖音商家,變現的模式比起純直播更加落地,傳播性也更強,銷售路徑更短更直接更多元化。除了競爭得如火如荼線上企業,傳統的消費品企業也積極發展新媒體電商,包括百事可樂、阿迪達斯、耐克等在內的諸多國際公司,都建立了自身的虛擬社區,以便于與消費者進行密切溝通,消費者還可以通過這些虛擬的社區媒體來進行消費購物。當然,這并不需要公司一定要發展從媒體到電商消費端的所有環節,在這類企業的從新媒體到消費端的價值鏈當中,有著相對專業的分工,其中的各個環節都可以由專業的公司來提供運營服務,例如新媒體端可以由廣告公司提供精準營銷的專業服務,電商端可以由專業的電商公司提供日常運營維護的服務。電子商務和新媒體的融合不僅使得電子商務和新媒體都發生了改變,并且兩者的結合使得新的商業機會被創造出來,使得更多的產業能夠參與其中,為各行各業提供了更多的新的機遇。(二)頭部優勢明顯。新媒體電商的頭部優勢明顯,并且隨著市場發展有著更明顯的態勢,頭部電商品牌及傳統品牌方因為有資源優勢及品牌優勢,在線上保持著一定的競爭優勢,新興品牌只能憑借個性化、差異化且有強烈市場需求的產品,方能打開市場。這樣的市場環境也就形成了很穩定的一個市場態勢。大多數商家受限于自身的團隊素質,之前形成慣性的業務操作模式以及有限的資源,多數無法在這樣的行業困境中沖出重圍。一般而言,頭部的電商平臺占據了我國的一二線城市,在此情形下,新興電商想突破重圍是非常有困難的,因此可以將焦點移向三四線城市,基于社交的切入口是新時代電商獲得市場的關鍵點??傊S著新媒體電商的發展,市場競爭將會越來越激烈,頭部優勢趨勢逐漸明顯,給了中小電商以機遇與挑戰。(三)線上線下進一步融合。新媒體電商的發展將進一步促進線上線下融合,在2019年末,肺炎疫情發生,實體經濟受到疫情影響,眾多實體零售商在危機中尋求轉變,從而催生另一種復工方式。在疫情蔓延階段下,為應對疫情造成的挑戰實體零售業紛紛將目光轉向線上電商平臺、線上社交和新媒體推廣,發揮大數據和云平臺的優勢持續助力實體商業經濟復蘇。線下的實體零售商,也開始拓展線上業務,多渠道資源融合的實施計劃。特別是疫情特殊時期,大部分商店關門歇業甚至造成一些實體零售商的資金斷裂、門店經營困難,實體商期望以新零售形式助力企業渡過難關。這場防疫戰,也是零售企業停下腳步重新思考的階段。一些實體零售商線下門店客流銳減,營業額大幅下降,疫情之下對實體零售業的沖擊讓他們不得不思考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可能性。廣州市在疫后就進行了一次線上線下融合的新媒體電商營銷活動,2020年6月6日至6月8日,廣州了舉辦“首屆直播節(中國?廣州)”,是全國第一個以城市為平臺的直播帶貨節,創出了新高度:3天時間直播場次將超20萬場、各電商平臺直播間將累計發放超過10億紅包、大部分商品將有5折優惠;除特色商圈、文旅項目、各大商場和各大品牌企業外,還帶動住宿、餐飲業、制造業、租賃、商務服務業、教育行業等開展直播;設置主會場和多個分會場,多陣地、多品類、多場景實現全城直播;將聯合淘寶直播、微信小程序直播、抖音等知名直播平臺,以及跨境電商平臺、帶貨達人,并選拔80多家優質MCN機構。商家、物流以及電商平臺的配合,讓供銷變得順暢,三者交叉賦能,從需求側和供給側兩端對實體經濟都形成了良性支撐,而新媒體電商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自身也不斷地完善發展。雖然新媒體電商并不能取代傳統的面對面銷售,是因為線下門店能夠帶給消費者線上無法體驗的綜合的沉浸式體驗,兩者結合給電商行業和新媒體行業都帶來了更大的發展機遇,線上線下進一步融合是新媒體電商發展的一大趨勢。
總而言之,新媒體為電商營銷帶來了更多可能,同時也拓展了電商的銷售渠道,雖然當前我國的新媒體電商發展面臨著轉化率不高、同質化競爭嚴重等方面的阻礙,但由于其能夠便利消費者購物、帶給消費者更多更豐富的體驗,發展勢頭仍然銳不可擋,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國的新媒體電商還將促使產業和行業融合程度加深,創新出更多的營銷模式,推動線上線下進一步融合,為消費者帶來更豐富的產品和體驗,為商家帶來更多的盈利機會。
參考文獻:
1.李寧.新媒體電商發展下的童書營銷模式探析[J].出版廣角,2019(14)
2.周正.我國電商物流一體化典型模式及發展趨勢[J].經濟縱橫,2018,395(10)
3.施薇.我國農產品跨境電商貿易碎片化形態及其發展進路研究[J].農業經濟,2019(4)
4.馬小平.新媒體時代農產品品牌營銷新思維[J].商業經濟研究,2018(9)